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今年話題人物四叔輸畀誠哥 李華華

2010-12-02  AD




 

年尾將至,又係 各路十大選舉開標之時!《華爾街日報》剛啱選出今年香港十大「話題人物」(Headline Makers),各大家族上榜,華華一啲都唔意外,但有趣嘅地方係,四叔李兆基今年咁矚目,竟然都敗喺首富李嘉誠手下,屈居第二,連呢啲排名都要輸,首富 的確係四叔嘅宿敵喎!

《華爾街日報》話:「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富,如果佢唔係排第一就會好古怪!」但係頭11個月埋單計數,首富至大單嘅話題 之作,睇怕都只係同國家主席握手拍照,佢位二公子澤楷疑似幫佢添多兩名男孫,又冇好似四叔咁,抱孫抱到被懷疑犯法咁大鑊。至於話神父要向首富致歉呢單,係 咪咁大單就真係好觀點與角度囉!By the way,澤楷「潛水」近一年都仲可以上榜,其號召力真係好似嗰隻太陽油咁──確不同!

天匯+代母熱爆全城

咁四叔方面,天匯世紀大撻定、大公子家傑搵代母整個「串燒三兄弟」佢嘆,淨係呢兩單都杰到不能再杰,仲橫跨港聞、財經、娛樂版,所以佢輸畀首富,華華真係好戥佢唔抵o架!

至 於其他富豪叔父輩,彤叔鄭裕彤就因為年初嗰陣睇錯樓市而上榜佔一席位,精神好過華華好多嘅六叔邵逸夫,就因為「串燒三兄弟」阿爸家傑想斟買佢檔邵氏而上 榜,查實淨係佢一百零幾歲仲周圍去就已經夠話題啦!另外,賭王何鴻燊就因為抱恙7個月同買白松露而上榜……但會唔會係佢3個太太嗰3房人馬,更有話題性 呢?

《華爾街日報》選香港十大話題人物

第1名李嘉誠原因:天主教教區副主教因魔鬼論言論向佢道歉

第2名李兆基原因:天匯撻定事件、大仔李家傑搵代母生三胞胎

第3名紀勤原因:滙控高層大變動

第4名夏佳理原因:吸引多間大型企業嚟港上市

第5名何鴻燊原因:抱恙7個月、買白松露

第6名李小加原因:推動人民幣相關業務、延長交易時間

第7名邵逸夫原因:同李家傑斟賣邵氏股權

第8名鄭裕彤原因:年初話樓價會跌

第9名歐智華原因:滙控高層大變動

第10名李澤楷原因:同女朋友梁洛施生完大仔再生雙胞胎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9

客群被瓜分 出狠招炒話題

 
2011-3-28  TCM




Q:日式餐廳兼做現炒、火鍋,開 業三年來,同商圈知名餐廳越開越多,客群分散營利下滑,小月更是無法打平虧損嚴重。雖然將餐廳自我定位為辦桌形式,但空間不如對手、火鍋比不上隔壁的吃到 飽、也沒有九十九元現炒便宜,還要面對夜市搶客人,派人到處發送宣傳單,為何客人還是不上門?(岩禾日式料理楊店長提問)

A:先自我評估三件事:你的店夠不夠獨特、經營心態夠不夠專注以及每次出招夠不夠兇狠,如果都做不到,得考慮是否出場。

餐飲這行是「武市」生意,你所處的又是競爭激烈的商圈,若無法建立優勢,練就一身刀槍不入本領,等於是讓自己的城堡門戶洞開,給對手有機可乘。

先談獨特性。菜色、服務或烹調方式,都能呈現一家店的獨特性,舉鼎王麻辣鍋為例,它強調獨特服務,店內人員一律九十度鞠躬,用完餐還把湯底加滿,附帶幾塊 鴨血讓你打包,帶給客人超越期待的滿足感,也打破其麻辣鍋底是否回收再用的疑慮,由此建立口碑,就不怕顧客不上門,甚至可拒絕訂位服務,只接受現場排隊的 客人。

有獨特性後,還要專注、堅持,做到商圈內沒人可比,築起一堵對手跨不進來的牆,再經營下一個獨特賣點,這樣才不會失焦、淡化既有優勢,給對手搶走客人的機 會。

你提到發宣傳單、折價券,這種行銷做法過於普遍,招式不兇狠,如何期待客人上門?

出招狠,許多人想到的是打價格戰,推出低價商品不是不可行,但小心別掉進紅海,速食餐廳常推出三十九元大份量漢堡,但我們高單價商品也沒放手,整體著眼的 是M型定價策略,對應市場消費趨勢,且不推則已,既然出招,一定配合發動行銷戰,動員門市能量,務必要成為市場話題。

以你的店來說,狠招可以是明星商品加量不加價,也可以是整點演出別出心裁的上菜秀,把台式辦桌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帶給客人印象深刻的用餐經驗。

你其實清楚問題出在沒搞清楚核心賣點。到底該堅持下去,還是止血出場,另尋合適商圈,避免持續消耗戰力,把上述三件事思考一遍,很快就能找到做出決策的理 由。

店長學堂歡迎讀者提問:[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8

“话题王”樊小宁:业界态度不重要

http://www.eeo.com.cn/2011/0929/212792.shtml

本刊见习记者 迟有雷 /文

“入行网游一年了,起初是被老板拉下水的,到现在慢慢适应了水性。我们习惯脚踏实地地干活,也要学会适应水里的环境。而现在的这条微博就是我从水下发出来的,不为别的,只是想证明,无论水深浅,我们都能干好事情。”

2011年6月21日15:00,樊小宁在深圳大学游泳池一米多深的水里,在研祥研发的特种计算机上发布了一条腾讯微博。

樊小宁,网络游戏公司梦天堂的总经理,特种计算机制造商研祥的董事。接触过樊小宁的人谈到他时都说:“老樊这个人,不简单。”

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樊小宁的一场个人秀,也是梦天堂的一场炒作。“我不在乎同行怎么看。”樊小宁面对质疑时曾对外多次这样表示。

至此,他落下了“话题王”的美誉。

从进入游戏行业的第一天开始,和他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话题有“游戏国学,真假七龙珠、西藏祈福、水下微博第一人”……他不断刷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话题。

网游圈里的外来汉

刚过不惑之年的樊小宁年轻时沉默寡言,以至于家人担心,是否因为太老实会被欺负。

“当时一个人从江西去深圳,举目无亲,只能住便宜简陋的10元店。”回忆起当初在深圳打拼的日子,樊小宁说:“生活的确能改变人的性格。”这也是他早前接受采访经常提及的经历。

来研祥之前,樊小宁做过保健品、消费品等行业的品牌销售和策划,积累了很多经验。进入研祥后,很多人纳闷这个外来汉能否做好计算机。“大众化+另类营销”的方法让研祥迅速占领了特种计算机的市场,并成功打到国外。这也让质疑他的声音淡了下去。

“樊总做事不按常理出牌,不过往往收到奇效。”一位负责研祥传统业务的副总这么评价。

当研祥宣布进军网络游戏时,他自然是作为不二人选被推了出来。2010年7月30日,随着研祥宣布进军网游,梦天堂也随之诞生。

然而这次,似乎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以为网游是个金矿,人傻钱多。”一位业内人士说,“可如今早已不是那个时代了。”

樊小宁告诉本刊:“除了公司的战略投资考虑之外,我们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将是今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网游符合这个特点。”

“高利润回报,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品牌和交集用户的覆盖是研祥投资网游的目的。”游戏行业资深人士梁华栋说。

导演七龙珠

2010年5月13日,一则“研祥亿元进军网游,欲代理《七龙珠》”的消息在网游行业炸开。

当时,给外界的感觉有2种。一是研祥这种实力的公司进军网游,势必会在网游行业引起波澜。二是大手笔。亿元进军网游,一上来就代理大作,更是佐证了 第一种猜测。而彼时,《七龙珠》在国内外的人气很高,代理费更是传言高达3000万美元。国内还有久游、腾讯、盛大这样有实力的公司在争相追逐。

如果真的是这样,这种阔绰的做法确实像个大佬所为。7月30日,上海chinaJoy,研祥宣布成立梦天堂网络公司,同时启动5亿元进军网游市场。随后,《七龙珠OL》代理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同年9月9日,一则“《七龙珠》代理权生变,盛大或将接手代理权”的消息再次刺激了业内神经。随后,梦天堂官网上去除了所有关于《七龙珠》的新闻, 而就在之前这些宣传资料都占据官网的显著位置。樊小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该产品的代理依然还在谈判中。”但随后的一句话让人颇感蹊跷,“与其期 待《七龙珠OL》,不如先期待梦天堂推出的第一款MMORPG产品。”

2011年4月26日,随着盛大宣布正式获得《七龙珠》在华代理权后。这一场长达一年之久的代理权风波也渐渐平息。

关于代理权有两种说法,一是研祥出价太低导致谈判破裂。二是研祥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如同罗生门。据一位离职的梦天堂员工透露,“主要是研祥出价太低,研祥并没有外界看来的那么大方。”

“游戏开发很不成熟,开发了才30%不到,赶不上公司的产品档期,”樊小宁说,“第一款要适合我们的游戏。”比这个更令梦天堂担心的是这个游戏牵扯 到三方。动漫《七龙珠》来自日本,游戏是由韩国Ntl-inc公司负责研发,再代理到国内。“早听说跨国沟通很麻烦,游戏内容后续跟不上就会出大问题。”

出手天堂梦

研祥再次出手的是《天堂梦》,它替代了《七龙珠》成为梦天堂首款产品。

同为韩国制造的《天堂梦》,由知名的网游公司娱美德研发。在韩国、日本、中国港台等地测试了一年多时间。各项数据表明,这是个品质不错的游戏。“我是个谨慎的人。”樊小宁说,“我会拿出一张白纸,将两款游戏的各项数据在纸上列出来做对比。”

“选游戏就像选女朋友,光长得好看不行。还要看内涵,是否门当户对。”《天堂梦》是梦天堂心目中的女朋友。

这款游戏如今进行了2轮测试,一位玩家评价,“多角色养成模式,电影式剧情表现手法让游戏玩起来不累。”更重要的是,“有个疲劳度设置,让我这种没有什么时间的人可以不用花心思泡在上面。”

值得一提的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天堂梦西藏祈福活动”今年3月开启。从海选祈福玩家开始,到活动落地,历经一个月时间。

很多人认为这是梦天堂的一场秀。甚至招来了“反网瘾斗士”陶宏开教授的质疑:“梦天堂进军西藏了,希望梦天堂目的是引导西藏孩子科学上网,而不是用妖魔鬼怪的游戏引诱他们沉迷其中。”

对此,樊小宁说“梦天堂从成立之初就是要做个有责任感的公司,在还没有商业化的时候就开始做慈善。”

著有《价值百万的网络营销》的时评人张书乐说:“梦天堂的噱头不停、实效不显,完全堕入了推广为王的魔道。”

“最终是玩家认可,其它都是手段,”樊小宁说,“业界的态度不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9

卡拉曼2011年報,我發起話題的靈感來源 richwood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e9d9e0102e05a.html
設計一個長期成功的投資策略時,有兩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請回答這個問題:你的優勢是什麼?(這是一個相當經典的問題,我本人也投資六七年了,我問許多投資十幾年的人,也沒能真正說出讓人信服的優勢來。價值投資哲學有優勢到底優在哪,怎麼用,為什麼學習巴菲特的人多,但學出來千人千樣。這些年我一直迴避銀行,有哪些人真正能研究明白銀行業的,其碼近三年,銀行陷入是三大風險之一的估值風險。業績增長了,資本市場給予它的市盈率標準卻明顯下降了。)

在高度競爭的金融市場上,有著成千上萬非常聰明非常勤奮的參與者,如何才能使你處於優勢?你應該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工具包:真正的長期資金,可以從各種市場和證券資產類別靈活跨越以尋找機會,深厚的行業知識,較強的資源關係開發能力,並在價值投資原則上有堅實基礎。(卡拉曼的要求真不低啊,這就對了。一個想在投資上取得成功的人,面對的競爭對手是多麼的多,而且還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

一長期資金,無槓桿(這就讓投資者相當難辦了,起步太少很難成功,大多數股民是投一二萬時,成功賺錢,投資一二百萬時,賠的歷害,我記得SOSME兄寫過一篇類似概念的文章。當然我說的投資者是想在投資上取得成功的,其實大多數人的財富創造還是來源於辛勤工作靠譜些)

二各種市場和證券資產類別靈活跨越以尋找機會,這點我越來越覺得格外重要,當你在牛市時,權益類市場必然機會很大,但在熊市時,債券回報相當不錯。更有套利類投資,提供合理甚至優秀的風險回報關係。現在已經有大量有實力的價值投資者,在美股,港股進行投資了。價值投資本質上是一個尋找極佳風險回報,逆向投資的方法。

三豐厚的行業知識,較強的資源關係開發能力,並在價值投資原則上有堅實基礎。這一條機乎過濾到95%以上的人。資源的開發能力是什麼,很多人認為巴菲特光是投資牛,其實他是一個股權投資家,也是一個企業家。它在價值投資的方法有延伸,特別是控股型投資法,他炒掉管理層,重組公司業務,重組調整資金用途,他主動實現價值催化,而我們需要等企業出現變化,小股東有何作用呢。相對被動的多。當然,我們也有優勢,尋找與我們利益一致的大股東和管理層。這是我認為小股東最大優勢之一。遠遠比尋找偉大企業靠譜的多。

但由於投資從很多角度來講都是一個零和博弈,你所取得的高於市場指數的收益是來自於其他人所犯的錯誤、疏忽或者反應過度,當然這裡也有你聰明才智的作用。

(卡拉曼把問題看的透透的,敢於逆向,抄底的價值投資者們,是否應該想想,你是否過於自信和自負了,還是經過反覆研究測試,在認為實在是價值遠遠低估時,介入。)

良好的投資方法的第二個元素:你必須要考慮競爭格局及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行為。

(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第二個關鍵點,價值投資者是不是不看市場預期和投資者的行為呢,我以前感覺只要是好企業長期一定反應其價值,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但實務中你就麻煩了。第一你不知道你分析的是不是正確,企業有經營上的週期,還有可怕的黑天鵝,而且天鵝的數量和你想像中絕不一樣,甚至可以說天鵝們是定期旅遊的,不是百年一遇的。第二是,索羅斯的反身理論認為價格會影響價值,我認為這人理論也是正確的。價格會嚴重影響相關利益集團的行為,你看到的所謂好企業在,股價大漲時,推出定向增發向市場要錢,但你看看重組企業真正搞重組時,股價大跌,重組方得到更多的股權。所以價格是一項投資的關鍵之關鍵。那就出現一個問題了,價值投資必須考慮市場競爭格局,誰賣的,誰在看好,市場參與者都在幹什麼。)

正如在足球場上,教練給你的建議是利用你的對手:如果他們是在防守,過人可能是你最好的選擇,即使你後面有一個球星在防你。如果其他投資者的成績都依賴於快速增長的科技股,你的卓著的科技行業分析師未必能幫助你超越對手。如果你的競爭對手不重視,或者實際上是傾銷甩賣美國住房債券或者希臘的股票,這些資產類別可能值得你關注,即使主導其他人賣出決定的是這些證券現在基本面很差。你的注意力和技能在哪裡最適用,這取決於其他人的關注點在哪裡。(本質上價值投資喜歡垃圾尋寶,這個垃圾是市場認為是垃圾價格大跌,但你通過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仍在,甚至未來還有提升)

在觀察你的競爭對手時,你的重點應該是他們的方法和過程,而不是其結果。羨慕別人的短期表現會帶來很多不利之處,他會導致大部分投資者進入一種沒有成就感的永久週期中。(這點是一個大秘密啊,呵呵。有緣者得之吧。舉個具體的例子,看空銀行的理由有許多,這也是壓制銀行股的最大市場預期,其實擔心壞帳大幅提高沖減利潤和利率市場化這類如果是主流的話,預期反轉(或者叫估值提升的關鍵就是這個預期的打破,你觀注的要點也在於此)他們看空的邏輯是什麼,看漲的邏輯是什麼,未來你的壓力測驗就是看理由是否還存在。

你應該觀察你的競爭對手,但這不是出於嫉妒,而是出於尊重,不是專注於複製他人的投資組合,而是尋找他們沒有發現的機會。

投資業務大部分是圍繞資產積累活動。在一個以短期表現作為評估指標的領域,短期相對表現不佳對於保留資本是災難性的,但業績平平則不會。

因此,由於持續的業績不佳可以威脅到公司的業務,大部分投資公司的目標都是追求安穩的跟隨大趨勢的投資收益,這樣的投資收益也是平庸的,從而失去了獲得突出表現的機會。投資者獲得優異收益的唯一辦法是定期地遠離大眾,但只有很少一些人願意或者能夠做到。

此外,大多數傳統投資者都受到了種種的限制:狹窄的選擇標的,投資招股書或合夥協議的法律限制,或心理壓抑。

高檔債券基金只能購買高級債券,當債券等級下跌到低於BBB級別時,他們通常會不顧價格,被迫出售。當抵押擔保因為其可能不完全返還面值而被降級,大量的潛在買家根本不會考慮購買它,很多人甚至還在甩賣。當一家公司一時忽略了現金股利,一些股票基金不得不賣出該股票。

當然,當一個股票從指數中刪除時,它肯定也會被很多投資者拋棄。有時候,股票價格的下跌就已經給一些持有人提供了賣出的足夠理由。(開闊視野,尋找盲點)

上述行為往往會造成供需不平衡,我們在那裡可以找到便宜貨。在洪流之外的角落或者裂縫裡的微弱燈光可能含有機會。鑑於時間往往是投資者最稀缺的資源,把別人被迫出售(或其他購買受到限制)看成是潛在機會是非常有意義的。

價格也許是明智的投資決策中最重要的標準。每一個證券或資產是在一個價格買入,以一個更高的價格持有,再以一個相對更高的價格賣出。大多數投資者喜歡簡單,前景樂觀,以及一帆風順到達目的地。相對於表現滯後者,他們更喜歡最近表現良好的股票,而且往往不管價格。他們更喜歡裝飾光鮮的樓宇,即使空的建築在他們看來也是更令人信服,更安全的投資。投資者通常不會因堅持傳統做法受到懲罰,只是這樣做是不專業的風險策略,它的收益也談不上卓越。(我都感覺沒法寫了,卡拉曼寫的又直白又清晰,下一篇文章的主題,就放在為了尋找更低的價格,如何做資產配置上吧。)

最後,大多數投資者感到有必要在任何時候都充分投資,這主要是因為對他們表現的評價是頻繁和相對性的。對他們來說,投資幾乎僅僅是一個遊戲,沒將客戶的錢充分使用就是將其放在風險中了。要求在所有的時間都全額投資是在將一個重要的工具從自己的手中捨棄:這就是耐心等待未來出現璀璨機會的能力。(給我這樣滿倉大賭徒最大的自我變更理由就是,耐心等待未來出現璀璨機會的能力。這二年我發現了許多機會,重倉股也大賺過,但更多時,我是苦於無錢投資,或者投資過早。你的心沒有調整到利用市場先生的層次)

此外,一個太擔心錯過未來潛在上漲而全額投資的人,將自己暴露在大幅下跌的風險中,特別是在估值已高的市場環境下。一個深思熟慮的投資方法,至少應該同時關注收益和風險。但在市場每時每刻的狂熱情緒下,投資者面臨的所有壓力都是要求其產生回報,帶來收益,風險卻被遺忘。

什麼會帶來長期投資的成功?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大量的信息,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使用它。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投資過程,應該是有思想性的,保持理智上的誠實態度,團隊合作,聚精會神專注於作出良好的投資決策,這些最終會帶來不同。

專注於尋求短期收益的投資者,會漠視可能決定幾年後投資收益的核心信息。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出正確的要問的問題。每個人都在搜索機會,但大部分人只是在很簡單地搜索,即使競爭非常激烈。

在2008年底的市場,投資者由於恐慌得了傳染性賣出的病症。即使在非常保守的情景模擬下,當時許多證券的價格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如果一個人擁有資金購買它們,並且在面對它們價格下跌時有耐心持有,到2010年底,泡沫就又重返了市場,而以短期投資為導向的投資者的表現就只能隨大流了。現在旺盛的買盤已經取代了瘋狂的賣空,投資者現在買入的證券即使給予未來經濟非常樂觀的預期,收益也是相對有限的。

大多數投資者從平穩上升的市場中得到安慰;大幅波動的市場會讓投資者陷入恐慌。但是,這些傳統的想法應該是反向的。當所有人感覺平靜時,價格上漲,市場自身可能會感到安全,但是事實上,它們是危險的,因為很少有投資者會關注風險。當一個人在他的內心深處去感知市場下跌的風險時,冒險的感覺就變得相對低風險了,因為風險往往已經在一個估值較低的資產的價格里體現了。投資的成功要遠離短期狂熱,遠離大多數投資者所玩的比較短期相對收益的遊戲。

投資的成功還需要記住的是,證券的價格不是彭博終端上的光點,而是對公司利益的分享權。公司業務基礎比股票報價能傳達更有用的信息。市場上有這麼多的短期投資業績迷戀者,成功的投資不在看別人怎麼做,而是在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收入報表和現金流。

政府干預即使對於最有紀律的投資者也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美國政府幾十年來一直經常幹預市場,特別是在發現經濟開始低迷時,便作出降低利率的政策,它會提高證券的價格。(當政府干預時,你要分析主流預期和可能的改變,它的力量實在強大無比)

今天,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擴大了消費需求,同時增加了風險,這不僅因為其對證券價格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的影響,還因為其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可持續性帶來影響。投資者很難得到他們的支撐軸承,他們不能輕易區分短暫的爆發和持久性的經營業績。政府的沒有盡頭的操作增加了確定公司業務可持續發展性的難度,因此難以正確的估價。

隨著證券價格的高企和利率被人為大幅降低(從而支撐證券的高價格),謹慎的投資者在投資中必須要求更高的安全邊際。因為,過度金融總會包含其自我毀滅的種子。

因為更多的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最終帶來了生產量的增加,市場的繁榮導致了業務的繁榮。當然,當市場和經濟實體中的過度終於被糾正,會同樣有一個矯枉過正的趨勢,這正是為耐心有紀律的價值投資者提供了低風險買入的機會。

還有一個長期投資者要面臨的風險:政府的財政和貨幣實驗可能出差錯,導致失控的通貨膨脹和貨幣的瓦解。因為最大的風險來自於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失控,對貨幣崩潰的保護措施是投資於黃金,對利率高企的風險看起來有必要做對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84

資產相關話題——現實理解系列之四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3266193
一、賓館

十四年前,也即1999年,我剛入行IT的第二年,常隨同廠商出入於寧波的五星級酒店。那個時候,寧波只有一家五星級,南苑飯店(另一家東港也還可以,和喜來登剛合作,但當時還不是五星。)。對於那時的DELL、CISCO、IBM等等來說,最低級別的員工也得住五年級酒店,是一種硬性規定,以示和國內廠家的差別。對年輕的我來說,能「混跡」於這樣的「高檔」場所,大大可以滿足虛榮心。

在1999年,普通的大學生畢業之初的實習期,工資不會超過800元。一個清潔工的月收入大致是600元。直到七年後,2006年上半年,我請了阿姨來協作照顧我兒子,她一週只休息一天,早上八點到來下午五點離開,月薪是800元。第二年漲到900年。而那時候,在南苑飯店睡一個晚上,費用需要大約600元。

今年春節期間,同學路過寧波,入住泛太平洋酒店,邀我去打牌。我發現這家賓館的軟硬件相當好,問房價,才500,有點驚訝。之前,我的確發現酒店有越來越便宜的跡象,但是總還不覺驚訝。回來一查攜程,發現寧波以及周郊,已經有三十幾家五星級酒店,除了有限的幾家大牌價格還稍微高一些外,其他都僅有五六百元的價格,有些還不到,其中包括我開頭說的南苑飯店,於是感慨一下。還看了該集團新建的南苑環球酒店,價格也僅是稍高一些。

寫文字的時候,我又去查了一下,泛太平洋酒店的標間價格較春節有些反彈,而南苑飯店的價格則差不多沒變:主樓豪華房的房價是588,含雙早,另外返55元。我不知道十四年前的南苑飯店是不是存在暴利,但現在顯然可以知道,這個行業如今過得日子很難。如果一個企業,十幾年間,營收不變,而成本上升了數倍,情況會怎樣?

有人告訴過我,搞酒店的是怎麼「資產」運作的:如果2000年的時候花二個億造一個酒店,當然,二個億大部分可能也是貸款的。五年後,當「資產」增值到十個億,於是又可以貸更多的錢。他把這錢繼續擴張,或搞實業多元化,或買銅,或買畫,或買地搞房地產,或繼續建酒店……然後繼續貸款……

的確,1999年後的南苑飯店的名義資產可能漲了十倍,但是其盈利能力,哪怕是名義值,估計也是在下降,那麼它的「資產收益率」?

很多年間,大家不用關心資產收益率,只要資產價格上行,萬事OK。現在,我很好奇的是:如果未來資產升值停滯五到十年,大家該怎樣做生意?資產收益率是不是個大問題?

南苑飯店所在的集團,可能是能力比較強的。所做的「南苑月餅」是寧波最好的月餅品牌,也最早在本土開展經濟連鎖酒店,現在又新投資一家五星級酒店,南苑環球。擴張似乎比較穩健有序。但是,即便如此,南苑環球未來又怎樣提高盈利能力?甚至,能盈利嗎?那麼,別的做的沒那麼好的集團呢?

二、資產運作

說幾個中產們的「資本運作」故事。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不同境遇。

有個「中產」朋友A,三年前衝動了一把,搞了一筆投資,可能就是09年下半年,買了一商舖。這傢伙膽子不小,居然完全空手道:把住房抵押,取得160萬銀行貸款,用這筆錢去付清房款。由於直接按揭,利率一樣都是商業貸款加上浮,考慮首付50%也需要來自抵押,索性直接全部來自抵押,全款付清還可以得到些優惠呢。

空手道,是投資或投機的極致。我不曉得,別的「中產」們是怎麼投資或投機的,在我的身邊,反正他們大多數有「空手道」的情況,只是這個傢伙槓桿高了點。有個玩笑說法是:「資產幾百萬,資金沒幾萬」,吃光用光的他們,那裡有餘錢做大筆投資呢?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他們中很多人似乎都有多套房。

A的商舖前年交付,價格並沒漲。漲不動了,才發現利息成了大問題:8%左右的貸款利息,一年超12萬,付了二年半後,終於可以出租了,租金才4萬(談好每年上漲8%),去年基準利率降了二次,利息還要11萬。不考慮稅費,現在利息已經付出40多萬,未來呢?如果商舖不漲,只要繼續持有,那麼每年得虧出7萬。

朋友去年告知,把住房給賣了,得了235萬(註:抵押時,評估有260萬,過去二年多大約跌了10%。),去還了全部貸款。前幾天聽說又拿餘錢買了套中戶型的精裝修住宅,花了168萬,即將搬進去。這就是結局:本來他們家是嶄新的130平方米的高尚社區,還是學區房,現在搞成100平米的公寓;多了一筆價值160萬的商舖不動產,還有一筆90萬的房貸;現在商舖的租金勉強可以抵過住房的貸款。

我以為,「現金流非常重要」這句話對中產們實在太切中要害了。朋友A考慮到現金流,採取了這個辦法,不失為一個辦法:雖然下降了居住水準,但總體現金流無損,還保留了資產升值的希望。

同學B在08年下半年,用白領通的貸款(銀行推出的針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純信用貸款),投資了一套120萬的房子,那時經濟危機搞活動,首付只20%,單價8500元。只一年不到,增值了100萬。頓時,他們可以向原來「苦逼」中產的生活告別了:你知道,他們平日裡吃光用光,工作單位受人尊敬,退休後保障豐厚,最大的願望就是來一筆意外之財,解決下中檔車購買或未來小孩出國等等特別事項,這樣他們就不需要平日積蓄了。

問題是,問題是沒有了斷。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沒有選擇了結,而是在二年後房子交付時,選擇了加倉。「成功」也是一種路徑依賴?他們居然又買了一套房!這次是一套六十萬的單身公寓。這樣他們一共投資了二套房,成本合計180萬。

他們把原來自有的房子抵押,貸款了150萬,扣除首付外,餘錢還用於打新股。據說前二年運氣奇好無比,靠打新股扣除利息,還賺了十幾萬。莫非是這個原因,導致他們加大了槓桿?另外可能的一個原因是,由於08年投資的一套房子,使用了較大比例的公積金,且當時商業貸款也有低折扣,所以,抵押貸款的利息遠遠低於我朋友A。不過,我猜想,更為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單位裡的人都在投資房子,他們不樂意成為「說家裡只有一套房的人」。

現在,他們仍然拿著那二套房,是一戶「家裡有三套房的人」,很酷。

我的評價是:好事多磨呀,如果100萬拿到手,換一個長江電力買買,收收分紅,不是挺好麼?現在又變成持久戰了,未來結果誰知道呢?——本來120萬的房子,一度變成220萬,又去買了60萬的公寓,市場總價變成280萬,後來跌去了10%,只有250萬了,中間還支付了五年的利息。畢竟180萬的利息,雖然前一套資金成本便宜,後一套總是高的,而且首付部分由於來自於抵押,肯定也是高的,那每年怎麼也要超過10萬了。雖說單位的公積金還算高,二個人加起來有3萬,不用也閒著;房租二套加起來有5萬,如果租客穩定,每年只要貼進2萬以上即可——問題是公積金即使沒拿出來,也是你的錢啊;而且收二套房的房租,是一件多麼麻煩的事情!還有,如果打新股賺的錢不夠利息了呢?最後,如果房價繼續不漲五年呢?那資金鏈可能就要斷了,畢竟按揭是要還本金的。

還有,出租畢竟還有裝修的折舊成本。今天,還得加一句:需要支付20%個稅了,不是又?

你們看,A和B在07年後投資房產,二位只差了一年出手,A命運已經分曉,B還在周旋。對於07年後的房產投資者,B還算是幸運者,如果09年後出手,結局都類同與A。

三、生意

A、有位同學的表哥,從事廢銅生意,家族經營於此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他們從國外進口廢銅,然後冶煉成粗銅。獲利一部分來自於差價,一部分來自於升值——至少一度如此。

同學結婚時,我和他都是工作者,在攝影師所在的頭車裡服務,他開車。我問及銅生意,他說:「人家拿地,我家拿銅」。大致的意思是,他們平時進貨多出貨少,或者高價時多賣一點,不景氣年份少賣一點,經過那麼多年努力,現在囤了五千噸的庫存,這便是他主要資產之所在。

B、我做IT時,公司營業場所的房東其實是個古玩生意人,他可能已經在寧波小有名氣,三天二頭有下線給他貨色,偶爾他也去拍賣會。我當時剛工作不久,他似乎挺喜歡我,遊說我改行跟他學,經常給我看他收購的寶貝,有時是一塊石頭,有時是一件家具,有時是字畫,然後解說這個可以賺多少,那個又已經增值了多少。可惜我毫無頭腦,居然不為所動。

在他那特大的辦公室,幾乎變成倉庫,他是那種幾乎只進不出的收貨人。整棟樓的租金所得,他都用來收購古玩。我不曉得現在的他怎樣了,由於我從業多變故,後來並無聯繫。我相信,他可能是過去十多年,資產升值最大的得益者之一。二年前,我去北京玩,第一項就是去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看看。馬未如今都已經不講錢了吧?

C、某集團是寧波的一個有名的企業,現在也有一家上市公司。當然,上市公司僅是這個集團的部分業務。這家公司還有一個業務是房地產。

十年來,這個集團的業務並沒有大的進展,電表還是主力業務,空調業務老樣子,汽車業務曇花一現。但是這個老闆顯然在房地產方面很有想法。他原是個很普通的企業,把企業先從僻壤鄉下遷進城,一開始在城南搞了個很大的園區,這個園區的弱電工程完工於二千年。幾年後,竟要搬遷了,因為廠區所在地塊被大開發了。於是,2003年開始在10公里外又圈了塊更大的地,開始建設新廠區。05年開始,老廠區就分期被開發成小區。幾年過去,現在新廠區又可以開發小區了,如果房地產行業景氣的話。

我之所以沒有說名字,是因為這樣的公司很普遍。似乎寧波僅有一家有名頭的企業沒有幹過這種事,那就是韻聲。傳說,區裡也有意授惠與他,這也是能增強企業實力的對吧。尤其是近五年,每個區裡開始了集中大提升,搞各種區域躍進,邀請區裡或市裡的龍頭企業,幾乎以獎勵的方式給予地塊,讓他們造大樓,以快速成就CBD、廣場、商務區等。(這讓我想起鵝城,大戶領頭捐稅,小戶跟隨。)

但是竺韻德說:「生產企業去搞房地產嘛,就像女人做小姐……」。不知真假。

這裡說的幾個生意,他們都是好好做生意的。A囤積的銅,無需利息,但是社會上有大量資金投資於金屬?B做的古玩,來自於大樓的房租,而且十多年前,古玩多便宜!他又多專業!但是現在,社會資金有多少在參與從字畫到玉石到紅木?C雖然也做房地產,但是主業還是好好的在進行的,至少不明顯耽誤。而現在,社會上又有多少資金因追逐投機而牽連了主業?

四、利率

至少在06年,銀行在開展零售業務時,還是需要開拓的。似乎就是那個時候,招商銀行擁有號稱「零售銀行」的前景。或許也因為此,其他各行也都在開展。比如寧波銀行,到處發展「白領通」,一種針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純信用貸款,額度為30萬。還有一檔是針對更高級幹部的金卡,額度是50萬,利率是基準下浮10%。甚至交通銀行也拓展個貸業務,06年曾給我授信70萬,為期五年,利率下浮10%,需要抵押物業,每年還一次即可。

那段時間,我一個銀監局的朋友,做了四五家銀行的卡,純信用貸款就搞了二百萬。可惜他分析來去,認為未來應該是商業地產有前途,投資了不少寫字樓。從事後看,雖然也略有上漲,但折騰好幾年,收穫甚微。因為寧波的寫字樓價格的漲幅大大低於住宅。

記不清什麼時候,寧波銀行取消了金卡,也就是說原來依靠親朋好友拉來的高端客戶都不要了;同時所有的個貸,利率都要上浮30%,不僅如此,還需要貢獻:「買基金或拉存款」。我2011年在交行的授信到期後,自然也沒有問能不能接續,自知多餘。我還知道工行近二年也一樣給個貸上浮30%,只是合約規定沒有那麼高,但需要你一次性支付一大筆手續費,以中間業務收入記賬。——其實,說白了,現在銀行業績上根本不需要個貸,寧波的興業銀行貸給政府平台都可以做到10%左右的利率,還有什麼錢比這個好賺?業績增長和獎金也只能這樣去得到啊!

那麼,現在和06年,到底在利率上有什麼差別?看上去,基準利率幾乎沒變,但是實際上,貸款成本卻高了非常多。

以五年期6.55%的利率計,在06年你買房子,商業貸款部分可以打七折,幾乎和公積金差不多,才4.59%。但現在如果你投資,假設資金來自於銀行抵押貸款,那麼利率大概要8%強,也就是說差異是3.5%。

對於現在動輒二百萬的房子來說,資金成本每年的差異,居然會達到7萬元。如果房子價格十年不漲(主要是考慮到已經三年沒漲了,所以設十年),那麼不考慮利滾利的情況下,資金總成本也將是160萬(8%計),同樣的計算下,和06年投資房產相比,資金成本高出70萬。這樣的成本是非常恐怖的。

對於大多數普通的中小企業來說,其貸款成本更高,房地產相關企業就不要提了。一般來說,來自信託的利率,最少大概是12%;來自民間的,大概至少需要18%;就算來自銀行的,一年期貸款,也不會低於8%。

現在,銀行的貸款餘額大概是63萬億,以8%計息;影子銀行不知怎樣計算,據說有三五十億,其中信託管理資產是7萬億,以12%計息;民間貸款不知有多少——但我猜想全社會的利息成本一年可能要接近十萬億,估計大錯不會有。這筆錢,接近中國政府總收入,也接近GDP的20%,是居民總收入的一半。

早年投資房子,還有很大的槓槓,首付20%即是五倍槓槓。另外,稅負與年限規定等等事項都沒有。現在,槓桿也就二三倍,而年限設定與稅負方面的要求還高了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住房投資,基本上成為有閒錢家庭的「沒有出路的出路」。誠如我一個親戚所說,房價,十年內後,二十年後,總會漲的吧?

唉,要這麼說,你存銀行定期每年5%,利滾利,十年也能增長63%,二十年增長165%。何必博房價呢?

五、經營

過去十年,即2000年到2010年,大致是少有的經營甜蜜期:只要你從事的生意,和資產相關,那麼資產越多,槓桿越大,你只要不太傻,不太狂,不亂來,總體的結果肯定是好的,即使業務結束,一清算,資產也漲了很多倍。在這樣的局面下,更有一大利好,那就是,98年到2008年,勞工的工資還幾乎沒有上漲。

而現在,我們看一個例子,招商證券在福耀玻璃的一個研報中提到:

「公司近年來人工支出不斷升高,增速明顯超過收入水平。2008 年,公司人工支出佔比為6.1%,到2012 年Q3 季度佔比已升至11.5%。公司員工人均薪酬2009-2011 年均保持15%-20%的高增長水平,而同期公司人均產出增速在-3%-5%的區間」

不僅如此,未來對企業來說,除了工資成本在上升,土地、環保、法律以及研發等方面的開支都要增加。研發是很明顯的一點,現在都是基礎產能過剩的時代,不依靠技術進步,就只能靠價格戰來生存,而要擺脫初級競爭,就必須加大研發。

所以,過去三年,股市為什麼會熊,這些肯定都是原因:資產價格不漲,利率很高,勞工工資以及其他開支明顯上漲。那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會改變呢?

如果未來六七年,資產價格不漲,名義價格也不漲,會怎樣?這不好回答。

換一個問法。讓資產價格這麼高著,利率也這麼高著,接著,每個利益方的收入怎麼提高?

現在的房租收益率只有2%,怎麼提高到5%去?如果提高,那承租的商店要成倍的增加收益才能支付租金,承租的打工者又怎樣倍增收入?僱傭這些打工者的企業又怎樣提高收益率?這不好回答,有人說,自然會提高的,你不用管。

那我接著問:南苑飯店的利潤未來五年怎麼提高?擴張中的貸款利息怎麼還清?鋼鐵、化工、造紙、有色冶煉、建材、金屬製品、鐵礦石、船廠、航運等等行業,他們的收益怎麼提高?重資產業務的建設或營運有很高的負債率,怎麼還清?我看現在可能煤老闆也日子不好過了,如果形形色色的老闆們,都受累於資產滯漲,主營業務都微利或虧損,那麼消費怎麼辦?

我的一個做外貿的朋友,六七年前去搞了一個五金工廠,當時他覺得這是做外貿的出路,同時也為閒錢做一筆實物投資。現在,按他所說,這個工廠從三百萬,增值到近千萬,只要出租,都可以拿到30萬,而他現在每天起早貪黑的讓他每天牙疼著管理工廠,也只能賺50萬。問題是,這些訂單都來自於自己,他如果把訂單交給別人去生產,也就少賺50萬,且其中30萬可以是租金。也就是說,他增加的工作量只為他多賺了20萬。順便提一下,他下面的一般工人,每天工作12小時,月薪也就不到三千元。

這就是一個五金加工廠如今的盈利能力。我想問,這樣的工廠有什麼出路?他下面的工人怎樣收入倍增?

到底要不要去產能?到處都是增長的商舖、寫字樓、小區、工廠,在現在這樣的產能增長下,經營又怎樣好起來?現在確實每個產業都開始集中度提升了,但是,從全局看,還有個漫長的過程。

究竟怎樣提高生產率?基本金屬、基礎化工、金屬製品這些的毛利率越來越低,如果企業們大多數的錢去買資產去支付利息,如果中產們忙於弄投資搞外快以維繫品質生活,那麼效率又怎樣提高呢?

我看,唯一的可能性是求助玉皇大帝,讓中國一夜之間後生產率翻番,那麼一切問題就可以解決。假設生產率翻番需要六七年,那麼,期間的「經營」只能經歷痛楚。

六、圖

曾經,有著一張圖來到我面前(92年到07年):
查看原圖
不過,現在又有另一張圖。這圖沒有近幾年的數據,但是可以加上去:2012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是36萬億。和94年相比,增長21倍。這根曲線未來的命運會怎樣?
查看原圖
唉:二張圖相比,07年的瘋狂算個鳥!92年到07年的15年間,指數僅僅上漲6倍而已。還有另一張圖是M2,我就不貼了,反正1990年的M2是1.5萬億,2012年是97萬億。61倍。

做股票的人們啊,實在是可以埋怨一下,怎麼連這點也不給,居然還要跌回去,讓這麼多人虧損,到底搞什麼嘛!完全有資格可以羨慕妒嫉恨一下:奶奶的,那些玩資產的有錢人有權人!

七、結束語

為什麼現在經濟比較低迷,資金價格還那麼高呢?什麼發行了這麼多的貨幣,資金還會這麼

緊張呢?……

如果未來六七年啥資產價格也不漲,老闆們的經營、中產們的投資、大家的工資,以及相應的消費情況會怎麼樣?……

如果未來五年的固定資產投資曲線,類似近五年的上證指數,世界會怎樣?……

下面是一張中國的第二產業的趨勢圖,含子行業佔比。
查看原圖
最新的2012年數據,第二產業投資是15.8萬億,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數字超出07年的三倍(5.1萬億)。這些投資總是要產出的吧?也需要支付利息的吧?07年以後,我們的消費、出口有這樣的大增長麼?

上面這些問題,我沒熱情去回答,我們沒有必要去解難題,甚至不用預測,更不要和豬摔跤。只要知道一點:這些現象一定不是繁榮週期的開始;只要記住一點:陡峭的曲線不會永遠持續。

我們只要學會辨識好時光,如果不是,那就等待最困難的時候過去,甚至等到云開日出明朗化也不遲。夕陽無限好,可以旁觀一下,但是天黑了,還是應該睡大覺。黎明自然會來,黎明自會有黎明的跡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05

關於怎樣獲取高端投資客戶的話題 阿童木私人投資顧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c71000102eanu.html

投資顧問是指專門從事於提供投資建議而獲薪酬的人士,它是專戶理財服務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客戶在接受專項理財服務的過程中,直接面對的就是投資顧問,並且投資顧問與客戶的溝通與交流將貫穿服務的始終。投資顧問的任務是幫助客戶達成財務目標,為此他需要始終與客戶保持全面深入的交流。

根據以上定義,如何擁有成熟的高端客戶那,首先我們要有足夠強大的投資體系,有足夠多正確的信息來源,有足夠強大的解讀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投資者的信賴,成為市場的強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一個成功的投資顧問需要的資源不過是兩個,一個就是資金,另外一個就是投資者,其實說到底,就是擁有資金的投資者。而且我認為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適合投資顧問的,只有那些具有高素質的投資人,才能成為投資顧問的核心客戶,這部分投資者屬於高端客戶,同時這個選擇是雙向的。

首先這種高端客戶是生活中的強者,成功人士,有賺錢的能力,身邊不缺乏資金,也具有獨特的眼光和生存之道,自己有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資產,所以需要一個成熟的投資顧問為其打理資產。其次,這類人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質,投資收益是其收入的一部分,即使短期出現較大虧損,也不會影響其生活和心態,對投資顧問抱著是充分信任的態度。具備以上素質和條件的投資人,就是我所說的成熟的客戶,屬於投資顧問服務對象中的高端人士。

針對這部分投資者,投資顧問要做的事情就是獲取其信任,將資金交給我們打理,如何獲得這部分人的信任,首先是要有對優秀企業的甄別能力,對市場機會的把握能力,對大環境及政治政策的分析判斷合理性,對資金投資策略的掌控性,對行業信息機會的敏感性,對於真正出現的投資大機會的執行力度。這部分人都是社會中的精英人士,如果我們提出的建議是正確的,他們自然就會正確解讀並且信任之。有以上幾點,就能夠為投資者獲取穩定的收益,避規市場中的風險。對於每一次投資過程,針對這部分高端人士,可以分事前解讀,事中跟蹤,事後總結的模式,讓投資者充分認識到我們的投資思路,加強對我們的信任感。

獲取高端客戶的信任,合理的營銷也是獲取信任的一部分,要懂得將自己獲得的成績讓大家知道,但是不能過度營銷,過度就是騙了。同時由於高端客戶應該有一定的風險抵禦能力和足夠好的心理素質,投資顧問可以通過適當提高某一次投資過程的風險程度來測試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這樣的測試能夠體現出客戶對於投資顧問的信任程度,避免以後因投資失誤出現重大的信任危機,因為只有能同甘共苦的投資者才是高端客戶的一份子。這也是投資顧問要做事情的一部分。

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投資顧問獲取高端投資者的一些心得,供大家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218

2014台股最有話題標的:F股

2014-01-06  TCW
 
 

 

二○一三年倒數第二個交易日,台北一○一大樓的證交所展示中心內,F-淘帝公司風光掛牌上市,股價開盤大漲一一二%,這是第十家股價登上百元的F股(外國來台第一上市股票)。

F股由黑翻紅IPO金額前十大,囊括六席

與此同時,F股的表現也創下歷史最佳。統計十二月上市公司前五十大漲幅個股,有七檔為F股,上櫃前五十大中也有六檔。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統計,二○一三年在證交所新上市募資金額前十大公司,六家是F股,儼然從過去的冷凍庫,搖身成為搶錢第一、漲勢也第一的盤面主流。

二○一三年,三十二家新掛牌上市公司中,十家是F類股;二○一四年,市場估計將有十五家至二十家F類股,成為新掛牌的最大主力。甚至目前已完成或仍在審議中的十檔台股準生力軍中,高達八家都是F類股,並吹響陸企來台的號角。

所謂的F類股,就是台股替境外公司量身打造的一條上市途徑,這個族群截至二○一三年年底為五十六檔,主要條件有二:第一,董事長必須是外國籍、但不能是中國籍;第二,陸資持股比重不得高於三成。

過去來台的F類股,多半是海外事業有成的台商,例如,最早的觸控龍頭宸鴻科技、大洋百貨、IC設計敦泰科技等,都是台商把中國成功企業搬回台灣掛牌的例子,就是所謂的「陸皮台骨」。

第二種,則是總部在中國、市場在中國,就連老闆都出身自中國,是最標準的「陸皮陸骨」公司,受惠中國開放第二胎生育的淘帝,就是此類代表,也是近日引領F類股飆漲、吸引市場注目的主力。

股市大戶盯上新進「陸皮陸骨」公司,EPS亮眼

事實上,陸企來台,F類股不是第一波,成為票房毒藥的TDR(台灣存託憑證),曾有為數不少的陸企,但上市後的營運績效,大多數慘不忍睹。

這波「陸皮陸骨」的F股會受到股市大戶的關注,是因為個個交出的財報,每股盈餘數字比許多台灣公司亮眼。以淘帝為例,二○一三年前三季每股盈餘達七.八二元,二○一四年一月接棒來台的綠悅、勝悅,同期也都有每股盈餘七元以上的實力。

十二月十九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弔謁亡妻林淑如時,就對大陸企業來台發債籌資的「寶島債」大聲批評,質疑台灣人的銀彈,如果被拿去大陸投資面板等與台灣高度競爭的行業,最終會回頭衝擊台商。那麼,這一波陸企來台籌資,是郭董最擔心的拿台灣錢,打台灣人嗎?

面對台灣的政治敏感,陸企為何依然奮勇游過台灣海峽這條黑水溝前來掛牌?

掛牌誘因不少上市變快,地位由小咖躍升大咖

台股上市審查速度,只要中國A股一半的時間,這個快速通關管道,成了二○一四年陸企願意冒險大舉來台的關鍵。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統計,中國二○一二年年底有近二千五百家上市公司;但排隊等待上市的家數,卻也有近千家的規模。如果按照正常程序,乖乖排隊,提出申請至少要三年時間才能掛牌交易。

「但是,我們公司成立在二○○九年,如果要在中國申請上市,至少要有三年完整的財報,等於是,要到二○一二年才能提出申請,」綠悅總經理顏藝林說。

雖然是陸企,但總部設在福建廈門,從事包裝材料的綠悅,客戶相當具有台味,不論是統一、康師傅或旺旺所生產的食品,全都用上了綠悅的包裝材料。

在中國,綠悅是唯一專注開發BOPA(雙向拉伸尼龍)薄膜的業者,二○一二年拿下了中國三六%的市占率,二○一五年目標為四七%。

然而,想要達成這個目標,綠悅必須在二○一五年年底新增三條生產線,這意味它必須投資多達新台幣四十億元。這個數字,相當於綠悅目前資本額的三.三倍。

為了擴張,上市籌資成了綠悅必要選擇,雖然是中國生鮮包材第一大,但在中國只能算是「中小企業」,不易在中國A股上市,在綠悅大股東、來自台灣的東博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建議下,綠悅到台灣掛牌,就成了最明智的抉擇。

理由一,台灣上市申請流程約需一年半,準掛牌公司容易規畫上市時程,在關鍵時期募得亟需的營運資金。

理由二,綠悅的營運本質是製造業,在香港、美國股市相對不討喜,而且上市成本還是台灣的三倍至五倍以上。更教中國企業頭痛的,是這些市場都以英文為主要語言,遠不如台灣同樣講普通話的親近性。

這一波F類股的崛起,黃正忠可說是幕後推手之一。歷任元大證券、裕隆集團新揚創投期間,F-再生、F-IML、F-TPK、F-康聯、F-金麗等,他不是投資者、就是來台掛牌的引路者。黃正忠解釋,不僅是綠悅這種本質是製造業的公司適合到台股掛牌,市值規模在一百億元至兩百億元的公司,也同樣合適。

去年台股二十餘檔新掛牌公司中,市值超過一百億元的不到兩成;但這種規模的中國企業到了港股,充其量只是「小咖」,一站在台股裡,卻能有當大哥的氣勢。陸企瘋海外掛牌,除了有中國A股上不去的難題,還有為鄉爭光所形成的台股「晉江幫」。

福建晉江公路旁矗立著偌大的「中國鞋都」招牌,這裡,已經與溫州的皮鞋、廣東的出口鞋(如寶成、豐泰),並列為中國三大製鞋產地。

以晉江為首的泉州地區,是中國運動鞋、服的品牌與製造大本營,中國自有運動品牌李寧、安踏、361度、特步等都發跡於晉江,已在台股掛牌的F-再生亦是。

除了運動鞋,晉江另一大特色,就是海外上市企業特別多。只要成功掛牌,當地政府就會發出人民幣三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的獎勵金。兩百餘萬人口的晉江市,有數十家在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德國等海外上市的公司,後續還有約一百家。

這樣的環境下,晉江從事鞋材製造的勝悅新材料董事長莊國清接受大股東中華開發的建議,讓勝悅到台灣來掛牌。

中華開發副總裁吳忠懌不僅帶著勝悅向台灣靠攏,也建議莊國清應該拿自家調配出的特殊材料,往獲利率更好、可能是業界唯一的上游原料商轉型,不再只是沉淪在數百家業者競爭的鞋底供應商。

這個策略轉向,讓勝悅成功敲開安踏、特步等品牌廠的合作大門,甚至於,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國際品牌耐吉(Nike)、愛迪達(Adidas),也破天荒的願意和勝悅洽談合作的可能性。

來台難關不小移民或放棄中國籍,設法變外國人

不過F公司的前提是:董事長必須是外國籍,但不能為中國籍,因此能夠來台上市,或者想來台上市,這些「大陸人」就得先成為「外國人」。

翻開F類股的公開說明書,可以發現經營團隊的背景資料,特別加入了「國籍」這一欄。

福建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人口外移猶如家常便飯,綠悅董事長王哲夫、淘帝董事長周訓財、以及勝悅董事長莊國清,雖然都是在福建土生土長,不過早年就移民香港,已經取得香港藉。因此,公司到台灣上市,他們只需要把股權適當的轉移到海外,讓陸資持股低於三成,而其中衍生的稅務等等,就成了掛牌的必要成本。

相對而言,棘手的是其他原本沒有外國國籍的中國企業主,為了來台掛牌,他們必須放棄中國國籍,轉換成香港、美國、東南亞等國籍,但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他們就算日後放棄外國國籍、想要重回中國國籍,都是困難重重,甚至會有一段時間是「無國籍」,成了來台上市得付出的代價之一。

然而,過去五年共有四百三十四家陸企赴海外上市,出現不少陸企財報作假、經營團隊缺乏誠信的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到台灣掛牌的F公司,都站在一個正要起飛的位置上,想要避免F類股再走回TDR的錯路上,只有主管機關、券商、投資人一起重重把關,才能避免陸企大舉來台掛牌的熱潮,最後卻令投資人錯愕的結果。

【延伸閱讀】股價大多有3位數「純中國」F股來了!

上一波,「陸皮台骨」公司飆漲

公司名稱:電動車龍頭特斯拉線束供應商 F-貿聯股價(元):127.52013年漲幅(%):280.6營收 / EPS:51.93億元/5.59元

公司名稱:中國果汁飲品原料龍頭 F-鮮活股價(元):2192013年漲幅(%):257.3營收 / EPS:13.68億元/10.10元

公司名稱:兩岸美容護膚連鎖龍頭 F-麗豐股價(元):3042013年漲幅(%):81營收 / EPS:17.54億元/7.61元

公司名稱:中國隱形眼鏡龍頭品牌 F-金可股價(元):5632013年漲幅(%):73.8營收 / EPS:35.19億元/11.45元

公司名稱:全球第7大氣動元件廠 F-亞德股價(元):2422013年漲幅(%):44營收 / EPS:55.15億元/8.06元

公司名稱:10G光收發模組全球龍頭 F-眾達股價(元):99.32013年漲幅(%):41.9營收 / EPS:12.35億元/3.67元

註1:股價與上市承銷價為2013/12/31之數字註2:營收/ EPS為2013年前3季數字資料來源:東博資本集團、富蘭克林證券投資顧問公司 整理:王毓雯

這一波,「陸皮陸骨」企業領軍

首家來台上市的中國晶片廠F-矽力股價:229元2013年漲幅:63.6%營收/EPS:14.15億元/6.37元

中國前10大童裝品牌F-淘帝股價:220元2013年漲幅:86.4%營收/EPS:24.87億元/7.82元

中國3、4線城市休閒服品牌F- 金麗股價:10 8 . 5 元2013年漲幅:59.6%營收/EPS:37.55億元/5.83元

中國第1大EVA發泡材商F-再生股價:95.5元2013年漲幅:13.7%營收/EPS:45.15億元/5.29元

獨家專利鞋底材料廠F-勝悅(將上市)上市承銷價:110元掛牌時間:2014/1月中營收/EPS:18.74億元/7.18元

中國最大BOPA包材公司F-綠悅(將上市)上市承銷價:112元掛牌時間:2014/1/16營收/EPS:37.57億元/7.37元

【延伸閱讀】很划算!中國公司大舉來台掛牌

理由1:若無特殊「關係」可插隊,在中國掛牌可能要等3年,來台可避免錯失發展良機理由2:市值100~200億元的中國公司,到上海、香港掛牌只是「小咖」,到了台灣卻晉升「大咖」理由3:轉往香港、美國等地掛牌,費用是台灣掛牌的3~5倍,且須以英文為主要語言

【延伸閱讀】最大宗!中國背景F公司成台股新生力軍

證據1:2013年共32家公司在台灣掛牌上市,F公司就有10家,占31.25% 證據2:目前待掛牌的準上市公司中,具中國背景者占40%證據3:目前仍在上市審議的4家公司,全是F公司,且具中國背景者就有3家,占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43

魯比尼:達沃斯最熱話題是中日局勢是否類似1914年一戰前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099

末日博士魯比在接受BI采訪時稱,中日關系緊張是本次達沃斯論壇的最大主題,人們普遍將現有局勢和1914年一戰前夕作對比;新興市場上周發生了“小型完美風暴”;科技發展將導致勞動力需求減少,貧富分化等問題。以下為采訪內容摘要:問題一:達沃斯今年的主題是什麽?魯比尼:最大的主題可能是日益緊張的中日關系,人們開始將現在的局勢與1914年一戰前作對比:當現有強國遇到崛起中的強國時,就有可能引發戰爭。當然,這也不是必然的。但如今日方和中方都發表了比較強硬的聲明,這是一個重要事件,我希望能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問題二:我們最近看到的新興市場的麻煩可能對全球經濟帶來怎樣的風險?魯比尼:我參加了一次關於新興市場的全體會議討論。我發言說,我覺得去年發生的事情今年還會重複。一方面,你依然會擔心中國經濟下滑,另一方面,你會擔心美聯儲縮減QE和加息的速度會有多快。還有大宗商品價格走軟,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尚未完成結構化改革,其中許多還很脆弱,信貸政策和財政政策都還很寬松。如今,政治上也存在不確定性,“脆弱五國”(印度、印尼、土耳其、巴西、南非)都面臨議會或總統選舉。此外,烏克蘭、阿根廷、泰國都存在這不確定性。本周發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場小型的完美風暴。中國PMI降至50以下創半年新低,阿根廷比索創12年最大跌幅,烏克蘭政治動蕩加劇,土耳其泰國也風險重重……風險不僅在新興市場內蔓延,也影響到了發達國家股市。問題三:政策制定者們應該做些什麽?魯比尼:他們應該制定政策,推動經濟進一步增長。如果人們長時間失業,那麽他們會失去勞動技能。我認為我們我們在刺激總體需求上做的還不夠,比如應該采用適當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甚至是寬松的信貸政策。我認為長期來看,那些令技術狂人們興奮不已的技術發展也值得憂慮。從IT到能源技術,從生物科技到機器人等制造業新技術,各種創新讓人應接不暇。但所有這些創新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帶有技術偏好,並代替了勞動力。我們在增加就業上面臨一個結構化難題,所以我在考慮改變對勞動力和資本的稅收結構,並且增加對教育系統的投資,發展職業學校,降低工資稅,從而增加經濟對勞動力的需求。否則,我們將面臨創造就業的惡性循環:GDP和企業利潤增加,但由於投資都進入了節省勞動力的環節,導致勞動力的總需求下降。所以,不平等也是一個主題。隨著科技、全球化、貿易的深入發展和贏者通吃的效應,不平等正在上升。這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且將導致消費和儲蓄減少,不利於全球經濟增長。於是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有點像傳統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利潤增長很多,但工資卻不增加,最終消費不足將導致資本主義自我毀滅。所以,馬克思100多年前的洞察力在今天也是奏效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06

實戰話題——大概率情況下如何調整持倉組合? ruibeier

來源: http://xueqiu.com/7106608333/31891994

這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問題,但只適合問新股民,不適合老手。
     多數投資者的倉位都是組合投資,這個投資組合里通常有多個品種,當市場整體轉強時,各股表現開始趨於活躍,不知不覺中這個組合里開始出現有盈有虧的差異。這時如果調整倉位,從概率上來講,投資者一般會怎麽做?
1、把組合里率先賺錢或走勢明顯趨強的股票出掉,然後攤低還在套牢或走勢仍很弱的票里?
2、把組合里還虧損的或走勢很弱的票出掉,然後把資金加到已盈利或走勢明顯趨強的票里?

     當然,我上面的假設是從概率上講,對於一些特殊情況,如虧損的票有並購題材、特殊概念等情況刨除在外,我是講廣義情況下遇到組合調整時的應對策略。
     我如果是做組合,在遇到上面情形時我的習慣做法是把虧損的票減掉,然後加到盈利的票里。以前我在外面講投資理念時,我也是這樣建議學員。當然我是說“如果我做組合”,實際上我基本不做組合,習慣是全倉或重倉出擊一、兩個品種。我自己的思路是:一個10萬的賬戶全倉一個放心的票,然後拿時間換空間,如果漲2倍了賬戶就是30萬,到30萬時再全倉一個放心的票,如果再漲2倍就是90萬,我自己是這路子的。但這樣做風險很大,因重點精力是要放在選股上,如果沒有深入的實戰經驗,不建議效仿。
     那麽,關於我前面問的這個如何調整持倉組合的小問題,您在這情況下如何做?

補充說明:
(一)、今天說這個事情,主要是有幾位朋友根據浦發、興業和招行三者之間的價差去換股,就是橫向切換,他們的想法是同一板塊里哪個階段性走勢弱,就去抓哪個,比如這個階段浦發走的強,招行走的弱,兩者之間的差價擴大了,就是招行滯後了,然後他們就把走的強的浦發出掉,然後換走勢相對弱的招行,我不太認同這樣的做法,因我認為即使是同一板塊里,也是強者為王,就是應該把弱的相對減掉,然後把有限的資金加到強勢品種里,為此引發我上面這個問新股民的話題。
     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當一個組合里有多個品種,在市場由弱逐漸轉強時,率先沖出盤踞開始走強的,往往是這個組合里的強勢品種,俗話說股票市場的規律往往是強者更強、弱者恒弱,有些股票之所以敢於率先走強,原因是它往往因為各方面原因有可以率先走強的基礎,市場資金對這樣的票關註度很高,資金流入的量相對也大,這樣的股票往往在大盤行情啟動後,會有相對更大的升幅。而市場轉強時,有些股票持續弱於其他品種,多數情況下是這票因為某些原因,暫時還無法得到市場更多資金的青睞,所以它只能處於隨波逐流的狀態下。只有當市場行情持續走強時,一些資金基於補漲的心態才會來關註這些初期相對弱很多的品種,這樣在整個市場行情結束後,這些初期走勢相對弱的品種,往往整體漲幅也不如先期就開始走強的品種。
     但我上面的觀點是特指一個板塊里的各股之間進行比較。不適合創業板和主板這兩個板塊之間的板塊對比。對創業板的股票而言,是在市場主板弱勢期間走強已經一年有余,一旦主板行情啟動,創業板的票漲幅會相對小很多。

(二)、關於有同學對銀行板塊之間各股的活躍程度看法,我個人認為16家上市銀行股雖然目前估值相差不大,但他們之間股性還是不同的,我自己測算的結果是:


再補充:
      關於我說的不適合創業板和主板這兩個板塊之間的板塊對比。是因為市場有比較效應,比如市場進入弱勢後,有些股票會始終處於強勢狀態,持有者往往會為此感到慶幸,認為自己躲過大盤的下跌了。但其實,遇到這樣的情況更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從大概率上講,當市場經歷完深幅下挫調整後,一些長期維持強勢的品種,往往會在大盤調整已經結束並止跌後,那些一度的強勢品種會開始補跌,因為市場的心理是:多數股票大幅下挫後,那些強勢品種里有資金會選擇退出,退出後選擇買那些已經超跌的品種,所以很多在大盤弱勢期間維持強勢的品種大多會在大盤深幅下跌並且止跌後,突然出現大幅度補跌,最後一算,這些補跌的品種最終的跌幅最後往往不比大盤的跌幅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59

關於銀行信貸的展期話題 東博老股民

http://xueqiu.com/9528220473/36867951
關於銀行信貸的展期話題
結論:確實有銀行會把可能逾期或已經逾期的貸款進行展期,但這個佔比較小,這些問題貸款展期後,其中的一部分成為正常貸款,一部分成為關注類貸款。意味著在正常貸款中確實存在著一部分問題貸款,但佔比很小。

在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下行環境下,市場有一種說法,銀行把大量問題貸款進行展期操作,使得可能的不良貸款被掩蓋成為潛在風險,所以,目前銀行的實際或者說潛在不良率遠超報表所體現的不良率,投資銀行股風險巨大。

帶著這個問題,我請教了現實中銀行管理人員與做信貸的朋友,並在2月16日請教網上的業內人士,得出初步信息。

1,確實有銀行會把可能逾期或已經逾期的貸款進行展期,以粉飾本分支行報表不良率,避免影響績效與獎金。但這個佔比很小,很少有人會那樣做,因為那樣做的後果比較嚴重。當然,這裡雖然佔比很小,但絕對值不小且影響比較大。

2,一般來說,或有可能的問題貸款,在問題不大且沒逾期的情況下,相關人員發現其中或有困難,那麼會進行適當的借新還舊,或轉移至其他平台公司進行實質性的借新還舊。在這裡,或有問題的貸款展期與借新還舊及信貸轉移是三種不同的手段,潛在的風險程度也不同。

3,一般來說,已逾期的貸款就算是展期,也會被認定為關注類貸款,不屬於正常類貸款。

4,對於企業來說,有貸款逾期意味著自己信用受損,會導致未來融資困難後果,一般情況下企業也不願逾期,所以,一旦逾期就屬於萬不得已。同樣的道理,作為銀行從業人員,你企業一旦逾期,我就會另眼相看,不敢輕易給你展期及給你繼續貸款。

5,對於分支行當家人來說,不良貸款的暴露會影響自身的職業生涯或者說前途,所以,有動力儘可能掩蓋不良貸款,只有在不能掩蓋的情況下才不得已暴露。但在沒把握的情況下更不敢展期或者說掩蓋,因為有可能導致更嚴重後果。

6,對於銀行信貸相關人員來說,個人對信貸資產質量是實質性終身負責制,既影響自己收入又影響自己職業前途,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他們的放款也是慎之又慎,不敢掉以輕心。他們面對著近期收入與未來責任的矛盾。

7,對於銀行經營者來說,資產質量的最大風險來自於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所以加強員工道德風險教育及事後的相關處理就成為關鍵點。

綜合了上面幾個方面以後,我個人認為銀行在報表上披露的資產質量是可以信任的,我們沒必要妄自菲薄。在資產質量下行環境下,我們這些投資人應該關心不良貸款的具體數據,但更應該關注資產質量(三個月以內逾期貸款)的趨勢變化。我們這些銀行股投資者,從謹慎再謹慎的角度出發,只要我們把銀行報表中逾期貸款或信貸五級分類中的後四類貸款全部作為潛在的不良貸款來看待,那麼就可以從容應對投資於銀行的投資風險,我們就可以比市場人士提早發現其風險點,最起碼可以把握三個月的先機優勢。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從關注三個月以內逾期貸款的趨勢,從而提早預判資產質量的拐點。

就銀行整體來說,我記得去年商業銀行(2014年度)新增不良貸款約2506個億,低於我個人毛估估3000個億的新增不良貸款。當然,假如加上核銷或轉出的不良貸款以後,實際新增不良貸款大概在4500個億左右,去年商業銀行的信用成本低於1%,計提的壞賬準備大概在5000個億,以5000個億的壞賬準備計提相對於4500個億的實際新增不良貸款,那麼完全可以覆蓋這些不良貸款的或有損失並有餘。去年商業銀行實現的撥備前利潤大概在25400億元,由此可見,在風雨飄搖的2014年,信貸資產的或有損失僅佔實現利潤的一個零頭而已。這是我們可以對銀行業績放心的地方,也是市場人士誇大其詞了。

目前就區域來看,江浙地區的資產質量趨於穩定,其他地區的資產質量繼續下行,個人毛估估,今年商業銀行整體的新增不良貸款將超過去年,估計在4000個億左右或以上,實際的新增不良貸款將達到6000個億左右或以上。我個人認為,只要今年整體銀行業(包括其他類型的銀行,商業銀行佔比大概在70%強。)實際的新增不良貸款不超過一萬億,那麼上市銀行整體業績就不至於負增長,銀行完全可以承受一萬億的壞賬準備計提而業績保持穩定。(以上數據來源於銀監會披露數據及五家股份制銀行業績快報數據的毛估估推算)

銀行整體年度新增不良貸款一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是你大概可以看見每個月有一家上百億資產的集團公司倒閉清算傳聞。那麼一萬億的數量級是什麼概念呢?大概是年末銀行信貸餘額上百萬億的1%。
我國銀行的抗壓能力可見一斑,這得益於前幾年銀監會的未雨綢繆或者說逆週期管理。

在高層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引導下,宏觀經濟發展會平穩度過這個下行期,銀行資產質量下行也將隨之緩解,隨著經濟發展企穩,市場會逐漸擺脫通貨緊縮煩惱,銀行將迎來不良貸款雙降期。隨著不良貸款雙降來臨、高額信用成本不再,銀行業績將再一次進入高速增長期,我們這些銀行股投資者也將迎來甜蜜期,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個人估計將在未來的兩年內實現。

同時,在這裡提醒一下我的朋友們,我們的銀行股在此資產質量下行環境下,在創業板再此崛起創新高的環境下,我們也別指望銀行股有什麼好的表現,我們需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我們需要耐心,耐心的等待著,傻傻的等待著銀行股價值回歸,未來的成功屬於我們。

總而言之,雖然我知道銀行股未來一定會大幅上漲(五年以內,五倍以上),但我不知道銀行股什麼時候上漲,所以我們只能傻傻的拿著等待著,傻傻的。
信任我的朋友們,跟著我一起做個傻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