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團網王興做企業營銷的節奏:品牌、優惠、野心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2/144864.html
這一次,美團網強調「吃喝玩樂,美團價更低!」。8月起在湖南衛視最火的《爸爸去哪兒》中首播,同時在《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等老牌節目中播出。
 
美團第一次打廣告時,我就撰文談及,做企業的節奏不可小覷,喬峰練好了深厚內功,打出的普通長拳也有莫大威力。當IT系統、客群、商戶都已紮實,此時發力營銷才威力倍增。果然,王興嘗到了甜頭,再次出手了。(點標題下藍字關注後查看"中國團購網站大盤點"系列文章)
 
這兩輪廣告一虛一實,第一次強調品牌,第二次強調實效,對樹立美團的形象和業務推廣起到了不小作用。這也從側面說明,分眾生活圈媒體、覆蓋屌絲群體的湖南衛視是互聯網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網上、網下一個都不能少。
 
講品牌:第一次打廣告嘗到甜頭
 
美團2010年創立,是以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團購為切入點,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廝殺,成為團購領域的老大。為了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美團選擇橫向發展,深入滲透酒店、電影、外賣等垂直領域,開始轉型打造連接人與商戶的本地生活服務平台。
 
美團早期以「不打廣告,做好服務」而聞名,目的是把資金更多用來做內功,譬如完善商家和消費者服務體系、加強技術積累以及人才培養等等。團購早期在沒有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花費大量資金砸廣告無異於「拔苗助長」,而當平台規模做到足夠量級以上之後,加強品牌塑造可以為企業增長帶來更多助力。
 
目前,美團網已坐穩團購領域第一把交椅。據近日易觀智庫《中國生活服務O2O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4》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國團購市場成交額達287.7億,其中美團佔據整體團購市場份額的56%,同比增長了19個百分點!可謂增長迅猛,穩居團購老大地位。
 
再來看幾大核心品類的數據:在電影領域,2014年上半年電影票團購成交額達30億,貢獻全國電影票房的22%,其中美團貢獻17億票房,約佔整體票房的13%。美團貓眼電影支持在線選座購票影院覆蓋率穩居同類垂直應用第一,發展迅猛;在酒店領域,2014年上半年,酒店團購成交額達30億,美團佔據75%的市場份額,佔據行業絕對領先地位。此外,美團餐飲成交額佔團購餐飲整體成交額的53%。憑藉線下強大開拓能力,美團挖掘自身高覆蓋行業潛能,深耕餐飲行業推出外賣服務,打造獨立外賣品牌,搶佔市場最高點。
 
作為團購的領先者,美團一直在本地生活服務O2O領域深耕細作。而同時,強化品牌形象已成重要市場策略。
 
在今年5月,Slogan為「美團一次美一次」的美團品牌廣告登陸了湖南衛視《天天向上》、《花兒與少年》以及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等全國性熱播節目廣告時段。此外,在全國主要城市的分眾樓宇媒體以及公交地鐵等戶外廣告媒體也進行了同步投放,美團的品牌形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頻展示。
 
很快美團就發現,這一次大手筆的付出得到了比想像中更為豐厚的回報。
 
講優惠:第二次打廣告乘勝追擊
 
在公司成立4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廣告的助推下,美團的業績全線飄紅。
 
美團對外公開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美團網單月交易額突破30億,整個上半年交易額也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160億。7月,美團單月交易額已接近40億,創單月曆史新高。美團上海、廣州、西安三個城市本地服務單月交易額也在7月突破一億大關。至此,美團北京、深圳、上海、廣州、西安五座城市成為億級之城,美團網在一線城市的優勢持續擴大。
 
嘗到了甜頭的美團很快決定乘勝追擊,進行第二輪廣告投放。
 
第二輪廣告美團打的更接地氣。「吃喝玩樂,美團價更低」,瞄準的是普通用戶對價格敏感的痛點。廣告的主要內容也變為「一元看電影、名品三折起」等內容,強調美團帶來的實惠。
 
8月,第二輪廣告在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中進行了首播,並將在《天天向上》、《快樂大本營》中播出。除上述節目外,還將在湖南衛視白天的王牌欄目重播,偶像和精品劇場播出,晚間的金鷹劇場、青春劇場和鑽石劇場也會有高頻次的播出。同時,北京公交廣告同步上線,覆蓋四環以內所有主要雙層大巴線路;北京、廣州、南京、杭州等城市的地鐵廣告也將同步上線。分眾樓宇廣告更是覆蓋城市擴大到成都、南京、杭州、無錫、寧波、瀋陽、大連、廈門、哈爾濱、福州等。
 
值得一提的是,選擇在暑期重金投入市場推廣看起來瞄準了年輕人群體。因為,大多數使用美團的確實是年輕而又有較強消費能力的人群。與第一輪廣告投放密度相比,美團的第二輪廣告投放有過之而無不及。
 
講野心:去團購化做O2O霸主
 
國內團購經過」千團大戰「的洗禮後,行業格局已經明朗,在團購這塊市場上美團已經是當之無愧的老大,無需戀戰。隨著業務的擴大,轉型已不可避免。與團購相比,本地生活服務(O2O)市場顯然更加廣闊。
 
本地生活服務主要包括五大垂直領域:酒店、餐飲、KTV、電影、婚慶,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這五大領域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而以美團今年預計的交易額,佔比僅1%,這塊市場顯然還有無盡的想像空間。
 
O2O強調線上線下相結合,尤其是電影、餐飲、KTV等消費單價低,容易造成衝動消費,因此它與手機應用有著天然的連接。美團在移動端的大力發展吸引了眾多電影和餐飲用戶,這些用戶又在美團平台上進行酒店消費、拍攝婚紗照等,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環。
 
王興很聰明,野心也很大,不會讓美團停留在目前估值的40億美金。只有去團購化,跟上O2O的全球大潮流。不僅要跟上,還要做這個行業的領跑者,才有可能跨入百億美金俱樂部。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向低調的美團突然狠砸廣告,夯實行業第一的地位和影響力,重新定位品牌形象,也就變得不難理解。
 
「無論做什麼,第一要專注,第二注意節奏。」當年的中國首富陳天橋認為這是發財密碼。象棋術語中稱之為「頓挫」,進退、張弛之間,最見功力。
 
做企業最後能成大事的,必然是節奏感極好的。以美團目前的發展速度和節奏來看,進入百億美金俱樂部非常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46

美團進入「連接商戶與個人」的真正叢林,融資「未雨綢繆」備激戰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30/145292.html
2014年美團網:「8000名員工,300座開站城市,50萬家合作商戶,40億月交易額」,美圍繞美團網的各項數據每天都在刷新,CEO王興每天也都在面對這些龐大數據的困擾。
 

近期,王興帶著這串數字背後的挑戰,前往上海拜訪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席間,黃明端評價美團,「相對大潤發,你們公司規模還小,人數太少,問題並不顯著」。

 

這句評價對王興造成強烈的衝擊,他意識到,「所有問題都是站在不同的視角對比出來的,究竟是把幾千人跟幾十人比,還是把幾千人跟大潤發的十幾萬人比?」對美團來說,「縱情向前」遠未到達終點——全國6億智能手機用戶,美團僅覆蓋了六分之一;這家團購業稀有的「剩者」,正在試圖向人們的生活服務領域奮力拓展。

 

今年一月,王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暗示,單純意義上的團購業務已成美團的「身後根據地」,團購的意涵在移動互聯的潮流下逐漸演化,美團的真正叢林是連接商戶與個人,為用戶提供「吃喝玩樂的電商服務」。無疑,這意味著管理更龐大的團隊縱深進入更多的服務領域,以及獲得足夠的資本支持。

 

吃喝玩樂,獨立APP瓜熟蒂落

 

「美團的總體策略是做吃喝玩樂的大平台,在一個App上實現完整需求。如果用戶在細分領域有更深度的需求,我們再在賬號打通的基礎上,做獨立App」,「後團購」階段,王興為美團的定位找到了另一準確的註腳:「連接人與商戶,形成可以追蹤的閉環,把以往置於線下的交易環節逐漸轉移到線上;線上付款,線下消費體驗的O2O交易,是我們整個行業的核心。」

 

什麼行業才是O2O最適宜的登陸點?「通常來講,商家的IT化程度越高,O2O越容易做,或者說,這個閉環會更加完整」,王興指出,電影業恰好是一個符合O2O標準的典範:監管的要求促使院線不斷完善售票系統,從而提前實現了電影業的IT化。

 

如果僅做團購業務,美團並不需要完全接入電影院的系統,但後續的問題通常是,手持團購票的消費者在火爆的場次一座難求。而「貓眼電影」解決了觀影消費的痛點。通過售票系統的完整嵌入,用戶可以在「貓眼電影」獨立移動應用上瞭解電影的實時排期和座位,在線購票、選座到支付一站式完成。

 

「這是我們首先推出『貓眼電影』的重要原因,說到底不是電影行業體量最大,而是因為它IT化最快速」。截至2014年8月,美團電影銷售佔據全國電影總票房的近20%,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在線售票平台。在《變形金剛4》、《後會無期》等電影的銷售上,這一比例超過了30%。

 

相對貓眼電影的風靡,酒店業務的興起卻像是一場意外之喜。據易觀智庫《中國生活服務O2O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4》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團購市場酒店客房成交額30億,同比增長142%,美團以75%佔據絕對優勢,超過百度糯米的13%和大眾點評的9%。

 

在另一項來自勁旅諮詢的監測中,美團7月份的酒店團購總量超過去哪兒網,排名第一。同期被超越的還有OTA老手藝龍-——今年第二季度,美團成為僅次於攜程的第二大酒店預訂平台。藝龍CEO崔廣福在一次採訪中坦承了面對美團的壓力。

 

與傳統OTA的到付模式不同,美團沿用了團購的預付模式,讓所有的賬首先經過平台。但美團酒店業務增長的核心仍是供應與流量。「說到底都是最簡單最基礎的事,B端有沒有最多的酒店,最好的價格,C端有沒有最多的活躍用戶」,王興表示,用戶量是美團做大酒店的根源,而美團為消費生力軍們提供了超過十萬家合作酒店。

 

然而,勢頭正猛的美團酒店有著更廣闊的空間。王興直言,美團的酒店預訂侷限在經濟型層面,在攜程所擅長的高級酒店領域尚未涉足。「在酒店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酒店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全國三四十萬家酒店,還有很多沒和互聯網結合的。互聯網的競爭,永遠不是從對手手裡把已有的東西搶過來,而是佔領最重要的增量市場。」王興說。

 

若論增量市場的體量,餐飲有著3萬億的規模,佔據第三產業很大比重,更佔美團一半以上的份額,所以真正的大蛋糕來自餐飲。而王興在此間的步伐卻頗為審慎,究其原因,在於餐飲的在線化率遠不如電影業與酒店業。以團購形式涉足餐飲三年後,美團才推出獨立的外賣業務。與王興聯手創業十年的王慧文掛帥外賣,立志啃下這塊最硬的骨頭。

 

「不同行業,不同地區,O2O的進程、閉環的完整程度都不一樣。但總的來說都很迅速。商家會越來越重視互聯網,越來越重視美團。」對此,王興抱有信心。

 

融資進行曲:上市未雨綢繆

 

「美團一次,美一次」,今年5月,美團本地服務的口號從各類線下廣告渠道,席捲了消費者的眼球。成立四年首度大規模線下推廣的背後,是自媒體上不脛而走的3億美元融資消息。

 

實際上,放眼熱錢湧動的互聯網行業,美團的融資遠遠稱不上頻繁。早在美團正式上線的「團購元年」2010年,競爭對手拉手網連續獲得了三次共計1.66億美元的融資,而美團僅握著紅杉資本1000萬美元的A輪資金,進入千團鏖戰。

 

2011年7月,美團完成第二輪融資,由阿里巴巴和紅杉資本等注入5000萬美元資金。當年的融資現場,王興曬出一張有著6192.2122萬美元餘額的賬單,在行業寒冬來臨前,亮出了健康的現金流。

 

接下來,美團在資本層面沉寂了近三年時間。直到今年5月融資消息的傳出。至今,美團仍未在公開場合確認這輪融資的確切數額。王興給予21世紀經濟報導的答覆是,「上下不超過20%」。儘管沒有再公開地展示賬戶餘額,但王興以相似的口吻告訴記者:「賬上趴著的錢沒怎麼動。」

 

據透露,2013年下半年,美團敞開C輪融資之門,正式接觸PE機構。最終確定的領投方為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A, General Atlantic),原有股東紅杉資本和阿里巴巴跟投。

 

根據倫敦《PE國際雜誌》(PEI, 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2014年排名,泛大西洋資本集團在全球300多家PE機構中位列第七,管理約170億美元的基金,卻極少在媒體上拋頭露面。

 

1980年,GA由神秘的億萬富翁查爾斯·F·菲尼(Charles F。 Feeny)設立。比起融資的經歷,王興更願意分享關於「投資人Chuck」的故事。菲尼曾創辦全球免稅店DFS,而更大的成就是創辦擁有80億美元的「大西洋慈善基金會」。「Chuck也許是美國捐錢最多的人之一,但卻是一個故意匿名的隱士慈善家。他辦投資機構,也不希望把名字取得容易識別。」王興這樣描述。

 

絕大部分年份裡,GA的投資案例控制在個位數。十年內上榜的中國企業有阿里巴巴、搜房、千橡互動、聯想、神州數碼、呷哺呷哺等,以及本文開頭出現的大潤發。2014年,GA下注了兩家中國互聯網企業,一家是美團,另一家是聚美優品。

 

王興把這輪融資解釋為「未雨綢繆」,主觀因素是公司擴張的內生需求,客觀環境則是生活服務O2O領域完勝當年千團大戰的「燒錢競賽」。「像滴滴和快的那樣,前所未有的激烈」,王興說道,「我們也有必要做一手準備,融資最好是在你還不急切需要錢的時候進行」。

 

除了線下推廣和地推擴張,這筆資金還會被美團投向哪裡?併購是一個容易想到的方向,但王興顯得有些謹慎。迄今,他只進行了兩起小型併購,主要為整合團隊。相比之下,他的對手更加積極:在獲得騰訊注資後,大眾點評從產業鏈上下整合的角度,與其他投資者共同斥資8000萬美元入股外賣網站「餓了麼」,又以5000萬元投資訂餐應用「大嘴巴」。

 

對於大眾點評已經啟動的上市進程和融合了Yelp、Groupon、Opentable、Tripadvisor、Grubhub形神的故事腳本,王興的評價是,「故事不是講得越多就越好,人人上市時也講了一個facebook+linkedin的故事。但點評是令我們尊敬的對手,他們之前有很好的積累」。

 

而王興的計劃如一,「美團想要獨立上市,但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我們不考慮被收購,這點從美團成立一開始就沒有變過。」他說

來源:互聯網充電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24

美團創始人王興:為何賣掉校內?如何all in O2O?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3/145651.html

i黑馬註:王興創業十年,做過人人,飯否......曾經被人詬病不接地氣,但美團讓他有機會再次證明自己。王興的創業故事好看,因為有起伏、有成長,讓更多的創業者獲得一些經驗和教訓。

\校內網因資金斷裂賣給了陳一舟。很多人會困惑,如此好的產品模式怎麽會融不到錢?

如果按照客觀原因總結,王興當時帶領的僅有14個人的團隊還是太過於年輕和不成熟。無論是技術、市場還是管理,在投資人面前都不是最好的。

那時候的王興只能用青澀來形容。無論是王興本人的講述,還是跟他一起打拼過來的夥伴們的回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王興當時對校內網的認知有一套自己的理論。他對互聯網的認知,基本還停留在表層,照搬別人的理論(六度空間理論),加上自身樸素的生活經驗(他本身就是重度社區使用者)。

時隔八年後,王興總結自己對企業家的認知,“企業家精神最精到的描寫是,企業家本質是對機會的追求,暫時無視自己現在掌控多少資源。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創業者就是,你要幹這件事,但你缺乏其他東西,你只要有能力,你就可以去尋找其他東西。”

“做校內網的時候,我需要資源,但我沒有資源。當時我不懂,我沒有資源不要緊,資源的流動性很強,如果天使投資人投了錢,他們可以找其他人來,資源就聚攏過來。”

為何王興總是第一個發現新機會?

從校內到飯否,再到美團,王興總是最先發現互聯網浪潮里的機會。這是為什麽?

王興並不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他的聰明更多是經過長久的自我訓練而培養起來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式。

就像王興自己所推崇的一本書《異類》(Outliers)中所述,一個人能夠成功,是因為他在這個行當泡的時間超過一萬個小時。王興不是天才,他不是一開始創業就看得準,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嘗試那麽多東西,折騰了近十個項目才找到校內網。

如果在聰明和好學之間選擇一個,好學才是王興最大的特點。他在學習所花的時間比在任何其它方面可能更多:看書、查找資料、交流、學習同行、學習競爭對手、學習國外的典型做法。

王興如何理解O2O?

王興在一場內部講話中,這樣介紹自己對O2O的理解:

O2O的十年註定是一個既牛X又苦X的十年。這個事情註定是一個高品質、低價格、低毛利的事情,我們需要在各個環節通過每個人的努力,通過整個結構的調整,通過管理的提升,通過產品技術的革新,不斷地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給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更低價格的服務。

整個產業中,只有我們這個行業有一個高科技、低毛利的特點,而低毛利的事情註定是苦X的事情。凡是幻想O2O會是一個非常高毛利的事情的人,我覺得他們可能都沒有親身地去幹這個事情,才有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O2O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線上到線下,線上交易,線下消費。O2O和電商有很大的區別,淘寶上賣家的基本生意都在線上,整個業務流程圍繞淘寶來,讓旺旺在線就旺旺在線,讓支付寶就支付寶。但是我們O2O必須擺正心態,我們帶給他們的業務量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是比較少的,多數業務量還是周邊人流帶來的。你看他們的人員配置里根本沒有專門負責O2O的。這就是創新的相容性。創新若和舊的事情相容是比較容易擴散的。

美團網的危機是什麽?

王興在美團網今年年會上展望2014年時,主題是“危•機”與“成長”。“不管是傳統互聯網的巨頭,還是傳統商業里的巨頭,大家都喊O2O。如果美團做得不夠好,就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態。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團這個公司永遠離破產只有6個月時間。”

團購已經成為一個用戶熟知的產品形態。但O2O在不斷深入,用戶需求不斷加強,產品形態也需要不斷演進。所以美團開始做貓眼選座電影,除了團購,這類直接在線選座電影的產品,才能確保美團在“聯接人與商戶”的競爭中保證自己的地位。聯接商戶的新業務還很多,王興眼中的新機會包括餐飲、酒店、電影和休閑遊等。

“我不太擔心現有的競爭對手,我們跑得更快。我在思考,有麽有更新的模式,如果要革命,我希望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我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王興說。

文章節選自王興創業傳記《九敗一勝》,書籍作者李誌剛。


美團副總裁自述:美團做O2O的4個關鍵節點,如何在千團大戰中勝出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4/146077.html

i黑馬註:在千團大戰中殺出一條血路,美團做對了四個關鍵節點。美團網銷售副總裁楊俊在“王興的九敗一勝,創業十年幹貨分享會”上,對這四個關鍵節點進行了回顧:

\第一個關鍵節點:2010年底跑馬圈地

在我看來,美團第一次非常重要的節點是在2010年底跑馬圈地,尤其是團購這個業務。

當時其實團隊內部也非常大的爭議,是把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全部做透,還是跑馬圈地,先去拓展城市?爭論了很久。直到2010年年底才定下來我們一定要瘋狂開站。之所以為關鍵節點,因為那個時候跑馬圈地直接奠定了是團購網站中的第一梯隊還是第二梯隊。

做深做透,實際上在那個時候是一個偽命題。因為這些城市對所有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大家都投入重要兵力去攻占。而且這里面的消費者,他們的需求是非常多樣化的,而且也非常挑,他見過太多的市面,誘惑太多,你也很難把他做透。所以,那個時候反而是怎麽搶二三四線市場,去搶處女地,及時把春雨帶給這個幹枯的大地,這個才很重要。

那個時候跑馬圈地有拉手網、窩窩團、美團,拉手網、窩窩團,而大眾點評和糯米網基本上在2013年年底之前都是20個城市,後面他們非常被動,以及今年很多媒體報道也報道大眾點評、糯米網要進入二三線城市,但他們進去的壓力非常大,因為美團有先先優勢,如果以投入資金來看的話,至少是乘以100的量級。

比如美團網開拓邯鄲假設花一萬塊錢,大眾點評和糯米網至少準備一百萬下去,才有可能見到起色。因為大家提供的服務都很同質化,消費者已經養成了品牌和使用習慣。這是美團很重要的一點,2010年底跑馬圈地,讓美團進入了第一梯隊。

第二個關鍵節點:2011年高效率地花錢

2011年,美團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一直追求高效率的花錢,這跟之前整個團隊有過現金流失控的切膚之痛是有很大關系。

2011年,拉手網非常瘋狂,所有地方都有他的廣告,但那種花錢效率非常低,即單個客戶成本非常高,尤其是地鐵和分眾媒體,有些達到幾百塊錢一個人。美團的策略是要瘋狂采購線上的流量,線上的流量再貴也不會超過幾十塊錢一個。這是拉手網和美團花錢上最大的不同,也直接導致了在2011年底、2012年初有一個資本的小寒冬,拉手上市未果,迅速掉下來了。

這里面有一個假設,如果拉手上市成功,這一仗可能還得有一段時間,因為兩個模式決定的,拉手的模式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但是它的前提一定是要確保高投入。美團的模式是確保第一梯隊,就跟跑馬拉松一樣,我不被你落下太多,但是我高效地花錢,等待給你致命一擊的時候。

當前面所談到的資本小寒冬來到時,拉手的關站裁員,這對創業公司非常致命的,士氣的打擊,讓拉手退出了第一梯隊。2011年底、2012年初美團躍居第一的位置,這是美團第二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

第三個關鍵節點:2012年一日多團

2012年年初,我們勇敢突破了自己一次。之前整個團隊是以短平快、拷貝別人的模式見長,2012年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跟Groupon有了區別。Groupon長年都是一天一單,2012年年初美團開啟一日多團的模式,這個其實是產品上一個非常大的革新,因為它最後決定了美團,一定要像現在這樣穩步推進的,走交易平臺的模式。

之所以開啟一日多團的模式,是因為當時面臨一個非常現實的需求:

很多用戶(包括我們內部員工)說,今天想吃飯就是沒有團購,隔天來一個很便宜的團購,雖然便宜,但不是我需要的。

而且團購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有了兩年時間,消費者已經有點疲態了,已經沒有人會因為香草一塊錢買你一個團購,開車幾十公里去消費你的團購券,他們更多的需求是周邊的團購,這是大趨勢。

第二個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大浪潮。2011年、2012年的智能手機,定位很方便,消費者對周邊的東西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有需求。2012年初,我們內部討論了很久,是搞一日多團還是搞一日一團?最後很艱難地往前推進一把,一日多團,我們連續兩年,在地面團隊兩年狂上單,就是狂上SKU,滿足消費者需求。

這兩年很苦、很累,管理很嚴格,最後直接把美團從2012年初10%出頭的市場份額,做到現在我們接近60%的市場份額。團購行業目前721格局基本形成,美團60%,大眾點評我們監測數據是23-24%,糯米是7-8%。

互聯網這個行業確實馬太效應非常明顯,只要你盯準了,加大力氣,持續做,最後真是721。所以2012年對美團很重要的就是一日多團。

第四個關鍵節點:團隊升級

2013年以及到現在,美團最主要抓的就是團隊升級。

很多人說美團以前這個團隊很輕,這種基因的公司怎麽做重的團購精力?就像李誌剛的《九敗一勝》書里面說的,最關鍵還是我們好學的能力,確實我們從來沒有接觸過,可能團隊里面就我以前接觸過一些,就是校內網做過推廣。

從本質而言,管理數千人團隊,我現在體會最重要是幾點,第一點強有力的價值觀的輸入。因為這些地面團隊的成員,他們工作時候的狀態,總部的人是不知道的,領導是不知道的,他們的工作常態是在外面,他在公司的時候反而不是工作的時候。人在外面工作的時候,這個時候他要能很努力的工作,很高效的工作,最本質的還是要讓他認同公司的理念,認同團隊的目標。

第二點相應的管理制度約束他。美團有大量的研發和產品人員是在開發美團內部管理系統。其實團購的前端產品面對消費者是很簡單的事情,千團、萬團大戰的時候大家靠的都是最土的團購模板。但是後端,管理自己的地面團隊,要有自己的內部管理系統。比如我們有自己內部版的“微信”,跟微信功能一模一樣,可以發圖片,可以發語音,它和我們內部的HR系統打通。我們裝在地面團隊銷售人員手機上的移動的CRM(客戶管理)系統,幫助他找商家,幫助他總結今天的工作,以及向上匯報工作。我覺得團購到後期大家拼的是這些。

第三點整個地面團隊的培養體系。其實美團也經歷過多次被人挖角。但是一直以來美團並不是那麽恐懼,當然我們對人才的離開肯定是很惋惜,但是如果實在沒辦法,其實是沒有太大的壞處。我們有一套成熟的體系,對每個崗位進行崗位職責的定義,在過程中進行培養,所以我們有非常成熟的儲備幹部體系,他們定期都會到總部進行培訓,這樣才能保證團隊永遠有活力,同時又能夠有空間,從這些原有的相對有經驗的老資格的人里面提拔人不斷做新業務。

未來的關鍵節點:垂直行業的競爭

所以尤其是今年開始,美團整個戰略,我們會把每個重要的品類都給獨立出來,然後把它們做深。

以美國公司為例,有家網站叫做Craglist,它的性質有點像國內的58同城,租車買車、租房買房、旅遊、機票,什麽信息都有,是一個信息分類網站,但這個公司沒有做大,也沒有上市,價值也就幾十億美金。而只做旅遊行業的Priceline公司市值卻是幾百億美金。

這個是現在美團面臨的一個挑戰,以前做團購吃喝玩樂、生活服務一把抓,但是實際上消費者需求是升級的,消費者不管你是叫美團還是叫X團,消費者要的是我要得到的服務是最精致的,是有人花了心思在上面做的。所以,我們比較關註的就是垂直行業里面的公司起來,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有些巨頭做垂直行業的事情。所以我們必須以事業部的方式全部獨立出來,然後有專門團隊,甚至專門的錢,未來或許會有專門辦公室支持他們,讓他們做得更好,其實這一切還是消費者在驅動這件事情發生。


美團贏得“千團大戰”的用人秘笈:要麽牛逼,要麽滾蛋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2/146265.html

i黑馬:美團網墻上貼著“要麽牛×,要麽滾蛋”的標語。這是翻譯自Facebook的口號“go big or go home”。

\2011年春節,一位Facebook的普通員工帶著王興參觀了Facebook公司的里里外外。在Facebook,王興感受到了優秀工程師和普通工程師的巨大差距。Facebook大概有500名工程師,大概十來名工程師管理著圖片應用的10萬臺服務器,Facebook用戶每天上傳上億張照片。“在中國擁有500名以上工程師的公司太多了,但工作效率沒法跟美國比。”王興說。在Facebook,他聽到這樣一句話:好的工程師和差的工程師,差距是10萬倍!這讓他感到震驚,他以為只是10倍甚至100倍的差距。

美團網墻上貼著“要麽牛×,要麽滾蛋”的標語。這是翻譯自Facebook的口號“go big or go home”。目前,美團網的技術團隊150人,是花費3年組建起來的。這個團隊的組建遵循亞馬遜的觀點,即招進來的人水準應該比現有團隊50%的人高。只要按照這個標準,整個團隊會越來越強。

從2013年7月起,為了做《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李誌剛著),我將美團的高管們幾乎一網打盡,這些高管橫跨了王興校內網、飯否網和美團網三次創業歷史。在這本書里,我花費了很多筆墨來描寫王興身邊人是怎麽做事的,在創業過程中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2014年8月,美團網交易額突破45億元,王興創業十年,跟這些人的努力密切相關。也是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王興。

王興豹變:從執拗到包容

王興外表看似溫和,內心實際是很執拗的人——不執拗也不會堅持創業到今天,屢敗屢戰。他又有點兒不通俗事,心思未放在人際交往的技巧上。在溝通中,他更註重自己是否有豐富的內涵,自己有一桶水給別人一杯水,讓別人願意與他交往;如果自己沒有東西可講,就是蒼白的人。

他現在也在學習改善溝通技巧。他媽媽說過,王興你說話太直,後來他說話時就開始註意分寸。這樣的改變,是因為他的世界變大了吧,他需要面對的不再僅僅是一群極客。隨著公司擴張,越來越多的、個性迥異的人加入美團網。除了共同的理念讓大家走在一起,他也需要考慮自己說話、行事方式對方是否接受。

從校內網開始追隨他的人也意識到,在組織團隊協同上,王興跟校內網時期完全不一樣了,變得更開放了。以前在校內網的時候,對別人的意見,他是禮貌地聽,不會接受。現在能夠聽得進去很多反對的意見,如果是有用的,就會接受。

有員工說,他不覺得美團網做得很好,但他覺得自己提出的意見有反饋,能見到正面的影響。美團網早期創業,一周上六天班,很多人有意見,後來就改進了。一家發展中的公司不可能事事完美,不過,讓員工相信這家公司是想把事情做好的,這很重要。

大學時期的王興還是一個好辯的人,明知自己沒有理由也會堅持辯論下去,美團副總裁王慧文跟他相處多年,不再跟他辯論了,反正辯到後面都是因為沒有體力才結束。

他覺得王興最大的變化是更為包容了。做一個CEO,需要包容很多人,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各有各的缺點,若是光挑毛病,那每人都有毛病。包容是什麽?就是看對方能不能在關鍵事情上扛起來,不觸碰公司底線,在其他小節上就得有耐心,能忍受。

王慧文去無錫,見到88米高的大佛,遠遠看到大佛,跟山一樣高。走近大佛,人站在大佛腳面那里,人還沒有大佛的腳趾高。王慧文想,如果這尊大佛的腳臭的話,站在腳旁邊的人就只能聞到佛的腳臭味,而看不見整個大佛的巍巍如山。只有包容的人,心胸寬廣,眼界開闊,才看得到大佛的寶相莊嚴。

也只有包容的CEO,才能聽到下面的真實心聲,兼聽則明,才能有各種奇人異士來幫你做事。

美團網做成的概率很大,但最終能做得多大,跟靈魂人物的眼光和胸懷有關系。你能看得多遠,就能裝下多少人。很多人懷有遠大的夢想,不只是奔著錢去的人,更願意跟王興創造一個偉大的公司。王興在這方面的感召力越來越強,這是企業靈魂人物需要具備的。

王興自己說:“我覺得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很倒黴,或者際遇很悲慘。我當時就覺得,那些跟我一起做事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有更多的回報。”他依舊有他的理想,希望改變世界,但他現在也會考慮,還有重要使命是讓員工過上體面的生活,他會理解和包容不同人的追求,兼顧理想和現實。

王興的人才觀

現在是80後的創業時代了,2014年初,我拜訪了若幹1983年出生的創業者,他們的公司已經做到幾億美金的估值,或者用戶過億,僅僅花費了短短兩三年時間。深入了解他們的團隊,我更深切的感受是,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那種鐵腕、彪悍、個性鮮明的領袖形象不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團隊作戰,年輕的創業者和誌同道合的人(多數是他的同事或者同學)一塊,互相彌補短板。團隊其他人,在這個團隊的話語權和重要性,更為凸顯出來

我問王興,如何理解CEO的職責?他回答:“CEO沒法讓別人代勞的職責是,第一,設計公司整體願景和所有戰略,確保傳達給所有利益相關方,不僅是管理層,包括所有員工,不光是公司內部人,包括股東、消費者、商戶和合作夥伴。第二,招到並留住最優秀的人。第三,確保公司始終要有足夠的現金,這和空氣一樣。其他事情都應該找最專業的、最好的人來做。”

一家團購網站的高管告訴我:“我覺得王興是產品經理型的人,在他背後應該有一些很強的人在支撐他。我不認為他的戰略非常強,美團網強在每條業務線上各司其職的人非常優秀。”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投過拉手網,表達過類似的觀點,為什麽美團網比拉手網做得更好,因為美團網在引進職業經理人上比較成功。校內網聯合創始人、美團副總裁王慧文說:“我同意他的觀點,我們在引進職業經理人上比較成功,本質上與王興的特點有關系,他導致我們引進非常謹慎。我們的競爭對手,有的一直沒有引進得力的職業經理人,有的則是亂引進。引進一個優秀的高管絕對上一臺階,引進錯了就下一個臺階,一進一退差距就拉開了。”

例如在線營銷,如果不知道數據情況,不能算清楚百度搜索引擎來的用戶有多少、一次消費情況、二次消費情況是怎樣的,那錢就有可能花錯。美團網在百度、360、Google、億瑪都做了廣告投放,每個渠道里,每個用戶花多少錢、賺多少錢,必須算得清楚。這樣,如果要砍掉100萬元營銷費用,也能夠立馬知道哪個渠道性價比最差,該砍掉哪個。

如果沒有數據,根本就不會知道渠道哪個好,哪個不好。而要算清楚這些數據,是需要專業人才的,需要在管理上、開發上都貫徹這件事。

美團網找來陳敏鳴來負責這件事,讓王興和王慧文焦頭爛額的在線營銷被他扛起來了。2011年,除了負責在線營銷的副總裁陳敏鳴,美團網還相繼引進了財務總監郭強、負責移動的副總裁陳亮、客服總監楊濤,COO幹嘉偉。原在美團網的人,強烈感覺到,每來一個人,美團網就上一個臺階。

2012年是美團網奠定整體優勢的一年,年初彎道超車,奪得團購市場第一,年底市場份額達到30%,目前市場份額接近60%。如果說美團網的銷售團隊初期是靠執行力強而奠定了市場份額擴張的基礎,那在團隊規模擴大之後,靠幹嘉偉加入美團網,植入了成熟的直銷地面隊伍管理,才做到了如今的規模。

1969年出生的幹嘉偉在美團網屬於“高齡”,他原本是阿里巴巴B2B負責銷售的副總,到阿里巴巴從銷售幹起,是阿里巴巴67號員工。歷時5個月,王興終於說服幹嘉偉擔任美團網COO,管理銷售團隊。幹嘉偉說,“我不相信一個人趕上好時代就能把事情做起來,我相信事情是一步步幹出來的。王興務實嚴謹,這一點吸引了我。”在去美團網之前,他在杭州觀摩美團網城市經理的交流會,坐在最後一排看臺上的年輕人情緒高漲,依稀看到了十年前的阿里人。“我在十年的這些經驗,如果用到這批人身上,應該會很有成就感。”

他也見了美團網的高管們,對這些人印象很好,激情、實幹。跟什麽樣的人一起做什麽樣的事,其實第一個比第二個重要。

2011年11月,幹嘉偉來的時候正是團購行業跌入低谷。“我相信我的判斷,我看好這個行業,認同這幫人。再好的行業里,也有做倒閉的企業,你在爛的行業里,也有做成功的企業。”

身為COO,幹嘉偉負責美團網的供應鏈管理,銷售部、品控部、編輯部、銷售支持部、客服部、商品團購部均歸他管理。他跟各個部門的人聊,感覺“美團網能撐到今天挺不容易的,甚至不是犯錯誤,是壓根兒不知道什麽是錯誤。”

他開始大刀闊斧進行銷售團隊的改革,在硬件上,改變組織結構;在軟件上,確立銷售管理制度;執行“狂拜訪、狂上單”的業務策略。這三板斧奠定了2012年美團網業績的增長。

在寫《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這本書時,我就深有感觸,也是因為這樣的團隊,才能說明王興是一個什麽樣的CEO。看一個CEO的層次,是要看他身邊人的層次。CEO老弄一般的人才圍聚在身邊,那CEO的層次也上不去。只有將厲害的人才聚集在自己身邊,CEO的層次才能上去。

CEO用什麽樣的人,就能聽到什麽樣的建議,靠譜的人就是靠譜的建議,這樣CEO就能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去關註更重要的事、未來的事。如果是不靠譜的人,那CEO就得忙死了,要麽他背著CEO做很多不靠譜的決定,要麽他整天來問你這個該怎麽辦那個該怎麽辦。

王興說:“如果說美團網的問題,就是引進人才上面還是做的不夠好。我覺得應該更激進一些。我們的人都是靠譜的人,但當公司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大,團隊進一步擴大,你需要很多更專業的技能,這些技能可以學,不過需要時間,關鍵是我們公司的增長非常快,這跟花費時間學習是沖突的。

和而不同。如果大家目標不一致的話,會制造出問題,誌同道合非常重要。但另外,和而不同也非常重要,就是說和他完全一致,那有一個人是多余了。

一方面肯定專業領域還是有專長的,其它的話,他認可這個事情,同時有執行能力。性格無所謂,但是價值觀肯定是大致吻合,我肯定會跟他講我們是什麽樣的,不能因為他的到來而改變,也不能被改變,我希望先搞明白他大致是怎樣的人,我說我們是怎樣的一家公司,你看合適不合適,如果不合適,大家在一起會很痛苦。

引進人才必須在價值觀立住之後,不然越高端的人才,失敗率越高,引進高管可能有5%的成功率不錯了。先得立住價值觀,才能引進人才。”

 

本文摘自李誌剛新書《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


美團的“狼牙棒”與“鐵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5/147952.html

i黑馬:美團與58同城的處境有類似之處,平臺基本穩固,但細分領域正在被蠶食。

由此,美團開始“T”型戰略,一橫是指平臺,一豎是紮進垂直行業。在電影行業,美團貓眼的心花怒放被認為在侵蝕傳統電影。但在外賣行業,美團也遇到了勁敵——餓了麽。

激烈廝殺之下,美團要在各個細分領域的強敵中突出重圍,需要的不僅是持續投入,更重要的是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鐵軍。



文/中國企業家雜誌記者 鄒玲 編輯/襲祥德 攝影/史小兵
 
作為平臺,美團的資源比不過巨頭,而它在垂直領域插下的每一根針,都要面對無數挑戰者的虎視眈眈。有人說它正“四面受敵”,它的T形戰略,恰如一個釘子,能否牢牢嵌入市場,取決於釘子帽是否夠大,釘子尖是否夠鋒利。
 
如果把美團的團購看作一個平臺的橫線,那麽貓眼電影、酒店、外賣等則是一條條深入垂直領域的豎線。在美團內部,這些不斷拓展細分領域的行動被稱為“T型戰略”。

 
\\美團COO幹嘉偉
 
回想起美團發展過程中的戰略級決策,COO幹嘉偉總結了三個關鍵節點:第一是從每日一團到每日多團;第二就是貓眼獨立;第三則是美團外賣的成立。
 
貓眼電影的獨立不僅改變著電影傳統發行產業鏈,而且意味著美團內部從戰略上對團購業務的超越。當團購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事務,美團開始尋求成為 O2O時代的連接者和巨頭。 “重要的不是我們現在什麽樣,將來變成什麽樣,大家得接受變化是一個常態。”王興說,由於外部客戶需求變化非常快,美團內部也就需要不斷地調整。
 
類似的例子還有酒店。2012年美團的關鍵詞是“貓眼”,2013年則是“酒店”。美團酒店崛起的速度不亞於電影,進入酒店團購領域短短兩年就成為 僅次於攜程的第二大線上分銷商,超過了去哪兒和藝龍。在美團酒店業務版塊負責人陳亮看來,美團酒店增長的最大秘訣是從邊緣開始切入的“顛覆性創新”,而且 從定位上來看一開始就切入了攜程等公司忽視的低端市場:大多數為同城住宿需求,客單價200元以下,而且大部分集中在二三線城市。
 
“攜程之前相當於在消費者和商戶中間攔了一個壩,美團則因為有了線上的預訂把消費者和酒店直接連到了一起。”陳亮說。
 
貓眼和酒店的崛起不是偶然,2012年王興就開始思考美團的“T型戰略”——團購是橫,垂直領域是豎,團購只是入口,而在垂直領域能紮多深則決定美團的護城河。
 
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T型戰略的邊界在哪里?O2O涵蓋各行各業,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是一個巨大市場,美團不可能全面覆蓋。“一個公司不能把所有的細 分都做到,肯定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王興表示,美團會集中精力把吃喝玩樂的高頻品類做好,其他細分領域或者通過合作的方式,或者不管是業務層面還是資本層 面的合作都有可能。
 
“如果拿武器來比較的話,美團像一根大棒,不夠銳利,但是它很大,它有很多的可能。現在需要在棒上插針,針插多少、插在什麽地方,是美團現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一位著名投資人如此評價美團,“當針插得足夠多時,這根大棒就變成了狼牙棒”。
 
“狼牙棒”引發高烈度對抗
 
T型戰略給美團帶來了兩個變化,其一就是讓美團面臨著比以往範圍更大、烈度更高的競爭,對手不僅包括垂直細分領域的新興企業,甚至是BAT等互聯網巨頭,以及傳統行業的把持者們。這讓本來就低調的王興,只能盡量放低身段。
 
如前文所述,貓眼電影引發關註後,王興深刻察覺到了這一點。雖然借《心花路放》創造了行業內的一個奇跡,但美團卻難以心花怒放。徐梧接到了不下十個電話,都來自電影圈的朋友,開頭的第一句話通常是,“為了研究你們的合作,我這個國慶都沒有過好。”第二句就是,“你們膽子太大了”。
 
徐梧認為這正是貓眼電影未來的最大挑戰。“現在很多行業都把互聯網形容成洪水猛獸一樣去顛覆傳統行業,傳統行業里面的人對互聯網抱有一種敵意和抗拒的心態。”貓眼電影本身不生產電影,線下也不參與放映,這意味著無論是上遊的制作還是下遊的發行都需要跟傳統行業合作。
 
在電影和酒店等垂直領域,之所以美團利用規模優勢迅速打開了局面,因為首先無論是電影還是酒店,一線城市擴張早已飽和,院線和經濟型酒店連鎖品牌的主要增長點都來自二三線城市。其次電影和酒店IT化水平很高,被互聯網滲透起來就很快。但當美團進入一個新的垂直領域,比如外賣,遇到的挑戰就比原來大得多,因為對手已變得更加聰明了。
 
“我覺得現在餓了麽跟美團的競爭形勢有點像團購大戰的時候,現在的餓了麽就是那個時候的美團。”在上海“餓了麽”總部,聯合創始人康嘉對《中國企業家》如此評價。
 
“餓了麽”是由兩個“85後”的年輕人在大學校園創立的外賣品牌,經過四年發展,“餓了麽”現在已經成為外賣市場的第一名,日均訂單超過100萬。美團則是後入者,緊隨其後,兩家在市場上的“廝殺”異常激烈,甚至前段時間一度有“餓了麽”跟“美團”的外賣員工打架的新聞。
 
在“餓了麽”上海總部,最明顯感受到的是“野蠻生長”下的擴張沖動。“餓了麽”最近剛剛在上海中環租下的一層1000平米的辦公室已經明顯不夠用,其全國員工數也超過了3000人,其中超過一半是線下銷售和配送團隊。“我們今年上半年增速超過了十倍,進入城市從12個到接近200個。”康嘉承認,這些戰略部分來自於學習美團,但是,“我們年輕,我們才第一次創業就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康嘉說。餓了麽已經接受了大眾點評等投資商的8000萬美元投資,後者正是美團的競爭對手。
 
康嘉從美團身上學習到了“擴張”和“農村包圍城市”的重要性。他認為美團的問題是,太迷戀之前的成功經驗,“美團外賣還是從二三線和低端開始做起,他們還在高校的學生市場這塊使勁砸錢,我們已經進入了外賣的整個鏈條,包括利潤更高的中高端餐飲和自建配送團隊。”
 
這也是外界對美團的質疑——進入多個垂直領域,但與專註某一個領域的創業者相比,美團做得大而全,專業度不夠,尤其是一旦進入細分品類多了以後,各個板塊之間的相關性很弱,互相之間的轉化率不強,這對於美團的“T型戰略”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團購到外賣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包括價值結構和成本結構都不一樣,我覺得美團進入外賣這一塊,邏輯是不清晰的。”康嘉評價道。
 
不過,王興並不這麽看。他表示,美團要推動的是整個服務業電商大的進程,讓線下商戶的在線比例提升,“包括我們現在做外賣,也跟這個有關系,就是要滿足用戶更綜合的需求。”王興說,美團從去年年底開始做外賣,不到一年時間在市場上已是第一陣營,外賣日訂單已突破100萬單,很快就會成為市場第一名。
 
“不管傳統商業還是電商,其實一直有兩個核心價值,一個是性價比,便宜,另外一個是便利性。”幹嘉偉認為,在貓眼之前,美團主打的是“性價比”,而從貓眼開始,美團考慮的重點是如何滿足“便利性”。“美團外賣”的開拓主要意味著一個大的應用場景的變化——從到店消費,到“上門服務”,美團在逐漸將非標準化的線下消費場景一一在線化。

 
\i黑馬:屈田在阿里投資部,負責了幾個Case,其中由他引入並參與執行的,最有名的是兩個:美團與UC。2013年UC並入阿里,價格超過了50億美元,而美團,現在的估值大約在80億美元——這兩筆投資,在國內BAT等大公司投資部的經典案例,即便在專業VC里,也是少有的成功案例。屈田堪稱阿里的“大買家”。

\阿里出來創業的“橙員”有兩個Tony,一個是唱吧的創始人陳華,另一個是蝙蝠資本的屈田。兩個人都是北大畢業的高才生,陳華是計算機系統畢業,科班出身,屈田大學學的卻是物理。

屈田的經歷,挺有趣——人大附中上的中學,北大學的物理,反正一直在中關村大街上。與他同班的中學同學有個叫周傑的,周傑是Google中國的左膀右臂,他的大學也是計算機,在清華曾與搜狗的王小川、趕集的楊浩湧是同班同學。後來,周傑創辦了浪淘金,拿到經緯創投上千萬美元投資。

互聯網是個小圈子。

屈田在大學學的物理,畢業後,去了新浪,再跳到騰訊,然後又去了雅虎中國,2005年阿里收購了雅虎中國,2年後,屈田調入了阿里巴巴集團戰略投資部,成為阿里戰略投資部最早的員工之一,那時候阿里戰略投資部,只有兩個人,張飛燕和屈田。

屈田在阿里投資部,負責了幾個Case,其中由他引入並參與執行的,最有名的是兩個:美團與UC。2013年UC並入阿里,價格超過了50億美元,而美團,現在的估值大約在80億美元——這兩筆投資,在國內BAT等大公司投資部的經典案例,即便在專業VC里,也是少有的成功案例。

大公司如BAT,都有戰略投資部,為什麽大公司的投資大都以失敗告終——譬如,騰訊2010~2012年史無前例的電商大布局,最終以入股京東,宣告騰訊電商大敗局,又譬如,阿里的口碑網?

答案很簡單——大公司的投資部,是戴著鐐銬在跳舞——所有投資,除了財務回報,更註重的服從集團戰略。VC們投資只考慮,獲得財務回報,大公司投資,既有財務回報,又有人才收購,又有業務補充,甚至是花錢交學費,對潛在對手進行肉體消滅。

投資目的考慮的多了,自然一個個投資案例也就命運不同。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大公司的投資部就毫無是處,阿里在投資布局,可圈可點,百度投去哪兒、安居客、愛奇藝,也是頗為成功。

而騰訊,也因為此前電商布局的潰敗,繳了學費,才有了後來投資京東的決絕嘛。

一切事情,都是冥冥註定,因緣際會。佛教術語叫“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屈田的投資美團的就是這樣的。

2011年,在屈田的積極推動下下,阿里投資了美團,不過,這筆交易的源頭其實是在2007年。那時候,屈田在清華經管學院讀MBA,王興回母校演講,會後,屈田找到王興,要了電話,也有了聯系。屈田與王興的第二次見面,是2009年,王興做海內網的時候,屈田跑到五道口,找王興聊過。

王興給屈田留下印象很深刻,唯一的疑問是,這個人,有點內向。考慮投資美團前,屈田還是有些懷疑,這種性格會影響公司經營。

見過王興後,屈田對王興的印象有所改觀——王興這兩年的變化很大,開放了很多,對團購行業也有深入的思考。再看到美團的數據,雖然規模不是最大,但效率最高,成本控制最好,非常穩健。屈田說,他當時見過幾乎前幾名所有團購,但美團的整個團隊,最是喜歡,很投緣。

最終決定投資時,整個市場對美團及團購模式還存在不小的爭議,恰好正好趕上美團那個月業績不好,屈田花了大量精力分析數據,試圖證明業績波動是正常的。

屈田說,在當時的背景下,建議和推動公司去投資美團,有點為了證明而證明,感情用事,失去了他一貫客觀中立。當然最後結果證明,這個項目將是他過去投資項目中,財務回報最好的。

到今天,美團的項目讓屈田想明白一件事情:投資,除了看重冰冷的數字,更重要的是看人——技術、眼光倒是其次,美團更寶貴的資產其實是,王興吃過虧。

投資美團之前,屈田花費精力更多的一個項目是UC。

07年起,屈田花了1年的時間看過市場上200多家無線互聯網公司。那時候,移動互聯網還在等待時機,而互聯網行業沒有特別成功的瀏覽器公司,周鴻祎還沒推出瀏覽器,屈田也沒想著要看手機瀏覽器的項目。

偶然有一次和好友胡斌(屈田的北大校友,空中網創始人,原啟明創投合夥人,現在掌趣副高級副總裁,投資過小米)聊天,問他UC做的怎麽樣,胡斌當時在策源,是UC 的A輪投資人,胡斌說很好,並通過同事曹毅(紅杉副總裁,現為源碼資本創始合夥人)安排了屈田與俞永福見面。

與俞永福第一次見面,屈田的印象就很好,可能因為俞永福也做過投資,彼此的溝通交流都很容易,他把市場、商業模式和未來發展戰略講得很清楚,產品的數據和用戶增長速度也非常好。

2008年8月份屈田第一次拜訪UC公司,到2009年3月份投資完成時,UC的活躍用戶增長了一倍,這種速度,PC互聯網是不可想像的。

投資UC,當時阿里內部也存在猶豫,原因是UC估值已經比較貴、盈利模式還不夠清晰。屈田花了很多精力在內部推動這個項目,最後,在阿里集團的無線戰略會上,馬雲拍板確定投資UC。

投資UC時,屈田隱約覺得這家公司能做到5-10億美元市值,他萬萬沒想到最後UC以50億美元的估值賣給阿里,當然,這是2013年的事情了。早在一年前,屈田便離開阿里加盟鼎暉了。不過,若沒有早早進入UC,在多家競購UC的競爭中,阿里是否會付出更大代價、UC最終花落誰家,猶未可知。

屈田在鼎暉,做的一個項目是——王治全的大樸網,高端的家居用品,如棉被、浴巾、內衣服、居家服,投資大樸,理由有很多,品類好,市場大,產品品質好,團隊好,但千言萬語總結起一句話:鼎暉與屈田投的王治全,操盤過庫巴,賣給國美也算功成身退,有過操盤經驗,吃過虧,知冷暖,懂進退。

從阿里戰略投資部,到鼎暉創投,屈田始終還是喜歡自由,不願受到太多束縛,索性自己做起天使投資來。他的基金,比較新,叫蝙蝠資本,名聲不大,但他的LP卻名聲在外——譬如,華興資本的包凡,高原資本的塗鴻川,其實,他們也是看重的是屈田這個人。

屈田說,他現在的投資哲學,信緣分,也信心之學——數字太過冰冷,模式預估太理性,但這世界的運行,除了理性的一面,更不可忽視很多感性的因素,很多時候,這些才是主導。譬如鉆石,理性層面不過是碳元素,但感性層面卻又“價值永流傳”的暗示,又譬如股市,乃至全球盛行的“資本主義”,交易產生價值,也帶來財富分配,但未來是不可預估的,所以才有了不同公司PE值的高下之分。

總而言之,屈田信奉的一句話是,“我們所稱之為實現的一切,都是通過我們所參與的、積極的營造來顯現的。”從機構投資,到單槍匹馬的行俠天使,屈田的投資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更多是選擇,關註企業的現狀,從眾多同類企業中挑選最好的,如從無線行業選中UC,團購中選美團;現在,更多的是參與其中,與創業者一起,關註的是人,他的經歷、成長,以及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UC、美團的項目讓屈田聲名鵲起,但轉做天使投資人後,他的投資項目卻並不多了,目前只有3-5個——其實,滿打滿算,從他在阿里投資部開始算起,也不過平均每年投2-3個項目。在投資圈來看,屬於走精品、細活路線的“鈍天使,慢投資”。

不管如何“鈍”,慢工出細活,屈田的最近一筆投資意向,總讓人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一個還在上初中的學生,伍興雲和他的“智能插座”項目,屈田擬計劃投入幾百萬。

這個“天才少年”已經有幾個專利在手,與雷軍見面聊智能插座前一天,剛剛參加完初三的期中考試。屈田說,首先要做的,就是為伍興雲其搭建一個完善的團隊。

不管怎樣,這個項目屈田並沒有短期的回報預期,這筆錢更多的是投這個“00後”少年,讓他有研究的經濟保障,“這個項目不一定能成,但五年,十年後,這個人,一定能成”。

這樣看來,天使投資更像是“童養媳”。


【專欄】美團多線受挫:交易400億營收19億多半沒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5/148376.html

i黑馬註:美團相比2013年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今年能否完成目標對於處在關鍵期的美團來講意義更大,今年的戰果將關乎明年的開局,在這個敏感時期,無法完成年初目標很容易被視為美團衰敗的信號。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王利陽


這一年來,業界對美團的評價一直是毀譽參半。追捧美團的人願意將其視為行業明星,時不時的列出各類看似驚艷的數據唬人,認為其會成為下一個行業巨頭;而反對者則對美團“霸道”的行事作風看不慣,同時對其發展前景有諸多質疑。美團的估值也在此起彼伏的喧囂聲中不斷變化,2014接近尾聲,美團明年走向,就看這最後15天的表現了。

壞消息:美團可能再度無法完成年度目標

年終等待美團的可能是一個壞消息。從目前團800統計的數據來看,前10個月美團的總成交額為307.1億元,根據歷年來團購市場的全年走勢來看,剩下兩個月美團的月均交易額要達到46.5億有些困難,今年美團很有可能再度無法完成年度目標。

在2013年將近年尾之時,王興在某活動上表示美團交易額很難達到之前預期的188億,但還是能超過150億,最終美團2013年全年的交易額為160億元,沒能完成目標。而今年,美團恐怕將會再度無法達成目標。

今年1-10月,美團的交易額分別為,20.41、20.11、23.93、24.14、29.06、31.14、38.40、43.61、37.79、38.46(億元)。不難發現,美團在8月份時達到最高峰後,9月份業績出現下滑,這符合團購市場的發展周期,團800根據多年的數據統計將這個現象稱為“下半年定律”。

根據“下半年定律”往年的走勢來看,團購市場在8月份達到交易額高峰之後會出現下滑,直到11月前後能勉強回到8月份的水平。如此看來,美團達到400億的目標有些勉強。

相比2013年未能完成年度目標,今年能否完成目標對於處在關鍵期的美團來講意義更大,今年的戰果將關乎明年的開局,在這個敏感時期,無法完成年初目標很容易被視為美團衰敗的信號。

美團前景堪憂,沒錢賺是死穴

美團現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各類亮眼的交易額,而當年終交易額都無法自圓其說時,難免會在輿論上陷入被動。

根據王興年初的設想,今年完成400億的交易額會有19億的營收,大概是是4.75%的毛利率,而隨著大眾點評和百度糯米持續逼近,美團的總營收勢必會出現一定下滑。本身4.75%的毛利已經非常低了,團購業務雖然能帶來非常可觀的交易額,但缺乏營收能力則是死穴。

美團與京東不同,京東可以以虧損的姿態上市,主要是其將巨額資金投入物流建設,而從長遠角度講,短期內的大筆支出會換來未來可持續回報,而且,京東上市之前已經完成了對毛利率優化,從09年的4.8%上升到了9.8%。美團在點評和糯米的壓迫下,難以做毛利優化。

雖然美團的規模不斷擴大,但無法盈利始終是難以回避的問題,而且團購模式本身基本沒有盈利空間,規模效應也無法帶來顯著的利潤增長。另一方面,隨著不斷向三四五線城市滲透,美團今年的城市分站已經高達300多個,員工數量已達8000人之巨,以人均月工資2500計算,一年2.4億的人力支出對於一家缺乏盈利能力的公司來講也是沈重的負擔,而且國內的人力成本越來越貴。

除此之外,還有各類營銷支出,履約成本等,美團的運營壓力頗為沈重。此前有分析稱,為追求獨家合作,美團為商家推出保底補貼,而這筆費用每月至少要付出2億元的代價。

美團若以虧損姿態上市,顯然無法打動資本市場,尤其有Groupon的案例在前,美團連概念紅利期都不存在了。雖然說中國的團購潛在市場更大,但團購業務缺乏賺錢能力是死穴,就連美團自身都在嘗試通過打造垂直業務逐步轉型。然而,從市場表現來看,轉型阻力不小,這也為美團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東打一槍西打一炮,多線作戰前景堪憂

顯然,美團自身也意識到團購業務的局限性,要說服資本市場,美團還需新的籌碼,所以,這兩年美團陸續將優勢業務獨立運作。不過,業務線太廣泛給美團帶來太多的敵人。

首先在團購市場,在百度收購糯米,點評引入騰訊之後,美團在團購業務上主要的兩大對手顯然成為了不差錢的“影子”巨頭。查看團800的數據不難發現,近半年來,美團始終無法再拉開與兩者的差距,反而在業務拓展和營收上被逼險境。

而美團想要延伸發展的外賣業務也並不順利。到家美食匯和餓了麽先後完成5000萬和8000萬美元的巨額融資,阿里和百度也在重金外賣市場。前不久又傳出餓了麽獲得今日資本的3億美元投資。隨著巨額資金湧入,外賣已進入燒錢階段,以美團目前的財力主攻缺乏根基的外賣市場難有勝算。

同時,美團還想將業務延伸到在線旅遊市場,而本身整個在線旅遊市場複雜,各細分垂直領域對手眾多,巨頭競爭激烈,攜程、藝龍、去哪兒博弈多年,騰訊又在扶持同城,而阿里也將旅遊業務獨立運作成立“去啊”。事實上,美團在酒店團購業務量的積累,已經激起OTA巨頭們的猛烈反擊了。

在電影業務上,美團有更大的野心,在《心花路放》上映時,貓眼電影成為聯合出品方,並稱預售期賣出100萬張電影票,創造了4000萬元的預售票房,美團更是宣稱將進入電影發行市場。不過,《心花路放》是黃渤、徐崢主演的寧浩作品,就憑這三個人在電影市場的金字招牌,換成誰來做預售都不愁票房問題,以特例當成普遍現象,美團有些過於樂觀了。

另外,美團還曾計劃推出商用wifi,不過,如今卻被點評截了一道。大眾點評聯合騰訊投資國內最大的商用Wifi提供商邁外迪,加快商用wifi布局,美團遺憾錯失良機。

目前來看,美團擴張的領域,沒有一個是好啃的骨頭,若用這些不占優勢的新業務為上市增加籌碼,顯然難以打動投資者,反倒會引來投資者的擔憂。戰線太長,對手太強,隱患太多,任何一個領域失敗都容易產生蝴蝶效應,導致滿盤皆輸。

不值40億美元 美團估值恐縮水

在今年5月,美團以20~40億美元估值完成3億美元的C輪融資,現在來看,美團的業務能力恐不足以支撐40億美元的估值。

一個多月以前,資深媒體人尹生曾采用極端估值的方式對美團的市值做過評估。最好的情況下,美團可獲得和阿里、京東一樣的市銷率水平,預計今年2014阿里和京東分別能達到25倍和22倍,假定未來幾年阿里巴巴和京東的增長相同,美團為它們的1.3倍,則美團的估值可望接近100億美元。

不過,現實顯然沒有這麽樂觀。阿里、京東與美團所處的市場地位截然不同,在電商市場,阿里是不可撼動的存在,而且有強大的盈利能力,資本市場對其足夠認可才能獲得25倍的市銷率,而京東上市時是引入騰訊作為基石投資人才得意重新得到資本市場認可,美團的處境可沒有那麽樂觀。

在團購市場,美團並不具備大而不倒的市場能力,點評、糯米近半年來一直死磕美團,美團明顯受到了牽制;另一方面,巨頭們瘋狂在O2O領域投入巨資,美團的增長前景也不如以前樂觀;同時,美團自身拓展的各條業務戰線還要遭遇強敵的阻攔,運營壓力不斷增加。

在發展前景不夠明朗的情況下,以Groupon為估值參考更為合理。尹生指出,按照2014年的預期收入,Groupon的市銷率大約為2.4倍,以潛力更大的中國市場來看,未來幾年美團的增速可能是Groupon的3倍,再根據美團2014年19億元(約合3億美元)營收來算,估值大概剛剛超過20億美元。

若刨去對美團的增速預期,美團估值僅有7億多美元,這主要因為美團的營收能力不及Groupon,Groupon的毛利率介於50~60%,而美團只有不到5%。不過,美團在國內市場的增長前景可觀,在用市銷率估值時,給予3倍增速的附加值不為過。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美團的未來市值,假設美團2015年能完成1000億的目標,4.75%的毛利率,大概是7.7億美元的營收,屆時Groupon業績好轉,市銷率能提升到4倍的話,美團的估值也只有近30億美元出頭。團購業務不盈利,是影響美團估值的主要原因。

美團今年5月能以20~40億美元估值融資3億美元,已是資本市場對其規模優勢的認可,但實際估值恐怕短時間內再難提高。有Groupon做直接參考,美團難以獲得高估值,而為打動資本市場提高估值,美團新拓展的業務,反而成為隨時可能會引爆的定時炸彈。

多重不利因素綜合在一起,美團恐難以得到更高估值的認可,短期內40億美元的估值已屬於極限,實際上30億美元或更能得到業界認可。

文/王利陽

關註微信公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點擊鏈接,和作者一起交流:http://ask.iheima.com/?/people/王利陽


2014年美團交易額破460億元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2/148709.html


1月2日,美團近日公布了2014年業績,全年交易額突破460億元,較前一年增長180%,其中12月交易額就超過了63億。

\美團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移動端交易額占比達90%以上。


用戶方面,美團稱其激活用戶數超2億,覆蓋商戶超80萬家,較前一年增長300%,覆蓋的城市近1000個,較前一年增長400%。

2014年,專註於團購業務的美團將自己的定位調整為“吃喝玩樂的大平臺”,開始在多條業務線上作戰。一方面在團購業務上切入到更多的細分市場,包括電影票和酒店業務。另一方面,也開始殺入外賣市場,引發了一輪激烈市場競爭。

傳遙遙排隊被美團收購,會成為美團的獨立事業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1/148954.html

i黑馬:獨家消息,據消息人士透露,排隊軟件“遙遙排隊”已被美團收購,此次收購據稱采用股票的方式收購,遙遙排隊被收購後,會成為美團的一個獨立事業部,此外,遙遙排隊已並入美團團隊辦公。

“遙遙排隊”創辦於2012年,創始人王哲在讀研二的時候創立了這家公司。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幾乎全都來自清華北大。“遙遙排隊”通過雲端的服務器將餐廳系統和顧客手機打通,餐廳系統主要基於安卓的平板應用和打印機。在客戶端,主要基於微信公眾號的開發。據王哲之前接受采訪時稱,過去一年,遙遙排隊已經在北京鋪了100多家餐廳,在北京市場占有率超過50%。

 

http://mmbiz.qpic.cn/mmbiz/5M8nWS1bzPjDrOfPDfLPLz4P88z10jeeUmKfagloq5znBL3kZuXSScJ0luQHWEk24sld9b7CzXianxbZrujMATQ/640?tp=webp
 

美團為什麽要收遙遙排隊?對於遙遙排隊來說,團隊大部分為清華北大的技術男,地推能力較弱,而排隊行業,為爭取資源需要強大的地推,而美團的地推可以幫其補上短板;對於美團來說,遙遙排隊的團隊可以補其在排隊領域的技術短板。雙方各得其利。

近期以來,排隊行業之間競爭非常激烈,互相之間為爭搶商家競爭激烈,團隊之間互相挖角的情況也時有發生。2014年11月,同為排隊應用的“美味不用等”宣布獲得2000萬美元B輪融資,領投方為經緯中國。在遙遙排隊被美團收購後,“美味不用等”會不會也投入巨頭的懷抱?或許,正在發力餐廳在線訂座的大眾點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