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篤串魚蛋”引來警察開槍

  這是學民思潮成員黎汶洛在周日“城市論壇”上不止一次重複過的話。個人認為,這句話明顯犯上了偷換概念、誇張失實,刻意挑動受眾情緒之嫌。首先,市民,包括筆者在內,一向在街頭“篤”了幾十年的魚蛋,為何卻又從不見引來過警察開槍?年初一的那天晚上,在“篤”魚蛋與開槍前後,究竟發生過什麼事?根據黎的說法,大概是先有市民在“篤”魚蛋,然後遭警察無理包圍,驅趕,噴胡椒噴霧,再開槍,然後才有群眾擲磚頭、縱火等等“自衛”式舉動,說得香港警察,倒變得好像比古裝片中的流氓惡霸還更野蠻兇惡。只是,當中為何獨省略了食環署職員曾被“市民”包圍的細節?豈難道你們認為食環署職員是咎由自取,又或者,這件事根本全出自政府的捏造誣告?

  此外,關於另一位出席者,“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事後接受訪問時,亦曾提出過:“是警察先開槍,才引發群眾自衛本能(此處所指的大概應是最為市民所詬病的擲磚、縱火等行徑)”,刻意把警察說成是“先撩者賤”的說法。然而,不論我們從當晚電視新聞片所見,或至少僅從常識判斷,這種顛倒事件次序的說法顯然都不能太令人信服。

  黎汶洛據此便向出席的另兩位講者李慧琼及何君堯質問,既然如此,為什麼你們不先來譴責警察的暴力,只懂一味譴責示威者的暴力?若認同警察向示威者擲磚頭的行為只屬自衛,那麼示威者向警察擲磚的行為為什麼不能以同一標準,判屬為自衛?很好,在此我只想問一個簡單問題,如果雙方互擲磚頭都只屬自衛,那麼放火呢?難道示威者放火焚燒垃圾桶雜物也可算是自衛行動的一種?請問,當日有警察也在放火向你們還擊嗎?

  想當然地,當李慧琼反質二人,到底認不認同應譴責這種暴力行為時,後者便即提出“要譴責也應先譴責梁振英政府,先譴責政府的行政暴力、議會暴力”等等。在此.我要特別強調聲明,這顯然又是一種偷換概念的技倆手法:刻意把“抽象的暴力”拿來跟實際的肢體暴力掛上等同關係。據此邏輯試一舉例,假如有人聲稱對方在思想上“強姦”了自己,而卻以實際的肉體強姦去報復對方,敢問大家認為說得通嗎?

  就著黎一直反複指控的警察當日向示威者擲磚還擊行為,筆者在前文中也曾指出過,確實是有點過火與不恰當,然而誠如李慧琼所提出的一點看法是,黎到底又有否先檢討過當日示威者向警察擲磚頭的行為,又是否先屬於過火與不恰當?或許容我舉一個例子,當兩個人或兩方人發生互相鬥毆衝突時,大部份人都只會聲聲指控對方的不是,處處強調對自己有利的說法,而刻意忽略一切對自己不利的說法。由此,在黎、梁和一眾示威者的口中,結果就把一切只解釋為示威者對警察開槍的自衛行為了。然而,有一點他們始終無法解釋得通的事實是,把已倒地失去反抗能力的警察圍著痛毆,難道還足以只說成是自衛嗎?這還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是什麼?

  如果真如你們所說,只是無辜小市民百姓“無啦啦”在街邊“篤”串魚蛋,便即引來食環署及警察的如此野蠻無理對待,我絕對相信全香港任何有良知的市民都絕對毫無疑問地會徹底站在這些受欺壓者的一邊的!問題只是,在今日廣大香港市民眼中,你們給予他們的印象,根本一點也跟這種無辜受可憐逼害欺壓的型象沾不上邊,反倒只會讓他們聯想到,你們只是一群破壞社會秩序的暴徒、古惑仔而已!


  要說的是,我絕對相信,即使是任何最先進民主社會,都不免會出現諸多管治行政上的問題。不妨設想,假如有天讓長毛、黃毓民,或黃之鋒、黃台仰當上了特首,難道就不會出現問題?若然一旦出現問題,便即要訴諸流血革命抗爭的話,那我們是否只能永遠輪迴於這個“暴力怪圈”之中?
  
  最後,還有一點,當何君堯提出,警察在當日行動中是顯得有點過份克制,是以應加強適當武力應付之時,黎即咄咄逼人逼問對方是否便因此支持警察在當時開槍殺人,這顯然又是犯上了以上所言的偷換概念,而且是”屈得就屈”的毛病,據我個人理解,何君堯由頭到尾根本便沒這種意思,由此即可從某個側面反映出,這群年輕人所根據的邏輯,是如何薄弱與荒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506

聲援華裔警察梁彼得的華人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454

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美國紐約,華人舉行遊行,聲援被指控槍殺非裔男子Akai Gurley的華裔警察梁彼得,要求公正對待。 (CFP/圖)

2016年2月19日,周五晚上,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40歲的阿超下班歸來,開始了另一場工作——這一周,每天晚上他都活躍於社交媒體,有時睡眠時間低至4個小時。今晚,是他最後一次在黑夜戰鬥,陪伴他的是坎伯蘭河畔的夜空。

正在此時,北方1000公里外,一輛車從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駛出。車里坐著同樣中年的蔣勇,作為三家公司的老板,他也剛剛結束一天的奔忙。前方還有三個小時的車程,他才能夠抵達芝加哥。

東北1400公里外的紐約,此刻華燈初上。28歲的鄧麗儀走過西班牙人群居的社區。她對黑夜里的西班牙人並沒有太多好印象,然而此刻快速的心跳,卻不是因為隨時潛在的危險。

他們都在為第二天的一場活動做著準備。這場在美國華人圈被稱為“220全國大遊行”的活動,2月20日席卷了美國40多個城市,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五大湖到墨西哥灣。

一場裁定的是與非

十天前的2月11日,是中國農歷大年初四。居住於康涅狄格州的燕女士微信上跳出一個消息,令她新年的喜慶心情消失全無。消息來自一個名為“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的群,這個群的首創者是被她稱為“挺梁四君子”之一的在美華人吳一平,而消息的內容,是梁彼得被大陪審團裁定為過失殺人罪、瀆職等5項罪名成立,最高將面臨15年監禁。

梁彼得是一個美國華裔警察。2014年11月,擔任警察不到兩年的他在巡邏一棟紐約布魯克林危險建築時,在黑暗且騷亂的環境下扣動了手槍扳機,子彈經墻壁反彈後意外擊中一名非裔男子,致其死亡。

裁定5項罪名成立的消息引起了群里一片激憤。而燕女士看到消息的第一感覺,是“很不平、覺得不可思議”。她此前聽聞過數起反響相當大的警民沖突事件,很多白人警察掐死、甚至當面打死黑人都沒有被警察局起訴,尚在實習期、因為意外殺人就要承擔如此後果的梁彼得顯得“太不一樣、太不公平了”。很快,她為這種不公平找到了原因,此前出現過的數起警察槍擊黑人事件已經引發了警民關系緊張,梁彼得被認為不過是一只消弭危機的“替罪羊”。

與她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生活在紐約的鄧麗儀在同一時間關註到這個消息,當聽聞梁彼得最高面臨15年監禁的重刑時,她的反應不僅是吃驚,更多是氣憤。“之前其他的警察更暴力對待疑犯,但是從警察局拍拍屁股沒事就走出來……為什麽?因為是個中國人警察(註:梁彼得應為華裔警察)!所以夠膽這樣不公正地判罪。”

鄧麗儀決定用行動為梁彼得鼓呼,她開始著手準備請願信,征集簽名,並計劃將信寄給法官和律師,爭取“公正的審判”。同時,“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群”里的激憤很快傳遞到各個華人群體,並在社交媒體上不斷發酵。

也有人抱著不一樣的看法。在華爾街工作的Jim,此時在微信上看到了與梁彼得相關的文章。他的第一反應也是覺得非常不公平。在他看來,既然梁彼得不是故意殺人,就不該承受如此裁定。但是,當他仔細閱讀了相關報道之後,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我覺得梁警官是個阿鬥。”

Jim這樣解釋了他的“阿鬥”說。他覺得梁警官是一個無能的警察,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就在住宅區里亂開槍,以至於直接奪走了一個無辜平民的寶貴生命。更令Jim感到遺憾的,是梁警官在法庭上“很差很差的表現”。在他看來,那簡直是華人的恥辱。“他從來沒有向黑人受害者道歉,而且可能說假話,陪審團也不信任他,肯定把他當壞蛋。”

改變看法的,不僅僅是Jim一人。第一時間知道消息的燕女士,開始深入思考這樁案件背後的原因,之前未考慮過的因素一一閃現——為什麽讓一個技術不過關的警察上崗?為什麽要派兩個新警官去危險地帶?這些系統缺陷該由誰來埋單?

鄧麗儀卻一直堅持了當初的看法。她關註了一個叫“Civil Rights”的公眾號,因為那里可以得到最新的關於梁警官事件的資訊。這個公眾號,是一個海外華人的微信維權平臺,梁警官事件發酵之後,它開始組建各地的微信群。與此同時, “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群也發展出了2群、3群……在這些新建的微信群里,人們開始討論如何組織遊行。最終的“220全美大遊行”計劃就在這一個個微信群里被醞釀了出來。

開始質疑的燕女士,改變觀點的Jim和熱心維權的鄧麗儀,帶著各自的想法,在2月20日這天齊聚在了紐約的華人集會現場。

“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家在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蔣勇是當地一個僑團的領袖,在他的描述里,麥迪遜是一個“很小的大學城”。27萬人口的小城市里居住著1萬余華人,此次卻沒有組織出聲援梁彼得(下文簡稱“援梁”)的活動。

蔣勇覺得這是一個“意外”的遺憾,他原本已經在計劃組織一場本地活動,卻被告知2月20日那天要去芝加哥開兩場會。他曾試圖過聯系其他僑團,促成當地援梁活動,然而其他僑團的反應確是“淡淡的”。於是他只得報名參加了芝加哥的集會。

對這種淡漠,蔣勇表示理解,“這兒的華人普遍生活不太穩定,他們更加著眼於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是不是順手,其他事情沒有能力顧及,所以這個事情不怎麽熱心。”

在美多年的蔣勇,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2008年聽聞汶川地震,他著手組織義賣和捐款,把母親珍藏的剪紙都變賣捐獻了。提起在美華人,蔣勇的情緒又很複雜。他痛心於華人的隱忍和不團結,但有人從中國新到麥迪遜,他會不遺余力地提供各種幫助,就像自己剛到美國時老一輩華人幫助自已一樣。在他看來,這次全國性的集會遊行活動,最大的意義是給了美國華人聚在一起統一行動的機會,讓美國知道“我們不是可以隨便捏的族群”。

結束集會後從芝加哥驅車趕回家,已經是淩晨兩點多,蔣勇的聲音沙啞又疲憊,卻似還帶著白天的高昂和激動。他說過去黑人經常搶劫華人,因為華人“有現金、不帶槍、也不危險”。後來幾個華人“奮起反抗用槍擊斃幾個黑人”,整個華人圈生活都安穩多了。“不是說贊成暴力,在美國這樣一個社會,必須按它的準則和情況進行運動,不然只能被不停地壓榨,不停地壓榨……”

“美國這里就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此時,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阿超,也剛剛在微信上講述完屬於他的援梁故事。40歲的阿超是納什維爾集會活動的組織者,白天的集會是他近一個星期以來夙興夜寐的勞動成果。在他看來,集會援梁是行使作為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利。只有從自己做起,努力發聲,才可能改善華人“乖乖仔,一貫容易被欺負”的狀況。

“權益”一詞,是2月20日參加援梁活動的在美華人常常提到的字眼。對這個詞的解讀,卻有著微妙的不同。在蔣勇和阿超看來,“權益”反映為華人的形象;在燕女士看來,“權益”更多是一種平等與地位;而在Jim看來,這個詞的意義要具象得多。

“從來沒有過華人總統、副總統、國務卿、最高法院法官等等。這是明顯的種族岐視。按人口比例,早應該有華人最高法官了。”Jim很在意華人是否能占據這些社會最上層的席位,因為這樣才會有人“幫著我們說話,爭取利益”。Jim在華爾街從事金融工作,他的朋友圈里滿是分析稅改、資本管制、收入差距等概念的長文章。

28歲的鄧麗儀精力充沛,工作之外還要兼顧兩份兼職和義工活動。喜歡做義工的她常常說維權,但想法卻簡單得多。援梁活動對於她來說就是一種打抱不平,“我為人比較熱血,比如在地鐵上看到別人欺負婦女,我會站出來那種。”而這次她最強烈的動力是“愛國”,這個國在她心目中指中國——盡管她10年前高中畢業就到了美國,如今已經是美國公民。“這時代美國對華人不公平,我是最看不過眼。我盡管入了美國國籍,護照永遠不會改英文名,因為我覺得我是中國人。是真的。”

“幾萬人的集會,竟然能不留垃圾”

2月20日的紐約,天陰無雨。這一天有數萬華人聚集於這座城市的布魯克林區——梁彼得誤殺事件的發生地。

這些華人中很多從附近的州趕來,比如從新澤西州矮山鎮租大巴前來的May。May到達布魯克林的時候,已經是11點,那時布魯克林的公園已經聚集了上萬人,還有不斷的人潮湧入。“我都擔心是不是地方不夠要炸”。但是擁擠並沒有讓May感到過多不適,相反,她覺得“特別振奮”。因為過去從來沒有見過那麽多人參加集會,也沒見過那麽多標語,是“排山倒海的感覺”。

鄧麗儀同樣覺得“特別振奮”。梁彼得的媽媽發言時,她甚至有想哭的感覺。那一天的鄧麗儀是現場義工中的一員,這群義工維持秩序、發放標語、收拾垃圾,獲得了很多人的好評。

阿超來到美國是在2005年。之前,他曾參加過中國國內的反日大遊行。“具體抗議什麽我記不清了。後來看報道說我們國人把很多日本汽車,店鋪給打砸了。”此次援梁集會前,他也曾參與過其他的美國集會遊行活動,在他的印象里,美國的活動還有一個特征是“相對平靜得多。”

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平靜?他覺得,這是法治社會的結果。任何人觸犯法律都會得到應有的懲罰,所以集會活動大家自然要按照規矩辦事。“法治健全,大家都習慣了,也就沒有過多問題。”

May在回憶集會現場時,對其高度的組織性印象深刻。“武裝得很專業,總動員很清楚,包括告訴大家喊什麽話,訴求是什麽。強調不能把黑人放在對立面,他們也是受害者,我們反映的應該是美國體制問題。”

而人群離去後會場的整潔,更是令她感慨不已。當日從康涅狄格州趕往紐約集會現場的燕女士也同樣對會場的整潔印象深刻。盡管素昧平生,她們二人卻有一個共同經歷——1999年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後,尚未赴美的她們都參與了國內的遊行。May已經不太記得當時的細節,只是感慨“因為中國人比較隨便嘛。這次中午吃飯時段,幾萬人的集會,竟然能不留垃圾,素質真是高啊。”

作為義工忙碌一整天的鄧麗儀,對當天的集會非常滿意。此前她所在的紐約地區義工微信群就一直在討論集會相關的具體事宜:如何派發簽名信、如何配合各單位、如何印標語牌等。有的熱心人自己建了微信群來動員大家加群並參與集會,義工們與這些群主保持溝通,如果群主同意他們的方案,就會把這些行動的詳細方案告訴群里的參與者。

盡管有這樣較為有序的組織架構,鄧麗儀卻更願意將這次的良好面貌歸於大家“做個優秀好榜樣”的意識,因為“之前國人在國際印象中不太好,我們都知道要改善這些問題”。此前,吳一平曾經號召大家“在世人面前呈現最優素質和最佳狀態”。在鄧麗儀看來,這句號召被踐行得非常好。

相比於“意識”,燕女士更傾向於相信這種成果來自良好的前期組織。“口號標語都再三斟酌過”,燕女士在她所在的微信群里旁觀了整個前期準備過程,她說,吳一平為此還成立了好幾個小群,包括媒體宣傳群、社區領導人群、義工群等,大家在群里都有過爭論,最後做到了求同存異。而伊始的“凝聚華人力量挺梁過春節群”也發展到了10個,匯集了紐約集會的一些積極人士。

2月20日當天,除了事發地的紐約,美國還有40多個城市出現了華人的集會遊行活動。無論是芝加哥的蔣勇,還是納什維爾的阿超,對活動的印象里,都有“秩序”、“整潔”這些詞。

阿超是納什維爾地區集會的組織者。他加入了“2·20”全國遊行組織者總群,這個群的成員是各個城市的遊行集會活動組織者,有的之前就組織過類似活動,他們的經驗通過這個微信群傳播給了各地的組織者們。“大家互相討論,一些大城市還有律師幫助他們核對文字及方法”,阿超介紹說,從全國看,微信群分兩級結構,總群和地區群。總群聚集各地組織者,而地區群則有一定自主性。納什維爾的地區群分兩種,一種只有組織者和義工,主要討論具體細節工作;另一種群除了組織者和義工之外,還包括所有願意參加活動的人。阿超所說的微信群,首創者是天天,他對天天的描述是一名“全國負責人”。

正是因為這個“全國負責人”,阿超與援梁活動結下初緣。“天天開始建立微信群召集全國各大城市開展活動時,我被朋友拉入了這個群。然後,開始了解這個活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26

警察抗議欠薪 里約奧運會安保到底怎樣

距離巴西里約奧運會開幕還剩一個月,里約卻是危機不斷。

最近幾天,當地的警察在進入里約的主要入口——加利昂國際機場拉起了“歡迎來到地獄”的橫幅,以抗議政府已拖欠數月工資。他們宣稱,任何人來到里約都不可能安全,只能自求多福,里約警方是無法保護他們了。

除了薪資問題,里約警方還面臨著設備以及警車燃料緊缺的現實問題。一名警員抱怨說:“警察局既沒紙張,也沒影印機墨水,部分警局甚至缺水,以致廁所無法使用。”

在市中心,數百名警察舉著標語在議會大樓附近遊行,並威脅稱將在奧運期間罷工。“我們的耐心已經耗盡了,現在我們正面臨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里約民警工會主席內拉表示,“我們正在崩潰,我們必須加強行動能力。我們並不想做出偏激的行為,但政府逼著我們這麽做。”

但事實上,除了警方崩潰將讓外國的遊客們身陷危險之外,隨著里約奧運會的臨近,當地人也在對警方和政府當局失去耐心。

去年645人死於警方槍下

“看起來是有一個來自政府當局的命令,讓警察恐嚇人們保持鎮定,好讓當地人別惹麻煩,從而讓外國遊客看不到當地混亂的真面目。”住在里約貧民窟的當地人席爾瓦說,“警方在開槍的時候根本不在乎人群里有沒有孩子。”

根據里約州公共安全研究所上周發布的最新數據,在今年5月,執勤的警察在里約殺死了40人,而去年5月是17人。去年,里約警方總共殺死了至少307人,相當於當地他殺案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在巴西全國,2015年死在警察槍下的人數為645人,大部分受害者都是來自貧民窟或貧困社區的年輕人。

負責國家安全的官員則宣稱,他們在過去幾年采取了很多措施來驅逐哪些過度使用武力的警察,並且有效減少了重型武器的使用頻率。

然而,巴西民調機構Ipsos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超七成民眾對臨時總統特梅爾的執政給出了負面評價。

里約市長:安保的確失敗

並不希望奧運會尚未開始就受到太多質疑的里約市長帕埃斯(Eduardo Paes)也不得不表示,在里約奧運會的安保層面,國家政府的確做得“很糟糕”。“就保護民眾安全的工作來說,它完全失敗了。”他認為,在里約奧運會的籌備工作進入沖刺階段時,警察隊伍應該暫時將矛盾放在一邊,團結起來以保證實現一次安全的奧運會。

關於里約奧運會安保的負面新聞也頻頻出現。兩周前,澳大利亞輪椅籃球和帆船運動員、2012倫敦殘奧會帆船賽事冠軍麗絲爾·特施稱自行車被盜,澳大利亞奧委會要求巴西政府加強安保力量。與此同時,帆船賽事場地的汙染也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擔憂,更令人擔心通過蚊蟲傳播的寨卡病毒會爆發。另外,也有報道稱,奧運會大量基礎設施尚未完工。

更讓人擔心的還有兇殺案。根據里約州公共安全研究所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4月,里約州共發生謀殺案1715起,同比增加15.4%;搶劫案總計38461起,同比增加23.7%。

新華社此前援引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的調查結果報道稱,85%的里約市居民和81%的里約州居民認為暴力事件可能對奧運會產生負面影響;而39%的里約市居民和32%的里約州居民則表示出對當地交通狀況的擔憂。

官方:今天開幕也沒問題

但在這樣的混亂中,巴西政府官員當地時間5日還集體出面表態,稱將全力保證奧運會的安全問題。

特梅爾親自出面承諾將保證運動員的安全,並否認寨卡病毒爆發的可能性。他表示,巴西將派遣8.5萬名安保人員守衛在奧運會和像機場這樣的重要地點,“以保障奧運會賽事在一片安詳而和平的氛圍中進行”,這一數字是倫敦奧運會安保人數的兩倍。巴西體育部長皮卡尼也稱,已經采取一切措施預防寨卡病毒的爆發。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2016里約奧組委主席努茲曼(Carlos Arthur Nuzman)更是自信滿滿地說:“奧運會已經萬事俱備,就算今天開幕也沒問題!在我們這座美麗地城市,它將迎來最大的成功。”

站在一旁發言的帕埃斯雖然也重申了類似的觀點,但他也提醒前來觀賽的遊客,不要期待這里會像芝加哥、紐約或倫敦那樣。“畢竟我們的發展階段是不同的。”他解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640

美國達拉斯警察遭槍擊 4人死亡

美國當地時間7日晚9時,在美國城市達拉斯舉行的抗議遊行活動中多位警察遭遇槍擊。據CNN引述當地警方的消息,11名警察遭槍擊,4名喪生,另7人受傷。

達拉斯警察局長布朗(David Brown)表示至少有兩名狙擊手在抗議遊行隊伍行進時從高處伏擊警方,警方最新聲明稱在遭遇槍擊的11人中,已確認4人死亡。

“受傷者中2人正在進行手術,另有3人傷勢嚴重。”布朗說,“我們正在緊急搜尋嫌犯。”當時警方在一處汽修廠找到一名嫌犯並與之進行談判,隨後雙方展開交火,一名警官在與狙擊手進行槍戰時受傷。當地時間23:30此名嫌犯已被控制。警方所發照片中的嫌犯已自首,但目前警方改稱其為“相關人員”。警方還在案發現場找到一個可疑袋子,拆彈小組開始對其進行檢查。

“我們認為兩名狙擊手預先進入位置對警方構成交叉火力,並計劃盡可能多地殺傷或擊斃我們的執法人員。”布朗在講話中如此表示。

達拉斯市市長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這是達拉斯“最糟的噩夢”。

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煙酒火器及爆炸物管理局已經介入調查,布朗稱警方正在市區搜索是否存在炸彈。目前尚不知是否有平民傷亡。

案發當時,達拉斯民眾聚集在市中心,為路易斯安那州遭警察槍擊身亡的斯特林舉行抗議遊行,抗議期間傳出多聲槍響。在造成多名警察傷亡後,狙擊手逃脫。

近年來,美國警察對非裔暴力執法的事件頻頻發生,成為美國社會的重要問題。當地時間6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城市巴吞魯日市,兩名警察對非裔男子斯特林暴力執法的視頻曝光,在視頻中兩名白人警察將斯特林按倒在地,試圖對他進行控制,扭打中一名警察近距離對斯特林連開數槍,致其當場死亡。

此外,6日晚間,一段總長近6分鐘的“明尼蘇達州警察射殺非裔男子”視頻迅速傳遍互聯網,死者的女朋友用手機拍攝了警察射殺其男友卡斯提歐的過程,女子稱他們的車因為尾燈問題被警察叫停,卡斯提歐告訴警察他帶著一把槍,而且他有持槍證,當他想拿出錢包中的身份證明時候,警察開槍射擊。視頻中卡斯提歐滿身是血、奄奄一息,警察對他進行救治後將其送往醫院,但最終因失血過多而亡。32歲的卡斯提歐是公立蒙特梭利學校的食堂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73

美國再次發生槍殺警察事件,種族沖突依然緊張

美國時間周四晚間,一場抗議明尼蘇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警察槍殺黑人的示威中,狙擊手槍殺了五名警察,打傷了至少六名警官。

這次事件,再次凸顯美國的種族沖突與警民矛盾。

本周,美國接連發生黑人遭警察槍殺事件並引發全美範圍內的抗議。針對一名警察在明尼蘇達州截查車輛時槍擊一名黑人的事件,明尼蘇達州長要求展開聯邦調查。

此前,數百萬人在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視頻中看到了那名渾身是血、奄奄一息的男子。他的女朋友聲稱,這名男子只是按照警察的要求去取駕照。槍擊事件發生後不久, 他的女朋友錄制了視頻,並進行了現場直播。

這至少是本周第二起警察槍擊黑人事件。在這之前,路易斯安那州一名男子在警察的抓捕行動中被開槍打死。兩次事件的部分片段都被視頻記錄了下來。

周四晚槍擊警察事件,明顯是對這兩起黑人被殺的報複行為。達拉斯警方表示,在對狙擊手進行大範圍搜查之後,他們羈押了兩名嫌疑人。警察局長大衛•布朗說,狙擊手在抗議者的遊行地區對警察實施了“伏擊”。

更早時候,布朗表示,警方曾把嫌疑狙擊手之一堵在一個車庫里,兩名嫌疑者之一“威脅在市區里安置一枚炸彈”。德克薩斯州州長雷格•艾伯特呼籲人們,在達拉斯槍擊事件之後要記住“作為美國人團結在一起的重要性”。

而在警察被襲擊幾小時之前,奧巴馬在華沙參加北約峰會時剛剛針對發生在明尼蘇達的悲劇發表講話,呼籲正視執法部門內部的種族問題,同時也強調應當尊重警察,了解他們面對的危險。

周四晚的襲警讓奧巴馬不得不再次中斷華沙的行程,譴責達拉斯狙擊警方的槍手,並稱這是“狠毒、狡詐、卑鄙的攻擊。” 奧巴馬說:“這類攻擊沒有任何正當理由,任何參與謀殺者都應承擔全部責任,正義將會得到伸張。”

美國種族矛盾引發的警民沖突,在過去幾年中因為各種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更多地暴露在公眾面前,顯得相當激烈。

2013年佛羅里達黑人少年馬丁被協警齊·默爾曼殺死,默爾曼被判無罪釋放。2014年,Ferguson 市18歲的非裔美國青年邁克爾·布朗在未攜帶武器的情況下,遭到28歲的白人警員達倫·威爾遜射殺。

而黑人小販EricGarner 被警察勒死時正好有人將全部過程拍了下來。而這兩名白人警察都免於起訴,引發了全美大規模的遊行抗議, 在Ferguson 發生了黑人的暴亂。後來在芝加哥和巴爾的摩又連續發生此類事件。 在去年4月27日巴爾的摩又發生了大規模的黑人抗議警察過度暴力。

盡管經過廢除種族隔離以及上世紀60年代的平權運動,美國在法律層面實現了各種族之間的平等權利。但是過往奴隸制度和種族隔離的歷史,使得少數族裔尤其是黑人和執法人員之間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這個國家最開始是建立在奴隸制度之上的,很難完全克服過去的痛苦和歷史,”美國南方阿拉巴馬洲的黑人中年男性Anthony Philips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是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每一次這樣的事情發生,都讓我們意識到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克服種族間的藩籬。”

Anthony Philips 在一家醫院做管理工作。他說作為一個黑人男性, 從很小的時候他就被教育,如果想再多活一天的話,在面對執法人員時一定要避免發生沖突。但是種族之間長期的不信任使得黑人在面對白人警官時很難表示出真正的尊重。

另外,美國黑人犯罪率高是不爭的事實,黑人作為一個種族,家庭觀念相對較弱,很多兒童缺乏家庭和學校教育,長大成為問題青年。黑人雖然在美國的政治地位超越其他任何少數族裔,2008年奧巴馬當選為第一任黑人總統就是明證,但是在社會階層中依然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

而美國的槍支泛濫使得情況更加雪上加霜。 美國警察執行任務風險極高,因而權力極大,小小的對抗就可能引發出警民之間的生死對決。

“當這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知道有可能發生在我身上”, Anthony Philips 說,“而現在又發生針對警察的屠殺,太不幸了,這似乎在成為一個循環。所有的法律都規定了種族之間的平等,但是法律能規範人們的行動,卻不能規範人們的心。”

達拉斯市長麥克·羅林斯在襲警案發生後周五的記者招待會上也表示,種族繼續在分裂著美國。

“我們不會回避作為一個城市,一個洲,一個國家,我們還是在種族問題上掙紮”, 麥克·羅林斯說,“種族繼續分裂我們, 是的,種族是我們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5歲的黑人少年Avenate Willingham 最近向《紐約時報》寫信闡述了他的美國夢。

“我的美國夢是一個對所有人都安全的地方,在街上沒有危險,不用害怕在晚上走在自己家的街區。每個人都能自食其力和平相處。”

這樣的夢想估計還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

“有時候你會覺得種族問題就像是一件白襯衣上的血跡,” Philips 說,“你不停地洗,那血跡會越來越淡, 但是它始終在那里,並沒有消失。也許我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能夠不再面對那印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885

土政變17名警察喪生 載“政變者”直升機被戰機擊落

據外媒報道,土耳其總統府消息人士稱,一架搭載“圖謀政變者”的直升機被土耳其一架F-16戰鬥機擊落。

另有報道指出,已經有17名警察在此前土耳其軍方對首都安卡拉的行動中喪生。

土耳其國營電視臺TRT16日轉播一份據其表示是來自土軍方的聲明,宣布國家進入戒嚴和宵禁。

TRT報道這份由“國土和平會議”(Council for Peace in the Homeland)簽署的聲明指出,“在第2道命令前,將持續進行宵禁。”

繼土耳其軍方宣稱已掌控政府後,路透社引述一名飛行員目擊稱,所有從伊斯坦堡的阿塔圖克機場(Ataturk Airport)起降班機全部取消。

土耳其軍方於當地時間15日發動軍事政變,宣稱“已全面接管國家”,軍隊占領道路及大橋,首都安卡拉傳出爆炸聲和槍聲,有指有坦克和直升機開火。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通過網絡視頻廣播說他仍然控制權力。土耳其總理稱,有人“嘗試發動政變”,但不會得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82

美再發襲警案致3警察遇難 疑兇曾在伊拉克服過役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17日發生一起襲警事件,造成警方3死3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警方擊斃1名槍手。這是美國兩周內發生的第二起嚴重襲警命案。

槍擊地點離巴吞魯日警察局總部很近,附近公路已封閉,特警已到現場。據報道,事發前當地警方接到911報警電話稱看到持步槍男子在機場高速上行走,當警察趕到時馬上遭遇了槍擊。目前,警方已要求附近居民不要外出,當地兩所接治傷員的醫院也已封閉由警官層層防衛。

警方稱,在現場被擊斃的嫌疑人可能是唯一槍手,目前已經查出其身份,但並未公布。據美國多家媒體報道說,在巴吞魯日打死警察的嫌疑人是非裔美國人加文·朗恩(Gavin Long),來自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市。據報道,17日正好是朗恩29歲的生日。

誘警出動再“伏擊”

根據警方通報,襲警案發生在當地時間17日上午近9時,地點是距離巴吞魯日市警察局約1公里的一處加油站。當時,警方接到有人報警,稱看到一名持突擊步槍的男子。出警後不久,警方遭襲。

遇襲警車後排車門玻璃上有三個彈孔(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美國媒體此後公布的一段17分鐘警方通話錄音顯示,在第一名警官中槍近兩分鐘後,另一名警官在聯絡中稱仍不知道槍手的方位。大約6分鐘後,警方才確定襲擊者位置。大約30秒鐘後,有人在通話中稱襲擊者還在開槍。通話中,出警的警官還呼叫增援。

當地居民喬舒亞·戈德溫說,他通過自家窗戶看到了嫌疑人,後者當時全身黑色著裝,戴面罩、穿軍靴、攜額外彈匣。戈德溫稱,嫌疑人似乎在逃跑。

居民邁克·斯普林住在事發地鄰近的住宅,當時被一聲槍響吵醒,最初以為是爆竹聲。他說,這種聲音後來越來越響,持續了5到10分鐘。

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政府消息人士說,調查人員有理由相信,襲擊者可能利用報警電話“引誘”警方出動,然後在預定地點伏擊警方。

巴圖魯日市長霍爾頓在接受美國福克斯電視臺電話采訪時說:“我認為這是場伏擊。當有些人毫不尊重生命、毫不尊重警方時,我這麽說是很悲涼的。”他還表示,他已和白宮官員通話,並得到白宮的協助。他說,社區關系問題已經到了“決定性時刻”。

“獨狼”生日行兇?

盡管警方還沒有公布襲擊者身份,但媒體援引不具名政府官員的話報道,襲擊者名為加文·朗,非洲裔美國人,襲警案當天正是他的29歲生日。

犯罪嫌疑人加文·朗(圖片來源:nbcnews.com網站)

警方先前判斷,襲警案可能還有2名嫌疑人在逃。晚些時候的記者會上,路易斯安那州警方負責人邁克·埃德蒙森澄清,警方認為此案系一人所為,且襲擊者已被擊斃。

後續調查中,警方對堪薩斯城一處業主被登記為加文·朗的住宅發起搜查,在樹後發現被隱藏的武器。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加文·朗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5年,2008年6月至2009年1月曾被部署到伊拉克,2010年因不明原因退役。

密蘇里州法庭記錄顯示,加文·朗2011年與妻子離婚,沒有孩子,沒有犯罪前科。

另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加文·朗先前與一個反對美國政府的組織“新自由團體”有密切聯系。

有媒體分析,此事或與達拉斯襲警案同樣由美警槍殺黑人事件引發。7月7日,達拉斯發生惡性襲擊事件,造成5名警察喪生,7名警察受傷。襲擊發生時,當地正在進行針對美警槍殺黑人事件的和平抗議活動,這幾名警察正在維持現場的秩序。

此前,7月5日,巴吞魯日兩名白人警察與一名兜售光盤的黑人男子發生沖突,在將其按倒的情況下開槍,致黑人男子死亡。6日晚,明尼蘇達州的32歲學校食堂黑人員工卡斯蒂爾在接受停車檢查時被一名警察開槍打死。這兩起事件,成為全美抗議警察槍殺黑人運動的導火索之一。

奧巴馬譴責

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全國發表講話說,無論槍手動機如何,打死3名勇敢的警察都說明了警察每天面臨的危險,“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必須要表明,針對警察的暴力絕對沒有道理。”

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本月即將舉行全國大會之際,奧巴馬警告不要發表煽動性言論。他說“我們所有人需要克制言辭,敞開心胸。”

日前發生了5名警察遭槍殺事件的達拉斯市市長洛林斯發表聲明說:“在任何情況下,暴力襲警都是不能被接受的。”他呼籲目前全美抗議警方的和平遊行“必須馬上發聲譴責違法暴力行為”。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事後表示:“我們為在巴吞魯日槍擊事件中遇難的警察感到悲傷。就因為我們的國家缺少領頭人,還要讓多少警察和無辜百姓送命?我們需要法律和秩序。”

他隨後又寫道:“我們還想打擊‘伊斯蘭國’,可現在殺我們警察的是我們自己的國民。我們國家處於分裂和失控狀態,全世界都在看著我們。”

(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87

法國啟動第二級緊急預備役 動員1萬名軍隊人員和警察

據俄羅斯衛星網20日報道,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已下令在加強安全措施框架下動員1萬名軍隊和警察的緊急預備役人員。

奧朗德在國家憲兵培訓中心發表講話時說:“我已下令動員由退役軍人和警察組成的第二級緊急預備役。”

2015年11月的巴黎恐怖襲擊後,法國進入緊急狀態。其實行期限原應於7月26日截止,奧朗德14日還曾表示不會延期,但當晚的尼斯恐襲事件令其改變主意。

法國國民議會(議會下院)7月20日淩晨投票通過了有關將緊急狀態延長6個月的政府法案,將本應於本月26日結束的全國緊急狀態延長至2017年1月底。

此外,奧朗德還說,法國情報部門從2013年起共阻止了16起恐怖襲擊。奧朗德說:“從2013年起共在法國國內阻止16起恐怖襲擊。”

之前,當地時間14日法國國慶日當晚,一輛卡車沖入法國南部旅遊城市尼斯觀賞煙花表演的人群中,造成至少84人死亡。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襲擊者是其成員。襲擊事件發生後,總統奧朗德表示,法國將繼續維持最高警戒水平。

(綜合中國新聞網、新華網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30

美國加州聖叠戈發生槍擊事件 2名警察中槍

據美國警方消息,加利福尼亞州聖叠戈29日發生槍擊事件,兩名警察中槍,具體傷亡情況不明。

聖地亞哥警察局在社交媒體上稱,目前遭槍擊警察的情況還不清楚。警方拘留了一名嫌疑人,正在聖地亞哥東南部的一個社區搜尋另一名犯罪嫌疑人,要求當地居民就地避險。

(綜合自新華社、中新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781

印度獨立日發生襲警事件 已致10名警察受傷

據印度半島電視臺報道,印度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夏季首府斯利那加市當日發生兩起襲警事件,目標都是針對印度中央後備警察部隊,已造成至少10名警察受傷。據印度官方人員表示,其中有三人的傷勢十分嚴重。

另據《印度斯坦時報》消息稱,事件造成一名警官和兩名武裝分子喪生。該消息表示,武裝分子躲在暗處襲擊正在巡邏的警察車隊,雙方隨即發生交火。

據印度媒體消息稱,目前雙方的交火仍在進行,尚不清楚襲擊者的具體人數。襲擊者的身份正在確認中。

15日恰逢印度第70個獨立日,當日印度全國都沈浸在節日的歡樂中。據俄羅斯衛星網消息稱,襲擊發生的時間幾乎與印度總理莫迪發表祝賀演講的時間相同。

莫迪在15日的講話中也提及國家安全局勢問題。他呼籲青少年拒絕暴力,並表示國家絕不容忍恐怖主義和恐怖分子,也絕不會向恐怖分子低頭。

印度總理莫迪在紅堡舉行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上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