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還會投資學區房嗎? 聽風-春華秋實

http://xueqiu.com/2859479813/28804981
你還會投資學區房嗎?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昨天晚上回家,女兒說這次期中考試,英語考了99分,沒有考到100。我說你已經很好了,我們不要100分,因為100分需要你多花上倍的時間和付出,這是不值得的。

說到教育,不能不談談學區房。據有人統計,上海重點高中學生一天睡覺時間只有4-5個小時。以我身邊的一個同事的小孩為例,大概考的是上海四大高中之一,她們班每人都有幾隻手電筒,就是為了熄燈後,躲在被子裡看書或做作業用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每天老師佈置的作業,絕大部分同學正常時間根本完不成。

以個人的觀察和理解,目前所有的初高中名校,幾乎都是以考試分數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這也決定會以不停的做試卷為手段。

這種高分,我不能完全否定說沒有用,但其帶來的危害卻是顯而易見的。

1、有損學生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發育。對孩子來說,健康是最重要的。其實對任何人來說,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在孩子生長發育期,讓孩子自然成長是最美好的事,不要讓分數拖累你的孩子的身體。讓孩子一天只睡4-5個小時,這是在慢性殺害我們孩子,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2、扼殺學生的其他能力。應試教育主要培養的都是定式思維,一切向分數看齊,容易忽視生活的美好和扼殺創造能力。生活的美好,不只有分數,而是可以親近大自然,與人為善,幫助他人,孝敬親人等等。

3、容易形成高分低能。一切向分數看齊,容易讓小孩形成畸形的心理,不利於心智的成長。還有就是容易形成除了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會。最終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不是為了應用知識而去學習。「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孩子已經不像我們當年,除了學習,考大學,就只能回家務農。我們需要鯉魚跳龍門,自古華山一條路,只有學習考高分,雖然是下策,但當時卻是上策。現在我們的孩子早就遠離了生存的基本要求,而重要的是要進行素質教育和培養生活能力和技巧。

我們需要遠離學區房,遠離100分。現在許多家長估計還不能理解,只要中國一直在進步,我相信10年以後,學區房就會基本從學生和家長眼中消失。

面對這樣的未來,學區房還有前途嗎?你還會投資學區房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19

值100億美元的Snapchat還會身價翻番嗎?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8/144794.html

在國內來看,阿里最重要的競爭對手是騰訊,甚至可以說是微信。雖然微信自身不做電商,但它提供了電商的支持能力,特別是在推出微信支付、戰略入股京東後,對阿里生態的威脅實質性地展現了出來。對於阿里來說,目前收入最大頭,來自天貓和淘寶平台的電商推廣費用,其次才是佣金收入;而如果阿里平台的商戶,都把錢花到了微信上,去爭取微信的用戶,那阿里的收入將會大打折扣。
 

當然,另一個原因是即將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亟需一個社交平台來填補自己屢戰屢敗的短板。早前消息稱,7月11日,Snapchat向美國專利商標局提交的兩個商標顯示,Snapchat在未來可能開啟綁定銀行卡支付以及用戶之間互相轉賬功能,在Snapchat上複製一個「微信支付」,似乎更加印證了Spiegel所說的"商業化路徑"。從Snapchat提交的兩件商標來看,我們可以把他們分別比作微信轉賬和微信錢包。
 

所以,在自家的IM應用來往不見起色,2.15億美元領投視頻通訊應用Tango,以及前前後後關於收購陌陌被拒的傳聞後,阿里巴巴看向了Snapchat。「中國最大電商平台」+「美國新興社交平台」,這樣的組合看似也是極好的。
 

更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此次動作入股通訊應用LINE有關。
 

如若消息屬實,從以上理論情況看,阿里巴巴與Snapchat的組合將會是雙贏的局面。後者不僅能幫助前者實現在移動通信領域的擴展,也還同時能帶來大量的美國消費群體,並進一步提升阿里巴巴品牌知名度。反過來,阿里巴巴則可以為Snapchat進軍電子商務市場帶來機會,以讓後者更好的在未來與Facebook和Twitter競爭。
 

Snapchat發展歷程
 

據國外媒體報導,Snapchat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的估值高達100億美元。若與Facebook去年提出的30億美元收購價相比,Snapchat就將躋身那些增長迅猛、估值頗高的創業公司行列。這款"閱後即焚"應用的身價可以說是扶搖直上。
 

Snapchat是埃文·斯皮格爾和鮑比·墨菲在斯坦福大學產品設計中的一個班級作業而誕生的項目,於2011年9月在斯皮格爾的父親臥室中正式上線。
 

2012年1月3日,Snapchat 從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獲得過 48.5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5月,每秒有25張快照從Snapchat上被發出 。11月28日,Snapchat的iOS客戶端每天有超過2000萬張快照被發送,總數已經超過10億張。
 

在發展的初期Snapchat從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s)中拿到了48.5萬美金的種子基金。
 

2013年2月8日,Snapchat 獲得1350 萬美元的A輪資,估值在 6000 萬到 7000 萬美元之間。6月7日,Snapchat 完成新一輪 1 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機構是一不具名的對沖基金,估值達到 5 億美元。6月23日,Snapchat剛剛完成了一筆高達8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知名風險投資機構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領投。而在融資前,Snapchat的估值已經達到了8億美元。
 

2013年11月,Snapchat拒絕了Facebook提出的30億美元或以上的全現金收購要約。
 

目前,由於相關政策法律的原因中國國內用戶無法正常登陸snapchat,在華外籍人士和留學生一般通過使用VPN、SSH ,以及類似vpn加速器。
 

Snapchat未來潛力大
 

網景創始人、知名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Snapchat完全有機會讓業務變得更大,讓公司的估值變得更高。
 

當問及Snapchat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時,安德森對此回答說:「Snapchat有一家在中國的效仿對象--騰訊。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騰訊的市值能夠達到1000億美元,原因是這家公司針對著智能手機推出了即時消息服務,並圍繞著該服務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如電子郵件、遊戲、視頻聊天、社交網絡等。然後,騰訊通過推出的附加服務向用戶收費。騰訊已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而且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Snapchat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艾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可能會採用類似的計劃。或許斯皮格爾的計劃就是把騰訊的業務模式轉移到美國,因為在美國市場事實上還沒有企業這樣做。」
 

顯然,如果Snapchat效仿騰訊的業務模式在美國市場推出服務,這家公司的前景將非常廣闊。換句話說,如果再有消息稱Snapchat的估值獲得了大幅的提升,千萬別認為人們已經瘋狂。
 

PS:Snapchat能否成為下一個Facebook?沒人說得清,不過它目前確實還在迅猛發展。按照分析公司AppAnnie的統計,Snapchat在20個市場都成為了排名前10的應用。而且它在抵禦競爭這方面做得也不錯,扛住了來自Facebook的壓力。所以它還是有機會讓身價翻番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46

多數央企負責人將降薪 有的“幅度還會比較大”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892

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采訪時表示,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企業。 (新華社/圖)

南方周末前述報道,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

“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9月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接受媒體公開采訪,詳細解讀了薪酬改革的適用範圍、薪酬確定方法和監督落實機制。

72家央企負責人面臨降薪

誰會降薪?

邱小平表示,這一改革的適用範圍確定為中央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負責人,包括由國務院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中,由中央管理的企業董事長、黨委書記(黨組書記)、總經理(總裁、行長等)、監事長(監事會主席)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

同時,按照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系統性要求,其他中央企業負責人、中央各部門所屬企業和地方所屬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也要積極穩妥推進。

而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按照此標準,受到新的薪酬制度約束的負責人將包括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責任的53家央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以及其他金融、鐵路等19家央企,通過市場化選任的企業負責人不受新制度調節,即72家央企負責人多數將面臨降薪。

此外,一位央企人士指出,按照這次央企薪酬改革方案,可能受沖擊更大的是金融領域的央企負責人,降薪幅度會非常大。據了解,針對薪酬改革方案,包括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易會滿、中國農業銀行行長張雲在內的多家銀行負責人均作正面回應,一些銀行已經開始部署降薪。

基本年薪根據職工平均工資確定

央企降薪多少、工資如何定?

對此,邱小平介紹稱,將目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由基本年薪和績效年薪兩部分構成,調整為由基本年薪、績效年薪、任期激勵收入三部分構成。

其中,基本年薪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年度基本收入,根據上年度中央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一定倍數確定。為體現薪酬分配的公平性,不同企業任職的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在原則上均確定相同的基本年薪。

績效年薪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年度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結合績效年薪調節系數確定。而任期激勵收入與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相聯系,根據任期考核評價結果的不同等次確定。年度或任期考核評價不合格的,不得領取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

人民日報消息,此前國務院國資委公開的資料顯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的央企,其高管平均薪酬與央企職工平均工資的倍數,在2002年為9.85倍,到2010年擴大到13.39倍,之後趨於平緩。此次改革方案實施後,央企負責人薪酬與其職工的倍數將低於目前水平。

“與現行政策相比,改革後多數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的薪酬水平將會下降,有的下降幅度還會比較大。”邱小平強調。

而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國家本次的薪酬改革中可以看出,央企目前存在的兩極分化情況將發生變化,整體而言,金融等高薪領域的負責人薪酬將基本平衡,另一方面,通過績效年薪、任期激勵等方法,企業虧損高管拿高薪等情況也會發生變化。

李錦認為,和2009年的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相比,此次開始觸及政企分開這個根本,但僅限於提到央企負責人薪酬改革要與選任制度相結合,做到差異化,要達到真正改革的目的還需要三五年,最終做到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配權分開。

隱形福利仍存在? 禁領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南方周末報道,審計署公布的11家的審計報告中10家國企或央企都存在以不同形式違規增加員工福利的行為,動輒百萬甚至千萬的交通、通訊費補貼或節日福利支出、業務支出等受到公眾的質疑。

而針對目前不同中央企業的福利項目和待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改革方案明確提出,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並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和繳存住房公積金等,納入統一薪酬體系統籌管理。

同時,規定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不得在企業領取國家規定之外的任何其他福利性貨幣收入。

央廣網消息,針對多年來部分中央企業職務消費制度不健全、業務招待鋪張浪費的情況,這次改革出臺的《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首次將央企負責人履職過程中的必要花費,統一為“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兩大項,以前的所謂“職務消費”的提法,從此取消。

對此,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徐福順解釋:“這個文件合理界定了國企領導人履職過程中必要的支出,履職待遇就是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和必要的業務培訓;還要發生一些費用,我們把它規範為業務支出,就是四項,國內的差旅費,臨時出國出境的費用,招待費用和通訊費,除了國家規定的這些,國企領導人不能有其他的公款職務消費。”

徐福順強調,對央企負責人的各項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都將設置合理的上限標準和禁止性規定,比如:“企業用公款為負責人辦理的理療保健、運動健身和會所、俱樂部會員、高爾夫等各種消費卡”“為企業負責人個人設置定額的消費”等,都將成為不可逾越的政策紅線:“像用車的問題,辦公室面積的問題,都已經量化了”。

此外,目前,一些央企負責人在下屬公司兼職。邱小平對人民日報表示,確實需要兼職可以,但兼職不能兼薪,不可以再領取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41

限購基本放開,松貸剛剛開始 第二波救市,房價還會驚天逆轉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398

 

2014年9月23日,山東省日照市,一處正在緊張施工的建築工地現場。 (CFP/圖)

46個限購城市已有40個松綁,樓市限購時代就此進入尾聲。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強刺激已被中央摒棄的宏觀背景下,以放松房貸為標誌的新一輪救市浮出水面,效果有待觀察。

“滿江紅,南京久等”。

2014年9月2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發文,全面取消住房限購,雅居樂在南京的一個樓盤急忙趕制了這麽一則新廣告。

至此,全國自2011年以來實行限購的46個城市中,除了北上廣深和珠海、三亞這六地,剩下的都在過去四個月間,完成了取消限購的地方政府救市第一波。樓市限購時代就此進入尾聲。

但不斷松綁依然沒有擋住樓市繼續下行。2014年8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住宅價格指數”已經連續第四個月環比下跌,房地產行業投資增速更是跌入谷底。

第二波救市行動早已馬不停蹄又跟上了,而且這次行動等級更高,由省級政府出臺文件,並擴展到信貸優惠、購房落戶、公積金門檻降低等方方面面。8月8日,福建省的“閩八條”打響了第一槍,四川、江西、寧夏、湖南、湖北相繼跟進。

解救樓市仍在發酵升級之中。9月22日,就在南京發文取消限購的第二天,一則傳聞攪動了整個房地產業和資本市場:央行向四大行吹風,放松首套房房貸的認定標準。

若傳聞屬實,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這甚至可以視作第三波救市。9月18日他就在微博上稱,“預計第三波是以個別中央部委為代表的國家級救市”,包括住建部牽頭的長效機制,和央行、銀監會為主導的房貸政策。

但截至9月24日發稿前,傳聞依然深陷爆料、辟謠不斷的漩渦中,而權威部門依然保持沈默。

每逢樓市下行,開發商、銀行、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就進入了一個救市博弈場。本輪樓市下行,源於市場供求轉變和信貸持續不寬松。在強刺激已為中央所摒棄的宏觀經濟背景下,無論是方興未艾的第二波救市,還是猶抱琵琶的第三波,是讓房價再次驚天逆轉,還是僅僅呈現為一次托底?

一個時代結束了

南京取消限購的文件是21日下午5點發出的,城北的複地新都國際,當晚6點就開始打電話給一批意向客戶,賣出了二十余套房子。

“取消限購發文後,很多開發商連夜開了慶功會,這一天終於到了。”南京當地房地產媒體的一位高層王明(化名)回憶道。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南京的房價已經連續三個月環比下跌了。

3月份,看到鄰近的省會杭州庫存房源突破10萬,房價開始下跌時,王明接觸的業內人士還在笑話這個事,“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感覺杭州樓市不比南京差啊”。

整個2013年,南京賣出了9.1萬套房子,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峰。南京房地產開發促進會秘書長張輝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去年的南京樓市庫存不多、房價堅挺、樓盤熱銷,買房子還要托關系才行。

但困境突然就來了。進入4月,位於南京東側仙林湖附近,保利、金地旗下的幾個樓盤開始降價。緊接著,九龍湖、江北片區等郊區板塊開始挨個降價,只有中心城區的房價還能維持穩定。

王明認為這輪降價的源頭是受全國大勢影響,“保利、金地等全國性開發商,在其他地方遇到了資金困難,把南京的樓市當成了取款機,降價促銷”。

本地開發商的資金也不再寬裕了。《南京樓市》主編朱福林舉了一個例子:南京一個別墅項目在做房產信托產品時,甚至把提供給高管的兩套住宅都放在一起打包了,“窮到了當房子的地步”。

開發商自然巴望著限購松綁的早日到來。取消限購的文件是21日下午5點發出的,南京城北的複地新都國際,當晚6點就開始打電話給一批意向客戶,賣出了二十余套房子。

限購放開後,價格還會上漲嗎?江蘇同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史剛認為“短期內不會出現樓市的價格上漲,只會放量。”

深圳中聯地產二手房研究院的檢測顯示,針對16個放開限購的城市,政策出臺後成交量有所上漲,幅度大約在10%-20%。“大家覺得沒效果是因為預期太高了,總希望房價能翻一番兩番的。”該研究院總經理肖小平說。

在王明看來,限購早已不是束縛南京樓市發展的障礙。“基本上是只要你想要買房,開發商都會想辦法‘幫你解決’資質的問題,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對於更多的購房者而言,房貸比例能不能多一些,房價未來漲還是跌,才是關鍵。

第二波救市來襲

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68個,而實行了限購的城市,不過是46個。第二波等級更高的救市來襲,意圖撐住更多未限購城市的房地產市場。

那些從未實行過限購的城市日子也不好過。

新近公布的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顯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同比下跌的城市有68個,7月有64個。而實行了限購的城市,不過是46個。在華中地區,僅有南昌、長沙和武漢三地被限購。

踩著第一波以取消限購為核心的救市尾聲,第二波等級更高的救市來襲,意圖撐住更多未限購城市的房地產市場。

9月15日,湖北省出臺《關於促進全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人稱“鄂六條”,涵蓋了包括首套房基準利率降至七折,以及契稅、公積金等多項優惠。

“它是一個指導性的文件,給個大的方向和框架,讓下面的城市去做自選動作,報上來覺得OK就執行。”一位不願具名的湖北省房地產業內人士解釋。湖北黃岡第一個做出響應,表示給購房者以財政補貼;武漢也隨即宣布全面取消限購。

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看來,房價拐點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已出現,只不過一開始只是表現為漲幅的縮小。進入今年5月後,他觀察到的是全國範圍內的普遍加速下跌。

“供大於求,以價換量。”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範小沖這樣形容當下的開發商處境。他認為不同於以往的外力作用,此次樓市拐點源自市場內生的供需關系變化,從去年的供不應求,轉為今年的供過於求。

對於此輪下行,中原集團首席運營官李文傑認為是一個合理回歸、良性回調。

地方政府或許相對更加焦慮。9月15日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來自房地產行業的部分稅收在下滑,其中8月的房地產營業稅同比下降7.4%,建築業營業稅下降0.4%。房地產企業所得稅下降5.1%。

土地出讓收入也在大幅縮減。8月27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報告了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其中提及7月份土地出讓收入還是同比增長了一成,但與前7個月的整體增幅相比,已經減少了一半。

松貸猶抱琵琶

“即便地方發了文,還是要看銀行,地方政府管不了銀行。”

當取消限購已接近尾聲但卻沒有顯示出多少威力之時,“松貸”成為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們眼中最大的救命稻草。

9月22日,央行向四大行吹風放松首套房房貸的認定標準的消息尚還只是傳聞;第二天,9月23日,福州、青島就相繼依葫蘆畫瓢地發出了公告:“出售唯一住房又新購住房的居民家庭償清原購房貸款後,再次申請住房貸款的,按首套房貸認定。”認房不認貸,針對的是有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群。

按照現行信貸政策,銀行執行的是“認房又認貸”。也就是說,貸款房本都要看,只要有過貸款記錄,不管是否還清是否賣出,再買房時都要按照第二套住房的政策來。

然而,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的消息目前沒有得到官方證實,那麽即便地方發了文,還是要看銀行,地方政府管不了銀行。”

房價下行之下,商業銀行事實上一直在收縮個人購房貸款業務。2014年第二季度的金融數據顯示,個人購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2009年以來第一次落後於整體房地產貸款余額增速。

在南京,限購取消後,房貸市場依舊緊張,沒有出現優惠利率。融360統計了目前的17家銀行,其中有15家實行首套房利率上浮5%,二套房上浮10%的水平。平安銀行和廣發銀行則幹脆停止貸款。

在湖北省最新公布的“鄂六條”中,寫明“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打七折”,給出了下限。

但前述湖北房地產業內人士對此政策並不樂觀,他認為省政府的信貸優惠更像是針對銀行的“倒逼”行為,銀行是否執行並不以政府意誌為主,“七折貸款,銀行是虧本做生意,圖什麽呀?上市公司是要為股東負責的。”

於是,陽光100置業集團常務副總裁範小沖只能呼籲銀行應該站在更高的層面考慮,“從政府的角度,非常希望銀行能站在這個國民經濟更高的高度,不是只為自己的利益,能夠支持房地產的發展。”

樓市低迷,營銷花樣叠出。2014年9月17日,一場漢字聽寫大賽在南京江北的一家樓盤舉行。 (CFP/圖)

不會再回到老路上了

“上一輪限購放開減少了行政幹預,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樓市。”

中央層面的松貸傳聞若屬實,在李文傑看來,肯定是利好,但依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目前樓市信貸緊張的局面。“信貸放開,是要中央給銀行資金放水,要大規模的刺激,但現在的宏觀基調是調結構促改革,頂多只能期待微刺激。上一輪限購放開減少了行政幹預,這是正確的方向,但沒有從根本上扭轉樓市。”

肖小平也對此輪信貸放開的刺激效果持謹慎態度,“它真正作用的是之前有房子,又能夠還清貸款的人群,也就是被‘認房又認貸’政策困住的人。但在市場上,這部分人的占比不會很大。這樣一個松動的政策,又不足以改變市場上投資或投機型客戶對樓市的預期,使他們的行為發生變化。”

過去十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救市總是與下跌如影隨形,這一次也不例外。2008年下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下,中國樓市出現飛速增長5年後的第一次大幅下跌,二套房貸隨機松綁,營業稅免稅也從5年降為2年,房價報複性的反彈了至少一倍;2011年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實施,也就拖累了房價漲幅一年多而已。人們難免擔心,本輪一波又一波的救市,會不會導致房價的再次逆轉。

尹中立覺得不會了,“當一種資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時間一長,投機的人比重就會高。房價在中國漲了十多年,連掃垃圾的都知道買房子可以賺錢時,可想而知在中國過去的購房者當中,投機的比重是非常高的。反過來,當價格持續的下跌,並且趨勢形成,估計會很難逆轉。”

未來的兩到三年內,國內樓市都處於“清庫存”的階段,消化過剩供給,這是李文傑的判斷。“不再會有政府的大規模刺激了,否則又會回到之前的老路上,跟這屆政府提出的路線不符”,他提醒開發商們,“不要再有錯誤的期盼,最重要是要認清當前形勢,盡快地跑量,我覺得去等或賭都是不切實際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64

歐盟官員:如烏克蘭親俄分裂派攻城掠地 還會制裁俄羅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03

俄羅斯,制裁,默克爾,普京,天然氣

一位歐盟的外交官表示,烏克蘭的親俄分裂武裝可能企圖趁停火之機擴大勢力範圍。他警告,這種攻城掠地的行為會激起歐盟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

歐盟駐莫斯科大使Vygaudas Usackas昨日接受采訪時說:

“歐盟希望撤銷對俄制裁。可我這麽說並未包括形勢急劇惡化的情況,歐盟可能被迫考慮制裁。我們可能用的措施還沒有用到極致。”

自9月5日烏克蘭政府軍與分裂武裝達成停火協議以來,雙方每日摩擦不斷,一直在威脅停火局面。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官網聲明稱,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的“整體安全形勢在惡化”。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昨日與美國國務卿克里就烏克蘭境內沖突交流看法。俄外交部聲明稱,拉夫羅夫強調,各方都需要遵循9月停火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他支持和平的努力,將歐美的制裁稱為危害全球經濟的“愚蠢行為”,還說制裁不會動搖自己的政策。

今年7月下旬以來,美國與歐盟相繼對俄羅斯施加迄今為止最嚴厲的制裁,著力打擊能源、金融與國防三大俄關鍵經濟領域。制裁已經對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今年俄官方經濟增長預期僅有0.5%,去年為1.3%。

而歐盟15%的天然氣需求都由俄羅斯經烏克蘭輸送。上周俄羅斯高官警告歐盟,如繼續向烏克蘭轉口天然氣,就會有俄方中斷供應的風險。

華爾街見聞本周文章援引俄羅斯能源部初步數據稱,今年第三季度,俄對歐盟出口天然氣同比減少15%,減幅至少是2012年二季度以來兩年新高。僅今年9月一個月,俄經烏克蘭送氣就同比減少了54%。

普京昨天接受采訪時透露,烏克蘭與俄羅斯可能兩周內會晤,以求在今年冬季到來以前解決雙方的天然氣爭議。

以下英國《金融時報》圖表顯示,如果俄羅斯“斷氣”,哪些歐盟國家會最受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歐盟,俄羅斯,制裁,天然氣,普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42

“新債王”Gundlach:阿里巴巴IPO當日是美股年內最高 美元還會走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99

周二,“新債王”Jeff Gundlach表示,阿里巴巴IPO當日(9月19日)很可能是美股年內最高,不過經歷幾日大跌美股將自當前點位反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底部為2.2%,市場情緒比數據更能左右美債走勢。美元還會走強。

jeff gundlach

據CNBC報道,Gundlach認為,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底部為2.2%,市場情緒比數據更能左右美債走勢。周二,10年期美債收益率盤中跌破2.2%,最低為2.19%,此後美債收益率反彈。

不過,Gundlach謹慎表示,若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2.2%下方,可能讓美聯儲在貨幣政策方面改變“遊戲規則”。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將於明年中開始加息,不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美聯儲加息時間表可能會改變。

上個月,Gundlach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將在2.2%~2.8%範圍運行。

Gundlach認為,阿里巴巴IPO當日(9月19日)很可能是美股今年年內的最高點。當日道指創下17350.64點的歷史新高,此後道指下跌了近1000點。近幾日美股接連下跌,Gundlach預計美股將有所反彈。周二,標普500指數盤中漲超1%。

Gundlach表示,大家都在做多美元,預計美元仍將繼續走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41

阿里財報公布在即 美股這次還會“顫抖”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40

阿里巴巴上市後的首份財報即將在今晚出爐,期權市場隱含波動率暗示公司股價可能出現明顯波動。由於阿里巴巴IPO當天美股三大股指曾齊齊見頂並在隨後出現了明顯的回落,因此投資者對於阿里的財報不敢掉以輕心。

自2011財年以來,阿里巴巴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64%。公司營收從當年的19億美元穩步攀升至2014財年的85億美元。盡管這種增長率無法長期保持,但是很多投行依然看好公司發展前景。高盛的營收模型暗示阿里巴巴在2016至2019年將錄得25%的年複合增長率。

目前市場預期阿里巴巴第三季度凈利潤將達到11.6億美元,營收為26.1億美元,同比均增長45%。利潤率則是另外一個焦點,公司當前的利潤率雖然要高於絕大多數的產業同行,但是受擴展移動業務的影響,該公司的利潤率已從去年開始出現下滑。第二季度阿里巴巴集團的利潤率下滑至43.4%,低於上年同期的50.3%。

公司股價的30日隱含波動率正悄然上升,周一達到46.18%,10月初時為36.29%。該指標用於衡量股價大幅波動的風險。而根據阿里巴巴股價近期的跨式期權組合(straddle)成本計算,在阿里巴巴公司公布業績之後,暗示公司可能出現7%以上的漲跌。按照目前的股價,市場可能的波動區間在95-110美元之間。

阿里巴巴集團在9月份通過創記錄的首次IPO募集到250億美元資金,IPO以來阿里巴巴股價的累計漲幅已達到45%。按照周一收盤價101.80美元計算,阿里巴巴的市值已達到2430億美元,超過了Facebook。

除了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之外,市場也對於美股整體走勢表示了關註。阿里巴巴IPO當天曾一度引發股市見頂。

screen-shot-2014-10-16-at-09-32-31-590x259

其中較為顯著的特點是,之前同步率較高的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標準普爾指數和WTI油價近期出現了十分明顯的差異。

20141103_broken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06

關於2015年互聯網行業投資:電商三劍客還會繼續火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03

本帖最後由 股語者 於 2014-11-30 18:59 編輯

關於2015年互聯網行業投資:電商三劍客還會繼續火嗎?
格隆

2015年互聯網:龍頭公司,還是中小公司?

如果讓格隆對15年的互聯網投資機會做一個基本的判斷的話,粗線條應該是如下兩個層次的結論:
1、中小市值的互聯網公司很難比龍頭公司有更好的收益。所以15年的互聯網投資應該以配置大市值公司為主,輔以中小市值公司的波段操作。
2、在主流互聯網公司中,大市值的公司基本上集中在搜索、電商、社交和在線旅遊四個行業。搜索龍頭百度和社交龍頭騰訊應該是確配品種。而在線旅遊行業由於攜程和去哪兒在今年激烈的競爭導致旅遊行業毛利率整體下滑,卻沒有帶來行業格局的實質性的變化,基本上是一個雙輸的局面。在這種非良性競爭緩和之前,可能適當回避在線旅遊更穩妥一些。


電商板塊:2015年會繼續火嗎?

對於電商板塊,今年京東、阿里兩巨頭先後上市。中國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唯品會已經齊聚美國。這對電商板塊是一件比較正面的事情。電商上市公司形成了互聯網行業的一個子板塊之後,更容易吸引到資金的關註。尤其是中國電商公司,相對於美國的電商公司有很多先天的優勢。比如中國沒有沃爾瑪這樣的傳統零售的巨頭與電商競爭。沒有UPS這樣的物流巨頭,所以中國的電商公司可以自己整合物流。中國的高人口密度和低人力成本都有利於降低配送成本等等。這些因素綜合下來,形成了中國電商成長的沃土。直接的表現就是中國電商公司的財務狀況普遍優於美國同行,因此更加受到投資者追捧。因此在15年,電商仍然是一個很好的投資主題。
對於電商行業一個比較穩妥的方式是用阿里巴巴、京東和唯品會三家公司做一個組合。這樣的操作既可以抓住電商行業的增長,有可以對沖掉單一公司的經營風險。三家公司每家都有自己的獨特定位與核心競爭力,雖然存在競爭關系但不是攜程、去哪和藝龍那樣的貼身肉搏,競爭還是保持在一個比較良性的層面。這是電商行業明顯好於在線旅遊行業的地方。

既然阿里巴巴這麽好,為什麽不是只持有阿里巴巴?

即使在世界範圍來看,阿里巴巴也是毋庸置疑的電商龍頭。無論從市值、GMV規模、利潤率水平行業之內無出其右。但這並不代表阿里巴巴在電商公司的競爭中能夠處處壓倒對手。雖然互聯網行業贏者通吃的馬太效應非常明顯,但是對於電商平臺而言卻並非如此。一個大的電商平臺固然可以為賣家提供更多的流量,但是對於賣家而言也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就是小的賣家很難在買家的搜索結果中排到前面。這樣一來再多的流量也與小賣家無緣,因為很少有買家會選擇排名在後面的賣家。所以如果有其他的平臺出現時,這些小的賣家一定願意嘗試新的平臺。這也是為什麽京東和唯品會的平臺型電商業務都可以快速發展的原因。另外要提示一個阿里巴巴面臨的一個政策風險,就是對於C2C業務的稅收問題。一旦國家決定對C2C業務征稅,對於淘寶平臺短期會是一個致命的打擊。而對C2C征稅會使得B2C的價格更具吸引力,因此對B2C的業務是一個利好。這也是為什麽買入一個電商組合可以對沖風險的原因。
京東和唯品會都有著非常清晰的市場定位。京東做3C的直銷起家,主打男性客戶。唯品會做服裝特賣起家,主打女性客戶。京東電商平臺經營的品類是唯品會直銷的品類,而唯品會電商平臺上經營的品類是京東直銷的品類,因此二者的競爭並沒有激烈的貼身肉搏的程度,基本上還算是比較良性的競爭。

京東和唯品會距離天花板還有多遠?

京東和唯品會的魅力在於營收的高速增長。隨著基數變大,營收增速放緩是必然的趨勢但投資者更關心的問題是公司增長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我們就來粗略估算一下市場的空間有多大。對於3C市場,我們只簡單計算幾個大的品類。中國每年智能手機出貨量估計在3.5億部左右,假設平均售價為1000元人民幣,就有3500億的市場。PC的出貨量大概在9000萬部左右,假設平均售價為2000元人民幣,就有1800億的市場。電視機的出貨量大概在4000萬臺左右,假設平均售價為2000元人民幣,就有800億的市場。這三類商品市場規模已經超過了6000億人民幣,而京東13年3C品類的GMV只有800億。因此還有很高的增長空間。
全國服裝市場規模為2萬億人民幣,其中尾貨市場為4000億人民幣。唯品會管理層表示服裝尾貨在線銷售滲透率已經高達80%,也就是3200億人民幣,這可能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其實淘寶上的小賣家賣得服裝很多都屬於尾貨商品。以3200億的總市場規模計算,唯品會目前的市場份額也只是個位數而已,距離天花板還有很遠。京東和唯品會最近兩個季度的GMV如下圖所示。


移動互聯網對電商影響幾何?

移動互聯網對於電商的影響有利有弊。好的方面是很多低收入人群只用手機上網,移動互聯網擴大了電商的潛在客戶群。而且移動互聯網增長了用戶的在線時長,互聯網公司有更多機會從用戶身上賺到錢。移動電商對於平臺型電商的不利影響是移動流量的廣告現在還不如PC端的流量值錢,而且移動端展示的廣告位也不如PC端那麽多。不過阿里巴巴已經用連續兩個季度的移動端貨幣化率的提升告訴市場他們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階段。對於直銷型電商而言,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不利影響就是客單價的降低,這會導致配送成本的升高。從移動端的GMV占比來看,目前唯品會的占比是最高的,14年的三季度已經達到了57%。我們可以認為唯品會基本上已經完成了PC電商到移動電商的過渡。


對中國電商三劍客的分項比較

客單價變化

可以看到京東的客單價水平是高於唯品會的,但是趨勢是在不斷下降。唯品會剛好相反,客單價的趨勢是提升。這個變化很好理解。京東原來賣的電子產品單價都比較貴,擴展到其他品類的時候客單價必然會下降。另外一個使京東客單價下降的因素就是渠道下沈。而唯品會是從比較便宜的服裝品類擴展到單價比較高的其他品類,所以客單價的趨勢是提升。另外唯品會並沒有向下拓展渠道,唯品會目前65%左右的營收都是來自二、三線城市。客單價下滑對於京東最的不利影響就是配送成本將會升高。


毛利率

唯品會的毛利率較高,因為主營的服裝品類屬於非標準品,上遊渠道分散,唯品會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強。在服裝品類上面唯品會可以獲得25%左右的毛利率。但是擴展到其他品類的時候,就不可避免的出現毛利率下降。比如美妝品類的毛利率只有10%左右。但是我們看到唯品會的總體毛利率還是向上的,是因為平臺業務是以凈收入來計入營收的,平臺收入拉高了整體的毛利率水平。而京東是從毛利率較低的3C產品拓展到其他品類,毛利率自然上升。另外京東毛利率也受益於來自平臺業務的營收。


運營開支占收比

對於兩家直銷電商而言,物流配送的費用占比都是最大的一塊。對於京東來說,因為客單價的降低和渠道下沈的影響,配送成本短期很難改變上升的趨勢。對於唯品會而言,隨著客單價的提升,配送成本有下降的空間。而且唯品會在自建物流的時候都會評估當地的訂單密度是否能讓配送體系在短期內打平,只有這樣才會考慮自建物流。因此物流建設方面的開支也沒有京東那麽激進。但是對於唯品會需要註意的是公司為了爭取新客戶,未來會加大營銷的開支。移動端的研發和大數據廣告的研發也會導致研發的費用開支上升。公司管理層的指引是費用的增速不會超過營收的增速,因此運營利潤率基本還是平穩的。


三劍客的估值比較

因為公司之間盈利能力不同,因此格隆選用了三種不同的估值法方法進行比較。京東的盈利能力是最弱的,所以用EV/Sales這個指標來看最便宜。根據一致預期,京東15、16年的EBITDA為負值,因此無法比較EV/EBITDA和PE。雖然以EV/Sales和EV/EBITDA來衡量,唯品會比另外兩家公司要貴。但是由於唯品會的高利潤率水平,以PE的角度來衡量卻是三者中最便宜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40

普京:冬天來了,油價的春天還會遠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29

putin-326

上周OPEC宣布不減產後,油價暴跌。急跌的能源價格給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的預算帶來巨大壓力,俄羅斯就是其中之一。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似乎並不非常擔心。

彭博報道,普京上周五表示:

“冬天來了,我確信市場會在明年一季度或明年年中重新回到均衡。”

普京對冬天樂觀的看法並不讓人吃驚。傳統上講,隨著氣候越來越冷,俄羅斯的經濟會越來越好,因為俄羅斯的貿易夥伴需要進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

Cumberland Advisors首席投資官David Kotok早前表示:

“低溫的力量讓作為歐洲能源主要供應國的俄羅斯能夠施加影響。這一影響將以更高的價格、限制供應量,或兩者結合的方式來直接或間接影響額外成本。”

俄羅斯提供的天然氣占歐洲國家總需求的三分之一,歐洲國家依賴這些天然氣來向住宅供暖,並保障各產業的正常運轉。所以,如果沒了天然氣,這對歐洲經濟來說絕對是一個壞消息。

有一個國家將特別依賴俄羅斯,那就是烏克蘭。2013年烏克蘭接近50%的天然氣由俄羅斯供應,俄羅斯也因此最可能在烏克蘭身上獲益。而烏克蘭的煤礦又恰好集中在俄烏沖突地區,烏克蘭將迫不得已依賴於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

然而,即使這是個極端寒冷的冬天,下跌的石油價格對俄羅斯來說也仍然是一個噩夢。

位於哥本哈根的Danske Bank首席分析師Allan von Mehren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俄羅斯(面對油價的大幅下跌)尤其脆弱。1997-98年的石油價格大幅下跌就是導致1998年8月俄羅斯違約的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現在俄羅斯的經濟並不在最理想的狀態。這個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俄羅斯的非黃金國際儲備已經從年初的4570億美元下降到3700億美元。盧布也大幅貶值,今天早些時候貶值近8%,達到有史以來最低值。

(實習編輯 戴博 編譯)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84

牛市路徑圖:央行還會繼續防水嗎?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33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4 10:29 編輯

牛市路徑圖:央行還會繼續防水嗎?
作者:Adam

最近牛市由降息引爆,資金大量入市,弄得整個市場節操碎了一地,現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進還是不進,但未來要延續牛市的基礎則是降息是否會繼續。目前市場觀點存在一定的分歧,一方是認為降息通道打開,未來降息還將繼續,另一方認為降息是個不得已而為之的單次行動,目的是為了保增長。所以分析下未來降息的可能性是對這輪牛市信心的基礎。


那首先就要說為什麽央行之前在經濟持續下臺階的情況下不願降息,只是用各種從沒聽過的名詞定向降準。原因是央行擔心普惠降息會把錢送入房地產、部分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杠桿已經很高的行業,而急需錢的小企業仍就弄不到錢。例如地方融資平臺的負債率為56%,非常接近60%的國際警戒線。央行希望通過高的融資成本倒逼企業去杠桿,降低產能,從而做到調整經濟結構的目的。

但結果是,還是降息了。
一:降息前提,CPI持續下降

如今最新的CPI只有1.6,預計11月CPI也不會高到哪里去,並且油價下跌在邏輯上可以打壓CPI指數。那麽在害怕通脹的問題上,降息的大門已經打開了。


二:那麽第一個問題,一次降息夠不夠
單靠這次降息,商業銀行很可能不會全力配合,把貸款利率弄下來。原因很簡單:這回的政策調整是這樣的:一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降了25個點(從3%下降到2.75%),允許自由上浮擴大(從原來的1.1倍上升到1.2倍)。 存款利率不下來,商業銀行要運行、要吃息差,有那麽強的動力,把貸款利率往下放嗎?我們覺得不會的。銀行惜貸,經濟只能更差,一次降息不起作用,政府怎麽辦?只能繼續往下降息。


三:第二個問題,以後還降不降
既然降息大門已經打開,降息的實際需求也有,但是降息也不是想降就降啊,還是得有幾個前提,走一步看一步。

首先關註未來房價
有個觀點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為什麽之前這麽多年,不管貨幣政策怎麽變,房價都只漲不跌,最後都只能靠行政政策限購來達到穩定地產價格的目的。原因就是中國強大的剛需在支撐,城鎮化的發展,適婚人口的增加,這都是實實在在要買房的,而07年之後股票市場差的不行,海外投資受阻,買房是群眾資本保值增值很好的一個方法,地產市場的炒作也只是基於強大的剛需。對比國際原油價格為何大漲大跌,因為國際原油交易量是需求量的8倍。


但目前我們看到的是人口結構面臨拐點,人口老齡化開始凸顯,也就是剛需開始減弱,已經很難出現以前那種房價瘋狂上漲的情況。

另外從現在情況看,降息資金未必會大量進入地產,而是相應的進入了股市,也就是最近看到的股市瘋狂的成交量,大量的社會資金,還有大量融資借入資金入市。

最近滬指成交量

未來第一個要關註房地產價格數據,如果降息後房價大幅反彈,那麽這個肯定是央行不能承受的,下次降息也不知道會是何時了。現在的情況是在14年之後,房價持續下降,也為這次降息提供了一點勇氣,如果11月和12月房價漲幅在一個央行可以接受的範圍呢,那麽下一次降息會馬上開始。


關註產能過剩情況,部分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杠桿水平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部分國有企業產能過剩,杠桿高企,這也是央行不願降息的部分原因。現在國家的方向可能是降低產能不如把產能輸出國外,降低杠桿不如搞活股市大力推進股權融資,包括從國企自身尋找空間。


所以我們看到了國家一邊大力度的反腐,大力度的推行國企改革,國企改革非常依靠股市,把很多未上市資產引入民資打包上市。另一方面國家也適時推進上市註冊制,降低上市門檻,讓這些大企業在融資途徑上可以更方便的使用股權融資。

國家在降低過剩產能方面也提出了“一路一帶”等基建輸出計劃。另外國家搞PPP,搞ABS,搞行政手段來控制地方債務。當然這些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要進展順利不節外生枝,繼續降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四:所以國家搞活股市和央行降息相輔相成,簡單來說,只有搞活股市,才能吸引炒房資金入市從而控制房價,另外可以提供高效的股權融資渠道,而降息又剛好可以直接促進股市,對股市來說,貨幣就是最大的利好。

不往遠的說,就說上個月的事,10月31日,日本突然宣布放水,股市隨應聲大漲4.85%,後一交易日又大漲2.7%,如今是日日創新高,大有逼近2007年高點的趨勢。簡單粗暴的說,貨幣進場就是最大的利好,為啥?有錢!任性!

最後再看下全球主要市場的估值對比,目前A股的估值水平仍然很低,在降息通道的路上,還在等什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