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E全球副總裁陳向力:跨國企業研發力量未充分發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903.html

在經歷了過去十年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後,跨國企業在華業務正在經歷新的轉變,僅把中國當作技術和產品輸出市場的時代已一去不複返。生態體系是多維的,合作就是必然的。在研發中心發展的新階段,GE鼓勵研發人員到外部大環境中更客觀的看待自己,通過與產學研等各界的合作培養遠見與洞察力,提升軟實力和全局觀。

在5月30日的“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上,一場名為“跨國企業的中國創新”頭腦風暴中, GE全球副總裁、GE中國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GE中國研發中心總裁陳向力博士就指出,目前跨國企業的反向創新和協同創新正是近年來的核心創新戰略。而在中國這樣一個主導研發體系的國家中,跨國企業的研發地位被有所忽略,研發力量也沒有充分發揮、全球資源未能得到真正共享。

反向創新與協同創新

早在2012年,GE就率先提出了“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以機器和智慧的高度融合引發了全球範圍的技術創新浪潮。GE努力推動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以機器和軟件無縫協作引領工業的變革。工業公司要想生存就必須進行數字化。互聯網已經改變了消費領域,而這一價值在工業領域還有待釋放。在1990~2010年期間,工業生產力的年均增速為4%,但在過去的五年里卻降至1%。企業必須把信息轉化為有價值的洞見,並將這些洞見轉化為業績。

那麽,跨國公司近期的創新戰略是什麽?如何將創新轉變為具體的業績?

陳向力說,“反向創新”是公司的兩大戰略方向之一。這一創新更多是基於GE有七八年的時間專註於對中國市場的了解,投入了數億美元。公司涉足了以下幾個領域:醫療、能源、航空等,並且適時推出了70多款全新產品。

“為什麽我們認為基於強大研發團隊的GE,把反向創新放在重要地位?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非常多的適合於中國市場的新產品,也適合於國外市場,也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陳向力表示。

比如,GE公司三年前推出了一款CT機,每10臺的銷售中,有6臺是以前從來沒有購買過CT機的人群。作為醫療里掃描的診斷設備,一些縣級醫院、鄉鎮醫院也是GE的CT機使用者,這就說明最開始GE將它定位於普及性產品,解決看病貴的問題。歐美市場上,也有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所以今天有非常多的醫療器械產品在國內研發後,1/3在中國市場銷售,2/3是出口至全世界幾十個國家,這就是“反向創新”。

最近幾十年,GE還在做另一個方向---協同創新,這在今後也會更有意義。

“我們需要與合作夥伴,甚至以前的競爭對手、與客戶更早期的在創新初期進行合作。”陳向力說,在分布式能源的利用上就有類似例子,“國內有很多的鋼鐵行業,它面臨的問題是無法充分利用余熱,排放不少。我們有一個分布式發電的解決方案在過去幾年里與國內鋼鐵行業的客戶共同尋找新的合作,同時再找到其他合作方,一起把煉鋼期間產生的焦爐氣用新型的燃氣機方案來進行余熱回收。這不僅提高了利用效率,也減少了對氣體的排放。因此,在協同創新方面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今後我們的創新的方式。 ”

另一個例子是,GE中國研發中心航空工程團隊不僅為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支線飛機ARJ21提供發動機系統的設計和整合服務,還攜手中國商飛在飛機的詳細設計等各個階段緊密合作,成功助力ARJ21-700飛機成為中國首款按照國際民航規章研制的客機,並為C919大飛機的成功下線打下堅實基礎。

跨國企業力量未充分發揮

陳向力也指出,從協同創新的角度看,跨國公司的研發作用並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中國有這麽多優秀的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實際上還沒能在中國大的創新生態環境中發揮最大作用。具體來說,像GE、西門子、霍尼韋爾等,各自的研發體系都非常成熟,有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成熟工業研發經驗,這些經驗恰恰是國內非常缺乏的。現在國內有很多初創企業,他們的模式或建立生態的方式其實是很簡單的。當然,中國國企或者大型民企也有一些成功的實例,而真正做成有一批非常有實力的工業研究體系的話,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也很有必要。中國經濟這麽大,國家戰略非常重要,有非常多的東西可以與跨國公司的研發團隊一起合作。不過現在為止,我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主導研發體系的國家里,跨國公司的地位實際上是被忽略的。”

除了技術創新,GE重視與本地科研院校的合作,培養和發展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從而推進上海乃至中國整體科技實力的提升:GE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實驗室、同濟大學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GE愛迪生工程技術培訓項目、GE科技創新大賽。。。這些都是GE致力於培養和發展理工科人才,幫助他們成長的例證。

陳向力也認為,跨國企業與大學合作、與其他國內公司合作通常是單向的,中國政府層面需要積極討論這一問題。換句話說,怎樣把跨國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積累起來的強大研發力量、跨國公司的全球資源與國內的研發環境生態體系結合起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普華永道思略特大中華區總裁徐滬初在會上也拋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把創新作為打造一個創新生態鏈的話,跨國公司對未來中國創新的發展會有怎樣的預測?在創新生態圈中,最想改變、需要註意的事情是什麽。

陳向力回應,第一,企業或研發人員能對於風險或失敗有較高的認知度。這不僅僅是大公司,國際公司更是這樣。整個生態環境或者全社會都應在這方面有全新的認識。

第二,又要回到“協同創新”的角度來觀察。“過去幾年,有人提到自主創新,我覺得這是很滑稽的概念。世界上的技術尤其全新的技術不可能靠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地區及國家自主創造出來。所謂的貿易保護主義,是在創新環境里的一種反應,這是比較大的風險。我希望在這方面,在今後國內的創新環境下能更加開放。”

適應中國,與中國企業、社會一同創新,是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創新理念與實踐。GE從技術,業務模式乃至服務方面開創更多創新的空間。中國已進入以創新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新常態,“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思路將加快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而124歲的GE也正煥發新的活力,向世界一流的數字化工業企業轉型,技術創新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關鍵。

GE中國研發中心也正在研發從機器互聯、實時控制到數據分析、新材料等相關各領域的創新技術和解決方案,針對本地市場需求,以幫助醫療、航空、能源、水處理和石油天然氣行業的客戶提升生產率和運營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