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兆業重啟境外債務重組 “妥協”獲部分債權人認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260.html
佳兆業重啟境外債務重組 “妥協”獲部分債權人認可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11-11 14:32:00
即便債務重組順利完成,佳兆業也依然要面臨年報難產的問題,而年報能否出具是佳兆業複牌的關鍵條件。
佳兆業(01638.HK)暫停了半年多的境外債務重組正式重啟。加上近期不斷與境內金融機構達成和解,這家一度瀕臨死亡深淵的房地產企業正逐步“複活”。
近日,佳兆業發布了建議境外債務重組的公告。同樣是基於“保本、削息、展期”的目的,這一次的重組方案相比於早先3月份公布的方案要讓步得多,不僅削息力度減小,還承諾待股票價格回升後給予境外債權人最高7%的“或然價值權”。
先前的境外重組方案原本是在融創(01918.HK)的主導下進行的,也正是因為削息過多、展期過長而遭到境外債權人的反對,融創也因此在收購佳兆業的路上止步。
在業內看來,郭英成的回歸是佳兆業債務重組進展較此前更為順利的主因。只要境內外債務重組完成,佳兆業的銷售恢複正常,這家企業就能擺脫困境。
但橫亙在郭英成面前的,還有年報難產的大問題,如不能順利交出年報,佳兆業將面臨被摘牌的危險。

新方案的妥協與讓步
佳兆業在公告中稱,此次境外重組方案已經與督導委員會達成一致意見,並獲得後者的無約束力支持函。“督導委員會”是由佳兆業境外可換股債券及高息票據的若幹持有人組成。
此次公布的重組計劃主要涉及五筆優先票據和今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這五筆優先票據包括人民幣18億元的2016年到期優先票據、2.5億美元的2017年到期票據、8億美元的2018年到期票據、4億美元的2019年到期票據和5億美元的2020年到期票據,票息率在6.875%~12.875%之間。今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總額15億元,利率為8%。
根據最新的重組方案,佳兆業擬發行5筆總計18.5億美元的新高息票據,取代舊有票據。新高息票據的到期時間為4年~6年後,票息率降至6%~9.9%之間。
對於今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佳兆業計劃展期4年,並擬將目前2.64港元股的兌換價盡快減低至2.34港元股。同時,佳兆業對新換股債券可選擇按10%的年度現金票息再延長一年。
相比於此前融創團隊主導下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佳兆業此番做出了更多妥協和讓步。
今年3月,融創團隊宣布收購佳兆業之後迅速主導了其債務重組。彼時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是這樣的:幾筆優先票據展期全部展期5年,年利率更是降低到3.1%~6.9%;今年到期的15億可轉換債券也將展期5年,利率由8%下調到2.7%,並推遲前2年的利息支付。
當時,大幅縮水的利息回報及五年的還款期遭到了一些境外債權人的反對。有債權人提出希望能夠在原有的方案上增加利息、縮小延期,並適當為新債進行擔保。
此後,融創收購佳兆業無疾而終,郭英成回歸後顯然了吸取了教訓,新的重組方案給予了債權人更多讓步與優惠。
除了在削息、展期方面讓步之外,佳兆業此次的重組方案在支付方式上也有所改變。此前,舊的重組方案中曾規定展期前兩年均用“實物票據支付”,一些債權人頗為不滿。在最新方案中,佳兆業計劃除了第一年以實物支付利息外,第二年起采用“現金+實物支付票據”方式付息;至第四年及以後,可全部選用現金付息。
不僅如此,佳兆業還承諾在一定條件下給予債權人補償:新高息票據總額的7.0%“或然價值權”。補償的條件是,佳兆業普通股的30天成交加權平均價達到或超過1.96港元、2.45港元、3.07港元、3.83港元、4港元時,這項權利分別可觸發20%。
佳兆業在公告中稱,公司會繼續與督導委員會進行磋商,旨在於相關司法權區,透過互為條件的協議安排,根據合約細則的條款,實施建議重組。
銷售重啟與元氣恢複
債務問題總是連環套。與先前不斷發生違約而引起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現在的佳兆業正因在債務重組上取得的一個個進展而進入正向循環。
在境外債務重組取得關鍵進展的同時,佳兆業的境內債務重組已攻克諸多難關。
自去年12月以來,佳兆業深圳多個項目的“鎖房危機”讓這家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債務違約連鎖反應,進而導致佳兆業在全國多地的項目遭到了司法查封,銷售停擺。
到今年9月12日,惠州佳兆業1號重新開盤,成為佳兆業陷入危機以來第一個重啟銷售的項目。
隨後10月,佳兆業上海公司與中國銀行、中銀投達成和解,上海佳兆業城市廣場、佳兆業八號、上海浦東金融中心等項目均恢複正常。佳兆業廣州公司與佳兆業城市廣場項目的債權人達成和解,該項目於10月底重啟銷售。
11月1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佳兆業相關人士處獲悉,深圳佳兆業前海廣場項目(又名“山海美域花園”)部分房源已解除司法查封,主要涉及已認購但未簽約備案的房源,共有約200套。這些房源已於10月底全部完成簽約備案,符合相關條件的業主均成功從銀行獲得購房貸款。
此外,佳兆業在湖北、遼寧、山東、珠海、佛山、成都、重慶、長沙等地項目都已陸續正常銷售。
隨著項目逐漸解封恢複銷售,佳兆業此前面臨的流動性枯竭也將獲得大幅緩解。這也將進一步促進境內外債務重組。
截至2014年底,佳兆業的有息債務合計650.09億元。其中,境內債務涉及包括結欠銀行債務、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務,合計479.71億元,境外有息債務為170.38億元。
不過,即便債務重組順利完成,佳兆業也依然要面臨年報難產的問題。此前,佳兆業因為年報審計存在問題,一再延遲刊發2014年年報以及2015年中期業績公告。審計機構普華永道要求佳兆業處理好六大問題才能進一步對年報進行審核。而年報能否出具是佳兆業複牌的關鍵條件。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業績不如意難被華爾街認可 高紀凡私有化天合光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5911.html
業績不如意難被華爾街認可 高紀凡私有化天合光能
一財網 王佑 2015-12-15 19:15:00
相比中小規模的A股同行,天合現有估值嚴重偏低,總市值竟不到60億元人民幣(參考昨日上漲前股價計算)。高紀凡或率領天合私有化後、回到國內主板上市以期更高估值,而無論是借款還是融資,也會更加便利
盡管公司的規模從2006年上市以來擴大了十倍,但在美上市的這家光伏企業---天合光能(TSL.NYSE,下稱“天合”)股價卻一路陰跌。2015年的近1年內,股價表現也並不出色。作為大股東的天合董事長兼CEO高紀凡已等不及了,終下決心對其進行私有化。就在今年6月8日,晶澳太陽能(JASO.NSDQ,下稱“晶澳”)大股東率先提出了私有化。而繼天合、晶澳之後,打算私有化和分拆子業務單獨上市的美股新能源企業,也將越來越多。
多位分析人士稱,雖然天合的組件、電池產能龐大,但相比中小規模的A股同行,天合現有估值嚴重偏低,總市值竟不到60億元人民幣(參考昨日上漲前股價計算)。高紀凡或率領天合私有化後、回到國內主板上市以期更高估值,而無論是借款還是融資,也會更加便利。繼續留在海外,既沒有更多資金來支撐新戰略,還可能重蹈此前多家公司因缺乏現金流的覆轍。但由於天合現有的經營模式也不外乎電池、組件加電站這樣的套路,從差異化而言,與國內同行並無二致。天合在國內市場會得到怎樣的估值還無法判斷。
股價8年來一直下跌
天合創立於1997年,目前為光伏組件、電池及矽產品的大型一體化生產、銷售企業。截止第三季度末,天合內部的矽錠產能約為2.3G瓦,矽片產能約為1.8G瓦,電池及組件產量分別為3.5G瓦、4.7G瓦,位居行業前列。該公司於2006年在美國紐交所正式上市。
就在昨晚,天合忽然宣布,收到一封初步無約束性收購提議書:高紀凡和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上海興晟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興晟”)提議,將有意向收購所有流通股(除高紀凡及興晟所擁有的股份),包括美國存托憑證(“ADS”)形式的普通股(每份“ADS”代表50股普通股)。
買方擬以0.232美元每股普通股或11.6美元每股ADS進行收購。高紀凡所開出的11.6美元報價,要比天合2015年12月11日的收盤價溢價21.5%。受此消息影響,昨夜天合股價大幅飆升,截至收盤時價格為10.66美元,上漲11.62%。此前,晶澳董事長兼CEO靳保芳開出了9.69美元的私有化收購價,比之前收盤價高出20%。
盡管被私有化新聞所影響,天合股價也出現了10%以上的明顯上揚,但整體來看,2007年之後天合遭遇了創出新高、再沒有出現過股價逆轉的態勢。2007年7月31日,天合盤中飆升至73.06美元的股價,此後深跌;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有過短期上漲經歷,且於2010年1月29日盤中拉升至曇花一現的62.37美元,但後續表現乏力。今年1月2日,天合的收盤價為9.52美元;而宣布私有化前一天,天合的股價約為9.55美元。
一位行業資深光伏分析人士告訴本報,如果向前統一複權計算,天合此前創出的最高報價在36美元左右,相比9.55美元的價格,天合的股價實際跌去了三分之二以上,“在天合剛剛上市的階段,其收入和利潤都不錯,而現在公司規模都擴大了十倍,利潤卻十分慘淡,被華爾街放棄也在情理之中。”
2015年第三季度,天合出貨量為1.7G瓦,同比漲了60%。該季度的營收為7.93億美元,毛利率17.4%,但凈利潤卻出人意料的只有-1500萬美元,相比2014年第三季度、2015年第二季度都有所減少。此外,去年三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天合的營收分別為6.17億美元和7.23億美元,都要比上一季的營收略低。也就是說,在三季度收入上漲的情況下,凈利潤卻在下滑。
天合這一季度的凈利潤下降,事實上與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美國光伏企業Solyndra有關。雙方從2012年起一直在打反壟斷訴訟案。有媒體報道稱,Solyndra給出的理由是:自己在使用銅銦鎵硒(CIGS)材料並研制出先進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但中方公司則通過獲得低利率銀行貸款企圖占有市場。這場口舌之戰堅持了近3年,但高紀凡決意在今年第三季度一次性給予對方4500萬美元的“分手費”,為後續私有化掃清道路。
市值嚴重低於A股同行 私有化有利於貸款及變現
參考9.55美元計算,天合的實際市值僅為57億元人民幣。而收入上遠不抵天合、部分在國內上市的大批組件企業,市值幾乎全數超過天合,這或許是令高紀凡最為不快的。
上述股票收購行為即是天合的私有化之舉,高紀凡很可能將天合拿回A股市場做準備。昨日晚間,高紀凡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對此未做更多回應。
截至12月14日,組件廠商向日葵(300111.SZ)、東方日升(300118.SZ)的市值分別為70.1億元、95億元;航天機電(600151.SH)市值為149億元,有退市風險的*ST海潤(600401.SH)也獲得了高達136億元的市值。組件產能不小的協鑫集成(002506.SZ)市值更是達到了305億元。
天合的其他同行也是個個身價不菲:陽光電源(300274.SZ)和福斯特(603806.SH)分別是169億元、177億元的市值。另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協鑫集成上市外,其余A股上市公司市值都是經歷了今年7、8月暴跌後的回歸價格。而天合在美國市場所受到的沖擊則要遠比A股這些企業小。
光伏行業是一個需要大投入、大資金和密集部署的領域,就天合的未來戰略布局看,也都需要通過A股這樣一個“造幣機”市場,來使其公司和大股東拿到更多的資金。回到國內市場,企業可以有較好的估值,並且可以將股權質押給銀行,取得更多貸款。而從個人和其他股東的套現來分析,或許也要比海外上市公司更為容易。
編輯:王佑
圓桌討論IP那些事兒:概念很火,變現還需用戶認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326/154910.shtml
導讀 : IP就像一個姑娘一樣,有的時候姑娘像一個花瓶,有的人到60歲70歲了是青花瓷,越老越有感覺。
i黑馬訊(麻策) 3月2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舉辦的第三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下午文創分論壇,數位嘉賓就IP那些事兒展開了圓桌討論。
以下為圓桌節選:(經i黑馬編輯)
圓桌嘉賓:
互象動畫皮三先生
張小盒創始人陳格雷
十月文化副總裁、《大聖歸來》制片人金大勇
章魚TV張旋
主持人:下面開始聊聊IP那些事兒。各位怎麽看待泛娛樂化IP?
皮三:我們一直在做手機遊戲的研發,現在開始切到運營的階段,對我們來講,我們從手遊領域理解IP。2014年對於手遊來講開始有IP的苗頭,到2015年達到非常高的點。2015年手遊的業績,當時影遊聯動最紅的是《花千骨》,制造了現象級的產品。我覺得我們手遊行業目前階段對IP的認可更多的還是在於利用IP本身的粉絲群體給遊戲進行一個導量的階段。過去兩年包括2016年上半年,都還處於這樣的階段。接下來我們是從消耗IP這個角度慢慢地走到培育IP的過程。遊戲也屬於泛娛樂產業的一環,動漫、小說、遊戲,我們消費IP的同時也可以成為IP的源頭。目前業內更多的是覺得遊戲承擔了一個變現的工具,其實我們會參與到IP的過程中來。
主持人:傳統的想法是上下遊的關系,把內容培養成一個品牌、IP、影視、遊戲這是一個傳統的思維。您的想法是遊戲從源頭開始培養IP,遊戲不再是下遊變現的操作模式,而是直接就是一個IP。
皮三:IP是一個立體的東西,前幾天的一篇文章我覺得特別好,小說對IP來講,小說有小說的特點,小說會對人物情節的刻劃、對人物的完整性有很好的表達,電影對人物形象的刻劃使大家對人物形象有更好的了解,對遊戲來講遊戲可以跟玩家更緊密的互動,使玩家對這個遊戲的參與感更強。多方面來講大家是一起在豐滿這個IP,各種IP的表現形式都來提供一個支撐,最好是為玩家、粉絲提供一個對IP整體的更好的體驗。
主持人:多維度理解這個產品。今年是體育創業比較熱的一年,藝體不分家,章魚TV怎麽看待IP的事情?
張旋:章魚是做讓每個人都成為體育比賽的講解員,以前大家請黃健翔來解說,我們作為屌絲也希望來解說一些遊戲,開始做的時候並沒有想這是不是個IP,今年因為UGC很火,不光是體育領域,其他領域都有主播經濟。從我的角度來說,它可能是小的IP,不像大電視劇、微信的表情,不是這種級別的,大家都在用的IP。對於章魚來說,很多小IP在一起價值也非常大,每個小IP會深刻地影響一小搓人。我的感覺是這種情況下IP的概念不能局限於電影電視劇或者大的卡通形象,任何一種有用戶真正喜歡它並且願意去跟隨的東西,這是我看到的東西,IP不是要全國人民都很喜歡才叫IP,只要一小部分非常喜歡它就可以,這是IP的本質。
主持人:怎麽樣把產品人格化,既有你人格的符號,也有你節目的持續性,更多的是調動一些用戶不僅從節目形式上還要人格上都有貫穿性,這是很重要的。兩位是動畫方面的中國領軍人物,不知道從動畫層面上您是怎麽理解IP的?
陳格雷:我先說一個簡單看法,互聯網時代是特別毀名詞的時代,一直在毀各種各樣的名詞,去年剛毀了匠人精神,被小米和錘子徹底毀掉了。IP這個詞太火了,把原來很多打擦邊球的概念,有沒有關系的概念全都塞進來了。IP本身什麽都不是,第一國外從來不說IP這個詞,IP本來的詞就是知識產權,這個東西就是這麽簡單。我的看法不複雜,我認為如果一定要把IP分幾個層次,可以理解為網紅級、品牌級、偉大文化價值級。IP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會過時。現在大家炒的是現象級的IP,會過時。回過頭我想說IP的幾個看法,IP一定要有經歷過偉大的磨難和故事,一定要有個偉大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故事,這是需要時間去打磨的,真正的好的IP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真正好的IP必須是能創造價值的,有足夠強的文化價值。
主持人:IP就像一個姑娘一樣,有的時候姑娘像一個花瓶,有的人到60歲70歲了是青花瓷,越老越有感覺。
皮三:IP要更新,前幾天放的超人明顯就改變了,得隨著時代更新,那是幾十年前的東西了,要跟當代的審美觀要一致。最主要還是背後那個核心價值,創作者要隨著階段性調整,調整自己,適應時代的要求。IP還是掙長期的錢,不是掙快錢。
主持人:現在一些作品稱不上IP,只是做品牌的過程。同是做動畫的,從IP價值鏈上,可能有自己的鏈條,立足自身怎麽去布局?
皮三:對於遊戲來講,IP在我們看來分兩塊,首先是IP本身的制造,最上遊我們首先提供足夠好的優質的內容,它可能形成IP。我們提供足夠好的內容,然後才是比較高端的賦予這個內容的路或者世界觀,使玩家真的能認同。
第二塊,運營。遊戲行業會不一樣,我花了一年時間很辛苦地打造了一個很好的遊戲內容出來,對我們來說才剛剛開始,後面可能是漫長的運營過程。IP知識產權,它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核心在於它的粉絲,如果這個IP沒有粉絲,我相信這個IP沒有任何商業價值。我們怎麽形成更多的粉絲群,中間可能是運營這一環要考慮。運營是IP這個鏈條里很核心的一點,是變現。遊戲本身好一點,在運營粉絲的同時天然具備了變現能力。
金大勇:中國唯一能變現的就是遊戲。
張旋:在我看來我們給用戶提供快樂還是很重要的。我們最火的是男主播,我們80%的主播都是男生,我們是做體育的,不一定非要是美女。需要的是強交互性。
皮三:市場本身是公平的,玩家也好粉絲也好用戶也好,願意為你這個產品這個服務去買單,他們心里是有感受的,我們關鍵是找到玩家的點在哪里,他願意為什麽去買單。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麻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風神股份起訴證監會竟贏了 律師稱贊賞其勇氣但不認可“結果”
上市公司因不服處罰決定起訴證監會,一審獲勝訴。故事的主角風神股份(600469.SH)因兩個年度報告會計信息存在虛假記載而遭到監管層處罰,但其並不服氣,遂申請行政複議將監管層告上法庭,經一年左右審理後翻盤。
“勇氣可嘉,應予肯定。”多位律師對風神股份此舉給予掌聲,但同時表態“不服法院的一審判決”。其中,律師們著重就法院判決風神股份行為不屬於虛假記載以及影響投資者投資判斷缺乏依據提出異議,認為“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都屬於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而一審判決以不屬於虛假記載、更符合重大遺漏為由撤銷處罰,很難令人信服”。
對此,多位律師表示,河南證監局、證監會若不服一審判決,可依法上訴。據了解,證監會自成立以來,也有數次被告上法庭,但有律師表示,這樣的情況比較少,原告勝訴的例子也很少。
風神股份“翻盤”
“居然把證監會給告了,還勝訴了。”風神股份因翻盤一年前的行政處罰決定而備受市場關註。
《第一財經日報》從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稱“鄭州中院”)行政判決書獲悉,於去年3月份遭到行政處罰的風神股份,因“不服氣”起訴河南證監局、證監會一案中獲得勝訴。
這事要追溯要2013年12月份,彼時風神股份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而被河南證監局立案調查。一年之後的2015年1月7日,河南證監局向風神股份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並於當年2月5日舉行聽證會聽取風神股份的陳述申辯意見;一個月後的3月6日,風神股份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6個月後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複議決定書》。
風神股份被處罰的緣由在於,當時河南證監局查明,2011年、2012年年度報告會計信息存在虛假記載。其中,2011年風神股份三包退賠、返利、三包優賠業務入賬金額與實際發生金額不符,從而虛減利潤759.31萬元;2012年風神股份再度出現上述問題,虛減利潤2212.47萬元;2012年風神股份虛增主營業務收入1.28億元,虛增主營業務成本1.03億元,從而虛增利潤2002.32萬元。
對此,河南證監局對風神股份做出警告和60萬元罰款處分,並對其相關負責人處以5-10萬元的罰款。
但是風神股份對於上述行政處罰決定表示不服,遂在2015年8月19日向鄭州中院提起行政訴訟。在近一年的審理中,風神股份和河南證監局、證監會圍繞著10多個處罰焦點進行爭論。
鄭州中院在聽取風神股份、河南證監局、證監會的意見之後,認為行政處罰案件由河南證監局管轄無不當,河南證監局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合法、認定風神股份年度報告會計信息存在違法行為並無不當、依據《證券法》等法律規定立案查處的行為也並無不當。
但是在肯定河南證監局及證監會的一些做法之余,也對一些焦點問題進行了“翻盤”。其中,針對風神股份年度報告會計信息屬於虛假記載是否正確一事,鄭州中院認為,風神股份2011年、2012年三包退賠等業務均為實際發生的業務,河南證監局對此也予以認可,故該業務金額不屬於不存在的事實,風神股份的行為不屬於虛假記載,“河南證監局認定的該事實更符合重大遺漏司法解釋的含義”。同時,鄭州中院就風神股份虛減利潤、虛增利潤一事,認定河南證監局行政處罰決定認定相關事實不清。
對於河南證監局認定風神股份被處罰對投資者投資判斷產生實質影響,鄭州中院認為,此認定缺乏事實依據和證據,因為被處罰的期間內風神股份股價並未有明顯變化,且還有所上漲。此外,鄭州中院認為,河南證監局行政處罰程序、證監會行政複議程序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
最終,鄭州中院於6月24日宣布河南證監局和證監會敗訴,其認定“河南證監局行政處罰決定、證監會行政複議決定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程序違法”,判決撤銷上述機構的行政處罰決定和行政複議決定,並責令河南監管局在此判決生效後重新作出行政行為,此外50元訴訟費由河南證監局及證監會負擔。
律師界表示“不服”
對於風神股份起訴河南證監局、證監會之舉,多位律師予以肯定並支持,但同時就鄭州中院的一審判決持有異議,建議河南證監局、證監會依法上訴。
“勇氣可嘉,應予肯定。”多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律師表示,應當積極肯定風神股份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的做法,風神股份把司法作為最後的救濟手段,依法監督證監會行政行為的行為,應予支持。
然而,對於法院一審判決的結果,律師們則並不認同,“鄭州中院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和判決結果明顯有錯”。
其中,鄭州中院認定風神股份行為不存在虛假記載這條便遭來異議。“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都屬於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在此前聽證時風神股份對認定信披違法行為並沒有異議、只是辯駁沒有虛假記載的主觀故意和違法情節輕微,證監局據此處罰當然正確,一審判決以不屬於虛假記載、更符合重大遺漏為由撤銷處罰,很難令人信服。”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厲健律師表示。
上海天銘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一欣也稱,重大遺漏也是虛假陳述的一種,不能由此推導出不存在虛假陳述行為,風神股份在聽證期間是承認存在信息披露違規的,動機故意與否,虛增或虛減利潤的合並與否,不影響虛假陳述行為的存在。在宋一欣看來,由於兩年年報中已作披露,風神股份行為不應屬於“不存在的事實”,是否應當處罰,應依據《證券法》規定的重大性的認定標準。
對於風神股份被處罰對投資者投資判斷不能認定為產生實質影響,律師們也是表示“不服”。“風神股份年報會計信息虛假記載、虛增利潤嚴重違反《證券法》規定之信披義務,必然影響投資者作出投資判斷,這是基本證券常識。”在厲健看來,鄭州中院出具的理由是置基本事實於不顧,有混淆行政訴訟和虛假陳述民事訴訟之嫌。
宋一欣也表示,鄭州中院判決書中提到的“涉及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未有投資者損失之情形,至本案訴訟時也未有投資者主張損失之情形”不符合事實,當時已有投資者起訴風神股份,已要求虛假陳述民事賠償。“相關案件也恰恰在鄭州中院管轄。”厲健補充道。
此外,厲健還指出,一審判決作出時間是6月24日,上訴期為15天,一審判決目前尚未生效,鄭州中院在7月5日即發布到中國裁判文書網,明顯違反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八條規定:承辦法官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的專門人員應當在裁判文書生效後七日內按照本規定第六條、第七條的要求完成技術處理,並提交本院負責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專門機構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
“河南證監局、證監會若不服一審判決,應提起上訴,用司法手段維護行政監管機關的合法權益。”多位律師發出類似聲音。
雲南白藥混改新實施路徑已獲各方認可 預計年底前可複牌
雲南白藥今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雲南省國資委籌劃與白藥控股相關的重大事項,目前交易各方尚未簽署合作協議,交易尚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將繼續停牌。同時,公司預計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複牌。
雲南白藥稱, 自2016年11月10日至今,相關各方積極推動白藥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的開展。根據與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溝通咨詢的情況,對方案實施的具體路徑進行了優化和完善,目前新的實施路徑已得到交易各方認可。同時,評估報告備案及其它雲南省內相關審批程序正同步推進。 目前,重大事項方案實施尚需完成評估備案程序和取得雲南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等部門的事前審批,交易各方尚未簽署合作協議,本次交易尚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公司股票自2016年11月3日(星期四)開市起繼續停牌,待相關事項確定後,公司將及時發布相關公告,預計公司股票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發布相關公告並複牌。
此前,雲南白藥於2016年7月19日接到控股股東白藥控股的通知,稱公司實控人雲南省國資委正在籌劃與白藥控股相關的重大事項,以推進白藥控股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且該事項與雲南白藥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鑒於該重大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公司股票自2016年7月19日(星期二)開市起停牌。

華泰汽車溢價1.5倍購曙光股份遭問詢 中小投資者普遍認可控制權的轉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20/1071683.html
2017年1月13日,停牌一個月後,曙光股份控股權變更方案終於曝光:曙光集團擬將其持有的9789.5萬股曙光股份無限售流通股股票出售給華泰汽車,並將其持有的4581.83萬股的投票權委托給華泰汽車。華泰汽車集團通過直接持股、投票權委托的方式合計擁有上市公司近1.44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1.27%,成為公司“新東家”。
值得關註的是,本次轉讓股票價格初步定為23.21元/股,轉讓價格較停牌前公司股價溢價高達157.3%。《證券日報》記者通過查閱年報了解到,事實上,近5年曙光股份經營業績堪憂,營業收入已從2011年末的56億元下滑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23億元。那麽又是什麽原因促使華泰汽車願意向曙光股份乏善可陳的基本面砸下重金呢?
招商證券汽車分析師汪劉勝對記者表示,華泰汽車集團之所以願意如此高溢價入主曙光股份,一方面汽車生產資質作為稀缺資源正是華泰汽車所缺少的。此番交易後將使得華泰擁有多種整車資質,補齊發展短板;同時,作為新能源的主要盈利點,曙光股份旗下黃海新能源客車在公交領域的行業地位也是華泰汽車所看重的。
記者在曙光股份投資者平臺看到,中小投資者普遍對此次控制權的轉移表示出認可和期待。畢竟從業績角度來說,華泰汽車未來不排除通過曙光股份實現集團資產整體上市的可能。數據顯示,截至到2016年三季度末,華泰汽車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5.3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0億元,兩項數據分別是曙光股份的4.95倍和20.82倍。
31億元大手筆 溢價157%入主曙光股份
此次轉讓方案顯示,公司控股股東曙光集團擬將其持有的9789.5萬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14.49%),以23.21元/股(停牌價為9.02元/股)的價格出售給華泰汽車,交易總價達22.71億元;同時,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4581.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78%)的投票權委托給華泰汽車。後續,曙光集團再將其中約3567.2萬股(占總股本的5.28%)轉讓給華泰汽車。記者估算,如果後續轉讓價格不變,此次華泰汽車集團入主耗資將超過31億元。
記者了解到, 曙光股份的主營業務為整車、車橋及零部件,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兩大產品品牌,整車產品方面主要以客車(包含新能源客車)、皮卡為主。2016年1月至9月的營業收入為23.31億元,同比減少1.95%,凈利潤345.86萬元。不過,2016年12月30日,曙光股份控股子公司丹東黃海汽車收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高達5.42億元。
而“新東家”華泰汽車是以新能源汽車業務為核心,集整車和動力總成研發、設計、制造、銷售以及汽車金融為一體的汽車行業公司,成立於2008年5月29日,註冊資本3億元,實際控制人為張秀根、張宏亮父子。
值得註意的是,此番大手筆收購,華泰汽車以高溢價接手曙光集團轉讓的股份,遭到了上交所的重點問詢。 與此同時,華泰汽車此次收購同行業的整車上市公司,其獲得控制權的舉動不免會帶給投資者關於上市公司未來業務整合、資產註入等預期。就此,上交所也問詢華泰汽車目前是否存在針對上市公司的重大調整計劃和安排。
此外,本次股權轉讓交易雙方曙光集團與華泰汽車僅簽署框架性協議,上交所問詢函中也要求相關股東補充披露本次股權轉讓存在的不確定性,並充分揭示風險。
華泰一箭三雕 整車資質+客車資源+融資平臺
記者查閱年報了解到,近5年曙光股份經營業績堪憂,營業收入整體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從2011年末的56億元下滑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2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2013年首次虧損後,2014年依靠政府補貼以及出售資產等方式勉強維持盈利,2015年則在12月份單月銷售1098輛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的情況下盈利,2016年則又回到了出售資產維持盈利的老路上。
實際上,2016年曙光股份原本打算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收購國內BMS(電池管理系統)龍頭億能電子來助力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實現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事與願違,在定增事項已獲證監會核準的情況下,曙光股份遭遇億能電子股東違約的“黑天鵝”,收購事項以失敗告終。
接下來的2016年,新能源整車在騙補疑雲的籠罩下,舉步維艱。曙光股份全年產量同比下滑45.90%,銷量更是同比大幅下滑近70%。 可以說,曙光股份乏善可陳的基本面確實不值得華泰汽車集團砸下重金。不過,汪劉勝對《證券日報》表示,華泰汽車集團此番豪擲千金入主曙光股份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汪劉勝稱,隨著國家今後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使得汽車產業生產資質具有稀缺性。華泰汽車目前制訂的“傳統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尚缺少多類整車生產資質。通過此番拿下曙光股份的實際控制權,將使華泰汽車擁有多種整車生產資質,補齊發展短板。
除此之外,曙光股份旗下黃海新能源客車也是華泰汽車考量的因素之一。“新能源客車至少在目前來看才是企業的主要盈利點,而華泰汽車的新能源車型主要還是以純電動微型轎車、B級車及SUV車型為主。”。
通過本次交易,作為民營汽車公司的華泰汽車也進一步打響了知名度。未來可通過曙光股份這個上市平臺吸引投資,助力自身發展。因為畢竟“汽車整車制造本身具有重資產的屬性,對於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
記者在曙光股份投資者平臺看到,中小投資者普遍對此次控制權的轉移表示出認可和期待。畢竟從業績角度來說,華泰汽車集團未來也有通過曙光股份這個上市平臺實現集團資產整體上市的可能。
數據顯示,截至到2016年三季度末,華泰汽車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5.3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0億元,兩項數據分別是曙光股份的4.95倍和20.82倍。
新華百貨回應:公司董事會不認可崔軍罷免董事提案
陷入董事會席位之爭的新華百貨,4月16日晚就“崔軍旗下上海寶銀等提交要求罷免全部董事的提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對罷免董事提案的依據及其與事實不符的情況,持不予認可的保留意見。
公司現任董事不存在應當解除職務的情形;該提案不利於公司穩定和股東利益;上海寶銀作為私募基金管理方,大比例買入公司股份達32%,是否符合全體基金份額實際投資者的真實意願?公司提請各方予以重點關註。
公告稱,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提出罷免公司第七屆董事會 正常履職的六名董事的提案,對於公司及除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以外其他股東的利益具有重大不利影響,公司對此有如下特別聲明:
1、公司歡迎一切認同新華百貨發展方向和經營理念的投資者,尊重股東權利, 希望股東提出有利於公司穩定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2、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自合法選舉成立以來,全體董事勤勉盡責全力維護股東及公司的利益,均履行了作為董事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未被任何司法機關認定違反董 事責任或義務,或被認定為嚴重損害或侵害了公司和公司股東的利益,不存在公司 應當解除其職務的情形,更不存在相關股東在缺乏事實依據和調查了解的情況下主 觀對公司董事履職的不實認定,公司特別提示《公司章程》第九十六條明確規定:”董事在任期屆滿以前,股東大會不能無故解除”;
3、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自成為公司股東以來多次提出不利於公司治理和穩定的提案,其提出的提案或被公司股東大會予以否決,或因提案本身違規被取消表決; 但本次仍提出不利於公司穩定和股東利益的提案,最終將實質損害包括中小股東在 內的其他股東的合法權益,公司提請市場各方對此情況予以重點關註;
4、上海寶銀及上海兆贏僅作為私募基金管理方,通過管理的四個基金賬戶,大比例合計買入單一上市公司股份達32%的投資行為,是否符合全體基金份額實際投資者的真實意願和利益?並依此不斷對上市公司業已形成的穩定實體主業經營和規範治理現狀進行非理性的主觀改變,是否符合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穩定需要?公司 對此更有責任提請市場各參與方予以重點關註;
5、公司第七屆董事會基於對股東提出的罷免董事會董事提案的依據及其與事實 不符的實際情況,持不予認可的保留意見。
海爾回應“世衛專家不當言論”:認可官方聲明並道歉
“海爾空調獲得世衛組織專家認可”事件繼續發酵。5月26日晚間,海爾官方發布聲明稱,充分認可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官方的聲明,並承諾不在海爾官方平臺轉載、發布任何與事實不符的內容,並表示誠懇地向世界衛生組織及關心海爾空調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歉意。

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聲明,稱從未向任何機構頒發過“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也從未對海爾的空調產品或服務做過任何評價或評估。

5月17日,海爾在北京主辦了全球室內空氣凈化與人類健康研討會,會上邀請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站臺,並為海爾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對此,世界衛生組織在聲明中稱,沒有世界衛生組織員工參加該研討會;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員工,均未出席該會議。並稱活動里出現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王宏才,並非世界衛生組織員工和專家,其言論及行為不代表世衛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空氣汙染不實報道的媒體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獲知,近日部分媒體關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報道包含有關空氣汙染的錯誤和誤導性信息。
世衛組織致力於傳播準確、科學合理的信息,以推進關於公共衛生的討論,使公眾能對他們的健康作出明智的決定。世衛組織保留通過法律途徑追究捏造和傳播關於世衛組織的不實信息行為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世衛組織關於空氣汙染不實報道的官方聲明請見下文。要求有關媒體在其平臺更正或刪除下列不實報道。
錯誤信息一:
媒體報道“世衛組織專家代表為海爾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世衛組織專家認可海爾空調‘造空氣’”、“世衛組織專家代表:海爾空調為打贏全球空氣治汙戰作出表率和示範”。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並未給海爾或任何其他廠家頒發“全球健康空氣領袖品牌”,也從未對海爾的空調產品或服務做過任何評價或評估。
錯誤信息二:
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王宏才表示,希望海爾空調研發出更多更領先的技術和產品,為全球空氣治理持續獻計獻策。”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王宏才並非世界衛生組織員工,也不是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王宏才的言論及行為不代表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也不為其言論負責。
據世界衛生組織了解,王宏才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的員工。該醫院是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但合作中心並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部分。其員工不為世界衛生組織工作。該醫院員工的言論不代表世界衛生組織。
錯誤信息三:
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中國代表處負責人”、“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出席“2018年5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球室內空氣凈化與人類健康研討會”。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沒有世界衛生組織員工參加該研討會;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員工,均未出席該會議。
錯誤信息四:
某些媒體報道“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代表王宏才提到,室內空氣汙染90%來源於空調。”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在中國,室內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是用於烹飪或取暖的固體燃料(生物質或煤炭)的燃燒。請見如下鏈接了解世衛組織關於最近空氣汙染報告的新聞稿,以獲取更多信息。
http://www.wpro.who.int/china/mediacentre/releases/2018/20180502-WHO-Issues-Latest-Global-Air-Quality-Report/zh/
錯誤信息五:
某些媒體報道“開啟海爾凈界自清潔空調凈化8分鐘後,室內汙染物含量降至5μg/m³(微克每立方米),優於當時日顆粒物濃度7μg/m³的瑞士空氣,且優於世界衛生組織在《空氣質量準則》中提出的健康空氣10μg/m³安全值。”
世界衛生組織聲明: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顆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空氣質量準則 》(2005 年全球更新版)建議PM2.5的日平均值不高於25微克/立方米,年平均值不高於10微克/立方米。這個建議並非安全值。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指明沒有證據顯示存在一個安全閾值,即低於該濃度的暴露不會出現預期的健康危害效應。

前投資顧問向客戶推介未經證監會認可基金遭暫時吊銷牌照
1 :
GS(14)@2010-08-14 13:14:24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ervlet?docno=10PR94
前投資顧問向客戶推介未經證監會認可基金遭暫時吊銷牌照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暫時吊銷高秀萍(女)的牌照,為期三個月,由2010年8月4日起至2010年11月3日止(註1)。
證監會的調查發現,高於2008年在怡達理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怡達理財)任職顧問期間,向若干名客戶介紹一隻未經證監會認可的基金。
由於高推介該基金時,怡達理財尚未完成對該基金的盡職審查程序,因此該基金需待怡達理財給予批准,才可推介予客戶。為了向客戶銷售該基金,高要求客戶簽署表格確認他們屬"只限執行"的客戶,並且在表格上指明要購買該基金(註2)。高不應向客戶作出這項要求,因為事實上是高本人先向這些客戶介紹該基金。
此外,高向客戶推介該基金前,亦沒有考慮怡達理財的有關盡職審查程序,且沒有聽從上司指示,先觀察該基金一段較長時間才介紹予客戶。
證監會決定暫時吊銷高的牌照時,考慮到高並沒有行事不誠實,假若證監會認為高確有任何不誠實行為,應會處以更重的懲罰。
完
備註:
1. 高之前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在關鍵時間,高隸屬怡達理財。高曾是怡達理財的負責人員,目前並無隸屬任何持牌法團。
2. "只限執行"交易通常是指有關公司根據客戶的具體指示執行的交易,而該公司本身並沒有作出招攬,亦沒有及無須就該項交易的利弊或適合性提供投資意見。
醫保研限賺5% 違規開名 長遠或可跨境索保 擴至內地認可醫院
1 :
GS(14)@2010-11-01 22:14:22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f-115968?category=m
自願醫保以500億元公帑鼓勵投保,其保費監察惹關注,據悉,日後為醫保監管立法時,可考慮限利潤及行政費只可佔保費5%,最多不可多於10%,賺過多者可考慮公開公司名。另當局考慮自願醫保長遠可跨境索保,包括擴大至內地認可的醫院。
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對加保費仍深感憂慮,促政府審批加價,或推出計劃時即以官辦醫保作制衡。
轉公司否 讓投保人自行決定
食衞局現正就自願醫保作諮詢,當局早已表明不會為自願醫保定價。消息人士表示,港府日後立法設定監管框架時,可考慮規定利潤及行政費佔保費的比例,這比例暫沒定論,相信可以是個位數如5%,不應是雙位數,因保險產品標準化,可減少經紀推銷。
對於若保險公司賺多於法定水平,消息人士稱,外國有做法會公開保險公司名稱,投保人自行決定是否轉投其他公司,可能有人覺得用開的保險公司有較大吸引力,即使被多賺都願留低。另消息人士指外國亦有做法是今年多收保費,明年便可減收,本港在立法時都可考慮。
在保費加價方面,消息人士稱會有一個批核過程,可能每年訂一個加幅水平,荷蘭及瑞士都有類似機制,未必需要有病人代表在內,亦未必需要經行政會議審批。
公帑鼓勵投保 恐掀醫療通脹
另外,自願醫保現雖建議只適用於香港私家醫院,但當局認為長遠可考慮容許跨境索保,如研究適用範圍擴至經過巡視或有認證的內地醫院。有醫生表示,內地醫院儀器先進,診斷收費便宜,相信未來毋須由醫生面對面的診斷,都可跨境進行,如在內地照腸,帶報告回港看醫生。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張文光認為,整頓醫保市場是必須的,但不會輕率支持自願醫保,最擔心公帑鼓勵投保,會有推高醫療通脹的危機,再加上公營醫生又被吸至私營,結果中產兩頭不到岸。張建議官辦醫保及保險不應視為最後板斧,這應是自願醫保的第一步,讓市場有制衡。
據悉,港府認為公營的醫療制度已可起制衡私營醫療的作用,惟一旦未能與醫療及保險界達成共識,不排除官辦醫保。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亦稱,最擔心醫保加價,要求政府審批加價。他又支持跨境索保,既方便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又可配合回鄉安老。
對港府認為自願醫保可減佣金及限行政費及利潤,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譚仲豪說,自由市場運作,不是如此簡單,不可能一廂情願,想約人去街,人家未必肯出去。
撰文:冼韻姬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