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唐人街失火19老人淪災民本周末望能搬新家

1 : GS(14)@2017-02-11 18:57:59

三藩市唐人街一棟大廈初七「人日」發生二級火,19名受災的貧困老住客過年期間慘淪有家歸不得的災民,需暫住連沐浴設施也欠奉的收容所,徬徨非常。市議員佩斯金(Aaron Peskin)透露,他們最快在周五(10日)就能獲得原區住宅安置,估計市政府能津貼他們的部份租金最多2年,直至損毀單位修繕完成。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唐人街太平洋大道(Pacific Ave.)近斯托克頓街(Stockton St.)交界,樓高兩層的黃金廣場地庫突然起火,殃及上層的散房損毀嚴重,一名男子不適,治療後無大礙。但住客在渡歲期間慘成災民,大部分更是達8、90歲的低收入長者。過去一星期,他們暫住在附近的救世軍社堂。本報跟進,連日探訪災民的佩斯金透露,他們現時三餐得到溫飽,惟沖涼就要靠流動沐浴車。中心有提供社工輔導,閒時也播放廣東話電影給老友記解悶。他周四坦言,三藩市鬧住屋荒,要在短期內找到多個租盤不易,但得到各界幫助,災民最快在周末前就能搬到唐人街或者不遠處的單位暫住,估計政府的災害援助項目能津貼他們在新居的部份租金最長兩年。「整個修繕工作要數月以上,但肯定不需兩年,屆時他們就可以舊租金遷回舊址。」服務該區多年的佩斯金雖然不是華裔,但表示農曆年時發生這種事,他感同身受,與太太亦有捐款,更覺社區的迅速支援是不幸中的大幸。「有災民倚在我的肩膀上哭。我們嘗試為他們解決一切問題,包括向陪審團或上司請假、將機票改期等」,但明白他們心理和一些意義重大的財物損失難以彌補。起火的黃金廣場間隔為上居下舖,地下一層亦有7間受災商戶,市府的經濟及人力資源發展辦公室(Office of Economic and Workforce Development)已承諾向他們每戶提供1萬美元(約7.8萬港元)補助金。消防當局尚未公佈起火原因的調查結果。華協中心正在眾籌網GoFundMe上為火警受影響人士籌款,目標金額為7.4萬美元(約57.7萬港元)。話你知:「唐人街火警」捐款方法網上方式1.華協中心網站
chinatowncdc.org2. GoFundMe
https://www.gofundme.com/chinatownfirevictimfund或將支票郵寄至
Chinatown CDC1525 Grant Avenue
San Francisco, CA94133抬頭:「Chinatown Fire Victim Fun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11/19925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371

方力申節食助災民

1 : GS(14)@2017-06-10 12:40:57

方力申、曾俊華及吳安儀等昨在西九龍出席籌款活動,呼籲關注東非糧食危機問題,小方表示為響應活動不吃午餐:「睇到災民好無助,覺得好慘,就好似最近發現有個年輕朋友患咗絕症,但對方好勇敢面對同生活,自己都有感而發。」談到舊愛鄧麗欣早前舊患復發,頸椎和肩胛肌發炎,小方說:「都有留意,保養吓啦!」問到會否提供紓緩方法?小方即說:「拉筋,又要呼籲吓,夏天就到,大家想線條好就要節食,食清淡啲,啲飯錢捐出嚟。」採訪:羅慧敏攝影:仇志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06/20045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39

Adele慰問倫敦大火災民

1 : GS(14)@2017-06-18 21:45:18

Adele

倫敦的27層樓公寓Grenfell Tower周三發生嚴重大火,死亡人數已增至12人,傷者超過60人,引起全球關注。巨肺天后Adele就被發現於災後趕到現場,親身慰問傷者及關注情況,更擁抱災民以示支持,其間她保持低調,被發現全因為被民眾認出,並將她的照片上傳Twitter,寫道:「Adele在現場四處走,見人就擁抱,希望安慰他們。」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616/200571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931

見倫敦大火災民文認衰補鑊難息民怨

1 : GS(14)@2017-06-23 01:44:24

■災民代表、義工和社區領袖會晤文翠珊後離開首相府,表情嚴肅。美聯社



英國倫敦住宅大廈大火發生後三日,首相文翠珊前日終承認初時對災民的支援不足,又頒佈一系列措施補救,但似乎仍難以平息民怨。


郝爾彬:市政廳欠資源處理

文翠珊繼上周五探訪災民和提供財政援助後,前日邀請15名災民到首相府會面兩小時。文翠珊表示:「坦白說,在這次可怕災難後的數小時,對急需幫助和資訊的住戶的支援做得不夠好。」她又指已安排人員向災民提供更多援助,承諾每天都會聽取災民報告。格倫費爾大廈上周三的大火,警方相信已造成至少58死,官方暫時僅辨認出一名死者為23歲敍利亞裔男子阿爾哈亞利,大量失蹤者生死不明,災民流離失所,當局被批應對緩慢。文翠珊政府前日再頒佈向死難者家屬提供長遠心理輔導、安排阿爾哈亞利家人到英國等措施。工黨黨魁郝爾彬則指,雖然火災當日消防等應急服務處理很妥善,但市政廳卻有欠效率,因為它們欠缺資源處理重大事故。另外,財相夏文達昨日回應當局無視2013年一份火警檢討報告的指控,指當局明顯曾注意到報告中的建議,只是修訂法例前須等候公眾諮詢,又指出事大廈使用了被禁用的外牆物料。美聯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9/200609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435

達觀心戰:慰問災民大有學問

1 : GS(14)@2017-06-23 02:49:27

文翠珊處理倫敦格倫費爾大樓火災的善後工作之差勁,被批評為國恥。工黨黨魁和英女皇先後探望了災民,但文翠珊卻只視察現場為救援人員打氣,沒有接觸和慰問受影響的民眾。看來是幕僚為了避免老闆在鏡頭前被羞辱,於是中間落墨,安排首相循例到災場走一走但迴避跟災民對話,結果適得其反。三日之後,她才在一片咒罵聲中於唐寧街接待死傷者家屬。國家領導人因遲了慰問災民而大失民心者,早有前科。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在紐奧良造成了1,833人死亡,經濟損失達1,080億美元。這次美國政府的應急反應遲鈍,後來國際間發起救助行動,貧困如孟加拉的國家都有捐款。時任總統小布殊當時身處西岸,在颶風登陸後才飛回首府坐鎮。當空軍一號飛越災區上空之際,他從窗口遠眺地面滿目瘡痍的慘狀。其後白官發放了這一幀照片,一心以為可以表達總統對災情的關注。然而,外界卻認為總統過門不入,沒有降落黑人災區,是冷漠無情的表現。其民望也從此一蹶不振,後來小布殊公開指這幅相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個"huge mistake"。七年後,又有颶風吹襲美國東部,導致重大傷亡。不過,今次白宮汲取了前人的教訓,發放了一張奧巴馬雙手擁抱著一位白人婆婆災民,二人眼睛一起向前方望的經典相片。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2/200640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68

英當局低於一折購入68單位 安置250人倫敦大火災民遷入豪宅

1 : GS(14)@2017-06-25 10:11:09

■部份災民獲安排搬到肯辛頓區的豪宅單位。美聯社



英國倫敦格倫費爾大廈上周的大火導致至少79人死亡,數百人無家可歸。被指反應緩慢的政府,目前安排約一半災民即250人,永久安置到肯辛頓區市值合共1.6億英鎊(約15.8億港元)的豪宅單位,作為補償。居民災後一直被暫時安置在附近酒店,甚至要睡在自己的車子內。當局證實,倫敦市法團已向發展商St Edward購買68個單位安置這批家庭,最早7月底可以入伙。


單位市價最平1,482萬

報道指,該處豪宅單位由一房起,有偌大的會所,被稱為「最受熱捧的新樓」之一,市價由150萬英鎊(約1,482萬港元)至850萬英鎊(約8,398萬港元)不等。但當局獲得發展商優待,合共只需付1,000萬英鎊(約9,885萬港元)的成本價,約為售價的6.25%。不過格倫費爾大廈鄰近建築的居民就沒那麼「幸運」。當日他們需要緊急疏散,由於火災也影響到他們的水、電力和煤氣供應,他們回家後極為不便,有人被迫到附近健身房洗澡,甚至住在酒店,但完全無官員理會。首相文翠珊前日為火災道歉,她承認今次慘劇「是政府、地方和整個國家的失敗」,政府對受害者支援嚴重不足,承諾會為生還者及死者家屬支付法律開支,並讓他們參與由法官主導的調查。至於肯辛頓-切爾西區議會議長霍爾蓋特同日就事件請辭。約500名反政府民眾前日在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到國會發表演說期間,舉行「憤怒日」示威,要求文翠珊引咎下台,部份手持有關火災的橫額。示威者在唐寧街外與警衝突,至少兩人被捕。然而有災民不滿火災被暴力分子「騎劫」。英國《每日郵報》/《衞報》/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3/200659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879

不滿災民免費住豪宅鄰居揚言搬走

1 : GS(14)@2017-06-25 11:26:44

英國倫敦市法團購入市西肯辛頓區豪宅「Kensington Row」(圖)68個全新單位,準備永久安置上周在格倫費爾奪命大火中生還的其中250名災民,豈料引起該區小業主強烈反彈,有人不滿當局慷他人之慨,揚言災民搬入,他們便會搬走。


住客:蒙受樓價下跌

一名自稱唐娜的女子致電電台烽煙節目,指她是肯辛頓居民,投訴何以災民可以免費入住總市值20億鎊(200億港元)的Kensington Row,有可能免費享用屋苑會所設施,但她和丈夫卻要「非常、非常努力地工作去負擔」房屋支出。唐娜強調自己也同情災民的遭遇,但她一年住屋管理費連議會稅便高達1.55萬鎊(15.5萬港幣),災民無償住宿變相要其他業主攤分這些福利支出,她會選擇搬走。電台主持不同意,一度同唐娜隔空舌戰。唐娜的言論在網上受到左派圍攻,指摘她冷血無人性,但她顯然得其他小業主的支持,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住客坦言:「災民痛失家園我也很難過,但這麼多人買下Kensington Row單位,現在卻要蒙受樓價下跌,事關這裏勢必降級,等於捉蟲入樓市。」英國《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25/200678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73

【專題籽】撫慰311地震災民傷口 港夫婦岩手開cafe兼賑災7年

1 : GS(14)@2018-03-12 01:57:14

港人譚浩洋和太太周燕芬沒有後悔來日本岩手縣賑災的決定,更希望可以一直留在這裏。

【專題籽:胚芽故事】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發生8.9級地震。這場史上最猛烈的世紀天災,引發超過10米高的海嘯,令整個日本陷入一片混亂,傷亡數字更是無法估計。岩手縣沿海城市「大船渡」是其中一個重災區,海嘯最高達16.7米,死亡人數達340人。儘管天災無情,來自香港的一對夫婦卻信人間有情,甘願放棄努力10年得來的長俸,放棄香港的一切,遠赴岩手與災民共患難。7年過後,依然無悔。


「我們來日本岩手縣剛好第7年,起初我們是來做災後支援工作,慢慢變成想留在這兒,想想可以如何貢獻給這個社區。」39歲的香港人譚浩洋和38歲太太周燕芬,原本有份穩定工作,一個是警察,一個是大學的文員,收入理應不算差。但7年前一場世紀災難,卻改變了他們一生。「我本身對日本有一份情,多年前跟隨基督教機構來日本傳福音。我2002年入職做警察,原來當差10年可以拿長俸,即部份公積金,於是便想,會否在2012年辭職,提早退休,拿這筆錢來日本呢?這是原本的計劃。」東北大地震,兩夫婦相當驚訝,但沒有震碎他們赴日的心,反而考慮應否立即起行。「心中就很逼切,想快點來與災民共渡難關。災難發生兩星期後,我是先頭部隊來幫忙。但考慮數月後,便決定放低工作,放棄那筆約30萬的公積金,來日本賑災。」阿洋距離提早退休的日子,其實只剩一年左右,要毅然放棄工作,他有徵詢家人意見,「真的沒想過會在第九年考慮這問題,其實家人有反對,但反對是因為擔心。」阿芬也補充,「我的父母也問,你們是否儍了,要幫人在香港也可以幫,為何要放棄公務員如此穩定的工作?後來才知道我們不是一時衝動,不是自己來,而是一個團隊,才令他們放下心頭大石。」

首隊伍抵岩手 有心理準備搬屍體

阿洋是第一隊來到岩手縣賑災的隊伍,當時救災隊有4人,有記者、警察及其他專業人士,而他是自動請纓參與,「起初發生海嘯時,我們連岩手縣在哪兒也不知道。我有心理準備要搬屍體,亦有人說當地很危險,要駕十多小時車來,可能隨時會有甚麼意外,所以警告我們要想清楚。」然而,311地震亦引致福島核電廠爆炸,人心惶惶但沒有動搖他的決定。「當時會擔心輻射是否有危險,但後來知道岩手縣與福島有段距離,而且這兒主要是海嘯災區,便少了些擔憂。」到埗後,眼前盡是一片頹垣敗瓦,滿佈瓦礫和垃圾,卻從沒看到屍體,他說因為當地災民非常齊心,很快手便合作清理好地方。

聚腳聊天 冀改變年輕人消極想法

災難發生大半年後,即2011年的11月,他決定辭去警察一職及放棄長俸,正式申請簽證,長期留居日本,而這次太太阿芬亦有同行。他們兩人的生活費,全由教會及捐款者資助,只是剛好能應付每月開支,「這兒的生活水平普遍比香港低,最大生活開支是住屋及開車,其實能應付開支,我們便滿足了。」以他們為例,租一間兩房約700呎房屋,需要5,000港元,而駕車開支約3,000元。7年來,他們逗留過3個地方,包括宮古、山田町,以及現在身處的大船渡。「岩手縣災情最嚴重的其實並非大船渡,而是宮古市及陸前高田。」還記得當年311在電視上看到的畫面嗎?臨海沿岸突然一股黑色巨浪衝來,將低窪地方淹沒,大小船、汽車、房屋……通通被衝上岸。這一幕,至今仍深深烙在大家的腦海中,包括我在內。「起初探訪時,災民非常感動,因為這麼大的災難,義工卻很少。一見面,他們立即哭起來,事隔大半年,終於有人來敲門及關心你,我們也覺得很感動。」除賑災外,2014年他們與兩對同樣來自香港的夫婦,開設了一間cafe,希望聯繫和認識這兒的年輕人,為他們建立一個可以放鬆及聊天的地方。「一般認識日本的香港人,都會認為日本是個很繁榮的國家。其實我們在這兒住了5、6年,發覺日本都有貧窮一面,甚至有這些鄉下地方。我們便想,如果在這兒生活,可以帶給這個社區甚麼貢獻呢?」他們其中的使命,就是要傳遞一個訊息給年輕人︰將來無論是在哪讀書或學到甚麼,有心的話也能貢獻社區,也能成為有用的人。「其實我們作為外國人,住在這個地方是頗受注目的,所以有一定影響力。」阿芬回想起曾經接觸過年輕人,很多家庭也是支離破碎,有的父母因地震身亡、離婚,或是被酗酒的媽媽虐待,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年輕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一事無成,他們希望能透過cafe及定期舉辦的活動,改變他們消極的想法,「年輕人就是未來,很想他們感受到愛,在一個像家的群體中成長。雖然我們並非真正的家人,但想他們經歷到愛及支持。」311發生至今相隔7年,除阿洋及阿芬外,也不斷有香港義工參與災後支援工作,希望透過這綿力,為日本加油。


阿洋和兩對港人夫婦合作開設的cafe,是由幾個貨櫃組成。

他們會到老人院探訪公公婆婆,教他們做些小手作。

阿芬亦跟隨丈夫到岩手縣,並到緊急避難中心探訪災民。


阿洋(右一)之前來到災情較嚴重的地區,和其他義工幫忙救災。



【大船渡市當年災情】

海嘯最高︰16.7米2011年人口︰40,737人死亡︰340人;失蹤︰81人房屋損毀︰3,629棟


記者:黃依情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11/20327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5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