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泰新材今日早盤大漲,盤中一度沖擊漲超9%,截至發稿,仍漲逾6%。 公司昨晚披露了業績快報,2016年度營業總收入574.83億元,同比增長19.5%;凈利潤41.80億元,同比增長279.65%,每股收益1.06元。
消息面上,近日,有媒體稱借殼鼎泰新材的順豐控股將於明日正式更名,證券簡稱由“鼎泰新材”變更為“順豐控股”,證券代碼不變。
從事件發酵到最後落定,美團最終“抱走”摩拜只用了24小時。
4月3日一早摩拜曝出將賣身美團的消息,晚上的股東大會就已經得到實錘。
當天的摩拜股東大會上,摩拜CEO王曉峰在最後環節發表感慨稱,自己的態度其實一直都是堅持公司獨立發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在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好多股東也糾結問我的意見,坦率說如果公司獨立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機會,也有挑戰,但是我沒辦法……我相信投資機構有自己的業務判斷。”
隨之而來是鋪天蓋地摩拜創始團隊將全部出局的消息。
不過,幾個小時後的4月4日一早,成為一家人的美團和摩拜已經表現出一派團結祥和的景象。
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煒發文否認了創始團隊出局。
隨後,美團與摩拜聯合宣布,已經簽署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的協議。交易完成後,摩拜單車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同時,摩拜的管理團隊將保持不變,王曉峰將繼續擔任CEO,胡瑋煒將繼續擔任總裁,夏一平將繼續擔任CTO,摩拜管理團隊其他成員將繼續擔任現有職務,王興將出任摩拜董事長。
對此,美團CEO王興還發表公開信稱贊:“摩拜是少有的真正的中國原創,是難得的有設計感的品牌。”
而改道做單車的滴滴和插足出行業務的美團是曾經是這個市場最大的變數。如今,美團聯手摩拜又成功攪亂了整個大出行的格局。
美團的大出行牌
有傳言稱,此次美團收購摩拜的要約是在馬化騰的推動下進行的。事實上,在這場交易中,騰訊扮演的角色最為微妙。它既是滴滴投資人之一,也是美團投資人之一,同時也是這場交易的關鍵方。
一位接近摩拜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透露,最開始,摩拜首先接到的是來自滴滴的出價,滴滴給出了6億美元,以及45億美元估值,但當時的摩拜計劃融資約10億美元,於是有了滴滴拉上軟銀一起投資。但這一方案被騰訊否掉。
賣給美團還是接受滴滴和軟銀的投資,成為4月3日晚間摩拜股東會的重要議題。作為滴滴、美團和摩拜三方的共同投資人,騰訊在摩拜的持股比例約占20%,摩拜管理團隊在整個體系里沒有否決權(veto)。
而最終的結果剛剛過法律認定的投票數,摩拜被美團“拿下”。
不過,這場交易背後,並不僅僅是同為“獨角獸”的滴滴和美團在爭奪“獨角獸”摩拜,重要關聯方騰訊或許在下一盤更大的棋。特別是在4月2日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麽後,“騰訊系”的美團更需要足夠的資源和能力,與阿里的口碑、餓了麽進行對抗。
有意思的是,美團上線打車與滴滴開戰這件事曾讓騰訊有所不悅。
去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的時候,市場曾傳言騰訊本想在此輪追加 20 億美元投資,附加“美團不做打車業務”的條款,但最終砍掉了一半。
“騰訊一直是我們有力的合作夥伴,有些傳言基本都是謠言。”美團點評CEO王興當時這樣回應第一財經記者。
去年2月份,美團就開始在南京試水打車業務,同年12月份,美團成立了出行事業部。 2017年12月底,美團APP在全國七個城市接入打車推廣鏈接,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和廈門。
今年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並且提供了出租車及快車兩種業務。“零抽成”和發優惠券依然是移動出行市場培養司機和用戶的兩大法寶。
王興此前還透露,美團打車業務已經在所進入的城市拿到1/3的市場份額。
而美團收購摩拜更多被解讀為與三公里理想生活圈密切相關。在阿里的新零售戰略中曾提出“三公里理想生活圈”,在O2O概念方興未艾時,就流行三公里生活圈的說法,旨在通過互聯網滿足用戶在三公里生活圈所需要的吃喝玩樂穿住行甚至教育醫療服務。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美團在城市中的短物流配送能力強,這對於騰訊新零售布局而言也是重要一環。拿下摩拜,將進一步提升美團估值,已經布局打車業務的美團還將衍生出更多共享出行形態。
摩拜此前除了共享單車業務也一直在探索大出行領域。
除了聯手首汽約車,摩拜此前還宣布與順風車平臺嘀嗒拼車達成戰略合作。而摩拜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是為了打破滴滴的壟斷市場。有消息稱,摩拜成立了專門的出行服務部門,該部門為“獨立主體、獨立業務、獨立融資”。
而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上已經鮮明的分成了三個戰隊。
和滴滴鬧掰的ofo明顯站到了阿里麾下。除了ofo,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現在還控股著主打二三線市場的哈羅單車。剩余兩家是通過收購小藍單車另立門戶的滴滴和一直屬於騰訊戰隊現在被美團買走的摩拜。
滴滴的外賣反擊
在共享單車市場上,滴滴是走了彎路的。
一開始滴滴的嗅覺也很敏銳,2016年夏天就成功押寶了還沒有正式走出校園的ofo。但是那個時間點,滴滴正忙著和Uber打專車大戰。
2016年8月,滴滴和優步中國成功合並了。好不容易,這場大體量並購的磨合期熬過去了,共享單車市場已經像當年的網約車一樣火熱了。
對於投資方滴滴來說,這是好事。自ofo的C1輪融資加入後,滴滴不斷重金增持。多次投資ofo,從滴滴來看,已經成功打通了網約車和共享單車之間的連通環節,特別是2017年4月,ofo宣布正式接入滴滴之後。
砸錢又砸資源,滴滴想要的不僅僅是業務的連通。多次追投ofo之後,作為ofo最大的機構股東,滴滴想要的是完全的掌控。
為此,2017年7月,滴滴就派出三名高管進駐ofo,分別擔任執行總裁、市場負責人和CFO。只是,當年11月底滴滴派駐ofo的幾名高管集體“休假”出走。
派駐去ofo的高管又被打回滴滴,這背後是不願意被掌控的ofo和強勢的滴滴已經“鬧掰”了的事實。
在重金投資了ofo但近期又“不歡而散”的情況下,滴滴意識到共享單車業務還是得自己親手做才踏實。
2018年1月,滴滴與小藍單車達成托管合作。今年1月25日,滴滴的自由單車品牌青桔單車正式上線。
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上,滴滴的入局並不是太順利。
今年3月份,滴滴單車剛剛登陸武漢,即遭到三部門聯合對其數百輛單車的收繳;滴滴單車在深圳投放後,深圳市交通委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稱滴滴此舉為違規投放,責令其立即收回違規投放車輛。
而這一次滴滴出手投資摩拜也被解讀為滴滴希望通過摩拜來快速彌補共享單車短板。不過,滴滴方面已經否認了有意參與投資摩拜一事。
在美團收購摩拜的同一天,攜程還入局網約車了。算是此前先後殺入的美團與高德地圖,對於滴滴而言,網約車市場上一下子多了好多競爭對手。
滴滴目前的反擊是上線外賣。滴滴先是秘密成立外賣團隊,隨後開始大規模招聘騎手。滴滴外賣開出的待遇是,忠誠騎手的月保底高達1萬元,自由騎手可隨時上線,每單收入翻倍。
4月4日,滴滴外賣發布了一張開屏海報,在上線試運營3天後,目前無錫每3份外賣就有1份來自滴滴,滴滴在當地市場份額已達到1/3。
滴滴外賣負責人羅文表示,由於滴滴外賣業務在無錫試運營的效果超出預期,近期將考慮進入更多的城市。
整體戰略從“移動為先,雲為先”轉變為“智能雲和智能邊緣計算”一年後,微軟日前交出了旗下混合現實硬件產品HoloLens入華一周年的成績單。
作為被微軟給予厚望的下一代硬件產品,雖然目前在華的具體銷量、開發者數量等數據都沒有對外發布,但是微軟Surface及HoloLens產品中國戰略總監Jared Andersen確定中國已成微軟HoloLens在美國之外的第二大市場。
“從當前中國市場發展的軌跡和速度來看,我們相信對於微軟混合現實來說,中國將會成為最大的市場。”Jared Andersen日前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采訪時這樣解釋道。
而這背後,曾經錯失移動端特別是手機市場發展機會的微軟正在試圖通過HoloLens來搶占下一代市場。
這一次,在Windows 時代就擅長通過生態系統賺錢的微軟希望利用HoloLens建立一個龐大的混合現實生態系統,將該領域的設備制造商和軟件開發者都納入懷中。
全球售出約5萬份
微軟全球混合現實工作室主管Lorraine Bardeen 提供的數據是,過去12個月,中國本土培育的全球混合現實合作夥伴(MRPP)達到12家;覆蓋教育、醫療、建築、汽車、制造、航空航天、廣播電視方面的應用實踐;此外,微軟還與教育部達成共建混合現實實驗室的戰略合作,共同培養相關人才。
Lorraine Bardee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坦言,上述成績單對於微軟來說已經是一個堪稱驚喜的結果。
公開信息顯示,微軟是在2016年一年一度的Build大會上宣布HoloLens開發者套裝正式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發售,當時的售價是3000美元。
一年之後的2017年5月,微軟宣布HoloLens進入中國,而商業套件和開發者版本的售價分別為39188元和23488元。
“僅僅在12個月之前HoloLens才正式來到中國,當時我們沒有合作夥伴,也沒有所謂的生態系統。”Jared Andersen在過去一年的接觸中發現,不管是在建築行業、醫療行業、教育行業,相比其他市場,中國的企業要更願意嘗試使用AR、MR這樣的技術來解決在現實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Jared Andersen認為中國企業的高意願度主要是由中國經濟和人口的一些特殊因素決定的。比如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使得醫生使用HoloLens輔助遠程的手術需求更多;而在汽車、航空制造等某些特定的制造業,中國是整體分散式制造活動的樞紐所在,需要HoloLens來實現跨地區的開發和制造的工作也更有吸引力。
雖然微軟方面並沒有給出具體的銷量數據,但此前有消息透露,微軟到目前為止已經在全球售出約5萬份HoloLens。
而一臺超過兩萬元的高昂售價一直被業界解讀為HoloLens的大規模商用的阻礙。畢竟不管是開發者還是企業用戶,基本上都需要購買多臺HoloLens設備協同配合使用,這也使得HoloLens最終落地的成本居高不下。
對此,Lorraine Bardeen給出的解釋是,HoloLens在產品設計之初就定位“獨立的計算設備,能夠與現實結合”,而這就決定了其零部件及生產成本很高。“雖然有一點貴,但HoloLens作為獨立不受到其他牽絆的計算設備,這種出發點的定位是不會改變的。”
Lorraine Bardeen認為對於混合現實這種全新的技術,客戶需要經過三個階段:概念評估、試點階段和推廣部署。“中國的客戶目前在這三階段的過渡速度很令人滿意,雖然現在很多客戶在試點階段,但也有客戶進入到推廣部署階段。”
MR生態系統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結束不久的Build 2018微軟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微軟發布了全新的Microsoft Remote Assist和Microsoft Layout應用,而這兩個應用都是為了進一步拓展混合現實在商業領域的應用。
其中,Microsoft Remote Assist能讓一線員工以擡頭可見、無需動手的方式,通過視頻通話、圖像分享、混合現實註釋等手段,得到技術專家的遠程指導和協作。
而Microsoft Layout能讓用戶在與現實環境相結合的混合現實世界中進行空間設計。通過導入3D模型就能創造出真實尺寸大小的房間,讓用戶在現實的物理空間中,或是在完全虛擬現實的世界中,體驗到設計的實際效果。
在Jared Andersen看來,HoloLens是一個開創全新類別的計算設備,就像Surface Pro、Surface Hub、Surface Hub2一樣,是對整個協同辦公帶來影響的、性質改變的產品。
事實上,微軟現在除了自己做HoloLens生產之外,也通過技術許可的方式把技術授權給第三方合作夥伴。目前在聯想、惠普、3Glasses和戴爾等企業已經利用微軟的技術推出自己的VR硬件產品。
“以後微軟還會繼續這樣做,不僅把技術用在自身第一方的硬件生產上,也會通過許可給第三方,會有更多第三方的硬件產品生產出來,這也會使得我們整個混合現實生態系統變得更加豐富。”Jared Andersen解釋道。
換句話說,微軟的Windows MR其實只是一個平臺,它只是微軟布局混合現實的第一步,而HoloLens也只是一個開始。
而這背後,微軟CEO Satya Nadella此前公開表示MR和AI是引領下一代計算的關鍵技術之一。而MR能將虛擬和現實相結合,讓人們將不再受到地理空間的局限,他們不用邁出房門就能得到很多虛擬的體驗,與虛擬物體交互。AI將進一步賦能這些體驗,讓我們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
被譽為HoloLens之父的Alex Kipman今年2月發布博文表示,在一開始微軟就專註於將AR和VR融合在一起的MR,以獲得最好的AR或者VR體驗。這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可選擇性,微軟為只連接單一平臺的用戶和客戶提供了接觸整個AR、VR和MR的機會。
這意味著,在微軟的角度,AI和MR會有非常緊密的結合。比如,微軟的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小冰目前已經可以寫詩、作畫,可以成為你的好朋友,一旦給小冰賦予一個好看的3D形象,讓她出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中,就是將AI與MR結合起來了。
而在未來的AI和MR結合的社交時代,微軟還擁有此前重金收購的社交平臺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