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攜程並藝龍成埃落定,在線旅遊三國變雙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67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6-1 16:16 編輯

攜程並藝龍成埃落定,在線旅遊三國變雙雄
作者:熊曉輝、徐昊

  近期,一條攜程收購藝龍的消息瞬間成為整個旅遊界的爆炸新聞。攜程CEO梁建章[微博]通過內部郵件,確認了攜程已經成為老對手藝龍的第一大股東。


  之後的攜程媒體新聞稿顯示,攜程本次與另外幾家投資方共同參與購買了Expedia所持有的藝龍股份。其中,攜程出資約4億美元,持有藝龍37.6%的股權。另外的投資方包括梁建章的老朋友、沈南雁的鉑濤集團和此前已經持股藝龍的騰訊。


  對於巨頭們之間的聯姻,雖然此前多個版本的傳言讓人們早有預期,但攜程與藝龍的結合,對混戰中的在線旅遊業來說,並不足以穩定戰場,攜程與老對手去哪兒之間的戰爭,仍是未蔔之數。


  藝龍出局


  互聯網行業競爭有一句話,“老大和老二打架,老三就沒了”,在線旅遊的前三大巨頭中,藝龍的地位是最尷尬的。攜程有先發之力,坐擁全線產品,移居行業老大地位,後起之秀去哪兒興致勃勃,以互聯網技術和思維不斷發起沖擊,但每一步都踩痛了藝龍。


  5月22日,攜程宣布聯手鉑濤集團和騰訊收購了Expedia所持有的藝龍控股權。攜程的公告稱,攜程出資約4億美元,持有藝龍37.6%的股權。據了解,另外兩家,鉑濤集團持股約22.3%,騰訊也進行了增持,具體持股比例不詳。


  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Expedia持有藝龍的63.7%股權,騰訊持有藝龍的15.4%股權。


  面對業績日益下滑的藝龍,Expedia就想甩掉藝龍,這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藝龍最新財報顯示其營收2.119億元人民幣,已同比下滑14%,第一季度凈虧損為1.807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並且隨著去哪兒網等幾個強硬對手在酒店領域的突飛猛進,藝龍頹勢盡顯。從2014年開始,藝龍高層震蕩,COO、CFO、法務副總裁、移動副總裁、平臺副總裁、酒店副總裁、機票負責人等紛紛離職。


  藝龍的潰敗也意味著外資在線旅遊企業在中國的又一次水土不服。


  2004年藝龍登陸納斯達克之前,Expedia母公司IAC進入控股,原藝龍創始人唐越套現出局。此後Expedia在中國全面複制其管理模式。收購酷訊,發布旅遊評論網站到到網,加上易信達和中文網站,形成了旅行預訂、垂直搜索、用戶評論、商務旅行等多個領域的滲透融合,試圖以此對抗本土旅遊巨頭攜程。結果如今已經很明了。


  相比之下,另一大外資在線旅遊巨頭Priceline則要聰明得多,通過對攜程的投資,分享中國旅遊市場的成長。在攜程收購藝龍之後沒幾天,5月26日,攜程獲得了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企業Priceline2.5億美元的進一步投資,投資的方式依然是可轉債形式。攜程方面表示,新的可轉債發行後,計入總共兩次可轉債可轉換的股份,Priceline將持有約10.5%的攜程總流通股。


  攜程意圖


  對於收購藝龍之後的打算,攜程表示,中國旅行市場規模巨大,攜程和藝龍會保持各自公司獨立的發展策略。


  藝龍CEO崔廣福[微博]也在內部郵件中表示:“攜程入股藝龍後,藝龍繼續保持獨立上市,獨立運營。我繼續擔任藝龍的CEO。”從崔廣福的語氣來看,大呼“我們換老板了”,對於換新股東掩飾不住欣喜之情,認為攜程入股藝龍,會改善藝龍賴以生存的外部競爭環境,而藝龍也能更好地專註於酒店專家的定位。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攜程有自己的戰略,想在酒店業務避免進入深度價格戰。“藝龍、攜程一直燒得很厲害,但是就算合並了,還有去哪兒,壓力也很大。”


  收購之後,攜程和藝龍兩家的酒店業務是否會進行大整合?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認為,雖然攜程聲稱保持獨立,但如果不整合,那就是純粹財務投資,“對於攜程,並非想要的結果”。


  但事實上,交易完成後,藝龍CEO崔廣福不再擔任董事職位,而改由吳亦泓、孫茂華、王勝利、鄭南雁、王力群五人擔任藝龍網的董事。在這五位董事中,孫茂華現任攜程執行副總裁兼大住宿事業部CEO;鄭南雁曾任攜程副總裁,現任鉑濤集團聯席董事長;王勝利在其創立的北京現代運通訂房中心被攜程收購後,曾任攜程網副總裁;吳亦泓現任如家酒店集團的首席戰略官;王力群則是磐石資本董事長,該公司參與了攜程旗下天海郵輪的投資。分析人士認為,吳亦泓、王勝利、王力群三人均為攜程任命的獨立董事,攜程已經保證了對藝龍董事會的絕對控制權。


  一位在線旅遊業內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如果攜程和藝龍酒店繼續保持獨立運營,互相之間的返現,價格戰的競爭會少一些。“未來肯定會整合,但整合也存在難度,兩者酒店業務重疊性非常高,不可能實現1+1>2。”


  攜程的財報顯示,攜程自2012年至今,酒店營收的占比為39%~44%,與機票預計相當,都是攜程旗下最重要的業務。而藝龍來自酒店預訂業務的營收在總營收中所占比則在80%左右。業內人士認為,作為酒店市場的兩家傳統OTA,攜程與藝龍的模式基本一致,供應鏈重疊,可補性並不強。


  趙煥焱也認為,未來整合困難不小。盡管投資藝龍將增強攜程在行業內的競爭力,但兩者的協同效應很可能不盡如人意,首先面臨的就是虧損大幅度增加。


  藝龍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第一季度總營收為2.25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4%;凈虧損為1.807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的凈虧損僅為3540萬元人民幣;而第一季度藝龍毛利率已從去年同期的73%降至29%。


  攜程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虧損。2015年第一季度的營業虧損為1.8億元人民幣,相比2014年同期營業利潤為7100萬元人民幣,相比上季度為營業虧損4.01億元人民幣。2015年第一季度的營業利潤率為-8%,相比2014年同期為4%,相比上季度為-21%。


  “去攜”之戰


  攜程收購藝龍之後,行業集中度也進一步提高,據趙煥焱推算,從2014年市場份額來看,攜程69%、藝龍20%、去哪兒11%。攜程加藝龍是89%,涉及反壟斷法,還需要面臨的一個阻礙是商務部反壟斷局的審查。


  大多數酒店認為如果攜程壟斷市場,未來酒店話語權將更少,日子會更難過。在這種情況下,很多酒店反而希望去哪兒推出相應的對策制衡攜程。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高端酒店OTA的分銷占比普遍在20%~30%。但一些小酒店超過50%的訂單都來源於OTA渠道。


  趙煥焱認為,規模化、連鎖化的中高端酒店集團體量大,受影響較小,選擇靜觀其變,等待OTA的下一步動作。而那些單體的、規模和體量都較小的酒店、客棧、青年旅舍和民宿則受到沖擊。不管OTA這一渠道發生怎樣的變化,酒店必須從自身出發做出應對,多渠道拓展預訂業務,逐步擴大直銷比例,在優先選擇平臺型載體的基礎上,去兼顧攜藝和去哪兒這兩個中介。


  從去哪兒來看,2005年以“技術顛覆者”的角色出現,當時中國的兩大OTA巨頭攜程和藝龍已經是上市公司。去哪兒一直在對攜程兩個重要的業務線機票預訂和酒店預訂發起沖擊,機票預訂已經超過攜程占據行業第一,近年來其重心開始轉向酒店預訂,酒店直簽和頻繁發起的促銷戰對攜程和藝龍造成沖擊,對於攜程來說,並購則進一步加強其在酒店領域的競爭力,也防禦藝龍被對手收購。


  可以預測的是,攜程和藝龍這兩個對手站到了一起,壓力之下的去哪兒會以更猛烈、更全面的價格戰來挑戰對手的聯合,三國演變為兩雄,在線旅遊的競爭將更趨白熱化。


  在線旅遊網站酒店領域前五強中,去哪兒基本上是孤軍奮戰,攜程的戰略則是各家結“親”,建立聯合統一戰線,如今攜程、藝龍、同程已成一家人,包括對途牛,攜程亦有入股。最終途牛投入京東懷抱,未來發展尚不確定。


  最後的結局會如何?同程旅遊總裁馬和平對記者表示,在商務旅行上,攜程和藝龍兼並以後,和去哪兒之間仍然是兩難之局。“未來兩個結局,一個是把去哪兒也兼並了,像滴滴和快的、58和趕集一樣,市場會進入穩定階段,但是去哪兒也在進行融資,百度有自己的考量,不排除會有其他大基金進入。”(來源:中國經營報)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70

自行車雙雄 戲外真實上演《破風》

2015-08-31  TCW

職業自行車比賽時,「破風手」負責在隊伍最前方抵抗風阻,替車隊成員節省最多三成體力,並在抵達終點線前,讓位給陣中主將「衝線手」突圍奪標,站上頒獎台風光接受掌聲。他扮演的角色,是成全隊友的奉獻型車手。

如此團隊默契,是以自行車競技為題材,今年暑假熱門華語電影《破風》講述的主要劇情。然而,在大銀幕外,「破風手」與「衝線手」交替掩護,恰巧也是以捷安特(Giant)、美利達(Merida)為首的國內自行車業,既競爭又合作的品牌行銷戰術。

製作成本近四億元,拍攝場景橫跨台灣、內蒙古與義大利等七地,堪稱亞洲自行車類型電影空前手筆的《破風》,對領頭全球高階自行車產業的台灣廠家來說,是難得的品牌行銷舞台。

雙方輪流當「破風手」共同贊助破局,仍互利共生

檯面上,美利達以提供超過四百部單車協助拍攝,加上上千萬元贊助金額,成為該片自行車首席贊助商。但檯面下不為外界所知的是,美利達這回搶下品牌贊助「衝線手」,與捷安特交手的幕後插曲。

據知,劇組一開始是和捷安特洽談贊助,籌拍期間捷安特也動用集團資源,支援專業車手技術指導,但片商英皇影業卻另有行銷團隊,同步與美利達接觸,以至於業界傳出,自行車品牌雙雄一度以競價方式,爭取成為贊助商之說。

對此,美利達行銷副總經理鄭文祥表示,的確曾提議共同掛名贊助,但捷安特認為不符其行銷策略,最後才由美利達接手。捷安特方面則回應,最後退出的原因,不完全是贊助金額過高,還有劇本評估等因素。

不過,捷安特並沒有因此放棄成為這場比賽的「衝線手」。

《破風》上片第二週,捷安特北、中、南包場,從經銷商揪來近千名車友進戲院,也同步在電影院場外,展示該品牌二○一六年最新車款,讓剛看完電影、被激起飆車熱血的車友們,第一時間騎上練習台,感受售價六萬元起跳的高檔自行車魅力。

也就是說,儘管美利達取得品牌贊助商的衝線手位置,但捷安特卻巧妙發動「反行銷」,搭電影帶動騎車風氣的順風車,衝刺搶單毫不手軟,在銷售第一線,美利達反成為協助捷安特賣車的「破風手」。

發揮「A-Team精神」 做大市場,拉供應鏈入名單

品牌置入與電影劇情結合,是司空見慣的行銷操作,但像捷安特這樣大方拉抬對手贊助的電影票房,順勢強銷自己產品,卻是極少見的行銷手法。

鄭文祥笑說,很感謝捷安特包場共襄盛舉,「大家都正在共同促成,一件對(自行車)產業有幫助的事!」他說,延續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同業輪流 當彼此破風手的使命,美利達這回不只領頭贊助,更把往來的輪胎廠正新(Maxxis)、鍊條廠桂盟(KMC)、座墊廠維樂(Velo),以及天心工業 (FSA)等供應鏈一線大廠,拉進《破風》贊助名單,共同提高台灣品牌的國際能見度。

鄭文祥認為,品牌行銷不能和銷售業績畫上等號,這樣也窄化行銷的可能性,「大家心中圓一個夢的初衷,大於行銷自家品牌的動機。」這次美利達只配合電影,在 台推出一千輛紀念車款,對拉抬業績的幫助很有限。「很多觀眾是來追星的,若因此對自行車感興趣,把市場大餅做大,才是我們真正目的,」鄭文祥說。

借鏡「韓國經驗」 影視打頭陣,輸出台灣品牌

前自行車國手、《單車身活》雜誌總編輯張壽生也指出,相較於八年前的製作成本僅約一千萬元,由捷安特贊助的單車環島國片《練習曲》,帶動自行車內銷暴衝八 成,興起一波單車開店潮的效應,這回《破風》由於主題是職業車隊賽事,仿效門檻高,加上以偶像明星為賣點,對刺激單車銷售較為間接。

值得觀察的是,有別於獨立製片的《練習曲》,《破風》背後則有中、港大型跨國資本撐腰,中國上映一週票房便衝破人民幣一億元,星馬地區也有不錯成績,後續還將攻進韓國院線,展現的是國內自行車業界品牌行銷的嶄新格局。

緊接著《破風》之後,九月下旬,還有一部由捷安特贊助的日片《南風》也將在台灣上映,延續這股自行車熱潮。A-Team會長吳盈進認為,藉由大銀幕威力, 炒熱亞洲自行車騎乘風氣,借鏡的正是韓國以影視產業打頭陣,成為汽車、手機甚至餐飲等品牌海外輸出火車頭的成功經驗。這也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在成為全球高級 自行車製造領先集團後,想繼續避開紅色供應鏈威脅,下一階段品牌再造的關鍵學習。

「取是能力,捨是境界」,這是《破風》的一句經典台詞。有謀略、有競爭,但必要時放棄個人榮耀扮演隊友的破風手,這樣的致勝哲學正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在全球化賽道上,加速前進的心法,也再次帶給轉型中的台灣產業正面啟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410

市場競爭白熱化 券商雙雄積極布局 元大金娶大眾銀 暫時吃下定心丸


2015-08-24  TWM

相對於其他出價者,元大金購併大眾銀的五六五億元成交價並不算高,但元大金「給現金」的手筆卻是最大。而這樁交易,也讓元大寶來在對手進逼之下,暫時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撰文•梁任瑋

八月十三日,長跑三年的大眾銀出嫁案終於塵埃落定,新郎元大金以五六五億元抱得美人歸,成為今年以來台灣資本市場最大購併案。「金融機構整併,只要送件,就算半夜我都會准。」積極推動國內銀行整併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元大金宣布購併大眾銀消息後,如此脫口而出。

從去年以來,國內數家中小型銀行大股東陸續退場,其中除了外商大股東有退場壓力之外,背後也都有一個不得不的因素,就是數位化的趨勢讓小銀行面臨轉型卡 關,Bank 3.0時代來臨,銀行業必須挹注更多資金強化硬體設備。據了解,大眾銀大股東、國際私募基金凱雷在這方面的投資意願較為保守,「結論是一定要賣,只是賣在 什麼價格而已。」一位大眾銀前主管透露。

從官方態度和數位銀行趨勢來看,中小型銀行對外求售,理論上應屬「買方市場」,但這一回元大金能順利迎娶大眾銀,過程其實不如想像輕鬆。

現金、換股各半

爽快手筆贏得大股東的心

眾所周知,大眾銀嫁入金控這宗親事談了兩、三年,儘管元大金高層與大眾銀另一派大股東陳田錨家族,始終保持著暢通的溝通管道,但是一心想賣高價的凱雷,過去一年來仍陸續邀請包括了開發金、中信金來比價。

據了解,在談判過程中,除了元大金之外,開發金與中信金等兩家金控皆有出價,且三者差距不大,金額都落在五六五億元上下,唯一的差別在於架構:相較近年其 他購併案的支付都是換股高於現金,元大金「給現金」的手筆最爽快,也願意全部吃下大眾銀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滿足凱雷退場的主要需求。

在此樁交易的五六五億元總成交金額當中,現金與股票各半,在這樣的架構下,凱雷可分回現金二一○億元的二二%(約四十六.二億元),再加上換股後持有二%的元大金持股,以目前股價計,未來陸續出脫後還可再拿回約四十六億元現金。

此外,元大金又以一四四.八五億元取得ECB,整體計算,等於凱雷退場價約二三七億元,扣除入主成本二一五億元、這幾年利息支出,「最後定案的價格雖然不是高到不行,但最起碼對這兩大股東不失面子,又有裡子。」法人指出。

而元大金之所以願意用高規格誠意娶進大眾銀,業界人士認為,背後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必勝」壓力。

凱基證券急起直追

財管規模暴增二.五倍

去年九月,開發金正式併進萬泰銀之後,除了讓開發金成功補強商業銀行拼圖,旗下凱基證近期也開始運用凱基銀(原萬泰銀)的客戶基礎,積極進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綜合行銷。

在國內資本市場成交量及IPO(首次公開募股)金額急凍之下,財富管理已被各家券商視為少數能見度較高的成長動力來源之一,券商龍頭元大寶來目前雖仍穩居 市占率首位,但凱基證急起直追之勢也不容小覷。自一三年底至今年五月,元大寶來財管規模約從兩百億元增至四○八億元,增幅一倍左右,排名居次的凱基證,則 是在同期間暴增近二.五倍,達到一七三.六億元。

元大厚實海外實力

陸續入主韓國、印尼券商

事實上,兩家以證券為主要獲利來源的金控業者除了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對於曾銘宗力推的「亞洲盃」,兩強也正互別苗頭。一位金融業界人士就指出,「兩大金 控之所以積極對外購併,必然的考量之一,絕對包括藉此提升資產規模,以厚實到海外打亞洲盃的實力。」隨著台股交易量逐漸萎縮,券商雙雄早已開始布局海外證 券經紀與財富管理市場;元大寶來去年兩度出手,陸續入主韓國東洋證券及印尼券商AMCI,其中,東洋證券已在今年第一季轉虧為盈。

至於凱基證,亞洲盃的布局更顯得積極,除了在深耕多年的泰國市場已有十八個營業據點、名列當地十大券商之一;在新加坡,繼二○一二年成立首家營運據點之後,今年一月,凱基證再購併當地老牌券商AmFraser。

此外,開發金控也在七月底宣布,計畫將凱基證的香港、新加坡、泰國等海外子公司整合在「凱基香港」控股公司下,並以此為主體規畫在香港上市。凱基證券董事長許道義表示,此舉就是為了壯大凱基證券在亞太區的營運實力,以與中資抗衡。

整體而言,無論是財富管理業務或者海外市場布局,這兩項當前國內券商最能倚賴的成長動能,凱基證都正進逼元大寶來。某種程度來說,成功購併大眾銀應可讓元 大金暫時吃下一顆定心丸,但就在購併案宣布未滿一周,市場再傳開發金有意購併安泰銀,當然,這項消息截至目前僅屬傳言,且安泰銀偏重企金的特質與開發金不 具太強的互補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大券商彼此力搏的好戲還沒演完。

元大金併大眾銀

資產規模躍第10大

——元大金與開發金控比較元大金控 項目 開發金控1.8兆元 資產規模 9070億元155家 銀行據點 53家162家 證券據點 88家50萬張 信用卡流通卡數 20萬張1.21元 去年EPS 0.73元註:元大金計算已併入大眾銀 資料來源:元大金、開發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2

日歐雙雄


Market are being "poisoned and manipulated" by QE.

別了動盪的一月,生不如死,一絲曙光仍在,市場即使恐懼,但「寬鬆」兩個字仍然足夠動作提供承托,上周吉叔如是,今日黑田亦然。

環顧一六年一月最大兩次上升動力,正正由吉、黑二人一手策劃ZD1

日央行不推碼量寬,反過來巧立名目,來個"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onetary Easing (QQE),利率分三層,大行負利率,但英國巴記一算,截至今日為止,因負利率獲釋放資金是零。

擺明茅波,但希望在明天之下,經濟師計算,以現時日央行每月量寬規模,令貨幣基礎每月增加6.6萬億日圓計,因為負利率下半年被「局」出體系,需要投資資金相當可觀。

一月之跌,是否造就二月繁盛,下月底自有分曉。資金流向開始博撈底,但大行明言,最好邊行鋼線邊小心。

美林環球策略報告堅稱,不加碼,不買股,皆因全球因素被我國人仔一役全部扭曲,該行形容,全球仍然處於Tundering world,短線只能寄望下月底Shanghai accord出現,G20政要雲集,有咩三口六面講清楚。

張化橋說得好,內地近期既想升值,又想貶值,升值過急借當年日本廣場協議失敗為例反擊,現 在索老爺送你一程,成全你貶值,又不領情,套用老張,中國人經濟學基本上太文草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60

幫《冰與火之歌》奪艾美獎的動畫家林振宇 特效雙雄都要他 23K魯蛇飆500萬薪

2016-06-13  TCW

第一位待過《星際大戰》與《阿凡達》特效公司的台灣人,卻是半路出家的非本科生,他的劣勢竟成了致勝關鍵。

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中,骷髏從雪地中竄出,化身成異鬼大軍,持劍對主角發動猛攻。這幕驚心動魄又栩栩如生的畫面,讓該集拿下二○一四年艾美獎最佳視覺特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畫面竟然是出自一個三十二歲的台灣年輕人手筆!

林振宇,在《星際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所創辦、全球第一大特效公司工業光魔(ILM)擔任特效技術指導。《忍者龜:破影而出》、《魔獸:崛起》等電影中怪獸肌肉、毛髮等,都是由他一人做出。

九年前,他在台灣畫動畫,一個月只領23K的低薪;如今,他的能力被製作《魔戒》與《阿凡達》的全球第二大特效公司威塔數位(Weta Digital)看上,以年薪新台幣五百萬元的價碼挖角到紐西蘭。

換句話說,他是第一個同時待過《星際大戰》、《阿凡達》兩大好萊塢頂尖特效公司的台彎人!

迷動畫,父母認定賺不了錢「這行80%熬不過前兩年」

在採訪過程中,林振宇一直很擔心:「這是一個很『苦逼』的行業,八?%的人熬不過前兩年,熬過了(若無法出國)也不會有好待遇,我這樣(受訪)會不會害到人?」

出生在桃園觀音鄉,林振宇從小對動畫就很著迷,但父母認為這一行賺不了錢,要求他讀理工科。他沒有反抗,而是很爭氣的一路從明志工專插班考進台科大。畢業那年,他對父親說:「我已經達成你們期望,現在請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他的同學畢業後一個個進電子業,不少人月薪加分紅第一年收入就破百萬,林振宇沒去賺錢,卻先投入了十一萬的積蓄,自費去進修動畫製作。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蘋果日報》做動新聞,每天半夜在空蕩的辦公室裡看著血淋淋的屍體與性侵照片讓他差點精神崩潰,不到一個月就趕緊離職,被媽媽笑是「草莓族」。

後來找到一家台灣本土頗具規模的專業動畫製作公司。原本談好近三萬月薪,對方竟以各種理由東砍西砍,一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最後實領卻僅23K,光生活費都常不夠。

在台就業,苦熬低薪日子

「覺得自己看不到未來」

林振宇沒勇氣跟父母開口要錢,想乾脆放棄動畫,回電子本行,沒想到碰上金融海嘯,各地都在裁員。他進退不得,絕望到極點,窩在饒河街夜市五坪大小陰暗的公寓裡,「我覺得自己是個徹底的魯蛇(loser),完全看不到未來。」

但,當時的補習班老師、現任世新大學數媒系兼任講師蘇懷旭鼓勵:「台灣這麼慘烈的環境都見識過了,下個目標,應該要往國外去!」

決定出國,狂看原文網學習發現「台口灣人不比曰人差」

去國外發展,談何容易?光語言,就是一大門檻。跟大部分理工背景者一樣,林振宇對英文並不擅長,插大時考卷全部猜「C」,勉強混到四十分。

他在台科大時意識到「如果連英文都講不好,以後入職場就只能當螺絲釘,永遠不可能當管理職,」於是自費去英語補習班上課,但只專注練口說。讀與寫的部分,他靠上網看動畫技術的原文網站來彌補。「這樣可以一兼二顧,又練到英文又學到技術,」林振宇憨憨的說。

一位業界人士觀察,林振宇的美感並不算是特別出色,但自學能力很驚人。蘇懷旭則指出,動畫技術日新月異,需要在實戰中不斷累積經驗。非本科系出身的林振宇,反而在艱辛的環境中磨練出自學新技術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在台灣苦蹲了三年,從動畫再轉往遊戲與廣告界,二?一?年,日本一家以製作《太空戰士》(Final Fanlasy)遊戲聞名的公司,透過中介公司來台招聘動畫團隊,對林振宇的技術與英文能力印象深刻,請他到東京上班。

本以為這就是人生的顛峰,去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台灣人的能力並不比日本人差!」自信心與眼界逐步開啟,一年多後,他大著膽子,寄履歷到好萊塢特效公司Scanline VFX,不到一個禮拜就被錄取。

第一年,他經歷了文化上的震撼教育。明明作品不錯,卻天天被罵。原因是,他只會埋頭苦幹,不敢大聲表達意見。

與林振宇共事三年、ScanlineVFX前資深特效指導帕弗斯(Goran Pavles)說:「JC(林振宇英文名)對所有的技術都很純熟,但他太『禮貌』了,害怕引發衝突,寧可自己扛下重擔,也不願意讓團隊一起解決問題。」

然而好萊塢的文化是,沒有衝突,就不會有進步。第二年,林振宇下定決心改變,不僅在會議上盡力表達看法,甚至還主動爭取當專案領導,但主管總以他表達能力差與經驗不足拒絕。

通常,一個特效鏡頭的製作時間需要兩週至一個月。一次,公司接下《白鯨傳奇:怒海之心》的特效製作,由於上游發包者的進度嚴重落後,到他們手上時只剩下兩個月。該片有六十個鏡頭,等於一天必須做完一個,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站穩好萊塢,憑台灣精神一天多做六小時,奠定地位

主管為此非常苦惱,但林振宇卻意識到這是個證明自己的絕佳機會。「老外做不完是因為他們完全不加班,我反正台灣人,一天多做六小時,週末再來,拚一下一定可以完成!」

他跟公司要了六個人,組成團隊,如願當上領導。老闆看有人願接下這個燙手山芋,高興都來不及,自然什麼資源都肯給。

但問題來了,特效中除了有氣勢磅礡的酷鏡頭(coolShot),更多是當背景墊檔、一閃即逝的塞鏡頭(shitty shot),後者要花的時間與功夫並不比前者少。大家都想挑酷的做,沒人想做塞鏡頭,被分配到後者的甚至會裝病不來上班。

「對白人不能用逼的,用台灣權威那一套強壓到最後一定都跑掉!」林振宇說。

他召開會議,把六十個鏡頭重新分配,讓所有人每做三到四個鏡頭,就一定能獲得一個酷鏡頭,而他自己的比例則是十比一。

既公平透明又犧牲自己身先士卒,果然讓團隊士氣大振。最後不僅奇蹟般的如期完成,他自己更因此聲名大譟,被第一大特效公司工業光魔慕名挖角,隔年再被威塔看上,薪水兩年內翻一倍。當年在台灣月領23K,如今一個工作天就拿23K。這時候的他,年紀才三十二歲。

「沒有人不喜歡跟他工作,他既勤奮又充滿彈性,能聽取建議,也能激勵士氣,」帕弗斯說:「他是我在這個業界最尊敬的人之一,若有機會,我絕對希望能再與他共事!」

雖然已經站穩特效界,林振宇還是兢兢業業,每天除了工作之外,一定花三個小時練英文,三小時進修新技術。「這一行是沒法停的,沒有不斷學習,就等著被淘汰!」

他的心願,是把好萊塢的經驗與資源帶回台灣,開一家電影公司,拍一部台灣自製的科幻動作片。「很多人說台灣不可能(拍特效片),但我要證明,老外做得到,台灣人也做得到!」身高超過一八?的林振宇,充滿雄心壯志的說。

撰文者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19

“長子”翻身進行時:東北重工雙雄接踵示好核電企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916.html

東北兩家重工企業——一重集團和哈電集團有望依靠核電再次崛起。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近一個月,這兩家中國最大的核電關鍵設備供應商的新任一把手不斷強調核電的重要性,同時頻頻造訪國內核企。

例如,一重集團新任董事長劉明忠6月1日會見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時表示:“中國一重將繼續為中核集團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持續做好技術設計和研發,不斷加深雙方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一重集團產品以國內重型機械制造為主,主要包括冶金設備、核能設備、重型壓力容器、大型鑄鍛件、鍛壓設備、礦山設備等,具備300MW~600MW核島鍛件及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的生產業績和制造能力,並進入了百萬千瓦核電制造領域,是核島鍛件世界四大制造廠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核能和化工兩大板塊已經成為一重的未來發展方向。一重核電石化事業部經營部部長李庭武不久前表示,目前國內80%以上的核電鍛件、70%以上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都由一重生產制造。“我們還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為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I期、II期工程,提供了先進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

另一邊,哈電集團董事長斯澤夫也在上任第五天會見了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他表示,“希望核動力院能夠將哈電集團作為其重要的生產制造基地,共同為推進雙方發展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貢獻積極力量。”

幾天後,6月2日,斯澤夫率隊來到位於秦皇島市的重裝公司進行調研時表示,“公司將為重裝公司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重裝公司能將核電事業做得更好”。

作為共和國裝備制造業的“長子”,哈電自成立60多年以來,形成了以大型煤電、水電、核電、氣電、風電、電站總承包工程和艦船動力裝置等主導產品為核心的“多電並舉、齊頭共進”的格局。

目前,哈電正在為中國第三代核電技術提供主泵等最關鍵設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可以獨立建造核電主設備的企業”。

有一重和哈電內部人士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正在加快核電站建設的速度,這將為他們這樣的核電設備供應商帶來新的機遇。

6月1日,中核集團總經理錢智民在集團公司總部會見了中國一重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明忠

一重和哈電正在面臨歷史上最為艱難的時刻。

5月16日,劉明忠在公司黨委擴大會議上表示,一重當前面臨的生存發展任務十分艱巨,正處在了設備制造業周期性深度調整的不景氣時期。

劉明忠在講話中希望廣大幹部職工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以“保訂貨、保生產、保回款”為抓手,堅決打贏公司脫困攻堅戰。

而斯澤夫於5月25日和26日到集團旗下企業調研時,就各企業突破當前困局和發展中需要集團給予什麽樣支持等問題,向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征求了意見和建議並一一回應,表達了共同面對困難等觀點。他認為面對當前問題和困難,需要發揚老一輩創業精神,千方百計提升效益、提高執行力,保證工作目標完成。

這兩家東北“難兄難弟”也正在“相互取暖”。一重和哈電官網顯示,劉明忠履新一重後,首次會見便是時任哈電董事長鄒磊。他們這次見面意在“共同致力於打造東北地區重型裝備制造業的品牌,共同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目前東北經濟不太景氣,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特別對於當地央企的發展給了明確的支持意見。文件提出,支持總部設在東北地區的中央企業先行開展改革試點。研究中央企業與地方協同發展、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共建一批產業園區。加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東北地區中央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支持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具體模式和途徑。

“這些都為我們保生存謀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廣闊空間。”劉明忠在上述講話中說,特別是《意見》明確要把東北地區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並提出了很多地緣性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09

石化雙雄拉升護盤,兩市再現滬強深弱格局

周五滬深兩市股指走勢分化,石化雙雄盤中放量拉升,帶動滬指震蕩走高,向上挑戰5日及10日均線壓力位。深圳市場則延續弱勢表現,醫藥生物、芯片等前期熱門概念板塊紛紛回調,創業板指向下逼近60日均線,跌幅近1%。截至上午收盤,滬市主要股指均已翻紅,深成指、中小板指及創業板指則仍以綠盤報收,兩市成交量較昨日微幅放量。

午市收盤數據(來源:Wind)

滬深兩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2.97點,上漲8.69點,漲幅0.28%,成交額87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590.8點,下跌44.7點,跌幅0.42%,成交額1,118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16.5點,下跌14.7點,跌幅0.8%,成交額365億元。資金方面,央行公開市場今日暫未進行操作,因今日無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投放凈回籠。

盤面上,采掘服務、油品改革概念、煤炭開采、煤化工以及海南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醫療器械服務、集成電路、藍寶石、生物制藥以及半導體元件板塊領跌。

熱點板塊:

采掘服務板塊周五繼續放量大漲,截至上午收盤,中油工程漲逾6%,海油工程、通源石油、中曼石油漲逾5%,*ST油服漲逾4%,貝肯能源、博邁科、惠博普、*ST準油漲逾3%。

得益於石化雙雄放量拉升,油品改革概念整體走強。截至上午收盤,海越股份漲逾7%,中國石油、泰山石油、龍洲股份、廣匯能源漲逾3%,國際實業、石化機械、大慶科華、上海石化、中國石化、茂化實華、仁智股份、龍宇燃油、恒逸石化以及榮盛石化均漲逾2%。

跌幅榜上,醫療器械服務、集成電路、藍寶石、生物制藥以及半導體元件板塊領跌。

消息面:

1、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17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劉鶴。特朗普表示,希望兩國經濟團隊共同努力,積極解決雙方經貿關系中存在的問題。美中應重點在能源、制造業領域加強貿易投資合作,擴大農產品貿易和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際利益。

2、商務部公告稱,調查機關發現近期國內豬肉價格持續下降,許多養殖戶生計面臨困難,在此情況下,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采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不符合公共利益。終止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依據商務部2018年第38號公告征收的反傾銷臨時保證金如數退還。

機構觀點:

愛建證券指出,目前滬指日線指標已處於高位,周四股指跌破短期日均線表明短期市場有所轉弱,因此預期短期市場延續寬幅震蕩,維持控倉精選個股操作策略。

聯訊證券指出,近期市場成交複歸地量,存量資金情緒低迷,指數短期或存在一定壓力。市場中長期向好,短期看市場仍處於底部波段上升階段,全面反彈仍需經濟基本面的配合。操作上,維持中性倉位,在底部買入低估值藍籌,小跌小買、大跌大買;短期繼續關註市場熱點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53

石化雙雄帶頭砸盤,滬深股指全線大跌

周三(5月23日)滬深兩市股指低開低走,周期股盤中集體回調,石化雙雄跌逾3%。受此影響,上證50指數全天跌幅持續擴大,並先後失守20日均線及30日均線支撐;上證綜指盤中失守3200點,並跌穿5日、10日及60日均線支撐。深圳市場上,盡管集成電路概念午後回暖,但並未扭轉指數頹勢,創業板指尾盤加速回調,將前兩日盡數回吐。截至全天收盤,滬深兩市股指全線飄綠,市場成交量較昨日放量。

上證綜指分時走勢圖

滬深兩市全天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68.96點,下跌45.39點,跌幅1.41%,成交額1,99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31.12點,下跌134.69點,跌幅1.25%,成交額2,613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45.97點,下跌30.03點,跌幅1.6%,成交額939億元。資金方面,央行開展了1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18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實現凈回籠300億元。

盤面上,海南板塊、交運設備、電力、汽車零部件以及集成電路板塊漲幅居前。跌幅榜上,煤炭開采、燃氣水務、油品改革、基礎化學以及草甘膦板塊領跌。

兩市近5日成交量

今日股市漲跌統計

熱點板塊:

得益於進口汽車關稅下降,汽車零部件板塊周三盤中強勢領漲。截至全天收盤,躍嶺股份、迪生力、斯太爾、越博動力、隆盛科技、萬通智控、朗博科技、亞普股份、西儀股份、浩物股份先後漲停。新泉股份、藍黛傳動、金麒麟漲逾5%

電力板塊今日盤中逆勢走強,個股表現較為活躍。截至全天收盤,嘉澤新能漲停,聯美控股、華能國際漲逾7%,寶新能源、福能股份漲逾5%。消息面上,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近日召開煤電工作會議,主要討論控制電煤價格,要求各方執行相關措施,力爭在6月10號前將5500大卡北方港平倉價引導到570元/噸以內,煤價下跌對電力板塊構成利好影響。

跌幅榜上,煤炭開采、燃氣水務、油品改革、基礎化學以及草甘膦板塊領跌。

板塊漲幅榜

板塊跌幅榜

個股監控:

主力搶籌前十

主力拋售前十

消息面:

1、工信部、財政部印發《國家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方案》,建設方案提出,到2020年,圍繞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和新材料產業鏈各關鍵環節,基本形成多方共建、公益為主、高效集成的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服務生態體系。

2、中央政府采購網日前發布《2018-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信息類產品(硬件)和空調產品協議供貨采購項目征求意見公告》,其中提出,在2018-2019年中央國家機關采購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都要求預裝國產預裝國產LINUX操作系統。

機構觀點:

網信證券指出,滬指上方壓力在3242點缺口附近,近期一次性突破的概率較小,但指數系統性風險不大,部分大漲個股不妨進行波段操作。合理調控好倉位,把握板塊輪動節奏,逢低進行吸納。

中原證券認為,未來滬指能否突破盤局,向上突破,仍需政策面以及成交量的有效配合,因此投資者耐心等待突破信號的出現。預計滬指短線繼續圍繞3200點蓄勢整固的可能性較大,創業板市場短線圍繞1850點震蕩整理的可能性較大。建議投資者短線謹慎關註通訊、醫藥制造以及部分次新股的投資機會,中線建議繼續關註部分績優二線藍籌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45

政改雙雄出獄大踢爆 指控懲教人員包庇開賭

1 : GS(14)@2010-10-04 22:49: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516461
改革監獄,先由伙食談起。今年初出獄的陳健森,曾在赤柱、喜靈洲服刑,聽到許多在囚人士投訴膳食不足。
車衫造鞋 培訓要改革在囚人士的早餐是一塊白烚的肉類,「嚿肉浸咗成晚水同鬆肉粉,肉質似梅菜,冇晒營養,份量又唔夠」。炸魚「咬開又腥又臭,啲腸仲喺裏面」。陳健森說,獄中一定吃不飽,但又餓不死,「總之半夜一定會餓醒」。他曾作投訴,結果被單獨囚禁 10天。陳健森和協助在囚人士的社區組織協會均曾書面向懲教署索取在囚人士膳食的營養資料,署方一直不理。
懲教署的價值觀包括「恪守法治,重視秩序」,但在陳健森眼中,監獄是一所由懲教人員與犯人擔任導師的「罪犯學堂」,職員只會不斷教唆犯人「走精面」,逃避警察追捕。「好似打劫咁,佢哋會話你千祈咪搭的士、小巴,仲話點解自己唔安排部車」。耳濡目染,陳健森形容監獄根本是個製造犯罪者的地方。與陳健森在赤柱監獄服刑期間相識的蔡全新爆踢,職員一直「隻眼開隻眼閉」讓犯人開賭。他入稟挑戰懲教署後,職員就不讓他和同一工場的犯人賭博,令他受壓。
在囚人士要在獄中工作,但蔡全新說,大部份犯人只能車衫、造鞋,「香港仲有幾多製造業」、「出到嚟都唔知點更生」。 47歲的蔡全新曾想報讀廚師、髮型課程,但因年逾 40歲無望受訓。
釋囚被歧視 更生空談陳健森修畢時裝設計副學士先修課程,再自修中醫學位課程三年,但因不能實習被迫放棄。他曾報讀化學、生物、物理課程,卻不能外出應考實驗試,「對有心改過嘅人,懲教署冇乜幫助,仲要阻撓」。社協幹事吳衞東指, 08年有 9,103名釋囚,僅 8.2%曾接受職業培訓。他指逾八成人士的刑期少於兩年,較需要一些像園藝之類的短期培訓課程。
懲教署的口號是「支持更生,共建安穩社群」,蔡全新卻未能體會。他上月初出獄時只剩約 1,000元現金,綜援要等 35天才能批出。他曾露宿三天,一時找不到工作。「好多人都係咁焗住鋌而走險」。蔡全新說,釋囚出獄首個月的再犯率約 5%,犯人坐監每月成本約 1.7萬元,若加快批准綜援,每月只要 1,830元。陳健森出獄後曾找到廚房工作,但同事看到福利官探訪,揭發他有案底被炒。吳衞東表示,澳洲等地都有相關反歧視條例協助更生人士重投社會,港府應該參考。
懲教署發言人回應稱,對在囚人士司法覆核投票權一直持開放態度,政府修例後亦積極配合。至於有釋囚稱因提出司法覆核而受針對,署方強調每個在囚人士均清楚自己享有投訴權利。
懲教署:建議報警查辦發言人更不忘表示,「有關釋囚聲稱有職員在獄中教唆他犯罪,本署建議他立即報警查辦」。署方又強調,絕不容忍獄中任何不法行為(包括賭博),如有發現,定必嚴厲處理。培訓方面,剩餘刑期少於兩年的本地成年在囚人士可自由參與市場導向的職業訓練,署方今年將為 1,247人提供訓練,約佔合乎資格的本地在囚人士總數四成。
監獄問題重重問題:再犯事率偏高
社協/釋囚批評:釋囚三年內重犯事率逾四成,與出獄後首個月得不到經濟援助、就業不受反歧視法保障等因素有關
懲教署回應:再犯率受多種獨立但又複雜的個人、社會、經濟因素影響

問題:獄中培訓不足
社協/釋囚批評: 08年逾 9,000人獲釋,僅得 8.2%獲釋前就業培訓,名額不足
懲教署回應:剩餘刑期少於兩年的成人在囚人士可自由參與課程, 2010年有四成合資格人士獲訓練

問題:單獨囚禁設限
社協/釋囚批評:單獨囚禁刑期沒法定上限,懲教署監督權力過大,長期單獨囚禁犯人違反人權
懲教署回應: 07至 09年共有 1,925人曾被中止與其他囚犯交往,是根據《監獄規則》賦權執行以維持監獄秩序和紀律

問題:不准使用電腦
社協/釋囚批評:瑞士、美國部份地方等監獄都讓犯人使用互聯網,以免犯人脫節,但香港監獄一般禁止犯人上網
懲教署回應:基於保安理由,不容在囚人士上網。但有提供相關課程

資料來源:社協、懲教署

為搵奶粉錢 炸彈劫銀行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731&art_id=14516462

家人似心死  10年不往來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516463
2 : GS(14)@2010-10-04 22:50:28

爭在囚投票 被調倉加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516464
【本報訊】要在監獄裏爭取公義,先得面對無盡黑暗。監獄裏,平均每三個月選舉一次「大佬」,但陳健森、蔡全新 08年就在囚人士投票權提出司法覆核,隨即被懲教署以保安理由調倉中斷兩人來往。蔡全新更稱被懲教「老屈」藏有蚊香等違禁品,遭加監報復。
地下民主選大佬

坐監無自由,卻有「地下民主」。蔡全新說,監房一般以工場做單位,囚犯傳紙仔投票,選出代表協助維持地下秩序。陳健森透露,經民主投票產生的包括「大佬」、「財政」、「班長執屎(執事)」等,大佬負責跟職員、各「字頭」講數;財政負責夾錢買食物,幫補剛入冊在夜半餓醒的「新仔」;班長工作是維持獄中和諧,不要讓犯人打架,否則招來懲教職員「鎮壓」。
陳健森認為投票是在囚人士參與、融入社會的重要一環,蔡全新也認為這是基本人權,遂透過社協入稟打官司。「有人笑我哋儍,有犯人傳口訊叫我哋唔好搞事」。蔡全新後來被調到大嶼山麻埔坪、陳健森被調到喜靈洲,他出獄前想考地盤平安卡,懲教署也不肯協助。
官司勝訴後,「儍佬」蔡全新在獄中參與了五區公投,投了黃毓民一票,獄中有近千人投了票,投票率高達 43%。談及政制,陳健森說功能組別是政府欽點,作用是隔絕市民的申訴,早應該廢除。新政改方案只是「派糖」,未能真正協助基層市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12

立論: Google雙雄 新世代神話

1 : GS(14)@2011-12-15 22:17:5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6&art_id=15876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