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招行牽手,盡管龐大卻可能然並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01/154134.shtml
導讀 : 滴滴牽手招行則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對於招行來說,聯姻更像是一場秀,一場短時間內提高曝光度的花邊新聞,對其布局互聯網金融沒有實質意義。
這些天,招商銀行的曝光率真是令人羨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傍上了出行界的知名人士---“滴滴”。據了解,未來雙方將在資本、綁卡支付、金融、服務和市場營銷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同時,招商銀行還將作為戰略投資者投資滴滴。
招行官方稱,與滴滴合作是招行推動移動互聯網金融戰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外接流量”的重要嘗試。在移動支付大趨勢下,通過與滴滴這個重要應用場景合作,招行的移動支付將打開新局面。由此可見,招行對與滴滴的合作給予了厚望並滿懷期待。
“理想總是豐滿,現實總是骨幹”,滴滴與招行同樣難逃這似是而非的俗套。商業銀行與移動互聯網公司在移動支付場景領域的首次試水,的確真的難以揚帆起航。盡管兩家的體格都不小,也無奈一聲“然並卵”。
滴滴支付超負荷 不差招行這一幫
滴滴出行的家喻戶曉,除了一鍵擊破“出行難”的痛點,還得益於一鍵付款的便捷性和多樣性。尤其是滴滴與快滴合並後,付款優勢愈發明顯。目前,財付通、微信、支付寶、銀聯都可以支付滴滴出行。換句話說,滴滴支付這塊蛋糕已經被瓜分殆盡,並且形成了固有的利益格局。面對超負荷運載的滴滴支付,招行銀行要想分得一本羹,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用戶對現有支付渠道已經形成消費習慣,如無特別需要很難再去辦理一張招商儲蓄卡。招商銀行在線支付平臺“一網通”對接滴滴支付,就猶如現在各類銀行卡爭搶用戶錢包空間一般,少一張無所謂,多一張就成了負擔。從目前的情形看,招商銀行打通滴滴支付多少有點“生不逢時”的悲涼感。
進軍汽車金融 試水容易轉化難
值得關註的是,招行和滴滴將合作試水汽車金融。招商銀行將成為滴滴司機購車分期合作的唯一銀行,分期購車將對所有司機開放,分期金額依據司機個人信用報告和滴滴的數據來綜合評估。
公開數據顯示,滴滴專職司機300萬,註冊司機1400萬。對於招行來說,這的確是不可多得的潛在優質用戶群體,不僅有車而且具備一定的財力基礎。可問題是,這些司機憑什麽一定要通過滴滴出行這個平臺分期購車呢?這不僅有悖於消費習慣,更不符合汽車消費心理。4S店分期購車業務已經日臻成熟,相比滴滴平臺用戶更願意在4S店辦理分期購車。
實際上,在與招行戰略合作之前,滴滴為了進軍汽車金融就已經有所行動。2015年11月7日,滴滴出行首個商業化試水項目---滴滴試駕正式在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株洲五地上線;2015年12月4日,滴滴試駕宣布降價,用戶僅需一元即可試駕奔馳、豐田等豪車;隨後,滴滴出現公布了“雙十二”當天對奔馳、一汽豐田兩個品牌200輛車進行售賣,並且拋出了買車最高優惠7萬元的消費誘惑。
試駕和購車看似首尾銜接,但實際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場景。滴滴的用戶場景是出行需求,但是買車其實並不屬於出行需求。出行是特定的即時需求,買車是理性的消費需求,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強關聯性。試駕能做到的是收集有潛在購車意願的用戶,但試駕不是購車最初始的行為,也不是購車最終行為,甚至不是必須的行為,只是一個購車決策中可能出現的中間環節。試駕不是車險,沒有試駕照樣上路。
對於消費者來說,買車無外乎關註三點,即車本身、價格、提車速度,並不在乎在哪兒買。對於價格、優惠乃至返點而言,這些其實都由廠商掌控。即便滴滴為了賣出車自己掏腰包補貼優惠,那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等補貼一停,用戶依舊會轉向汽車消費的正常軌道。
所以,不是說試駕業務做好了、優惠夠給力,就可以順理成章賣車,更何況滴滴試駕做的並不成功。一是試駕車源的數量和種類有限,並非所有的廠商都願意與滴滴出行攜手開展試駕營銷,也並非所有的私家車車主願意把愛車與他人分享;二是試駕費用不菲,價格=起步套餐價+超里程費用+超時費用。業內人士估算,試駕一款車型平均費用會在100元左右。如果用戶在多款車型、多個配置中做選擇,全部試駕下來的總費用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不可否認,依托兩家龐大的用戶數量,滴滴與招行具備試水汽車金融的基礎和優勢,但是從試駕轉換為買車,再由買車轉化為忠實的金融用戶,是需要極費思量的。即便現在兩家聯合兩雙手,進軍汽車金融的如意算盤還是很難打。
滴滴占盡聯姻優勢 招行然並卵
對於企業間的聯姻,雙贏自然是最好的結局。不幸的是,在這場戀愛中,招行註定要比滴滴付出更多,甚至要無回報地付出。
一是,兩家的用戶數量雖然龐大,但也存在大比例的重合;二是用戶的支付習慣已經養成,更換為招行支付的可能性非常小;三是用戶的轉化率很低,正如先前所說,進軍汽車金融絕非易事;四是共建電商平臺效果註定不理想,招行向滴滴用戶提供餐飲、電影等優惠券以及積分兌換服務,就如京東入駐微信,每月5.49億的活躍用戶量並沒有助力京東消費。滴滴用戶對於招行亦是如此,用戶數量與消費並非總是成正比。
相反,滴滴牽手招行則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非常肯定,招行的用戶可以順利轉化為滴滴的用戶。除去試駕、賣車,滴滴出租車、專車、順風車、快車、代駕、巴士這些業務,哪個不是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無疑,滴滴占盡了聯姻優勢,其估值也將大大提升。對於招行來說,聯姻更像是一場秀,一場短時間內提高曝光度的花邊新聞,對其布局互聯網金融沒有實質意義。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於斌,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保證基金市場需求龐大(2016/6/30) 林本利
2016-06-30 NM
|
|
前文討論到政府不單要為強積金收費封頂,更重要的是要為投資回報設定下限(通脹加1%,或實質回報1%),以保障打工仔的退休權益。 香港是個富裕城市,港人的財富估計超過20萬億元,是每年本地生產總值(GDP)的10倍,遠較歐美國家財富是GDP 4至6倍的數字為高。單單計算130多萬個自住物業的市值,以每個600萬元計算,便高達8萬億元。這百多萬個擁有自住物業的業主,退休時完成供樓,可以申請安老按揭(即逆按揭),600萬元物業每月可領取約12,000元年金,兼且可以繼續居住在物業之內,直至終老。港人年輕時購買物業,除了可以自住或出租外,還可以透過安老按揭作為退休金。這個概念,同樣適用於強積金或其他退休金計劃,只要投資得到最低保證,便可以讓打工仔無後顧之憂。筆者推算過,一個打工仔每月儲蓄3,000元,投放在強積金或其他基金,每年保證賺取通脹加1%回報(即1%實質回報),每月供款額隨通脹增加(即保持3,000元實質供款),35年後戶口便有150萬元的實質結餘(以現時購買力計算)。退休時這個打工仔把這150萬元投放在類似保證基金,每年繼續賺取通脹加1%的回報,每月提取5,000元,金額隨通脹上升,150萬元足夠提取29年。換言之,若然這個打工仔從65歲開始提取年金,可以提取至94歲。若然退休人士仍擔心不夠積蓄終老,每月可以拿出小部分金錢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將部分保費收入用作支援長壽的投保人,直至他們終老,性質類似安老按揭計劃的保險收費。 筆者認識不少朋友,他們退休時已有百多萬元,甚至數百萬元積蓄,每月花費不過數千元,但依然擔心積蓄不夠終老。有些投資港股,過去數年損失慘重。有些購入巨額人民幣,以為可以「財息」兼收,收取高息又可享受升值的好處,料不到開始入市後不久人民幣便大幅貶值,於是急忙兌回港幣,蝕息又蝕價。更有一些不幸的退休長者,被無良的銀行職員欺騙,購入一些根本並不適合的投資產品(包括投資連壽險),短短三年間,200萬元投資損失80多萬元。根據調查,香港有70多萬人擁有超過100萬元流動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正如之前所述,一個打工仔只要每月肯儲蓄3,000元,一年36,000元,35年便超過100萬元,退休前或退休後擁有過百萬元積蓄並不困難,困難是如何確保打工仔的積蓄可以獲得合理回報,不會被強積金及無良的基金公司蠶食,令打工仔退休生活缺乏保障。 因此,特區政府應勸喻強積金中介人及基金公司,提供最少有1%實質回報的基金供打工仔選擇。退休時他們可以定期提取年金,年金隨通脹增加,直至終老。若然私營市場連1%實質回報也無法承諾,政府便應主動出擊,成立公共年金,讓退休長者參與計劃。政府準備發行銀色債券,供長者認購,保證至少兩厘回報,是朝着正確方向發展。既然政府可以保證電力公司的利潤,為何不能保證打工仔的投資回報?上述保證基金,有望改變金融界的生態,不再專注短線炒賣,要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和合理的實質回報。保證基金具有龐大市場需求,金融界實應把握機會發展相關產品;不然政府一旦介入市場,金融界便會白白失去一個超過1萬億元的市場。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www.livingword.edu.hk)作者網誌 - http://www.lampunlee.blogspot.com |
潮汕商幫的龐大帝國:四家族控制金融資產超萬億
幾乎是在悄無聲息間,一個個橫掃所有金融業態的龐大帝國完成了構築。這些金融帝國身後的作手——低調、神秘的潮汕商幫,正在浮出水面。
持續超過一年的萬科控制權之爭,令潮汕商幫驚人的金融實力嶄露頭角。然而,潮汕籍商人這一群體背後,已然收入囊中的金融版圖,絕非寶能系一家。在這個名單中,還可以列出富德系的張峻、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家族、星河集團的黃楚龍等一串長長的名單。

以保險為突破口,幾乎是潮汕背景商人、企業進入金融業的必經路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梳理後發現,以保險為突破口,潮汕商幫染指、控制的金融機構,已經達到數十家,橫跨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乃至小貸公司、擔保、保理、互聯網金融等幾乎所有金融領域。
一貫的低調神秘,讓外界無法確知潮汕商幫所控制的金融機構,以及對應的金融資產規模究竟大到何種程度,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一群體所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堪稱天量。根據公開數據測算,僅富德系、寶能系、朱孟依家族、僑鑫集團等四家潮汕籍財團,所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至少可能就已達到1.1萬億元以上。
布局保險
7月19日,皇庭國際披露了一份方案,擬發起成立華僑人壽,擬定註冊資本10億元,註冊地為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其子公司深圳皇庭融發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皇庭融發”)擬出資2億元,認購其中20%股權,其他7家發起方合計出資8億元,占80%的股份。
皇庭國際具有濃厚的潮汕背景,其董事長、實際控制人為潮商巨頭鄭康豪。根據公開披露,出生於1976年的鄭康豪是廣東潮陽人,雖然今年年僅40歲,但在潮商群體中卻頗具地位。2010年,鄭康豪入主原名深國商的皇庭國際,經過一路增持,截至2015年底,其共計持有皇庭國際49.68%的股份。
這個產生了李嘉誠、馬化騰等超級巨頭的顯赫群體中,對金融的布局已非一日。無論是鄭康豪,還是手握前海人壽、前海財險兩家保險公司的寶能系姚振華,在潮汕商幫中都只能算是後來者。如果不算以香港等境外市場為主要經營地的潮汕企業,從2006年前後介入生命人壽開始算起,潮汕商幫已經在保險業深耕10多個年頭。
公開信息表明,如果不算馬化騰等頭面人物,迄今為止,僅僅是保險公司,加上剛剛發起設立的華僑人壽,潮汕商人這一群體參股、控制的保險公司,至少已經達到6家,實際成立、開業也至少已達5家,而其背後的掌舵者,無一不是潮汕商人中的佼佼者。
眾所周知的是,潮汕商幫介入保險業的鼻祖是業已遭到調查的生命人壽掌舵者張峻。2006年,張峻控制的深圳國利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國利”)受讓了國資背景的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所持生命人壽9.94%的股權。而深圳國利就是生命人壽第一大股東富德金融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富德金控”)前身,其實際控制人張峻則是廣東普寧人。
此後,生命人壽進行了多次增資,富德金控借此成為第一大股東。2009年,生命人壽註冊資本由13.58億元增加到16.9億元,富德金控參與增資後,出資額增加到3.38億元,首次成為持股20%的第一大股東。2009年之後的四年間,經過多次增資,到2013年7月,生命人壽註冊資本增加到117.5億元,富德金控的持股比例一直維持在20%。
張峻控制的企業實際持有的生命人壽股份,一直飽受外界質疑。除了富德金控,生命人壽其他部分股東可能亦與張峻存在關聯。有媒體曾報道稱,通過或明或暗、交叉式股權安排,張峻麾下企業在生命人壽的持股比例可能已經超過80%,而其參與歷次增資所耗資金更是達到百億元之巨。
控制生命人壽之後,張峻進一步向產險進軍。2012年5月,由生命人壽、富德金控發起的富德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德產險”),正式在深圳開業,該公司初始註冊資本5億元,生命人壽持股81%,富德金控持股19%。2015年,該公司增資至35億元,但兩家股東持股比例未變。
或許是受張峻啟發,不少潮汕商人緊隨其後,進入保險業,與前海人壽獲批時間相近的珠江人壽,同樣具有潮汕基因。2011年5月,珠江人壽獲準籌建,2012年12月正式開業,初始註冊資本6億元。發起股東包括廣東珠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珠江控股”)、廣州國際控股集團、廣東韓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韓建投資”)、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東新南方”)、粵財信托,持股比例均為20%。
2016年6月,珠江人壽進行第七輪增資,註冊資本增至67億元。據其披露,目前珠江控股持股30.15%,廣東珠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珠光集團”)持股20%,衡陽合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衡陽合創”)持股18.96%,韓建投資、廣東新南方均持股10.3%,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粵財信托分別持股8.51%、1.79%。除了廣州金融控股集團、粵財信托,珠江人壽的其他5名股東,均來自合生創展的朱孟依家族。出身於廣東豐順朱氏家族,朱孟依是H股上市公司合生創展董事會主席。根據工商登記資料,廣東新南方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為朱拉伊,珠光集團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謝炳釗;珠江控股、韓建投資法定代表人則分別為朱一航、朱偉航。
上述諸位人士均為朱孟依家族成員。根據合生創展2015年年報披露,朱拉伊為朱孟依胞兄,朱一航、朱偉航為朱孟依之子,謝炳釗為朱孟依妹夫,為關系密切的關聯方。加上衡陽合創,朱孟依家族共計持有珠江人壽89.7%的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潮汕背景,較早進入保險業,卻又少為人知的企業,還有總部位於深圳的星河集團。公開信息顯示,星河集團是陽光保險集團的第六大股東。
和張峻一樣,星河集團董事長黃楚龍也是潮汕人,而且同樣來自普寧。網站信息顯示,星河集團成立於1989年,經過27年發展,已形成了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運營、金融投資“三駕馬車”的業務組合。
橫掃全部金融業態
無論是後起之秀的寶能系,還是早已成名的朱孟依家族,上述潮汕巨商都有一個共同的背景:早年依靠房地產發家,且幾乎全部以保險為突破口,最近幾年迅速切入金融業所有業態。
浸淫商界多年,潮商商人這一龐大的群體,對金融領域的布局已經不滿足於保險一隅。其勢力範圍,已從保險業囊括至銀行、證券、基金、投資等金融業全部業態。
在銀行方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生命人壽舉牌的浦發銀行,潮汕商幫入股、相對控股的商業銀行已有6家,其中廣為人知的是2011年開業的華興銀行,以及2010年成立的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
站在華興銀行背後的,是總部設在廣州的僑鑫集團。華興銀行前身為汕頭商業銀行(下稱“汕商行”)。成立於1997年的汕商行,2001年因嚴重資不抵債而停業。2011年,利用汕商行的牌照,組建新的華興銀行,註冊資本50億元,僑鑫集團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20%,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公開信息顯示,僑鑫集團成立於1995年,其實際控制人周澤榮,亦為潮汕人氏,早年曾闖蕩海外,並加入澳大利亞籍。網站信息顯示,除了金融業,僑鑫集團目前的業務已橫跨地產、服務、教育等多個行業。
潮汕商幫入股的另一家銀行,是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工商資料顯示,深圳福田銀座村鎮銀行成立於2010年,由臺州銀行發起成立,註冊資本4億元,其中星河地產出資4000萬元,持股比例10%,為該行第二大股東。
而朱孟依家族對銀行業的布局,則幾乎與保險同步。珠江人壽雖然2011年才獲準籌建,但朱孟依家族早在2009年就已開始籌劃。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廣東新南方已經入股廣州農商行,廣東新南方、廣東珠江公路橋梁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珠江投資”)、珠江廣場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珠江房產”)等,合計持有該行接近6.1%的股份。
而在廣州農商行2015年年報中,廣東新南方、珠江房產已在十大股東中消失,但珠江投資仍位居該行第八大股東,持股比例1.96%,持股數量1.6億股。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珠江投資註冊資金40億元,廣東珠江投資管理集團、珠江人壽分別出資30億元、10億元,而廣東珠江投資管理集團股東為韓建控股有限公司,其股東為朱一航、劉惠英,法定代表人亦為朱一航。
除了銀行、保險,潮汕商幫還將觸角伸向了證券、公募基金、期貨等領域。同樣來自潮汕普寧的佳兆業郭英成兄弟,早在1999年前後,就已在香港設立了富昌金融集團,其成員企業包括富昌證券、富昌期貨等機構,其中富昌證券曾名列香港前五十大券商。從2011年起,富昌集團開始在深圳、廣州、重慶等地設立新公司,業務包括小貸、融資擔保、投資咨詢。此外,郭英成還在2014年以近30億元的對價,受讓國民信托部分股權。
在公募基金方面,潮汕商幫亦有染指。2015年7月,證監會核準設立前海聯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億元,第一大股東為寶能系旗下的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出資額為6000萬元;深圳粵商物流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均出資5000萬元,各占25%股權;深圳市凱誠恒信倉庫有限公司出資4000萬元,占20%股權。
龐大的金融帝國
對金融領域的介入程度不斷加深,涉及機構門類越來越豐富,一些潮汕背景的企業已經不滿足於入股金融機構,開始在近年大踏步走上金控集團之路。
在潮汕商幫中,鄭康豪及其皇庭國際等企業,雖然只是入局金融的後來者,但發起華僑人壽,卻非其第一次出手。公開信息顯示,皇庭國際已在2015年成立了皇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皇庭基金”)。今年1月,皇庭基金還出資2.83億元,受讓深圳同心基金約17%股份,成為後者大股東。
皇庭集團網站信息顯示,金融業務已成為其三大核心業務之一,擁有私募牌照,管理醫藥投資、定增、股權等三類基金,而其控股的深圳同心基金擁有深圳唯一的小貸再貸款牌照。目前,皇庭集團正在布局互聯網金融,並進軍保險、不良資產處置等多個領域。為此,皇庭集團還成立了皇庭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相較於鄭康豪,黃楚龍的星河集團走得更遠。今年4月,星河集團成立了二級集團星河金控,除了保險、銀行,其還是國內最大的股權投資機構深創投第二大股東,並投資國家中小企業基金、前海母基金、紅土創業基金,形成囊括保險、銀行、股權投資、小貸、小企業孵化、融資租賃的全產業鏈布局,現有金融資產規模超過80億元。
不過,具有潮汕背景的財團中,金融版圖最為龐大的無疑是張峻的富德系,以及後來居上的寶能系。
以生命人壽為起點,經過十年的擴張,富德系已經構築了涵蓋保險、銀行、信托的龐大金融帝國。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7月,註冊資本28億元的福德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成為國內第11家保險集團,其中富德金控持股20%。目前,富德系的保險版圖,已經囊括生命人壽、富德產險、生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三大主要平臺。
除了保險,富德系也在不斷向信托、銀行滲透。2015年8月,保監會批準生命人壽受讓國民信托93.44%股權,成為後者第一大股東。2015年,經過二級市場搶籌,生命人壽躍居浦發銀行第二大股東。截至今年3月底,持股比例高達20.68%。
後來居上的寶能系亦不遑多讓。據鉅盛華7月7日披露,除了前海人壽、新疆前海聯合產險、聯合基金等主要牌照,該公司還成立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小貸等多個金融業務平臺。
但這也並非全部。2016年4月,寶能系絕對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金洋(01282.HK)公告稱,以2.55億港元的代價,收購中國銀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銀盛證券有限公司、中國銀盛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宏基金業有限公司、宏基信貸有限公司、宏基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等六家金融公司。至此,寶能系金融版圖已擴張到除銀行外的所有金融業態。
勢力範圍的極大擴張,帶來的是資產規模的膨脹。雖然具體規模難以確知,但即便不算馬化騰等頂級巨頭,僅富德系、寶能系及珠江人壽三家,其控制的資產就可堪稱天量。
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底,富德系控制的生命人壽、富德產險總資產分別達到4091億元、43億元,同期,國民信托管理的信托資產亦達1244億元,三者合計規模超過5300億元。
根據保監會數據,今年上半年,生命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214億元,富德產險實現保費收入7億余元。即便不計國民信托,截至今年上半年,富德系上述三家平臺掌控的資產規模就已近6600億元。
前海人壽一季報披露,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該公司保費收入合計453億元,總資產為2096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增加123.1%。而保監會近期披露,今年上半年,前海人壽保費收入合計593億元。由此可見,前海人壽目前資產規模至少已在2200億元以上。此外,根據前海聯合基金披露,截至今年上半年,雖然成立不足一年,但其管理的僅貨幣基金規模就已達121億元。
珠江人壽的規模相對較小。據其2015年年報,截至去年底,其總資產為614億元。保監會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其保費收入共計156億元,並且完成了25億元增資。據此計算,截至今年6月底,珠江人壽的資產規模也在900億元以上。此外,僑鑫集團為第一大股東的華興銀行,也有一定規模。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該行總資產達到1291億元。
雖然缺乏完整、精準的數據,潮汕商幫介入的金融機構難為外界所知,但其金融帝國已然成為龐然大物,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也已極為驚人。按照上述數據計算,僅富德系、寶能系、朱孟依家族、僑鑫集團四家,控制、影響的金融資產,保守測算也已超過1.1萬億元。
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 龐大集團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龐大集團5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4月28日接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公告顯示,因龐大集團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龐大集團表示,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並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同時,龐大集團稱目前公司的經營正常,但如公司因前述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最終認定存在重大違法行為,公司股票存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暫停上市的風險。

4月28日,龐大集團發布2017年一季報,公司2017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58.17億元,同比增長12.49%;交運設備服務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37.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206.19%,交運設備服務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8.84%。
龐大集團:未明確獲知證監會《調查通知書》所涉具體案由
5月8日,龐大集團晚間回複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稱,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明確獲知《調查通知書》所涉具體案由,尚無法知悉被立案調查的進一步確切信息。
對於“公司董事長接受采訪及相關言論是否屬實”問詢,龐大集團回應稱,經與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龐慶華先生詢證,公司在發布被中國證監會 立案調查的公告後,有媒體人士因私人關系與龐慶華先生通電咨詢,龐慶華先生出於 個人判斷對其咨詢事項予以回答,並未公開接受媒體采訪。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明確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 大遺漏,並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個別及連帶責任。 獲知《調查通知書》所涉具體案由,尚無法知悉被立案調查的進一步確切信息。
公司還表示,在獲悉被立案調查後、公告披露前,對該內幕信息嚴格保密,並 按照中國證監會和上交所的要求及時制備並由相關人士簽署並提交了內幕信息知情人 登記表。此期間公司不存在內幕信息泄露的情形。
此前,龐大集團5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4月28日接到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龐大集團表示,公司將積極配合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工作,並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龐大集團2017年一季報顯示,公司2017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58.17億元,同比增長12.49%;交運設備服務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37.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206.19%,交運設備服務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18.84%。
遠瞻資本李喆:警惕由龐大生產力生搬硬造出來的需求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09/164027.shtml
遠瞻資本李喆:警惕由龐大生產力生搬硬造出來的需求
捕手誌
VC要判斷的是未來3年甚至5年以後的趨勢,這個時候業務往往還沒有成型,產品還沒有推出或只有簡單的原型,要做判斷就只能依靠對行業的了解程度,對產品供應鏈的了解及團隊的控制能力,對競爭對手的了解程度,對團隊本身的了解程度,這些往往都是定性而無法定量的。
來源 | 捕手誌(ID:ibushouzhi)
作者 | 李喆
整理|John潘
李喆算得上是少年得誌,年輕的時候,便進入了中國最傳奇的民營投資集團,見過許多金融資本大佬,也曾擔任上市公司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上市公司千金藥業董事。他所創辦的遠瞻資本,這些年投資的案例包括大疆創新、渡維科技、Handscape、薄荷、禾賽科技等。而他本人對醫藥醫療、新能源、硬件行業也頗有研究。
他有很多獨特的思考,比如:智能硬件是一個偽需求;產業是有朝陽夕陽的,但是企業是沒有朝陽夕陽的;VC其實是一個介於感覺與公式規律之間的行業......
對於投資的認識

就風險投資而言,這是一個很難做的工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之一,但同時又是最簡單的——投資說到底就是掏錢或是不掏錢。但是怎樣去做正確的判斷,以有邏輯的方法去判斷應該亦或不應該投資,這是最難的。
以股票為例,眾所周知高拋低吸就能掙錢,但問題是如何能真正做到高拋低吸,在明天的價格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怎麽知道今天的價格是高點還是低點呢?當然從專業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還是有規律可循的。以我們總結的經驗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選對行業。VC就是承擔未知的風險,得到巨大收益的行業。承擔風險的前提是未來有巨大收益的可能。因此,首先要判斷這個行業是否有巨大爆發的可能。坦率地說,中國市場只有TMT有大的爆發可能,包括傳媒、電子、消費升級等具體領域。
比如互聯網產業一直是大的行業風口,從2000年到現在,有許多次臺風刮起也催生了一大批風口浪尖的公司,他們在初創時毫無例外都是伴隨泡沫而起,但泡沫破滅以後總有3-5個剩下來並成長為行業巨頭。
現在的VR、人工智能也是一樣的,他們都處於巨大泡沫中,但無疑在這些企業中,一定會出現若幹個不遜於BAT的企業。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通過我們的經驗和邏輯,抓住這些潛在的「獨角獸」。
但反觀傳統產業,比如以鋼鐵行業為例,不會有太大的行業大機會,當然某個企業因為技術突破還是有可能脫穎而出的,但行業已經在國民經濟中處於一個基礎的穩定的想象空間較少的行業,因此不適合VC。但也許適合PE進行並購重組而提高效率。因此我們要非常清楚哪些行業才可能產生未來的巨頭。
2)對產品要有感覺和體驗。我們主要投資消費升級中的技術產品,需要要對消費品的格調和調性有所認識。什麽是一個好的消費品?就是符合大家真正需求的,在體驗上有重大提升的創新式產品。
這就首先要求作為投資人的自己是一個有知識、有想法、有調性、有感受力的人,對高質量的產品有基本的認識、基本的感覺。因此生活在富裕家庭里的孩子在這個方面更有優勢一些,因為他們在調性、想法、創新方面的經驗、訓練比較強。
3)互補的團隊成員。VC中什麽樣的團隊能夠成功?首先是具有創新思維,敢做別人沒有做過事情的創始人,還得是能把想法變成現實的技術人才。
所以VC團隊要對人才構成有判斷,其次還要對他們的性格、韌性程度和背景進行判斷。VC的判斷和PE的判斷以及會計師、律師的判斷都不一樣,會計師和律師是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對企業和團隊做完全定量的判斷,證據都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所以會計師和律師的話都非常嚴謹,但他們對風險的接受能力是最低的;而PE是根據過去的事實對未來一到兩年的前景做判斷,可以根據已經有的事實做較為嚴密的推理,比如根據產品線的情況做DCF現金流折算,根據去年可推知明年甚至後年的現金流量情況。因此對風險的接受能力居中。
VC要判斷的是未來3年甚至5年以後的趨勢,這個時候業務往往還沒有成型,產品還沒有推出或只有簡單的原型,要做判斷就只能依靠對行業的了解程度,對產品供應鏈的了解及團隊的控制能力,對競爭對手的了解程度,對團隊本身的了解程度,這些往往都是定性而無法定量的。
這就要求VC平常要不斷做功課,想方設法了解各種行業的各種人,掌握它們的規律和人的特點。因此PE工作者其實也很難做好VC,因為它們要求的調性以及工作中的方法其實不太一樣。VC其實是一個介於感覺與公式規律之間的行業。
要靠年輕人

如今,我越發覺得創業這件事是夢想、興趣、性格和工作經驗的集合。
人在二三十歲到三四十歲都是屬於學習成長階段,通過為別人工作,了解這個社會運轉的基本規律和待人處事的方法,以及獲得某一個細分領域內的資源。但在四十歲之後,應該把這些資源變成一種優勢,為你所用。人生最重要的是成為時間的主人,在每個階段都應該做該做的事情。
在四五十歲時做VC就比較好,因為經驗能力判斷力都在巔峰。而科技創業則應該更早一些,體力、腦力、行動力都在巔峰。總而言之,人總要在生命中的某個點讓自己成為自己累計下來那些資源的主人,而不是讓工作去左右自己。
我1999年從南開研究生畢業後,進入一個民營投資集團工作。該投資集團當時發展得很不錯,並購了兩家上市公司。我參與了一家上市公司並購的全部過程,並參與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並購,最終擔任這兩家公司的高管。我本人不能說具備很充足的產業背景,因為我的產業背景是中藥,但也還是有相通之處,我覺得視角是很重要的。
過去,我們做投資將基金定位為,專註於打造以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技術和系統創新為核心的基金。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消費升級。我們投的是消費品,不是工業品,是和衣食住行相關的,是和人們的更高標準更精準的需求相關的;
第二個方面是硬件,我們覺得硬件的門檻、壁壘是比較高的,真正具有技術優勢的團隊在市場上比較容易存活,但同樣,沒有足夠壁壘的團隊也更容易掛掉;
第三個方面運用互聯網的方法改造傳統產業鏈。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目的是讓傳統供應鏈更柔性、更聰明、更好地滿足大家的需求,這就是消費升級的概念。
我們來看,上海的便利店之所以能夠如此便捷,背後就是強大柔性的供應鏈在支撐。傳統的供應鏈以產定銷,太過剛性,沒有變化,而現在的需求多變,必須要一個非常靈活專業的供應鏈才能滿足要求。
過去,有人問我是什麽決定了一個行業是屬於朝陽行業或是夕陽產業?我認為產業是有朝陽夕陽的,但是企業是沒有朝陽夕陽的。夕陽產業存量很大,如果技術能進步,在存量上啃下來很大的一口,這就是一個創新;而朝陽產業本來就沒有存量,若能創造出一個很大的市場,例如大疆,也是創新。這本身沒有高下之分,但是從概率上來看,在鋼鐵行業搞一個創新難度是很大的;在TMT行業搞一個創新對年輕人來說是可行的。
什麽樣的行業是朝陽行業?我認為,在一個人生下來時沒有的行業就是朝陽行業;但是如果生下來時已經有的產業,大半都已經進入了夕陽產業。對70後來說,互聯網是新鮮行業;對90後來說,人工智能是新鮮行業;但是對於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當他們長大以後,人工智即便不能說是夕陽,也是一個正當時的產業。
總體來說,現在公認的朝陽行業是TMT,但現在那個「T」——通訊又不行了。這些東西都是變化的,但是有一個不變的點,就是對於不熟悉、但很新鮮的東西總是要想辦法去了解,永遠不能停止對新鮮事物的接納。
產業永遠是一波一波滾滾向前的,電影、遊戲從以前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簽轉變為現在的「印鈔機」;自媒體從以前的不靠譜形象轉變為現在的當紅產業。
這過程中,無論是對於創業者或投資人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心態要年輕,當碰到新鮮事物時,第一反應不是去拒絕,而是去嘗試。比如,現在讓70後去創業有點問題,除非他是在夕陽行業或是正常回報的行業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創業。但是要創造出一個原來沒有的產業和方向,一定得靠年輕人。
智能硬件是個偽需求

我們考察企業唯一的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看這個企業的技術是否足夠先進,產品是否足夠剛需,團隊是否能把技術轉化成產品,並且有足夠的市場能力賣出去,以及團隊是否能夠在逆境下調整和改變自己來適應市場的應變力以及執行力。
很多人會將遠瞻看成是一個投資智能硬件的投資公司,事實上我們也沒有投資過任何一個智能硬件,我們只投資硬件。智能硬件其實是一個偽需求,它的需求來源於已經非常龐大的中國手機產業鏈。當智能手機的消費趨近飽和的時候,產業鏈是閑置的,既然是閑置的,就搞點手環、智能秤、智能天氣預報等,將小單片機裝到一個殼子里完成各種功能的事。
大部分人都是從供給端考慮問題,但是就沒有想到從需求端去判斷——這個東西是否真正解決了剛需。例如要解決卡路里、測步數,就一定要戴個手環嗎?揣個手機、戴個手表也是一樣的,有無數個替代方法。
而且很多的智能硬件必須要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去適應它,而不是它去適應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智能手環每天得充一次電,人們最多一個禮拜就煩透了,最終結果是丟掉。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智能硬件不夠智能,在不需要的地方硬加一個APP去開關,也是曇花一現。
所以,一個硬件進入人們的生活,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需求,是不是改變了消費習慣,是不是改變了用戶體驗,是不是真正解決了問題?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們沒有投資任何一個智能硬件,本身智能硬件的創業也很難成功,可一旦成功,就是巨大的成功,這都是對等的。
例如VR,成本很高、使用並不方便、有線必須帶主機、還要裝燈塔,很麻煩。我前段時間看過一個報道,2016年深圳有一半鋪子是賣VR眼鏡的,可是現在已經連1%都不到了,因為真的沒有銷路,但我覺得這個時候往往就該有專業機構進場了。
市場出現泡沫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要保持清醒,在泡沫擠掉的時候總會有結果剩下來,投資其實就是要辨別哪些將是會剩下來的。我們現在的策略就是在第一輪VR的喧囂過去以後,去看到什麽是好的,再去找方向的時候就比較清晰了。我們看到缺點在哪里——比如它一定要帶一個辮子,如果把辮子去掉,同時傳輸質量還能更高,那是不是VR就能火起來?這時無線傳輸就是關鍵點。
創業者要判斷真正的消費以及產業鏈的供給,到底是供給端泡沫催生的,還是那些閑置的龐大生產力生搬硬造出的需求,抑或是發自內心真正的需求,不要盲目追熱點。
事實上發自內心真正的需求都在做大,例如OFO共享單車、滴滴出行。而那些一上來就要改變用戶生活習慣的東西、給人帶來不方便大於方便的東西雖然喧囂一時,但很快就湮沒了。所以要找到波浪背後泡沫剩下來的那一點,我們的策略往往是在第二波起點時投資,因為第一波不一定看得準,也不一定能抓得到。第二波的收益肯定沒有第一波大,但至少比較穩。
之所以選擇第二波也是和基金有關系,我們的基金規模小,第一波不可能承受很大的風險去賭爆發點,那是很難賭中的。而賭第二波時確定性就高了很多,但同時收益率就會隨之下降,因此風險與收益完全是對等的。
一切都是互相聯動的,一切都是取決於現在的狀態和選擇。對A公司可能不是一個好項目,對B公司未必就不是好項目。因為兩個公司所處的地位、Bargaining Power和競爭優勢都是不同的。
[本文系捕手誌(ID:ibushouzhi),編輯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喆,編輯John潘。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推薦關註(ID:iheima)]
VC
人工智能
李喆
贊(...)
分享到:
星巴克創始人:無論商業帝國多龐大,終將不敵愛與仁慈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19/166527.shtml
星巴克創始人:無論商業帝國多龐大,終將不敵愛與仁慈
天星資本
我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保持絕對的好奇心。
來源 | 天星資本(ID:tianxingcapital)
作者 | 筆記俠
本文由《中歐商業評論》資深編輯潘鑫磊整理自舒爾茨作客清華企業家講堂的演講,內容有刪節。
星巴克全球總裁霍華德-舒爾茨清華演講完整視頻
三年前,在星巴克的全球股東大會上,我向我們的員工、我們的股東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一家商業上市公司的使命和責任是什麽?
僅僅只是盈利賺錢麽?只是為股東帶來回報麽?如何在商業利潤和社會責任之間實現一種脆弱平衡(fragile balance)?
1987年,星巴克只有11家門店,100名員工,我們希望把星巴克打造成一家與眾不同的企業。而如今,我們的門店已經超過了2.5萬家,業務遍及75個國家,擁有超過33萬員工,上周接待的顧客人次達到9100萬。那麽問題來了:
這是一家用紙杯銷售咖啡的公司,賣的是一杯定價3美元或4美元的咖啡,這些在過去都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這些成就到底是怎麽來的?
今天我們在中國宣布了一項重要舉措,從今年6月1日起,星巴克為所有符合條件的全職中國員工,全資提供父母重大疾病保險。為什麽公司要做如此巨大的投入(這也許要投入數百萬美元)為這麽多員工的父母購買這份保險?
用這個問題帶領我們再次回到1987年。答案就是:不是每一個商業決定都是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

一路走來,我們所做的許多決定都並不完全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事實上,我想說,我們做出的許多關鍵決策,都不是從經濟利益出發的,甚至經常反其道而行之,但恰恰就是這些決策最後讓我們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回報。
我們最為看重的企業基石,是我們的文化和行為舉止。不論你們相信與否,這些文化和價值觀形成於我的孩童時代。
我從小在紐約布魯克林的政府公房里長大。你們可能聽說過“美國夢”,一個人的出身並不能決定他的未來。
我的父親做過許多藍領工作,在我7歲的時候,爸爸當時是一名運送尿布的貨車司機,這也許是他所從事的工作中最糟糕的一份。1960年3月,我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一天,我的父親因路面結冰而滑倒,摔傷了大腿。
在60年代的美國,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藍領工人,如果你在工作中受傷,你就會被解雇。在7歲的時候,我親歷了“美國夢”的破滅,我目睹了父母所經歷的無助和絕望,我們也因此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所以不論今日的我如何成功,幼時所經歷的傷痛,至今歷歷在目。事實上,失敗的恐懼、不安全感和脆弱無助讓當時還是小男孩的我深感羞恥。然而,也由此讓我學會熱誠、富有同理心、自重並尊重他人。

因此,我意識到如果要打造一家可持續發展的偉大公司,我們必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必須要將為股東提供價值和為員工提供價值聯系起來。事實上,我們又反其道而行之。
在星巴克金字塔頂部的不是股東,而是我們的員工。中間是我們的顧客,底部才是我們的股東。
1992年6月,星巴克咖啡公司上市,當時我們有大約125家門店,實現了一個季度的盈利,總市值約2.5億美元。當時,我認為我中了頭彩,我打電話給我媽媽,對她說:“媽媽,我們做到了,我們的美國夢實現了。”
25年過去了,星巴克如今的市值從2.5億美元變成了將近900億美元。如果要分析成功的原因,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這不是因為我有MBA的學位,因為我並沒有;也不是因為我讀了其他商科學位,因為我也沒有,而且我已經不可能再獲得。
但我確認有的是我的生活閱歷。我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我試圖永葆好奇,並且我要跟你們說,要保持絕對的好奇心(be damn curious)。
讓我來給你們舉個例子,6個月前,星巴克準備在南非開出第一家門店。此前,我從未去過南非,因此我感到十分興奮。我們準備在那兒開兩家新店。顧客在我們的門外排起了長隊,並且要排2小時才能進店。
我參加過許多星巴克新店的開業活動,卻從未目睹過這樣的景象。沒有廣告,沒有促銷,只因為是星巴克。

在新店開業前兩天,我一如往常地和一群即將第一次穿上綠圍裙的年輕人圍坐在一起交流。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傳統?很多人認為星巴克是一家獨特的,市場營銷做得非常好的公司,然而,我們並不是一個致力於市場營銷的公司,甚至並不那麽善於市場營銷(we suck at marketing)。
我知道這麽說我會惹來麻煩,但我這樣說是 因為我們是基於門店體驗而打造的品牌,靠的是我們的夥伴和顧客之間的情感連接所帶來的體驗。身穿綠圍裙的夥伴才是星巴克的核心。
所以,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我想要和那些即將穿上代表我們品牌的綠圍裙的年輕人坐在一起。圍坐著的有50個年輕人,我請他們每一個人輪流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們沿著圓桌開始分享,他們告訴我的第一件事情是在小城鎮里的生活景象。
我說過,我出身貧窮,曾經住在政府公屋里,當我到訪這些城鎮時,我感到很難受,為他們貧困的生活條件和艱難的居住環境而心碎。
然而,這些年輕人卻表現得如此幸福、滿足和快樂,因為他們的家人。當他們逐一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我反複聽到一個之前從未聽過的非洲詞語,他們很多人都講到了這個詞。後來,我鼓起勇氣問:這個詞什麽意思?“Ubuntu”,你們一直在說的這個詞是什麽意思?
他們迫不及待地告訴我,“Ubuntu”是曼德拉曾經多次提及的一個詞,意思是“我之存在,因為有你”(I am because of you)。
這是一種無私,這是一種分享,這是對他人的責任感——個人的價值因其身邊的個人和團隊而體現,最好的成功是與彼此分享。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他們講述“Ubuntu”的意思以及對於年輕人意味著什麽,以及是如何地適用於星巴克。

今天上午,我與一部分星巴克中國的夥伴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在星巴克,我們把員工稱為夥伴,因為每個人都是公司的股東。他們有人也帶來了父母。過去五年,我們每年都會舉辦這樣的夥伴及家屬交流會,會上不談我們的銷售額、利潤率,也不談盈利和股價,而是慶賀家人的團聚。
在上午的交流會上,我們了解到其中一些夥伴們親歷了父母患病,甚至經歷過父母的逝去。
幾個月前,我們對中國的夥伴做了一次調查,發現父母的身體健康是夥伴們最為關心的,他們也很擔心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交流會上我們甚至都流淚了,因為聽到了夥伴生活故事的分享,從他們的分享中感受到他們的勇氣。
所以對於星巴克這樣一家公司而言,當我們聽到了夥伴們發出的請求,我們是無法拒絕的,這也是為什麽今天有這樣一個重要的發布,這是我們邁出的里程碑式的一步。
在中國,星巴克公司就不是一家美國公司,而是一家中國公司,這也是為什麽我們提供住房津貼、提供咖啡豆股、與宋慶齡基金會有11年的合作夥伴關系的重要原因。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不是營銷,也不是新聞發布,而是因為這是星巴克公司價值文化的精髓所在。
我剛才談到了,並不是所有商業決策都是出於經濟利益的決策。
我知道你們從學校畢業會加入一些企業工作,會有壓力。這個壓力就是賺錢的壓力。如果是上市公司,你就會有發布季度財務報告的壓力。
但是,如何打造一個基業長青的公司?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這就好比,如果要在未來獲得回報,你必須現在開始不斷在你的賬戶上“儲蓄”,而每次你因為短期的壓力而“提款”後,你就得存入更多。
在過去的5年、10年、15年里,我們做了很多打破傳統的決策,都是出於我們存在的目的。
不久前,我們宣布在全球為1萬名難民提供就業機會,為什麽?我們為星巴克每一位美國夥伴都提供亞利桑那州大學的4年免費教育獎學金,為什麽?
這是因為雖然我們是一家盈利性的上市公司,但我們堅信,我們最核心的責任不僅是賺錢。應該這樣說,我們是一家以人文精神為基礎的績效驅動型公司。

每周我參加管理層會議時,都會想像有兩把空著的椅子,一個坐著星巴克的顧客、一個坐著星巴克的夥伴。
所以我會每天問自己,我們的戰略、我們的決策是否能夠讓我們的顧客、讓我們的夥伴真正地驕傲。如果這是一個短期的決策,它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金錢,卻不會讓我們的夥伴和顧客感到自豪,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個錯誤的決策。
仁慈、憐憫心、人文精神、愛,這些詞匯也許不常在商學院的教科書里出現。但是這恰恰是我們打造一個長期、持久、繁榮的企業的基石。
我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一家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不能夠和這些美德融合,它們將很難吸引並保留優秀的人才,不會朝著大家都認可的一個更偉大的方向努力。
反過來想,你有很好的戰略,你把這些價值觀作為你的指導原則,在企業里打造信任和愛的文化,所有的員工都對自己的使命和工作有認同感,每一天他們的工作都能夠實現一種價值,而管理層又是“服務型領導”(servant leader),那你幾乎是不可戰勝的。
說到領導力,在很多不同的教科書里對它都有不同的定義。其中一個特質我認為被低估了,就是脆弱,尤其是對於男性。人們一般很難想象一個男人在一群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承認錯誤並道歉。
在過去這麽多年里,我學到的是,你越脆弱,會有越多人幫助你。所以,脆弱也是領導力的一個特質,作為企業的領導人,尋求幫助也是一種力量的表現。
[本文作者筆記俠,天星資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天星資本(ID:tianxingcapital)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星巴克
贊(...)
分享到:
一財研選|資管新規帶來升級需求,這些公司將分享龐大市場

券商研報浩如煙海,投資線索眼花繚亂,第一財經推出《一財研選》產品,挖掘研報精華,每期梳理5條投資線索,便於您短時間內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專業團隊每周日至每周四晚8點準時“上新”,助您投資順利!
2018年4月15日目錄
►寵物經濟勢頭正勁,未來哪些公司可執市場牛耳?(天風證券)
►資管新規帶來升級需求,這些公司將分享龐大市場(國泰君安)
►需求逐漸複蘇,焦煤股迎來估值修複投資機會(申萬宏源)
►電商逐鹿物流地產,智能倉儲提升行業效率(國金證券)
►新簽訂單持續高增長,建築央企或迎業績估值雙升(國信證券)
1.寵物經濟勢頭正勁,未來哪些公司可執市場牛耳?(天風證券)
天風證券指出,寵物產業,在發達國家已有百余年的歷史,目前已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市場。伴隨著一只寵物的完整生命周期,行業內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包括繁育、食品、用品、醫療等一系列產品與服務。整個產業鏈大體可以分為上遊的活體飼養與交易、寵物食品及用品,下遊的寵物醫療、寵物美容及寵物培訓等。

美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發達的寵物經濟。根據APPA的統計數據,美國68%的家庭至少飼養了一只寵物,寵物犬/貓的數量達到1.84億只。2016年美國市場規模高達667.5億美元,預計2017年將接近700億美元。縱觀美國寵物產業的發展,天風證券認為,主要有三大因素驅動了寵物產業的發展。首先,家庭收入提高,中高收入家庭占比上升。其次,社會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增加了寵物陪伴的需求,從而增強了寵物主支出意願。最後,養寵家庭傾向飼養更多的寵物成為寵物數量增加的主要來源。

與此同時,我國寵物產業仍處於蓬勃發展期。根據《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寵物市場規模達到1340億元,預計在2010-2020年間將保持年均30.9%的高增速發展,到2020年時市場規模將達到1885億元。天風證券指出,盡管市場規模已達千億,但是對比美國我國寵物市場潛力依舊巨大。天風證券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我國寵物數量遠未飽和,戶均寵物0.24只不足美國的1/6。其次,隨著國內人均收入持續增長,消費能力提升。最後,近年來,我國寵物文化興起、老齡化家庭小型化的趨勢增強寵物主消費意願。

天風證券指出,從細分市場來看,寵物食品作為養寵剛需最先受益。盡管海外品牌有先發優勢,但是市場格局仍然分散,國產品牌借助電商等新渠道紅利有望脫穎而出。寵物醫療行業特別是寵物醫院門檻高,且各業務間協同效應強,客戶黏性高,也受到資本的追捧,龍頭公司借助資本力量通過大量並購快速擴張,行業進入跑馬圈地時代。
天風證券認為,國內寵物行業空間大、增速快、格局分散,先上市的公司借力資本市場有望實現快速擴張,從行業里率先脫穎而出。從產業鏈角度,建議關註涉及寵物食品及寵物醫療的公司。天風證券重點推薦中寵股份(002891.SZ)、佩蒂股份(300673.SZ)。

2.資管新規帶來升級需求,這些公司將分享龐大市場(國泰君安)
國泰君安指出,利率完全市場化之後,給資產端和負債端帶來雙重壓力,銀行傳統依賴凈息差的盈利模式面臨挑戰。中間業務成為銀行重點投入的方向,也是衡量銀行業務創新程度的指標。

中間業務是指不占用銀行資產負債端,利用銀行聲譽、人才和技術資源的業務,以收取手續費、中介費、資產管理費、基金托管費為主。國泰君安指出,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傳統利息收入承壓,混業經營發展中間業務是銀行轉型的重點投入領域,也是衡量銀行業務創新程度的指標。股份制和城商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股份制銀行從2011年的14%提升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30%,城商行從7%提升到20%。


在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的中間業務中,理財資管和托管業務增長最為突出。股份制銀行兩項業務2011~2016年CAGR分別達到50%和42%;城商行分別達到69%和63%。理財資管和托管業務向好,帶動相關的綜合理財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和資產托管系統的投入的快速增加。

2017年11月,一行三會及外匯局聯合發布“資管新規”,提出打破剛兌、去杠桿、凈值化等要求,並在2018年3月28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國泰君安認為,“資管新規”涉及資管業務的核心產品,三類IT系統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為系統供應商帶來近40億的市場空間。其中綜合理財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資產托管系統將分別帶來19億元、19億元和0.7億元的市場空間。

國泰君安推薦恒生電子(600570.SH)、高陽科技(0818.HK):恒生電子是中間業務系統的龍頭,市占率18%以上,其中公司占綜合理財系統市場的74%、預計占資產管理系統市場的30%以上;高陽科技占中間業務系統市場的10%左右,市占率排名第二。受益標的還包括贏時勝(300377.SZ)、長亮科技(300348.SZ)、銀之傑(300085.SZ)、金證股份(600446.SH)。

3.需求逐漸複蘇,焦煤股迎來估值修複投資機會(申萬宏源)
2016年以來,經過兩年供給側改革,煤炭行業完成去產能將近5億噸,而改革仍將繼續進行,2018年計劃去產能1.5億噸。與此同時積極推進“產能置換政策”的實施,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其中已建成、進入聯合試運轉的煤礦231處,產能3.68億噸/年,未來供給偏寬松局面將會持續,煤價將會逐步回歸理性,煤企盈利恢複至合理水平。

由於傳統需求淡季的來臨,導致港口調出量下滑更加明顯,港口市場成交清淡,動力煤價格仍舊承壓,但是4月起福建省已經發文限制進口煤,申萬宏源預計主要還是由於動力煤價格跌幅過快,發改委出手穩定煤價。預計動力煤價格將因此而企穩。煉焦煤方面,供給仍舊偏緊,上下遊焦煤庫存相對低位,華北地區環保限產結束,需求陸續恢複,煉焦煤價格逐步上漲。

申萬宏源對煤炭行業的重點公司進行了2018年一季度業績分析,認為業績超預期的煤炭公司有5個:兗州煤業(主要受益於收購澳洲百聯煤礦)、潞安環能(受益於高新科技企業資質獲得企業所得稅減免10%政策)、山西焦化(受益於註入優質焦煤資產獲得投資收益所致)、陜西煤業(主要受益於公司煤炭銷售量價齊增)、永泰能源(受益於煤價上漲以及新建機組投產導致);
業績基本符合預期的公司有11個:陽泉煤業、上海能源、冀中能源(受益於一季度焦煤價格上漲)、藍焰控股(受益於煤氣管道的建成和新增了瓦斯治理服務收入)、大同煤業(受益於煤價上漲和購買塔山煤礦股權增強盈利能力所致)、西山煤電(受一季度產量減少所致);開灤股份(一季度焦炭價格不斷下跌盈利大幅收窄)、蘭花科創(受益於煤價、尿素價格上漲)、山煤國際(受益於剝離虧損資產及煤價上漲)以及中煤能源、盤江股份;
同比扭虧為盈的公司有1個:平莊能源(煤價上漲導致公司扭虧為盈);低於預期的公司有2個:新集能源(公司合並報表口徑所得稅費用同比增長導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平煤股份(折舊年限減少及增加工程建設資本開支)。

申萬宏源認為隨著4月份需求的逐步恢複,預計市場將逐步修複前期過於悲觀的預期,煤炭股進入估值修複階段,重點推薦相對估值較低的山西焦化(600740.SH),以及國企改革預期較強,股價處於底部區域的西山煤電(000983.SZ)、潞安環能(601699.SH)。
4.電商逐鹿物流地產,智能倉儲提升行業效率(國金證券)
國家郵政局日前發布今年一季度快遞數據顯示,一季度快遞業務量增速趨穩,累計完成快遞業務量99.2億件,日均1.3億件,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5萬億元,快遞業務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6.2‰,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直接貢獻率達1%。

國金證券指出,中國物流行業在經歷十幾年高速發展之後,正經歷轉型發展階段,對於低成本、高效率的現代物流設施需求正逐年提升,從而帶動物流地產的高發展。電商及第三方物流是高端倉儲的主要需求方。電商方面,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7年網絡購物市場規模達到7.2萬億元,同比增長28%,預計2018年依舊有25%左右的增長;截至2016年第三方物流占比物流行業規模約為10.2%,逼近發達國家10.5%的水平。電商和第三方物流成為近10年物流地產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國金證券指出,從人均物流面積和市場集中度來看,高端物流市場在我國尚處於市場初期,提升空間充足。但是由於物流地產相比住宅和商業地產土地出讓金低、稅收貢獻較低、土地利用率低,導致一線城市相應工業用地指標逐年下降,拿地難將成為制約物流地產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長期的供需不平衡,致使倉儲空置率逐年下降,租金上升,推動行業投資回報率上行。一線城市的物流地產投資凈回報率在7%以上,遠高於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的2%~4%。

電商競爭力的維持依靠物流的快速反應,倉儲是影響物流成本和周轉的重要因素,因此電商入局物流地產成為了主要競爭者。蘇寧易購通過資產證券化、收購天天、聯合菜鳥、設立物流地產基金、建設智能化雲倉等方式,加速建設倉儲,推進物流社會化;京東的物流體系以倉儲為核心,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阿里通過依托菜鳥網絡對接多方資源,“天地聯動”構建綜合性智能倉儲物流體系,已在全國建立8個大型倉儲物流基地,並在全球布局超級物流樞紐。國金證券預計未來電商將以物流地產為基礎,向智能倉儲繼續前行,提高物流效率。


國金證券重點推薦圓通速遞(600233.SH)、蘇寧易購(002024.SZ)、順豐控股(002352.SZ)、德邦股份(603056.SH)、中儲股份(600787.SH)。
5.新簽訂單持續高增長,建築央企或迎業績估值雙升(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認為,建築業總產值與固定資產投資高度相關。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三大項合計占固定資產投資比例約為80%。2018年1~2月,以上三項占比繼續上升,達到82.5%。其中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比重分別為25.1%、28.9%和28.5%。

國信證券認為,建築三大下遊需求整體平穩,建築業總產值增速穩健回升。2018年1~2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16.1%,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9.9%,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4.3%。基建投資自2013年以來保持平穩,總體上維持較快增速,細分領域公路、軌道交通、生態環保等投資景氣度較高,預計全年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在13%~16%之間,投資額或將超19萬億元。房地產投資2015年觸底反彈,受政策調控影響較大,預計今年增速將放緩。制造業投資增速自2012年以來持續下行,增速仍在低位徘徊,隨著工業經濟企穩,制造業投資有望回升。

此外,財政部日前對PPP項目完成階段清理,入庫項目有所減少,但入庫金額繼續保持增長,項目的質量明顯提升。國信證券認為,資金供應和資金成本將成為PPP項目落地的重要影響因素,企業融資能力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建築央企在這些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八大建築央企2017年新簽PPP訂單估算合計超2.3萬億元,占新簽訂單比例超過30%。

國信證券認為,受益於集中度的提升,以及PPP訂單及海外訂單的高增長,建築央企2016年新簽訂單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約23%,2017年新簽訂單同比增長約21%,延續高增長趨勢。施工企業業績一般滯後於訂單1~2年,隨著前兩年新簽訂單逐步落地,央企2018年業績有望超預期。

目前央企整體估值較低,未來在區域建設、一帶一路不斷推進,政策催化下有望迎來業績和估值的雙升。截至4月初,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建築裝飾的PE(TTM)為13.7倍,排名倒數第四。從建築板塊自身歷史市盈率來看,2009年7月曾高達52.3倍,2015年6月達到33.1倍,當前的市盈率為14倍左右,處於歷史中低位。而截止4月初,建築央企整體市盈率約為12倍,處於歷史中低位,處於價值窪地。

國信證券重點推薦中國建築(601668.SH)、中國化學(601117.SH)、中國交建(601800.SH)、中國鐵建(601186.SH)、中工國際(002051.SZ)、北方國際(000065.SZ)等。

特朗普女婿 任白宮高級顧問主力中東事務 家族生意龐大惹利益爭議
1 :
GS(14)@2017-01-12 08:03:09■庫什納是《紐約觀察家報》持有人。 互聯網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前天宣佈,其富商女婿庫什納(Jared Kushner)將出任白宮高級顧問,確認這位「第一家臣」有權插手美國內政外交。這任命雖引起不少法律和利益衝突爭議,令人側目,部份自由派人士卻鬆一口氣,期望他平衡白宮強硬極右傾向。
庫什納在昨天36歲生日的前夕,收到岳父這份「生日禮物」。特朗普在聲明形容女婿是競選和過渡團隊的「巨大資產」,「在我制訂和執行大計中,將是我的團隊寶貴一員」。過渡團隊指他外交上將主力中東事務,內政主要集中貿易議題,並將擔當白宮與商界聯絡的中間人。聲明指庫什納將與白宮幕僚長普里伯斯和首席智囊班農緊密合作,但多名過渡團隊人士形容庫什納是同儕之首,受寵信程度更在「雙核」之上,在競選中主力數碼策略,有份促成撤換競選經理和過渡團隊主席,協調岳父接觸外國領袖,更親自與外國官員對話。
資產賣給弟弟 不會受薪
特朗普當選後已大讚庫什納「很有才華」,但至今才公佈他的白宮任命,皆因涉及不少法律和利益衝突問題。《聯邦反裙帶關係法》禁止公職人員提拔親戚出任所控制機關受薪公職,而庫什納有大量物業和其他投資,國內外生意合作夥伴眾多,亦衍生利益衝突問題。民主黨六名眾議員前天隨即去信司法部和政府道德辦公室,要求檢視這兩個問題。庫什納的律師戈雷里克指《聯邦反裙帶關係法》不適用於白宮幕僚,況且庫什納不會受薪,相信任命經得起任何法律挑戰。戈雷里克又指庫什納將辭任家族公司職位,將一大部份資產賣給弟弟,以及母親控制的家族信託,當中包括與中國安邦集團商討合作重建的紐約第五大道666號物業,並會避嫌不參與可能影響餘下資產價值的決策,而妻子伊萬卡亦將退出特朗普集團和個人服裝品牌的管理層,並將不出任白宮官職。不過有專家指庫什納將資產賣給家人而非獨立人士,減利益衝突效果有限。《紐約時報》形容,特朗普想將自己地產王國的家天下管治模式搬到白宮,由家人佔據頂?,其他心腹重臣就算多麼受信任和有才能,始終都次一級。
自由派盼平衡極右傾向
不過,庫什納出身民主黨家庭,曾多次捐款給民主黨人,對同志權利等社會議題持自由派立場,部份自由派人士認為他受重用,或能將溫和聲音帶進白宮。民主黨紐約市長白思豪就對任命表示「欣慰」,指庫什納是個「非常理智的人」,「我非常尊重他」。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1/19893127
政府持龐大資產也有風險
1 :
GS(14)@2017-04-30 15:06:44【明報專訊】經濟學家認為,任何收縮資產負債表的行動都有風險,處置不當恐威脅經濟復蘇。不過維持龐大的資產負債表也有一定風險。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規模已達4.5萬億美元,是金融危機前的4倍以上,相當於美國GDP約25%,遠高於金融海嘯前的7%。歐洲央行持有的資產價值也增加1倍以上,相當於GDP約36%。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與其經濟體規模相若。
聯儲局於一年多前已開始加息周期,但如何處理資產負債表的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卻未有詳細計劃。上月會議紀錄顯示,官員認同最早可能在今年稍後開始縮表。部分經濟師估計,聯儲局和其他央行可能在未來幾十年繼續持有龐大資產。
二戰時聯儲局無主動縮表
上一次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如此龐大是在二戰剛結束時,當時聯儲局未主動縮表,而是等了約30年,讓資產負債表規模相對於GDP的比例隨經濟增長而逐漸下降。
歐洲央行前官員Athanasios Orphanides稱,若聯儲局將資產負債表規模維持在當前水平,資產負債表跟GDP的比例也會隨時間過去而下降。不過若這些資產一旦貶值,恐令納稅人蒙受損失。迄今這些資產一直為央行帶來巨大利潤,惟一旦利率攀升,情况可能有變。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90&issue=2017043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