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潘石屹網上競賣商舖 市場評估單價約8萬元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419/2296386.shtml

  房產大佬、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又出新招。昨日(4月18日),SOHO中國開始在網絡上無底價競賣北京兩處熱門的商業地產,市場評估均價近8萬 元/平方米。潘石屹表示,當前房地產交易模式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透明,SOHO中國籌劃在網上賣房子,這將成為其一種新的營銷手段。
據相關電子商務企業表示,從2010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房企開始涉足網絡服務,「在房產新政之下,網絡營銷低成本、影響大的特點將更多地表現出來。」
每平方米均價8萬
SOHO中國此次網絡賣房,合作方為新浪樂居,新浪樂居為其提供網絡技術支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競賣網站頁面看到,SOHO中國此次無底價競賣共有兩場,第一場競賣的商舖為 「朝陽門SOHO-122商舖」,第二場競賣戶型為「銀河SOHO1-152商舖」。根據介紹,競買人在繳納4萬元保證金後,進入競買程序,通過支付寶付 款,一經應價,不得反悔。由於地處北京繁華地帶,此次競賣的兩處商舖價格達到了「天價」,其中「朝陽門SOHO-122商舖」的市場估價為7.9萬元/平 方米,而「銀河SOHO1-152商舖」為8.5萬元/平方米。
目前競買報名正在進行當中,預計將在4月23日進行網絡競拍。
新浪樂居技術部對媒體表示,這次銀河SOHO的拍賣,首次實現全程網上交易,從提交個人資料、支付保證金至拍賣結束,無需到項目現場,即可完成整個拍賣,競買人完全可以異地參與。
房企試水網絡營銷
事實上,潘石屹在幾年前就曾將旗下的部分項目商舖用網絡拍賣的方式賣出,最終成交價比上市價高出將近30%。業界分析,房地產網上交易存在著諸多阻礙,比如購房者的交易習慣、大額支付安全問題等,如果這些問題能解決,「網上賣房」戰略不是沒有可能實現。
目前,我國網民數量達4.57億,據統計,50%的企業都涉及電子商務。艾媒諮詢總裁張毅表示,相對傳統營銷,電子商務成本低、影響大,「隨著房產調控力度的加強,開發網絡營銷,有助於降低成本,同時可以搶佔先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搜房網、安居客等機構都開展了網絡營銷的培訓,許多大型房企都有試水網絡營銷的計劃。據成都聯合網絡相關負責人介紹,聯眾網絡傳媒在2010年便為不少房地產開發商提供了網絡推廣服務,網絡營銷將成為房企營銷的一種主要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6

網上商業經營模式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50263

最近,科網熱潮又再捲土重來,熱炒的主要是那些社交網站,例如國內的人人網RENREN.COM與最近上市的專業社交網站LINKEDIN,最大的 當然是估值高達600億美元的FACEBOOK,如果未來FACEBOOK上市,勢必吸引更多熱錢追入這個板塊,可能又會再來一次科網泡沫。在科網股當 中,許多公司都有實質業務,而且增長驚人,今日講吓網上商業。

上世紀前互聯網年代,資訊流動較慢,人生路不熟,企業如果要推銷產品到外地,通常須要透過當地的代理商,代理生意愈做愈大,營業額也相當可觀,但隨 著互聯網興起,開始有網上中介網站的出現,行內簡稱為B2B(BUSINESS TO BUSINESS)業務,不要小看這種中介業務,2010年全年國內網上B2B商務之營業額就達到近100億人民幣,主要服務對象是國內的中小企,未來中 國出口與內需都繼續有強勁增長,市場只會愈做愈大。

在國內B2B商務網站之中,阿里巴巴(1688)的市佔率達6成半,遠遠拋離其他對手,除了大額交易之B2B平台外,阿里巴巴更在上年3月推出小額 交易之1688.COM網站,讓生產商直接供貨給零售商,阿里巴巴更與母公司的淘寶網合作,在去年尾推出無名良品業務,直接把產品銷售給消費者,這就是所 謂的B2B2C生意(圖)。在海外業務擴張方面,阿里巴巴在去年收購了VENDIO與AUCTIVA,這兩家公司都是為美國小型公司客戶和e-BAY賣家 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更收購了深圳一達通這家服務環節外包服務供應商,希望在未來打通物流、通關、退稅和貿易融資與財貨交收服務的一條龍服務。

年初,阿里巴巴自爆公司內誠信與交易安全問題,承認有少數商戶有行騙行為,而且衛哲交代了責任,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和首席執行官,職務由陸兆禧接管, 這件事情會對公司之營業額有短暫負面影響,但長線會令公司運作更健康。最近阿里巴巴股價節節下跌,主要因為國內信貸嚴重收緊,大大影響到中小企之融資,再 加上珠三角電荒與長江流域水荒,如果情況持續下去,國內許多中小企將會倒閉。阿里巴巴母公司遲遲未將淘寶上市,主要是因為控股權問題,原來馬雲在母公司只 有一成控股,雅虎持股達4成,互聯網在國內是政治敏感行業,中央不想外國勢力持有互聯網公司的話事權,新聞報導,馬雲向雅虎提議回購阿里巴巴母公司股份, 但提議被雅虎拒絕,最近有報導話阿里母公司旗下的支付寶,已經轉移到馬雲名下的一間公司。看來阿里巴巴母公司之股權爭議一日未了結,阿里巴巴的業務與股價 都無運行,不過長線投資就係等不明朗之時機入貨,到泡沫頂先去出貨,咁先可以倍數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98

網上開咪

2011-7-7  NM




近年本地的網上電台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B6%B2%E4%B8%8A%E9%9B%BB%E5%8F%B0)發 展迅速,全港現有幾百個網上電台,內容上至天文、下至民生。政黨見不少八十後都有收聽,亦自設網上電台宣傳自己,搞到政府上月想出招立法監管。不過一提出 即惹來網民激烈反對,最後要急急收回立法方案。究竟網上電台實際又有幾大影響力?潘紹聰

簡 介:前新城電台(http://www.metroradio.com.hk/index.html)主持,○八年被當時的台長朱明銳一手腰斬其鬼古節目「恐怖熱線」後,過檔蕭若元的網上電台「香港人網」,繼續晚晚講鬼古。

開咪節目:恐怖在線

網 址:http://www.hkreporter.com

節目有現場感

由DJ變成Web J,潘紹聰話最大分別是可以暢所欲言,「傳統電台受廣管局(http://www.hkba.hk/cn/)監管,DJ為免麻煩,開show時會不自覺自 我審查,措詞用字更特別小心,怕諧音與粗口相近會被投訴,幾乎限制了整個節目內容。」他說網上電台未有監管,連粗口都可以出街,敏感話題亦不怕直說,「現 在無太多顧慮,講得盡情好多。」

他又說以前做DJ,想同聽眾交流,只可以等聽眾phone-in,即使聽眾來電都只能夠一對一;相反網上電台設有聊天室,Web J可以邊做節目,邊睇聽眾留言,如果聽眾對話題零反應,就要即時換話題,「有了聊天室,聽眾會好主動俾反應,好似有晚開咪雖然同嘉賓好好傾,但原來聽眾不 停留言嗌悶,我見到醒水請走個嘉賓,聽眾即時醒番。」而且網站又可以計到人數,滿足感更大,「傳統電台因用大氣電波接收,收聽率靠估;網上電台有軟件計 算,數字夠客觀。」

潘紹聰指三年前剛剛在網上開咪,由於網上電台未興起,收聽人數不多,亦曾一度猶豫過;不過近年收聽人數大增,先令他大為振奮,「第一次開咪得一千幾百人聽,都擔心自己選擇錯誤。不過近年聽眾人數愈來愈多,好似昨晚就有三千幾人同時聽,證明節目都幾受歡迎。」

拍片補不足

此外,他大讚網上電台最強的必殺技是可以即時拍短片。去年盂蘭節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ezproxy.lb.polyu.edu.hk/tc/events /festival-hungry-ghosts.html),他就親身到祭棚拍住片直播講鬼古,增加現場感,「我更在節目內呼籲聽眾到場一齊參與,結果 竟然有幾十個聽眾響應,我仲計劃拉大隊去鬼屋做節目,同觀眾更多交流。」

不過有好就有壞,他說因為網上電台鼓勵聽眾留言,而網民隱身屏幕後,覺得講說話不用負責,終日在聊天室作人身攻擊,「他們不斷留言洗板,成個聊天室都留滿粗口,阻礙其他聽眾留言,不過網上電台就是如此自由,我都無符。」

Jonathan

簡 介:香港著名Blogger(http://en.wikipedia.org/wiki/Blogger_%28service%29),現任香港網誌年會召集人,○七年轉手搞網上電台,認為網上電台可與blog結合成audio blog,發揮更大影響力。

開咪節目:IT 時事雜誌

網 址:http://www.mobileradio.hk

Blogger好廢

「廣告商誤信blogger好有影響力,實情宣傳效果好差。」作為香港著名blogger的Jonathan,竟然在訪問中不停倒自己米。

他說近年廣告商睇中blogger在網上的人氣,如○九年的Dolce & Gabbana(http://www.dolcegabbana.com/)在意大利搞時裝展,就請了兩名外國著名fashion blogger坐前排欣賞表演,令香港廣告商誤會blogger將成網上新勢力,花錢請他們試食試用,搏對方在網誌讚好來宣傳,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有數得計,香港最有人氣的幾個網誌,瀏覽量每日最多只得三千幾人,效果點都不及在OpenRice打一句食評威力大,只不過廣告商被光環欺騙了。」

被廣告商睇中

不斷踩blog無人氣,Jonathan話原來網上電台仲多人聽,好似○九年他與朋友開設的網上電台,內容同blog幾乎一樣,但blog最多得三千幾人 睇,網上電台則有八千幾人收聽,「blog太多文字,對於懶睇字的香港人來說,吸引力自然不及以聲音演繹的網上電台節目。」

其實美國已經流行一種名為audio blog(http://www.blogaudio.org/)的聲音網誌,blogger只上載相片,並以聲音取代文字,由於毋須睇字,內容又較 Podcast的純聲音豐富及與網友有更高互動性,瀏覽人數亦大大超越傳統blog。Jonathan說近年香港開始有少數廣告商睇準這股新潮流,指明要 他在網上開咪講產品。「好似去年初,有廣告商搞試玩會,邀請我和聽眾參加,再在節目中搵聽眾講玩後感。」結果,他邀請了幾十位blog的讀者參加,節目出 街後,更有網民支持他大搞。

Jonathan話雖然香港的網上電台仍屬起步階段,但分分鐘影響到blog界生態,「肯定會同美國一樣,出現audio blog,甚至吸引更多人投身做Web J。」

譚達華

簡 介:廣告創作人兼獨立音樂愛好者,認為互聯網可改變香港音樂潮流。○九年見iPhone(http://www.apple.com/hk/iphone/)興起,搵人寫網上電台app介紹本地獨立音樂。

開咪節目:天外有天

網 址:http://www.stage-tube.com

互動電台app

「其實香港網上電台的發展,已經遲過外國幾年。」熱愛音樂的譚達華,一心想推廣本地音樂,○九年就搞了一個音樂分享網站,兩年內上載近二百條獨立樂隊的表演。

可惜網站一直叫好不叫座,瀏覽量兩年間只得幾萬人次。他上年見街上人人一部智能手機,就認定再單靠網站宣傳注定失敗,始終要結合智能手機app,方便其他 人收聽,先可以增加「收視」。於是就請朋友開發了一個iPhone app(http://www.apple.com/iphone/apps-for-iphone/),開啟後可以收睇他網站內的短片,以及由他開咪錄 製的節目,介紹本地不同種類的獨立樂隊。「iPhone興起後,我見到製作得幾差的app都有人下載試玩,加上iPhone可以收聽iTunes的 Podcast節目,於是我就開發一個app將兩樣合併,再加多個錄音功能,等聽眾聽完可以即時留言評論,加強互動性。估不到推出後反應好熱烈,每集都有 幾千人收聽。」

他話網上電台app玩法現在只是第一版,終極版本是讓聽眾上載自己玩音樂的片段,同其他網友分享。「我最想做到人人揸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分享自己的音樂。」

數碼廣播VS網上廣播

數碼廣播英文名為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是AM、FM之後,香港另一種利用大氣電波廣播的方式,除了聲音音質可與CD媲美外,還可以傳送數據、資訊與圖像等多媒體檔 案,今年三月,政府向三個商營電台發出數碼廣播牌照,預計今年底將有十八個電台推出。而網上廣播則顧名思義,借助互聯網進行廣播,聽眾只須上網就可以下載 收聽。

網上電台簡史

網上電台是利用互聯網絡作媒介的電台廣播,與使用大氣電波的數碼廣播和傳統電台不同,因為網上電台眾多,每個節目的收聽率不會太高,一般節目只得三千多人 收聽。而且由於網上電台對上網速度的要求甚高,在56K(http://en.wikipedia.org/wiki/56_kbit/s_modem) 時代,

全港當時只得港台(http://www.rthk.org.hk.ezproxy.lb.polyu.edu.hk/)、

商台(http://www.881903.com)和

新城(http://www.metroradio.com.hk)三間傳統電台試播,

直至現在三個傳統電台已做到差不多網上直播效果。

及至○○年科網熱爆發,建立網上電台的軟件大量應運而生,加上寬頻上網(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6%99 %E6%B8%AF%E5%AF%AC%E9%A0%BB%E7%B6%B2%E7%B5%A1)服務普及,網上電台開始興起。

當時最出名的網上電台,是由名人蕭若元 (http://www.onedollar.com.hk/onedollarceo.html)開設的HKSkyE.com,

並請來名嘴黃毓民(http://www.facebook.com/pages/Wong-Yuk-Man/147241161992148)助陣,甫推出便大受歡迎,可惜最終因科網股爆破而解散。

○五年Apple推出iTunes(http://www.apple.com/hk/itunes/download/)4.9,

加有網上節目平台Podcast(http://www.apple.com/itunes/podcasts/)功能,令網上電台又再受關注。○八年蕭若元再辦網上電台「香港人網」,再度帶起網上電台熱潮。

香港5大網上電台

網上電台雖然剛剛hit起,但其實已經有不少民間電台為人熟悉,以下是最出名的五間網上電台。

(5粒★滿分)

No.1

名稱:香港人網

網址:http://www.hkreporter.com

簡介:綜合性網上電台,由名人蕭若元創辦,最出名是由黃毓民主持的時事評論節目。蕭若元近日更以謝霆鋒(http://www.nicholastse.hk/)及

張栢芝(http://weibo.com/zhangbozhicecilia)婚變事件,在節目內大肆抽水,聲名大噪。

注目程度:★★★★★

No.2 名稱:高登電台 網址:已結業簡介:由香港高登討論區數名資深會員開設,原意是俾高登網民開聲吹水,以及播放網民惡搞的MV。不過經常發生罵戰,並發起反高登電台聯盟,最後於一○年停播。注目程度:★★★★★

No. 3

名稱:OurRadio

網址:http://www.ourradio.hk/web2

簡介:由資深媒體人梁錦祥(http://www.facebook.com/pages/%E6%A2%81%E9%8C%A6%E7%A5%A5/65019107748)創辦,主打年輕人市場,以不談政治為賣點,更經常搞旅行團、網聚、講座及課程等聯繫網友。

注目程度:★★★★

No.4名稱:on air power網址:http://www.onairpower.com簡介:首個廿四小時不停播放的網上電台,開台至今三年多,節目內容與傳統電台一樣,以音樂分享為主。注目程度:★★★

No. 5名稱:開台網址:http://www.openradiohk.com簡介:綜合式網上電台,另設有Podcast頻道及教學,教聽眾開咪做Web J。注目程度:★★★

網上電台在外國已流行多年,不少音響器材生產商,都趁機推出網絡收音機,用Wi-Fi串流播放網上電台節目。Tivoli Audio NetWorks售價:HK$6,800查詢:三通音樂 2796 6373網址:http://www.tivoliaudio.com

開咪七步曲

自製錄音節目後,經iTunes上載Podcast,其實已可視為自建網上電台的一種。不過要玩得精,就一定要做現場直播!網上有不少軟件,可供網民下載自設直播頻道,而且操作簡單,毋須大量電腦知識都可以開咪。

律師話:難以立法

網上電台影響力大,連政府都想立法監管,不過,律師梁永鏗坦言網上廣播的定義甚廣,要監管不是易事。「例如在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上載短片,都可視為廣播,如果政府一刀切禁止任何形式的廣播,香港八成網站都要被河蟹; 加上電台透過互聯網發布,取證亦相當困難。」

他提醒雖然政府難以立法,不過根據現行法例,節目主持不可以呼籲聽眾進行任何刑事活動,例如號召聽眾去炸毀中聯辦或傷害他人等,就可能觸犯不誠實使用電腦罪行。

特報:Facebook群組創立

NEXT 3.0除了繼續搜羅最新產品同潮流玩意,更特別開設Facebook群組,提供互聯網世界精彩新聞同產品情報。只要在Facebook以「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就搵到,而且全日更新,想睇更多新資訊,就要即刻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85

聯通電子渠道進軍C2C領域 網上設授權代理店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49&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鳳凰網科技訊 9月9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在月收入達到20億元之際,中國聯通電子渠道將拓展一種新模式,將代理商模式引入到網上銷售中,由聯通省級公司招募網上銷售代理商,類似於「網上的合作營業廳」,這將是聯通銷售渠道的一種新變革。

  此前,作為中國聯通電子渠道試驗田的廣東聯通已經開通了聯通首家淘寶網旗艦店(gd10010.tmall.com),截止9月8日,該旗艦店總頁面瀏覽量突破了150萬,訪客人數突破43萬,同類店舖排行榜始終位居第一。

  另外,在淘寶網上,「廣東聯通淘寶特約授權店」 http://unigd.taobao.com/已上線,流量排名列同類店舖第七位。據悉,這應該就是聯通電子渠道改革的一個樣板,即聯通在電子渠道中 引入分銷模式,招募C2C賣家一起來銷售聯通3G手機終端以及語音套餐。

  目前,聯通自有營業廳、合作營業廳有2萬多個,但3G時代,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產業背景下,聯通認為,加大力度研究和加快構建互聯網的銷售服務一體化模式。

  據悉,聯通內部會議中已提出未來電子渠道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有電子商務的模式,主要是圍繞中國聯通10010.com官方商城為核心,並將觸角延伸到淘寶商城和騰訊拍拍商城;

  另一種則是網絡聯盟合作模式,網絡聯盟主要是聯合大、中、小網站來共同推動聯通3G的發展,目前加盟網絡聯盟體系的合作夥伴包括新浪商城、京東 商城、UCWEB、IT世界網、太平洋IT商城、IT168等國內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及門戶網站,以及2000多家中小網站和社會能人。

  廣東聯通表示,其淘寶官方旗艦店還將有更多促銷優惠措施推出:如選購廣州3G號碼,預存200最高贈1000元話費+600M本地流量包;選購 東莞3G號碼,存200最高送600元話費+600M本地流量包+50元限量充值卡+4G U盤;選購佛山3G本地極速上網卡套包(含上網費、uism卡、7.2M上網卡終端),前100名最低7折優惠至400元包郵價,含300元上網費、7G 本地流量和2G全國漫遊流量,如果額外再加200元,還送300上網費,本地及全國漫遊流量再翻倍。

  據悉,今年聯通電子渠道的發展目標為交易額達到240億元,使用用戶數突破8000萬戶,定製業務量達到2500萬筆。截至今年6月,聯通企業 門戶使用用戶數突破7400萬戶,日均PV訪問量突破1000萬次,月最高營業額突破20億元,日最高營業額突破9855萬。截止今年8月,中國聯通網上 營業廳單月營業額達到20.9億元。(來源:鳳凰網科技 作者:王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5

溫州女老闆高息圈錢跑路被網上通緝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53&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温州女老板高息圈钱跑路被网上通缉

 

  溫州近日接連發生多起轟動全國的民間借貸資金斷裂事件。

  《每日經濟新聞》9月7日刊登《溫州老闆借票據斂財上億 疑放貸炒樓虧損潛逃》,披露溫州市龍灣區「百樂家電」的女老闆攜上億巨款潛逃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趕赴溫州,實地探訪這個目前全國民間金融最活躍的地區,獨家揭秘案件背後的故事。

  有預謀的騙局?

  記者昨天來到位於溫州市龍灣區城北城中街26~46號的百樂家電,近日「失蹤」的女老闆鄭珠菊在此經營家電多年,與她一起消失的她父親鄭祥剛(音)曾擔任百樂家電的會計。

  昨天記者趕到現場時,狹窄的電器街聚集著數百名苦主,他們不是來買電器,而是為討個「說法」。據不完全統計,此事已經牽涉到上百戶家庭約3億元資產,其中現金1億~2億元,票據約1億元。

  據知情人士稱,鄭珠菊今年49歲,曾拿下了格力電器在溫州市龍灣區的總代理,還兼營西門子、索尼、海爾、松下、TCL、LG、海信、美的、康佳等品牌電器。

  鄭珠菊的一位多年老友、此案的受害者之一的某先生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兩家一直有來往,也經常一起旅遊,她這個人膽子很大,花錢極為大方,政商界黑道、白道很多朋友,不過腦子也很糊塗的。但我真不敢相信,她會欠這麼多人的錢。」

  另一位苦主稱,「以前我們相互都不認識,出了這事情,大家從四面八方聚過來,都成了朋友。」

  鄭珠菊的一位鄰居告訴記者,「她平時待人極其友善,性格極其溫和,總是滿臉笑容,請人喝酒之類的客套話常掛在嘴邊,又常不經意地流露自己有多套房產之類的話,因此和她打交道的人覺得很放心,現在想來,這些都只是幌子。」

  一位被騙的溫州私營企業主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鄭珠菊消失的整個過程似乎是一場有預謀的騙局。經查證,2010年9月百樂家電的法人就變更為鄭珠菊的二兒媳婦張雪雪,租約已於今年9月2日到期。

  截至昨日記者發稿,自發登記的債主名單已經上升至7頁,涉及85人共計8948.62萬元,金額最大的兩個受害者分別被騙1400萬和1360萬元。

  圈現金付月息2分

  鄭珠菊斂財主要靠票據。據一位苦主透露,鄭珠菊屯了大量的承兌匯票,起初用於支付她從電器廠進貨的貨款,電器批發給零售商拿到資金後再還給苦主,前後大約40天。

  對苦主來說,原本4~6個月才能兌換的票據,40多天就能全額兌換,減少了資金周轉的時間,顯得有利可圖。

  記者獲得的一張鄭珠菊父親鄭祥剛簽收的收據顯示,「今收到***承兌匯票一張票據號碼**,**銀行,兌人民幣***,45天付。」下面還有相應的銀行賬號、手機號碼、日期等信息。

  一位外地來溫州收廢品的婦女告訴記者,她回收的不鏽鋼賣給企業拿到一張20萬的承兌匯票,她交給鄭珠菊本想提前拿到現金,誰知鄭珠菊一跑了之。「都是老家父母賣玉米、賣黃豆的錢湊起來做的小本買賣,現在也不敢告訴家裡人,只能急得天天在家哭。」

  聽說鄭珠菊生錢有道、信譽極佳,除了出借匯票,還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借現金給她。一位苦主告訴記者,她是當地製鞋廠的工人,今年先後借了13萬給鄭珠菊,其中不少是從老家親戚朋友那裡七拼八湊來的錢,本想賺點利差,誰知血本無歸。

  她提供的收據顯示,今年3月25日和4月8日,她先後借給鄭珠菊共計8萬元,4月11日又追加了5萬元,收據上清晰地寫著「月利2分」,即鄭珠菊從社會上拿資金的成本是月息2%。

  或禍起擔保公司高利貸

  令人費解的是,據當地人透露,鄭珠菊在當地做電器生意近20年,是溫州龍灣最大的電器經銷商,一個夏天賣空調就能賺100來萬,一年能賺好幾百萬。放著大好的生意不做,最終卻全家玩「失蹤」。

  據知情人士透露,鄭珠菊仍在溫州一帶活動,7月底,多名苦主還在一家當地的星級酒店與她見面交涉。

  一位參與會面的苦主稱,「我們建議她把別人欠她的錢給我們交個底,她欠我們的錢也再對一下賬,有問題大家可以幫她想辦法,但她就是不願意。」

  「想必外面的窟窿一定不小,已經資不抵債了,無心再經營電器生意,才會動了逃跑的念頭。」

  另據知情人士透露,8月下旬,龍灣區永興街道康一村村長王會松集資逃跑,涉及金額1億多元,王會松和鄭珠菊私交甚好,很多人聚集到鄭珠菊店裡要債,導致鄭珠菊最後「失蹤」。

  據一位苦主講述,鄭珠菊的大兒子2010年到上海市奉賢區投奔鄭珠菊的弟弟鄭元生,坊間傳言二人在奉賢區南橋鎮合開了一家擔保公司,具體姓名不詳,擔保公司「不務正業」從事高利貸。

  記者調查發現,正是在鄭珠菊的大兒子開擔保公司後不久,2010年底,鄭珠菊首次出現資金吃緊的狀況。

  記者還查到,鄭珠菊的弟弟鄭元生名下有一家上海海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瑞派機械有限公司。

  一位苦主質疑道,「聽說擔保公司經營不善,他弟弟已經把資產變賣逃走,才牽連到鄭珠菊。」

  溫州市龍灣區公安局政治處有關負責人表示,該案件已於8月27日立案,初步定性為非法經營,已經展開網上通緝,正集中警力追捕,鄭珠菊目前屬刑拘在逃,如果有關於她的情況可以立即和公安局聯繫。《每日經濟新聞》將繼續關注此案的進展。(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8

網上鞋城好樂買醞釀明年上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9-2/3NMDcyXzM2MjE3NQ.html

「年底前或者明年上半年我們會啟動上市前的Pre-IPO,進行第四輪融資,明年或者後年會正式上市。」昨天,中國最大鞋類網上商城好樂買CEO李樹斌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這是好樂買首度披露IPO計劃。

目前,好樂買和最大的競爭對手樂淘目前資金仍然充裕。樂淘在今年年初完成了第三輪融資,總金額達到2億元人民幣,第一輪投資者聯創策源和第二輪領投的德同資本以及老虎基金全部追加投資,三輪融資過後,現金儲備達到4億元人民幣。

而好樂買的第三輪融資於今年年中完成,由騰訊與德豐傑聯合投資,其中騰訊投入達5000萬美元。好樂買於2009年獲得紅杉資本的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和2010年英特爾、德豐傑以及紅杉資本聯合投資17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在獲得騰訊投資之後,好樂買獲得新用戶變得容易了很多。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吳宵光此前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騰訊正在籌建一個電子商務平台,會和騰訊投資的企業以及眾多第三方企業合作。

李樹斌表示,雙方初步意向是好樂買會獨家運營騰訊電子商務平台的運營,「按照我們現在的支撐服務系統,每天能夠支撐3萬~4萬單交易,可以容納騰訊帶來的巨大用戶和流量。」

好樂買已經在大幅擴容,目前已經建設七個倉庫,還將在2011年第四季度啟動自建物流計劃,首批會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實現自行配送。

目前,好樂買和樂淘的經營策略也發生了分化,樂淘開始代理如「憤怒的小鳥」等潮流鞋類,而好樂買則仍然是以代理大品牌的鞋類為主,已經和DragonSea(爵根仕)、Crocs(卡洛馳)等150家品牌達成戰略合作,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十億元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0

網上藥店hold 住利潤?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10/t3878982.htm

 向來京東所到之處,價格戰遍地,然而,此次高調聯姻九州通進軍網絡售藥領域,卻收穫了來自同行與民眾的歡呼。網上藥店這個前景光明現實擰巴的新業態,或許能借由品牌電商平台之力,破解規模困境。

  連鎖藥店便利化的春風剛剛拂過,網上藥店也隨之進入迅猛增長的季節。2011年7月6日,醫藥商業類上市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00998)發佈公告,宣佈與京東商城達成協議,後者將注資九州通旗下的北京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注資完成後,京東商城將與好藥師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共同 運營,為消費者提供藥品和醫療器械等醫藥健康商品。其中京東商城佔股49%,九州通持股51%,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採購、倉儲、配送將由九州通負責,而京東 商城則利用B2C優勢為北京九州通提供支持。
在此前後,網上藥店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淘寶商城、拍拍網等一線電商平台與國藥控股等醫藥商業公司成為了個中主角,網上藥店的江湖泛起波濤。

  起跑的新業態
  中國醫藥電商發軔於2006年,此前雖 在1999年第一波電子商務熱浪中閃爍過網上藥店的身影,卻終因藥監局一紙禁令消失無蹤。2006年,藥監局再次敞開門檻,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SFDA)的備案數據看,當年有5家企業申請獲得了醫藥網上交易資格,其中兩家為註冊地在海南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一家為B2B(與其他企業網絡交易)平 台,而北京和上海的兩家公司則首選申請「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其中,北京金象大藥房成為國內醫藥B2C最早獲得該類交易資格的網站。同樣提前卡位的, 還有上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上海藥房網),法人代表為復星系大佬郭廣昌,而其旗下另一公司上海復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則在之後申請了B2B資格。
網上藥店的加速度,從近年來獲取網絡經營資質的企業數量增長就略見一斑,從2006年不到10家的默默無聞,到2010-2011年超過100%的大幅 增長,時至今日,已有79家企業獲得開展醫藥電子商務的資格(表1)。而這其中,直接針對個人消費者的B2C模式網上藥店漸成主流,佔據了42家。各地的 區域性實體連鎖藥房充當了網上賣藥的主力,如天津天士力大藥房,江西的開心人大藥房,杭州的九洲大藥房,重慶和平藥房,海王星辰健康藥房等在線下大鋪實體 連鎖店的同時,紛紛觸網營銷。在申請了B2B資格的29家企業中,則以醫藥商業及醫藥物流公司為主,如國藥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和九州通醫藥。


線下的醫藥商業已經經歷了長達10年的快速增長期,相比全國9.78萬家通過GSP認證的實 體藥店,具有資質的網上藥店僅42家,這顯然是一片遠未到充分競爭的藍海。在衣食住行紛紛觸網的今天,藥品這一生活中極其重要卻又牽掣著眾多利益方的市 場,與互聯網融合所帶來的空間值得想像。精簡藥品流通環節、降低藥價一直都是民眾的呼聲,而低價一向都是網銷的優勢。此外,網上藥店從資質申請到物流配送 的競爭門檻更高,也能有效規避無序競爭,前景堪稱光明。
最近爆發的一波合作高潮,也凸顯了產業資本及電商平台意欲分羹這一市場的強烈願景。從之前單純的藥店上網競爭上升到品牌電商牽手醫藥商業的跨界合作,從單打獨鬥到強強聯手,行業競爭格局無疑將被改寫。

  難言盈利
  京東商城總裁劉強東在微博上發佈牽手九州通 的消息時同時表示,京東賣藥最重要還是要做到「低價、保真」。不難看出,京東商城高調進場醫藥B2C,是為轉型綜合B2C平台收集一枚新的重要籌碼。噹噹 網2011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圖書業務在盈利,而百貨業務卻依然不盡人意,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無財報可供查閱的京東的難題,要想從垂直類的3C類產品B2C 拓展到綜合B2C,不是簡單跨行業複製就可成功的。而相比其他商品,即使實行低價策略,網上賣藥毛利率也很高。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就表示,電商資本搶佔 藥品市場主要看中其高毛利,一般而言,平價藥店的毛利率在20%左右。
不過,20%的高毛利,更多時候似乎還停留在理論階段,現實遠沒有如此 美好。最早成為網上藥店的金象網,2011年2月就曾披露,儘管近年來銷售額增幅較快,2007年收入1000萬元,2009年則實現了2400萬元收 入,但仍然處於盈虧平衡線之下,而這其中,假藥猖獗、低價優勢不明顯、消費者信心缺失、醫藥流通環節監管乏力、物流配送的特殊要求及資質管理等因素都形成 了一定的阻力。雖然難以獲取其他網上藥店具體的成本及盈利情況,但從一些細節也足見端倪,如平安旗下1號店藥網的運作就沒有想像中順利,1號店從金象藥房 網挖來的總經理做了3個月就離職了,最初做藥網的那撥人後來走了70-80%。而成立了5年的上海藥房網,其在線諮詢的客服僅為2名,其中正常工作時間只 有一名在線,而支付方式也稍顯落後,貨到付款方式需加收貨款3%的手續費,運費也明顯高過其他行業,至深圳的運費首公斤起價25元。此外,在連鎖便利藥店 到處開花的今天,不能使用醫保卡的網上藥店人氣低迷也就不難理解,金象網徐軍坦言,刨去黑藥店,大部門的網上藥店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即便是在 消費、監管、物流等都更為成熟的美國市場,網上藥店盈利也不容易。2011年6月,美國最大的網上藥品零售商Drugstore.com被本土最大的實體 連鎖藥店Walgreens(在美擁有7000餘家門店)以4.09億美元收購,成立於1999年的Drugstore儘管坐擁300萬名註冊用戶,可以 為包括越南、印度、智利、加拿大等國家地區的消費者提供國際化訂單及免費寄送服務,但在被收購之時,其同樣處於銷售增長、淨利虧損的窘境(表2)。不過, 希望有效補充線上資源的Walgreens,仍為Drugstore.com支付了高溢價,每股3.80美元的收購價相當於消息公佈前一天後者收盤價的 213%,WalgreensCEO對網上藥店的發展信心滿滿,並認為集團實體店在資金、市場、供應體系和採購方面的優勢將促進Drugstore保持並 擴大市場份額,並儘早實現盈利。


 平台電商插足或解規模難題
  在國內,盈利難的 主要原因還在於網上買藥未成氣候,消費規模難以越過盈利平衡點,規模上不去就無法提供低價藥品,「低價促銷-消費者聚集-規模效應」的互聯網通殺秘笈也就 難以施展。醫保卡不能用於網上買藥、處方藥無法網上購買等現實限制了消費者的行為;而且對於購藥而言,價格是一方面,藥師的諮詢幫助是另一方面,但從已有 網上藥店的服務來看,偌大平台只配備一兩名客服,與實體店內一個櫃檯就有一名藥師坐鎮的服務水平還相差甚遠。此外,較高的配送費用,3-7天的配送時間也 與藥品的即時需求不符。
集體難以盈利的困境當前,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商城高調聯姻九州通,反而引來網絡藥店業一片歡呼—行業才初起步,更 談不上壟斷性競爭,知名電商的插足,不僅是泥濘現實漸趨晴朗的前兆,更能引來資本和輿論的關注,並幫助普通消費者樹立對「網上買藥」的信賴。毋庸置疑,京 東已有的註冊用戶將為網上藥店的客戶奠定一定的規模基礎,並經由口碑效應放大。而且,京東「最後一公里」的優勢相對現有網上藥店的水平非常明顯,其在建的 亞洲最大物流中心,輔以九州通的專業醫藥商業倉儲及配送鏈,將有效縮短藥品的配送時間,降低費用。不過,與尚在摸索可持續盈利模式的美國同行一樣,探索適 合網絡銷售的藥品品種、多元化經營將成為網上藥店實現盈利的關鍵。
另一方面,監管也逐步趨嚴,對淘寶醫藥館的查處是具體例證,而從SFDA最 近頒發的資格證書有效期來看,也不如2006年時一簽五年那麼慷慨,大部分網上藥店的資質有效期壓縮到三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上藥店的生存困境突圍, 既要放開處方藥領域,同時監管更要跟上,規範行業發展,淨化市場,保障消費者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52

網上高手 股海無涯

http://blogcity.me/blog/reply_blog_express.asp?f=U5ESNT0PL4145585&id=223363&catID=&keyword=&searchtype=

寫這篇blog令我好些猶豫, 我很久沒得罪人, 怕寫得太過份又不知如何下埸. 但有些事我明知吃力不討好或犯人憎我也做完一次又一次.

 

我 舊文有一篇叫"賭徒", 文中有提到一位本網blogger, 我印像中當時他的blog一日都冇100個hit, 今早我望下, 一早已有5 、6千個hit. 我當時冇quote佢個名, 最大原因其實係我怕有人會去跟住炒. 我並不想評論他的能力, 因為我不了解他, 但我希望跟人炒期指的人最好小心些, 這玩意可不是人人可玩的, 跟錯人固然死得難看, 跟對人也可以輸到一敗塗地. 行內有句名言意思是想令人最快輸身家就教他去炒期指吧.

講 一件陣年舊事. 我曾說過我上網經驗豐富, 豐富到我可算是第一代上網討論金融的人, 當年是用newsgroup為主, 並不像現在有forum, 有blog等等. 許多現在網上的名bloggers, 有些更出了很多書, 其實我們早在10年前已交過手. 證監立例後, 許多人已不再發表文章, 剩下的是許多業餘高手依然活躍.

幾年前有位高手出現在某newsgroup, 自稱是投資銀行炒 手, 日日無私奉獻, 貼大量的圖表分析, 分柝大戶手法, 透露大戶倉位, 預測大市走勢, 努力咁去教人炒期指. 短短數月, fans無數, 每出一文, 各fans好似討得神的指引, 連聲thank you, 蠃盡讚美. 有位閒人已見慣呢d埸面, 除了覺得好笑, 還有一種無奈的感覺... 本來人有人寫, 閒人有閒人看, 反正估市冇對錯, 輸錢也是那些無知的人, 輸輸下自然會學精. 可是有一天, 高手越了位, 他自稱有某歐資大行消息, 那月必做淡倉, 並立下誓言輸左佢賠, 大堆fans深信不疑. 閒人睇完終於忍唔住出聲. 閒人覺得估市冇錯, 但別用消息誤導d fans, 結果引來大堆fans圍攻, 高手甚至出言恐嚇, 說他和他的公司會向那位閒人出律師信. 閒人在多次好言相勸無效下自覺已盡了本份, 打算一走了之. 但高手聲稱要出律師信這下可激嬲了已經多年與世無爭的閒人. 閒人於是打了個電話查了一下高手號稱的投行是甚麼東西. 一問之下, 還真有這間投資銀行, 只是太小太新所以冇乜人知, 更巧合的是掌管該投行盤房的香港主管竟是閒人的舊同事. 閒人又八掛去問下舊同事那位高手的公司同佢地有何瓜葛.... 兩日後高手上網聲稱已辭職, 要另建一番事業. 他決定開個收費網站, 每天俾tips , 令各fans早曰踏上發達之路. 不久後他就被fans告上法庭, 俾人吊銷牌照, 上埋報紙, 從此在金融業再無立身之地. 高手真正的身份只是一間不入流的微形金融公司的經紀仔, 他任職的公司和他號稱任職的投行其實是客戶關係. 現實中一個小人物, 在網上成了萬人偶像, 勸各位上網還是小心些好, 吹牛可是不犯罪的.

或許有 人會問, 如果他估市準, 能幫人蠃到錢, 他真人是倒垃圾的也沒所謂. 我同意, 可惜的是, 他大部份時間是錯的, 包括他號稱會賠錢的那一個月, 如果由2004年一直做淡到2005年, 那可以是一場災難. 或許有人奇怪如此"高手"何解有那麼多fans..... 哈哈.........我到今天都不明白, 而這現像竟不斷出現, 我已見怪不怪.

我奉勸大家, 在網上別太易信人, 會劃圖, 會引經據典, 滔滔偉論吹到像股神的股民, 我們現實中身邊有大把, 你會輕信他們嗎? 記住, 股市賺錢,你除了靠運氣只能靠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37

網上商業 CKM001 Blog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186469/index

12




阿里巴巴(1688)發布了本年第三季業績,營業收入為人民幣16.02億元,同 比增長10.6%,環比下降1.3%;淨利4.097億人民幣,同比上漲11.9%,環比下降11.8%。盈利增長放緩,主要因為自9月開始,中國出口受 外圍經濟影響而有所放緩,令國內中小企對外出口的生意減少,上表顯示(表一),第三季收費會員人數比第二季環比倒退,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阿里巴巴的業績表 現,實在可以理解,見淡唱淡,各大行亦一齊下調阿里巴巴之目標價。

但我開宗明義行長線投資,眼光只會放遠到未來。根據BCG的一個調查報 告(表二),根各發達國相比,國內之網上商業交易額只是起步階段,到2015年,中國的網上商業交易額將會再翻一翻,阿里巴巴母公司旗下之淘寶網,就是網 上交易之龍頭公司,國內網上商業發展困難,主要有幾個原因,一個是網上行騙問題嚴重,阿里的支付寶就解決了金額交收的問題,支付寶在國內的市佔率已達5 成,其次是貨物運費高昂,阿里亦開始連結下游的速逮公司,最終,阿里巴巴(1688)會由一間中介公司,轉型為由製造商到消費者的一條龍服務,我是阿里巴 巴的小股東,當然憧憬公司未來成為另一隻十倍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78

光合作用欲靠網上賣書重生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9/3MNDE4XzM4NzA3Mg.html

談判進行一個多月後,光合作用書房「重生計劃」進入實質性階段。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經過多輪談判,上週,光合作用「重 生」的盈利模式初稿已經出爐,並初步獲得有明顯投資意向的投資人認可。為了避開民營書店遭遇的網絡銷售的衝擊,新光合作用將採用線上線下組合的模式,實體 店以體驗為主,網絡銷售以營利為目的,與傳統電商競爭。

簽對賭協議

「目前,詳細的方案已經 出爐,並得到部分投資者的認可。」昨日,負責重組方案設計的開銳創富公司CEO勞莘,代表光合作用官方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透露,目前重組小組已經著手進入 債務清理、項目評估等詳細操作層面,預計一到兩週時間內,詳細的重組方案將向社會大眾全面公開,並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光合作用的重組被視為「拯救」傳統文化產業的一場運動。「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讀者對這個品牌有著深厚的感情。」勞莘表示,因此,新光合作用將不再侷限於以往的「小清新」風格,而是以21世紀讀者群的需求為中心,深入地營造一種帶有濃厚感情色彩的閱讀體驗方式。

新 光合的盈利模式將通過線上線下兩個渠道相輔進行,實體店將回歸到塑造「悅讀空間」這一傳統核心,進一步強化人文美學體驗,並對商品種類、銷售模式做大幅度 的創新,提升實體店的盈利能力。「線上的銷售目前還不便透露。」勞莘表示,但其模式不會和噹噹、京東等傳統電商競爭,會是一種「新的模式」,作為新光合作 用迎接數字時代的盈利點。

勞莘透露,新光合作用的盈利模式已經引起了數家企業的興趣,目前,經過幾輪篩選後,公司儲備的可合作對象已不下20家,接下來兩週內,將進行最終的篩選。

光合作用創始人、總經理孫池的團隊是否會丟掉新光合的控股權?勞莘表示,光合作用將與投資人簽訂一份對賭協議,通過這種方式,讓原有團隊繼續承擔主要責任,但並不強調掌握完全的控股權。

欠債金額遠低於傳言

此前,光合作用因為集體歇業,被坊間猜測重組將面臨龐大的債務壓力,重新啟動資金可能需要1.3億元。在此前的談判中,債務也成為不少投資人猶豫不決的重要因素。

勞莘首次回應表示,根據目前的盤點情況來看,光合作用所欠債務約為傳說中的1/3到一半之間,即4000萬到7000萬左右。「最終盤點結果還未出爐,根據目前情況來看,債務數據可能還會少於這個數字。」

除 了債務壓力外,早已將光合作用告上法庭的供貨商們似乎對其已喪失信心,而重建供應商信心也將成為新光合的重要課題。對此,勞莘表示,光合作用的重生需要各 方的支持,特別是供貨商,目前,公司已主動與數家合作了十幾年的供貨商聯繫洽談,對方已承諾將在給予公開支持聲明的同時,部分供貨商免收新光合開業的第一 輪鋪貨費用。未來一到兩週內,聯絡部分同行還將以「拯救傳統文化產業」為口號,向社會發出集體的聲明和支持。

此外,本報從半官方人士處獲悉,民營書店將獲得稅費及租金減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的可能性也十分大。

重塑商業價值

而在拯救傳統圖書行業的路上,光合作用也並不是一個獨行者。上個月,在廣州,一家斥資數千萬元的方所書店開門營業。

勞莘也透露,光合作用宣佈歇業時,就有大批投資者前來洽談,其中包括各類投行、做文化創意產業園和博物館等文化投資性質的地產商、文化傳媒行業的資本,甚至還有幾家偏重於服裝的企業。

而此前,廈門新格品牌管理諮詢有限公司CEO蘇曉東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也透露,一直以來,很多包括風投、基金在內的各類資本也曾嘗試進軍圖書零售行業,當前的圖書零售行業的商業價值還是被很多資本看好。

但未來民營書店該如何盈利?

「傳統書店的盈利模式必將被淘汰,未來的圖書零售行業必須回歸到體驗式閱讀中去。」勞莘解釋,根據歐美圖書零售業的發展經驗,實體書店不再是圖書的銷售場所,只是一個體驗場所,企業的盈利則需要在實體書店之外的渠道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