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紅酒是消亡的音樂 郭荆璞

http://xueqiu.com/7571730629/22106076
其實按照我的理解,紅酒,特別是老世界紅酒,就好像古典音樂,正在慢慢的死去。

以前對紅酒的精緻、細膩、多層次口感和平衡的追求,在新世 界紅酒和新世界、新興紅酒消費者那裡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追逐穩定易得的快感,甚至是身份地位的炫耀、投資價值等等附加的東西。所以呢,沒必要爭論什麼 法國人現在還愛不愛紅酒什麼的,紅酒不屬於法國人,紅酒屬於一個過去的時代,以及一些人對於過去的記憶,另一些人對於他人過去輝煌的羨慕和未曾經歷而產生 的盲目崇拜的幻覺。

在過去的60-70年中,新世界紅酒,主要是美國加州和澳大利亞,也包括智利、加拿大冰酒等等,在紅酒消費者中樹立了 新的口味標準。新世界紅酒產地氣候穩定,災害較少,釀製過程中大量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採用機械化的採收、壓制,首創恆溫不鏽鋼桶發酵,為了調整口味添 加橡木片之類的手段等等。

我無意貶低新世界紅酒。可以說,新世界紅酒是工廠作品,口味穩定,品質優良,作為每餐必備非常理想。如果不是新 世界紅酒的崛起,我甚至可能不會有多少機會品味紅酒。新世界紅酒的製作方法更保證了每餐都可以獲得相同的快感,就好像我們在出差的時候,會為了食品質量的 穩定去選擇快餐連鎖一樣。作為中國紅酒的代表,張裕、長城等企業與種植戶簽訂合同,通過統一管理、品質控制達到規模化的目的,這種方式也是新世界紅酒相當 廣泛採用的。

紅酒在這裡,真正成為了一種工業產品,紅酒企業也真正成為了投資標的。紅酒,始終是一種快速消費品,而不是奢侈品。

不 過我最喜歡的一些酒(我不喜歡干紅干白,反倒喜歡中國消費者不待見的甜酒),要在幾種偶然因素的作用下,極端天氣出現,在葡萄被霜害黴菌侵染的時候才會到 來,不是追求特別的那種矯情,而是因為糖分只有在極度惡劣的情況下才會積聚到極限,在冰雪或者黴菌的作用下,葡萄才會有最甜蜜的採收。

這樣的酒是不穩定的,產出這樣酒的土地,是創造不出穩定的現金流,不受投資者青睞的,是屬於舊世界的手工作坊的,是必將消亡的。遺憾,但是必然。

@盧山林 介紹的一篇文章《紅酒恩仇錄:新世界雅痞PK老世界紳士》:
http://www.winechina.com/html/2012/07/201207126891.html 有興趣可以讀一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80

全球最大紅酒投資基金Nobles Crus估值疑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768

《金融時報》獲悉:全球最大的紅酒投資基金,盧森堡Nobels Crus,其持有的藏品估值比其他競爭對手都高出很多。這種差異使人對葡萄酒市場的精確估值產生了懷疑。這家基金近年來吸引了許多收藏者、投資者甚至是養老金投入數十億美元在其中。

很少有比Nobels Crus做的更好的紅酒基金,它於2008年成立時僅有200萬歐元資產,現在已經增長到1.09億歐元。
 
自從基金成立以來,由於13%的年回報率,吸引了許多來自歐洲各地的投資者,資產累計達54,000瓶。這些酒主要來自波爾多和勃艮第。自2011年開始,基金每月淨資產收益都保持獲利,即使是在Liv-ex 100紅酒指數下跌23%的情況下。
 
但比利時一個獨立金融分析師Jean Walravens認為, Nobles Crus的高回報率並沒反應現實情況。
 
「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離開這個基金,而新的投資者卻沒有那麼多時,這些利潤就會消失。」
 
幾乎所有Nobles Crus的收益都是來自其葡萄酒庫存的「不真實的利潤」,而不是真實的銷售額。
 
《金融時報》向Liv-ex詢問Nobles Crus的紅酒窖藏分佈。Nobles Crus的波爾多葡萄酒佔到儲藏總量的三分之一,價值2600萬歐元。而Nobles Crus則將這些酒的估值提高了37%,為3600萬歐元。
 
 Nobles Crus的管理者之一Michel Tamisier解釋說,基金的估值方法是有基礎的。 Nobles Crus採用拍賣行兩個價格的平均價格(不除去佣金價格),還有兩個價格數據來自酒商。但據《金融時報》聯繫其競爭對手獲得的消息卻是,沒有任何紅酒基金 販賣的酒價能比Liv-ex給出的中間價格高出很多。
 
Nobles Crus是允許每月贖回的開放式基金。它由德勤審計並在盧森堡註冊,受到盧森堡金融監管委員會監管。
 
Liv-ex 100紅酒指數, 是葡萄酒業價格的指標,每月計算100種二級市場交投活躍的優質葡萄酒的價格變動情況。在該指數的100種成分酒中,94.62%是波爾多紅 酒,0.85%是波爾多白酒,1.02%是勃艮第紅酒,2.96%是香檳,0.55%是意大利葡萄酒。Liv-ex100指數是透過業界公認的Liv- ex平台所報的中間價定價,並按供應和稀有程度做加權計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03

紅酒、投資、人生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e3yx.html
昨天晚上與幾位好友喝紅酒,慶祝去年投資豐收(含物業投資),朋友帶來了珍藏的93、94年瑪歌,寓意希望將來能夠象Mark哥一樣不務正業,靠9394(搞三搞四)享受人生。期間朋友推薦用皮旦配瑪歌,沒想到,媽的,絕配!

好酒很快就快喝完了,不夠過癮。朋友回去車上拿了兩支平時我們常喝的04年靚次伯。媽的,decant了半小時,居然感覺還會是那麼難喝(其實並不差)。席間朋友爆了一句喝紅酒和人生一樣,長幼有序,必須先從低端的先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絕不能走回頭路。是呀,別說破產重新開始,就是資產數後面少一個零都不知道如何生活了。

這些年來身邊借貸投資的朋友們,要麼就是進入下流人士俱樂部,要麼就是去了難以翻身俱樂部。剩下的就是我們一班永不借貸、不知進取的傻瓜了。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人鍾情於追求曲折的人生,也許走平坦大道總是不能帶來抄小路提前達到的樂趣。抄小路的結果有可能最快到達高峰,但也很可能此路不通要重走回頭路,甚至……。

朋友說今年誰能夠有50%回報率,明年他請喝82年拉菲。大家對望,算了,還是別跑太快,繼續我們的保守投資。82拉菲還是留給傻子喝吧!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再來一次?何必冒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41

紅酒行業研究思路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3493759
由於炒股比較晚,基本從10年開始,所以錯過了白酒和房地產這兩個牛股板塊,我也基本沒有學習相關知識。

消費板塊,似乎只有紅酒和黃酒是最後沒有開發的處女地了。從戰略角度,我認為還是需要對紅酒板塊進行跟蹤研究。

但是,紅酒,啤酒,黃酒,白酒,各自都有差異,行業性質,規律什麼肯定都不一樣。

所以,我們先要研究中國的白酒,啤酒為什麼成功,國外的紅酒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再回過頭來看中國的紅酒和黃酒。

我研究東西,喜歡自己蒐集資料,自己用常識思考,當然,我也會看券商報告和高手文章。但是,為了防止過早形成主觀偏見,還是先自己列出思路,進行研究吧。

請高手指點補充。

1.時機方面

白酒銷量也不是一開始就爆發的,主要是2000年初隨著中國經濟騰飛才開始做大做強的。如今的中藥牛股例如雲南白藥,片仔癀,當年也都是窮矮挫。

過去,是否中國的消費習慣沒有起來,所以,紅酒的高速發展期還沒有到來?

這方面得依據紅酒的用途(社交,自用的消費比例各自多少),滲透率(生長曲線),消費人群(例如年輕人佔比,畢竟老年人難以改變喝白酒習慣),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等等來綜合考慮

2.行業的本質

消費群體,消費場合(例如白酒和啤酒,面對的客戶群不一樣,前者更加高端化,用於送禮,用於社交場合,後者則是平民消費,那麼,紅酒和黃酒呢?)

文化背景,民族習慣(紅酒是舶來品,黃酒是區域品種,這些品種的消費習慣是否比較難於推廣到全國?)

原料,工藝,價格,渠道,品牌(原料方面,紅酒特別重視產地,年份,氣候等等。
價格方面,一般也是隨著消費能力升級的。所以,目前市場的主流價位是多少?各個廠家的產品線如何?(高中低檔次)渠道方面,國外據說都是超市為主,佔80%,而中國正好相反,超市20%,品牌營銷方面,是文化營銷,還是其他)

這方面,需要研究國外的紅酒發展歷史

另外,國外的紅酒行業,發展週期大概多久?也就是說,紅酒行業,也許不會像白酒那樣高速爆發,而更可能是緩慢流行,緩慢增長?是一個慢行業?

3.價格,估值,公司的管理層,營銷思路

國外的紅酒龍頭市值都是多少?

這個行業如果是個性化長尾經濟的,走小批量個性化路線,那麼也許天花板就有限,想做大,必須得多品牌,多地域經營,難度很大

在資產負債表方面,也許最應該看中的就是葡萄園,什麼樣的位置最適合種植葡萄,葡萄的酸甜度等是否有影響?土地租賃權期限,價格,葡萄樹的種類,生長週期(據說葡萄樹6年才可以成材?)

紅酒庫存雖然不一定貶值,但是如果企業不被併購,有沒有變現價值?(王朝酒業這種公司,價格很便宜,資產主要就是庫存和葡萄園,如果公司的品牌無法重現輝煌,當紅酒泡沫起來,也許存在併購價值,庫存和葡萄園也會漲價?)

如果未來紅酒泡沫起來,中國農村土地價格上漲,紅酒公司的葡萄園是否會水漲船高?

葡萄園在上市公司手中嗎?

公司的管理層,營銷思路如何?現在做紅酒的電子商務網站很多,對傳統超市商超零售
有什麼影響?

總而言之,紅酒行業是很複雜的行業,肯定很個性化,不像白酒和啤酒相對共性。要不,當年多少看好中葡,通葡,張裕的價值投資者,很多似乎都受傷纍纍?

我感覺紅酒行業似乎比很多醫藥股還難研究。

如果行業很複雜,那麼要承認自己的無知,對於安全邊際更需要重視,要更加重視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看看它的資產都能值多少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0

付鵬專欄:LME的『舞龍』與『紅酒』的轉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145
上個月在LME亞洲周上,李小加先生就如何一邊舞龍一邊喝紅酒做了完美的闡釋,華人最優秀的太極拳精神發揮非常到位,一邊是重申港交所無意從根本改變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業務模式,也並無計劃改變交易圈的模式,並承諾至少在2015年1月前都不會增加收費或改變會員架構,但是一邊卻是在自己的臉書上或者自己的博客上近期頻頻撰寫博客,內容都與LME有關,短短半個月左右就寫了4篇,其中就不乏闡述LME倉庫排隊提貨現象的文章。
 

LME的寬進嚴出提貨排隊的遊戲規則到底誰是受益者,我想庫存的遊戲結合倉儲領域如何玩轉,這其中的方法有N種,無論是將交易所場外執行的現貨業務的價格和升水保持著一定水平結合出入口賺取暴力,還是其他的幾種方式,這些盡人皆知的『不是秘密的秘密』屌絲在這裡就不浪費口舌了,正如LME董事會講到的:『如何平衡會員,倉庫運營商和金屬業界各方的不同需求』,不同利益集團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在同一個平台下如何進行利益的再分配就顯得有點意思了。

 

隨後也就在李先生博客寫完,紅酒和舞龍謝幕之後,LME正式的開始下手進行入主後的調整,這年頭一旦收購成功之後,之前承諾的天花亂墜的『50年不改變和50年不動搖』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人不利己天誅地滅的道理大家還是明白的。引用李先生的一個詞叫『LME生態圈』正在更好的符合亞洲模式,真正要打造的就是成為了『亞洲的LME'。但在這些大刀闊斧的改革的同時,如何能夠平衡『中國』和『倫敦』的信任,就非常考驗李先生的智慧了。

 

那麼後面LME的亞洲生態圈還會有那些巨大的變化,這點不難猜測,LME亞洲中對於身處會場的屌絲來說,一個關鍵的詞非常的吸引我的注意『三條腿走路』;未來基於人民幣計價的有色金屬交易合約是必然的結果,不僅促進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更重的是中央政府更為看重的是如何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服務鋪路的意義,當然要想服務於這一點,在上海和香港設立LME的交割庫應該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仔細想想最近關於李總理力排眾議拍板上海自由貿易區裡的一些細節,我想大家應該是不難想到對LME來說是啥意思了。當然如果LME快速推進的話我想我們的上海交易所的配合就應該是滬銅夜盤或24小時交易了。

 

看樣子正如李先生自己說的,中央政府對於支持港交所收購LME寄予的希望就是:「請進來、走出去、掛進來、掛出去」即透過香港,讓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讓內地投資者走向國際,引入外國產品,及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國際。

 

而毫無疑問這些改革一定會觸碰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蛋糕,就拿寬進嚴出提貨排隊的遊戲規則來說,對於買貨的企業其中大多數都是中國買家來說,被強行的扒皮的日子很快就會過去了,而摩根扒皮,高盛扒皮還是佳能可扒皮的好日子也很快就會過去了,LME真正實施估計要到10月份開完內部會議,明年4月份才可能真正的推出,這也就給了諸位『周扒皮』先生很大的緩衝期,那麼現在就立即開始行動吧,這點從最近摩根大通和高盛尋求賣掉旗下金屬倉儲業務的著急程度就能夠深切的感受到。

 

我覺得最為鬱悶的就是JPM的Blythe Masters,這位女強人好不容易通過數年的佈局應該是07年-10年把JPM的大宗商品打造成世界前三:2010年由於歐洲問題給RBS帶來的沉重壓力,趁著部分國有化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出售資產以償還歐盟監管部門之機,以17億美元收購RBS和Sempra Energy 的合資公司RBS Sempra的非美國大宗商品交易資產(這其中就有最有名的Henry Bath,大家熟知的新奧爾良很多倉庫的所有權就在這家公司名下)。然後和中國銀行爭搶MF的倫敦商品團隊和席位還有MF手上的LME股權,JPM徹底展開了對LME市場的佈局,後面又是大家比較熟悉的ETF,又是收購LME股權。剛剛好日子享受沒幾天,港交所這麼一出手收購外加如此果斷的切斷了B大媽的財路,我估計這位女強人正非常的頭疼呢。

 

不過女強人就是女強人,馬上調轉船頭,如果等新規出來,這些原本的金娃娃倉儲系統估計損失將超過50%以上,JPM自己的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已經開始與買家洽談了,該倉庫是其在2010年以約5.4億美元購得的。而最近也開始啟動了出售旗下Henry Bath倉庫的進程,李先生其實也算是權衡半天了,給了這些『周扒皮』先生們將近1年的緩衝期,足夠他們處理手上這些原本的金娃娃了,而丟了一個金娃娃就一定要再給人家另外一個金娃娃,會是什麼呢?屌絲大膽的猜測一下,無非就是在人民幣結算和上海的LME交割倉庫上可以做一些文章而已。

短期內很多人擔心交易制度的改變會對現貨市場造成衝擊,這些現貨庫存會跑到市場來麼?我想是不會的,這幾年金娃娃遊戲規則已經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庫存現貨的真實成本早就被攤薄的很低了,完全沒有必要拋到市場裡自己砸自己的腳,但是對於之前那種利用倉庫普遍提前佈局控制目前的入庫量,直接導致倉庫新增倉單不足,同時合約空頭難以用現貨交割平倉,合約遠期曲線近端被激烈抬升的吃結構的錢扒升貼水的錢的遊戲恐怕是不可能再玩了。

 

而仔細分析一下目前LME董事會提出縮短倉庫出貨時間的建議,通過引入新的基於「入貨率」而調整的「出貨率」,防止當前的排隊現象繼續惡化;針對「註銷倉單」重新排隊的行為,引入新的「出貨率」,從而減少當前的隊伍長度;通過「祖父條款」(即豁免新例生效前的行為的條款),避免懲罰那些依據之前LME規則來作出投資和運營決定的倉庫公司。既然都有了祖父條款,那麼倉儲公司背後這些大老闆的利益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這一點毫無疑問應該是利益博弈的結果,那麼關鍵詞的註銷倉單的本質不是對價格趨勢的控制,而是對價格結構的扭曲,要明白大佬們賺的是屌絲一直在給大家講的『結構和制度』的錢,因此新的規則意味著新的玩法,老的東西都被人知道了,那就不是什麼秘密了。

 

JPM也好,高盛也好,佳能可托克也好,是時間準備換新的玩法了,上海自由貿易區外加人民幣價格和結算再加上海未來的夜盤銅,是時候考慮往這個方向重新佈局了,如果還想在大宗領域繼續霸主的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10

大牌明星紮堆天貓賣紅酒 你會買單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847.html

大牌明星紮堆天貓賣紅酒 你會買單嗎?

第一財經日報 劉曉穎 2015-10-20 23:01:00

目前主打明星紅酒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像趙薇和姚明這樣的,花重金購買海外名酒莊,此後自己開始組建團隊做市場營銷的。另一種則是如劉嘉玲、黃曉明這樣采取代理、經銷的模式。

臨近雙11,幾乎所有的品牌都開始進入“打雞血”的狀態。除了那些國外知名酒莊木桐嘉棣、拉圖拉甘、蒙大菲、beleden百特、TWE富邑等,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名人、明星們也加入了賣紅酒的大軍。

2014年雙11之前,世界足球先生貝克漢姆曾到訪天貓,並推出個人洋酒品牌。而2015年明星上天貓開紅酒店儼然已經從個別現象成為潮流。

“小燕子”和“大巨人”

10月19日,趙薇的夢隴酒莊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揭開了其“廬山真面目”。

此前,人們雖然在各種電視節目中見過這瓶紅酒,但對外公開銷售還是頭一遭。“我的酒一直有人喝,但一直都是免費送給我的朋友們喝。”趙薇在10月19日接受采訪時透露,“之所以一直沒有來到中國市場,也是希望它能夠有更好的品質以及更好的面貌才跟大家見面”。

早在五年前,趙薇豪擲千金在法國購買酒莊的新聞就炒得沸沸揚揚。

據了解,這座被趙薇收購的夢隴酒莊(ChateauMonlot)來頭不小,酒莊屬波爾多產區,位於法國南部古城聖愛美儂山腳下,占地七公頃,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聖愛美儂是世界文化遺產,被視為波爾多最古老的釀造葡萄酒的區域,這里含納了波爾多地區6%的葡萄園,分布著5000多個酒莊。

夢隴酒莊就在聖愛美儂的中心地帶,屬於特級園產區。夢隴,法文Monlot,意為“我的珍寶”。這座酒莊因為曾經被路易十三擁有而更具皇室貴氣。還有,它是全球每公頃單價最貴的葡萄園。據悉,黃有龍為妻子趙薇買下這家酒莊的時候花費了400萬歐元。夫妻兩人保留了酒莊的原釀酒團隊,如釀酒師、助理釀酒師、運營主管以及會計,但對酒莊進行了很大的改良。

買下夢隴酒莊之後,趙薇一直保持低調,直到2014年謝霆鋒拍攝美食綜藝節目《12道鋒味》而取景夢隴酒莊,公眾才因此窺探到這個路易十三曾擁有過的酒莊。

據了解,目前趙薇在天貓上銷售的酒有兩個價格區分。大概是每瓶700元到2000元不等。“當然我們也專門定制了一批,大家可以隨便買、隨便喝的酒,價格非常親民。”趙薇介紹說。

當日同趙薇夢隴酒共同亮相的是姚名的紅酒品牌。據悉,姚明早在2008年就在加州購買了紅酒莊院,於2011年成立了納帕谷姚家族葡萄酒公司,並首度推出以姚明命名的姚明·納帕谷赤霞珠2009年份幹紅葡萄酒。他選擇與國際著名紅酒經銷商保樂力加合作,由其負責國際上的銷售。

與趙薇不同,姚明在涉足紅酒銷售的前期,一直主打國際市場,並且在中國保持著低調的形象,在美國,姚明曾發起了只有美國人才能參與的眾籌活動,眾籌300萬美元。

如今,姚明決定將重心逐漸轉向中國市場,面向國內銷售紅酒。記者註意到,其天貓官網主打的紅酒品牌名稱是“金峰”,售價是398元/2瓶。

明星賣酒分兩種模式

據了解,目前主打明星紅酒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像趙薇和姚明這樣的,花重金購買海外名酒莊,此後自己開始組建團隊做市場營銷的。另一種則是如劉嘉玲、黃曉明這樣采取代理、經銷的模式。

以劉嘉玲為例。2015年6月,這位香港女明星在天貓開售個人的葡萄酒品牌。據了解,劉嘉玲是和法國當地最大的釀酒商波爾多太陽集團合作,從供應商處直接采購酒源進行銷售。

記者10月19日在劉嘉玲的天貓官網上看到,目前銷售最好的是398元6瓶裝的紅葡萄酒,相對於6月上線時的價格已經有所上調。但按照單瓶來看,五六十元一瓶的葡萄酒價格依舊算是親民。

上述定價應該在開售前經過其背後商業團隊的縝密權衡和思量。記者從一些行業人士處了解到,目前電商銷售最好的進口葡萄酒的價格在七八十元一瓶。葡萄酒的網上消費者偏好每瓶100元以下的葡萄酒。

即使是進口酒,這樣的價格,劉嘉玲也不會虧本。因為,按照業內標準,其目前在售的葡萄酒除了一部分屬於高端外,其余多半是餐酒級別。而像這樣級別的酒,在法國本地出莊時的平均價格大約在2~3歐元。

換言之,劉嘉玲的葡萄酒雖然便宜,但沒有虧本銷售,應該還有一定的利潤。她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能把價格定得那麽低是因為省去了很多中間的流通環節。“我們直接在法國的供應商這里采購,然後賣給國內的消費者。”她說 。

中國電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明星的名氣和“粉絲效應”往往能夠在“觸電”初期發揮作用。

明星+電商的商業模式

明星們緣何紮堆進軍紅酒市場?

也許,姚明紅酒團隊的負責人的一席話可以解釋其中的一部分原因:“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紅酒消費市場,我們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那里,但是近年來,中國紅酒市場增長迅猛,潛力巨大,所以我們以後會越來越多地傾向中國市場。”

在這些明星以及其背後的商業團隊看來,目前在網上銷售紅酒無疑更加靠譜些。

在10月19日被問到為什麽選擇做電商的時候,趙薇就表示:”我個人覺得可能開一個實體店,大家光臨的機會非常少。線上相對而言節約了人力和成本。天貓是對於商家要求比較高的一個平臺,我們需要準備的一些資格和證明,以及產品的質量,他們都會有很高的要求,而這正好符合我們的訴求,所以我們入駐了天貓這個平臺。”

不僅趙薇,諸多名人和海外名酒莊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最先試水的都是網絡銷售。而從銷售數據來看,這些選擇也算明智。

天貓快消總經理黃愛珠女士表示,明星們看中的是天貓強大的品牌推廣力、消費者觸達優勢及龐大的消費大數據,通過天貓平臺,能快速切入市場,贏得消費者的關註和喜愛。

“京東2015年中秋到國慶期間,葡萄酒的銷量比起2014年同期增長了3倍。”京東酒類業務部葡萄酒總監趙大彬此前對外公布業績,“據我們監測,主要的暢銷品來自於100元左右的葡萄酒,其中帶禮盒、兩瓶裝的銷量尤為出色。”

同樣,阿里2015年雙節期間的成績也十分可喜。相關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全網葡萄酒的成交商品數量,2015年同期從948961瓶上升到1334096瓶,客單價從229元上升到314元。

雖然從增幅來看,阿里不及京東迅猛,但行業人士指出,這可能是由於後者涉足葡萄酒行業不久,基礎量較低的緣故。

無論如何,目前通過網絡銷售以及購買葡萄酒已是大勢所趨。

需要指出的是,葡萄酒電子商務最大的挑戰就是物流的成本及配送的及時性。傳統渠道商可以通過數量增加來分攤物流成本,經銷商有充裕的時間組織車輛進行貨物的配送。但網絡渠道就不同了,網絡消費者的訂單一定是數量不多的,大部分僅僅滿足個人消費,而且要求配送的及時性較高,有可能隨時下單,就要隨時安排送貨,這個對於傳統渠道的配送能力和方式就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據悉,大多葡萄酒電商都是自建物流體系或者有專門的外包物流服務團隊,這個有利於提高產品配送的及時性,並可以追溯整個物流環節,而且為消費者呈現的是專業的服務團隊,點對點送貨上門,客戶體驗大大提升,有利於鞏固客戶群體。

相關閱讀:

網上賣紅酒靠譜嗎?

火熱的明星葡萄酒背後:八卦真能帶來消費嗎?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76

鎖定一%商品小奢華超市擊敗通縮 縮減全店品項,讓店員變紅酒、零食專家

2015-12-14  TCW

成城石井網羅各地獨門商品,找不到的就自製推出,連挑剔的日本人都認為「只有這裡,才買得到想要的東西。」

十一月十二日,味全食品旗下的松青超市,不堪連年虧損,加上「滅頂」行動雪上加霜,六十五家分店的年營收只剩新台幣三十多億元,最終只有告別近三十年歷史、以改掛全聯招牌落幕。

另一方面,在常年通貨緊縮之下,日本超市成城石井,卻反以高價訴求,二0一四年創下營業額六百三十一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億元)的佳績,營業利益率七.三%,是日本一般超市兩倍以上。今年估計將可創下連續七年營業額、獲利雙成長紀錄。

成城石并不但被《日本經濟新聞》讚譽為「擺脫通縮的模範生」,去年由日本超商二哥羅森《Lawson》納入旗下,「毛利約四。%的高獲利,加上滿足都市生活的商業模武,將成為M型化社會下的最強武器,」羅森社長玉塚元一說。

做為食口叩超市,成城石井抗拒低價浪潮第一招,就是靠獨一無二的「獨門商品」。「只有這裡,才買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一位客人拿著表面布滿白黴的西班牙香腸說。

走進一百九十坪的東京巨蛋門市,除了從全球蒐集的二百一十種乳酪、七百款酒類外,為了提高對手模仿門檻,市面上找不到的商品,就由成城石井自製推出。例如 連德國人都豎起大拇指的得獎香腸,或與農家共同開發的一00%桃子原汁。像這樣以天然、美味為訴求的自有商品約有兩千種,貢獻近三成的營業額。

奇招!自有商品賣更貴靠貴得有理攻破節約心防

同樣追求性價比,一般通路的自有商口叩,是由C P值的C(成本》下手,以「最低價格」為賣點:但成城石井卻是反其

道而行,以CP值的P(性能》為優先,以「最佳品質」掛帥,甚至比一般貴上兩、三倍價格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以配菜馬鈐薯沙拉來說,每天消耗馬鈴薯超過五百公斤,薯皮不用機器,卻是煮熟後用手工一一剝除,只因為「馬鈐薯靠近皮的部分最好吃。」

因為「貴得有理由」,才能讓口袋其實寬裕、卻處處縮緊荷包的日本消費者打開心防。「做到這樣的話,其實很划算,」《東洋經濟》道出了消費者願意掏錢的關鍵。

事實上,成城石井也曾經因為「不懂得賣」,一度讓獲利陷入谷底。二00六年,連續兩年下滑的營業利益率只剩下一.四%,好東西卻無人問津,完全反映了百貨公司與其他高級超市面臨的窘境。

抗低價第二招,就是只鎖定主力商品促銷。當時前任社長大久保恆夫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鎖定「一%的戰略商品」,奠定了逆轉勝的關鍵。

「將全店品項縮減到一%,每個店員都能變成專家,」先從雜貨、零食、配菜等八大商品部門,選出八十項熱賣、而且毛利高於平均的「熱門商品」,加上四十八項現在尚未熱賣,但能凸顯該店特色的「特選商品」,共計一百二十八項。

另類!考績重點非營收專看門市環境、店員態度

在門市除了優先增加陳列,大量進貨外,必定在戰略商品的掛牌上加註文字說明。店員每個月集中到總部試吃戰略商品,還要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例如經過三十二 小時的紅酒特訓後,學員便能大致分辨出產地、葡萄種類、熟成年份等差異。戰略商品的營業額比率,也從一開始的六.五%,上升到現在約四分之一。

抗低價最困難,卻也是最關鍵的第三招,則是粉絲經營。早稻田

大學商學院教授守口剛調查發現,成城石井考核門市業績,營業額等數字只占一成,其餘九成都是由神秘客暗中查訪的待客態度、門市環境、以及商品新鮮度來決定。

只要店員態度親切,不但客訴量大減,更能培養出一批忠誠粉絲。「就算一個月只賣出三罐,就是有客人專程來採冒,」區域經理手上正拿著一罐鱉肉湯罐頭。貨架上保留著少數的利基商品,不只為了不讓顧客失望,也是為了因應多元化的需求,為顧客保留尋寶般的樂趣。

原本高階市場,訴求的是「物以稀為貴」,但在成城石井積極展店、一路從中小型規模逐步邁向大型連鎖之下,名牌效應卻也跟著稀釋.目前一百三十多家分店,約 有六成都是超商大小,位在車站共構的小型店。以往必須大老遠專程來採購,現在回家路上就買得到,神秘的「高級」形象,也逐漸變得淡薄。

對於此番轉變,「我們不追求高級,而是致力提供顧客好產品,」社長原昭彥重新定義自己。在北海道等二線城市,不考慮展店,而是以批發商的形武與當地超市合作,以特設專區的方武開拓市場,成功吸引四成來客重複購買。

「削價競爭就像虛耗體力的拉鋸戰,要贏只有靠更激烈的削價,」大久保恆夫說。不仰賴他人批發、製造,而是自負盈虧,在自己的賣場決定自己要販售的商品,成城石井用行動證明:「因為高價才賣不好,不過是零售業迷思。」

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89

意大利總理來天貓“賣紅酒”啦

9月4日,意大利總理倫齊造訪阿里巴巴,為“9·9天貓全球酒水節”意大利專場助威。阿里巴巴西溪園區9號館大屏上,意大利語的紅色大字特別顯眼:A tuttoilmondo:Salute(世界與你幹杯)!

歡迎儀式上,現場工作人員特別準備了來自倫齊家鄉托斯卡納大區的一款葡萄酒,邀請倫齊和杭州佬馬雲舉杯同慶首屆天貓全球酒水節。

倫齊自豪地稱,不只是自己家鄉的酒好,事實上整個意大利產的葡萄酒都非常棒。

聽到酒水節意大利專場中超過500款意大利名酒可與中國消費者見面,倫齊連連贊嘆“太好了”。

今年4月11日,馬雲在參加意大利酒展期間,與倫齊共同宣布將在今年9月9日開啟首屆天貓全球酒水節,兩人當時還喊話在座的意大利紅酒生產商,要在阿里巴巴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商平臺上一起改變世界。

短短幾個月內,意大利葡萄酒在天貓開設的旗艦店數量已僅次於法國,成為天貓平臺上的葡萄酒第二大國。

這也是倫齊與馬雲的第六次相見,在馬雲和倫齊看來,酒水節不僅是做生意,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

馬雲說,意大利中小企業眾多,天貓最近發起了酒水節,啟動了意大利館,希望這兩大項目能幫助到意大利的中小企業。

倫齊則表示,“未來一年阿里巴巴對我們非常重要,我們啟動了酒水節,但我們還有更多的合作可以討論。”

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大的紅酒生產國,但是在中國紅酒市場份額並不高。不過倫齊希望讓紅酒這個有漫長歷史的傳統產業,能夠追趕上互聯網科技新浪潮,通過天貓快速接觸到中國用戶。

就在此前一天,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曾到訪阿里巴巴,力推加拿大的冰酒。

作為連接海外品牌和中國消費者的紐帶,天貓正在打造一條聯通全球酒水產地的“絲綢之路”。首屆9·9天貓全球酒水節與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在內的世界各國酒水原產地政府、行業協會和酒莊直接合作,消費者將可品嘗到來自50個國家、超10萬款美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57

澳洲最大葡萄酒企借道瀘州老窖集團加速入華,為何找白酒企業賣紅酒

21日傍晚,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企業富邑葡萄酒集團(ASX:TWE)和瀘州老窖集團宣布,雙方將啟動長期戰略合作,這也是雙方談判20個月之後的成果。其中格外受到關註的是,瀘州老窖集團將成為奔富旗下有著澳大利亞酒王之稱的葛蘭許(Grange)等產品的主要或獨家代理商。

“瀘州老窖+富邑”組合

記者了解到,根據協議,瀘州老窖集團成為富邑旗下Saltram鎖唇酒莊和奔富BIN138的中國區獨家代理商,同時也將成為奔富頂級產品葛蘭許的中國最大的代理商,配額超過50%。

最受人關註的莫過於葛蘭許的引入。葛蘭許也是目前富邑旗下品牌奔富(Penfolds)的頂級產品,其也被認為是和拉菲、柏圖斯等世界名莊酒齊名的產品。目前在富邑葡萄酒集團天貓官方店中,最新年份的葛蘭許的售價在6瓶33708元。

而這次合作在業界引起了極大的關註。富邑集團沒有選擇傳統意義上的大經銷商,而是選擇一家白酒企業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多少讓人有些意外。另一方面記者了解到,整個談判過程歷時20個月,彼此經過反複的考察之後才最終達成一致。

TWE富邑葡萄酒集團亞洲、中東、非洲及全球旅遊零售董事總經理狄勝(Peter Dixo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區別於傳統的大商,富邑更看重瀘州老窖集團的品牌塑造能力,希望借助瀘州老窖在品牌、渠道和銷售網絡的優勢,讓更多的富邑產品覆蓋更多市場和消費人群。

狄勝表示,目前葛蘭許在澳大利亞和美洲擁有知名度,但在中國市場規模較小,也希望利用瀘州老窖集團在高端渠道上的優勢,加速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

記者了解到,從富邑這一表態上不難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渴望。

根據富邑集團剛剛公布的截至6月30日的2018年財報,富邑收入為24.3億澳元,同比增長1.1%,其中亞洲市場正在成為其增長的發動機。數據顯示,亞洲地區收入5.5億澳元,同比增長38.9%,而美洲和歐洲市場則分別下滑了11.3%和3.4%。在利潤方面,亞洲市場息稅前收益增長至2.05億澳元,增幅達37%,也領先於其他市場。

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管理局公布的上半年澳大利亞葡萄酒出口報告,中國(含香港、澳門)市場占到澳大利亞葡萄酒總出口額的40%,富邑正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企業。

業內看來,富邑在國內被熟知的品牌是奔富系列,因此在過去兩年里,富邑一直在加大品牌投入,希望拉動其他產品以獲得更大的整體性增長。但國內進口酒品牌眾多,消費者認知困難,而傳統大商大多是貿易模式,利潤微薄,並缺乏品牌塑造能力和實力,這也是富邑選擇白酒企業而不是大商的根本原因。

對於瀘州老窖集團而言,則更看好酒精飲料消費多元化帶來的葡萄酒成長機會。

瀘州老窖集團董事長張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消費升級背景下,年輕消費者在酒精飲料消費上呈現多元化趨勢,瀘州老窖集團希望通過滿足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獲取發展機會。

根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所(IWSR)今年2月發布的預測,未來五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價值將達到230億美元,也意味著中國葡萄酒市場將產生近380億元人民幣的增長空間。

酒旗星白酒分析師蔡學飛看來,瀘州老窖集團在白酒領域運營多年,其經銷網絡和銷售渠道十分健全,企業也有很強的資金實力,因此涉足紅酒領域,開辟新的業績增長點也在情理之中。

白酒企業染紅思路生變

白酒企業入局葡萄酒業務並不是個新話題。

根據記者統計發現,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包括茅臺、五糧液等白酒企業已經開始布局葡萄酒業務,但近年來國內白酒企業在葡萄酒領域擴張不斷加速,2016年,山東花冠集團投資入股澳大利亞酒莊貝爾維德酒莊(Belvedere);2017年,洋河股份6600萬美元收購智利vspt集團12.5%的股權。2018年,包括茅臺葡萄酒、瀘州老窖都在葡萄酒業務上加大投入。

白酒企業涉足葡萄酒理由很充分,一方面國內進口葡萄酒市場連續2年兩位數增長,市場前景看好;另一方面白酒企業在渠道和品牌上具有優勢;與此同時,葡萄酒可以對白酒企業進行品類補充,且不會產生沖突。

但一直以來,進口葡萄酒業務在白酒企業中並沒有突出成績。

據報道,入局較早的茅臺葡萄酒公司上半年葡萄酒銷售收入6352萬元,較去年同期減虧521萬元,同比減虧181.5%,雖然經營較往年明顯好轉,但體量與茅臺白酒業務相比可以忽略不計。

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葡萄酒的消費者培育與白酒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特別是葡萄酒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以西方生活方式為基礎,與中國傳統白酒的中國社交文化有一定的區別,同時白酒企業做葡萄酒更多的是利用現有渠道做補充,都不是重點運作,資源投放有限,所以效果不明顯。

但從此次瀘州老窖集團和富邑的合作上不難看出,白酒企業對入局葡萄酒行業有了新的思考。

據張良介紹,此次經銷商的合作將不再是簡單的供貨和銷售的模式,而是采取股權捆綁的方式。根據初步計劃,瀘州老窖集團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瀘州老窖集團只占其中20%,而將股權分散給其他經銷商。

張良告訴記者,決定經銷商所占股權比例的將會有公式計算,根據多年的銷售收入、終端培育情況、陳列情況以及品牌宣傳上的貢獻,最終決定經銷商所占股權的比例,也加快塑造新品牌的速度。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559

红酒走红:飙涨的“液体黄金”

1 : GS(14)@2011-02-20 13:08:21

http://www.iceo.com.cn/life/2011/0128/20850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0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