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揚,被調查前擔任鐵道部運輸局車輛部副主任,是鐵路供應商圈裡爭相結識的要人,現在,卻成了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敏感人物。
2012年7月,一部耗資1850萬元卻沒有公開招標的高鐵宣傳片將鐵道部宣傳處前處長陳宜涵拉下了馬。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最終成了主角的卻是她的丈夫劉瑞揚。在初步調查中,劉陳家中及劉瑞揚辦公室搜出了近4000萬元人民幣的財物和八個房產證。
如此巨額的財產來源不明,一場牽涉面極廣的調查由此展開。上世紀90年代末進入鐵道部運輸局的劉瑞揚從科員做起,歷任鐵道部運輸局裝備部貨車處副處長、裝備部管驗處處長,2007年任北京鐵路局副局長;2011年10月重回鐵道部車輛部擔任副主任,分管的都是要害部門,從早年的貨車採購到後來的動車採購,頗受重用。也因此,很多鐵路貨車和動車領域的供應商在2012年的秋天都被捲入了調查。
「在動車沒有出現之前,貨車就是鐵路領域裡的大頭,這種情況持續了十幾年。」一位鐵道部內部人士解釋說。劉瑞揚當年深得時任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和運輸局局長張曙光的賞識,受命負責貨車零配件招標採購,也參與多種新設備准入資質的設定。供應商們若想被納入鐵路貨車採購,劉瑞揚是他們頭號要打通的關係。2007年劉瑞揚升任北京鐵路局副局長後,分管北京動車所建設,在短短三年內,又與很多動車檢修設備供應商發生了聯繫。
據接近調查的人士透露,劉涉嫌受賄的金額非常高,主要特點是涉及面廣。劉被調查之後,2012年10月29日,深圳遠望谷(002161.SZ)董事長徐玉鎖被調查,深圳檢察院受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鄭州鐵路運輸分院委託,以涉嫌行賄罪對徐玉鎖採取強制措施。哈爾濱鐵路局科學技術研究所(下文稱哈科所)總經理、原哈科所所長張運剛也被帶走。此外被調查的還有成都主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主導科技)董事長王黎。被問詢的供應商則更多,調查範圍涉及鐵路貨車及動車安全運行、零配件等幾十家企業。鐵路供應商界一時人心惶惶。
據財新記者瞭解,此案指定鄭州鐵路運輸分院辦理,劉瑞揚、徐玉鎖等人被關押在鄭州。「有時聚會,會討論一下誰進去了,更多時候是什麼也不提不說,因為誰都有進去的可能。」一位供應商說道。
「5T供應商被查了個遍」
劉瑞揚1984年畢業於大連鐵道學院(現大連交通大學)車輛系,畢業後即在鐵道部貨車處工作。早年和他打過交道的供應商提起劉瑞揚頗為唏噓,當年的劉瑞揚意氣風發,能幹,做事認真,在業務上很有想法。
他在任上幹過兩件大事,一是2001年引入鐵路貨車車號識別系統(AEI)。二是整合5T,即整合車輛運行安全監控系統。其由五大系統組成,業內稱為5T,包括:車輛軸溫智能探測系統(THDS)、車輛運行品質軌邊動態監測系統(TPDS)、車輛滾動軸承故障軌邊聲學診斷系統(TADS)、貨車故障軌邊圖像檢測系統(TFDS)和客車運行安全監控系統(TCDS)。
劉瑞揚與徐玉鎖和張運剛即在引入AEI時結識。2001年前的鐵路車號識別是過關時靠專人手工抄寫,完成收費,費工費時,還容易出錯。後來,鐵道部展開車號識別系統相關課題,指定哈科所和遠望谷兩家企業參與。課題完成後,哈科所和遠望谷都獲得了相關資質。
從2001到2006年,鐵道部又先後認證通過了XCDT-1電子標籤測試儀以及車號系統AEI設備低速探測裝置等評審項目。系統使用之後,在鐵路貨車使用費用清算鐵路車輛實時追蹤管理、提高客車正點率等方面都發揮了作用。哈爾濱威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哈威克)和遠望谷由此平分了國內鐵路車號識別系統市場。
哈科所是國企,並控股哈威克。劉瑞揚和當時哈科所所長張運剛熟識。2001年,劉瑞揚就鐵路貨車識別系統的項目去美國考察三家相關企業,回國後和張運剛合寫相關論文。哈威克與當時考察公司之一,美國TRANSCORE公司合作,生產用於鐵路貨車的產品。為此,張運剛在美國註冊了企業。
另一家是民營企業遠望谷。創辦人徐玉鎖軍人出身,1992年至1997年,在中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蘭州科技部從事技術開發工作,主要從事微波射頻識別技術(FIRD)的研究開發——這也是車號識別系統的主要技術。徐玉鎖1998年復員後創建蘭州遠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蘭州鐵路局合作,繼續從事鐵路RFID技術。當時鐵路供應商從地方路局取得資質,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現在在遠望谷負責鐵路市場營銷的高管成世毅,曾任職於蘭州鐵路局蘭西車輛段,就是徐玉鎖與蘭州鐵路局合作時結識的。也在1999年前後,徐玉鎖想將技術推廣於全國路局,結識了鐵道部時任技術司司長鞠家星,後在鞠的引薦下認識了劉瑞揚。
為加強貨車行車安全,在劉推動下,鐵道部進一步整合了車輛運行安全監控系統。2000年後,劉瑞揚為此專程去國外考察和調研數次。時任鐵道部長劉志軍曾參觀劉瑞揚主導的演示現場,對其工作表示認可。2003年,5T整合的工作迅速展開。2005年底在六大干線鐵路局基本完成了THDS、TPDS、TADS、TFDS系統探測站的建設。只有浙贛線因工程改造推遲。
當時,國內有能力研發5T系統的企業不多,都是國企,其中就包括從上世紀80年代就研發紅外線軸溫探測儀(屬於THDS)的哈科所及其控股的哈威克,此外還有隸屬航天部502所的康拓紅外科技有限公司。做紅外軸溫探測儀的則有成都鐵路局廣漢通信信號工廠,人稱「廣漢廠」。在5T的整合中,這些企業自然而然成為主力軍。2004年《鐵路運輸》雜誌上,一篇《貨車滾動軸承早期故障軌邊聲學診斷系統(TADS)的原理與應用》的文章裡,劉瑞揚是第一作者,哈科所的張運剛為第二作者。
2004年以來,鐵道部也指定國內企業和國外合作。康拓紅外與美國TTCI、澳大利亞VIPAC公司合作,引進了貨車滾動軸承早期故障軌邊聲學診斷系統(TADS),康拓還涉足貨車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TFDS),鐵道部優先將其作為部頒標準推廣。
在這次涉及劉瑞揚的調查中,「5T設備的供應商幾乎全被查了一遍」。一位供應商向財新記者透露。不過,在他看來,早年貨車市場不大,企業有限,競爭並不激烈,劉瑞揚最初推新技術是為了做事,與企業的關係還算正常。關係的畸變應發生在劉志軍時代,鐵路進入高速發展之後。
「不送禮就沒法活」
2003年劉志軍提出鐵路「跨越式發展」之後,鐵路市場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想要進入,但資質認證卻成了企業們的玻璃門。而劉瑞揚手中新產品資質認證的權力,「含金量」也越來越高。
2000年鐵道部部屬機構改革之前,裝備部的前身車輛局只負責制定鐵路設備技術和產品設計標準,設備採購由計劃司負責。2000年改革之後,裝備採購引入招投標機制,裝備部這個原本只負責技術的單位,掌控了設備從生產、使用到維修的所有環節,既插手制定鐵路產品技術標準和市場准入標準,還負責制定鐵路設備招投標辦法。鐵道部在各主機廠商派駐驗收室,人員編制屬於裝備部。
FIRD(微波射頻識別技術)市場為例,按鐵道部的要求,每30公里內必須至少安裝一個紅外線配套車號智能跟蹤裝置,使用五到六年後必須更新。2001年,鐵道部將所管轄的60萬輛貨車、1.7萬台機車上加裝了電子標籤,並在地面500個車站安裝地面識別設備,實現了車輛的實時追蹤管理。FIRD市場的需求伴隨著中國鐵路發展的步伐持續穩定增長。2005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5萬公里;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萬公里以上。業內人士估算,目前RFID市場每年的採購金額在1億元以上。
這個市場長期以來被遠望谷和哈威克壟斷。兩家產品略有不同,哈威克主要與國外研發合作,遠望谷是自主研發。
遠望谷董秘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自主創新給國鐵帶來好處很大,我們進入開發後,直接對進口產品替代,在價格上只有進口產品的十分之一。」
據業內人士透露,與遠望谷相比,哈威克的產品稍嫌笨重,多年來不更新,但「兩家彼此有默契,一致對外」。
很多企業想進入這塊市場都碰了壁。深圳一家公司老總對財新記者透露,從2007年他們的產品想進入國鐵市場,但遠望谷和哈威克「關係太硬」,所以他們的產品一直用在企業建的小鐵路上,產品價格比供應國鐵便宜至少50%。武漢一家公司也曾試圖進入國鐵市場,幾經公關也未能成功。
鐵道部對資質認定和市場准入設置了一整套程序,最難的是立項,能不能立項主要看關係。對有關係的企業,這些繁瑣的程序僅是形式。「要是上面(鐵道部)同意使用公司的產品,運輸局一個電報給各路局,路局就得使用。」一位供應商表示。
圈子外的企業想進去,圈子內的企業想維持自己穩定的市場份額,掌握著資質審批和技術認定權力的劉瑞揚和企業的關係變得複雜起來。
一家供應商的老闆並不諱言給劉瑞揚送過禮:「我們送禮,不代表自己想得到多大好處,只是不想讓他為難我們。」他們有前車之鑑:一家「得罪」了時任管驗處處長劉瑞揚的企業,其產品本已進入貨車領域,卻未能被納入動車採購。
劉瑞揚被調查後,徐玉鎖和張運剛先後接受調查。據知情人士透露,哈科所原老總張運剛可能牽涉到劉瑞揚的某套房產。張運剛是哈科所公認的能做事的人,所裡的人對張運剛頗為理解。「他這樣做也是為了企業的生存,不送禮就沒辦法活。」張運剛的一位下屬表示。另有一家5T設備生產商也曾贈予劉瑞揚一套房產,當時因種種原因房產登記在員工名下,未能過戶,因此幸運地躲過了這次調查。
封閉現實沒有改變
業內普遍認為有兩家鐵路零配件企業得到過劉瑞揚的扶植,一家是北京的清網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5T設備的防雷系統都由這家公司提供。還有一家成都森川鐵路車輛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下文稱成都森川),生產供應傳感器上面的磁鋼配件。磁鋼原本是由各路局分散決策的配件產品。2006年前,康拓、哈科所的京天威等公司都生產配套磁鋼。後來鐵道部運輸局專門下文,規定下屬路局統一使用成都森川生產的磁鋼,如果使用非指定磁鋼之外的產品,各路局承擔責任。康拓、廣漢廠等供應商曾集體反對,未果。
一位當時反對過的磁鋼供應商透露,森川的磁鋼賣給路局的價格是2000多元一支,而當時市場上材料最好的磁鋼是n40型磁鋼,650元一支。在這位供應商看來,成都森川能壟斷鐵路磁鋼供應與劉瑞揚不無關係。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這次針對劉瑞揚的調查也波及清網華和成都森川公司,但兩家公司工作人員否認與劉瑞揚有關。另外,鐵路配件領域的閘片、風缸等生產廠家現仍在被調查過程中。
在徐玉鎖和張運剛之後,主導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黎也被協助調查。主導科技成立於2000年,依託於西南交通大學,主要產品是系列移動式、固定式輪對探傷系統,安裝在動車運用所、動車檢修基地、機務運用維修段的檢查線上,適用於CRH各型動車組和各型大功率機車輪對。這一產品國內只有主導科技一家生產,並獨家供應各大動車所。據業內人士介紹,主導科技當時被鐵道部指定和德國弗朗霍菲無損檢測研究所(IZFP)合作進行技術引進,在輪對無損檢測領域成了惟一供貨商。此後主導科技又將壟斷性優勢帶入動車領域,短短幾年就從幾十人發展到三四百人。但據公司一位老員工介紹,關鍵零部件仍從國外進口。
在劉瑞揚落馬之前,為配合推進招標評審透明化改革,鐵道部於2012年6月初下發文件,將鐵路產品認證和新技術評審權下放到各大路局,並引入獨立第三方中鐵認證中心。企業可直接向各鐵路局總工程師辦公室下設的科委和相應設備主管部門申請鐵路產品認證和技術評審。北京的部分供貨商們在2012年11月已開始申請資質認證。
但這一改革目前進展有限,一位原本抱有很大希望的供貨商對財新記者說,具體資質認定的可操作性標準一直沒有制定出台。
「鐵道部出了那麼多事,現在沒人敢為新進入的產品負責,實際上鐵路還是在使用以前認證的那幾種產品,封閉的現實並沒有發生改變 。」這位供應商感嘆道。■
正處行業低谷,電商企業的內部腐敗事件卻屢屢被曝出,過去高速增長期電商企業大量燒錢且監管不嚴埋下的惡果已逐步顯現。
日前騰訊科技獲得的一份內部郵件顯示,拉手網上月內部通告了兩起違紀事件,一是處罰了上海採購杜永海,指其向商家索賄,涉嫌職務侵佔犯罪,立即解除與杜永海的勞動關係,配合公安機關尋求制裁;二是公司惠州銷售總監李裕達等私自成立公司,並運用該公司代理其他旅遊公司與拉手簽約,嚴重危害公司利益,被解除合同。拉手在內部郵件中強調,員工私設公司並利用公司與拉手交易,收受賄賂且涉嫌金額巨大、所簽合同嚴重偏離市場行情的一律解除合同。
據騰訊科技瞭解,進入到2012年下半年後,拉手加大了對腐敗的打擊力度。該公司一位高層向騰訊科技表示,拉手在流程等方面進行了優化,正從制度上預防腐敗。最近,騰訊科技還收到前拉手員工散發的舉報信,其中內容指出拉手內部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包括一位前牛姓女高管被指借廣告投放機會上下其手暗中牟利,一些關鍵部門的員工也多有收取回扣或註冊私人公司與公司做生意的行為。
騰訊科技向拉手核實,其一位高層認為,拉手有內審部,如果接到舉報,一定會按照規則制度進行處理,在沒有調查前,拉手不便表態。不過,拉手在2010年和2011年團購行業最瘋狂的時候,曾向電視、公交、地鐵投放超過億元廣告,這其中存在巨大利益空間。
在電商和團購行業,內部腐敗事件並不僅僅是一兩家企業的偶然事件,貪腐已成為很多電商公司最為頭疼的內部管理問題之一。去年5月阿里巴巴就爆出聚划算事件,當時的負責人甚至被刑拘,此後淘寶內部又有多名「小二」因涉嫌腐敗而被處理。京東商城日前也爆出一採購經理從供應商處高價採購贈品謀取不當經濟利益,涉案金額數百萬元,被公安機關刑拘。
在2010年到2011年那段瘋狂時間,儘管電商和團購企業虧損不斷,卻有不少企業員工大受其益。在如今電商企業普遍資金緊張的形勢下,所有的問題都更加突顯。酒仙網CEO郝鴻峰就對騰訊科技表示,很多企業大筆燒錢的背後甚至是企業虧得越多,個人賺得越多。
業內人士爆料稱,一些電商網站的採購部門日子過得最為滋潤,供應商經常求著採購上單子,一些採購都是自己註冊公司和公司做生意以獲取中間利潤,一個普通採購人員甚至一年賺取40-50萬很輕而易舉。
電商員工教唆老闆投廣告 藉機中飽私囊
由於有交易發生,電子商務越是紅火越流行越有利可圖,電商粗放式發展的過去幾年,很多行為不受制約,這不僅讓深處其中的人更貪婪,也讓不受電商企業深受其害。甚至有觀點指出,電商研究者往往忽視腐敗作用,而這恰恰已成中國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最大問題。
最早爆出問題的是阿里巴巴,去年淘寶在自查中就發現,聚划算在招商過程中存在不規範、甚至有小二謀取不當利益的舉報就接連出現。阿里內部郵件顯示,內部員工借助公司平台謀求私利,幾人出資創立杭州愛婚婚軟件有限公司,而愛婚婚是聚划算運營商。
甚至阿里巴巴對閻利玟採取法律行動也被認為是抓小放大,「淘寶小二」的腐敗已發展成從技術人員、活動策劃人員到客服人員的全方位、跨部門、跨專業的團夥性作案。京東此前也被曝出,早在2009年就有采銷員工存在接受廠商賄賂、私自抬高進貨價謀取私利的現象。
去年被收購的一家電商知名創業公司也曾被腐敗問題困擾加速衰落。知情者稱,該公司腐敗問題涉及採購等業務,這不僅導致與供應商關係緊張,還傷害用戶體驗,因為紅孩子網站上時不時推薦比市場價更高的商品。該公司一位員工不經意透露,自己原打算一年掙20萬,沒想到半年掙60萬,自己喜出望外,言下之意是其收取很多回扣。這家公司獲知後,將這名員工告上法院。隨後揭開的黑幕令人驚愕:公司採購業務板塊存在嚴重腐敗情況,尤以北京地區為甚。
另一個腐敗高發板塊出現在廣告領域。由於電商企業大多數都是通過投放廣告購買流量,廣告是電商企業的一塊重要成本,很多電商企業每年的廣告投入預算都超過億元,回扣則是廣告行業無法迴避的問題,甚至在一些領域的回扣比例可以多達10%到20%。這也意味著企業投放廣告越多,負責廣告的獲益越多。
據騰訊科技瞭解,2011年中一家B2C企業在北京投放地鐵廣告,費用高達500萬到600萬,廣告一投完,市場總監即離職,一方面是因為帶來的品牌效果不明顯,百度指數提升不大,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間的回扣問題。實際上,在這筆地鐵廣告投放之前,公司CEO並不同意如此規模的廣告投放,只是經不住這位總監多次遊說。
另一個例子是,2011年底電商寒冬漸起之際,一家品牌部規劃2012年線下廣告投入,預算規劃多達7000萬到8000萬,儘管負責投放的經理一個勁向企業創始人勸說,創始人始終不予回應,這一品牌部門甚至被撤銷,創始人或許也早想到策略經理背後的思量。
一位負責線下投放的媒介經理對騰訊科技表示,線下廣告針對電視、報紙、雜誌、地鐵的投放的折扣都不一樣,而且跟金額和購買時長等相關。企業一般不直接找這些媒介投放,而是中間通過代理公司完成。假如拉手是10萬元做一次廣告,通過代理公司是12萬做一次,中間的2萬元就相當於存在貓膩的地方。
熟悉電商行業的人向騰訊科技指出,不少公司廣告投放人員均為公司高層的心腹。該人士披露,一位電商公司總監,來北京的時候還賣過盒飯,住地下室,條件不可謂不艱苦,後來到一創業電商公司任職,隨著公司做大及其職務上升,成為老闆心腹,掌管線上廣告投放後,經過其手投放的廣告超過億元,負責線上投放業務1年後就全款買房買車。
很多電商公司視腐敗為公司大敵
隨著電商公司發展,不少公司已經將腐敗問題視為公司大敵。從2011年爆發阿里巴巴客戶「欺詐門」開始,阿里巴巴就成立了廉正部,負責人為阿里「十八羅漢」之一蔣芳,阿里還希望從從科學制度上規避潛在風險。以聚划算為例,增加機器審核的環節,加大對個人權限的管理,實行團隊領導人問責制,將人工因素干擾降到最低。
在一採購員工貪污遭刑拘事後,京東發表聲明,稱對於任何貪污、受賄等腐敗和違規違紀行為奉行零容忍的態度。同時,公司也在內部分工模式和制度等方面加強腐敗預防和監督。京東CMO藍燁對騰訊科技表示,員工好好接待客戶,很敬業、獨立,鬧點小脾氣,或者每年鬧加薪都沒事,但如果欺騙用戶,吃回扣,就算奉獻再高沒有用,直接走人。
一位電商公司CEO對騰訊科技表示,對於內部腐敗,有些公司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是私下交流,有些則是直接交給警察法辦。
一位資深人士指出,電商和團購行業之所以問題多,在於很多人用投機心態做事,當初環境好時,給員工做出很多承諾,隨著行業大勢已去,又對員工沒有任何挽留和感謝,最終導致公司人心渙散、企業文化被動搖,不少從昔日團購市場的翹楚到今日業務每況愈下。
上述人士指出,應鼓勵電商企業內部建立誠信監管機制,設立員工舉報制度,鼓勵自發反腐。相比法律監管,企業內部管理更有時效性與便利性,因此充分利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嚴格處理違規人員,同時發揮企業員工的監督作用,從源頭防止監守自盜現象的出現。
此外,企業需完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逐步減少漏洞,從根源上杜絕誠信缺失事件的出現。無論是聚划算閻利玟犯罪,還是淘寶店小二腐敗、阿里巴巴欺詐門事件,從根源上是由於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與制度缺陷,加之企業在所在行業領域內的近乎壟斷性地位,使得部分店小二、乃至高管利用職權與商家之間進行不正當利益交易。
| ||||||
在韓國,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的權力已經凌駕總統。 然而,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敗,為了鞏固權力與利益,三星黑手伸進政治與司法,造成社會許多後遺症。 撰文‧謝富旭 三月的韓國南部城市光州,已經透出些許暖意。樹木上的嫩葉紛紛冒出頭來,較之北方大都會首爾,提早預告著春天即將來臨。 李健熙在自家豪宅內做決策光州市政府教育廳樸實無華的辦公室裡,一位五十五歲的中年大叔在狹窄的空間正埋首辦公,疲態的眼神加上大嗓門呼喝下屬的模樣,乍看與韓國一般的中年上班族無異。如果沒有特別介紹的話,鮮少人會知道他就是曾經起訴韓國前總統全斗煥,而且揭發三星集團諸多不法情事,讓董事長李健熙坐立難安的《三星內幕》一書作者金勇澈。 金勇澈的人生,宛如一齣劇情峰迴路轉的連續劇。一九九五年,他因起訴前總統全斗煥,成為家喻戶曉的司法英雄。九七年辭去檢察官公職後,金勇澈被延攬進三星集團任職,成為一位年收入高達十億韓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萬元)的企業精英。○七年他挺身而出,揭發三星集團賄賂司法人員以及非法政治獻金醜聞,被三星跟監,導致他四處躲藏,一度以汽車旅館為家,淪落成在麵包店打工的落魄中年人。 因為他寫︽三星內幕︾一書,引起社會震撼,在輿論的壓力下,韓國司法當局也被迫組成特別小組,開始調查三星種種不法情事。金勇澈首度接受《今周刊》專訪,淡然地說:「現在的我只是光州市政府教育廳一個監察人(類似台灣的政風職位),專門調查校長與老師有無不法行為!」「以前的種種都過去了,離開三星後,之前所賺的錢因為亂花,所剩無多,婚姻也觸礁了,現在一個人住,下班後最大的嗜好就是聽古典樂。」「打好關係」 蓄意經營收買賄賂網絡金勇澈所任職的三星部門,是素有三星集團董事長(會長)李健熙「錦衣衛」之稱的會長祕書室︵現改名為未來戰略室︶,歷任法務及財務兩個最核心單位的高級顧問職務。他說:「在三星工作七年多,從未在總公司看過李健熙,李在鎔(李健熙長子,第三代接班人)辦公室倒是去過幾次。」「據我了解,李健熙不在首爾江南區的總公司上班,大部分的決策與會議,都是在他自己的豪宅舉行。」任職三星集團七年多的時間內,金勇澈主要的工作是與韓國司法部門「打好關係」。他說:「高爾夫球場幾乎成我的辦公室了,三星高層想要約那位法官或檢察官,我就透過以前任職檢察官的人脈,或在大學法律系學長、學弟的關係,找他們出來打球以及吃喝玩樂!」「不管是約出來吃飯、幫他們付球場費或度假費用,全部用公司信用卡刷卡支付,這就是我在祕書室法務組的工作!」金勇澈接著說:「別看這種『工作』都在玩樂,可是忙碌得很。每天早上七點一進辦公室後就開始預約高爾夫、一場一場的飯局或酒攤,經常要到深夜結束才能回家休息。」「過度交際應酬的我,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功能異常、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都有,即使已經離開三星快八年了,我仍每天吃藥控制病情。」三星集團管理以富有遠見以及嚴謹著稱,即使是在灰色地帶如政治、稅務、司法、媒體等關鍵人脈的「公關」上,也透著「一絲不茍」的強烈風格!金勇澈指出,由於列入「管理」的人脈人數太過龐大,三星還會進行先後順序的「管理」。以他最熟悉的司法界而言,退休或離職的法官或檢察官,三星會針對是否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擔任部長、國會議員或大法官的可能性來排序,進行有計畫的「打關係」。 金勇澈進一步指出,地位宛如帝王般的李健熙,對公關與遊說活動非常地重視,因為他認為公關與遊說是﹁花小錢賺大錢﹂的最佳投資之一。在李的指示下,三星還進行所謂的「感動式公關」,把想遊說的對象,如結婚紀念日、小孩生日等打聽得一清二楚,日子一到,鮮花及名貴紅酒送到家,令對方「感動莫名」。 金勇澈說,與起訴前總統全斗煥(一度被法官判死刑,九七年被特赦)相較,要把李健熙的不法行為定罪可能更加困難。他解釋:「三星集團為了鞏固既得利益,並持續獲取更多利益,蓄意經營龐大收買賄賂網絡,以及為了賄賂所隱藏起來的祕密資金規模,絕對是亞洲企業第一名!」「韓國政治與司法沉淪墮落,三星要負起最大的責任!」事實上,三星李健熙家族的司法爭議層出不窮。最轟動的案件是○八年李健熙被檢方控瀆職、逃稅、背信等而被法官定罪,僅隔一年,前總統李明博卻以須藉李健熙之力協助舉辦冬季奧運為由給予特赦。一二年,李健熙兄姊控告李侵占父親李秉拃遺產,也獲法院判李健熙勝訴。 「三星第一」光環下 有許多失敗的投資案金勇澈還說:「韓國社會過度把李健熙經營事蹟神格化,對三星集團的未來未必是好事。」金勇澈指出,李健熙本人不僅愛用名牌,也渴望擁有名牌企業,因此鼓勵集團積極蒐購名牌企業,但很多因過於衝動,加上下屬刻意逢迎拍馬,因欠缺縝密的規畫而以失敗收場。 金勇澈在結構調整本部任職時就處理過祿來︵Rollie︶的轉售事件。他指出,李健熙喜歡蒐集名錶,九五年指示三星科技︵Samsung Techwin︶以一千億韓元蒐購德國光學廠祿來,冀望以祿來的光學技術進軍鐘錶業。然而,祿來的發音與瑞士鐘錶巨擘勞力士︵Rolex︶過於接近,引起後者提告並獲得勝訴。後來祿來生產的錶只能在韓國販售,很多國家均禁售。加上,蒐購祿來後許多核心技術人員離職,最後落得以一百萬韓元廉價轉讓的下場。還有李健熙因為個人嗜好一意孤行想進軍高級音響業,於九七年推出「帝王音響」︵Emperor︶,但由於一組售價數千萬韓元,正值亞洲金融危機的韓國,根本乏人問津。 事實上,在「三星第一」的光環下,李健熙有許多失敗收場的投資案,只是較少人提起而已。對韓國社會衝擊最大的,當屬三星汽車以及三星商用車的破產。 李健熙一九八七年出任三星集團董事長第一年就決定進軍汽車業,當時遭到許多老臣以韓國汽車產能過剩為由反對。但在其一意孤行積極謀畫下,三星汽車於九五年正式成軍,但不過四年的時間即宣告破產。金勇澈批評,三星汽車最後無力支付高達二十一億美元的債務,而債權人大多是韓國金融機構,這形同是韓國納稅人為李健熙經營不當所付出的慘痛代價買單。 至於李健熙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七.四制」改革(早上七點上班,下午四點下班),親身經歷過的金勇澈指出,早上七點上班,無法與公家機關或其他多數公司行號的時間配合,導致公司內部怨聲載道,員工要在下午四點下班根本不可能,結果實施了十年就廢止了。他批評「七.四制」是李健熙沒有考慮到現實狀況下,最失敗的改革之一。 財閥壯大 小百姓苦哈哈三星的成功,以及在海外市場揚眉吐氣,讓韓國人民深感驕傲。然而,以三星為首的韓國大財閥成功背後,到底對社會帶來多少實質益處以及副作用?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慶燮提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 張慶燮指出,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雖給韓國經濟帶來嚴重危機,但同時也是大財閥脫胎換骨的轉捩點。韓國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金援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實施開放外資的改革。 九七年前,單一外資最多僅能持有韓國企業股權七%,所有外資的持股上限則是二六%,IMF金援後,外資投資韓國企業上限取消,而當時韓國股價極為便宜,外資大舉進入韓國股市,外資持股比率快速躥升。 張慶燮以三星電子為例,如果加上不能投票的特別股,外資對三星電子持股比重達六○%,但事實上,持有三星電子的韓國國內法人(投信及壽險公司),外資參股也相當高,若把這部分加上去,外資直接與間接對三星電子持股比重,將逼近八○%。張慶燮說:「從股權角度,三星電子基本上已是外國公司,過去十幾年來,三星的壯大成長,也反映在市值迅猛地增加上。顯然,這個好處主要是外國投資人享受到了!」張慶燮進一步分析,近幾年來,在三星與現代等出口導向的大財閥壓力下,韓元巨幅貶值,是導致韓國物價節節升高的最大元凶(在首爾市的星巴克喝一杯大杯拿鐵,約需新台幣一八○元,是台北市的一.七倍)。 張慶燮說:「能在三星或現代上班,固然可享高薪,但別忘了,韓國中小企業仍雇用了近八○%的勞動力,在大企業上班相對是少數,但大企業的擴張如八爪章魚伸進各領域。相對之下,中小企業生存空間日益艱困!」「韓國所得呈兩極化,大企業員工吃香喝辣,受雇於中小企業的則苦哈哈!」金勇澈說:「人民對三星這種大財閥不滿聲浪日益升高,但財閥與政治勾結太深了,完全無法對政府抱什麼改革期望。」「只有寄望民眾能認清事實,不能再放任大財閥恣意地把觸角伸進更多領域, 否則大多數人民的日子將愈來愈難過。」 李健熙重大司法爭議簿 1996 因行賄總統盧泰愚遭起訴,判緩刑兩年,但隔年即遭豁免。 2000 愛寶樂園以僅市價的九%價格,發行可轉債供李健熙兒女認購。遭四十三名法學學者集體控訴李逃稅及不當繼承。但李與子女皆無罪,愛寶樂園兩位專業經理人被判刑。 2008 涉逃稅一一○○億韓元,以及瀆職與背信被檢察官起訴。 2009 獲前總統李明博特赦,特赦理由是需要藉李健熙之力舉辦二○一八年冬季奧運。 2012 兄姊控告李健熙侵占父親李秉拃留給其他子女的遺產,法院判李健熙勝訴。 企業大不大,韓國大學畢業新鮮人起薪差很多大企業 員工1000人以上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76800元中企業 員工300 1000人之間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65800元小企業 員工300人以下入社第一年平均月薪59000元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Korea Employers-Federation 2012年調查,薪資含紅利與獎金韓國上班族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重要到韓國採訪時,在首爾市政府附近剛好遇到有人在示威抗議。趨前了解,原來是韓國雙龍汽車於二○○九年時將一條汽車生產線移往中國上海,裁員國內三千名員工所引起的。 三十九歲的高東岷也在抗議之列,他原本是雙龍汽車生產線組裝員。雙龍裁員時,他與許多同事不願接受資遣條件,選擇走上抗議之路。高東岷說,○九年迄今,被裁的三千名員工已有十一人自殺身亡,三十幾人得重度憂鬱症。至於他則是已經投遞了數百封履歷仍無法找到工作。「這三年多來,老本花完了,只有靠著賣房子的錢來過生活,抗議時,民眾也會捐錢,作為員工生活基金。」首爾大學社會系教授張慶燮說,許多韓國人把工作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如果丟了工作,叫他們去屈就職位更低或更低薪的工作很困難,叫他們去創業或擺路邊攤更難上加難。韓國失業率為三.八%,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屬偏低水準,也比台灣低,但「如果把放棄找工作的人算進去的話,狀況可能就很不一樣了!」張慶燮說。 首爾市的晚上十一點多了,許多辦公大廈仍燈火通明,據向當地民眾詢問,幾乎都是加班族還在挑燈夜戰,韓國上班族的拚勁的確值得台灣效法。不過,在生命的韌性與生活的幸福感上,台灣應該遠遠超過韓國。 |
| ||||||
□ 本刊實習記者 霍冰一 文壟斷國企一直是腐敗的滋生地。9月1日,新華網發佈消息稱,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在今年“兩會”後出任現職前,蔣潔敏曾任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至此,蔣潔敏為中石油系列窩案中被捕獲的最大一頭“老虎”。此前,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兼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永春、副總經理李華林、副總裁兼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冉新權、總地質師兼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王道富等4人涉嫌嚴重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近年來發生在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系統的高官落馬事件頻發。此前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是原中石化集團總經理陳同海,他于2009 年7月因巨額受賄2億元被判處死緩。 同樣坐擁移動通信壟 斷優勢的中國移動集團,自2009年末就一直密集爆發腐敗案件。2009年12月,中國移動原黨組書記、副總經理張春江接受紀委調查。其後,中國移動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經理施萬中,數據部原副總經理馬力,數據部原部長、卓望控股CEO葉兵以及集團原副總經理魯向東等人先後被調查。其中張春江和施萬中均已被判死緩。2012年2月,原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魯向東被查。 2013年始,廣東移動重量級高管接連落馬。4月末,廣州移動總經理李欣澤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7月,廣東移動計劃規劃部總經理孫煉被 “雙規”。8月20日,中國移動廣東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徐龍涉嫌嚴重違紀問 題被廣東紀委調查。 同樣被抖出系列腐敗窩 案的,還有“大部制”改革前政企合一的鐵道部。 2012年12月24日,原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羅 金保受賄和非法持有槍支彈藥案一審開庭。羅金保成為自2010年10月以來落馬的鐵道部高官中受審的第一人。 2011年6月,原哈大鐵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杜厚智,因涉嫌在哈大線基建工程和物資投標方面存在違紀行為被免職接受調查。同月,原呼和浩特鐵路局局長林奮強、副局長馬俊飛被中紀委調查。8月,原昆明鐵路局局長聞清良,涉嫌在任太原鐵路局副局長期間存在違紀行為,被免職接受調查。2012年7月,原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劉瑞揚,因天價宣傳片而牽出嚴重違紀問題接受調查。 2011年2月,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被免職並接受調查,其後不久,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也被停職審查。2013年7月8日,劉志軍因受賄、濫用職權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劉 志軍“窩案”中落馬的原 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和張曙光也于近日被提起公訴。9月4日,法院審理了蘇順虎涉嫌受賄案,蘇被控在2003年至2011年間利用職務便利受賄2400萬余元。 |
| ||||||
巴西巨型油田開發招標在即,油氣監管機構主管錢布里亞爾稱,中國石油公司 可以成為重要合作伙伴 ◎ 本刊記者 張遠岸 文zhangyuanan.blog.caixin.com 大西洋南部近海的桑托斯盆地(Santos Basin),位於巴西聖保羅市東南方約300公里。2005 年7月,巴西首次在該盆地BM-S-10區塊發現鹽下層石油,此後又陸續在東南部海域發現儲量豐富的鹽下層石油。 巴西將於今年10月21日啓動一輪鹽下層石油勘探許可證招標。招標區塊為2010年在桑托斯盆地發現的里貝拉(Libra)油田,占地約1500平方公里,預計日產100萬桶石油。據估算,油田可采量為80億至120億桶石油。巴西全國鹽下層石油儲量共有700億至1000億桶油當量(包括石油和天然氣) ,目前開發尚屬起步階段,若全部探明將對巴西能源產量產生重大影響。 目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已經購買了關於這一油田項目的數據包。 在本次鹽下層招標中,巴西將第一次採用產品分成合同。合同期限35 年,勘探階段四年;政府預計最低留成75%,給政府留成最多的公司將會中標。同時,巴西國有巨頭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 將是惟一作業者 (operator) ,在所有區塊中佔有至少30%的股權。 據巴西主管部門預測,在該項目35 年合同期內,中標公司將總計投資4000 億雷亞爾(約合1720億美元) 。在前四年勘探階段,最低投資額將被設定在6.11億雷亞爾(約合2.6億美元) 。9月5日,巴西石油天然氣及生物燃料管理局(ANP)局長錢布里亞爾(Magda Chambriard)在北京接受了財新記者的專訪。 ANP 是行業監管機構,負責制定石油、天然氣和生物燃料行業規則,以及促進企業投標並簽署勘探、開采和生產油氣的合同。 錢布里亞爾于2012年3月獲巴西總統羅塞夫提名出任 ANP 主管,任期四年。此前,她曾經在 Petrobras 工作20 餘年。 財新記者:你提到中國對巴西而言是一個很好的合作伙伴,為什麼? 錢布里亞爾:中國有許多大型石油公司,這些公司熟悉海上作業,且規模足夠大,能參加我們目前所提供的獨特項目。在我們看來,鑒於這個項目的規模以及中國與其石油公司的實力,中國應該是巴西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 財新記者 : 開發鹽下層項目所需的約1720億美元的投資中,你估計有多少來自外國投資者,多少來自本國投資者? 錢布里亞爾:我不做這樣的預測,因為投資額取決于項目、參與開發項目的公司,以及許多其他因素,例如技術和效率。但是,我們預計鑽一口井需要100 多天,這將是非常昂貴的。因此,這個項目只適合大型石油公司,比如中國的石油企業。 財新記者:會有多家企業聯合投標嗎? 錢布里亞爾:已經有許多來自全球各國的石油公司向我們購買了數據,這說明該項目已受到世界關注。要參加此輪投標,石油企業的規模真的要很大。石油企業可以單獨投標,也可以組成財團聯合投標,但最多只能由五家公司組成一個財團。 財新記者:你是怎樣看待這次招標的前景的? 錢布里亞爾:我很樂觀。因為項目規模如此之大,機遇不可多得,有可能實現日產量140萬桶甚至更多,我們完全有理由感到樂觀。 財新記者:你說這是一個獨特的機遇,那麼它是否也伴隨著獨特的挑戰呢? 錢布里亞爾:當然。這個項目離岸107公里,我們要鑽一口5000米至7000米深的油井。這是非常獨特的,因此需要那些在海上作業方面有豐富經驗的大公司。 財新記者: Petrobras 是惟一作業者,但一些人對其管理能力感到擔心。對此,你怎麼看? 錢布里亞爾:沒必要擔心。Petrobras 在巴西生產石油60年,在深海項目方面很有經驗,對這樣的挑戰已做好準備。 財新記者: 2011年,Petrobras 在一些油田的運作效率降至7%,低於行業標準9%。 為什麼? 錢布里亞爾:它正在不斷提高這個數字。 Petrobras有很多項目表現良好。我們得承認,Petrobras 在世界上是該領域的佼佼者。還記得幾年前,我們提供鹽下層區塊。Petrobras 與其他企業組成財團獲得了盧拉油田,在投標中沒有第二名。 Petrobras在沒有競爭的情況下獲得了油田並取得了成功。2004年時也是這樣。 Petrobras對鹽下層投入了很多精力,這是因為該公司相信巴西社會、ANP、政府和公司自身。 財新記者:要求購買當地設備和服務的要求,是否會推高成本? 錢布里亞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求在項目初始階段購買本土設備和服務的比例達到37%,之後上升到55%,從2022年起升至59%,這個購買水平是巴西產業可以承受的,說因為購買本地設備和服務而造成高成本是沒有道理的。 財新記者:墨西哥計劃通過改革向私人和外國投資者開放能源行業。你怎麼看拉美地區在吸引能源投資方面的競爭? 錢布里亞爾:若墨西哥開放能源行業,那麼毫無疑問墨西哥灣地區對於投資者來說有巨大的吸引力。 巴西第一次進行的鹽下層招標在任何方面來看都是獨一無二的機遇。因為通常當一個國家有勘探區域時,石油公司需要去那個區域確認規模,採集相關數據,鑽井並對其進行分析和測試。而我們的這個區塊,規模之大令人難以置信。不僅如此,我們已經獲得了所有相關數據,所以這並不是通常定義上的勘探區域。我們在這個區域已經鑽了井,進行了測試,並向所有人證明這個區域能夠產出高質量的石油。這就是為什麼我說這個項目的機遇獨一無二。 財新記者:中標者將是給政府提供最高留成的公司。這是否與巴西目前的經濟形勢有關? 錢布里亞爾:我認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擁有像里貝拉這樣的油田,都會憑此為該國社會謀福利。勘探和生產石油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造福自己的國家,這就是巴西正在做的。 財新記者:最近中國石油企業的腐敗丑聞,是否會影響它們參與投標? 錢布里亞爾:勘探和生產石油區域的招標過程非常透明。 我們設立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如果公司滿足清單上的所有要求,就沒有理由不參加投標。每個前來投標的公司都會將標書放進信封裡,我們會當著所有人的面打開這些信封,並通過電視轉播和互聯網向全世界展示。石油公司會現場看到自己的標書和其他公司的標書。 對比報價後,我們會宣佈中標公司。過程十分透明,我們並不擔心在投標過程中會出現腐敗。 財新記者:巴西是否歡迎中國企業投資下游項目?Petrobras在該領域似乎占多數份額? 錢布里亞爾:當然歡迎。Petrobras 相信巴西,這是不同之處。從前許多公司來巴西投資煉油廠,卻往往中途退場。因為在石油產業中,煉油項目不被看做最好的項目。與勘探開采項目相比,煉油廠給石油公司帶來的收益並不可觀。石油公司會優先投資勘探和開采,之後才會投資煉油廠。常常是很多公司來到巴西,一開始表示要投資煉油廠,但後來又突然改主意去投資勘探開發了。 財新記者:這次投資中,巴西將第一次採用產品分成合同,這對投資者是否有吸引力? 錢布里亞爾:任何類型的合同都可以取得好結果,這取決于油田的規模、石油的質量和公司的行為。沒有 “壞合同” ,只有 “壞方法” 。國際上熟悉的分配形式包括產品分成合同和特許經營。一般來說,服務合同是石油公司想要避免的,石油公司願意冒風險,因為風險意味著最佳收益。 本刊實習記者牛牧歌對此文亦有貢獻 |
| ||||||
大國企病加上投機失誤,多年虧損與內部腐敗並存,中遠困境背後有原因◎ 本刊記者 劉冉 文liuran.blog.caixin.com 虧損經年,內部腐敗案不斷被揭開,但不過是冰山一角,這就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下稱中遠集團)——2007年曾擁有世界最大船隊、卻隨即為之付出慘痛代價的中國國企。 中 國 遠 洋 控 股 股 份 有 限 公 司(601919.SH/01919.HK,下稱中遠)8月29日晚發佈2013上半年業績報告,中遠上半年歸屬母公司淨虧損約9.9億元,虧損同比收窄80%,二季度單季盈利10 億元,環比一季度 -19.9億元扭虧為盈。 比起過去兩年連續虧損百億元的局面,中遠2013年中期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並非公司主營業務出現逆轉,而是來自一次性的非經營性收入,集中處置了中集集團和中遠物流的股權,一舉獲 得48.9億元的稅前處置收益。 中遠是中遠集團最重要的上市公司 平 台, 占90% 的 業 務, 因2011年、2012年虧損104.49億元、95.6億元,交易代碼已被改為 *ST遠洋。如果今年還不能扭虧,中遠將被暫停上市。 中遠同期的主營業務仍虧損47.6億元,顯示中遠的基本面並無好轉。同期波羅的海幹散貨指數(Baltic Dry Index,下稱 BDI)略有上浮,仍在1250點一線徘徊,距離中遠達到盈虧平衡的2500點尚遠。而在2007年 -2008年在 BDI過萬點時,中遠集團簽下的大量高租金船合同,恰是拖累中遠連年虧損 高達百億元的重要原因。同期中遠的國際、國內同行,如馬士基或中海,主營業務均沒有虧得這麼慘烈。 當年為何簽下那麼多的高租金船合同,究竟完全是宏觀判斷失誤,還是烈火烹油背後,其實另有緣由? 財新記者多渠道獲悉,中遠集團下屬二級公司大連遠洋運輸有限公司(下稱大連遠洋)原總經理孟慶林于7月12 日被紀檢部門帶走調查,此前大連遠洋全資子公司大連遠昌船務有限公司(下稱大連遠昌)原總經理高福生已被查。 兩人涉及高租金散貨船腐敗案。 近年來,中遠已有多位地方大員被查出貪腐案,令中遠集團上下十分緊張,究竟案件最終會查到什麼程度、什麼層面? 8月27日,大連遠洋企業文化部部長運慶昌確認“孟慶林確被帶走調查” ,但表示 “其餘情況不清楚” 。8月30日中遠上半年業績發佈會上,中遠集團董事長、中國遠洋董事長馬澤華以司法機關介入為由,未介紹案情,僅表示, “中遠集團旗下非上市公司最近是出現些問題,有關人員正在接受調查。 ” 大連遠洋東窗事發 大連遠洋是中遠集團旗下惟一以液體散貨運輸為主的專業化運輸公司,專營石油運輸,不在集團的上市公司資產中,也處於虧損狀態。 大連遠昌為中遠集團的孫公司,專門從事港內油輪運輸、幹散貨運輸、船舶租賃、船舶代管及代理服務等。大連遠洋旗下像大連遠昌這樣的陸上企業有12家之多,涉足房地產、勞務外派、船舶供應、物業管理、客貨運輸、貨代、教育培訓等多個領域。 “這些公司都在應該清理之列,保留下來就相當于留著小金庫。 ”知情人士表示。 在上市之前,中遠就想將大連遠洋併入上市公司資產中,上市後也有收購大連遠洋的計劃,但受制于大連遠洋複雜的資產結構,尤其是大連遠昌這類非主營業務公司太多,難以清理以及尚未盈利,一直沒有裝入上市公司。 此次大連遠洋案的起因是大連遠昌原總經理高福生涉嫌利用職務之便,違規簽下數艘高租金散貨船合同,開展相關業務非法獲利,經人舉報,被檢察院帶走調查。 相關部門在調查此案過程中,確定與大連遠昌違規操作散貨船租賃合同的公司負責人,正是大連遠洋原總經理孟慶林的女婿,並由此牽出孟慶林本人。 “孟慶林是老遠洋人,在位時相當于中遠集團的部門長,屬於集團中層幹部。 ”該知情人士透露,今年1月6日大連遠洋召開領導班子調整大會,孟慶林正式卸任。時任集團董事長的魏家福、總經理馬澤華到會宣佈人事調整, “當時,集團領導們對孟慶林在大連遠洋任職期間,對於中遠油輪船隊的高速發展所做的貢獻,給予充分肯定” 。 但他也透露,孟慶林在退休前就已在外私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這在集團內部是被明令禁止的, “但集團上下對這種情況都睜只眼閉只眼。 ”該人士稱,孟慶林在年初退休後全職經營自己的公司,依靠在大連遠洋的關係獲取業務,收益不菲。他透露,孟在位期間作風行事高調,退休後未及時收斂,得罪了不少人,這次被查處是因被人舉報。 另一位大連遠洋人士則稱孟慶林任人惟親, “大連遠昌的高福生原本不是中遠的,是孟慶林硬拉進來,並當上了遠昌的總經理。兩個人關係火熱,不是正常的上下級關係,是鐵哥們兒。 ”公開資料顯示,孟慶林1952年8月26日出生,天津人,1986年加入中遠集團,曾任天津遠洋運輸公司調度室主任、航運處處長、副總經理,中遠南美公司總經理。2001年7月任大連遠洋運輸公司總經理,至2013年1月7日退休。 一位中遠集團人士稱,目前中遠內 部利用職務之便尋求經濟利益的案件,已經形成團體化運作的腐敗窩案, “一名領導貪腐絕不可能只限于一個人” 。 目前,現在尚不確定有關案件會涉及中遠哪些人士。 今年7月1日,63歲的中遠集團原董事長魏家福因年齡問題正式退休,1953 年1月出生的中遠集團原總經理馬澤華接任董事長兼黨組書記,集團原副總經理、紀檢組長李雲鵬擔任集團總經理。 大連遠洋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自7月末媒體曝出孟慶林被帶走調查一事(相關報道見財新網7月29日《中遠二級公司前高管被調查》 )之後,大連遠洋內部才予以通報,但是並沒有公佈其他信息,僅僅強調任何人不得向外透露該事件。 內部機制缺乏制衡 中遠集團有“廣大上青天”五大主要分公司,其中青島、廣州、大連三家均發生了負責人腐敗案。 2011年,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下稱青島遠洋)原副總經理宋軍被控涉嫌貪汙、受賄和妨害作證三項罪名,涉及37套房產及700多萬美元的非法所得;2012年,廣州遠洋運輸公司(下稱廣州遠洋)原總經理徐惠興被控受賄240余萬元。 大連遠洋孟慶林案被認為與青島遠 洋宋軍案有許多相似之處。 青島遠洋一案中,宋軍從2006年10月到2008年6月間,與台灣海運公司老闆鄧某“共同投資合作買賣、租賃”了三艘船舶,獲投資款、租金利息差、賣船利潤以及保證金、傭金共計1180多萬美元,私自存放在鄧某提供的香港東方匯理銀行 Prudence 公司賬戶中。2007 年4月至9月間,宋軍經過一系列繁瑣的轉移,將該賬戶中的606.5萬美元兌換 成4620.24萬元人民幣,轉入其指定的賬戶。 一位大連航運業人士分析,這類租船腐敗案比較容易操作,一般都是在看似合理的業務中摻雜私人利益。 知情人士透露,大連遠洋在租船活動中,通過孟慶林自己的私營公司擔當中介,中介公司和大連遠昌簽訂服務協議後,去市場上找船提供給大連遠昌,差價、傭金穩穩下袋。 一位航運公司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這類出處可疑的中介公司有三部分利潤:高于市場價的租金、中介費用和其他費用。 船舶租金以天報價,隨時波動。以一艘載重17萬噸的好望角型特大幹散貨船為例,日租金從1萬美元到10萬美元波動。在航運市場好的時候,用船企業對租金不敏感,以高于市場價幾百美元或上千美元報價,一年下來所獲不菲。 中介費用更是旱澇保收。一般中介公司可以獲得租船合約總額的1.25%,如果承租人和出租人雙方各有一家中介公司,中介費即是合約價值的2.5%,一份合同的金額少則幾十萬美元,多則上千萬美元,有些有私心的航運公司業務員會故意多安排一家中介公司以賺取中介費。此外,船員、維修等費用也是不小的開支,如果在合同中劃撥給承租人,出租人也將省下一大筆錢。 一位中遠集團人士向財新記者介紹,業務員根據船型需求尋找合適船舶,並審核船舶資料,經過詢價、報價、還價後雙方確定價格並擬定合同條款,最後的結果由租船處長確認,大額合同由運輸部經理甚至公司領導人決策。 這位人士解釋說,船舶租賃價格與股票一樣,分分秒秒都在變化。業務員每天要確認大量的天價合同,雖然合同上有些可能需要公司法人代表簽字,但大部分是授權給運輸部部長或者租船處處長就可以簽。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部門領導和業務員之間串通起來造假,非常容易得逞” 。 一位中遠集團人士表示,不僅僅是租船,凡是成本控制單位都有這個問題,如船的理賠保險、修船、定備件、加油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大量的放水、讓利等行為,到底哪些是合理的商業行為,哪些是腐敗,如果沒有一整套專業的約束機制,很難判斷。 一位航運公司高管表示,腐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國有企業的制度缺陷,無人真正心疼,加上管理中缺乏制衡機制,業務流程設計不夠科學,存在很多權力的集中點。 一位中遠高管表示,以往這類案件發生時, “孟慶林們”會趕緊利用手中的權力把服務公司買過來,這樣租賃關 系就是變成給下屬公司派任務。 “但這次的問題是,孟慶林下台了。 ” 天量高租金合約 中遠正泥潭深陷。 中遠集團是中國的旗艦式央企之一,資產總額超過3300億元,海外資產 和收入超過總量的半數以上。 目前,中遠集團在境內外控股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01199.HK) 、中遠國際(00517.HK) 、中遠投資(COSC. SI) 、中遠航運(600428.SH)五家上市公司,並參股招商銀行(600036. SH/03968.HK) 、 招 商 證 券(600999. SH)等多家上市公司。 中金公司航運業分析師聶迪中表示,中遠現存的兩大主營業務中,上半年散貨淨虧損約18.2億元,剔除租入船虧損合同撥備回撥的淨影響6.7億元後,板塊主業虧損約24.9億元,同比收窄29%;集運淨虧損22.4億元,同比擴大32%。預計今明兩年兩大業務盈利的難度仍然較大。 聶迪中表示,幹散貨業務的減虧主要得益于租入船隊的退租,該項措施節省租金成本約9億元。 長江證券航運業分析師韓軼超表示,中遠于2012年底計提了13.72億元幹散貨虧損合同撥備,在2013年上半年回撥10.72億元,上半年新計提幹散貨虧損合同撥備4.03億元,並且預計兩大主營業務仍深陷虧損泥沼。 中遠的公告將虧損歸咎于國際航運業供求失衡、幹散貨航運市場持續低迷,燃油及相關成本居高不下等市場環境因素。但接近中遠的人士表示,上述原因只是表象,虧損的症結在於其2007年、2008年簽下的大量高租金散貨船合約。 中國遠洋2007年年報顯示:為適應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需要,中國遠洋繼續積極推進運力升級,于2007年訂造、訂租37艘各型集裝箱船舶,這些船舶于2009年至2012年之間交付。截至2007 年底,公司持有56艘集裝箱船舶訂單。 截至2007年底,公司船隊經營集裝箱船舶144艘,較2006年底增加9%;經營幹散貨船舶共有419艘,其中自有船202艘,平均船齡14.6年; 租入船217艘。 一位航運公司高管表示, “2007年時,中遠幹散貨船隊規模在世界上已是最大的,中遠想要對市場施加更大的影響,追求更穩定的回報,僅通過造船、買船來不及,提出了從擁有船向控制船發展的思路,核心就是要控制船。控制船就是要租進來一部分,以此保證可用的船隊規模。 ”該人士介紹。 “這種戰略思路有其道理,關鍵是租入船要達到什麼樣的比例。 ”他說,一般情況下,航運公司應當以自有船為主、租入船為輔,當自有船滿足不了履行合同的需要時,通過租船來拾遺補闕。 “租入船規模大於自有船規模顯然過於激進。 ”截至2008年底,中遠租入船233條,自有船210條。 這位人士認為,擴大租入船會造成自有船隊的老化和萎縮。自有船應該是航運公司的根本和核心。自有船的總成本要比租入船穩定,一條船從造好到報廢有25年,每年的折舊可控,此外自有船可以保留船員隊伍,尤其是知識力量和技術系統。 “沒有這些不就變成皮包公司了嗎?”他說。 控制還是競爭 中遠的天量高租金合約,並非簡單的判斷失誤, “當時中遠在租船問題上有很強的投機心理。 ”有航運公司高管表示。 “2007年,中遠希望在市場便宜時租進來一大批船,等市場走高時,中遠再轉租給其他公司,在中間賺取差價。 這種思想本身就有問題, ”他表示, “這是小船隊的做法。中遠這麼大,不做好主營業務,卻去炒船,風險太大了。 ”至於租入船的比例,業內人士表示應該根據手里掌握的市場份額和合同隨時進行調整,如果租進來的規模很大,在市場走低時應該馬上退掉。 “中遠在租船合同上缺少整體設計和把控,造成租的船在市場不好時很難退掉。 ”這位航運公司高管表示。 一位中遠集團人士介紹,在包括租船在內的各類合同風險審核上,中遠有完整的規章制度和業務流程,但實際情況中很難按照流程去做,並稱權力最大的就是具體業務員,領導審批只畫圈。 租船合同完全是契約自由,博弈的根本因素是市場供需,條款上的內容都差不多,主要差異就表現在運價上。 “我們經常會在合同上看見:該條款參照哪一年哪一份合同,翻出那份合同又看到:參照哪一年哪一份合同,實際上這份合同就是沒有談。 ”一位曾參與中遠租船合同糾紛案件的律師表示,在考慮當前的運價時,對合同條款要非常熟悉,儘量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款,不能依賴于以前的條款。 中遠對市場的判斷也存在嚴重失誤。2007年和2008年時,BDI 指數上沖萬點,中遠判斷市場還會繼續上漲,因此簽下200多條幹散貨船的中長期租入合同。不過市場很快反轉,現在中遠的租入船每天依然要付出大量租金,但從貨主手中獲得的運價遠低於租金,很多船甚至無貨可運。 多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遠人士對財 新記者表示,中遠應該對經營戰略進行反思,要不要 “控制船” ,如何決策,如何風控。 在8月30日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馬澤華表示, “我們不否認在風險控制和擴張方面存在的問題。 ”中遠在市場的競爭力不強。一位貨代經理表示,8月他有批貨要從大連運到印度艾哈邁達巴德, “我訂的是印度國航。因為中遠實在太貴了,印度國航一個集裝箱是1050美元,中遠要1700多美元,比印度國航貴六七百美元。 ”他另舉例,同樣是大連去日本,包括中海集運在內的市場價格在100美元左右,中遠的價格要200美元。 “中遠現在還是國企那一套, ”另一位貨運經理表示, “中遠從來不出來拜訪客戶,認為自己很牛。用中遠,提貨出現一點問題,都不願意給解決,沒有一點服務意識。 ”中遠集團內部人士承認中遠機構設置臃腫, “黨政工團部門層層對應,越搞越龐大” 。而據財新記者調查,中遠內部管理費用高企,即使虧損時期,管理層的頭等艙、星級酒店、出國考察等方面常有超標,但公司內部要求普通員工嚴苛,比如雙面複印等。另外,一線人員的工資待遇、晉升制度照比馬士基等外企都差很多。同在廣州上班,馬士基的新加坡籍油漆塗裝工程師工資為 每小時120美元,中遠的工程師一個月8000元。 “我們一個月的工資,人家一天就幹回來了。大家只能想著撈外快。 ”中遠內部的一位工程師說。 |
| ||||||
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法治社會。 法律規則中,其中一個傳媒必須遵守的基本常識,就是案件在法庭沒有判決前,不能進行報導或評論,涉及ICAC的案件,則要求更為嚴謹,一般不能透露查案內容,過往就有傳媒因不慎「踩界」,而遭到檢控。 然而廉署為攞威,夥拍新華社拍片自我歌頌時「踩地雷」,知法犯法。 自從前廉政專員湯顯明酬酢風波,廉署遇上前所未有的形象危機。為了洗底,廉署與新華社旗下的新華電視合作,製作廉署四十週年特輯,宣傳片上更以「揭秘廉署運作機制」大作招徠。 然而當大陸電視台遇上回歸後的ICAC,郎有情妾有意便出事了!大陸電視台一面倒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作風,過度英雄化廉政公署,將已排期開審的許仕仁和新地涉貪案,與過往被廉署定罪如謝霆鋒、陳裘大等案件混為一談;其後又大鑼大鼓高調表示正調查湯顯明;又錯誤引述謝霆鋒頂包案資料,警員無罪變有罪。 法律界譁然,亦有法律學者指廉署參與及發放短片是「踩界」、「危險」和「非常不智」,亦直指廉署涉嫌干犯妨礙司法公正、藐視法庭和誹謗罪。 法律學者要求律政司介入,以免影響司法公正。而律政司也罕有立場強硬的,要求廉署作出澄清。 本刊調查期間,廉署即日剷除網上片段,動機成疑。 上月十四日,在廉政公署四十週年的酒會,特首梁振英、廉政專員白韞六盛裝出席,在場嘉賓獲贈送一隻「廉署四十週年特輯」的DVD,特輯記錄了廉署四十週年的威水史,其後廉署專屬頻道「廉署頻道」將片段放上網。夥拍的新華社旗下新華電視也不甘後人,指該特輯「目前覆蓋五大洲,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城市通過有線電視進入家庭,無線新聞頻道和亞視均可收看。」 揭廉署運作機制 負責製作該特輯,新華社副總編輯吳錦才今年二月曾向大陸媒體吹噓︰「為全面反映廉政公署運行機制和成功經過,我們從去年三月開始策劃拍攝這部紀錄片,攝製組先後獨家專訪了廉署不同歷史時期的四十多位關鍵人物,得到大量一手資料,內容權威詳實。」新華電視獲得「大量一手資料」,由此可見廉政公署在拍攝和宣傳影片時,都積極參與。上月,該特輯的宣傳片表明「揭秘廉署運作機制」,廉署高層全程配合新華社,廉政專員白韞六、副廉政專員黃世照、執行處處長李寶蘭坐定定接受專訪,攝製隊伍走進廉署內部拍攝,展示廉署內部風貌。但片段「娘味」十足,拍攝角度老土,如白韞六站在廉署總部天台「繑埋」雙手,鏡頭一百八十度「環迴」拍攝,顯得他雄姿英發;而執行處處長李寶蘭影得更絕,她拖著一頭烏黑長髮,塗上血紅色唇膏,憑欄遠眺維港海景,猶如八十年代MV。特輯亦貫徹大陸媒體一味唱好的精神,懶理法律後果。法律界其後對廉署四十週年特輯均譁然,指平時「密密實實」的廉署,為何會踩界,將未開審的案件與已被定罪的案件混為一談。有法律界更認為廉署急功近利,知法犯法,藐視法庭。本刊與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仔細研究廉署「出事」特輯,張達明也為之愕然,認為廉署嚴重踩界,妨礙司法公正。 罪狀一未審先判藐視法庭問題片段︰ 新地與前政務司司長世紀涉貪案,案件將於五月八日在高院開審,由陪審團裁決,許仕仁被指在二千年至二○○九年出任政務司司長等職務,涉嫌接受新地利益,包括免租入住位於香港禮頓山的豪宅,涉案金額接近四千萬港幣。法官一月預審時,曾下令傳媒不得報導預審內容,避免影響陪審員判決。特輯畫面播放許仕仁步入法庭和新鴻基中心片段,竟由廉政專員白韞六說︰「廉署不會驚因為呢個人官位有幾高,或者佢嘅生意有幾大,我哋(ICAC)就有所畏懼,(貫徹)『無畏無懼』嘅精神。」接著片段大爆調查內幕︰「為咗調查呢宗案件,廉政公署特別向立法會申請執行處,增設一個助理處長的編外職位,任期由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一五年六月十五日,以處理案件調查以及審訊前準備工作,並且成立一個由高級調查主任至文書等,一共十六人臨時特別職務調查組。」鏡頭一轉,畫面竟然顯示多個已被定罪的人物,旁白語帶雙關︰「雖然許仕仁是廉政公署檢控的最高級政府官員,在他之前,一些在政府中職位相當高的官員,亦都被檢控過。」然後便一一詳談被廉署檢控的個案,如「律政署四大天王」,前署理副刑事檢控專員胡禮達、二○○二年頂包案主角謝霆鋒,以及二○○二年高級警司冼錦華案。其中冼錦華案,旁述說︰「(該案是)廉署引用普通法中,有關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案例,執法最有影響力的案件。」 法律意見︰ 張達明認為片段會影響該案陪審團的裁決。他說︰「廉署播許仕仁的片段,佢不單只高調提及廉署不畏權貴地進行檢控,接著播出以往成功檢控高官的片段,加強公眾感覺(錯覺)︰廉署檢控一定是有證有據,一定是好實在,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更定下上庭審理日期,在此情況下可能影響陪審團將來的判決,在此情況下,若果法庭認為此片的內容與形式,有實質風險影響陪審團意見,此做法會構成藐視法庭。」他又指出︰「藐視法庭罪行的有機會妨礙司法公正,影響陪審團的裁決,過往亦都有案例,當傳媒在有陪審團審訊的刑事案件,作出報導,結果律政司檢控有關傳媒,成功入罪。」 廉署回應︰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廉署有份贈送DVD及在其網頁發放片段,程序上應先諮詢律政司意見,但廉署繼續死撐︰「對於專輯提到的案件,我們理解是敍述廉署歷年來受公眾關注的調查工作,及因應調查結果作出的檢控,顯示廉署依法及無畏無懼的處事原則。」不過廉署回答後又覺理虧,於是又補充一句,會「徵詢律政司意見」。 律政司回應︰ 「律政司正向廉政公署瞭解事件,並會掌握準確的詳細資料後,研究事件對待審案件的檢控有否任何影響,及決定是否需要作出任何相應措施。」 罪狀二中立成疑問題內容︰ 特輯詳談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貪案,「由現任廉政專員白韞六,成立一個由他親自領導的調查小組,及其他人員展開刑事調查。是廉政公署四十年來首次調查卸任的廉政專員,廉署內部也有強大的監督機制。」說明由L組負責調查,小組由一名執行處處長管轄。 罪狀三 誹謗警員問題內容︰ 「廉政公署而言,喺法律面前,明星與庶民平等。」說得多冠冕堂皇,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謝霆鋒頂包案,廉署只在內文報導原審的結果,「警員劉志偉因收受利益,被判入獄六個月」,但實情是劉於二○○四年十月十八日在終審法院上訴得直,獲判無罪,終審法院在判詞指定罪有違常理,案件衝擊警隊士氣。 法律意見︰ 張達明說「這對警員非常唔公平」,廉署誤導公眾,有機會誹謗警員。 廉署回應︰ 資料蒐集由新華電視負責,其間廉署應邀提供協助,但會聯絡新華電視澄清。(廉署回應中並沒有提及自己發放片段的責任) 律政司回應︰ 律政司會「提醒廉政公署向有關製作單位作出澄清,劉志偉一案中上訴人在二○○四年十月十八日的定罪上訴已獲裁定得直,且案件並無發還重審。」而就警員涉及被誹謗,警方發言人表示,會跟進瞭解。 影響裁決結果 廉署四十週年特輯問題多多,隨時手尾長,前執行處處長徐家傑回憶在廉署工作︰「案情會有限度披露,但真係告咗就唔講,淨係講啲charge嘅啫,大家喺法庭睇到嘅嘢。「主要不想影響案件的最後結果,假如你(案件主管)胸有成竹,咁樣對被告不公平的審理,執法和司法不公正,咁你咪白做咗囉!」今次廉署如此大膽挑戰法紀,新地和許仕仁若認為特輯會影響陪審團的決定,隨時可申請「永久終止聆訊」,而新地發言人表示︰「不會評論案件。」 傳媒也被檢控 傳媒報導法庭案件,必須準確和嚴守法律條文,稍一不慎便會觸犯法例,過往傳媒曾因法庭案件被執法機關搜查,甚至被控告藐視法庭。二○一三年轟動全港的大角咀弒父母碎屍案,律政司控告《蘋果日報》及《爽報》的總編輯及負責採訪的記者藐視法庭,律政司指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兩份報章刊登被告的專訪,要求法庭判處罰款及監禁。《壹週刊》於九四年,刊登一篇關於張五常控告《東周刊》的誹謗案,《壹週刊》在陪審團未有裁決前,報導張五常在誹謗案所花的訟費,律政司認為報導有可能影響陪審團,控告《壹週刊》及總編輯張劍虹藐視法庭。九七年,上訴庭裁定《壹週刊》及總編輯張劍虹罪成,分別罰款二萬五千元和五千元。二○○四年七月廿四日,律師林炳昌在「先科國際」造市案,涉嫌干擾證人,妨礙司法公正。林炳昌被指與大律師艾勤賢,向女記者披露廉署受保護證人資料,其後廉署搜查七間報館及記者的住所,被指妨礙新聞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