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形勢起了變化?金銀、股市走勢關聯變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792

黃金與白銀和股市之間的關系似乎有所改變。

英國《金融時報》記者Jamie Chisholm表示,在供應相對穩定的情況下,Mint比(黃金價格/白銀價格)往往在股市下跌時上漲。2003年,標普500指數觸及網絡股泡沫後的新低,當時Mint比突破80。在2009年信貸緊縮時,Mint比突破90。

投資者認為,這種逆相關的關系是因為在經濟困難時期,股市下跌,投資者下調銀的需求導致銀價下跌。因此,Mint比有所上升。但從2011年中期開始,Mint比和標普500指數一同攀升。而同期,銀的產量並沒有飆升。因此,這意味著銀價不佳的表現顯示出投資者對全球需求感到懷疑。

Jamie認為,白銀相對不佳的表現可能只是因為白銀此前上漲幅度較大。白銀價格在2011年達到每盎司50美元的高位,目前,銀價不到17美元。

交易員可能因此認為銀價應該相較於金價上漲。但是,目前63的Mint比與20年來的平均水平(61)十分接近。

如果白銀真的與股市之間存在關系,那這種關系正在失效。

Capture(1)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86

註冊制來了,投行在變了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503/t20150326_734367.htm
2015年可望成為中國的「註冊制元年」,面對新股發行制度的重大變革,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券商,正在積極把轉型戰略落實到行動上,如設立資本市場部,強化銷售能力;設立行業小組,深耕行業。未來投行的競爭將走向差異化,實力強的會繼續走全能型大投行的道路,中小投行則會向精細發展的精品投行轉變。 張偉靖/文

  由於《證券法》的修改工作預計在2015年完成,2015年,正被期待會成為中國的「註冊制元年」。

  註冊制的實施將徹底改變現有券商的競爭體系(附圖),使其核心職能真正回歸為企業的價值挖掘和價值判斷。如何真實披露投資者決策需要的相關信息,設計出市場、投資者認同的金融產品,將變得尤為重要。投行業務將從重保薦轉向重承銷,定價、銷售能力將成為投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眼下的過渡期,各家投行正紛紛謀求轉型,以增強定價與銷售能力。

  過渡期續演「新股不敗」神話

  2014年,停滯1年3個月以後,IPO再度開閘。由於當前尚處於審核制到註冊制的過渡期,發行人、券商、投資者三方的制約機制仍然沒有形成,各方責任歸位尚未實現,且新股停發已有一年多之久,市場對新股處於飢渴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股發行價一旦放開,就意味著發行三高問題會再度出現,這會傷害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也不利於市場公平。因此,監管層對於新股發行的市盈率、資金超募都作了嚴格的限制(表1)。

  2014年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3.91倍,遠遠低於創業板70倍和中小板46倍的市盈率,從而推動了資金打新、炒新的浪潮。2014年發行的125家新股,上市後在二級市場的表現遠遠超過了各大指數的同期表現。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43.24%,上市當年平均漲幅為148.21%,遠高於上證綜指57.63%的全年表現。

  再看實行註冊制的成熟股票市場情況。美國市場每年新股發行數量是中國的2-3倍,平均每隻股票的募資金額上,中國的新股要明顯高於美國。2014年美國主要市場新股走勢呈分化狀態:通信、醫療健康和消費品板塊漲幅超過30%,而公用事業、能源和交通板塊跌幅卻超過了10%。可以預計,在中國股票發行全面推行註冊制之後,每年的新股發行規模、募資規模將向成熟市場靠攏,新股走勢也將出現分化。這無疑將對投行收入、人員配置帶來影響。

  2014年,43家券商一共從IPO中獲得了近50億元的承銷保薦費用,其中,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位居前列,IPO承銷保薦費用分別為6.2億元、4.7億元、3.67億元,IPO市場原有的券商位次已被顛覆。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員孫金鉅預測,2015年新股發行頻率可能為月均15-20家,發行公司總量為180-240 家。在向註冊制過渡的這一年,這一行業的競爭格局還將發生什麼變化,暫且拭目以待。

  過半券商再融資業務收入超過IPO

  2014年,證監會在努力解決IPO堰塞湖的同時,也在不斷簡化併購重組審批程序,併購重組熱度因此繼續高漲,由此也催谷了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熱情。因公開增發難度大,2014年最受資本青睞的再融資模式依然是定向增發,共有465家上市公司實施定向增發,實際募集資金達到6690.26億元,相較2013年接近翻番。

  由於註冊制仍未實施,IPO的開閘還未能釋放券商的銷售定價能力,再融資業務相對而言市場化程度更高,可作為考驗投行定價銷售能力的試金石(詳見本刊2013年3月文章《再融資考較投行競爭力》)。在Wind統計的61家有主承銷收入的券商中,增發收入大於首發收入的券商有32家,佔比超過一半,包括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國金證券、安信證券、西南證券等。

  按「賣方」身份重建隊伍:保薦人失寵,資本市場部角色吃重

  儘管過渡期的IPO項目仍處於「有股不愁賣」的狀況,但變化已在悄然發生,最先突破的是投行隊伍結構。

  投行的競爭一度曾體現在保薦代表人的多寡上,因為企業IPO、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可轉換公司債券及證監會認定的其他情形,都需要2個保薦代表人在項目文件上籤字,才有資格向證監會報送發行申報,而最初保代資格考試報考條件限制嚴、考試難度高、通過率低,投行只能高薪爭取人數極其有限的保薦人。

  自2012年起,保代資格由行政資格許可改為證券業協會自律,考試逐步放寬。2014年11月,國務院宣佈取消對保薦代理人資格審核,同時,保代資格考試從報考條件到考試難度繼續大幅下降。這被看作為註冊制實施進行的準備之一。

  隨著註冊制改革的推進,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保薦代表人這一群體的生存空間,投行的制度紅利也開始消褪,未來保薦投行將向承銷投行轉型,新股發行最終將會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在實行註冊制的成熟資本市場,新股發行多是網下配售佔比高,網上公開認購佔比少,比如香港市場是90%網下配售,10%網上認購。未來A股勢必會提高網下配售比例,買賣雙方的博弈強弱對比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銷售能力的比拚將成為決定投行位次的主要指標之一。

  在明顯的政策昭示下,券商已經開始加強投行銷售力量的建設,最先受到重視的就是負責對接投行和詢價機構的資本市場部。

  在新股發行中,資本市場部發揮「詢價、定價、銷售」的作用。在目前新股發行銷售不愁的情況下,很多機構投資者會直接聯繫保薦代理人或發行人,資本市場部角色定位難免尷尬。但在註冊制改革速度加快的情形下,多家券商開始明確提出要加大資本市場部人員配置,建立清晰的銷售機制和專業銷售團隊,將銷售真正融入投行體系。在一些大型券商內,如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資本市場部已被列為平行於投行部的一級部門,形成了十分規範的業務鏈條。

  目前尚無法通過IPO項目判定券商的銷售定價能力,但在增發業務中,券商面對的都是風險判斷能力較強的機構客戶,如何定價,方式是選擇股票期權還是現金,如何對不同投資方提供合適的價格選擇,都考驗券商的智慧。

  在債券業務中,圍繞著利率、價格等的設計能力更是早已顯示出銷售的重要性。正是考慮到過去幾年資本市場中債券的定價能力比股權更加專業,國泰君安開創了由債券承銷團隊管理資本市場部的先河,體現了其銷售至上的團隊管理思路。

  行業深耕將助投行差異化競爭

  2014年12月11日,陌陌 (MOMO.NSDQ)登陸納斯達克,在其充斥一連串國際大投行的聯席主承銷商的名單中,華興資本是唯一一家中國投行。2014年,華興資本共參與了7起中國企業赴海外IPO的承銷,包括京東、聚美優品、途牛、樂居、神州租車等,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最牛投行。

  總結其經驗,華興資本合夥人杜永波首先提到的就是「深耕行業」。華興在投資領域做了十年,但只專注互聯網、消費、醫療健康等新型產業,「深耕行業的一個好處在於真的看得懂趨勢,你知道哪些商業模式、哪些市場和團隊最可能取得成功,而不是外行來了,看哪個都漂亮,看上去很多投資機會但其實都是陷阱。」 杜永波說。

  通過對行業的深耕,作為一家精品投行,華興資本能夠在企業成長的各個環節提供支持,為企業在戰略、文化、管控、營銷等各個方面提供專業意見,並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適時提供私募資金或協助聯絡併購對象助力其成長,大大拓寬了投行產業鏈,對企業的價值挖掘能力超出不少國際大投行。

  成立行業小組尚未成風氣

  註冊制的推行對券商的生態模式將產生顛覆性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表現在註冊獲准後發行工作變得至關重要。如何推薦自己家承銷的股票、如何選擇發行時機、如何定出讓買賣雙方都滿意的價格,這需要承銷商有強大的行業研究團隊及機構投資者資源做支持。

  國際大投行非常重視行業研究,傳統上會按照行業在內部設立若干小組,覆蓋相關客戶,以體現專業性。但在中國,新財富採訪的多家投行都表示,目前來看,生硬劃分行業並成立相關行業小組的做法,效果並不是特別好,多數投行還沒有開始以行業劃分部門。不過,券商加強行業研究能力,肯定是大勢所趨,傳統券商已經開始培養自己的優勢行業。目前,中信證券等投行已設立了裝備製造、TMT等行業小組。華泰聯合也從併購隊伍中分拆出了TMT小組,並計劃將人員向醫療健康、大消費、高端製造、能源資源、節能環保、金融地產等六大行業方向歸集。此外,廣發證券也成立了TMT業務部;平安證券聚焦TMT、醫療健康等六大行業,聘請行業專家,設立了相應的行業組。

  目前 IPO申報受理的擬上市企業所屬行業特點顯示,新興行業的佔比已出現大幅度上升,而傳統行業則相應下降。其中,計算機、通信、軟件,醫藥,傳媒佔比迅速提高。券商機構也已據此對研究行業的人員配置進行調整,將多個新興產業作為研究重點進行特殊配置,並與公司內部的投行、資管和其他新業務部門建立專項小組,推進各個業務的拓展。

  行業研究之外,對於新三板公司的研究也是券商投行部門關注的新方向。同時,在阿里巴巴於紐約上市之後,尚未盈利企業在A股上市也提上日程。對於這類企業如何定價,如何將其向國內投資者推銷,也考驗投行的研究、定價與銷售能力。

  未來,面臨更大的市場機遇與挑戰,投行將走向精細化發展、差異化競爭的道路。原本綜合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投行,會向高盛、摩根士丹利這類全能型大投行轉變,實現行業和投行業務全覆蓋。中小投行則會轉向專注於某個行業、板塊,或者某個地區、某類產品的精品投行。

  註冊制對傳統投行的盈利模式將會產生巨大衝擊,未來投行業務將更強調綜合服務能力、產品設計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這意味著,非IPO項目和非通道業務會在投行業務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綜合實力強的券商市場份額會逐步增大。

  同時,配合註冊制改革,監管部門有意擴大投行牌照的發放,一批通過互聯網介入投行業務或專門從事投行、資管等專項業務的特色券商將湧現出來,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另外一方面,註冊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增量IPO項目的發行速度,投行市場有望擴大,整體業務收入會得到提升。誰將在這個更龐大市場的更激烈競爭中佔據優勢地位,尚取決於當下轉型的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38

萬科股權結構又變了:證金公司成第六大股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677.html

萬科股權結構又變了:證金公司成第六大股東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10-28 12:28:00

萬科10月27日發布的第三季度報顯示,證金公司出現在了最新的十大股東之列。截至今年9月30日,證金公司持有萬科股份3.3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2.99%,位列第六大股東。若按6月以來萬科A最低股價12.3元計算,證金公司在萬科A的投資花費約為40.59億元。

萬科(000002.SZ)10月27日發布的第三季度報顯示,證金公司出現在了最新的十大股東之列。截至今年9月30日,證金公司持有萬科股份3.3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2.99%,位列第六大股東。

若按6月以來萬科A最低股價12.3元計算,證金公司在萬科A的投資花費約為40.59億元。

在過去的第三季度,中國股市經歷了嚴峻的股災。萬科A股股價也出現了一定波動,但整體上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國家隊”證金公司的增持或許原因之一。

第三季度也是萬科股權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時期。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鉅盛華在7月至8月間三度舉牌萬科,耗資逾200億元,持股15.04%,一度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此後,萬科原第一大股東華潤股份迅速反擊,於8月底、9月初兩次增持,奪回第一大股東位置。截至9月30日,華潤股份持股15.23%。

從10月22日萬科最新披露的信息來看,寶能系隨後沒有更新的增持動作,持股依然是15.04%。

最新的變化是,寶能系從證券公司手中回購了部分萬科A股。

萬科在10月21日晚間宣布,10月14日至10月20日期間,寶能系旗下的鉅盛華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回購了其享有收益權的萬科A股約3.32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的3%。現在這部分股票將由此前的券商以收益互換形式持有,轉變為鉅盛華直接持有。

此前,鉅盛華於6月25日至8月26日通過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以收益互換形式買入了萬科A股8.89億股。

收益互換業務是證券公司權益衍生工具的業務,按照收益互換合約,鉅盛華是以現金形式的合格履約保障品轉入這些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按比例給予配資後買入萬科股票,該股份收益權歸鉅盛華所有,鉅盛華需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後,鉅盛華回購券商所持有股票或賣出股票獲得現金。

萬科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10月20日,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持有萬科A股的比例為6.66%;鉅盛華直接持有的比例為3%,通過融資融券持有的比例為0.34%,繼續以收益互換形式享有萬科A股權益的比例為5.04%。寶能系總計持有萬科A股約16.62億股,持股比例為15.04%。

寶能系在三度舉牌萬科後的兩個月內雖然毫無動作,但這並不代表其對萬科沒有進一步奪權的野心。

財務投資只是表象。對於萬科這樣的股權分散、資產優良、估值偏低、派息高、手握大量現金的優質標的,寶能系覬覦的或許更多。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深交所的大宗交易平臺查詢發現,10月27日,萬科A出現一筆大宗交易,以14.24元的價格成交了1.4億股,成交金額達20億元,買方營業部為銀河證券深圳深南大道證券營業部。如前文所述,銀河證券此前已與鉅盛華達成過收益互換業務。此次交易是否也涉及寶能系尚不得知。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38

一旦當上腦細,人生真的變了

早些時間,網上登出一條新聞:強國三大腦細萬達王健林、700馬化騰、百度李彥宏三大巨富合作了,他們缺錢嗎?不缺;他們缺人嗎?也不缺。為什麼這三個腦細們要合作呢?因為他們需要整合更多的資源,打造更大的平臺,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他們三個人聯手建立新公司。非常佩服他們的胸懷、格局、眼光和境界。這三個腦細人給強國的中小企上了一堂很好的團隊合作課程。

一旦踏入腦細這個職業,人生真的變了,因為你會突然發現,等待你的不再是夢想中有錢人的生活,而是各種問題、各種艱辛、各種負債、各種壓力......對員工、對股東、對社會的重重負擔、風險,只有你一個人在真正承擔,還要沒日沒夜思考未來、規劃前景。

腦細只是一種職業,然而與其他職業不同,不是那麼容易辭職,只有用一生的艱苦來慢慢錘煉、慢慢昇華。一個上市公司的腦細,忙於貸款,忙於融資,忙於擴張,忙於把企業做大,結果是資金越來越緊張,十個茶杯七個蓋,才發現做企業不是攤子鋪得越大,收穫就越豐盛。招商、VCPE、風投、併購、IPO,一個個看似高深的商業名詞背後,道出了企業五行欠水的真相。

小店的腦細,每天起得早,忙到忘記吃飯,忘記喝水,忘記生病,忘記拍拖,不停計算,不停計較,辛苦了一年才發現依然是在生死線上掙扎,賺到的只是腦細的虛名與積壓的貨品。

腦細不一定等於有錢人,並非當了腦細,錢就會漫天落下。如果你在確實瞭解這一切的前提下,仍然義無反顧決定走上腦細這條坎坷而艱辛的路,那麼恭喜你:因為選擇這個目標的同時,你也選擇了一份勇敢和責任。

中小企腦細為何多數做不大,其根源就是缺少團隊,企業為什麼缺少團隊,難道蝗蟲還少嗎?不是的,因為強一人最缺少合作精神。看看今天的人才市場,有多少腦細招不到人,又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企業要招人,人才要找工作,可為什麼不能合作呢?因為都害怕吃虧,都只想要,不想給,彼此太計較,所以最終沒法合作。

合作需要相互信任,可是當今天社會最稀缺的就是信任。所以誰也不願意跟別人合作,可是你越不跟別人合作,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越渺小。如果強國首富都合作了,我們這些小企業如同大象腳下的一隻小螞蟻,你單槍匹馬又能拼得過誰呢?

因為每個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對方的價值,所以誰也不願意妥協。捨得捨得,有捨才能得,可是大多數就是捨不得,結果都得不到。

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這是一個資源分享的時代,這是一個優勢互補的時代,一個人能夠與多少人合作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一家企業能與多少企業合作就能成就多大的平臺。

其實,一個要成功就不要害怕被別人利用,何況在你沒有成功之前,又有多少東西能被別人利用的呢?別人之所以找你合作,你之所以被人利用,至少證明你還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有一天,人家合作都不找你,那麼你就真的沒有價值了。

只有合作,你的價值才能放大,只有合作你的價值才能保持長久。要知道,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才不會乾枯。一個人只有加入團隊才不會失敗,所以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成功者每天想著與人合作,結果幫助別人的人,自己也越來越成功,打擊別人的人,自己也越來越失敗。

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隨便觀察一下自己身邊的腦細,凡是經常誇獎別人好的人,他自己也差不到哪裡去。凡是經常說別人壞話的腦細,他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凡是主動與別人合作的腦細,他的事業都做得比較順利。

凡是總是拒絕與人合作的人,他們的事業難以做大。如果今天的首富都開始合作了,我們卻還在單打獨鬥,又能幹出什麼名堂呢?你相信的人越多,幫助你的人就越多,幫助你的人越多,你的事業就做越大。我們主動找人合作吧,樂意接愛別人的合作吧,學學首富的合作精神吧!


日前的招人廣告刊出之後,收到不少朋友來函,謹此致謝,並已一一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18

一旦當上腦細,人生真的變了(二)


人一生會有三個銀包,他可以使用的有三種錢。

一個是現金或資產,這些東西是物化的,可以看到、摸到。比如在銀行存了100萬,還有100 萬房產、100 萬股票,這是一個可以計算的錢包。多數人每天在管理的就是這個錢包。

第二個銀包是信用,你能支配多少別人口袋裡的錢。比如我要搞Startup,給某某打電話借一球,下午錢就到賬了。法律上這個錢是不屬於我的,但是我能支配,也最難管理。詹Sir話,他經濟碰上困難,林嘉欣毫無條件托兩球比佢,這是多年來師徒的Credit,信用資產是飄在天上的氣球,它可以飛得很高,但也很脆弱,一督就爆了。用了別人的錢,用得多了,也自然有人要監督你,所以這第二個銀包輕易不能打開。但老是不打開,要用的時候調動的資源就有限了。資源調動得越多,信用越大,你也越脆弱。

第三個是心理的銀包。有兩種感覺決定銀包的大小,一種是情境的變化,順境和逆境時支出錢的多少會讓人有心理反差;第二種取決於它在你心裡實際占的比例,而不是絕對的花了多少錢。同樣都花100蚊,一個占總資產的50%,一個占10%,是不一樣的。

人一生在調配銀包的時候,實際是每天都在算三個銀包。

做一個好的腦細,是要放大第二個銀包,調整第三個銀包,守住第一個銀包。守住第一個是根本,放大第二個來促進第一個銀包的增長,最後是調整心理預期和實際的風險控制,讓心理銀包總是很平衡。

想守好錢要去歐洲學。家族幾百年的錢叫Old Money,全世界的老錢都在歐洲。Old Money都是有氣味的,每個家族的味都不一樣。歐洲最早富起來,一代一代家族的傳承,變成了守錢的機器,現在靠守錢來賺錢。

管理也因人而異,對於不同的部下,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腦細的主要技能是寬容部下所短,充分發揮部下所長。不能容忍部下的管理者也不是優秀的管理者。  

腦細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混亂的事情規範化。不重視人才管理、不重視員工素質培養,是一個仆街的公司。當發生問題的時候,腦細要快速趕到現場去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腦細是人的管理而非事的管理,人的管理在於激勵而非控制。領導等於「領袖+導師。」人才是單位最寶貴的財富,能夠經營好人才的單位才是最終的大贏家,這是腦細的責任。

腦細不要怕員工抱怨,而是怕你不了的管理行為造成了員工的抱怨,所以,你需要經常反省。好公司出現問題經常自我檢查,PK公司出現問題總是批評別人。管理知識不等於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不等於管理素養。腦細做正確的事,中層管理者正確地做事,執行層人員把事做正確。

管理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奮鬥者為本,留住奮鬥者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留人有薪酬留人、情感留人和文化留人,但是後二者更重要。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自始至終把人性化管理放在第一位,尊重員工是管理成功的關鍵。你獎勵員工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優秀的管理者不會讓員工覺得他在受束縛和折磨。沒有不適的員工,只有不適的腦細。不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無能。先主內後主外,所有的問題就是領導自己。

腦細就是不要說怕不可能,而是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能夠讓員工把簡單的事千百遍都做對,就是不簡單的管理。能夠讓員工把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認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的管理。管理:最好的狀態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腦細就不要怕問題承擔責任不是問題出現之後,而是應該在問題出現之前。要結果,不要過程。要結果,不要藉口。

管理無小事,許多大事就在小事之中。總之,笑X完一定無事,仲唔買飛撐詹Si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182

賺錢的方式已經徹底變了

四月是業績期,阿里巴巴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為人民幣345.43億元(約合53.33億美元),同比增長32%。純利為人民幣124.56億元(約合19.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9.83億元增長108%

阿里巴巴發佈截至20151231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為人民幣345.43億元(約合53.33億美元),同比增長32%。純利為人民幣124.56億元(約合19.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9.83億元增長108%。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利潤為人民幣163.58億元(約合25.2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31.15億元增長25%。收入利潤雙雙強勁增長,超越華爾街預期。

騰訊控股公佈截至20151231日未經審核的第四季度綜合業績及經審核的全年綜合業績。2015年第四季度,騰訊總收入為人民幣304.4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比去年同期增長28%2015年全年,騰訊總收入為1028.63億元(158.4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0%。騰訊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為324.10億元(49.9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

百度第四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86.99億元(約合28.8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1%;淨利潤為人民幣247.12億元(約合38.1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63.0%,因計入百度與攜程、去哪兒股權所帶來的淨收入。百度2015年總營收為人民幣663.82億元(約合102.48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35.3%。百度2015年淨利潤為人民幣336.64億元(約合51.97億美元),比2014年增長155.1%

京東發佈2015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第四季度,京東營收為人民幣546億元(約合84億美元),同比增長57%。淨虧損為人民幣76億元(約合12億美元),而上年同期淨虧損人民幣5億元,淨虧損人民幣6.562億元(約合1.013億美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人民幣8380萬元。2015全年淨收入為1813億元(280億美元),同比增長58%2015全年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8.505億元(1.313億美元)

再看看Numbers环球老虎财经166720億、177095億、183213億、221049億,以上分別是中、農、建、工四大行最新公佈的總資產。他們過去是睡著都能賺錢的金融業巨無霸,但如今,世道一變。四大行近期公佈的2015年度財報慘不忍睹,純利陷入龜速增長,高層流失加劇,20年來首現主動離職潮,與此相反,Fintech風頭正勁。馬雲的網商銀行手機App正式上線;萬達推出消費信用服務平臺「快立借」;「京東金條」橫空出世,固守老舊體制的四大行曾擁有最多的金融用戶,卻眼白白看著後來者攻城掠地,死不足惜。

對於強國銀行業來說,利潤增速兩位數的時代已經過去。四大行交上了近十年最差業績,淨利潤均陷入低水準增長。

去年底農行盈利1805.82億元,按年增長0.7%,相當於日賺4.95億元。至此國有四大行全部公佈了2015年經營業績:中行淨賺1794.17億元,同比增長1.25%,相當於日賺4.92億元;工行淨賺2777億元,比上年增長0.5%,相當於日賺7.6億元;而建行淨賺2281.45億元,較上年增長0.14%,日賺6.25億元;四大行在2015年共賺8660.36億元,相當於日賺23.72億。

我在信報也寫過,「沒有行長的銀行(2015124) 2015年共有超過50位銀行高管離職、有D跳樓去。涉及的崗位有董事、行長、副行長、風險總監等,有的則是分支行行長,有的分支行行長甚至公開說,不想再回銀行。傳統銀行外部競爭壓力大、內部管控無力、員工太多、網點成本太高、體制化僵硬、盈利模式已死,最令銀行業坐立不安的恐怕要數不斷流失的銀行業人才了。強國銀行業正經歷一場歷史性的離職潮,這是2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主動離職潮!

興業銀行副行長離職去了騰訊;中國銀行副行長離職去了樂視;華夏銀行副行長離職去了蘇寧;渤海銀行行長離職去了萬達;杭州銀行行長、建設銀行網路金融部老總離職去了阿里;工商銀行兩大互聯網金融帶頭人辭職自己搞銀行;招行前董事長索性自己搞FDT

國務院批轉國家發改委《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中提到,進一步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發展民營銀行。這個意見無疑為當下民營銀行、民資金融野的時代趨勢再添一把火。

馬雲:阿里金融大帝國
馬雲的金融帝國,以螞蟻金服為主,以支付寶為核心。目前螞蟻帝國的人口相當於半家工商銀行,1.25家建設銀行,4家招商銀行,20家北京銀行。
  
短短兩年,馬雲幾乎完成了全金融牌照的佈局,金融業務遍佈整個生態。其中支付領域,支付寶獨攬80%的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碾壓銀聯。理財餘額寶被稱為寄居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兩周吸走66億,200天從02500億,顫抖中國銀行業,堪稱天弘神話。覆蓋支付、證券、保險、信託、貸款、眾籌、征信、銀行、基金、理財等10大金融主要領域,絕對中國第一金融大帝國。

支付寶今天已經打劫了傳統銀行的「存、貸、匯」三大核心功能,充分融入了蝗蟲的生活,動搖了傳統銀行的肋骨。39日,馬雲的網商銀行手機App正式上線,打開統一的入口為大家服務。「馬雲銀行」終於從傳說變成現實。
  
馬化騰:騰訊金融大帝國
看到騰訊金融,立馬會想到微信紅包。目前騰訊金融的業務已覆蓋支付、貸款、理財、保險、證券、銀行、征信、基金、眾籌等9大領域,覆蓋整個金融生態,猛追馬雲。微信還透露理財業務資金保有量已突破1000億,並開通微信紅包直接理財功能。同時在面對今年春晚發紅包這件事情上,去年春晚微信紅包一夜飆紅,短短幾天,騰訊完成了支付寶8年的綁卡量。馬化騰更是出動整個騰訊資源勢必與馬雲血拼到底。讓金融通過社交擴散到各行各業。

今天的微信平均每天有5.7億人登陸,意味著每天登陸微信的人數接近中國人口一半。用社交來反哺金融的馬化騰,正把金融這件事上升到了騰訊最高戰略。
  
劉強東:京東金融大帝國
一季度蝕7億、二季度蝕5億、三季度再蝕虧5億。就是這樣一家用虧損換未來的企業,今天市值超2400億,他就是京東,中國的亞馬遜。今天京東的金融業務也在虧損,前9個月蝕6.77億,但京東金融的估值已到460億,還將於2016完成上市。
  
今天的京東金融的業務涵蓋支付、貸款、理財、保險、證券、征信、眾籌等7大領域,相比前面阿里、騰訊主要就是少了銀行,不過京東已經與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京東金融保持飛速成長,其代表產品「京東白條」一年時間同比增長700%,成為京東金融的首要戰略。
  
李彥宏:百度金融大帝國
阿里、騰訊、京東的金融佈局日益明朗,百度卻無聲無息,它是中國最官僚的互聯網公司,曾經中國三大互聯網巨頭之一,今天卻被我們遺忘,除了Search,一無是處,當我們所有人都為他感到焦慮,覺得他應該退出BAT的時候,所有人卻目瞪口呆了!

8天時間,百度拿下銀行+保險,成立百信銀行+百安保險,兩個月,百度錢包猛增520%,隨即,百度立馬成立金融服務事業群,將金融業務上升到百度最高戰略。消失了整整一年的百度,突然重回視線,閃電般的速度完成金融佈局,一時間震驚了整個金融行業,目前百度金融業務已覆蓋支付、貸款、理財、保險、銀行、征信、基金等7大領域。再看看股價。

進入2016年,很多人發現錢比以前難賺了,實際上是賺錢的邏輯變化了。現在的世界,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的時代。

什麼是「資本經濟」時代呢?簡而言之,它就是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加了一根杠杆,在物理學上杠杆的作用是利用力臂將力量放大,從而可以翹起更大品質物體。

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
第一,資源者。他們是資源的最直接擁有者,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夫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第二,配置者。資源是誰的不重要,關鍵要有資源配置權。這類人依靠配置資源賺錢,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以企業家為主,Startup創業者也屬於此類。

第三,VC, PE, Angel資本家、投資人。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他們只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風險投資者就屬於此類人,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李嘉誠投資台妹Ambidio。資本家無國界,他們可以控制全球資源流向;可以通過金融體系支配大量別人的資產。

所以,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我們的私募基金又到一年一度的吸納會員時期(6),有興趣可私信,本季季報全部己發出。http://synergychinafund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209

賺錢的方式已經徹底變了(二)


一個在東莞開工廠的朋友告訴我,他的工廠今年還沒有接到一個訂單。事實上,不管是民企、中小企,廠佬、甚至銀行裁員的大趨勢已經在發生,金融危機前的2007年以來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業雇員數量從最高點減少了80萬人。所以,超人才說目前的經濟是20年最差。

進入2016年,很多人發現錢比以前難賺了,實際上是賺錢的邏輯變化了。現在的世界,進入了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的時代。要想學會資本思維,必須先來深刻理解一下什麼是「資本」。「資本」Capital僅僅是指貨幣Currency嗎?不是。資本是對資源Resources的支配權,通過資源支配帶來更多的支配權叫「資本運作」,通過「資本運作」優化和配置社會財富,實現社會效率的最大化就是「資本運作」的社會價值。

從經濟層面講,今後社會上只有三類人:1. 資源者(普通人)2. 配置者(橋樑、Broker)3. VC, PE, Angel資本家、投資人(玩家)。按照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角色扮演,今後個人如何獲得財富?無非只有三條管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第3種人賺的錢就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2種人在拼命進化到第3種人。

廢青天生具有資本的人是極少的,大部分第3種人都是從第1種人或者第2種人進化過來的,雖然目前這種進化已經越來越難了,但還不是沒有希望,因為以後會更加的困難。這就是階級鬥爭,階級間向上流動力減少。

關鍵就只有兩點:你有幾聰明?或者你積累的資本有多少?同時,這也回答了另一個問題:賺錢的方法千奇八怪,為何偏偏選擇「打工」這一種?

有人扮旅遊達人、美容達人、金融才俊、食評家、組黨、弄個什麼協會自己做會長、都可以呃飲呃食呃上鏡,你唔係比佢地蠢呀嘛?

我們先看看第3種人 ---- VC, PE, Angel資本家、投資人(幕後玩家)
這個社會的財富,看似是屬於分散的第1種「資源者」的,實際上卻是歸第2種人「配置者」享用的。但在本質上,更多的是屬於第3種人。

「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最大區別是:資本家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而是在幕後操縱企業宏觀思路,企業的產品是各類消費品等,而資本家的產品就是各個企業。通過投資、入股、並購、重組的方式,將一個企業的未來把控到自己手中,孫正義投資了馬雲,成全了阿里巴巴,馬雲就是企業家,而孫正義就是資本家。孫正義手裡有N個馬雲,成了日本首富。再比如巴菲特、Charlie Munger專門坐在屋企投資,操縱他的佈局,他也是資本家。超人投了Ambidio,他也是資本家。

據說,巴菲特之所以拒絕投資在美股上市的強國概念股股票,是因為以下原因:

1.      傳統企業的道德瑕疵太嚴重,只會跟隨、抄襲與複製甚至盜竊,唯利是圖,沒有丁點的創新。
2.      傳統企業既沒有社會責任,又無法挖掘主要消費者的購買力。
3.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削弱傳統企業的管道和模式壁壘。

即使傳統企業滿足上述3個要求,巴菲特也不一定就會投資美股中國概念股,因為中國企業核心價值觀存在著重大瑕疵:功利主義、拜金主義、造假和賣假貨......與巴菲特對管理層所要求的「無為、無我、無私」差距太大。

OK,逆向操作,你是廢青,廢中,你要由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第3種人咁就要瞭解逆向思維,「傳統企業」的相反,就是「創新」;「抄襲與複製甚至盜竊」的相反,就是「原創」;沒有社會責任,咁弄個NGO囉,回饋社會;無法挖掘主要消費者的購買力,咁咪用Big Data挖掘客戶潛在需要,要突破「傳統企業的管道和模式壁壘」,咁咪用互聯網、電商、另闢通路囉,我都寫左N篇啦;你連$10,000投資股票的錢都冇,我地咪搞了$1也可以投資的私募基金出來;甚至,你Download FDTApp玩虛擬Forex,期貨,細路,你打爆機一樣有US$100,000野落袋。


美國是自由市場經濟,但是為什麼叫資本主義社會呢?而不叫自有市場主義社會呢?因為在這樣的社會,「資本」是度量和決定一切的標準。在地獄鬼國,你富甲一方也沒用,中聯辦隨時能把你抄家,你有錢也要去給權力行賄,去買官。而你只要有了權力,哪怕身無分文,一樣生活富庶、吃喝不愁,所以是官本位。

你班友的出路在於:抱著壯士斷臂的決心,認清這個時代賦予新的歷史使命,看勢審勢,今後個人及企業的發展邏輯只有一條:你創造多大價值,你就可以獲取多少財富。所謂無破則不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那到底怎麼樣從第1種人進化到第3種人?(未完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29

聚焦包容性 別讓“普惠金融”變了味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505.html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普惠金融,希望通過政策引導扶持,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的、有效的金融服務;同時,確定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體為普惠金融服務對象。

然而,隨著普惠金融一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視野,對其含義的理解也有所偏差。

“普惠金融聽著很好聽,但有點變了味。搞這一行的人也多,做普惠金融中心的也不少,但‘普惠’仍然被很多人誤解為‘優惠’,甚至有些業內人士都公開稱‘普惠’就是以優惠的條件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近日,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金融發展局前首席經濟學家,中歐-世界銀行中國普惠金融中心主任王君說道。

普惠金融應上升至國家戰略

普惠金融是根據英文inclusive finance翻譯而來,因此王君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普惠金融”也可以被稱為“包容性金融”。

“普惠金融的本質是向原來正規、傳統金融機構服務未能覆蓋到的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王君分析稱,這類群體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點:地域上主要分布在邊遠地區、農村、城鄉結合部;對象主要是微小企業甚至個人;從資質方面來看,通常這類對象不能提供正規的資產負債表。這些特征使得他們無法進入需要財務數據“背書”的傳統金融體系。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普惠金融服務對象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中,大型國企和中型企業等均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但小微企業以及部分低收入人群獲取資金困難的問題卻一直難以解決。

因此,王君認為,中國迫切需要制訂普惠金融的國家戰略,澄清一些重大問題,比如,普惠金融為哪些人服務?這些人有什麽特征?按什麽原則滿足其需求?用什麽樣的方法和政策措施?怎樣確定重點,分清優先緩急?在多長的時間內實現目標?除了要了解當前的相關現狀和市場需求外,建立普惠金融戰略還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客戶群的定位。

“近年來,一些政府部門出於善意,在很多不需要補貼的地方去補貼,不需要引導的地方去引導,抑制了民間機構和市場發揮作用。政府過多地關註直接提供金融產品,忽略了公共基礎設施,造成很多資源浪費。”王君建言,要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各級政府的職能需要重新劃分,重新定位。在金融服務領域,也應該分清楚哪些是逐利的金融機構願意去做的,而政府則集中精力去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健全金融基礎設施。

規範互聯網金融為“普惠”助力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金融的普惠性得到了極大延伸, 通過互聯網技術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恰好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群體的金融消費能力。

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在參加中歐世界銀行普惠金融沙龍時表示,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FinTech)可能會顛覆一些服務的方式,但無法徹底顛覆金融規律。

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於互聯網金融的需求有明顯區別,大型企業信貸需求很容易通過傳統的金融機構實現,它們的問題是如何借助互聯網提升資金管理效率,而小型企業主要集中在融資需求,如何通過互聯網拓寬融資渠道。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在金融服務“普惠”上,仍有創新的空間。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村鎮銀行、網貸機構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效率與監管存在的一些問題。

為了讓我國的Fintech能夠真正在普惠金融或者包容性金融的發展中發揮作用,廖岷提出應該遵循金融穩定理事會(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簡稱FSB)提出的“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評估框架”,該框架為各國監管部門評估金融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我國也在逐步實施。

廖岷分析稱,該框架可以分為“三步走”。首先,國家監管當局要評估金融科技領域的某種產品或者服務究竟是不是創新,其創新之處以及創新機構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第二步,評估創新業務、創新產品背後的原因,是為了降低成本、優化風險管理還是為了規避監管?其發展是因為金融市場本身的自然衍化結果,還是有新的市場出現?等等。第三步,則應該評估新業務、新產品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包括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

“希望這個框架的應用能夠為規範我國FinTech或者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一個契機,推動公司用其創新的技術手段,為我們國家的包容性金融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很多人期待的彎道式超越” 廖岷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4

YY直播更名YY LIVE,品牌升級的同時戰略變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44.shtml

YY直播更名YY LIVE,品牌升級的同時戰略變了嗎?
麻策 麻策

YY直播更名YY LIVE,品牌升級的同時戰略變了嗎?

YY LIVE強調將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內容需求,實現直播內容的裂變提升。

i黑馬 6月23日消息,YY直播昨日宣布品牌升級為YY LIVE,並隨之推出YY LIVE直播無限合作計劃,以及包括個性藝人、跨界文化、明星夥伴在內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布局。

YY 從一個語音傳輸工具,演變為娛樂直播平臺,從秀場模式到泛娛樂直播領域,依靠其“平臺、公會、主播”生態產業鏈,實現了營收增長。根據歡聚時代公布的2015年財報數據,在線音樂及娛樂業務的營收達33億元人民幣。

對於此次品牌升級,YY LIVE強調將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內容需求,實現直播內容的裂變提升。

YY方面認為,直播平臺完美的內容生產模式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大眾化的UGC是底層,專業指導下的UGC,也就是PUGC作為中堅層,高質量定制化的直播PGC則構成了頂層。YY從早期的群體UGC生態,正逐漸朝PUGC生態進化。

YY LIVE相關負責人表示,YY LIVE將繼續專註高品質泛娛樂直播,以此為核心向用戶推出更多的PUGC內容——專業扶持的自由演出。

今年來,直播熱潮湧現,YY秉承上述理念提出了“內容生態決定勝負,內容生態在PUGC上見高低”的觀點。據悉,PUGC能夠在內容產量、內容品質、生產成本等維度上達到一定平衡,滿足當前市場上用戶各種娛樂需求。

另據YY LIVE透露,其將推出一款命名“YY LIVE直播機”的全高清編碼直播盒子。這個盒子重量為2KG,采用4路1080P同步無損傳輸、H.265編碼標準、4G/WIFI多鏈路隨時切換,號稱“可以替代一輛3噸重的直播車大部分功能”。

此外,知名藝人吳宗憲宣布將在YY LIVE帶來中國首檔超小型英雄冒險直播節目《冒險趁“憲”在》;華策娛樂宣布和YY深度合作一部IP年度古裝大劇;芒果娛樂也將和YY一道開展藝人培育和直播PGC合作的直播藝人培育新模式;同時,PPTV聚力傳媒則宣布了聚力和YY LIVE之間跨平臺資源整合戰略合作,不但涵蓋影視劇,綜藝,體育直播,還將推出Livestudio產品,與網絡直播結合互動。

 

YY LIVE 直播 生態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666

玩微博的人群變了: 從大城市走向二三線城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961

 

新浪微博經典頁面(東方IC/圖)

就在很多人感覺新浪微博離自己越來越遠的時候,這個公司卻越來越賺錢,而且玩微博的主要人群也已發生變化。

8月9日,微博公司(NASDAQ:WB)公布的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微博二季度凈營收1.46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按照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歸屬於微博的凈利潤有3550萬美元。

自2014年4月上市以來,微博從17美元的發行價,上漲到今天約42美元,市值90億美元左右。微博的用戶活躍度已連續9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目前日活躍用戶達1.26億。

微博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要知道,同時期微信的用戶量從4億到今天已逼近7億。

微博在上市前一年,獲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所以很多人把微博的進步歸為阿里巴巴的資源支持。但其實微博對阿里的依賴已經很小。微博今年第二季度的營收里,來自阿里的營收為1280萬美元,只相當於去年的一半不到。

目前微博絕大部分營收來自廣告和營銷,近七成的營收來自移動端。

微博公關部的一位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過去很多大品牌不願去微博做推廣,他們覺得微博是一個中小企業做廣告的地方。但這幾年,隨著微博大數據的積累和沈澱,以及短視頻和直播業務的成熟,一些大品牌(如豪車)開始在微博上做投放。

一開始,微博的主要用戶是從開心網和MSN轉移過來的。這些用戶把微博當做QQ空間或者Facebook和Twitter來玩。當時的微博是一個典型的好友社交工具。

後來微博發展成一個信息和資訊獲取工具。典型的是大V群體的崛起。再往後,大V影響力逐漸降低,很多中小V和自媒體崛起,微博的用戶也開始年輕化。更重要的是,隨著微信的崛起,微博的用戶群發生巨變。

上述微博公關部員工說,這幾年微博最大的變化是,三四線城市的微博用戶和年輕用戶增幅明顯。從今年2月開始,微博月活用戶增長最快的是二線城市,人均在線時長漲幅最快的是三、四線城市。

微博CEO王高飛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提到,微博在一線城市的人口滲透率達到了50%以上,但在二、三、四線城市,微博的人口滲透率僅在20%至30%。他預計未來兩三年,二三線城市的微博用戶滲透率會趕上一線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