📖 ZKIZ Archives


自備訪問筆記 寫滿數頁紙

1 : GS(14)@2017-04-04 08:25:21

【明報專訊】董品春是典型的福建人性格,不僅對集團業務倒背如流,更凡事親力親為,小記偷看到,他為準備訪問親手寫了滿滿幾頁紙的筆記,密密麻麻的藍色字海都是他的筆迹;甚至訪問後堅持親自送小記離去;不是送到大門,而是十多分鐘路程的地鐵站,原因僅是怕小記「唔識路」。

董品春自言為人低調,接手波仔後少有接觸媒體,事實上他接受訪問時難免拘謹甚至生硬,一直緊盯自己手寫的回覆,他解釋低調的原因是「唔想人哋覺得我愛出風頭」。

盼基層人士受同等尊重

送小記離去的路上,可能不是在「訪問mode」,董品春似乎輕鬆得多。他說他曾在國內當兵,亦曾於國內工商部任公務員,90年代與太太來港並創立蔬果生意,將蔬菜由福建運送來港販賣,一手一腳打拚至今。因為在內地和香港都吃過苦,他慨嘆基層人士在香港易被人「睇唔起」,但他深感「底層嘅人有佢嘅智慧,有啲嘢可能底層人士諗到,有學識嘅人反而諗唔到,所以唔好睇唔起。」

他說準備推出長者愛心卡,讓65歲以上長者憑卡買波仔產品可享八折優惠,並坦言「預咗」優惠會被濫用:「雖然賺少啲,但我可以努力做多啲彌補番,無所謂。」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258&issue=201704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60

孔劉接受CNN訪問

1 : GS(14)@2017-04-12 22:42:46

韓國男星孔劉去年憑賣座韓片《屍殺列車》及人氣韓劇《鬼怪》而爆紅,成為新一代男神,除了在韓國受歡迎外,同時獲海外粉絲喜愛。昨日韓媒報道,孔劉於上周一接受美國著名電視台CNN節目《Talk Asia》的採訪,該節目會邀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多領域的名人受訪,而前花式滑冰選手金妍兒、球星朴智星、天團BIGBANG、李秉憲等韓國名人明星都曾接受《Talk Asia》訪問,今次孔劉接棒做受訪嘉賓,足證其高人氣,而孔劉受訪的片段將於本月底播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11/199861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166

【2014年訪問】齊柏林:記錄台灣是我這輩子的使命

1 : GS(14)@2017-06-11 16:09:41

《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



台灣花蓮縣豐濱鄉山區今早發生墜機事件,當中憑《看見台灣》,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墜機身亡,機上其餘二人亦宣罹難。據當地傳媒報道,當時齊正拍攝《看見台灣》續集。



2010年,齊柏林毅然辭去台灣交通部高層工作,並抵押家房,花三年時間及9,000萬台幣(約232萬港元),每天用數小時乘直升機作高空拍攝,為的是記錄台灣如何遭受人為傷害。最後,該片不僅奪得金馬獎,更促成當地政府承諾以後不在高山上開設公路。三年前我們曾訪問齊,就《看見台灣》一片,他曾指﹕「我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敍述環境的問題,沒有批判。」當時他亦曾表示,自己會繼續拍下去,「不管它有沒有第二部,記錄台灣是我這輩子的使命感,我要做的事情。」



齊柏林空中攝影作品之一。

他憑《看見台灣》,榮獲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導演。

願齊柏林導演一路好走。記者﹕湯珮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1/200518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358

接受內媒訪問 歸咎立會拉布 梁遺憾設文化局觸礁

1 : GS(14)@2017-06-23 01:30:13

■梁振英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稱,因立會拉布致未能成立文化局。新華社



【本報訊】尚有不足兩星期便落台的特首梁振英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稱,因立會拉布使文化局未能成立,是他任內遺憾。雖然本港樓價、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創新高、霧霾又不時罩港,梁卻自詡任內在房屋、貧窮、老年社會和環保問題取得進展,有立會議員稱梁所謂的進展,全均不能收貨,斥梁往自己面上貼金。記者:姚國雄



中新社昨報道,梁振英在禮賓府接受中央媒體記者的聯合採訪,刊出報道的包括中新社和新華社。梁在訪問中透露,回顧過去5年工作,「有些許遺憾」便是他曾提出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和文化局。但由於立法會反對派議員拉布,令文化局至今未能成立。


不提樓價及貧富懸殊


梁說自己就任時,提出四個施政重點,包括房屋、貧窮、老年社會和環保問題,這四方面「都有了些進展」,他預計未來3、4年房屋落成量達9.6萬伙,較上任時增約五成,社會福利開支較他上任增加約七成,藍天數目較以往多。但無論中新社、新華社的報道,卻對樓價、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創新高、全民退休保障「走數」、本港近年常出現霧霾的問題隻字不提。梁振英只是指,本港樓價高、租金貴,最大的原因就是供應跟不上,政府已透過重新規劃土地和開闢土地,增加土地房屋供應。不少人有感梁振英上場後,香港面目全非,但梁卻指,香港回歸廿年來,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沒有變,變的是香港社會和經濟不斷發展,香港的功能也隨內地不斷發展而轉變:「我們自己也應該主動去調整,使得香港能不斷地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人民力量立會議員陳志全批評,梁口中所說的施政進展,實難令人收貨,斥在梁任內,本港房屋、社福、勞工等政策均交不到貨,炮轟梁只是往自己面上貼金。黃國健則認為梁過去5年「有做嘢」,但勞工政策不足。會計界立會議員梁繼昌昨在港台《給香港的信中》批評,梁任內沒落實由終院前首席法官李國能負責撰寫規管特首收受利益的報告建議,尤其批評梁振英政府長期未有就將特首納入《防止賄賂條例》第3條及第8條規管。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9/20060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394

訪問梁天琦新書 誠品拒入貨

1 : GS(14)@2017-07-07 02:35:12

【本報訊】白卷出版社上月底出版新書《有冇人熱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年》(圖),內容主要是人物訪問,包括被取消立法會參選資格的梁天琦、發起反國民教育的黃之鋒等。出版社稱,誠品書店曾表示有興趣入貨,至昨晨卻收到發行商通知,誠品以暫不適合為由拒絕入貨,新書僅得樓上書店有售。新書統籌兼作者古偉牧慨嘆,誠品過往願意銷售雨傘運動書籍,今次拒絕入貨,或因政治不正確。


作者:或因政治不正確

新書內容是主權移交20年期間20個關鍵人物的訪問,包括處理1997金融風暴的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港大任命副校長風波的陳文敏教授、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和前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等。古指誠品由有興趣入貨,變成拒絕入貨,現時僅樂文書店、開益書店等多間樓上書店和教協有售。古過去曾訪問雨傘運動參與者,並寫成《被時代選中的我們》,該書打入誠品2015年度TOP100暢銷書榜華文創作類第一位。他慨嘆今次誠品拒絕入貨,可能是新書政治不正確,「我都唔知係尺度再收緊咗,大家再擔心咗,定係港獨嘅殺傷力更加大?」白卷出版社出版經理Karen承認,上月底發行商回覆有興趣入貨的書商名單,誠品名列其中,其後誠品未確認下訂入貨,發行商昨晨回覆,誠品以「暫時不適合」拒絕入貨。對於事件是否涉政治審查,Karen表示不評論。記者昨致電誠品查詢,職員指會轉介公關部同事,截稿前未收到回覆。■記者潘柏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5/200795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42

【登頂有法】訪問前輩講行山文化 銀行白領出書:要敬畏山

1 : GS(14)@2017-09-17 13:44:55

馬錫成兩年前於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首次發現全球獨有的水玉簪科植物,命名為香港水玉杯,啟發了身旁的Matthew行山時多留意身邊植物。(馬錫成及青協提供圖片)



「很多年輕人三五成群行山,很多時未必知道山背後的故事,行山不應該只用腳,應該用心感受。」九十後銀行白領莫智傑(Herman)及區以駿(Matthew)是行山愛好者,兩年前成立行山專頁「山城縱走」,最近出版新書《一脈.山城》,訪問行山界老中青,發掘他們與山結緣的故事。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行山前輩尋根究底的態度,成為Herman及Matthew的明燈,他們的被訪者都是響噹噹前輩,例如第一代旅遊達人朱維德,還有帶行山隊逾30年、啟發他們成立行山專頁的梁榮亨。Herman解釋:「他花盡一生及精力,推廣旅行文化,我看到他對大自然的熱誠。」他們有空會替梁榮亨當義工帶本地旅行團,幫助兩代行山文化傳承,書名《一脈.山城》能突顯這份精神。此外,大自然很多地貌都很有趣,他們邀請地質師朱晉德介紹本港礦洞,還有植物香港水玉杯發現者馬錫成,他是Herman的中學老師,啟發他們行山不只登得高走得遠才有意義,身邊一草一木都是寶藏。以往的本港行山書籍較少提及行山理念,這本書比較強調,Matthew說寫書時,受台灣登山夫妻楊世泰及戴翊庭撰寫的書籍《山知道》啟發,「香港的山較矮,容易登頂,好多人覺得自己戰勝了大自然,書中提及我們不應征服山的心態,應對大自然有敬畏的心,很值得大家深思。」《一脈.山城》還訪問了一些喜愛行山的年輕人,他們亦分享郊遊路線,詳情可留意另一則動新聞。



Matthew(左)及Herman(右)訪問了第一代本地旅行家朱維德。

Matthew及Herman訪問地質師朱晉德,朱晉德介紹針山礦洞。(青協提供圖片)



《一脈.山城》訪問了八位行山老中青的故事,$100。

Matthew寫書時,受台灣登山夫妻楊世泰(右)及戴翊庭撰寫的書籍《山知道》啟發。(網上圖片)

記者:梁慧琳攝影:鄭明川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07/201449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9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