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Gregg Fisher: 不加入債市大逃亡的理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945

巴倫週刊

 

過去六週美債利率的上升使得一些市場觀察者認為債市的牛市已經結束了。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5月2日的1.63%漲至本週五的2.5%。債券基金在第二季度的淨現金流入比第一季度減少了一半還多。這一變化使得我們不禁疑問:我們需要把債券從資產組合中剔除嗎?以下是Gerstein Fisher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國債對沖市場波動

債券在投資組合中的作用不是產生高收益,而是減小風險資產為投資組合帶來的波動率。尤其如美國國債,可以在股票突然跳水的時候幫助平衡一個資產組合。

讓我們來看一些例子。從2000年8月1日到2002年9月30日,在科技股泡沫破滅之後,標普500指數下跌41.3%。而同一時間短期國債的收益率達到18.3%,這筆道瓊斯對沖基金指數的回報率高了10倍。從2007年10月1日到2009年2月28日,由於房地產泡沫破滅,股票下跌50.2%。對沖基金虧損17%,而短期國債收益率為8.7%。換句話說,當市場變壞時,國債是比對沖基金更加可靠的選擇。因此,長期來說,同時持有股票和國債的投資者比僅持有股票的投資者在市場變壞時蒙受的損失更小。

 

債券增加流動性

當股票下跌的時候,投資組合中的債券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比如,如果你需要現金,你可以將債券兌現,而不是在股票上割肉。當市場好的時候,股票可以為你提供高回報;市場不好的時候,債券為你提供安全收益。這樣當股票到了可以逢低買入的時機,你就可以有一定的收益來抄底股票。

債券另一個作用是可以為投資者提供心理保障,使其保持穩定的心態。比如,從1926年1月到2013年4月,整個股市的風險溢價在6.4%的水平,但是如果投資者在當中因為一些負面的市場事件就拋售掉股票或者不敢持有,他們是不能享受到這一回報的。債券的作用就在於通過減小投資組合的風險來幫助投資者穩定和理性的心態,敢於承擔一定的投資風險,從而增加長期的回報率。

 

短期債券縮短久期

我們不預測利率如何變動,但是我們要為利率上升做好準備。減小利率風險的方法之一是減小久期。這樣當利率上升的時候,債券價格下降的幅度可以減小。

我們研究證明,當利率進入上升期時,持有短期安全國債有利於提高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外國債券:投資多樣化

在以美國資產為主的組合中加入外國債券可以幫助提高風險加權收益、增加累積回報。我們相信對外國債券的投資可以幫助分散資產在不同經濟體、不同貨幣、不同類型收益曲線中的分配、幫助對沖國內通脹的風險。比如,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貨幣與預算政策與美國完全不同步,這就是美國資產組合很好的對沖選擇。

長期來說,貨幣和美國股市、債市的相關性很低,也是另一個潛在的投資組合來源。我們比較了從1985年到2013年外國債券指數對沖和未對沖的回報率。對沖後的年化收益率為4.4%,未對沖的年化收益率為7.44%。在同樣的時間,相似的美國債券年化回報率為5.7%。未對沖的投資組合與美國國債指數的相關性很低,這為我們帶來了投資組合的分散化。

 

結論

利率上升風險並非空穴來風。但是我們不要忘了優質債券在投資組合中對沖股票風險的作用。我們不知道市場會怎麼走,因此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平衡自己的投資組合,不要讓2002或者2008年的悲劇重演。

 

附:

Gregg Fisher是投資諮詢公司Gerstein Fisher的首席投資官。Gerstein Fisher為個人、家庭、機構、慈善基金等提供資產管理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26

美聯儲鷹派Fisher:太晚加息會讓通脹失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84

20140929feds-fisher-wants-october-end-to-qe3-sees-no-2014-rate-hike

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周日表示,他擔心美聯儲升息太晚,可能會讓通脹失控。

據《華爾街日報》,Fisher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采訪時稱,美國經濟增長“毫無疑問領先於全球其他地區,我擔心美聯儲加息的步伐趕不上通脹。”

在提到工資上漲引發的通脹回升時,Fisher表示“我目前還不是很擔心,但我在達拉斯已經看到了這一現象,如果美聯儲不及時行動,那麽可能會蔓延到全國。”

鷹派官員Fisher一直是美聯儲超級寬松貨幣政策的堅定反對者,他擔心美聯儲向金融系統註入的流動新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引發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在本月初的FOMC投票中,他和Plosser共同反對“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零利率的決議。

Fisher指出,在達拉斯地區的調查中,“我們看到了工資導致的通脹上漲壓力創下危機以來新高。”

他警告投資者為加息做好準備:“我們一直在助推市場,但在某個時刻,大樹們可能停止生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89

Philip Fisher的智慧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12-30

近日翻看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的大作《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更加鞏固了自己傾向長期投資增長股的信念。

「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t)曾經說過自己是Benjamin Graham 和Philip Fisher的混合體,足見後者的江湖地位。「股神」的投資策略,從早期側重Benjamin Graham 的cigar-butt investing,專門買入「煙蒂屁股」,轉變到後期較接近Philip Fisher,偏重買入優質股,並提出「寧願用合理價錢買入優秀的企業,也不要以低價買入差劣的企業」。由此可見,除了「股神」的拍檔Charlie Munger外,Philip Fisher對「股神」後期的影響可謂極深。

書中第三章「What to Buy: The Fifteen Points to Look for in a Common Stock」,以清單形式,概括地道出投資者買股時需要考慮的15個要點,內容非常精彩。Philip Fisher認為只要企業符合清單上大部份的條件,已經值得投資。假如大部份條件都未能符合的話,投資者應該避之則吉。

我列出其中我認為較重要的七點:

1. 公司的產品是否具有市場潛力,足以令未來幾年營業額大幅上升?
2. 公司是否具備有效益的研發能力?
3. 公司的邊際利潤率會否太微薄?
4. 公司如何保持或改善其邊際利潤率?
5. 在可見將來,公司的增長是否需要依靠股本融資(Equity Financing),大量發行新股,攤薄現有股東的權益?
6. 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是否誠實,還是總是報喜不報憂?
7. 公司管理層的誠信是否無庸置疑?

眾所周知,Philip Fisher偏愛增長股。他開宗明義,非常著重企業長期的銷售增長潛力。假如企業沒有銷售增長,單靠成本控制,並不能長期保持利潤增長。我認為投資者可以從整個市場的滲透率,以及產品的競爭優勢,來評估企業未來的增長潛力。

企業要維持長遠的競爭力,必須建立有效益的研發能力,這點我很認同。舉個例子,「華為」近年積極大量投放資源研發中高端智能手機,擁有不少專利,製造出來的手機深受客戶歡迎,現已成為國內智能手機生產商的龍頭,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第三,僅次於三星和蘋果。

Philip Fisher認為利潤率太微薄的企業,並不是好的長線投資對象。這點我也是非常認同的。原因很簡單,這類企業抵禦外在或內在環境的能力弱,投資風險不低。只要產品價格因為競爭而稍為降低,或者生產成本因為工資或原材料價格上升而稍為增加,企業便會虧本收場。

至於評估公司的增長是否需要依靠股本融資(配股或供股),我認為投資者可以參考它的淨負債比率和每年的自由現金流。

最後,第六和第七點牽涉企業管治的問題,這點也是我經常說的。沒有企業管治的公司,投資者還是不要沾手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