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度分析】陶冬:港股A股化與金融大時代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89

【深度分析】陶冬:港股A股化與金融大時代
作者:陶冬

本文為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陶冬分析中國資金全面介入香港資本市場的意義

某位內地投資者聞風沖入香港股市,朋友告訴他股票tips,“買中交建”,這位仁兄大手買入中行、交行、建行三家銀行。這也許是一個極端例子,不過此輪內地資金狂炒港股,用魚龍混珠、沙石俱下、雷霆萬鈞來形容卻不過分。

三月份筆者提出港股A股化的概念,未久在“港A股”的大旗下,內地資金湧入,用炒A股的手法投資港股,每天兩千億港元的成交量比起A股市場還有差距,但是已經令香港股民看得目瞪口呆了,令香港股市成為全球第三大股市了。中國土豪闖入海外資本市場,遭遇到的第一個絆馬索不是被外資沽空,而是“丁蟹效應”。電視明星鄭少秋每逢有新的電視節目面世,港股例必下跌。這種關聯度尚未找到任何合理的解釋,在股票市場上卻是十發九中的,果然港股出現了劇烈調整。這次秋官需要挑戰的是中國人民銀行,中國政府用言論、用政策唱好股市,“丁蟹效應”能否如過去那麽靈驗不得而知。筆者看來,南下資金大舉入市才剛剛開始,香港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

筆者認為內地資金介入港股,可以分成三期。證監會允許公募基金投資港股後,最初沖入港股的不是公募基金,而是公募基金經理自己的錢、朋友的錢以及各路土豪的錢。在第一期,資金尋求A股中走紅概念在香港的估值窪地以及AH股之間的股價偏離,避免外資集中股,避免莊股。第二期時內地機構投資者開始登場,仍然避免與外資發生直接沖突,以國企中等體量公司為投資標的。第三期則有大量中資(即所謂國家隊)潮湧般進入,投資理念和手法趨向規範,做足盡職調查與研究,以國企藍籌為投資標的。這三期時間上互有重合,筆者認為目前進入第二期。

在港股A股化初期,本地對沖基金和散戶似乎沖得勇猛,但是外資基金不少踏空。不是基金分析員沒有看到小盤股的機會,而是亞洲的基金CIO和風險控制部門認為這是泡沫和瘋狂。當狂牛由小盤股轉向國企股時,觀望的亞洲基金開始介入,不過全球CIO們仍認為這是泡沫和瘋狂。紐約、倫敦的CIO們,對於價值投資有自己長年積累下來的立場和定力,A股與H股估值之差,其實反映著兩類不同理念的投資者對風險溢價的判斷。不過筆者同時也認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資金的脾性和瘋狂不甚了解,對中國政府想做的事情也不甚敏感。

如今股市上漲,在筆者看來不僅是股市的事情,更是政策的事情。中國經濟日漸低迷,中國人民銀行不斷通過常規和非常規政策放松銀根,但是銀行卻無法將流動性傳導到實體經濟中去,國務院在去年下半年兩次各推出十條措施解決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政策效果卻如泥牛入海。資本市場成為北京向實體經濟投送流動性的主渠道,難怪人民日報、新華社連篇累牘地唱好股市,其意在刺激經濟。美國人講,don’t fight the Fed; 中國人講,要相信政府。這兩句話不是永遠正確的,但是多數時候是對的,即所謂順勢操作。

然而,由於金融業結構性問題,實體經濟好似一個長頸花瓶,人民銀行一桶水倒下去,實體經濟這個花瓶中僅得些微,多數流動性都溢向了股市。近來由於市場對A股估值心存警惕,部分資金轉投港股,於是香港資本市場也成了中國內地貨幣政策的受益者。對實體經濟越悲觀,應該對港股越看好,這是一個荒謬的邏輯,卻是五年前美股、三年前日股、一年前歐股走強的原因,黑色幽默這次發生在A股身上,然後發生在港A股身上。

其實香港資本市場在國企集資和人民幣國家化兩個國家戰略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北水南下只要不傷及A股市場的大局,筆者相信國家樂觀其成。有朝一日,也許香港股市的集資金額也可能被計入全社會融資。H股與A股之間價格差的縮小,是開放資本項目、允許資金跨境流動時機是否成熟的一個重要指標。內地資金成為香港股市日漸重要的一支力量,是大趨勢,無可避免。

港股A股化這個假設是否成立?筆者認為在任何一個股市,小股都有被爆炒的空間,各國股市都曾有過瘋狂的經歷,但是股市投資最終要回歸到基本面,A股與港股也不會例外。脫離了基本面的股價飆升,一定無法持久,這個過程不過是財富再分配的零和遊戲。但是中國資金在香港資本市場介入度越來越高也是一個趨勢,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和放松資金跨境監管,香港市場必然會感受到中國資金的一些特質。

例如,對於海外基金經理,中國的銀行不過是他投資組合中的一組數碼,但是中國的資金對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的品牌認知度明顯與外資同行不同,願意承受的風險溢價也不同。一旦中國資金持有更多中國銀行股份時,銀行的風險溢價自然會出現調整。再比如,香港市場過去從來沒有一個活躍的中小科技公司的交易平臺,因為海外基金多在美國作此類投資的配置。中國資金對於此類公司的興趣明顯比較大,而且願意在香港市場接受較高的溢價。

香港股票一年的換手率平均只有70%,美國有100%,韓國為130%,這和港股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占主導地位有關(大量中國公司在港上市,但是多數中國居民無法投資),香港本土散戶勢力較小。滬港通以及今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勢必帶來更多內地投資者的加入,港股交投勢必更活躍。Warrant、T+0等內地股市所未見的交易工具、特性,勢必拔高港股的成交量。

如果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是北京對抗銀行去中介化的處方的話,可以想象香港的一級資本市場會進一步活躍。也許中國內地巨無霸上市項目不多了,但是上市集資需求十分巨大。在香港,海外資本的供應與中國需求直接對接,凸顯出本港在中國經濟中的戰略意義。

筆者此文意在拋磚引玉,從宏觀的角度探討中國資金全面介入香港資本市場的意義。本文絕非投資建議也不代表筆者所在公司的立場。跟著經濟學家炒股,你會輸掉褲子的,不過聽聽經濟學家講大勢,還是值得的。

中國資金出海,是今後十年全球資本市場的幾個大故事之一。中國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亦非最大的資金源,但是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龐大的經濟體一次過地開放資本項目、高儲蓄全方位湧向海外市場。在人民幣國際化上,香港占有天時地利人和,其優勢非任何一個內地城市或海外金融中心可以媲美,又有國家戰略、政策成全其美,如何善用資源,尋求商機,應該是港府以及金融機構應該考慮的。我們面臨的不僅是幾百億南下資金,而是一個金融大時代的開啟。

(陶冬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來源: 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415

樂視超級汽車的合理想象:特斯拉+智能化、互聯網化與社會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164.html

樂視超級汽車的合理想象:特斯拉+智能化、互聯網化與社會化?

第一財經日報 秦夕雅 2015-09-11 06:00:00

世界經濟論壇提名了全球132家高速增長企業加入“全球成長型公司”(GlobalGrowthCompanies)社區,其中包括樂視(300104.SZ)、愛奇藝等10家中國企業,並在9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世界經濟論壇提名了全球132家高速增長企業加入“全球成長型公司”(GlobalGrowthCompanies)社區,其中包括樂視(300104.SZ)、愛奇藝等10家中國企業,並在9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全球成長型公司被視為市場的開拓者、創新者與塑造者。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事務總監施力偉(OlivierSchwab)介紹:“創新的商業模式、高速的增長活力、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企業社會責任是考評全球成長型公司的主要衡量標準。”

9月10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的現場,樂視控股戰略管理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下稱“阿木”)就樂視超級汽車人事變動、產業布局等熱點話題,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如何想象樂視超級汽車?

第一財經日報:9月10日,賈躍亭發布消息稱,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上海浦東新區前副區長丁磊正式加盟樂視,而在此前,樂視超級汽車已經吸引了特斯拉、蘋果、寶馬的一票兒頂尖設計師和來自英菲尼迪、廣汽和一汽大眾的多位高管加盟。可否介紹一下樂視超級汽車的最新進展?

阿木:目前樂視超級汽車,還處於整體研發、團隊擴充和大的資本運作的前期。

過去100多年歷史中,歐美日韓所主導的汽車行業建立了高度分工的產業格局,但時至今日,汽車行業面臨著三個正在加速變得嚴峻的問題:城市汙染、城市交通網絡體系的壓力、汽車原本的產業分工格局與用戶消費汽車的訴求不再匹配。由此看,汽車行業面臨新的變革和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社會化。

汽車的社會化和分享經濟的理念在未來將越來越變成汽車經濟的主流。擁有汽車將逐漸變得不再重要,而重點將是如何提升汽車的使用效率。這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中國和中國的汽車產業第一次和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其中,社會化和互聯網化部分,中國不遜色於任何國家;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各國都在進行研發和創新,從這一點說,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的汽車產業進入“中國”時代。

在這一宏觀環境下,樂視超級汽車希望能夠滿足未來新的汽車購買主力的訴求和願望,這是樂視超級汽車想承擔的使命,這個理念正在越來越多地吸引傳統汽車行業高管的加盟。

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的銷量也出現瓶頸,汽車行業從業者的焦慮也隨之而升。長遠看,這也給汽車廠商重新審視和思考的機會,在汽車行業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對創新的需求陡然提升。

日報: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現在,如何想象這輛樂視超級汽車?

阿木:有兩個方向可以想象超級汽車:第一從智能終端角度看,目前全球電動車範圍內,特斯拉的呼聲最高,特斯拉主要解決了電動化問題,但是智能化、互聯網化和進一步社會化部分一直是它想去做的事情,但是這些內容需要企業基因和能力的積累。所以可以想象一下,把這部分內容疊加上去將是怎樣的呈現?第二,回看超級電視和超級手機在紅海中是如何做創新的,可以推演超級汽車的“路數”。

至於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還不是,由誰來主導這個產業,將決定這個產業如何被理解。就樂視超級汽車的理念而言,就是生來連入網絡、智能操控、服務於生活場景,絕非僅是一個交通工具。

日報:9月8日,奇酷科技的兩大股東360和酷派的分歧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註,可否介紹一下這一情況?

阿木:樂視確實是入股了酷派,但就這個分歧而言,與樂視並沒有直接關聯。

伴隨手機產業的飽和度不斷增加,必然經歷升級的過程。因此,近兩年以來,樂視和酷派之間一直在進行接觸和洽談,並非近幾個月的突然決定。

樂視的生態能力、垂直整合的思想、互聯網服務導向的產品理念等等,對於傳統手機廠商而言,是一個新的煥發活力的機會。

對於樂視而言,用互聯網的方式快速推進手機產品的升級叠代。但是客觀講,對新產業,特別是終端產業而言,進入市場和發展需要能力的打造,比如供應鏈能力、線下渠道的覆蓋能力、智能終端售後服務的能力等,還有基礎技術的創新,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因此,樂視也有很多能力訴求,希望能快速補充能力。

新銳公司的生存創新需要政策空間和包容

日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中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你如何理解這一觀點?

阿木:在剛剛開幕式散會之後,我也跟李克強總理聊了一分鐘,聊了兩個最大的感想。中國在區域、產業、創新等領域可供挖掘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創業創新一方面的確需要調動學生、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但是另一方面,創新有規則邊界。這里包含了政策和政府管理邊界、技術和研發創新的邊界。而破除這兩個邊界的深淺程序決定了創新創業的大小。

以樂視為例,在樂視超級電視的創新和發展歷程中,確實與中國廣電管理的政策出現了很多對話。在我看來,這些對話正是一個企業正在推動創新邊界延展的過程。企業並不缺少積極性和靈感,缺的是足夠寬廣的土壤和創新的空間。

未來,除了希望繼續調動民間雙創的積極性外,也希望調動政策制定者、國有企業、壟斷力量的創新激情和動力。

企業和政府的對話是兩種思維的碰撞:企業是用戶價值為先和企業的持續發展;政策的制定有更宏大的目的,既有文化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創造並保護更加健康的產業生態的目的。這兩種思維對話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用戶想得到更好的體驗、產品和服務被企業創造出來;而政府的政策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新的潮流,給予新銳企業更大政策上的包容和空間。

比如,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2014年年底,我們根據政策要求向廣電的相關部門提交了整改方案,等待審閱和批準。現在很殷切地希望廣電部門能夠盡快回複整改意見,根據這一方案和政策框架範圍內更快推進下一步的創新。但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影響樂視超級電視的銷售,2015年上半年超級電視銷量突破了100萬臺。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