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島論壇 葉劉撐梁遭追擊

1 : GS(14)@2016-08-07 23:32:34

【本報訊】港島區立法會候選人昨出席商台選舉論壇,角逐連任的新民黨葉劉淑儀成為各候選人追擊目標,批評她盲撐特首梁振英、身為行會成員對梁種種問題卻「乜都唔做」,葉劉反駁指控不實,強調自己「為民生,做實事」。



王維基斥「乜都唔做」


港島區14名立會候選人昨出席商台選舉論壇,早前中風的獨立候選人詹培忠稱有事未能出席,但之後在facebook發放短片講述政綱。詹在片中坐在椅上精神甚佳,講政綱時不斷揮動手臂,指本着監督政府、主持公道精神參選,又稱一旦當選會為香港講真話。至於商台論壇上,民調支持度最高的葉劉淑儀成圍攻目標,獨立參選人王維基指港人如不想梁連任,就不能投票予梁振英黨羽,包括民建聯、工聯會和葉劉,他斥葉劉盲撐梁,對梁收取UGL巨款、「搞廉署」等事,「行會成員葉劉乜都唔做」。葉劉反駁有人提出與事實不符指控,指自己「為民生,做實事」。民主黨許智峯質問葉劉是否認為前警司朱經緯以警棍毆打市民是「做錯」,葉劉拒正面回應,稱應交法庭解決,重申警隊處事克制包容,又指自己「分分鐘都係憑住良知為香港人說話」。許智峯斥:「你(葉劉)根本冇良知為香港人發聲,仲想選特首?簡直笑話啦。」至於候選人對港獨立場,多名參選人表明反對。人民力量劉嘉鴻稱實現港獨「接近冇可能」,香港眾志羅冠聰指「港獨唔係眾志選項」,公民黨陳淑莊亦稱「對港獨有保留」。熱血公民鄭錦滿則指「一向立場不變」,指獨立思潮「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過未有明言是否支持港獨。該區其他參選名單,請參閱本報立會選戰網站http://hk.apple.nextmedia.com/legco2016/region■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807/197262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63

【iPhone7開售●先達】追擊收機佬 兩粒鐘賺$14,000

1 : GS(14)@2016-09-17 17:53:39

9時後高峰期大量人在街賺外放機。



9月16日為iPhone7香港的首賣日,同時亦是旺角收機佬賺大錢的時間。上午8時旺角亞皆老街已經陸續出現收機檔,由初時只有3個檔口到了9時後高峰期達到14檔之多。記者在上午8至10時,放售手機高峰期,看這類街檔究竟收下多少部新iPhone。



首賣日早上,細機iPhone7基本完全不受收機佬歡迎,全部檔口亦只願意收大機iPhone7 Plus。一個早上兩小時內,兩個記者總共記錄了約522部iPhone7 Plus的放機交易紀錄。就現場所見,普遍較多人放售128GB大機 iPhone7 Plus,32GB及256GB數量較少。由於早上的回收價較高,128GB大機平均放機價達$8,200,假設522部大機,總值已經超過400餘萬元。另外再試一試計算純利,假設14個街檔平均分配522部手機,每一檔大約買入了37.2部iPhone7 Plus。而每部手機轉手到大陸純利是$400,每個檔口平均純利約1.4萬元。記者亦從小道消息得知,街檔的目標收機數為1,500部。而今早2小時大概收了總數三分一,屈指一算1,500部手機,收機現金就要1,230萬了。記者:朱崇德、翁怡富攝影:王國輝


8時旺角亞皆老街曼初時只有3個收機檔。

收機檔以大量一千元港幣用作即時交易。

收機檔亦不段更新回收價。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7/197730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97

【財經追擊】趕建航天城 香港追落後

1 : GS(14)@2016-10-09 23:37:06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E%8C-044132167.html
拖拉十多年,機場北商業項目正式批出,消失多時的「航天城」計畫重新浮面。面對訪港旅客及零售收入下滑,這個耗資百億元的計畫,被視為旅遊業的救命草。

事實上,香港在發展航空相關項目一直落後週邊國家,除了三跑被拖後腿,航天城的興建起步亦遲,今次正是時候追落後。

香港一年接待近六千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旅遊景點、酒店及零售消費地方嚴重不足,已不是新鮮事。近期旅遊業終於有好消息,拖拉超過十年的機場北商業區項目終於拍板,政府落實以象徵式地價,批准機管局把北商業區的用地從原有的機場地契分割出來,並以一份新的五十年地契處理,以增加機管局運用北商業區總樓面面積的彈性,並加強該發展項目的吸引力。

政府發言人指,北商業區發展項目對大嶼山以至整個香港的經濟及社會發展,具重大策略價值,將會是港珠澳大橋「橋頭經濟」的重要一環,亦表明政府希望發展「航天城」的決心。

機管局已有全盤大計,北商業區佔地逾十公頃,將發展出總樓面逾六十萬方米,打造成結合零售、餐飲及娛樂設施、辦公大樓及酒店等的新地標,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本地及海外旅客的需求,及支援機場及香港整體經濟發展。

當中,首階段先發展五公頃,該地皮現時用作高爾夫球場及停車場,將發展成包括一座總樓面約三萬四千方米的酒店,提供四百五十至七百五十間房間,並有一個糅合零售、餐飲和娛樂的設施,總樓面約二十萬平方米,佔整體發展區的三分之一,建造費一百億元,預計最快一八年落成。

消息指,項目內的娛樂設施,可能包括引入主題樂園,雖然不會如迪士尼樂園的規模,但或會包括較新的娛樂元素概念,如虛擬實境(VR)技術。機管局將於十一月為酒店項目招標,至於零售、餐飲、娛樂中心則會於明年初招標。

地價二千 補貼跑道

機管局會如何融資興建項目,暫時未知,但在地價上,已先省回一大筆,因為政府今次只是收取象徵式地價二千元。政府發言人解釋,根據現行政策,象徵式地價一般為一千元,而今次批出的地皮牽涉修訂機場原有契約,以及交還並重批土地,兩項的土地行政措施,各象徵式收取地價一千元,惟政府規定機管局發展零售及酒店項目時,要以十足市價與私人發展商簽訂協議。

與大部分新發展計畫一樣,是次機場北商業城的項目又再惹來爭議,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批評政府的做法,等同向機管局「送肥豬肉」,補貼機場三跑建設費,是為大白象工程遮醜。測量師陳超國則估計,這幅土地市值約二十四億元,項目落成後平均呎價可以達至六千元,即估值逾三百億元。

項目會否受到阻力,仍是未知之數,其實自提出至今,早已經過不少難關。機管局早於○一年的《二○二○規畫》中提出,在機場北部空地興建商場、寫字樓等巨型綜合商業項目,但拖拉多年來仍未有定案。自行政長官梁振英一二年上任後,在首份施政報告才重提機場北商業區的發展。不過,淨計是否保留地底車廠,已經引發機管局董事會內極大爭議。

大嶼山發展是關鍵

市場人士指,機場北的發展能否成功,要取決於個大嶼山發展,因為機場北商業區位處二號客運大樓與港珠澳大橋落腳點的中間,珠三角旅客將成為主要客戶群,但大橋的香港段工程嚴重滯後,「橋頭經濟」的如意算盤隨時打不響。

由粵港澳三地共同興建的國家級重點基建工程港珠澳大橋,原定於明年通車,內地工程一直進展理想,大橋橋面鋪裝工程亦已正式開始;澳門方面,亦可如期於今年第三季展開澳門口岸管理區上蓋工程。不過,大橋香港口岸的人工島早前兩度爆出「飄移」醜聞,人工島現時仍是一片黃土,島上唯一建築物只有旅檢大樓波浪形天幕的一小部分,令市場憂慮大橋香港段的工程能否趕及明年內完成,全橋的通車時間隨時被香港拖累。

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指,港珠澳大橋香港部分工程近年多次出現延誤及超支,正好反映政府弱勢,不能做好監管工作,情況如同廣深港高鐵等大型基建工程一樣,令人失望。

市場人士認為,若港珠澳大橋未能如期通車,機場北商業區頓失重要交通配套,會造成明顯打擊。另一方面,機場北商業區亦要整個大嶼山發展計畫配合。發展局局長陳茂波透露,第一屆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建議,在北大嶼山走廊集中發展策略性經濟及房屋,包括規畫中的東涌新巿鎮擴展、小蠔灣發展、規畫中的機場三跑道系統、機場島北商業區,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等,但最快今年底才會公布大嶼山發展藍圖,並為各項研究及項目訂立概略的時間表。即是發展「十畫未有一撇」,以近期的橫洲發展計畫經驗來看,相信遇到的阻力亦不輕,能否配合到機場北商場的進度,亦是值得商榷。

成新景點 增吸引力

雖然阻礙重重,但建立「航天城」屬香港非造不可的計畫,因為香港旅遊業過去一年面對重大打擊,顯然現有的旅遊景點及娛樂零售設施的吸引力已經不再。

旅遊業為本港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旅遊業去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點一,旅遊業的就業人數超過二十七萬人,佔全港總就業人數逾百分之七。隨着訪港旅客人次增幅放緩,酒店房間平均入住率由一四年同期的百分之八十九高位,回落至去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八十五,而同期酒店實際平均房租亦下跌百分之八點七,至一千三百三十五元。此外,七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值按年下跌百分之七點七,已是連跌十七個月。

旅發局的數字顯示,去年訪港旅客人次為五千九百三十一萬,按年下跌百分之二點五,內地旅客跌更多,同比跌百分之三,至四千五百八十四萬人次。今年七月份整體訪港旅客按年上升百分之二點六,至五百零五萬人次,但之前連續跌足十三個月,首七個月的旅客人數,仍跌百分之六。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早前更預警,八月份訪港旅客人數會再錄得下跌,顯示香港旅遊業處於調整期,未來要增加旅遊的吸引力,會同業界磋商日後舉辦多項盛事,吸引旅客。

內地旅客佔整體訪港旅客的比重高達七成多,「個人遊」自○三年開放至今已達十三年,按每年多達數千萬名內地旅客到港計,累計已有數億人次內地旅客訪港,當中很多已非首次來港。新意欠奉,將大大減低旅客再到香港的意慾,因而轉投其他地區。立法會的文件顯示,去年上半年,多個內地遊客的海外旅遊熱點,內地遊客均錄得大幅上升,其中以日本升幅最勁,達一點一六倍,泰國亦升近一倍,而歐洲則升百分之二十七,同期香港的過夜內地客,卻錄百分之三點八的跌幅,證明內地經濟放緩,並無減低國旅遊的熱情,只是香港已非最愛。

郵輪碼頭 前車可鑑

香港嚴重缺乏新的旅遊設施吸客,已是不爭的事實。早於○五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幕後,在新景點上香港已是無以為繼,其後的昂坪三六○、馬灣挪亞方舟、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及天際一百等,叫座力亦很弱。旅發局每年進行的調查顯示,香港最多旅客到訪的十大景點中,過去十年幾乎沒有變過,八個景點在○六至一四年均榜上有名,包括星光大道、山頂、迪士尼、海洋公園及女人街等。

自上海迪士尼六月正式開幕後,作為吸客主將的香港迪士尼,影響將會更大。事實上,香港迪士尼去年的業績已開始「見紅」,淨虧損達一億四千八百萬元,未能延續之前三年的盈利狀況,去年度入場人次只有六百八十萬,較前年的七百五十萬,大跌百分之九,今年的情況令人更憂慮。

香港過去數年亦曾努力過,推出新的項目吸客,包括一三年六月開始營運的啟德郵輪碼頭,可供世界上最大型的郵輪停泊,冀用啟德郵輪碼頭加尖沙咀的海運碼頭,鞏固香港作為區內主要郵輪樞紐的地位。可惜從地理位置而言,新加坡及上海分別是東南亞及東北亞郵輪航線較優先選用的母港,香港欠缺新旅遊景點,在發展停靠港業務方面未有優勢,加上交通安排仍有不足,郵輪業務未見好成績。

以新旅遊景點吸納旅客,機場的「航天城」計畫因而刻不容緩。再者,今年行政會議終於通過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系統,預計工程需時八年,新跑道將於二○二二年啟用,屆時北跑道將重新配置並進行擴建,整項建造工程有望二○二四年完成。三跑道系統全面運作後,每年將可應付額外三千萬人次客運量,二○二三年處理年客運量約一億人次及年貨運量九百公噸。既然香港機場斥資高達一千四百一十五億元建三跑,作為配套發展的「航天城」,亦應盡快上馬,才不至於重蹈郵輪碼頭的覆轍。

新加坡又早着先機

其實,香港起步已較其他國家遲,所以現時唯有急起追落後。全球各大航空樞紐,都大力發展航天城的概念,例如香港最大勁敵的新加坡,早已將樟宜機場發展成航天城,而台灣桃園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和杜拜國際機場的航天城計畫亦非常成功。

現時樟宜機場共有三座航廈,較香港多一座,三座航廈的商店及食肆總面積超過二十四萬平米,以最新的三號航廈的零售商店總面積最大,成功吸引到不少名牌在內開業,國際足球總會官方商店便設在該處。除了有戲院等娛樂設施之外,樟宜機場內共有五座主題花園,包括位於第三航廈之內,全球首座設於機場內的蝴蝶公園。

由於配套發展良好,樟宜機場的非航空收入佔比亦超越其他機場。目前有六成收入來自非航空業務,反觀香港機場的比重只有五成,而內地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等,非航空業務佔收入比例則介乎四至五成。

荷蘭航天城值參考

作為全球首個航天城,荷蘭史基浦機場亦有多個值得香港參考的地方。荷蘭史基浦機場已有一百年歷史,最初只作軍事用途,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後,荷蘭政府於一九五六年決定重建該機場,並持續擴建。史基浦機場集購物、博彩、商務、文化、休閒活動等於一身,內設「荷蘭大道」,有各式店舖以供購物,亦設有國家博物館,讓旅客能感受當地文化。機場旁邊的史基浦機場世貿中心,提供大量辦公室,有超過五百間跨國企業進駐,並有酒店、高爾夫球場、酒吧等設施,商務旅客即使不進入市區,亦能在該中心進行所有商務活動,省下大量時間及成本。

除了服務旅客,機場亦服務當地居民,荷蘭為單車的天堂,史基浦機場設有單車通道和出入口,讓附近居民可踏單車來往消費。

不少新興國家亦看到航天城的好處,較香港更為進取。馬來西亞今年便宣布,耗資七十億令吉(相等一百三十一億港元)興建航空城,圍繞現有的吉隆坡國際機場而建,佔地一百平方公里,命名為吉隆坡國際機場航空城,將集合航空運輸、貨運物流,以及宇航服務於一身,預期在未來十五年內,為國家帶來三百億令吉(約五百六十三億港元)的收入,將創造五萬六千個就業機會,並令大馬在二○年前躍升為發達國家的地位。



撰文︰伍逸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106

【財經追擊】中國支付系統 顛覆全球

1 : GS(14)@2016-11-21 03:55:18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0%83-060734842.html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出訪俄羅斯前,俄國總理梅德韋傑夫已率先開口表明,希望與中國建立一個相容的支付系統,以抵抗西方的制裁。

中國的銀聯及支付寶等支付系統,近年成功在海外市場落地開花,有龐大用戶支持之餘,認受性及安全性亦有高評價,海外國家拉攏與中國合作,日後將成為新常態。

李克強上週展開中歐及東歐之旅,並出席第六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是次行程大有收穫,除了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更成立逾百億歐元的中東歐投資基金,以及正式成立「十六+一」金融控股公司,重點支持框架下採購中國裝備和產品的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並支持擴大本幣結算合作。中東歐國家與西方國家關係變幻莫測,與中國則較為穩定,隨着中國的國力愈見強大,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機會就愈多。

面對全球Fintech(金融科技)的崛起,中東歐國家亦希望可以急起直追,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上週趁李克強到步之前,接受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專訪時,主動稱俄羅斯希望建立一套與中國相互相容的支付系統,以降低遭受西方進一步金融制裁的風險,亦希望降低對包括SWIFT在內的全球支付系統的依賴。

遭美制裁 投向中國

原來,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後,美國為了教訓俄羅斯,將大量於克里米亞的業務撤走,麥當勞及蘋果這類非常「美帝」的象徵,在當地已不復見,但最慘是美國兩大信用卡發卡組織Visa和MasterCard,於一四年三月起暫停在當地的業務,換言之,當地的信用卡支付陷入停頓。

為了解決燃眉之急,俄羅斯中央銀行去年七月成立一家國家支付卡系統公司(National System of Payment Cards,NSPK),以開發一套國家支付系統,去年底正式發行了第一張國家支付卡Mir。第一階段參與發卡的銀行有七家,包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莫斯科工業銀行、MDM銀行、RNCB銀行等,而相關銀行都有相同的背景,就是同被西方國家列入制裁名單。Mir除了可於俄國境內的櫃員機存提款與轉帳,亦能在商店刷卡消費。俄羅斯更希望,Mir支付卡日後可以通行全球。

為了這個自家制的支付卡,俄羅斯政府前後花費四十五億盧布(相等五億五千萬港元)。不過,對於俄羅斯來說,開發金融支付系統屬全新嘗試,而且系統在超短時間內完成,其安全性及可靠性是否達標,惹人懷疑。今年六月,俄羅斯央行便發出警告指,使用Mir存在被黑客盜取資料的風險。

除了安全性問題,近年已被廣泛使用的移動支付,在俄羅斯的發展亦相對較遲。今年十月,蘋果的Apple Pay正式進駐俄羅斯,但最初只得一間Sberbank銀行接受。到十一月,Apple Pay全面登陸俄羅斯,與當地九大金融機構合作,但最大的問題,仍是兩大移動支付Apple Pay及Android Pay均來自美國,一旦俄羅斯的政治問題再惹怒美國,移動支付隨時會絕跡俄羅斯,所以夥拍中國,對俄羅斯來說將是最穩陣的做法。

其實,俄羅斯今年開始已尋求與中國的合作,支付公司Yandex透露,正與中國數家大公司洽談在俄羅斯通過微信及支付寶進行在線支付。

銀聯成全球老大哥

雖然中國在發展信用卡及支付系統較西方國家遲,但這個後起之秀已力壓行業的老大哥,發展中國家、與主流西方國家關係不好的地區,將成為中國支付系統的藍海。

中國的支付業務近年發展速度驚人,銀聯卡○二年成立,僅用了十多年,就發展到可在境外一百五十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全球發行超過五十億張。去年首季,交易總額及發卡量首次超越Visa,成為全球最大銀行卡清算組織。

尼爾森的數據指,全球帶有Visa、銀聯、萬事達、JCB及美國運通等標識的普通銀行卡,去年的消費宗數達二千二百七十一億宗,較一四年升百分之十六。銀聯卡分額的增速依然是最快,信用卡和記帳卡去年在商戶的消費筆數增長達百分之四十七。

使用銀聯卡作跨境網上支付亦有極速增長,銀聯國際的數據顯示,去年增長近三倍,而境外發行的銀聯卡網上交易金額更升六倍之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二萬億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四十三,銀聯卡跨境網上交易勁升,主要是受網購所推動。

銀聯卡的成功,一方面靠「自己人」支持,而境外發卡量大升,亦在背後推一把。銀聯近年大肆擴充,與WorldPay、PayPal、Global Collect、Adyen等國際主流的大型收單機構合作,不斷擴大銀聯卡在線上支付的受理範圍,同時亦主攻同胞愛消費的平台及商舖,包括iTunes、Amazon、韓國新羅免稅店、亞洲航空、Agoda、Booking等。

此外,銀聯卡在境外四十個國家和地區發行,包括美、英、法、日等中國遊客經常到訪的國家。全球受理商戶數超過二千六百萬戶,櫃員機超過一百八十萬台。銀聯指,以加拿大、英國、西班牙、俄羅斯等為代表的歐美國家,受中國遊客歡迎,加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銀聯卡交易量增長顯著,未來生意將愈來愈好。

支付寶布局全世界

除了銀聯的國際地位大大提升,阿里巴巴主席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亦是中國支付系統的最強武器。螞蟻金服本月初宣布,投資泰國華裔首富謝國民旗下的企業Ascend Money,並將其打造泰國版支付寶,通過輸出技術和經驗,將金融模式複製到泰國,未來五年有望服務當地一半以上的網民。

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除資本層面外,雙方將在產品技術、業務模式、市場運營等方面展開合作。Ascend Money將參照螞蟻金服的業務模式,拓展線下支付、小貸等服務,同時也會接入支付寶「全球收全球付」支付系統。一方面,內地赴泰國的遊客可以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另一方面,亦可以打開泰國本土市場的大門。

阿里巴巴近年積極布局全球,在美國上市提高知名度後,螞蟻金服大舉進軍美國、歐洲和亞洲。支付寶上月與支付處理平台First Data、Verifone達成合作,正式殺入美國市場,之前又投資印度的Paytm及韓國的K-Bank,將業務擴展至全球。

現時海外市場已經有八萬家線下商戶接受支付寶付款,涵蓋餐飲、超市、百貨、便利店、免稅店、主題樂園等,而韓國更成為支付寶普及度最高的海外國家,支持支付寶的商家超三萬家。今年年中,螞蟻金服更高薪聘請前高盛合夥人Douglas L. Feagin加盟,負責領導拓展全球化的相關業務,可見馬雲的雄心。

去年百分之十五的美國人使用手機購物,預計到二○年,比重會升至百分之四十六。TrendForce研究報告指,去年全球行動支付市場規模為四千五百億美元,預計今年將達六千二百億美元,增長近四成,而到一九年,更會升至超過一萬億美元。

勢力躍升 兩大助力

中國支付系統得以全球擴張,最大動力莫過於同胞強大的消費力。由於大量中國旅客使用銀聯、支付寶或微信等支付系統,直接由中國「出口」大批固有客戶到海外,令更多海外商戶願意採用「中國制」的付款系統,令中國在全球支付系統的影響力愈來愈大。

市場研究機構GfK的報告指,中國去年外遊旅客共有一億九百萬人次,合共消費二千二百九十億美元。亞洲為中國旅客的首選地,歐洲則是新寵兒。支付寶的數據顯示,國慶黃金週的七日,中國用戶在海外使用支付寶付款的宗數,同比勁升三點九倍,當中歐洲地區支付寶交易宗數更勁增十八倍,成為增長最快的海外市場。  

中國用戶使用支付寶的人均消費額達四千五百人民幣,在英國的百貨公司HARRODS,自來支付寶的交易一日便超過一百萬人幣,更有單宗交易額達十五萬人幣。

另一個助力,就是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於十月一日正式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內,反映人幣的國際認受性提升一大步。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九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市場分額已升至百分之二點零三,全球排名第五。由一四年十月至今年九月的兩年間,使用人民幣向中國及香港進行超過一成付款的國家新增七個,包括西班牙、科威特及哥倫比亞等,總數增至五十七個國家,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提升,亦為中國支付服務的發展鋪好路。



撰文︰伍逸華

圖片︰資料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18

【今日笑一笑】可愛到暈狗B追擊爬上主人身

1 : GS(14)@2016-11-23 07:53:17

大部份人也抵擋不了狗B的可愛魅力。外國這條影片中,男主人在金毛尋回犬BB狗房內,極受歡迎,一眾萌B蜂擁而上,務求一親主人的芳澤,至主人倒在地上時,牠們更興奮的撲上去,爬上主人身上,多可愛!
faceboo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3/198432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55

立會建制追擊激進派 動議DQ鄭松泰重案查長毛掟午餐肉

1 : GS(14)@2016-11-24 07:30:26

■梁國雄上月抗議建制派發動流會,以午餐肉(箭嘴示)擲中馬逢國頭部。



【本報訊】早前港府就社民連議員梁國雄搶文件報警,原來建制派早已針對激進民主派議員採取行動。在宣誓風波中遭梁以午餐肉擲中頭部的馬逢國,在事發後已報警,警方近日採取行動,約見建制派議員落口供。梁國雄強調當日並無襲擊或傷人意圖,事件全因他先被民建聯陳恒鑌用午餐肉擲中,才拾起地上午餐肉擲回建制派議員。記者:林俊謙 姚國雄上月19日建制派發動流會阻青年新政梁頌恆、游蕙禎宣誓,事後梁國雄抗議建制派議員時,用午餐肉擲中馬逢國頭部,馬接受本報查詢時證實,他在事發當日已報警,並已落口供,被問到警方會作何跟進,馬逢國就指,「咁我唔知喎,等警察做囉」,警方近日已聯絡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落口供,葉劉稱已交由秘書與警方安排時間。


警列普通襲擊

警方證實上月19日接獲馬報案,案件列作「普通襲擊」,交由中區重案組第一隊跟進調查。梁國雄稱他與馬逢國不是私敵,當日並無襲擊或傷人意圖,只因被陳恒鑌用午餐肉擲中,「我問邊個掟我,無人答,我就順手掟出去」,認為對方做法「非常小學雞」,「陳恒鑌掟我先,佢唔譴責陳恒鑌,只譴責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3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750

【財經追擊】撐起一省經濟 調味料企業也出海

1 : GS(14)@2016-11-28 00:15:56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5%B7-093123862.html

中國各省終於完成公布自己的經濟增長數據,在三十一個省當中,「窮省」貴州繼續以百分之十點五的增速,排在全國第二位。

貴州增長叫人驚艷,原來其動力來自「老乾媽」辣椒醬。這個年銷數十億人幣的辣椒醬品牌,引證了中國調味料市場的爆發商機,亦為中國品牌「走出去」鋪好路。

全國三十一個省分的前三季GDP數據,本週一已全部出爐,重慶、西藏的增速均為百分之十點七,並列全國第一,至於第二,則是一直出名窮的貴州,增長高達百分之十點五。

貴州人自嘲「三無」——「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両銀」,但窮省經濟增長自一○年起已一直跑贏全國,秘密竟然是一個「老乾媽」。「老乾媽」是辣醬品牌,由現年六十九歲的陶華碧二十年前創辦,現時總部設於貴陽,於貴州省內擁有三個生產廠區,總面積達七百五十畝,員工近五千人。《貴陽晚報》報道,「老乾媽」一三年銷售額達三十七億二千萬人民幣,佔據中國辣椒醬行業的百分之十四,陶華碧亦於一二年以三十六億人幣身家,登上胡潤百富榜。

《彭博》指,雖然貴州的人均收入仍然偏低,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但其他經濟指標已出現好轉,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貴州出口的辣椒醬及其他調味品較去年同期大增百分之十六點五。

除了辣椒醬,貴州另一武器是茅台酒,與「老乾媽」一樣,未受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銷售依然強勁,股價今年更狂升超過四成,成為滬深三百指數中表現第四強勁股分。在辣椒醬及茅台支持下,貴州省近年亦開始發展其他產業,大搞科技和大數據,成功吸引晶片大廠高通、鴻海,以及中移動(00941)和聯通(00762)在當地投資。

市場爆發

靠辣椒醬撐起全省經濟,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現實是,隨着中國人收入上升,對飲食的要求有所提高,調味料的銷售亦因而勁升。中國調味料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單一調味料,例如醬油、食用醋及辣椒、八角等天然香辛料,歷經千年,沿用至今;第二是高濃度及高效調味料,包括味精、酵母提取物、動植物蛋白提取物等,從七十年代開始;最後是複合調味料,諸如雞精、複合調味醬包、蒜蓉鮮辣醬等,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極為迅速。

市場研究及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就中國調味料市場進行分析,發現市場規模由一○年的二千二百七十八億人幣,增至一五年的四千一百三十億人幣,複合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二點六。以銷售額計,中國屬全球最大調味料消費國。由於人口基數及調味料市場急升,中國在未來數年仍然保持其領導地位,預測一五至二○年會繼續以百分之九點九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二○年,市場規模將達六千六百一十三億人幣。

以人均年度調味料開支計,更由一○年的一百七十人幣,升至去年的三百人幣,增長高達百分之七十七,預期一五至二○年的增長亦達百分之五十六,升至每年四百六十九人幣。

汰弱留強

當中,複合調味料的起步較遲,所以佔比仍然較少,去年市場規模為七百五十一億人幣,佔總調味料市場的百分之十八點二;在全球亦沒有領導性的地位,市場被美國及日本主導,人均開支亦與成熟市場有大段距離,美日分別達八十三點三及八十五點三美元,但中國只吸其十分一,每年開支為八點八美元。

佔比低,即是增長空間大,Frost & Sullivan的報告預測,中國的複合調味料市場,一五至二○年人均開支將實現百分之九十三的高速增長,升至一百零五人幣,屆時市場規模亦達一千四百八十八億人幣,複合年增長率達百分之十四點七,佔中國整體調味料市場的佔比將升至百分之二十二點一。

市場人士解釋,複合調味料市場增長急速,一來是受年輕一代的消費帶動,因為複合調味料都是即用的「現成」材料,對烹調經驗不足的年青人來說,是煮食的必需品。此外,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難有時間煮飯,複合調味料便大派用場。

雖然,調味料的科技含量低,進入門檻也低,以致市場較為分散,共有上百個品牌,競爭劇烈,產品又有同質化問題,不過,隨着消費者對調味料的要求提高,對製作過程、安全性等都很注重,對大牌子更有利,市場將會陸續淘汰質素低的小品牌。

此外,傳統的複合調味料加工方式比較簡單,使用的儀器設備多是攪碎機、乾燥箱等較原始的裝置,但市場轉趨工業化及產業化,加工的工程亦必須科技化,加入萃取技術、植物細胞破壁、水解蛋白、微波乾燥及真空乾燥等技術,亦有利產品品質的提升,令市場的發展更好。

衝出海外

除了內需強勁,調味料企業亦勢必「出海」。因為海外市場對亞洲口味的調味料亦甚為鍾愛,為中國調味料行業帶來極大的商機。

「是拉差辣椒醬」被中國網民形容為美國的「老乾爸」,年銷量超過二千萬瓶,年收入八千五百萬美元,年增長達兩成。創辦人David Tran祖籍廣東,四五年在越南出生,自小學習製作辣椒醬。越戰期間,將自製的油浸辣椒醬拿到美軍營地和附近店舖出售,結果大受歡迎。八○年移民到美國洛杉磯,於唐人街重操舊業,「是拉差」就是載他離開越南的貨輪的名稱,而因為他生肖屬雞,所以商標圖案就是一隻雞。

因為「是拉差辣椒醬」的成功,現在市場上亦有許多由不同品牌推出的「是拉差」醬料,而「是拉差」系列亦燃點起美國的辣椒醬熱潮,銷售額從○○年的二億三千萬美元,升至一四年的六億一千萬美元。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的調查指,雖然芥末、蛋黃醬及番茄醬的銷售量自二千年以來增長亦達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八,但辛辣調味醬的增長更驚人,達一點五倍,來自韓國、泰國、印度、日本及中國的辛辣調味醬已走入美國家庭之中。

另一份來自NDP的研究報告指,現時百分之五十六的美國家庭已在使用各式各樣的辛辣醬,需求急升原因有二,一來是按美國人口普查的結果,自二千年以來,美國移民增長百分之三十三,移民帶來的飲食文化影響美國家庭;另外則是美國於千禧年後出生的年輕一代,在成長過程中接納了辛辣食物,已成為飲食習慣。

根據美國調味品協會(Association for Dressings and Sauces, ADS)的調查指,是拉差醬已攻入百分之九的美國家庭,而百分之十六的美國千禧世代家庭愛用是拉差醬,為中國辣椒醬帶來龐大機會。



文︰伍逸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66

【財經追擊】下一個足球夢 中國的冰雪奇緣

1 : GS(14)@2016-12-04 22:39:27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7%A3-040110827.html

奧地利滑雪品牌Fischer近期自爆,獲不少中資企業洽購,但最後仍是將對方拒諸門外。

原來,中國東北冬天天氣嚴寒,是發展滑雪業的好地方,但面對起步遲、人才不足、沒有裝備生產的三大難題下,令這個「冰雪產業」的價值一直被冰封。發改委近期出台「冰雪運動發展規畫」,要將產業發展至萬億人幣的規模,有望打破僵局。

中資企業近年大舉出海尋找投資機會,併購的行業類型五花八門,當中又以消費品品牌最受歡迎。奧地利滑雪品牌Fischer近日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透露,一直收到不同中資企業查詢,部分希望達成合作,亦有提議全購該公司,只是Fischer堅持不賣。Fischer方面未有透露潛在買方的資料及作價。

Fischer能吸引到中資的眼球,是因為其在市場的領先地位。Fischer屬奧地利家傳戶曉的戶外體育用品品牌,亦是現時全球最大的滑雪裝備生產商之一。該公司成立於一九二四年,主要生產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網球等裝備,去年銷售額高達十六億歐元。

事實上,中資近年對戶外體育用品市場的興趣日漸濃厚,安踏體育(02020)今年初才宣布,與冰上運動服飾品牌Descente Ltd(迪桑特日本)等訂立意向書,成立合資集團,以在中國獨家經營及從事Descente商標的所有類別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分銷。Descente曾多次成為瑞士、加拿大等國家滑雪隊正式隊服。合資公司會於明年上半年啟動其零售業務,主要針對地區內的高端市場,當中將涵蓋廣泛類別的產品,包括滑雪、終極訓練、跑步及其他類別。

提振東北地區經濟

滑雪服飾品牌突然受寵幸,絕非沒有原因,因為北京將於二○二二年舉行冬季奧運會,是北京繼○八年夏季奧運會後,十四年後再次舉辦奧運會。當年北京奧運之後,運動服飾市場呈現噴井式增長,所以各大品牌亦希望能提前部署。

其實,政府已在「十三五」規畫當中提及要推動「冰雪產業」,一方面是為了二二年的冬季奧運會做準備,此外,亦能為東北地區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東北三省為中國的老工業基地,近年經濟增長大不如前,吉林省今年首三季的GDP增長只得百分之六點九,輕微跑贏平均,黑龍江省則僅為百分之六,而曾是東北經濟龍頭的遼寧省,更負增長百分之二點二。

東北三省的嚴寒天氣,在發展冰雪產業上擁有先天優勢。河北省的張家口,已成功申辦成為冬季奧運會雪上項目的比賽地之一,將打造成全國冰雪運動裝製造及人才培育中心。遼寧省亦會展開冰雪產業基地建設,主打旅遊及體育項目。至於吉林省則發布了《關於做大做強冰雪產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提升冰雪運動場館及配套設施,建成大長白山區域和長吉都市兩個冰雪產業集聚區。到二○年時,要實現冰雪旅遊人數一億人次,冰雪旅遊總收入二千三百億人幣的目標,將冰雪產業作為推動「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中產運動備受追捧

事實上,國際經驗顯示,當人均GDP超過八千美元時,體育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而中國今年的人均GDP預計將達此水平。中央兩年前已提出,要推動體育產業發展,希望到二五年時,產業總規模要超過五萬億人民幣。今年中國體育產業規模約為一萬五千億人幣,即一七至二五年的九年間,產業的年複合增長率將要達到百分之十四。政策推出後,市場立即湧現出大量併購活動,但大多集中在熱門的體育類別,如足球,但其實尚有其他運動類別可發展出巨大商機。

隨着中國人人均收入上升,被視為「中產」的體育運動亦開始受追捧,除了哥爾夫球,滑雪亦是其中之一。分析員直言,不少富有的中國人認為,已不再需要透過名牌去證明其社會地位,反而透過高檔的運動突顯自己的地位,「如果你有滑雪,而其他人無,那你就有吹噓的本錢。」

全球滑雪市場報告顯示,一四年全球滑雪人口約一億,參與滑雪人次近三億五千萬。其中,美國滑雪人口佔全世界百分之二十六,阿爾卑斯山區滑雪人次則佔世界滑雪客流總量百分之四十四,為該山區提供穩定及充足的客源。雖然中國的滑雪人次正在急升,但面對國際市場,仍只是小菜一碟。中國去年滑雪總人次已達一千二百五十萬,同比上升百分之二十一,北京為最多滑雪人次的區域。

以中國十三億人口計,中國的滑雪場亦是嚴重不足。滑雪裝備供應商北京卡賓滑雪集團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滑雪場的數量,從一○年的二百七十座,激增到去年底的五百六十八座。現時全球共有約六千個滑雪場,其中部分位於滑雪產業發展最為成熟的歐洲,尤其是全球頂級滑雪場主要聚集於阿爾卑斯山脈,全球前五十大滑雪勝地中,就有三十七個位於阿爾卑斯山區。

年產值一萬億人幣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高志丹承認,與世界冰雪運動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冰雪運動在大眾、競技和產業發展方面仍存在較大差距。儘管中國年均滑雪人次已突破千萬,但是滑雪人群以體驗者為主,相當一部分滑雪者一年只滑一次,甚至幾年一次,而美國、法國等國家每年滑雪人次超過五千萬,人均每年滑雪三至四次。

雖然樣樣都落後於人,但亦意味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中國國家發改委聯合多個部委本月印發《冰雪運動發展規畫(一六至二五年)》與《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畫(一六至二二年)》,以便從政策支持、教育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機制體制改革等多個面向,大力推動冰雪產業的發展。

《冰雪運動發展規畫》指出,到二五年,中國的冰雪運動基礎將更加穩健,普及率大幅提高,競技實力增強,產業體系更為完備。同時,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將超過五千萬人,並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到二○年,中國的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到六千億人幣,到二五年更進一步升至一萬億人幣。

硬件軟件嚴重不足

雖然有的是商機,惟先要解決硬件及軟件不足的兩大問題。業內人士指,中國現有的滑雪場,大部分都是予初學者使用,兼且設備比較陳舊,只有約二十個比較接近西方的標準。此外,中國約五分之四雪場的雪道,面積不足五萬平方米,亦有需要擴大。

另一方面,中國人已開始厭倦購物式旅遊,運動消閒式的旅遊方式,將是下個熱潮,往滑雪時趁機度假,亦能推動體育旅遊度假。但中國目前只有百分之三的滑雪場為目的地度假型,百分之七十五為初級旅遊體驗型,餘下百之二十二為城郊學習型,滑雪度假村需要大增,才能抓住商機。

Fischer被中資接洽,但有錢都不賣的原因,其中一個是Fischer本身亦曾想進入中國市場。不過,該公司亦道出在中國發展的難處,Fischer早於○八年便在中國成立過一間子公司,但當時戶外運動市場發展不夠快,令計畫失敗而回。現時透過在中國的總代理經營,但需求仍然不算很大,而且主要涉及入門級裝備,更指消費者對質量沒有意識,決定性的因素只在於價格,對於售價較高的製造商來說,中國是賺不到錢的市場。

業內人士指,很多中國的滑雪者,只是試過一次之後就對運動提不起興趣,其中一個原因是滑雪教練本身的技術亦有限。大連滑雪協會秘書長范亞庸指,大連四家大型滑雪場有滑雪指導員約一百六十多個,由於中國缺乏針對業餘滑雪者培訓的統一體系及標準,滑雪和滑雪教學都處於初級階段。許多教練都是雪場當地的農村青年,臨時接受十多天的短期訓練就開始教學。中國現有的八千多名滑雪指導員中,只得約三千人持有資格證。面對冬季奧運的來臨及政策的推動,滑雪教練的缺口未來將會更大。

高志丹坦言,與世界冰雪運動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基礎設施條件和水平仍處於起步階段。產業發展方面,中國冰雪運動產業鏈條缺失,基礎條件較差。冰雪體育用品高度依賴進口,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幾乎全部都是來自歐洲的進口貨。中國要冰雪產業搞得好,在自家設備方面亦要下一輪苦工。

近年愈多愈多中資企業涉足冰雪產業,包括萬科、萬達及探路者等,亦有不少旅遊企業開拓滑雪旅遊領域,希望能為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撰文︰伍逸華

圖片︰資料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251

【iPhone完勝】Flickr用家最常用拍攝工具 智能手機續追擊傳統相機

1 : GS(14)@2016-12-10 03:46:04

外國照片分享網站Flickr近日發表了年度相片上傳回顧,得出一些有趣的數據。



調查結果包括2016年度Flickr平台上最常用到的拍攝工具,第一位理所當然為智能手機,但持續升幅相信會教相機廠商擔心,由上年的39%升到今年48%,其次為單鏡反光相機由31%下跌至25%,無反相機則有3%。從上述數據中反映愈來愈多的用家喜歡使用智能手機作為拍攝工具,相信手機鏡頭不斷發展對傳統數碼相機市場構成一定程度的威脅,加上不同的修圖手機的應手程式,一部手機也可以拍攝出大師級的效果。



外國照片分享網站Flickr近日發表了2016年度相片上傳回顧。

接近一半的用戶會選擇使用iPhone作上傳圖片的工具。

在拍攝照片的工具方面,智能手機的百分比由39%升到今年48%。

另外調查亦有以品牌劃作排名,指出有接近47%的用戶選擇用Apple產品作拍攝相機,頭10名品牌中有8款屬於iPhone產品,頭三位分別是iPhone6、5s和6s。Apple以外,排後面的品牌分別為24%的佳能以及18%的尼康。記者:翁怡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09/198593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58

【財經追擊】技不如人 應用取勝 中國AR市場爆發

1 : GS(14)@2017-01-02 05:24:13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 ... 9%BC-040521855.html

每到農曆新年,內地網民都忙於用手機「搶紅包」,而今年的搶法將有所不同。支付寶正推出運用AR(擴增實境)技術去派紅包,除了誘使網民出街,亦成為實體商戶吸客的重要渠道。

原來,雖然美國及日本於VR/AR技術開發上較中國走得前,但中國勝在對新技術接受程度較高,加上企業較為願意將VR/AR融入銷售當中,令中國成為VR/AR的最大掘金地。

擴增實境(AR)技術因為智能手機遊戲《Pokemon Go》風靡全球玩家一炮而紅。不過,隨着遊戲已推出五個多月,新鮮感大減,不少玩家陸續「棄Game」,這隻遊戲的生命週期,亦較預期中短。

其實,AR的應用,並不單純局限於手機遊戲。例如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商支付寶,近日就公布推出「AR實景紅包」,紅包發放者可在指定地點發放紅包,其他人要到該地點才能領取,技術建基於AR及LBS(位置服務)。用戶發放紅包,可在支付寶上點擊「紅包」,選擇「AR實景紅包」,再選擇「藏紅包」,就可以把紅包藏在定位的位置。之後,用戶拍一張照片作為線索圖,透過支付寶、微信、QQ等社交平台發送給親友,對方便可以上街尋寶。相比過往透過搖手機搶紅包的方式,新的玩法具更大的互動性和趣味。

這個新的搶紅包方法,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增加生意。因為品牌可以利用AR實景紅包,在特定的時間吸引用戶到指定的地點,是最佳宣傳及吸客方法,成功引領潛在客戶從線上走到線下,從虛擬世界走到現實去消費。餐廳可以將一個AR實景紅包放置在店舖門口,將門店的招牌作為線索圖,吸引用戶前來。不少品牌已落實與支付寶合作,首批合作品牌包括可口可樂、寶潔、優衣庫(UNIQLO)及餓了麼。

支付寶未來更會將AR實景紅包定製化的能力,開放給所有品牌商家,商家可以根據自己品牌特性,定製自己的AR品牌主題、內容、互動方式。



最主要營銷渠道

除了支付寶,其他科技公司亦紛紛加大於AR的開發力度。百度早於一一年便在其地圖推出支持AR功能的手機地圖客戶端,近年的發展就更為進取。最近就在北京朝陽門地鐵站推出「AR復原朝陽門」活動,已在地標上消失的朝陽門,可以透過AR技術「復活」。用戶通過手機百度的相機功能,識別地面上的朝陽門手繪,從而在手繪上疊加三維動畫。復原行動除了可以重現老北京當年的民俗生活,亦可以令用戶感受老城門的歷史文化。

事實上,百度發展AR技術多年,現已開始踏入應用期,亦成功在商業層面上運用。近期與肯德基合作,在北京推出連鎖餐飲行業首個人臉識別點餐場景,除了有人臉識別點餐,亦有AR表情互動裝置及AR遊戲。百度的人工智能(AI)技術會根據用戶面部特徵的詳細分析,鑑別出年齡、性別、心情指數、顏值指標等,為其發放定制的鼓勵語句和個性化套餐,智能點餐機器亦會記錄用戶的歷史訂單,第二次到店只須拍照即可一鍵完成點餐、付款全部流程,極大縮短熟客在門店的點餐效率。此外,不少連鎖餐飲店如必勝客及漢堡王(Burger King)亦已推出利用AR技術的宣傳活動。

IDC預測,一七年福布斯全球企業二千強當中,將有三成面向消費者的公司,會嘗試利用AR和VR形式的廣告和市場營銷,而到二○二○年,全球超過十億人將習慣使用和AR及VR相關的產品。未來商業世界,AR及VR技術一定會成為最重要的營銷渠道。



最大市場在中國

雖然中國在不少傳統工業的發展,大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於AR及VR(虛擬實境)方面,卻能來一個大反擊,有望成為行業的領頭羊。

IDC的報告預計,全球VR/AR的市場規模,去年已達五十三億美元,到二○年則會爆升至一千六百二十億美元,年增長速度高達一點八倍。當中,淨計裝置,一六年全球VR頭戴裝置出貨量將達一千零十萬台,AR裝置則約十萬台,預測到二○年,VR的規模將達六千一百萬台,而AR亦有一千五百萬台,相等於VR裝置每年以百分之一百、AR裝置每年以兩倍的速度增長,屬現今ICT(訊息、通訊及技術)市場罕見的高成長產品。VR/AR裝置高速增長,主要是因為產品的售價正在逐步下調,價格更為親民。IDC更預期,AR裝置領域會有新技術出現、新的設備生產商的加入,亦會幫助降低成本。

IDC料,中國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VR/AR市場,雖然美國或者在技術開發上領先,但VR最多的用戶將會在中國。IDC中國調研經理Neo Zhang表示,除了視頻遊戲的領域之外,中國的VR/AR銷售商,更與教育、房地產、製造、設計與醫療領域進行合作。今年中國的VR頭戴設備發貨量為六十萬九千台,到二○年,將飆升至一千五百五十萬台;今年AR設備在中國發貨量僅為三千台,到二○年,則升至二百八十萬台。Neo Zhang表示,目前中國有超過一百間VR頭戴設備的初創公司,不少正在急速的發展,連同小米、華為、聯想等手機製造商亦加入VR/AR行列。



接受程度領全球

VR/AR之所以能在中國發揚光大,是中國的消費者似乎較其他國家更接受VR/AR技術,目前潛在用戶規模已達二億八千六百萬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AR應用開發平台Vuforia的總裁 Jay Wright,本月中在北京舉行的VR/AR亞洲峰會上表示,在Vuforia平台上,有三十萬個開發者,其中中國的開發者,於一六年按年升了一倍三倍,增速屬最快。在五年的時間當中,已經發布超過三萬個應用,現在還有四萬個正在研發中,在AR的安裝量上,中國佔比亦達到百分之二十三,超過美國。

市場人士認為,西方國家的VR/AR研發及技術,的確較中國走得前,但市場不是只靠技術去運作,最重要是有用家,才能支撐產業鏈,而中國在這方面則有強大的優勢。

中國消費者較受落VR/AR,一來是電商在中國的發展一直領先全球,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已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商。網購已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電商已試水,在網購當中使用VR/AR技術,令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相關科技。業內人士指,中國民眾普遍熱衷於使用新穎技術,即便剛推出的版本並不完美,亦較容易接受。再者,中國使用行動網路的比例領先全球,未來大多數使用者,將透過連網的智能手機使用VR,而無須透過個人電腦或另外獨立一機的VR設備。

另一個原因,是企業夠膽將這類新科技應用在日常的銷售當中。《經濟學人》的分析指,西方國家大多只將VR技術鎖定在以消費者為主的應用程式,如遊戲娛樂之類,但在中國剛好相反,運用VR技術是中國企業快速增長與營利的途徑。不少房地產開發商,已開始利用VR技術來銷售海外或仍在建築階段的豪宅。建築師亦會使用VR進行設計。由萬科開發的大型住商混合項目「城市舞台」(The Stage),座落在有「第三矽谷」之稱的倫敦Shoreditch區的中心,但在中國的買家,不用坐飛機越洋過海,只需在上海萬科全球營銷中心,透過VR眼鏡,已可以參觀此幢樓高三十七層的物業。

《經濟學人》指,大量使用VR技術的原因,並非因為中國製造最好的VR設備,中國甚至在相關研發上落後,開發高端VR硬體技術的先驅者為美國的Oculus、日本的索尼、韓國的三星和台灣的HTC,而最好的VR軟體遊戲和電影也是在美國加州,而非中國的成都或重慶。不過,中國企業高度採用VR技術,意味能讓VR賺到第一桶金的地方,極大可能是中國。



老問題週而復始

雖然中國市場潛力龐大,但仍有一個「老問題」令業界頭痛,就是各企業四方八面湧過來發展VR/AR,引發市場高度競爭,最後又是有大量企業要倒閉。最近內地便出現了「第一家倒閉的AR公司」,奧圖科技從事AR眼鏡,並以Google Glass為目標,然而最終眼鏡只賣出七百副。奧圖科技的死因,是資金不足,只融資到數千萬人民幣,缺錢又缺技術長線發展,而且產品是跟着Google去開發,但Google Glass最後都決定停止生意。

其實發展得較早的VR行業,在內地已出現一輪倒閉潮。一五年共有兩、三百家VR頭盔企業,但現在可能剩下不到十間。市場人士指,太多小型公司抱投機心態,盲目跟風,而現在投資者又開始從VR轉到AR,怕AR行業會重蹈覆轍。

不少VR/AR企業為了吸引投資者,在展示技術時,居然造假。AR公司MagicLeap一直受投資者歡迎,阿里巴巴、華納兄弟、富達、摩根大通和大摩、Google及高通亦是其投資者之一。近期MagicLeap卻爆出造假醜聞,消息震撼投資界。

Magic Leap被傳媒揭發,過去發表的技術示範視頻具有誤導性,發布視頻時,宣稱該視頻是利用公司的AR技術拍攝,但其後證實,《魔戒》特效團隊Weta Workshop亦有參與制作。就連美國的AR公司亦造假,AR在中國的發展,亦難免存在一定水分。







撰文︰伍逸華

圖片︰資料圖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9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