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糧荒解密

2011-3-14  TCW




誰賺走了我的麵包錢?商周3路人 馬橫跨2大洲、6地展開追蹤旅程

你我餐桌上的那塊麵包為什麼越來越貴了?全球食物價格,創下21年來新高,4年之內,兩次的國際糧價大漲,頻率之快前所未有,真正的問題出在哪裡?《商業 周刊》由你我的餐桌出發,三支團隊從「一個麵包的全球之旅」開始,萬里追蹤美國、中國糧倉現場,發掘基本供需面以外,經濟與價格的秘密:當肥滋滋的熱錢怪 獸入侵,加上國家級玩家加入搶糧,咬下一口麵包,你我已注定咬下了全球化的風險。

台灣──吐司價格超過三位數

第1站 美國.小麥產地農夫最大壓力是財務管理

第2站 美國.期貨交易所熱錢比供需更讓糧價失控

第3 站 美國.糧商總部 掌握糧食、加工與貿易鏈

第4 站 中國.國家級糧倉 根本不缺糧,仍然要搶糧

這是一趟從餐桌出發的追蹤之旅,我們追蹤的主角,是一粒麥子。

才邁入二○一一年,周遭所有跟「吃」有關的,全都悄悄的在漲價。泡麵漲了、包子漲了、麵包漲了……,聽說這一切都跟天候造成國際糧荒有關;又聽說,這一切 都是因為中東……,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吃這回事,事情變得這麼複雜?

國際糧價創下二十一年來新高,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更預言,糧價走高將成長期趨勢。這對我們將產生什麼影響?

到底,桌上的那一塊波羅麵包,從產地到我們的餐桌,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我們付出的價格越來越高?

三月初 台北麵包店 接兩通報價電話,虧掉一輛賓士車

走進台北市最大連鎖麵包店順成蛋糕,最能填飽肚子的白吐司,價格從年初來漲了一○%。主婦們不禁皺起眉頭,曾幾何時,印象中一整條不過才五十、六十元的白 吐司,至今身價已站上三位數。

然而,面對一條白吐司要價百元的新常態,麵包業者臉上卻不見一絲喜悅。

「這波我們(麵包)平均漲幅約七%,但(成本)壓力還是很沉重,」問起漲價一事,順成蛋糕總經理吳官德沉默了一會兒說。

店數越多的麵包店老闆,被原物料價格追著跑的焦慮感也同步放大。全台四十二家連鎖店的幾分甜烘焙體系負責人許湘鋐形容,「接兩通原物料商的報價電話,才十 分鐘,多付出去的錢,等於丟一輛全新的賓士。」他搖頭苦笑。

台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國榮說,一條吐司原料成本三十元,高筋麵粉占五四%,過去半年麵粉價格漲逾三五%,光買麵粉至少就得多付五‧六元;細砂 糖、高價進口奶油漲更兇,分別有五、六成漲幅,因此,這波的價格調漲,根本還不敷成本。

如果,麵包店老闆十分鐘就丟一輛賓士車的錢,那麼,是誰賺走我的麵包錢?

於是,《商業周刊》選擇台灣飲食當中,最為「國際化」的麵包做為此次糧食漲價的代表,鎖定其主原料麥子,追尋一粒麥子從源頭來到台灣的足跡。三組採訪團 隊,繞過半個地球,一路追查:究竟是誰賺走了我的麵包錢?

這一趟旅程,共一萬五千公里,揭開麵包漲價的秘密。故事場景,先從美國北達科塔州開始:

三月三日 北達科塔州小麥田 美國農夫盯著財報價格,決定種多少

三月三日,攝氏零下八度,我們開著租來的林肯車,從明尼亞波里斯,一路沿著九十四號線道往北,來到北達科塔州的法爾戈(Fargo)。頭一個小時車程,還 可見到大湖區冰凍的湖泊與緩丘,兩小時之後,眼前只剩下一望無盡的地平線,以及遠處像是中國黑墨白描的樹林。

農場主人愛里森(Todd Ellison)正等著我們到訪。愛里森是典型的美國農夫,北歐移民第四代,務農是代代相傳的事業,但愛里森自己很有能力,一九九四年開始投入農業,從租 地開始,現在已擁有二千五百畝地,在當地算是大戶。

他在農場上種玉米、黃豆、小麥,三種美國最重要的出口經濟作物,而我們之所以拜訪他,因為他種的小麥是「硬紅春麥」。

沒聽過硬紅春麥?沒關係,你只要知道,這種小麥製成的麵粉,是台灣麵包店最愛用的麵包材料。小麥品種約有兩百種,但高筋麵粉的製品Q度佳,最迎合台灣消費 者口感。以白吐司為例,主原料就是蛋白質含量一四%的硬紅春麥,美國農夫稱它作「凱迪拉克級」的小麥,意味其不凡身價。

愛里森的麥田正被大雪覆蓋,大型牽引機也停放在穀倉中,但這段時間卻算不上農閒,因為,不同於「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傳統農夫形象,愛里森經營農場的 重要工作:看全球新聞、讀《華爾街日報》,關心中國經濟發展,緊盯電腦上的糧食期貨交易價格,不因大雪而停下來。

「中國進口了美國產出的四成黃豆,如果有一天,她不進口了,市場價格會怎麼波動呢?」這是他最近在思考的事情。

愛里森祖父那一輩,農夫最大敵人是天候,遇上天災根本束手無策。然而,美國農夫如今最大壓力,竟是「財務管理」。

在愛里森幾乎一望無際的農場裡,有個小房間,裡面有張桌子,一台家用電腦與衛星定位系統結合。他用這套系統監看每一塊土地的情況,預估土地產量、檢討作物 的品質、何時播種、何時施肥,然後訂生產計畫,電腦系統還與多功能的農耕機結合,因此,這麼大片的農場,包括他自己,只用兩個全職人力。

他在這個小房間內對著電腦,處理農場的財務報表,對他來說,精確的黃豆、玉、小麥的產品組合,是獲利關鍵。

「我如果預測價格不好時便會減少種植,好的時候便會擴張……,」愛里森深知,「農業現在就是一個全球化的小生意。」於是,在冰天雪地的冬季,愛里森忙著參 加座談訓練,了解市場未來動向,以訂定生產計畫。

「我會在價格好時,透過期貨,把甚至還沒收穫的作物先賣掉,」愛里森解釋。

如果管理得當,愛里森一年可以從作物賺到二○%以上的毛利率,但如果管理不好,連維持三%的利潤都很難。

愛里森不願告訴我們他最近賺多少錢,但當前農糧大漲,美國農夫是大贏家,美國農業部研究部門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比較,美國農夫收入增加了二○%。

如果是這樣,他們是這場國際糧價大漲下賺最多的嗎?

漲價元兇一:國際熱錢炒作

三月二日 MGEX期交所 以前最多漲五分,現在一漲就兩元

愛里森一再提到的期貨交易市場呢?一○年八月,俄羅斯禁止穀物出口後,美國期貨交易市場的小麥價格短短數月上漲近八○%,比農夫賺二○%,看起來更驚人。

於是,我們第二站來到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里斯交易所(MGEX) 。

這裡,是全美第三大原物料交易中心,擁有獨一無二的硬紅春麥期貨及選擇權商品,是硬紅春麥全球最大的市場。過去兩百年來,從一州,到一國,再到國際交易中 心,這裡,成為硬紅春麥交易的「中央市場」,台灣麵粉廠依據這裡的「硬紅春麥期貨與選擇權商品」來決定下單價格。

也就是說,這個電子交易平台的價格變動,牽動了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的荔香歐式麵包、台南擔仔麵麵條的價格。

穿過MGEX交易所歷史逾百年的門廊,我們看到大理石與鍍金雕飾的大廳。不過金碧輝煌的大廳,現在只用來對外展示,真正的秘密,卻在一個看似不起眼,充滿 小隔間與電腦的大房間裡。在這房間,我們與期貨交易商沛升(Pension Futures)主管龐德(Helen Pound)見面,她浸身在這行業超過三十五年。

胖胖的龐德,看起來像個美國歐巴桑,但她身後有五台電腦,每一台上都是重要金融指標,只要一個按鍵,就是一筆鉅額的全球小麥交易。

「誰現在能夠在春麥期貨投資市場,擁有影響市場的力量?」我問。

「量(金額)夠大的玩家就可以!」龐德表示。

龐德說,硬紅春麥期貨交易與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國際熱錢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關鍵。過去,這個交易場子裡,只限糧商、貿易商、農人、中間商以及專業交易員, 這些人對實際交易有避險需求,不像芝加哥交易所的小麥指數,受投機資金影響大。

「(熱錢)沒有進來之前,硬紅春麥收成進入倉儲之後,期貨指數經常三個月波動不超過五美分,但現在情況不一樣,當芝加哥小麥期貨波動漲五元時,硬紅春麥就 漲三元。」龐德指著她的辦公室桌上,兩大期貨指數的線圖說。

去年八月,俄羅斯乾旱,芝加哥小麥期貨創下五十年來最高單日漲幅後,價格就一路往上走,迄今已幾乎拉齊到二○○七那場原物料飆風的高點,同期間,硬紅春麥 期貨也出現上揚線型。

「這些想賺投資財的人,用那種我就是要用這價格去買的態度進場,我們這些關注基本面數據的交易員常會狐疑,這些人到底在做什麼?」龐德道出心裡納悶。

三月四日 波特蘭港糧商總部 中國口袋深,開始和台灣搶小麥

國際炒家在糧價波動中,賺了多少錢?極難衡量。但世界發展運動組織(World Development Movement)曾估計,光高盛一家公司,二○○九年在糧食投機交易上,就賺走高達十億美元。

也就是說,過去這兩年老是動不動就聽到糧價要上漲,讓我們常為麵包漲價擔憂的,是群從未在MGEX大廳露臉的國際炒家。

然而,糧價推升變動只到此為止?

第三站,我們追蹤到了波特蘭港。

「國人使用的小麥,九○%都是從美國西岸的波特蘭港出口,」台灣區麵粉公會總幹事黃錦和指出,美國小麥貨源足,且相較於加拿大等其他小麥產地,從美西出口 到台灣,運輸成本也最經濟。

每年九月,硬紅春麥在美國接近加拿大的大平原區,北達科塔州、蒙大拿州、以及一小部分的明尼蘇達州收成後,集成在糧倉,經鐵道或哥倫比亞運河,一批批的小 麥就運到波特蘭港。

波特蘭港是全美第一、全球第三大的小麥出口港。

台灣廠商下訂的小麥,從美國中西部大平原的鄉間穀倉,被送上北聖塔菲鐵路,或者是哥倫比亞河,到此等待檢驗出港,上船越過太平洋,往台灣航行。

三月四日,到港口前,我們拜訪嘉穀集團(Columbia Grain International)位於波特蘭港的總部辦公室。一直有傳言,國際四大糧商(見九十四頁),也是這波糧價上漲的推波者之一;而嘉穀雖不是四大糧 商,卻是台灣硬紅春麥最主要糧商之一。

嘉穀資深副總裁王麥克(Mike Wong)則說:「我不認為,在自由市場,糧商可能是價格決定者,因一旦利潤高,就會有其他競爭者進入。」王麥克說,以嘉穀賣到台灣的硬紅春麥為例,從北 達科塔到蒙大拿,經過鄉間倉儲、鐵路運輸再到河港,糧商賺的是服務財,利潤不過二%而已,全是靠經濟規模取勝。

他又攤開「小麥供需庫存報表」,以及一九八五年來的小麥期貨均價月線圖給我們看。有趣的是,一九九五年到一九九六年,以及○七到○八年,小麥分別出現兩個 價格高峰,都是因全球庫存與預期來年消費量百分比,降到一七%左右的庫存水準,遠低於其他各年的二○%平均值。但同樣是庫存減少引發的小麥漲幅,一九九六 年每英斗只有七美元,但○八年卻達十一美元,多出了五七%。為什麼?

王麥克分析,第一次漲幅是因實質的小麥供需缺口,但第二次漲幅擴大,顯示的則是通膨、油價、加上國際熱錢的力量。

波特蘭港,正忙碌的裝卸貨物。這廣達二十個國際足球場大的第五號碼頭,有一個被鐵路軌道環繞的巨型碼頭穀倉(編按:是幾十棟超過十層樓的建築群),一列長 達一百節車廂、長度超過兩公里的火車正在接近,火車的機械門一打開,全自動的卸貨裝置,就將包裝嚴實的小麥送進穀倉,一節車廂空了,火車就自動往前移動一 節。另一側,集滿小麥的穀倉,正在等待一艘散裝輪接近,機械運輸帶要把麥子集裝成貨櫃上船,場面壯觀。

波特蘭港,並不只服務台灣,也將服務中國。由於美國所生產的高品質硬紅春麥,中國無法大規模的栽植。當中國的有錢人越來越多時,他們對美國優質小麥的需求 也會相對提升,這就造成了中國近年來不斷提高對美國小麥進口的原因。

漲價元兇二:國家級玩家加入

二月二十八日 大陸鄭州糧倉 中國對外搜糧,把儲糧當安全武器

國際穀物協會(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日前將二○一○至二○一一年度中國小麥進口預估量上調五○%,至一百五十萬噸。現在,這個數字還可能往上調,因為中國總理溫家寶二月宣 布,中國要做好糧食等農產品市場調控,繼續實施主要農產品收儲政策,包括對外採購。這,等於宣告中國向全球搶糧的開始。

波特蘭港的吞吐量所反映的中國變數,同樣牽動國際糧價的高低。

今年一月,中國小麥期貨價格突然從每噸人民幣二千七百元漲到每噸三千一百元,創下中國小麥期貨合約上市來的最高價。此時,美國的小麥期貨價也在前期高位回 落後連續拉升,創下近三十個月的新高。小麥價格在美國與中國已經連動!

因為中國已是探討國際糧價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商業周刊》另外一支採訪隊伍,也前進中國河南鄭州。

鄭州,古代的中原,中國四分之一小麥產地,古諺云:「中原熟,天下足。」這裡,是中國國家級糧倉所在地,有全球第五大的糧食期貨交易中心。

二月二十八日,採訪團隊抵達這個產糧大省,此地卻面臨本世紀最大乾旱:連續一百多天沒有降下一滴雨,破了歷史紀錄。接下來進入三月,小麥的發芽期,倘若再 不降雨,今年肯定歉收。這雨再不下,國際糧價又要漲!

這晚,氣溫降到攝氏零下兩度,一整夜外頭轟隆轟隆火炮聲響,原以為有慶典活動,隔天一早,整個街道上銀白一片,雪足足下了一天一夜,積雪厚度達七公分。

向當地居民求證才得知,原來昨晚上的炮聲,是政府緊急調派軍用直升機,用高射炮與火箭,在十三個小時裡,射出一萬七千多枚人造雨彈、近兩千枚火箭彈,要趁 難得低溫,把雲層裡的水氣逼出人造雨彈,解除乾旱危機。

儘管中國連續七年豐收,小麥儲備量充足,但在全球氣候異常,國際糧價節節上升的情況下,中國政府絲毫不敢大意,即使砸下大筆銀子也要讓雪水降下。

我們是獨家進入大陸鄭州國家級糧倉的採訪隊伍,二十六座三層樓高的圓形巨大糧倉聳立眼前,加上九座房屋造型的舊式糧倉,當中存滿了將近九萬噸的強麥(編 按:即高筋麵粉的原料,台灣通稱高筋)。

中國糧食真相如何?拜訪鄭州,我們發現,中國糧食供應毫無問題,但中國政府卻早已經在數年前就把糧食儲備視為國家級的安全武器,持續儲糧搜糧,未來必然更 加厲害。也更牽動全球的糧價。

接著,場景拉回小麥之旅的終站台灣。

三月三日 台灣台中港 兩個月後靠岸的小麥,又貴二三%

三月三日上午,國內產能最大的麵粉廠台灣大協理紀國庫指著倉庫裡整齊堆疊的麵粉說,準備來提這批貨的買主們,買到的是二月初到港,今年第一條小麥船的製 品,當時高筋麵粉採購價是每公噸四百五十六美元,麵粉批售價格相對便宜。因為,根據麵粉公會資料,四月初靠岸的第六船,已經飆到五百六十二美元天價,二 三%的漲幅,等於是預告了一個半月後,國內麵粉價格的續漲空間。

每個月,台灣約有兩艘四.五萬噸的穀物散裝輪,從波特蘭駛入台中、高雄港,卸下未來兩個月台灣所使用的小麥。

三月四日上午十一點,全台麵粉廠採購主管齊聚在北市敦化北路的麵粉公會,在可容納四十人的橢圓桌,進行每月兩次的小麥合船採購。這天糧商的報價,牽動三個 月後到台中港的小麥採購價格,買貴,等於墊高麵粉廠原料進貨成本,人人都聚精會神聽著國際糧商報價。

依程序,先開的是船標,「新健,四十八‧四五美元」這是船公司新健報出每公噸美元計價的小麥運費。「哇,吐血啦!」聽到這個價錢,馬上有人回應,因為,今 年前六船的運費報價,不過只在三十到三十七美元之間,三月三日英國北海布蘭特(Brent)原油期貨價格,收在一百一十六‧○六美元,刷新○八年八月金融 海嘯前夕新高,船公司報價跟著水漲船高,「這筆運費,就占去二○%小麥採購成本。」黃錦和說。

不只糧價,運費也跟著油價飆漲

「DNS, 五百六十八‧一八美元,」司儀喊出第一家糧商報價,現場驚呼聲四起。桃園泰益麵粉董事長彭建章把老花鏡片向上推,從外套暗袋拿出記事本對一旁的記者說,明 明上網看小麥期貨價已回跌一○%,但糧商報價竟比二月中的天價還高。

「不買不行,怕繼續漲上去,等於是被綁架,」他嘆道,台灣一年使用一百一十萬噸小麥,但價格操之在屈指可數的國際糧商,九大麵粉廠囊括八成市占,價格競爭 慘烈,中小型麵粉廠生意越來越難做。

而且,現在讓台灣小麥採購者更不安的是,捉摸不定的全球政經風險,形成原物料上漲的預期心理,所帶動的價格上漲。

台灣嘉穀公司總經理陳朝枝指出,他參與全球穀物交易巿場二十年,發現如今供需基本面以外的市場外部因素,有如闖入商品巿場的怪獸,被全球熱錢養的肥滋滋 的,比以前更兇猛。

陳朝枝甚至斷言,這頭熱錢豢養的怪獸,加上與之共舞是中國搶糧效應,將使得如今每公噸上看六百美元的硬紅春麥價格,今年內一定會突破金融海嘯前的七百美元 歷史高點。

而當下北非中東的緊張局勢,又繼續牽動未來的糧價走勢,根據歷史經驗,一九七○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發生後,導致運輸和化肥成本高漲,次年高糧價危機就尾隨而 來。如今阿拉伯世界變化未卜,若動盪持續下去,難保明年不會再重演一次七○年代的劇本,重創全球消費者。

《經濟學人》今年二月以「防範危機」一文示警,預期出現的糧食危機,已刺激國際投資人進場避險,國家級玩家也紛紛加入戰局,日本、南韓、中國增加糧食儲 備,南韓甚至開始介入美國糧食期貨市場。

台灣麵粉製造業者面對的不安,很快就透過價格反映到下游的麵包店,也很快就會臨到每一個買麵包的消費者。

從台北的麵包店出發,繞過半個地球,我們發現:因為台灣現在許多的糧食進口高度依靠國際,所以咬一口麵包,你我都注定參與了全球風險。麵包只是當今糧價問 題的一個小縮影。無論熱錢的炒作與中美的糧戰,許多跟氣候、基本供需無關的因素,早就已經上了我們的餐桌,也決定了食物的價格。

【延伸閱讀】原料全都漲!波羅麵包各原料占比與價格漲幅 奶油(占40.4%)比利時 漲67%細砂糖(9.3%)巴西 漲55% 麵粉(占30.6%)美國 漲32% 奶粉(7.3%)紐西蘭 漲12% 雞蛋(10.2%)台灣 漲5% 酵母(1.7%)法國 漲9% 鹽(0.5%)台灣 漲15%

註:漲幅為1年來價格漲幅 資料來源: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0

解密!他讓南璋股價漲八倍內幕

 

2011-3-21  TCM




三月十日,老字號上櫃原料廠南 璋,公告二月自結營收七千四百九十九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增四九三‧七二%,反映業績暴增,這家連續虧損三年的上櫃股,股價也在短短一年半,從七元左右,暴 漲到六十一.五元(三月十一日收盤價),大漲近八倍。

「若以顏料業績來評價,(南璋)現在的股價漲那麼高,業界大家都看不懂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價值,」染顏料公會總幹事嚴永熊直言。 一家虧損的公司,股價為何能站上六十元?今年前兩個月的營收大好,究竟是什麼原因?

根據南璋公告指出,今年一、二月營收大幅增加,主要是來自「新業務」,而這新業務,是和公司本業顏料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石斑魚、鱸鰻。

這是第一家上市櫃公司銷售石斑魚、鱸鰻,讓營收大增的案例,主導者就是兩年前入主南璋的神秘大股東陳萬添。

今年農曆年後,中華民國警察之友會總會喝春酒,馬英九、吳敦義應邀出席,坐在主桌,同桌還有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警友會理事長),擔任警友會副理事長的 陳萬添也坐主桌。據說,馬英九看到陌生的陳萬添,轉頭問吳敦義:「他是誰?(指陳萬添)」吳回答:「不知道。」

馬英九、吳敦義不認識的陳萬添,曾經入主過多家上市櫃公司,包括南港、台光、浩騰,及兩年前入主的南璋。他,究竟是誰?

赴中成立連接器廠 學會「借殼上市」眉角

陳萬添今年四十三歲,宜蘭冬山人,小時家境並不理想;二十多歲時,在台灣的小電子工廠當業務,跑業務過程中,無意中嗅到「下腳料」(廢料)轉賣的商機可 觀。

於是,他白天穿西裝打領帶跑業務,下班後,脫掉西裝,到處收下腳料轉賣,當時,他賣下腳料一個月的收入,是月薪的五倍。

後來,連他當業務的那家公司也學他,開始收下腳料賺錢。

沒多久,他赴中國發展,成立連接器廠隆騰,隆騰曾經是中國第二大連接器廠,主要代工客戶有二:一是鑫明集團,一是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廠TYCO,因為業務關 係,陳萬添和鑫明集團負責人蔣東濬成了好友。

後來,鑫明入主精英,在精英前董事長蔣東濬身上,他學到「借殼上市」購併的know-how,後來透過私募介入的南港,當時陳萬添手上甚至握有四成股權, 讓南港輪胎前董事長林學圃緊張的拜託他放手;之後,陳萬添又同樣以私募方式,介入主機板二線廠梅捷,後來更名為浩騰。

回台改拚綠能事業 帶南璋轉型,看壞又轉向

不料,兩大代工客戶陸續出了問題,精英後來賣給大同,大同不再下訂單給集團外的客戶;美國暴發金融海嘯,電子業訂單萎縮,讓陳萬添的連接器王國從雲端跌 落,浩騰也因此變全額交割股。

兩年多前,連連虧損、股價只有六、七元的南璋,找上陳萬添,原本陳萬添打算循浩騰模式,灌入他最熟悉的連接器業績。但,他發現電子產業獲利開始走下坡,毛 利率越來越低,於是,決定轉換跑道,往環保、綠能產業發展。南璋在去年八月六日宣布成立新事業體,正式切入高壓驅動晶片,及LED照明領域,當時的每股股 價為十七.二元,大股東與經營團隊評估,環保領域的獲利空間有二五%。 不過,去年十二月,南璋切入環保照明四個月後,又發現效益不如預期,立刻快刀斬亂麻,把環保業務收掉,轉往水產領域。

陳萬添從電子業的連接器大戶,轉為石斑魚大戶,其實是個意外。

大約七年前,陳萬添是返鄉的鮭魚之一。回台灣後,他一邊繼續尋找購併標的,一邊則在台灣買土地、房子。包括位於士林的高達九千坪的私人招待所,另外還買下 二十多棟的房子、在陽明山蓋別墅,陸續置產。

股票、房子、土地外,他尤其喜歡搜購「籌碼有限」的東西。像老樹、牛樟芝、盆栽、畫,是他蒐藏主力,據說,他蒐藏的牛樟芝是全台灣前三名,盆栽是全台灣最 多。

接著切入石斑魚業 採契作養殖,上下游通吃

鱸鰻也是。鱸鰻原本屬於保育類,相當稀少。養鱸鰻起初是因為養生、喜歡吃。他在陽明山利用山泉水養殖,越養越有心得。

沒想到,原本屬於保育類的鱸鰻,二○○九年四月農委會解除保育管制,去年六月又納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早收清單中,陳萬添認為「機會來 了」。 在台灣,鱸鰻每台斤約三百五十到四百五十元,一套鱸鰻全餐甚至要價六千元。他認為,中國人變有錢,只要單價高、珍貴的食材,一定會吸引他們購買,正好南璋 轉型環保領域,成效不佳,他決定成立水產部門,切入漁業領域。

但是,鱸鰻養成要三到四年,對公司而言,會有業績的空窗期。

剛好,前年八八水災,陳萬添因為鱸鰻關係,常跑屏東,看到很多石斑魚業者,水災後損失慘重,缺乏資金重建魚塭、買魚苗。

鱸鰻的經驗,讓他靈機一動,決定出錢幫漁民重建魚塭、買魚苗,南璋更以契作方式,和漁民約定,這些魚養大後,由南璋出資收購。

「(陳萬添)邊做邊學,」熟悉內情的人觀察,去年底,沒有水產背景的他才把切入漁業的經營模式思考清楚,更把電子業「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帶進水產養殖。

也就是,將來南璋不止買賣漁獲,更要往上游切入育種、養殖,下游切入通路,上下游通吃。他和海洋大學簽下「產學合作備忘錄」,由海大協助南璋,就鱸鰻、龍 膽石斑等水產養殖,建立相關技術標準流程,生產規畫及市場分析,並找了四位海大碩、博士來南璋,協助漁民解決石斑魚養殖的疑難。

轉作石斑魚,加上今年一月一日ECFA正式生效,石斑魚第一年關稅從一○.五%,降到五%,兩項題材發酵下,南璋今年一月、二月營收大幅成長,銷售石斑、 龍膽的營收占總營收八成以上,南璋正式轉型為水產上櫃公司。

南璋董事長、中央存保前總經理陳戰勝指出,南璋是傳統化工公司,去年轉型,積極找產品,本來想往環保綠能發展,結果,市場競爭力不好,決定退場,設停損 點,後來,發展水產魚作,週轉快,利潤高,目前簽下契作的魚塭面積有五十甲,未來還會繼續增加面積。

不止如此,南璋去年發行新台幣三億多元可轉債,原本打算赴海外購買環保原料,因應轉型為水產公司,南璋還特別赴央行溝通,將這筆海外債匯回台灣,改購買石 斑魚飼料。

經營團隊一年數變 被櫃買中心警示十四次

由於南璋最近一年變化太快,不止股價飆漲,經營團隊不斷更迭,從顏料到綠能,再到水產,讓投資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經營團隊究竟在玩什麼把戲? 攤開去年南璋所發布的重大訊息,便可看到公司至少二度更換董事長,三度更換總經理、發言人、代理發言人、財務主管、會計主管等經營階層,高階職務變動之頻 繁,也引人側目。

「(頻繁換團隊)和轉型有關,」陳戰勝解釋,各事業體需要的人才不同,當公司要發展新的事業領域,原來的經理人離開,在產業轉型過程中很正常。

只不過,從去年底迄今,南璋遭櫃買中心列注意警示十四次,顯然,主管機關早就注意到這家公司「不尋常」。

櫃買中心發言人寧國輝指出,南璋之前業績虧損,經營團隊更換也都有公告,而今年新成立水產部門,打算朝多元化經營,站在主管機關立場,「不能懷疑其居心不 良,」但將持續監督公司清楚揭露資訊。

南璋是否成功轉型為水產公司,還有得觀察。但是也顯露出「路不轉人轉」的現實,以及石斑魚市場動輒五成以上的獲利水準,以及台灣水產養殖的再一次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9

富邦蔡明忠:我要真性情的人 面試考題解密四大金控老闆最想要的人

2011-3-28  TWM




景氣復甦,正值畢業季,各家金控 積極搶人,今年更堪是MA(儲備幹部)爭霸戰,《今周刊》調查國內四大金控老闆的觀點,整理出最適任儲備幹部的特質以及精采的考古題,有助於求職者過關斬 將。

撰文‧許瀞文

時值三月天,大家上陽明山賞花之際,各家金控人資單位可沒這閒情逸致看春暖花開,他們正肩負 大老闆的指示,展開全省校園巡迴徵才活動,希望能找到為日後事業版圖開疆拓土的將才。在金融業大肆徵人之際,你如何摸透大老闆的心思,在面試的當下,就成 為內定名單?

應徵金控的儲備幹部(Management Associate,簡稱MA),每位候選人都需要「過五關、斬六將」,包含履歷初審、考英文、性向測驗、各事業群主管面試,到最後一關再由總經理或董事 長親自篩選;但不是每家金控都會見到董事長。根據調查,國內主要大型金控只有富邦金最後一關由董事長蔡明忠、副董事長蔡明興兄弟親自與求職者面談。

富 邦金

最後一關由董事長蔡明忠親自面試「我要真性情的人!」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直接挑明說,他不會問很tricky(技巧性)的問題讓求職 者困擾,也不喜歡求職者急於想表現自己,講超過自己理解程度的回答,或做一個大文章、開了頭最後卻無法收拾,這些都過於矯情,不是他要的人才。

蔡 明忠指出,求職者回答必須言簡意賅,並且真正談到重點,講出來的內容也必須是自己融會貫通,有邏輯的表達出來。富邦金控人資處處長徐正宗補充說:「有些問 題看起來很fancy(花俏),例如富士山多高、你要怎樣移動富士山,這些問題都不會在富邦金的面試中出現。」最後一關由董事長親自面試,是富邦金一向的 傳統,蔡明忠說:「以前我老爸還在位時,連倒茶水的小妹也會自己面試。」至於蔡明忠會問哪些問題?他則笑著表示:「這是業務機密,不能說的!」但希望求職 者有多元化發展的興趣與喜好。徐正宗則說:「如果求職者是宅男、宅女,相對競爭力就比較弱。」不過,一位前幾屆被富邦錄取的儲備幹部透露,蔡明忠多半會 問:「你為什麼要進金融業?」「你為什麼想轉行?」或者是履歷上曾經參與過活動的感想等問題。例如參加過辯論社、歌唱比賽等,都可能被問到參與後的感想及 心得。

這位儲備幹部說:「問題看似簡單,但要說服蔡明忠可沒那麼容易。面試時本來就有些緊張,再加上蔡明忠眼神會一直看著求職者,氣勢很 強,說些不切實際的話,很容易被觀察出說謊而被淘汰。」

國泰金

招募派駐海外,必備英文力近幾年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的國泰金,今 年開放三十個儲備幹部的名額;不過,在招募政策上卻有大轉彎。國泰金控表示,過去招募儲備幹部終極目標就是分行經理,但今年則希望能找到有意願派駐海外的 儲備幹部。

國泰金控說,過去集團比較保守,以守成為主要目標,但自從兩岸金融政策逐漸開放後,金控變得積極起來,希望找到能大膽創新的人 才,也願意派到海外去磨練,所以英文能力一定是基本要求。

而這場儲備幹部徵才,也是年初國泰金控人事大地震後,被外界視為蔡宏圖人馬的李長 庚,首度以金控總經理、銀行總經理身分面試。他曾在三月十三日台大校園徵才中公開表示,國泰要找的是「聰明、誠實、正直」的儲備幹部。但要如何從簡短面試 中,了解求職者真具有這三大人格特質?他則神祕地說:「不能透露!」一位過去曾經到國泰金控面試的儲備幹部透露,最後一關雖然不會見到董事長蔡宏圖,但所 有事業群高階主管將一同面試所有儲備幹部。當年是用英文問總體市場經濟看法,以及對於台灣目前銀行家數眾多,該如何整併提升競爭力,當然也是要用英文回 答。看來,今年的招募重點是在派駐海外,英文應答如流更是必備條件之一。

中信金

格外重視求職者的身家背景中信 金今年的招募目標,也是希望找來的人才有意願派到海外。中國信託個金總處支付金融處處長陳俊仁說,在招募中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女生比男生更願意外派;因為 「男生多半以要照顧媽媽、有結婚壓力等理由婉拒外派」,而女生相對積極很多,連越南、印度等地都願意去。

如同其他銀行,中信金最後一關高階 主管篩選由個金執行長麥克迪諾馬、法金執行長陳佳文、金控總經理吳一揆面試,可能會是兩位長官對一位求職者,會問哪些問題?一位已被錄取的儲備幹部苦笑 說:「有些問題都很難回答。」例如:「你為什麼要來中信金?」、「你目前還應徵哪些銀行的儲備幹部?」、「如果某家銀行錄取你,你還會來中信金嗎?」而更 特別的是,中信金格外重視求職者的家世背景,幾乎每位求職者都會被問到:「你爸爸是做什麼的?」除了這些,當然還有履歷上的學歷、經歷問題,參加過哪些比 賽、得獎心得都是考題之一。陳俊仁透露,「魔鬼都在細節裡,履歷上的細節都可能是考題之一。」

台新金

台語、英語並行 重視中長期人生規畫今年計畫要招募五十位儲備幹部的台新銀,希望能招募「以客戶為導向、具有服務特質」的人才。台新銀行人資長張文琦表示,畢竟銀行是服務 業,要有能為他人服務、感覺貼心的人,才是台新銀想要的儲備幹部。

何謂能為他人服務?一位台新銀的儲備幹部表示:「公司會希望招募進來的人 能有一點業務能力,不只幫公司節流,還能幫公司開源,也就是要有一點錢的味道。」張文琦認同地說,如果儲備幹部能幫公司開源,更代表他有服務導向的特質。

台 新銀儲備幹部篩選考試最後一關,是由總經理、事業群副總面試。根據側面了解,曾出現過的考古題是:「你個人中期、長期的生涯規畫為何?」對話大部分都用英 文,甚至也會考台語。畢竟,台語若能講得「輪轉」,更能拉近和客戶的距離。

張文琦表示,台新也很重視求職者的邏輯推理能力,也問過「請你推 估今天Sogo的現金流量有多少?」他並強調,說出的金額多少不是重點,推理過程才重要。

張文琦說,雖然董事長吳東亮不會親自參與面試,但 他也相當重視儲備幹部的培育,三年資歷以上的儲備幹部,台新會挑選一位傑出者,到董事長祕書處學習,與董事長一起參與高層決策會議,定期與董事長面談、報 告。

在台灣金融業,儲備幹部是讓沒背景的人快速出頭天的管道。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管國霖就是最好的例子,他靠著自己的努力,締造了許多第 一:三十六歲當上總經理,四十三歲時出任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

據了解,管國霖當初在美國攻讀碩士班時,就已經拿到花旗集團儲備幹部資格,他 是如何做到的?管國霖曾表示,或許過去在學校舉辦大型活動所展現出的領導力,是讓他上榜的主因。

在面試儲備幹部當天,不知什麼原因,管國霖 從第一位面試變成最後一位,他心想主考官一定都累壞了,他要如何讓主考官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順利錄取呢?他帶著所有過去辦過活動的海報及宣傳品,展現他 表演、說故事的天分,把當時碰到的困難,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面試四十分鐘,他一個人講了三十五分鐘,這些獨當一面的經驗,成了他錄取的重要關鍵。

一 ○四人力銀行表示,雖然各家金控企業文化大不相同,但唯一共同點都是要找到有自信、踏實的人才。建議所有應徵者應該在面試時呈現最真的自己,做好充足準 備,不需要太過擔心。

打下最關鍵的一役 歷屆銀行MA考古題銀行 最後一關主持人 歷屆考古題中信銀 金控總經理吳一揆 1. 為什麼要來中信銀?

2. 目前還有應徵哪幾家?

3. 如果XX銀行錄取你,你還會來嗎?

4. 你父親是做什麼的?

5. 中信銀有什麼優勢?

國泰世華 金控、銀行總經理李長庚 1.台灣目前銀行家數眾多,該如何整併?(英文)2.對現在金融業的發展與建議台北富邦 董事長蔡明忠 1.為什麼想進金融業?

2.為什麼 想轉業?

(再由求職者回答去衍生其他問題)台新銀行 金控總經理林克孝 1.你個人中期、長期的規畫如何?(英文)2.人孔蓋設計為什麼是圓的3. 請估計 Sogo一天的現金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31

解密IPO:“聪明人”的游戏

http://news.imeigu.com/a/1309434093460.html

A 上市前期

启动大会

目的

各家机构与公司会面,了解公司大体的结构,比如管理架构、销售模式、运营模式,并考察项目是否可以承接。

参与机构

投资银行— 通常一个融资额在1.5亿美元的上市项目,需要2家联席账簿管理员(即主承销商)与2家副承销商

律所—4家律师事务所(2家代表公司,2家 代表投行)

审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放入招股说明书

行业专家(Industry expert)—对于特别新型或过于专业难懂的行业提供某种行业描述,以便放入招股书中。

“机会”

多家同样中介机构介入—分摊风险,避免一家投行没有将股票 卖出去,而导致整个项目垮台,律所则是为了规避出错后的法律责任—聪明人的算盘便在于此。

风险

这个阶段其实没有特别大的风险。但它为日后的一切埋下伏笔。审 计师与投行可能在此时各怀心思,他们要在自己的执业底线与拿下公司业务间寻找平衡。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协助企业上市的中介机构它们的利 润分成模式。

按照美国的相关行业规定,通常募集额的7%将分给所有的承销团队,即投行。这些投行将以互相竞争的方式获得这笔“中介费”,通 常主承销分走80%至90%,而副承销则分剩余的10%至20%。但究竟如何分配其实由公司决定。因此投行显然有足够的意愿迎合公司需求(比如在政策允许 的最大范围内,或者是游走于某些边缘来帮助公司上市),以期获得更好的分配比例。

律所的费用通常分几次支付,审计也是如此。

因 此,对于小的机构来说,为了拿到钱,它们会铤而走险。而对大的机构来说,它们知道如何既拿到钱,又保护自己。当然,对于风险太大的项目大型的机构会在这个 阶段就退出了。

尽职调查

目的

调查公司的真实情况,即调查公司是否说谎。如果愿意承接项目, 这个阶段需要尽职调查企业的各种生产实力,并为自己留下得以“独善其身”的后路。

参与机构:

律所—核实企业生产线、厂房等固定资产及员工数量、客户反馈等,并查看文件,公司是否存在未清理的 法律诉讼,以及此前的诉讼是否会影响公司上市进程。

投行—考核公司业务(公司的产品,服务,战略,竞争优势)等。并且需要约见第三方公司 (通常律师在场,以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包括约谈排名前十的供应商与经销商。

这部分需要了解的问题包括客户与公司的合作时间,合作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与挑战;公司给的报价是否合理—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确认公司是否存在这些客户。

审计—见后“审计报告”环节。

“机会”

每个步骤需要留有凭证,比如电话会议约谈的供应商或者客 户的姓名与资料。以证明尽职调查确实进行了。一名希望匿名的美国律师称,只要有凭证,证明自己都做了这些调查,那么即使没有看出应该看出的破绽,也很有可 能在诉讼中逃避责任。审计师还需要与公司签署退出合同,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以退出的方式中止合同,审计师也可以通过签署保留意见来保护自己,而这些都不会 影响这笔业务的成单几率。

风险

完全没有 进行尽职调查,或者根本没有去到公司实地清点厂房等数据;在上市过程中的财务数据存在明显破绽而没有深究等。比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东南融通的投资人 胜诉,那么即便留有证据,它们也可能难辞其咎—但关键还取决于诉讼律师将如何辩护。

案例

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对嘉汉林业的指责中有一部分是嘉汉林业的客户有造假嫌疑;浑水声称该公司夸大了其在云南 省的资产,认为其在云南省的唯一资产是位于耿马县的 2.0574万公顷林木。在尽职调查中,关于林业面积显然也需要包括律所与投行在内的中介机构予以核实。

改革股权结构

目的

SEC并不相信中国的法律体系,为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会更倾向于批准那些由法律体系更为完整、商业环境更 为透明的公司控股的中国公司顺利上市。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减少SEC对中国公司上市的阻力;而另一方面则是一旦将来中国公司管理层需要买 卖股份也会更为方便;还有一个隐性好处是,无论是香港还是上述群岛,更有利于公司避税。

参与机构

律所、投行

“机会”

“所 有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只要是正常IPO的,都改革了它们的股权结构”。谢尔曼·思特灵的合伙人邵嘉淳(Alan Seem )向《第一财经周刊》评价称。

改变方式通常是直线结构与“L”型结构。直线结构的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在中国公司上造一个香港公司,最后由来 自开曼或维京群岛注册的公司控股。“L”型结构便是现在争论颇大的VIE股权结构,即以协议的方式让外资公司掌握该企业的控制权。

通常小型 投行对账目不合规的中国公司的建议是,走反向上市的方式登陆美国交易市场。此时所有的上市行程将终止于此。

如果融资额不是那么巨大,上市公 司又希望节约成本的话,通常便会从OCTBB市场(一种创业板块)购买一个壳公司—此类公司不存在交易,上市后也没有任何交易,但在上市初期可以发起小规 模的融资。

风险

改造股权结构不存在任何 风险,按照公司法律,这是允许的。但VIE存在于法律边缘,事实上在马云支付宝事件后,这种控制结构的未来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反向上市 的风险则是上市的公司得不到任何保证,他们去到的根本不是正规的股票交易市场,并且也不会有保险公司为此类上市的公司提供责任险—一旦出现任何赔偿,所有 的金额要上市公司自己承担。

B 招股书

审计报告

目的

审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SEC要求IPO的公司提供三年的报表。

参与机构

审计师事务所—小审计师事务所,或者是四大等;审查公司的 三年财务报表,内控,负债,利润等;

“机会”

“内 控的审计需要事无巨细地审查公司三年来的每一个节点,如果是打卡制的公司需要审查员工的打卡记录,这会影响公司的资产价值,甚至需要审查包括电脑在内的办 公用品的发放情况,严格意义上,如果公司发放的电脑在员工离职后没有归还,就属于固定资产流失,也需要加以记录—当然,也可以不予以记录;

此 外还需要计算公司的资产折旧—这通常也是公司会计造假重要的环节。诸如公司的办公用品、汽车、土地、厂房都需要计算折旧。一个大型并且正规的公司通常会采 用财务软件来计算折旧,但很多小公司在这些方面非常混乱。可以操作的方式是,如果办公用品如电脑第一年的账面价值是4000元,该电脑在第二年的账面价值 依然记为4000元。按照法律规定的折旧类别计算公式,第二年折旧后的价值应该为3000元或者更低—会计算入固定资产的时候,可能通过变更折旧年限、抬 高资产价值而将固定资产的数额加大。

在负债审计环节,例子是,一个负责任的审计流程是比如A公司欠B公司1000元,审计师需要发函给B公 司并让它们出具确认函以确认此笔负债。但有的时候,B公司并不予以回应,它们可能会有意或无意中帮助A公司造假,此时有经验的审计师在最后签署审计报告的 时候,必须签署“持保留意见,以提醒投资人”。负债也将影响公司的收入状况。

最为常见的审计“操作”方式还包括损益表造假。损益表通常的计 算模式是销售额减去成本。因此除了在成本上造假外,常见的方式还包括销售额造假。成本正常的计算方式主要是将本年度产生的各种发票,包括员工的报销款,哪 怕在次年兑现的也必须预提至该年度(或该月);销售额需要注意的是是否存在经销商的冲销行为—将货物先发给经销商,计入概念销售收入,但在次年办理退货。

所 有这些可以操作的空间便是审计师以及公司的“机会”。

风险

投 资人列举详细的证据,将审计与公司一同起诉,双方将面临巨额赔偿。

撰 写招股书

目的

递交给 SEC,随后等待上市排期

参与机构

投行

律所—在中国,由投行撰写招股书,在美国由律师撰写,不包括 附件,通常为150页。

机会

进入招股书 程序后,通常每个星期都要召开一次招股书起草大会,会由两家律所(公司一家,投行一家)在公司的会议室举行。招股书包括业务章节(比如员工、生产能力 等)、公司经营优势、发展策略、行业描述以及风险警示五大部分—风险警示最为重要。机会便是漏去风险提示,误导投资人。

风险

招股书里任何描述不明的部分都将成为将来投资人索要赔偿的证 据。如果没有披露潜在的风险(比如公司的负债不明等),将会带来麻烦。此次遭受诉讼的中国公司,在风险警示里,均没有出现它们日后被投资人状告的诸如财务 存在疑点等诉讼理由。这个过程结束后,将会密交给SEC,即不出现在SEC的公开页面上。SEC会在30天后做出回复,让相关机构对存疑的问题做出解释。 如果没有问题,SEC将会告诉机构,可以公开递表了。

C 市场

估值

目的

建立财务模型,为股票定价

参与机构

主要为投行。在估值之前,会根据公司的业务报告搭建财务模型。互联网公司通常采用的是市场倍数的方式 来进行估值 。市场倍数的操作方式是根据市场上相近的公司进行定价:挑选十家已上市同类别公司,计算它们的平均市盈率。将平均市盈率乘以公司净利润,便计算出公司的市 值。市值除以公司将要发行的股份便得出该公司每股的发行价格。通常影响发行价格的因素包括公司的大股东是否愿意稀释他们的股份以及要筹集多少资金。

机会

如果市场上此概念受追捧,那么采用市场倍数方式将可以抬高公 司的市值,因为市场上同类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被抬高

风险

当 概念不受追捧时,股价会急速下跌,投资人会蒙受损失,他们便会寻求诉讼。

路演

目的

向 有兴趣的潜在机构投资者预售股票,保证公司的IPO收入,并可以知道此前的定价是否被市场接受。

参与机构

主要为投行。当财务模型以及分析人演示后,SEC的回复没 有其他的问题,招股书公开了,准备看市场情况开始路演。

如果去美国上市,投资人的路演路径通常如下(超过1亿美元募集额的项目)香港—新加 坡—伦敦—苏黎世—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或其他美国东部城市)—纽约。

在最后到达纽约的那个晚上,投行将会比对所有记录 在册的机构投资人想要认购的股票价格以及股份,将信息公布给公司,并就此计算出一个双方满意的股票最终的价格。第二天,如果市场没有大的情况发生,那么公 司代表便会去需要上市的市场敲钟,股票便上市了。

“机会”

投 资人可能不仔细查看招股说明书的提示,因此股票可能可以卖得更好。

“风 险”

如不提醒投资人风险,可能成为起诉书中的罪状。

D 交割

上市完成后,律师在场,投行将募集的金额交割给公司,还包括交割各种相关的法律文件。 投行也会在此时考虑是否行使“绿鞋”,即超卖公司股票(按照SEC的规定,投行可以卖出150%的股票,其中15%可以选择向公司买还或者向二级市场买 还)。如果行使绿鞋,表示投行对该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

聪明人会通过搭建各种防火墙来保护自己—审计师会签署保留意见保护自己,他们还会在 合同里和公司签署退出协议;投行会让他们雇佣的律所来保护自己的法律权益;而律所会因为在招股书上写明了风险提示,而不需要负担法律责任。

不 过凡事都有例外,如果投资人胜诉—他们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审计师没有撰写保留意见,但公司的财务存在问题;公司存在股权转让而相关的律所并没有在风险提示 里披露;或者干脆是定价存在猫腻—那么聪明人就倒霉了。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王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54

解密社交網路流行密碼:製造模因的四個法則 人世間 之 大象無形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30.html

在最新一集熱門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和艾米發現模因(即Meme,指八卦和其他社交資訊)像傳染性生物一樣繁殖自己,並將人類作為宿主。他們使 用了“模因流行病學”的理論在朋友中進行實驗,同時用帶有刺激、惡性和世俗資訊的八卦勾引朋友,以檢驗前者是否傳播得更快。

4月20日,開心網以這集《生活大爆炸》的故事做開場,發佈了獨立於開心網的群組產品“海貝”。開心網品牌戰略總監孫璐說:“八卦在小圈子、小群體裏 傳播,傳來傳去不出幾個人。而放大到現實世界,還會有‘好事者’(連接不同圈子的結點用戶)將小圈子八卦傳播到另一個圈子,甚至有些變成社會流行新聞。模 擬這些特點,海貝具有嚴格邀請註冊和一鍵跨群分享等功能。

顯然,這種對於資訊傳播的深入思考,今後必然還會引發更多的功能和應用。

在《商業價值》對社交網路的系列思考裏,我們曾在上一篇報道中描述了一個社交新世界的到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處在於,如果你想成 為主角,社交網路能夠幫助你迅速成為焦點;壞處在於,所有人都像孤單的遊魚,瞬間就被淹沒在資訊的海洋中。在這個時代,每個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了數字移 民,遷移著過去的關係,也構建著新的自己。

那麼,社交新世界讓資訊傳遞的成本前所未有地降低,我們該如何在這個新世界中把握流行的密碼?

被免疫的病毒傳播

技術哲學大師凱文·凱利曾經提出過“傳真機效應”的理論:第一台傳真機的研發費用高達上千萬美元,零售價格也要超過2000美元,但是這臺傳真機卻毫 無價值,因為世界上還沒有其他傳真機可以同它聯繫。第二台傳真機的出現使得第一台傳真機具備了價值,第三台傳真機讓前兩台更有價值,以此類推。因此凱文· 凱利得出結論:用戶買下傳真機,實則是買下整個傳真網路——這個網路遠比傳真機本身更加值錢。

凱文·凱利的理論為市場行銷專家帶來了直接的啟發:在社會網路中要想創造流行,就要盡可能地擴展這個網路的寬度和廣度,加入網路的人數越多,流行影響 的範圍就會越廣。然而遺憾的是,急劇擴大的網路固然增強了產品所能影響的範圍,但對網路的過度迷信者卻為自己掘下了墳墓。

在社交網路出現初期,由於資訊傳遞的成本極度降低,於是就出現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病毒行銷和瘋狂的粉絲買賣。廣告商興奮地看著自己的廣告傳達到的人群與 日俱增;然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些鋪天蓋地的資訊轟炸,不僅沒有帶來更多忠實的客戶,反倒是每年鉅額的廣告費用大都打了水漂。買賣粉絲的人看著一夜驟增的 粉絲數目,除了滿足虛榮並未有更好的感覺,因為這些粉絲中的大多數根本無法與之形成有效的交流。

事實上,病毒傳播的最大剋星恰恰是用戶的免疫。例如,每一次流行感冒發生時,感冒病毒都會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網路。在這個網路中,感染病毒的人越多,流 行病就越有威力;然而,流行感冒大都不久之後就中止了,原因在於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大多數人對感冒病毒具有免疫力之後,這流行也就結束了。足夠大的、能夠 被影響的網路固然是流行的先決條件,但過度的病毒傳播引發出受眾免疫力,則會最終葬送這場流行。

20世紀70年代末期,電話的普及使得商家意識到這是一個經濟高效的推銷方式,從此針對目標客戶家庭的電話推銷增加了10倍。但是真相卻是,在那之後 的20多年裏,電話推銷的有效性卻降低了50%。網路越大固然威力就越大,但是在網路規模擴大的同時,網路成員遭遇的騷擾也就越多,他們的免疫力也就越發 提高。

人們關於流行的社會學認識,也因為社交新世界的誕生出現了許多進步。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的助教朱·萊斯科夫(Jure Leskovec)曾經做過一個在社交網路上進行產品推薦的實驗。結果顯示,在通常情況下,病毒式的推廣並不能有效地推動用戶的實際購買行為,同時病毒式 推廣的傳播範圍和實際影響亦有限,過度推廣反而造成負面結果。對於用戶確實不需要的產品,即使是社交關係中的強關係做出的推薦,也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唯 一讓病毒推廣的支援者欣慰的是,相對於其他產品,宗教類和科技類的產品更適合進行病毒推廣。

萊斯科夫還和斯坦福大學在讀博士生Jaewon Yang在新著的兩篇研究論文中揭示了新聞線上共用的模式,從而提供了一種提早預測新聞流行度上升還是下降的方法。他們研發出一種工具,可以畫出資訊在網 上傳播的流量圖。這個可視化的效果顯示了博客與新聞網站之間的聯繫。

他們分析了1年內的1.7億篇新聞文章和博客,以及8個月內的Twitter微博。他們跟蹤每篇作品在其他博客、新聞和微博中提到的次數,以測量其受 到的關注度。他們不看鏈結,而是跟蹤博客和文章中有特色的片語——如“做無用功”(lipstick on a pig)——的出現頻度。他們利用這些數據創建了一個揭示6種不同模式的圖表。例如,一些新聞快速傳播達到頂峰後消失,圖上形成一個尖峰形狀。其他的則更 有持久力,上升和下降都比較平緩。

“通過觀察特定類型的媒體在什麼時間節點上參與到轉播中來,你能看到不同模式的出現。”萊斯科夫說。例如,如果某事件由一篇博客爆料,其傳播模式會與 傳統新聞媒體爆料不同。萊斯科夫說,“博客在哪一點上介入報道,是決定新聞持久性的一個主要因素。比如,即便傳統媒體只短暫集中在一篇報道上,而博客的討 論卻能讓該新聞更長時間地停留在公眾的視野中。

萊斯科夫認為,預測一則新聞或任何其他消息在網路流行的廣度,可以幫助網站更有效地安排其內容和廣告。這種方法也能顯示出作者或博客是如何被共用的, 並以此來判斷其影響力。通過研究新出現的新聞的早期反響,研究者能夠預測較長一段時間裏某個內容的流行程度圖,準確度達75%。

萊斯科夫說:“這些結果與預測工具結合使用時將更加有力。這些工具能預測一個新聞獲得的關注量,而不是只預測其傳播的模式。為預測關注量,研究者要看新聞的發佈地點、主題以及其他因素。”

萊斯科夫的研究是建立在大規模實時數據的基礎上,實驗條件的改變讓該領域的研究者們相信,流行是可控、也可以製造的,雖然模因本身具有突變性和不穩定性。

製造模因的四個法則

前不久,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裏,一個豆瓣面試產品經理的問題在11個小時內成為當時知乎最熱門的帖子。與知乎裏其他問題和回答不太一樣的地方是,這個 問題的提出者是參加豆瓣產品經理的壓力測試被“刺激”到的應聘者,回答者則是他的面試官。提問者的敘述口吻還有時下網路流行的“吐槽”特點。

同樣是知乎上的一則公司八卦——“騰訊員工朱小草關於馬化騰的評價”,在新浪微博上被轉發(截止發稿時間)近3000次之多。

從很多流行案例中,我們發現其實傳播起來的八卦或者模因具有一些共同特徵:比如內部人、簡短易懂、社會或小群體環境、短時間爆發、具有故事性等。我們可以粗略總結為“模因製造”的四法則:

一、內部人法則

流行製造的第一步是資訊源可信任。解決可信問題,內部人是一個很好的組成元素。這方面的商業案例已經很多。

1990年,雷克薩斯轎車在美國剛剛建立其豪華車生產線不久,技術人員發現LS400車生產線上的兩個小問題,產品需要被召回。這讓本想圍繞品質和做工佔領市場的雷克薩斯無比尷尬——進入美國市場才一年,就要承認自己旗艦產品的品質問題,實在讓人難堪。

相對於以往在媒體道歉、發佈公告的傳統做法,這一次雷克薩斯獨闢蹊徑:在產品召回的當日,分別給每一位用戶打電話。用戶從經銷商那裏檢修完車之後,每一輛車都被認真清洗,並且免費把油加滿。如果用戶住處距離經銷商超過100英里,專門的技工會登門拜訪。

雷克薩斯的做法一時被圈內人士認為過於緊張。事實上,雷克薩斯清楚的知道願意冒險購買一輛新上線的豪華車的顧客是什麼樣的人群。當時的用戶數量雖然只有幾千人,但這些人都是
汽車內行,熱衷於談論汽車,是朋友圈中汽車方面的權威,人群雖少但卻決定了這個汽車品牌在新市場的口碑。事情的結果印證了雷克薩斯管理層的判斷,一場本會成為災難的汽車品質問題卻為公司贏得了客戶服務的美譽。

雷克薩斯的案例中,企業的高明之處在於牢牢抓住了品牌形象傳播中最核心的一群人——內行,借助這些人的意見權威引爆了一個品牌的流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國外的一些香皂品牌會在產品說明書中留下客服電話——幾乎沒有人會為如何使用香皂
諮詢客服的,然而廠家卻了解:哪怕只有一個人打來電話,那個人一定是對香皂產品充滿熱情的人。他或者是香皂內行,或者是設計專家,他們的建議對於產品的改進意義重大。通過一個客服電話,香皂廠商就能輕鬆地找到對於他們意義重大的“內行”。

這些“內行”在品牌傳播的網路中或許只佔微不足道的比例,但是他們卻對於流行的引爆意義重大。在社交網路上,他們可能就是那些超連結者,或者是能夠影響細分人群的意見領袖。如何準確的找到並影響他們,很大程度上能夠助推產品的流行。

二、環境法則

人類歸根結底是社會動物,儘管大多數人自認為意志堅定,但是沒有人能夠做到完全不受環境的影響。

上世紀70年代,斯坦福大學社會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囚徒實驗”。他和他的助手們在斯坦福大學心理係大樓的地下室建立了一座模擬監 獄,通過當地報紙招募了75名身心健康的志願者。他將這些社會志願者連同一些教師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作為守衛,一組作為囚犯。津巴多讓當地警察局協助, 以一個假罪名逮捕了這些囚犯並將他們關進了監獄,由另外一批志願者看守,模擬監獄的情形。

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那些原來以為自己是反對暴力、品行優秀的看守們,很快變成了冷酷的訓導者。第一天晚上,他們在淩晨把囚犯弄醒,強迫他們做俯臥 撐。第二天,囚犯們造反了,他們開始拿著滅火器和看守對噴。隨著實驗的進展,看守們變得越來越殘忍,個個施虐成性,不少囚犯已經變得極度精神抑鬱。以至於 到後來,身處其中的人已經忘記了那只是一個模擬的監獄而已。

津巴多的結論是,在某些具體的情況下,人類內在的癖性會屈服於強大的情境,我們的親人,身邊的朋友都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影響。尤其是在社交網路中,我們的行為總是潛移默化中被他人影響,哪怕是一個自認為意志堅定的人。

哈佛大學的尼古拉斯·克裏斯塔吉斯教授通過研究進一步證明瞭環境對個體的影響。他在TED做過一場演講。他介紹了“寡婦效應(Widower Effect)” ——即夫妻當中的一個人過世後的那一年裏,在世的另一人的死亡概率會翻倍。“寡婦效應”和其他一些相似的現象引發了克裏斯塔吉斯的思考。他意識到,類似的 現象不只是發生在成對的人當中,而是存在於整體社會中。社會中的眾多獨立個體組成了巨大的社會網路,人與人直接或者間接地相互影響。當一個陌生人朝你微笑 的時候,你也會用笑臉來回應,這就是社會網路中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例子。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克裏斯塔吉斯分析了肥胖“傳染”的方式。這種“傳染”更複雜,更神秘。它不像SARS病毒那樣從一個中心點向外傳播開去,而 是包含了多個方向的相互影響。研究顯示,在這30年裏,超重的人越來越多,並且與肥胖者關係越近的人,發胖的機率越高。另一個研究結論更讓克裏斯塔吉斯震 驚:即使一個肥胖者死了之後,他的影響依然存在,社會網路會自發地試圖恢復到從前的狀態,就像有記憶力的生命體一樣。

三、簡約法則

奇普·希思《讓創意更有黏性》一書中,提出的創意讓人們記住的第一法則就是簡約。在該書中他例舉了不少商業案例:

殼牌是一家擁有百年曆史並且始終居於《財富》500強前10位的明星企業。在其推行的新的企業文化中包含了四大部分:簡化、快速、業績導向、關注外 部,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簡化”。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瞭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以自己複雜的流程為傲,而是希望用簡單來應對當前混沌的商業環境。

當我們把網站做得無所不包之時,Google的首頁卻只放置了一個搜索框,但又有誰能夠否認Google是全世界最實用的網站之一呢?

當以亞馬遜為首的B2C網站將品類打造得無比豐富之時,Groupon卻反其道而行,簡化到每天只出售一種商品,並且價格極低,天天替換。這種讓消費者始終處於期待與驚喜中的嶄新電子商務模式成為了當下的一大熱點,模倣者眾多。

在喬布斯近乎偏執的堅持下,iPhone最終只在機身上留下了一個按鈕。但就是這種簡化到極致的設計,使得一部複雜的智慧手機幾乎不需要使用說明書,小孩都能夠輕易的把玩。

我們的設計人員都太喜歡做“加法”了,不斷添加更多的功能,但真正能“黏住”客戶的始終是遵循簡單理念的產品和服務,從Google到iPhone無 不如此。設計領域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Don't make me think”。理解這點你就會明白,客戶是不會花時間揣摩各個按鈕的功能的,對於他們來說更簡單的選擇便是放棄,然後選擇你競爭對手的產品——更友好、更 簡單的東西。

回到傳播理念上,如果你想讓對方完全理解你,就必須將內容設計得精簡,核心觀點必須讓別人一目了然。正如矽谷的一些商業計劃書能夠寫在餐巾紙的背面,而往往就是這樣簡單的商業理念最容易受到
投資者的青睞。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另一本優秀的書籍《餐巾紙的背面》(The Back of the Napkin)可以提供更詳盡的指導。

最後借用飛利浦的品牌承諾來為這段內容做一個簡短的總結,那就是:精於心,簡于型(Sense and Simplicity)。

 四、時機法則

如果說在傳統社會結構中,人們更多的還是關心環境影響這一空間因素的話,那麼在資訊爆發轉瞬消亡的社交網路時代,對於時間因素的把握就顯得至關重要。某種程度上來說,社交網路時代流行的把握更需要追求“時機的藝術”。

研究複雜網路領域的權威艾伯特-拉斯絡·巴拉巴希(Albert-Laszlo Barabasi)在研究社交網路時代的資訊傳播後,得出結論稱:由於資訊傳遞速度的加快,如今的資訊傳播越來越從原來的長尾演變到“粗頭重尾”,即現在 的資訊會在發佈之時起,迅速爆發並迅速衰減。一篇文章,一條新聞能夠風靡並流傳數年越來越成為了歷史。

對於希望在社交時代把握流行的人,或許更應該注意到“時機”的價值。在社交網路中,一條資訊在什麼時候開始推送,讓它在什麼時候影響到特定人群,越來越成為一種藝術而不單單是技術層面的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模因理論”並不是為了製造流行而產生的理論,它是基於社會學、流行病學等研究基礎上提出的大膽假設。“模因理論”的社會意義遠大於它為商業製造流行帶來的價值。在適當的時機,利用聰明的方法,模因甚至會推動社會變革,改變歷史。

身為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外甥,愛德華·伯尼斯試圖把心理學理論和行銷技巧相結合。一戰爆發後,伯尼斯的構想找到了實踐的機會。他參與美國公共資訊 委員會(CPI),利用大眾媒體、好萊塢電影等工具,成為推動美國參戰的“說服工程”的幕後策劃者,是“山姆大叔”形象的製造者。

更具社會學意義的是,模因中的一些不經意間會沉澱為一些習俗,這也是一個眾多模因競爭的結果。最後,有助維持母體不死和低成本維繫的模因被上升為習 俗,成為社會文化和制度的組成部分。習俗會造成群體認同,個體不遵守會被視為異類,因此好的模因製造出來可以相互約束,維持社會秩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2

全球經濟二次 衰退來了? 8月大恐慌解密

2011-8-15  TWM




經濟大恐慌、股市大逃殺,拆解八月股災的恐慌密碼,真正的黑天鵝是,投資市場終於認清事實,過去三年所有搶救經濟的努力全然無效,只換來歐美政府的債壓高漲,無力再用財政手段救經濟。

全球危機當頭,唯有從信心面、景氣面、需求面,掌握十五個關鍵指標,才能助你勇度危機!

撰文‧楊紹華、莊 芳

研究員.陳兆芬

進入八月,短短五個交易日,美股暴跌九%以上,全球股市無一倖免。如果試著為「八月股災」尋求一些合理解釋,很容易的,你會發現許多令人煩惱的壞消息,但是,這些壞消息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美國經濟數據難看,象徵製造業景氣榮枯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經接近衰退邊緣,而失業率仍然超過九%水準;在歐洲,隨著義大利與西班牙 的公債殖利率上升,歐債危機看來仍在蔓延;在中國,製造業指數同樣趨緩,讓人不由得為中國「硬著陸」的風險更加擔心一些。

所有的利空都不是意外 而是因為恐慌以上種種,都是股災成因,但沒有一則消息稱得上是「黑天鵝」。美國經濟不振是在預期之內、歐債危機無解是過去二十個月的老話題了;中國景氣趨 緩,是政策壓抑之下想當然耳的必然結果。甚至,國際信評公司標準普爾(S&P)在八月五日正式調降美國主權評等,不也是早在三個月前就已提出警告嗎?

關於八月股災,一切一切的成因與解釋,都在預期之內。但,這正是全球市場高度恐慌的根源:二○一一年八月分的前五個交易日,在這短短幾天之內,世人終於清楚發現,金融海嘯以來,所有曾被提及的種種危機,竟然無一可避,而且完整發生了。

恐慌的根源、令人驚恐的黑天鵝,是投資市場終於認清事實||過去三年所有的搶救經濟努力,全然無效。

「和三年前相比,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其實沒有改變。」高盛證券前大中華區主席、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胡祖六,以這句說詞,作為解釋八月股災的開場白。三年前,彌漫於歐美國家的淒風苦雨,經過三年不計代價砸下重金尋求突破,到了今天仍然走不出來,確定無效。

「這是令投資者看不到希望的原因,再加上對於中國硬著陸的高度擔憂,構成了『毫無亮點可供依靠』的投資環境,自然形成恐慌心理。」胡祖六說。

如果要說三年前後的今昔相比有何不同,那麼,結論是歐美政府的處境恐怕更加艱困了。

情況有點像是你收到兩封郵件,一封來自銀行,通知你的債務實在太高,接近破產邊緣,所以必須大幅調高你的借款利率;另一封來自於你所應徵的企業:「我知道 你過去三年借了大筆債務參加補習強化職能,但很可惜,我們還是決定不予錄用。」接下來,你該用高利貸款繼續借錢補習,尋求獲得高薪工作的機會,還是放棄求 職的念頭,認分地找個低薪的工作,開始過著慢慢還債的苦日子?

美國與歐洲,目前就是陷入類似的境地。為了救市與刺激經濟,過去三年,兩大經濟體花了大筆鈔票,債務快速攀升;如今,他們已經收到了來自信評公司的「降評郵件」,也收到了救市無效的明確通知。

兩難 歐美勒緊褲帶 世界需求也難樂觀歐洲的債務問題國信評等級遭到調降,代表「國家伸手借錢利率」的公債殖利率快速飆高,為了降低利率,政府須要展現「節衣縮食」的誠意,通 過縮減赤字方案。美國亦復如此,在標準普爾調降美國主權評等之後,美國政府公債的買家必然會要求更高的利息,「除非,真的讓我看到你們願意勒緊褲帶、減少 支出,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換言之,美國必須嚴格執行削減赤字方案。

對於歐美國家而言,緊縮,已是必走之路。這意味著,兩大經濟體必須走上慢慢還債的苦日子。影響所及,是政府無力再為羸弱不振的經濟局勢,提供財政政策上的刺激動作,世界的需求自然也就難以樂觀。

「美國政府提高債務上限方案中,也包括了削減赤字,基本上,這是『勒緊褲帶』的政策,所以未來不可能有財政刺激。」胡祖六強調,即使是狂印鈔票的美國聯準 會,在經過兩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1、QE2)而宣告無效之後,繼續推出QE3或類似政策,對於經濟刺激的有效性也不再值得樂觀期待。

「這次全球股市大跌,很明顯的,是人們看到了未來有更多問題存在。」在接受本刊專訪時,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表示,由於歐美政府的無能,造成主要經濟體將面臨「經濟低迷又已無力刺激」的窘境,這讓人們對於二○一二、甚至是一三年的經濟預期失去信 心。「股市不是只反映今天、明天的情況而已,往往提前市場反應半年、一年。」「我建議美國總統歐巴馬回頭看看歷史,面對現實!目前惟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 承認現實、接受痛苦、重整組織,最後重新來過。」羅傑斯的建議,再次宣告了歐美國家面對經濟困境的新路線,是停止無效的刺激,「先過苦日子再說」。

而這也等於是宣告歐美國家、甚至是全球經濟,即將陷入所謂的「二次衰退(Double dip)」嗎?

二次衰退?全球經濟已如易碎玻璃悲觀論調者如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長謝國忠認為,「全球經濟早已衰退了!」他攤開波羅的海指數(BDI)線圖:「你看,指數 已經連續兩個月維持在一五○○點以下了。」以過去五年狀況來看,指數前次低於一五○○點是出現在○八年十月中旬至○九年二月初,約莫三個半月時間,而當時 正處金融海嘯高峰期,也就是「第一次衰退」。

BDI指數的意義,在於判斷全球貿易熱絡與否,「兩個月維持在一五○○點之下,代表全球貿易非常冷清,需求極低。」謝國忠解釋。

樂觀者則如貝萊德資產管理公司首席股票策略師博多爾(Bob Doll),他認為,需求清淡的原因是各界對於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感,「但實際上,美國的企業盈餘遠比總體經濟數據來得樂觀。」他以最近公布的第二季數據為 例,超過七五%的企業獲利成長優於預期,且平均超出預期五%。「自○九年三月市場觸底以來,企業獲利已成長一二八%。」企業獲利狀況是判斷經濟榮枯的根 本,只要企業賺錢,經濟就沒有理由一直壞下去,這是博多爾的基本論點。

無論如何,隨著股市大跌、經濟與債務問題看似仍未走出持續惡化的泥淖,關於「二次衰退」,發生的機率已經快速攀高。「現在的全球經濟,就像是把一個易碎的 玻璃瓶,放在沒有緩衝墊的椅子上,」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史蒂芬.羅奇(Steven Roach)解釋,在各國已無力藉由財政提供「緩衝」的前提下,只要再有較大的動盪,就會走向衰退。「我的看法是,歐美國家陷入二次衰退的機率,已提高到 五○%。」恐慌過後,股市將在低檔區間高度震盪有趣的是,無論是悲觀者或樂觀者,對於股市,都並不全然悲觀。即使是謝國忠,也認為「短期之內持續大幅下修 的空間有限」。他表示,在美國主權評等遭到調降之後,美國聯準會(Fed)極有可能再次推出「類QE」政策,,迫使各國央行加入印鈔行列,以力抗貨幣升 值,資金簇擁之下,足以支撐股市和其他資產價格。

「不同的是,這一回,QE對於資產價格的推升效果將遠不如海嘯後的資金行情。」謝國忠提出妙喻:之前,世人還沒發現全球經濟原來是一輛引擎故障的車子,天 真地以為只要一股腦兒地用力推,就一定能讓它跑動起來;「現在,大家都知道這車子根本不會自己跑,推一推,沒動靜,就懶得再推了。」這個說法與胡祖六倒是 異曲同工,「從定義上來看,美國經濟畢竟還沒衰退,在股市經過八月股災的大幅下修之後,未來三到六個月,應該就是『低檔區間、高度震盪』的格局。」對於未 來的股市與全球經濟,胡祖六試著提出了他目前所能想像到的「最樂觀劇本」:市場信心先回穩,而後發現全球經濟景氣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最終,靠著企業本身的 活力與創新來創造需求,構成擺脫經濟危機的契機。

這套劇本,分成「信心」、「景氣」、「需求」等三個場景,其中,牽涉了十五個關鍵數字,某種程度上,未來,我們需要陸續看到十五個關鍵數字轉變,才代表全球經濟擺脫陰霾,朝向正面發展。

信心指標:三國公債殖利率須獲控制首先是信心層面,「歹戲拖棚」的歐債危機不能持續惡化,其中,「大到不能倒」的義大利與西班牙,不能違約、不能被債務壓垮,因此,兩國的公債殖利率不能超過七%,這個關鍵數字,你絕對不能忽略。

八月初,義大利與西班牙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度飆破六%,逼近一般認定的「債務危機指標」七%上限,並創歷史新高。但歐洲央行(ECB)在八月七日出面, 強調將開始購入兩國公債,義、西公債殖利率在八月八日分別回跌到五.四五%及五.三四%,稍稍緩解了歐債危機擴大之虞。

此外,美國主權評等展望調降之後,全球屏息以待的觀察重點,在於「會不會造成美債拋售潮,進而釀成全球金融市場的巨災?」而如果美國公債殖利率能維持在三%以內,可視為降評衝擊有限,將大大降低美國評等「三A變二A」的信心影響。

在上述三個攸關市場信心的殖利率數字之外,與市場風險意識呈正比關係的金價,是市場信心的風向球;另外,俗稱恐慌指數的VIX指數,也是判斷信心的觀察指 標。羅傑斯表示,他目前持有大量的新興國家股市空單,「大跌之後,如果投資人依舊恐慌,我可能會砍掉放空股票的部位,轉向加碼農產品類股。」反向思考,當 代表市場恐慌心態的VIX指數開始明確回落,也就是市場信心回穩、投資者願意進場買股之時。

八月八日,VIX指數來到四十八,而從○九年以來,這項指數最高曾在○九年一月金融海嘯期間來到五十四,距離目前水位已相去不遠,市場恐慌情緒或許已接近回穩轉折點。

景氣指標:第三季經濟數據將是契機市場信心回穩之後,則需要景氣擴張的訊號來降低「二次衰退」疑慮。這部分,短期可先從供應管理協會(ISM)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看起。

按月公布的PMI指數,是八月股災的凶手之一,美、歐、中等三大經濟體在八月初所公布七月分PMI,盡皆下跌,且都已接近象徵「擴張與萎縮分水嶺」的邊緣。其中,美國為五十.九、歐元區為五十.四,而在中國公布數據為五十.七時,更讓市場加深了中國硬著陸的擔憂。

PMI指數的榮枯分水嶺為五十,五十以下視為景氣萎縮。以七月分三大經濟體的成績單來看,九月初所公布的最新指數,必將撩動全球投資氣氛,若見下跌,二次衰退的機率恐怕又將向上墊高。

「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各國第三季的經濟數據。」胡祖六認為,要讓二次衰退疑慮快速淡化的重要指標,是美國與中國在十月底陸續公布的第三季GDP成長率,而這也是他認為短期之內最有可能令市場驚豔的機會。

其中,「美國只要不衰退,就是好消息,如果還有不錯的成長,則會讓市場驚喜!」至於中國,胡祖六樂觀強調,「第三季的中國經濟數據出爐後,應會完全化解之前市場對中國硬著陸風險的憂慮。」在他的預估中,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可維持高檔表現。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股市有機會能夠在短期之內一枝獨秀,「畢竟宏觀調控的壓力仍在,所以,對於中國的景氣動向,還須關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變化。」如果中國的CPI年增率能有所降溫,中國的調控動作較有機會轉為和緩,有助於降低政策面對股市的壓力。

需求指標:BDI指數低於一五○○就是衰退三大經濟體的PMI、中美兩國的GDP,再加上中國的CPI,能夠判斷景氣是否走在穩定的擴張軌道上。接下來的問題,是「恢復需求」。如果需求開始恢復,才能真正脫離衰退。

關於需求的直接指標,是油價及代表原物料價格的CRB商品指數。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疑慮暴升,反映需求減緩的預期心理,國際油價已連日暴跌,同一時間,追蹤十九種商品價格的CRB指數,亦呈重挫之勢。

一般認為,在考慮到以中國為主的新興國家需求成長力道之下,國際油價的合理水準應在每桶九十美元上下,油價不漲,意味新興國家恐已受到歐美市場需求趨緩的衝擊。

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有新興市場教父之稱的坦伯頓新興市場團隊總裁墨比爾斯(Mark Mobius)不斷地強調:「資金太多,這些資金都在尋找出路,而眼前新興國家是唯一出路,所以新興國家股市並不看淡。」但新興國家股市是否能夠具有資金 面以外的基本面支撐?油價與CRB指數恐怕仍是觀察重點。除此之外,謝國忠所強調的BDI指數,亦是觀察指標之一,「BDI不回到一五○○點,就代表世界 的需求仍在『衰退』週期。」至於最終、也是最具代表意義的指標,還是在於美國失業率能否有效改善,它代表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究竟有沒有找到正確復甦之路。

胡祖六認為,接下來的世界經濟,中國仍是亮點,但還不足以撐起世界經濟。「恐慌終會過去,市場終會回穩,但在接下來這段歐美政府勒緊褲帶的苦日子裡,我們能夠仰賴的,只有民間企業的活力了。」他說。

八月全球股災,讓投資人面臨極大恐慌,在危機當頭、世局混沌不明之際,掌握十五個關鍵數字,讓你提早預見未來,在重要時刻做出正確的判斷。

恐慌根源~~~無解的兩難困局!

被迫勒緊褲帶的財政如何面對瀕臨衰退的經濟?

繼續救市或者開始緊縮?這是歐美政府的兩難習題,也是投資市場的恐慌根源。

德國總理

梅克爾

不能繼續舉債印鈔救經濟

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已被調降,歐洲危機國公債殖利率也在高檔,加上全球資金浮濫,歐美國家已無空間繼續透過財政、貨幣政策救經濟,否則,歐債危機再度擴大,美國也將承擔評等續降的風險。

美國總統

歐巴馬

不能放任經濟景氣再衰退

歐美國家製造業景氣瀕臨衰退,失業率居高不下,如果政府放棄任何刺激政策,將施政重點全然放在改善財政,則民間需求恐將持續降低,危如累卵的經濟局勢亦有可能正式走向二次衰退。

6大師解讀

全球經濟困局

悲觀派

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

謝國忠 「全球經濟像是一輛引擎故障的車子,除非修好它,否則再多的資金也推不動。」

商品投資大師

吉姆‧羅傑斯 「美國政府一定會再推出QE,他們只懂得做這件事而已,而這對經濟完全無益。」

摩根士丹利證券

亞洲區主席

史蒂芬‧羅奇 「全球經濟已經沒有緩衝空間,只要稍有動盪,即有可能正式走向衰退。」

樂觀派

貝萊德資產管理首席股票策略師博多爾 「即使市場動盪不安,但美國企業獲利的成長仍然亮麗,經濟不致衰退。」

春華資本集團董事長

胡祖六 「中國硬著陸的危機可望在十月底拆除,市場信心屆時將加速回溫。」

新興市場教父

墨比爾斯 「全球資金仍多,他們必須留在市場以對抗通膨,新興市場則是最佳選擇。」

危機年代必懂

經濟指標

公債殖利率

「殖利率」意指買入債券之後,一直持有至到期的實質年平均投資報酬率,也代表借款人對外借款所需負擔的資金成本,殖利率愈高、成本愈重,愈不利於繼續對外借款。公債殖利率,即指政府伸手向外借款的資金成本。

VIX恐慌指數

指數反映投資人對未來30日股市波動之看法。VIX愈高,市場愈感不安;反之愈低,變動愈趨和緩,一般正常值在20至30之間,若突破30表示股市下跌趨勢擴大,震盪加劇。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範圍的狀況。常以50為經濟強弱的分 界點︰高於50時,為經濟擴張,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每月第一個星期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CPI可用來反映市場價格變化的 總體情況。如CPI持續明顯上升,表示整體經濟有通貨膨脹的壓力,通常會比較今年與去年同期的變動(年增率),來判斷通貨膨脹的狀況。(每月第三周公布)

BDI波羅的海指數

為散裝航運運價的重要指標,由多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加權計算而成,可反映散貨運輸市場的行情,也能藉此判斷景氣榮枯。一般來說,BDI大幅成長的原因有景氣好轉、原油大漲、散裝航運旺季或戰爭因素。

CRB商品指數

以「一籃子」的商品價格為組成成分,計算而得的商品指數,能有效反映出大宗商品的總體趨勢,因此對總體經濟景氣的變化能提供有效的預警信號。

擺脫恐慌、

走回復甦的 15個關鍵指標

信心指標

1 義大利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限7%2 西班牙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限7%3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低於3%4 VIX恐慌指數:在50上下能夠回檔5 黃金價格:留意非理性飆漲

景氣指標

6 美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不能低於50

7 歐元區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不能低於50

8 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不能低於50

9 美國第三季GDP成長率:不能衰退10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率:不低於8.5% 11 中國CPI年增率:能降到6%以下

需求指標

12 國際油價:回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13 CRB商品指數:停止向下探底14 BDI波羅的海指數:回到1500點以上15 美國失業率:降至8%以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3

杭蕭鋼構案開審 做莊全程解密 陶喜年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hxggaks_zzqcjm/hxggaks_zzqcjm.htm

 此案由浙江省公安廳偵查終結,以羅高峰涉嫌洩露內幕信息罪,陳玉興、王向東涉嫌內幕交易罪,於7月31日移送浙江省檢察院審查起訴,浙江省檢察院於8月14日交由麗水市檢察院審查起訴。12月4日,麗水中院正式受理該案,僅17天時間即開庭審理。

─────────────────────────────────────────────────────────────────

 

罗高峰(左)、陈玉兴(右)、“专业股民”王向东(中)在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法庭接受宣判
羅高峰(左)、陳玉興(右)、「專業股民」王向東(中)
在浙江省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一號法庭接受宣判

 

  「羅高峰,對於公訴人公訴的事實,你是否認罪?」主審法官問。

「認罪。」26歲的羅高峰低頭小聲回答。

12月21日,「中國證券洩密第一案」杭蕭鋼構案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羅高峰被控涉嫌洩露內幕信息罪,陳玉興、王向東則涉嫌內幕交易罪。


證券辦主任辭職專職炒股

畢業於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的羅高峰,2004年1月進入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辦實習、工作,事發前任杭蕭鋼構證券辦副主任、證券事務代表。

2006年11月,杭蕭鋼構與中基公司開始接觸洽談安哥拉公房項目由混凝土結構改成鋼結構。中國證監會確認:2007年2月8日為「安哥拉項目」內幕信息形成日,2月8日至2月14日為「安哥拉項目」內幕信息的價格敏感期。

此前的2006年12月,杭蕭鋼構原證券辦主任陳玉興從公司辭職,專職炒股。他與杭州人王向東合作炒股,兩人口頭約定由王向東出資,按陳玉興的指令操作,贏利後按三(陳)七(王)分成,虧損則由王向東一人負責。

王向東根據陳玉興的指令,以妻子徐慧的賬號買賣過50多只股票,幾乎無一虧損,獲利4700多萬元。至今年1月5日,王向東已按約定向陳玉興支付1390萬元,這中間,陳玉興沒有投入一分錢。

陳玉興從杭蕭鋼構辭職後不久,公司董秘來巧紅也請求辭職,因此公司證券事務,都由羅高峰一人代替執行。

2007年1月,羅高峰將其阿姨晁勵春的股票賬戶,交由陳玉興打理,兩人未談盈利是否分成等情況。按陳玉興的說法,該賬戶當時已經買入華聞傳媒的股票,陳玉興接手後一直沒有操作,直到2月13日全部清倉,買入杭蕭鋼構。

今年2月11日下午,陳玉興在與杭蕭鋼構公司事業部經理羅曉軍等人在杭州龍井村聚會時,羅曉軍談起杭蕭鋼構正與香港中基公司洽談安哥拉安居房建設工程 項目,金額高達300億元。陳玉興當即走出茶吧,將此消息電話告知王向東,指令王向東在2月12日,將股票賬戶裡的剩餘資金,全部買入杭蕭鋼構股票。

通完電話,陳玉興向羅曉軍求證300億合同的情況,爾後再次將求證的信息,告訴了王向東。2月12日,王向東按陳玉興的指令,買入杭蕭鋼構2776996股。


巨額資金全倉買入杭蕭鋼構

2007年1月31日晚,羅高峰陪同杭蕭鋼構公司董事長單銀木宴請公司獨立董事竺素娥等人時,就從單銀木等人談話中,獲悉公司正在洽談安哥拉合同,金額高達300億元。

2月12日下午,杭蕭鋼構召開2006年度總結表彰大會,至少有300人參加,董事長在會上說:「2007年對杭蕭鋼構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如國外的大項目正式啟動,2008年股份公司爭取達到120,集團目標為150億。」

羅高峰沒有參加會議,但在與公司其他部門的工作聯繫中,進一步知悉了安哥拉合同的情況。此前一天,杭蕭鋼構法務部等部門已經開始準備安哥拉項目的相關工作。

正好在這天下午2點半左右,陳玉興通過杭蕭鋼構總機,打通羅高峰的電話,想進一步獲取安哥拉項目的信息,因為他對杭蕭鋼構十分瞭解,覺得簽這樣大的合同,有點懷疑。羅高峰有事在忙,答應過會回電話給他。陳玉興等到3點收盤,還沒接到電話,遂又打了一次,但沒接通。

下午5點左右,羅高峰給陳玉興回了電話,將他知道的安哥拉項目的一些信息告訴給了陳玉興。據陳玉興供述,他當時問了羅高峰一句,羅委託管理的那個賬戶,是否也買入一些,羅高峰「嗯」了一聲表示同意。

2月13日上午,王向東按照陳玉興的指令,買入杭蕭鋼構股票2398600股。陳玉興則將羅高峰阿姨晁勵春的股票賬戶,買入杭蕭鋼構42800股。

當日下午,杭蕭鋼構公司總經理周金法通知羅高峰參加
安哥拉項目協調會,並告知合同已經草簽。

羅高峰在與陳玉興通電話過程中,將合同已草簽的情況洩露給了陳玉興。陳玉興叫羅高峰獲取合同文本,並告知將晁勵春的股票賬戶也買入杭蕭鋼構股票。

隨後,陳玉興將從羅高峰處得來的信息告訴王向東,指令王向東於2月14日將賬戶上的所有資金以漲停價買入杭蕭鋼構股票。

2月14日,王向東以漲停價買入杭蕭鋼構股票1787300股。當日,羅高峰到公司法務部獲取合同文本未果。羅高峰又將公司開協調會和次日出公告及公告的具體內容洩露給陳玉興,陳玉興又告知王向東,指令王向東繼續持有「杭蕭鋼構」股票。


一個月後獲利4000多萬

此後,陳玉興和王向東未再買入杭蕭鋼構。2月14日,羅高峰似乎覺得自己的行為不妥,怕留下把柄,專門更換了自己的手機號碼,其後又換了一兩次。

3月15日,陳玉興從羅高峰處得知證券監管機構要調查杭蕭鋼構公司。當天,他剛好在紹興咸亨酒店和當地著名企業精工鋼構的幾個老總一起吃飯,獲悉精工鋼構此前也接洽過安哥拉項目,他們覺得項目是騙人的。陳玉興遂將有關情況告知王向東,並指令其次日賣出杭蕭鋼構股票。

3月16日,王向東按照指令,將杭蕭鋼構股票共計6961896股全部賣出,獲利4037萬元。此時,媒體已經就杭蕭鋼構股票異動情況進行了許多報導,風聲正緊。陳玉興怕事情敗落,沒有向王向東拿一分錢分成。

4月5日,因涉嫌股票內幕交易,杭蕭鋼構被證監會立案調查。4月10日,陳玉興按羅高峰的要求,將晁勵春賬戶上的42800股杭蕭鋼構股票全部賣出,該賬戶獲利367810.90元。

今年5月9日,羅高峰、陳玉興、王向東被浙江省公安廳刑事拘留,同年6月12日被依法逮捕。

此案由浙江省公安廳偵查終結,以羅高峰涉嫌洩露內幕信息罪,陳玉興、王向東涉嫌內幕交易罪,於7月31日移送浙江省檢察院審查起訴,浙江省檢察院於8月14日交由麗水市檢察院審查起訴。12月4日,麗水中院正式受理該案,僅17天時間即開庭審理。

根據
《刑法》第 180條之規定,「內幕交易」為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發行,證券、期貨交易或其他對證 券、期貨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賣出該證券,或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期貨交易,或洩露該信息。獲此罪者最高可獲10年徒刑,並處違 法所得5倍的罰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9

質押日月光持股 加碼地產投資 張虔生家族中國煉金地圖大解密


2011-10-03  TWM




半導體景氣拉警報,全球最大封測廠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卻選在此時高呼加碼上海投資,是為拓展封測版圖,還是布局地產?大舉質押日月光持股換現金,張虔生是 為哪樁?

撰文‧梁任瑋、賴筱凡、翁書婷手指著模型,仔細向身旁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婦介紹,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正描述擘畫已久的封測大夢,「這十二萬平米,未來 十年我們的累積投資要達人民幣四百億元(約新台幣一八八○億元),一年就可創造人民幣五五○億元(約新台幣二五八五億元)的營收。」上海浦東新區的張江 鎮,日月光上海總部就落腳於此,張虔生在台上說得激動,五萬名員工將進駐,甚至連與張江鎮毗鄰的金橋鎮,日月光也將打造一個逾百萬平米的封測園區。

那些廠房、大樓,在張虔生的致詞裡栩栩如生,但他的企圖心絕不僅止於此。他在台上沒說出口的是,兩公里外、上海鼎匯地產推的日月光水岸花園,一期建案幾已 售罄,接著還要再推二期、三期。

布局房產已久

私人名義獵地、圈地、養地跨足地產、科技的中國投資新藍圖,正在張虔生心裡成形。上海封測王國只是一個開始,張家不只想做封測生意,利潤更為可觀的房地產 投資,才是重頭戲。而且目前為止,地產投資絕大多數都屬於張家個人以及家族投資。

因此,他們需要更多資金,今年三月張虔生將手上兩成日月光持股拿去質押,以當時股價計算,價值高達七十四億元,至少質押變現四十億元,就連日月光旗下的宏 璟建設,也在近三年將七成日月光持股陸續質押。

張虔生想做的,遠比他喊的一八八○億元還大得多!

多數台灣人認識日月光,出於它是全球最大封測廠、台灣重要半導體大廠;然而,多數中國人認識日月光,卻是因為它在中國獵地、推案、蓋賣場以及大手筆造鎮。

張虔生家族從二○○一年開始成立鼎固、鼎匯、鼎榮及鼎威等公司,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積極獵地、圈地、養地。由於幾乎都以家族私人名義先卡位,儼然是中國地 產開發的一號角色。

○七年,張虔生家族就因大手筆在上海靜安區附近興建大批住宅、辦公大樓,而聞名台商圈。

有錢就拿來買地

不動產規模達一千兩百億

不僅上海,包括蘇州、杭州、重慶等地都有張家地產投資的蹤跡,最近又高調宣布在重慶與上海最精華心臟地段的投資案,一個號稱「全球最大免稅商場」,一個則 是「上海最大單體捷運共構商場」,一出手即轟動武林。

地產開發是張虔生家族老本行,早在一九九○年,張虔生母親、人稱「張媽媽」的張姚宏影,便靠著台北汐止「伯爵山莊」建案,打響宏璟建設在豪宅界名號。此 後,宏璟在台灣鮮少再有大案出現,不是張姚宏影對房地產失去信心,反之,她的企圖心更大了,看準幅員遼闊、鼓勵西進開發的中國,尤其是二線城市地方政府為 了爭取政績,更是大放利多,吸引外來資金投資。

解密張家在中國房地產推案的軌跡,最開始是跟著日月光設廠腳步走,當年的土地開發,率先在日月光工廠附近, 開發「造鎮住宅」。

這樣有利可圖?答案顯而易見。由於早年中國各地為了吸引台廠落腳,投資科技園區,紛紛祭出極為優惠土地配套措施。深諳只要有園區就會衍生住宅需求的張家, 自然沒有錯過周邊房地產開發機會,以極低的地價「圈」了不少土地。除了設廠、蓋宿舍,更重要的就是,興建以「一萬戶」起跳的大型住宅造鎮。

「如果說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是台灣的『造鎮天王』,那張姚宏影應該可以算是早年上海、杭州的『造鎮天后』!」一位台灣建商派駐上海的土地開發主管,對於 張家在中國的房地產布局下了如此的注解。

十年來,造鎮讓張家搭上這波中國房地產景氣快速飆升的列車,中國華東大規模推案,替張家創造可觀的房地產獲利,也累積了更多購買精華土地的銀彈。一位業內 人士透露,「張家的策略很簡單,就是一有錢就拿來買地。」隨著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張虔生也開始思考鼎固回台上市的可能性。後來日月光在中國投資房地產,都 以鼎固為主,光是可以開發面積就約三百萬平米,這還只是枱面上的數字,不包含張虔生兄弟以個人名義購買的土地,無怪乎張虔生日前如此公開表示:「目前庫存 土地仍有一百萬坪(約三百萬平米),市值高達新台幣一千二百億元。」

「複合式」開發法

配合政府造鎮 大舉投資商場你能想像,一千二百億元有多大?若以台灣國壽與新壽近期內部估算不動產市場分別有三千億元、一千八百億元規模。當市場還將焦點放在台灣兩大壽 險業房東國壽與新壽之際,張虔生家族在中國擁有的不動產規模,幾已可與國壽、新壽相比擬。

「我就是學台灣壽險公司的模式,當房東收房租,未來開發的商場、辦公大樓都『只租不售』。」張虔生話講得大聲,卻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張家的地產生意已經玩 到「進階版」,若說十年前張家用造鎮方式淘中國地產商機,如今,他們有更新的玩法!

從近兩年日月光的布局動作就可見微知著。上海、重慶兩大購物商城相繼開幕,張虔生背後算盤敲得可精,他很清楚,中國政府企圖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將出口導向 轉為內需,所以,零售通路市場才是最熱門的不動產投資標的。

日月光就是看好這點,近年鼎固的房地產開發皆有一個共同特徵:「複合式」商業不動產開發。

他們鎖定地鐵站出口,興建商場結合商辦,搭配部分住宅,大推「複合式」商業不動產。理由很簡單,「因為地鐵站出口是人潮最洶湧的地段,光租金就已立於不敗 之地,只要這些大樓持有不賣,未來不動產增值的空間,將比過去買進土地興建出售,僅賺加工財的利潤還豐厚。」業內人士說。

其實,台灣諸多集團近年的中國獵地策略不出這一套,打著配合當地政府都市開發的正常管道,大舉參與商場投資,抑或進駐科技園區設廠,都有機會搶先取得核心 地區開發權。「當然,他們多數會說,是配合當地政府造鎮、做都市開發,這也是潛規則之一。」為了提升鼎固帳面價值,未來中國住宅造鎮將不再是鼎固事業的重 心,收益型不動產已是張虔生家族著力最深的版圖。鼎固甚至將於上海興建類似台北一○一的超高摩天大樓,且只租不賣,因為張虔生要用時間好好養肥這些金雞 母。

張家的中國獵地成績多可觀,看鼎固公開說明書就知道。截至去年底,鼎固存貨與投資性不動產帳面成本約新台幣五一六.二億元,以鑑價公司報告來看,這些資產 市值高達一一一○.五億元,假設鼎固去年底處分資產,扣除所產生的增值稅等相關稅負及銷售費用二四三.一億元,其未實現利益就有新台幣三五一.二億元。

一旦張家百分百投資的鼎固順利上市,未來起碼可享有三大好處:其一,向銀行融資將更加容易,可達快速擴大規模之效;二來張虔生家族可透過釋股回收部分投 資;其三,可坐享股票溢價利益。

目前鼎固推案重心集中在中國三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及重慶,與周邊地區進行房地產專案的開發,預計總投資額將達到新台幣一千億元以上。相較於鼎固中國布局既 深且廣,宏璟建設近年營運規模卻反向萎縮,未來主要營收來源都寄望在新北市土城一萬二千坪的商業區土地開發,總銷金額約一百億元。

這塊土城萬坪土地原來是美商OAK廠房,後來由宏璟買下,因地點鄰近捷運海山站,交通便利性大幅提高。宏璟歷經六、七年規畫與申請土地變更,終於在日前核 准通過為商業區土地。公司預計今年底前動工興建為七棟住商大樓,還要興建一座小型的購物中心,可滿足周邊居民的消費需求。

此外,宏璟位於台北市延平南路城中段土地,因鄰近博愛特區,也將規畫為高級住宅大樓,將等房地產景氣轉佳推出;另外位於新北市新莊副都心的土地也在規畫當 中,隨著台北市土地取得困難度愈來愈高,宏璟也打算跨足都市更新領域,增加土地開發來源。

隨著張家個人、日月光在中國轉投資的土地開發案愈來愈龐大,張姚宏影將房地產事業交給次子張洪本打理,加上張家第三代陸續學成歸國,張家房地產事業接班人 也開始浮上枱面。像張洪本兒子張能耀已是鼎固總經理,這兩年他親自參與多項商場與辦公大樓案,也展現獨當一面的架式,「很多事,長輩都還是有指導。」張能 耀客氣地說。

此外,張虔生兒子張能傑,同樣也主攻中國房地產,負責北京鼎好商城業務。唯有張洪本大兒子張能超,憑著在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的經驗,進入日月光幫忙。

第三代投入地產

本業市值近十年無大成長

儘管張家在中國地產經營有成,且遍地開花,創造驚人利潤不提,還將返台掛牌上市。然而日月光近十年市值幾無大幅成長,股價也從百元翻落,僅剩三十元不到。

封測本業之於張家來說,其實已像雞肋,既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但這不代表日月光對張家而言就沒有價值,台廠赴中國投資,享有土地、賦負優惠是枱面上常有 的事,枱面下見不著的土地優先開發權,更是潛規則之一。所以,張家仍持有日月光約兩成股權,也不是壞事,雖無實質利益,卻有潛在意義。

以張虔生家族沉浸地產數十年的經驗,未來鼎固一旦順利掛牌,以張家擅長的財務槓桿、翻騰股海的老到經驗,是否進一步整合旗下「鼎」字輩地產投資公司,成為 日月光集團事業的另一大樑柱,值得觀察。

如果以鼎固股東結構來看,張虔生、張洪本兄弟各持有三○%,其餘則由張洪本名下Great Sino開發公司,與張虔生控股公司The Elite各持有兩成,等於近十年張家在中國地產開枝散葉的成果,日月光股東幾無法共享,更別提能沾上邊。

至於鼎固申請回台上市,也看出張家亟欲籌資,擴展中國房地產投資,但最後能否回饋到股東身上,與之共享,就不得而知了。

10年有成!

張家中國地產市值近1111億元

地點 北京 重慶 上海

建案 鼎好電子商城 日月光中心廣場 上海日月光中心廣場、御華山、宏嘉大廈、春申麗園、伯爵天地(崑山)、嘉定案、盧灣案項目 複合式開發案(商場、商辦等至少4棟) 複合式開發案(住宅、商辦、商場、停車場等至少5棟) 複合式開發案(商場、商辦、住宅、停車場等最少19棟)推估市值 181.2億元 159.5億元 769.8億元註:此為鼎固控股資產部分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鼎固控股公開說明書求資若渴!張家質押日月光持股換現金職稱 姓名 設質股數(億股) 占持股比率(%) 職權人董事長 張虔生 2.4 20.65 台北富邦、台灣工銀、國泰世華、台銀總經理 唐和明 0.015 89.65 永豐商銀副總經理 陳昌益 0.007 34.48 中信商銀監察人 宏璟建設 0.54 73.02 國際票券、新光銀、台灣工銀等

註:數據為今年8月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5

解密蘋果供應鏈:天價預付款vs壓價潛規則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992320624/

據《商業週刊》網站11月3日消息,蘋果是一個集合了製造,採購和物流的公司,現任CEO庫克(Timothy Cook)正是在這方面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喬布斯(Steve Jobs)的信賴。

蘋 果公司擁有一個緊湊的生態體系,從產品設計到零售商店,在這其中,蘋果掌控著每一個環節。因為蘋果產品生產的規模化,以及蘋果在產品生產上的冷酷,蘋果在 零部件的外包生產和航空運輸上擁有了最大可能的折扣。在蘋果,運營總監和產品開發、市場營銷享有同樣的地位。蘋果在運營上的技高一籌,才使得iPad維持 在一個很多競爭者都難以打敗的價格,但仍能有25%的利潤。

在 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後,蘋果公司就開始重視起產品供應鏈的建立,在供應鏈管理上進行創新。當時很多的電腦製造商都還是選用貨船運送貨物,因為比起航 空運輸來要廉價得多。為了保證公司全新的藍色半透明蘋果機能夠在聖誕節上市,喬布斯花費5000萬美元把所有的假日期間的空運貨艙都包了下來,約翰·馬丁 (John Martin)是物流總監,與喬布斯一起安排運送事宜。喬布斯在物流上的不遺餘力擊敗了諸如康柏電腦這樣的對手,康柏後來也跟隨蘋果公司定製了同樣的航空 運輸。同樣的,當2001年iPod上市,蘋果認識到,一個艙裡能夠裝得下那麼多音樂播放器,即使從遙遠的中國運來,都是如此的經濟划算。當惠普員工在幾 天後買到iPod,在蘋果網站上查看著這個播放器的全球生產路徑後,只剩下感嘆了。

蘋果的這種精打細算,為蘋果帶來了持續的利潤--當然,這建立在一整條蘋果供應鏈基礎之上。從一開始的設計階段,蘋果的產品設計大師Ive 和產品工程師們有時幾個月都需要住酒店,為的是,靠近消費者和製造商,幫助理順生產流程,將產品雛形變為批量生產。

對 於新產品配件的開發,比如MacBook的外殼,是從一個單獨的鋁合金上取材,蘋果的產品設計人員和供應商一起研究創造新的工具設備。蘋果的戰略在於專注 於產品線,在產品營銷上不耗費太多精力,這也成為蘋果的一大優勢。蘋果擁有整齊劃一的戰略,而且能夠保證公司的各個部分都能圍繞這一戰略推進。調研公司 Gartner 在IT領域的供應鏈分析師Matthew Davis認為在過去的4年中,蘋果在全球供應鏈管理中做得最好。

蘋果目前擁有800億美元的現金流。蘋果表示,在供應鏈投資上明年將是今年的兩倍,達到71億美元,另外對於那些關鍵的供應商,將額外地留出24億美元,蘋果的供應商策略保證了蘋果的按時出貨以及低廉的生產成本,當然有時也打壓了其他的競爭者。

據HTC的一個前部門經理回憶,在2010年6月份,iPhone 4上市前,諸如像是HTC這樣的手機廠商都買不到所需的足夠的觸摸屏,因為生產商們都在忙著做蘋果的訂單;此外,為了加緊生產iPad 2
,蘋果購買了大量的高端鑽頭,經營鑽頭的一個銷售經理介紹說,以至於別的公司必須等6個星期甚至是六個月才能拿到鑽頭

因 為蘋果的生產規模化,蘋果的產品供應商應該是利潤豐厚的,但同樣也是痛苦的。當蘋果觸摸屏徵詢價格時,蘋果需要一份詳盡的描述,製造商是如何得出的這個報 價,是如何做到的,其中包括原材料和勞動力的預估,以及供應商自己的期待利潤。蘋果要求很多的關鍵供應商庫存兩個星期的產品配件,存放在蘋果位於亞洲的組 裝工廠不超過一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有時在使用零備件的90天後都不交付貨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蘋果管理人員談到。

並 不是所有的供應商都會妥協,與蘋果合作過的一名供應商談起蘋果討價還價的技巧。在幾個月的反覆溝通後,這家公司拒絕了蘋果10億美元的預付款,蘋果要求將 他們的大部分生產線都投入到他們的產品生產上。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管談到,10億美元的預付款在這個行業裡前所未聞,但他的公司不希望太依賴於蘋果,而 且不想成為蘋果在這個行業壓價的幫兇。


在 過去的幾年裡,蘋果在這條緊密計劃的生產線上生產出了Mac,iPod, iPhone和iPad,事實上,在這些產品宣佈上市前的幾個星期,工廠還在加班加點地生產著成千上萬的設備產品。為了監督每個工廠的工作效率,確保提前 上市,蘋果公司配備了電子管理設備,在總部就能隨時跟蹤監督中國工廠的生產情況,這種監督也保證降低了生產漏洞的出現,一名曾與蘋果合作過的工作人員談 到,據他瞭解,蘋果公司至少有一次曾將產品放在西紅柿箱子裡,為了避免運輸過程中的損害。 據蘋果公司內部人士透露,當iPad2 首發的時候,產品放在普通的盒子裡,但蘋果的工作人員到場監督著從機場,到卸貨,貨車運輸,以至於分送到每個配送中心,以保證每個產品不受損害。最後,蘋 果的零售店也是高效運營的又一個保證,公司每分每秒對於每家店的銷售狀況進行檢測,每天都調整產品的銷售預期。

上個季度,蘋果的毛利潤達到了40%,而其他設備公司只有10%到20%。蘋果的現任CEO庫克向每個員工下發了「爭分奪秒」的員工手冊,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蘋果的物流總監。庫克用了一句家喻戶曉的話來描述這種效率意識,就是「沒有人會買變味的牛奶」。

如果正如傳聞所說2013年蘋果推出電視機,蘋果就會進入電視機製造領域,在目前電視機製造商利潤率低、分毫必爭的情況下,之前發生在Mac、iPod、iPhone和iPad 供應鏈中蘋果的低價話語權,是否將在電視機領域中重演?

(本文來源:中國企業家 作者:徐琳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

雀巢銀鷺併購案全程解密:為什麼賣給雀巢?為何能通過審批?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2/3NMDcyXzM4MTk3Ng.html

「銀鷺可以上市,但我們不選擇上市,選擇比我們強的同行。」從一家地處偏僻小山村的罐頭小廠,發展到年銷售收入逾50億的食品飲料集團,陳清淵最終將銀鷺毅然賣給了雀巢。

根據協議,銀鷺、雀巢將通過合資改組原銀鷺食品集團公司,改組後擁有新股東成分的銀鷺食品集團公司,雀巢方持股60%、銀鷺方持股40%,但繼續由銀鷺原經營團隊管理,並沿用「銀鷺」品牌。

2010年,銀鷺食品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3.53億元,同比增長52.54%。業績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場關於賣者與買者的博弈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今年11月17日,經過近兩年的洽談和溝通,銀鷺正式「嫁給」了雀巢。

「銀鷺的發展確實是借用外力。」在陳清淵看來,銀鷺正處於需要通過市場迅速擴張來取得地位的關鍵時期,「市場是殘酷的,不進則退,我們最後選擇了進。」

三度引資

1985年,陳清淵與哥哥陳清水以及蔡學彥等6個村民舉債集資3萬元,創辦了同安縣新圩興華罐頭廠,主要生產荔枝、龍眼、蘑菇等罐頭。1990年,為了給產品拓展外銷渠道,陳清淵引入了新加坡華僑黃福華和廈門外貿集團糧油進出口公司,共同組建廈門同茂食品罐頭有限公司。

「我常說銀鷺的第一桶金不是賺來的而是引來的。」陳清淵笑著回憶,在獲得來自合資方20萬美元後,廈門同茂不但開發生產八寶粥,還擴建新廠區,興建碳酸飲料、蛋白飲料和利樂飲料廠。

但由於食品飲料行業的門檻低,上世紀90年代市場已經出現惡性競爭的苗頭。1999年,廈門同茂再次遭遇發展瓶頸,資金出現緊張。於是,進行了第二次引資。

2000年6月,廈門同茂與台商合資成立廈門銀鷺食品有限公司,同年11月,組建了廈門銀鷺集團。「與第一次引資不一樣,經過了15年的時間,銀鷺在第二次引資的時候已經有一定的資本積累和經濟實力,接下來就是打造品牌的問題了。」陳清淵說。

此後,銀鷺進入了飛速發展期,除了先後投資建設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以及每分鐘1000罐的八寶粥生產線以外,集團還進軍房地產、電子、裝備製造、國際貿易等行業。

在陳清淵看來,「前兩次引資是缺乏資金,而與雀巢合資則主要是因為兩個企業的文化雷同。」

事實上,銀鷺與雀巢的合作已長達六年。收購前,銀鷺一直在為雀巢公司中國市場代加工即溶咖啡。「雀巢自己沒有PET無菌冷灌裝生產線,銀鷺在這一塊無論是技術、設備甚至是成本管控方面都做得比雀巢好。」陳清淵不無自豪地說。

今 年4月,陳清淵親赴雀巢瑞士總部,就有關合資合作細節達成框架協議。當時,雀巢公司首席執行官保羅·薄凱告訴陳清淵,雀巢最大的股東是中國,「我問為什 麼?」陳清淵被告知,雀巢是完全市場化的上市公司,最大的股東是中投,佔比2.7%。這讓陳清淵多了一份放心,也多了一份信心。

博弈與談判

儘管4月已與雀巢達成最終協議,但收購仍需通過商務部的反壟斷審查。在這期間,陳清淵如坐針氈。

4 月25日,陳清淵給廈門市委、市政府發函報告合資情況,當中提到:為了實現「十二五」期間突破250億的發展目標。銀鷺計劃在近5年內新建5個生產基地, 新增年產能360萬噸,其中包括:總投資10億元的廈門年產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投資15億元在安徽建設年產120萬噸食品飲料生產項目;投資12億元 在西南地區建設年產70萬噸食品飲料生產項目。

「以上三個項目將分別於今年、最遲明年上半年啟動建設。此外,計劃於2013年啟動東北、華北或西北年產50萬噸生產基地1-2個,預計總投資20億元。」根據計劃,未來5年,銀鷺的總投資達50億元以上。

一旦沒有通過反壟斷審查,這一系列宏大目標就難以實現,更甚者,就像可口可樂收購匯源被否後一樣,陳清淵不僅要面對如何收拾殘局的問題,甚至需要重新調整企業的發展方向。

即便收購方是雀巢這般熟悉中國遊戲規則的企業,即便銀鷺的影響力與匯源、娃哈哈等尚存一定差距,但每次涉及到「民族品牌」,大家的神經都難免變得敏感。

「合同中有約定,銀鷺所有的產品沿用銀鷺的商標,而雀巢的即溶咖啡飲料,則要放到合資公司裡面。」陳清淵透露,未來雀巢的即溶咖啡營銷隊伍將融進合資公司,銀鷺旗下將設立銀鷺事業部和雀巢事業部。

「策劃分開做,然後由總部負責,共享銷售渠道。」在陳清淵看來,「這個是合資中非常成功的談判」。

2010年,銀鷺食品集團在廈門本部實繳國家各類稅收2.48億元,同比增長34.90%。因此,將雀巢即溶咖啡飲料撥歸銀鷺,不僅兌現了當初把總部繼續留在廈門的承諾,還將增加銀鷺食品集團在廈門當地的稅收。

銀鷺在上述給廈門市委、市政府的報告中就提到,「預計『十二五』規劃的5年期間,銀鷺食品集團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800億元,累計上繳國家稅收超過50億元,其中歸屬於我市(廈門市)的稅收不低於40億元。」

合資後進退

8月底,雀巢收購銀鷺60%股權案闖關成功,陳清淵終於鬆了一口氣。

「組 織架構在合資前一年基本已經跟雀巢接軌,只是在一些市場的管理層面,比如原來的沉痾太多的,現在進行梳理,希望能夠更扁平一點。」陳清淵表示,儘管自己的 頭銜已變成「銀鷺首席執行官」,但銀鷺原管理層基本沒有變動,雀巢僅派駐了財務官等進入新銀鷺,日後也不會隨便干預銀鷺的日常經營。

11月17日,銀鷺廈門總部「年產60萬噸食品飲料新廠」正式開工,同時銀鷺還將總部遷至廈門市湖裡區五緣灣。

「十多年來,銀鷺在廈門既是生產基地又是運營中心,但合資後銀鷺將實行『總部+基地』的發展戰略。」陳清淵表示,在總部運營模式下,銀鷺食品今後將把運營和生產進行分離,總部將主要發揮統籌、規劃、決策、指揮等功能以及擔負行政、財務、研發等職能。

目 前,雀巢公司在大中華區經營著23家工廠,產品覆蓋嬰兒食品、飲用水、巧克力和糖果、咖啡、奶製品、飲料等多個領域,其中98%以上在中國銷售的產品是在 中國境內生產製造。而銀鷺的主要產品,如花生牛奶、八寶粥等屬於「中餐類飲料」,正好填補了雀巢在罐頭和復合蛋白飲料市場領域的空白。

而對於銀鷺目前與雀巢重複的產品,例如純淨水等,雀巢大中華區總裁狄可表示,暫時無縮減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