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昔日“妖股”靠十余次並購支撐業績 全通教育自救路複盤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3/1047113.html

10月13日,一紙終止公告,全通教育持續兩個月的重大資產重組宣告落幕。收購案的主角一直被外界廣泛猜測,直至結束,標的是誰仍沒被揭曉,但28億至40億的預計交易金額登頂榜首,成為全通教育近年來涉及資金規模最大的一次資產重組。

全通教育意圖通過投資並購戰略實現業務轉型的野心顯露無疑。僅2015年以來,全通教育先後進行了十余次投資收購事宜,包括遍及各地的地方性校訊通公司、涉及繼續教育業務的繼教網以及圍繞教育科技孵化器等。

從業績上來看,轉型的效果似乎不錯。全通教育日前發布的前三季報預告顯示,營業收入預計超過6.08億元,比2015年全年的營業收入還要多近2億;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預計超過3600萬元。

不過,全通教育業績和利潤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投資並購行為。2015年,全通教育通過投資並購新增並表的公司就達9家,凈利潤共計8906萬,占全通教育2015年凈利潤的95%,而2015年繼續教育業務接近1億元的營業收入,占全年營收的22.6%,全部來自於2015年收購的繼教網。

然而,投資並購多家公司的全通教育在業務轉型全線開花的同時,仍需面臨規模擴展帶來的成本費用的上升,自生式增長的壓力以及收購整合的風險。

並購戰略——渠道為王

隨著全通教育這筆規模最大收購案的落幕,收購細節也隨之曝光。此次重組涉及標的資產屬於教育信息服務業,是有盈利能力和市場優勢的優質資產,能增強與現有主營業務的協同效應。

不過,這起交易金額占全通教育總市值24.3%(按交易金額40億,總市值164.46億計算),並購案最終失敗原因被解釋為交易金額較大,標的資產的評估工作量大且程序複雜,使得重組進度受到影響。同時在後續時間安排、核心條款等方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不過,全通教育並沒有完全放棄這一項目,終止後,全通教育表示會持續跟進該標的資產的各項進展,待交易條件成熟後,公司再視具體情況擇機啟動相關事項。

事實上,全通教育的投資並購戰略自上市之後就已經開始。“IPO以後,我們的市值空間會給我們這樣的企業帶來更多正能量和機會,比如我們有融資渠道,可以募集資金;公司整個戰略方面的主營業務,肯定有很多先發優勢。”全通教育副董事長萬堅軍2015年4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道。

IPO以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媒介形式的變化,全通教育也在尋找新的業務模式。從前的主營業務校訊通不僅對於移動、電信公司依賴性很強,而且雙方間的互動相對較少。從解決家校間的溝通問題,到解決老師備課、教案、評測、習題、作業等痛點,全通教育試圖完成上述的一系列變化,從信息軟件服務商真正成為從事在線教育的企業。

從全通教育投資並購的企業來看,全通教育收購偏好為擁有用戶和現金流的賽道,圍繞其校訊通業務為補充產業鏈。全通教育收購最多的類型就是地方性校訊通公司,杭州思訊、湖北音信、河北皇典、廣西慧谷等渠道型公司都是如此。隨著對這類公司收購的完成,全通教育渠道直接服務的地市增至102個,渠道優勢進一步凸顯。

要求匿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類公司的特征是渠道類型的公司,規模其實還可以,但利潤規模都比較小,這類並購很能看出全通教育的並購策略。實際上,在教育行業,很多資源都可以用錢來買,比如研發可以通過招聘研發人員來實現,但渠道資源的積累需要的周期會非常長的,所以說教育行業,目前還是以得渠道者得天下。不僅如此,為了獲得更優質的投資標的,全通教育還積極在國內外投資教育類孵化器、基金項目。全通教育投資了教育科技孵化器EmergeVen-tureLabLtd(以下簡稱“EME”),中山創客,認購了南通慕華基金。既借助國內的專業機構挖掘優秀的在線教育公司,同時開拓海外市場和資源,接觸更多的教育創業者和資源,尋找更多優質的投資或並購標的。

當然,全通教育也自行研發了不少產品。最早在2014年8月發布了針對C端永輝、覆蓋學科內容的全課網平臺;2015年8月又發布了TOB端的全課雲平臺;以及全通教育戰略布局的Esaas業務也進入了推廣期,營收增幅明顯。2016年三季報預告中也指出營收增長是由於Edsaas業務由戰略布局進入規模推廣期,收入增幅顯著。

說道SaaS服務,市場的迅速擴張仍要歸功於渠道。從事教育投資多年的專業人士張海龐認為SaaS概念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家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每年會有固定的財政投入投向固定的市場,這是一個toB的市場。而提供SaaS服務的供應商往往都是以前給校園這個教育市場做硬件、軟件的供應商,所以SaaS服務的推廣成本主要還是跟學校等機構建立渠道的成本。

不過,張海龐也告訴記者,之前的校訊通公司多是強渠道公司,隨著這個國內的政治環境,其他更優質的產品,大家都逐漸意識到這種渠道和關系的作用在逐漸的下降,像學霸君這一類的產品開始出現,靠貼近用戶需求的產品越來越吸引市場的註意。

轉型路口

全通教育一直被稱為妖股,這得益於它在A股市場的“良好表現”。自2014年1月上市以來,股價翻了數倍。2015年3月,在深交所掛牌僅14個月後,全通教育超越茅臺成為A股最高價股票,在3月24日以漲停收於320.65元,與股價對應的動態市盈率達748倍,遠超創業板平均90倍的估值水平。而當時新東方的市值為30.94億美元(人民幣約194億)。

事實上,在2015年全通教育大規模開始投資並購和股價飆漲以前的2012年至2014年,全通教育的好日子似乎已經到頭了。營業收入少量上漲,凈利潤也在2013年出現負增長,而利潤率更出現明顯下滑,從2012年的27.9%下滑至2014的23.3%。

全通教育傳統的強勢產品是校訊通,通俗講就是老師給學生家長發送短消息的平臺,主要通訊方式是手機短信,因而運營商中國移動這樣的玩家,擁有強勢的定價權。包括全通教育在內的各運維公司地位相對弱勢,同時校訊通類產品也存在自身的瓶頸,使用過程中實用性不強,產品銷售涉及強買強賣引發家長抗議,另外更加方便的社交軟件的出現都讓校訊通平臺不得不進行轉型。另外,深圳、陜西、湖南等地有關校訊通政策的出臺也加速了轉型的步伐。

全通教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始了轉型之路,大量的資本投入很快改善了業績表現,但運維公司向在線教育公司轉型,仍須面對諸多挑戰。

並購雖然在當前帶來了業績的增長,但是否能為未來的業績帶來持續性的增長仍不得而知。此前,全通教育分別對全通繼教和西安習悅進行了業績預測,起止時間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預測業績分別是8500萬元和760萬元。截止2016年6月30日,分別完成了434.07萬元和207.36萬元,均未達到預測業績的一半。

而且,全通教育以10.5億元收購的繼教網承諾2015年實現6800萬元凈利潤,最終差額達159.48萬元。公告解釋稱,2015年度“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招投標及實施時間較往年普遍有所延遲,導致繼教網技術部分中標項目無法在2015年內確認收入。

張海龐認為,在教育行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具有這樣的特征,首先,它能夠在在保持原有業務的基礎上面,進行數據的積累,等待未來數據更加成熟時釋放巨大的威力;其次,用新的形態對原有行業的改造,實現效率的提升。張海龐表示,全通教育在這兩方面的表現都不錯,它能夠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關註度,去融資,然後去進行轉型。雖然現在講這種轉型或者產業升級的成敗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方向是這樣,利用企業的融資能力去向現在產業去延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63

三次並購後估值180億美元 公司CEO分享心得

2月28日,在上海新天地的一家餐廳里,韋萊韜悅全球首席執行官何立傑(John Haley)向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分享了他的並購心得。

何立傑是企業並購業務的老手。他所在的公司,每年支持超過1000項並購交易,自己也親手主導了所在公司三次重大並購。最近一次是2016年1月,韋萊公司和韜睿惠悅公司的正式合並為現在的韋萊韜悅公司,估值180億美元,擁有員工4萬人。

“這次合並非常複雜。因為兩家公司正式合並之前剛收購了法國一家保險經紀公司,這次合並實際是三家公司合並。目前合並還在進行中,並非一兩年就能完成。”何立傑介紹了工作進展。

從全球來看,去年仍是企業並購比較火熱的一年,規模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以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公司是最大的並購案例。中國也成為全球跨境並購的主要買家之一,包括騰訊收購移動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美的收購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集團。

何立傑坦承,大部分的企業並購最終以失敗告終,因為成功合並很難,涉及組織架構重構、價值觀重塑等。

他認為,要實現企業成功合並,企業員工需要做到以下五點:第一,所有員工把公司視為一個整體,改變以往工作方式;第二,無論是哪家公司員工,都需要特別關註客戶;第三,尊重並秉持新公司的價值觀;第四,不介意並樂於與以前競爭對手一起工作;第五,領導團隊要有幽默感,樂觀積極對待合並中遇到的困難。何立傑稱,在合並過程中,決策層不要因為特別細節小事而分心,忽視了客戶。領導層也沒有必要急於在很短時間里解決所有的事情,要把眼光放長遠。

何立傑表示,企業合並會對員工利益產生影響,因此領導層要與員工保持緊密溝通,告訴員工合並的理由,會帶來哪些好處。

今年正好是韋萊韜悅合並一周年,也是其進入中國區運營20周年。

在企業合並過程中,如何實現文化協調非常關鍵。何立傑稱,企業合並過程中對文化協調性上有兩個誤區:一是不重視,另一個是過於在意文化協調。公司應該有寬松的文化氛圍,比如在認同公司基本文化前提下,可以有不同的子文化,比如精算師、保險經紀人都有自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並非不可協調。

他強調,企業合並首先要找到一個最適合新公司的文化,讓所有員工都能夠接受。其次,企業合並過程中溝通量可能是之前的10倍。最後,對決策者來說,並購是一個需要勇氣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7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