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23日消息,截至2016年9月30日,創業板共有540家上市公司,整體市場規模已達52,361億元,占2015年我國GDP的7.74%,是2009年10月創業板成立時的37.41倍;七年前,創業板市值占A股整體市值的比重僅為0.56%,而截至2016年9月,這一比重已達10.00%。
深交所表示,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提供融資場所,創業板這所大房子是靠真正的創新內核粘合起市場和上市公司,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資本鏈緊密結合。
截至2016年9月,540家創業板公司中,4成以上擁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8成以上擁有核心專利技術,高新技術公司占比超過9成,創新特征明顯。創業板還不斷優化各項基礎制度,更加貼近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的特征需求和產業規律。這所大房子的每一根梁、每一道椽,都灌註著創新的精神,強有力的創新性構架搭建起科技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機結合的廣闊平臺,推動我國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2015年6月創業板上市公司全面納入直通公司範圍,重大資產重組預案等信息全部實現直通披露,采取全面事後形式審核。不僅如此,2015年10月創業板推出了信息披露簡明展示功能,增強信息披露的簡明性和閱讀效率。這樣一來,屋外的人不僅能夠看見,還能在最短時間讀懂創業板。欣泰電氣欺詐發行案件曝光後,創業板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立即啟動退市程序。多次發布說明解決投資者關心的問題,多管齊下采取針對性措施警示風險,督促各方履行相關義務,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創業板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服務創業創新成長最快的市場。深港通開通在即,預計創業板將有約四成具備鮮明創新創業特色的上市公司,通過深港通走向國際股票市場。
深交所11月23日公告,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定於2016年11月26日組織全網測試,模擬深港通業務啟動後深交所、香港聯交所均為交易日但港股通為非交易日時深市交易業務及港股行情轉發的運行場景。請所有會員單位、基金公司、行情信息商等市場參與者模擬深市證券各相關業務的委托申報、成交回報、行情接收等過程,檢驗市場各方技術系統的正確性。
現將本次測試主要內容:
1、T日早間發布T日測試使用的靜態交易參考信息。
2、深市實時行情發布及接收展示,重點關註港股行情。
3、深市日常交易、非交易等業務的委托申報、成交回報。
4、驗證可正常使用交易終端進行深市委托報單、行情查詢、數據下載等功能。
測試時間為2016年11月26日9:00至20:00,測試期間模擬深市1個完整交易日的交易,模擬香港聯交所交易日發布港股行情,港股通模擬1個非交易日、1個非結算日。
深交所11月25日日公布的港股通股票共417只,包括恒生綜合大型股100只、恒生綜合中型股193只、恒生綜合小型股95只、不在上述指數成份股內的A+H股29只,約占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市值的87%,日均成交額的91%。
香港聯交所同日公布的深股通股票共881只,包括深市主板267只、中小板411只、創業板203只,約占深市A股總市值的71%,日均成交額的66%。
中金在深港通宣布後發布分析稱,考慮到深港通開通前滬港通的雙向總額度已經取消、深港通南向擴充包括的股票的總市值並不大、且市場對此主題已經有一些準備和反應,深港通的開通對南北雙邊的市場短期實際影響不大,情緒層面偏積極。互聯互通機制對兩地市場的中期影響將是深遠的,對於市場投資者結構、市場定價體系、兩地的金融生態、監管等等,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將在未來逐步體現。
為促進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共同發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決定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正式啟動深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6年12月5日開始。現公告如下:
一、今年8月16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以來,兩地監管機構在啟動深港通的準備工作上通力合作。目前,深港通交易結算、額度管理等相關業務規則、操作方案及監管安排均已確定,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取得良好結果,並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應急預案。
二、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就深港通項目涉及的跨境監管合作原則和具體安排達成共識,並簽署了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以加強雙方執法合作,采取有效行動,打擊各類跨境違法違規行為,維護深港通正常運行秩序,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已訂立監管合作安排和程序,及時妥善處理運行過程中出現的重大或突發事件,確保兩地投訴渠道的開放和訴求的有效便捷處理。
兩地已就深港通投資者教育達成合作安排,繼續做好深港通投資者教育和投資知識傳播工作。
三、兩地交易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及登記結算機構應當依法履行深港通各項職責,組織市場各方有序開展深港通業務。證券公司(或經紀商)應當遵守相關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加強內部控制,防範和控制風險,做好投資者教育和服務,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投資者應當充分了解兩地市場法律法規、業務規則和實踐操作的差異,審慎評估和控制風險,理性開展深港通相關投資。
市場各方應利用好正式啟動前的時間,進一步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深港通順利開展。
同日,深交所公布2016年深港通下港股通交易日安排:2016年12月5日至12月28日期間,除香港聖誕節假期12月26日全天和12月27日全天外,將在深交所A股交易日提供港股通服務。12月29日至12月30日是否提供港股通服務,將待中國證監會關於2017年節假日和休市的安排確定後另行通知。
當人民幣已經跌破九算果陣,似乎無阻港交所一眾偉人嘅雄心壯誌,係要快啲搞深港通。一方面,可能有人以為透過深港通可以泵水,但另一方面,中環客懷疑有領導啲錢要走先,所以港交所唔理三七二十一,都要下個禮拜開通深股通。
北京啲大官睇咗乜數據,要急住俾自己啲錢走,中環客唔知。但中環客睇馬來西亞嘅外匯儲備,零吉被人大狙擊而重演亞洲金融風暴翻版,就一啲都唔出奇。
零吉
據 IMF 講,馬來西亞如果要捍衛零吉匯價,手頭上嘅外匯儲備,一定要夠冚短期外債,至少要摣住1188億美金儲備, 零吉至叫穩陣,但依家大馬摣住嘅彈藥得983億,爭成205億美金,如果中環係大鱷,仲唔沽爆你?仲要IMF點名三個唔夠彈藥自保嘅國家中,政局最不穩就係馬來西亞,上個禮拜至喺吉隆坡搞完「乾淨選舉運動」,成個吉隆坡都係人,情況好似佔中咁樣。土耳其都係
深港通真的要“通”了,在拓寬資金配置渠道的同時,也對跨境監管提出了新的挑戰。
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11月25日發布聯合公告,宣布深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將於2016年12月5日開始,意味著滬深港三地大市場即將正式形成。
深港通啟動後,任何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只要在滬深港三大交易所當中的任意一家交易所開設證券賬戶,都可以通過滬港通或深港通買賣其他兩家交易所的股票。
“深港通啟動,標誌著境內兩大股票市場都實現了開放。”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港通還是A股納入MSCI(明晟指數)的一項必要條件,能夠為跟蹤指數進行投資的國際大規模被動型基金的全球化配置提供便利,同時表明我們仍在堅定不移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是過程是漸進和可控的。
相對於滬港通開通時具有的“拓荒”意義,深港通此次啟動實際也面臨很多挑戰。比如,相關領域的跨境違法案例已經出現,但兩地的跨境監管還在探索階段。不過,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日前表示,決策層在啟動深港通時取消了總額限制,其實是對這一機制下風險管控的認可和信任。
推動A股納入主流指數
深港通複制了滬港通試點取得的成功經驗,同時擴大了投資標的、交易額度、交易品種方面的空間,是境內交易所再度與香港交易所建立的連接機制,為投資者進行多樣化的跨境投資以及風險管理提供了新途徑。
與上海相比,深港兩地聯通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在監管層看來,深港通將進一步發揮深港區位優勢,促進內地與香港經濟、金融的有序發展,有利於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
滬港通推出之始,市場對深港通的推出就抱有強烈期待。滬港通啟動後,中國證監會專門組織了一次“滬港通個人投資者及其權益”專項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投資者在調查中表示對開通深港通、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表示期待。
之所以沒有一並推出深港通,是因為當時監管層有較多顧慮。一方面,這種互聯互通是新事,需要先試點,初期由滬、港交易所先行先試,可以在實踐中完善相關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考慮到上海與香港兩地市場估值水平較為接近,滬港通對兩市場估值水平影響相對較小,有利於防範風險。
“深港通開通意著味滬、深、港三地共同大市場正式形成。”中國結算董事長周明日前出席“深港通·交易所論壇”時表示,深港通能夠提升中國資本市場在全球金融資本市場的地位和作用,並將進一步提升內地資本市場競爭力及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定價權及話語權,有利於內地股票市場盡快納入國際知名指數。
“兩大突破”拓寬資金配置途徑
在滬港通之上推出的深港通在各方面都是“升級版”。
港交所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近日表示,深港通有兩大突破,一是取消了交易總額限制,一個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如果在滬深港三地交易所當中的任意一個開有證券賬戶,就可以相對便捷地去投資深港通或滬港通範圍內的其他交易所,三大交易所市場緊密聯系在一起。而這樣的大平臺,可以成為居民、企業以及金融機構進行資產國際配置的重要依托。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11月23日發布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356億美元,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1456.7億美元,同期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超過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0.7億美元。這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首超吸引外資,首次成為資本凈輸出國。巴曙松表示,在國際資產配置的過程中,正需要一個上市公司的平臺來進行整合、並購。
另一個突破是允許保險資金入市。今年9月,中國保監會發布《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業務。保監會表示,允許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進一步增加保險資金參與香港股票市場的投資方式,有利於保險機構更為靈活地選擇投資標的,緩解資產配置壓力,也有利於保險機構借助境內和境外兩個市場,優化資產配置結構,防範和化解投資風險,同時有利於保險機構提升投資收益,服務保險主業發展。
在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趨勢下,保險資金如何通過資產配置實現保值增值面臨很大挑戰。巴曙松表示,滬港通、深港通為保險資金提供了很好的資產配置平臺
“深港通的設計總體上還是有額度管控的,可以為有境外投資需求的資金提供一定額度內的配置空間。”魯政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深港通的挑戰
在內地和香港證券市場互聯互通的環境下,投資者可能繞道境外實施反向操縱,證券期貨跨境違法犯罪的手法更加隱蔽。
2014年滬港通啟動前夕,兩地證監會簽署《滬港通項目下加強監管執法合作備忘錄》,建立了涵蓋線索與調查信息通報、協助調查、聯合調查、文書送達、協助執行、投資者權益損害賠償、執法信息發布等各個執法環節的全方位合作關系。
直到今年11月,兩地才查處了首例跨境違法案。中國證監會11月18日通報稱,近日調查發現唐某博等人涉嫌操縱“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非法獲利4000余萬元。該案尚未結案,調查期間證監會又發現,唐某博等人涉嫌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操縱其他5只內地股票,非法獲利近2.5億元。
據中國證監會介紹,兩地證監會將以協作查辦此案為契機,建立更加高效完善的跨境執法協作機制,共同保障兩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平穩順利推進。
在內地資本市場加大開放力度的整體趨勢下,內地投資者配置香港資產的途徑更加多元,也更加便捷。從途徑上來看,內地投資者除了親赴香港開立港股賬戶外,還可以通過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內資券商的香港子公司、持有牌照的香港券商互聯網平臺來開立港股賬戶。
在不久前舉行的深港通推介會上,有交易所相關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過港股通交易港股與直接赴港開立港股賬戶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傭金、換匯,以及交易風險上。這與滬港通、深港通的交易結算機制有關。
上述港交所人士表示,港股通制度下,投資者使用的是A股賬戶,不需要換匯、交易過程按照內地市場規則進行;若赴香港開立香港本地賬戶,則需要遵循香港市場規則,靈活度、風險把控等方面與A股市場存在極大不同。“比如說,開立香港本地賬戶時,甚至需要考慮這家港資券商背景,會不會有倒閉風險之類的。”該人士稱,兩種賬戶就是兩種途徑,區別在於用戶自己對各類要素的權衡和選擇。
據周明介紹,內地與香港市場互連互通在業務設計上主要包括兩大塊。一塊是“交易通”,即由兩地交易所各自歸集各自市場投資者的全部交易指令並發送到對方交易所的主機撮合成交;二是“結算通”,創造性地采用了“投資者本地結算以及中國結算與香港結算互為代理人開展跨境結算”的兩項核心制度安排。
“也就是說,對投資者而言,不需要辦理跨境結算,他們可完全按本地市場制度安排辦理清算及結算業務,投資者交易習慣和後臺業務處理沒有改變。”周明表示,跨境部分則由中國結算和香港結算互為代理人完成。
李小加在不久前的深港通推介會上也表示,滬港通與深港通可視為一種漸進的模式;在資本市場開放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滬港通、深港通的交易機制會長期持續。
李小加
李小加強調,滬港通和深港通機制的精髓,在於交易過境、本地市場結算。具體來看,內地投資者通過A股賬戶的港股通下單,資金、賬戶都在國內;每天交易清算之後,中國登記結算公司和香港港交所才進行最終結算,完成交易凈量的過境。深港通與滬港通不會對資本外流產生影響,由於結算交收全程封閉和全面監控,資金只限於投資相應的A股和港股標的,不會進行如房地產等其他境外投資。
“這種獨特的交易模式創新,就是深港通和滬港通最核心的競爭優勢。”李小加稱。在他看來,當前境內外資本市場的資金存在兩種類型:一類是很早就出去做境外投資的成熟投資者;另一類是專註於做本地市場投資,不具備境外市場投資實力的資金。而滬港通和深港通所對接和服務的是二者中間的資金,即有境外資產配置的需求卻不具備相應經驗和能力的投資者。這也會是滬港通、深港通機制將長期存在的意義。
0419.HK | 華誼騰訊娛樂 | 13.98% |
0451.HK | 協鑫新能源 | 10.47% |
1685.HK | 博耳電力 | 10.20% |
0698.HK | 通達集團 | 9.35% |
0268.HK | 金蝶國際 | 8.68% |
1515.HK | 鳳凰醫療 | 8.49% |
1812.HK | 晨嗚紙業 | 7.86% |
0777.HK | 網龍 | 7.34% |
0354.HK | 中國軟件國際 | 7.07% |
1661.HK | 智美體育 | 6.69% |
1666.HK | 同仁堂科技 | 6.69% |
3788.HK | 中國罕王 | 6.52% |
1829.HK | 中國機械工程 | 6.30% |
0327.HK | 百富環球 | 5.89% |
0978.HK | 招商局置地 | 5.83% |
3836.HK | 和諧汽車 | 5.52% |
1157.HK | 中聯重科 | 5.51% |
0547.HK | 數字王國 | 5.36% |
0563.HK | 上實城市開發 | 5.31% |
1777.HK | 花樣年控股 | 5.00% |
0035.HK | 遠東發展 | 4.97% |
1448.HK | 福壽園 | 4.75% |
1811.HK | 中廣核新能源 | 4.39% |
0819.HK | 天能動力 | 4.37% |
1368.HK | 特步國際 | 4.23% |
0816.HK | 華電福新 | 4.12% |
1966.HK | 中駿置業 | 3.69% |
2666.HK | 環球醫療 | 3.40% |
1980.HK | 天鴿互動 | 3.40% |
1211.HK | 比亞迪 | 3.39% |
1253.HK | 中國綠地博大綠澤 | 3.31% |
2208.HK | 金風科技 | 3.15% |
0368.HK | 中外運航運 | 3.05% |
深港通就要來了,對內地資金來說,這又會產生什麽新玩法?
隨著2014年11月滬港通的全面開通,過去兩年的資本市場,出現了不少跨境並購案例;廣電運通通過港股通渠道直接買入神州數碼,華夏人壽買入哈爾濱銀行,樂視網通過再融資的方式入股酷派集團,這都顯示了港股較低估值,能夠成為A股公司做並購的理想對象,滬港通開通後,上述三個典型案例,也提供了產業資本運作的新思路。
隨著深港通即將開通,港股通標的範圍擴大,業內人士認為,預計會有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效仿廣電運通、華夏人壽和樂視網的投資手法,未來港股的低估估值能否修複,取決於內地資金到什麽時候才能主導港股市場,而深港通正是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另外,保險資金也可望舉牌港股低估值的公司,但港股流動性不如A股,可能導致沖擊成本較高,會產生一定障礙。
深港通或成為產業資本並購通道
今年3月22日,廣電運通(002152.SZ)停牌然後發布公告,通過以公司名義開立的證券賬戶,使用自有資金通過滬港通渠道購買了港股神州數碼(現名稱“神州控股”)(00861.HK)的股份;因此廣電運通持股神州數碼港股超過5%因而達到了“舉牌”的標準,成為其主要股東之一。神州控股最新數據顯示,廣電運通持有神州控股1.77億股,占比超過15.09%。
公告顯示,廣電運通此次投資是出於對神州控股業務發展模式及未來發展前景的認可和看好。未來如果股價估值合理,公司不排除繼續增加持有神州控股股權比例的可能,並與神州數碼在產業上深入合作,實現協同共贏。
神州控股的一位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廣電運通和神州數碼之間,業務上的確有一定協同效應,不僅僅是廣電運通自有的資金保值需求。具體來說,神州控股也賣ATM,這幾年廣電運通一直在討論買神州控股的機芯,公司從戰略層面考慮合作進展比較慢;入股後可能會業務上加強合作,有互補優勢。
銀河國際表示,看好神州信息(神州控股旗下提供IT服務的A股上市附屬)的前景,因為該公司在中國IT服務市場擁有領導地位,特別是在銀行、電信和政府等垂直行業,而且行業的發展亦正面。廣電運通和神州控股存在協同作用,而雙方業務的重疊並不多。
博大資本國際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越來越多內地企業會在香港舉牌,收購某些股權分散的上市公司;目前港股估值依然偏低,內地的企業做並購,處理可以比較容易,可以用較低的代價把內地A股市值的增加,這是利用兩地估值差價做市值套利的一種資本運作行為。如果一旦港股流動性上升估值也會上升,這樣的話內地相關方面並購的話,也可以通過協商轉讓的方式實現。
“就廣電運通買入神州數碼的案例來看,A股國企上市公司通過滬港通在二級市場舉牌港股民企;這表明廣電運通懂得利用香港市場的低估值做並購整合。深港通開通後,內地公司選擇會更多,這種新的產業並購方式,基本無需監管部門審批,未來甚至成為一種趨勢。之前樂視網投資酷派集團,盡管不是二級市場買入行為,但也有共通之處。”華南某券商投行人士對記者說。
險資舉牌新選擇,或遇流動性沖擊
根據深交所公布的港股通名單顯示,深港通開通後,內地投資者可投資港股公司數量,一共達到417家。港股市場的估值普遍比A股更低,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深港通的開通,港股通標的範圍擴大,將會有更多海外上市的公司,成為內地保險資金舉牌的新選擇;不過因為港股流動性遠遠不如A股,險資舉牌可能會遭遇較高的沖擊成本,此前萬科被“寶能系”和中國恒大輪番舉牌,主要戰場都在A股,而不是更便宜的港股,或許也說明港股的一定局限性。
此前,險資已開始港股的舉牌。以華夏人壽舉牌在香港上市的哈爾濱銀行為例,華夏人壽2月19日以2港元/股買入2.76億股哈爾濱銀行(06138.HK)股份,5月19日再以2港元/股的價格增持1.2億股,7月13日再以2港元/股增持哈爾濱銀行股份至約4.867億股,持有H股比例達到16.1%;不過按照哈爾濱銀行總股本109.96億計算,那麽持股還沒有到總股本的5%。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稱,香港一些有價值的藍籌股,特別是估值低的藍籌股,可能會成為險資投資的對象,如果投資超過5%,構成舉牌,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一些傳統白馬股會具備比較好的並購價值,一些手握重金的產業資本可能會通過二級市場舉牌,獲得有價值的股權。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認為,險資舉牌港股會成為重要趨勢。因為A股目前估值普遍較高,舉牌A股的潛在獲利空間不大,深港通開通以後,隨著港股通標的進一步擴容,其中不乏諸多股權分散、高ROE且現金流充沛的優質企業。
關於險資舉牌的可能性,溫天納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資金參與,未來港股也會越來越“A股化”,一旦流動性和估值都提高,並且向A股靠攏的話,那麽對於內地資金來說,舉牌的成本也會大大增加,因此從中長期來看,滬港通和深港通未必會成為舉牌的主要途徑。
也有一位港股私募人士認為,相對A股而言,其實港股流動性畢竟不算好,每天成交額也只有A股十分之一左右;從此前萬科被舉牌來看,無論是寶能系和中國恒大,買入萬科主要都是買A股;盡管H股更便宜,但因為流動性有限,的確不算很適宜作大規模買入操作,這對保險這些如此巨量的資金來看,要舉牌港股上市公司,沖擊成本其實也不低。
12月1日,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發布最新網誌:
“今年的12月5日註定將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們翹首以盼的深港通在那天就要開通了!如果說兩年前開啟的滬港通是香港交易所互聯互通機制的1.0版本,為我們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那麽今日的深港通將引領我們進入互聯互通2.0時代。香港交易所通過與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互聯互通,共同搭建起一個總市值70萬億人民幣的龐大市場,為內地和海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與兩年前開啟的互聯互通1.0 時代相比,互聯互通2.0時代有哪些優化和升級之處?
第一,交易機制更加便利:
總額度限制取消免除了機構投資者的後顧之憂,將鼓勵更多機構投資者(尤其是海外機構投資者)參與滬港通和深港通。我們去年推出的特別獨立戶口(SPSA)服務,允許投資者在賣盤執行後才將賣出的股票轉移到經紀商進行交收,大大降低了海外機構投資者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A股交收過程中的對手方風險,更加方便基金公司的參與。
第二,投資者準入不斷擴大:
滬港通剛剛推出時,內地基金公司和保險資金還不能使用這一投資渠道。在過去兩年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自2015年開始,內地基金公司獲準使用港股通,如今它們已經成為港股通投資者的重要一員;保險資金也在今年獲準參與港股通,香港交易所一直與中國保險資產管理協會和主要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系,許多內地保險公司都對港股通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些進步顯示了內地監管機構對滬港通作為內地資金海外資產配置重要渠道的信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機構投資者會選用港股通作為海外投資的渠道。
第三,投資標的擴容:
深港通下的深股通將為海外投資者開放一個全新的市場——深圳股票市場,作為中國的創新之都,深圳聚集了很多高成長的創新企業,深股通涵蓋的大約880只深圳市場的股票,將與滬股通投資標的形成良好互補。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涵蓋約417只港股,比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了近100只小盤股(包括恒生小盤股指數成份股及深市A股對應的H股)。投資標的的擴容,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需求。內地投資者資產配置國際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巨大,因此,我們對於港股通的未來充滿信心。
當然,北上深股通的投資標的擴容較南下港股通更加明顯,南下標的擴容帶來的增量有限。深港通與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分別連通內地兩大不同的交易所,是兩條平行的通道,並不能互通,自滬港通下港股通渠道買入的港股必須經原路賣出,不能經由深港通賣出。因此,我們預計深港通開通初期,南下的港股通不會迎來很大的交易量,短期內可能會遠小於北上深股通和來自上海的港股通交易量。
第四, 未來將會納入ETF(交易所買賣基金):
除了現有的股票,互聯互通機制還將把ETF納入投資標的。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股票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例如他們可能希望投資美國的生物科技股、中東的能源股、德國的制造業股票、南美的礦業股、澳洲的農業股等品種。目前,香港的股票市場還不可能吸引所有的海外公司都來香港上市,但是我們的“貨架”上有來自世界各國的ETF產品,南下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些ETF來投資世界各地不同類型的股票。
當然,由於兩地現有市場結構、銀行間資金清算和交易假期安排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互聯互通要納入ETF面臨諸多挑戰,執行起來並不容易。但因為其戰略意義非凡,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爭取盡早納入ETF。
互聯互通2.0時代意味著什麽?
對內地投資者而言,坐在家里投世界。互聯互通意味著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本地券商、按自己的交易習慣投資海外市場,進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對於國際投資者而言,坐在香港投中國。互聯互通意味著他們可以坐在家里按照國際慣例、透過國際券商投資內地市場,分享更多中國經濟成長的機遇。
滬港通和深港通的交易模式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換取了最大的市場成效。兩地市場存在巨大差異,而這種差異短期之內不可能消除。滬港通和深港通采用了“本地原則為本,主場規則優先”,這樣投資者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下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但同時遵循對方市場的一些特殊規則。在互聯互通的過程中,投資者、業界和監管機構都就對方市場的運作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接觸和認識,雙方市場在互動的過程中,會發現有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毫無疑問,這將推動兩地市場的共同變革和進步。同時,滬深港三地市場因為投資者群體、交易和結算體系等的差異,市場運行的差異會在較長時期內存在,這恰恰賦予了廣大投資者更多的選擇,他們可以充分運用他們的智慧,進行更為多樣化的投資。
對於香港而言,互聯互通2.0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整個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來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香港始終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多年前,香港把握住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機遇,為內地企業籌集資金,並成功轉型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20年後的今天,互聯互通的不斷延伸為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讓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一方面,海外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投資更廣闊的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內地投資者也可以通過香港邁出海外投資第一步,令香港市場的財富管理功能將會更加強化。不難預見,香港市場的籌資能力和發展條件也會因此而提升。
換句話說,過去是中國的“貨”在香港,世界的錢來香港買中國的“貨”。互聯互通時代將會帶來巨大的變化:今後世界的錢到了香港,經過香港這一跳板買國內的“貨”,然後中國老百姓的錢到香港買世界的“貨”。這意味著香港將來的作用和任務,就是把世界的“貨”帶到香港來,讓中國人在家里投世界。香港將從中國的集資中心,發展成為中國的國民財富國際配置中心,國內外的資金和金融產品都將因此匯聚在香港,這樣香港就不可能邊緣化。
互聯互通是權宜之計,還是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市場機制?
互聯互通最大的生命力在於,它解決了一對似乎不可能解決的矛盾:既要交易便利,又要風險可控。
由於互聯互通機制采用本地市場原則,投資者交易對方市場的股票很方便,如同交易本地市場的股票一樣自由。但是,結算交收的閉環設計,可以保證買賣對方市場股票的資金最後都原路返回,而不會以其他資產形式留存在對方市場,巧妙地實現了風險的全面監控,贏得了監管機構的信任。
有的朋友也許會問,在中國資本項下完全開放以後,監管機構不再管控資金流動的風險,互聯互通機制會不會馬上失去生命力?
即便資本項下完全開放,市場仍然是由具有不同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的投資者構成的。無論是北上還是南下的投資者,大致都可以分為三種,我把他們分別比喻作研究生、大學生和中學生:有能力、有資源、有渠道、有意願並早已自行投資海外的好比 “研究生” ;無論是否開放都對境外市場不感興趣的投資者好比“中學生”;而比“中學生” 有較多資金、投資經驗、有需要將一部分資產配置在海外、卻不敢直接投資海外市場的則好比“大學生”。
互聯互通就像是一所大學,一些“大學生” 將畢業成為“研究生”,但又有一部分“中學生”會成長為“大學生”,而滬港通與深港通正好為這些“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境外投資渠道。盡管中國資本市場會越來越開放,但不同市場的交易制度和文化的巨大差異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消失,因此針對大學生群體而設立的互聯互通機制將長期存在,並為更多中國投資者提供資產配置的解決方案。
在互聯互通2.0時代之後還有哪些發展目標?
在互聯互通2.0時代,我們的“股票通”戰略在二級市場層面已基本完成布局。接下來,我們會進一步優化“股票通”,並按照既定規劃將這一模式延伸到更多資產類別,例如ETF、新股、商品、債券等等。
李小加表示,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將會一起書寫互聯互通新篇章、迎來互聯互通3.0、4.0、5.0時代。
“滬港通和深港通有所不同,深圳企業的行業與香港的行業有很好的互補,外資對不同行業多了選擇,投資時還是會看具體企業的盈利狀況,不應該看短期的成交量判斷。”11月30日,在普華永道舉辦的深港通媒體分享會上,其香港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黃金錢如此分析。
12月5日將正式開通的深港通,如今已箭在弦上,各路資金已經緊鑼密鼓地排兵布陣,私募基金、險資、外資都表現出了強烈的進場願望。相對於A股,港股估值長期相對較低,目前仍處於價值窪地,市場中長期對港股市場仍持樂觀態度。根據媒體報道,平安、人壽、安邦和泰康等險企已開立港股通賬戶,私募發行的可投資港股基金也在千只以上。
“不同時期、不同角度來看,港股估值也會不一樣,市場比較了解。香港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比較多,投資者需求、認知水平、偏好不一樣,這決定了有些差異會一直存在,但不能說香港估值永遠低於內地。”普華永道深圳分所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姚文平說。
姚文平認為,深圳股市的特性非常明顯,交易量最大的板塊是中小板,行業上更多的是高科技、信息技術、新經濟、稀缺產業的龍頭企業,香港更多的是金融企業,與上證所相比,深圳資本市場對香港資本市場更具有互補作用。
根據普華永道提供的數據,從深港通的北向交易股票行業主要是信息科技、非必需消費品、新興工業,而這正是深圳產業強項;南向交易股票行業主要是非必需消費品、工業、地產和金融。
“深港通為投資者增加了投資渠道,對深圳上市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機會,但境外投資者決定是否投資,最終還要看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這會成為影響市場資金流向的核心因素。”黃金錢說,深港通促進了中國資本市場更開放、更多元化。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未來兩地有更多的合作機會,甚至可能是參與到新股發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