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密函曝光 統戰部指揮 富豪種票

2011-12-5  NM

區議會選舉種票醜聞,愈揭愈多,廉署上週終於拘捕二十二名選民,懷疑他們在京士柏選區提供虛假住址資料。 種票豈止一區,連日各區不停有人向選舉事務處和廉署投訴,一時間,太古城、美孚、西環等區,甚至週日舉行的特首選委會界別中,亦懷疑有人種票。香港的有限 民主,背後原來有黑手操縱。 本刊獲得兩份密函,揭露一個平日飲飲食食的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如何在統戰部指揮、中聯辦監督下,部署執行嚴密的政治任務。


第 一份密函四頁長,由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發出,該會於○六年成立,發起人是「零食大王」四洲集團主席戴德豐及「福建幫」南益集團董事長林樹哲,他們牽 頭,組織全國四十五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的港區政協委員,成立聯誼會,目前骨幹成員有二十多名,另一千五百名省級政協為會員。 第一份密函稱為「香港五選區召集人和各省、市、區常委召集人工作會議紀要」,紀錄了聯誼會在十一月區議會前的部署。神秘會議於今年七月十八日下午四時半, 在聯誼會的灣仔會所內舉行。會議內容不是聯誼,而是同五選區協調有關。主持人是身兼全國政協的香港頌謙企業集團主席的譚錦球,和最近被揭發涉嫌在太古城物 業種票的湖北首富梁亮勝。而中聯辦協調部部長高級助理張麗來當會議副巡視員,所謂「巡視」,負責監察各人工作進度。 各省港區政協,包括金朝陽集團主席傅金珠、前工業總會副主席丁午壽和港龍創辦人曹光彪之子曹其鏞等均派代表出席會議。密函提到各政協要在區議會選舉前的工 作。劈頭就讚「本會委員選民登記已達90%以上,朋友選民登記總人數已突破15000人。」

交地址 識朋友
然後,密 函又囑各人「盡量呈報居住大廈的地址;沒有報數的省市區或報數少的請盡快填報及擴大成果……」,因為「習副主席(習近平)」提到要「港區政協委員要在香港 社會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不僅要交地址,密函亦提到建議,包括敦促各政協要「集中力量保衞有危險的人員和推進有希望的人員……不斷擴展人脈關係,廣交新朋友,深交老朋友,為目標不 懈努力。」暗示各政協要盡力保衞「勢危」和推進「有望」的候選人,還要交出「新朋友」、「老朋友」姓名。密函附件鉅細無遺地列出各政協的「朋友」,例如新 創建副主席、鄭裕彤女婿杜惠愷這位上海政協,擁有「朋友選民」2523個,在「醫生界選民」有12個、「會計界選民」有1個(醫生、會計均為富豪常接觸的 界別)。 各政協中最多「朋友」莫過於會議召集人譚錦球,他有3150位朋友選民、7位「醫生選民」及12位「會計界選民」。有部分政協卻不知是有心還是鬥氣「拒絕 交數」,例如社交名媛趙曾學韞就沒填人數。「朋友」從界別裡找,不僅可左右選特首的一千二百人選委會選票,還可影響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密函除了「朋友資料 統計表」,還包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港委員五區聯絡人名單」。

各區跑數
名單除了由之前提及各省級政協的名稱 外,還把整個香港分了五大區,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及新界西,每個省級政協會擔任召集人,然後吩咐所屬省份的其他港區政協分布在五區之中協助催 票,例如身兼廣東政協的四洲集團主席戴德豐,麾下有多達十名同鄉政協為他在五區奔走,包括身兼美聯工商鋪的非執董英永祥、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行政總裁邱浩 波,負責擔任港島區催票、廣東省政協常委楊志紅及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副主席吳哲歆負責九龍東,而西貢區議員溫悅昌及全國政協委員簡松年,則負責新界西。
除了「識朋友」、「交地址」,密函還提到「為了保證委員到時前往投票……」要一眾政協屆時等候「『中聯辦協調部』和『政協聯會』屆時發出有關通知」,「投 票當天……可先集合,再往投票」,為何投票日要等中央指揮,大家住在不同地區又何故要先集合,後投票?

暗號作結
密函 最後以一個暗號「1↓10+2」作結。有知情人士估計,這暗號呼籲各政協由「一人拉十票,,再多增兩票,以一人拉十二人為目標。」 第二封密函於十一月八日、區議會選舉後兩日發出的感謝信,裡面大讚各人努力,結果會員「張國鈞(民建聯副主席)、李慧瓊(民建聯立法會議員)、……田北辰 (新民黨副主席)」成功當選。密函最後還要求各人「在未來的幾場重要選舉活動中,繼續發揮港區省級政協委員的積極作用」。 聯誼會這富豪組織深得中央器重,今年七月便獲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接見,因為每當中央要在港統戰時,他們便發揮影響力,例如在密函提到的選 舉。知情人士說:「其實話聯誼交流,實際上在各場選舉所做的工作更多,而且非常嚴密,中聯辦研究部掌握立法會和區議員各區形勢,協調部出面做協調。」統戰 部經過一輪籌劃,最後決定哪區、哪左派候選人要幫,幫多少票,然後要香港的下線人士配合,交出人名和地址,配合「競選」。密函中四十五個政協合共有「朋 友」15,395個,平均每區超過3,000票,是製造許多「險勝」的結果(見圖)。


記者週二到西貢四洲集團總 部,拿着密函向四洲主席戴德豐(聯誼會會長)查詢有關種票嫌疑,他面色一沉,未等記者發問完,便耍手擰頭說:「唔得閒,無時間同你講。」然後匆匆上車,大 廈保安及司機亦擋開記者。至於廣州政協、金朝陽主席傅金珠也拒絕回應。 身兼河南省政協的中小企業聯合會會長佘繼標,也在名單之內,他是河南政協李金松的下線,負責新界東,在深圳做生意的他,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直認屬於該聯 誼會的成員之一。 「佢(李金松)喺七月叫過我搵朋友投建制派一票,係咁之嘛!我唔知我係負責新界東。我係九龍街坊會會長,我召集咗三千個會員去投竹園北邨的丁志威,佢隊冧 咗二十幾年嘅陶君行啦!呢個係我自發做嘅!我梗係唔會種票啦。」佘否認參與種票:「三千幾個會員都係我朋友,平日幫佢哋維修光管、送睇牙醫、十蚊影相、髹 鐵閘,或者搞吓晚宴跳舞咁,幾十蚊收番成本價囉!」 曾任新田鄉事委員會主席的文富穩,密函中提到是江西召集人王忠桐(王氏港建主席)的下線,負責新界西的聯絡。本刊向文富穩查詢,他直認他是聯誼會成員,該 會亦有要求他盡量拉票,「不過我乜都無做喎,作用唔係咁大啫,你基層功夫做唔到,點拉都無用,點搵人支持你吖。」問到若交不到成績有無壓力,會否丟了政協 銜頭,他說:「無咩壓力,怕咩?」他指自己在該會平日只是參加聯誼和交流活動,「例如將香港道路建設呀,地方管理。提俾江西政府交流吓囉……」

副會長 單位種票
一眾政協拒絕回應種票,但聯誼會高層、常務副會長梁亮勝名下物業就出現種票事件。身家達人民幣七十 億元(約八十五億港元)的湖北首富兼省級政協梁亮勝,是絲寶集團主席,專門生產洗髮水、女性衞生用品、化妝品等。 梁於二千年以二億八千萬元購入淺水灣八十九號一獨立屋,現升至十五億元,成為全港最貴獨立屋,去年更以十億七千萬購入觀塘偉業街一幢商廈,更命名為絲寶國 際大廈,成為觀塘海旁一個地標。 梁早前被傳媒揭發,持有公司名下一個位於太古城西選區的富天閣的十六樓單位(二千年用四百九十五萬元買入),竟登記了七個選民,包括梁、謝、陳 (Chan)、葉(Yip)、楊(Yang)及張(Zhang)姓氏。該單位至○六年都只有陳和楊兩名選民,至今年突然大增至七名,種票嫌疑極大。梁至今 仍未公開解釋單位的種票爭議。 茂名市政協常委梁平名下的美孚新邨七十八座一單位,亦被揭發有多達十三名登記選民,有七個不同姓氏。但在○七年選民名冊上,該單位只得梁平夫婦與另外兩人 共四位選民,今屆卻增加九人。事件揭發後,梁平一直離開香港,未回應種票指控。

中聯辦僱員 改名漂白
除了種票,中央 更出動到自己人漂白洗底,做香港人選區議員。最近當選秀茂坪區議員的黃春平,被傳媒揭發曾任職中聯辦,東窗事發後他一直「潛水」。四十六歲的黃春平三年前 才開始參與該區工作,他於九十年代初出任新華社香港分社九龍辦事處秘書,當時名片上英文名叫「Huang Chun Ping」,○一年任職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宣教處副處長。○五年積極地區工作,擔任觀塘民聯會副總幹事,名片改為Jackson Wong,洗掉「大陸人」感覺。他並以「獨立人士」參選今屆區議會,以2934票擊敗獲2118票的民主黨計明華。


短 短三年地區工作黃便當選,民政事務署可謂功不可沒。民政事務署將觀塘區劃分成四個區域,其中一個是秀茂坪分區,黃春平獲委任為該區委員會主席,藉此經常接 觸居民,建立良好形象。 十一月底的週日,秀茂坪街坊福利會舉行流浮山一天遊,有二百多人參加,黃春平以秀茂坪分區委員會獲邀參加。「黃春平早上出席聯合醫院的活動,隨即乘的士趕 到流浮山跟我們會合。我們已吃完午飯,他連飯也沒有吃,跟我們一同遊覽。」福利會副理事長高清河說。 中央為區議會選舉大費周章,因去年政改方案後,新增了五個超級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席。一名不願暴露身份的政協透露,「由聯誼會成立以來,一向都有為選舉嘅事 開會商議,今屆區議會議席中減少咗每個區議會內的委任議員人數,而當選的區議員,又可以藉此去選下年的五個立法會議席,呢個係一條龍的問題。中央知道,如 果唔好好拿捏呢啲議席,一旦俾泛民大勝,咁十八區區議會就會亂晒龍。中央呢十幾年來不斷透過區議會嘅撥款去推行地區嘅洗腦教育,又撥款去坐大左派地區勢 力,如果今屆俾泛民贏多啲,喺區議會裡面做嘢就會無咁方便。」 「我哋做政協嘅,就要全力配合中聯辦,只要盡量催谷身邊友好出錢出力幫手拉票及助選。我哋要每人交一份好似excel咁嘅紙,填報晒自己有幾多朋友,佢哋 住喺邊,越多朋友、越多地址,越代表我哋對中央係忠心耿耿嘅。中央當然唔會講明,我哋嘅忠心,以後會帶來乜嘢着數,但咁多個委員個個喺大陸有生意,如果想 日後生意上順風順水,又或者有機會進身更高層次嘅公職,你就要識得自動自覺。」該政協說。

政協好着數
政協全名是「中 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主席是中共政治局常委賈慶林,政協系統最高層是全國政協,有二千二百三十七人,當中常委約有三百人。彈丸般細的香港及澳門特區獲 「特殊待遇」,有一百二十二人,當中十六人為常委,例如長實副主席李澤鉅、梁振英等,澳門只得二十九人。 下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縣、市等政協,香港有一千八百人獲委任為這些政協委員。從事測量師的陳旭明四年前獲委任為青島市政協,他說:「主要係交流呀考 察咁,我哋無咩報酬,秘書處會俾番經濟客位機票錢,酒店佢哋會安排,我哋主要付出時間同知識。」 政協雖然無金錢回報,但有名譽地位,一名廣東省政協說:「做生意人哋見你政協銜頭都信你多啲,政協又多飯局、酒會,要擴大人際網絡都好方便,官員、市長都 會俾面見你聽你意見。」名譽外還有特權,廣東省政協從香港出入境深圳同廣州,都可以走特別通道,「無論揸車或者行路過關,都有特別通道,唔使排隊。」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9

「郭氏新政」敗走 金融救火指揮官上場 肖鋼接掌中國證監會後的新挑戰

2013-04-01  TWM
 
 

 

接替「叫好不叫座」的「鐵血主席」郭樹清,肖鋼成為中國證監會新任主席。對於歷練完整、戰功彪炳的肖鋼來說,眼下的挑戰,是如何在延續中國證券市場改革路線之中,找到提振股市之道。

撰文‧乾隆來

三月,大陸人大、政協兩會結束,所有中央領導班子正式接任,隨即宣布「證券沙皇」── 掌管每天約新台幣一兆元交易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改調任山東省委書記,原職由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接任。

肖鋼與郭樹清,都是現今大陸金融領導層中,最勇於任事的頭號戰將。郭樹清是殺開血路搞改革的「鐵血主席」,肖鋼則是彈無虛發的「全壘打王」。三月十七日宣布兩人交接之前的一個月內,深、滬股市竟然有八個交易日出現二%以上大漲大跌的巨幅震盪,「證券沙皇」的更替,深深影響著全中國一億兩千萬股民的荷包。

中國證監會從一九九二年十月正式成立至今,二十年的時間內共有七位主席,郭樹清是其中最銳意改革、卻也是短命的一位,在位僅有五○六天。

在郭樹清一年多的任期內,推出了七十幾項重大的政策改革,從懲處內線交易、整頓上市公司假帳惡習、引進中長期資金、提高上市公司股息,並且同步在證監會內部進行主管輪調,這些被統稱為「郭氏新政」的革新,招招打中利益糾纏、作手莊家充斥的滬深股市要害。

「坐在火山口」的證監會主席郭氏新政的主軸,就是要將「政府圈錢、經理人內線、散戶短炒」的大陸股市,扭轉成為歐美結構均衡、訊息透明的長期投資市場。郭樹清高舉三種武器:「一把火燒向制度改革」、「一面旗宣導價值投資」、「一柄劍斬向內線交易」,一次全面開戰的勇氣,堪稱空前。

然而,證監會主席一向被大陸媒體用「坐在火山口」來形容,利益團體盤根錯節,各省上市公司股價漲跌關係著領導的官運,中央更將股市作為政策操控最便利的工具,長期投資與資訊透明對於大陸股民來說,就是不如股價上漲來得實惠。

大陸媒體喜歡用指數漲跌來總結證監會主席的成績,用這個標準看,郭樹清是失敗的。郭樹清上台時上證指數二四七三點,三月十七日下台當天收盤二二七八點,任內指數下挫八%,最低還曾經來到一九四九點,創下五年空頭市場的新低紀錄。郭氏新政叫好不叫座,若不是他後台夠硬,否則絕難全身而退。

與高舉改革大旗的郭樹清截然不同,新接任的肖鋼,則是大陸金融領導班子當中,戰功最彪炳的全壘打王。

一九五八年出生,今年五十五歲的肖鋼,一九八一年湖南財經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曾經創下央行系統最年輕的局級幹部、金融系統最年輕的副部級幹部、中國國有五大銀行最年輕的一把手高速升官紀錄。肖鋼在三十六歲就擔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還擔任過計畫資金司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四十歲就已經完成總經研究、貨幣、外匯、參與中央決策等歷練,坐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大位。

成功化解多次中國金融災難肖鋼不只會做官,大陸過去每次碰到重大的金融災難,都派肖鋼擔任第一線的救火指揮官,肖鋼也都能戲劇化地擊出逆轉勝的全壘打,戰績彪炳。放眼大陸一線金融官員,可說無人能出其右。

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廣東成為中國經濟擴張的火車頭,外資金融機構捧著錢在廣東找案子,直屬廣東省政府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很快就成為外資拚命注資的標的。不過,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香港股票與房地產大跌,外資狂抽銀根,廣東國投不良資產比率高達五○%,泡沫瞬間破裂,廣東欠債的債主,牽涉到一百三十幾家國際最主要的大銀行。

廣東是中國經濟榮枯的指標,廣東國投違約,可能引爆為全球金融機構對中國全面撤出的風暴。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向全世界宣告,人民幣不會藉機貶值,先將大勢穩住,同時,朱鎔基指派後來被稱為「中國金融總書記」、現任共產黨中央常務委員的王岐山南下廣東,以廣東省常委的身分處理廣東國投危機,中央銀行則派肖鋼接任央行廣東分行行長、廣東外匯局長,接受王岐山指揮並肩處理危機。

在王岐山、肖鋼的安排下,廣東國投宣告破產,但是順利保住整體中國金融情勢,後來中央更注資三五○億元人民幣給廣東國投。

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當年承受破產損失的外資,陸續從其他案件獲得補償,王岐山、肖鋼則因此成為高盛、美林等國際大行認定的往來窗口。隨後揭開了中國石油、中石化海外上市,以及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撥離、中央國企紛紛在A股與H股上市的資本運行黃金十年。

○三年,四十五歲的肖鋼已經完成中央銀行的歷練,接下中國第一大銀行中國銀行的董事長,有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海外上市成功的經驗,北京現在要順勢處理銀行巨額不良資產問題。九九年央行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帳上高達一兆四千億元人民幣的壞帳撥離,並用外匯存底注資重整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結構,最終目標就是四大國有銀行的股票上市。○六年,肖鋼成功完成中國銀行在香港股票上市,集資將近一百億美元,上市承銷的股價淨值比高達二.一八倍,又為國家立下戰功。

值得台灣金融界人士關注的是,肖鋼畢業於湖南財經學院,這所學校被大陸金融界稱為「財經黃埔」,是大陸本土金融業最核心的領導幹部群,而肖鋼則是排名第一的代表人物。

湖南財經學院在一九五八年建校,文革後一九七八年恢復招生,當時是直屬中央銀行管轄的「部辦高校」,以肖鋼那一班四十位同學,就有十二位畢業後直接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服務,其餘則都進入各大銀行擔任幹部。湖南財經學院在二○○○年併入湖南大學,現在是湖南大學北校區。

根據校方的統計,湖南財經學院累計向金融業「輸送了一千多位銀行行長」,執掌了中國金融產業三分之一的天下,大陸從央行以下的司、局級領導,以及各大商業銀行的行長,到處都是財經學院的校友,中國農業銀行在全國的十七個省級分行行長,一度全部來自於湖南財經學院。

肖鋼在一九七八年入學,是文革後採用高考新制的第一屆學生,他的太太吳透紅也是同班同學,吳透紅先在工商銀行負責人事與教育訓練,後來參加了民生銀行的創建,從○三年到一○年擔任民生銀行財務總監長達七年,成功完成股票上市的工作,目前是民生銀行共產黨紀律委員會的書記。

不只在銀行,「證券湘軍」也是大陸股市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財經學院後來創了「校辦券商」湘財證券,董事長就是與肖鋼同年入學的陳學榮,而同屆入學年齡最小的娃娃學生,當年只有十五歲的黃鐵軍,現在則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副總經理;還有股市大莊家歐陽雪初、方正集團財務副總裁湯世生(負責創設中金公司),以及晚他們十年的吳敏文,都是在大陸股市呼風喚雨的大腕。

對證券市場多有著墨

肖鋼雖然一直在央行體系,對於證券市場卻多有著墨。他在○七年就曾經被盛傳將要接替尚福林擔任證監會主席,香港吵了很多年的「港股直通車」,開放大陸人開戶直接購買港股,也是肖鋼等人發想出來的。他當年主張在剛剛成立的天津金融新區設立試點窗口,的確是具有高度開創性的突破。

肖鋼接任證監會主席之後,大家最關注的焦點就在「郭氏新政」是否延續,還有新股上市的「堰塞湖」如何疏通。肖鋼上任當天就對媒體強調政策延續性,上任第三天,證監會就啟動對青鳥華光、SST華塑、海聯訓這三家上市公司的違規調查,算是肖鋼整飭違法的起身炮。

至於新股上市的「堰塞湖」,問題就可怕了。大陸排隊等上市的企業高達八百多家,而且去年十月黨中央十八大換屆會議結束後,就再也沒有新股上市了。現在上海與深圳股市,主板加上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總家數也不過兩千家,八百家公司排隊等著上市圈錢,每家背後都代表著龐大的政商利益集團,放多了,股市就漲不起來;口子緊了,必然得罪當道,如何解決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IPO堰塞湖」,考驗著肖鋼的政治智慧。

至於一億兩千萬名大陸股民,他們想得就簡單多了,肖鋼在中國銀行董事長任內,年年創造獲利新高,大陸股民期望他繼續打出全壘打,成為「會漲」的證監會主席,只要股市上漲,什麼問題就都次要啦!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肖鋼

出生:1958年

現職:中國證監會主席

經歷: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銀行董事長

學歷:湖南財經學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0

幾大行成立「打阿里指揮部」:阿里欲推聚寶盆拉攏小銀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640.html

近期火爆的餘額寶並非阿里金融唯一一款金融產品。外界不知道的是,由於阿里金融與銀行的微妙關係,其多款金融產品皆「胎死腹中」。

據知情人士透露,幾家大銀行成立了一個類似「打阿里指揮部」的虛擬組織,當他們提前獲悉阿里金融將在產品方面有些風吹草動時,就會上報至監管機構,導致阿里金融的一些產品無法發佈。這一消息已得到支付寶內部人士的確認。

由於阿里沒有銀行牌照,無論是阿里小貸還是信用支付等業務,都離不開銀行的支持。在與大銀行合作遭遇挫折後,阿里金融被曝正籌劃「聚寶盆」計劃,阿里云與支付寶正在籌備聯合為國內區域性小銀行輸出云計算服務能力。

多位互聯網金融及接近銀行的人士分析,聚寶盆並不是提供云計算方案那麼簡單。在聚寶盆的背後,或隱藏著阿里金融更大的野心,通過搭建平台拉攏區域性小銀行。

與大銀行博弈加劇

阿里集團旗下業務與銀行的合作始於支付寶。自2005年3月,支付寶與工商銀行結成戰略夥伴關係以來,支付寶已與幾十家銀行達成合作關係,提供網上銀行或快捷支付付款方式。

阿里小貸、快捷支付、信用支付等業務皆離開不銀行的支持。以阿里小貸為例,其資金主要來自四方面:一是自有資金,二是面向銀行融資,三是把資產證券化,四是將面向越來越多的銀行開放。

不過,據接近銀行的人士透露,在阿里小貸業務上,大的銀行並不願意與阿里合作。

早在2007年,阿里集團已經與建設銀行達成合作,為阿里巴巴B2B商家提供貸款,然而,3年後,雙方不歡而散。

據知情人士透露,雙方分手的原因在於,阿里認為可以為銀行帶來一些優質的客戶,欲佔據合作的主導權,這對建設銀行來說自然不可接受,由此產生矛盾。「現在阿里選擇合作夥伴的時候,也非常強勢。」知情人士稱。

在銀行圈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任何一家願意與阿里金融合作的銀行都是「不思進取」的銀行。阿里把持著數據和客戶,目前在金融方面的合作需求是讓銀行成為其背後的女人——給錢就行。大銀行當然不甘於幕後,例如,民生銀行已經推出了一套批量信貸系統,並在籌劃民生電商。

「在支付寶這件事情上,其實很多銀行覺得已經吃虧了,如果當時不支持支付寶,可能沒有支付寶的今天。對於很多銀行來說,他們錯過了第一次,不希望再錯過第二次。」上述人士稱。

如今,這些銀行已經不可能停掉支付寶,一方面,停掉支付寶不利於用戶體驗,將損失部分用戶。另一方面,支付寶已為銀行帶來巨大交易額,如果某一家銀行退出,意味著將市場份額拱手讓人。

聚寶盆「農村包圍城市」

與大的銀行心存顧慮、磨合成本高、利益難協調不同,地方性小銀行比較弱勢,他們願意跟阿里合作。阿里金融正在醞釀聚寶盆計劃,欲實現「農村包圍城市」。

據媒體報導,支付寶與阿里云將提供云計算方案,以內地2000餘家規模較小、未能提供網上服務的區域性銀行為服務對象。阿里云擬為區域性銀行提供云計算資源與網絡環境,支付寶則在金融技術與服務方面提供大量支持。雙方將聯合專業的金融產品解決方案提供商們(金融ISV),由後者為這些區域性銀行提供具體的服務開發與維護。

對此,支付寶官方對騰訊科技表示,對於「聚寶盆」計劃目前還沒有更多的消息可以透露。

聚寶盆是一個怎樣的計劃?

當前,全國有上千家農村信用社,各地民營資本也正紛紛遞交申報設立民營銀行的材料。一些區域小銀行,由於人力有限,並沒有複雜IT系統、金融產品開發能力。「區域銀行的計算系統穩定性、安全性,以及業務拓展時數據的轉移都有很多問題。阿里聚寶盆可為其解決後台問題,這是剛性需求。」互聯網金融分析人士池泊洋說。

通過聚寶盆計劃,上千家小銀行成為阿里客戶;同時,這些小銀行則可為阿里小貸、信用支付等業務提供資金支持,也可將其三四線城市、農村用戶輸入到阿里電商體系中。雙方各取所需。

這與阿里金融「開放平台」的計劃一脈相承。阿里金融事業群總裁胡曉明今年3月份與媒體溝通時表示,阿里集團不會成為一家銀行,而是要做平台,向銀行開放;阿里小貸也將向銀行開放,願意和所有銀行實現系統對接,這也將成為阿里小貸資金的一項來源。

不過,據騰訊科技瞭解,聚寶盆計劃仍處在初級階段,正在做體系打通、與銀行溝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投入的人力並不多,進度較慢。

要做銀行的「銀行」?

雖然阿里並未公佈聚寶盆的具體模式,但據接近阿里金融的知情人士透露,為區域銀行提供云計算方案只是聚寶盆的第一步,未來存在很大的想像空間,其中,阿里小貸資產證券化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

例如,阿里小貸可以通過小銀行將債權變現,或者將債權打包成理財產品,通過銀行售賣。

甚至有互聯網金融創業者猜測,聚寶盆可以為區域小銀行提供金融產品解決方案。

「聚寶盆可能不只是為阿里提供資金、用戶來源那麼簡單。它可能會成為金融技術、金融產品後台供應商,存款、貸款只是金融產品的一部分,這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間可做。」一位金融行業創業者說。

上述人士猜測這種可能性:例如,聚寶盆為某一家小銀行開發三個月的存款產品,由於存在久期匹配的問題,存款到期後,小銀行可能沒有兌付能力,這時可能與聚寶盆進行合作,將這個產品轉賣給阿里。以貸款為例,小銀行可以把貸款通過阿里聚寶盆把賣掉,聚寶盆則可以把這筆貸款再次轉賣,迅速實現證券化。

阿里金融的野心更大,「聚寶盆成為很多小銀行不同產品的一個調劑性的中介。它成為銀行的銀行,一個沒有實體網點的大的互聯網銀行,千家小銀行變成阿里面向用戶的櫃檯。」上述人士分析稱。

不過,也有金融行業人士指出,這些情況雖然從技術上、理論上都存在可能性,但在當前的金融監管下,短期內很難實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05

巴菲特辦公室什麼樣?「股神」「指揮部」探秘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904

2013年8月的倒數第二天是巴菲特83歲的生日,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巴菲特也沒有停止工作。

不僅如此,在這個彭博終端和高頻交易大行其道的年代,巴菲特的辦公桌上連一台電腦都沒有。

這絲毫不妨礙他成為眾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在世投資者,不過也難免讓人好奇,「股神」指揮作戰的地方到底什麼樣?

Newsday Inc.記者Lisa Du從去年CBS採訪的一段視頻中為我們找到了答案,製作了下面的「股神」「作戰指揮部」截圖特輯,讓我們借此機會一探究竟。

 

說起辦公室,不能不先提到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這家公司也算「老行尊」,在奧馬哈的一棟大廈裡一呆就是半個世紀。

 

奧馬哈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首府,內布拉斯加的名校——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NLU)還被稱為橄欖球王國。當地的橄欖球運動發展可見一斑。所以,伯克希爾的總部出現這些橄欖球紀念品也不足為怪了。

 

在這些紀念品中,有一個是NLU前校隊教練Tom Osborne簽名的頭盔,還有一個巴菲特形象的小人偶。

 

下面這張截圖裡可以看到門上掛著「今天像冠軍一樣投資」幾個大字的招牌,這句話是受聖母大學(Notre Dame)橄欖球隊更衣室的標語啟發而來的,原話是「今天像冠軍一樣比賽」。

 

 

每天走進來一抬頭,伯克希爾的員工就會看到「今天像冠軍一樣投資」幾個字,每天都像聖母大學橄欖球隊的隊員們一樣鼓足精神在投資戰場追求勝利。

 

走廊裡掛著不少和運動有關的相片,下圖裡巴菲特指的這張相片中人是前波士頓紅襪隊(Red Sox)著名球手、人稱「打擊之神」的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普通球員擊球率只有25%,威廉姆斯達到34.4%。巴菲特從威廉姆斯的《擊球必備聖經》(The Science Of Hitting)中學到經驗,多次在投資領域精彩出擊。


 

下面這張相片的另一位主角也是位名人——「老虎」伍茲。巴菲特在愛荷華州的一場高爾夫比賽中做伍茲的球僮,當時合影留念。巴菲特還開玩笑對記者說,伍茲給他的小費不咋地。

 

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巴菲特帶路去他自己的辦公室了。

 

辦公室裡也擺放了一些相片,相片的主人公對巴菲特來說很重要。

 

比如下面這位男士,他是巴菲特的父親。這張照片是1942年拍的,那時候老巴菲特先生在競選國會議員。

 

通過下面這幅截圖,大家可以發現,巴菲特的辦公室確實沒有電腦,電話是最顯眼的現代科技發明。巴菲特說,他需要的只是紙質的文件和電話。

 

下面這張卡內基培訓課證書還有個來歷。21歲那年,因為害怕當眾演講,巴菲特花100美元報名參加了卡內基培訓課程學習,這門課幫他成功向妻子求婚。

 

這份證書旁邊展示的是2010年奧巴馬總統授予巴菲特的總統自由勛章。

 

下圖這個棒球足以讓棒球迷們興奮尖叫,因為那上面有泰德·威廉姆斯、Willie Mays和Joe DiMaggio等棒球界傳奇人物的簽名。巴菲特說這是一位朋友送給他的禮物。

 

巴菲特的辦公室沒有什麼「重量級」的高科技,真正的大部頭要屬書架上那套世界百科全書(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下面這個封面也是明星閃耀,和巴菲特攜手登上《財富》封面的是大名鼎鼎的說唱歌手Jay-Z。而且,封面上有Jay-Z的簽名。

 

以下這張截圖透著一位父親的自豪感,巴菲特指點的是他孩子的相片。

 

下面這張就星光璀璨了,場景也很溫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伯克希爾的董事們還有巴菲特難得齊聚一堂,但並不是把酒、是把奶昔言歡。

 

最後還是用巴菲特本人的相片結束這次「指揮所」探秘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觀看CBS那次採訪的相關視頻。

2013年8月的倒數第二天是巴菲特83歲的生日,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巴菲特也沒有停止工作。

不僅如此,在這個彭博終端和高頻交易大行其道的年代,巴菲特的辦公桌上連一台電腦都沒有。

這絲毫不妨礙他成為眾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在世投資者,不過也難免讓人好奇,「股神」指揮作戰的地方到底什麼樣?

Newsday Inc.記者Lisa Du從去年CBS採訪的一段視頻中為我們找到了答案,製作了下面的「股神」「作戰指揮部」截圖特輯,讓我們借此機會一探究竟。

 

說起辦公室,不能不先提到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這家公司也算「老行尊」,在奧馬哈的一棟大廈裡一呆就是半個世紀。

 

奧馬哈是美國內布拉斯加州首府,內布拉斯加的名校——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NLU)還被稱為橄欖球王國。當地的橄欖球運動發展可見一斑。所以,伯克希爾的總部出現這些橄欖球紀念品也不足為怪了。

 

在這些紀念品中,有一個是NLU前校隊教練Tom Osborne簽名的頭盔,還有一個巴菲特形象的小人偶。

 

下面這張截圖裡可以看到門上掛著「今天像冠軍一樣投資」幾個大字的招牌,這句話是受聖母大學(Notre Dame)橄欖球隊更衣室的標語啟發而來的,原話是「今天像冠軍一樣比賽」。

 

 

每天走進來一抬頭,伯克希爾的員工就會看到「今天像冠軍一樣投資」幾個字,每天都像聖母大學橄欖球隊的隊員們一樣鼓足精神在投資戰場追求勝利。

 

走廊裡掛著不少和運動有關的相片,下圖裡巴菲特指的這張相片中人是前波士頓紅襪隊(Red Sox)著名球手、人稱「打擊之神」的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普通球員擊球率只有25%,威廉姆斯達到34.4%。巴菲特從威廉姆斯的《擊球必備聖經》(The Science Of Hitting)中學到經驗,多次在投資領域精彩出擊。


 

下面這張相片的另一位主角也是位名人——「老虎」伍茲。巴菲特在愛荷華州的一場高爾夫比賽中做伍茲的球僮,當時合影留念。巴菲特還開玩笑對記者說,伍茲給他的小費不咋地。

 

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巴菲特帶路去他自己的辦公室了。

 

辦公室裡也擺放了一些相片,相片的主人公對巴菲特來說很重要。

 

比如下面這位男士,他是巴菲特的父親。這張照片是1942年拍的,那時候老巴菲特先生在競選國會議員。

 

通過下面這幅截圖,大家可以發現,巴菲特的辦公室確實沒有電腦,電話是最顯眼的現代科技發明。巴菲特說,他需要的只是紙質的文件和電話。

 

下面這張卡內基培訓課證書還有個來歷。21歲那年,因為害怕當眾演講,巴菲特花100美元報名參加了卡內基培訓課程學習,這門課幫他成功向妻子求婚。

 

這份證書旁邊展示的是2010年奧巴馬總統授予巴菲特的總統自由勛章。

 

下圖這個棒球足以讓棒球迷們興奮尖叫,因為那上面有泰德·威廉姆斯、Willie Mays和Joe DiMaggio等棒球界傳奇人物的簽名。巴菲特說這是一位朋友送給他的禮物。

 

巴菲特的辦公室沒有什麼「重量級」的高科技,真正的大部頭要屬書架上那套世界百科全書(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下面這個封面也是明星閃耀,和巴菲特攜手登上《財富》封面的是大名鼎鼎的說唱歌手Jay-Z。而且,封面上有Jay-Z的簽名。

 

以下這張截圖透著一位父親的自豪感,巴菲特指點的是他孩子的相片。

 

下面這張就星光璀璨了,場景也很溫馨: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伯克希爾的董事們還有巴菲特難得齊聚一堂,但並不是把酒、是把奶昔言歡。

 

最後還是用巴菲特本人的相片結束這次「指揮所」探秘吧。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觀看CBS那次採訪的相關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97

音樂140622 大指揮家系列 (一): Istvan Kertesz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6/22/%E9%9F%B3%E6%A8%82140622-%E5%A4%A7%E6%8C%87%E6%8F%AE%E5%AE%B6%E7%B3%BB%E5%88%97-%E4%B8%80%EF%BC%9A-istvan-kertesz/

Istvan Kertesz 是一位帶有猶太血統的匈牙利籍指揮家,紅得發紫,活躍於上世紀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歐洲樂壇。 可惜天妒英才,四十五歲盛年在一次游泳意外中去世。

Istvan Kertesz於1929年在匈牙利首都 布達佩斯出生。 他的父親在他九歲時因盲腸炎去世,由母親辛苦支撑家庭。
Kertesz早歲就對音樂有很大的親和力,開始學習小提琴。 二戰時,德國軍隊於1944年進佔匈牙利,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歐洲猶太人的「大屠殺Holocaust」。 Kertesz一家人知道如不逃亡就必死無疑,於是開始流亡躲藏,一些親戚不幸被擄獲,死於集中營。

即使戰時受到空襲與飢餓的困擾,及匈牙利先後被德國、俄國人入侵,Kertesz仍斷斷續續學習音樂。 繼小提琴後,他又學習鋼琴與作曲。雖在戰時,布達佩斯文化氣息仍盛,Kertesz差不多每晚都去聽音樂會。 就在此時,他開始立志要做一位指揮家。

二戰結束,他恢復正式的音樂生涯,進入Kolcsey-Gymnasium音樂學院,在那裡以榮譽生畢業。 1947年,他獲獎學金進入 皇家音樂學院(即今之布達佩斯李斯特音樂學院),追隨名作曲家Zoltan Kodaly深造小提琴、鋼琴與作曲。 由於醉心於指揮,他更追隨匈牙利名指揮家Janos Ferencsik(現今我們仍可聽到他的身歷聲錄音)。 在此時,他認識了後來成為妻子的女高音Edith Gancs。 在指揮方面,Kertesz深受Bruno Walter和Otto Klemperer的影響。

1947年十二月十七日,Kertesz以「全莫扎特」節目作出他的音樂生涯的指揮首演。在1955-1957,他被選為Gyor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首席指揮及受聘為李斯特音樂學院的指揮副教授。 匈牙利革命失敗,Kertesz離開布達佩斯。 他獲邀進入羅馬Santa Cecilia國家音樂學院,追隨意大利藉名指揮Fermando Previtali深造指揮術,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該學院頒贈「Premio d’Atri」最高藝術榮譽名銜。 在羅馬完成學業後,Kertesz獲委任為漢堡交響樂團客座指揮。

1960年三月,Augsburg歌劇團委任他為音樂總監── 一個專為他而設的職位。在那裡,他指揮了莫扎特的《魔笛(The Magic Flute)》、《後宮的誘逃(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io)》、《女人心(Cosi fan tutte)》及《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一躍而成為莫扎特權威演繹者。
隨後他又演出了令人振奮和扣人心弦的凡爾第歌劇《Rigoletto》、《Don Carlos》、《Othello》等,證實了自己也是一位演繹意大利歌劇的能者。他在1961及1963分別獲委為薩爾斯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指揮莫扎特《後宮的誘逃》及《魔笛》的指揮。

此後,他相繼指揮過Berlin German Opera、Berlin Philharmonic、London Symphony、Isreal Philharmonic、San Francisco Opera、North German Symphony、Hamburg Symphony、Munich Philharmonic、Bavarian Radio Symphony等樂團,蜚聲遐邇。
這是他音樂指揮生涯的頂峯,並開始了煩忙的錄音生涯。他替英國Columbia灌錄了不少經典約演繹,並為多位獨奏家(如Hans Richter-Hasser等)伴奏。Decca和他簽了獨家合約,自此我們就有機會欣賞更多他的精彩演繹。

1962他獲委任為Isre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客席指揮。 此後十一年直至去世,不知是否和他的猶太血統有關,因而出於使命感,他和IPO的關係特別密切:他在台拉維夫的Mann Auditorium共演出了378件音樂作品!

140622b這張唱片最精彩的是五首斯拉夫舞曲,其中作品編46的第一首在港演出時encore加奏,聽後令我此生難忘。其他曲目包括Smetana《被出賣的新娘》的Overture、Polka、Furiant及《我的組國》中的Moldau。

1964年他獲委任為德國科隆歌劇院音樂總監,並在德國首演了英國作曲家Benjamin Britten的《Billy Budd》、凡爾第的《Stiffelio》及莫扎特的《La Clemenza di Tito》、《唐璜》、《女人心》和《魔笛》。

在作為科隆歌劇院音樂總監的同時,於1965-1968的三年,他又獲委任為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指揮,客席指揮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真是忙到不可開交,成為音樂界紅人。 在倫敦交響樂團的三年間,在亮麗、瀟灑、富想像力和靈巧的指揮捧下,Kertesz為我們留下不少經典的錄音,最獲口碑的是他灌錄全套德伏扎克Anton Dvorak九首交響曲及序曲,可稱不朽。 你如沒有聽過他演繹這九首交響曲,怎算是資深發燒友?

140622c德伏扎克第八交響樂,無論錄音與演繹,是九首之冠,堪稱經典,也是Kertesz的代表作。此張唱片的另一首是Scherzo Capriccioso,同樣精彩。這張唱片是九首中的最早的錄音(1962)。

140622dIstvan Kertesz在六十年代帶領倫敦交響樂在大會堂演出此曲,令我經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仍印象如昨,此生難忘呵!

1966年他灌錄了巴托Bartok的《藍鬍子的堡壘(Bluebeard’s Castle)》。這部艱深而帶神秘感的作品,在Kertesz處理下被行家視為今後不能踰越的經典。

他經常也以客席指揮身份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出現, 並灌了不少出色的錄音,如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曲、海頓主題變奏曲、和兩首夜曲,及整套舒伯特的交響曲及多首冷門的序曲等。

1973年他獲委任為Bamberg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指揮。 在George Szell(同屬匈牙利籍)在1970年去世後,美國Cleveland Orchestra尋求音樂總監,由樂團團員投票,以96票對2票,建議董事局聘用Kertesz。

1973年四月十六日,Kertesz到以色列作外演,不幸在Herzliya每灘游泳時意外溺斃。

在他去世前,他和VPO已灌錄了布拉姆斯四首交響曲。由於第三首的長度不足夠一張唱片,所以Decca廠方決定用海頓主題變奏曲作填補。 Kertesz作了一番排練後就錄音,但尚餘Finale未錄, 剛值VPO的樂季結束,各團員須放假,而Kertesz亦已安排在下一個樂季開始時補錄Finale。
無奈天不憐才,Kertesz竟意外地在游泳中死去,舉世音樂界不勝惋惜。 VPO全體樂團團員向Decca公司表達對Kertesz的愛耽與崇敬,希望能依照他排練時的要求和指導,在沒有指揮下完成海頓主題變奏曲Finale的錄音,這要求立刻獲得廠方接納。Decca的副總裁兼古典部門經理McEwen並在唱片封套後刊印了一段感人的短文,道出海頓主題變奏曲製錄的始末。海頓主題變奏曲成為Kertesz最後的錄音。

Kertesz演繹德伏扎克和布拉姆斯的通透線條及毫不做作的風格可謂獨步樂壇。Herbert von Karajan和George Szell是出名的手重力猛,Kertesz卻是準確而富感情、瀟灑而毫不著力,舉重若輕,即使節奏最快時亦復如此。 倫敦交響樂團的首席法國號手Barry Tuckwell也說,憑藉Kertesz的熱心和誘導,樂團遂能發出輝煌的音色。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他帶領倫敦交響樂團訪港,在大會堂演出十場,我每晚都坐在最後一行作座上客(買最平的票),難忘的是他指揮德伏扎克第七交響樂,及encore時加奏第一號斯拉夫舞曲──在多次謝幕,最後一次由後台走出前台那一剎那,距離指揮台尚遠,人未站定,手中棒一揮,整個樂團如臂使指,應聲而起,齊整到不得了,觀眾聽到如痴似醉,真是此生難忘啊!。

和他合作過的獨奏家有鋼琴家Clifford Curzon、Hans Richter-Hasser、Vladmir Ashkenazy(後來成為名指揮)及Julius Katchen等,他指揮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最為出色。

我為向這位天才指揮表達敬意,以這篇作為「大指揮家」系列的第一篇,並向各位推薦這位大師的錄音,這些唱片大部份都可列入天碟類目:
Columbia SAX 2426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7 and No.26 (Hans Richter-Hasser)
Columbia SAX 2422 : Beethoven Emperor Concerto (Hans Richter-Hasser)
Decca SET 311 : Bartok Bluebeard’s Castle(LSO,1965)
Decca SXL 6288 : Dvorak Symphony No.1 (LSO,1966)
Decca SXL 6289 : Dvorak Symphony No.2 (LSO,1966)
Decca SXL 6290 : Dvorak Symphony No.3 + Hussite Overture (LSO,1966)
Decca SXL 6257 : Dvorak Symphony No.4 + In the Nature’s Realm Overture(LSO,1966)
Decca SXL 6237 : Dvorak Symphony No.5 + My Home Overture (LSO,1965)
Decca SXL 6253 : Dvorak Symphony No.6 + Carnival Overture(LSO,1965)
Decca SXL 6115 : Dvorak Symphony No.7 (LSO,1964)
Decca SXL 6044 : Dvorak Symphony No.8 + Scherzo Capriccioso (LSO,1963)
Decca SXL 6291 : Dvorak Symphony No.9 + Othello Overture (LSO,1966)
Decca SXL 6024 : Dvorak Bohemian Rhapsody (Isreal Philharmonic,1962)
Decca SXL 6090 : Schubert Unfinished Symphony + 3 Overtures (VPO,1964)
Decca SXL 6089 : Schubert Symphony No.9 “The Great” (VPO,1964)
Decca SXL 6259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s.8 and 9 (Ashkenazy, LSO,1966)
Decca SXL 6354 :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23 and 24 (Curzon,LSO,1968)
Decca SXL 6056 : Mozart Symphony Nos.33 and 39 (VPO,1962)
Decca SXL 6401 : Respighi Pines of Rome/Fountain of Rome (LSO,1968)
Decca SXL 6172 : Brahms Symphony No.2 (VPO,1965)
Decca SXL 6340 : Brahms Serenade No.1 (LSO,1968)
Decca SET 302 : Mozart Requiem (VPO,1966)
Decca SET 432 : Mozart La Clemenza Di Tito (Highlights)(Vienna State Opera)
Decca SXL 6677 : Brahms Symphony No.3 + Haydn Theme Variations (VPO,1973)

作者附記: 原文刊登於《發燒音響》2014六月號。 略加删改(主要大量除去圖片及其注解)而成本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1

音樂140809大指揮家系列(二) Eugen Juchum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8/09/%E9%9F%B3%E6%A8%82140809%E5%A4%A7%E6%8C%87%E6%8F%AE%E5%AE%B6%E7%B3%BB%E5%88%97%E4%BA%8C-eugen-juchum/

音樂140809
大指揮家系列之(二) Eugen Jochum
蕭律師執筆

140809Eugen Jochum (1902-1987)

以半個世紀前來說,Eugen Jochum相當長壽,在世上活了八十五年。 而藝術生命之長,和上期所講的IstvanKertesz相比,真是一個強烈的對比。 Eugen Jochum的藝術生涯長達五十多年,以我們發燒友最關心的錄音生涯,竟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單聲道時代直薄七十年代末接近數碼時代。 卡拉揚藝術生命也長,其大名所以人盡皆知,全因當上了柏林管絃樂團藝術總監的時間實在太長、錄音極多則其名自然不脛而走。

Eugen Jochum1902出生於德國Babenhausen,是靠近Augsburg的一個小鎮,一個 羅馬公教(Roman Catholic,即今俗稱天主教)的家庭。 父親是一位風琴師和指揮。 他四歲學習鋼琴,六歲學習管風琴,並在十二歲時進入Ausburg音樂學院,在那裡花了十年光陰。 後轉入慕尼黑音樂學院,隨名師Hermann von Waltershausen學作曲。就在此時他的興趣轉為指揮。

Jochum的首演是在1926年指揮 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Muni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出 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第七交響樂。 同年他獲委任為Kiel歌劇院指揮,一口氣演出了十七套歌劇,包括 華格納的《荷蘭飛人The Flying Dutchman》、李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玫瑰騎士Der Rosenkavalier》和普切尼Puccini的《Turandot》。

1929年Jochum離開Kiel前往Mannheim歌劇院就任,就在那裡他遇到大指揮家Wilhelm Furwangler,他的指揮和演繹獲Furtwangler大加讚賞。 Jochum推掉了美國紐約愛樂管絃樂團十二場演出的邀請,推說他的經驗不足以指揮該樂團。 一聽就知不是真正理由,但真正原因頗奈人尋味—- 此後直至1958年他才首次踏足美洲。

1932年,他成為柏林電臺交響樂團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音樂總監,並因工作關係和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及德國歌劇院Deutsche Opera的關係變得密切,連續指揮了十六場音樂會。(看看這種架勢,他能指揮BRSO和BPO,級數絕對高於NYPO,你相信他是「不夠經驗」指揮NYPO嗎?)

1934年,他繼Carl Muck和Karl Bohm後出任 漢堡國家歌劇院Hamburg State Opera和漢堡愛樂管弦樂團Hamburg Philharmonic Orchestra音樂總監。自此,他贏得了國際聲譽。

在整個納粹時代,Jochum認為漢堡相對而言仍算「合理地自由」;他不需加入納粹黨而仍能保留職位。 但他只能演出Hindermith和Bartok的曲目,並在其他地方受納粹的制肘。 二戰後,美國和英國大力推行「去納粹化denazification」,但在Jochum的問題上,英、美採取截然不同的態度。 英國音樂界並沒有如在其他領域唯美國馬首是瞻。 美國由於Jochum的兄弟曾是納粹黨員,但又因Jochum「表現不錯」,將他列入臨時黑名單;英國沒有追隨美國「杯葛」Jochum,辯稱Jochum沒有問題,因他從來沒有成為納粹黨員。

Jochum留任漢堡國家歌劇院至1949年,此後他前往就任 巴伐利亞電臺交響樂團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首席指揮。 幾年後,他就繁忙地指揮這個樂團和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作了不少不朽的錄音,包括單聲道和身歷聲的錄音,這些錄音在今天我們仍然是可以聽到的,稍後再談。

至1948年,美國一直無法找到Jochum曾加入納粹黨的證據,最終將他從黑名單中剔除。 1958年,他首次踏足美國,並在超過六十個城市演出。

在 1941-1943年間,Jochum曾任荷蘭亞姆史特丹的Concertgebouw Orchestra的首席指揮,當時該樂團的音樂總監是Wilhelm Mengelburg。在1961-1963年間,Jochum和Bernard Haitink雙雙成為該樂團的首席指揮,也就是約略在這段期間及以後幾年,指揮這樂團為Philips灌錄許多現今可列為天碟的錄音,並帶領此團前往歐洲、美洲及日本各地演出。
他同時也經常前往倫敦指揮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和倫敦愛樂管弦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並灌錄唱片。1975年倫敦交響樂團委任他為「桂冠指揮conductor laureate」。
1969-1978年,他成為Bamberg Symphony Orchestra的首席指揮。

1987年他在慕尼黑去世,享年八十五,此時唱片已步入數碼時代了!

Eugen Jochum曾為DGG、Philips和EMI三大唱片公司錄音。

他最早的錄音是在1932伴奏Edwin Fischer彈奏莫紮特的D大調第二十六號鋼琴協奏曲。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仍是單聲道時代,他指揮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開始灌錄貝多芬的交響樂。 他首先灌錄第七交響樂,時維1952。 隨後他再灌錄了第三、第六和第九,之後就進入身歷聲時代。 他第一張貝多芬身歷聲是第二和第八交響樂,其後幾年再灌錄第四和第五,完成了整套貝多芬交響樂系列。雖然貝多芬幾套重要的交響曲是單聲道,但灌錄時已接近身歷聲時代,除了音場稍窄外,其高低頻的伸延已接近後來身歷聲身錄音所能做到的效果,故仍具可聽性。

最值得特別一提,就是Jochum在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期(交相指揮BPO和BRSO兩樂團)歷史性替DGG灌錄了整套 布魯克納九首交響曲、贊美頌Te Deum和彌撒曲Mass。這套交響曲的每一首無論錄音水平與演繹都堪稱經典和不朽,在音樂界評的盛譽持續不衰。
和Jochum同時期的布魯克納演繹大師雖然還有Bruno Walter和Otto Klemperer,但他們都沒有灌錄整套—前者沒有灌錄第三、第五和第八,後者沒有灌錄第一、第三和第八(都指身歷聲版)。另一位能灌錄全套布魯克納整套交響曲的只有他的晚輩Bernard Haitink,雖另有境界,但他兩人屬於不同年代、不同的演繹風格。 要聽布魯克納,二者都屬必聽(二者的錄音都屬天碟級)。Jochum演繹布魯克納權威的地位,由後來EMI請他再指揮Dresden State Opera Orchestra重新灌錄全套就可見一斑。

Jochum在六十年代當上了Concertgebouw Orchestra首席指揮後,以嶄新的演繹重新灌錄整套貝多芬的交響曲,由飛利浦發行。 我們發燒友終於有機會聽到他在DGG未能錄到的第三、第六、第七和第九的身歷聲版了。 這整套飛利浦版亦屬天碟級,其中最精彩的是第六(足可比美Bruno Walter相同曲目名盤)和第九(可比美FerencFricsay相同曲目名盤)。
到了七十年代下半部,Jochum第三次重新灌錄貝多芬全套交響樂,這次指揮LSO,已接近數碼時代了,由EMI在英發行,在美洲以Angel名義發行。相信除了卡拉揚外,沒有人可以三度灌錄而指揮三個不同的樂隊—-卡拉揚三次都是指揮同一樂隊,BPO。

Jochum也兩度灌錄 布拉姆斯的全套四首交響曲,第一次在五十年代中期指揮BPO,替DGG灌錄,是單聲道錄音;第二次是在1977年指揮LPO,替EMI灌錄,被指揮家Kenneth Woods譽為「最偉大的布拉姆斯演繹者」。
他灌錄過的莫紮特、海頓、舒曼、華格納和Carl Orff備受贊賞。 他在1967年灌錄的CarminaBurana被譽為此作品的最佳演繹—- 作曲者Carl Orff本人曾親臨錄音現場並給予嘉許。

1983年,Jochum獲紐約時報訪問,他曾這樣說:「今天,世人都認為我是一位布魯克納專家,實則我是以 巴赫、莫紮特和貝多芬的音樂開始,我覺得我更靠近他們。」 他灌錄巴赫的B小調彌撒曲和聖約翰受難曲St John Passion都喜歡採用龐大的合唱團和加強樂隊的力度,其他合唱樂曲也復如此。

他曾為多位著名小提琴家和鋼琴家伴奏。最著名的是替德籍小提琴家Wolfgang Schneiderhan伴奏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及俄羅斯籍鋼琴家Emil Gilels伴奏兩首 布拉姆斯的鋼琴協奏曲,被行內視為最佳演繹之一。

Eugen Jochum指揮時並沒有如George Solti的大動作和七情上面;Kenneth Woods曾如此評論Jochum的指揮技巧:「看看他的一雙手,動作通常很少,但很專註和有力。他對節奏速度的決斷,比Wilhem Furtwangler還要準確和果敢。」

我的推薦:
Beethoven : Symphony No.4 (DGG 138694, tulip, BPO, with Leonore II Overture)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DGG 138024, tulip, BRSO, with Fidelio Overture)
Beethoven: Symphony No.6 (Philips 835782 LY, COA)
Beethoven : Symphony No.9 (Philips 6500091/2 or 138002/3, COA, with Egmont Ov.)
Beethoven : Violin Concerto (DGG 138999, tulip, Schneiderhan/BPO)
Beethoven :MissaSolemnis(Philips 6500135/6, COA)
Brahms : Violin Concerto (DGG 2530592, Milstein/VPO)
Brahms : Piano Concerto No.1 and No.2 (DGG 2530258/9, Gilels/BPO)
Haydn : Symphony Nos.88 and 98 (DGG 138823, tulip, BPO)
Haydn : Cecilia Mass (DGG 138028/9, tulip, BRSO and Chorus with Stader (soprano)
Haydn :Schopfung (The Creation) (Philips 802713/4AY or PHS900714/5, COA)
Mozart : Serenade for 13 Winds in B, K.361 “Grand Partita” (DGG 138830, tulip)
Orff :CarminaBurana (DGG 139363, tulip, Berlin Opera Orchestra and Chorus)
Weber : Der Freischutz (DGG 136221, tulip, Streich/BRSO and Chorus)

註: BPO=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BRSO=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OA=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LSO=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LPO=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VPO=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97

音樂140909大指揮家系列(三)Ferenc Fricsay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9/09/%E9%9F%B3%E6%A8%82140909%E5%A4%A7%E6%8C%87%E6%8F%AE%E5%AE%B6%E7%B3%BB%E5%88%97%E4%B8%89ferenc-fricsay/

音樂140909
大指揮家系列之(三):Ferenc Fricsay
蕭律師執筆

FerencFricsay (1914-1963)
140909

在音樂歷史長河中,匈牙利也多產出色的人物。 本系列第一篇介紹的大指揮家Istvan Kertesz是匈牙利籍,而今期介紹的一位也是原籍匈牙利,他就是老牌指揮FerencFricsay。這稱謂追隨西方習慣,姓氏放在最後。事實上,匈牙利人的習慣跟我們大中華一樣,姓氏先行,故他在本國按習慣應稱Fricsay Ferenc。

一般古典音樂發燒友會很熟識George Solti、Herbert von Karajan、甚或Lorin Maazel。 但如果他既熟識而又酷愛Ferenc Fricsay,其資歷相信一定不淺,甚且可以推算他對古典音樂的鑑賞能力應有相當。 為何?因為這位指揮去世時許多讀者還未出世呢!

Ferenc Fricsay於一九一四年出生於匈牙利首府布達佩斯,正是歐戰爆發的第一年。 他少年時進入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小提琴、單簧管、長號、敲擊樂器、作曲及指揮,師事匈牙利籍的名作曲家及指揮家巴托Bela Bartok、高大宜Zoltan Kodaly及德籍作曲家及指揮家杜蘭宜Emst von Dohnanyi。 他的父親是布達佩斯青年音樂家樂團的指揮。 他竟然在十六歲那年繼任父親成為該樂團的指揮

Fricsay年十九歲(1933)即出任布達佩斯歌劇合唱的指導導師。以後十年間成為Szeged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音樂總監。Szeged是匈牙利的第三大城市。1942年,由於他曾想雇用猶太人音樂家、他本人並且有猶大血統──他的母親是猶太人──而須於歐戰後接受軍事法庭法庭審訊。1944年,納粹德國進占布達佩斯,他獲得密報,蓋世太保正準備遞捕他,匆忙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從地下秘密通道逃亡。

二戰後的匈牙利深受蘇聯制肘,但Fricsay仍得任布達佩斯大都會樂團(即布達佩斯愛樂交響樂團的前身)指揮一職。 他在四十年代末在薩爾斯堡音樂節指揮近代作曲家Gottfried von Einem及Frank Martin新歌劇的世界首演,甚受觀眾贊賞。 這次在國際音樂舞臺的成功演出使他贏得柏林RIA Symphony Orchestra和柏林德國歌劇院首席指揮的職位。1950年,他又出席愛丁堡音樂節演出莫紮特《費加羅的婚禮》,並且聲名大噪。

1951年,他首次指揮 阿姆史特丹的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1953年在巴黎、米蘭、洛桑一輪演出後首次踏足美國,在那裡他指揮過波士頓交響樂團和三藩市交響樂團。 最後他獲聘任為侯斯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但任期未完就突然辭職,主要理由是稅務問題:如果他在美國居留超過六個月,則須申報在全世界其他地方的收入。

離開美國後,他前往瑞士。1954年,他首次指揮以色列愛樂管弦樂團。大抵整個五十年代他都在德國,歷任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RIA交響樂團、柏林德國歌劇樂團、及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PO)的指揮。就是在這十多年間,他為我們留下珍貴、也是最後的演繹錄音,尤其是身歷聲錄音。

Fricsay的最後音樂會是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七日在倫敦指揮倫敦愛樂管弦樂團(LPO)演出貝多芬第七交響樂。 他的身體健康狀況一直都不好,受多種病魔糾纏。 一九六三年二月廿七日因胃癌在瑞士Basel去世,時年四十八。

FerencFricsay現存於世的錄音大多都是在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二十年間替DGG灌錄的錄音,很多都是單聲道版。幸喜尚留有若幹身歷聲版,絕大部份都是和當世兩枝世界超頂級的樂團合作: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PO)和柏林電臺交響樂樂(Berlin RSO)。

FerencFricsay不是Karajan、Haitink或Solti那種「通才型」──差不多甚麼作品也指揮;他倒傾向像Bruno Walter和Otto Klemperer的「專門型」──,甚至比前二者更狹窄。 他從沒灌錄過 舒伯特、布魯克納、馬勒、或西貝流斯的交響曲。他特長於演繹貝多芬、莫紮特、海頓和他的老師巴托和高大宜的作品。
他留下的錄音雖然不算多,但都堪稱絕響。他灌錄的幾首貝多芬交響樂身歷聲版(只灌錄得第三、第五、第七和第九),可算是現今最昂貴的DGG二手版價。尤其是第九,可算是他的力作。 這曲灌錄於四十三歲之年,時維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及一九五八年一月及四月,他共花了八節時間錄音。這是DGG第一套貝九的身歷聲錄音。其他的名盤如德伏紮克的「新世界」交響曲和莫紮特作品編號427的C小調大彌撒曲,更是人盡皆知。

他指揮時不用指揮棒,但目光如炬、精力充沛,手法極端清晰與準確,毫不含糊地傳達感情與提示予樂團的每一個團員。
140909b
FerencFricsay是少有的不用指揮棒之徒手指揮家,手法清晰與準確。

我的推薦:
Bartok : Piano Concerto No.1 + Rhapsody for Piano & Orchestra (Anda/Berlin RSO) (DGG 138708)
Bartok : Bluebeard’s Castle (BPO) (DGG 138030)
Beethoven : Triple Concerto (Anda/Schneiderhan/Fournier/ Berlin RSO) (DGG 136236)
Beethoven : Symphony No.9 (BPO/St. Hedwig’s Cathedral Chorus) (DGG 138002/3)
Beethoven : Symphony No.7 (BPO) (DGG 138757)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BPO) (DGG 138813)
Beethoven : Symphony No.3 (BPO) (DGG 138038)
Dvorak : New World Symphony (BPO) (DGG 138828)
Haydn :Te Deum + Mozart : Organ Mass (Berlin RSO/Bavarian RSO) (DGG 136398)
Mozart : Don Giovanni (Berlin RSO) (DGG 136224)
Mozart : The Marriage of Figaro (Berlin RSO) (DGG 138697/99)
Mozart : Symphony No.39 and No.40 (VSO) (DGG 138125)
Mozart : Symphony No.29 and No.41 (VSO) (DGG 138709)
Mozart : Mass in C minor “Great Mass”(BRSO/St. Hedwig’s Cathedral Chorus) (DGG 138124)
Mozart :EineKleineNachtmusik + Beethoven : Egmont Overture + Smetana : Moldau (BPO/Berlin RSO) (DGG 136226)
Rac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 + Weber : Concert Piece (Weber/Berlin RSO) (DGG 138710)
Opera Ballets (Berlin RSO) (DGG 136211)
Tales from Vienna Woods (with other Johann Strauss’s Waltzes) (Berlin RSO) (DGG 1382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702

習近平:農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願 不搞行政瞎指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25

ce0791fe24698da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9月2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高度重視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工作,做實做細調查研究、征求意見、評估把關等關鍵環節,嚴把改革方案質量關,嚴把改革督察關,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我們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要加強引導,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要堅持規模適度,重點支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生產。要讓農民成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要根據各地基礎和條件發展,確定合理的耕地經營規模加以引導,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視了經營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農戶仍占大多數的基本農情。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有嚴格的門檻,建立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對準入和監管制度作出明確規定。

習近平強調,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的目標方向,是要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搞好這項改革,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過程中,要防止侵吞農民利益,試點各項工作應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集體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要搞好制度設計,有針對性地布局試點。

習近平指出,我們的科技計劃在體系布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總體績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科技計劃碎片化和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兩個問題上。要徹底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格局,堅持按目標成果、績效考核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統籌科技資源,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立一個好的體制保障。政府部門主要負責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的宏觀管理,不再直接具體管理項目,通過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決策、咨詢、執行、評價、監管各環節職責清晰、協調銜接的新體系。要根據國家戰略需要和科技創新規律,構建新型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管理體系,避免重複申報和重複資助。科技布局上既要註重全面布局,也要講究重點突破、非對稱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形成聚焦重點任務配置資源、集成攻關的新體制。

習近平強調,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問題和現實困難,下功夫發現基層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黨內外對改革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下功夫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精準把脈、精確制導,為方案制定接地氣、攢底氣。要主動聽取各方面意見,是什麽問題就解決什麽問題。對方案的不同意見,牽頭部門要擔負起協調責任。改革所涉及的法律法規立改廢及試點工作所需法律授權問題,要與立法部門主動銜接,相向而行、同步推進。

習近平指出,隨著改革方案不斷出臺,抓落實的任務越來越重。要把抓改革舉措落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強化主責部門和一把手責任,要敢於擔當,主動作為。不僅要重視改革施工方案質量,更要考核驗收改革竣工結果,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問責。對通過的方案要查哨查鋪,確保落實到位。要調配充實專門督察力量,開展對重大改革方案落實情況的督察,做到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列席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16

北約最高指揮官:俄軍攜重武器湧入烏克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23

北約組織(NATO)最高軍事指揮官Philip Breedlove今日確認了歐安組織(OSCE)昨日匯報的發現,稱北約發現,過去兩天,包括坦克、大炮在內的俄軍設備和作戰部隊成隊進入烏克蘭東部地區。

據法國電視臺France24和英國BBC報道,Breedlove說:

“過去兩日,我們的發現和OSCE匯報的情形相同。我們見到成隊的俄羅斯設備、主要是俄方的坦克、大炮、防空系統和作戰部隊進入烏克蘭。”

Breedlove指出,北約此次並未清楚了解俄軍人數,“我們認為目睹了多個縱隊。”他還說:

“我最擔心的是我們現在處於這樣一種形勢:烏克蘭與俄羅斯從前的國際分界線根本是千瘡百孔,徹底開放。”
“武裝部隊、資金、支持、供給、武器往來這一邊境,完全隨心所欲,這種形勢不妙。”

“我們要回到尊重國際分界線的環境,那將有助於我們控制烏克蘭東部(分裂武裝)再度得到供給的問題。”

路透報道稱,俄羅斯國防部否認俄軍士兵進入烏克蘭境內。

昨日,負責維持歐洲局勢穩定的國際組織歐安組織報稱,發現43輛沒有番號的軍用卡車駛入烏克蘭分裂武裝控制的烏東部城市頓涅茨克,其中五輛車載有重型榴彈炮,另五輛車載有多管火箭系統。

據西方媒體報道,這是俄方軍車開向烏克蘭親俄分裂武裝控制區及輸送重型武器的最新跡象。

烏克蘭政府軍今日稍早稱,今日頓涅茨克有重型火炮發射炮彈,政府軍一名士兵遇難,兩名士兵負傷。

下圖可見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下屬情報與分析中心的烏克蘭東部局勢圖,其中藍黃色旗幟代表烏克蘭政府軍從分裂武裝手中“解放”的地區。

烏克蘭,俄羅斯,地緣政治,NATO,北約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40

音樂141130大指揮家系列(四) Lorin Maazel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11/30/%e9%9f%b3%e6%a8%82141130%e5%a4%a7%e6%8c%87%e6%8f%ae%e5%ae%b6%e7%b3%bb%e5%88%97%e5%9b%9b-lorinmaazel/

音樂141130
大指揮家系列(四) Lorin Maazel
蕭律師執筆

141130LorinMaazel (1930-2014)

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三日,一顆亮耀的樂壇巨星殞落。 Lorin Maazel(中文譯名不一,索性不譯),這位二十世紀最後的一位指揮大師,以八十五高齡與世長辭。
還記得去年十一月二日的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站在通往音樂廳的梯階上,Maazel拿著長長的指揮棒,在眾多免費觀眾圍堵下,靜靜地指揮著也坐在梯階上的十多名室樂團團員,演出華格納當年獻給妻子的《齊格菲牧歌》,重現首演時的光景。(關於此曲的趣事,請參讀另文。)之後轉入音樂廳內,全不看譜,超過一小時的演出中站立著指揮他親自改篇自華格納歌劇的《無言的指環The“Ring”Without Words》,當時情景,仍歷歷在目,曲音仍縈迴腦際。

我第一次觀看他的演出是在一九七三年,他帶領柏林電臺交響樂團Berli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在香港大會堂演出,最深的印象是他指揮伴奏、他的太太(記不起名字)主奏的貝多芬第三號C小調鋼琴協奏曲,兩夫妻合拍得絲絲入扣。當時我坐在第五行,看他倆的眼神交換,清晰感受到水乳交融的演出,令人特別難忘的是第二樂章的慢板。

Lorin Maazel一向是我喜愛指揮偶像之一。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收集他錄音的黑膠碟,特別是他早期指揮的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和稍後的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的錄音。

我在寫這篇介紹Maazel的專文前,曾嘗試在網上查看多點有關他的生平資料,但令我很失望。特別是維基百科Wikipedia,它介紹Maazel早期在歐洲的活動簡單到不得了,對他和BPO和VPO的關係提也不提,連兩個名樂團的名字也沒有出現過。 只要翻一翻當年的舊報或音響雜誌,就文獻俱在,連我這small potato的「非專家」也保留有一些,為什麼撰寫《維基百科全書》的「專家」竟可以當沒有發生過?但其後八十年代,他在美國的樂壇活動卻寫得很詳細。這點解釋了甚麼?一方面是撰寫者粗疏,又可能是太年青,聞所未聞Maazel當時在歐洲最輝煌、最風光的日子。 如果他(或他們)能見到我現今手頭上拿著的幾十張Maazel在六、七十年代的經典錄音,又怎會忽略或放過這段歷史?第二個原因可能撰寫者是美國人,因Maazel是美籍,在大美國心態(一般美國人都有)下,故意誇大他在美國的貢獻,對他在歐洲的成就避而少談。 如果美國樂壇有能耐或有眼光,早就應留住他,怎能讓Maazel在歐陸先發光二十年!

幸好我手頭上有大批他的錄音頭版唱片和資料,這就是有關Maazel的歷史文獻。這篇章不大著重介紹Maazel的生平,而著重發燒友的興趣與媒體所未及者,特別是有關他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為一般媒體輕略的事宜,更重要的是有關他的錄音名盤。

使人覺得驚奇,在1957年,二十六歲的年青指揮家Lorin Maazel已在樂壇打滾了十七年!他九歲就開始指揮生涯。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之前六年,他曾舉辨了一個自以為是的「告別音樂會」,因為美國哈佛大學嘗試以一筆獎學金,誘使他棄音樂而轉研數學。在這「告別音樂會」,他演出的曲目之一是蕭斯塔柯維奇Shostakovich的第五交響樂。 在排練時, 意大利著名歌劇指揮家Victor De Sabata前往觀看,認為Maazel作此決定是瘋狂的。可能Sabata獨具慧眼,當場的一番遊說,使Maazel改變初衷,繼續留在樂壇發展。他於是前往意大利作為Fulbright學者,研究巴羅克時期音樂。(1946年,美國參議員J. William Fulbridge創立了Fulbright Program,以助學金形式資助美國學生、學者、專業人士、科學家、藝術家等在海外作學習、研究、發揮才能。外國公民亦可以同樣方式獲得資助前往美國。)

一九五七年,他和BPO作了世紀首次錄音,使他國際知名。當年的著名音響雜誌Gramophone(那時我常看的一份英文的音響雜誌,香港有售。)一期的首頁刊登了他的一張照片:黑眼黑髮、看來情緒多變、屬不折不扣型男的封面肖像,肖像下的caption還這樣寫:“一位絕對是國際級的樂壇人物,出生於巴黎,父母有荷蘭和匈牙利血統,受教育於美國,現居於羅馬。”

Maazel在一九三零年三月出生於法國Neuilly-sur-Seine,雙親是美國籍,五歲時即為小提琴神童。父親感覺到兒子喜歡指揮,便安排他跟隨名小提琴家兼指揮家Vladmir Bakaleinkoff學習。Maazel八歲時首演指揮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1939年,九歲的他在美國世界博覽會指揮 紐約愛樂管弦樂團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年十一歲,他獲大指揮家Arturo Toscanini的邀請,指揮後者任音樂總監的National Broadcasting Orchestra交響樂團(即NBC),演出莫紮特第四十號交響樂後,獲Toscanini大加贊賞。音樂家多見的是小提琴神童,卻少見指揮神童!他早年已有閱讀 貝遼土、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李察史特勞和早期 史塔文斯基複雜總譜能力的盛譽。

自1953年,以二十三歲之年開始在歐洲作連串演出,差不多在所有大都會和音樂中心都見他的身影。 他演的曲目廣泛及不依傳統興味—- 巴羅克時期大師的作品;他的曲目包括馬勒、桑伯和史塔文斯基的作品。 1960年,他以最年青、也是第一位美籍指揮家獲邀在Bayreuth音樂節擔任指揮演出。同年十一月,他在倫敦首演 馬勒的第二交響樂。 在六十年代的前半,他的世界巡迴演出,包括到達俄羅斯及日本,並在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中心演出三個月,使得聲名急劇冒升,被盛譽為維也納樂派、浪漫樂派和印象樂派權威的演繹者。他也曾以小提琴家兼指揮家身份,和Lamoureux Orchestra在瑞士演出,並在1963年為愛丁堡音樂節作開幕演出,指揮貝多芬的《莊嚴彌撒曲Missa Solemnis》。

1957年,身歷聲錄音技術已起步幾年。Maazel首次指揮BPO,替DGG灌錄了貝遼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樂曲片段,獲熱烈贊賞—- 舞會場景一段所採用的速度使聽者驚訝! Jeremy Noble在Gramophone音響雜誌作如此描述:「整張唱片足證他是罕有的天才音樂家。」指揮術是表演的一部分—-在適當的曲目、適當的瞬間作適當的動作。要在一些太過熟識的作品──如貝多芬第五交響樂──「演嘢」是不智的,但Maazel卻能在嚴苛評論家眼下順利過關。他在布拉姆斯的《悲劇前奏曲Tragic Overture》所採用的速度,相信Toscanini(以速度快而馳名)也不敢想像,但由於Maazel有一雙敏銳的耳朵及高超技巧,加以他指揮的天份、個人抱負及年青人的無畏精神、及對演出樂曲傾盡出力的態度,使他能帶領這當時還年青的樂團依他的意願與步伐行進。

在他替DGG灌錄的樂曲中,林姆斯基Rimsky-Korsakov的《西班牙隨想曲(Capriccio Espagnole)》、莫索斯基Mussorgsky的《荒山之夜Night on Bare Mountain》及林史碧基Respighi的《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最獲好評。特別是《西班牙隨想曲》,這曲有太多要求高超獨奏的片段,處理得好並不容易。

將一個世界頂級的樂團BPO交給年僅二十七歲年青人的手上,雖說是一位早熟型的指揮奇才,卻有人認為有點冒險和不智。 但卡拉揚(當時BPO的首席指揮)回憶說:「我在1938年,年僅三十,就指揮這樂團及替其錄音。」有兩個原因造就了Maazel:首先就是卡拉揚和Victor De Sabata的深厚友誼──後者對Maazel大力推許;其次就是BPO在二戰後,處於後Furtwangler時代,正致力於重整工作,Maazel剛好適逢其會,在這過渡期中出現。

在1957至1965年的八年間,Maazel在歐洲聲譽顯赫,多次帶領BPO作公開演出,並為DGG替我們留下珍貴的錄音。

踏入六十年代,Mazzel的另一錄音高峰是夥伴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VPO,替總部駐在英國倫敦的DECCA唱片公司灌錄另一系經典的唱片。這是他一生中第二階段的主要錄音年代。 在此時期,主要灌錄了兩套堪稱不朽、至今為止半個世紀後,仍未有其他指揮家能超越的傳世之作:整套柴可夫斯基的交響樂兼音詩《曼德佛烈Manfred》及西貝流斯的全套交響樂。 當年年青的俄羅斯鋼琴家(後改任指揮)Vladimir Ashkenazy到西方演出時拒絕歸國,投奔自由,替DECCA灌錄多欵唱片,其中柴可夫司基的第一號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就是由Maazel指揮 倫敦交響樂團伴奏的,其後成為傳世名盤。

在替DECCA唱片公司灌錄唱片期間,也間或替英國Columbia(EMI前身)和瑞士的Concert Hall唱片公司灌錄唱片,前者如著名的貝遼士《幻想交響曲》,後者如 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等。

1964-1975年,Maazel當上柏林電臺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此後十年間,他帶領該團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也途經本港,並替荷蘭的PHILIPS及瑞士的CONCERT HALL唱片公司灌錄唱片。這可說是他一生中音樂藝術生涯的第三階段。

1972年,Maazel繼承Geoge Szell成為美國克里夫蘭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 Maazel極富感情的演繹手法,與Szell的冷峭與高度嚴謹大異其趣。 美國的國民,雖然晚一點,終於使得這位指揮奇才回歸祖國懷抱,幕後者不知作了多少努力才能達致。或者,Maazel覺得年事漸高,便有「不如歸去」、「鳥倦知還」的情懷?在美國發展是Maazel音樂藝術生涯的最後階段,音樂活動頻繁,但錄音己進入了數碼時代,黑膠碟已全被CD取代了。在這階段,已不乏各方面有關他的詳盡資料,於此不贅。

我的推薦:
Beethoven : Leonore Overtures 1, 2, 3 and Fidelio (Isreal Philharmonic) Decca SXL6025
Beethoven : Symphony No.5 +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verture(BPO)DGG 138008
Beethoven : Symphony No.6 + 12 Country Dances(BPO) DGG 138642
Brahms : Symphony No.3 + Brahms Tragic Overture (BPO) DGG 138022
Bruckner : Symphony No.3 (RSO Berlin) Concert Hall SMS2567
Franck : Symphony in D(BPO) DGG 138693
Mendelssohn : Italian Symphony and Reformation Symphony (BPO) DGG 138684
Mozart : Symphony Nos.40 and 41 (RSO Berlin) Philips 802756
Mussorgsky/Ravel :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Philharmonia) Columbia SAX2484
Respighi Pine of Rome; Mussorgsky Night on Bare Mountain, Rimsky-Korsakov Capriccio Espagnole(BPO)138033
R. Strauss : Don Juan, Tod und Verklarung(VPO) SXL6134
Schubert : Symphony Nos.2 and 3 (BPO) DGG 138790
Schubert : Symphony Nos.4 and 8 (BPO) DGG 138128
Sibelius : Symphony No.2 (VPO) Decca SXL6125
Sibelius : Symphony Nos.5 and 7 (VPO) SXL6236
Tchaikovsky : Hamlet, Romeo & Juliet Fantasy Overtures (VPO) Decca SXL6206
Tchaikovsky : Piano Concerto No.1 (Ashkenazy/LSO) SXL6058
Tchaikovsky : Sleeping Beauty (RSO Berlin) Concert Hall SMS2570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4 (VPO) Decca SXL6257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5 (VPO) Decca SXL6058
Tchaikovsky : Symphony No.6 (VPO) Decca SXL6164

按:本文原稿原刊登於《發燒音響》七月號,現經修訂後──主要是大量刪除有關唱片照片──於此重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4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