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觀瀾海外系列四之 ——新加坡,我說我想走 汪書記聊江湖

http://xueqiu.com/9600279824/24960428
2013年7月26日,桑德國際(00967.HK,E6E.SI)公司收到控股股東董事長文一波所發出的《潛在退市要約》函件,告知公司其已於2013年7月26日與相關訂約方就潛在退市要約及潛在除牌進行討論。
這頓時把近些年新加坡上市「龍籌股」的私有化潮流帶到我們的眼前,曾經的熱門之地……是腫麼了?

1 曾經門庭若市-國內上市渠道狹窄逼迫水務工程公司赴新上市
在討論新加坡上市的水務工程公司的退市事項之前,請先看一組基礎數據。如表所示為一組新加坡上市水務工程公司。可以看出,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水務工程公司上市時間都在2009年創業板推出之前,集中於2001年至2006年。
查看原圖轉頭再與下圖對比,可以發現2009年之前水務工程公司本地上市案例稀少,僅1998年國中水務上市1例;A股創業板推出之後,水務工程公司開始大量上市,本土上市的水務工程公司數量迅速增長至2013年的7家。

結論:新加坡股市的低門檻是該階段國內民營公司擠破頭皮的主要原因。如新加坡創業板對擬上市公司的實收資本、最低市值和盈利要求皆無具體要求,而香港創業板要求上市市值不少於4600萬港元;A股主板不僅要求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且要求近三年淨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等等。
查看原圖2 如今凋敝-公司難耐高低估值差,轉板上市蠢蠢欲動
如下表所示,在新加坡上市水務工程公司利潤增速並不低於在A股的水務工程公司,而前者市盈率卻大大低於後者。面對巨大的估值差異,退市再轉板上市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選擇。
例如,我們認為桑德國際7月份謀求私有化的行動便意在A股或H股進行二次上市。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3  回歸路徑-他山之玉-四環醫藥「棄新從港「

2010年10月,四環醫藥通過香港IPO籌資7.41億美元。而在2009年12月,該公司剛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其招股說明書稱,退市原因是新加坡股市流動性有限、缺乏同類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據瞭解,四環醫藥新加坡上市時的市盈率為26.7倍,遠高於在新加坡上市時的5倍市盈率。

索羅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中國人壽香港子公司、云峰基金、建銀國際、高翎基金、惠理基金等國際性投資機構云集,成為四環醫藥的基礎投資者。備受投資者追捧的四環醫藥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474倍,凍結資金高達2750億港元之巨,榮登當年香港市場新股「凍資王」。

2011年年初,斥資1.4億元收購了以腦血管見長的長春翔通藥業80%股權,實現產業鏈上游擴張。與此同時,其全資子公司耀忠國際與JSAB簽訂協議,以24億元收購其持有的一家心腦血管藥品商。2011年6月,四環醫藥以7.75 億元收購萬生聯合製藥有限公司和海南李茲曼製藥有限公司後不到一個月,再以6.375億元轉讓萬生聯合製藥50%股權予步長集團。資本的力量使四環醫藥如魚得水,擴張步伐提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51

互聯網金融的熱模式,他們的海外版過的好嗎?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84.html

作者: xiaqiuhexia

【導讀】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火熱程度絕對讓人吃驚,模式更是層出不窮,一方未唱罷,一方已登場。支付寶的餘額寶、p2p、阿里和蘇寧小貸,第三方支付(易寶支付、快錢等)供應鏈融資,隨手拎一種模式都可以給到外界「極為誘惑」的商業前景。

儘管中國的商業經營講究「中國特色」,中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卻一直沒有能打破海外模式漢化版的慣例。那現在這些熱門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他們的海外版是誰?現在的境況又如何呢?

1、餘額寶漢化版:餘額寶

海外版:Paypal的貨幣市場基金,現已關閉

Paypal公司成立於1998年,並於次年就設立了賬戶餘額的貨幣市場基金,基金通過PayPal網站向在線投資者開放,前提是投資者須成為PayPal用戶。初始及追加投資的最小額均為0.01美元,最高賬戶餘額為10萬美元。該貨幣基金在2000年曾創下5.56%的年收益率.

2002年美國利率大幅下降後,Paypal為了留住客戶,主動放棄了大部分管理費用來維持收益率。2011年6月份,PayPal突然發佈聲明稱,其管理的貨幣市場基金將於2011年7月29日關閉,行業人士分析,由於該貨幣基金收益率難以維持,Paypal不能繼續賠本賺吆喝。

從Paypal貨幣基金成長過程來看,賺錢並不是Paypal的主要目的,貨幣基金本來是比較保守的投資產品,Paypal頁一度放棄管理費用和進行補貼來維持該貨幣基金,Paypal此舉是為了增強用戶對Paypal帳戶的使用粘性。paypal貨幣市場基金長達10年的風險管理經驗也值得國內的「餘額寶」們學習,主要是投資高質量證券、限制將該基金過於投資於某個發行者發行的證券和到期日規定,到期日規定要求所投資的以美元加權的證券投資組合到期時間不超過90天,投資的單一證券到期時間不超過397天。

市場一直揣測,隨著利率市場環境變好, PayPal有可能重開貨幣市場基金服務。

2、p2p漢化版:人人貸、宜信、陸金所

海外版:Lending Club,美國p2p領跑者

Lending Club成立於2006年,目前已經獲得6輪融資,最新一輪投資方是谷歌,融資估值是15.5億美元,Lending Club 有非常多的知名投資機構和個人。KPCB、摩根斯坦利前 CEO John Mack、前美國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有「互聯網女皇」之稱的 KPCB 合夥人 Mary Meeker等。

Lending club通過網絡平台接受借款客戶的借款請求,並在得到用戶授權後從Experian、Trans Union和Equifax三大徵信局獲取用戶的信用分數,將高於某個分數線的借款人的借款請求放置於平台上進行籌資。截止到2013年3月底,Lending

Club的貸款者用戶,平均FICO信用積分為706,他們負債收入比(除房屋貸款之外)為16%,人均14年以上的信用記錄,個人人均年收入為70491美元,其中12855美元使用來進行信用支出和還款的。

Lending Club的利潤主要來自對借款人收取的手續費以及對投資人收取的管理手續費,前者會因為貸款者個人信用條件和貸款額度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一般情況下是貸款總額的1.1-5%;後者則是統一收取1%的投資者手續管理費。

2013年6月,Lending Club已經達成20億美元的貸款。

3、供應鏈融資漢化版:阿里小貸、易寶支付供應鏈融資

海外版:亞馬遜、Paypal 、Kabbage,剛剛起步

亞馬遜在2012年才推出基於亞馬遜平台的供應鏈融資項目Amazon Lending, 由亞馬遜旗下資本服務公司(Amazon Capital

Services)處理貸款業務,Paypal也於今年4月發佈消息,稱在英國測試推出針對ebay等平台商家的融資服務。而這兩家的共同競爭對手則是跨平台的在線商家融資服務的創業公司Kabbage。Kabbage通過向獲貸款的商家收取費用來創收,具體費用視貸款期限(最長6個月)和償還風險而定,費率從2%到7%不等。Kabbage目前支持來自eBay、亞馬遜、雅虎、Etsy、Shopify、Magento等平台的網上商家,同亞馬遜,Paypal不同的是,Kabbage的商家信用數據並不單純來源於交易平台,而是企業 Facebook 上的客戶互動數據,地理信息分享數據,物流數據,或者是通過 eBay,Amazon 或者 Esty 的轉化數據。

Kabbage目前已經獲得累計5600萬美元的融資。

2012 年,Kabbage約借出 7000 萬美元的貸款。

事實上,由於中國金融市場的不充分競爭、監管政策同美國的差異、信用機制的嚴重缺失,很多美國模式在中國都進行了大變樣,有些是華麗轉身,比如餘額寶,有些則存在嚴重的風險隱患,以p2p市場來說,由於進入門檻低,模式相對容易複製,目前國內已有2000多家p2p公司,壞漲率和倒閉的負面新聞不絕於耳。

互聯網改造傳統金融的趨勢不可逆轉,而中國的制度紅利的確給了市場更大的想像空間,開創性的、成熟的互聯網金融模式,能不能在互聯網金融這次大浪中,淘沙而現,可以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70

海外撳錢撲餐懵滙豐提款網大縮水

2012-08-29   NM
 
 

 

港人慣用滙豐及恒生銀行服務,貪其提款卡在海外撳錢方便,櫃員機網絡覆蓋率高,到訪歐美暢行無阻。不過,最近有大批客戶發現,憑滙豐或恒生提款卡於海外提款,撲餐死亦未必撳到錢,全因新推的晶片卡已停用老牌提款網絡PLUS,客戶焗用銀聯卻問題多多,紛紛鬧爆滙豐服務大倒退。

七月底,郭先生與太太到法國度假,因公事忙無暇兌換錢幣,身上只攜帶剛更換的恒生晶片提款卡,並事先啟動了海外提款功能,打算到埗才撳錢。豈料抵達巴黎第二天,郭先生憑卡經櫃員機提款時竟然無法撳錢,才發現新卡取消了沿用多年的櫃員機網絡PLUS,變成只能經銀聯櫃員機網絡提款,嚇得方寸大亂:「銀聯唔係度度有,我搵咗好耐,試過去法國巴黎銀行,但係無銀聯,最後去到法興有銀聯先撳到錢!」

正在歐洲體驗工作假期的關小姐亦試過有同樣遭遇,她持有恒生及滙豐銀聯提款卡,連撲四個國家仍找不到受理的櫃員機:「我由冰島、烏克蘭、摩洛哥去到土耳其,只係見過兩、三部銀聯機,我撲咗起碼三十部機,最後先得兩部喺巴黎撳到!」事實上,郭先生及關小姐並非個別情況,大批滙豐及恒生客戶亦遇到同樣問題,在網上鬧爆滙豐為國際級銀行,海外提款卡網絡卻愈做愈差。

停用PLUS網絡

滙豐轉發晶片卡,事緣金管局規定發卡機構須將提款卡由磁帶卡更換為較難被盜取資料的晶片卡,最遲須於一四年三月底完成。VISA旗下的PLUS,為全球流通量最高的老牌提款卡網絡,於歐美最為普及,手續費較貴,但廣受外遊人士歡迎。而銀聯則是○二年誕生,聲稱櫃員機覆蓋一百四十多個國家,但大多設於國內及亞洲,在歐美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如PLUS。滙豐及恒生提款卡,過去一直兼用PLUS及銀聯網絡,然而轉新卡之際,卻捨PLUS而取銀聯。

資訊不足客戶中招

事實上,滙豐及恒生於去年第四季起,已分階段通知客人轉用新晶片卡,預計今年底將完成換卡程序,但過程中僅在發卡信及網站,以細小條文交代新舊卡分別,結果不少客人不知就裡轉用新卡中招。記者曾到恒生太子分行,查詢新晶片卡於海外提款有何限制,就連其三名前線職員亦一度擺烏龍,以為提款卡可通用PLUS網絡,在記者要求下,高級職員才查清,新卡已不能通用PLUS,客戶只能經銀聯提款,明顯恒生內部也無清晰指引。

陷阱一銀聯頻失靈

客戶焗用銀聯提款,銀聯機不但難搵,更隨時失靈無錢攞。郭先生及關小姐同樣試過,在海外多次使用銀聯櫃員機,但亦無法提款。「好難得搵到一部銀聯機,但唔知係咪部機讀唔到晶片卡,一入張卡入去,即刻出番嚟,完全撳唔到錢!」關小姐無奈說。

陷阱二滙豐唔支援

更離譜的是,就算持有滙豐新晶片卡,到滙豐海外某些國家分行櫃員機亦不獲支援。郭先生便試過憑恒生銀聯卡,於巴黎一部滙豐銀聯櫃員機提款,結果亦告失敗。翻看滙豐網站資料,原來阿根廷、巴西、法國、希臘、馬耳他、墨西哥、新西蘭、巴拿馬及土耳其等九個國家的滙豐櫃員機,竟然不支援新卡。

陷阱三駁信用卡易中伏

滙豐曾向客戶建議,出發前預先申請滙豐信用卡,再將提款戶口連結到該卡,由於信用卡可通用VISA或Master櫃員機網絡,客戶即可提款。不過,關小姐卻親身驗證,海外櫃員機大多不可選擇戶口,入信用卡後,熒幕無法顯示儲蓄戶口;若客戶照提款,一律被當作信用卡現金透支,利息特高,「咁耐以嚟淨係喺烏克蘭基輔有一部可以揀,其他機全部當你現金透支,咁即係滙豐提供嘅解決方法,又係唔得o架啦!」

回應滙豐:加推第二晶片卡

金管局發言人指,現時發行的晶片提款卡,技術上能夠支援多於一個網絡,至於銀行決定採用哪個網絡,僅屬商業決定。滙豐發言人指,已向銀聯反映意見,銀聯將改善其晶片卡網絡,亦了解並非所有銀行的自動櫃員機都提供賬戶選擇,客戶在海外提款時,若因現金透支產生手續費,可聯絡行方作跟進,未來數月行方將為有需要使用國際網絡的客戶提供第二張晶片卡。恒生則稱,會留意客戶使用晶片提款卡的情況及需求,銀聯於截稿前未有回應。(投訴組)

司馬文鬧爆滙豐

南區區議員及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亦試過有錢無得用:「當時我一家人到咗荷蘭機場,我諗住用滙豐提款卡撳錢,點知去晒機場嘅ATM試,全部都唔得!以前滙豐卡用嘅PLUS網絡,幾乎全世界都用到,就算喺瑞士高山都提到當地嘅錢!而家出外旅行要帶定好多錢,又驚跌咗驚俾人偷!好似返咗去黑暗時代(dark ages)!」司馬文指,滙豐曾解釋,公司轉用銀聯網絡前已在港進行調查,發現逾九成半人慣用銀聯網絡提款,但他認為滙豐忽略海外使用銀聯不如香港般方便,結果「根據錯嘅數據下錯決定」。

自保貼士

若持有滙豐及恒生提款卡及信用卡,出發前最好將兩者駁通,增加在海外提款的成功率;但要留意是否從儲蓄戶口提款,若在緊急情況下,誤從信用卡戶口作現金透支而被收取手續費,可留下記錄事後向滙豐追討。此外,出門前宜帶備足夠現金及信用卡,亦可考慮申請其他銀行的提款卡作後備。

壹判官

滙豐為國際級銀行,轉卡卻一塌糊塗,提款卡網絡縮水,連累客戶出國無錢用,隨時墮入提款陷阱,把客戶當作晶片卡的白老鼠!劣劣劣劣(五個劣為最嚴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26

他山之石:海外打車市場服務案例分析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575.html

【導讀】國外打車APP市場更加成熟,不僅是出租車服務,運營模式也更加多元化,主要是Hailo、Uber、Lyft、Sidecar這四家。國外租車和打車服務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發展策略,或許能給國內打車APP創業者們帶來一些啟發。


Uber:Uber的業務更集中在豪華轎車、中檔汽車或SUV等車型的租賃服務,其允許擁有該類車型的車主加入Uber業務。用戶可以利用Uber應用發送打車請求。Uber對其提供的租車服務有定價權,相比普通的出租車服務,其打車服務價格更高。8月中下旬Uber上線了中文網站,服務所覆蓋城市中加入了上海。


Hailo:Hailo的用戶在地圖上看到周圍的出租車,可以選擇某種特定範圍如 3分鐘車程之內的出租車發送打車請求並等待司機確認。一旦被選中司機確認了打車請求,用戶就可以在手機上看到這位司機的信息,以及到達時間。用戶通過Hailo打車不用支付任何其他費用,Hailo會從打車費中向司機收取一定佣金。


Lyft:Lyft是一個私家車的共享乘租平台,而不是常規出租車。在 其APP上發佈搭車請求,加入這個網絡的車主如果發現順路的話,就會搭你一程,車主也能有額外收入。到底目的地後,Lyft會出一個參考價,但具體支付價格可調整,Lyft從中抽成20%。Lyft主打社交平台,側重提供交友和快樂旅程。Sidecar與Lyft模式類似,也是私家車共享乘租服務。


SideCar:你可以用該應用發送打車請求,輸入起點和目的地,同意載你的 Sidecar司機會迅速開到你的面前,顯示司機的預計到達時間。司機是經過SideCar認證過的當地市民。其獨特之處在於,SideCar應用內能顯示其他乘客乘坐同樣的路程會支付的車費,你可以參考別人支付的費用來支付自己的車費,支付多少全部由你自己決定。


除了這些打車軟件的創新外,整個打車環境的改變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在新加坡,電召服務很發達,乘客通過特殊的軟件,輸入密碼,系統自動識別客戶的信息,並將信息傳送到距離最近的出租車,司機接受預約,直接到達載客點。而大多數非載客時間,司機是停在原地,等待乘客的預約的。在新加坡的打車,無需在馬路上招手,一切都在手機等終端上,完成打車過程。

新加坡、德國等國家電召使用率達到70%-75%,出租汽車駕駛員收入高,勞動強度不大,駕駛員精力充沛,出租汽車服務質量也有保障。最重要的是電召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出租車的空駛率,減輕了交通壓力,也減少了尾氣排放的污染。

一改「掃」馬路的傳統模式,出租車電召服務體系也成為新加坡智慧交通的一部分,成為新加坡又一張城市名片。

創新:

相關服務行業轉型

混亂發展的出租車軟件服務產品遇到同質化、單一化瓶頸的時期,也是一次打車軟件服務由多家靠純粹利益驅動的不良發展現狀開始轉變的過程。從信息提供向服務行業轉型成為各大打車軟件公司的新重點。加價僅僅緩解了表面的症狀,要徹底解決「打車難」問題,大有市場可為。

打車是個雙向的過程,主打乘客資源的打車軟件大可以應用移動廣告,結合LBS技術,直接給打車出行的乘客提供便利。如乘客需要緊急外出買藥,在用軟件預約的同時,輸入出行的目的地,軟件自動調取最近的藥店坐標,並安排合適線路的司機前往接送。

而主打供應端的打車軟件,如易達等,其擁有數量級優勢,可以考慮往公司、企業等商務機構發展,為公司、企業的員工提供定製軟件或者定製賬號,不僅提供商務出行,也提供上下班出行的打車優先權。

另外,我們的思維可以再發散一些,現在打車軟件的盈利方式顯然不在加價上,市場佔有率才是運營的保證,那麼不妨讓利給認證司機,採用各種獎勵方式使司機在軟件使用上產生依賴心理,並積極搶單,最終將獎勵轉移到消費者身上,給消費者提供便利。其實,幾家專注供應端的打車軟件商家已經開展了類似的活動,並收到了不俗的成效。

打車軟件的兄弟,洗車軟件?

 

更多的創新來自新興市場的創新,在打車軟件已經基本飽和的市場,除非有顛覆性的創新,不然很難在競爭中站到一個傲視群雄的地位。而開創一個新興的市場就容易許多。比如北京市有600多萬輛車,或許汽車質量好,修的少,但一定不會少的是洗車。把打車軟件的內容移植到洗車軟件上,相信不是什麼難事。相比其他所有後市場服務業態,車主與洗車店的接觸頻率最高,這意味著它比其他業態更容易產生用戶行為數據,更容易建立其他衍生服務平台和商業模式。這對廣告商來說,沒有什麼比這跟接近客戶的了。

當然,洗車軟件僅僅是思維風暴,具體操作起來的難度不得而知。但汽車相關的市場需求絕不僅僅是打車,移動是汽車的標籤,也是移動互聯網的標籤,將這兩者結合起來,我相信產生的市場是巨大的,也是深遠的。汽車行業的移動運營商們,期待你們思想的碰撞,產生新的市場。

展望:打車軟件的未來使命

打車軟件緣起於打車難,交通擁堵。但打車軟件的使命遠不止解決打車難問題。北京市交通局發佈《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要求到2015年,具備調車功能的出租汽車數量達到75%以上,車輛空駛率將降低到35%以下。這個行業的價值遠非如此,高機動性和低空駛率能給北京城市名片畫上美麗的一筆,而招安後的打車軟件,肩負的是「民生工程」的使命,它們要淨化城市的交通,不僅僅是出租車行業,甚至更深遠的市民出行規劃都將依賴打車軟件。

或許多年後打車軟件會像市民卡一樣普及,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智慧城市發展的成果,每個人都能順暢地去往想去的地方,每個人都能愛上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415

「走不出去的是大多數」 中國電影在海外的賣相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479

我們走出去,不是跟好萊塢抗衡,美國電影的世界市場份額是不可撼動的默認值,我們只能在好萊塢剩下的不到10%的市場份額中跟世界電影競爭。

中國是熟人社會,喜歡從人情的角度,而不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故事,但人情不是普適的。

——周鐵東

周鐵東是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他最近看了兩部國產電影,一部是《一夜驚喜》,一部是《被偷走的那五年》,「都沒有海外的賣相」。

「《一夜驚喜》是複製好萊塢的浪漫喜劇,只能在中國流行;《被偷走的那五年》是關於記憶消失的,這種故事模型人家多極了。」周鐵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海推公司」是由廣電總局設立,負責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惟一官方機構。周鐵東從事電影進出口近三十年,在美國工作了十年,屬於為中國電影「走出去」開疆拓土最早的那批人。

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170億元,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同一年,中國電影在海外的銷售收入僅為10.63億元人民幣。《泰囧》國內票房超過12億,到北美,黃金檔時間,有一家影院只坐了15個人,最終票房5.7萬美元。在泰國,票房不到4萬美元。

「國內市場是無限的,海外市場容量絕對有限,中國電影絕不可能成為世界觀眾的娛樂主食,充其量只是一道甜點。甜點的供應量都是有限。」周鐵東從不認為中國電影能在海外和好萊塢抗衡。

2013年8月30日,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在美國上映。美國人為什麼要看一部華語電影?這至少是發行公司要使勁操心的問題。

2002年米拉麥克斯發行張藝謀的《英雄》至今還被認為是海外推廣的成功案例,海報的中心是李連杰——北美觀眾熟知的武打明星;宣傳語「一個人挑戰一個帝國」,突出個體反對極權的「普適價值」。韋恩斯坦公司為《一代宗師》能夠說服北美觀眾,使出渾身解數,北美海報上關鍵詞是「功夫往事」——《美國往事》是人盡皆知的經典;「根據李小龍師傅的真實故事改編」——李小龍是美國人最熟知的中國人之一;再醒目地打出「馬丁·斯科塞斯力薦」。

最終《一代宗師》在美國首週末票房245萬美元,位居全美歷年外語片首週末票房第十名。2012年北美上映的21部華語影片,票房加起來也就比這個數字多一點。

但與同周所有北美首映的影片相比,《一代宗師》只排16位。排第一的美國影片《白宮管家》,首週票房是《一代宗師》的十倍。

2013年,周鐵東的電影雜論集《號脈電影》出版,講中國電影海外推廣的道理。在他看來,中國電影走不出去,首先輸在不會講「人類故事」。「《哈姆雷特》拍成《獅子王》風靡全球,我們拍成了《夜宴》,在海外血本無歸,為什麼?就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

中國講人情,人家講人性

電影分本土電影和全球電影,好萊塢花大價錢打造的都是全球電影。在Box office mojo網站上,非英語影片在美國主流市場的票房排名,十多年來幾乎沒有發生變化。第一是《臥虎藏龍》,1.28億美元,第二名是意大利的《美麗人生》,第三名是《英雄》,之後是《霍元甲》。前十名裡有四部中國電影,都是武俠或功夫類型。

南方週末:《失戀33天》、《致青春》、《小時代》……這些最近在中國大紅的電影,你認為在海外有沒有賣相?

周鐵東:不可能。中國的故事人家只當是一個古老王國發生的古老故事,現實題材影片,你的文化、故事邏輯、生存狀態跟我沒有相關性。你不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故事,是從人情的角度講故事,你的人情不是普適的。中國是熟人社會。為什麼第五代導演的那些故事能夠走出國門呢?因為他們講的是人性故事。《黑炮事件》、《盜馬賊》、《黃土地》、《紅高粱》、《活著》,包括《老井》、《孩子王》,都是講的人性故事。

像《小時代》這樣的青少年電影,不單單是海外沒有賣相,在中國也只是在他的粉絲群體內才會有賣相,這叫定製產品。《泰囧》我女兒看了三遍,說太好笑了,我看了,除了仙人掌扎大腿的地方我樂了一下,其他地方我一點都沒樂,沒辦法,價值觀不一樣。

電影分本土電影和全球電影,好萊塢花大價錢打造的都是全球電影。美國每年七百多部影片,真正在全球風靡的也就幾十部,其他影片也是本土的——黑人的電影白人就不看,青少年電影成年人就不看。《小時代》在美國發行,票房都沒有過萬。

南方週末:《中國合夥人》呢?有評論認為陳可辛拍出了「好萊塢味道」。

周鐵東:那簡直就是一個民族主義的圖解。嚴格來說它是「新東方」的宣傳片,面向「新東方」幾代粉絲打造的一個產品,就跟《小時代》一樣,不能在電影的層面上去探討。《小時代》是郭敬明的一本暢銷書,拿兩個電影來回饋支持他的七千多萬粉絲,來一個狂歡party。

《中國合夥人》迎合了中國人的反美情緒,把美國人完全妖魔化了,最後就是赤裸裸地向帝國主義進軍。

任何成功學、任何勵志都是騙人的,任何人的成功路都是獨一的,不可能複製的,要能複製的話,還需要勵志嗎?好萊塢沒有勵志片那麼一個概念,誰都不可能去幫別人勵志,大家都是有獨立思想的人。好萊塢有成功故事,有成長故事,或者叫成熟故事。

南方週末:《北京遇上西雅圖》以美國為背景、作包裝,會不會為它贏得北美觀眾?

周鐵東:你拿到西雅圖去放,看看人家會不會看。它講的不是人類的普遍故事,講的是中國故事。故事邏輯人家是不可能理解的:生個孩子還得偷雞摸狗地跑到外國去生。影片裡非法經營的月子中心,卻成了孕婦必需的東西。一個故事的依託和邏輯框架,在人家的價值觀裡不成立。賈樟柯的《天注定》之所以得到戛納電影節青睞,就是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人類邪惡客觀地展示了,西方當做一種獵奇。

南方週末:總有一些中國故事在海外有市場吧?

周鐵東:世界電影的主流是科技奇觀,大動作,特效,但是科技奇觀給人感覺大都是頭腦簡單,動胳膊動腿的。還有一股潮流是追求人文奇觀、東方獵奇,中國就是首選,因為中國的文化是最深厚的。之前被獵奇最多的是日本,像黑澤明的電影,然後就是印度。中國作為獵奇最多的是武俠,這是我們的優勢。

南方週末:武俠在國外已經被消費了這麼多年,還有賣相嗎?

周鐵東:基本不行了,回報遞減。從《西遊降魔》和《十二生肖》就能看得出來。想當年成龍是風靡全球的,但是現在故事老了,人也老了,你老是在重複同樣的故事。我們要做的是如何把我們的人文內涵轉化成奇觀。

「價值取向不行, 奧巴馬來也白搭」

對於海外來說,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內容、二戰題材的「主旋律」影片,似乎永遠賣座叫好,好萊塢勝在講述人類的故事。《一九四二》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一場放映,只有一位觀眾,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主席羅賽克,他是為電影節選片而來,在現場待了20分鐘後就出來了,他說,「我出來以後就沒觀眾了,我是惟一的觀眾。」

南方週末:你說好萊塢講人類的故事,怎麼定義「人類故事」?我們的電影在這方面缺什麼?

周鐵東:比如好萊塢的戰爭片,像《亂世佳人》、《戰馬》,往往都有反戰的靈魂;而我們的戰爭片大多是在謳歌戰爭,惟一就是《南京!南京!》有點反思的內容。《金陵十三釵》沒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反而還在把玩人類的悲劇,甚至是狎玩,在消費國殤,在消費國恥,這對人類、對生命是一種褻瀆。張藝謀為了吸引海外觀眾,用了奧斯卡影帝克里斯蒂安·貝爾,在美國照樣沒有人買賬。故事內核、價值取向不行,你讓奧巴馬來也白搭。

《一九四二》把一個屬於人類的故事講小了,本來是一個宏大敘事的東西,但影片裡的價值取向、格局特別小——爸,你把我給賣了吧,賣了有個飽飯吃。這本身是一個人類很悲切的東西,但影片下一個鏡頭就是在大戶人家家裡陪老爺睡覺,給老爺捶背、洗腳。

奧利弗·斯通拍的《世貿大樓》,簡簡單單講兩個英雄埋在廢墟裡的故事。「9·11」是那麼難講的故事,但斯通講的是人性,這就使他們不僅僅是美國的英雄,而是人類的英雄。我們一講都是中國英雄,英雄模範片誰看?

南方週末:你說過:「我們確實有好故事,但是沒有把好故事講得具有全球吸引力。」這怎麼理解?

周鐵東:典型例子就是《功夫熊貓》、《花木蘭》。《功夫熊貓》嚴格說起來打的就是文化牌,它用好萊塢故事的瓶子裝了中國故事的酒。面條、餃子、武功秘笈,包括四合院,全是中國文化的內容。為什麼中國元素在好萊塢影片裡不但沒有文化折扣,反而成了文化賣點?我們必須要反思人家的故事手法、故事策略和話語方式,最最重要的就是用了普適價值來包裝。

我們傳統文化裡的「花木蘭」是忠和孝。忠,不是愛國,是忠君,就是謳歌獨裁,謳歌皇權,這是反普適價值的;孝,是夫權、父權社會裡的一種美德,跟現代價值觀格格不入。好萊塢《花木蘭》傳達的則是自我實現、男女平等、女權主義。

《末代皇帝》人家是從大文化的視野拍,從人類故事的視野拍,我們的宮廷戲,包括《甄嬛傳》,都是什麼樣的價值?黑價值、負智慧、負能量,怎麼可能傳揚出去?

哈姆雷特的悲劇故事,好萊塢拍成《獅子王》,風靡全球;中國拍成《夜宴》,在海外卻血本無歸。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的價值觀融合到裡面去了。

南方週末:要怎麼學會講「人類故事」?

周鐵東:我們不會講故事,只能先讓人家來講好。好萊塢製片人湯姆·德桑托2012年來中國,計劃開發《封神榜》三部曲,斥資10個億,到現在還在開發。夢工場將和中影合拍《藏地密碼》,還有呂克·貝松加盟《狼圖騰》。選擇合拍,拍出來就會是全球化的電影產品,而不僅僅是個中國故事。

從電影商業的角度,就跟買基金一樣的。這個基金你買了,你別管基金是誰主導的,能讓你賺錢就行。想當年胡錦濤總書記都承認西強我弱,我們就是弱勢文化,所以我們必須要借船出海。

「能驅動海外的導演, 中國內地一個都沒有」

對中國電影而言,海外市場主要可以分為三大板塊:亞太、北美和歐洲。在周鐵東看來,北美市場其實是最不可能的市場。好萊塢影片永遠佔北美市場97%以上,進口影片最多佔3%,而且多在小眾的藝術院線。那3%裡面也有四分之三是英國電影。

南方週末:一些中國電影的版權,美國號稱要買去重拍。重拍對中國電影來說有什麼好處?

周鐵東:除了《無間道》以外,還沒有一個真正被重拍的,包括《讓子彈飛》。中國的故事還沒有形成重拍的市場,你的故事、導演、演員在我這個市場沒有賣點,只不過你的故事結構、故事創意本身我認為好,我把你的故事結構買了,再進行全球化。

南方週末:為什麼號稱要重拍的這些電影,最後沒有了下文?

周鐵東:美國編劇協會每年登記在冊的劇本三十多萬個,非編劇協會的劇本每年有一百二十多萬個。每年投拍的只有六七百部影片,每年好萊塢浪費在項目開發上的資金至少在十億美金以上。一般的做法是,我選定你的故事了,跟你簽一個協議,用五萬美元定金鎖定你五年的版權。五年以後,如果故事沒有拍成電影,故事版權、改編權重新回到你手上。不一定都能投拍。

南方週末:一部國產片從海推走到美國的銀幕,中間經過了哪些步驟?

周鐵東:現在我們有一個誤區:北美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但對誰來說,北美市場都是不可能的市場。美國自己的片子永遠佔97%以上,剩下3%的進口影片,更多是在小眾藝術院線,這3%裡還有四分之三是英國電影。非英語片在美國主流市場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我們要把電影走出去,目標瞄準在美國市場,絕對是事倍功半。

南方週末:張藝謀、陳凱歌、姜文、馮小剛這些導演在海外有沒有號召力?

周鐵東:明星驅動是好萊塢大片最主要的驅動機制,再一個就是導演驅動。能夠驅動的導演就幾個,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更多是故事驅動。把所有的驅動加上去才是頂級大片。像《泰坦尼克號》、《阿凡達》是導演驅動、故事驅動,加上奇觀驅動。像《後天》、《龍捲風》,主要是奇觀驅動和故事驅動。

能夠驅動海外市場的導演,中國內地可以說一個都沒有。華人唯有李安能夠驅動海外,吳宇森曾經能夠,後來《赤壁》讓他式微了。張藝謀和陳凱歌曾是屬於藝術院線的專寵。張藝謀有過一次成功,就是《英雄》,然後拍《滿城盡帶黃金甲》把自個兒牌子砸了。姜文曾經在歐洲有一定的感召力,但《讓子彈飛》在美國票房六萬多美金,也不行。

南方週末:一個以泰國為包裝的故事在泰國能構成吸引力嗎?

周鐵東:華納兄弟的《宿醉2》就是在泰國拍的,在泰國票房也不行。好萊塢已經來過了,你是模仿人家的。《鋼鐵俠3》為了討好中國觀眾專門加了5分鐘的「中國特供版」劇情,中國人不照樣罵得一塌糊塗嗎?成龍演的《功夫夢》是好萊塢在中國拍的,在中國的票房是最差的。

南方週末: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賣得很好,原因是什麼?

周鐵東:它踩到了當時日本社會的某一根神經。計劃經濟時代,有一部台灣影片創下了當時國內最高票房,《媽媽再愛我一次》,就是踩著了中國社會的那一根神經。《那山·那人·那狗》正趕上了日本社會呼喚親情的時候。日本的觀眾主體是師奶,白天九十點鐘沒事了,就到電影院看電影去。一看之後,眼淚掉一地,回來一說,口碑巨好。

南方週末:影片主創後來很後悔把版權賣斷,錢都被日本人賺了。

周鐵東:你一點都不要後悔。嚴格說,這是日本方面發行的成功。值得後悔的是霍建起在日本建立起來的知名度。當年如果有人包裝霍建起,一部接著一部,建立一種商業模式就對了,但是霍建起沒有出來,要後悔應該是這個。

南方週末:《赤壁》在美國賣得不好,在日本卻取得了成功。

周鐵東:這是跟日本合拍的影片,日本人當成日本片,我們也把它當成國產片。《赤壁》在美國是同一個團隊在做,美國沒有成功,但是日本成功了,證明了文化的力量還是挺強。這是文化同源同質,沒有文化折扣。三國的題材在日本更風靡,三國遊戲都是日本人開發的,更有市場基礎、文化基礎。中國很多文化傳統的東西,在日、韓,甚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保留得都比大陸更完整。

「先要搞清楚,誰想走出去」

周鐵東喜歡講西鐵城「空投」手錶的故事:當年西鐵城為了打開澳洲市場,就向澳洲海灘空投西鐵城表。一是白送,一是表從飛機上扔下來都摔不壞,質量得有多好!澳洲市場一下就打開了。海推公司的工作有點像開飛機扔手錶,但中國電影的問題是沒有那麼好的手錶可扔。「紐約時報廣場的大廣告牌我們買得起,但買了又有什麼用?」

南方週末:海推公司跟華納談了三年,將六十部國產影片推向海外發行,這個計劃談成了嗎?

周鐵東:沒有。概念、理論、技術上都特別成立,我們每年生產七百多部影片,世界那麼多播放平台,絕對有需求。但是我們建立不起來一個商業模式。把我們的電影放到人家的平台上放,方方面面都需要錢。外方需要打上英文字幕,播出格式、素材也都需要調整,整個過程很可能需要投入幾十萬人民幣,這筆錢誰出?

我們現在跟新西蘭、澳大利亞,還有哈薩克斯坦、阿聯酋、巴基斯坦、泰國等國的國家電視台都達成了意向,專門給我們開闢一個中國電影頻道,專門放映中國電影,但是他們不願付版權費。土耳其的電視台放映一部電影就只願意出600美元,或者可以用廣告時間進行置換,但廣告時間對我們來說沒用,中國片方也不願意。當你的產品不足以變成商品的時候,還想讓你的產品走出去,只能白送。

這裡面牽扯了誰想走出去的問題。是官方訴求,還是民間訴求?是政治訴求、文化訴求,還是商業訴求?這個問題始終沒有人去正面回答、正面觸及。嚴格說起來,中國電影現在走出去,訴求只有官方;但官方停留在概念階段,沒有對走出去進行一個大的政策安排,資金安排、組織安排、人事安排都沒有。

南方週末:你提到跟美國的數字播放平台簽訂了三十部影片的分賬發行合同,怎麼分賬?

周鐵東:四六。人家拿六我們拿四,我們提供影片,美國提供網絡播放平台,宣傳人家做。觀眾在網絡上看一部影片,付費3美金,美國拿1.8,我們拿1.2。問題是一年下來,沒幾個人點擊。

南方週末:海推公司每年辦「北京放映」,請來非洲、南美、東歐一些小市場的客人。這些小市場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周鐵東:從商業上講意義不大,但文化意義很大。法國政府在電影上的商業收穫並不大,花的錢比賺的錢要多,但法國電影風靡全球和美國電影風靡全球的方式不一樣。每年,法國電影有九百多部在全世界電視台播放,四百多部電影在全世界上映發行,沒賺多少錢,甚至賠本,但是它的文化出去了,這是有意義的。

南方週末:談了中國電影這麼多問題,如果它還有一些優勢的話,你覺得中國電影的優勢在哪裡?

周鐵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故事資源,以及被電影產業化改革激活的剛性娛樂需求。就連一向號稱要永遠「立足本土,思及全球」的呂克·貝松先生都不惜遠離其巴黎大本營而來到中國拍片。

儘管萬達老闆高調指責《鋼鐵俠3》「不尊重中國市場」,但它的中國「特供版」正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才炮製出來的。

中國有超過十億的消費者。一頭沉睡了幾千年的怪獸剛剛被激活,睡眼惺忪,飢不擇食。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調教這頭牲口的胃口,並為其準備「如何吃好」的食譜,而不是指責它目前的飢不擇食。

電影是資本的產物,好萊塢一百多年來從未離資本半步。中國現在已成全球資本之最,要傳播文化軟實力,必須借船出海,跟好萊塢形成雙贏。可以通過更多像《藏地密碼》這樣的合拍項目來破解「好萊塢密碼」。電影是可以複製的產品,只要質量上乘,加上精準的廣告定位和營銷包裝,就能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好萊塢就是這麼幹起來的,這是百年大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536

除了中國,哪裡的房子都便宜? 海外買房新情況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693

100萬人民幣,在北京的東三環能買到一套25.5平方米的房子,在美國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卻能買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

姚明是有名的理財好手,也是海外房產相對透明的一位,《華夏財經》統計他擁有的30億財富時,就列舉了他的總價1.4億人民幣的不動產投資,其中包括兩套海外房產,一套在美國休斯敦富人區溫瑟湖旁,面積超過300平米的阿拉伯式別墅;另一套在得克薩斯州獵人溪村,約合1100平米,有6間臥室、7間半盥洗室,2007年買入時估價為315萬美元,2012年姚明售出時的價格是399萬美元。

「除了中國,哪裡都便宜。」廣州的投資客張萍對南方週末記者感嘆,她在舊金山郊區的別墅每年可以回報9%——也就是說,只需10年就可賺回別墅本金。相比,廣州淨租金回報率只有3%。

去國外買房,對中國富裕階層來說早就不是新聞了,他們關注更多是,去哪個國家、買什麼樣的房子、什麼投資最有回報,以及怎麼合理避稅。

美國:沒有想像中那麼重的稅

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主席羅納德·菲利普斯提供的數據是,70%的中國買家喜歡住在美國西岸的洛杉磯,其次是紐約和邁阿密。

更多的中國買主不願意透露姓名,他們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自己在亞特蘭大、舊金山的幾套房子,出租完全交給當地中介打理,收益率能保證每年8%。

其中一位2011年底在加州首府薩克拉門託買了一套80平米的小房子,3.3萬美元。每月租金825美元,減去每月300美元管理費,以及每年需繳納的房產稅不到1000美元(北加州稅率較低,大約不到1.5%)等,一年淨收入大約5000美元,收益率能達到15%。

在這些投資客眼中,美國的房地產稅和維護費用,「沒有想像中那麼數額巨大」。

美國各州的稅收政策不同,基本在1%-3%左右。「租金能解決所有開銷,還可以小有盈餘。」

美國現行稅法規定,如果房主自己住滿了兩年以上,單身的人買賣房價差額不超過25萬美元,已婚者家庭買賣房價差額不超過50萬美元的,不用繳收入所得稅。

遺產稅和贈與稅也不是想像中的苛刻:超過60萬美元的房產遺產或一次超過100萬美元的財產贈與,才會徵稅。

法國:避稅真的很重要

巴黎2012年7月的房屋均價是每平方米8453歐元(相當於7萬元人民幣)。如果在巴黎市中心買一套8萬歐元左右的公寓,租給當地學生或者遊客,房租約為每月400-500歐元,利潤可以到7%-10%。

戛納的房價和巴黎一樣昂貴。戛納一套公寓價格大約在30萬-500萬歐元之間(約240萬-4000萬人民幣),別墅價格普遍在300萬-2500萬歐元間(約2400萬-2億人民幣)。

法國的稅收系統以複雜性、高稅率以及極高的行政成本著稱。法國一本稅法典售價98歐,厚達3330多頁。

買房時,如果這套房產房齡不到五年,要繳納19.6%的增值稅(法國叫TVA)。在持有環節,每年要繳納兩種地方稅——稅率由地方政府決定,每個城市不同:一項是居住稅,一項是房產稅,這個房產稅是用同地段租金乘以當地稅率算的(戛納房產稅高達43%)。轉讓環節,還需繳納資本利得稅,最高要33%,但會根據持有房屋年限等諸多情況申請減免。

此外,如果你以個人名義在法國持有財產超過72萬歐元,還需要繳納富人稅,稅率大約在0.5%-1.8%。這就是為什麼薄谷開來會不限麻煩地用各種方法,把戛納那套價值221萬歐元(約1624萬元人民幣)的楓丹·聖喬治別墅,用個人購買變成公司購買。

這種方法可行但難度也高:將房子入股一個房地產民事公司(SCI),在一個公司的遮護下,再進行財產的管理。

葡萄牙:50萬歐元=三房+快速移民

「近幾年最熱的就是葡萄牙了。」上海邁斯林因私出入境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顏治科說。2012年10月8日,葡萄牙的新移民法正式生效。該法規定,投資人只需購買價值不低於50萬歐元(約人民幣400萬元)的房產,即可快速獲得移民身份。

投資人取得投資簽證後第一年,在葡萄牙累計居住至少30天,接下來每一個兩年裡累計居住至少60天,5年後即可獲得永久居住權。

在首都里斯本,50萬歐元可以買一套接近400平米的房子,在最好的地段50萬歐元能買一套100平米出頭的房子。如果兩家合買100萬歐元的別墅,那兩家都可以拿到移民身份。除去一次性支付約為房價6.5%的交易稅和0.8%的印花稅後,每年要支付0.8%的房產稅——100萬人民幣的房子,每年應交的房產稅為8000元。

獲得居留權後,第一年要在申根境內待滿7天,並且之後兩年分別待滿14天,五年後即可為全家(父母、子女,甚至包括配偶的父母)申請申根國五年期永久綠卡,第六年便可以申請入籍,享受和葡萄牙公民同等的福利待遇。

葡萄牙政府對移民申請者的學歷、語言水平、商業背景等要求極為寬鬆,申請者無須過語言考試關,不必解釋資金來源,也不影響國內的生意。

拿到葡萄牙綠卡以後,你可以工作就業,有社保(公共養老),享有家庭津貼、失業補助金、病假產假、職工醫療保險。

葡萄牙的公立醫院和保健中心提供免費醫療;養老體系也很完善,65歲以上可以領取養老金、退休金,80歲以上還設有補充養老金(團結金),長期臥床不起或嚴重的精神疾病都可以申請長期護理津貼,獨居老人還可以申請喪偶津貼;18歲以下的孩子都可接受免費義務教育,大學按不同專業分為4年制和5年制,國際私立教育體系分為英式體系、美式體系、法式體系,施行學歷學分制,被歐美國家普遍認可,可輕易就讀歐盟各國名校。

希臘:買套房子,居留五年

希臘2013年4月通過了新的投資移民促進法,規定投資人在希臘購房超過25萬歐元即可申請5年的居留許可,5年後房子未出售,居留許可可以延期5年。

25萬歐元在希臘能買什麼樣的房子?按照希臘駐滬總領事埃夫耶尼奧斯·卡爾佩裡斯的說法,「在雅典市區買一套普通公寓肯定是夠的。」

目前雅典的平均房價約每平米2000-2500歐元(約合1.6萬至2萬人民幣),最高的大概也就是3500歐元(約合2.8萬人民幣)左右。如果在房價便宜的地方,25萬歐元可以購買好幾套房子,或直接買地。

一次性繳清的稅款約為房價的10%。每年還需要交一定金額的房產稅,稅率不到房價的1%。卡爾佩裡斯強調,「希臘的房子不限購,隨便你買幾套。」

印花稅、律師費、公證費,合計佔購房金額的10%到15%。物業轉讓時,須支付6%的轉讓稅和17%的增值稅。根據贈與人和被贈與人關係,還須徵收3%至50%不等的贈與稅。

新移民法規定了買房移民的條件:獲得5年居留權之後,一旦轉讓或出售房產,會在5年內被取消永久居留權。

持此類居留許可簽證的人不能在希臘工作,也就是說不能申請希臘社會保障基金(IKA),以及享受社保規定的福利。

不過申請人的未成年子女可以申請在希臘的公立學校享受免費教育。許多英美大學在希臘開有私立性質分校,畢業時所取得的文憑,和本校一樣被美國政府機構和英國教育機構承認。

澳洲:看中的是升值潛力

悉尼一套公寓現價大概60多萬澳幣(相當於400多萬人民幣);在墨爾本,大概是40萬-50萬澳幣。澳洲房產網顯示,悉尼的獨棟房屋及公寓房,一般只需一個月便能找到買主。暢銷房通常掛牌幾天內便能成交。

澳洲並沒有開放投資房產移民,吸引中國投資客的是澳洲房產未來的升值潛質。

2013年,澳元匯率處在歷史低點。截至2013年6月底,悉尼房產清盤率75%;墨爾本房產清盤率達71%。

據澳大利亞政府公佈的相關報告,預計悉尼的房產價格在未來三年內的升值率達17%,次於珀斯和布里斯班兩個城市。另外,悉尼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還實行首次置業房屋補貼,投資客將獲得1.5萬澳元的補貼。

澳洲房產的租金回報率很穩定,目前普遍在5%-7%。別墅也是租賃市場上搶手的合租型住房。

外國人只能購買當地一手樓房,首付30%。為了防止炒樓花,首付款要交到第三方監管的賬戶,購房者和開發商均不能使用首付,首付款產生的利息,開發商將付給購房者。

相比墨爾本,悉尼可開發地塊要少得多,教育資源比墨爾本更豐富。也可選擇在西澳洲首府珀斯買樓,珀斯的失業率是全澳最低的,未來三年房產升值率預計達22%。

在澳洲出售房產時,最高會按增值部分的45%來徵收增值稅。不過投資者可以通過在澳洲購房貸款所產生的利息、裝修翻新費用、赴澳考察房產的費用、律師代理費、驗房費等等合法抵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89

國內成長強勁 海外收成可期玉山金名利雙全 讓外資一路相挺

2013-09-30  TWM  
 

 

玉山金控是國內主要金控當中,唯一過去五年外資持股比率「不降反增」者。外資如此信心滿滿的原因,來自玉山銀行過去幾年在兩個領域的「後發先至」,與對未來成長動能的布局。

撰文‧張舒婷

八月底,玉山金控舉辦第三季法說會,會後十大外資券商陸續出具報告,過半給予「加碼」、「表現優於大盤」評等;具有指標意義的高盛證券並將玉山金納入追蹤名單,不只給予「買進」評等,甚至列入「亞太區優先買進名單」。

在外資券商一片喊買聲中,玉山金股價自八月底以來漲勢凌厲;不過,若把觀察時間拉長,玉山金成為外資最青睞的國內金融股之一,其實不是新聞,甚至可以說,過去五年來,外資最愛的金控股就是玉山金。

近五年來,外資對玉山金持股比率逐年攀升,二○○九年底,外資對玉山金持股比率約為三三%,至今年九月十三日,則已來到四九.九%,這個數字,不但遠高於其他金控公司,並且也是主要金控當中,唯一在過去五年外資持股比率「不降反增」者。

為何外資法人對玉山金信心滿滿呢?玉山金的主要獲利引擎是玉山銀行,而玉山銀行之所以獲得外資高度認同,主要來自於過去幾年在兩個領域的「後發先至」。

信用卡業務一路長紅

首先,是在信用卡市場上搶得先機。

八月中旬,金管會公布各行庫六月分信用卡刷卡簽帳金額,玉山銀行以二一二億元的規模,一舉躍居各行庫第二位;對此,玉山金主管強調「主要受惠於軍教人員首度報稅」。玉山銀行是公務人員專屬「國民旅遊卡」最大發卡銀行,軍教人員刷卡報稅,玉山銀行自然在六月分享有「季節性的利多」。

不過,法人著眼的並不是最近的短期暴衝,而是這家銀行過去五年來,在信用卡市場的「一路長紅」。

根據金管會資料,玉山銀行在○八年全年的信用卡簽帳金額,僅有七一一億元,規模有限。但之後每年都以超過兩百億元的幅度成長,至一二年,信用卡簽帳金額已逼近一七○○億元,四年成長一三九%;今年前七月簽帳金額達到一一一四萬元,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一二%。凱基投顧金融分析師方文妍就指出,玉山銀行信用卡在○八年的市占率僅五%,今年上半年則已來到一○%;信用卡手續費占整體手續費收入三一.七%。

方文妍認為,玉山銀行在信用卡市場的後發先至,來自於該行成功鎖定新的目標客群;玉山金總經理黃男州則表示,一○年玉山銀行加入所謂的「悠遊二班」,是近年發卡量、刷卡金額快速成長的一大關鍵。

他指出,目前國內共發行七百多萬張悠遊聯名卡,其中,玉山銀行就發了兩百多萬張,卡數居冠。「當初的想法很單純,台灣人日常生活還有八○%的消費使用現金交易,而悠遊卡功能愈來愈多,儼然是現金替代品,黏著度很高。那麼,如果這個現金替代品還有信用卡功能,他用這張卡來刷卡消費的機會也就很高。」

專注經營中小企業

就在這樣的簡單考量下,玉山銀行一加入悠遊二班,就打出「閃電戰」策略,透過每張新卡都附加悠遊卡功能的方式,順利達到「一年內至少發出一百萬張卡」的目標,成功搶市,成為該行在信用卡市場快速衝高的關鍵。

至於第二個後發先至,「就是在中小企業市場!」將玉山金列為「亞太區優先買進名單」的高盛證券台灣金融產業分析師張進森指出,玉山銀行自○五年以來就鎖定中小企業客戶,今年上半年中小企業放款占整體放款量的二五%,高居民營銀行之首。

相較於大型企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具有較高的利差空間,「不僅如此,玉山銀也利用廣大的中小企業客群,進行許多產品的交叉銷售,包括現金管理、外匯商品、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張進森預估,玉山銀行今年與明年的中小企業客戶產品交叉銷售核心淨利成長率,分別為一六%與一○%,與整體銀行業的七%、二%相比,高出好幾倍。

除了「積極面」貢獻之外,專注於中小企業,其實也對玉山銀行的法人認同度,帶來了另一種「消極面」的幫助。

「玉山銀行可說是目前主要行庫中『最乾淨』的一家!」華南永昌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說,玉山銀行除獲利成長動能高外,財報「乾淨」,幾乎沒有亂七八糟的聯貸案。反觀不少專注於大型聯貸案的行庫,「幾乎都有DRAM產業的呆帳。」對於玉山金未來的成長新動能,不論國內外法人,皆看好東協市場是下一隻金雞母。

未來放眼東協市場

繼去年在新加坡成立分行後,考量到近十年柬埔寨經濟成長率平均高達八%,且近三年金融資產呈現倍數成長,故今年三月取得柬埔寨聯合商業銀行(UCB)七成股權,正式成為子行。黃男州表示,目前海外分行加上OBU(境外金融中心)約占整體獲利的八%;依照規畫,未來三年內玉山銀的海外分行將從現在的四家,成長至八到十家。

國內成長強勁、海外收成可期,這是玉山金能夠獲得外資一路相挺的主要原因;不過,近來也有部分外資質疑,若未來國內景氣不如預期,以中小企業放款為主的玉山銀,或許也有逾放升高的壓力;若要繼續穩坐「外資最愛金控股」的頭銜,除了繼續拚獲利,玉山金或許也得開始在「資產品質」多多加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75

圖解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分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0554

當國內的企業家們發現盈利越來越困難的時候,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海外資產價格下跌,於是不少企業將眼光投向了海外,無論是出於投資目的還是戰略考慮,中國企業出海的步伐的確在加快。

根據美國保守派公共政策研究機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數據,2005年中國的境外投資僅為99億美元,而今年上半年規模已經達到42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30%,投資增幅已經超過了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FDI)。

他們預計今年全年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將達到800億美元,2016年超過1000億美元。

另據商務部17日公佈的最新數據,1-9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389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投資61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

Heritage Foundation的統計方式與商務部略有不同,但相差不大。兩份數據有所偏差一個原因是,官方數據將香港例如境外投資的目的地,而Heritage Foundation認為香港只是一個中轉站。

他們的中國全球投資跟蹤系統覆蓋了從2005年1月1日到2013年6約30日約500項投資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同時也包括超過300個工程與建設項目合同,此外失敗的交易項目也被跟蹤。

與商務部數據的差異如圖所示:

下圖為Heritage Foundation此前發佈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分佈情況,單位為十億美元,單個國家的情況可點擊查看多功能圖和下載表格。

各大區域中,中國在撒哈拉以南地區的建築施工最為活躍,從投資情況來看,單個國家中,澳大利亞略微領先於美國,其次是加拿大和巴西。

投資的類別主要集中在能源電力、金屬、金融、房地產與建築,此外還包括交通、農業和科技等等。

從上圖還能發現,海外投資失敗的情況也不在少數,下圖列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或合同損失最多的六個國家,佔了全部損失額的五分之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182

【乾貨】手游公司進軍海外必看戰略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06/56917.html

手游在2013的爆髮式增長,玩蟹科技、卓越遊戲等公司的巨大成功讓大家看到了手游的巨大市場機會,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了手遊行業,從而導致現在國內手游市場產品數量暴增,競爭非常激烈。曝光率的驟降,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隨之而來的推廣運營渠道費用的水漲船高和營銷成本急劇增加,都加大了遊戲運營的門檻。

相比之下,無論是用戶的付費習慣、分享精神還是市場規則,手游海外市場則顯示出更有利的環境,這也成為國內手游廠商跳出困境的一大突破口。並且,最近幾年國產頁游在海外大獲成功,如在越南市場,《彈彈堂》月收入峰值突破200萬美金,《傲劍》達到300萬美金,這些成功的先行者們,也給眾多手游團隊帶來了希望和啟發。

那麼手游廠商能否從頁游出海的成功因素中有所借鑑?手游又該以什麼樣的節奏進入不同區域的海外市場?什麼樣的手游更加受到海外市場的青睞?本土化又該如何把握?相信很多手游廠商都有這樣的疑問,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走訪了很多業內人士,從他們的口中得到一些啟示,這些啟示或許有助於揭開中國手游成功出海的秘密。

一、手游進入海外市場的節奏和時機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手游研發團隊,都還沒有海外成員加入,因此產品對海外市場的針對性較弱。在此基礎上,手游出海的地區選擇和節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目前,業內比較有效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是切入港澳台市場,這個市場在思維邏輯和文化根源上與大陸的差異最小。團隊可以利用該市場補充亟需的資金,同時使產品得到第一次的國際化。在港澳台成功後,第二步再進入東南亞市場,該市場具有8億美元的量級,並且正處於高速發展期,而且意識形態和文化認知也與大陸比較接近,本地化工作比較簡單。第三步是前往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試水,並作適應歐美文化的調整,最終達成開拓全球市場的戰略目標。

另外,遊戲進入海外市場的時機也非常重要。

拿上面的兩款遊戲舉例來說。《彈彈堂》最初進入馬來西亞的時候,這裡其實是一塊很小的市場,它卻做到了月收入100萬美元的峰值,一下子引來了大量遊戲廠商跟風入駐。但是當大家真正進入到這個市場後卻發現,怎麼也做不起來。原來,這是因為《彈彈堂》當時進入的時候,恰逢用戶由網吧用戶轉向家庭用戶的時機,市場上也沒有任何好的休閒頁游產品。

另一個例子來自《傲劍》。如今,越南市場異常火爆,競爭林立,原因何在?起因就在於在2012年初的時候,《傲劍》營收突破了一千萬,而越南人口才八千萬,一款產品就能收上千萬,讓大家都覺得這裡是塊寶地,於是蜂擁而入。但是後來,即便是在國內同樣級別的神仙道、龍將進入,也都沒有做到類似營收的規模。可見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

二、什麼樣的手游更加受到海外市場的青睞?

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首先,從手游的題材和玩兒法方面看,國內市場表現較好的產品大都能找出國外產品的影子,這也是國內手游市場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整個市場還處於賺快錢的階段,而且,由於之前頁游在商業模式上的成功,很多手游也繼承了類似的思路,導致很多遊戲看不到用戶的交互,也看不到用戶之間的交易,並逐步演變為只有付費用戶才能生存的遊戲。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如何挖坑,如何把用戶變成全民付費。殊不知,這樣的手游,是很難在海外立足的。

慕和網絡海外總監楊文峰曾對國內外用戶的區別做過對比:

第一:國內的用戶在電子產品上沒有消費習慣,而國外的用戶願意理性消費;

第二:國內的遊戲側重於挖坑,國外的遊戲側重於玩兒法;

第三:國內的遊戲逐步的從多人在線遊戲變成了多人單機遊戲,國外的遊戲依然側重於社交和交互。

他表示:「免費用戶不再能夠在遊戲中生存的時候,你會發現來自中國的廠商在海外越發的沒有了聲音。」

而「做好免費用戶與付費用戶的平衡」這一觀點,亦是越來越多的遊戲廠商的共識。

作為2013年最火的手游,《我叫MT》剛剛上線的時候,很多業內人士對其運營團隊的做法其實是很不然的,市場上也有很多批評的聲音。「亂送符石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極大地挫傷了付費用戶的熱情,送的比沖的還多」。一批批的遊戲體驗玩家走的時候留了一句話,「這遊戲會被運營搞死的」。

現在,快一年過去了,《我叫MT》還是暢銷榜的第一。

回過頭來看,在注重免費用戶的利益方面,《我叫MT》有著獨特的運營理念。大大方方地送符石,儘可能的讓不花錢的玩家感受到遊戲的樂趣,甚至是將免費玩家養起來,慢慢培養好付費習慣。這些做法,在更講究低ARPU值高付費率,更追求玩兒法的海外市場,更加值得大家借鑑。

三、如何把握手游在海外的本土化運營推廣?

所謂海外市場,實際上是分為歐美、日韓、東南亞、俄羅斯等等地區,也就是說,每個地區所要發行的遊戲都會有各種程度的不同。由於各地文化積累的差異,遊戲在進行本土化更改的時候需要著重的方向也不同,這也是很多手游廠商很難把握的。這裡我們援引一個在台灣地區比較成功的國產手游案例,以期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路。

2013年10月,《幻想英雄》在台灣地區月營收達到千萬。其在本土化運營推廣方面,我們觀察到有兩點做的比較到位。

一個是精細化運營。建設個性化官網並與台灣本地權威媒體達成深度合作;產品緊跟用戶活躍度,準確把握開服節奏,每開新服,都招募資深玩家擔當引導員,讓玩家幫助玩家,極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在與台灣玩家溝通時,使用「Line」等台灣流行溝通軟件方便客服工作,也讓繁體用戶心理接受度更高。

另一個是利用社交網絡。結合台灣民情製作更有吸引力的遊戲特質,將遊戲icon設計成象徵兩岸感情的熊貓團團圓圓,並製作系列熊貓主題廣告,精準地投放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獲得了可觀的轉化率。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渠道相對於國內來說更加少而精,而在用戶獲取方面,渠道成本一定是越來越高的,因此,利用社交網絡,加入社交因素用來降低用戶獲取成本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邀請5位好友,用戶可以獲得遊戲幣等等。打個比方,如果一個用戶獲取成本是10美金,這個用戶能拉1個他的好友進遊戲,那這個用戶的獲取成本就變成了$5,這個新用戶再拉一個用戶進來,成本又進一步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50

中國人在海外的礦業投資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nzr8.html
12月3日,我應邀在倫敦的全球礦業大會 
Mines And Money專題發言,講中國的宏觀經濟。然後,我回答問題。

A問:Joe, 中國企業近幾年在海外的礦業投資幾乎是全軍覆沒,損失慘重(當然有例外)。這會不會影響你們未來的投資意願?

張化橋:當然會的。其實,已經影響了。不過,我擔心的是,過幾年以後,有些企業好了傷疤忘了痛。而且,用別人的錢不心疼。

B問:世界上很多礦業項目在期待中國人的投資。你們的新錢何時能夠到來?

張化橋:我個人其實不讚成中國企業到海外投資礦業項目。2004年我就在《財經》雜誌發表過反對文章。不過我是個小老百姓而已。為什麼不應該到海外投資礦業項目?因為我認為通過投資海外礦業項目而確保原材料和能源供應的說法是騙自己。天下太平的時候,供應不成問題。打起仗來,至於澳洲的那個鐵礦,或者非洲的那個油田的股東究竟是中國人,還是意大利人,根本就沒有意義。中國人投資海外礦業項目只有一種情況(也許)是有意義的:如果你在勘探,或者開採方面有絕招,可以更有效率。即使是那樣的話,你也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冒那麼大的資金風險:乾脆做工程承包,就好了。出賣勞務,出賣勘探和開採技術。至於原材料供應,直接到國際市場採購更便宜,更簡單。

如果你在某個時點上看好某個大宗商品的話,乾脆投資商品,期貨或者業內的外國企業,不是更簡單,風險更低嗎?你還省掉了一些跟外國政府,環保人士,和土著人等等打交道,以及組織團隊的麻煩。

有人說,中國人對大宗商品需要有定價權。可是,你以為投資了海外幾個大礦,你就有了定價權嗎?你沒有!你不可能有!這麼大的市場供求,誰也沒有定價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