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110/t3878982.htm
向來京東所到之處,價格戰遍地,然而,此次高調聯姻九州通進軍網絡售藥領域,卻收穫了來自同行與民眾的歡呼。網上藥店這個前景光明現實擰巴的新業態,或許能借由品牌電商平台之力,破解規模困境。
連鎖藥店便利化的春風剛剛拂過,網上藥店也隨之進入迅猛增長的季節。2011年7月6日,醫藥商業類上市公司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00998)發佈公告,宣佈與京東商城達成協議,後者將注資九州通旗下的北京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注資完成後,京東商城將與好藥師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共同 運營,為消費者提供藥品和醫療器械等醫藥健康商品。其中京東商城佔股49%,九州通持股51%,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採購、倉儲、配送將由九州通負責,而京東 商城則利用B2C優勢為北京九州通提供支持。
在此前後,網上藥店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淘寶商城、拍拍網等一線電商平台與國藥控股等醫藥商業公司成為了個中主角,網上藥店的江湖泛起波濤。
起跑的新業態
中國醫藥電商發軔於2006年,此前雖 在1999年第一波電子商務熱浪中閃爍過網上藥店的身影,卻終因藥監局一紙禁令消失無蹤。2006年,藥監局再次敞開門檻,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SFDA)的備案數據看,當年有5家企業申請獲得了醫藥網上交易資格,其中兩家為註冊地在海南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一家為B2B(與其他企業網絡交易)平 台,而北京和上海的兩家公司則首選申請「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其中,北京金象大藥房成為國內醫藥B2C最早獲得該類交易資格的網站。同樣提前卡位的, 還有上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上海藥房網),法人代表為復星系大佬郭廣昌,而其旗下另一公司上海復星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則在之後申請了B2B資格。
網上藥店的加速度,從近年來獲取網絡經營資質的企業數量增長就略見一斑,從2006年不到10家的默默無聞,到2010-2011年超過100%的大幅 增長,時至今日,已有79家企業獲得開展醫藥電子商務的資格(表1)。而這其中,直接針對個人消費者的B2C模式網上藥店漸成主流,佔據了42家。各地的 區域性實體連鎖藥房充當了網上賣藥的主力,如天津天士力大藥房,江西的開心人大藥房,杭州的九洲大藥房,重慶和平藥房,海王星辰健康藥房等在線下大鋪實體 連鎖店的同時,紛紛觸網營銷。在申請了B2B資格的29家企業中,則以醫藥商業及醫藥物流公司為主,如國藥控股河南股份有限公司和九州通醫藥。
線下的醫藥商業已經經歷了長達10年的快速增長期,相比全國9.78萬家通過GSP認證的實 體藥店,具有資質的網上藥店僅42家,這顯然是一片遠未到充分競爭的藍海。在衣食住行紛紛觸網的今天,藥品這一生活中極其重要卻又牽掣著眾多利益方的市 場,與互聯網融合所帶來的空間值得想像。精簡藥品流通環節、降低藥價一直都是民眾的呼聲,而低價一向都是網銷的優勢。此外,網上藥店從資質申請到物流配送 的競爭門檻更高,也能有效規避無序競爭,前景堪稱光明。
最近爆發的一波合作高潮,也凸顯了產業資本及電商平台意欲分羹這一市場的強烈願景。從之前單純的藥店上網競爭上升到品牌電商牽手醫藥商業的跨界合作,從單打獨鬥到強強聯手,行業競爭格局無疑將被改寫。
難言盈利
京東商城總裁劉強東在微博上發佈牽手九州通 的消息時同時表示,京東賣藥最重要還是要做到「低價、保真」。不難看出,京東商城高調進場醫藥B2C,是為轉型綜合B2C平台收集一枚新的重要籌碼。噹噹 網2011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圖書業務在盈利,而百貨業務卻依然不盡人意,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無財報可供查閱的京東的難題,要想從垂直類的3C類產品B2C 拓展到綜合B2C,不是簡單跨行業複製就可成功的。而相比其他商品,即使實行低價策略,網上賣藥毛利率也很高。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就表示,電商資本搶佔 藥品市場主要看中其高毛利,一般而言,平價藥店的毛利率在20%左右。
不過,20%的高毛利,更多時候似乎還停留在理論階段,現實遠沒有如此 美好。最早成為網上藥店的金象網,2011年2月就曾披露,儘管近年來銷售額增幅較快,2007年收入1000萬元,2009年則實現了2400萬元收 入,但仍然處於盈虧平衡線之下,而這其中,假藥猖獗、低價優勢不明顯、消費者信心缺失、醫藥流通環節監管乏力、物流配送的特殊要求及資質管理等因素都形成 了一定的阻力。雖然難以獲取其他網上藥店具體的成本及盈利情況,但從一些細節也足見端倪,如平安旗下1號店藥網的運作就沒有想像中順利,1號店從金象藥房 網挖來的總經理做了3個月就離職了,最初做藥網的那撥人後來走了70-80%。而成立了5年的上海藥房網,其在線諮詢的客服僅為2名,其中正常工作時間只 有一名在線,而支付方式也稍顯落後,貨到付款方式需加收貨款3%的手續費,運費也明顯高過其他行業,至深圳的運費首公斤起價25元。此外,在連鎖便利藥店 到處開花的今天,不能使用醫保卡的網上藥店人氣低迷也就不難理解,金象網徐軍坦言,刨去黑藥店,大部門的網上藥店至今尚未實現盈利。
即便是在 消費、監管、物流等都更為成熟的美國市場,網上藥店盈利也不容易。2011年6月,美國最大的網上藥品零售商Drugstore.com被本土最大的實體 連鎖藥店Walgreens(在美擁有7000餘家門店)以4.09億美元收購,成立於1999年的Drugstore儘管坐擁300萬名註冊用戶,可以 為包括越南、印度、智利、加拿大等國家地區的消費者提供國際化訂單及免費寄送服務,但在被收購之時,其同樣處於銷售增長、淨利虧損的窘境(表2)。不過, 希望有效補充線上資源的Walgreens,仍為Drugstore.com支付了高溢價,每股3.80美元的收購價相當於消息公佈前一天後者收盤價的 213%,WalgreensCEO對網上藥店的發展信心滿滿,並認為集團實體店在資金、市場、供應體系和採購方面的優勢將促進Drugstore保持並 擴大市場份額,並儘早實現盈利。
平台電商插足或解規模難題
在國內,盈利難的 主要原因還在於網上買藥未成氣候,消費規模難以越過盈利平衡點,規模上不去就無法提供低價藥品,「低價促銷-消費者聚集-規模效應」的互聯網通殺秘笈也就 難以施展。醫保卡不能用於網上買藥、處方藥無法網上購買等現實限制了消費者的行為;而且對於購藥而言,價格是一方面,藥師的諮詢幫助是另一方面,但從已有 網上藥店的服務來看,偌大平台只配備一兩名客服,與實體店內一個櫃檯就有一名藥師坐鎮的服務水平還相差甚遠。此外,較高的配送費用,3-7天的配送時間也 與藥品的即時需求不符。
集體難以盈利的困境當前,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商城高調聯姻九州通,反而引來網絡藥店業一片歡呼—行業才初起步,更 談不上壟斷性競爭,知名電商的插足,不僅是泥濘現實漸趨晴朗的前兆,更能引來資本和輿論的關注,並幫助普通消費者樹立對「網上買藥」的信賴。毋庸置疑,京 東已有的註冊用戶將為網上藥店的客戶奠定一定的規模基礎,並經由口碑效應放大。而且,京東「最後一公里」的優勢相對現有網上藥店的水平非常明顯,其在建的 亞洲最大物流中心,輔以九州通的專業醫藥商業倉儲及配送鏈,將有效縮短藥品的配送時間,降低費用。不過,與尚在摸索可持續盈利模式的美國同行一樣,探索適 合網絡銷售的藥品品種、多元化經營將成為網上藥店實現盈利的關鍵。
另一方面,監管也逐步趨嚴,對淘寶醫藥館的查處是具體例證,而從SFDA最 近頒發的資格證書有效期來看,也不如2006年時一簽五年那麼慷慨,大部分網上藥店的資質有效期壓縮到三年。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上藥店的生存困境突圍, 既要放開處方藥領域,同時監管更要跟上,規範行業發展,淨化市場,保障消費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