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聯集團(1200)噚日宣佈,執行董事郭應龍(圖)起身唔do,但係就仍然擔任中國部行政總裁;通告又強調,董事局同郭生無意見分歧,仲希望佢繼續對集團作出貢獻云云。咁到底搞邊科呢? Raymond(郭之洋名)同華華講,做執董要有能力兼有高瞻遠足嘅視野,喺董事局抽身、淨做中國CEO呢,就可以將一體之力更好咁放眼神州,佢又話多謝董事局內各成員過去咁多年嘅體恤…… 查實做中國CEO都唔嘢少o架,家陣美聯(中國)喺內地6個城市,一共開咗大約260間分行,少啲心血精力都搞唔掂。 至於內地層出不窮嘅樓市調控政策,Raymond就話未摸得透,擴展市場會審慎啲。 |
2012-02-23 NM
上週四,上市公司美聯集團(1200)上演了近年罕見的「工業行動」。當日二百名美聯經紀操上位於中環的美聯總部,群起要求加佣。事件更由「兵變」演化成「逼宮」,有人提出要撤換公司主席黃建業。
身為美聯創辦人的黃建業,與變節一方商討,終於事發後三十小時,現身向本刊透露已平息風波,還指:「大家好尊重我!」。但美聯近年已屢傳內訌,一 ○年董事酬金達七千多萬元的黃建業一家,持股量只有百分之八,較另兩個持股的外資基金為低,未能掌控大局;加上美聯近年在新盤戰常被對家中原地產揮低,上 月更發出盈警。碰巧黃建業的主席聘書,在今年四月底就會完結。這次兵變,令黃建業的地位面臨重大考驗。
上週四下午 一時多,大部分美聯經紀以至傳媒,都突然收到一個短訊,內容指美聯主席黃建業剋扣員工佣金,收到短訊的經紀,即日三點要到中環環球大廈的美聯總部,舉行千 人示威抗議,揚言要「爆大鑊」。而當日三點本應出席新盤歌賦嶺簡報會的經紀,亦突然收到主管通知,表示改在總部舉行,令環球大廈地下一時集結了百多個經 紀,部分不知就裡的,唯有站在一旁吹水煲煙,有的更在附近買了雞蛋仔醫肚,其中一個經紀無奈向記者說:「我都唔知發生咩事,呢度有人又有鬼,講唔到俾你 聽!」
要求主席離職
這時,真正的「鬼」、共約五十名美聯中高層董事或主管,已操上環球大廈美聯總部的接待處,一直高 呼:「我要見主席!」,要求與主席黃建業直接對話。其間,代表資方的內部職員數度現身勸他們散去,並以其他渠道表達訴求,但在場鐵青着面的抗爭員工卻回 敬:「你代表到邊個﹖返入去啦!」再而「我要見主席」之聲又四起。樓下作出裡應外合的經紀,則手持「強烈要求」傳單派發,內容大致要求追討佣金、改善員工 待遇、基金經理全面徹查真相等,最「敏感」的一項訴求,是要主席黃建業、其妻兼執行董事鄧美梨及現任職副主席的女兒黃靜怡辭職。 半句鐘後,集團一方終於肯與幾名勞方代表開會,但黃氏一家只有黃靜怡在場。到七時多,美聯執行董事兼住宅部行政總裁陳坤興,神情輕鬆步出向在場記者派新聞 稿,指:「事件純為員工希望向美聯表達訴求,經溝通後,管理層有信心事件能和平解決。」但其實當時事件還未擺平,翌日即上週五早上約八時,黃建業及女兒黃 靜怡現身總部。為搵出真正內鬼,美聯還決定委託私家偵探追查源頭。但不久經理級以上員工收到主管命令,要求以公司電郵表態,投票選黃建業或副主席黃錦康做 主席,並特別提出「黃錦康背後有JP Morgan(現持股百分之十二)力撐。」一名經理指他們只是為兩餐,不想捲入紛爭:「兩個都唔投!我填咗:『我愛美聯』。」
兩大巨頭聯手夾擊
「逼宮」迫在眉睫,黃建業唯有在當日下午二點半開始,分別與新界、九龍及港島區助理董事級以上的人 馬開會,至近六時馬拉松式的會議完結,美聯公關多次勸記者「收工」不果,這時黃建業終急步走出辦公室上廁所,並向本刊記者交代事件,「事件已經搞掂,如今 大局應該定晒!」 經歷了「兵變」三十小時的黃建業,信心滿滿地謂:「三區阿頭都與我親身見面,好和諧,好尊重我!我會成立一個制度檢討委員會正視呢個問題(佣金),以往我 交晒每個區CEO,分區咁去經營,咁佢經營好多嘢未反映到個board度,咁我一出嚟就搞番掂啲嘢啦,辛苦嘅係我!」 今次兵變的導火線,是上週三晚上,美聯突然發出內部電郵公布,九龍區董事何銘培因個人理由即日離職,並由主管東南九龍及將軍澳區的營業董事郭玉滿接任。據 知情者透露,何銘培是被勸退。部分與何銘培共過患難的同事,決定「做嘢」,藉此要求「何董復職」。不過事發之後,市場上便流出事件的不同版本,其中以集團 副主席黃錦康是與陳坤興聯手,藉何銘培被炒乘機向主席「發難」這消息,瘋傳得最厲害。 陳坤興是經紀出身,現為美聯住宅部阿頭,旗下不少董事及主管都是跟他出身,掌管「兵權」;而黃錦康近年則上位極快。近年頻頻上電視教人耍太極,他是《星島 日報》編輯出身,後來在美聯旗下經絡按揭任職。因黃建業認為他睇市準而極速上位,現時為集團副主席,近年黃錦康還聘有一名保鑣護身,比主席更威,且野心盡 顯。一名美聯董事說:「黃錦康經常在大會上,大大聲話每樣嘢佢都要同基金交代,又話自己日日都同基金有交流,有人傳佢有基金撐腰,大把人信!同埋,坤爺 (陳坤興)近年非常低調,權勢比以前小,坤爺同黃錦康兩個近半年好似老友咗,一齊作反都唔係無可能㗎!」
佣金制出事
而聲稱自己在今次事件上有「少少無辜」的黃建業,承認公司需要改革。他指以往的佣金制度,令同事在淡市中 「一路做一路蝕,無錢賺無糧出,個loss一路累積」,故此成立制度檢討委員會,「咁我咪可以成日檢討住呢個制度有無需要改囉。」一名經紀說,黃建業所講 的佣金制度,正是「兵變」時一呼百應的主因,該名經紀說:「大家都係搵條命出嚟搏,你估唔怕秋後算賬呀,當然係為錢啦!」他舉例,一間鋪每月成本五十萬 元,當中約一成半至兩成被列為「others」固定開支,由阿頭孭起,當作給總部的開支,「呢筆數無準則的,愈跑得數多的鋪,others開支愈多,而且 要累積計,呢個月做唔夠五十萬,可以下個月才將others『上繳中央』,一直唔夠數可延遲一年。在市淡下成交少之又少,個個月累積,加上去年大家都瘋狂 搶開鋪,一個區域經理分分鐘孭十間八間鋪的others開支,個loss咪好大,所以造成好多經理級以上嘅有生意做都無佣收。」
一家三口坐鎮美聯
近年樓市成交急跌,作為上市公司的美聯集團,還在一個多月前已經發出盈警。「生意唔好,黃建業肯定 又要我同佢共渡時艱啦,但黃建業通常加多減少,唔係自肥係乜!」一名參與示威的美聯高層大爆。根據年報,過去五年,黃建業一家單是酬金,便收了美聯集團約 二億五千萬元!○六年,黃建業與太太鄧美梨所收的酬金,有二千六百萬,更達年度溢利的一成八,一○年其一家三口的總酬金,達七千萬元,佔溢利一成三。黃建 業以私人名義購入的四個鋪位,還租予上市公司美聯當分店。而統領住宅部的陳坤興,則只有一千五百萬元酬金。 ○九年是樓市豐收年,該年度美聯盈利創上市以來的新高,黃氏一家三口勁加薪,幅度由兩倍四至四倍六不等,但陳坤興同年卻僅加薪三成四,並一毫子花紅都無! 原來,自○八年黃建業的女兒黃靜怡任董事後,陳坤興便被打入冷宮,自此便再無花紅收。「自小姐入局後,就積極搞太子黨,以抗衡坤爺的勢力,以前黃主席要靠 坤爺打江山,但近年就要部署阿女接班,所以好多事都以扶植阿女為目的,於是挑起了好多人事鬥爭。」黃靜怡僅三十二歲,從未做過經紀,自然惹起美聯老臣子不 滿。
股權少牙力弱
爭權事件近年在美聯屢有發生,已非新鮮事,事關黃建業一家所持有的美聯股份甚少。據港交所及年報披 露,公司由五家機構投資者持有百分之三十七點四股權,單是Marathon Asset Management及JP Morgan Chase已達百分之二十六,若然基金聯手,大可以召開股東大會,動議踢走持股百分之八的黃建業一家。事實上,早在○八年十月,美聯集團便曾被投資者梁向 榮狙擊,當年引發一場股權爭奪戰,黃建業最多增持至百分之十三點三股權。唯三個月後,梁向榮賣股退出,黃建業多守一年便又再大幅減持套現,至百分之五點 五,這一兩年再增持,惟連同家人才持股百分之八。 身為同行、曾是美聯小股東的中原創辦人施永青亦有留意事件,他笑言:「黃建業要搞清楚自己的角色係擁有者,還是管理者,持股咁少,基金都多過你,咁仲點樣 可以女承父業﹖而阿女又有無能力領軍出埃及呢﹖」○三年專登以小股東身份到美聯股東大會踩場的施永青坦言:「當年係戰略性要咁做,挑起『中美』大戰,佢係 上市公司,一講起佢就會提起我,我好着數嘛,但家陣就唔同晒,中原已經係全國性,兼發展到亞洲其他國家的大公司,你美聯得香港陣地,仲要亂到咁,係掉番轉 我唔想俾你黐了!」 三十八年前創立美聯的黃建業,其主席之位,是與公司簽訂合約;而○九年簽下的聘書,今年四月底就到期,上年黃建業想增加認股權但被否決;今次變節員工的訴 求,亦未完全解決,且看黃主席將如何招架。
《福布斯》雜誌記者和技術專家特裡斯坦·路易斯(Tristan Louis)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蘋果應該收購諾基亞的若干理由,現摘譯如下:
1、專利寶庫
查閱諾基亞的專利庫,我們會驚奇的發現,僅在美國,諾基亞就有1萬6千多項與通信領域相關的專利,在美國之外,有2萬多個專利。並且,平均來看,這 些專利還有13年才會過期,並且還包括一些4G通信的基礎性專利。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諾基亞是LTE(一項介於3G與4G之間的通信技術)基礎性 技術專利的最大持有者。
不僅如此,諾基亞公司還十分重視與其它企業在專利領域展開合作。例如,諾基亞在2011年年報中提到:
2008年,諾基亞與高通公司簽署了合約,合約規定,諾基亞對高通公司所有用於「諾基亞移動設備」和「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基礎設備」的專利享有使用權,為期15年。
去年,諾基亞公司控告蘋果公司專利侵權,蘋果公司不得不選擇庭外和解。儘管最終的賠償數額沒有公佈。但據傳金額大致為5億美元。同時,蘋果每賣出一 台iPhone,還要向諾基亞支付5-7美元的專利使用費。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iPhone售價的1%將落入諾基亞的口袋。並且,諾基亞對安卓系統 製造商也有類似的專利訴訟。
2、被遺忘的地圖製造商
在過去的幾年中,諾基亞一直在押注地圖與定位產業。2007年,諾基亞公司斥資80億美元收購Navteq,一舉奠定了諾基亞在地圖服務領域的霸主 地位。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諾基亞公司為Google,UPS(全球最大的包裹速遞公司)及聯邦快遞(FedEx)提供服務。谷歌公司為擺脫對 Navteq數據依賴程度過高的境地,正逐步擴大投資,以擴充自建數據庫的規模。
地圖和定位服務現已成為智能手機的核心功能,沒有哪一家手機公司可以忽視地圖服務。蘋果公司想在地圖服務方面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最快捷也最有成效的方法就是收購諾基亞。更有趣的是,蘋果公司還可以在Apple TV上加入地圖服務或其他有趣的功能。
3、Apple TV
儘管在今年早些時候諾基亞將旗下的IPTV部門賣給了埃森哲,但並沒有出售移動電視相關的專利技術。同時,諾基亞和西門子還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研 究用手機看電視直播的技術,並且諾基亞在這項技術裡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收購諾基亞對蘋果電視的發展將起到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4、三方交易
蘋果可以與阿爾卡特、諾基亞進行三方交易。阿爾卡特手中有大量的重要的專利技術以及其他蘋果感興趣的知識產權。並且蘋果還在被阿爾卡特公司控告非法 使用其專利技術。蘋果可以用從諾基亞收購來的其不感興趣的電信資產作為籌碼,與阿爾卡特公司持有的專利技術進行交換,例如MP3方面的專利。獲得這些技 術,有利於降低蘋果係列產品的成本,增強蘋果競爭力。
5、提高影響力
諾基亞是微軟進入手機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蘋果收購諾基亞勢必會對微軟造成巨大衝擊。
同時,如果蘋果成功收購諾基亞,蘋果的專利庫將大大擴充,蘋果可以使用專利武器,打擊安卓廠商,降低安卓終端的增長速度。
就像歌中唱的「找個好人就嫁了吧」,諾基亞可以趁著沒被蘋果和安卓徹底打趴下,找個金主就賣了吧。儘管谷歌和微軟也很可能加入諾基亞的收購大戰中,但如果蘋果決計收購諾基亞,1000億美元的現金是其勝利的保障。
警告貨幣戰威脅的政經高層越來越多,華爾街日報編輯Francesco Guerrera倒是覺得一位美聯儲高官對自己說的一番話很形象:
讓貨幣貶值就像尿床。開始感覺爽,但很快就真成了一團糟。
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認為,自己的貨幣太重要了,不能放任它在市場(不管)。
我預計國際貨幣系統將失去穩定,走向崩潰。太多央行大量印鈔,人們對紙幣的信心會減少,通脹將急劇上升。
2月美聯儲褐皮書多用持續、溫和這樣的字眼,注定不會給人驚喜。但12個地方聯儲的報告數據還是能幫助我們瞭解經濟的總體形勢。
在Marcellus頁岩氣地區,多家銀行稱客戶用收取的特許開採款還貸,避免了用現金還貸增加債務。除天然氣田外,能源項目正吸引著大銀行,他們有很高的投資興趣和貸款機會。
少數汽車經銷商認為,如果按目前速度保持銷量水平不變,他們就考慮增加銷售人手。本區東部的經銷商在為頁岩氣行業流失技術員感到不安,可能是工資出現上行壓力……頁岩氣生產商擴大了用工規模,但傳統油氣公司的用工水平持平。我們聽到許多煤炭經營商裁員的報導。
由於天然氣價格下降和環境監管更嚴格,煤炭產量繼續下降。一家煤炭開採所需設備的製造商指出,煤炭開採業的環境一直受挑戰,但全球市場煤炭生產商還有巨大增長潛力,特別是在中國、印度與德國市場的銷售業績。另一個消息源稱,煤炭出口增加,有家煤炭經營商此前產品從未外銷,可今年30%的銷售額都來自出口。
為符合預計今後出台的污染控制法規,明尼蘇達州一家發電企業最近關閉了一間煤炭發電廠,轉為天然氣發電。
懷俄明州煤炭產量1月繼續下降,部分源於改用天然氣的需求增加,天然氣價格還很低。
Eagle Ford頁岩的能源活動繼續推動聖安東尼奧、休斯頓與周邊地區貸款活動增加。
| ||||||
合約金僅次於洋基隊的A-Rod,曼尼.拉米瑞茲的全壘打紀錄傲視大聯盟眾家球星,但他吸食禁藥被停賽、跟球團搞分裂等怪異行徑,卻也是隊友口中的「外星人」,這樣一位充滿爭議色彩的超級球星,究竟會帶給台灣球迷什麼樣的震撼體驗?
撰文‧乾隆來 如果,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變身台灣經濟部長,站在立法院的議事台上與立委較勁,那會是個什麼場面?又如果,魔鬼終結者阿諾史瓦辛格突然跑來台灣,成為《康熙來了》的固定來賓,會讓你啞然失笑嗎? 這回,中華職棒的球場上,就來了一位想都沒想過的超級全壘打明星曼尼.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高雄義大犀牛隊宣布,已經跟曼尼簽了一年的合約,「薪水每月兩萬五千美元(約新台幣七十五萬元)」,曼尼穿上台灣犀牛隊的紫色球衣,從三月二十七日開始在台灣打球一年。 曼尼曾經是美國大聯盟最閃亮的球星,早在二○○○年就與紅襪隊簽下總金額超過新台幣六十億元合約。他在大聯盟打出五五五支全壘打,連續十二年獲選進入聯盟明星賽、打過二十一支滿貫全壘打,他在季後賽總共打出二十九支全壘打,更是大聯盟史上最高、無人能及的紀錄。 一位曾經領過「十年六十億元(平均一個月五千萬元)」薪水的超級大明星,為什麼跑來台灣拿「一個月七十五萬元」的薪水?到底是什麼風,把在波士頓百年芬威球場呼風喚雨的曼尼,吹到南台灣的澄清湖球場?曼尼到台灣,是他職棒生涯的最終點,還是休息再起的轉機點?過去深陷賭博與假球醜聞的中華職棒,最近才剛從經典賽的狂歡中復甦,會不會因為曼尼的到來,有了起死回生的契機?
與葛林史班同列知名校友 曼尼是不折不扣的傳奇人物,更是大聯盟史上極為罕見的怪咖。 曼尼出生於多明尼加,十三歲舉家搬到紐約,他的照片高掛在喬治華盛頓高中的校友名人堂裡,同校的知名校友,還有曾任聯準會主席的葛林史班、以及赫赫有名的前國務卿季辛吉。 念高中的時候,曼尼每天走路上學,腰上纏著一條粗麻繩,繩子後面拖了一個廢輪胎,一路做重量訓練。一九九一年高中肄業,因為老是蹺課,沒拿到畢業證書。但是曼尼在當年二十二場球賽中打了十四支全壘打,打擊率高達六成五,馬上成為職棒球探瘋狂追逐的新星。 曼尼先被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網羅,一支接著一支的全壘打讓他迅速成為美國職棒最閃亮的全壘打王。二○○○年簽約加入波士頓紅襪隊,他已經四度進入明星賽、獲得三次銀棒獎(Sliver Slugger,美國職棒最佳打擊、上壘王的獎項),他的經紀人巴洛斯(Scott Boras)代表他與紅襪隊簽下八年一億六千萬美元,以及第九年、第十年各兩千萬美元,總計兩億美元、外加激勵獎金的超級合約,這紙合約的金額在美國職棒史上僅次於紐約洋基隊明星球員A-Rod。 巴洛斯是大聯盟「邪惡帝國」的核心,他手上有一七五位職棒明星,大聯盟史上曾經出現四張兩億美元以上的合約,其中三張是他談下來的。此外,大聯盟史上第一張超越五千萬美元、一億美元、兩億美元的合約,都是巴洛斯創造的。 二○○○年,他先幫A-Rod與洋基隊談定十年兩億五千萬美元的合約,然後又帶著曼尼搞定十年兩億美元合約,巴洛斯談判搶錢的攻擊力道,比曼尼打滿貫全壘打還精采。 一場球轟出兩記超大全壘打曼尼在○一年球季加入紅襪隊,當年就證明他絕對值得兩億美元的身價。球季三月開始,不到六月底,他已經打出超過二十支全壘打了,六月二十三日,曼尼面對藍鳥隊的投手,一球打出全壘打牆,還把掛在牆外、一百年來從沒被球打過的艦隊銀行廣告招牌打破了,大會紀錄這支全壘打有四六三英尺遠。 這還沒完,兩局後曼尼上場,又把球一棒打出全壘打牆外,而且一口氣打穿了可口可樂廣告招牌、還打破了左外野高掛天上的大探照燈,大會估算這支全壘打有五○一英尺,只比一九四六年紅襪隊外野手威廉斯(Theodore Samuel Williams)擊出的紀錄少了一英尺,同列芬威球場成立一百年來最遠的紀錄。 ○四年,曼尼一路強打,在關鍵時刻協助紅襪隊拿到大聯盟世界大賽總冠軍戒指。在此之前,紅襪隊受到「貝比魯斯魔咒」的糾纏,從一九一八年之後就再也沒拿過世界大賽總冠軍;紅襪隊得到曼尼的強攻,終於破解了長達八十六年的魔咒,曼尼自己也獲選為當年大聯盟總冠軍賽最有價值球員(MVP)。 從青少年時期天天拖著廢輪胎練腰力的曼尼,到三十二歲拿到世界大賽冠軍戒指,曼尼對棒球有著無比狂熱的投入,大聯盟有一個笑話,說「沒有任何一個打擊教練,知道曼尼什麼時候會到球場,因為當教練到場的時候,曼尼早就已經到場練習許久了。」曼尼在本壘板前擊球的跨步很小,卻能使出無比強大的擊球力,至今還是所有打擊者摸不透的祕密。他在大聯盟十九年,關於他的傳奇故事多到不可勝數,例如他拿了一支已經斷裂的球棒上場,卻照樣打出全壘打之類的。曼尼的全身,充滿了球迷津津樂道、深信不疑的奇蹟。 但是,曼尼的優點也就僅止於他能打全壘打,除此之外,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怪誕行徑。 因禁藥問題被罰停賽逾百場曼尼的隊友、紅襪隊的另一位強打「老爹」歐提茲(David Ortiz)曾經告訴記者:「曼尼就是個狗娘養的瘋子(Manny is a carzy motherfucker.),你就這樣寫,就注明是我講的!」老爹說,曼尼活在他自己的世界,活在另外一個星球,他是與所有人都完全不搭的外星人。 曼尼有吸食禁藥的問題,○三年就被抓到一次,○九年被交易到洛杉磯道奇隊後,又因為禁藥被罰停賽五十場,一一年大聯盟又抓他,罰他禁賽一百場,曼尼乾脆在球季開始的四月八日宣布退休,當年年底降級到運動家隊的小聯盟,雖然打擊率有三成,卻還是沒能獲得續約,最後才會來到想都沒想過的高雄義大犀牛隊。 曼尼與隊友、教練、經理、球隊職員衝突、打架、不聽指揮的事件,比起他的全壘打傳奇不遑多讓,他在紅襪隊的最後一年,毫不掩飾他與球隊惡劣的關係,甚至在比賽開賽前幾分鐘,突然拒絕下場打球。 前年九月,佛羅里達的報紙報導曼尼被警察拘捕,原因是他與太太躺在床上,不知何故突然吵架,老婆宣稱被曼尼毆打,拿起電話就報警。 在曼尼落魄之前,他與警察的紀錄就已經不斷累積。紐約的媒體報導,一九九七年,當時還在印第安人隊的曼尼開車被警察攔下,他的車子貼了深色的隔熱紙(紐約警察為了安全,禁止汽車貼隔熱紙),警察對他說:「曼尼,我要開你罰單(ticket)。」曼尼當場拒絕,反而對著警察說:「我也可以送你球賽門票(ticket)。」然後油門一踩,大迴轉當場逃逸,曼尼那次因此收到好幾張罰單。 就算在球場上,曼尼也充滿了漫不經心的事故,他會在主審大喊四壞球之後,仍然回到打擊區準備打擊,記者問他,他承認自己根本沒有在算好壞球。曼尼球打壞了,會忘了跑壘,也會看著高飛球忽略了基本動作。○三年球季結束後紅襪隊做過統計,全年有五十三次因為隊員的失誤,造成比賽輸球,其中,二十九次與曼尼有關。 義大犀牛成軍後最大咖球星一九七二年五月三十日出生的曼尼,即將在台灣慶祝他四十一歲的生日,他曾經在一○年跟著道奇隊來台灣打過球,那次天母球場下了大雨,球迷敗興而返,主辦的悍創公司也因此賠了不少銀兩。但是,那年道奇隊將他賣給芝加哥白襪隊,依照合約卻還得在一二年、一三年各付給曼尼八三三萬美元,兩年合計新台幣五億元。義大犀牛隊與曼尼的經理都說,他來台灣不是為了錢,應是所言不虛。 如今,義 集團老闆林義守接手虧損連年的興農牛隊,找來胡金龍等強將重振版圖,再加上曼尼的加持,只要他不耍大牌,好好打球,面對台灣的投手應該綽綽有餘,今年中華職棒的球季,還真值得期待!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曼尼.拉米瑞茲 (Manny Ramirez) 出生:1972年
現在效力球隊:義大犀牛 過去效力球隊:克里夫蘭印第安人、波士頓紅襪、洛杉磯道奇、芝加哥白襪等締造紀錄:美聯全壘打王、美聯打擊王,大聯盟生涯共擊出555支全壘打、21支滿貫全壘打,季後賽29支全壘打;連續12年獲選進入明星賽 | ||||||
Bitcoin價格在筆者寫《兩年成長兩萬倍,最划算的投資- Bitcoin》一文時,「只」有47美元,日前一路狂漲到最高點266美元。
隨著交易價格水漲船高,各大Bitcoin交易平台也相繼受到駭客的DDoS(分散式阻斷)攻擊,導致價格跌蕩。在南北韓局勢緊崩之際,南韓也傳出受到北韓網軍攻擊,經濟損失難以估計。
黑客在狙擊實體經濟上一樣活躍。最近美聯社Twitter 帳號被駭客盜用,發出奧巴馬被炸彈客攻擊受傷的假消息,造成股市瞬間暴跌。當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網絡,網絡攻擊就從無傷大雅的玩笑,轉變為一種實體戰爭,更成為有意者獲取暴利的手段。
黑客從為了好玩到為了獲利,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讓筆者帶讀者一窺這些不為人知的地下經濟活動。
黑客集團的獲利循環
Bitcoin 最高曾可兌266 美金。若以知名的Pizza 指標來看,當年不到500元賣出去的兩塊Pizza,如今已值7千9百8十萬元台幣。駭客集團眼見利益龐大,當然不會放過發財的好機會。
註:每個人對黑客有不一樣的見解,有褒有貶。筆者的重點不是名詞,而是行為,由讀者自行解讀。
不久之後,各大Bitcoin 交易平台都同時發生了嚴重的交易延遲,造成了許多人害怕無法脫手Bitcoin,瘋狂拋售,價格一落千丈。這一切正是黑客集團所致。
黑客集團在價格最高點賣出手中所持有的所有Bitcoin,接著對主要交易平台發動攻擊,讓投機客大量賣出進而讓價格暴跌。此時黑客集團再大量收購被拋售的便宜Bitcoin、停止攻擊,讓交易回穩,等待價格回升時再大量賣出。如此重覆循環來獲取暴利,如下圖:
黑客攻擊也要成本
但此類的價格操控並非穩賺不賠,因為DDoS攻擊並不是免費的。
常見的DDoS是透過殭屍網絡(Botnet),也就是用惡意程式感染大量一般大眾的電腦,利用這些電腦攻擊。一般殭屍網路出租是以小時計價。規模越大收費越貴。因此殭屍網路的收費就是發動攻擊的成本。
其他操控Bitcoin 的手法還有「短時間送出大量小額交易」等。然而這些手法仍然需要持續花費(手續費)。總之,攻擊需要燒錢,肯定無法持久。
除此之外,狼來了喊太多次,大家終究會習慣,開始認清平台癱瘓只是放羊小孩的把戲。當投機客懂得靜觀其變而非瘋狂拋售,攻擊者很難從中賺到錢。
另外,其它黑客集團的加入會使得狀況難以掌控,因此價格操控還是有相當的風險。黑客手法還在不斷演進中。
好萊塢的黑客太帥了
黑客操控Bitcoin 只是駭客經濟的冰山一角,實際經濟規模遠比你我想像的還要龐大。
好萊塢電影與漫畫常描寫黑客一個人在極短時間內,控制各種重要的設施來摧毀世界。但那種劇情早就落伍了。現實中,這些人是有組織地以獲利為目的進行著地下活動。
會有這樣的落差,是因為這二十年來,黑客的本質有了很大的改變。
從為了好玩到為了獲利
一開始,有一些精通電腦技術的人,為了好玩和證明自己能力競相在網絡上大展身手,以攻破困難的目標為樂。當年資訊安全的概念尚不普及,許多設計也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當時在電腦、網路上交易的資金也相對有限,因此利益不大。那時為了獲利而攻擊的人並不多見。
隨著網絡人口與投入資金的暴增,漸漸地有更多人發現他們的能力可以賺錢。網絡產業的成長同時也帶動了地下經濟的成長,更多的地下商機吸引了更多有天賦的年輕人。由於網路上暱名和無國界的特色,懂得隱藏自己的人被逮到的機率微乎其微,自然有更多人加入黑客的行列。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原本獨來獨往的黑客們,在獲利的大旗下開始合作。網絡技術的發展也一日千里,不再是一個人可以完全掌握,自然也出現專業分工。
舉例來說,假如你發現一個軟件中的漏洞,利用這個漏洞你可以控制成千上萬的電腦,你會怎麼做?
1.好人:無償告知該軟體廠商
2.回饋:收錢告知該軟體廠商
3.黑客:利用該漏洞來牟利
4.商人:賣給第三者牟利
其中,轉賣給第三者是最方便、獲利高、風險又低的方式。
正因為如此,軟件漏洞的知識交易市場已經相當龐大。買賣的並不只有黑客,還包括政府情資單位、網絡業者、軟件商等。
讀者或許有聽過Google 提供高額獎金,懸賞發現漏洞並獨家回報的人。Google 此舉並不是做慈善事業,而是與地下市場的其他買家們競價。與其讓軟體漏洞被惡意攻擊者買走,不如軟件廠商自己買走。
公開市場的出現代表相當的專業分工。除了軟件漏洞被做為商品販賣,還有很多像是被盜的遊戲帳號、Facebook 帳號、Twitter 帳號、信用卡號碼和個人資料等等,各種市場不勝繁舉。讀者遇到朋友的臉書帳號被用來詐騙,很可能就是從地下市場中被詐騙集團買走的。
恐嚇與勒索:你買不買單?
黑客們也恐嚇與勒索。最近一家線上Bitcoin商店收到了「DDoS incoming unless you pay $5,000」的恐嚇信,意思是「除非你付$5,000美金,否則準備接受攻擊。」信末還附上一張圖片。比較另一家受害者的損失與勒索金的比例。
沒想到,這家Bitcoin 商店不但不付錢,反而懸賞$5,000 美金抓這位攻擊者。換做是你會付錢嗎?我不會。甚至我直接忽略這樣的信件。
因為DDoS 攻擊必須持續燒錢。如果駭客執意發動攻擊,例如攻擊24 小時,規模為每小時100 美金,那麼駭客的成本就是2,400 美金。我方就算遭受到一時的損失,對方也終究會停止燒錢攻擊。整體來說雙輸,兩個傻子互毆一拳,誰也沒得到好處。
如果對方真的要展示攻擊的決心,應該在攻擊的同時勒索。既然沒有,就沒什麼好擔心的,除非對方是為了商業競爭。那往好處想,有人願意花錢攻擊你表示你的網站成功了。
當然,攻擊者也不是愛燒錢的笨蛋,他打的是另外的算盤:只要大量寄恐嚇信,總有一兩個不懂的受害者願意付錢。這樣攻擊者就賺到了,畢竟寄信成本幾乎是零,獲利仍然不斐。
預知市場不如操控市場
操控Bitcoin 市場可以嘗到甜頭,那如果操控現實市場呢?
4月24日,美聯社的Twitter帳號被黑客盜取,發出了奧巴馬因炸彈攻擊而受傷的假消息。消息一出,特別是在波士頓暴炸案的影響噹下,造成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個百分點。如下圖所示。
不過這麼做相當危險,因為有價證卷交易大多有資料可查,暱名性遠不如Bitcoin 交易。過度精準地在這樣的事件中賺取暴利,可能反而會引發相關單位的關注。
這只是個開端,是時候該俱備網絡戰爭的新思維
世界上任何安全措施都有可能被攻破,問題在花多少成本。因此到底該做到多安全?其實這些都是成本與風險的考量。要考量的條件有:
1.攻擊可能造成的損害
2.防禦攻擊的成本
3.攻擊者能得到的好處
4.成攻攻擊需要的成本
假設你經營了一個社交網站,針對個資外洩的攻擊,做出了這樣的評估:
●被攻擊損害:500萬
●防禦成本:100萬
●攻破獲利:3萬
●攻破成本:10萬
此時投入100 萬元防禦是合理的。因為攻擊你的網站要花10 萬元,但賣掉你網站上的個人資料只能賺三萬元。大多數攻擊者都會打消念頭。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狀況:
●被攻擊損害:10萬
●防禦成本:50萬
●攻破獲利:3萬
●攻擊成本:0
在這個狀況中,投資防禦不划算,因為50 萬元的防禦只保護了10 萬元的風險。
此時選擇簡陋的的安全設計,例如用缺乏資安概念的程式設計師設計網站,使網站對最基本的SQL隱碼插入攻擊(SQL injection)都疏於防範,自然會產生資安問題。
上述例子只是解釋攻防之間的成本與花費,實務上這些成本很難量化。被攻破的損失不只是賠償,還損失了使用者的信心、商譽等,都很難估算。同樣的,也很難計算投入的防禦成本是否真的能反應在防禦能力上。
許多人低估了被攻破的損失,或是過於節省防禦成本、沒有資安觀念,導致資安事件頻傳。網站我的密碼沒加密中,列出了許多使用者密碼沒加密的台灣網站,不乏知名公司與政府網站。從此就能看出這問題的嚴重性。
資訊安全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人。有正確的資訊安全觀念,找到對的人,投入適當的預算,細心的實行深度防禦的策略,你可以不必成為黑客眼中的肥羊。
隨著網絡規模持續成長,滲透至生活上每個角落,網絡攻擊者能獲得的利益就更多。這些事件只是個開端,網絡攻擊在將來會更加頻繁,地下的黑客經濟體只會成長不會減少,該是俱備網絡戰爭的新思維的時候了。
如華爾街見聞此前報導,在高盛公開質疑信息供應商彭博(Bloomberg)可能對其數據庫產品彭博終端(Bloomberg Terminal)的用戶使用情況進行窺探後,美聯儲的發言人對CNBC透露,美聯儲正在檢查一些官員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是否有被彭博的員工所窺探的嫌疑。
美聯儲發言人表示:「我們正在關注此事,並且已經與彭博方面接觸來獲取更多相關信息。」另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財政部也在展開類似的調查。
據一位前彭博員工透露,他在彭博任職時可以查看到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前財長蓋特納的使用數據信息。 彭博洩漏用戶使用數據引發了美國監管層的恐慌,如果彭博能夠監測到央行行長所熱衷查詢的信息頁面,那麼或許可以以此推測出一些未來央行可能展開行動的相關信息。
這位前彭博僱員透露,所有知道這個功能(UUID <GO>)的彭博社記者都可以查看到這些用戶使用數據信息,比如高級官員查看股票,債券市場信息的頻率。
彭博發言人並沒有對外透露公司是否對記者獲取用戶數據信息所展開調查。
一位之前曾在彭博社編輯部工作的員工透露,他們將伯南克和蓋特納使用彭博終端的數據信息收集起來展示給新加入彭博的員工,以此炫耀彭博終端在獲取信息數據領域的強大能力。
據一位摩根大通消息人士透露,在「倫敦鯨」事件發酵期間,多位彭博記者使用用戶登陸數據信息來監測交易員Bruno Iksil以及其它職員的登錄信息,以此第一時間獲得交易員或其它員工是否離職的消息。
彭博終端在全球有31.5萬用戶,每台彭博終端的年租金超過2萬美元,去年彭博的的收入為79億美元。
在報導美聯儲新聞和相關評論時,華爾街見聞常用到「鷹派」與「鴿派」這樣的常見立場分類說法,但僅僅鷹派與鴿派的稱呼無法清楚展示美聯儲決策層的全貌。
首先回顧下FOMC成員在美聯儲擔任的職位及各自教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