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30 TWM |
||
中國景氣成長趨緩,導致鋼鐵業生產過剩,因而廉價銷往國外,使得日本高爐大廠接連向下修正獲利預估,鋼鐵業的寒冬可能即將到來。 「中國面對的結構調整,最大的課題在於產能過剩。 希望各位務必盡早擬定因應對策。」日本最大鋼鐵企業、新日鐵住金董事長宗岡正二如此呼籲。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已在石化、水泥、造船等產業造成影響,鋼鐵業尤其嚴重。 中國的粗鋼生產量,現已達到年產八億噸,占全球五成。產能則逾十一億噸,二0一六年還會再增加。中國國內的消費量,由於景氣降溫,自一四年起減少,一六年甚至預計會跌至六.七億噸。和產能問的供需落差逾四億噸,擴大為幾年前的三倍。 中國廠商為維持開工率,正擴大出口來抵銷內需減退,已對亞洲鋼價造成衝擊,如日本出口的熱軋鋼板單價,過去一年內就跌到近半價。 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最慘 在一六年三月底止的上半 年度財報中,新日鐵住金的全年度經常利益預估值,從七月時預估的三七00億日圓,大幅下修為二五00億日圓(較前期減少四五%)。主因在於,占營收四成多的出口事業,盈虧狀況惡化。由於鐵礦石等原料價格的下跌幅度比不上銷售價格的暴跌,利潤大幅惡化。 副社長太田克彥表示,「利潤異常地低成這樣,在我記憶中未曾有過。」 若根據七月時的出口市況 推估,下年度起預計可慢慢改善。「中國廠商以低於邊際利潤的方武生產,我們原本認為無法長久持續。」太田說。然而在那之後,中國鋼材的出口依然擴大,今年將達一.一億噸,與日本的粗鋼生產量相匹敵。 利潤的減少還有個重要因 素是,隨著原料價格下跌導致的庫存跌價損失擴大,這到頭來主要也是因為中國的需求降低。原油價格下跌導致高附加價值的無縫鋼管等能源相關鋼材的需求減退,廣義來說也和中國的減速有關。 就連出口比率高達約四七 %的JFE控股公司,全年度的經常利益預估值,也從七月時的兩千億日圓,再次下修為一千億日圓(比前期減少五七%)。該公司副社長岡田伸一說,「過去固然 曾因亞洲金融危機等事件調整預估值,但這次原因在於占全球粗鋼生產一半的中國景氣減速或供給過多,結構完全不同。」相對地,東京製鐵等電爐業者獲利幅度擴 大,原因是出口比率低,也沒有因為日圓貶值而增加進口太多國外產品,同時由於原料的鐵屑價格急跌,獲利大幅改善。 其實鐵屑價格下跌也和中 國的需求減少有關。「海外電爐廠商買進中國出口的低價鋼材半成品,也促使了鐵屑價格下跌。」業界一位主管表示。 問題是中國的低價出口是 否會持續下去。美國等國正擴大反傾銷調查,中國產品漸成目標,未來是否能促成數量或價格的導正,業者正密切觀察。 加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CISA)的一百大主要企業,今年一月至八月約虧損三千六百億日圓,尤其是七月以來收支急遽惡化,連中國企業自己也要撐不住。 但事情沒那麼單純。日本鋼鐵聯盟董事長柿木厚司認為,「若為一般資本主義經濟的國家,現在會減產或是拋棄設備,調整產量。但中國以維持就業為前提,企業也收受政府的援助金,很難抓準他們改弦易轍的時機。」 中國的高爐和電爐廠商 多達八百家,其中未加盟CISA的小型民營企業,近年來一直大量增產。據信由於地方政府礙於就業與稅收的問題,對於中央政府要求關閉老舊設備的指示較消極,才會默許民營企業增產。 韓國大廠淨損六百億日圓 相對世界,中國對日本大廠的衝擊,還不算太嚴重。全球最大廠、歐洲安賽樂米塔爾,以及美國大廠美國鋼鐵,在一五年的七至九月由盈轉虧,韓國最大廠浦項鋼鐵也創下逾六百億日圓的淨損。 日本的高爐大廠由於日圓 貶值,主要用戶汽車與電機製造商的收益改善,也跟著受惠。日本穆迪分析師秋元崇志指出,「日本高爐業者的優勢仍在,包括以日圓貶值為背景的競爭力擴大及製 造設備重整所帶來的成本刪減,加上以高附加價值品為主的技術能力等。」今後,產品競爭力和人才競爭力的強化,會是化危機為轉機的關鍵。 |
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說:「全球正面臨長期停滯。」當今中國、歐洲、韓國的經濟困境,都跟通縮有關,或許可拿經歷過失落二十年、最了解通縮的日本當借鏡。 物價無法上漲,深陷通縮 不可自拔 ……最近日 本的政策負責人常透露出這種無奈。然而,不只日本,景氣明顯趨緩的中國正對全世界輸出通縮,且不論是韓國或歐洲,都看得到日本「失落的二十年」當時景象。全球正邁入「同步通縮時代」。 鋼鐵業,陸店家憂滯銷在中國廣東省佛山市,號稱全中國最大的鋼鐵市場「樂從鋼鐵世界」,這個大到難以徒步走一圈的腹地中,有為數眾多的商店銷售各種鋼材,《日經Busincss)訪問了其中一家商店燦豐鋼材。 代表受訪的何如華自豪的 說:「在中國各地賣鋼材的業者都會來這裡採購。」然而,他的表情中卻帶著一絲落寞,店門口堆積如山的鋼材,正好說明了他的擔憂。 中國每年可生產約十二億噸粗鋼,但二。一五年只產出八億噸,僅總產能ZT二分之二. 然而中國內需只有六億噸,經濟退燒影響鋼材需求,供給過剩看來是無法解決的課題。 於是,中國把多餘鋼材低價傾銷到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去年出口量首度突破一億噸,衝擊到各國鋼鐵廠的營運,甚至有國家不得不祭出因應對策。 例如,韓國浦項鋼鐵(Posco)成立以來首度出現虧損,韓國鋼材商社人士表示:「鋼鐵是韓國主力產業之一,卻深受中國傾銷影響,大家對未來都憂心仲仲。」印度塔塔鋼鐵(Tata Steel)也宣布,將出售二〇〇七年收購英國及荷蘭的柯以斯集團時取得的英國事業。越南政府則決定自三月起,針對棒鋼等半成品,啟動臨時緊急進口限制措施。 家具業,義木工還不起貸款籠罩全球的通縮陰影,並不只來自中國的鋼鐵業。 從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商業大城米蘭,開車向南約兩小時,即可抵達位於利古里亞海旁的小鎮基亞瓦里(Chiavari),在此地生產木工家具超過五十 年的迪爾貝奇歐 (Michele Delvecchio) 咸慨的說:「再這 樣下去,公司很難撐了。」自古以來,基亞 瓦里一帶就是知名 的木工家具產地,過去,這裡集聚了數百家中小企業, 商品甚至出貨給 Cassina等義大利知名高級家具品牌。 二〇〇〇年代後 期,情況有所轉變, 因為中國的廉價商 品開始大舉叩關,此地的公司逐步被低價潮流吞噬,業績惡化。最致命的一擊就是二〇一〇年發生的歐元危機,來自海外的訂單銳減,基亞瓦里一帶體質不佳的中小企業陸續宣告破產,從超過百家的工廠,沒落到現在只剩幾家。 迪爾貝奇歐的工房在景氣好時向銀行借來的款項也不知該如何清償,無法借新債還舊債,現在已面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 再看看銀行的財務狀況,就可發現這並不是迪爾貝奇歐一個人的問題。截至二〇一五年六月,義大利的銀行呆帳高達三干五百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兆元),約占總貸款金額的一八%,義大利是歐洲僅次於德、法的經濟大國,但呆帳水準卻已達危險水域。 事實上,義大利的困境和泡沫經濟破滅後的日本幾乎相同,金融機構呆帳比率極高,融資能力欠佳;泡沫經濟期間每年約有六千家公司破產,泡沫經濟破滅後暴增到近兩萬家,「惜貸」、「抽銀根」等名詞都是這個時期下的產物。 瑞穗總合研究所倫敦事務所所長山本康雄說:「義大利現在發生的現象,讓我聯想到二〇〇〇年代初期的日本。」餐飲業,輯廉價咖啡崛起從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到二〇一五年十月,韓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寫下連續十一個月不到一%的紀錄,目前雖然情況稍好轉,通縮陰霾仍揮之不去。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去年韓國有家展店快速的咖啡店崛起,那就是「Paik's Coffee」。 這家店是韓國當紅主廚白鐘元所開,一時蔚為話題,商標上還印著他的Q版人像。不過該店的賣點並不在此,而是價格盥分量。 一進入店內,印著兩杯不同尺寸冰咖啡的海報映入眼簾,大杯上寫著「十五公分大容量」,小杯上寫著「九.五公分標準容量」,強調「本店的咖啡容量比其他店更多」。 最便宜的熱美武咖啡只要 一千五百韓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五元),不到星巴克定價的一半。 除了Paik's Coffee,其他主打低價的新鮮果汁專賣店也快速竄起。此外,日本大創產業和韓國當地企業合資的平價生活用品商店「Daiso」,營收也突破一兆韓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億元),成長快速。 韓國咖啡和果汁店的低價競爭,就如同二〇〇〇年代日本牛丼連鎖店之問的削價競爭,在韓國連鎖家電量販店工作的白寅秀說:「我覺得韓國和日本一樣,對價格敏慼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了。」韓國媒體則開始稱這種現象為「日本化」。 火車頭美國,也陷成長停滯遲遲無法找到解方的全球通縮隱憂,也籠罩在號稱通縮絕緣體的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身上。前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H.Summers)說:「全球正面臨長期停滯。」根據之一就是美國自然利率的變化。 所謂自然利率,就是讓投資和儲蓄均衡的實質利率,一般認為和潛在成長率幾乎相同。 自然利率下滑,表示值得投資的標的,亦即需求減少,也就代表潛在成長率下滑。法銀巴黎證券首席金融分析師河野龍太郎指出:「已開發國家和中國步入少子高齡化的結果,導致全球的潛在成長率下滑。」二〇一二年十二月誕生的安倍政權,為跳脫通縮泥淖,祭出了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結構改革的「安倍三箭」,讓就業環境大幅改善;但二〇一四年四月提高消費稅後,日本人消費力道不振,加上今年初以來日圓升值,這個「日本株武會社」是否還能維持獲利成長,有待考驗。安倍經濟學雖不能說是脫離通縮的最有效對策,但各國政府因應通縮中的全球經濟所祭出的各種政策,卻幾乎都跟安倍經濟學雷同。 特殊論點:學習喜愛停滯 今年三月美國外交、國際 政治專業期刊《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專題討論如何因應長期停滯,其中刊登了美國投資家卡拉貝爾(Zachary Karabell) 一篇與眾不同的論文,題目是「學習喜愛停滯」,文中有以下一段話:「通縮和低需求雖可能抑制成長,卻不一定有損繁榮。我想日本對此應該有親身體驗和理解吧。」歸根究柢,卡拉貝爾想說的是,全世界都應該向最了解通縮的日本學習。面對接下來的低需求時代,企業該如何備戰?或許可參考挺過泡沫經濟破滅後「失落的二十年」的日本企業。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
商品期貨夜盤開盤,鋼鐵全線下跌,螺紋鋼、熱軋卷板、鐵礦石分別跌1%、1%、1.5%。大豆、豆粕、菜粕分別跌0.2%、0.6%、0.8%。
本周以來,以螺紋為首的鋼材價格持續上漲,投資者獲利回吐,導致鋼材期貨價格下跌。螺紋本周連續四個交易日上漲,漲停近10%。
商務部部長助理張驥今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完全是靠比較優勢,靠競爭能力實現的,沒有任何補貼。中國現在無論是鋼鐵的人均積蓄量,還是出口占產量的比重,還是產能利用率,在世界範圍仍處於合理水平。中國去產能的決心、意願、行動和成效都在全球領先。
現場有媒體提到,今年國內鋼鐵消費下降,但是今年的鋼鐵出國量的企業同比增長,出國的價格還便宜,所以國際社會上有擔憂,中國的去產能還不夠,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
對此,張驥表示,鋼鐵產能過剩問題現在國際社會逐步形成共識,這是一個全球的問題,需要共同應對。產能過不過剩都是相對的,是相對於需求而言的。
他介紹,從供給側看,現在全球很難找到真正不過剩的產品。中國的鋼鐵產能是以內需為主的,產量雖然占世界近一半,但消費也快接近一半。我國鋼鐵出口占產量的比重,最高的年份也僅達到13%左右,而有的國家早已超過40%。中國現在無論是鋼鐵的人均積蓄量,出口占產量的比重,還是產能利用率,在世界範圍仍處於合理水平。
因此, 張驥表示,對於中國的鋼鐵產能過剩一定要非常理性的看待,總量大本身不是問題,取決於是否公平競爭,最終取決於競爭力。
他強調, 中國鋼鐵產能的定位是為了滿足內需,從來沒有定位為一個出口支撐性行業。而且中國70%的出口市場基本不產鋼,必須要依靠進口。即使出口到一些發達國家,出口的鋼材品種總體是互補性的。幾年前,中國還主動對出口的部分鋼鐵品種加征出口關稅。“我們對部分鋼鐵出口產品采取了限制措施,怎麽可能還去補貼呢?”
張驥表示,中國出口的鋼材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在平等競爭的情況下賺點錢而已,如果是虧本買賣,企業不會去做,老百姓也會質疑。所以,中國鋼鐵產品出口完全是靠比較優勢,靠我們的競爭能力實現的,沒有任何補貼。中國不會大量進口,通過加工,再出口一些中低檔的產品,把汙染留給中國。中國去產能的決心、意願、行動和成效都在全球領先。
2月15日消息,發改委在今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食品價格小幅上漲,重點監測的61種食品加權平均價格環比上漲0.9%,同比上漲3.7%。
其中,豬糧、豬料比價有所上升。1月份,受節前市場需求增加影響,生豬價格延續上月走勢繼續上漲,而玉米批發價格則隨著新玉米上市不斷走低。豬價與糧價一漲一降,導致豬糧比價明顯走高。1月份豬糧比價為10.34:1,比上月上漲8.69%。豬料比價為7.39:1,比上月上漲8.52%,超過5.94的平衡點水平。從豬糧、豬料比價來看,目前生豬養殖效益較高。
鋼材價格整體小幅下跌。1月份,全國鋼材價格指數為85.17,比上月下跌0.56點,比去年同期上漲64.74點。其中,長材、板材、管材、型材、棒材價格指數分別為84、84.89、83.63、89.13、90.83。與上月相比,板材、型材、棒材價格指數分別上漲0.06點、0.73點、0.29點,型材價格漲幅較大;長材、管材價格指數分別下跌1.57點、0.21點。
有色金屬價格下跌。1月份,全國有色金屬價格指數為80.96,比上月下跌0.59點,較去年同期上漲20點。其中,銅、鋁、鉛、鋅、錫、鎳價格指數分別為77.42、77.47、111.20、111.27、109.46和59.12。與上月相比,銅、鋅、錫價格指數分別上漲0.91點、1.64點、2.03點;鋁、鉛、鎳價格指數分別下跌0.81點、7.44點、4.84點。
成品油批發價格下跌。1月份,全國成品油批發價格指數為91.07,比上月下跌0.22點,比去年同期上漲12.36點。其中,汽油、柴油批發價格指數分別為94.17和89.06。與上月相比,汽油價格指數上漲2.11點,柴油價格指數下跌1.73點。
發改委網站消息,3月27日,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在京召開鋼鐵去產能工作會議,會議指出,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基本面仍然沒有改變,價格恢複性上漲、效益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的任務依然艱巨。
2017年要化解過剩產能5000萬噸左右、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上半年徹底取締“地條鋼”等。
同時要確保任務完成到位, 把握好“三條線”:一是“底線”,確保完成5000萬噸左右的去產能任務;二是“紅線”,徹底取締“地條鋼”;三是“上線”,密切關註鋼材市場價格,防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普遍被認為具有萬億市場規模的裝配式建築行業,正在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全國鋪開,鋼結構行業正在進入發展快車道。
裝配式建築以部件預制化為核心,是一種提前將部分或全部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運輸並通過一定連接方式在施工現場將零散的預制構件拼接組裝而成的新型建築形式。現階段裝配式建築主要包括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現代木結構三大結構體系。從2016年住建部推行的119個裝配式建築示範項目來看,混凝土結構占比最大達46%,鋼結構其次為35%。
作為建築工業化的解決方案,這種建設方式的革新探索,甚至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從彼時提出的建築行業設計標準化、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到1999年的住宅產業現代化,到2010年的建築產業現代化,再到2016年的裝配式建築,中國探索建築行業革新的方式才真正全面布局。
近年來連續出臺推廣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的相關政策,制定行業準則,定下建設目標。全國劃分為“重點推進、積極推進、鼓勵推進”三類地區有重點地“自上而下”逐步推進,至2020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分別須達20%/15%/10%。
在2018年全國建築鋼結構行業大會上,多位鋼構行業專家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環保現實需求、國家政策引導等層面來看,裝配式建築是未來建築行業的發展方向,隨著各地出臺裝配式建築細則和時間表,整個市場已迎來“風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動,鋼結構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而杭蕭鋼構集團董秘陳瑞也曾經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鋼鐵行業和鋼結構兩者關系可以用‘一拍即合’來形容。鋼結構建築擁有鋼材回收率高達90%的優勢,一旦能大量建造,鋼結構建築將成為‘鋼材儲存倉庫’。因此作為綠色建築,特別是作為新型建築工業化代表的鋼結構取得了長足發展。 ”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裝配式建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深度分析報告》預計,按上述方案對“2020年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比例達15%以上”的要求測算,2020年裝配式建築面積有望超過80000萬平方米,以每平米2500元測算,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
裝配式建築市場前景隨著房企巨頭的紛紛卡位而愈發明晰,巨大資金投入又打開了裝配式建築的市場空間。碧桂園、萬科以及綠地等房地產行業巨頭已經憑借各自的建造工藝,在這個巨大的機會前搶奪座次。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上遊鋼鐵企業與下遊鋼結構生產企業在產需層面的錯配掣肘了鋼結構行業的快速發展。某位鋼結構企業廠商向記者直言:“現在許多鋼鐵企業生產的鋼鐵型材有很多情況下是無法滿足用鋼企業需求的”。
一些鋼鐵企業人士表示,目前鋼鐵行業剛剛回暖,大多數鋼鐵企業並不是不願意更貼近下遊用戶的實際需求,只是動輒數十億的生產線改造成本讓很多鋼鐵企業望而卻步。
正因如此,鋼構企業還尚未突破利潤的天花板。精工鋼構總裁裘建華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大多數的鋼構行業企業利潤非常微薄。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除了杭蕭鋼構(600477.SH)等少數幾家企業之外,大多數鋼構企業凈利潤並不理想。其中精工鋼構(600496.SH)2018一季報的凈利率僅為1.19%,凈資產收益率(加權)只有0.64%。富煌鋼構(002743.SZ)一季度的凈利率也維持在1.54%這樣的微利狀態。
不過,目前鋼結構行業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正在隨著政策的大力推動而開始得到解決。2016年《關於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的目標及任務,相關跟進政策也密集出臺,住建部正式發布的裝配式建築三套國家標準開始實施。方正證券認為,從競爭結構來看,行業內企業的經營效率分化效應已經開始顯現。
進入秋季,“藍天保衛戰”打響,鋼鐵行業“限產令”再次來臨。
今年以來,嚴格環保不絕於耳。在“藍天保衛戰”的旗幟之下,各地紛紛出臺環保措施,其中鋼鐵行業成為控制排放的主要領域。比如7月初唐山市政府發布《唐山市鋼鐵、焦化超低排放和燃煤電廠深度減排實施方案》,此後一個月內唐山各級政府單位發布限產相關政策高達12次。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藍天保衛戰”在各地全面開花結果,鋼鐵行業的環保限產以及超低排放改造持續升級擴圍,目前來看對於鋼鐵行業的環保政策沒有最嚴只有更嚴,同時鋼鐵重鎮唐山也傳來消息,采暖季限產可能提前執行,使得鋼市的炒作熱情不減。
方大鋼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於環保限產並非首次實行,因此企業早有預期,市場對於環保限產的預期消化程度較高,江蘇沙鋼集團、首鋼集團等上市鋼鐵負責人也都向對記者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記者註意到,隨著前兩年開始的去產能,打擊地條鋼等工作的深入推進,市場整體環境較好,由於集中度提升,相關政策協調能力也相較以前有了較大的提升,而這都將環保限產對企業帶來的影響降低。
記者獲悉,雖然環保限產,但全國粗鋼與鋼材產量仍然以較大幅度增長,不斷創下新高。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45116萬噸,同比增長6%;鋼材產量53085萬噸,增長6%,增速提高4.9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全國粗鋼產量8020萬噸,同比增長7.5%;鋼材產量9551萬噸,增長7.2%。
為何全國粗鋼與鋼材產量能夠持續性較大幅度增長?“當然是消費需求拉動。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需求才會有生產。只有在銷售順暢,能夠獲利潤的情況下,鋼鐵企業才有動力不斷增產。否則,等待企業的只能是產品大量積壓,最終破產倒閉。”蘭格鋼鐵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向記者表示。
記者註意到,今年以來全國鋼材社會庫存與鋼鐵企業庫存同比均沒有大幅增長,甚至比前期庫存高點還有顯著下降,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上半年全國粗鋼與鋼材產量,也包括較大幅度的增長量,基本上都轉成了消費量。換言之,今年上半年的全國粗鋼新增資源量(同期產量加進口量)約為45818萬噸,而同期的全國粗鋼實際消費量也應當是這個數字,大約在4.6億噸左右。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的數據也顯示,上半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92.73億元,同比增長151.15%;銷售利潤率基本達到了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水平。
在利潤和需求支撐的背景下,鋼鐵企業在環保限產放松的二季度,紛紛開足馬力,積極增產以為下半年秋冬季節可能到來的嚴厲的環保限產做準備。王國清向記者表示,這帶來了這幾個月份的鋼鐵庫存量的一個回升。但是,在環保限產成為常態的背景下,這些鋼鐵企業如何保持增產呢?記者向一些鋼鐵企業詢問後發現,企業主要通過高爐利用高品礦石以及轉爐中增加廢鋼來提升產量,這個屬於原料優化和技術改進,環保督察組主要關註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因此這些環保達標的企業可以增加產量。
那麽下半年,這種鋼鐵的消費行情是否可以保持?從目前來看,對鋼材的需求量依然保持較高水平。針對上半年基礎建設投資中比較薄弱的交通領域,多地已公布下半年補短板重大項目投資計劃,交通領域投資規模或達數萬億。8月初,中鐵總公司人士確認“2018年鐵路固定投資額將重返8000億以上”,而原計劃的安排7320億,是自2014年以來最低的一年。除川藏鐵路外,和田至若羌、西寧至成都、鹽城至南通、南昌至景德鎮至黃山、長沙至益陽至常德鐵路均計劃於2018年下半年集中開工,鐵路基建投資加速推進的態勢相當明顯。
王國清對記者預計,雖然下半年環保將繼續發力,對產量釋放形成一定抑制。7月20日起唐山將開啟為期43天減排攻堅戰限產,武安鋼企高爐限產量由二季度的15-20%上升到三季度的25-35%。而全國範圍內的藍天保衛戰、取暖季限產等政策措施也將進一步成為鋼市供給的重要制約因素,預計下半年鋼鐵累計產量將明顯低於上半年。7月起鋼材社會庫存由升轉降,下半年庫存壓力不大,而這也將較好的支撐上市鋼鐵企業完成全年經營目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