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長城影視兩次收購浙江中影100%股權 成為唯一股東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3/1127650.html

原標題:長城影視擬收浙江中影49%股權

7月12日晚間,長城影視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東陽長城與浙江中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中影”)的股東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東陽長城擬使用自籌資金不超過1.7億元收購浙江中影49%股權。本次收購前,東陽長城持有浙江中影51%股權;待本次收購完成後,東陽長城將持有浙江中影100%股權,浙江中影成為東陽長城的全資子公司。

公告顯示,浙江中影是專業從事廣告全案服務及電視、網絡、廣播、戶外、雜誌等全媒體廣告經營的綜合型廣告公司,媒體資源覆蓋電視、電臺、報刊、雜誌、視頻網絡、戶外燈箱等多元化的傳播途徑。2016年和2017年1-5月,浙江中影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4億元和3671.61萬元,凈利潤分別為2768.97萬元和742.94萬元。對於此次收購,浙江中影也對2017年和2018年做出業績承諾,實現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3312萬元和3576萬元。

長城影視表示,本次交易有利於進一步拓展影視內容的衍生渠道,提高變現能力,公司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繼續充分利用影視業務與廣告服務業務的協同性,促進影視及廣告業務的發展,順應娛樂傳媒行業綜合化發展趨勢。本次交易能夠提升上市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對標的公司控股比例進一步提高,有利於優化公司廣告板塊業務的布局。

與此同時,長城影視也對外透露本次交易存在的主要風險,首先是股權轉讓後,公司對標的公司提出更高的經營業績要求,隨著品牌內容營銷市場的飛速發展,市場競爭也帶來經營上的不確定性,標的公司經營業績能否達到預期的盈利目標存在不確定性;此外,本次交易完成後,如果標的公司出現大量核心人員離職,可能會影響其業務的正常開展和其盈利水平,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25

浙江祥源控股16.74億元入主萬家文化 收購價7個月“縮水”超四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7/1136047.html

每經記者 沈溦 每經編輯 張海妮

估值縮水超四成

2016年12月,萬家文化大股東萬家集團與龍薇傳媒簽訂股份轉讓協議,擬將其持有的萬家文化1.85億股股份轉讓給龍薇傳媒,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9.135%,交易作價30.6億元,由此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趙薇。不過,該項交易最終未能成行。

以上述交易價格估算,萬家文化整體估值為105.03億元。

賣殼失敗給萬家文化股價帶來重大打擊,2017年年初,萬家文化股價最高上摸25元,其後一路下跌,本次停牌時,公司最新股價為9.41元。

以此次祥源控股入主萬家文化的價格16.74億元估算,萬家文化的整體估值為57.46億元。相比龍薇傳媒上次收購時估值縮水超過四成。

萬家文化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旗下主要業務以廈門翔通動漫有限公司、浙江眾聯在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萬好萬家電子競技傳媒有限公司為主,主營業務已經轉型為動漫創作、動漫衍生品研發生產、互聯網金融、遊戲、電競等領域,2016年萬家文化實現營業收入7.17億元,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294.79%。

2017年一季報報告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1.5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09萬元,同比增長112.81%。

對此,浙江天堂矽谷產業並購部總經理李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影視文化、動漫遊戲及互聯網+,此類的輕資產板塊過去幾年曾一度受到熱捧,高估值、高溢價並購案例多現,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不論從監管層的指導動向,還是市場的反應看,對該類資產的估值轉讓都比較謹慎,轉讓價格縮水可以說是一種價值“回歸”。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盈利情況不錯但價格依然大跌。

上海博蓋咨詢總經理高劍鋒也向記者指出,今年以來,樂視和萬家文化連續出現市場疑問,對於此類資產的風險評估更加謹慎,也導致了價格走低。

對於本次萬家文化的實控人變更,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轉讓價格看,明顯體現了現在資本市場對文化影視、動漫等資產的價值評估有所回落。

調查事項尚未結束

《每日經濟記者》註意到,接盤本次萬家文化控股權的祥源控股,始創於1992年,為一家以文化旅遊產業投資運營為主導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跨涉文化旅遊、城市地產、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茶業等領域。

2014~2016年,祥源控股營收分別為62億元、68億元和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5億元、8.7億元和11.5億元。2016年年底,祥源控股總資產為255.3億元,凈資產約為79.8億元。

除了上述資產狀況外,以房地產起家的祥源控股近幾年來重點布局文旅產業,打造以“景區+”模式為核心的文化旅遊項目。

祥源控股方面在公告中表示,本次權益變動的目的是獲得萬家文化的控制權,其看好萬家文化主營動漫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希望通過間接收購萬家文化實現在動漫產業的戰略布局。目前沒有在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12個月內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進行調整的計劃。

相關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原本從事文化旅遊產業的祥源控股接手以動漫產業為主體的上市公司資產,未來結合推廣的想象空間會更大。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盡管2016年萬家文化旗下翔通動漫實現營收7億元,占公司總收入比重超90%,其2016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28億元,仍未達到當年度承諾數1.57億元;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億元,未達到承諾數1.41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萬家文化在公告中亦明確表示,公司於2017年2月27日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編號:浙證調查字2017044號),截至目前該事項尚未結束,是否會對上市公司造成影響尚存在不確定性。

不過,孔德永先生承諾如因個人違反證券法律法規導致上市公司需承擔任何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及民事賠償責任而遭受經濟損失的,均由孔德永先生無條件向上市公司予以賠償,祥源控股進一步承諾對此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33

浙江舉辦首屆世界油商大會 20個項目簽約總金額573億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20/165213.shtml

浙江舉辦首屆世界油商大會 20個項目簽約總金額573億元…
靜靜 靜靜

浙江舉辦首屆世界油商大會 20個項目簽約總金額573億元…

i黑馬&園區界聯合出品。

【黑馬園區日報】第 7 期

文  |  靜靜

百城動態

雄安:中國電信物聯網智慧城市項目正在雄安新區測試

1499084700663095043

中國電信基於新一代物聯網技術NB-IoT的智慧城市管理應用相關項目正在雄安新區進行網絡測試,本月底進行NB-IoT智慧水表掛表。目前,中國電信基於NB-IoT技術的新區管委會智慧停車示範點、奧威路智慧井蓋、智慧路燈示範點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江蘇:蘇州高新區攜手萬科、華大建“華大生命健康小鎮”

蘇州高新區、華大基因、蘇南萬科及蘇州高新在蘇州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四方將設立平臺公司作為區域開發主體,打造涵蓋健康科技、健康服務和精準醫療等的“華大生命健康小鎮”。

陜西:西安浐灞與亞馬遜、鴻海集團分別簽署合作協議

西安浐灞生態區管委會與亞馬遜AWS大中華區創業孵化和大學合作部及香港同澤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簽署西安——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項目三方執行協議,並與鴻海集團雲智匯科技、香港同澤集團有限公司簽約智能應用項目。

浙江:自貿區布局石化產業鏈 新簽20個重大項目

M002244CggSDlm_IHCAd3R3AAJQXOGvHI8675

在9月18日舉辦的首屆油商大會上,浙江省省委書記車俊介紹,目前,浙江舟山群島累計引進油品貿易企業781家,油品儲備能力已經超過1950萬噸,總投資1730億元的國際綠色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項目將於2020年建成投產。

此外,在9月18日下午的“首屆世界油商大會”上,浙江省舉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共有美國杜邦公司與浙江自貿區戰略合作項目、英國BP公司與浙能集團戰略合作協議項目等20個項目在儀式上簽約,協議涉及總金額573.7億元。

百企動態

優客工場:毛大慶創業3年竟無URWORK商標權

盡管WeWork和優客工場的訴訟仍在進行中,但是成立三年至今的優客工場URWORK商標存在狀態卻為駁回複審中,優客工場目前對URWORK商標沒有擁有權。URWORK商標是被鄭州一家軟件公司搶註的。

順豐:10億無人機產業基金簽約成都雙流區

lW6C-fxiwazu5680543

順豐無人機產業基金簽約雙流,將建立1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致力於通過投資管理的形式實現無人機全生態產業鏈的構建。

京東:智谷項目落戶蘇州高鐵新城

蘇州市相城區與京東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在蘇州高鐵新城共建京東智谷項目。該項目將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雲計算+大數據”新經濟基礎設施,提供城市雲、產業雲、數據雲、電商雲、雙創雲等綜合解決方案,輸出“平臺對接、數據支撐、生態孵化、品牌打造”四大價值體系,構建“以雲計算為支撐,以大數據為驅動”的智能城市生態。

政策解讀

農業部:同意增補兩市區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

經湖南省、貴州省人民政府推薦,並經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審議通過,農業部同意增補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貴州省六盤水市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分別承擔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和農村“三變”改革試驗任務。

國務院:批複同意撫順市城市總體規劃

國務院原則同意《撫順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批複指出,撫順是遼寧省重要的工業基地,沈陽經濟區副中心城市。《總體規劃》實施要堅持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增強城市內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堅持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加大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

世界投資報告:中國被視作最具潛力FDI來源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布《世界投資報告2017》。該報告預計,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2017年將增至約1.8萬億美元,2018年繼續增至1.85萬億美元。從投資來看,中國和發達國家仍是最具潛力的投資者。中國繼續被投資促進機構看作是最具潛力的FDI來源,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德國、英國。

該報告指出,中國2016年外向型FDI飆升,上升44%,至1830億美元,使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FDI母國,並成為凈對外投資者;吸引外資方面,中國FDI流入為1340億美元,較上年下降1%,是全球第三大外資流入國。

園區日報 首屆世界油商大會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39

浙江紹興市區樓市“限售”新房2年後方可轉讓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13/1153744.html

紹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紹興市國土資源局日前聯合發布文件,明確13日起紹興市區新購買的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2年後方可轉讓,購買時間以交易合同網簽時間為準。

根據《關於保持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的通知》,限售的範圍為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袍江開發區、濱海新城,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通知要求完善土地出讓調控措施,切實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地資金來源監管,確保房企使用合規自有資金購地。結合本地實際和出讓土地的具體情況,靈活確定競價方式,嚴防高價地擾亂市場預期。

通知明確,取得預售許可證的商品住房項目,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委托的代理銷售機構要嚴格實行購房實名制,認購後不得隨意更改購房者姓名。各地建設部門要切實加強管理,嚴格控制網簽合同(備案)撤銷,有條件的區域,對撤銷網簽(備案)的商品住房可采取定期統一抽簽搖號等方式組織公開銷售。

(來源:新華社 記者:馬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091

聯通混改後雲業務合作首次落地 浙江上線新沃雲平臺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08/1159853.html

每經記者 王晶 實習記者 宗旭 每經編輯 曾健輝

11月8日,阿里雲與中國聯通關於公共雲合作的首個項目:浙江聯通“沃雲Powered by Alibaba cloud”平臺正式發布上線。

據了解,該平臺將以沃雲品牌為客戶提供“阿里雲+聯通”服務,同時結合阿里雲技術及浙江聯通服務優勢,助力浙江企業上雲。

10月20日,中國聯通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兩條消息,宣布將和騰訊、阿里巴巴相互開放雲計算資源,並在雲業務層面開展深度合作。此次浙江聯通新沃雲平臺的上線,意味著阿里與聯通的戰略合作進入實質性落地階段。

為何首選浙江省作為試點呢?“浙江的客戶需求量是最大,而且也是最急的,所以我們先選擇浙江,但未來我們很快會把這套模式輻射到全國。”阿里雲方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到。

同時,浙江省也在積極推動企業上雲。為了打造全國雲計算產業中心、推進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浙江省在2017年省政府報告中提出,要在今年新增10萬企業上雲。

對阿里雲而言,與聯通合作的重點是希望能借助後者增強自身在政務雲市場的影響力。

計世資訊(CCW Research)的研究表明,2016年中國政務雲(以虛擬化及雲管理平臺為對象)的市場份額按占有率計算,阿里雲為8.6%,排在其前面的還有新華三、華為和浪潮。

與此同時,受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理念的驅動,政務雲基礎架構平臺建設已經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基礎。在此驅動之下,計世資訊預計,未來5年政務雲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2017年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170.8億元,到2021年將超過600億元。

這塊市場對於阿里雲來說顯然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獨立雲計算分析師羅亮進一步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雙方合作的目標客戶核心還是政企客戶。國內運營商提供的雲計算服務多數只有國企、政府之類的在用,商用的並不多。當聯通與阿里雲合作之後,技術就可以互通。同時中國聯通有遍布全國的線下渠道,長久以來和政府、企業方面都保持有接觸。因此,雙方結合的勝算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42

浙江將建設超級高速公路 全面支持自動駕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25/1193852.html

461296a6-d738-4c1f-822c-2ccb9874c49f.thumb_head

浙江省要建設全國首條超級高速公路的說法於近日得到了官方證實。

記者了解到,將建設的超級高速公路是已經分段批複的杭甬複線高速公路——杭紹甬高速公路,該公路將具備智能、快速、綠色、安全的四大要素。

在這條超級高速公路上,將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智慧雲控平臺。通過智能系統、車輛管控,有效提升高速公路運行速度,在目前平均速度90公里/小時的基礎上,使車速提升20%~30%;構建人、車、路協同系統,遠期將全面支持自動駕駛,並結合無線充電技術實現邊行車邊充電……

車速將提升20%~30% 支持自動駕駛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任忠表示,智能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構建人車路協同綜合感知體系,構建路網綜合運行監測與預警系統。

“目前浙江類似高速公路實際平均運行速度大約在90公里/小時,遠低於120公里的限速。而通過智能系統和車輛管控,超級高速公路的行車速度將大大提高,近期目標是使平均速度提升20~30%,接近設計速度。此外,借鑒德國高速公路不限速,意大利最高限速150公里/小時的相應技術標準,為杭紹甬高速遠期突破120公里/小時的設計速度預留土建技術指標。”任忠說。

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是電動化,超級高速公路在設計中自然也考慮到這點。任忠介紹,近期的目標是通過太陽能發電、路面光伏發電,插電式充電樁電量的補充,為電動車提供充電服務。遠期的目標是實現移動式的無線充電,一邊開車一邊充電。

在智能化的基礎上,超級高速公路將提高系統安全性,目標是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近期實現高速公路全天候安全快速通行。遠期基於高精定位、車路協同、無人駕駛等綜合接入系統,實現零死亡願景。

任忠表示,浙江在創新的同時兼顧新技術、新材料的經濟適用性,使超級高速公路的建設具有示範性和可複制性。

根據規劃,超級高速公路將於2022年杭州亞運會前建成。

杭紹甬高速公路即杭甬高速公路複線,起自杭州繞城高速公路下沙樞紐,終點位於寧波穿山疏港高速公路柴橋樞紐,線位方案全長約161公里,規劃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預計2021年通車。目前寧波杭州間唯一的高速公路杭甬高速1996年通車,是浙江第一條高速公路,也是目前浙江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據測算到2030年日均車流量達20萬輛,接近飽和。  

高速公路為什麽要設置最高限速?  

我們知道,在德國部分高速路段是不限速的,而全球大部分國家卻有最高限速,比如意大利是150Km/h,法國是130Km/h,中國則是120Km/h,這又是為什麽呢?  

人的生理因素 

駕駛人的視力、視野和反應時間是影響交通安全的最重要的三個要素。駕駛人駕駛車輛觀察前方物體是動態的,人的視覺機能受運動速度影響非常大,車速增加,視力下降(動力視),視野變窄(隧道視)。  

據科學測試,車速在72Km/h,正常為1.2的視力下降至0.7;車速為100Km/h,視野僅為45度。駕駛人正常的反應時間(發現物體—做出判斷—采取行動)一般約為2.5秒,因此,對於以120Km/h行駛的車輛而言,反應距離為:120x1000x2.5/60=83(m),如果再加上車輛制動、慣性滑行等因素,有效反應距離實際要超過百米。  

假定100m外有一障礙物,120Km/h時車速為33m/s。你有3s時間來作反應。160Km/h時車速為44m/s。你只有2.2s反映時間。對大部分人來講,是不夠的。因此大部分人在160Km/h下遇到突發事件,是無法及時做出正確反應的。  

車輛的因素

雖然現在家用車的性能越來越好,120KM/H的速度對於普通家用車來說已經不是什麽問題了,更別提一些豪華車了。但是,別忘了高速公路上跑的不只有轎車,還有一些面包車、貨車。那些重載的貨車在上坡路段的速度甚至都不到60KM/H。  

在這種條件下如果限速太高,各類車輛的速度差距會太大,進一步增加事故發生的幾率。

駕駛者素質

而駕駛員水平和素質絕對是限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德國部分高速公路並不限速,但是其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很低,這和駕駛員較高的駕駛素質有極大關系。

節能環保的考慮

隨著車速的提升,風阻呈現系數式增長,風阻的爆發式增長使得車輛需要更大動力,這會顯著增加車輛能耗,直觀的體現就是百公里耗油顯著提升,一般來說100~120公里是車輛性能、速度、安全等因素最佳結合點,既省油、環保,又安全、快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27

浙江商品房銷售額首破萬億 本土房企不懼“外來大鱷”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08/1197424.html

每經記者 程成 每經編輯 梁秋月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新高,達到13.37萬億元,但增速已回落20個百分點至13.7%,市場整體呈平穩態勢。不過,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浙江的商品房銷售額則在2017年創歷史新高,並首次突破萬億大關,達到1.23萬億元,同比增長28.5%,浙江市場的表現格外引人關註。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跟其較強的經濟實力、發達的民營經濟密切相關。像杭州、寧波、溫州等這些城市,經濟始終保持著活力,以及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也可以看到不少本土房企在這一波周期中迅速崛起。”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浙系本土房企業績表現亮眼。

區域市場發展均衡

2017年,浙江省商品房銷售額達到1.23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速也達到28.5%,為近8年來第2高,僅次於2016年。而在2016年,浙江商品房銷售額為9605億元,增速也達到52.5%。

“一系列國際重大活動在杭州舉辦,不僅能提升杭州的城市形象,對杭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完善也具有積極作用,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嚴躍進分析認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杭州在2016年成功舉行了G20峰會,而第19屆亞運會也將於2022年在杭州舉辦。同時,近日杭州官方發布的最新地鐵規劃信息顯示,未來5年,杭州擬新增地鐵規劃里程68公里至264公里。此外,“最多跑一次”政策無疑也對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起到積極意義。而在上市公司方面,至2017年底,浙江省擁有境內上市公司高達415家。

硬件、軟件的完善,顯然有益於提升城市活力和吸引力,而這又直接關乎一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潛力。

除此之外,2017年,嘉興市房地產開發投資724億元,躍升至全省第4位,同比增速51.3%,位居全省第1位。而去年5月,425家房企“血拼”嘉興土拍還歷歷在目,彼時嘉興樓市的火熱可見一斑。

CFP圖

“嘉興樓市的火熱,更多是因其處於環滬都市圈,承接部分外溢需求的結果。”中房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認為。“除了杭州、寧波、溫州這些傳統熱點城市外,像環上海都市圈的嘉興、湖州也承接了外溢需求,而高鐵的建設也將持續為這類城市帶來吸引力。”

在陳晟看來,浙江各地房地產市場並不像某些區域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各地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均衡、協調。

本土房企在競爭中崛起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2017年,全國百億房企同比增加13家至144家,百億房企的市占率超過60%。全國龍頭性房企碧桂園、萬科、恒大合約銷售額均突破5000億元,3家房企的市占率達到12%。“碧萬恒”也因強大的人力、資金等資源優勢,在全國多地的房地產市場對當地房企呈碾壓之勢。

但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卻能在全國性龍頭房企的競爭中迅速崛起。

億翰智庫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浙江省典型房企銷售業績TOP10中,浙系房企占據6位,其中綠城中國、濱江集團、中梁地產位居前3位,祥生地產、華鴻嘉業、德信地產分別位居第5610位,全國性龍頭房企融創中國、碧桂園、萬科地產也僅位列第479位,而另一家龍頭房企恒大中國卻沒能進入前十。顯然,在浙江市場,浙系本土房企表現亮眼,絲毫不懼“外來大鱷”。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梳理上述幾家浙系房企2017年投資布局數據發現,在浙江市場,祥生地產拿地36宗、德信26宗、中梁23宗、華鴻嘉信19宗、綠城12宗,投資金額分別達到272億元、171億元、108億元、113億元、181億元。從上述5家房企布局城市來看,綠城的重心在杭州和寧波,分別拿地5宗、3宗,而其余4家房企的重心則多在溫州、湖州、臺州、紹興、麗水、金華等三線城市,甚至在四線城市的瑞安、諸暨。

“與大多數全國性龍頭房企布局杭州、寧波熱點城市不同,一批浙系房企的投資更多下沈到省內的三線,甚至四線城市,既有效地避開了與龍頭房企的直接競爭,也很好地享受到了三四線去庫存、熱點城市需求外溢的紅利。”嚴躍進分析認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400

新富春山居圖:浙江富陽每畝山地收入如何從兩三百到過萬

《富春山居圖》這幅600多年前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創作的著名山水國畫是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畫面上,坡岸水色,峰巒岡阜,林木蔥郁,疏密有致。其描繪的地點就是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富陽地處丘陵,是一個“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區。一川如畫的富春江全長68公里,有52公里流經富陽。如今的富陽,不再是紙面上的美景,而是綠色有生命的“富春山居圖”。

富陽的美,美在山水。而這些年最大的變化是山,是不斷扮綠的城。4月23日下午,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舉辦的林業先進人物與媒體見面會上,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站站長樓君告訴記者,近十年來,富陽的綠化造林和林業生態建設成績斐然。

在如今的浙江,山水相依、桃源春色的自然秀美風光已隨處可見。攝影/章軻

她介紹,2011年,浙江省啟動“1818”平原綠化行動。提出到2015年,全省平原要完成新增林木面積180萬畝以上,平原林木覆蓋率達到18%以上。“1818”平原綠化行動包括森林屏障建設、森林通道建設、森林村莊建設、森林城市(城鎮)建設、森林網格建設、森林文化建設等六大重點工程。

“浙江省的綠化一直在全國走在前列。當時,山上的綠化已經基本完成了,要由山上走到山下,由農村走進城市。”樓君說,穩步提高平原綠化面積是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十二五”期間,平原綠化被列為浙江省建設“森林浙江”、推進生態文明的突破口和重頭戲。

而在當年,樓君正是富陽區“1818”平原綠化工作主管局科站第一責任人和具體執行者。她告訴記者,2011-2015年期間,富陽區累計完成155個平原綠化重點工程,新增平原綠化面積2073公頃,完成省下達計劃的103%,平原綠化率從14.59%提升到19.3%,整個市域範圍內形成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綠色生態網,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綜合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走在浙江省前列。

富陽也是浙江省沿海防護林重點建設縣,樓君介紹,2008-2013年,富陽區合計完成5083公頃沿海防護林建設任務,其中完成沿海泥質基幹林帶建設64.3公里,富春江沿岸宜林岸線已初步實現斷帶合攏、窄帶加寬、殘帶修複;完成人工造林722.2公頃,宜林荒山已基本消滅。

全國林業系統先進工作者、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林業站站長樓君。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幅新版富春山居圖中,不僅增添了綠色,綠色產業更是成了老百姓手中的“綠色銀行”。

“原來每畝山地最多年收入200-300元,但種植了香榧等良種,開展森林旅遊等,每畝山地收入在1萬元以上。”樓君告訴記者,通過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對富陽林業產業政策扶持,富陽區累計新增香榧良種造林2.5萬畝,山核桃5000畝,油茶6000畝;成功創建省級現代林業園區4個,省級特色林業基地7個,杭州市級森林蔬菜基地8個,林業設施基地12個,“一畝山,萬元錢”示範點9個。

金絲楸、花櫚木、南方紅豆杉、美國薄殼核桃、楠科等珍貴用材樹種引入了示範林,山核桃矮化栽培、甜柿新品種選育無性系繁育、雷竹林退化改造及病蟲害綜合防治試驗等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的推廣,使林農們靠山吃山,林里淘金的熱情高漲。

在2018年富陽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區長吳玉鳳介紹,2017年,富陽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10元,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87元,增長9.0%。富陽區洞橋鎮查口村曾是富陽區經濟薄弱村,借助生態優勢,逐步形成了“營地+”模式。2017年該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11元。

按照富陽區的計劃,今年將充分用好富春山水這一戰略資源,打好美麗城鎮、美麗鄉村、美麗經濟建設“三美”建設組合拳,以富春江兩岸為重點,創建特色村、風情小鎮、歷史文化村20個。建設彩色健康森林1000畝,完成中央財政森林撫育2萬畝。全力建設“一江帶城、南北呼應,山水相依、產城融合,現代氣派、田園風光”的大都市新型城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84

廣東浙江外來人口增量為何居前?人口流動呈由北向南趨勢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人口流動、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放緩,人口流動方向也逐漸由過去的“由西到東”向“由北到南”轉變。

截止目前,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中,除雲南外,30個省市區先後公布了2017年末常住人口的數據。其中有24個省市區常住人口增加。其中廣東、浙江、安徽三省的增量位居前三位。

常住人口的增減,是自身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動人口(流入或遷出)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發展態勢來看,南方的廣東、浙江等地不光出生率較高,而且人口流入較多。而東北等地不光出生率地,人口還面臨著外流。有別於過去的由西向東,人口由北向南流動的態勢十分明顯。

廣東增加170萬人

數據顯示,去年增量超過30萬的省份共有11個,其中,除了山東、河北和新疆三個北方省份以外,其余8省均來自南方。

廣東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廣東常住人口總量繼續位居全國之首,占全國人口的8.0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2017年末,廣東常住人口11169萬人,比上年增加170萬人,增長1.55%,增幅同比提高0.17個百分點。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2人,為全國的4.29倍。

值得註意的是,去年廣東170萬的人口增量,比增量第二名的浙江67萬的增量高出了103萬;是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近5倍多;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3倍左右。

其中,2017年,廣東全省出生人數151.63萬人,出生率為13.68‰;自然增長人口101.53萬人。在自然增長之外,機械增長,也就是流入人口達到近70萬人,在全國繼續領跑。可見廣東對外來人口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廣東之後,位居第二位的是浙江,其常住人口增量達到67萬人,其中自然增加人口為35.7萬人,外來流入人口為31.3萬人,外來人口流入僅次於廣東。

如果從增長率來看,在2017年5個增長率超過1%的省份中,除了新疆、西藏和寧夏三個西部自治區外,另外兩個省份就是廣東和浙江,這兩個省份的自然增長人口和流入人口都比較多。

為何廣東和浙江的人口增量尤其是外來人口增量位居前兩名?一大原因在於,廣東和浙江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最為集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就受到很大的沖擊,當時廣東、浙江積極進行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比如推進機器換人等計劃。經過幾年的努力,轉型升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幾年,人口也在不斷流入。

以浙江為例,近幾年浙江新經濟表現亮眼,尤其是以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等為代表的新實體經濟、戰略新興產業對浙江省經濟轉型升級帶動效應十分明顯。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新一輪發展過程中,工業4.0、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在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的發展空間很大。除了產業基礎之外,珠三角地區還擁有良好的氣候、生活環境、便捷的軌道交通,珠三角形成的一小時生活圈,有利於吸引高端制造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端制造業在珠三角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兩省的人口都表現出向大都市圈集聚的特征。在廣東,去年廣東常住人口進一步向珠三角中心城市集聚。2017年,珠三角人口數量比上年增加152.05萬人,增幅同比提高0.42個百分點,比同期全省常住人口增幅高出0.98個百分點。廣州、深圳兩個超級大城市的人口分別比上年凈增45.49萬人和61.99萬人,兩市常住人口增幅占同期全省以及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量的63.22%和89.44%。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5657萬人,與2016年末常住人口5590萬人相比,增加67萬人。其中,杭州和寧波兩大城市的增量占比就超過了六成。省會杭州增加28萬人,占全省增量比重達四成,增幅達3.05%。

表1: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量(單位:萬)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數據未公布

6省份負增長 山東人口凈流出

在榜尾端,有六個省份出現了常住人口負增長。其中京津滬三大直轄市處於人口控制和疏解而出現下降外,另外三個省份吉林、黑龍江和遼寧三個省份全部來自東北地區,延續了近幾年的態勢,即既有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的因素,也有經濟增速下降人口外流的原因。

實際上,即便如山東、河北、河南等常住人口增量較多的省份,其常住人口增長也主要是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長,在自然增長的背後,像山東和河南這兩個人口在1億左右的人口大省,甚至還面臨著人口凈流出。

例如,在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山東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出生人口174.98萬人,約占全國總數的1/10,年末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首次雙雙突破1億人。去年山東出生人口甚至比廣東還多了20多萬。其中一孩生育登記47.8萬人,二孩生育登記116.9萬人。

不過,以中小城市為主的城市發展格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山東人口的機械增長。數據顯示,扣除掉死亡人口之外,去年山東自然增長約101.2萬人,而2017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僅增長約59.2萬人,也就說去年山東流出人口超過了40萬。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山東處於北部京津冀城市群和南部長三角城市群的中間,西部則面臨鄭州、武漢、西安等國家中心城市的強勢崛起,對人才、資金、技術的爭奪已經趨於白熱化,都可能對山東和蘇北地區產生“虹吸”。而反觀山東省內,濟南、青島對人口吸引的力度相較周邊省會城市明顯偏弱。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的2016年各城市城區人口數據顯示,盡管身為第三經濟大省,但目前山東尚無一個城市進入到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行列(目前全國已有12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目前山東第一大城市青島的城區人口僅位居全國第14位,省會濟南的城區人口位居第22位。

根據《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濟南、青島兩市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均達到500萬人以上,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人口由北向南流動

根據李迅雷的研究,去年凈遷移人口較多的省份集中在南方,排名靠前的包括廣東、浙江、重慶、江蘇、安徽、四川,這些省份常住人口的增長,是自然增長和遷徙流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廣東、浙江、江蘇這些沿海省份外,安徽、四川、重慶等來自南方的中西部省份也是人口凈流入地區,流入的人口主要來自人口的回流。

安徽省統計局發布的文章稱,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2017年全省常住人口達6254.8萬人,突破6200萬關口,比上年增加59.3萬人,增長0.96%。

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首次出現外出人口回流現象,今年已連續第五年持續回流,安徽省人口遷移已步入“外出人口持續回流”的新時期。2017年全省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安徽省外出人口1057.5萬人,外出人口回流8.5萬人,較上一年年基本持平,占當年常住人口增量的14%。

四川2017年的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年末該省常住人口83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萬。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四川近幾年的統計公報後發現,從2011年以來,四川常住人口每年都保持增長。最近7年間四川增加了260萬人。而在此前十年,四川常住人口共減少了288萬人。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由於東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很多產業和人口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尤其是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水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勞動力充足,近幾年承接了珠三角和長三角的大量產業轉移,很多原先在沿海地區務工的人也選擇就近就業。

在4月初舉行的“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2018年會”上,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杜鷹介紹, 2013年以來,我國南方與北方之間的經濟增速開始拉開,增速的差距由2013年的0.6個百分點擴大到2017年的1.4個百分點,2017年南方實現GDP為52.5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61%,是1980年以來占比最高的時期。相應的北方的占比下降到39%左右,呈現出全國經濟增長“南快北慢”和經濟總量占比“南升北降”的格局。

出生率:西部、山東高 東北墊底

從常住人口的增長率來看,前10名的省份中,除了西藏、新疆和寧夏這三個西部省份位居前列外,其他省份均來自南方。其中廣東和浙江超過了1%,廣西、安徽、福建和海南也都超過了0.9%。

表2:2017年各省份人口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數據未公布

從出生率來看,有16個省份超過了12.43‰的全國平均水平。有8個省份超過了14‰。其中山東以17.54‰高居榜首。

從地域分布來看,出生率高的地區一部分集中在西藏、新疆、青海、廣西等西部邊疆省份;另一部分則是東部的山東、福建、海南和安徽。

不過,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率的提高,一些原本生育意願較高的地方,出生率也會隨之降低。比如過去廣東的生育率一直比較高,其中潮汕地區一直都是我國生育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但是隨著廣東城鎮化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珠三角尤其是廣深兩個一線城市集聚,生育率也隨之降低。數據顯示,去年廣東的生育率位13.68‰,位居第11位。

對各地區來說,如果出生率高,即便吸引不了外來人口,當地的常住人口也能保持平穩增長,比如福建、山東等地;如果出生率不高,但經濟發達,能吸引外來人口進入,常住人口也保持平穩增長,如江蘇等地。但是如果出生率低,也吸引不了外來人口甚至自身的人口還在外流,那麽當地的常住人口就很可能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有8個省份的出生率低於10‰,主要來自東北三省、京津滬三大直轄市以及內蒙古和江蘇兩個省份。這些地方的一大特點是城鎮化率都比較高,較高的城鎮化率之下是較低的生育率。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近年來一直不高,比同為沿海經濟大省的廣東和浙江低了不少,再加上外來人口流入不如粵浙,因此常住人口的增量也比粵浙要少很多。

表3:2017年各省份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雲南人口數據未公布,寧夏出生率數據未公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581

周江勇任杭州市委書記,為浙江最年輕省委常委

5月14日下午,中共杭州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宣布中央和省委關於杭州市委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會議宣布:中央和省委決定,周江勇同誌任中共杭州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浙江省委原常委、杭州市委原書記趙一德,已於今年3月調任河北省委副書記。

1967年9月出生的周江勇是浙江寧波人,是目前浙江省委常委班子中最年輕的。2001年起,周江勇歷任鄞縣副縣長,象山縣縣長,縣委書記,寧波杭州灣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主任,寧波市委常委、寧波杭州灣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黨工委書記等職務。2013年3月,周江勇離開寧波,調任舟山,擔任舟山市代市長,並在次年2月去代轉正;2015年8月升任舟山市委書記。

2017年2月,周江勇同誌調任溫州市委書記,執掌這座因改革而興並以“溫州模式”馳名的“中國民營之都”。改革開放以來,溫州的經濟發展速度在浙江乃至全國都備受矚目,特別是活躍的民營經濟,成為拉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引擎。

2017年6月16日,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閉幕,12人當選為新一屆省委常委,當時有兩張新面孔,其中之一即溫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周江勇由此進入到省部級領導幹部行列。

就在上周四,周江勇還與浙江省企業聯合會投資考察團的企業家面對面座談交流。周江勇說,經過這幾年的爬坡過坎、轉型提升,當前溫州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許多積極變化,良好金融生態回歸、良好城市信用回歸、實體經濟回歸、廣大溫商回歸,動能加速轉換、環境加速提升、城市加速轉型、交通加速改善、“兩山”加速轉化,正孕育著新蝶變、催生著新機遇。

此次周江勇執掌的省會杭州,在浙江經濟中扮演者領頭羊的角色。尤其在近年來沿海外向型城市普遍走低的情況下,杭州卻逆勢上揚。數據顯示,2017年,杭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56億元,比上年增長8.0%。

信息經濟的高速發展是杭州轉型升級的關鍵。數據顯示,2017年,杭州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剔重)3216億元,增長21.8%,高於全市GDP增幅13.8個百分點,占全市生產總值25.6%,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2015-2017年,杭州市信息經濟連續三年增長超過20%,成為杭州市經濟增長主引擎。

其中五大產業增加值超千億元,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內容、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雲計算與大數據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318億元、1870億元、1333億元、1316億元和1207億元,占GDP的8.5%、14.9%、10.6%、10.5%和9.6%。據不完全統計,杭州集聚了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子商務網站,同時,在電子支付、雲計算、快遞、網絡營銷、信息技術、運營服務等領域湧現眾多專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商。

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杭州的人口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是目前我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新一線城市之一。數據顯示,2017年,杭州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為946.8萬人,比2016年末增加28.0萬人,增幅3.05%。2015年、2016年、2017年,杭州新增常住人口分別飆漲了12.6萬、17萬、28萬,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正是在杭州的帶動下,這幾年浙江的經濟轉型升級頗具成效。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說,這幾年浙江主打智慧經濟、智慧產業,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來推動“浙江智造”的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成績比較突出。

與此同時,2016年9月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把杭州的發展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目前杭州也在多個重要指標上趕上甚至超過了廣州,大有成為第五個一線城市的態勢。

對杭州來說,未來如何繼續發揮在信息經濟、智慧經濟方面的領頭羊作用,並繼續帶領浙江加快轉型升級的腳步,頗為引人關註。

另一方面,不少學者也指出,與一線城市相比,杭州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位曾參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的人士就認為,與同處長三角的南京相比,雖然杭州的產業結構領先,但是城區面積、人口規模都比較小,科教、醫療等公共資源相對要弱不少。

胡稅根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總體上,比起北京、上海、廣州和南京、武漢等地的科教文衛來說,杭州都相對較弱。再比如交通方面,杭州也不具備廣州等城市的門戶型功能。雖然這幾年杭州在新經濟形態上呈現出很多亮點,但很多基礎性的資源和設施方面,質量、數量仍然不夠,本身的城市規模比較小,中心城區的資源集聚力度仍有不足。未來如何加快彌補自身的短板,縮小同北上廣深的差距,是擺在杭州面前的一大重點任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