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資深產品經理親歷案例: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市場調研?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0/58482.html
一家軟件公司接到了一個項目:開發某報業集團的圖片管理系統,老闆決定成立一個跨部門的項目組來負責這個圖片系統。任務由產品經理張曉龍負責,韓冰配合張曉龍的工作。
他們商量了一下,決定盡快開一個項目啟動會。會議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大家互相認識一下,另外一個就是一起討論一下對於這個項目的看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市場調研避免閉門造車
參加會議的有張曉龍、韓冰、開發經理鄭海波、兩位工作不到2年的開發人員、 兩位工作不到1年的新開發人員和一位旁聽的報業的產品經理,會議上除了最開始的自我介紹以外,只有張曉龍、韓冰和鄭海波發言了,其他人都沒怎麼說話。
呆過兩個研發團隊的張曉龍說說:「程序員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是怎麼實現功能,做到沒有Bug,追求性能最優。軟件工程師則會考慮得更全面一些,除了考慮功能的實現外,還需要考慮兩點。一是編寫代碼和註釋等內容的規範性,這是行為習慣 的改變,要考慮到研發團隊裡其他同事讀你代碼時的感受,產品是有生命週期的,當產品做新版本的時候,代碼和註釋的規範性會得到後續開發者的敬意;二是功能的易 用性,程序員的邏輯和用戶的使用邏輯在很多時候是存在差異的,程序員是從自己的邏輯去實現功能,軟件工程師卻能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設計開發軟件。作為程序員會因為自己實現了複雜的功能而自豪,但作為軟件工程師則會因為很多人在使用他開發 的軟件而且評價說很好用而驕傲。我希望大家都能成長為軟件工程師、高級軟件工程 師、系統架構師,成為這個領域內的專家。」
鄭海波之前負責過銜接報社採編系統的××內容管理系統,作為開發經理,同時也是這個項目組研發的leader,他首先說:「本來××內容管理系統中就包含了圖片管理功能,系統前端銜接的是報社的採編系統,可以對採編裡的圖、文、批註、修改意 見等數據進行自動保存管理。對於這次的項目,我的理解是在××內容管理系統中的 圖片庫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比如增加圖片的分類及瀏覽等功能。」
韓冰經常接觸用戶,他說:「我聽報社的用戶說,他們的攝影記者,每次出去都會拍很多照片,能見報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其他照片也並不是沒有用了,那裡面有很多有價值的照片可以在其他渠道使用,比如賣給其他媒體,或者用於其他報導。他們希望把這部分照片作為素材管理起來,我想這部分功能是這次項目要實現的。」
張曉龍認真地聽著,感覺到韓冰和鄭海波對項目範圍的理解存在很大差異。他看了看項目組的其他同事,大家也沒有什麼新的看法和意見,從開發人員的眼神中張曉 龍能感覺到他們的迷惑,不知道究竟是該聽韓冰的,還是該聽鄭海波的。
張曉龍想了想,說:「大家可能知道,去年極線防偽設計軟件做得比較成功,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和總結這個產品為什麼會成功,也看了不少的文章和書,有了一點感受,這裡我與大家分享一下這一段時間思考的結果。」
張曉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我思考後發現,軟件的本質即服務,軟件的價值核心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即用我們的技術手段去解決用戶工作上的問題。我們的圖片資產管理軟件是一個系統軟件, 系統要做成什麼樣?剛才韓冰從市場的角度說了用戶的需求,鄭海波從技術的角度說了這個產品應該有的功能,說得都挺好的,我們就是需要這樣積極的討論。接下來我也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先講兩個故事吧。」
項目組的人都認真地聽著,這是張曉龍第一次與項目組的人開會,他整理了一下思路,接著說:「第一個故事是我聽說的一個珠海航展的故事。在航展上,俄羅斯的戰鬥機在表演時很牛,能做各種空中格鬥動作,機動性很強;美國的戰鬥機就 不行,做各種動作都遜於俄羅斯的戰鬥機。你們猜,兩種戰鬥機最後決鬥的結果是什麼?」
有技術人員說:「結果是一勝一負。」
張曉龍搖了搖頭說:「NO,結果是美國完勝!我來說這是為什麼,因為俄羅斯的設計重點是空中格鬥,而美國戰鬥機的設計重點是超視距攻擊,因此美國戰鬥機在離 俄羅斯戰鬥機60公里時就發射導彈了,打不中的話,距離20公里的時候還能再打一發,再打不中,美國戰鬥機就飛走了,根本不跟俄羅斯戰鬥機見面。」
張曉龍接著問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張曉龍看著項目組的同事,只有韓冰若有所悟,技術人員和鄭海波都沒有太明白張曉龍的問題。
張曉龍只好解釋說:「這個故事講的是產品定位的問題。產品定位首先需要確定產品的前提條件,這是產品的邊界範圍。俄羅斯為什麼設計機動性好的飛機?就是因為觀念還停留在老的空中戰鬥模式,一戰、二戰時期講究的是空中格鬥,近距離廝殺。現在時代變了,俄羅斯的觀念卻沒能跟著改變,結果就是用21世紀的技術去實現20世紀的產品規劃,短板明顯,所以輸給了美國。我們做產品只有確定了產品的前提條件和邊界範圍,需求才可能收斂和聚焦。我們計劃開發的圖片系統從名稱上定位是非常具體的,但具體到市場、用戶日常工作中的定位、要解決用戶什麼問題,這個還不清晰,還需要去問市場、去調研。如果只是從技術的角度來考慮產品開發,則會很容易陷入閉門造車的陷阱,最後導致開發的產品不受市場的歡迎。作為一名研發人員,最快樂的事情應該是看到用戶愛用你開發的產品,而不是讓用戶抱怨你的產品。」
客戶不能幫我們設計產品
張曉龍講完了航展的故事,看著項目組的人都在思考,於是接著講了另外一個故事:上一個故事的意思是我們要做用戶調研,避免閉門造車,下面這個故事是一個與車有關的故事。
「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去問客戶:『您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 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馬。』很多人聽到這個答案,可能會立刻到馬場去選馬配種,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但福特先生卻是選擇了製造汽車去滿足客戶的需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客戶不能幫我們設計產品,客戶只能告訴我們他們遇到的問題。因此,剛才韓冰說圖片資產管理軟件是給報社攝影記者用的一個系統,我覺得定性得有點早了。客戶跟我們說需求時,往往會把他的問題和他所需要的功能混在一起描述,但客戶並不是搞技術的,限於對技術瞭解的侷限性,往往考慮得不全面,所以可能導致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需求,導致產品偏離最初的定 位,延誤開發進度,甚至返工。大家做軟件開發都知道,推倒重來這樣的事情是最 讓人沮喪的,做了很多的工作,因為設計前沒有考慮全面,就得重新再來,這是非常打擊士氣的。」
張曉龍講的話,可能讓鄭海波想起了以前做過的某個項目,他認同地點了點頭。
張曉龍接著說:「剛才說到我在總結和思考極線軟件為什麼成功,其實關鍵是在解決用戶問題與技術實現之間找到了一種好的工作方法,這裡我與大家分享一下這段時間思考的結果,其實也很簡單。」張曉龍說著,在會議室的白板上畫了一個圖。

前面說了,通過市場調研避免閉門造車,客戶不能幫我們設計產品,這個圖說的是產品從調研、研發到上市的不同階段應該調研什麼內容。
「首先調研用戶有什麼需要解決的問題,與用戶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從技術的角度,用戶從工作流程的角度確定原型系統,保證產品的需求是能解決用戶問題的,解決方法是用戶認可的,然後開發出產品Beta版本。在產品上市前,讓用戶試用,確保從原型到開發過程中不走樣。
「上面幾個環節的問題解決了,自然產品對用戶的價值和產品的賣點也就出來了,推廣階段自然就順暢了。
「為什麼很多產品在推向市場的過程中會碰到很多問題,就是因為在這幾個環節中沒有理順關係,加入了很多主觀的判斷。據統計,如果前期有一個錯誤,那麼在後續的每一個環節就需要花10倍的成本來彌補這個錯誤。上面這個圖就是在軟件開發過程中,我的一點心得體會,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我希望我們項目組裡的每個人都能有這個意識。只有對用戶尊重,對市場敬畏,我們才能做出貼近市場的產品。」
市場細分是需求調研的前提
韓冰欽佩地對曉龍說:「我非常認同你的觀點,我們可以做一個用戶調研來明確一下圖片系統究竟要做成什麼樣。關於用戶調研,曉龍,你有什麼看法?」
張曉龍說:「做用戶調研的前提是做市場細分,做產品的精髓在於市場細分的能力和感覺。對哪些用戶進行調研才有價值,才具有行業的普遍性,這其實是一種判斷力和洞察力,也就是市場細分的能力。」說著,張曉龍在白板上畫了一個市場細分的圖。

張曉龍接著說:「這是最基本的市場細分的維度,其他的維度也有很多,比如人口特徵(年齡、性別、收入、教育程度)、使用場景等,但對於我們行業軟件來 說,通過這幾個維度基本就能做出一些判斷了。」張曉龍說著,又在白板上畫了一個表格。

張曉龍說:「韓冰,細分市場的目的是幫助我們判斷哪些細分市場有價值,可以進入,咱們這個圖片系統目前已經明確了是在報業市場,其中有我們公司最優質的客戶,你那邊應該有一些這樣的資料,你看能否做一下市場細分。這次市場細分的目的是,確定我們調研的客戶名單。有些客戶雖然規模比較大,但由於體制的原因可能采 納新產品不積極,要等到別的客戶用了才會產生需求;而有些客戶雖然規模相對較小,但代表著某一個行業應用,行業裡很多公司都學習他們的做法。這些就是我們的戰略客戶,可以列入調研名單。
「如何判斷哪些客戶是我們的價值客戶呢?在市場裡,有戰略客戶,有大客戶,它們的交集,也就是同時具備戰略客戶和大客戶特點的用戶,就是我們最最關注的價值客戶。這樣的客戶一旦購買了我們的產品,往往會帶動行業裡一批客戶主動購買。這些客戶也是我們做用戶調研最重要的對象,而且他們往往有實力和意願成為我們的第一批用戶,換句話說市場宣傳其實從用戶調研時就已經開始了,因為我們在調研時,就已經在與這些客戶溝通解決他們所關心的問題了。
「這次咱們要做的這個圖片系統,在原有的市場裡推出新產品,而報業市場是公司最優質的市場,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說著,張曉龍又在白板上畫了個圖形。

張曉龍指著圖中交集的部分說:「這就是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客戶——價值客戶。」
張曉龍停頓了一下,會議室裡所有的人都跟隨著他的手指,看著圖上的「價值客戶」那幾個字在思考。張曉龍接著說:「韓冰,你對報業市場比較熟悉,你看能否做一個市場細分,咱們倆會後碰一下,盡快確定一下用戶調研的名單。」
韓冰說:「沒問題,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實這些以前我們都知道,我們經常跟客戶接觸,哪些客戶重要,哪些客戶有代表性,每家客戶在行業中的地位如何,我們心裡基本都有數。只是從來沒有這麼系統地運用於產品調研,我特別贊同你剛說的那一句『市場宣傳從用戶調研時就已經開始了』,結合剛才你提到的市場調研避免閉門造車以及客戶不能幫我們設計產品這兩條原則,確實能避免很多問題。而且市場細分後,產品怎麼推廣一目瞭然,可以非常好地幫助銷售人員尋找市場機會,我對咱們這個圖 片系統更有信心了。」
張曉龍笑了笑,說:「其實咱們公司的規模或者說影響力還不夠大,國外有些公司甚至剛有一個概念,就高調宣佈戰略進入那個市場,那就是圈地行動啊!他們告訴市場說,我要進入這個市場了,那些小公司你們儘早轉型,這是我的地盤,別往這個方向做了。你們如果還在這個市場裡做,同我競爭就是拿雞蛋碰石頭。而這些市場的用戶在採購產品的時候,一聽說大公司要進來了,很多就會等著購買大公司的產品,這才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呢。」
鄭海波說:「是啊,雖然我不太懂市場,但也經常看到一些大公司高調宣佈進入某些市場,但是又不提具體的產品,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啊!」
需求調研方法
韓冰說:「曉龍,明天我就能草擬一個用戶調研的名單出來,我先發給你看看。 然後咱們倆再碰個頭,確定一下。等定下來以後,再找銷售部協助與客戶約個時間, 估計下周就能開始走訪了。關於需求調研這一塊兒,你看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
張曉龍說:「我提點注意事項吧,我認為調研需要注意的有三點。
「第一,調研對象的角色身份。調研要分清楚調研對象的身份,一般參與調研的用戶有三種角色,決策者、建議者、使用者。不同的人,談問題的出發點、角度、廣度和深度都不同,有些觀點甚至相悖,導致調研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調研時,要分 清楚調研用戶的角色,最後分析出來的結論才可能是正確的。用戶調研要儘量調研決 策者或使用者,調研決策者可以瞭解他們為什麼購買,期待達到什麼目的;調研使用者可以瞭解產品哪些方面不好用,哪些方面好用,哪些地方欠缺。好用的方面可以總結為用戶的成功感受,不好用的方面就是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欠缺的地方有可能就 是新功能的研發方向。
「第二,調研的方式。」張曉龍想起了設計極線防偽軟件時對譚偉做的幾次調研, 在白板上畫了一個需求調研方式的表格。

張曉龍說:「用戶調研有很多種,有用戶大會、專家顧問團、需求探針、用戶訪 談、高層拜訪、調查問卷、售後反饋等。其中專家顧問團、需求探針、高層拜訪的效果是最好的。我們這個產品現在是領導安排做的,不需要做項目可行性研究了,現階段最好展開的就是調查問卷和用戶訪談,我們先利用這兩種手段進行調研。等有了第 一個意向用戶,甚至需要我們到客戶那邊常駐,深度瞭解客戶的需求和流程的時候, 就屬於需求探針了,那個時候產品經理和開發經理最好都到用戶現場。」張曉龍說到這裡,想起了與劉海欣一起去青島做用戶調研,出差三天只睡了8個小時的那段日子。
鄭海波插了一句:「那現階段的用戶訪談和調查問卷,不用我參與吧,你和韓冰定就可以了吧?」
張曉龍回答道:「調查問卷,你可以不用參與,我和韓冰來操作就好了,但用戶訪談你要參加。我和韓冰會列出一個拜訪的名單,你作為開發經理一定要參加,一起 拜訪用戶,根據拜訪用戶的情況來確定我們產品的邊界。如果你不參加,就沒有直接 的感受,很可能會導致開發出來的產品與市場需求脫節。當初我負責極線軟件的時候, 如果開發經理劉海欣當初沒有跟我一起跑到客戶的設計車間待那麼多天,後面開發的功能也許就不會那麼容易獲得客戶的認可。」
張曉龍接著說道:「第三點是調研的深度。就是要多問一些為什麼,瞭解用戶真 正的需求。我可以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故事1:豐田的五個為什麼。有一次,豐田汽車公司生產線上的機器總是停轉, 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於是,豐田汽車公司前副社長大野耐一與工人進行了以 下問答。
一問:「為什麼機器停了?」 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二問:「為什麼超負荷了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三問:「為什麼潤滑不夠?」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四問:「為什麼吸不上油來?」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鬆動了。」 五問:「為什麼磨損了呢?」 再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麼」,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在 油泵軸上安裝過濾器。如果沒有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來發掘問題,最後很可能只是換 根保險絲草草了事,真正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故事2:要一匹更快的馬。福特公司的創始人亨利·福特先生到處問客戶:「你 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幾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 馬。」很多人聽到這個答案,就會馬上跑到馬場去選馬配種,以滿足客戶的需求。但 是福特先生卻沒有往馬場跑,而是接著往下問。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一匹更快的馬?」
客戶:「因為可以跑得更快!」
福特:「你為什麼需要跑得更快?」 客戶:「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更早地到達目的地。」 福特:「所以,你要一匹更快的馬的真正用意是?」 客戶:「用更短的時間、更快地到達目的地!」 於是,福特並沒有往馬場跑去,而是選擇了製造汽車去滿足客戶的需求。
張曉龍總結說:「真正瞭解客戶的需求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客戶不一定願意告訴你他真正的需求;即使願意,也不一定能反映深層次的動機;更有甚者, 連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其次,由於知識領域的差距,溝通過程中還可 能出現表達和理解偏差的情況。最後也是最麻煩的是,客戶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要多問一些為什麼。我們要做的就是瞭解用戶使用圖片系統的真正原因、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韓冰打開筆記本電腦,指著屏幕說:「曉龍,前幾天我看到一個關於需求的文章,說我們永遠無法滿足所有用戶。如果在調研過程中,碰到兩個相反 的需求,該怎麼處理呢?」
張曉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在很多時候,我們確實無法滿足所有的人,所以我們一定要調研用戶碰到的問題,而不是用戶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用戶解決問題的 合理方法是可以參考的。在調研的時候,有些用戶會把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告訴你,而不是把他們碰到的問題告訴你。相似的問題,可能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甚 至解決方法完全不同。但關鍵是要找出背後隱藏的、用戶共同碰到的問題。在一個行業裡,問題一般來說是有共性的,但解決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當我們無法滿足所有用 戶的時候,我們只能分析問題的原因,滿足那80%的用戶的需要。」
會議開到這裡,項目組的人都覺得達成了一致,需要做一些調研來確定圖片系統做成什麼樣。
張曉龍說了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
在一個月內完成用戶調研,由張曉龍、趙冰、鄭海波拜訪用戶,達到10家用戶的上門拜訪量;
-在用戶拜訪的後期,由韓冰和張曉龍負責完成調查問卷的發放和統計工作;
-調研同時,研發團隊進行技術預研,可以做一些程序設計方面的工作,但儘量 少編代碼,可以做圖片系統的基礎架構設計,瞭解採編系統接口,為下一步工 作做準備;
-一個月後,根據調查反饋結果確定產品最終形態,形成研發進度計劃。
作為產品經理,對用戶真實需求和場景細節的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明白產品怎麼解決用戶的問題,哪怕是一個細節的改變,也可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比如, QQ誕生初期之所以擊敗了更早流行的舶來品ICQ,除了使用中文以外,更緣於其一項 關鍵性創新。ICQ當初將用戶資料、好友關係等數據都保存在客戶端即電腦上,但在 2000年前後的中國,用戶上網環境多為網吧,一旦換台電腦,所有的好友都會消失,保留同一個ICQ號碼就此失去意義,用戶沒有延續性;而QQ則將所有資料保存到服務 器上,讓用戶無需再擔心這一點,為延續好友關係,每個人都會記住自己的QQ號碼,進而成為QQ的長期用戶。
作為產品經理,可能會碰到來自老闆的需求。老闆的需求大部分都是合理的,因為老闆有老闆的視野,有他獨享的信息來源和行業經驗,當然還有他特殊的地位。老闆的需求肯定是要聽的,老闆也是用戶之一,他的需求雖然並不一定是真正的產品需求,但也是用戶需求。針對老闆反饋的需求,要從老闆這裡深入地理解他的需求來自哪裡,是基於什麼樣的場景和什麼樣的用戶,追根溯源,與向老闆反饋需求的用戶進 行落實、溝通和調研,瞭解最終用戶需求後面隱藏的原因,對於老闆的不合理的需求, 可以採用拖延戰術來應對,面子是必須要給的。比如:「老闆,您這個需求很合理, 現在進度比較緊,要不我們在下一個版本中好好規劃一下?」
或者,「老闆,您這個需求的工作量很大,現在開發人員就這麼多,只能等手頭 的這些功能做完了再安排。」
基金捕鼠風暴升級 華夏又有兩基金經理被帶走協助調查
http://www.zentrust.cn/jijin/20140505/4534.html
沉寂半年後,基金圈再次風聲鶴唳。一大批資產管理行業的投研人員面臨調查,普遍涉及「老鼠倉」行為。
上週,華寶興業基金經理牟旭東涉嫌老鼠倉被協助調查,且涉案金額巨大。4月23日,牟旭東接受《財經》記者電話採訪時並沒有否認,但表示「自己情況特殊,那是七八年前做研究員時的事情,目前正在等監管層的最終認定」。
據《財經》記者瞭解,華夏基金亦有兩名基金經理被帶走協助調查,其中一名為女性基金經理羅澤萍,目前羅已不在國內。
更有甚者,滬上某基金公司被協助調查的基金經理高達5人之多,其中4人已於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間離職。記者致電其中數人,均未對被調查傳聞進行直接反駁,而是給以「我沒什麼事情」、「沒什麼好說的」等說法。
隨著監管層調查的深入,資管行業投研人員涉案範圍越來越廣,不只是基金,保險公司等資管行業多位從業人員亦有涉案。
平安資管投資部門負責人張治民被傳在接受調查,目前手機處於關機狀態。平安資管董事長萬放對《財經》記者表示,張治民在一年多前因業績太差已離職。此外,人壽等另外兩家險資資管亦被爆老鼠倉。
據悉,本次調查人數總計不下50人。5月份,或將有更多的「老鼠倉」案件被披露,涉案人數仍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
近年來基金業老鼠倉頻發,涉案者級別越來越高,涉案規模越來越大,不斷挑戰著監管層的底線。證監會多次表示,對於「老鼠倉」在內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一經發現,嚴懲不貸。事實上,自2013年以來,監管層加大了查處力度,手段也不斷改進,日漸成熟的大數據系統正在成為捕鼠神器。
一位長期研究基金行業的人士稱,一方面賦予基金從業人員投資的權利,另一方面,不斷增強監管,加大處罰力度,疏堵並舉或才能改變資管行業碩鼠頻出的困境。
多人涉案
牟旭東的涉案源自交易所從「大數據」中獲得線索,稽查部門順藤摸瓜通過銀行賬戶轉賬的三角關係確認了涉案的相關各方。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調查方並非上海證監局,而是由成都證監局負責。
稽查部門通過大數據篩選發現,在牟旭東曾經管理的基金下單前後七天內,基金投資的股票與外界某賬戶所投資的股票高度重合。其涉嫌將非公開信息透露給外界以獲取一定報酬,金額在百萬元級以上。業界有猜測稱,其涉案的金額可能高達八位數。
4月23日,牟旭東接受《財經》記者電話採訪時並沒有否認「接受調查的事實」,他強調自己的情況比較特殊,跟目前爆出來的老鼠倉是兩碼事。「那是七八年前做研究員時做的事情,早期相關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很多東西是有爭議的,比如給別人薦股。」
「其實,現在並不是說所有接受調查的都會有問題,有些事情在沒有結論之前,不好判斷。」 牟旭東告訴《財經》記者,「之後會休息一段時間,未來可能會考慮去做私募,因為做公募太辛苦了。」
與此同時,華寶興業基金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牟旭東今年初已經從公司離職,公司尚未接到監管部門的任何正式通知,一切業務正常運轉,未受影響。
資料顯示,牟旭東自2003年1月加入華寶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高級分析師、研究部副總經理、研究部總經理,曾擔任華寶興業強債A/B、華寶興業寶康靈活、華寶興業多策略等基金經理。
此外,《財經》記者獲悉,近期華夏基金亦有兩名基金經理被帶走調查,其中一名為女基金經理羅澤萍,目前羅已不在國內。華夏基金內部人士告訴記者,該基金經理今年3月已經離職,「因為生孩子的緣故」。
資料顯示,羅澤萍於2004年加入華夏基金,歷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興華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華夏行業精選基金經理等,一度被媒體評為「最會賺錢的5大女基金經理之一」。
據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告知,目前監管部門調查了部分上海基金公司的研究員,發現其老鼠倉的涉案金額比一些基金經理還大。他並稱,證監會目前會將重點案件優先立案。據《財經》記者瞭解,此次調查涉及案件和協助調查人數有50人之多,除了公募基金相關人員,保險公司等資管行業的投研人員亦有不少。
據悉,已有部分案件轉至上海經偵總隊,處於立案偵查階段。
「業內對此事已屢見不鮮,現在看到有人悄然離職,極有可能就是被調查到差不多就走了。」一位基金經理私下感嘆。
4月28日及29日,保監會資金處要求各家險資主管風控的副總到北京閉門培訓。據悉,險資近期風險排查重點之一即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 保監會前數週下發文件要求各公司自查股票、債券和非標資產投資過程中的風控情況。
大數據顯威
與以往老鼠倉的曝光不同,此次一眾投研人員被查的線索多來自交易所的「大數據系統」。
該系統是業內人士對滬深兩市交易所一系列監察系統口語化的統稱。
據悉,滬深兩大交易所對「老鼠倉」等交易行為建立了專項核查和定期報告制度,目前交易所已建立實時監控機制、專項核查機制、聯動監控機制、智能化監控機制四位一體的監控體系。
此前,博時馬樂老鼠倉亦由監管系統挖出。當時深圳交易所在監控時發現,有異常賬戶重倉的小盤股和馬樂掌舵的博時精選高度重合。進一步追查發現,馬樂通過操作自己控制的三個股票賬戶,先於或同期與其管理的博時精選基金買入相同股票76只,成交金額人民幣10億餘元,獲利近2000萬元。
據接近證監會稽查局的人士介紹,現在去現場檢查,用電腦直接能查出嫌疑人的所有電話。電腦文件的數據恢復功能很強大。用一個與U盤類似的東西插上電腦即可。有參與調查的人士說,「看到這種數據恢復能力,自己都嚇出一身冷汗。」
監管層利用大數據調查老鼠倉,主要是通過模型在海量的交易數據中,調查違規行為。「哪些賬戶有聯動性,很快就會被發現,往往操作越頻繁越容易露餡。」 業內人士表示。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曾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公開表示,深交所有一個幾十人的監控室,通過200多個指標進行分析,倘若股價偏離了大盤走勢,會立即核查該上市公司是否有特殊的信息公佈。如果有投資者在公司還未發佈「高送轉」、重組等利好消息之前,首次買入相關股票,隨後該股出現異動,則深交所會立即監控到此行為並上報證監會。
在大數據監管實行之前,金融行業的老鼠倉事件基本都來源於舉報和監管層的現場檢查。比如楊奕案的爆出是由於情人反目;而中郵基金原冠軍基金經理厲建超則是因為同行的舉報。
對於越來越多的高智商涉案者,僅靠舉報已經不能完全覆蓋。隨著「老鼠倉」的陣地逐步轉移到基金專戶等信息披露不足的區域,根本難以追蹤。
近年來,基金公司已採用多種措施防範從業人員進行違規交易,但效果難言樂觀。比如,在容易產生內幕交易的崗位如基金經理、投資總監的座位上方都安裝了攝像頭,採取處處有監控、每個環節人盯人的方法來防範。
「但這並不能完全堵住死角,如果有人處心積慮想做的話。」一位公募基金員工說,比如有的人準備兩部手機,一部工作時間上交,一部手機關機揣在兜裡,必要時去廁所裡面下單買賣股票,或者使用別人名下的賬戶。
老鼠倉與內幕交易有所不同,內幕交易指利用證券內幕的信息優勢賺取股票差價,作為公募投研人員領先於市場接觸到信息頗為正常,而老鼠倉是指用公募資金拉升股票之前,先以自有資金在低位建倉等,情節更為惡劣。老鼠倉另有形式是勾結私募和游資,通過薦股、抬轎子等方式獲得分成,則更為隱密。
查處老鼠倉的工作非常繁瑣,一般需要查看長達三年的交易數據,隨著「數字稽查」的不斷升級,案件線索發現、報送的及時性和精準度也在提高。剛剛完成宣判的馬樂案,證監會於2013年4月11日啟動對相關賬戶異常交易案的初查工作,2013年6月21日立案稽查,交由深圳證監局承辦,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
制度日趨成熟
基金老鼠倉屢禁不止,已經嚴重影響了行業的信譽。
在基金觀察人士看來,相對於基金經理『老鼠倉』的巨大收益,他們的違規成本並不高。
2007年上投摩根唐建、南方基金王黎敏「老鼠倉」案,兩人僅被處以取消從業資格、50萬元罰款和市場禁入的行政罰單。
2009年關於「老鼠倉」的刑法修正案出台後,情況略有好轉。按照《刑法》第180條的規定,基金經理從事「老鼠倉」活動,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2011年,長城基金原基金經理韓剛因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成為中國基金業第一個因老鼠倉獲刑的基金經理;2013年,著名基金經理李旭利因 「老鼠倉」案交易金額2億多元,獲利數千萬元,最終被判有期徒刑四年,罰金1800萬元人民幣,頗具震懾效果。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從去年開始基金經理們投奔私募、保險的人員逐漸增多。「一方面是壓力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規避危險。」有業內人士如是說。
一位長期研究基金行業發展的人士認為,儘管老鼠倉為基金經理個人行為,但實際上暴露了基金公司自身內控的嚴重不足。目前的情況是老鼠倉出來之後,基金公司一句「已經離職」就將責任撇得乾乾淨淨。他建議,應該加強對基金公司的追責。
去年9月,針對馬樂案證監會通報了對博時基金採取責令整改六個月等監管措施。證監會認定該公司存在內控制度不完善、相關規定執行不嚴格等情形。博時基金隨後回應,將嚴格按照證券監管部門的要求認真完成整改。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老鼠倉不但會讓旗下涉事基金遭遇異常巨額的贖回,對品牌、公司形象帶來致命的打擊。而且隨著監管趨緊,很多資格會被取消,比如社保年金業務被停。
其實,從國際成熟市場經驗來看,嚴格禁止從業人員買賣股票並不有利於解決「老鼠倉」等問題。2013年,新《基金法》修改後,允許基金從業人員經過備案等流程後炒股。根據新《基金法》第十八條規定,公募基金從業人員及其配偶、利害關係人進行證券投資,應當事先向基金管理人申報,並不得與基金份額持有人發生利益衝突。
去年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佈了《基金從業人員證券投資管理指引(試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基金管理人應當遵循合法性、審慎性、有效性的原則,對基金從業人員本人、配偶、利害關係人的證券投資行為進行管理和監督。
雖然政策開了口子,但據《財經》記者瞭解,國內基金公司推進員工證券投資仍不多。「之所以不敢放開員工參與證券投資,考慮到敏感時期別在合規上出現閃失」。而且,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風險,不少基金公司甚至通過嚴格的規則,讓從業人員及家屬自動放棄炒股。
前述長期研究基金行業的人士稱,從目前的情況看,資管行業的管理制度正逐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