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T慧球奪殼劇情逆轉:疑私下和解 監管追擊

暗藏“宮鬥”玄機的“奇葩議案”事件之後,ST慧球(600556.SH)的公開發聲竟有劇情大逆轉之勢。

1月9日晚間,ST慧球連發的10份公告,畫風驟然轉變,不僅承認千項議案存有問題,並一改“頑童”行徑表態將各種配合監管,較為吸睛的則是此前肆意攪局的董監事們悉數提出辭職,並對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進行調整,以選舉大股東提名的董監事為議案,且撤回前期對大股東的起訴。

ST慧球由“頑童”瞬間變換成換成配合監管、順應大股東的“乖孩子”,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多方資本市場人士猜測稱,ST慧球與瑞萊嘉譽應該是私底下達成了協議,幕後嫌疑人鮮言一方退出ST慧球。

一位ST慧球原高管分析稱,若臨時股東大會議案全通過,那麽瑞萊嘉譽將實際控制上市公司,這也意味著股東大會之後奪殼大戰也就結束了;而對於上市公司與瑞萊嘉譽突變的劇情,下一步要看的就是雙方如何過監管機構這關。

鮮言與瑞萊嘉譽私下和解?

前幾天,ST慧球還在以“頑童”行徑抵抗大股東深圳市瑞萊嘉譽投資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瑞萊嘉譽”),並再玩“公告泄露”招數挑戰監管,而如今竟變換成一個配合監管、順應瑞萊嘉譽的“乖孩子”。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麽?

1月9日晚間,ST慧球發布的公告再度讓資本市場匪夷所思。首先,針對近期的“奇葩議案”事件,ST慧球承認存在諸多問題並致歉,表態往後發現錯誤立即改正;對於由此引發的證監會以及廣西證監局的立案調查等監管措施,ST慧球均表示將積極配合監管並開展整改。一反往常對監管要求不理不睬的態度。

但有市場人士認為,ST慧球目前的公告避重就輕,“捅了這麽大個簍子,居然一句輕飄飄的加強學習就完事兒了”,恐怕並不會這麽簡單。

而最讓資本市場驚訝的是,ST慧球與瑞萊嘉譽之間的關系貌似發生驚天逆轉。ST慧球的5位董事、2位監事集體宣布離職,而調整後的2017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即將於2017年1月25日召開,屆時將審議選舉瑞萊嘉譽提名的6名董事、2名監事。這意味著ST慧球的董監事會成員將發生立場性的更換。

根據ST慧球公告,該公司就這次臨時股東大會與瑞萊嘉譽進行過友好協商。此外,此前ST慧球對瑞萊嘉譽提起的民事訴訟也均予以了撤回。

“明明昨天還是暴風驟雨,今天突然變成大晴天。”多方業內人士均認為,鮮言一方與瑞萊嘉譽應該是私底下達成了協議,鮮言一方退出ST慧球。

“猜測有談判結果了,鮮言得到了他想要的,應該跟董事會一起離職了。”上述ST慧球原高管也猜測稱,在鮮言無數次表演之後,瑞萊嘉譽應該是看到了鮮言要魚死網破的決心之後而最終妥協了,雙方進行了私下和解。

自匹凸匹(600696.SH)前董事長鮮言被宣布“下嫁”到ST慧球擔任證代一職務時,資本市場熱議不斷。去年8月初之時,《第一財經日報》從ST慧球離職人員處獲悉,該公司前董事長顧國平已將ST慧球轉手給了鮮言,後者已實質控制上市公司。此後這樣的信息被多位知情人士證實,再到去年9月26日上證所公布顧國平與上海躬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躬盛”)有關“桌下協議”的民事起訴書公之於眾,而市場多傳上海躬盛背後操盤者實為鮮言。

在上述ST慧球原高管看來,鮮言可能是把殼費拿回來了,利益既得應該不涉及上市公司層面。若鮮言真代表上海躬盛,根據其與顧國平的協議,約定將後者直接和間接持有的ST慧球6.66%的股權轉讓給上海躬盛,轉讓對價為7億元,其中上海躬盛方已支付了3億元的定金。

就上市公司與瑞萊嘉譽私下和解一事,ST慧球董秘陸俊安表示,雙方僅限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這個層面的溝通,其他方面的溝通沒有。

目前真相還待揭開。不過,就在近期ST慧球有恃無恐挑戰監管、抵抗瑞拉嘉譽之時,也有多位資本界和律師界的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上市公司控制權面臨轉移的情況下,不排除董監高們故意讓上市公司受罰,以“焦土政策”來爭取與大股東談判的利益空間。

奪殼大戰即將宣告結束?

倘若ST慧球與瑞萊嘉譽真達成私下和解,這是否意味著長達近半年的奪殼大戰將宣告結束?

1月10日,《第一財經日報》聯系瑞萊嘉譽有限合夥人張琲時,其表示,“還是以公告為主,現階段不方便接受采訪,等過一段時間,現在還是敏感時間段”,臨時股東大會之後將會安排媒體采訪或者新聞發布會。

上述ST慧球原高管表示,若臨時股東大會議案全通過,那麽瑞萊嘉譽將實際控制上市公司,這也意味著股東大會之後奪殼大戰也就結束了。而對於瑞萊嘉譽因ST慧球起訴被司法凍結查封5.88%的股份,其表示,隨著訴訟的撤回,司法凍結也將會同時失效。

從去年7月份瑞萊嘉譽“入侵”開始,ST慧球與瑞萊嘉譽之間纏鬥不止,且戰況愈演愈烈。首先是,ST慧球針對瑞萊嘉譽距離5%不到1手的持股情況拒絕進行信息披露,再者稱鮮言的入場是為了對抗“野蠻人”;此後瑞萊嘉譽陸續對ST慧球進行增持甚至頂風舉牌,至今持股比例為10.979315%,但ST慧球方面則是各種不服監管,亂象頻出,最終上市公司股票被ST處理,這之後ST慧球股價也一路下行;再到瑞萊嘉譽發起逼宮行動,欲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罷免上市公司現有全部董事,而此期間ST慧球方面則將瑞萊嘉譽告上了法庭;罷免董事議案被延續到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而ST慧球則以1001項“奇葩”議案攪局。

而對於ST慧球和瑞萊嘉譽而言,當前需要一起面對的則是給予監管層以及資本市場一個交代,為何劇情如此逆轉?

上證所已就此向ST慧球下發問詢函,提出3個質疑:一是該公司是否曾與瑞萊嘉譽、前實際控制人顧國平、上海躬盛、 鮮言及其關聯方、其他機構或個人接觸,就公司董監事更選達成了協議或安排;二是核實董監事突然全部辭職的具體原因,是否與前述各方的接觸、協議或安排有關;三是本次董監事更選是否將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以及相關的變更情況。

“前面有很多問題都沒有披露,現在突然要辭職,肯定是因為談過了很多東西,都沒有給市場一個交代,恐怕很難在監管層那里過關”。上述ST慧球原高管表示。

此外,上證所還就鮮言是否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顧國平與上海躬盛簽訂的協議以及引起的民事訴訟情況、1001項股東大會提案的過程和相關董事對議案的審議情況及表決理由,以及針對前期的監管函,梳理董事會任職期間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項。

一大型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表示,即便是ST慧球和瑞萊嘉譽達成了和解,依舊不影響之前涉及的立案調查等監管措施的繼續進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19

基金逼死賣盤中巴追擊戰最終回

2017-02-23  NM

本週一巴士車長起義、按章工作,全港多處交通擠塞。

要講到「有性格」的司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一定是中華汽車(26,簡稱「中巴」)。

當年中巴司機亡命超速駕駛、自行更改路線、車廂爬滿曱甴,結果於九八年,經營者顏氏三姊弟因管理不善,喪失所有港島線的巴士專營權,由新巴及城巴接手。

二十年過去,這架未改名的爛巴士,在基金眼中竟然比法拉利更吸引!

由惠理集團(806)創辦人葉維義打骰的Argyle Street,睇中中巴股價較資產折讓七成,在市場瘋狂掃貨,不只是要求回購、派息,而是脅迫顏家賣盤,將可以釋放的價值舐到盡!

顏家話事的大家姐顏潔齡出名難搞兼慳儉,曾提供過期西餅給來談判的運輸署官員「慢慢歎」。

基金佬就這三姊弟的性格特點,想出了絕招。

中巴於一九二三年由顏成坤創立,七十年代起專營港島巴士業務至九八年,在柴灣的車廠兼辦公室,殘殘舊舊如舊樓。不過爛船仲有三斤釘,中巴值錢的地方是儲有多幅地皮,有些只是當年車廠,隨着地價不停破新高,兼且管理層有現金都不願派息,收收埋埋,公司股價開始出現折讓,令爛船成為金礦,多次受到追擊。今次追擊中巴的,是今年已逼得丹楓(271)賣盤割禾青的Argyle Street(亞皆老街基金)。

一四年中巴股價由五十多元跳升一倍,便是該基金小試牛刀,逼得中巴回購股份令股價上升,基金見有錢賺走人。今次捲土重來,全因他們去年追擊丹楓時與另一股東華懋相識,華懋以意頭價88.8元,向他們賣出2.6%股份,並保留部分股份坐順風車、等睇戲。Argyle Street現在市場增持至3%以上,開始發炮。本刊細閱雙方書信往來,發現招來招往。

第一輪攻防戰基金:炮轟唔識計數

第一炮,是指董事局唔識計數!本刊訪問Argyle Street基金經理Brian,他指公司資產被嚴重低估(significantly undervalue),「經常有上市公司為咗避免俾人追擊,將資產收收埋埋,或者叫人估低啲。我強調,我無話中巴做緊依樣嘢,但我哋計到中巴每股值233.7元,佢哋就用間無人識嘅估值行PPS,計到每股只值167.9元。」而且中巴目前有二十六億現金,與五年前無異,Brain批評既然現金無實際用途,理應派給股東,「股東投資都係想有回報,我相信只有顏潔齡一個唔願派息!」Brian指中巴只識與太古合作起樓,認為中巴位於柴灣的地皮,並無理由將八成權益賣給太古,放棄大部分發展後利潤,而且賣價只是每呎一千多元,較同區住宅價每呎一萬多元少得可憐。「顏潔齡喺灣仔幢大廈都係賣俾太古前大班,點解咁鍾意太古?而家咁多中資搶地,賣俾海航、恒大唔好?」Brian再就董事局組合發第二炮,批評為何聘請瑪麗醫院副醫院行政總監周明德醫生為董事,而中巴目前發展的是房地產,與醫療風馬牛不相及,「我知道二少顏亨利曾喺瑪麗醫院行醫,唔知有無關呢?」顏家三姊弟亦年紀老邁,最細七十八歲,最大八十六歲,未見有明顯繼任人安排,理應引入「投資者」,亦即賣盤。

中巴:落閘唔願傾

面對基金來勢洶洶、生死之戰,中巴不再如三年前採息事寧人態度,反而堅持企硬。據知中巴只找來公司秘書回信,並在信內先寸基金經理唔記得簽名,再而指其分析報告有非常明顯的缺陷。中巴反駁審計公司PPS非無人認識的細行,公司主席Mr. Brooke是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前主席、城規會副主席,又曾獲銅紫荊勳章。Argyle Street對於公司政策的批評,包括長期只與太古合作,及將現金留作發展項目之用,不派發特別股息,中巴強調兩次決議都有召開股東大會,出席股東會的股東100%贊同公司政策,擺到明指公司政策合情、合法、合理。最後暗諷Argyle Street引入投資者的要求,指董事局的責任,在於長期營運公司,並非引入投資者。寸完嘴後,更落閘拒絕會面,指看不到見面有什麼用。

第二輪攻防戰基金:直指命不久矣

眼見中巴完全落閘,Argyle Street轉用激將法,並第二次發信。今次標題為「復興中巴」,開首明踩管理差,以致曾經光輝的中巴沒落,希望華人之光顏老先生(顏成坤)在天之靈,能夠看見中巴復興。信中以「長期營運」大做文章,引用唐代詩人杜甫《曲江二首》中的名句:「人生七十古來稀」,以及李商隱的《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回敬,稱在生物學來說,這班長者董事或不會長期存在,「香港平均年齡八十歲左右,當你食好住好,不煙不酒,但你年紀都大,可以守住公司到幾時呢?」又指股東會上100%的支持率,只因會議堅持以英文溝通,老股東根本唔明白,哀莫大於心死,故不再出席。

中巴:告你誹謗

顏家睇完此封信後,激到扎扎跳,再回信措辭更為激烈,並斥責基金的指控無理、充滿歧視、詆毀,連逐點反駁都嘥氣。若基金再次發放質疑估值的消息,將會毫不猶豫地提出法律訴訟,「no hesitation to issue legal proceedings」。

第三輪攻防戰基金:年半內要賣盤

中巴於本週二召開董事會議,屆時應商議派息事宜,Argyle Street為此親自於本週一到柴灣車廠遞上最後一封信,要求中巴董事與他們見面。Brian指目標是在一年半內令中巴賣盤。過去Argyle Street已多次以小食大,將公司拆骨或令其賣盤。今次追擊,葉維義的參與是關鍵,「你上嚟公司唔會搵到佢(葉維義),但佢俾好多意見我哋,因為佢亦好了解中巴各股東的dynamic(互動),無咗佢唔得。」事關八十年代,羅旭瑞旗下的百利保曾提價追擊中巴,顏家差點傾家蕩產,最終靠葉維義父親葉謀遵出手相助,顏家才保得住中巴。今次掉轉槍頭,基金其中最大殺着,是拉攏顏家排行第二的傑強。因為據葉氏理解,顏氐三人關係比貌合神離更差,「連貌都不合,夾過返工時間唔會撞到大家。股東大會三個人唔講嘢,一完家姐自己即走。」現時基金仍在市場掃貨,「有一個持貨少於1%的基金,打算賣貨俾我哋。我哋要過5%召開特別股東大會唔難,到時可能推舉顏傑強做主席,由佢踢走大家姐顏潔玲。」

中巴:團結是力量

顏氐三姊弟現時共持股四成多,由於不是以信託形式持有,的確可隨時賣股。團結就是力量,若然三人都堅持不賣,基金要成功難度相當大。不過Brian指他們已沒退路,「我哋已經洗濕咗個頭。由於中巴貨乾,每日成交很少,我計過如果按每日成交量,要十年先放得晒手頭上的股份!」對沖基金要窮追猛打,捱得過這次,手持金礦的中巴顏家,不知又捱不捱得過下一次。

撰文:孫樂祈攝影:財經組協力:黃敬蓮[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20

專訪│追擊“史上最擁擠國慶檔”,昆淩能擔起多少票房?(內含采訪視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17/1148570.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實習生 徐程

每經編輯 杜蔚

▲點擊,觀看昆淩演藝道路上的夢想和追求

兩個孩子的媽媽,周傑倫的夫人,時尚界的寵兒,她還不到25歲。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昆淩出道夠早,15歲便在綜藝節目中以溫婉可人的混血美女形象亮相。但伴隨著“傑倫夫人”而來的盛名,要比她因演藝事業所獲的名氣要來的更早、更洶湧。

放眼古今中外,與著名藝術家的戀情從來都是不易的,要低調、不該說的時候不能說,要懂事、要顧全大局……作為沒那麽知名的女藝人,為著著名藝術家男友“還沒到對外公布戀愛關系”的考慮,不得不放棄一些工作和曝光機會,也是常見的事。昆淩也不例外。

▲昆淩出席《極致追擊》成都發布會 (每經影視記者 張建攝影)

如今“傑倫夫人”已名正言順,兒女雙全,是時候全力出擊演藝事業了。如果從冷漠的實用主義角度,拍廣告、錄真人秀似乎來錢更快,但娛樂圈的真理是:“這是一個‘健忘村’,要想永立潮頭,唯有出被認可的作品。”

接什麽樣的作品?走什麽樣的星途?是藝人、經紀公司的聯合規劃。自帶資源的昆淩,重征演藝之路,“傑倫夫人”的身份、媽媽的角色,就像那句關於愛情、親情的流行語:“好像突然有了盔甲,也有了軟肋”。新片《極致追擊》上映在即,昆淩接受了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的采訪。

▲周傑倫和昆淩 (視覺中國/圖)

“我盡量自己‘打’,希望多露臉”

“大家覺得,你當媽媽以後,在事業上反而比以前更拼了。是這樣嗎?”當每經影視記者詢問時,一旁手持“臺本”的片方工作人員果斷對記者比劃著“暫停”的手勢,示意這個問題超出影片宣傳的範圍,不能問。昆淩此時轉過頭對片方說:“沒關系,這一題,問吧。”

一個下午,流水線般的新聞發布會、連續8場的媒體采訪,都是經過篩選的關於她與影片相關的問題與回答的不斷重複。“這部電影對你而言最大的挑戰是什麽?”“和男主角奧蘭多·布魯姆對戲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

一樣的答案,昆淩回答了許許多多次。每一次都認真看住采訪者,輕言細語的答著,聲音和外形,宛如芭比娃娃。攝影師拍了一張她的面部特寫,把眼睛部位放大,不由感嘆:“像寶石一樣的顏色”。

▲昆淩五官精致(每經影視記者 張建攝影)

年輕貌美的女生,在圈子中如過江之鯽。在不滿20歲的年紀,昆淩遇到了比她大14歲的周傑倫。她符合舊式婚戀標準中對女性的一切要求:甜美、脾氣好、內斂、低調。周傑倫不喜歡紋身,她就不紋身,不喜歡派對,她就不參加,她還堅持不上談話性節目。據說“是擔心被主持人套話,影響到周傑倫。”

2015年兩人古堡大婚的照片流出,接下來是緊鑼密鼓的連生兩胎,在世俗眼中,她就是所謂“人生贏家”。所以當她宣布“婚後不當煮飯婆”的時候,吃瓜群眾們的第一反應是:“傑倫支持嗎?”

▲2015年周傑倫昆淩結婚現場 (視覺中國/圖)

必然是支持的。1.0版本的著名藝術家夫人,如成龍的妻子林鳳嬌,婚後隱退,相夫教子無怨無悔。2.0版本的著名藝術家夫人,不必全然如此。只要在對工作的妥協與爭取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無論是郭富城嬌妻的網店生意,還是黃教主與夫人的臺前人生,都和婚前一樣轟轟烈烈。夫妻倆的商業形象還可以面向家庭消費者拓展市場,何樂而不為!

“好像確實是當媽媽以後更拼事業了。”昆淩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說,“就會覺得好好當小孩子的榜樣,這是一個動力。我想成為一個好媽媽的榜樣。”

拍攝《極致追擊》這部影片時,適逢昆淩懷二胎,而且她自己還並不知道。有一次任達華飾演的角色要一腳踢在昆淩的肚子上,昆淩同意了。但任達華反對:“女生的肚子很脆弱,不能踢。”這危險的一幕才沒有上演。“所以我說他(任達華)是我孩子的恩人,不然我就慘了。”昆淩回憶起那次的有驚無險。

▲《極致追擊》海報(豆瓣電影/圖)

為什麽那麽多打戲都要親自上?昆淩說,“希望導演能都用到我的片段,能露出自己的臉。這也算是對我努力這段時間訓練武打的一個驗收,導演認可了你才能上鏡頭,所以能自己去就盡量自己去。”

15部影片國慶檔打擠,“女打仔”能贏嗎?

一段采訪結束了,無意中得知女記者同樣育有二胎,昆淩主動問對方:“你二胎的孕吐反應和第一胎比起來如何?”這個年輕的媽媽,喜歡討論和親子關系相關的話題。看得出來,對母親這個角色,昆淩樂在其中。

正如前文所述,演藝圈看似不可捉摸,其實也很公平。擁有被大眾念念不忘的好作品,永遠是一個藝人最長久和穩固的立足之道。歌手、演員、主持、模特……概莫能外。所以縱然是“傑倫夫人”,如果想在演藝事業上有所斬獲,也不能只僅限於拍拍廣告、逛逛時裝周。昆淩此前的影視作品不多,且沒有太大的“水花”。婚後第一部電影作品很大程度上關乎她未來的戲路規劃。

▲昆淩在《極致追擊》扮演“女打仔”安婕婕(豆瓣電影/圖)

在一眾硬漢演員中扮演一位同樣打鬥出色的女打手,這樣的銀幕定位並不陌生。Maggie Q、劉玉玲,都是這樣“打出”一番事業天地。和顏值、功夫比起來,演技對初出江湖的“女打仔”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感覺這部戲還沒‘打夠’,有機會還希望繼續拍打戲。”昆淩稱,“電影里我是很能打的‘女打仔’安婕婕,冷酷、脾氣不好、看什麽都不爽。”這些關鍵詞簡直就是昆淩本人的反義詞。

這是一部目標很明確的商業大片,“講述由奧蘭多·布魯姆飾演的前特工在一次看似簡單的任務中,與深藏其背後的神秘力量鬥智鬥勇的驚險歷程”。

《007》《碟中諜》《諜影重重》等一系列此類影片成為經典,可也還有更多類似這樣的影片成為炮灰。亦有不少嘗試用“好萊塢明星+中國演員”企圖對中國觀眾兜售這樣一個好萊塢故事的電影“死在沙灘上”。

《極致追擊》命運幾何?從客觀環境上看,要想上位非常難。每經影視記者根據貓眼專業版統計發現,今年國慶檔有15部影片上映,堪稱“史上最擁擠的國慶檔”。與該片同一天上映,類型相近、體量相近的就還有成龍主演的《英倫對決》、甄子丹主演的《追龍》等。

▲和《極致追擊》同一天上映的代表性影片(CBO中國票房/圖)

《極致追擊》背後的主控方熙頤影業,此前一直是活躍在好萊塢的獨立制片公司,在其中國女掌門人韓薇的主持下,曾參與《血戰鋼鋸嶺》《第一夫人》等藝術價值極高的電影。而《極致追擊》則是作為“國際拼盤”的爆米花商業娛樂大片,和熙頤影業此前的代表作不同。

但它的硬件條件還是不錯,在國內的聯合出品方中有中影老大哥的參與,排片率上應該有所保障。這部電影最終能讓中國觀眾買單嗎?二十多天後就會有答案。

至於作為人妻、人母的昆淩重啟演藝生涯的結果,則還需要更長時間來檢驗。

每經影視:這部戲其實是一部商業元素和娛樂大片,但中國觀眾現在對這種好萊塢模式的商業電影有些審美疲勞,很害怕被套路,在這方面你會顧慮麽?

昆淩:我覺得是否“套路”,在於要想清楚好萊塢明星在這部電影會不會太突兀。但我覺得奧蘭多在里面的角色算是很OK,這個人物合情合理,經得起推敲,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不是為了強行植入一個好萊塢大明星而編造出來的。

每經影視:為什麽會喜歡“女打仔”這種角色?

昆淩:其實我從小練跆拳道,而且一直覺得“女打仔”這個角色很酷,以前我很喜歡Maggie Q演的《赤裸特工》,從小就覺得一個女生很冷酷又會打架會是一個很酷的形象。能夠把自己的黑暗面釋放出來,很過癮。

▲昆淩(左)接受每經影視記者專訪(每經影視記者 張建攝影)

每經影視:對你來說這部戲里最難的是什麽?

昆淩:要完全隱藏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激烈打鬥的場面中都不能表現出害怕,如果不小心透露出來了,導演就會把我剪掉。

每經影視:很多明星在演技方面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在打戲方面你的偶像是誰?

昆淩:我最近看了查理茲•賽隆在拍她那場戲的一個片花,她在里面有各種動作,各方面都很到位,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這樣。

每經影視:在演藝這條道路上,你最大的夢想和追求是什麽?

昆淩:希望未來有一天演戲就像呼吸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54

阿里雲胡曉明:用三年時間追擊亞馬遜雲

繼工業、醫療、城市之後,阿里雲將註意力放到農業領域。

6月7日,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海峰會發布ET農業大腦,同時宣布已在生豬養殖企業特驅集團、海升集團等落地。目前ET農業大腦已經具備的功能包括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

阿里雲機器智能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在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ET農業大腦工作原理時說,以生豬養殖行業為例,通過圖像識別技術,每一頭生豬都有自己的檔案,包括品種、天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頻次、軌跡、免疫情況等,這些數據可用於分析行為特征、料肉比等。同時,結合聲學特征和紅外線測溫技術,可通過豬的體溫、咳嗽、叫聲等作判斷是否患病,預警疫情。

阿里雲在全球18個地域開放了44個可用區,為全球數十億用戶提供可靠的計算支持。此外,阿里雲為全球客戶部署200多個飛天數據中心。

類似於亞馬遜,阿里最開始開展雲業務的主要是出於提升自身的IT運營效率,阿里海量的電商交易數據處理需求產生高昂IT成本且大多時候存在資源冗余。2009年成立至今,阿里雲從最初只服務於內部業務,為電商和金融業務提供IT基礎設施支持,到2011年開始對外主要提供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層服務,後逐步向PaaS(平臺級服務)層滲透,是目前國內最大、全球第三大雲計算企業。

最新財報數據顯示,阿里雲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2.7%至43.9億元,連續12個季度規模翻番;環比增長21.8%。2018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阿里雲營業收入為133.9億元,同比增長101%。阿里雲稱,收入的高速增長主要是由付費客戶的增長和更高附加值產品的訂閱推動。

“我們與AWS在營業收入上的差距從相差37倍,到現在相差7~8倍。”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起步較晚,目前與AWS在技術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追擊亞馬遜的技術。

財報數據顯示,亞馬遜AWS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4.4億美元,同比增長49%;微軟雲業務2018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9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中Azure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3%。

2017年4月,工信部印發《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提出2019年要將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從2015年的1500億元擴大至4300億元。雲計算服務在國內市場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開始全面深入應用,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和軟件企業為主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68

阿里雲:用三年時間追擊亞馬遜雲 | 科技早報

小米或成首家發行CDR公司

6月6日有媒體報道稱,小米最快於今日(6月7日)就發行CDR向中國證監會提出申請,而招股書最快於6月8日上網公開,“由於CDR各項細則6月7日晚間才披露,所以小米方面可能還需要針對最後的文件要求修訂材料,如無特殊意外,應能於6月7日交表(提交申請表等材料)。”

出行公司Grab首次披露年收入破10億美元

東南亞打車軟件GrabGrab總裁Ming Maa在新加坡接受一財科技記者專訪時透露,年收入破10億美元。去年7月, Grab獲得來自軟銀和滴滴出行合計20億美元融資,公司累計融資超過40億美元。今年3月,Grab宣布16億美元收購Uber在東南亞市場業務,Uber換取Grab 27.5%股份。

阿里雲:用三年時間追擊亞馬遜雲

6月7日,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海峰會發布ET農業大腦,同時宣布已在生豬養殖企業特驅集團、海升集團等落地。目前ET農業大腦已經具備的功能包括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起步較晚,目前與AWS在技術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計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追擊亞馬遜的技術。

騰訊、吉利43億元競得動車網絡公司49%股權

6月6日,騰訊和吉利控股聯合宣布,雙方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動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49%股權轉讓項目,未來將與中國鐵路總公司及其相關公司,共同經營鐵路增值服務。北京產權交易所網站顯示,該標的交易價格為43億元。

彭博社:海航將美國辦公大樓3.2億美元出售給三星

彭博社6月7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海航集團已將其位於密蘇里州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一座辦公大樓出售給三星集團一下屬部門,作價3.2億美元。該知情人士稱,這幢辦公樓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南六街33號,被出售給三星SRA資產管理部門,售價較海航集團兩年前購買時高出了約500萬美元。對此,海航集團和三星SRA資產管理部門拒絕發表評論。

傳小米已於6月7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6月7日晚間消息,香港經濟日報報道稱,小米上市再通過新關鍵進程,市場消息表示,小米已於6月7日通過上市聆訊。綜合其他市場消息,小米擬最快本月底或下月初,在香港招股集逾70億美元(約546億港元),部署7月中上旬掛牌。

傳鬥魚或於第三季度在香港上市

6月7日下午,《南華早報》報道稱,知情人士透露,騰訊支持的流媒體視頻遊戲平臺鬥魚計劃第三季度在香港IPO,融資總額高達7億美元。但該公司拒絕對上市計劃發表評論。

工行建行連續6年排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第1名和第2名

根據最新發布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連續6年排名第1和第2位。緊隨其後的是第3名的摩根大通和第4名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其他入圍前10的公司依次為中國農業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蘋果公司、中國銀行和平安保險集團。中國和美國公司首次在排名前十的數量上打成平手。從總數來看,入圍中國企業達到291家,美國為560家。

劉強東:一輩子只做兩件事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近日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表明:“一輩子只想做兩件事情”。一是以物流為載體的供應鏈業務,包含金融、保險、汽車、房產、健康等。二是技術。它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需要10年、20年的時間,需要1000億甚至幾千億的投資才能做成,但是一旦做成,不僅是一個企業具備核心競爭力問題,而且能夠為社會和行業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

廣電總局:互聯網電視不允許直播世界杯

近期關於2018世界杯賽事播放的咨詢和政策解讀較多,廣電總局近日結合相關產業政策的規定對世界杯賽事直播重新進行了明確和通知,根據互聯網電視管理的181號文中對於直播業務的管理要求,2018世界杯比賽不允許在互聯網電視平臺上進行賽事的直播和延時播出,否則都屬於違規,只能在賽事結束後提供比賽點播服務。

Facebook推出獨家新聞節目

Facebook周三宣布,已經與CNN、福克斯新聞和其他幾家新聞服務提供商合作,發布自己的獨家新聞節目。將為幾家新聞機構提供資金,這些機構將為Facebook平臺打造原創的獨家新聞節目。這些節目將出現在專門提供原創視頻內容的Facebook Watch平臺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32

突襲《RM》拍攝粉絲追擊宋智孝

1 : GS(14)@2014-10-20 08:19:32




【即場拉筋】■等待拍攝時,金鐘國貼心地幫宋智孝拉筋。

金鐘國抱起智孝

其後,他們發現在酒店門外停泊了一部花車,原來這集《RM》的拍攝主題是「讓我們結婚吧」,並邀請了電影《我的愛,我的新娘》男女主角趙正錫和申敏兒擔任嘉賓,而Gary在節目中更成功成為申敏兒的新郎哥。三位主持發現Gary在現場竟然撇甩「周一情侶」宋智孝,並與申敏兒出雙入對,Gary亦非常有紳士風度地為申敏兒開車門,二人更先行乘花車離開。而《RM》的其他主持就留守現場,雖然Gary另投申敏兒懷抱,但宋智孝在現場卻笑容滿臉,並向金鐘國透露自己很疲倦,金鐘國即臨時充當拉筋阿sir為智孝拉筋骨,更將智孝成個人抱起,場面搞笑。其他《RM》主持見狀亦不執輸,HaHa、李光洙和趙正錫都紛紛要求金鐘國為他們拉筋。最終三位主持跟隨《RM》拍攝多個小時都未能成功完成博上鏡的挑戰,Dominic更趁《RM》離開時大叫:「宋智孝!」可惜智孝掛住講電話沒有理會他,三位主持終告挑戰失敗。攝影:陳志嵐、江俊豪、朱家駿



【自尋娛樂】■在旁的HaHa(左)及李光洙笑得極為開心。

【兄弟出發】■一班兄弟團隨後出發。

【任務失敗】■Dominic大叫宋智孝的名字,可惜智孝掛住講電話沒有理會他。

■攝影師在公路上追着Gary的花車拍攝,過程甚為艱辛。

幕後花絮:拍攝過程艱辛

大家在收看《RM》時,大多數看到的畫面都是經製作部完美修輯過的播出版本,但其實《RM》的主持人及製作團隊在背後付出了不少辛酸才會有的成果。今次本報追蹤《RM》的拍攝現場時,有幕講述Gary駕駛花車載女嘉賓申敏兒到目的地,而在拍攝這個場景時,節目攝影師沿途都要手持攝影機跟實Gary,即使在公路上,為了拍出好鏡頭,更不惜將頭伸出車外進行拍攝,過程甚為危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020/189058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171

《復仇者2》今破億追擊《阿凡達》

1 : GS(14)@2015-05-04 14:00:45

Marvel超級英雄片《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Avengers:Age of Ultron)在港上映11日,前日單日放映了851場,票房收約1,200萬,累計約收8,265萬,預計今日可破1億票房,但面對09年《阿凡達》1.7億票房仍有一段距離。《赤道》則成為華語片代表,該片前日開畫單日收225萬排第二,連優先場票房累積約305萬,內地提早一日開畫,兩日約收7,643萬人民幣,投資者林建岳希望該片內地票房可收過3億人民幣。至於《五個小孩的校長》上映44日,截至昨日票房超過4,500萬,主演的楊千嬅昨日說:「部戲係講4,500元月薪校長嘅感人故事,而家部戲收過4,500萬,係一個完美結局。」採訪:鍾國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03/19133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12

財經追擊: 打機成七大行業 蓄勢待爆

1 : GS(14)@2015-09-20 01:49:36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8%86-220000692.html

撰文:許益雯 圖片:東方IC、法新社

美術:Ray

  電子競技(即打機)產業的興起不過短短十年,但其發展潛力巨大,去年全球電競賽事類營收已超過二點五億美元,被冠為全球第七大行業。剛在美國舉行的二○一五年國際Dota2大賽上,總獎金最終被推高至一千八百七十三萬美元,如此巨額的獎金,較其他體育競技賽事有過之無不及。

  目前,電競愛好者、遊戲生廠商、職業選手與俱樂部、電競直播平台以及贊助商共同完善行業鏈。內地電競產業在國策支持,地方響應,及職業選手水平出眾下,行業大有爆發趨勢。只是目前行業仍處要燒錢,乏盈利階段。需待一輪汰弱留強,整個產業才更有「錢途」,到時父母難再罵「衰仔,打機!打機!搵到食咩!」

電子競技的興起不過十年,但隨全球遊戲產業的成熟,打遊戲機人數不斷增加,電競也將像網球、棒球一樣成為備受矚目的競技項目,今年六月,來自華爾街的研究團隊麥考瑞研究小組在對整個電競行業進行完整的分析後,得出結論指電競已成為世界第七大行業。今年八月在美國西雅圖舉行的「Dota 2國際邀請賽」,獎金總額最終推高至一千八百七十三萬美元,乃有史以來獎金最高的一屆比賽。其中,奪取第一名的戰隊「Evil Geniuses」獲得獎金六百六十萬美元。

該賽事由Dota 2開發商VALVE舉辦,乃電競領域最著名的一項競賽,而Dota2也是當下最熱門的電競類遊戲,註冊玩家僅在中國就已超一千萬。從獎金金額上看,Dota 2國際邀請賽已不輸其他著名體育賽事,剛結束的美國網球公開賽,奪冠獎金為三百三十萬美元,今年超級碗冠軍的獎金為五百一十萬美元。而且,Dota 2國際邀請賽獎金如此之高,背後實是遊戲玩家出錢出力的支持。今次獎金一方面為主辦方投放的一百六十萬美元基礎獎金,剩餘的均來自玩家「眾籌」虛擬門票的貢獻,虛擬門票收入的二成五投入本次比賽獎金池,換言之「門票」收入高達六千五百多萬美金。

和傳統體育項目一樣,電競考驗的是選手的腦力、反應速度、操控力、意志力等多項素質,因而技藝超群的選手很容易吸引一批擁躉,而電競比賽的對抗性強,本身也具有很高的觀賞性。

近年,電競產業的粉絲數大增,美國EPSN電視網的數據顯示,二○一四年全球已有二億五百萬觀眾觀看電競比賽,從二○一二年至二○一四年,電競觀眾花費在觀看比賽上的時間從十三億小時增長到三十七億小時,電競忠實觀眾的數字增長了約一點五倍。

粉絲激增 前景誘人

值得注意的是,電競比賽觀眾中有六成以上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隨其支付能力的提升,未來對電競愛好的投入也有望增加。去年,整個電競行業的營收(贊助、廣告、門票等)已超過二點五二億美元,所有比賽的獎金總額達到七千一百萬美元。根據市調機構Super Data Research的調查預計,今年全球電競產業全球營收預計超過六億美元,將是去年的二點四倍。

去年九月,亞馬遜以九點七億美元收購電玩直播平臺Twitch;今年七月瑞典「現代報業集團」以八千六百四十萬美元收購歐洲最大遊戲聯盟「電子競技聯盟」大部分股權。而可口可樂、紅牛、英特爾、三星等大品牌也在積極贊助電競賽事。由此也可看出電競產業的吸引力正逐漸加大。

硬件廠商 搭順風車

嗅到電競產業商機的還有傳統PC廠商,近幾年PC出貨量已連續四年出現下滑,聯想(00992)、宏、華碩等PC廠商都在苦苦尋覓轉型之路。電競遊戲對硬件的要求較普通PC高出許多,這成了電競愛好者更新PC設備的一個理由,也為PC廠商另闢了一條財路。

聯想、宏、華碩的PC出貨量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今年的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IFA),三者紛紛將重心轉向遊戲PC,例如宏推出的Predator系列,配有曲面屏、環繞效果喇叭以及機身震動反饋等功能。一定程度上這也反映了PC行業的一大趨勢,調研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去年,PC遊戲市場的硬件營收達到二百一十五億美元,比主機遊戲市場營收多逾兩倍。PC遊戲市場在接下來幾年形勢大好,遊戲發燒友將會貢獻四成四的營收。

除了粉絲與硬件廠商,整個電競產業中最核心的部分要屬遊戲廠商、電競直播平台及專業的電競選手與俱樂部。遊戲廠商提供版權,並通過舉辦賽事和推動,讓更多玩家參與競技項目中,從中獲得盈利。俱樂部則招攬知名選手,與賽事主辦方一起催谷遊戲賽事,吸引關注。

遊戲視頻平台的火爆及新的商業模式的產生,成為電競業發展的一大推動因素。以Twitch為例,在被亞馬遜收購前,它已積累了五千五百萬用戶,佔美國地區直播視頻流量的四成四。

通過Twitch,用戶每天都可觀看職業玩家之間的競技比賽。職業玩家也可通過廣告、流媒體訂閱費及觀眾購買獲得相應收入,再加上俱樂部的薪資及參與比賽獲獎的收入,現時職業玩家的年均收入在三點五萬至十二萬美元之間。靠打遊戲,不僅可以謀生還可賺取可觀的收入,進而產生了一種全新的職業。

國內市場 含苞待放

因廣闊的產業前景,許多國家開始扶持電競產業,中國也不例外,早在二○○三年時,國家體育總局便已批准電子競技成為第九十九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去年以來,國家又大力扶持體育產業,國家體育總局信息中心電子競技項目部副部長高逸凡表示,無論電競還是職業體育,賽事都是產業運作的核心,國家體總今年一直構建電子競技賽事體系。同時創造良好的行業環境,電競有望像足球、籃球一樣成為高校學生課餘的鍛煉和娛樂方式。

事實上,中國電競產業的發展很快,多地地方政府亦致力打造國際級電競賽事。例如,二○一四年,銀川市政府打造WCA世界電子競技大賽,憑藉高額獎金和豐富的比賽項目打開市場。

今年WCA2015開賽首週,直播量便突破二千萬人次。而通過亮相美國E3、德國科隆遊戲展等世界級遊戲舞台,WCA也迅速進入國際玩家視線。中國電競運動的水平尚屬國際領先,今年Dota 2邀請賽,「中國隊」奪取了二、三、四名,共捧走獎金八百萬美元。現時國內的電競俱樂部也從早先的三十餘個增加至上千家。加之鬥魚、虎牙等遊戲直播平台的崛起,中國電競產業正處於爆發前夜。

資本進入 盈利歸零

根據艾瑞的數據顯示,二○一四年中國電競市場的規模達到了二百二十六億元人民幣,其中賽事的收入為一點三億元,俱樂部、直播平台的衍生收入達八點七億元。而二○一五年,整體規模有望達到二百六十九億元,其中賽事收入三點一億元,俱樂部、直播平台收入二十點七億元。

電競俱樂部與遊戲直播平台也是資本進入電競行業的入口,例如,萬達集團主席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便是電競行業投資狂人,二○一一年,成立自己的IG電競俱樂部;近日,又成立熊貓TV直播平台,註冊資本二千萬人民幣。然而,內地電競行業還尚未實現盈利,中國電子競技俱樂部聯盟(ACE)秘書長裴樂表示,一級聯賽電競俱樂部每年至少需要幾千萬元用以聘請優秀選手及日常營運,目前俱樂部未形成如足球、籃球俱樂部那樣成熟的模式,缺少盈利點,目前多是俱樂部老闆自討腰包支撐俱樂部發展。

而遊戲直播平台也處於燒錢階段,虎牙TV預計今年的虧損還將達四億人民幣,而投資方仍將投資七億進行技術完善。可以預見,未來國內俱樂部及直播平台都將迎來一輪洗牌,汰弱留強後,整個產業才會慢慢成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296

《焦點追擊》揭發教會黑幕

1 : GS(14)@2016-03-01 18:57:29

出爐最佳電影《焦點追擊》同時獲最佳原創劇本獎,此片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的焦點新聞組揭發波士頓樞機主教管區內的大規模神父性侵兒童醜聞。教廷揪出樞機主教暗中安排雙方和解,並將犯罪的神父調走粉飾太平。教會的包庇及縱容,令禽獸神父有機會重複犯錯。由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及麥克雷法路(Mark Ruffalo)扮演的熱血記者,率領小組挑戰龐大的天主教教會勢力,當他們接觸過突然崩潰或表面強悍實猶有餘悸的大男人受害者之後,就覺得非查不可,最終他們突破教會施壓要受害者噤聲的困境,踢爆近90名神父涉嫌性侵的真相。撰文:泉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01/195110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460

【財經追擊】影子「魔童」殺入MVNO有錢途

1 : GS(14)@2016-07-24 17:05:06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0%94-075411983.html

香港寬頻(01310)公布,將透過虛擬網絡營辦商(MVNO)模式,進軍流動電訊業。王維基四年前為了籌資發展免費電視,甘願將一手創立的電訊業務出售。不過,隨着電視走入死胡同,電訊卻是春光無限,加上香港寬頻戰績彪炳,分析認為,將會在市場掀起千尺浪。

有「電訊魔童」之稱的王維基,○九年開始部署進軍免費電視市場,一二年更忍痛「賣仔」,將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電訊業務拱手讓人,以籌集資金專注發展電視業務。

前稱城市電訊的香港電視(01137),於剝離電訊業後,發展卻未如人意,一次又一次失落免費電視牌照,於是轉攻互聯網,將未能見天日的電視劇放到網上供免費收看。雖然初期反應不俗,可惜缺乏資金再拍新劇,令整個計畫後勁不繼,最後平台轉營為網購,但成效未見,去年港視勁蝕逾八億元。

「四合一」服務供應商

這邊廂王維基狂蝕,但已賣走的電訊業務,發展卻愈來愈好,除了成功上市,成為香港寬頻之外,近日再有新進展,就是踩入流動電訊市場。香港寬頻週一宣布,已獲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批准,經營流動虛擬網絡營辦商(MVNO)服務,成為香港第二十六個MVNO持牌人,透過現有流動網絡營辦商的無線電通訊基礎建設,為客戶提供流動通訊服務,以及銷售手機和流動通訊器材等。

該公司亦已與中國移動香港簽訂合作備忘錄,並與另外兩家本港流動網絡營辦商進行商討,以便於住宅及企業市場推出香港寬頻流動服務,估計最早可於今年八月開展試用。獲得新牌照後,香港寬頻將提供一條龍的電訊服務,成為「四合一」服務供應商,包括寬頻、固網電話、OTT(over-the-top)娛樂和體育,以及流動服務。

雖然香港寬頻與王維基已沒有關係,但該公司的電訊業務當年由王維基創立,主席楊主光除了是王維基的中學同學,還並肩作戰多年,思路相若。王維基以割喉式減價搶市佔率而聞名,市場估計,香港寬頻推出電訊業務時,亦會再以同一手法作招徠,電訊市場大戰一觸即發。

其實,香港寬頻之前已於電訊市場小試牛刀,推出漫遊數服務,主要對象為現有的寬頻客戶,以優惠價二百六十八元購買四日裝「漫遊數據SIM卡」,額外獲贈兩日漫遊數據,明搶電訊商的漫遊生意。

王維基的「崛起」始於九十年代初,當時的國際直接撥號(IDD)在香港的收費貴得驚人,而且由當時的香港電訊壟斷,致電往美加等地,每分鐘收費高達十多元。王維基當時已移民加拿大,當地政府已開放電訊市場和使用「回撥長途電話」服務,故王維基親自致函香港政府,申請營辦服務,而因為王維基的加入,IDD市場生態出現顛覆性的改變,其後亦有更多回撥服務加入市場,令長途電話收費大幅下降。

電訊三寶先後插旗

除了香港寬頻看中香港的流動電訊市場之外,近年中資電訊公司亦相繼在香港插旗,例如中移動(00941)透過收購萬眾電話,在香港推出流動電訊服務,並由以往主要透過租用其他營運商的網絡,變為更主動的進攻。過去三年,中移動香港於政府的頻譜拍賣上甚為進取,成為最大的頻譜買家。

另一中資電訊商聯通(00762),數年前開始亦在香港提供服務,用的亦是MVNO牌照,租用和記電訊(00215)旗下3及電盈(00008)的網絡。聯通過去一年亦加快在香港的部署,門市愈開愈多,亦是以低價作賣點,並搶攻數據漫遊市場,其日本及韓國數據卡一直屬熱賣產品。

眼見兩個「兄弟」在香港發展得順風順水,中電信(00728)亦按捺不住,正鋪路加入戰團。中電信發言人表示,集團有計畫以MVNO形式在香港地區提供移動通信服務。目前正在物色合適的合作夥伴,有進一步消息會適時對外公布。中電信指,香港流動電訊市場競爭激烈,若集團直接透過競投頻譜加入香港市場,將會對本地流動營運商構成壓力,所以會以合作方式拓展香港市場,以達共贏。

競爭減 齊齊賺大錢

雖說香港的流動通訊市場競爭激烈,但事實上,經過多次的併購後,流動網絡營辦商的數目,已由高峰期的八間,大減一半至現時的四間,競爭已稍為緩和,而剩下的電訊商,亦是間間賺大錢,在經濟轉差的大環境下,絕對是值得投資的市場。

和記電訊去年的業績顯示,其流動通訊營業額勁升百分之四十六,至一百八十五億元;EBITDA亦增百分之九,至十六億四千萬元;綜合本地後繳客戶淨每月每戶收入(ARPU)亦升百分之十七,至一百六十一元。

至於數碼通(00315),盈利就更標青,截至去年底的六個月,香港地區的營業額大升百分之十九,至一百零二億元,雖然經營溢利減少,但下降百分之三後,仍大賺近六億元。

電盈於兩年前,將賣走十四年的「親生仔」CSL重新購回,並與旗下PCCW合併,以壯大流動電訊的規模,提升效益,成績亦叫人眼前一亮。香港電訊(06823)的流動通訊業務,去年營業額勁升逾六成,至一百四十三億元;EBITDA亦同樣升六成,至五十億三百萬元。

此消彼長 借勢崛起

香港的流動電話市場,為全球滲透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通訊事務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四月,本港的流動電話服務用戶達一千六百七一萬,當中2.5G及3G/4G流動服務用戶佔一千五百一十五萬,按人口計算滲透率達百分之二百二十八。

雖然滲透率如此高,但需求仍有強大增長,主要是受互聯網使用的推動。基本話音服務已非電訊商的主要收入來源,流動數據服務才是主菜,而近年智能手機普及率急升,利用手機閱讀新聞及收看視頻內容亦成了生活必需,因而大大推動本地流動數據用量。今年三月,本港的流動數據用量增至二萬五百五十七太字節,即每名2.5G及3G/4G流動用戶平均使用一千三百五十八兆字節,較去年同期大升一點一八倍,亦較一四年同期增加一點五八倍。

數據用量持續上升,電訊商看準時機,三年前開始陸續取消無限上網計畫,以增加收入,彌補建網開支。不過,MVNO就因而借勢崛起,大量平價數據卡湧現,用戶不想被合約綁死,多數會選擇不用簽約的預付數據卡,而預付卡收費更具彈性,一星期、一個月、三十日的MVNO數據卡,收費按使用量計算,超高用量或只需要低流量的長者都能有不同選擇,令MVNO成功獲得一班捧場客支持。

通訊局的數據顯示,一三年底香港的MVNO用戶只有一百三十九萬,但到今年四月,已升至一百八十三萬,兩年多升幅逾三成。

分析員指出,以前電訊商不太在意MVNO的威脅,因為現時市面上的MVNO,大部分都是小規模經營,客戶服務較差,即使規模較大,背後有大靠山的聯通,去年亦曾試過「死網」足足十二小時,MVNO並未能成為主流選擇。不過,香港寬頻於本地已有一定的客戶基礎及客服團隊,更有豐富的電訊經驗,令電訊商開始有危險感。

近日其他電訊商已有反應,率先透過新招搶客。和記電訊旗下的3主攻企業員工,只要能提供工作卡片便可以優惠價使用服務,而大型公司的員工,月費就更低,兩個不同的4G優惠計畫,分別是二百一十六元包3GB數據及二百七十六元包6GB數據,較該公司原有計畫每月平四十元。

並非威脅 反成三贏

除了香港之外,其他國家的MVNO亦開始進入高速的發展,因為MVNO可以增加競爭,減少電訊行業的壟斷問題,同時亦可以減少重複的網絡建設,令建網成本減少。政府早前收回網絡商多達三分一的頻譜重新拍賣,其理據就是希望能讓新電訊商加入市場,而透過MVNO去經營,效果其實更佳。

業內人士指出,按歐洲的發展經驗,MVNO不會對傳統電訊營運商構成威脅,兩者更接近「合作夥伴」的關係,因傳統營運商多數只靠單一品牌經營,並不能有效打開所有潛在客戶群,而透過不同品牌及營銷策略,才能完全拓展整個市場。電訊商出租部分頻寬予MVNO,亦有助減低頻寬閒置問題,更有效利用網絡資源,亦可補貼開支。

此外,未有電訊業經驗,但對行業有興趣的企業,亦可借此試水。日本郵局本月才公布,將與IIJmio合作,八月起正式提供手機通訊服務,並以「平價」主打。IIJmio本身為日本的有名MVNO之一,租用docomo網絡。

內地於一三年亦向民營企業發出第一個MVNO牌照,打破「電訊三寶」的市場壟斷,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通信、國美電器(00493)、蘇寧及小米等已獲得NVNO牌照。MVNO亦是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最佳神器,內地的MVNO營運商蝸牛移動就公布希望以MVNO形式,短期內進軍印度市場,而美國及非洲亦是未來的目標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