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友嘉回台發TDR 明年Q2掛牌 兩岸工具機廠龍頭看好經貿解凍,提前一年執行;整合大陸廠產值,將達100億元以上。


2009-11-26  THT





看好兩岸經貿關係解凍,兩岸最大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實業集團,決定提前一年回台上市,近日將送件申請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並訂明年第二季掛牌。

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昨(25)日參加「2009發現台灣建構未來產業研討會」時表示,友嘉董事會近日將討論通過回台上市案,友嘉計劃整合大陸所有生產工廠,達到總產值100億元以上規模,並以「友嘉國際」名稱申請回台上市。

友嘉集團去年共生產5,800多台各式切削、成型工具機,光工具機的營業額就超過103億元,不但是華人地區最大的全功能CNC工具機製造集團,也是全球第二大立式加工中心機製造廠。

友嘉近幾年逐步發展成為控股集團,集團旗下主要工具機廠之一的杭州友佳,已在香港掛牌上市。杭州友佳上半年每股獲利達5.6元,全年有機會突破10元,是兩岸工具機廠中表現最佳者。

朱志洋之前曾表示要在二年內回台上市,不過看好兩岸經貿關係前景,決將上市時程提前一年。

今年邁入第30年的友嘉實業,最初以代理神戶製鋼建設機械為主要業務,目前在全球的關係企業已達52家,產品涵蓋工具機、電動工具、堆高機、建設機械、電梯設備、停車設備、氣動工具、印刷電路板和LCD TV、LCD顯示器等。

其中,台灣現有20家公司,包括股票上櫃的祥裕電子、友銓電子,以及友嘉實業、台灣麗偉、松穎機械、勝傑工業、眾程科技、日翔軟版、彩樂電子、友佳精工、岩田友嘉機械、友迦工業等。

近幾年,友嘉積極透過併購,不斷擴大集團版圖,同時深耕大陸,建立綿密的生產網路。今年完工投產的杭州友華,資本額3,000萬美元,主要生產大型龍門機,2.5萬坪廠房,月產能最高可達100台。

朱志洋 一年併購十大廠




友嘉實業集團今年卻逆勢加快拓展全球營運版圖,不到十個月,陸續併購歐洲十家大廠,集團由年初的42家暴增至52家,也讓業界見識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工具機業併購大王」旺盛的企圖心。

朱志洋不諱言,併購是擴大企業規模與力量的最佳模式,除提升採購、經營的效益,也可大幅節省成本。尤其金融海嘯重創全球工具機產業,許多大廠營運大幅滑落,是進場「撿便宜」的好時機。

近幾年,朱志洋陸續併購20餘家企業,代表作是併購工具機大廠台灣麗偉。89年,台灣麗偉爆發財務危機,當時公司虧損近12億元,陷入半停工狀態,朱志洋介入經營後,全面改善經營體質,去年營收已達35億元,獲利4億餘元。

朱志洋行事一向低調,併購十家歐洲大廠也是「鴨子划水」,不但媒體沒報導,業界知道的也不多,併購金額更是絕口不談。要不是昨天出席「兩岸精密機械產業回顧」座談會時發表專題演講透露他的布局,他併購的動作也不會曝光。

朱志洋透露,友嘉集團不但要在台灣上市,更計劃五年內整合大陸所有工具機生產基地,以總產值人民幣50億元規模掛牌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2

外資藥企產值壓倒國企 賣得貴才賣得好?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9/wMNDIwXzQzNjIwMQ.html

「據國家海關信息網數據,2011年,我國進口藥品較2010年增長了43%,達到了103.47億美元。」一位醫藥行業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43%,這個數字相對2006年到2011年間年均近34%的增長率又是一個躍升。

隨著醫改逐年深入,醫保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中國醫藥市場不斷擴大,其成長潛力被全球醫藥行業所看好。而2011年百億美元左右的進口額,似乎與國內巨大的需求並不相稱。

實際上,跨國製藥巨頭以佔領中國市場的方式早已不是依賴進出口貿易,而是通過在華設立獨資或合資醫藥企業、兼併重組國內本土醫藥企業等手段進行產業整合。

「製藥外企與國有製藥企業工業總產值的比值,已經從1995年的0.38猛增到2010年的2.1。」國家行政學院講師胡穎廉綜合中國統計年鑑、中國藥學年鑑分析指出。2010年,外資藥企在華工業總產值為3171.34億美元,而當年的進口總額則僅為72億美元左右。

這也意味著,到2010年為止,外資藥企在華的工業產值已經達到了國有藥企的兩倍。而在2005年,雙方的總產值還基本持平。

一方面外資藥企在華「業績」突飛猛進,而另一方面外資藥又維持高價格——「賣得貴還賣得好」似乎不合常理。

無疑,「以藥補醫」機制下醫療機構青睞高價藥的「潛規則」,為高價藥品的生存推波助瀾。「15%順加作價機制下,同種藥品中價格較高的規格能給醫院帶來更高順加利潤。」胡穎廉說。

目前,在首先試點取消「以藥補醫」的縣級公立醫院,主要採取的措施是實行藥品「零差率」,並通過集中招標採購的方式壓低藥品採購價格,以此來實現醫藥分開。

「但這種抑制藥價的政策思路,在外企和本土企業仍受不同待遇的情況下,將會使本土藥企首先受到價格戰的衝擊而愈顯頹勢,外資藥企則可以繼續維持高價位。」前述醫藥行業人士指出。

國務院研究室發展司原司長朱幼棣認為,當前的藥品招標制度潛在地把企業分成了外企和本土企業,這就使外企不必與眾多本土企業競爭,保持高價格。

外資藥維持高價的另一個原因,則是自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的單獨定價政策。這一政策的實行,讓在國外已經過了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仍能在中國市場保持高價格。

事實上,目前外資藥企已經開始佔據我國高端醫藥市場。據胡穎廉研究,當前,外資藥企佔主流的進口藥、「原研藥」和新特藥佔據了大城市和三甲醫院60%-65%的市場份額,醫療器械市場中外資產品的份額更是高達80%。

但必須指出的是,欣弗、毒膠囊等事件對本土藥企的公信力傷害巨大,拿出讓患者放心的質量,是監管部門、行業協會以及本土企業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3

民宿產值十六億 被迫偷聘經理人



2012-7-2  TCW




在墾丁的海邊、在南投清境山上、在宜蘭和苗栗的鄉村,還有在桃園的深山裡,悄悄的出現一種全新的職業:民宿管家。

這麼偏遠的地方,大學畢業,只要有一年相關經驗,月薪逾三萬,外加包吃包住,絕對不成問題;累積三年相關經驗,月薪更可能跳到五萬;甚至還有人靠著分紅,賺進超過兩百萬年薪。他們,也見證了台灣民宿業發展邁入全新的時代!

過去十一年,台灣民宿家數,成長逾十一倍。二○○一年十月,《商業周刊》以民宿業者為主題,策畫了「移民合歡山」的封面故事,同年十二月,民宿管理辦法通過,也是台灣民宿業的元年。至今近十一年的時間,全台合法登記在案的民宿從數百家一路成長近四千間,帶動的商機更是可觀。

光是去年,觀光局統計,全台民宿營收逾十六億元,在短短四年成長二二五%。而這還只是觀光局登記有案的民宿所回報的數字,因為依規定民宿只能有五至十五個房間,有些業者即使合法,但擁有的房間數超過規定,這部分的收入就不會回報,如果再加上未登記的業者,十六億這個數字,台灣民宿協會保守估計還可以乘上三倍。

法令綁死民宿業者游走灰色地帶

但,這數千個旅遊業的螞蟻雄兵,即使創造出數十億產值,卻還身分未明。「觀光局規定,民宿是副業,只能由家人經營,但當初經營民宿的退休人士,面臨二次退休,卻沒有第二代要接手,現在已經出現專業的民宿管家,但他們卻不合法。」民宿協會秘書長、暨南大學休閒學與觀光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曾喜鵬無奈的說。

依法,民宿不是一個產業,但現在規模卻已經大到得面對經營技術升級的問題,但,想引進專業經理人接手管理,業者還得游走在灰色地帶。

國內民宿先驅之一、「庄腳所在」主人吳明一,就是面臨二次退休,最典型的例子。

今年七十歲的吳明一,早在一九九五年,民宿管理辦法還沒誕生,就開始把他在宜蘭養老的別墅分租出去。那時五十出頭的他,剛從大同公司退休,把退休金全部拿來整建老家,花光了養老的本金,為了生計才開始經營民宿。

到現在,一晃眼已十多個年頭,他還是得每天早上六點鐘之前,出門採買一天客人所需的食材,再開始巡視民宿加上三千坪庭院和有機農地、照顧滿園的花草和他飼養的雞鴨,更別提房間和園區的清掃、換洗床單、整理和維修,還要管理住客訂房和滿足他們各種需求。如果沒有幫手,就算他再硬朗,一個人也忙不過來,而且,這樣的生活,也與他經營民宿的初衷背道而馳。

為了追求「健康快樂」的生活,吳明一經營民宿,但他的大兒子,從小看他工作,像傭人一樣辛苦,寧願選擇在台北打拚,也不願接班。讓吳明一不得不開始發愁,雇請專業管家成了他的選擇之一,更重要的是,這可以為他十七年歷史的民宿,帶來新的經營思維。

人才大缺民宿管家能引進專業管理

民宿協會估計,目前六百家會員當中,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會員,需要聘用管家,這還只是冰山一角。隨著國民旅遊風氣普及,民宿規模擴張,過去由民宿主人,校長兼撞鐘的情況,必然得走向專業分工的新面貌。未來對人才需求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

在苗栗某知名農村風格民宿,和南投清境某著名西式庭園民宿,隨著知名度的翻漲,他們的客房數已經逼近二十間,讓這個原本是從興趣開始的副業,現在不能再只靠主人夫婦打理,除了專業管家是他們的好幫手,他們雇用的專職員工數都近二十位,儼然像是一間間小型企業。

民宿依照法令,不能轉讓,使得現在真正在經營民宿的專業經理人「民宿管家」們,妾身未明。一位不願具名的民宿管家曾先生,擁有國外大學的旅館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兩年前投入民宿管理的工作,靠著淨利五成的分紅,年收入超過兩百萬元。

「他(主人)花了三千萬打造(這間民宿),含買地的價錢,我雖然什麼都沒有出,但從裝潢(油漆)的顏色,到餐點,我出的是專業。」曾先生指出,當初為了設計民宿餐點,他還跑遍附近餐廳和民宿,規畫出截然不同的餐點風格,同時在民宿兼營景觀餐廳,讓不住宿的遊客也能夠進來用餐消費,使得原本入不敷出、找不到獲利模式的這間民宿,一年內翻身。

台灣民宿集中在花蓮、台東和南投等偏鄉,與其他行業相較,民宿行業的出現,平衡了城鄉發展、促進地方觀光旅遊升級,「民宿管家」這個法令上屬於「灰色地帶」新職種的出現,見證著台灣民宿業發展十多年來的轉型瓶頸,而且又是個產業發展,永遠跑在法令前的新例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2

黃金交叉! 便利商店產值首度勝百貨

2012-12-03  TCW
 
 

 

百貨公司週年慶大戰剛落幕,信義商圈新光三越、忠孝東路四段Sogo百貨,依舊門庭若市,但卻是標準「賺了面子、賠了裡子」的流血戰。以Sogo週年慶為例,兩週下來業績約占全年營收的四分之一,投入的行銷費用卻是全年預算的二分之一,但業績成長率僅呈個位數微幅變動。

也就是,為期兩週的「滿千送百」折扣戰,業者動用了半年的行銷子彈,消費者不打折不出手,集中消費胃口也被養大,「百貨業微利時代已經來臨,」就連Sogo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也不禁搖頭嘆道。

證據一:營收不斷破紀錄全家41個月,營收年增率正成長

賣精品的風光不再,消費市場風水輪流轉,這回站上浪頭的是街角「甘仔店」。

根據統一超和全家營收資料,在走出二○○八年底金融海嘯的營運谷底後,業績每月皆呈現年增率正成長,超商產業蠶食百貨、超市等零售業態大餅的市場重分配,獨霸零售業的「超商盛世」時代已然降臨。

證據之一,是內需成長趨緩,但超商產業一枝獨秀。

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統一超已連續三十六個月營收年增率正成長,全家更是連續四十一月營收年增率正成長,雙雙破了各自品牌成立以來,營收連續成長的紀錄。以統一超今年前三季的營收金額推估,全年可望突破一千三百億元,呈現三年成長逾三成的大幅擴張。

數據也顯示,超商賣起發熱衣、搶天然酵母麵包商機,擴大的是同業市場大餅。以總店數排名第四的OK便利商店為例,今年前三季全台超商展店淨增加數近七十家,其中OK便利商店即占半數,顯示市場成長,二線品牌仍存在成長空間。

首當其衝的,反而是零售業其他業態,包括百貨公司、量販店與生鮮超市等,近年來業績成長頻受挫,尤其,百貨公司總體營業額更在今年第三季,首度被超商所超越,全年更恐出現營收大餅衰退的警訊。

公平會發布的超商年度調查報告也顯示,截至去年底,國內四大超商總店數達九千八百三十一家,回顧過去十年來,國內超商家數的年增率從最早的兩位數,到二○○九年下降到○‧四五%後,隔年起再度呈現較高的增加趨勢,二○一○年與二○一一年的展店年增率,分別為二‧五七%、三‧六七%,成為金融海嘯之後,國內成長復甦最快的零售業態。

證據二:離成長天花板還遠外食族增加,鮮食和飲料需求大

「超商盛世」另一關鍵證據是,業者仍看好產業後勢的成長潛力,認為離成長極限的天花板尚遠。

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指出,以生活形態相近、流通產業發展較台灣成熟的日本為例,內需市場成長停滯,去年又發生「三一一大地震」,超市、百貨業營收萎縮,卻只有超商通路持續成長,三大便利商店7-Eleven、LAWSON和FamilyMart的營收、營業利益都創了新高,成為零售業的最大贏家;成長動力顯然不只來自同業內的移轉,主要是來自異業間移轉,尤其是外食產業。

潘進丁指出,以日本為例,把流通業加上外食產業,整體餐飲零售業產值,每年大概有一百六十兆日圓,而超商的年產值去年約九‧六兆日圓,僅占其中的六%,一般估計五年內這個占比,會隨超商擴大提供外食族餐飲服務,成長到一○%。至於台灣,目前新台幣兩千多億元的超商年產值,僅占整體餐飲零售業約一‧四%,對照日本的服務業發展,超商在滿足外食族需求,尚有很大成長空間,不管是領先品牌或追隨其後的超商體系,均能從中獲益。

換言之,未來超商與其稱為「便利商店」,不如以「便利餐廳」形容,將來得更為貼切。

分析統一超去年的各商品營收占比(見七十一頁圖)亦可發現,不含零食等乾貨的一般食品類,光是以鮮食便當、關東煮等為主的「食品服務類」(一六‧三%),加上列入現煮咖啡CITY CAFE品項的「飲料類」(三六‧二%),兩者銷售占比即超過五成,餐飲服務已成為超商主打的王牌。統一超商公共事務部經理林立莉便表示,過去五年來,鮮食和飲料類的銷售金額,分別成長約五成與近三成,確實是帶動總體營收成長的兩大功臣。

證據三:每小時來客30萬人票務、郵購等無形服務帶動消費

不只跨足餐飲業、成衣業,高雄第一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許英傑認為,提供無形服務「黏」住消費者,帶動實體商品消費,才是超商維持成長的最高戰略指導原則。

許英傑分析,超商能維持高成長動能,主要是近年來門市發展出各種無形服務,如結合雲端電子商務的到店取貨、水電等規費代收繳服務,以及獨步全球的高鐵票務取票服務等,甚至大型門市設置廁所和停車位,提供簡易遊憩服務,都是讓超商在社區與觀光據點,成為具備準公共服務的空間,收匯集人氣之效。統一超商溪頭和雅門市加盟主林秉毅即表示,一車、一車的陸客團到店內上廁所兼採購,已成為他去年以來主力開發的客群。

全家執行副總經理葉榮廷指出,超商所做的一切創新,主要基於兩個目的,其一是提高消費者到店的頻率,不管是賣咖啡或取高鐵票,都是藉由提供新商品、新服務,增加消費者對超商的依賴性,從三天來一次變成一天來三次。另外,則是讓原本不會走進超商的人願意上門,例如提供網路購物的到店取貨服務。

統一超證實,包括信用卡款等代收服務,以及ibon資訊平台代售高鐵、演藝活動票務,所創造出的門市現金流,目前已遠大於實體門市商品銷售每年約一千二百億元的營收規模。

從公平會揭露的調查資料也證明,超商這套「先搶人再搶錢」的戰略奏效。二○一一年全台超商總來客人次達二十八億七千八百萬,年增一億四千二百萬人次,成長率為五‧二%,高過同期間三‧六%的新開店數成長率;換算下來,不分時段,在台灣平均每小時,就有近三十三萬人走進超商門市。

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則觀察,傳統精品百貨業,由於扮演的是提供「中產階級創新生活提案」角色,如今,在中產階級消失、年輕人消費力下降的客觀因素下,百貨業出現衰退是必然趨勢,「提供人們少許花費,隨手就能換來身邊小確幸,亦是驅動超商產業成長的微妙消費心理。」

究竟,超商盛世還有多久的好光景?許英傑預測,從日本的零售業發展推估,台灣出現超商產業營業額超越整體百貨業產值,並非偶然現象,而是零售業態的黃金交叉,「至少未來五到十年,超商一枝獨秀的趨勢,都不會逆轉。」

【延伸閱讀】賣喝的、吃的占5成營收——統一超2011年各商品營收占比

飲料類36.2% 423.2億元非食品類24.5% 286.9億元食品服務類16.3% 190.5億元出版品類12.4% 144.3億元一般食品類 10.3% 120.6億元其他類 0.3% 3.8億元

註:食品服務類指鮮食、關東煮等熟食;非食品類為文具、美容用品等;其他類為網購、ibon等手續費收入資料來源:統一超年報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18

「老乾媽」去年產值33.7億納稅4.3億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6883.html

1月27日電 (記者 唐福敬)中國辣椒製品行業巨頭「老乾媽」公司2012年業績如何?「老乾媽」掌門人陶華碧26日向中新網獨家披露,經初步核算,該公司2012年年產值為33.7億人民幣,納稅4.3億人民幣。

1月26日,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陶華碧以全國人大代表身份應邀出席貴州省「兩會」。記者問及該公司2012年業績及納稅金額可否披露,陶華碧答:「可以報導啊,沒關係啊,納稅光榮嘛。」

隨即,她朗聲披露了「老乾媽」公司去年業績及納稅金額:2012年年產值為33.7億人民幣,納稅4.3億人民幣。老人家話音響亮,引得許多參會代表側目稱讚,遠處其他媒體記者接踵而至。

「老乾媽」公司自1997年成立至今,連年獲評貴陽市或南明區「納稅先進單位」,對此,陶華碧認為這是對「老乾媽」公司及她的最好回報。

據貴州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老乾媽」公司在貴州先後建立起46萬畝原材料基地,累計使用干辣椒18萬噸、菜油43萬噸、黃豆16萬噸,僅以此三項原材料用料的統計,按貴州省人均耕地面積1.1畝計算,老乾媽公司解決了550萬農戶的農產品(6.01,0.11,1.86%)銷路問題。

談及政府扶持和企業社會責任,陶華碧樸實地說:「企業是一棵樹,你(政府)三天兩頭澆點水施點肥,它一長大後就會回報你,就是這樣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15

他0.001公分的手感 牽動台灣千億產值

2013-02-25  TCW
 
 

 

想像一下,在堅固的機械軌道上,隨心所欲用手工具雕塑出0.01到0.001公分,且一萬次都能分毫不差,正確拿捏出比頭髮還細的精準度,是鏟花職人張振財贏在千分之一的基本功。

「鏟花」(Scraping),是一門從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流傳下來,機器無法取代的金屬加工手藝,世上第一台機器就是由此技術生產出來。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形容,鏟花就是「機械雕塑師」,主要原理是用手工一刀刀去除影響機械精度的物質,藉此矯正機械加工的誤差,影響產值上千億元工具機產業競爭力。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詹炳熾補充,鏟花是把機械兩個移動貼合面鏟直、鏟平、鏟均勻,軌道滑動時鏟花構成的點線面幫助機械精準移動,也讓潤滑油發揮中介功能,避免提早磨耗,降低機械壽命,「就像高度一樣的十個人撐著門板可平均分攤重量,如果有人蹲下去沒承受力量,其他人因重量集中比較快累……,」他認為機械好壞關鍵在可靠度,可靠度關鍵在精度,精度關鍵就在鏟花。

嫌貴你可以找別人,別人修不好回頭找我,價錢再加一倍

「他是我見過最厲害的鏟花師傅,」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欽點,讓張振財成了至今唯一一位摘下機器公會機械達人稱號的鏟花師,他曾接下中鋼一台德國進口、售價上億元大型磨床維修工作,二十天進帳百萬元,現階段年收入破八百萬元、淨賺四百萬元,是含金量最高的鏟花職人。

「嫌貴你可以找別人,別人修不好回頭找我,價錢再加一倍!」張振財語氣中的自傲,來自他的獨門技藝。但沒想到,三十年前他竟是鏟花的門外漢,連機器長什麼樣子都沒看過。

一九八○年代,學美工的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北設計公司,林森北路上的酒店,十家中有八家他都裝潢過,退伍後回台中開咖啡店,因出入分子較複雜,婚後動了轉行念頭。一次,跟長他八歲的大哥看工廠,才第一次接觸鏟花,越觀察越有興趣,「一看就知道鏟花就是點線面的學問,原理我早就會了,只差不會用鏟花刀,」張振財心想,小學畢業的大哥都會,自己一定也可以,於是離開月賺十萬元的咖啡店生意,第一年改拿十分之一薪水當學徒,他拿起鏟花刀從頭學起,一鏟就是三十年。

但第一關等著他的,就是手工鏟花刀的難度。鏟花刀不比一般刀面銳利,光靠蠻力硬碰硬沒有用,就算一個九十公斤硬漢用盡全身力氣,只要不得要領,機器表面仍是文風不動;唯有先學會正確施力重心、姿勢與雙手雙腳配合等竅門,才鏟得下去。

學習過程不用三天,手掌就會因出力反噬,脫皮、起水泡,第一個月雙手又腫又痛,十個學徒至少有九個會放棄。那一次次面對冰冷機器的學習過程,寂寞且無言,至少經過上萬次失敗,張振財才摸索出每一刀都鏟得下去,進而精準控制力道,並鏟在正確的點上,「它要手腳跟腰力一起,一個地方錯就沒辦法鏟下去,一個月內絕對拿不到竅門。」

學鏟花就像練投籃一樣,四肢等身體出力方式各有一定功能與節奏,必須經過無數次練習內化成自發動作,他透過每天成千上萬次重複微調姿勢動作,才掌握到腰力控制長寬、左手下壓力道決定深度,右手則控制鏟花點,以及雙腳重心配合到更順暢的「身體記憶」。

問他當初怎麼突破,他愣了十幾秒後只簡單回答:「看師傅怎麼做,一直練就對了!」直到回程車上他才說出,自己高中就搬到外面住,「爸媽不疼我,我拿不到錢,再苦都不敢叫,都想靠自己。」

大哥領他入門,沒退路的他只能靠自己下苦功學,克服鏟花不論點線面都要符合機械精密度要求,如此透過軌道上下接合滑動產出的零組件,精密度才能跟著達標。

我光做三年,就比其他人做三十年還多!

例如,軌道最高和最低之間的差距可能是極細微的0.001公分,也可能是0.1公分,「它是不平東西給你做,如果你都出同樣力道,根本不會平,所以你下去每一刀力量都要不一樣,」張振財解釋,鏟花不像一般藝術品雕塑,只要一個地方不準,就會影響其他地方的精密度。

再加上不只一個平面,而有四個甚至更多都要同時鏟精準,多一個面難度不是加法,而是乘法,「鏟花只能挖掉、不能補,一旦鏟錯地方要從頭再來一次,其他等於都白做,它難就難在這邊。」他透露。

只有精準度還不夠,速度又是另一關。

「我光做三年,就比其他人做三十年還多,」早期在台灣最大磨床廠福裕當學徒,一個月生產三百、五百台機台,超過一般機械廠一年的量,成了張振財要證明自己的最佳練功房,超過一千個日子的苦練,讓他的手藝是別人的三倍快。「我練到手的動作可以配合眼睛,眼睛速度看多快,我就有辦法鏟多快,」以接案為主的鏟花工作來說,速度越快,等於累積財富的速度也越快,也讓他再放大自己的價值。

要做手工業,技術就是要練第一,因為你做第二,永遠做不贏人家!

「要做手工業,你技術就是要練第一,沒有第二的問題,因為你做第二,永遠做不贏人家!」逼自己一定要練出速度,全心投入工作的他,只想著一直重複同樣動作以求精進,「進去學時我就有那個覺悟,我知道這是靠你手的動作去拿鏟花刀,你如果鏟不夠快,技術再好都做不贏人家,就要靠你意志力下去練那個刀。」

他發現只要應用腰部瞬間爆發力就能增加速度,逼自己練出全靠腰力,上半身維持不動的姿勢,速度之快,夏天鏟不到半小時就滿身大汗,冬天鏟花刀一鏟,熱度竟讓機器接觸點冒出氤氳白煙,「你們用眼睛看我做工作,跟不上我的眼睛,你不知道我在鏟什麼,可是我已經鏟好了。」

為了增加速度,透過一次次的重複動作,找出每次鏟花刀施力後拿起再鏟的間隔不到一秒,離機械接觸面的高度更不超過0.1公分,他甚至學會讓鏟花刀成為自己身體一部分,練出每次動作不去思考的習慣,「我眼睛看到的點手跟腰自然反應,這個是多高了五條(0.005公分),我會鏟五條的力量下去,這邊是高一條(0.001公分),我會鏟一條的力量,」張振財說,如果要思考如何施力,絕對做不快。

鏟花技藝鑽研到深,不服輸的他又開始研究其他影響機械精度的答案。

「只要遇到機器有問題無法解決,我就不做下一台。」張振財不諱言,當機台生產出的零件不準,就會被質疑鏟花不準,不像其他師傅都是照做、得過且過,不主動思考問題背後原因與解方,他則會從材質、硬度、軌道等機械設計與熱量溫度之間的變化等機械原理,一一檢視,找出問題與最有效解決方案,「沒找到真正原因,下面怎麼做?(技藝)停在那無法前進。」

「機台不動,大家鏟都會準,其實溫度是對機台最大傷殺力,」他強調,鏟花之所以能以手工贏過機器精密度,關鍵就在沒有熱變形問題,知道原理後就能對症下藥,修好機器。

敢拚就有路,張振財靠自己不斷下苦功,這才贏來了鏟花職人的真功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152

人均收入僅台灣的三分之一 文創外銷產值是台灣十倍 泰國靠文創 華麗變身文化輸出國


2013-06-17  TWM
 
 

 

二○○九年,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身穿鮮豔的禮服出席國宴。這個亞洲設計師可不是吳季剛,而是泰國出生的Thakoon Panichgul,也宣告泰國設計風潮興起。十年前,這個國家開始了一場大型創意計畫,從曼谷開始,將文創產業一路推往全球。他們如何只用了十年,就能華麗轉身?

撰文‧楊卓翰

走在曼谷的街頭,泰國年輕人「潮」的程度絕對不輸日韓。這裡年輕人的風格,既不像「哈日族」著重飾品層次,也不像「哈韓族」剪裁大方俐落,而是帶有鮮豔色調、濃厚南國的泰國時尚。

「我穿的是JASPAL,泰國的牌子,設計師在紐約很有名,你不知道嗎?」曼谷街上一名穿著時尚的年輕人,被問到穿著哪個牌子,很驕傲地說。原來,這個叫JASPAL的牌子,有「泰國ZARA」之稱,除了在泰國知名外,今年也在馬來西亞開了四家分店,還找來在紐約設計圈享有盛名的泰裔設計師Nuj Novakhet操刀。原來,泰國時尚,早已走出國界,在世界各地的時裝秀閃耀。

如果你對泰國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便宜的手工藝品、看不完的古寺廟宇,那你真的落伍了。從家具設計、流行服飾到影視媒體,泰國早就大舉將自己的文化輸出。聯合國最新的報告統計,二○一一年泰國文創產業的出口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千六百億元);同年根據台灣文化部統計,文創外銷產額僅新台幣一百五十三億元,只有泰國文創輸出的十分之一!

文創產業中心的起點

成立亞洲最大創意設計知識庫為什麼這個人均收入只有台灣三分之一、在我們眼中視作貧窮的國家,只花了十年,竟能將自己的文化優勢發揮到極致,成為台灣望塵莫及的文化輸出國?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卻始終長不大?

《今周刊》採訪團隊追尋泰國文創的原點,來到曼谷最熱鬧的購物中心。就在購物中心頂樓、人來人往的電影院對面,我們造訪了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hai Creative and Design Center,TCDC︶。「文化創意」這個抽象的名詞,就是在TCDC這個亞洲最大的創意中心孕育成形,並成為無限商機。

○三年,泰國政府耗資兩百億泰銖,啟動「Creative Thailand」(創意泰國)計畫,要將泰國打造成東協的創意中心。而泰國創意設計中心,就是整個計畫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結合原木及黑色金屬的高雅裝潢,讓對時尚或設計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都想進去沾染一下文化氣息。這裡占地四千五百平方公尺,高達三萬本藏書,可說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圖書館。每一年,有超過六十萬人次進館。除了具有打造文創產業的象徵意義,泰國創意設計中心也是泰國所有文創及設計的政策發源地以及首腦。「推動文創背後的經濟效應,就是我們最大的責任。」泰國創意設計中心總監諾帕多︵Noppadol Weerakitti︶說。現在,泰國文創已經成長為一兆二千億元的產業。但是在十年之前,文創一詞在泰國甚至尚未出現。

改變泰國核心價值

「勞工成本太高 不能再靠代工競爭」「泰國以前也像其他的國家。我們的專長就是用很低的成本,做出很低價的產品。我們與台灣、韓國很像,都是靠OEM(貼牌生產)來帶動經濟。但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把我們狠狠地敲醒。」回顧泰國發展文創產業的緣由,諾帕多說。

「我們發現,只要中國願意,可以買我們十倍多的機器;如果越南來做(代工業),可以用我們十分之一的價格生產。我們的競爭優勢就沒了。」諾帕多認為,製造業是可以複製的,作業流程、管理方法、生產技術,都很容易複製,很快就能在成本低廉、資金便宜的地方發展產業。「所以,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法生存。」諾帕多說。

「國家開發文創,其實看的是帶動整個泰國的經濟效應。」工業院副院長Supant Monkolsuthree也指出說:「我們的勞工成本比不過印度、越南、中國的廉價勞工。我們得發展無法複製、價值又高的產業,才能支撐經濟。」這句話從人均收入只有六千美元、不到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政府官員口中說出來,實在耐人尋味。什麼產業無法複製、價值又高呢?

「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創意、我們的幽默,是別人學不走的!」諾帕多指指自己的腦袋:「這是一個很顯而易見的路,就是用我們獨特的文化來賺錢。」不過,「要把想法變成真正賺錢的行業,一點都不簡單。」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觀察泰國文創深入,他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泰國不是科技大國,卻是不折不扣的生活大國、文化大國。以前,台灣社會的主流精英,極強調work smart︵聰明的工作︶,創意生活不在主流價值觀的視野中。」不過,泰國的創意生活,也是從政策引爆。

「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與否,決定在能否製造一個『充滿創意的氣氛』。」國家知識中心政策研究處處長希利昂(Sirion Hrimpranee)說。把創意和知識深植民心,這就是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的首要工作。

抽象的概念,就要從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開始。TCDC蒐集全世界三萬本的設計藏書,成為散布知識的重點。泰國文創中心之所以建立在人流量最大的購物中心和電影院旁邊,就是因為要融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之中,每年六十萬的高客流量,就是成果。不只如此,TCDC還在全國陸續建起十三個分部,並深入校園講課。

「我們宣傳的目標不是設計系的學生,而是各行各業的學生與民眾。」因為,希利昂指出:「創意絕不只有設計系的學生才有。泰國文創之所以如此蓬勃,就是因為我們鼓勵許多傳統產業中的人才加入。」泰國工業院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祕書長楊盈政就觀察,現在泰國很多的創意產業創業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工程師、金融業。「因為很多人都在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失業,這對泰國的年輕人來說是一個大覺醒。因為人們失去工作,以前那種安穩的假象不存在,逼迫他們要去冒險。」楊盈政說。

因此,在九七年後,泰國年輕人急著尋找一條創業之路,曼谷時尚計畫其中一項重要的政策,就是「國家文創基金」,提供年輕人創業補助金。泰國政府每年提供中小企業創業的補助金高達二億泰銖,而包括類似台灣的「一鄉一特產」等政策,都密切和TCDC合作。

擴大產業鏈

高速鐵路也有文創風

TCDC把創意帶進民間,但催生文創市場和供應鏈,才是攸關經濟成長的重點。諾帕多說:「文創不只是精緻的工藝品、或是流行樂、小說這些產品。這張桌子、椅子,你剛剛走過的門、你看到的廣告,生活中都是文創商機。」他舉例,最近最令泰國文創產業興奮的大事,就是政府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但是,為什麼建鐵路也能跟文創扯上關係?「關係可大了!從車站整體風格、到地板的瓷磚、窗簾、每一個小細節,全部都和設計有關。」諾帕多說。這就是TCDC的另一項任務||把全國商業融入設計的領域。而飾品與家具,正是泰國創意產業最蓬勃發展的項目之一。

泰國百貨公司和其他地方不同的一個特色,就是一定會有一層比IKEA還要大的現代家飾設計品的展示中心。「這裡九成都是來自泰國自己的設計師!」泰國最大的家庭飾品通路Design Square展場經理說,在他身後的泰國品牌家具綿延到好遠好遠。

事實上,泰國光靠家具出口,每年可以賺進五五○億泰銖的外匯,而且從設計到生產,每一分收入都在泰國,而不是台灣家具業擅長的「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強大的創意產業更帶動了傳統產業。Material ConneXion是全球第一個材料資訊中心,而亞洲第一家總部,就開設在曼谷。

「泰國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我們有很好的設計師或是導演,而是我們有完整的產業鏈。」Material ConneXion曼谷分部執行長Chompoonuj Weerakitti說。「泰國政府把整個產業,透過像這樣的平台串聯起來。」將整個產業連成一張緊密的網。

「大家都想當導演、當明星;其實一位導演、一部影片的明星,就需要一千人在背後支撐。創意產業最重要的,是背後的產業鏈。」諾帕多說。工業院院長Pongsvas Svasti就估計,曼谷時尚計畫將會支撐一萬座工廠,以及一百五十萬名勞工。

引入外資

培養當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這正是一般人看到泰國文創亮麗時,所忽視的重點。泰國電影產業能夠揚名國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支撐正是關鍵。在亮麗的大銀幕後,其實是政府引進的大型電影公司的投資。○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影製作公司法國特藝集團(technicolor)進駐亞洲市場,所選的據點就是曼谷。

別小看電影後製,事實上,一般電影後製經費占預算的一半,對於帶動產業非常重要。導演李安日前在台灣演講,也特別建議政府應發展電影後製工程,可以帶動本地拍片產業。現在,包括好萊塢、中國、馬來西亞、甚至台灣的電影,都特地到泰國進行電影後製,泰國已成為亞洲電影後製中心。

泰國的後製到底強在哪裡?特藝執行長佐丹奴(Giorgio Giordano)指出:「選擇曼谷,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才和技術相當成熟,所以我們把泰國當成我們布局亞洲區的起點。」而這也與泰國政府鼓勵後製投資有關。泰國朱拉隆宮大學電影系系主任Raksarn Wiwatsinudom就說,泰國政府每年提供四十億泰銖經費來鼓勵進行跨國合作,並且專為電影產業降低關稅。

泰國政府想藉特藝這樣的國際大廠,提升國內技術及人才。現在特藝在曼谷的一百多名員工裡,有九五%都是當地的人才。泰台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簡世瑜觀察:「﹃少年PI﹄帶給台灣電影工業一線生機,但是台灣政府卻忘了,電影是一個整合性很高的產業,從前製內容、到後製、音效、顏色調校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政府如何建立起強健的產業鏈,值得向泰國學習。

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

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

雖然發展了好多年,台灣文創出口產值只有泰國的十分之一,但是講到台灣的文創產業,曾來台灣參訪的諾帕多與希利昂卻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真的很羨慕台灣!」諾帕多指出,文創產業需要長期投資,不能只看誰花的錢比較凶。真正重要的,還是台灣能與科技結合的文創潛力。「你們的科技業應該可以給你們的文創很大的助力,特別是現在各種行動媒體、APP等,台灣應該可以走得比泰國更快,在這一塊我們可以說還沒開始。」李仁芳則認為,台灣發展創意產業,還是必須先發展出自己的「生活文化」。「當你體驗過好東西,才知道怎樣設計出好東西。從未好好過過日子的人,不太可能設計出感動自己、也感動別人的物件。」他補充:「我不知道台灣算不算生活大國,但這一、兩年來,在青年世代微型創業帶動下,勢頭是愈來愈好。」回到台灣的街頭,一家家高品質的餐飲與本土服飾設計也正嶄露頭角。而今年創業的新形態「APP創業」也慢慢變成主流。台灣創意服務業若能像泰國政府一樣,從激發人才到充實供應鏈一應俱全,誰說下一個輸出創意的亞洲國家,不會是台灣呢?

一分鐘看泰國

首都:曼谷

官方語言:泰語

國家領袖:總理盈拉.欽那瓦

人口:6575萬人

面積:20萬平方公里(台灣的5.5倍)民族:泰族、馬來人、華人

GDP:3657億美元

人均GDP:5678美元

泰國培養軟實力

創造優於台灣的文創外銷產值

台灣1.5 %

泰國2.75 %

培養人才(創意產業占全國勞動力比率)文創是「人」的行業,因此擴充人才乃泰國政府發展文創的第一步。反觀台灣,文創產業就業人口成長緩慢,成為文創產業無法躍進的致命傷。

台灣45052 家

泰國15 萬家

產業鏈(除了前端設計公司之外,文創產業企業家數)泰國除了金字塔頂端的前端設計公司,整個產業的價值鏈十分健康,也讓國內文創產業從源頭到生產端,都能對經濟產生貢獻。

台灣70 部

泰國1662 部

吸引外國專業(2008至2011年國外電影商前來拍攝電影數)為了提振國內電影工業,泰國祭出國內拍攝製作電影免稅招數,吸引國外電影團隊。除了能夠引入國外人才,也帶來實質的經濟收益。

台灣拚了好幾年的文創產業,始終長不大?

——泰國、台灣文創產值比較

泰國(新台幣億元)

家具及家飾品576

出版業738

珠寶設計5470

電影生產143

電影及戲劇表演102

廣播、電視458

設計、品牌及創意資訊3067

合計10554

台灣(新台幣億元)

視覺藝術、音樂表演及工藝857 電影、電視、廣告出版3987

設計、品牌1322

合計6166

資料來源:泰國財政部、中華民國文化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3

吉祥物「出沒」 創日本九千億產值

2013-07-01  TCW
 
 

 

七月初,一隻來自日本熊本縣的大黑熊將「出沒」法國巴黎近郊。不過,它不僅沒有危險性,更不像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般稀有,而且百億身價還非同類可相提並論。它,叫作萌熊。

根據《日本時報》(Japan Times),這隻吉祥物雖非國內動漫、影視業者旗下的「藝人」,卻已紅遍到全日本,甚至挾著高人氣在香港陸續開設幾家游擊門市,因此夠格前進巴黎參加日本博覽會,站上歐洲內陸最大的文化展會舞台載歌載舞,除了宣傳日本旅遊業,更指望能夠順勢進入,對日本流行文化具有高好感度的歐洲市場。

旅日作家與插畫家雙人組哈利森(Edward and John Harrison)觀察,日本人熱中創造吉祥物,已經形成一種特殊的次文化,無論是動物或人偶,各代表著不同的區縣,也自成獨特的性格。去年,一項統計指出,日本全國的吉祥物共超過一千隻,產值估達三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千億元),比全年書籍支出還高!

安倍也推公仔拚親民

就以才走紅兩年的萌熊來說,去年貢獻熊本縣政府三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億元),周邊商品超過六千項、推特迷二十二萬名,而且每個月上門請求代言的產品及活動超過六百件。像是日本航空就帶著萌熊出國四處亮相,甚至還把它放進菜單裡,製成造型餐點。

日本人對於吉祥物的狂熱度,還在東京催生出全球第一家吉祥物學校。一次兩小時、學費約二十六美元的課程,吸引了不少想扮演吉祥物的年輕人,這些學員們將在這裡學會取悅孩童的走路以及跳舞步法。

此外,吉祥物不僅代言地區名產及促進觀光等軟性訴求,也有聚焦枯燥嚴肅政治議題的作用。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去年,安倍晉三競選首相時雖以強勢作風贏得支持,但當選後立刻公開徵求代表個人形象的公仔設計,以企塑造親民風格。因為幕僚認為,可愛的公仔形象比起安倍的英俊外表更有加分作用。

全國吉祥物大集合活動主辦人佐藤史章表示,吉祥物陪伴日本人從小一起長大,獨具特色的外表容易觸發人們對代表地區的聯想,這是一種民族共同記憶的體現;英國《衛報》(Guardian)則指出,更能顯現吉祥物威力的一點是,日本人生性拘謹,在公眾場合互擁往往顯得尷尬,但許多女人卻十分樂於擁抱,可能是中年歐吉桑喬裝的毛茸茸吉祥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761

伊拉克、古巴瘋韓流產值三年再增兩倍

2014-09-01  TCW
 
 

 

八月中,《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韓國流行文化在政府有心扶植下,已成為出口產值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的龐大產業,預估未來三年將再成長兩倍,影響力更深入全球各地。

就舉年初暴紅,至今長尾效應沒消退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為例,男女主角吃、喝、玩、樂的習慣迷妹爭相仿效,四個月就衍生出近新台幣九百億元的商機。八月中還有中國網友統計,這部戲年初播畢,但男主角金秀賢至今還在搶接代言廣告,今年以來共拍三十五支,「看到都想吐了。」

「韓流」如此盛行,源自政府大力扶植,這已是共識,但原本一點都不酷的國家卻搖身變成亞洲時尚指標。韓裔生活時尚編輯洪又妮的觀察是,光鮮的背後有縝密的策略打底;而且,流行之前,必先流淚。

韓國流行音樂向來以團體為主,但成員通常來自不同國家,分別精通中、日、英語,甚至是泰語,如此一來,不但可從中挑選出專門迎合地域性市場的子團體,還可拉近國際粉絲的距離。

此外,第一線接觸觀眾的音樂錄影帶絕不馬虎。「你看得出來,韓國在這方面砸了大錢,」市場顧問薩普拉(Rosally Sapla)說,「韓國的MV一定高畫質、有劇情、服裝新潮、編舞嚴謹。」

今年一月曾與江南大叔合拍MV的美國嘻哈歌手史奴比狗狗(Snoop Dogg)就曾被韓國人的龜毛嚇到:「他們跟我說輕鬆拍拍就好,哪知道總共花了十八個小時,前後拍了十幾個場景,一點休息都沒有。」

再者,中央政府不僅只是砸錢扶植文化產業而已,還會將音樂錄影帶、韓劇翻譯成多國語言,同步派人與國外電視台接洽播出事宜。等到韓流魅力強力發酵,政府就降低簽證門檻,對赴韓觀光遊客、留學生敞開大門。

刻意進攻開發度較低國家

比起過去亞洲潮流的掌門人日本,韓國在「宣揚國威」這方面顯然做得更徹底:《冬季戀歌》紅到伊拉克、烏茲別克去;《繼承者們》也在菲律賓大受歡迎,甚至還將其中幾部翻拍成當地版本;韓星尹相鉉的人氣甚至突然在古巴竄高。

挑選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並全力進攻當地市場,這一點也在政府的計算裡。「這些國家很多人還買不起手機,」洪又妮表示,「但幾年後,拜韓流所賜,他們手上可能拿的會是三星手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20

直擊淘寶第一村 產值五千萬暴增至75億

2014-09-22  TCW
 
 

 

九月十日,阿里巴巴預估市值六兆六千億元;九月十八日,極可能超越臉書(Facebook),成為華爾街有史以來最龐大的IPO(第一次公開上市)案。

半個地球外,中國。六億多個過去只會拿鋤頭的農民,正坐在電腦前,按下一次又一次的「購買」、「發貨」按鍵。這群過去年收入在一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三萬元)以下的窮苦農民,就是讓阿里巴巴市值創下紀錄,營收、淨利超過亞馬遜(Amazon)、eBay美國兩大電子商務龍頭總和,震撼華爾街的強大生力軍。

一個平常日的下午四點,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人聲與喇叭聲鼎沸,長達三公里,寬不過台灣一.五個線道的窄小幹道上,塞滿了貨車、三輪車與小轎車。

馬路兩旁堆積著貨物,上半身赤裸的搬運工人,在漫天風沙中揮汗裝箱。一位大嬸蹲在路旁滑著iPhone,一邊對訂單,不時抬起頭來指揮吆喝,還極度不耐煩大喊著:「別擋在路上,趕著出貨呢!」

「走在村裡,隨便撞個人可能就身價千萬」以前養豬做回收,現在七成村民是淘寶老闆

這是東風村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工人們忙著搬運的,是當地自製自銷的家具。他們要趕在晚上六點前,透過全村三十九家快遞物流,把貨物送往全中國各地。

這些偏鄉工人的平均月薪在人民幣三千至五千元(約合新台幣一萬五千元到二萬五千元),直逼北京、上海等大學畢業生水準。蹲在地上的大嬸,是淘寶網店美家居生活館的老闆胡翠英,小學都沒畢業,年營收人民幣五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五十萬)。

「走在東風村裡,你隨便撞到一個人,都可能是身價人民幣上百萬的淘寶老闆,」東風村村支部會計王萬軍說。全村四千多人中,有七成在淘寶上開店,年營收新台幣上千萬的有三十家,新台幣五百萬元以上的有二百八十家。

二○○三年,這裡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農村,居民靠著種植玉米、養豬,以及回收廢棄塑料加工為生,村裡四處堆積著如山般的垃圾,豬隻隨意奔走排泄,空氣中瀰漫著臭味,以及燃燒塑料產生的毒煙,年輕人寧可出外幹活也不願意留在村裡,整座村子看不到希望。

就在這一年,遠在六百公里外的杭州阿里巴巴總部,七個年輕人,在創辦人馬雲的號召下,閉門進行一場秘密任務。那一年,淘寶誕生。隔年,支付寶問世。前者,提供了免費在網路上做生意的平台;後者,讓上億沒有信用卡的中國人,首次可以放心的在網路上進行金錢交易。

沒有人知道,馬雲團隊在做的事,會在十年內為中國帶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改變中國上萬農村的經濟結構,讓六億農民翻身。其中,包含東風村。

如今,東風村成了「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村」、「網路創業示範基地」,那條唯一的聯外道路,稱為「網商一條街」。全村採用兩百Mb的光纖上網,比台灣主流的一百Mb快上整整一倍!村民的手機不是iPhone、就是三星。根據官方統計,東風村全村由七年前的年產值新台幣五千萬元,增至新台幣七十五億元。

「這輩子,從來沒想過住得起樓、開得起車」不識字老頭、小學沒畢業大娘,都當起網商

「這一切,都是拜淘寶所賜,」沙集鎮網商協會會長孫寒說。

二○○六年,擁有大學學歷卻失業的孫寒,落魄的回到家鄉東風村,用村裡的唯一一台電腦、一條網路線,從外地批發一些小飾品,在淘寶做起生意。一開始,他被視為敗家子,「年輕人不出門幹活,成天窩在家盯著電腦,能有什麼出息?」王萬軍回憶當年村民對孫寒的評論說。

但當孫寒成功的攢下第一桶金,花了人民幣兩千元,從上海買來宜家宜居(IKEA)的家具,請村裡的木工仿製,放到淘寶上賣之後,情況開始改變。

一輩子與豬和垃圾為伍,連電腦都沒見過的村民們驚訝的發現,世界上竟然有個叫作「網路」的東西,只要在鍵盤上按幾下,就能跟全中國做生意。

在孫寒的帶頭示範下,村裡的農民開始放下鋤頭、握起滑鼠。一時間,「上淘寶開店」成了村子裡的全村運動,路上隨處可見「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的鼓勵標語。

此時,也是淘寶影響力從都市走向農村的關鍵發展年。孫寒帶領著整個東風村,趕上這一波電子商務發展的東風。

七十六歲的劉老頭,原本只懂得養豬種田,他不明白,為何村子裡每家每戶開始都多了一個發光盒子,還不時傳來「叮咚」聲(編按:淘寶通訊軟體阿里旺旺的訊息聲)。

在孫子的教導下,不會打字的他請人從淘寶上買來一塊飛利浦的手寫板,一邊問一邊摸索,竟然也在淘寶上開了店,成為全東風村最老的店長。

小學都沒畢業的王允俠,丈夫在外打工,她留守家中,靠著兩畝貧田種雜糧為生,曾經窮到整整一個月只吃水煮野菜,沒有吃到一滴油。二○○七年,看到村民們都在網路開店,她也咬牙砸下人民幣一千元積蓄,學孫寒賣起簡易拼裝家具,短短三個月,就賺了人民幣五萬元。這個數字,幾乎是她過去兩年收入的總和。

「我這輩子,從來沒想過住得起樓、開得起車,」在東風村裡的鑫達物流創辦人王磊說。過去,他從事塑料加工,只會在骯髒腐臭的垃圾中找黃金,一年不過賺個人民幣兩、三萬元,但如今,他不只在網路上開了三家店,同時還自己開設物流公司,旗下擁有四輛大貨車。

「哪天馬雲出現,我就幫他做個神像供在家」六億農民靠淘寶平台,把東西賣到全球

整個東風村原本只有一條網路線、一根電線杆,唯一的聯外道路也不到三米寬。即使不斷在增設,速度還是跟不上。有時為了搶頻寬、搶電力,村民還會大打出手。

儘管跌跌撞撞,東風村的經濟還是靠著淘寶發起來了。許多大學講師被邀請到此地開課,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大舉進入,研究此一獨特現象,在此召開「中國農村網商研討會」,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更指示地方官員,「要好好關注」。

「鄧小平做不到的,馬雲做到了,」一位東風村的村民說,改革開放的政策,只富到了一級城市的人民,二線以下的農村,生活條件與三十年前差異根本沒有不同,但淘寶,徹底改變了這些農村的命運。

從只是單純的批貨、賣貨開始,接著山寨家具,組裝簡單的家具設備,東風村的產業鏈越來越完整,進口自俄羅斯、加拿大的木材原料,中游的機械設備、五金配件、工廠組裝,到下游的包裝、物流,甚至專業攝影美工產業大量進駐,儼然成為中國網路家具品牌的代表。

事實上,東風村只是阿里巴巴龐大「窮人兵團」中的一支。根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的報告,像東風村這樣,靠淘寶起家致富的「淘寶村」(編按:由農村自行發展,網商在全村占比逾一○%,交易規模達到人民幣一千萬元,並形成相關產業鏈者),在中國至少有二十個。註冊在農村的網店,在全中國有二百零四萬家,創造出來的交易總額,占阿里巴巴集團二○%。

這,就是淘寶所凝聚出來窮人兵團的威力。當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就是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所以,他發明了支付寶,解決金流與信任問題;發明了阿里旺旺,解決即時通訊問題;發明了阿里媽媽,解決店家不會做廣告的問題。

換句話說,淘寶設計出來的機制,就是能讓這些年紀大的、沒碰過一天電腦的、小學都沒畢業的,在極短的時間就能上手。相較之下,在eBay或亞馬遜上開店,不僅要經過繁複的認證手續,付款、收款都要透過信用卡,這對知識水平低落、生活條件又差的農民來說,根本是像山一樣高的門檻。

「沒有馬雲,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東風村,」樂思家家具店長張薇說:「如果哪天馬雲出現在我面前,我一定幫他做個神像,放在家裡供著。」

當馬雲在美國風光敲鐘的當下,就是這批窮人軍團,替阿里巴巴創造六兆六千億元市值,超越常春藤名校天才創立的臉書、亞馬遜,為全球證券史上,畫下「?窮人翻身」的閃亮印記。

【延伸閱讀】那一天,我們走進東風村,見證一個養豬村,7年變身網路創業示範基地!

■發現1:農民學用電腦過去靠養豬、收破爛為生的農民,現在一個個坐到電腦前、滑起手機,靠一條網路線,就做起全中國的生意。原本村內60%是塑料回收業者,如今70%村民躋身淘寶老闆。

■發現2:新產業鏈形成7年間,從無到有,打造全中國最大網拍家具產業供應鏈。因應家具新產業的形成,還有專業的美工、攝影基地陸續進駐,光是快遞公司就有39家。

■發現3:全村大搶錢一個曾是年輕人遊手好閒的農村,在做淘寶後,村民忙著賺錢,不只治安大為改善,淘寶店長身價上百萬,工人月薪也有新台幣約2萬元,工資節節上升還請不到人。

■發現4:網商升級戰破舊農村成為中共全力打造的電子商務典範,在此開起了全國網商研討會,打造600畝地的電子商業園,還有淘寶大學講師進駐。

【延伸閱讀】在最貧瘠的中國農村,阿里巴巴創造出4大奇蹟

■奇蹟1:比掛牌募資243億美元,創史上最高

■奇蹟2:比市值衝上6.6兆,勝過臉書

■奇蹟3:比交易額2013年7.4兆,超過亞馬遜加eBay

■奇蹟4:比用戶數餘額寶用戶破1.2億,比中國A股股民多

註1:募資金額根據阿里巴巴IPO文件,每股股價60~66美元,擬發行3.68億股估算;中國農業銀行在滬港兩地上市註2:市值以2014年9月15日收盤價計算註3:阿里交易額含淘寶、天貓與聚划算註4:餘額寶用戶數統計至2014年8月有效帳戶

資料來源:CNN Money、Google Finance、WSJ、天弘基金、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各公司財報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