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是埃及采取匯率浮動後第二個交易日,埃鎊/美元如預期一樣繼續走低。目前埃及銀行買入美元的匯率1美元兌換15.5埃鎊,賣出美元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16埃鎊,較匯率放開前1美元兌換8.8埃鎊的水平下跌近80%。
上周四埃及官方宣布將允許該國法定貨幣埃鎊自由浮動,為外匯供應創造可持續環境,這也是埃及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120億美元貸款的條件之一。同時埃及政府宣布全面上調燃料價格,漲幅為30.5%至46.8%,這是埃及政府繼實行埃鎊浮動匯率後的又一重要改革舉措。當天埃及央行將匯率定在1美元兌換13埃鎊的水平,但來自市場的拋盤綿綿不絕,該點位數小時後即告失守。
隨著貨幣的貶值和燃料價格的走高,埃及國內物價出現上漲,新鮮蔬菜和瓜果價格隨運輸成本上升出現了明顯的漲幅。埃及公共交通價格保持不變,而首都開羅的出租車司機拒絕在政府調整計價器標準前打表計費。
雖然放開了匯率浮動,當地的美元供應條件依然苛刻。埃及當地銀行職員透露,個人目前只有能證明不久後將出國,才有資格購買美元。近期實施的限制信用卡海外消費的措施依然有效。
股市可能是這次匯率調整的唯一贏家。周日埃及開羅證券交易所基準股指EGX30大漲6.12%,上周四匯改第一天則上漲了3.35%。
期貨夜盤開盤,動力煤跌近4%,焦煤、焦炭跌逾2%。
鄭商所通知,自今日夜盤起動力煤日內平今倉手續費調整為30元/手。11日晚夜盤交易時起,若某客戶當日在動力煤單一合約交易量超過8000手,且日內平今倉交易量超過2000手,對該客戶該合約當日交易手續費加收30元/手。
大商所決定自11月8日結算時起,焦炭、焦煤品種最低交易保證金標準提高至11%,漲跌停板幅度調整至9%。自11月9日交易時(即8日晚夜盤交易小節時)起,焦炭和焦煤品種非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0.6提高至萬分之1.2,日內交易手續費標準維持成交金額的萬分之7.2不變。
另外,有消息稱發改委將於11月9日,邀請陜西省發改委、煤炭局,山西省煤炭廳,內蒙古煤炭局,交通運輸部水運局,中國鐵路總公司運輸局,秦皇島港務集團,神華集團,中煤能源集團等單位召開會議,研究做好新增運力和有效資源的工作銜接。
期貨夜盤開盤,多數品種保持日內漲勢。截至發稿,滬銅漲4.31%,菜粕漲逾3.79%,玉米漲3.11%,玻璃漲2.4%。
黑色系逆市領跌,截至發稿,動力煤跌近3%,焦煤跌逾2%,焦炭、熱卷跌逾1%。
發改委主管《中國改革報》刊文稱,目前的煤炭供應緊張只是部分地區的階段性現象,從整體上看,我國不存在“煤荒”問題。其援引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人士稱,從長期看,煤炭供應存在的“絕對過剩”格局並未改變;目前部分地區出現的供應緊張和價格上漲,主要是受冬儲煤季節需求、運輸,以及遊資、中間商炒作等因素影響出現的短期現象。
期貨內盤上午收市,雞蛋領漲,漲幅達1.41%;工業品繼續下跌,PVC領跌,跌幅達4.74%,焦煤跌4.71%,鄭煤跌逾3%,PP、橡膠、塑料跌逾2%,焦炭、鐵礦石跌逾1%,螺紋鋼下跌。
其他品種,澱粉漲逾1%,滬鋁、玉米、瀝青上漲;錳矽、滬錫跌逾2%,菜粕、鄭棉、滬金、滬鎳、滬銀、滬鋅、滬鉛跌逾1%,玻璃、豆粕下跌。
消息面上,1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披露,日前,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組織召開了推動簽訂中長期合同做好煤炭穩定供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會上指出,目前我國重點煤電央企已全部簽訂中長期合同,各地要加緊組織協調,引導更多企業簽訂中長期合同。昨日,國務院發布文件,確定根據每年國務院大督查和日常督查情況,對落實“超額完成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目標”等24項政策措施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激勵支持。據不完全統計,自9月份開始,國家發改委就煤炭問題已召開7次相關會議,同時也推出了多項的政策。
國投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高明宇認為,年度長協的簽署以及政策指引,令部分電廠采購心態發生變化,采購觀望、供需博弈出現。
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麥安哲認為,近期煤炭和鐵礦石價格強勁上漲的態勢可能很快降溫,中國經濟轉型給鐵礦石和煤炭市場帶來影響,在度過傳統的冬季需求旺季後,預計煤炭和鐵礦石價格漲勢將放緩。
6日午後,在岸人民幣快速走低跌破6.93,最低至6.9375,較中間價6.8668跌近700點。
周五,人民幣中間價大幅飆升639點,報6.8668,創2005年以來最大調升幅度。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9307,16:30收盤報6.8817,夜盤收盤報6.8830。
周四深夜離岸人民幣(CNH)再度發力上行,盤中一度上漲超過1000點至6.7789,創2016年11月9日以來的近兩個月新高。周三至周四,CNH已連續收複從6.95-6.78共計18個關口。周四午後香港離岸人民幣的隔夜存款利率一度飆升至93%以上,市場流動性非常緊張,空方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在岸人民幣周四夜盤收報6.8830元,較上一交易日夜盤大漲476點。
在港上市的高鑫零售20日開盤後大跌,截至發稿,跌近12%,創2015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報7.66港元。
高鑫零售17日晚間於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目前與包括蘇寧在內的若幹第三方就潛在合作進行討論,但並未就任何有關合作之架構或條款展開實質性討論;並明確第三方不包括阿里巴巴或騰訊。
3月21日消息,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開盤後漲跌分化。黑色系下挫,鐵礦石、螺紋跌近2%;能化板塊、有色金屬上揚,滬鉛領漲近1%;農產品板塊走勢平平,油脂全線飄紅。
同時消息面上,據中國政府網3月21日消息,國務院發布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將《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修改為:“其他期貨經營機構從事期貨投資咨詢業務,應當遵守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
周四,國內期市午盤多數飄綠,黑色系普遍翻綠,熱卷跌近3%、鐵礦石跌超1%;化工品整體偏弱,玻璃維持強勢,漲近2%,PTA、甲醇、瀝青跌超1%;有色金屬漲跌不一,滬鉛漲超1%,滬鋁跌超1%;貴金屬低迷;農產品表現較平淡。
黑色鏈經歷連續下跌後,18日現貨市場久違企穩,並成交放量,進而帶動盤面止跌反彈。但短期因下行趨勢較為明顯,較難判斷行情已出現拐點,從短期博弈角度,近期逢高拋空勝算較高。另從中長線抄底角度,繼續以布局鐵礦正套安全性最強。
另外,市場將此輪鐵礦石價格大跌的原因歸咎於全球供應過剩。當前,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已經站上1.3億噸大關。花旗周三稱,中國2017年鐵礦石產量將增加2000萬-3000萬噸。
同時,因汽車銷量下滑,中國鋼鐵價格受到沖擊,鋼鐵企業則選擇購買在港口儲存的更便宜的鐵礦石,而不是必和必拓和力拓等鐵礦巨頭生產的高品位鐵礦石。
此外,在需求不旺盛且去產能之際,中國鋼鐵生產依然沒有放緩,導致鋼鐵市場過剩,這也削弱了鐵礦石價格。
澳洲聯邦銀行分析師Vivek Dhar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鋼鐵市場的供應過剩擔憂遏制了對原材料鐵礦石的需求。”
與此同時,受颶風“黛比”影響,澳洲優質焦煤價格暴漲,擠壓了中國鋼企的利潤,令其購買鐵礦石的意願受到打壓。
不過,鐵礦石市場疲軟部分是緣於季節因素,鋼企一般在每年前兩個月儲存原材料,從而使得鐵礦石價格得到支撐。
5月12日消息,國內期市收盤漲跌互現,黑色系低位震蕩,螺紋鋼、鐵礦石、熱卷跌超2%,鐵合金小幅飄紅;化工品、有色金屬漲跌不一,玻璃、塑料漲超1%,滬鉛跌超1%;貴金屬雙雙走升;農產品亦現分化,兩粕雙雙下挫,菜粕跌超2%,油脂類飄紅,棕櫚油、鄭棉漲超1%。
消息面上,從供需面來看,由於目前噸鋼利潤空間仍存,鋼廠生產依然處於高位。據中鋼協統計,4月下旬會員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86.5萬噸,旬環比增幅0.83%,再次刷新歷史新高。
去產能方面,當前全國已共退出鋼鐵產能3170萬噸、煤炭產能6897萬噸,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63.4%和46%。西本新幹線分析師邱躍成指出,這一進度超出市場預期,也意味著下半年去產能已基本不會再有壓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預期。不過目前國家政策對“地條鋼”查處嚴格,意味著短期去產能仍將維持高壓態勢,對市場信心將形成一定提振。
需求上,出口量仍同比大幅下降。據海關統計,4月份我國鋼材單月出口量僅為649萬噸,同比下降28.5%。
西本新幹線認為,當前國內鋼市所面臨的基本面多空交織,一方面現階段去產能及環保執行非常嚴格,“一帶一路”會議召開在即環保限產仍有加碼趨勢,市場資源整體偏緊;另一方面當前鋼鐵去產能已完成全年任務60%以上,後期去產能壓力減小,在當前全球央行縮表、國內樓市調控加碼的情況下,市場對遠期供大於求的擔憂仍在加劇。預計短期國內鋼價或將糾結運行。
玻璃方面,期貨貼水現貨亦是支撐期價走高的一個重要因素。5月11日,玻璃期貨收報1278元/噸。現貨價格方面,據瑞達期貨數據,華北地區,河北安全5mm浮法玻璃出廠價報1302元/噸,大光明5mm浮法玻璃出廠價報1277元/噸。華中地區,武漢長利5mm浮法玻璃現貨價報1549元/噸。
隨著樓市調控政策的不斷升級,資金開始向熱點城市周邊轉移。4月,一、二線城市住宅成交量整體降溫,三線城市成交卻出現上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也呈現較大的差異化。2017年3月40個大中城市中,一、二、三線城市的房屋新開工面積累計同比分別為-4.58%、0.45%和29.35%。熱點城市之外的地區表現仍舊偏強,對中期平板玻璃用量有一定的支撐,目前房地產調控尚未造成玻璃實際需求的大量減少。
雖然房地產政策性利空影響尚未完全體現,但在近期生產線複產導致玻璃市場供給壓力增加,加上後市農忙、梅雨季到來等季節性因素帶來的淡季預期影響,玻璃期價持續反彈面臨一定壓力,後市將再次回歸偏弱震蕩局面。
周三,國內期市午盤全線飄綠,黑色系帶頭下挫,鐵礦石領跌,跌近7%,螺紋鋼跌超3%,焦炭跌超2%;化工品集體走弱,PVC跌近4%,橡膠跌超3%,瀝青、甲醇跌超2%;有色金屬普遍飄綠,滬鎳跌超2%;貴金屬持續低迷;農產品多數飄綠,油脂油料齊跌。
作為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中國的強大需求,讓國際礦山巨頭賺得盆滿缽滿,但運來的鐵礦石越來越多,也不一定全是好事。
市場分析師表示,礦價在3月中上旬開始出現下滑,隨著需求淡季的來臨,鐵礦石現貨市場即將迎來又一輪的“熊市”。
在噸鋼利潤回升的刺激下,國內粗鋼產量連創新高。不過,盡管鋼廠的複產熱情高漲,但庫存已經堆積成山。“北方很多港口沒有地方存了,但是進口還在大量進入。”早在今年3月份,中鋼協副秘書長王穎生,就曾提醒投資者關註鐵礦石高庫存風險。
在分析師看來,隨著國內鋼鐵行業經營持續好轉,巴西和澳大利亞的國際礦山巨頭,對國內需求持續看好,不斷增加前往中國的發貨量。
5月18日,國家發改委例行發布會公布內容顯示,隨著去產能的不斷推進,2017年一季度,中鋼協會員企業利潤由上年同期虧損87.5億元轉為盈利232.8億元。在進口礦分析師看來,鋼鐵行業的好轉,能為鋼鐵企業帶來好的效益;但在礦山巨頭主導的原料價格方面,國內鋼廠不甘於承擔高成本。
在分析師看來,隨著需求淡季的來臨,港口庫存一直維持在1.3億噸以上,而國外礦山持續不斷的發貨,僅從價格上來講,鐵礦石市場可能會“雪上加霜”。不過,分析師分析,當前國內因投資增加的需求還將持續,鐵礦石真正的熊市,可能最早會在三季度末、四季度的時候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