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家族財富傳承之道:無勝於有,有始於無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8/t20120821_345027.htm

  財富傳承的要訣與中國古老的道家思想頗為契合。成功世代傳承的家族,都十分注重無形財富的傳承。家族傳承最主要的是將無形資產傳給下一代,而非僅是物質財富。如果只注重物質財富,會越分越少,迅速消散;反之,無形財富越分越多,物質財富也隨之越聚越多。

  近年來,華人家族企業爭產內鬥事件頻頻見諸報端。第一代企業家本期望後代將家族與企業發展壯大,卻往往事與願違。莫非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其實並非僅此而已。商業家族往往過於重視物質財富,忽略了無形財富的傳承。「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對家族企業來說也是如此。成功世代傳承的家族,都十分注重無形財富的傳承。
  家族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家族對企業的特殊貢獻,包括家族成員間因能分享價值觀與理念而合作無間、團結一致等。若這些特殊資產或無形財富無法順利傳承,家族將分崩離析,企業也難以為繼。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形財富只是利,無形財富才是真正有用的。「無」並非空無一物。空的碗可以裝菜,但首先必須有碗,無形財富就是裝有形財富的「碗」。企業傳承中,很多家族只是把「菜」(財)交給子女,「碗」卻沒有傳下去,「菜」(財)自然越來越少。
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錢、房子、車子、奢侈品是物質財富,物質財富卻生於無形資產。如果只注重物質財富,會越分越少,迅速消散;反之,無形財富越分越多,物質財富隨之也越聚越多。中華文化與道家哲學的空與無思想,在我們對家族企業的個案與學術研究中正不斷被印證。

  新鴻基地產:執者失之
  老子說:「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企業對家族來說相當於「天下」,家族拚命抓緊有形財富,忘卻維繫無形財富,反而容易失去。
  新鴻基由郭得勝等人於1963年創辦。1990年,郭得勝去世,將價值百億的集團43%股權鎖入郭氏家族信託,受益人包括遺孀鄺肖卿、3個兒子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及其家人。通過信託綁定受益人,創辦人顯然希望家族財富由子孫牢牢掌握。然而,2007年郭炳湘因故與兩弟發生矛盾。次年,矛盾公開化,郭炳湘被董事會罷免董事長職務,並被踢出董事會,失去公司經營權。2010年,郭炳湘進一步被剔除出家族信託受益人名單。此時,新鴻基地產已成長為市值千億的地產巨頭,將郭炳湘除名相當於令其損失上百億港元。兩年來,郭炳湘一直與家族成員就企業經營權與信託受益權纏鬥。這些年來,新鴻基地產股票扣除大市變動後的回報率隨之一路下挫,損失慘重(附圖)。


  2012年,郭炳江和郭炳聯因涉嫌行賄香港特區前政府官員被廉政公署傳訊。有媒體猜測,事隔多年事件突然浮出水面或與三兄弟內鬥有關。隨後郭炳湘也被捲入行賄案,被廉署請走。此次爆炸性事件令新鴻基股票市值在2012年3月30日一日之內蒸發近400億港元。以這樣的財產流失率,不久家族將無財可爭。更嚴重的是,若郭氏兄弟被定罪,家族長年積累的聲譽將蕩然無存。

王永慶與愛馬仕家族:無執無失
  反之,若能將無形資產傳給後人,有形財富也能夠被順利傳承,甚至由後人創造出更多的有形財富。台灣地區前首富王永慶有3位妻子,子女10餘人。但王永慶百年之後,只有少數家人爭產,對企業無重大影響。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王永慶對子女的言傳身教。王永慶的子女們中學就被送出國,但子女和父親一直保持書信來往。老人家工作之餘,不厭其煩給子女寫信,一寫就是好幾大張。當時才讀高中的王雪紅覺得「爸爸的字又草,寫得又深,說實在我看不懂」,但後來「重新翻過,有很多啟發」。王永慶更將窮其一生建立的台塑集團控股股權注入慈善基金會,讓子女一無所有(詳見2011年9月本專欄文章)。這一招可謂釜底抽薪,在兵法上大概叫做「登高去梯,置之死地而後生」。子女得不到金錢,「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專心靠自己,反倒更成功。在王永慶的影響下,子女們紛紛創業,其中王雪紅更成為中國台灣最成功的女企業家和女首富。王永慶家族的傳承經驗,應驗了老子的話,「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放棄有形財富,不但沒有失去,反而得到更多。
  放棄反而得到更多的類似經驗,在國外家族企業中也很常見。愛馬仕自1837年至今一直由愛馬仕家族經營,秉承皮革製造的優雅傳統,每一件產品都精益求精。例如製作愛馬仕絲巾要經過7道工序,用時18個月。百多年來,愛馬仕一直堅持家族經營,多次拒絕大集團的併購要約,為的是保護對產品風格質量堅持的精神理念與家族榮譽,但這麼做的代價是家族必須世代奉獻犧牲,放棄眼前利益。正是這種對家族無形資產的保護,使愛馬仕在眾多奢侈品中獨樹一幟,成為「奢侈品中的奢侈品」。如今愛馬仕已傳到家族第五代,2010年營業額達2.4億歐元,早已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宿命。保護無形資產,有形財富也隨之增值。

  摩根汽車與法師旅館:無為而無不為
  道家講究「無為而無不為」,看似一無所有,實則無所不能。英國摩根汽車公司現由摩根家族第三代經營。摩根汽車全部由手工製造,公司員工只有100來人,年產量不足1000輛汽車。但摩根品牌卻深受青睞,要買一輛摩根汽車,從訂購到拿到車鑰匙需等上一兩年,以前甚至有人等了10年才拿到車。百年來,摩根家族秉承摩根精神,多次拒絕收購、併購請求。通過去商業化,儘量接近「無」,家族企業得以延續。
  日本法師溫泉旅館歷經1300餘年,傳46代。法師旅館千餘年來一直都是只此一家的家庭小旅館,甚至連許多日本人都沒聽說過。法師旅館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從未厲害過,可以說「一無所有」,但正是「無」成就了其千年傳奇。道家雖然推崇「無為」,但老子同時也說「強行者有志」。只有先下苦功努力,甚至犧牲自我,才可以「無為而無不為」。法師旅館的千餘年歷史有賴於其嚴格的家族傳承製度,世代堅持長子繼承,其他子女通過包辦婚姻請出家門,加入其他家庭,旅館的一針一線都不會分出去,小小的溫泉旅館也因此得以保存。這個日本家族為什麼世世代代願意為家族與家族事業作出如此的犧牲?不是因為其有形財富,而是家族知道自我的「空無」成就未來的「大有」,而成就家族的「大有」是「小我」至高無上的榮譽與財富。

  以柔克剛
  並非所有企業都願意如法師旅館般偏安一隅,在家族統治下往往會誕生一些大財閥,例如香港的長江集團、韓國的三星集團等。這些大型集團甚至可以控制一方經濟命脈。但過於強大就容易走向衰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企業擴張到一定程度就要學會低調,也就是道家所謂的「以柔克剛」、「以退為進」。
  「退」不是無條件退讓,一定程度上是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襬出低姿態,長遠目的還是為了「進」。「柔」並非軟弱,而是為了強。柔弱似水,但滴水可以穿石,大江可以決堤。「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李嘉誠商業帝國雖大,但為人低調,「如果你始終注意不過分顯示自己,就不會招惹別人的利益,別人也就無法捕捉你的虛實。」 老子說:「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企業越強大,越需要「示弱」。據說,李嘉誠將企業命名為長江集團的寓意是「長江不擇細流」,「處下」才能得到天下的水。
  不少企業尚未成為大財閥就已經衰落,往往因為企業發展過速,不懂得節制。方太集團總裁茅忠群就表示,為了保持高端廚具品牌形象,企業堅決「不上市、不打價格戰、不貼牌」,「我只要說服自己就可以,每年增長20%就夠了,而一旦上市,你說增長20%,可能董事會就不樂意了,至少得25%,我不希望有雜音來干擾方太的戰略」。台灣王品集團創始人戴勝益也表示,公司要「用年輪的方式成長,每年形成3公分,這樣是健康的」。
  人各有志,企業大小並非主要的。大企業不一定強,小企業未必弱。做大做小各有難處,關鍵在於如何長久。大企業猶如汪洋,想長久需懂得謙下。小企業猶如小溪,遏制不現實的野心才能細水長流。說到底,都是要以退為進、以柔克剛。

  小大之辯
  其實,物質財富的大小與多少並沒有本質區別。爭產案多則千億,少則幾億,尋常百姓家為了區區幾萬也不乏兄弟反目。在身家百億的豪門看來,爭奪幾萬元恐怕十分可笑。在身家千億的家族看來,為幾億元上法庭或許也很不值吧。大小、多少隻是相對的。《莊子》裡有一則寓言,蝸牛兩隻角上各有一國,為爭奪蝸牛角上的地盤爭戰不休,伏屍千萬。蝸牛角雖小,但也有兩國戰爭。其所爭的在人類看來是何其渺小。家族千億帝國雖大,在茫茫宇宙面前,與蝸牛角無異。
  牛頓曾說:「我只覺得自己好像是在海濱嬉戲的孩子,為一會兒找到一顆光滑的石子,一會兒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高興。而真理的海洋,仍在我的面前未被發現。」謙遜之辭同時也反映了客觀事實。牛頓貢獻雖大,但在古往今來的知識海洋,不過滄海一粟。因此,不要太看重家中滿箱金銀,下一代可以創造更多。第一代企業家要讓下一代從小立下大志。若有鴻鵠之志,自然不屑於爭奪父母錢財。
  爭幾萬元固然不該,爭千億元同樣不值。在企業傳承中,家族企業第二代要從小接受「不爭」的教育。不該爭的是家產,應該爭的是讓企業發揚光大。「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父母家產再多,對第二代來說都是「小」;「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自己創造的即使不多,也是「大」。

  傳承之道
  中國人強調家和萬事興,不過很多企業創辦人卻把「和」與「合」混淆了 。強行合,必然導致不和,最後往往被迫分。新鴻基家族信託受益人被綁定在一起,發生內鬥時想分開都很難。因此,即使後人共同經營,也應預留分解管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時讓家族後人之間保持距離,形成幾個家族企業集團的分支反倒能夠實現更廣義的合,成員間更有可能保持和睦,合為一體。以分為合或許也是道家以退為進思想的一種表現方式。
  家族傳承最主要的是將無形資產傳給下一代,而非僅是物質財富。《老子》最後一句說,「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即好好做事,不與人爭。亨利·福特說:「最值得畏懼的對手從不關注你,只專注自己業務的每個細節。」人非聖賢,難免起爭執之心。做好一個企業不容易,傳下去更不容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有這麼多事要做,這麼美好的未來要追求,哪裡還有空爭來爭去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