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年後,淘汰的大量新能源車電池將去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964.html

5年後,淘汰的大量新能源車電池將去哪?

第一財經日報 楊海艷 2015-06-14 21:11:00

“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汙染3個標準遊泳池容積的水,若廢棄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汙染50年左右。試想,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呢?大量重金屬及化學物質進入大自然,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汙染。”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

一輛指導價為30萬的新能源汽車,其電池成本可能在10萬元甚至以上。“一般來說,動力電池的容量低於80%就不能再用在新能源汽車上。”上海交大汽車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殷承良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現在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對消費者承諾的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最多是10年時間,但是如果考慮到使用環境等綜合情況,動力電池的平均壽命也就是5年。”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循環再利用情況(蔣浩明/圖)

隨著新能源車形勢一片向好,也有人發出疑問:5年或者幾年後,這些不能被繼續用在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電池,應該何去何從?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

梯次利用,看上去很美

這些不能被電動汽車繼續使用的電池,並非完全失去了價值,理論上說,它們還可以按照電池容量的不同,而被利用在儲能或者相關的供電基站以及路燈、低速電動車身上,最後進入回收體系。這也是業內泛稱的動力電池再利用或者是梯次利用。

據外媒報道稱,在上周的一場汽車電池研討會上,通用汽車發布聲明稱,將於近期公開電動車電池二次利用技術發展規劃。在此之前,通用就曾經提出將電動車電池用於電網。這與目前國內業內人士的想法基本一致。

“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一方面肯定是為了節能的考慮。另一方面,如果梯次利用得到普及,無疑將極大地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成本。”殷承良如是表示。

2012年7月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就明確提出,要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建立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體系,引導生產企業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

在此之後,“包括國家電網下屬的北京、浙江公司,都在致力於動力電池的余能研究,投入資金上馬梯次利用研究項目,但是進展相對緩慢。”OFweek行業研究中心新能源分析師孫棟棟之前曾告記者。

事實上,“將利用後的動力電池大規模用作儲能,這恐怕只能是想想而已。”華北地區某新能源公司的技術人員指出。

按照他的說法,雖然儲能電池對單體電池的密度要求不如動力電池那麽高,但一個儲能項目的儲能電池的規模較大,通常達到百千瓦甚至是兆瓦,而一輛新能源車的電池容量平均大概是30kwh,如果要將動力電池用作儲能,無疑需要大量電池包,而這會使得整個儲能電池塊面臨一致性以及管理困難,從而將影響整塊儲能電池的使用。

更何況,“就產業現狀來看,由於我國不同車企的電池路線、電池的規格和對電池的測評要求各不相同,也就造成了電池的型號過多,使產量過度分散,同時也為‘後市場’也就是梯次利用帶來更大難度。”孫棟棟表示。

因此,在上述技術人員看來,如果要梯次利用,恐怕也只是小範圍的應用。比如家庭的儲能項目。不過,“雖然從技術要求上看,小範圍的家庭儲能相對容易達成,但事實上,在這塊需求上,目前中國市場的需求並不明顯。相對來說,美國或者其余國家更容易實施,因為他們的居住環境以獨棟為主,儲能設備容易安裝”。

政策鼓勵,難過商業價值關

雖然確實存在各種問題,但動力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按照相關規劃,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累計產銷量將達到500萬輛。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據此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17萬噸的規模。

“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汙染3個標準遊泳池容積的水,若廢棄在土地上,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汙染50年左右。試想,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呢?大量重金屬及化學物質進入大自然,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汙染。”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

或許正因如此,在2014年12月30日,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發 《關於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明確汽車生產企業作為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責任主體,負責動力電池的回收。

為鼓勵生產企業回收動力電池,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探索。上海市曾出臺政策表示,車企回收動力電池政府將補助1000元/套;深圳則建立動力電池利用和回收體系:每賣一輛車廠商拿出600元、政府拿出300元,用於回收動力電池,初步建立電池回收的機制。

“我們目前正在和我們的供應商討論後續的電池回收利用,但現在還沒有具體的細節可以對外透露。”安徽某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商王宇(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因為去年新能源車的銷售也才剛剛起步,所以更多還是關註前端的銷量,而電池制造商現在忙於擴充產能,感覺也沒太關註回收的問題。”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

更重要的是,在他看來,是技術不到位以及目前整個新能源電池的再利用商業鏈條並沒有得到完善,整個產業閉環難以形成所致。“舉個極端的例子。你看鉛酸電池,修車的地方可以回收,垃圾分揀場所也可以回收,為什麽呢?就是因為鉛酸回收很容易產生商業價值——拿個改錐,把廢電池撬開,倒掉酸液,把最值錢的鉛板取出再倒賣就賺錢了。”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但是鋰電池為什麽回收不上來?在他看來,鋰電池回收工藝太複雜,從廢舊鋰電池中直接回收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等高附加值的中間品商業化難度很大。加之不同廠家的鋰電池材料和配方等各不相同,要完成回收更加不容易。

回收不易,再利用更難。上述技術人員介紹到,比如即便是家庭儲能電池,也要根據儲能項目的需求做二次開發,要求電池成組後的外形、安裝、動力接口、信號接口以及各種協議、電壓等級等都必須統一起來。在這些都完成之後,即便是有“下家”能接受再利用產品,那麽,如何能保證再利用的產品在成本和價格上較新品更具優勢?

因此,有觀點認為,要促成動力電池的回收再利用,首先應該統一電池的標準。“更重要的是,政府不能只表示支持而不拿出實質的政策。”王宇認為,我們可以借鑒歐洲和韓國等國家,采取稅收減免或者財政支持的方式,來鼓勵企業進行投入和嘗試。

 

編輯:於百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66

將去杠桿進行到底

最近撕逼大戲不少,真正重要且值得我們關註的,肯定是央媽和財政部的隔空互懟。寫的好的分析文章已經很多了,撕歸撕,吵歸吵,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去杠桿的問題還是要解決啊!

 

問題在於:誰有能力將去杠桿進行到底呢?

 

讀了麥格理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的文章後(可以直接點去看原文哦),讓我深感書中自有黃金屋,歷史真是映照現實的一面明鏡。

 

每個國家發展壯大到一定階段後,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現在鬥膽跟我們打貿易戰的美帝也不例外,他們之所以今天還能以帝國主義霸淩的姿態出現,就是因為他們親身實踐了: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四任總統,耗費10年,用盡了各種方法,但都沒有打死通脹之虎。

 

跟去杠桿一樣,打贏通脹的秘訣,在於改變普羅大眾對未來的預期。但人都不傻,所謂腸胃不好,消化不了老板畫的餅;老百姓也是一樣啊,看不到通脹(打破剛性兌付)真的下來,怎麽可能相信通脹(杠桿)真的下來了!

 

而打破預期這事,又不像炒股票,給你三根陽線就能改變世界觀。沒看到物價真金白銀的下來,大家是不會改變預期的。而人性中又自帶趨利避害的基因,歷任總統們當然是希望通過不那麽痛苦的辦法(就是短期沖擊小,對總統民調影響不大嘛),來達到打破預期這件事。所以,我們就看到了美帝一波又一波被團滅了的政策。

 

1969-1974年,尼克松總統采取了管制價格的手段,成為了美國PK通脹的first blood,通脹率1969年5.41%,到了1974年升到了11.04%。

 

為什麽政府的手管不動呢?因為大家的預期沒有降低,所以從勞動者的工資要求、到企業的漲價行為,都會將通脹預期考慮進去;政府如果只調節企業出場價格,那就等於擠壓企業top line,任憑op expense侵蝕bottom line。企業自然會趨利避害,少做少虧吧;於是市場供給減少,進一步令市場供不應求,推高通脹;最終令政府只能認輸,放棄價格管制。

 

1974年上臺的福特總統,號召老百姓少花點錢多存錢,並且給自己加上了壓縮政府預算的技能,結果1974年通脹11.04%,1977年卸任時候通脹6.49%。

 

壓縮政府預算,是降低社會需求,理論上來說,確實是非常好的解決通脹的辦法。但是經濟學中,有個詞語叫做政治經濟學。就是說,政府預算少了,每個選區從中央政府領到的支出就少了啊(沒有人能接受自己被扣錢、降人工吧);所以,壓縮政府預算,必定造成選區的反感,這就會傳導到相應的國會議員;最終,福特總統輸掉了通脹,輸掉了總統選舉。

 

1977年上臺的卡特總統,面對的通脹問題就更棘手了,1977年是6.49%,1978年跳到了7.65%,1979年就達到了歷史最高的11.27%。

 

好在1979年,保羅·沃爾克出任美聯儲主席,老爺子才不跟你來軟的,上來就是非常嚴厲的貨幣政策。過程也是極其痛苦:美國的經濟增速從1979年的3.2%,下降到1980年的-0.2%,失業率達到了10.8%(比次貸危機失業率還要高)。

 

僅看這三年的經濟數據,沃爾克的貨幣政策大概就是直接拿刀來捅死人的。於是我們看到,既有農場主開著拖拉機圍攻美聯儲大樓,又有議員在國會聽證會上對沃爾克的咆哮。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沃爾克要選擇這麽個見血的方式處理通脹呢?

 

他的前任阿瑟·伯恩斯,始終認為通脹是由非貨幣因素造成的(就是不願意接鍋、背鍋嘛),他眼中,背鍋俠應該怪財政赤字,工會力量,還有商品價格。

 

但是沃爾克看透卻沒有點破,因為:無論你怪哪個接鍋俠,跟他們撕逼推卸責任,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啊。

 

美國央媽的貨幣政策是總量政策,開關水龍頭肯定不如結構性政策那麽有針對性;但那些結構性政策背後,有無數的利益糾葛,就像有娃有房有車的中年人,患得患失得很;美國央媽雖然糙了點,但背後了無牽掛,可以自由馳騁,緊縮貨幣是anytime anywhere。

 

就像蜘蛛俠被咬的時候,也沒想到要拯救世界。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


沃爾克是1979年8月6日出任美聯儲主席的,同年9月18日他任內的第二次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7位可以投票的委員中,已經有3位對他投出了反對票。如果沃爾克不能堅守陣地,那美國經濟就白死了,通脹惡魔又會回來了啊。

 

但沃爾克是一般人麽?

 

他做出了一個影響歷史的決定:美聯儲從1979年10月開始,將政策目標從利率變成了貨幣供應量。即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美聯儲不是故意讓利率升高,因為美聯儲只管貨幣供應量,而貨幣供應量下的利率是市場的力量。

 

結果就是,在沃爾克的領導下,通脹從1980年的13.51%,逐漸下降到了1983年的3.2%,而美國經濟在80年代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股市迎來牛市,美元也開始迅速升值。

 

沃爾克以個人智慧和意誌,頂住了無數的責難,帶領美帝取得了對通貨膨脹的偉大勝利。盡管他只做了八年的央媽,但卻被很多人視為美聯儲歷史上最成功的主席。

 

當然,現在大家對他評價之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本質還是:沃爾克是這出戲的真正主角之一,C位出道有啥奇怪,他本來就應該、也有能力hold住全場。

 

而現實與歷史,總有很多同與不同,中國現在的情況嘛,我相信明天一定會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