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7月CPI暫回年內最低點 PPI持續回穩顯供給側良好預期

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7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1.8%。PPI環比上漲0.2%,同比下降1.7%。

CPI溫和上漲 消費企穩回升

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8%,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CPI環比上漲0.2%。這是該數據連續三個月回落,且連續兩個月處於“1%”時代。1.8%的漲幅與1月份持平,為年內最低。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物價的走勢具有延續性,溫和上漲的態勢沒有變,漲幅有所回落。胡遲表示,一方面,夏季生鮮食品供應充足,鮮活食品價格回落。豬肉價格環比連續上漲三個月後轉為下降2.1%,鮮果和蛋價格環比繼續下降,降幅分別為1.9%和1.5%。另一方面,強降雨等極端天氣對部分地區鮮菜價格影響較大。7月份,長江中下遊、黃淮、華北等部分地區都出現了汛情,強降雨對鮮菜的生產和運輸產生了較大影響,致使部分地區鮮菜價格上漲較多。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暑期因素導致部分服務價格季節性上漲,也是影響CPI的因素之一。受暑期出行人次增多的影響,飛機票和旅行社收費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2.1%和6.5%,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13個百分點。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CPI和前值比下降,主要是受到豬肉價格回落和翹尾因素下行的影響。這兩個因素大部分抵消了洪澇因素造成的蔬菜水果價格上漲的影響。而由於非食品價格的上漲,剔除了食品和石油價格影響的核心CPI指數同比上漲了1.8%,較前值上漲了0.2%。核心CPI更多地反映了日用品和日常消費的供需關系。7月份核心CPI的上漲反映了消費企穩回升的跡象。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測,未來幾個月內,CPI可能會處於震蕩的區間內。歷史數據顯示,洪水汛情對蔬菜鮮果價格的影響往往在後面幾個月反映出來,有一定的滯後性。魯政委表示,在全球通縮的背景下,1.8%算是處在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內。因為低於1%會有通貨緊縮的壓力,超過3%則會有通脹的壓力。

劉哲也認為,未來數月CPI維持在2%以下的水平,繼續在低速運行的區間內運行。

PPI好於預期 市場對改革期望高

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環比由降轉升,由上月下降0.2%轉為本月上漲0.2%,保持了今年3月份以來環比價格為正的總的態勢。

余秋梅分析,環比變動的特點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降轉升,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黑色金屬礦采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轉為本月分別上漲2.5%、0.4%和0.2%;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擴大,其中有色金屬礦采選、紡織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8%和0.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和0.5個百分點;此外,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繼續上漲。

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PPI降幅在持續收窄,反映了去產能、調結構、產業轉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減少了無效供給,需求端翹起來。此外,高鐵等大項目也刺激了鋼鐵等生產資料的需求。

劉哲表示,PPI數據好於預期。從結構上來看,降幅收窄主要受到了生產資料價格上升的影響,企業的利潤空間有所改善。PPI降幅持續收窄,表明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工業經濟也出現了企穩的跡象。

魯政委也認為,PPI降幅的收窄,體現了市場對供給側改革的樂觀預期,市場對改革抱有很高的期望,接下來關鍵是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地。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PPI降幅持續收窄是未來幾個月的趨勢,但是PPI數據在年內轉正的希望不大。

物價漲速吻合但價格水平已然較高

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有經濟學者提出當前的中國經濟不是通縮,不是通脹,而是出現了“新滯脹”的現象,即經濟相對穩定下行而物價高於表面溫和的物價指數。傳統經濟學所謂的滯脹,是指經濟增長持續不前、物價指數猛漲。但目前的情況是,中國經濟增長短期趨穩,中長期依然將持續下行,與此同時物價指數也沒有出現持續猛漲。

胡遲認為,目前物價上漲指數是溫和的,但是連續的上漲使得物價的絕對值已經很高,真實的物價水平已經高於表面的物價指數。同時,統計部門在樣本調整、新經濟和互聯網消費納入上還有改進的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17

中國8月CPI同比增1.3%創年內新低 PPI繼續收窄

9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8月CPI、PPI數據。

中國8月CPI同比1.3%,預期1.7%,前值1.8%。

中國8月CPI環比0.1%,前值0.2%。

中國8月PPI同比-0.8%,預期-0.9%,前值-1.7%。

中國7月PPI環比0.2%,前值0.2%。 

此前,據業內人士預計,8月CPI同比增速將比上月小幅回落,在1.7%左右,PPI跌幅則有望繼續收窄。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在不出現強刺激貨幣政策的情況下,流動性充裕再次整體推高CPI的可能性不大,但供求關系偏緊的食品價格仍有可能在市場投機炒作的推動下出現快速上漲,應予以關註,“CPI翹尾因素在10月和11月有所上升,可能對物價企穩起到擡升作用,不過總體看,未來CPI運行基本平穩,不存在明顯的通脹或者通縮壓力”。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對8月CPI、PPI數據進行了解讀。

一、居民消費價格環比略有上漲,同比漲幅有所回落

從環比看,8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非食品價格環比持平。食品中,鮮菜價格環比繼續上漲,蛋價格環比由降轉漲,環比漲幅分別為7.9%和3.5%,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19個百分點;鮮果、水產品價格環比分別下降2.6%和0.6%,豬肉價格環比繼續下降,降幅為1.2%,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9個百分點。非食品中,受國內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油、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3.0%和3.1%;租賃房房租價格連續第7個月上漲,環比漲幅為0.4%。

從同比看,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回落較多。去年8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6%,是2011年以來同期最高環比漲幅,擡高了今年8月份的對比基數,本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僅為1.3%,比上月回落2.0個百分點,直接影響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38個百分點。從具體項目看,豬肉價格同比上漲6.4%,比上月回落9.7個百分點;蛋價格同比下降7.4%,降幅比上月擴大5.4個百分點;鮮果價格從上月同比上漲0.5%轉為下降0.6%。

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繼續回升,同比降幅進一步收窄

8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2%,漲幅與上月相同。環比變動的特點:一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漲幅明顯擴大,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1%和1.5%,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2.9和0.9個百分點,分別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0.21和0.03個百分點;二是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降轉升,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3%和0.1%;三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轉為本月分別下降6.2%和1.9%。

8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逐月收窄,7、8月份受去年基數較低影響收窄幅度較大。從重要大類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繼7月份由降轉升以後,8月份漲幅明顯擴大至6.5%;此外,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也由降轉升,上漲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25

PPI四年多來首次轉正 專家稱投資有望觸底企穩

9月PPI同比上漲0.1%,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自2012年3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

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9月份生產價格指數(PPI)。9月CPI同比上漲1.9%,前值1.3%;9月PPI同比上漲0.1%,前值-0.8%。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PPI數據轉正一方面是由於去庫存、去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成效初步顯現,另一方面是下半年一些大型項目的落地帶動了需求的增長,促使經濟數據有了更為積極的好轉。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今年以來,在穩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作用下,國內工業行業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重點行業庫存、銷量均出現向好態勢,加之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行情有所好轉,國內工業品價格持續回升。

從重要大類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0.1%和1.2%,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3.6和0.4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同比上漲4.1%,為2012年7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

據測算,上述3大行業合計影響當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約0.8個百分點,是影響PPI同比轉正的重要因素。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到供給側改革去產能、去庫存的推進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行情的回暖等因素,PPI持續改善並如期轉正,作為投資的領先指標,這對於企業家的信心和投資回報率帶動下的投資動力都具有很好的提振作用,也表明投資有望觸底企穩。

關於PPI上漲是否會導致鋼材價格上漲、煤炭價格回升,進而影響去產能、去庫存,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PPI能夠回到正值,是今年以來紮紮實實推進去產能、去庫存的一個結果。今後還是要牢牢抓住結構調整這個重要課題和任務,因為只有從根本上、深層次上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將去產能、去庫存這樣的任務完成好,才能讓良性的經濟狀態實現可持續。

海通證券預測稱10月PPI將繼續回升,由於10月以來煤炭價格繼續大漲、鋼材價格回升、國內油價有望再度上調。疊加低基數因素後,漲幅有望升至0.7%。

9月份CPI環比上漲0.7%,同比上漲1.9%,同比漲幅比8月擴大0.6個百分點。這是CPI漲幅連續4個月處於“1時代”。

余秋梅分析,一方面,部分消費品價格同比由降轉漲。其中,鮮菜、鮮果、汽油價格同比分別由上月下降3.9%、0.6%、3.6%轉為上漲7.5%、6.7%、2.2%,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約0.4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部分服務價格同比漲幅擴大。飛機票、教育服務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0%、3.2%,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2.2和1.0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約0.0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9月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分析,從下半年走勢來講,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總體保持穩定的態勢。從食品價格講,進入冬季,尤其是節假日的影響,會導致三四季度尤其四季度,食品價格上漲的概率大一點,這對CPI相對來講有一個拉升。

劉哲表示,受到食品和能源價格企穩的影響,CPI結束了上季度的下行趨勢,開始回升,符合預期。剔除食品和能源等供給主導的影響因素,今年核心CPI一直呈現波動向上的趨勢,9月環比上升0.1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的次高點。作為消費的領先指標,說明消費已經企穩,並且消費升級對於中國經濟的帶動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CPI漲幅的擴大,也與經濟走勢有關,反映了經濟企穩之後消費的活躍,物價的上漲總體上比較溫和。目前CPI正處於一個比較好的狀態,因為低於1%會有通貨緊縮的壓力,而太高則會有通脹的壓力。

劉哲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化的關鍵時期,CPI企穩、PPI向好,但基建、房地產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卻不可持續,只能通過聚焦要素市場改革、降低企業成本、配合消費升級等措施,從簡單地出賣資源、環境、勞動等硬價值,到附加上更多軟價值,引導新供給形成新動能,這才是中國經濟轉型之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828

PPI同比連增10月 5大行業回暖帶動

國家統計局11月9日發布的2016年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 10月份PPI同比上漲1.2%,漲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稱,5大行業價格的上漲是帶動此次PPI上漲的主要因素。不過,此次上漲擾動性因素居多,未來PPI是否繼續上漲,主要取決於複雜的經濟走勢。

經濟回暖促進行業價格上升

這是PPI連續第10個月同比上漲。根據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今年 9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1%,同比是自2012年3月份以來首次由負轉正,結束了54個月連續下降態勢。除了持續的去庫存、去產能因素外,這一次的增長也歸因於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和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的上漲。

上述幾大行業也是此次PPI上漲的主要推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分行業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同比上漲15.4%,漲幅比上月擴大11.3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3.1%、3.7%和3.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3.0、2.5和3.6個百分點;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同比由降轉升,上漲2.0%。

余秋梅說,據測算,上述五大主要行業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1.4個百分點,是帶動PPI同比上漲的主要因素。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除了經濟回暖的影響,今年前幾個月,去產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大項目的實施也拉升了生產資料的需求,煤炭和有色金屬的價格因此上漲。

今年2月5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煤炭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3年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也發布《關於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有色金屬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快退出過剩產能,依法依規退出和處置過剩產能,引導不具備競爭力的產能轉移退出。

在11月數據發布之前,中央督查組也相繼赴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督查當地去產能各項目標任務,提出確保11月底前完成今年任務,並爭取早壓、多壓一部分產能。中國鋼鐵等行業協會和各地方政府紛紛表態,將提前完成全年任務,並有望超額完成。

國際價格上漲帶動了國內價格

國際價格上漲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胡遲說:“就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來說,此前國際市場的價格下調幅度過大,國外減少了煤炭供應,而供需減少之後價格自然就漲上來了。黑色金屬行業也是因為前期價格下跌得太厲害,現在補漲。另外,出於環保的要求,冶煉需要高品質的鐵礦石,而該領域的供給相對稀缺鐵。礦石價格上來之後,鋼的價格自然就上去了。”

他補充道:“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都在不同程度的上漲。而我國原油一半依靠進口,石油價格自然也隨之上漲。”

胡遲分析,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同比由降轉升,可能是因為冬季是天然氣用氣的高峰時間段。 此外,中石油擬上調工業和商業用氣的價格,也會導致天然氣價格上升。

PPI未來走勢如何?胡遲預估,上述屬於擾動性的因素,不會長期持續。“基本需求面在這,經濟增速比較低,幾大行業的整體價格不會像前幾年那麽大幅度上漲,但是中間不能排除投機性因素的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940

PPI轉正拉高傳統工業利潤 專家稱高技術產業受益不夠

國家統計局11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10月份利潤同比增長9.8%,比9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銷售加快、價格上漲成為主要推動因素。

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認為,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利潤可持續增長仍存隱憂,企業持續利潤增長有賴於要素市場的深化改革以及企業供給升級和進一步降成本。

價格回升促利潤增長加快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表示,10月份利潤增長有所加快,企業效益向好態勢進一步穩固。主要表現在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顯示國內工業品市場需求進一步回暖,利潤率同比繼續上升,財務費用同比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9月份上升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06%,同比上升0.24個百分點。企業財務費用同比下降4.5%,延續年初以來的下降趨勢。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小幅反彈,主要受到去產能、去庫存造成的價格上漲,銷售收入增加,攤薄固定成本帶來的邊際利潤改善,以及去杠桿下財務費用的降低帶來的凈利提升。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改善,與PPI大幅改善並由負轉正相對應,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反彈帶動需求反彈疊加部分行業去產能導致的供給緊張導致上遊原材料行業價格持續上漲。

何平分析,10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9月份回升,主要原因是銷售增長加快和價格上漲。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4%,增速比9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因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加約1205億元,因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0.9%,企業原材料成本增加約597億元,兩者相抵,利潤增加約608億元,比9月份多增約105億元。

化工、煤炭和通用設備等行業拉動明顯。10月份,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新增利潤81.4億元,比9月份多增55.2億元;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同比新增利潤165.6億元,比9月份多增56.1億元;通用設備制造業同比新增利潤19.4億元,而9月份則同比減少28.6億元。以上三個行業合計拉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2.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采礦業利潤增速又創新高。10月份,采礦業利潤同比增長86.6%,增幅比9月份加快56.3個百分點。

利潤增長仍存隱憂

章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可持續性有兩點隱憂。首先隨著基建拉動效應在明年減弱以及房地產調控效應的逐步顯現,需求將重新走弱,而受價格上漲刺激而加速投產的新供給能力可能會形成新的產能過剩,進而壓制利潤上漲空間。

其次統計口徑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大中型企業在政策性刺激中受益顯著大於中小企業,因此數量眾多的中小民營企業可能依然面臨經營困難,甚至受到上遊原材料價格漲價的影響導致成本上升和利潤收窄。

何平分析,數據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繼續顯現,10月份企業庫存、杠桿率和單位成本繼續下降。但是,工業利潤增速雖然穩中有升,但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快,對整個工業利潤增長作用較大,而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速卻有所放緩。

關於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結構不盡合理,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傳統原材料制造業利潤上漲較快本質上還是因為目前的經濟增長還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驅動的舊有模式,這些行業受益於寬松的貨幣財政刺激政策。從開工到建設的順序來看,屬於中遊的裝備制造業改善是滯後上遊原材料行業,而且短期內裝備制造受上遊行業漲價也部分導致這些行業的成本上升導致利潤收窄。因為本輪經濟企穩更多的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驅動,高科技行業很難從中受益。

劉哲表示,利潤增長動力過多依賴於價格的上漲,工業企業尚需多練內功,以提質促增效。企業持續利潤增長有賴於要素市場的深化改革和企業供給升級兩方面。一方面通過勞動、土地、資本、制度等要素市場改革,降低企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資金成本、物流成本,通過體制改革提高要素的生產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改善企業盈利能力,尤其是提高企業凈利潤率水平。

另一方面,企業要通過自身的產業升級,適應新消費。在這個過程中,簡單的老化供給、過剩產能之間的兼並重組,只是調節生產的措施,真正的供給升級應該註重老供給與新供給的結合,為老供給附加新價值,引領消費升級,提高企業長期持續的盈利能力。

章俊建議,接下來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促進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增長。首先,幫助制造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一步降成本,包括融資成本和財稅成本,這些要通過增加貨幣政策的針對性以及深入財稅改革來實現。其次要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在固定資產投資三駕馬車中降低基建和房地產投資的依賴,加大制造業投資來拉動對高科技產品和高端裝備的需求,進而推動相關行業的景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64

期貨午盤:PPI漲幅超預期 多數品種低開高走

期貨午間收盤,PTA漲2.60%,瀝青、滬鋁、玻璃漲逾1%;焦炭跌逾3%,鐵礦石、焦煤、雞蛋、豆粕等跌超2%。

今日早間商品全線低開,鐵礦石、焦炭曾一度跌超5%,焦煤跌超4%,滬鋅、螺紋鋼、橡膠、熱卷跌超3%,滬鉛、滬鎳、錳矽、菜粕跌超2%,其他品種均下跌。 臨近午間,多數品種收複早前跌幅,熱卷、橡膠、瀝青等成功翻紅。

9日早間,統計局發布中國11月PPI數據:中國11月PPI同比增長3.3%,前值1.2%,大幅提振商品走勢。

統計局解讀中指出,煤炭開采和洗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0.3%、6.1%和5.0%,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5、5.3和3.5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0.9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62

統計局:12月PPI漲幅擴大 CPI溫和上漲

國家統計局1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增加2.1%,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漲幅回落。

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指出,12月份,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1%。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2015年擴大了0.6個百分點。

繩國慶分析,從環比看,12月份CPI上漲0.2%。其中,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4%,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8個百分點。12月份受全國平均氣溫偏高影響,鮮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均弱於歷史同期平均漲幅,環比分別上漲0.1%和2.9%,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糧食、水產品和豬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3%、0.3%和0.2%,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環比上漲0.2%,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15個百分點。其中,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氣等能源價格分別上漲3.1%、3.6%和2.1%,合計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CPI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對比基數相對較高的影響。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漲幅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鮮菜價格漲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對CPI的影響減少了0.30個百分點,是同比漲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報告顯示,從全年來看,CPI運行總體呈現出年初年末較高、年中較低的U形走勢,這主要與食品價格變化趨勢有關,即食品價格在年初和年末漲幅均比較高,年中比較低。但在影響食品價格變動中,上半年與下半年的影響因素卻有很大不同,如果說上半年主要受“豬周期”和菜價上漲的影響,那麽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則主要由於天氣變冷等原因使得蔬菜和鮮果價格漲幅回升。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李超認為,PPI回升、向中下遊的傳導會在一定程度上擡升CPI中樞;從需求端看,汽車和石油制品相關消費繼續支撐消費整體增速持穩。季節性因素決定從12月至次年2月CPI環比反彈。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表示,2017年一季度豬肉價格下行周期可能結束,之後有所回升。由於生豬存欄量處於3.68萬頭的低位,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帶動豬糧價格上升,豬肉價格在2017年將迎來上行周期。受供需因素和投機行為的影響,目前部分地區豬肉價格已經出現大漲。冬季臨近天氣變冷影響蔬菜生產種植,年末消費旺季到來,蔬菜、水果、肉類以及水產品價格都可能上漲。前期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對CPI形成支撐,大宗商品和原油價格上升,工業產品價格回升,工業領域產品價格上漲逐漸傳導至消費端,帶動核心CPI上升,形成物價上行周期。由於宏觀經濟緩中趨穩,貨幣政策基調擬為穩健中性,相關政策在穩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結構性改革,不會輕易采取過度刺激舉措。在供求關系和投機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部分供需偏緊的食品價格可能出現快速上漲。預計未來CPI同比漲幅小幅上漲。

PPI同比漲幅持續擴大

12月份,PPI環比上漲1.6%,同比上漲5.5%。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個百分點。

繩國慶表示,從環比看,12月份PPI上漲1.6%,漲幅繼續擴大。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0%,漲幅與上月持平;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8.0%、4.3%和2.5%,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9、0.8和0.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1.0個百分點;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3.4%、2.4%和0.7%,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6.9、2.6和0.9個百分點。PPI環比漲幅擴大的原因:一是受匯率波動等多因素影響,進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升了部分工業品出廠價格;二是工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穩定增長,去產能、去庫存政策的效果顯現,供需關系逐步改善。

從同比看,12月份PPI上漲5.5%,漲幅比上月擴大2.2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5.0%、34.0%、19.7%、17.1%和16.6%,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12.8、5.4、13.5、4.5和7.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4.2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76%左右。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2017年第一季度PPI大概率持續上行,很可能引發市場和政策當局對於通脹過高的關註和擔憂,從而影響到供給側改革推進的節奏力度以及貨幣政策的松緊。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表示,2017年社會總供給大於總需求的狀況沒有改變,物價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從居民消費價格來看,勞動力成本上漲會推動服務價格上漲,豬肉價格高位企穩,蔬菜、鮮果等食品價格受天氣等因素影響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從工業品價格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大幅反彈的動能不足,我國產能過剩問題仍比較突出,價格難以持續回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56

1月 PPI同比躍至6.9% 翹尾因素助漲幅繼續擴大

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為2.5%,環比漲幅為1.0%;1月份的PPI同比增速為6.9%,環比增長0.8%。CPI漲幅創下32個月的新高。

CPI上漲受節假日影響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從環比看,1月份CPI上漲1.0%,漲幅比2016年12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

一是受節日因素影響,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3%。其中,鮮菜、鮮果、水產品和豬肉價格環比漲幅分別為6.2%、5.7%、4.4%和3.4%,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42個百分點。

二是寒假和春運期間出行人員增多,交通和旅遊價格上漲明顯,飛機票、旅行社收費、長途汽車、賓館住宿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8.6%、11.1%、3.4%和3.2%,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23個百分點。

三是受國內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4.7%和5.2%,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9個百分點。

今年1月份1.0%的CPI環比漲幅,比2016年和2015年春節所在月份環比漲幅分別低0.6和0.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受暖冬影響鮮菜價格環比漲幅遠低於前兩年春節月份。

CPI同比上漲2.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從分類看,交通和通信價格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1.4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0.17個百分點;旅遊價格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5.9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0.11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0.07個百分點,上述三項合計影響CPI同比漲幅擴大約0.35個百分點。

據測算,在1月份2.5%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為1.5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1.0個百分點;2月份由於春節錯月和上年同期基數較高,翹尾影響將明顯回落。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1月食品價格環比可能高於去年12月。此外,在春節因素的影響下,1月旅遊價格環比明顯上漲也是1月CPI同比上漲因素。 梳理諸多機構的觀點,1月份CPI上漲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三點:春節因素、需求回暖、大宗商品和石油價格企穩回升。

PPI同比漲幅持續擴大

繩國慶分析,從環比看,1月份PPI上漲0.8%,漲幅在連續擴大4個月後出現回落,比2016年12月份縮小0.8個百分點。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1%,漲幅比上月縮小0.9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2%,漲幅比上月縮小0.1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一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煤炭開采和洗選、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1%、1.8%、1.7%和0.1%,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5.9、0.7、1.7和2.3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0.3個百分點,對PPI的影響程度較上月減少0.7個百分點;二是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0.4%和3.9%,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0.3個百分點。

從同比看,1月份PPI上漲6.9%,漲幅比2016年12月份擴大1.4個百分點。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比上月增加1個。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和洗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58.5%、38.4%、37.7%、24.4%、17.3%和9.2%,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38.8、4.4、2.7、7.8、0.2和2.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5.7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82.6%。

據測算,在1月份6.9%的P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6.1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0.8個百分點。

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看來,PPI的回升還反映了工業生產的好轉。從1月PMI指數看,已經連續6個月保持在50%以上。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2.8%,連續11個月回升。從過往數據看,去年PPI指數11月和12月分別同比上漲3.3%、5.5%,呈現逐漸回升的趨勢。盡管今年1月投資增長數據可能有所回落,但在翹尾因素及慣性作用下PPI仍處於向上趨勢。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短期PPI可能繼續上揚,部分是由於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但也受到環比價格持續上漲的推動,尤其是能源、化工等上遊工業品價格,以及家電和機械等下遊產成品價格。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唐建偉指出,PPI盡管同比漲幅大,但很多並非由完全需求拉動,有的受減產影響,有的商品漲價快與期貨炒作有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14

CPI與PPI逆向而行:機構激辯“投資周期見頂”

近期,券商投行經濟學家和商品交易員都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了激辯——半年來中國PPI一路上行,周期性行業經歷了一波漲勢,這一輪以再通脹(reflation)和補庫存為代表的投資周期是否已經見頂?

3月9日公布的物價數據,似乎將天平傾向了對此持肯定答案的一方。2月CPI遠低於預期,同比增長0.8%(市場預期為1.7%,前值2.5%),而同期PPI則略高於預期,同比增長7.8%(預期值7.7%,前值6.9%)。“PPI向上走、CPI向下走,可見進貨價走高,出貨價走低,上遊價格向下遊的傳導並不順暢,利空企業。”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

“這一輪再通脹投資周期已經見頂,”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去年12月和今年1、2月PPI環比分別為1.6%、0.8%、0.6%。結合其他周期因素,我們判斷PPI同比數據可能已經見頂,後面將逐月回落。對投資周期仍然樂觀的人認為,以螺紋鋼、鐵礦石、煤炭為代表的黑色產業鏈走勢仍然強勁,但實際上這是去年一波補庫存周期的尾聲,同時疊加了供給側改革的驅動。現在上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一些負面效應已經顯現出來。”他認為,需要關註美國連續加息對中國投資周期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

交銀國際宏觀研究主管洪灝則認為,中國的再通脹交易早已在去年夏天達到頂峰,這與市場共同的認知大相徑庭。與此同時,中國上遊商品庫存周期的高峰也已過去。

不過,外資機構仍然看好MSCI中國指數的表現。荷寶中國首席投資主管繆子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SCI中國指數的長期表現優於新興市場指數(只有過去3年例外,但現已重返趨勢),這主要因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結構性改革,每股盈利增長、股息率較高而估值較低。”

CPI和PPI背道而馳

CPI的大幅下滑與翹尾因素也不無關系。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春節錯月”,在1月份CPI中的貢獻達1.5個百分點的翹尾因素在2月份跌至0,其中,食品價格顯著回落是主要原因,2月份食品價格同比負增長4.3%。

章俊認為,“相對於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2.08%,今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1.7%,整體出現了不小的降幅。可見今年貨幣政策的關註重點不是控通脹,而是去杠桿和防風險。”

此外,2月份PPI延續漲勢,同比增速從1月份的6.9%升至7.8%,但環比增速在1月出現回落之後連續第二個月收窄至0.6%,“說明PPI上漲動力開始減弱,伴隨著基數效應的減弱,PPI有可能在二季度見頂回落。”吳照銀告訴記者。

章俊認為,PPI環比增速下降主要是因為部分上遊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出現明顯收窄,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業以及煤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1%、0.8%和0.1%,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9.3、3.1和1.6個百分點。

“PPI的連續上升並不能傳導至CPI,因為CPI反映的終端需求可能已經開始下滑,而去年拉動終端需求的三大板塊——房地產、汽車、家電今年1、2月份數據都比較難看,30個大中城市1、2月份房地產銷量累計同比下滑20%以上;1、2月份乘用車銷量累計下跌2.9%,而去年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吳照銀稱,“去年一波補庫存周期接近尾聲。”

投資周期見頂?

也正是由於此前中國PPI一路上行,周期性行業經歷了一波漲勢,而眼下,投資周期見頂的聲音愈見增多。

洪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市場對經濟複蘇的預期高漲,並且過於充分地反映在了股價里,但其實經濟增速是在低位企穩,這從近期大宗商品破位大跌中便不難體現。”但他認為,當前通脹壓力仍存,正向下遊終端傳導,低點不斷擡高。

“由於上遊原材料的連續大幅上漲,已經嚴重影響到中遊制造業利潤,這對本已低迷的制造業無疑形成打擊。如果制造業再度下滑,最終還是會拖累上遊產業,導致整體投資下滑。”吳照銀告訴記者,“至於最近熱炒的挖掘機銷量成倍增長,則是因上一輪擴張時投放使用的挖掘機到了報廢期(過去五年挖掘機的銷量都大幅萎縮),而不見得是基建以及房地產開工強勁。”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切仍需觀察。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稱,這輪中國經濟複蘇周期會持續1~3年的時間,不能按照季度去劃分,也不能用短周期去觀察。針對PPI走勢,供給側超強的產能壓縮導致產能向一些大企業集中,對價格彈性的影響會比較大。因此,一季度PPI有可能見頂,接下來就要取決於補庫存的進度。

“市場此前並不確認這輪複蘇的周期,所以補庫存比較猶豫、比較慢,導致產能供應並沒有大量釋放出來。如果中國的需求可以企穩,前瞻經濟數據指標較理想的話,補庫存就會慢慢完成。”邵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輪PPI見頂後可能需要至少兩個季度的觀察期。

繆子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經過其團隊調研後發現,中國機械銷售明顯增長,反映工業正在複蘇,當前終端需求(end demand)及重置需求(replacement demand)刺激銷售顯著增長。當然,可持續性仍需觀察。

警惕美聯儲加息進程

除了內部因素,外部風險也是今年中國無法忽視的。當前市場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加息3次,甚至有投行認為是4次。近期,美股已經陷入了盤整。

“美股未來8個星期左右應該有超過5%的回調,而當美股回調時,中國股市也會被傳染,因為預期太滿。”洪灝稱。

經歷了整整四個月的“特朗普牛市”之後,美股近期的動能有所減弱。截至3月9日,道指、標普500指數連續三日下挫,為1月來首次,油價重挫超5%,美元指數突破102。

“美國利率仍處於歷史低位,因此美國加息對中國的影響可能不比美國小。美國加息能吸引全球資金回流,但全球利率提升不利於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複蘇,同時美國利率上升或影響人民幣匯率穩定,因此美國連續加息可能會對中國的投資周期造成負面沖擊,催生中國的投資周期見頂。”吳照銀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54

年初翹尾因素變化大 2月CPI降至0.8%、PPI增至7.8%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0.8%,環比下降0.2%;2月份的PPI同比漲幅為7.8%,環比漲幅為0.6%。

盡管2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幅度較大,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走勢較為平穩,2月份和1月份核心CPI同比分別上漲1.8%和2.2%,基本延續了去年的溫和上漲態勢。

CPI翹尾因素大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從環比看,2月份CPI下降0.2%,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食品價格出現明顯回落。2月份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有利於鮮菜的生長,市場供應充足,鮮菜價格環比下降5.4%,影響CPI環比下降0.15個百分點;節後需求減弱,蛋、豬肉和禽肉價格環比分別下降6.2%、1.6%和0.7%。二是節後外出旅遊人數減少,旅遊相關服務價格出現回落。其中,飛機票、旅行社收費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下降12.2%、7.7%和3.6%,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17個百分點。

他表示,從同比看,CPI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主要受翹尾因素變化影響較大。去年2月份在春節因素和寒潮天氣影響下,價格基數較高,導致今年2月份CPI同比漲幅中,上年的翹尾因素約為0,翹尾因素比1月份減少1.5個百分點。從具體分類看,食品價格由漲轉降是主要原因,其中豬肉和鮮菜價格分別從1月份同比上漲7.1%和1.6%,轉為2月份同比下降0.9%和26.0%,合計影響CPI同比漲幅回落1.21個百分點。

1月份,中國的CPI曾創下2.5%的同比增速,主要是受到春節因素等因素的影響。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曾預計,雖然1月份出現2.5%的漲幅主要為翹尾因素、春節因素以及春節帶動食品價格的上漲,隨著這些因素的減弱還有消失,2月份CPI有望出現回落。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此前表示,去年的價格數據高基數將導致今年菜價同比增長放緩,豬周期進入下行通道,食品價格漲勢有所收斂。雖然非食品價格繼續成為主力上漲因素,但並不能推動整體CPI明顯上行。

多家機構預計今年全年CPI漲幅為2%~2.3%。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中國物價走勢》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CPI大約上漲2.3%,PPI全年上漲2.4%。CPI走勢上半年平穩,下半年漲幅將有所上升。

PPI同比漲幅持續擴大至7.8%

繩國慶指出,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6%,同比上漲7.8%,仍屬於恢複性上漲。1-2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漲7.3%。

他稱,從環比看,2月份PPI上漲0.6%,漲幅比1月份縮小0.2個百分點,漲幅連續兩個月回落。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0.7%,漲幅比上月縮小0.4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1%,漲幅比上月縮小0.1個百分點。從主要行業看,一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石油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1%、0.8%和0.1%,漲幅比上月分別縮小9.3、3.1和1.6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0.05個百分點,對PPI的上漲影響較上月減少0.26個百分點;二是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分別上漲2.3%、2.0%和1.9%,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2、1.9和0.1個百分點,合計影響PPI環比上漲約0.4個百分點;三是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環比由上月上漲0.4%轉為本月下降0.3%。

從同比看,2月份PPI上漲7.8%,漲幅比1月份擴大0.9個百分點,漲幅擴大主要受去年2月份價格大幅下降影響。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與上月個數相同。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同比上漲85.3%,漲幅比上月擴大26.8個百分點,此外,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煤炭開采和洗選、石油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0.1%、39.6%、30.5%、19.5%和11.9%,漲幅比上月分別擴大2.4、1.2、6.1、2.2和2.7個百分點。上述六大行業合計影響PPI同比上漲約6.3個百分點,占總漲幅的80.8%。

據測算,在2月份7.8%的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因素約為6.4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4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曾分析,由於去年2月PPI環比為-0.3%,基期負增長對同比增速有擡升作用。今年2月PPI翹尾因素為應該是全年最高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了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目標。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3%左右的目標,有很多有利的條件。我國主要農產品連年豐收,現在農產品也要去庫存,工業消費品總體供大於求。生產資料的產能總體上是充裕的。服務業的供給有短板,在深化改革和調整結構中增加的也比較快,所以,國內市場供求是基本平衡的,是我國價格總水平穩定最重要的基礎條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