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盧永仁對I.T三大貢獻 李華華

2009-05-29  AppleDaily





 

日 前I.T(999)公佈執行董事、副主席、董事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官盧永仁(圖),決定辭晒所有職務後,華華感到幾愕然,因為佢上任後雖然業績同股價表現唔 係咁好,但外面風大雨大,做得好好哋點解唔續約呢?Dr.盧冇講去邊,只係話大家遲啲再見,鬼咁神秘。


華華聽講,盧永仁喺前日嘅投資者會議上,粗略咁講咗 任內三大偉績,分別係向旭日企業(393)買番中國合營公司餘下權益、提高咗I.T嘅公司管治水平,同埋請咗佢o依家個副手咁囉。佢仲點名多謝大行分析員 嘅支持。聽講話,在場嘅投資者仲報以熱烈嘅掌聲。


說來奇怪,I.T上市以來每次都有搞業績記者會,同傳媒關係甚佳嘅盧永仁,亦好鍾意同傳媒講嘢,但係今次 辭職咁大件事居然唔見記者,唔通係接受唔到分離嘅傷痛?抑或有難言之隱?佢又會唔會返當年率先跳船嘅香港資源(2882,前稱海域化工)幫手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6

龍生:金利豐對細價股的貢獻

(註: 此文經修飾,且未經龍生兄的同意,敬請留意。)

今日,我收到網友龍生兄的文章,它寫起了金利豐把細股的環境變了,成為自己的特有模式,我覺得很有意思,故此修飾後,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金利豐將細價股玩法轉型在股票的玩法方面,我想多說一點,可以分為舊模式和新模式: 舊 模式方面,從前的細價股,低價收集,到咁上下還有猛人入股作賣點,然後變身轉型,搞些概念如環保、能源、科技、地產等,種類包羅萬有,然後透過媒體鋪天蓋 地的宣傳,在市場公開散貨,引老散入局,之後股價下插,遊戲終結,然後合股及重組股權,又可以重新出發。但是,這些股的萬變不離其宗,目標始終是香港人。 新模式方面,是經中介人的推薦,一些上市公司主席拿著一些概念或未變實的生意,挾香港上市公司集資之名,向一些大陸人兜售這些暫時仍稱概念的生意。

以 伯明瀚環球(2309,前泓鋒國際)作例子,賣點就是伯明翰。又或是鈀陽太陽能(566,前紅發集團),賣點是GS-Solar,又或是國際資源 (1051,前中華發展、星光數碼動力、星光生物科技、信用卡防盜、智富能源),賣點是Martabe金礦,又或是中策集團(235,前紅寶石),賣點是 南山人壽,亦可以是開源控股(1215,前華利資源、國新集團),賣點是日照鋼鐵。


至於新模式的對象方面,超平優惠半買半送地邀得政商界猛人入股,自自然然就有些奇奇怪怪的人跟著入股,最後加入一些所謂大行指數成分股,引被動基金接貨,這情況就像香港的蒙古能源(276,前宇宙船務、保華地產、新世界數碼)。 那為何會發生這個情況呢? 以愚見來看,新玩法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種則是內地政界的人不想高調從商,故這樣奇形怪狀的生意就有生存空間,正如伯明翰環球(2309)而言,今次的例子就是推廣中國足球,幫助中國足球走向全世界云云。居然找到鄧小平的後人也參一把。

主事者也委實太厲害了,這樣政界人仕從商也有理由了,但因香港老散對國內新聞的敏感度太低,故市場還未成熟,作不了炒上的借口,這也成不了賺錢的要素,總不成要國內猛人接了貴價貨,然後股價大插吧。

但這樣,他們就真的是做生意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下場多半像現在的紅籌國企,半死不活,炒又炒唔起,除牌又沒甚麼可能。

所以,個人認為,主事人的利潤就是以高於現實的價值購入資產,然後以較成本價高一點的估值賣給內地政商有一點關係的人,再利用他們的關係再做生意,炒高股價,令他們成功出貨給其他「識貨」的內地同胞。 第二種,其實就像舊有玩法,換了的是新概念,即以上所說的整個項目皆為概念。但和舊模式不同的是,現在是國內人入股港企,然後一起引香港及中國的「知音人」入貨, 至於主事者則不像從前,擔正做主角了,香港人多從事中間人的角色,但最終目的仍和從前玩法一樣,炒高在市場散貨。」

其實,筆者個人認為,新模式和舊模式其實並無二致,只是概念變得更大、更具真實性,吸引度則因有一些陌生而和權力有些關係的人,更增加神祕感,能引入更多資金,炒高股價。但搶小股民的錢的目的,則並無不同呢。


證券行如金利豐等,其實只是趁大股東財困取得殼股控制權,其後以親信及關係緊密的財技人士調理財務結構,再介紹這些殼股予中外的需要資金的創業家及希望把所得體現資本化的投資者或基金,以製作概念,炒作股價,然後配售股票,完成過程。


其賺錢過程,即如壹週刊的圖:
27126940.jpg
enlarge
上市公司大股東因財困或個人理由急需現金,遂把股份按予金利豐;如殼(即沒有實質業務的上市公司)價值一億,大股東持股五成即市值五千萬,金利豐只借二千五百萬,年息 13%至 18%不等。

62450903.jpg
enlarge
大股東未能在限期前還錢贖回「殼」;金利豐遂把已抵押的殼沒收

85112442.jpg
enlarge
透過朱太的人脈,找商人將各類型合潮流的資產,諸如賭業、礦業、醫藥等注入公司,把「殼」活化。
22586101.jpg
消息一出,刺激股價上升,炒家蜂擁而至,股價急升,持有公司舊股的朱太可在市場沽貨獲利,隨即甩殼。


其實,另外的金勞詹、火車系、明日系、賀學初先生等,其實也在做這些殼股包裝工作。

雖然金勞詹是這個行業的始祖,但由於自身局限,以其產業鏈的佈局及注入概念的真實度來說,遠遠未及金利豐呢。


延伸閱讀:

生炒過百細價股殼后朱太傳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115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3387


 
楊家誠搭上太子黨北上搵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004


鄭裕彤煤業拍檔身世揭秘 原名劉愛黨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141&News=7dfecaa2a621002bdffc212fa310000bf7ec1e181943001bf7f40a1f0e010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9

馬主貢獻大 左丁山

2010-02-05  AD





 

西服成衣店贊助賽馬,令人耳目一新,好多馬迷入到場,都唔係幾識甚麼是K&C嘅,但場內有成衣出售,加上每場空檔之間,螢光幕有成衣店廣告,十場賽馬下來,想唔識都幾難。

K&C 在國金二期有專門店,除出售現成西裝外,還有裁縫為顧客度身定造,一套西裝閒閒哋要萬幾二萬銀,唔易負擔o架,但對大馬主嚟講就比較濕碎。呢日賽馬,兩位 大馬主,咁啱都係姓冼嘅,贏馬奪標,威風八面。「蓮華生輝」馬主冼鏡煜搵埋朋友苗僑偉戚美珍夫婦一齊捧走K&C香港短途錦標,由利豐集團主席馮國 經博士頒獎。見到馮博士,先至醒起K&C之香港業務,已收歸利豐旗下。在馮氏兄弟經營之下,百年老字號利豐已由一家典型華人洋行蛻變成為跨國大企 業,可講係全世界最大之「購貨」(sourcing)集團,最近又與沃爾瑪合組一間公司o忝,專門為沃爾瑪做sourcing,預計第一年營業額係二十億 美元,令到利豐股價在大跌市中不跌反升,的確值得馮氏兄弟牙擦,利豐之成就,亦香港華人企業之光也。

「蓮華生輝」係世界短途馬王,贏馬係意 料中事,估唔到嘅係林大輝議員隻「極奇妙」,七歲老馬今季如脫胎換骨,竟然可以壓倒「同一世界」,與「蓮華生輝」串Q,實在令人意外。同樣意外嘅係冼為堅 博士嘅「友誼至上」贏咗「好爸爸」與「自由好」,奪得董事盃,賽後只見冼博士與太太拖住一位女孩子與年輕男士,似係佢哋嘅孫兒輩,灑開大步走出草地拉頭 馬,氣派不凡,一位馬迷評論曰:「做馬主當如是也!」

個個馬主都想咁威,但只有極少數人有此幸運,唔好以為有錢一定掂,在第五班角逐嘅現役 馬,有唔少都係身價二三百萬元嘅。更多身價六七百萬元嘅馬,冇法子贏到一場大賽,只在二、三班浮沉!雖然如此,美夢不滅,人人有個夢想,馬主協會成員十餘 人於上星期六晚出發往紐西蘭參加今個星期嘅卡拉卡拍賣會,人人都希望買到一隻「蓮華生輝」、「友誼至上」、「好爸爸」之類好馬來港作賽,香港賽馬事業需要 有人肯出錢買馬,賽事方才吸引,香港馬主樂此不疲,對賽馬貢獻至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36

獲利點將 獲利貢獻 最多達二七% 和鑫、順達、泛鴻海集團受益大

2010-02-15 今周刊





iPad真面目揭曉,摩根士丹利證券預估今年出貨量將有六百萬台水準,依此預估,iPad對相關概念股的獲利貢獻從一%到二七%不等,iPad的大尺寸觸控面闆和內建電池,讓觸控面闆廠和鑫、電池廠順達被點名受益最大。

撰文·羅弘旭

從iSlate、iTablet到最新的iPad,從七吋、十吋,到九.七吋,iPad一如蘋果以往產品發表會前夕,總是有著諸多猜測和謠言。但售價從四 九九美元起跳,讓外資分析師大力看好iPad出貨量,如摩根士丹利證券,就預估今年iPad出貨量,將有六百萬台水準。

iPad的供應鏈中,面闆由南韓樂金顯示(LGD)供貨、固態硬碟(由快閃記憶體Flash組成)由三星拿下,台灣業者無緣分到這二塊大餅。目前iPad搭載十六到六十四GB不等的固態硬碟,比產品上市前推測的一二八GB略低。

以每台iPad平均搭載三十二GB固態硬碟,年出貨量六百萬台計算,將占去全球Flash約一.八%的產能,對Flash價格影響有限。但如果iPad出貨優於預期,在某一季度突然提高庫存水位,仍有可能造成季節性的Flash短缺。

除面闆、固態硬碟外,iPad的組裝及周邊零組件,幾乎全由台廠一手包辦。但iPad在外觀上,就是一片九.七吋的玻璃面闆,整體系統中,觸控面闆為產品主要組件,因此法人也點名iPad觸控面闆的主要供應商和鑫、勝華獲益最大。

至於其他產業如電池、石英元件、散熱模組、印刷電路闆、連接器、組裝代工,約有十五家公司將成為iPad 受惠概念股,美林證券更點名iPad概念股將長期受惠。

觸控面闆 和鑫可能受益最大二○○七年蘋果電腦發表全螢幕觸控的iPhone後,多點觸控已經成為新一代人機介面的標準,現在蘋果更將多點觸控功能應用在平闆電腦上。

在各類觸控技術中,電容觸控面闆是以數位訊號,可提供多點觸控功能,傳統電阻式觸控面闆雖然推出數位電阻式觸控面闆,但多點觸控的誤判率仍高,其他技術則仍有缺點。

因此,就iPad對多點觸控面闆的要求來說,台灣具有投射式電容技術的勝華、和鑫應是主要受惠者。

元大投顧指出,投射式電容的基底材料有玻璃和Film二種。就目前的技術方向來觀察,玻璃材料會是主要方向,技術製程與彩色濾光片製程類似。

而從○七年開始跨入觸控面闆,在南部科學園區擁有五.三代線的和鑫,應是iPad觸控面闆的主要受惠廠商。

國內投顧分析師指出,這波觸控面闆的上遊供應鏈中,供貨商較勁搶單很積極。原本勝華是iPhone主要供貨商,順勢取得iPad的訂單。

宸鴻有小尺寸生產線,但缺乏中大尺寸的生產線,因此找上擁有五代線的和鑫,代工生產Sensor(感應器),再由宸鴻組裝成觸控模組出貨給蘋果。

目前主要大單花落誰家還不能確定,但對於對手搶單的狀況,和鑫私底下表示,「我們五.三代生產線的每一片玻璃基闆能切割成四十片iPad觸控面闆,對手只 能切成八片,哪家切割效率較好一目了然。」目前法人預估,蘋果為了分散採購來源,下給勝華、和鑫的訂單應該不會差太多。但勝華○九年來自觸控模組的營收有 一四七.九億元,和鑫觸控模組營收則僅四十九億元,iPad營收對和鑫的加持效應更為明顯,預料貢獻度可能達今年全部獲利的二七%。

此外,由於過去蘋果產品一向具標竿作用,並往往成為產業標準, iPad推出的最重要意義,是讓觸控面闆從小尺寸的手機應用,直接跨到大尺寸的筆電,這也讓不少切入大型觸控面闆的業者如達虹,未來將有機會搶攻這塊商機。

iPad強調移動使用功能,電池作為產品內建且不可自行更換的組件,電池效率必須往上提升。

電池 順達可能順勢取得iPad訂單根據蘋果公布的數據,iPad的待機時間長達一周,可連續使用十小時無須充電,市場推測,iPad電池可能跟隨MacBook(蘋果筆電)產品,改採用高分子鋰電池。

電池組裝廠新普、順達受惠台灣是全球筆記型電腦主要代工重鎮之利,分別為台灣排名一、二的電池組裝廠;其中順達早已經取得MacBook電池訂單,預估也將是iPad電池的主要供應商。

石英元件包括石英晶體、濾波器、振盪器等元件,可用於控制電波頻率和穩定訊號;在iPod的主機闆和無線傳輸模組中,都會用到石英元件。

石英元件 晶技供貨比率超過五成日商愛普生一向是全球石英元件龍頭,全球市占率約二成,晶技全球市占率約六.六%,排名第五,蘋果採購石英元件,大部分都來自日商和晶技。

由於晶技原本就是蘋果iPhone、iPod 石英元件的主要供應商,擁有就近組裝、即時交貨等優勢,預料會是今年iPad的主要石英元件供應商,供貨比率超過五成以上。

連接器 正崴繼續大嘗蘋果滋味iPad連接器可分為外部連接器、內部連接器、極細銅軸線和電源線。

由於iPad主要由鴻海代工,關係公司正崴將因此取得外部連接器的主要訂單,據傳供應比率超過八成。

正崴原本就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過去iPhone、iPod的供貨都由正崴取得,供貨比率超過五成。靠著過去和蘋果的合作關係以及鴻海居中牽線,來自蘋果的營收比重將超過一五%。

PCB軟闆 台郡營收增加最巨iPad的螢幕除了顯示畫面之外,因為具有觸控功能,同時也是主要的訊號輸入工具。因此,連接螢幕和控制基闆的PCB軟闆,必須由單向傳輸變成雙向傳輸。

雙向傳輸的新型PCB軟闆,必須由PCB廠和控制基闆廠共同合作設計,線路的布線難度增加;在國內,僅有台郡、欣興和健鼎幾家大型軟闆廠具有研發資源,其中,以台郡為主要受惠廠商,法人預估台郡今年二成營收將來自蘋果。

組裝 增加鴻海獲利比率不大鴻海目前已被確認為是iPad的唯一組裝廠,以iPad今年出貨六百萬台預估,群益證券預估,iPad組裝將可為鴻海帶來一○七二億元營收,約占鴻海全年營收四.六%,對於集團營收已達二.五兆元的鴻海來說,只能算是小零頭。

平闆電腦的進入障礙並不高,從○一年第一代平闆電腦現身以來,平闆電腦的觸控靈敏度、手寫輸入辨識、產品體積重量等技術已臻於成熟,但蘋果背後的三大應用 平台iTunes Store、App Store、iBooks Store,是其他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優勢。

從定價策略來看,iPad的單價從五百到八百美元,定價遠低於當初預期的一千美元,相較於只能黑白顯示、定價四八九或三九九美元的電子書Kindle,或 是六百到七百美元的小筆電,iPad都有價格優勢,一○年各投顧法人都樂觀預期iPad基本出貨量可達五百萬台以上,台灣相關零組件也將因此獲得龐大商 機。

各大機構分析師看iPad

必須注意長期獲利動能

1.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iPad要價300到400美元,它是一個令人驚異的設計,但投資人必須冷靜觀察iPad的獲利動能可以持續多久。」2.瑞士銀行首席 分析師程正樺:「iPad仍無法取代筆電功能,而電子書的電池大概可以維持二星期,但iPad只能使用約10小時,所搭載的LED背光源面闆並不適合長效 閱讀,所能瓜分的電子書市場將相對有限。」3.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師查爾斯:「重量較輕的iPad,有收發電子郵件、上網和電子書的數位媒 體功能,而最便宜的iPad要價499美元,相較許多要價400美元的小筆電,想要小筆電的人也會慎重考慮iPad。」

整理:陶曉嫚、孫蓉萍

對EPS貢獻度最高可達27%——iPad受惠概念股公司 代號 產業 iPad營收對ESP貢獻 2010年預估EPS 和鑫* 3049 觸控面闆 27% 2.1元勝華 2384 觸控面闆 6% 0.9元正達 3149 強化玻璃 - - 新普 6121 電池 5% 13.2元順達 3211 電池 15% 10.8元晶技 3042 石英元件 1% 4.1元鴻海 2317 組裝 1% 10.36元正崴 2392 連接器 3% 3.9元台郡 6269 PCB 10% 3.1元健鼎 3044 PCB 4% 7.0元欣興 3037 PCB 4% 3.0元超眾 6230 散熱模組 - 4.0元* 宸鴻負責模組 資料來源:美林、元大、永豐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9

財報機密:A股5%的公司貢獻80%的利潤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7376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3

馬士基中報盈利27億 航運貢獻驟減

http://www.21cbh.com/HTML/2011-8-19/1OMDcyXzM1ODY1OA.html

21世紀網訊 8月17日晚間,A.P.莫勒─馬士基發佈2011年上半年財報,至六月底馬士基總營業額達299.27億美元,集團整體盈利上升8%至27.3億元。

「我們的碼頭業務和石油相關業務表現出色,這是上半年整個集團取得令人滿意的業績的主要原因。」丹麥A.P.莫勒─馬士基集團CEO安仕年8月18日接受記者獨家採訪時解釋道。

雖然馬士基集裝箱運輸業務盈利較去年相比跌66.7%至4億美元,但比起韓進、中海集運等虧損業績,馬士基已算得行業內表現上佳。安仕年直指運力過剩是行業虧損的罪魁禍首。

綠葉叢中一點紅

如果虧損比喻為綠葉,紅花比喻盈利,馬士基的業績,不啻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馬士基財報顯示,該集團上半年營業收入達299億美元,同比增長9%,由於出售了英國Netto食品公司獲利7億美元,集團淨利潤達27億美元,同比增長8%,稅後投資資本回報率為12.8%。

截至二季度末,馬士基集團總資產淨值為372億美元,與2010年底總資產淨值344億美元相比有所增長。

與此相對比的是,8月以來發佈各自業績的航運公司頭上一片慘綠。

日 本三大船公司因會計時限較其他公司晚了三個月,日前公佈的是其首季業績,分別錄得71.5億日元、80.5億日元及37.3億日元的虧損。日本郵船首季營 業額是4477.3億日圓(下同),同比跌11.3%。商船三井營業額為3491.1億,同比跌12.1%。川崎汽船則有2442.1億,跌3.8%。

韓 進海運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累計營業收入約43.2億美元,虧損約3.84億美元。二季度韓進海運班輪業務,箱運量同比增長5.2%,集裝箱業務輸 入 17.87億美元,但由於燃油成本高企,歐亞航線和太平洋航線運費遲遲不能恢復,集裝箱業務虧損達1.59億美元。

有兩家公司雖有盈利,但較去年業績相比,利潤下滑明顯。美森第二季度的營業利潤只有940萬美元,較去年3700萬美元,下降75%。東方海外上半年純利也大減86.3%,至1.75億美元,該公司預測下半年經營困難。

國內集裝箱巨頭中海集團目前尚未發佈集裝箱業務的中期報告,但中海集運此前已發佈業績預虧公告,加之第一季度已經虧損了2250萬美元,料虧損額或將擴大。

事實上,即使是財務表現最佳的馬士基,航運業務的貢獻也在驟減。記者查閱馬士基財報發現,過半利潤貢獻實際上是來自馬士基石油和天然氣業務,該業務盈利達12億美金。而作為核心主業的集裝箱航運業務盈利只有區區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66.7%。

運力過剩之傷

在對業績狀況進行解釋之時,眾多公司一致認為,全球航運業景氣低迷,需求增長放緩、油價高企及運費下跌是業績不佳的共同原因,但分析師卻指出運力過剩才是罪魁禍首。

安信證券分析師吳莉認為,危機過後,班輪船東再次回到以市場份額為主的傳統競爭模式,使得市場閒置運力大幅下降,實際有效運力的增速大幅超過需求增速。

儘管業界頻繁呼籲封存運力,但是和 2010年相比,2011年閒置船舶比例卻已經降到1%以下,而去年1月這一比例高達11.5%。閒置運力的重新投入導致一季度有效運力增長達到16~18%,遠超市場需求。

吳莉認為,2011 年投放在歐美主幹航線上的5000TEU 以上的大船投放量是2010 年的1.6 倍左右,導致東西主幹線供需失衡。粗略測算今年歐洲航線和美洲航線新船投放速度在15~20%左右,將遠高於同期8%左右的集裝箱貿易量的增速。

「目 前,我們看到很多航運公司急切希望把在2009年經濟危機前市場繁榮時期訂造的船舶裝滿,」安仕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誠,新增運力使得運價降低,再加上很 高的燃油價格,使得這一時期盈利倍受壓力。實際上馬士基運輸集裝箱數量增長6%,達380萬標箱。可平均運價,包括燃油附加費,與去年同期相比卻降低 3%。

「因為運力不斷增加,航運市場正經歷著比較困難的時期,緩慢的經濟增長及波動的市場態勢在未來兩個季度還會持續。」安仕年認為,整個航運市場在下半年會面臨巨大的挑戰。(21世紀網 高江虹 實習記者楊亦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3

境外業務貢獻七成利潤 中色贊比亞資產擬赴港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8/2MNDE3XzQwMDE2MA.html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色』)在贊比亞的資產,計劃於今年4月份啟動在香港IPO路演。」知情人士昨天告訴記者。

外媒昨天報導稱,通過此次IPO,中色計劃融資約10億美元。不過,中國有色礦業集團內部人士告訴本報,目前正在推進上市,還沒有確定具體的融資額。

去年,中色就希望推動贊比亞資產上市,並融資10億~12.4億美元,但因銅市及資本市場動盪,IPO被迫推遲。按照中色的規劃,如果此次IPO能夠成功,將有助於其擴充海外資源併購的資金。

1998年,中色以8000萬美元購得贊比亞謙比希銅礦85%的股權。該礦是我國在境外投資的第一座也是迄今為止建成的規模最大的銅礦。

自 1998年進入贊比亞至今,中色已先後在贊比亞成立了9家出資企業,累計投資超過20億美元,成為在贊比亞投資最大的中資企業。雖然過去幾年,中國企業在 海外礦業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是真正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而中色在贊比亞的礦業投資,被認為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礦業領域投資較為成功的案例。

謙比希銅礦對於中色意義重大。中國是一個銅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2011年中國精銅消費738萬噸,其中國內產量僅518萬噸,並且國內精煉銅大部分需要進口銅礦。2010年,贊比亞銅產量約80萬噸,是非洲第一大、世界第四大產銅國。中色在贊比亞粗銅產量15萬噸左右。

中色收購謙比希銅礦之時,後者已經停產十餘年。謙比希銅礦於2000年復建,2003年投產,2005年正式盈利。儘管這次收購被認為是成功的,但是中色在當地的經營也出現了許多挑戰,例如去年10月,謙比希銅礦因為薪資問題發生大罷工。

中色總經理羅濤告訴本報,2011年全球動盪不安,各類政治風險上升為全球礦業投資的首要風險,但是公司著力增強的抗風險能力和贏利能力,成功解決了一系列困難和挑戰。

目 前,中色共有各級境外企業27家,在境外擁有14座礦山、5座冶煉廠、1個經貿合作區、4家上市公司,擁有重有色金屬資源量逾3000萬噸,正在勘探或跟 蹤的項目含重有色資源量8000萬噸、金500噸、鋁土礦26.7億噸,境外業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

受 下游旺盛需求影響,最近幾年,有色金屬行業利潤逐漸向擁有資源、能源的企業集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昨天告訴本報,2011年,國 內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銷售利潤率為5.1%,其中獨立礦山企業為15.1%;資產利潤率為8.0%,其中獨立礦山企業為18.6%。

中 色的銅業盈利能力與銅價密切相關,2011年10月,LME現貨銅價一度跌至約6800美元/噸,不過最近又反彈至約8500美元/噸。儘管中色掌握了大 量的資源,依然滿足不了國內的需求。中色希望進一步在國際上展開收購,而收購資源需要巨額的資金。伴隨著國際競爭加劇,資源收購的成本越來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8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台達電毛利三級跳的祕密武器 五人小隊雞肋變金雞 貢獻百億營收

2012-11-12  TWM
 
 

 

這是一個「灰姑娘」的真人故事,五人小團隊默默耕耘十七年,顛覆日商寡占的遊戲規則,每年還為台達電子創造逾百億元新台幣營收,甚至在不景氣當中照樣把台達電毛利往上衝,它是台達電的工業自動化部門。

撰文‧楊卓翰

十月底,宛如一場財報大攤牌。各家企業第三季財報底牌一亮,今年孰好孰壞也就此底定。

然而,一場魔術秀就在台達電子上演,當多數科技廠都繳出不算好看的成績時,台達電第三季毛利率卻逆勢成長一.五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的二四.五%。法說會上一片譁然,分析師交頭接耳討論台達電毛利再衝高的祕密武器到底是什麼?

謎底揭曉,台達電董事長海英俊說:「靠的就是IA(工業自動化)、雲端等高毛利事業。」你一定會很疑惑,台達電不是以製造電源供應器為主?再不也就是綠能的LED燈?但能讓台達電毛利率三級跳的,卻都不是這些產品,而是一個十七年來默默扮演隱形獲利祕密武器的單位,一年不只可替台達電帶來超過一五○億元新台幣的收入,年成長率還能超過一○○%,這就是台達電的自動化部門。

一切的故事,就從台達電的桃園三廠說起。

沒人看好 也要硬幹研發「在座有沒有人去過我們的桃園三廠?……只有一位啊。」法說會上海英俊突如其來地這麼一問,只是答案令他有些失望。可是,這也不令人意外,這個自動化部門一向被外界視為「雞肋」。但十七年來從未放棄,一手將這個部門從五人小團隊,做到年貢獻台達電八%營收的靈魂人物就是他──台達電工業自動化部門總經理張訓海。

從切割iPhone玻璃面板的代工廠、LED大廠的長晶爐及藍寶石切割,到自動化植物工廠的所有控制設備,都貼上了台達電的標幟,這是張訓海花了十七年耕耘,改變原本日商三菱、安川等老牌企業寡占的遊戲規則。

然而,這一切卻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時為了設備廠送來的一台變頻器,怎麼也不能配合台達電的規格,結果就在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大筆一揮下,張訓海成了工業自動化新部門的負責人,帶著四位下屬執行鄭崇華給他們的任務──開發出一台「台達電需要」又「可以出售」的變頻器。那一年,是一九九五年。

對研發工程師出身的張訓海而言,鄭崇華的要求很簡單,就是「價格要比日本便宜,產品要比日本穩定」。在台達電研發部門待逾十年,張訓海心想,這不是什麼難事。「但第一年只賣了四千台。」他苦笑說,市場反應冷淡,讓他認清事實。

免費試用 累積市場口碑多年來,全球自動化設備市場為日本廠商所壟斷,台達電毅然跨入,但根本沒有幾個客戶相信台灣有技術能做出好東西。

一家工具機設備商指出,當時像國內東元、大同等幾家大廠,因為控制自動化設備的「大腦」技術都被日本廠商故意卡住,致使台廠的自動化設備都落後別人好幾代。

因此,廠商的第一個問題都問:「台達電又沒做過自動化設備,為什麼我要用你的產品?」張訓海說,工業變頻器一出差錯,生產線就得停擺。台達電要戰勝日商,單靠價格還不夠。

為了打響名號,張訓海除了親自陪業務員拜訪客戶,還打出「免費試用」來推銷。張訓海除了當總經理、業務員,也得身兼工程師,下海幫客戶調校機器。

這時,張訓海堅持的自主研發就產生了莫大優勢,因為在地的研發團隊可以及時反應,進行設計變更,「反觀日系廠商,對台灣廠商的要求常常愛理不理,台廠又時常卡在日本技術團隊反應慢。」一位業者指出。

台達電靠著對一家家廠商用心的服務,慢慢打響口碑。「其實現在台達電的B2B品牌模式,就是從我們部門一步步開始摸索出來的。」張訓海說。

當客戶量逐漸成長,張訓海開始尋找通路商,當時沒人敢對「Made In Taiwan」的東西做保證,只有一家羅昇企業在一九九六年時,和張訓海簽下一千八百萬元的大訂單。羅昇董事長林志誠回憶起當時大膽的決定,仍然驕傲:「我們那時雖替一些台灣自動化設備商做代理,但沒有一家有像台達電的研發團隊全力投入,所以我們一次就簽了上千萬元的訂單。」四年後,中國經濟起飛,工資飛快上漲,自動化設備的需求開始增加。張訓海趁此機會,把供應鏈擴大,從變頻器一路往PLC(可程式控制器)、驅動伺服器等更高階的產品延伸,「我們是後進者,真正的價值不在硬體,而在產業鏈的系統整合。」「像PLC這種複雜的東西,亞洲除了日本,其實沒什麼公司敢研發。」台灣自動化科技學會理事長李世光分析。也因此,台達電最後竟成為除了日商以外,唯一一家能提供自動化系統整合的廠商。

面對中國經濟成長速度減弱,連帶影響客戶的設備需求,張訓海不擔心,「我們做的是品牌、系統整合,價值不會一下子浮現,但長期來看,自動化一定是趨勢。」張訓海最近一年要飛中國二、三十次,為的就是拓展經銷商,經銷商數量從兩年前的二百多個,增加到現在的五百多個,自動化產品從沒沒無聞到登上前五大供應商榜單,營收也翻倍成長,讓台達電在景氣不好時,毛利照樣向上衝。

張訓海

出生:1958年

現職:台達電子資深副總裁暨機電事業部總經理經歷:台達電子工程部研發人員學歷:中原大學EMBA、正修科技大學電機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37

找到新藍海 明年將貢獻700億營收 廣達突圍領先 要讓「烏龜」飛上雲端

2012-11-19  TWM
 
 

 

這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跑,一開始的領先並不保證就是贏家,只有堅持跑完全程,才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

一步一腳印的廣達,在手機、面板、電視、超低價電腦夢碎後,找到新藍海,林百里用實際的成績告訴大家,「烏龜也可以飛上雲端」!

撰文‧張瀞文、賴琬莉

十月底,廣達第三季財報揭曉,在一片不景氣中,廣達第三季毛利率回升到三.九五%,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一.六九元,前三季每股賺了四.五六元,優於市場預期。分析師指出,廣達今年EPS將會超過六元,這是二○○○年網路泡沫後,廣達表現最好的一年;也是最逼近鴻海(法人預估EPS六.四二元)的一次。

十四年前,廣達以八百多元風光上市,林百里一度號稱「三廣總督」,之後又黯然退出手機及面板市場;並因為身體因素,差一點也要交出親自打造的廣達電腦經營權。

林百里看似已遠遠落後對手,現在卻又一步步追上來,並且在全球低迷的景氣中,逆勢突圍,再次領先同業。

親自督軍六大事業部

跨足雲端服務 微軟也是客戶「後PC時代,廠商們大家都在求變求生存,找到新產品、新方向的人,就有機會勝出。」研究下游產業多年的元大證券下游硬體研究主管陳豊丰說。而廣達的新方向,也是林百里帶領廣達走出谷底、戰勝不景氣的祕密武器,就是雲端技術。

最近幾年,隨著先前的研發投入逐漸看到成果,廣達雲端產品占營收比重,已從四年前的一.八%,上升到今年的六.一%。分析師甚至估計,廣達明年雲端產品比重將提高到七%以上,明年總體獲利的三成將由雲端產品貢獻!

換句話說,當大多數人都還搞不清楚雲端商機是什麼時,雲端產品明年開始將實質貢獻廣達至少七百億元營收,以及接近七十億元的獲利。

同業看到廣達從NB跨入雲端,大賺雲端財,都覺得很羨慕,但廣達的轉型非一朝一夕,從林百里這幾年的發言,可以知道廣達布局雲端是有脈絡可循的。

二○○四年,廣達加入MIT(麻省理工學院)Oxygen(氧氣)計畫,這個計畫與林百里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一頭栽入「雲端運算」,認為這將掀起科技業革命,他告訴公司主管:「NB難賺錢,雲端運算才是好生意。」三年前,一通關鍵電話,更加確定廣達下一步要走的路。

三年前,全球景氣都還沉陷金融海嘯的恐懼中,電子業景氣也同樣陷入五里霧中。初春的某個深夜,廣達技術長張嘉淵突然接到林百里來電,林百里向張嘉淵說:他已嗅到產業反轉的味道,正認真思考廣達轉型的方向與可行性,雲端就是林百里的目標。

今年初廣達尾牙,林百里仿照電影「阿凡達」主角,化身全身藍的「不凡達」,在台上向員工喊話:「要在雲端上,走出不平凡的方向,打造不平凡的廣達。」這已是他第三年在尾牙中強調要力拚雲端;前年,林百里在尾牙上變裝齊天大聖高喊,「我不去藍海,我要去雲端。」並宣告廣達正式進入「雲端元年」。

林百里開口閉口都是雲端,可以了解他對於「雲端大計」是認真的。一○年,林百里進行組織調整,在既有的筆電代工以外,還新增3C事業群,成立六大事業部,由他親自督軍。

而不到三年時間,林百里在雲端就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我都不敢接客戶電話,訂單都滿了。」他口中的「訂單」,是新事業「雲端商機」。去年廣達更接到Facebook伺服器訂單,正式進入白牌伺服器領域,Google以及微軟等國際大廠早已成為廣達雲端客戶。

成功關鍵一:眼光深遠

十二年前涉入雲端 不做Me Too產品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公司保守預估,一四年之前,全球企業運用「雲端運算」所獲得的營收將突破一四○億美元,林百里帶領廣達轉型,再次精準卡位成功。

從一名僑生,隻身到台灣求學打拚,到一九八八年創立廣達電腦,成為全球筆記型電腦代工龍頭。這二十四年來,廣達雖然多次面臨起起落落,但至今仍屹立不搖,篤信「烏龜哲學」的林百里,的確有兩把刷子。

「五年前,Barry(林百里英文名)病癒重出江湖,他把NB代工業務交由CC(梁次震英文名)打理,他自己專心發展雲端業務這塊領域。」所以廣達真正切入雲端,是在林百里大病初癒後,廣達老臣透露。

但早在十二年前,NB代工業正夯時,身為NB代工龍頭的林百里就說過,「帶這麼重的Notebook是不對的,應該是把那個運算,丟到一個遠端的地方。」顯然在國內科技大廠中,林百里算是最早涉入雲端運算的老闆。

其實不只是雲端產品,從林百里創業歷程,就可以看出他的前瞻眼光與創新思惟。

二十多年前曾經與林百里合作過的一位半導體界總經理,有一次提及林百里,他不由得稱讚,「Barry腦筋動得比別人快,眼睛比別人尖,且很有市場概念,很早就看到行動電腦的潛力。」一九八○年代末期,宏碁、仁寶大廠做電腦已達到規模,林百里才決定跨入;但很多人並不看好他要加入Notebook,甚至當時借款,都要好朋友葉國一、溫世仁幫他背書,銀行才肯借錢給他。

成功關鍵二:重視研發

最喜歡被叫發明王 一年投入逾百億雖然屬於後進者的林百里,一開始就遇到重重困難,但他仍堅持選擇不做「Me Too」產品,跳過桌上型電腦,直接從筆記型電腦的初階版「膝上型電腦」切入。

這位總經理回憶,「那時候大家都在用桌上型電腦,對NB心存疑問,但Barry就對我說:『以後桌上型電腦這種笨重的東西,會是可以攜帶的,甚至會變成與計算機差不多大小。』」爾後,林百里獨特的眼光,果然讓廣達成為全球筆電代工龍頭。

而林百里引以為傲的研發實力,則是他掀起產業大戰的堅強後盾。

林百里投注研發不遺餘力,○五年斥資五十億元成立「廣達研究院」,林百里幾乎天天都到廣達研究院巡視,給研發人員意見。「別人都叫我股王,其實我最喜歡大家叫我發明王。」林百里開玩笑地對同仁說。

同年與麻省理工學院合作,推廣「每個小孩都有手提電腦」計畫(One Laptop per Child,OLPC),生產每台一百美元的低價筆記型電腦,供應給新興國家。當時業界並不看好,但OLPC計畫雖並未大幅增加廣達獲利,卻奠定廣達低價電腦研發能力,廣達是國內第一家拿到低價電腦訂單的代工廠。

工研院競爭力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清文就說,廣達是電子五哥當中,對於研發投資布局及投入最深的!今年第一季廣達投入研發費用十四億元、第二季二十三億元、第三季十二億元來計算,陳豊丰估計廣達今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將超過六十億元;若將客戶補貼的產品前期研發費用(廣達將該費用列為業外收入)加入,陳豊丰表示,廣達投入研發的金額超過百億元!

林百里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雖然NB讓他戴上龍頭桂冠,但是後續投入的手機、電視、面板、OLPC卻相繼夢碎,尤其是面板一役,更是差一點讓廣達翻船。

成功關鍵三:壯士斷腕

毅然退出面板 讓廣達有再起之本同業就說,當時廣輝發生困難,林百里身體也出了狀況,加上這種大額的資本投資也不是林百里擅長,幾經思考,他決定當機立斷、壯士斷腕,「將廣輝的經營權交出給友達」!

當時,一位面板同業表示,「科技業投資很容易,但是退場很難。」如今面板成為「四大慘業」之首,如果今天廣達還拖著廣輝這個包袱,「光是資金都被綁死了,更不用說什麼雲端投資。」所以從事後的角度來看,友達、奇美身陷錢坑,大同嚴重被華映拖累,同業都不得不佩服林百里提早看到困局,優先選擇退場的智慧。

而且林百里賣廣輝這個決定,反而幫廣達開創了機會更好的另一場全新賽局,是廣達這幾年可以從谷底再站起來相當關鍵性的一役!

哈佛大學教授布蘭登柏格(Adam M. Brandenburger)與耶魯大學教授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兩人合著的《競合策略:賽局理論的經營與智慧》書中提到,「最高明的賽局參與者,往往是可以打破僵局,時時為自己創造新賽局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科技產業,不能不承認林百里是一位高明的賽局參與者!

林百里企業經營智慧語錄

1 . 新的時代要活用技術,要有新的賺錢模式。

2 . 科技是為了服務藝術,而所有藝術的源頭,都是為了滿足人性價值。

3 . 我從一個害羞的工程師,變成一個策略家;從一個被動的人,變成一個主動的征服者「I come, I see , I conquer」。

4 . 現在談雲端就會像幾年前談網路一樣,再不上就落伍了。

5 . 我是開一個賽馬會,找好的馬進來,給牠吃最好的糧草。賽馬嘛,冠軍馬吃最好的玉米,跑不出名的只吃乾草,很公平。

廣達要當雲端界的「水龍頭」究竟什麼是雲端?商機有多大?林百里曾經用「自來水」很巧妙地形容「雲端商機」。

林百里說,中文對「自來水」的形容很貼切,因為水龍頭打開,水就會流出來,因此一般人並不會去思考水從哪來,只知道需要水就去打開水龍頭。他認為,未來資訊取得的方式也會如同這個概念,他稱呼其為「自來運算」,所有的終端裝置就會如同水龍頭一般,使用者有資訊需要,只要啟動終端裝置即可。

「自來水發明後,賺大錢的人其實不是建水庫的,而是做水塔、水管、水龍頭、臉盆與馬桶的廠商。」林百里表示。分析師認為,廣達在雲端產業當中,做的伺服器、NB及平板電腦就是屬於供水系統中的水塔及水龍頭,可說是相當不錯的制高點。

(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