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羅斯吐槽「深喉」Fedwire 稱美聯儲不會大幅加息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47

「美聯儲通訊社」(Fedwire)記者Jon Hilsenrath本週四發表了題為「聯儲可能要推後市場加息預期」的文章。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的創始人、「債券之王」格羅斯一邊吐槽Hilsenrath是深喉,一邊也不得不對美聯儲非官方傳聲筒的最新口風表示關注。

格羅斯在twitter這樣評論:
 
聯儲的「深喉」現在停止去槓桿了。市場等著下周大人物。Hilsenrath的焦點是政策利率,這有意思。
 
 
格羅斯本人對美聯儲放緩QE有如下看法:
 
PIMCO擔心零基準的貨幣與QE政策不斷下行會扭曲資產價格,導致資本錯配,最終讓企業與投資者失去冒險的動力。這也是部分聯儲高官擔心放緩QE的原因。
 
從技術角度看,美聯儲可能被迫要放慢購買速度。但溫和縮減與實質性退出QE有區別。經濟和失業形勢還沒有達到退出的條件。
 
PIMCO預計可能今年底以前會部分放緩QE,但美聯儲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改變近零利率,不會發出急劇上調利率的信號。
 
至少今後幾年,美聯儲不會有實質性的加息。
 
當然,短期內利率會波動。
 
對於債券市場的形勢,格羅斯認為
 
不可能看到上世紀80年代那樣的牛市重現,但債券的熊市還沒開始。
 
去槓桿過程會持續,某些方面速度會加快。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都承諾在達到增長目標以前始終保持寬鬆立場。
 
目前不僅固定收益投資者,所有風險資產的投資者都要謹慎。
 
央行已經到了關鍵的轉折點,激進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可能在超過正面影響,實際上在妨礙增長。
 
在貨幣緊縮政策成功的地區,投資者被迫增加風險,但這樣做是在追求收益率更低、波動性更高的回報。
 
格羅斯透露,在這種環境下,PIMCO的策略是
 
避免久期長的資產,削減經濟脆弱企業和板塊的信用風險,管理波動性,增持一些國家的風險,如美國、巴西、墨西哥和澳大利亞,這類國家的資產負債表質量較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85

FT的名單:美聯儲主席熱門候選人簡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19

候選人一號:現任美聯儲副主席耶倫 年齡:66

政策連續性:5星

參議院信任度:4星

經濟知識:5星

耶倫的唯一明顯問題是,她是鴿派的代表——這會引來共和黨人的反對,而且她和奧巴馬的接觸也有限。然而,誰會阻止耶倫這位非常合格的候選人成為第一位美聯儲的女性主席呢?

 

候選人二號:前美國財長蓋特納 年齡:51

政策連續性:4星

參議院信任度:3星

經濟知識:3星

奧巴馬一直以任用親近的助手擔任要職而著稱,而幾乎沒有人比蓋特納與奧巴馬的關係更親近了。蓋特納可能不希望承擔這份工作,同時,蓋特納在2008-2009年主導救市計劃中扮演的角色,肯定會令參議院通過他的任命困難重重。

 

候選人三號:現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 年齡:59

政策連續性:5星

參議院信任度:5星

經濟知識:5星

如果伯南克希望留任,那麼他將是最好的候選人——但大部分跡象顯示,他已經準備好離任了。

 

候選人四號:前白宮經濟委員會主任 Lawrence Summers 年齡:58

政策連續性:4星

參議院信任度:2星

經濟知識:5星

作為奧巴馬刺激經濟方案的構建者,參議院可能會阻止他成為美聯儲主席,因為共和黨人很明智地知道,如果他擔任美聯儲主席,他將會控制這個美聯儲。

 

候選人五號:前美聯儲副主席 Donald Kohn 年齡:70

政策連續性:3星

參議院信任度:4星

經濟知識:5星

Kohn曾在美聯儲工作,他將會受到美聯儲員工的支持。但他的年紀可能不利於他的工作,同時在2002-2010年擔任美聯儲副主席期間,他從開始就對美聯儲改變溝通策略持有警惕的態度。

 

其它低概率的候選人

Roger Ferguson 年齡:61

曾在1999-2006年擔任美聯儲副主席

 

Alan Blinder 年齡:67

曾在1994-96年擔任美聯儲副主席

 

Stanley Fischer 年齡:69

在今年6月30日,將從以色列央行央行的職位上退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259

如何理解美聯儲說的話?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860

美聯儲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將於今天結束。對於投資者而言,美聯儲政策前景的信號錯綜複雜。在上次會議上,美聯儲重申承諾,繼續QE直到勞動力市場的前景大為改善。溫和通脹前景及處於歷史高位的失業率,給美聯儲留下了維持債券購買規模的餘地。但伯南克也表示或視經濟狀況來決定是否降低債券購買力度,該言論隨即引發金融市場動盪。

彭博社評論稱,收縮QE的決定對於經濟來說可能意味著三件事:

情況好轉;美聯儲並不認為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幫助;或者美聯儲放棄其以往保持QE的承諾。

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政策和經濟學教授Justin Wolfers認為,收縮QE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好消息: 如果伯南克及美聯儲準備離開QE,那麼我們可以推斷出美聯儲已經看到經濟好轉的曙光了。根據以往研究表明,美聯儲的預測通常比私營部門的經濟學家更加準確。

2.完成任務: 如果明天的結果顯示美聯儲只是細微收縮QE,就業增長保持中等程度。這可能說明美聯儲認為經濟復甦步伐並沒有理想中的那般好。這樣的決定可能預示著美聯儲認為勞動力市場不能提高的更快,或許也表明他們不再相信QE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美國經濟的前景是依賴於美聯儲是否願意放下其「武器」,並宣佈「戰鬥」是勝利還是深感憂慮。因此第二種聲明方式會導致企業在投資前後三思,傷害經濟復甦。

3.誘餌和開關:遠離QE意味著伯南克違背其承諾—刺激經濟知道勞動力市場顯著改善—他承諾開放式的量化寬鬆政策,希望刺激投資。現在投資已經開始了,他並不需要實際實現自己的承諾。

Wolfers同時表示,當你閱讀美聯儲的決定,不要專注於他們決定收是否收縮QE。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明白這對未來政策有何影響。對於明天給出的結果,Wolfers認為最希望看到的是,如果美聯儲官員採取了真正的革命性的一步:會告訴我們他們會做什麼,然後怎麼去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29

每日電訊:別自欺欺人了,美聯儲已經開始緊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018

《每日電訊報》Ambrose Evans-Pritchard:我希望美聯儲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

儘管當前的核心PCE通脹率低於美聯儲此前認為難以進一步推出QE的水平,但美聯儲仍然選擇收緊貨幣政策。美國現在離陷入通縮僅有一步之遙,歐元區已有半步踏入通縮。

那些仍認為美聯儲沒有顯著緊縮、或是認為市場反應過度的人,應該讀一讀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在《華盛頓郵報》上的一段話:

這是一個更加緊縮的政策。它完全是政策緊縮。你可以這樣或那樣解釋,但市場在說,美聯儲早於預期退出QE的可能性正在提高,這會帶來重大影響。

下圖為M1變化:

M1貨幣周轉率:

現在,短期M1貨幣數據非常不穩定,經常會反映不同信號。不過坦白地說,美聯儲伯南克當前的行動讓我目瞪口呆。

他們正在進行一場賭博,認為美國經濟能夠擺脫財政緊縮的影響,而財政緊縮今年可能拖累美國經濟2-3個百分點,構成半個世紀來對美國經濟的最大壓榨。經濟可能能夠擺脫財政緊縮影響,但也可能做不到,而在美國經濟復甦得到充分確認前犯錯和在此之後犯錯(指過早或者過晚退出),付出的代價是不對等的。

市場貨幣主義者們的精神之父Scott Sumner指出,美聯儲1937年和日本央行2000年犯下的錯誤造成了嚴重損害;但在1951年,美聯儲雖然過遲撤回刺激,美國經濟卻幾乎沒有受到持續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24

過去一週美聯儲委員發言總結:罕見地一致安撫市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488

WSJ的Hilsenrath認為,作為一個通常情況下難以掌控的團體,美聯儲的委員們在本週罕見地採取了一致的行動,他們在講話中對美聯儲的政策計劃做了驚人一致的闡述。

在本週五緩和了市場波動的演講中,美聯儲的委員們反覆強調金融市場認為美聯儲將很快收緊寬鬆政策是一種誤讀(詳見華爾街見聞報導)

美聯儲理事Jeremy Stein在週五的講話中表示,如果投資者認為美聯儲在最近幾週已經大幅修改其利率計劃,那麼這是投資者的誤讀。
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在當天晚些時候表示,「絕大部分」美聯儲官員不希望在2015年前加息。
美聯儲理事Jerome Powell週四表示,市場波動超過了美聯儲對利率的立場所應該顯示的調整幅度。
紐約聯儲主席William Dudley週四表示,市場表現與美聯儲認為的並不一致。

美聯儲委員們的這種一致表態是在市場對6月19日伯南克新聞發佈會上的點評做出激烈反應後出現的,伯南克當時列出了美聯儲退出QE的時間表。

伯南克強調美聯儲只會在經濟符合增長預期的情況下才會退出QE,也明確表示美聯儲在購債計劃結束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加息。

然而,這種微妙的信息並未被市場所理解。股市隨即大跌,利率期貨走勢顯示投資者預計美聯儲將更快加息。而美聯儲的委員們此後的表態幫助市場有所回穩。到週五晚間,股市回補了部分發佈會以來的跌幅,期貨市場也有所恢復。

委員們的一致行動顯示出美聯儲對於市場反應的不安。股市大跌和長期利率走高可能傷害美聯儲希望看到的經濟更快的復甦。

美聯儲通訊社的報導強調美聯儲委員們的點評並未事先協調,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週四表示;「我們都代表自己發言,表達的都是自己對當前局勢的理解。」

Hilsenrath寫道:

在過去幾年裡,美聯儲委員們在議息會議後的發言經常爭鋒相對。鷹派們會傾向於更早推出QE,而鴿派們則強調要保持政策路徑。

而過去一週的一致發言也顯示出美聯儲內部反對寬鬆貨幣政策的鷹派聲音比一年前要少。此前公開表達對寬鬆政策質疑的明尼阿波利斯聯儲主席Narayana Kocherlakota和聖路易斯聯儲主席James Bullard都改變了觀點,因為通脹持續低於他們的預期。兩人在過去都表達了與其他委員一致的觀點,認為美聯儲並不急於加息。

當然,並非所有美聯儲委員都站在同一立場。里士滿聯儲主席Jeffrey Lacker週五表示股債雙跌的局面並非投資者的誤解。作為一個堅定的鷹派,他表示近期市場的下跌是「市場價格反映新信息的正常過程」。他預計未來市場還將出現更多波動。

以下是來自美銀美林的最新美聯儲鴿派和鷹派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44

高盛:美聯儲在喊「不要誤解我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8502

1.從今年年初到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高點的5月21日為止,大部分資產都有良好的回報表現(當然中國股市和黃金除外...)

(從左到右依次為標普指數,歐洲股票指數,美國高收益企業債,高收益市政債,高收益銀行貸款,新興市場股票,新興市場債券,中國股市和黃金)

2.然而,從5月21日到6月25日,各資產表現大面積惡化,非美元區資產,尤其是新興市場資產受到嚴重衝擊(中國股市又悲劇了)

3.如下圖所示,最近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高的主要驅動因素

  

  三個主要突破口時間從左到右依次為

  1.   5月3日 4月非農就業報告

  2.   5月22日 FOMC議息會議紀要公佈,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討論「縮減QE規模」

  3.   6月19日 FOMC公告和伯南克在記者發佈會上的發言

最近FOMC委員的言論引入了在今年晚些時候縮減QE規模的可能性,這導致收益率連續創下今年新高。

基於總回報率,今年至今10年期美國國債已經下跌了5.5%,6月19日至今則下跌了3.2%,從5月初至今更下跌了7.6%。

 

美聯儲言論回顧

(遠期隱含短期利率曲線——3月期利率,深藍色代表5月21日——FOMC議息會議紀要和伯南克國會作證前的,淺藍色代表6月25日的)

(美國5年期國債收益率中隱含的5年遠期利率——2013年6月25日數據)

現在,市場預期美聯儲會更早地加息。

此外,5年以後的利率水平預期將以更快的速度正常化

 

美聯儲官員的言論分析:

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上

鴿派:過早地收緊貨幣政策可能會導致利率短時間上升,但也可能存在降低或終止經濟復甦速度,以及導致通脹進一步下滑的風險。在這點上,我們的理解是,像股票和企業債券這樣的主要資產價格並沒有和經濟基本面出現分歧。

鷹派:如果我們看見經濟情況持續改善,並且我們有信心這種改善可以持續,那麼我們可以在未來的幾次議息會議上..採取減緩QE速度的措施。

 

4-5月FOMC會議紀要

鴿派:然而,在會議間發佈的經濟數據好壞參半,這增加了在今年年初經濟穩定復甦以後,復甦速度可能減緩的擔憂,這就重複了過去幾年出現的情況。

鷹派:(經濟)持續改善,對經濟前景更有信心,或下滑風險減少,將是減緩資產購買速度變得合適的所需條件。一些與會者表示,願意向下調整資產購買的速度,最早在6月的會議上進行。

 

伯南克的言論

鴿派:委員會預期,委員會開始停止通過資產購買增加寬鬆,到委員會開始通過上調聯邦準備金目標利率至正常水平降低寬鬆力度之間,將有一段相當長的間歇期。

然而,任何考慮上調短期利率來緊縮的需要,仍在非常遙遠的未來。

鷹派:如果接下來的數據大體上與預期相符,委員會現在預期,在今年晚些時候緩和每月的資產購買速度將是合適的。

如果接下來的數據仍然大體上與我們現在對經濟的預期相符,我們將以平穩的速度持續降低資產購買的速度,到明年上半年,並在明年年中停止QE。

當資產購買最終停止,失業率將可能在7%附近。

 

 

美聯儲已經更新了其對經濟前景的預測

(藍點為高盛6月對失業率的預測,綠點為FOMC12月12日的預測,紅點為FOMC6月13日的預測)

(藍點為高盛6月對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的預測,綠點為FOMC12月12日的預測,紅點為FOMC6月13日的預測)

與2012年年底相比,FOMC已經調低了其失業率水平的預測。相反,核心通脹的預期也已經向下修正了

FOMC看起來已經把注意力放在勞動力市場前景的變化上,而不是通脹前景的變化上

 

美國經濟表現看起來與美聯儲的表述有點不符

美國真實GDP增長——到2013年一季度

(藍線為排除政府消費和投資的真實GDP表現,紅色虛線代表真實GDP表現)

非農就業增長——到2013年5月

(深藍代表排除建築業的私營部門增長,綠色為建築業增長,淺藍色為公共部門增長)

美國經濟一直以溫和的速度增長,雖然受到增稅和自動縮減財政支出機制的影響,私營部門需求仍然有很大彈性

就業情況已經持續溫和增長,但增長速度穩定

在前三個月,非農就業增長平均為15.5萬,低於前五個月的平均增長22.1萬

 

我們對美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測

高盛美國金融環境指數

 

現在在重演1994年的情況嗎?

(紅線代表的今天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走勢,與藍線代表的至今仍有驚人的相似度)

今年5月初至今的利率上漲,已經可能與1994年的情況相比:

-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與1994年開始時候的上漲幅度相當

-利率上漲也伴隨著債券和股票價格的下跌

 

今年至今,各資產類型的表現

 

投資建議

  • 客戶應該利用最近市場的下跌,建立在股市上的戰略性倉位

  • 雖然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利率將逐步上升,並會拉低投資級別固定收益證券的回報,但重複1994年急劇上升的情況是不大可能的

  • 我們建議戰略性地低配投資級別固定收益證券,而選擇偏向於以下風險回報更為吸引的領域:

高收益債券

美國銀行業貸款

新興市場本地債務

歐洲股市(匯率對沖的)

美國銀行業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238

美聯儲人事變局——奧巴馬保證貨幣寬鬆的機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9847

Elizabeth Duck辭去了美聯儲理事會的職務,而主席伯南克也很可能在明年1月離開,這可能導致美聯儲出現一系列的職位空缺和提名機會——奧巴馬有機會在美聯儲留下自己的印記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昨天,Duck宣佈她將在今年8月離職,同時,奧巴馬在上個月也表示,預期伯南克將在明年任期結束時離開,奧巴馬錶示現在的央行主席已經擔任這個職位「比他希望擔任的時間更長」了。

前美聯儲貨幣事務高級經濟學家Roberto Perli表示:「這對總統來說是一個機會,可以打造一個長期的理事會人事組成。...奧巴馬不大可能提名脫離現在貨幣政策框架的人加入美聯儲。這鞏固了一個事實,未來幾年甚至更長時間裡,貨幣政策仍很可能維持高度寬鬆。」

美聯儲空缺職位的任命需要得到參議院的批准,參議院之前就阻攔了對金融監管職位的任命,其中包括在美聯儲的職位。在2010年,因為受到共和黨的反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Peter Diamond就無法贏得進入美聯儲的批准。伯南克第二個任期的任命,參議院只是以最近任命中最勉強的多數票通過,因為有參議院對金融危機中美聯儲的救助政策感到不滿。

 

參議院的僵局

美國銀行高級經濟學家Michael Hanson表示,因為參議院的僵局不斷地阻撓奧巴馬的計劃,任何任命提名都可能是一個挑戰。

Hanson表示:「鑑於最近幾年參議院的做事效率,當然存在一些風險——最終美聯儲的職位持續空缺。這可能帶來問題。

美國政府的第一個任務是,找人接任伯南克主席的位置,該人選將任職至2018年。6月19-20日的彭博經濟學家調查顯示,奧巴馬有65%的幾率將選擇現任美聯儲副主席耶倫接任主席的位置。

如果耶倫成為主席,那麼美聯儲的第二把手位置將懸空。如果奧巴馬放棄耶倫而選擇他的前顧問,比如說前財政部部長薩默斯或蓋特納擔任主席,那麼耶倫將可能在2014年10月任期結束的時候離開美聯儲。

奧巴馬還將面對另一個理事會職位的懸空:委員Jerome Powell的任期將在伯南克任期結束的同一個月結束,也就是明年1月。

 

奧巴馬的機會

Duke和Powell的職位對於總統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因為美聯儲理事會委員的任期很長。Duke接任者的任期將持續到2026年,Powell接任者的任期將持續到2028年。

儘管奧巴馬有機會提名四位美聯儲理事會委員,包括排名一二的兩位,但總統對未來貨幣政策的影響力仍然有限制。對於誰擔任12位地區聯儲主席,奧巴馬並沒有任何話語權。而地方聯儲主席在FOMC上是有5票按給定年限輪換的投票權。而美聯儲的7位委員則一直有投票權(一共12票)。

前里士滿聯儲主席Broaddus表示:「就算你擁有很多任命機會,但這仍只會佔FOMC投票權中較小的比例。」地方聯儲主席通常會對他們的觀點直言不諱,Broaddus表示:「只要觀察一下,那些投反對票和製造各種異議的都不是美聯儲理事會的委員。」

...

 

銀行監管

根據法律,美聯儲應該有兩位副主席,雖然第二位副主席從未上任。改革美國金融監管的Dodd-Frank法案創造了美聯儲關注銀行監管的第二位副主席職位。然而,這個負責監管的副主席職位已經空缺了超過1000天了。

美聯儲委員Daniel Tarullo已經開始領導監管的工作,雖然他沒有被任命為副主席。

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美聯儲和國會關係的高級職員Sarah Binder表示:「鑑於美聯儲將仍會留在實施金融改革和處理退出超過3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的未知政策領域,我認為,這個職位應該由美聯儲理事會的委員擔任。」Binder表示,這個職位的任命應該是充滿爭議的。

Binder表示:「共和黨仍然希望看到更為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美聯儲更快地退出。...而當民主黨把注意力轉移到美聯儲的時候,他們知道這是唯一的刺激來源,他們希望美聯儲保證,不會抽離當今水平的刺激政策。

一旦伯南克和Duke離開美聯儲,美聯儲理事會中就沒有人經歷過08年金融危機最惡劣的時期。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耶倫還是舊金山聯儲主席。直到2010年10年,她才加入美聯儲理事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88

三個理由注定薩默斯不適合擔任美聯儲主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63

正在追逐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薩默斯似乎天生就注定是一個經濟學家:他的父母是經濟學家,他的伯父薩繆爾森(Paul Samuelson) 和舅舅阿羅(Kenneth Arrow)都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其次,薩默斯在MIT獲得了學士學位,隨後又在哈佛獲得了博士學位。令人驚訝的是,他在不到30歲時就成為了哈佛的終身教授,隨後在世界銀行擔任了兩年的首席經濟學家,並於1993年加入克林頓政府,且於1999年擔任財政部長。

儘管薩默斯的經歷如此豐富且又如此具有天賦,但Quartz指出,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薩默斯仍不適合擔任美聯儲主席:

1.薩默斯曾是克林頓政府時期的財長,他在去監管化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正是去監管化導致了這場金融危機。

在擔任財長期間,薩默斯參與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中關鍵細節和段落的制定。該法律正式取消了大蕭條時期的一些保護措施,如美國保險、證券及銀行業者不得跨業經營等,這使銀行可以通過控股經營等方式參加國債交易和企業債承銷等風險更高的活動。

這一法案的出台普遍被視為是30年來去監管化的高峰,薩默斯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也曾表示:「到20世紀末時,我們將會用21世紀金融體系的法律基礎來替換一系列過時的限制措施。」

相反,這一法案為21世紀的第一次金融大動盪提供了舞台,在雷曼倒閉後,美國政府和納稅人不得不花費數千億美元來拯救美銀、花旗以及AIG等華爾街金融機構。

現任CFTC主席Gary Gensler曾在薩默斯擔任財長期間就職於財政部,Gensler曾公開承認,克林頓政府期間的去監管化活動可能有些過火。克林頓政府的副財長Neal Wolin也認為,克林頓政府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比較沉醉於去監管化,且在這條路上走的太遠。

而薩默斯的老闆克林頓也在後來曾表示:「我認為他們(薩默斯和薩默斯的前任財長魯賓)錯了,而且我也因為採用了他們的建議而犯下了錯誤。」

2.在金融衍生品的問題上,他大錯特錯。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時,當時的CFTC主席Brooksley Born希望公開探索對金融衍生品進行監管的事宜,但此舉遭到了薩默斯、魯賓以及格林斯潘等華盛頓高官的反對。而薩默斯關於金融衍生品監管的反對意見也在他1998年的國會證詞中可見一番。

金融危機期間保險巨頭AIG的頻臨倒閉使得金融衍生品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時美國政府曾花費了1820億美元的紓困資金來救助AIG ,但即使如此,目前關於衍生品監管的話題仍未塵埃落定,該問題仍是一個政治皮球被踢來踢去。而若下一任美聯儲主席能夠在衍生品監管上花費些時間和精力,則這對於該問題的解決將是大有裨益的。

在2009年和時任財長蓋特納合著的評論中,薩默斯承諾將對場外交易進行有力的監管,但他對金融衍生品監管的立場似乎不那麼堅定。

3.薩默斯對金融危機的警告持敵視態度。

2005年的傑克森霍爾會議一度演變成了對即將離任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表彰大會,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Raghuram Rajan憤然離場以示抗議,同時還遞交了一份報告,他在該報告中對格林斯潘監管下的金融體系內的風險累積發出了警告。

隨後會議變得不那麼和諧,薩默斯稱,Rajan報告的前提假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誤導性。但最終,Rajan對金融系統內風險的預測被應驗。在經過多年的經歷以後,美聯儲主席的人選最好能夠對這類警告給予更多的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6

美國GDP有多少該「歸功於」美聯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724

下圖顯示了1960年以來的美國GDP情況與同期美聯儲準備金及商業銀行貸款情況對比,值得關注的是圖中紅色部分,這一塊專門代表美聯儲的準備金規模,截至今年3月底,這一規模達到了1.75萬億美元。這也就意味著,除去這部分準備金的話,美國銀行業資產就減少了1.75萬億美元。

ZEROHEDGE指出,從下圖來看,美國GDP與銀行準備金規模是呈正相關的。那麼上述信息最終意味著,如果沒有放在美聯儲的這下準備金,美國今年第一季度末的GDP將減少1.75萬億美元。

美國商業銀行雖然吸收了大量的存款,但釋放貸款的動力卻不足,這對於經濟增長非常不利,也造成了現在美國經濟增長對美聯儲刺激的依賴越來越大。

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準備金增長2500億美元至2萬億美元,上週這一數字增至歷史新高2.1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私人部門信貸增長缺乏動力,目前美國商業銀行的總貸款再度下降,依然在雷曼兄弟破產前的水平之下。可悲的是,現在所有的銀行都習慣了依賴美聯儲印錢。

可能經濟學家們最應該問的問題是:美聯儲放緩QE對美國GDP未來走勢的影響會有多大?這個影響可能相當負面。不得不承認,按這張圖的邏輯來看,美國GDP中有大約2萬億美元都得歸功於美聯儲,而這一數字到了9月末將會增至2.3萬億美元,未來還將繼續上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3

美聯儲研究:保守估計,金融危機成本高達14萬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370

美國達拉斯聯儲研究員Tyler Atkinson、David Luttrell和Harvey Rosenblum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計算了金融危機的成本。

他們在報告中指出:

與2007-09年金融危機相關的,是巨大的經濟產出損失和金融財富損失,長期失業所致的心理傷害和技能萎縮,政府干預的增加,以及其他重大成本。

他們給出了一個名義上的數字區間,但更重要的結論是:危機引發的機會成本過大,導致無法計算出準確的總成本。「許多這些成本是無形的或是難以測算的,總成本至少相當於本該生產而沒有生產的那部分經濟產出—— 一年經濟產出的40-90%。但考慮到一些不那麼有形的成本,總成本可能超過一年的經濟產出。

他們考慮了三種趨勢GDP增長率下的情況:

首先,假定人均GDP增長率恆定,那麼年均GDP增速將高於4%。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經濟損失了11.7萬億美元。

第二,假定工作年齡人口的人均GDP增長率恆定,那麼GDP增速將接近4%,此時損失為9萬億美元。

最後,假設採用國會預算局(CBO)危機前的潛在產出預測,那麼損失為6萬億美元。

但他們稱,上述三種情況都沒有考慮來自失業方面的損失。如果考慮失業損失,就能得到14萬億美元的成本數值:

2008-12年間,經濟疲軟所致的失業減少了約9000萬美元的收入。根據Helliwell和Huang(「New Measures Of The Costs Of Unemployment」)的研究結果,截至2012年底,失業率升至自然水平以上所致的社會成本應該是這一數值的15倍,即14萬億美元(佔2007年經濟產出的90%)。

此外,金融危機帶來的成本還包括「機會減少」、「公眾信任受損」等,而這些又可能在未來造成連鎖反應。報告指出:

最狹義的和最容易量化的危機成本是巨大的,其影響也是嚴重的。考慮到我們的預測區間、溫和的經濟復甦,以及源自於第二次大收縮的其他大量負面效應,我們認為,金融危機的總成本可能超過整一年的經濟產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