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 中外企業合作創新能創造更大利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308.html

諾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 中外企業合作創新能創造更大利益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10-27 22:48:00

什麽是創新?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的定義很簡單。他認為,創新是采納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實踐上的變化。如果已經存在很多年,但是之前沒有太多的收益,現在才為大眾所用,這不算是創新。

在2015浦江創新論壇上,菲爾普斯發表了以創新為主題的演講。

創新驅動經濟

在菲爾普斯看來,中國已經工業化了,而且取得了非常驚人的成就,在非常短的時間里達到了一定高度,並且成為中等收入經濟體,同時在不斷拓展消費者市場,包括服務行業等。所有的改革和發展都非常有價值。

但是,菲爾普斯同時也認為,衡量一個國家創新力的重要參考指標,是創新帶來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其對GDP 的貢獻。

在他看來,中國人希望有更好的繁榮、更成功的體驗,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從而獲取更多回報、成就感,希望能夠享受未知領域探索的興奮感。“如果要有這種體驗,中國人必須有現代化創新的驅動經濟。”

菲爾普斯註意到中國的大踏步前進,特別是政府的大力推動。他在《大繁榮》一書中也講到,國家成為創新背後最重要的支持。

“一般人沒有能力提供高價值的創新,所以要想實現相對而言更有價值的創新,必須要有一批高度專業化、知識豐富、有實驗經驗的專家才可以。”他說。

在談到解決高價值的創新時,菲爾普斯表示認可企業彼此之間進行合作共同開發創新。“我認為這樣的合作很有潛力,可以排除很多障礙,排除缺少專業知識、實驗探索等高成本的障礙。我也看到了中國企業與國外企業合作的需求。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同樣可以帶來很多利益。”

埃德蒙·菲爾普斯,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就業與增長理論的著名代表人物。

菲爾普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債、稅收、代際公平、價格、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他最有成就的領域——經濟增長問題,被譽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締造者”和“影響經濟學進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菲爾普斯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經濟增長理論。對經濟增長的動態最優化路徑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中以合作

在當天的論壇上,科技創新引領中國與以色列合作也成為了關註的焦點。

以色列副總理兼內政部長西爾萬·沙洛姆(Silvan Shalom)在會上表示,中以最近同意開始談判自由貿易的協議,將進一步促進雙邊協議的簽署。

他表示,在科技創新方面中以合作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2015年中以的基礎創新聯合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在北京的會議,並建立了三年中以科技創新合作的計劃。目前,中以合作數量緊隨美國,中國是以色列第二大合作夥伴。

菲爾普斯在回答《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提問時表示:“對以色列來說,能有技術出口是很幸運的事兒。以色列還是應該繼續開放,與國外的創新者競爭。這也會產生一些擔心,比如人才流失,去矽谷或者北京等地方。對於中國,購買以色列或其他國家的技術,經過消化吸收可以有自己的創新,代價會小一些。但也要考慮是否會打擊中國創新者的積極性。”

從投入的總量和長期的積累來看,中國在創新方面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差距依然存在。10年間美國全社會研發支出3.76萬億美元,是中國同期的支出4.7倍。

要想加速創新發展,與技術創新有優勢的國家合作就成為了一個良好的選擇。

如今,以色列的研發投資在GDP當中占的比重最高,而以色列的高科技的出口和科技產品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75%。

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艾維哈桑在提到以色列成為創新國度的原因時將其濃縮為了三點:建立生態環境;把擁抱失敗和承擔風險作為創新基因的一部分;政府部門和民營部門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而非相互替代。

以色列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經營活動原來由政府資助,目前屬於私有的24家技術孵化器企業。他們為項目的早期發展提供最高兩年成本85%的資金。在這里,每年產生超過80家新公司,自從計劃啟動以來已經成立了超過1400家公司,代表著超過5億美元的政府總投資。

編輯:楊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