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別了 全球化的光輝歲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87

國際貿易,進口,GDP,IMF,世界銀行

IMF與世界銀行新近研究發現,在中國轉變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的背景下,中國制造商的重心由對外轉向對內,全球貿易不可能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大發展的巔峰水平。

過去兩年國際貿易增長速度遠低於全球經濟增速,幾十年來尚屬首次。這一變化意味著,由國際貿易兩位數增長開創的“超級全球化”時代壽終正寢。許多經濟學家將近兩年貿易增長下滑歸咎於金融危機,以及貿易自由化進程放緩。而IMF與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認為,貿易增長下滑主要源於結構性因素。也就是說,過去支持貿易增長的因素一去不返,國際貿易不可能加快增長、重回危機前水平。

國際貿易,進口,GDP,IMF,世界銀行

上述IMF與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將發布於12月發行的IMF旗下雜誌FINANCE & DEVELOPMENT。報告認為,國際貿易這一推動全球化的“發動機看來現在已耗盡前進的能源”。如以下該報告中的圖表所示,與2009年不同,2011-2013年全球貿易大跌的主要因素是結構性因素。

2014USChinatradegrowth

上述研究的帶頭人Aaditya Mattoo認為,中國曾是全球化的首要動力,但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前,中國就已啟動了“內部全球化”。所以他說:“這不是危機後的現象,這種更大規模的結構性變化在此之前就已出現。”如該研究報告的以下圖表所示,2011-2013年,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的進口增長就已總體平緩。

國際貿易,進口,GDP,中國,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認為,上述研究將使有關國際貿易統計數據有誤導性的爭論更激烈。此前經合組織(OECD)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些經濟學家主張,在衡量貿易時,決策者應關註“附加值”的指標。比如從附加值角度衡量,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就明顯收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21

斯坦諾維奇理性的光輝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aws.html

如果《思考,快與慢》是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非理性,那麽《超越智商》則是告訴我們提升理性的方法。作者基思·斯坦諾維奇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類發展與應用心理學教授,他是2012年美國心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的得主。有人認為,這是一本世界上最好的認知科學家寫得最好的“理性”著作。

在《超越智商》這本書中,斯坦諾維奇為我們闡明了智力和理性的區別。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聰明人也會做蠢事”,這正是作者需要解決的問題。作者認為,智商不是人類智慧的全部。所謂的“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智商是智商,理性是理性,要將兩者區分開來。高智商並不等於高理性,所以“聰明人”做蠢事的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聰明人之所以做傻事,是因為“理性障礙”。什麽是理性障礙?斯坦諾維奇定義為:盡管具有足夠智力,卻缺乏理性思考和行動的能力。當一個人足夠聰明、擁有高智商,但若不具備理性思維,那麽隨著他犯錯的概率增加,給人類造成的社會危害也越大。

許多高智商的聰明人一旦進入投資領域,表現出讓人驚訝的非理性。這樣的案例有許多。

在南海泡沫事件中,著名的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認為當時南海公司的股票價格估值偏離,於是就將手頭的所有股票沽清,賺取了100%的利潤。不幸的是,就在他沽清股票後,南海股價卻出乎意料地猛漲,讓牛頓開始自我懷疑。於是他決定買入更多的股票,幾乎動用了一生的積蓄。但不幸的是,就在他買入後不久,南海公司的泡沫就徹底破滅了,他為此虧損了足足2萬英鎊,而他在劍橋大學任教的年薪也不過200英鎊。牛頓因而感概:“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無法預測人類的瘋狂。”牛頓肯定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但其行為表現得就像一個傻瓜。

著名的文學家馬克·吐溫投資過許多項目,但最終都宣告失敗,弄到後來債臺高築。為了還錢,他又決定進入股市,試圖在股市上大撈一筆,可是依然失敗。馬克·吐溫回憶1862年他和夥伴在內華達發現銀礦時的情形。說他的感覺“就像用蓄電池給自己充了電一樣”,令人心醉的幻想竟然栩栩如生:在舊金山的中心地帶建起一座巨大的莊園,悠閑自在地在歐洲玩上3年,幻想著自己成了百萬富翁。財經作家賈森·茨威格評論說,一個如此聰明絕頂,而且又根本不缺錢的人,卻經常屈服於一夜暴富的美夢。這是因為只要一想到錢,這個記憶就會讓馬克·吐溫大腦里的幻想回路高速運轉。

歐文·費雪,傑出的經濟學家,貨幣主義和計量經濟學的創始人,天資異常卓越。1913年創辦公司,1925年成為百萬富翁。在牛市狂飆猛進的20世紀20年代,他的股票市值一度超過了1000萬美元。那時的費雪還是20世紀20年代“華爾街的先知”,他關於股票市場前景和宏觀經濟展望的言論引導著輿論的方向。他認為美國股市並未被完全高估。在股市即將達到1929年的高峰時,他宣布,股市看來是達到了一個“永久的高原”。由於費雪對於市場的前景一直持有樂觀的態度,又加上他的投資基本上沒有采取相應的防守策略。當道指由381點跌到40點,費雪終於被市場的巨瀾吞沒了。

在《超越智商》這本書中,也有許多生動的案例,數學家約翰·保羅斯買世通的故事,電影評論家大衛·丹比買基金的故事。還有第一手技術價值共同基金和駿利墨丘利基金投資巨虧的故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其實也很典型,但是作者沒有列入。他們不斷地做出帶來了災難性後果的行為,充分表明了“理性障礙”具有相當的廣泛性。

可見有智慧不一定有理性,聰明人也會做蠢事。“聰明”意味著智力測驗分數高,“蠢事”指的是糟糕的決策。聰明僅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什麽是理性?作者的回答是,理性就是樹立恰當的目標,基於目標和信念采取恰當的行動,以及持有與可得證據相符合的信念。這應該就是查理·芒格先生經常講的“理性”。

之所以高智商的投資者會發生理性障礙,其原因主要有三:

1、過度自信傾向

許多人自認為知道的事實,遠比真實的要多。覺得自己處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優於他人。這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心理特質。大盤指數波動極其複雜,但是許多人認為自己可以發現在分析過程被忽視的信息,並試圖從中牟利。於是他們不斷進行頻繁交易,反複進出市場。頻繁交易增加了額外成本,由於他們的交易行為並非基於什麽高深的知識,他們希望把握最佳“市場時機”的企圖反而減少了投資回報。而那些不那麽自信的投資者傾向於固守“買入並持有”的保守策略,恰恰被私人金融專家認為是最為明智的選擇。

2、對隨機事件的過度反應


由於人類大腦通過進化發展出不斷地搜尋各種既定模式的認知方式,因此人們會不斷尋求發生在身邊的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究其原因並挖掘其意義。這種思維極具適應性,但它帶來的副作用會讓人們給隨機事件賦予意義。這種行為模式時常發生在投資者身上。股票大盤和各只股票的走向總是不斷受到一些不可預知事件的影響,但這些隨機事件對於公司的分紅並無影響。投資者試圖對隨機事件進行解讀並做出反應,無疑是十分錯誤的。有一些投資者對消息的反應閾限非常低,一有風吹草動就會讓他們反應過度。這種為隨機事件尋求解釋的心理傾向導致投資者頻繁交易,進而減少了長期收益。

3、短視損失厭惡

這個理論來自丹尼爾·卡尼曼。卡尼曼指出,人們對預期損失的主觀評估感受大約是預期收益的兩倍。也就是說,損失100美元的痛苦強度是獲得100美元誘發愉悅感的兩倍。這就是損失厭惡。“短視”是指人們監控投資時間尺度與投資期限的時間尺度出現不同步的現象。長期投資者如果每小時、每天、每周都檢視自己的投資狀況,那就是“短視”。

人們總是害怕損失,因此會對股票市值下降做出劇烈反應。每一次下跌,都誘使投資者將股票賣出變現,以此避免或減少損失。那些頻繁監控投資狀況的投資者,會面臨更多的誘惑,有更多的機會賣出。相對比那些不經常查看投資情況的投資者來說,對自己賬戶狀況了如指掌的投資者更容易臣服於賣出誘惑。當投資者賣出變現之後,股票常常就會跌勢已止,股價又開始上漲,局勢安全了,於是投資者又開始躍躍欲試,一旦他們在此情況下買入,他們也就完成了股票市場上最忌諱的事情——高買低賣。

這三個心理謬誤都與智力無關,而與理性有關,因此導致了理性障礙的大規模爆發案例:數百萬計的高智商投資者在原本盈利的情況下,財富又得而複失。去年六月份以來的股災對此演繹得淋漓盡致。

可見高智商並不能消除非理性。要想消除非理性,還需具備另一種能力,這就是斯坦諾維奇所說的理性。斯坦諾維奇認為,聰明的人只有在被告知要如何做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優異。有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狀?斯坦諾維奇很樂觀。斯坦諾維奇通過一系列的研究表明,理性是可以通過後天學習而得到提升的。不過我對此相當懷疑。喬納森·巴倫在《理性和智力》一書中說,當我們說一個不理性時,並非是在指責他的缺陷已經無可救藥。相反,我們是在敦促這一類人發生積極的改變。但願如此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834

TVB文化衰頹 黎瑞剛能否扛起這面曾經光輝的旗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126/160038.shtml

TVB文化衰頹 黎瑞剛能否扛起這面曾經光輝的旗子?
讀娛讀娛

TVB文化衰頹 黎瑞剛能否扛起這面曾經光輝的旗子?

TVB老了,黎瑞剛能否讓他起死回生呢?

本文系讀娛(微信ID:hanguoxingyule)對i黑馬的投稿,作者玥兒媽。

11月19日晚,TVB邁向50周年“萬千星輝賀臺慶晚會”在香港將軍澳電視城舉行,一眾小生小花盛裝亮相,但真能被內地觀眾眼熟並叫出名字的寥寥無幾!讀娛君看了看,除了幾個主持人外,最熟悉的怕也只有陳豪、郭晉安、黃宗澤、馬國明了——隨著TVB衰落,TVB臺慶逐漸地從“萬千星輝”變得星光黯淡。

老臣離巢青黃不接

今年臺慶收視下滑嚴重

隨著娛樂業越來越發達、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幾十年來為娛樂圈培養、輸送了眾多藝人的香港無線近幾年開始陷入了大牌藝人離巢,僅靠新人撐場面的狀態,今年的臺慶晚會就特別明顯,除了陳豪、郭晉安、黃宗澤等幾個“老臣”在第一排撐場面外,大部分都是新人,這難免有些尷尬了!晚會倒是熱鬧依舊,舞蹈、唱歌、魔術、遊戲,眾明星可謂是施展了渾身解數,不過熱鬧歸熱鬧,收視卻創下了歷史新低:全場平均收視22.9點,最高收視才25點。

讀娛君翻了翻資料發現,從1998年開始到2012年,無線臺慶的平均收視均在30點以上,最高的幾個年份分別是2002年、2007年和2009年,平均收視有37點。而近幾年隨著網絡視頻的發展,收視略有下滑,但也一直保持在30點上下,但今年這樣的收視率無疑給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劇爛錢少限制多

港星集體“北上”

TVB只剩“圈地自萌”

自從徐克、許鞍華、陳可辛、爾冬升、杜琪峰、劉偉強、麥兆輝、莊文強等一大批香港導演紛紛將事業重心北移,不少藝人也將目光投向了內地市場。縱觀這兩年的TVB,雖然劇集不斷,但能拿的出手的也是少之又少,就算將歐陽震華、滕麗名等老將請回來拍戲也無好轉。擁有“萬千星輝”的TVB其實早已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知從何時起,TVB文化衰頹了,也越來越遠離我們的視線。

1、新劇質量差,頻頻吃老本

80、90年代是TVB戲劇在國內最頂峰的時候,一度超越了大家對日劇、韓劇、美劇的喜愛。但近年來,在觀眾選擇日趨多元化的當下,港劇面臨著多重夾擊,而原有的職業劇、警匪劇的優勢也逐漸丟失了。現在TVB劇的題材其實很受限,近兩年雖然一直在求創新,但也存在吃老本的現象,像舊劇翻新、拍續集,還有不少戲里對日韓劇的模仿,讀娛君覺得像這樣一味的模仿,不僅貽笑大方,更會讓好不容易穩固起來的粉絲群流失殆盡。

2、港星集體“北上”,人才嚴重流失

劇作水平的崩塌,最重要的原因莫過於人才的嚴重流失。

2012年,金牌監制梅小青離開TVB“北上”擔任大國豐臣公司的副總經理,並制作了電視劇《衛子夫》。其實,細心點就會發現,從《古劍奇譚》、《花千骨》到《無心法師》、《幻城》等項目,都有TVB血統的幕後制作人員。這些來自香港的幕後創作者擅長古裝、玄幻、民國等題材,目前分布在唐人、歡瑞、於正工作室等知名影視公司。像1997年就離開TVB的林玉芬導演,在內地陸續拍攝了《仙劍3》、《步步驚心》、《花千骨》等熱播劇,是現下最炙手可熱的IP導演。

比起幕後推手們的“北上”,TVB捧紅的藝人的紛紛出走則更引人矚目。除了拍戲周期短,壓力大外,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收入啦!蔡少芬來內地拍《甄嬛傳》後,片酬漲至20萬;林峰在拍《衛子夫》時,據傳片酬達到了50萬一集,這個價格跟TVB時期相比,翻了數倍,而陳偉霆的片酬現在已高達上千萬了!相比於漫天要價、演技平平的內地小鮮肉們,TVB的演員敬業程度高且片酬合理,待遇方面不會提無理要求,甚至有時妝、發都能自己搞定,這一點完全符合內地投資商的要求。

3、演員青黃不接,新人無可用之才。

林峰、胡杏兒、佘詩曼等“臺柱子”的相繼離開,TVB完全陷入了青黃不接的窘境。小生方面,目前能拿出手的就只剩馬國明了,但已年過四十的馬國明又還能演多久的小生呢?花旦方面,去年佘詩曼的離開使得TVB也不敢輕易用新人,只能靠老面孔來撐戲。另一方面,新人的素質也大不如前,從港姐的質量上就能看得出來。

4、派系鬥爭耗損大,“限外令”拉高門檻

在香港娛樂圈里,TVB掌管制作部的曾勵珍和藝人部的樂易玲的不和,已是公開的秘密。2010年前後接連不斷的藝人出走、官司、各種挖角八卦讓TVB人心渙散,而這也沒讓兩派停止互相掐架。在這種情況下,TVB又還能拿出什麽靠譜的作品來!

同時,廣電總局的“限外令”給TVB的對外推廣加高了門檻。據2015年正式執行的“限外令”規定,所有境外劇都要實行先審後播的報備機制,這也就意味著內地觀眾將不能與香港本土同步觀看TVB劇集。另外,內地各大電視臺引進的TVB劇集近年來大大減少,從網絡到熒屏,這些都讓TVB在內地觀眾面前刷存在感的機會越來越低。

衰敗不堪的TVB急需拯救,而這時,黎瑞剛卻來了。

黎瑞剛入主邵氏

無線TVB能否再度“開花”?

邵逸夫離世後,TVB的命運和發展成為了吃瓜群眾的飯後談資,而隨著內地傳媒大佬、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創始人黎瑞剛的正式加入,TVB的發展方向算是有些明朗起來——至少黎瑞剛的加入能讓TVB又重新回到內地觀眾的視線內。但要說其能快速帶領TVB重新打開內地市場,這還為之尚早。我們先來看看,黎瑞剛是如何與TVB“牽手”的。

2012年,黎瑞剛旗下CMC聯手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SMG),與TVB共同出資組建翡翠東方,負責TVB在內地的所有業務。

2015年4月,黎瑞剛入股TVB第一大股東YoungLion,後者將自身所持有TVB的股份轉讓給黎瑞剛旗下的華人文化傳媒娛樂有限公司。

2015年9月,黎瑞剛聯合華納兄弟、TVB,共同出資成立了旗艦影業,總部設在香港。黎瑞剛領導的財團控股51%,華納兄弟持股49%,TVB占華人文化財團的10%。目標定位在於開發制作華語、英語大片,面向全球市場發行。

2016年8月,黎瑞剛牽線,TVB與愛奇藝達成戰略合作,將聯手把《創世紀》在內的三大IP劇集,翻拍成超級網劇。

2016年10月1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宣布,任命黎瑞剛為董事局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2016年10月25日,邵氏兄弟宣布葉家海因其他業務繁重,已辭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委任黎瑞剛為董事局主席兼非執行董事。

2016年10月27日,邵氏兄弟在香港召開發布會,剛剛出任董事會主席的黎瑞剛公布了邵氏未來兩年的片單,類型包括電影、電視劇及綜藝節目。表示,華人文化將繼續把內地市場的優勢內容、平臺、制作、市場、互聯網相關技術等資源和TVB對接,尋求華語影視在全球更大的發展。

作為內地電視傳媒業巨鱷,黎瑞剛的資源和能力都是無可匹敵的,在其個人履歷中讀娛君發現,黎瑞剛在管理SMG期間,將SMG的收入從18.5億增長至2011年的167.3億,這樣的盤活能力想必是邵氏兄弟看上黎瑞剛的重要原因,借助黎瑞剛之力,提升內地市場的收入和影響力,TVB或許能夠重振當年風光。

若想要重振TVB風光,讀娛君覺得黎瑞剛必須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對外必須要有爆款作品:從目前發布的片單信息來看,黎瑞剛入職後第一步就是插手電影這一塊,不僅納入了香港和內地的一線藝人、導演、制作人班底,還調動了美國、日本等優質IP,而好萊塢及歐洲電影人也將參與其中。

據讀娛君了解,在即將上映的電影中,包括由馮德倫執導的《俠盜聯盟》;另一部電影《脫皮爸爸》改編自日本劇作家佃典彥作品,由古天樂、吳鎮宇主演,已入圍“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而正在制作中的電影,包括和華納兄弟、旗艦影業合拍的深海災難巨制《巨齒鯊》。該片改編自美國暢銷科幻小說《MEG》,據悉,該片斥資約10億元人民幣。陣容方面,由好萊塢導演喬·德特杜巴執導,由《指環王》的幕後班底制作。該片將通過華納兄弟對全球市場發行,預計於2018年全球公映。在動畫電影領域,邵氏將聯手香港和內地的合作夥伴,采用4K、3D動畫形式,片單包括《射雕英雄傳》等。

打破陳舊,規劃TVB新戰略:陳舊包括TVB的構架以及腐朽的制度、和戰略規劃,這是能否打開TVB局面的最大阻力;而在戰略規劃方面,讀娛君認為黎瑞剛或許會將重點放在內地市場,這從近期的合作就能看出一些苗頭。

黎瑞剛將重心放在了內地的視頻網站上,先後與愛奇藝、騰訊、優酷土豆等國內知名的視頻網站形成戰略合作。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TVB 50周年獻禮,TVB與愛奇藝將重啟90年代經典IP《創世紀》,聯合制作《再創世紀》,該劇將於2017年年底上線,此後還有一系列的合作項目,且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除了愛奇藝,TVB和騰訊、優酷土豆也確定了合作關系。

戰略布局好,TVB的渠道路子也就寬了,最終從小眾變成了大眾。

打造TVB的新接班明星:除了戰略、管理、內容的提振,當務之急還必須培養新的人才,打造全新的接班明星。其實,在這些年輕的明星里不乏可造之材,像梁烈唯、黃智雯、岑麗香、高海寧等,這一年還是有一些不錯作品的。

尾聲

TVB是一顆幹枯的老樹,而黎瑞剛作為新鮮血液讓邵氏在內地市場的發展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TVB也正在摸索屬於自己未來的發展之路,但讀娛君覺得,這業務層面的促進作用該如何體現?TVB又是否真的能重新被內地觀眾所接受?確確實實還需要看其項目的後續價值了。而作為一名忠實的TVB老粉,讀娛君還是希望它能起死回生!

黎瑞剛TVB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860

馮侖:劉曉光的光輝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7/160893.shtml

馮侖:劉曉光的光輝
馮侖馮侖

馮侖:劉曉光的光輝

做一個無名英雄,大地用青翠為我們加冕。

本文由馮侖(微信ID: fengluntalk)授權i黑馬發布。

驚悉曉光兄突然離我們而去,內心的悲痛,難以言表。此刻,心里有特別多話想說,想跟曉光說,想跟朋友說,也想跟自己說。

曉光的生命雖然停止在了 62 歲,但他帶給我,帶給企業,帶給阿拉善,帶給我們這個時代的溫度和痕跡,會永遠存在。

ccbed99

曉光是一個永遠要燃燒的人,和那些在大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傑出人物一樣,他總會把自己的生命投射到外部世界,投射到他人身上,投射到企業身上,投射到自己關心的社會事務里,投射到時代的潮流里,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展現出生命的光輝。

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微小的自己,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家人,其實他們也需要被投射、被關懷。遺憾的是,在當今這個年代,像曉光這樣在所謂大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大批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所以在想起曉光的好的時候,也為他只想著大家而忽略了自我、忽略了家人和身體而感覺到有些惋惜。

0fadf78

曉光的光輝,在於他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給予別人太多的關愛和感動。

曉光當過兵,當兵的時候就是個好戰士,當他把他的詩集送給我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充滿激情與朝氣,且奮發向上的戰士形象。

這個戰士一邊奔跑,一邊歌唱,沿途所到的每一個地方,所遇到的每一個人,所擁有的每一次感動,都成為了他的詩篇。他的戰士情懷和他的詩篇一直充滿著、影響著他的內心,使他在後來的日子里,無論是為官、經商,還是為社會做公益,都延續和踐行著自己最初的激情和詩意。

曉光為官時,做的官不算大,但也不算小,至少在計劃經濟的時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官。他當時做過北京市計委的副主任,我們之前就是跟計委打交道才認識了曉光,但從認識他第一天就感覺到他不是一個官僚,他也不會用為官的那套標準程式和語言把你拒之門外,更不會用官僚的那種目光去審視你,他會設身處地地替你著想,幫你解決問題,關心你的項目和企業。

所以從第一天開始,我就覺得這個官是有溫度的,他的溫度不僅體現在與你四目對望的時候,當你轉身離開,你仍然會感覺到你的背後有陽光,有溫暖。

52eea79

曉光從商時,他又把自己所有的熱情和精力都投射到了國企的改制和發展中。他接手首創時,首創還是一個非常虛弱的企業,除了負債之外沒有太多的資產,但曉光楞是讓這個攤子死灰複燃了,使首創在短短的十多年里成為了一個令人尊敬的新型國企。

在從商的這十多年里,曉光和我們打交道越來越多,他每次提起首創的時候,比民營企業的老板說起自己的公司還要興奮。有時候朋友們會跟曉光調侃:「這是你們家的事嗎?哪來這麽大勁呢?」

這時的曉光總會沈吟一下,然後說:「不管是不是我們家的事,我在這兒,就是我的事。」這又體現了大時代中英雄人物所具有的那種一往無前,那種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的優秀品格。

f80a76a

曉光在首創投射的精力和智慧,還有對自己身體的消耗都太多了,除了財務報表的數字之外,他並沒有得到太多企業本身所給予的溫暖和祝福,但是他仍然義無反顧,盡心盡力地去做這件事情。所以,企業仍然是他最值得驕傲的一個事業,首創也仍然是他生命當中最讓他激動的一個戰場。

因為首創的原因,也因為曉光詩一樣的情懷,他最終在阿拉善被漫天的塵沙所打動。當他跪在沙丘上,捧起黃沙時,他的心徹底被打動了。那一刻,他的淚和詩,以及他面前的風和沙,交融在一起,已經分不清哪個更多,哪個更有力量,哪個更清晰。

在這樣的情景下,他只有一個誓願,那就是要把生命最有激情、最有價值、最有沖動的地方留給環保事業,留給碧水藍天。

e33bdbc

於是曉光把他最後的光輝都投射到了民間環保事業當中,帶著我們創辦了阿拉善。如今,阿拉善這塊土地上凝聚了所有企業家對民間環保事業的心血,也成就了目前中國最大的民間環保機構。

同時,曉光不計個人得失,踐行新的理念,接受新的挑戰,服從規則的安排,十分高興地把自己關在了制度的籠子里。(點擊《把劉曉光關進籠子里》回顧往期文章)

我有時候會跟他打趣,說曉光這輩子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阿拉善 SEE,其他的事情可能過後就被淡人忘了,但「阿拉善SEE」會和「劉曉光」這個名字永遠連在一起,他的墓誌銘會是:劉曉光——阿拉善 SEE 的創始人。

37c24fc

今天當我們告別曉光時,特別是在看他投射到社會上的光輝時,我們想到的是他未盡的事業,這份事業就是我們要繼續用企業家精神去守護碧水藍天。

唯有將阿拉善的環保事業堅持下去,推廣開來,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才能夠讓曉光的光輝成為我們企業家的光輝,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光輝。也只有這樣,才足以告慰曉光。

我們想對曉光說,你放心地去吧,有你的光輝,我們不會停步,我們會在你的光輝的照耀下持續地進步,永遠地前行。

劉曉光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