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11月1日)早盤三大股指小幅高開,隨後股權轉讓概念股率先爆發,“恒大系”舉牌概念股也逐漸升溫,股指順勢拉升,券商板塊繼續走強,助力大盤上攻站上5日均線。午後“恒大系”再度活躍順勢沖高,黃金、PPP板塊送來助攻,大盤成功錄得一顆小陽線,實現11月的開門紅。今日市場氣氛整體偏暖,兩市共有2300多家股票出現上漲,而股權轉讓概念則充當了市場領漲的主線。
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71%,報3122.44點;深成指上漲0.86%,報10796.14點;創業板指上漲0.77%,報2176.45點,兩市全天成交合計4837.86億元。
盤面上,行業板塊幾乎全線飄紅,僅有石油、航天航空等少數板塊翻綠;園林工程、水泥建材、食品飲料等板塊皆漲幅居前;但是煤炭、銀行、鋼鐵、港口水運等板塊走勢落後制約了行情的進一步發展。在概念板塊中,萬達私有化、PPP模式、次新股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股權轉讓概念不懼“特停”,站上最強風口,四川雙馬(000935.SZ)、武昌魚(600275.SH)、國棟建設(600321.SH)、天馬股份(002122.SZ)、寶莫股份(002476.SZ)、嘉麟傑(002486.SZ)、四川美豐(000731.SZ)等七只個股輪番上陣上演漲停潮;“恒大系”重啟升勢,廊坊發展(600149.SH)複牌漲停,受此帶動,嘉凱城(000918.SZ)、梅雁吉祥(600868.SH)封強勢封板;高送轉板塊表現也較為活躍,名家匯(300506.SZ)、亞瑪頓(002623.SZ)、燕塘乳業(002732.SZ)、鷺燕醫藥(002788.SZ)均已漲停的方式結束11月的首個交易日。
在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入逾4億元另外,央行周二進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3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今天有155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凈投放金額達到350億元,為連續第十日資金凈投放。
對於後市,巨豐投顧顯得比較謹慎。其認為,滬指突破3100點後,連續6日陷入調整,檢驗反彈成果。目前20日均線即將與年線交匯產生共振,對股指形成強有力的支撐。三季報披露結束,市場將尋求新的主線,深港通開通在即,大盤震蕩向上的格局不改。但存量資金博弈下,趨勢性行情仍難以啟動,建議投資者適當控制倉位,高拋低吸為主。操作上,繼續關註國資背景的殼資源股、券商以及近期熱門股的再次擡頭機會。
廣州萬隆指出,在平穩度過了10月解禁低谷期過後,11月和12月即將迎來解禁大潮,解禁市值高達6000億。在中央三令五申強調註意抑制資產泡沫,嚴防投機資金脫實向虛的背景下,這一資金面的重磅沖擊將讓本已缺錢的A股再受重壓。
但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一解禁洪峰同樣有望讓年底行情出現結構性火爆機會。因為每到年底,高送轉作為配合產業資本減持的一大利器,會被主力發揮的淋漓盡致。從過往走勢來看,妖股集中出現在高送轉的大軍中。相信這一次伴隨著解禁洪峰來臨,炒作將會更加兇猛。
大的格局研判讓我們對整體行情能夠保持清醒的認識,唯有如此才能及時識別風險和機會。隨著市場企穩反彈,產業資本運作動機強烈且場內主力紮堆炒作明顯的送轉潛力股是我們操作首選。三季報剛剛落下帷幕,但年底高送轉大戲才掀開一角。所以完全有理由相信,高送轉這一配合產業資本高位減持零成本的運作方式在市場經歷連續調整後必將掀起一輪爆炒狂潮!
黃金板塊午後集體異動,金貴銀業漲逾6%,老鳳祥、中金黃金漲逾5%,湖南黃金、恒邦股份、山東黃金、赤峰黃金漲逾4%。
據CNN報道,ABC/華盛頓郵報的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以46%的支持率領先希拉里的45%。報道稱,這是他自5月份以來,在ABC/郵政發起的民意調查中,支持率首次反超希拉里。美國大選不確定性的增加,讓避險資產再度受到追捧。
延續近期的強勢,11月2日,在中小盤券商股國元證券(000728.SZ)、國金證券(600109.SH)等帶動下,整個券商板塊集體走強,國元證券甚至盤中沖擊漲停。
受年末“吃飯行情”預期增強以及深港通即將正式啟動的利好帶動,近期券商板塊明顯受到資金的關註,整體表現強於大盤,國元證券、國金證券等個股股價連續逞強。而剛剛披露結束的三季度顯示,上市券商整體業績同比仍大幅下滑,但最新月度經營數據已悄然回暖,那麽,究竟此輪券商股行情有無基本面支撐,三季報還透露了哪些玄機?
基本面正在回暖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統計,今年1月至9月上市券商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同比仍然呈現大幅下滑的態勢。去年前三季度,26家上市券商,其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總額約為1320億元。今年1月至9月,26家上市券商共賺取670億元,降幅約為50%。
其中,山西證券(002500.SZ)凈利潤同比降幅最大,達74%;國海證券(000750.SZ)同比降幅最小,達32%;同比降幅超過50%的共有11家。前三名依舊是老牌證券公司:中信證券(600030.SH)、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今年前三季度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分別是79億元、76億元和74億元。
三季報顯示,經紀業務是券商利潤銳減的“罪魁禍首”。
24家披露相關數據的上市券商中(錦龍股份和國投安信未披露相關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經紀業務凈收入約為1350億元;2016年同期約為540億元,銳減60%。
業內人士分析,經過去年和今年年初的市場震蕩,市場行情影響較大,恢複起來還需相當長的時間,市場交易的動力和意願不足,交易的頻率和規模受到影響,使得券商的經紀業務大幅下滑。
與經紀業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行業務穩中有升,成為券商三季報的“頂梁柱”。2015年前三季度,24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凈收入約為200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其凈收入約為276億元,增長約40%。24家披露相關數據的上市券商中,僅招商證券1家的投行業務凈收入呈現下降態勢,同比降低4%。方正證券、長江證券和國海證券投行業務凈收入同比增幅超過100%。華泰證券穩居投行業務收入首位,凈收入約40億元;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緊隨其後,凈收入均超過20億元。
首創證券研究所所長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投行業務主要是三年前的業務。企業IPO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並購重估也需1年—2年的時間籌備,因此券商的投行業務並不會馬上受到市場周期的影響。與此同時,債權與股市之間存在“蹺蹺板”的效應。股市下行,債市會受到追捧。因此,券商債權承銷業務的外部市場環境也較為適宜。
在飽受經紀業務銳減打擊的同時,投行業務撐起了券商業績的半邊天,資產管理業務也讓券商能稍稍松一口氣。今年前三季度,券商資產管理業務總的凈收入約為157億元,去年前三季度凈收入約為159億元,二者相差不大。
與去年同期相比,超過一半的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穩中有升。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最大的是山西證券,該項業務凈收入增長2.5倍。但有10家上市券商,該項凈收入下降,其中西南證券降幅最大,達86%。
東吳證券非銀分析師丁文韜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資管產品有的是股票型的,有的是債券型的。資產管理業務和券商資管能力、產品結構相關,與經紀業務相比,受市場行情影響較小。
券商“暗戰”
三季報是24家上市券商競技的“成績單”。季報背後,券商在資金、業務、人才管理等多個層面發力,角逐勝負。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由於監管和業務發展的需求,券商對資金愈加渴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三季報披露顯示,至少有12家券商在過去1月至9月通過發行可轉債、次級債、定增等方式進行融資,融資金額多則百億元,少則30億元。比如,國泰君安於8月和9月成功發行了110億元的公司債;長江證券於7月定向增發7.87億股,共募集約83億元。
同時,還有多家上市券商,意圖到香港上市,開啟境外股市融資之路。比如,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光大證券等3家券商已經瞄準了香港這一國際性股票市場。還有上市券商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在拓展境外業務的同時,增加融資渠道。如興業證券和長江證券。
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前,券商還處在成長階段,對於資金的渴求與日俱增。待到這一行業到了真正的成熟期,企業大規模持續的直接融資需求降低時,券商對資金的渴求才會降低。”
券商在發力資金業務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分支機構。東方證券在33個城市各設立1家證券營業部;東興證券開設7家分支機構、第一創業新開設5家分支機構。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季報中,國元證券提出要進行員工持股計劃。丁文韜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若能夠順利推行員工持股計劃,將對券商內部管理大有裨益,但受制於監管政策,當前上市券商推進員工持股計劃並不容易。
“翹尾行情”值得期待
三季報顯示,在過去9個月中,因經紀業務而受困,那麽在第四季度,券商能否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多名被訪的非銀分析師表示,四季度行情及市場成交的轉暖以及即將到來的深港通,都能提高券商的業績預期,使整個板塊再現一波翹尾行情的概率增大。
從已經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度多家上市券商業績明顯回暖。從月度環比數據上看已經呈現出緩慢回升態勢。以國元證券為例,從今年第三季度來看,2016年7月—9月,國元證券第三季度營業收入達9.97億元,同比增長5.30%,凈利潤4.43億元。
“在基本面上,並沒有傳來利空消息。相反,10月PMI、大宗商品價格等經濟數據回暖。就連鋼鐵價格也開始回暖,這一表現最差的行業都呈現向好的趨勢,這表明整個市場有了積極的跡象。後續,投資者就有更多的意願進駐二級市場,這也將傳導至一級市場,使得IPO、定向增發能夠更加順利推進。”
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經紀業務的回暖幅度將是最大的,投行業務、資管業務也會得到一定的支持。但受監管政策影響,包括股票質押式回購等創新業務,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另外,深港通將在11月份正式開通,市場普遍預計將首先利好券商板塊。
周五(11月4日)大盤總體呈現沖高回落的走勢。早盤煤炭板塊走強,帶動股指順勢翻紅,之後“中字頭”、券商板塊欲複制昨日的強勢,但是“妖股”紛紛跳水,做多情緒遭到強烈打擊,股指轉頭向下,繼續在3130-3140區間窄幅震蕩。午後,隨著中焦煤、焦炭期貨相繼漲停,煤炭板塊再次沖高,而妖股、題材股龍頭等強勢股跌停家數增多,創業板指數、滬指先後翻綠。周四券商+“中字頭”暴拉,而今日題材龍頭和妖股遭虐殺,似乎顯示市場風格正在轉換。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25.32點,下跌3.62點,跌幅0.12%,成交額2,39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702.57點,下跌41.39點,跌幅0.39%,成交額3,27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45.23點,下跌7.95點,跌幅0.37%,成交額891億元。兩市全天成交合計5664.2億元。
盤面上,受“絕代雙焦”中焦煤、焦炭漲停的帶動,煤炭板塊漲幅居前。而黃金、釀酒的走弱制約了行情的進一步發展。在概念板塊中,次新股領漲概念板塊,但前期大漲的股權轉讓、債轉股、高送轉板塊等龍頭股全部熄火,“妖股”也遭遇滑鐵盧。在股權轉讓概念股中,四川雙馬(000935.SZ)、武昌魚(600275.SH)、河池化工(000953.SZ)大跌7%;債轉股龍頭海德股份(000567.SZ)、信達地產(600657.SH)跌停,一拖股份(601038.SH)、天津普林(002134.SZ)跌幅均超5%;高送轉概念股中,天潤數娛(002113.SZ)、溢多利(300381.SZ)跌停,煌上煌(002695.SZ)、名家匯(300506.SZ)等跌幅也超5%。妖股梅雁吉祥、來伊份(603777.SH)大跌逾3%。
在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近2億元。另外,周五央行以利率招標的方式僅開展了2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繼續持平於2.25%,暫停了14天和28天品種。至此,本周公開市場實現資金凈回籠1041億元。
如果這類熱點板塊崛起,那麽沖上3400點將是大概率事件。
近期A股市場熱點擴散,在爭議與糾結背後,謹慎情緒彌漫,但機會往往出現在多數人悲觀時。昨日,大盤創出階段新高,資金騰挪流向滯漲板塊。市場人士認為,年底行情能演繹到什麽程度,需要看容量大、持續性好、帶動指數的熱點板塊能否形成並持續。
對於後市,廣州萬隆表示,當前市場風險是略大於機會的,我們不應該看到了3141就盲目樂觀,透過假象看到市場運行的本質才是我們在市場中安身立命之道。此時,我們就應該控制好倉位,只有倉位適中,才能在後市可上可下的行情中保持主動,從容應對。具體來說,應該把倉位保持在5到6成,留下部分子彈以謀後路。
那麽對於倉位較重的投資者,應該減持那些股票呢?當前風險主要集中在兩大雷池:第一個,是受消息刺激、資金蜂擁而至、前期大幅拉漲的個股,近日突發黑天鵝,主力資金瘋狂出逃的,如梅雁吉祥、棟梁新材(002082.SZ),短期風險高於機會,可以先適當離場觀望;第二個是股指上漲時已經出現連續的盤整滯漲的邊緣股,由於缺少強莊坐陣,一旦大盤開啟回調模式,必然跌跌不休,回本遙遙無期。
“不要與趨勢作對。”這句投資精英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箴言,在今年來表現地尤為明顯,尤其是管理計算機等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們,感觸尤深。
Wind統計顯示,僅僅以129只軟件行業主題基金作為觀測維度,今年來截至11月4日,其中82只基金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下跌超過10個點,占比近55%。這些基金中,不乏去年排名前十的基金以及明星基金經理。
“計算機行業(表現不好)最主要的是去年上半年炒了一大波,這個板塊從2009年開始就持續走強,到了去年中旬成為估值最高的一個板塊,並且遠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今年以來表現比較差,估值的均值回歸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原因。”北京一家中小型公募的投資總監向《第一財經日報》。
三季報顯示,計算機行業的基金倉位已經降至2013年6月來的新低,但目前該板塊仍沒有啟動的跡象。距離年底還有不到40個交易日,可以說,今年留給以計算機為主題投資的基金經理的機會所剩不多。
外延將減速
11月7日,大盤在煤炭、鋼鐵的帶領下實現微漲,創業板指則下跌0.7%。計算機板塊(中信一級行業)下跌0.37%後今年來跌幅已經達到29.76%。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計算機三季報的亮眼表現。
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的163家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收2872.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5.8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約5個百分點;共實現歸母凈利潤 266.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1.5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約 54個百分點。
從板塊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潤,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長均達到了近年來的較高水平。
但投資者似乎對此並不買賬。本報也註意到,從統計的行業內公司的三季報情況看,行業內公司業績表現分化較大,且預計並表對業績增長的貢獻度頗大。
“測算的結果都表明, 在三季報業績25%-30%左右的增速中,約10%來自外延並購,另外15-20%來自內生增長。我們判斷二三季度的並表高峰將帶來接下來兩到三個季度的業績增長, 預計第四季度並購帶來的業績增速可以保持在10%左右。”財富證券的一份研報指出。
與此同時也要註意到的是,從統計的近三年行業內公司並購情況看,業績承諾也於今明兩年集中到期,分別為11和18家者,這也會對上市公司並購整合提出新的考驗,而整合不達預期的被並購公司則可能出現業績變臉風險。
廣發證券也指出,剔除並表影響後的行業內生增速或有不及預期風險,由於2017年外延並購的增長態勢明顯不及2014年與2015 年,可能造成未來行業對內生增長的依賴更大,從而帶來增速下滑的風險。
本報記者註意到,也有券商對四季度計算機板塊的投資給出“中性”評級的建議,顯示出並不是那麽樂觀。
估值仍高
截至10月31日,計算板塊的整體估值(TTM)約為50倍,基本位於歷史中位數附近。但板塊估值中值為95倍左右仍處於歷史高位。分析人士認為,整體法和中位數估值的差異也反映出小市值公司股價仍處於較高位置。
“最根本的還是估值太高,透支了未來2-3年的增長。市場也是從看前景到看業績有這麽一個轉變,市場情緒也是周期型的,跌到一定程度也會起來。”上述投資總監表示。
該基金經理也表示,從消費級互聯網到企業級互聯網已經是大勢所趨,投資計算機的產業邏輯並未發生變化。不過,投資邏輯已經從“無法證偽”的估值提升轉向“必須證實”的估值殺跌、從非理性繁榮轉向理性回歸。
“現在大家要看到一個明確的市場前景和盈利前景才會去買它。也能看到今年有很大比例的公司在做自己的業務,講故事的比例也不太多了。”這位基金經理也表示。
華東一家券商的分析師則表示,計算機的估值處於中位水平,短期內沒有熱點主題及明顯催化劑,行情十分平淡。在此背景下,建議選擇行業景氣度高、基本面優質、估值合理、中期有明確催化劑的公司進行中期布局;此外,臨近年末,建議布局股價較高、資本公積較多的具備潛在高送轉預期的個股。
歷史統計也顯示,高送轉主題在每年年末和年初年報披露前一般都有非常可觀的超額收益。通常股價越高、每股未分配利潤或資本公積越大、每股凈資產越高以及流通盤越小的個股高送轉的概率也就越大。
趨勢不可抵抗
基金三季報顯示,基金持有計算機的倉位已經到了2013年6月來的較低點。這顯示,三季度基金經理對板塊有一定幅度的減倉。對應著,重倉計算機主題板塊的基金經理表現也並不好。
Wind統計顯示,僅僅以129只軟件行業主題基金作為觀測維度,今年來截至上周五,其中82只基金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下跌超過10個點占比近55%。這些基金中,不乏去年排名前十的基金以及明星基金經理。
對三季報進一步統計可發現,基金對中遊行業的加倉較為明顯,其中建築裝飾、輕工制造、建築材料成為了倉位環比增幅前三的行業,而減倉行業方面,傳媒、計算機、食品飲料是倉位環比降幅前三的行業。
較為悲觀的一種觀點是,行業短期內大概率仍將維持震蕩,估值在當下時點雖無大幅下跌風險,但仍存調整空間,因此在配置層面建議甄選個股以獲取成長收益。
另外,雖然大盤漲至3100點以上,但在當前在外匯儲備不斷消耗的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在同步走低的狀況也可能會成為A股的風險因素之一。因此考慮到海外風險及國內匯率壓力對國內股市日漸顯現的壓力,建議短期以中性倉位應對的說法也開始出現。
融通基金也認為,臨近年底,資金更加註重博弈性機會,三季度機構減倉的食品飲料、電子、汽車零部件等偏消費的板塊,要警惕市場獲利了結。
“主題上關註地方國改,尤其是國改比較積極的山東、廣東,另外,根據深港通開通在即,也會出現短期交易性機會,對白酒、醫藥、證券形成刺激。”融通進一步向本報記者表示。
但並非完全沒有機會,表征場內風險資金的兩融余額國慶之後持續上升,說明部分場內資金的風險偏好有擡升的跡象。
“假設如果目前資金面短期資金緊張是由於短期信貸投放、整個實體經濟需求啟動,基本上可以確定至少到明年一季度,能基本確定權益是好於債券的。整個通脹水平水平同比都是向上的。所以在這個階段通脹預期會起來,那麽大家會選擇抗通脹的資產,權益便是這一類,也就是買股票賣債券。”一位公募二級債基基金經理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繼同程旅遊合並萬達旅業、阿里旅行更名“飛豬”後,在線旅遊商途牛(TOUR. NASDAQ)宣布將分拆旗下業務。
11月8日,途牛旅遊網CEO於敦德宣布,途牛將成為集團化公司,業務將拆分為旅遊度假子公司和金融科技子公司兩大板塊。途牛集團化發展的目的在於服務機票、酒店、金融、影視、婚慶等新業務板塊的高速增長。
“途牛深耕在線休閑旅遊市場10年,通過差異化發展,盈利能力穩步提升;未來,通過集團化發展,途牛的成熟業務及創新業務都將獲得更有深度和廣度的發展空間。”於敦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透露,度假這類成熟業務有利於穩步提升盈利能力,通過集團化促進新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目前的在線旅遊商(OTA)行業,途牛、去哪兒等大量業者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無論從業績還是投資人角度而言,這些企業都需要凸顯自身價值,一改虧損印象。此次途牛是將麾下優勢的度假業務分拆出來,讓外界看到其盈利可能,而相對不明朗的金融科技板塊則獨立發展,減少風險,以此提升投資者信心。
自2014年5月上市以來,途牛就一直處在虧損之中,當年二季度虧損額為1.136億元。時隔兩年,途牛的虧損額度已經擴大了5.7倍。2016年二季度,途牛銷售與市場營銷費用為6.233億元,同比增長169.0%。主要是由於品牌營銷,本地化營銷,VIP客服團隊的擴充等所致。2016財年第二季度,途牛實現凈營收為24億元,同比增長55.6%;凈虧損7.669億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為2.462億元。
由於價格戰、瘋狂營銷等,途牛、去哪兒等大量業者都在虧損,即便是處於盈利狀態的行業龍頭攜程,也一度因價格戰成本過高而利潤下滑。
參照國家旅遊局、艾瑞咨詢發布的數據預估,2016年整體旅遊市場中,線下度假占比83.3%,在線度假B2C占比12.2%,在線度假B2B占比僅4.6%。截至目前,超過5000萬的會員成為途牛穩步發展的重要動力。今年二季度,途牛老會員交易額已超過途牛整體交易額的59%。
由上述數據可見,度假業務是途牛的核心價值,應該也是其分拆後的重點板塊。而於敦德的一番話似乎也在向外界展示,分拆後其未來度假業務盈利的可能。
“從企業角度而言,途牛等業者必須調整架構來讓外界看到自身的核心價值和盈利能力,但其短期內要實現盈利的確很難,於是策略性調整成為不錯的手法。”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相對而言,旅遊度假是穩定的現金流和核心業務,途牛將這塊業務突出,給外界看到其未來盈利能力。尚處於摸索階段的金融科技類業務分拆獨立運作,若經營得當則可作為補充,若經營不佳也不拖累核心業務。
海航目前是途牛大股東,途牛的盈虧也關系到航海系的利益。
“途牛將燒錢的業務分拆,將具有穩定現金流的業務突出,也是給投資人一個說法,且進一步依托海航的航空資源獲得更多旅遊大交通合作。”魏長仁分析,這與此前同程旅遊拆分網絡和旅行社業務的目的一致,都是為了凸顯核心價值。
“未來品類拓展的可能性不僅體現在旅遊上,旅遊相關品類也會越來越多,只要能圍繞核心資產服務客戶的相似消費需求,我們都會延伸。” 途牛旅遊網總裁嚴海鋒表示,途牛還在金融、影視、通信、婚慶等領域表現出持續高速增長的潛力。
途牛影視自去年10月運營,截至目前共拍攝100多個旅遊目的地和景區,累計制作節目視頻120多支,電視受眾突破3000萬人次、互聯網播放量突破2億次。
“除了集團化架構,我們還將推出創業合夥人計劃。笛風假期、途牛婚慶、途牛影視、途牛金融,是我們創業合夥人計劃的第一批先行者,它們在接受市場和消費者考驗的同時,可獲得更好發展。”嚴海鋒表示。
午後,化工板塊集體飆升。截至發稿,金路集團、振華股份、揚農化工、通用股份、青島雙星、美達股份先後漲停,其余個股紛紛上漲。
期貨午間收盤,滬鋅漲逾4%,滬鉛、燃油、PVC漲逾3%;螺紋鋼跌逾5%,鐵礦石跌逾4%,熱卷、滬銀、PTA、瀝青等跌逾3%。
滬鋅一度漲停,盤中站上22000元大關。年初至今,滬鋅上漲超過75%,已經創下近5年的高點。
周一公布的國內10月經濟數據多向好,市場普遍預期中國對鋅礦需求將增長。後期冶煉企業檢修減產的可能性增加,且氣溫下降已對北方地區鋅錠原料運輸形成影響。盡管國內鋅錠庫存出現小幅回升,但預期後期庫存仍有望下滑。
在鋅價帶動下,鉛價今年也整體上漲近30%。與鋅精礦類似,今年全球(除中國外)鉛精礦產能也縮減了15.9萬噸。而在環保壓力下,國內鉛精礦和冶煉廠產能也有所減少。上海有色網調研預計,今年國內鉛精礦供應缺口約為7萬噸。
周五(11月18日)兩市開盤漲跌互現,隨著年報高送轉第一股出爐,次新股疊加高送轉概念紛紛活躍,但受煤炭、券商、黃金等權重制約,股指震蕩走低,之後,萬科A(000002.SZ)帶領房地產板塊走高,上海國企改革、高鐵概念相繼爆發,股指一度翻紅。目前股指已經重回3200點上方,雖然賺錢效應不強,但結構性的投資機會開始凸顯,比如年報高送轉概念爭奪戰已經打響,就可能成為新的炒作熱點。
截至午盤,滬指下跌0.25%,報3200.50點;深成指下跌0.13%,報10931.73點;創業板指上漲0.02%,報2163.51點,兩市半日成交合計3106.23億元。
盤面上,“一帶一路”中的高鐵板塊逆市走強領漲兩市;萬科A發力,房地產板塊也漲幅居前;但前期大漲的港口水運板塊集體熄火;煤炭、券商、黃金、有色等皆表現萎靡。在概念板塊中,次新股疊加高送轉預期概念走前,且是以中小板個股為主;上海國企改革概念也獲得不小的漲幅。
在資金方面,截至午間收盤,滬股通凈流出逾1000萬元。另外,央行周五進行12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12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25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還有19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今日公開市場資金凈投放達到800億元。
關於後市,瑞信稱A股未來一年有望升至3800點。據彭博報道,陳李為首的瑞信策略師在報告中寫道,因政府支出激勵生產者價格與盈利增長,上證綜指未來12個月可以上升到3800點。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認為,從目前趨勢來看,大盤後市仍將延續慢牛攀升的格局,但短線上仍需要在3200點一帶進行反複震蕩整理,以消化短線獲利盤和一定的套牢籌碼,夯實對3200點的突破。 投資機會方面,主要有以下幾條主線:一是PPP概念板塊,主要以鐵路基建、工程建築等;二是有色金屬板塊,主要是受益於大規模基建投資所帶動的需求回升;三是生物醫藥板塊,近期沒有太大的表現,後市有補漲的機會;四是高送轉概念股,主要是近期上市的中小盤次新股,明年年報行情不可缺席的市場炒作主題。
每到年底,就到了白酒行業的消費旺季,而深港通的開通,在港股市場上的稀缺性也讓白酒板塊備受關註,雙重利好的疊加,白酒板塊近期漲幅不錯。
貴州茅臺一度創出330.45元的歷史新高,而包括五糧液、沱牌舍得、古井貢酒等在內的白酒板塊的其他個股的走勢也相對活躍。
事實上,QFII對於白酒板塊早有布局,最近一段時間更是不斷到白酒上市公司做調研,關註度頗高。
消費旺季疊加深港通兩大利好
深港通於本周一正式啟動,雖然之後的表現平平,但是白酒作為深圳市場特有的、我國香港市場相對稀缺的品種,可謂關註度飆升。
而從以往來看,白酒板塊也幾乎有“逢年底必漲”的規律,旺季的到來也為該板塊增添看點。
根據歷史數據,白酒的春節消費約占全年消費量的30%。由於今年春節提前,12月15日之後將全面進入備貨旺季。數據顯示,11月中旬以來,由於加大了市場供應量,部分白酒市場價格出現不穩定。
“12月份以來,貴州茅臺調整供應政策,允許的打款周期縮短。茅臺調整供給政策,旨在穩定一批價,維持當前的價格區間。目前,茅臺全國一批價大多在1020元/瓶左右,部分地區為1000元/瓶。由於公司實行穩價放量措施,茅臺一批價已站穩千元關口。”長江證券分析師劉顏認為。
中信證券則認為,目前市場通脹預期再起,2017年一季度為明年通脹高點,白酒在通脹周期內歷來漲價多,處於抗通脹考慮渠道可能增加囤貨,以鎖定較低成本並看好後期價格,開瓶率下降或將拉升發貨。
利好的疊加之下,白酒板塊近期表現活躍,整體上漲幅度明顯高於之前。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五糧液、沱牌舍得、瀘州老窖在近期都有不錯的漲幅。
QFII早有布局
除了市場的熱點轉換之外,白酒板塊的吸引力主要還是來自其自身業績回暖。
今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的營業收入位275.33億元,同比增長了16%;五糧液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77億元,同比增長16.97%;洋河股份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146.67億元,同比增長7.36%;瀘州老窖、古井貢、順鑫農業也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凈利潤方面,這些公司的業績也同樣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QFII火速調研白酒公司,從中也可以看到外資的偏好。
如11月18日,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兩大QFII就調研了洋河股份。
洋河股份在調研中表示,價格是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理論上大企業提價往往是戰略目的,小企業可能更多是追求眼前利益。提價是否成功和品牌力也有很大關系。公司采取的是小步慢跑的價格策略,今年海天產品也有小幅提價,對於價格公司會理性對待。茅五提價落地,會給行業留下更多價格想象空間。
而在今年三季度末,就有QFII進入洋河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之中。USB AG(UBS AG指的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就持有公司1510.34萬股,在第三季度的時候還加倉了258.89萬股。
除了洋河股份之外,今年三季度,QFII還新進伊力特一家公司,新進數量為179.99萬股,還增持五糧液、水井坊,另外持有順鑫農業股份數量不變。
而在瀘州老窖11月8日接受的調研中,參與者有早期獲批的QFII機構美林證券和資本研究全球投資。調研問題中,包括對高、中、低檔產品中經銷商是否存在嚴格劃分、國窖1573產能、國窖1573的主要銷售區域、特曲停貨的情況、國窖1573有無提價的計劃、對白酒市場未來高中低檔產品未來走勢的看法、公司有沒有考慮過員工激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