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創業者與風投,最容易埋下仇恨的時刻是投資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6/147523.html

i黑馬:從開始接觸到最終退出,創業者與風投一起走過的日子不過三、五年。但無處不在的變數和深度的利益糾葛,讓這段緣分遠不似看起來那樣光鮮。“夫妻反目”很惹人關註,殊不知許多情況下“仇恨的種子”在“婚前”就已經種下。

 

不論投還是不投,創業者與風投最容易埋下仇恨的時刻是投資前,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爆發出來。

 

簽下Term Sheet之後

 

投了幾十份BP卻似石沈大海,但創業者不會怨恨具體哪一家,因為他自己都記不清投了多少家。而有些名氣的VC每年收到的數以千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能確定投資基本條款、簽下Term Sheet的遠遠不到一成。

 

對於這些相對比較優秀的創業團隊,投資者多半會采取“口蜜腹劍”的策略。“口蜜”是為了把人粘住,你能看上別的VC多半也會看上,這時不拿出沒好臉色、不多給些希望,創業者會一溜煙兒跑掉。“腹劍”就是用Term Sheet穩住創業者,利用“排他權”將其它VC拒之門外(排他期至少是90天並可以延長)。然後通過盡職調查來考查創業者的描述是否真實全面,確保其中沒有水分、沒有漏洞、沒有瑕疵、沒有定時炸彈。於是,傳說中“簽了Term Sheet八成能拿到錢”,實則成功概率只有一半甚至更低。

 

而創業者對盡職調查的複雜性往往估計不足。經過了多次的商業計劃講解、產品演示、接待現場考查及溝通交流,創業者認為錢馬上就要到手了,盡職調查不過是個“過場”。

 

如果在盡職調查之後,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拿到錢,創業者難免心生怨恨:

 

其一,“CT”、“核磁”、“X-ray”都做了,甚至拍了“裸照”,你還說“沒看清楚”;

 

其二,耽誤了寶貴的時間;

 

其三,圈內人都知道我與某VC“試婚”,結果沒有了結果!

 

不過,這時候種下的仇恨不會立即爆發。而且,做為屌絲爆發了也沒人理。天幸從其它投資者拿到A、B、C輪投資,再回來打某人的臉不遲。

 

“給錢”之前

 

“投資前我是你大爺、投資後你是我大爺”,風投這樣想不過分,錢進了創業者兜里,主動權也隨之而去。“血的教訓”太多了,越是經驗豐富的風投越會在“給錢”之前,最大限度地約束創業者、規避自身風險。

 

最“臭名昭著”的無疑“對賭”,學名應當是“估值修正”。假如一個攤販賣西瓜,十塊錢一個、保甜。顧客嘗了一口----不甜,提出不給錢或只給五塊錢,這就叫估值修正。一個贏利1000萬元的企業,告訴投資人明年自己可以贏利2000萬元,並要求投資人按來年利潤的六倍作為估值(即六倍的市盈率)。照此計算,投資人註入3000萬元可取得20%股權(投資後的估值為1.5億)。這是在“透支”未來的利潤。

 

創業者有兩種還款方式:用業績還或者用股票。就是在第二年真的把凈利潤做到2000萬元,或者再拿出一部分股權作為補償。未來利潤數據不是投資人強加的,而是企業自行編造以自高身價的。如果時間證明企業是在忽悠,當然要將不應得到的“吐出來”。

 

反攤薄條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歸定先來的投資人有權參加後續的每一輪融資,未必“先來者”同意,“後到者”不能獲得更加優惠的價格。

 

還有回購或者“出售選擇權”。即規定如果公司不能完成業績目標或者不能在一定時間內“有效上市”,投資人有權要求創業者回購全部或部分股權(有時還要求回購的價格滿足投資人內部收益率要求)。

 

另外,投資方還會要求這樣那樣的“特權”,比如重大事項的否決權,重要職位(特別是財務總監)的提名權等。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投、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投資前資方對企業所知有限,投資後企業的運營仍由創業者把控。水平相差懸殊的圍棋手對弈時要“讓子”,投資者主張的條款也是這個道理。

 

但許多矽谷創業者認為很正常的東西,擺出來卻很傷中國人的感情。眼巴巴“等米下鍋”的創業者或許會就範,但是會在心中埋下仇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67

足球是唯一讓我們忘記仇恨的東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808

4月29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一群踢足球的男孩聚集在一起拍攝合影。 (新華社/路透/圖)

“中國13億人,為什麽選不出一支像樣的隊伍?”

薩達姆的兒子烏代給每個輸球的隊員發6只沒有翅膀的小蟲子。球員們需要“照顧”這些蟲子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如果有蟲子丟了或死了,球員就會受到鞭刑。

“國家隊隊員來的時候,檢查站的軍人會讓他們迅速通過,極端分子甚至會為了避開足球運動員,延遲引爆炸彈。”

“知道”(微信號:nz_zhidao)帶你走進這個一天都不能沒有足球的國家。

“伊拉克人可以一天沒有安全,不能一天沒有足球。”海德爾說,足球是唯一讓我們忘記仇恨的東西。

海德爾是伊拉克最受歡迎的足球解說員之一。只要他一通電話,伊拉克國家隊隊員會一個不落地來陪你吃頓晚飯。海德爾服務於庫爾德地區的一家全國性電視臺,他既是多個體育節目的制片人,也是主持人。

海德爾的話很容易驗證。我們隨即問了不少伊拉克人,“除了足球,這個國家第二大運動是什麽?”幾乎沒人能回答出來。他們能背出足球俱樂部隊員的名字、國家隊每場友誼賽的時間,卻不知道誰替伊拉克贏得其它的亞運獎牌……

伊拉克人對足球的愛,排他而霸道。戰亂中,他們最關心的只剩足球。

2014年10月28日,海德爾的新節目《秘密和人格》(Secret and Personality)開播了,專門講述薩達姆時代的球員往事。

開播前,他壓力不小。采訪“前國足”非常難,他們曾經家喻戶曉,現在大多已經退隱,上電視等於將他們暴露在反薩達姆極端分子的眼皮底下。

同樣,作為這檔節目的制作人和主持人,海德爾也可能面臨人身威脅,薩達姆的反對者與支持者可能都會討厭他——反對者不喜歡薩達姆被提起,支持者則憎恨他拿薩達姆的陰暗面說事。但海德爾始終覺得,伊拉克人應該開始面對足球背後附加的政治、宗教和歷史。他堅持讓節目按時播出。

1980年代末,薩達姆任命長子烏代為足協主席。那時,國家隊隊員沒有工資,輸球還會被懲罰,網上流傳最廣的是,烏代會命令球員們踢石球,直到雙腳鮮血淋漓。

在節目中,海德爾的一個采訪對象談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處罰:烏代給每個輸球的隊員發6只沒有翅膀的小蟲子。球員們需要“照顧”這些蟲子一天一夜。第二天一早,如果有蟲子死去或丟失,球員就會受到鞭刑。

諸如此類的處罰給球員很大的心理負擔。“高壓之下,伊拉克足球反而失去了以前的輝煌。技術好的球員不再願意為國效力,更希望能到海外發展。”海德爾說。

海德爾也曾是巴格達一間少年足球訓練營的運動員,與悶頭踢球的小夥伴不同,他還熱衷於研究足球戰術。但在2003年之前,這也只能是個人愛好。薩達姆統治時代,全伊拉克只有一個電視臺兩個頻道,體育節目每天只能分到一個小時的時段,沒有為足球騰出特別時間,不插播任何國際賽事,所有的內容都關於伊拉克當地體育競技。

9月17日,伊拉克首發陣容在亞運會男足小組賽開賽前合影。 (新華社記者 盧炳輝/圖)

美軍攻下巴格達後,電視臺井噴。雖然沒有機會加入國家隊,但是他卻通過攝像頭延續了對足球的熱愛。退役後,海德爾加入了庫爾德的一家全國性電視臺。海德爾的第一個節目叫“每日體育”。節目中,他將伊拉克報紙里所有的體育新聞匯總,拿到電視上去品評。

“我始終相信,體育記者是可以團結起來保持這個圈子的純凈的。”即使在2005年到2008年那個宗教沖突最嚴重的時期,海德爾仍然堅持不觸碰教派沖突的話題。

在伊拉克國家隊中,有庫爾德人,也有遜尼派、什葉派。但海德爾說,國家隊隊員之間從來都和平相處,球場,是生存在巴格達的伊拉克人心中唯一一塊凈土。

海德爾問我們:“中國13億人,為什麽選不出一支像樣的隊伍?”他說,伊拉克人的足球天賦似乎與生俱來。現在,上街踢球的孩子少了,因為伊拉克建了不少封閉球場,吸引了很多小孩。

今天的巴格達,足球場就建在檢查站之間,在移動水泥墻林立的街區中。“越是戰亂,伊拉克人越需要足球,讓他們逃離現實,給他們希望。”海德爾說。

海德爾最近最關註的新聞,是2014-2015賽季許多“前國腳”的回歸,他們大都是薩達姆時期逃亡海外的。

2003年之前,伊拉克球員不被允許到國外俱樂部踢球,只能為國家效忠,很多球員就偷偷跑了出去。2003年之後,出去踢球的人越來越多。

國家隊訓練沒有好的場地,政府就出錢讓他們出國訓練,到迪拜,到歐洲,到南非。政府有石油,不缺錢,球員年薪超過30萬美金。海德爾介紹,“再說足球也是政府凝聚伊拉克人心最重要的辦法。”

今年世界杯,伊拉克沒能入圍,但人們還是一樣地癡迷。到處都是看比賽的人。

2003年到2008年,海德爾覺得這是伊拉克足球突飛猛進的五年,那時候,球員們鬥誌昂揚,不是為了錢,完全為了國家榮譽,而這段時間也恰恰是伊拉克戰後最亂最危險的五年。

伊拉克也曾傳出足球隊員被綁架事件,海德爾說,那只是個案,“而且還是被他親戚綁架的”,巴格達每天都有炸彈,國家隊隊員可以說是巴格達“最安全的人”,檢查站會讓他們迅速通過,極端分子甚至會為了避開足球運動員經過,延遲引爆炸彈。

2007年,伊拉克獲得亞洲杯冠軍。那天下午,海德爾恰好負責決賽解說。他從下午四點忙到淩晨兩點才回家。窗外,巴格達城里槍聲四起,沒有煙花,伊拉克人用槍聲慶祝這份榮耀。“那一刻,不管你是庫爾德人,遜尼派穆斯林,什葉派穆斯林,還是基督徒,突然就剩下一個身份:伊拉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99

一周逾700起:美國大選後仇恨事件激增

美國總統選舉後,該國仇恨事件出現大幅增長。有統計數據顯示,大選結束後一周內,美國發生了逾700起仇恨事件。

數量驚人

選舉結束後,美國非盈利法律倡導組織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PLC)通過新聞報道和從當地執法機構獲得信息等方式,追蹤並記錄仇恨事件的發生和發展。

有報道稱,在華盛頓,一家墨西哥移民家庭,早上起床發現車庫門上的畫滿塗鴉——“墨西哥人,你們阻止不了特朗普”以及一枚納粹黨所用的十字記號;在俄勒岡州,一名非裔美國女性在停車場被多名男性扔磚塊,被砸斷了一根肋骨;在喬治亞州,一名穆斯林教師收到恐怖威脅,讓她“用頭巾上吊自殺”。

“幾乎大選一結束,我們就在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看到大量的仇恨事件,包括口頭上和身體上的騷擾,以及帶仇恨色彩的塗鴉。”SPLC專門負責仇恨事件追蹤的博客編輯倫茨(Ryan Lenz)表示,“這讓我們震驚,在過去的數十年,或者即便在‘9•11’事件之後,我們都沒有看到如此的大規模。”

記錄在案的仇恨事件中,近一成提到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的名字或他的主張,比如他在大選時最著名的言論“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建造一堵墻”。值得註意的是,接近40%的仇恨事件發生在校園內。

在騷擾恐嚇事件中,反移民排在第一位。(資料來源:SPLC)

政治氛圍

大選之後仇恨事件數量的明顯暴漲也反映了美國仇恨犯罪氛圍和數量的增長。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數據,從全美範圍來看,2014年~2015年間,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事件增長了67%。以往,除了在“9•11”事件發生的2001年曾出現了激增,每年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數量保持在150起以下,但在2015年,該數據達到了257起。

紐約市執法部門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內,紐約市的仇恨犯罪數量增長了31%。

紐約市公安局局長奧尼爾(James O’Neill)當地時間20日表示,今年已經發生328起仇恨犯罪,而去年的數據為250起。其中針對穆斯林的犯罪數量翻了一番,從12起變為25起。

“盡管我沒有科學的證據來解釋為什麽,但過去一年內你們應該關註到了變化,政治語言開始轉變。”奧尼爾說,“我想這多多少少有些關系。”

所有數據均顯示仇恨事件增加的時機和美國大選時間吻合,正如英國脫歐公投後仇恨犯罪數量增長了41%。

不過,不同於英國在脫歐公投前後均有相關數據的收集,美國缺乏足夠的數據來計算具體的增長幅度。美國仇恨犯罪數據呈碎片化。FBI仇恨犯罪年度報告所用數據來自各地的執法部門,但是一些當地部門會出現“少報”情況,例如在種族關系複雜的密西西比州,2015年上報的仇恨犯罪事件數量為0。此外,有3000個當地執法部門甚至沒有向FBI上交相關報告。

當然,除了記錄在案的仇恨事件,還有成百上千根本沒有被記錄。根據美國司法部數據局的報告,有五分之三的仇恨犯罪事件受害者選擇不報案。

“讓我們決心要跟蹤記錄這些數據的並不僅僅是這巨大的體量。”倫茨說,“同樣也是對該現實的恐懼。究竟是什麽讓人們認為可以肆意用納粹十字標誌來表達他們的憤怒?這個標誌明明在歷史上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極其邪惡的標誌。”

(實習生胡怡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86

盼靈堂滿載愛心送別亡女小燈泡母︰收起仇恨

1 : GS(14)@2016-03-31 14:12:38

■民眾前往靈堂弔唁。台灣《蘋果日報》


【恐怖割頭案】「踏進這裏,收起仇恨」,這是小燈泡的媽媽保護女兒的方式,讓她在最後一段路感受世界的美好,帶着愛離開。內湖女童命案發生至今第4天,遇害劉姓4歲女童小燈泡的父母昨天開放靈堂讓民眾追思,劉母留下一封信,希望送行的巿民成就她「微薄的心願」,讓靈堂內只有溫馨沒有憤怒,內容感人。



劉母昨天帶着紅腫雙眼為女兒後事奔走,在台北巿龍巖會館設追思會,開放給公眾弔唁。靈堂佈置溫馨,佈置主色是粉紅和白色,以小燈泡最喜歡的小熊維尼公仔作裝飾,也提供咭片讓公眾填寫祝福話語,綁在祈願樹上。劉母請公眾進入會場前,先看看設在靈堂前名為「留個步 讀一讀 再祝福」、一封500多字的信,代表她為人母親的心願,因為女兒帶着愛和美麗來到世界,她希望每位巿民能用愛與祝福為小燈泡送行,更希望公眾不要描述案發後小燈泡的容貌,收起仇恨,「我希望陪着他離開的,仍是滿滿的愛。」在小燈泡遇害現場,前往弔唁的巿民絡繹不絕,花海、蠟燭、玩具等綿延逾50米,劉母感謝各界關懷,歡迎巿民送上咭片祝福小燈泡,但婉拒捐款及物資。



籲外界勿借命案發起活動

劉母昨日凌晨在fb發文,請外界不要再藉小燈泡為名炒作,「連我,懷胎十月,母乳一年的我,都不能代表小燈泡了,請問,你哪位?」昨天她在靈堂前受訪時強調他們一家並無支持任何活動,希望大家尊重小燈泡,不要代表小燈泡發起任何活動。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1/195513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47

紐約清真寺領袖街頭被殺民眾斥特朗普催生仇恨

1 : GS(14)@2016-08-16 06:11:08

■紐約皇后區前晚有過百人示威,有人高舉「我們要公義」標語。 美聯社



反移民、反穆斯林陰影籠罩正值大選年的美國,紐約皇后區一名伊瑪目及他的助理,前日光天化日被人從後行刑式槍殺。警方再三重申未掌握在逃獨行槍手的行兇動機,但當地穆斯林社區斷定這是仇恨伊斯蘭的血腥襲擊,並怒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要為此負責。


■兇案現場遺下一雙相信屬於死者的涼鞋。美聯社

伊瑪目(imam)是伊斯蘭宗教領袖一種,負責在集體禮拜上領禱,在什葉派中地位尤其崇高,被視作人與真主之間的中介。當地前天下午近2時,55歲伊瑪目阿孔吉(Maulama Akonjee)與64歲助手烏丁(Thara Uddin)在皇后區一家清真寺主持禮拜後結伴離去,當時兩人仍穿着穆斯林服飾,行至一個街口外時,一名身穿黑色馬球衣的男子從後走近向兩人頭部開槍,兩人登時浴血。槍手帶着兇器竄逃,至昨早仍未被捕。警方依照目擊者口供及監控錄像發放疑犯拼圖,可見他蓄軍裝頭、戴眼鏡及留有鬍子,警方指他是個子高大的拉美裔人。


同行助手遇害

阿孔吉兩年前由孟加拉來到紐約,只差10日就會回國出席兒子婚禮。他與烏丁所服務的皇后區一個孟加拉穆斯林社區街坊指,兩人私下是鄰居兼好友,經常結伴往來清真寺;阿孔吉為人「親切、溫文儒雅又謙遜」,社區中人人都視他為模範,好像教宗一樣,很難想像他是跟人結怨惹殺身之禍。阿孔吉女兒強調父親與人從沒過節;清真寺近年亦沒生過任何驚動警方的事件。警方雖表示未發現兇案與信仰有關的證據,強調未能確定犯案動機,但消息指仇恨罪案專責小組會調查,另一可能是行劫不遂殺人,因阿孔吉身上有約1,000美元(7,800港元)現金,但未被劫走。消息指警方已下令加強在全市五個行政區的清真寺巡邏。



■阿孔吉

■烏丁

■疑犯拼圖


集會促討公道

穆斯林社區領袖一口咬定「這是針對伊斯蘭教的仇恨罪行」,信眾都坦言不安及憂慮,有人直言「特朗普要為這負責……美國不是這樣的,是特朗普與他的鬧劇催生了恐伊斯蘭情緒」。皇后區前晚有集會要求為阿孔吉與烏丁討回公道,百多人參加,包括紐約市長白思豪派出的代表。特朗普以強硬及譁眾取寵的反移民立場,爆冷贏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激進言論包括向墨西哥討錢,在接壤墨西哥邊境修築圍牆以堵截非法移民,以及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6月,奧蘭多發生美國史上死傷最慘重槍擊案後,特朗普藉機再提「禁穆斯林」主張。美國《紐約每日新聞》/《紐約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5/197366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02

餵養「大橘子」法籍教師:沒仇恨

1 : GS(14)@2016-08-17 08:01:20

虐殺流浪貓「大橘子」案開審演變成暴力混戰,澳門籍留學生陳皓揚猶如過街老鼠,在台北地院門外遭數十名愛貓人士追打,長期餵養大橘子的法籍女教師王嫻如開庭後一直強調:「我對陳皓揚沒有仇恨。」她認為在沒有辯護律師陪同下出庭,對陳並不公平,更希望當局提供心理醫生,可以陪伴開導他,但強調犯錯必須負責,希望法官按照法律給予刑責。大橘子案昨日開庭,不少愛貓人士在台北法院外,高舉標語,提出司法不應輕判虐殺動物罪行等多個訴求。



■動保團體抗議陳皓揚殘殺「大橘子」。台灣《蘋果日報》

籲安排心理醫生跟進

在台北教授法語的法籍女老師王嫻如,去年在溫州街停車場,目擊陳皓揚虐殺流浪貓大橘子,即時找人幫忙制止,但陳卻趁機離開現場。昨日,王嫻如到台北地院旁聽,面對陳自稱有心理病而殺貓,她表明自己對他沒有仇恨,「拜託你們要好好給他(陳皓揚)一個心理醫生,可以陪伴他。」王嫻如又指,台灣的動物保護法有漏洞,沒有人能發現虐待動物的人心裏有問題,「這不是小事,(他)可能有一些壓力無法處理,但不是一個可以去殺一隻狗或一隻貓的原因,這是虐待,是去殺一個生命」。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7/19739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221

競選大變陣 揚言力抗偏狹仇恨特朗普改口風救亡

1 : GS(14)@2016-08-18 06:04:22

【美國大選】距離美國大選只餘80多天,在全國和搖擺州支持率均落後對手的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日前將競選運動大變陣,開始花錢在電視賣廣告之餘,口氣更180度逆轉:主張排外的他宣稱,倘當選會「力抗偏狹與仇恨」。



特朗普經常口不擇言,黨友屢勸不改,前日他接受訪問亦重申「我就是我,人人叫我改,但我不想」。誰知特朗普隨後在facebook貼文稱,向美國人保證會「爭取所有人獲公平對待、保護和尊重,拒絕任何形式的偏狹、仇恨與壓迫,以美國人共同文化和價值觀構建未來」,跟他主張要建牆阻擋墨西哥人和禁絕穆斯林等言論完全矛盾。


首次賣電視廣告

不只口風變,他的競選團隊也變陣,找來保守派布萊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執行主席班農任團隊行政總裁,民調主任康韋升任經理,特朗普昨形容兩人「都是贏家,我們需要勝利」,日前被揭涉烏克蘭貪案的團隊主席馬納福特仍留任。特朗普亦首次花錢賣電視廣告,陣營稱下周起會在佛羅里達、俄亥俄等關鍵州播出。唯一不變的是攻擊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莉的力度。前天特朗普到訪警民關係緊張的密爾沃基,並在附近拉票,指控對手支持反對警察的騷亂者,「以高高在上的態度跟非白人講話,因在她眼中他們只是選票」。特朗普又向霍士新聞談日前槍擊黑人事件,指事件中的警察或遭槍指頭,「若然屬實,人們就不該騷亂」。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8/197409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55

激進教士助解仇恨

1 : GS(14)@2016-09-13 00:18:39

「我相信阿蓋德說911襲擊是活該的……15年後,我為美國國土安全部出力。」美國人莫頓(Jesse Morton,圖)承認,911讓他激進,到處宣揚聖戰。如今他只覺今是而昨非,正協助年輕人避免重蹈自己充滿仇恨的舊路。15年前,客機撞向世貿中心那天,在獄中為毒品控罪服刑的莫頓暗忖:「美國要跟穆斯林開戰了!」那時,他一點難過都沒有,事關他早受獄中伊斯蘭教士薰陶,覺得襲擊印證了伊斯蘭先知預言的世界末日。莫頓後來成為穆斯林,更認同阿蓋德所為。出獄後,莫頓變成雙面人,表面是位好學生,考上哥倫比亞大學國際研究碩士,內裏卻是原教旨主義分子,創立「革命穆斯林」網站。他跟臭名遠播的英國激進教士喬杜里(Anjem Choudary)一起在網上講課,散播暴力。


曾被沙地逐出境

莫頓為了想在伊斯蘭社區生活,曾搬到沙地阿拉拍教書,但當局發現他的激進背景,把他驅逐出境。這次經歷讓他變得更憤世嫉俗。返回美國後,莫頓因2010年煽動襲擊被指褻瀆先知的《衰仔樂園》創作人入獄。這次監禁成為莫頓人生另一轉捩點,讓他想想為何連妻兒都離開,漸漸明白自己對社會怨恨,其實是源自破碎家庭背景,激進伊斯蘭化剛好給他宣洩。後來,莫頓向當局提供反恐情報獲假釋,現為喬治華盛頓大學極端主義研究員。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2/197681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729

穆斯林仇恨案件暴增七成特朗普當選恐加劇

1 : GS(14)@2016-11-25 07:36:42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最新公佈去年境內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事件,驚見上升近七成,升幅是十年之冠,情況之嚴峻甚至回到911時期。今年情況可能更壞,因為連比較多元化和自由的加州,也接連出現有穆斯林在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總統後,遭人扯下頭巾遇襲的事件。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FBI月中公佈2015年針對穆斯林的仇恨犯罪數目年報,整體達257宗,按年上升了67%。其中「輕至惡劣程度襲擊」的舉報有91宗,僅較2001年少兩宗,當然未計無數沒被檢舉的事件。不過全美最大的穆斯林民權組織,伊斯蘭關係委員會(CAIR),單單自大選日(8日)特朗普當選後一星期,已從不同渠道包括社交網站等紀錄了111宗類似暴力事件,不少發生在加州校園。11月9日,16歲洛杉磯高中生諾邁爾(Mariam Nomair)稱在一日內兩度遇襲,遭到男同學將她的頭巾扯下並呼喊她「恐怖分子」和「毛巾頭」("towelhead")。
CAIR加州分部行政總監比盧(Zahra Billoo)對《蘋果》表示:「我們很擔心(屢作反穆斯林言論的)特朗普日後會將這些事合理化,有些穆斯林很自卑和害羞,會感到是自己的錯,不會舉報。」三藩市非裔代理警察總長卓別靈(Tony Chaplin)揚言,會嚴打各種形式,包括針對任何宗教、族裔和性取向的仇恨犯罪,甚至會派出臥底警員到各區巡邏揪出這幫元兇,呼籲公眾舉報。當局拒絕點名哪些三藩市的社區的處境最壞,免引起恐慌,但提醒各國的大使館也要多加留意成為目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5/198453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961

【加州大學騷亂】特朗普轟違權 港人教職員:仇恨言論不算言論自由

1 : GS(14)@2017-02-05 10:48:25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 Berkeley)周三晚因邀請極右網媒「Breitbart」的編輯揚諾普洛斯(Milo Yiannopoulos)演講,在校園釀成暴力反抗示威,活動取消收場。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事後在twitter轟該校「不實行言論自由」,欲切斷聯邦資助。主辦方柏克萊共和黨學生會(Berkeley College Republicans)成員接受《蘋果》訪問,對特朗普發言力撐叫好;有教職員則體諒校方取消演講決定,認為「言論自由(free speech)不等於仇恨言論(hate speech)!」駐美記者:唐芷瑩加州柏克萊市報道事隔一夜,當地仍處處可見示威的痕迹。柏克萊市中心有大通銀行、富國銀行、美國銀行的提款機和玻璃窗碎裂,服務受阻,工人忙着以木板圍封,有Starbucks分店亦遭殃。校內昨夜遭到縱火及破壞的學生會大樓,地上的紅油亦未清理,學校加派警員駐守。港人林敦頴(Charles)在大學的商學院任職,他相信事後面對批評的校長德克斯(Nicholas B. Dirks)在處理「Breitbart」編輯到校也面臨兩難,無法阻止邀請哪些嘉賓。他展示一封校長早於上月26日發出的電郵:「雖然收到很多阻止這名嘉賓到校演講的要求,但不論在法理或是學校一貫的開放言論空間的作風,學校也需讓活動如期進行。」但Charles則質疑揚諾普洛斯所發表的極右(反同、反移民等)言論,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精神:「言論自由不等於仇恨言論!」對於特朗普就此事威脅學校切斷聯邦資助,林敦頴表示不太擔心,「雖然他作風很戲劇化,但沒想過他會說這樣的話。學校資助除了從聯邦政府,很多是來自州政府撥款,相信州政府會挺身而出支持校方,加上校友的捐款一直都很熱烈」。本報找到邀請「Breitbart」到校的柏克萊共和黨學生會(Berkeley College Republicans)成員現身說法。讀歷史系三年級的中國、古巴混血兒學生Jonathan Chow表示,邀請揚諾普洛斯全因要捍衛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賦予的言論自由,失望同學不能吸納不同的言論聲音,「我覺得校方要更強烈的企硬去維持言論自由!有老師試過批評我(作為共和黨人)是『白人至上主義者』,我想說我根本不是白人」。不過不論是支持或反對方,Charles和Jonathan不約而同和昨晚的暴力示威者劃清界線,表示不相信加大生會這樣蒙面施襲,估計他們或來自奧克蘭(Oakland)等地的慣常暴力分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4/199178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