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外來務工人員在福州站上車。(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圖)
2017年1月20日,臘月廿三,也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小年”。因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民間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小年一到,回老家的願望就更加迫切了!我也真有點兒魂不守舍,拿不起筆,吃不香飯,睡不踏實。
不惑之年,褶子一大把,離家也有二十年了,倒不如年輕時淡定,越老越想家,越想回家。
其實已安家在外,娶妻生子多年,算是“家外有家”了。但“此家”在分量上仍比不上生我養我的那個“彼家”,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掂記那個後面四間大瓦房、前面一個大過頭、院子中間有個經常出故障的老機井、院子後頭有個小菜園的家了。
沒什麽特別矯情的原因,就是骨子里認為爹娘在哪兒,家就在哪兒,靈魂就在哪兒。一年365天,回家一次,也就是讓靈魂守舍一次。
每次節後返城前,爹娘就經常嘮叨:過了十五,我們就再買一只小豬餵著,來年過年我們還殺豬。到了春上,爹娘打電話說,我今天趕集又買回來幾十只小雞兒,今年過年又不愁吃的了。再過一陣子,他們又會跟我反複“匯報”:我們家的小雞兒長的有一大把了,現在就可以炒一盤兒了,過年吃更沒問題。
一過冬月,爹娘就算計著啥時候殺年豬,幾百斤的大肥豬,還是一丁點兒不賣。過年你們回來吃,臨走的時候再帶一點兒,哪有賣的?每次他們就這麽說。記得有一年沒回家,後來才知道,兩位老人燒完年紙,坐在桌子邊,四目相對,拿不動筷子。
之後年年必回。
(作者為濟南市政府公務員)
英國曼徹斯特室內體育館22日晚發生的爆炸案被英國警方確認為一起“恐怖襲擊”,是英國今年遭遇的第二起恐怖襲擊事件。爆炸案的發生,無疑令25日將舉行的北約峰會關於安全的相關討論顯得更加迫切。
據英國廣播電視公司報道,這起爆炸已經造成包括兒童在內的22人死亡,另有59人受傷,襲擊者也在爆炸中身亡。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於23日淩晨譴責了上述這起襲擊事件,宣布暫停大選競選活動,並在幾個小時後稱,英國政府已經知曉恐怖襲擊的幕後黑手是誰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就該爆炸事件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致慰問電,並指出,在這一艱難時刻,中國人民同英國人民堅定站在一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對這起恐怖襲擊事件發聲,把奪去無辜生命的襲擊者稱為“邪惡的失敗者”。
英國內政大臣魯德(Amber Rudd)對襲擊事件稍早發表的聲明稱,首相將主持相關緊急會議搜集更多的信息了解襲擊事件的全過程,而曼城的精神不會屈服,曼城的生活還將繼續,恐怖分子散播恐懼、制造分裂的意圖不會得逞。
就在記者發稿前,新華社報道稱曼徹斯特一購物中心傳出巨大聲響,顧客緊急疏散。
北約的反恐議題
目前正在中東和歐洲進行首次出訪的特朗普將於當地時間25日在比利時參加北約首腦峰會,期間將重點與歐洲各國領導人圍繞歐美反恐合作進行討論。
三天前,在訪問沙特時發表的演講中,特朗普大談反恐,強調如果不對那些有組織的恐怖主義活動采取措施,恐怖主義的陰霾將波及全球,應該把他們“逐出地球”。並提出遏制恐怖分子的領地,切斷他們的資金補給,搗毀他們意識形態的幻覺,是構成反恐策略的基礎。
預計特朗普會在峰會上公布一份新的北約備忘錄,其中很有可能涉及其最關心的向各成員國“催繳軍費”的問題,但同時鑒於北約轉型後以反恐作為主要目標,備忘錄的更多篇幅將涉及反恐議題。
1999年,恐怖主義第一次被認為是影響北約安全的威脅之一;2001年10月,“9·11”事件發生後不久,北約啟動了第一次反恐行動,派出了7架預警機在美國上空巡邏,該任務一直延續到2002年5月,由13個北約成員國相繼派出830名機組成員共同執行任務,此後北約也將反恐定為未來的核心任務;在2012年的芝加哥峰會上,北約定下了三個反恐行動指南:防範意識,反恐能力和協同作戰;今年5月25日的峰會,北約各成員國將重點討論“構建北約獨特反恐能力的可操作選項”。
4月份,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在造訪白宮之後就曾表態,他和特朗普之間在兩個方面達成穩定共識:軍費和反恐。
“一個如北約這樣強有力的跨大西洋聯盟對於歐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於美國也同樣重要。”斯托爾滕貝格當時表示,“尤其是在如我們所見的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未知性的時代。”
特朗普曾認為北約應該被“淘汰”,在與斯托爾滕貝格的會面中,他還對北約的反恐行動提出不滿,認為北約沒能更有力地解決恐怖主義問題。不過從那以後,特朗普就一改此前對北約的強烈措辭,然而也並未在強調增加軍費和加大反恐力度的態度上松過口。
與馬克龍見面
在北約峰會上,特朗普還將首次與剛上任的馬克龍在午餐會上見面,預計兩人也會談及反恐議題。此前,在馬克龍當選後特朗普就致電表示“非常期待與他(馬克龍)合作”。
就在前幾日,馬克龍首次出訪歐洲以外的國家就選擇了非洲的馬里,與駐馬里的法軍會面,承諾法軍將會繼續駐守馬里直到消滅非洲薩赫勒地區的恐怖主義,並表示希望德國和其他國家也能加強對非洲國家的支持,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在出訪馬里期間,馬克龍透露將會在與特朗普的會面中商討法國與美國的情報分享,以及其他有關防務和國家安全的事務。
非洲薩赫勒地帶(Sahal)是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蘇丹草原交匯的半沙漠地帶,也是北部伊斯蘭地區和南部非伊斯蘭地區的過渡帶,如今這里越發成為中東地區恐怖主義的延伸,臭名昭著的“博科聖地”(Boko Haram)就是其中一股恐怖勢力。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馬里就在這片區域之中。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債券發行量增長迅猛。Wind資訊顯示,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四個品種在內,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發行信用債規模4465.33億元,同比增加355.92%。上市公司債發行量驟增和大量“棄發”背後,是上市公司高額的再融資需求。
近日,上市公司東方園林計劃發行10億債券僅完成了5000萬募集,引發了市場密切關註。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目前債券市場信用收縮的大環境以外,東方園林回款難度沒有完全體現在報表中也是此次債券發行流標的重要原因。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近期違約負面事件上升加重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以至於投資者“談債色變”。但少量有序違約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等均有積極意義,從打破剛兌到少量債券的有序違約,這是我國債券市場走向良性循環的必經之路。
東方園林募集失敗背後
近日,上市公司東方園林發行公司債的“18東林01”一度引發了市場的關註。5月21日,東方園林公告稱,原計劃首期發行兩個品種規模不超過10億元的公司債券,最終品種一最終發行規模0.50億元,票面利率7.00%;品種二無實際發行規模。
由於市場關註度比較高,東方園林公司股價也受到了波及。5月21日至23日,東方園林股價從18.69元下跌至16.47元,累計跌幅已經達到12%。
對於東方園林債券流標的原因,一位保險資管研究員對記者分析到,除了目前債券市場信用收縮的大環境以外,市場目前對東方園林這類參與PPP項目而回款難度沒有完全體現在報表的公司會相對謹慎一些。
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講,由於近年來投資現金流出持續高於經營現金流的流入,造成了一定的缺口,而東方園林近年來流動負債的比例整體較高也是投資者比較關註的因素。
“所謂的流動負債,也就是是指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企業長期負債不足的時候就會將短期負債投入長期項目,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的借新還舊需求。同時,企業回款難度不容易判斷時,投資者會對這類發行主體趨於謹慎。”研究員稱。
債券發行大增與大規模棄發
一位債券承銷人士對記者分析到,發行規模遠低於募集金額很可能是由於當天發生了較大規模的撤單。事實上,在債券發行招標中,如果最終投標額明顯低於募集金額,也可以取消或者推遲發行。
記者統計發現,年初以來,取消或推遲發行的債券規模達到1935.8億元,其中,近一個月以來“棄發”的債券規模就高達684.9億。
“五月以來,其實有大量債券發行人取消或者推遲發行。但是有些公司債推遲發行是不公開披露的,所以實際的取消發行或者推遲發行要比目前公開的數據可能會更多一些。”中信證券固收分析師呂品稱。
Wind資訊顯示,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票、短融四個品種在內,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發行信用債規模4465.3350億元,同比增加355.92%。
按照細分行業來看,房地產發債規模達到了864.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電力能源行業,達到了831.9億元,采礦行業發債規模也達到了215億元。這三類行業發債規模占上市公司發債總量的比例的42.81%。總體來看,房地產業、電力能源、采礦業依然為上市公司存量債券最高的三大行業,合計占比達48.56%。
此外,根據Wind統計,上市公司年內償債規模將達5436.61億元。
無需“談債色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債券“棄發”在過去兩年中也時有發生。2016年、2017年二季度也有大量債券取消發行,其中,僅去年四月一個月內就有近千億規模的債券棄發,棄發規模甚至高於今年同期。
有所不同的是,2017年的“棄發潮”的背後,是貨幣市場利率持續走高帶來的流動性風險,而今年的“棄發潮”則是信用收縮的結果,主要體現為低等級發行人的再融資壓力激增。
呂品對記者表示,近一段時間AA級債券信用利差走闊的確比較多。“但我們對高等級信用利差未來的走勢偏樂觀,因為未來風險較高的主體主要集中在AA+到AA之間,當前的信用風險對AAA級發行人的信用影響不大。”
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尚未形成類似於2016年一季度的違約潮。事實上,年初至今的違約案例相對有限,新增的違約主體僅有6家,遠低於2016年同期13家的水平。從規模上看,年初以來共有166億元的債券違約,僅相當於2016年同期205億元的80%。2016年的違約潮主要是由於經濟形勢及個別發行人主觀償債意識淡薄所致。本次所謂的“違約潮”,更多地是由於金融“強監管”所引發的信用收縮所致。
張旭還提到,在2016年一季度,市場對違約風險的認識並不充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剛兌預期,因此也沒有給予信用風險合理的利差。例如,在違約前1 個月,有17.4%個案例的中債隱含評級仍維持在AA-及以上級別。
在他看來,近期違約負面事件上升加重了市場的緊張情緒,以至於投資者“談債色變”。短期來看信用債的違約必然會對市場參與者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少量有序違約對建立市場化的定價估值體系、完善市場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充實評級違約率數據庫均有積極意義,也是對現有制度規範、機構和市場參與者行為的自我校驗,有利於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張旭表示,我國債券市場的違約率處於較低水平。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不良率整體維持在 1.5%左右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國信用債市場的違約率僅為0.42%。成熟債券市場(如美國)的信用債違約率大概在3%的水平。從打破剛兌到少量債券的有序違約,這是我國債券市場走向良性循環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