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恩投資簡報第6期兼半年總結(7月3日夜) 潛伏者萊恩
http://xueqiu.com/9367803595/29998740插個隊,月度簡報前加一個半年投資思考,很多困惑需要逐步想通,也藉機整理一下思路。如果各位大俠有時間,也請給新人小散一點指導:)
投資股票應該由四個環節組成,選股、買入、持股、賣出,任何環節做不好都影響收益,甚至虧損。而且相互影響,例如選股影響著買入、賣出、持股選擇,買入和賣出選擇應配套等等。下半年圍繞著四個環節,慢慢感受,思考和優化。
一、如何選股。
個人接觸到兩種選股邏輯,一種是不斷發掘優質標的,再不斷淘汰舊有持倉,用持倉標的更替,代替單一標的的高拋低吸或動態平衡;另一種是持倉數量少,堅定持有、動態平衡或高拋低吸。後者由於集中度高收益波動偏大,前者分散收益波動偏小。作為業餘投資者,兩種選擇都有缺點,前者要求大量研究標的,後者要求標的研究很深入。
綜合考慮三方面因素,初步考慮選擇前者:投資分散意味著風險相對集中而言更分散(如果是大盤系統風險,沒啥區別);投資經驗不足,自身選股能力弱,押注過重容易造成堅定持倉而比較深幅虧損,或持倉不堅定造成高吸低拋,這在上半年投資過程都出現過;分散持倉有利於長期持有,單一倉位低,精力也分散,自然就不會天天想著高拋低吸,更有利於享受長期確定性投資收益。
具體到標的選擇上,從持倉可以看出,我幾乎沒有任何獨立思路,都是在學習過程中。除了久立算半個自選(框了個核電投資方向,高手薦股),富安娜、永輝、比亞迪基本屬於自選,其他標的都直接來自雪球高手。即使幾隻自選也都經過雪球討論的強化信心,補充很多維度視角,才敢持股。所以在標的選擇上,短期靠雪球,長期靠啥?這是下半年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這兩天看球友半年總結的過程中,找到了一些答案,再抽其他時間總結吧。
剛看完DAVID的大作,補充一點,逐步關注點債券:保留一定的現金,應對市場波動,做適度加減法,是很多高手的共識。在實際操作中也有一些感悟,全倉總是不踏實,尤其在下跌階段,很無助。手握現金,就具有補倉和拉低成本的機會,才能做到下跌心不慌,有助於持倉心態穩定。但現金需要管理和運用起來,現階段對現金的運用僅限券商提供的現金寶,年化4%左右。且股市並非一直熊市更非一直牛市,資產配置的調整長期看也是必須的,所以多1-2項投資方向選擇有必要。不過這個不急,慢慢來,優先級低於股票。
其實有了選股的決定,代表了對風險收益的控制和選擇,後面部分很多都框定了。
二、如何買入
接觸到的買入方式也有兩種主流,歐奈爾的突破買入,和價值投資的越跌越買。在浪莎、永輝、三金、比亞迪上,都曾高點加倉。最終結果都是削弱收益。當然,歐奈爾潛伏者萊恩的突破買入,像我這麼不看太多指標的買,運用不嫻熟,屬於標準的追漲殺跌。看起來,對於越跌越買,似乎更加適合我這種看不懂K線,喜歡看信息的業餘投資者。
當然,越跌越買的前提,基本面,這就回到了第一條選股上。選股不能出問題,即使出問題也要控制好倉位。否則越跌越買,會變成越陷越深。
而且如果越跌越買,也要結合量能,不同於上漲買入,下跌買入是量能越低越好,越低下跌空間越有限。
前期由於自己總抱著怕錯過上漲的心態,總喜歡一步到位,倉位總是下手過重,忍不住。跌了又想加倉,最後發現,重倉等於重虧,陷入惡性循環。這恐怕是需要下階段慢慢修煉的。建倉不急,加倉不急。慢慢買,不一定下跌才買,這確實太逆人性(建倉後我是盼它跌還是盼它漲啊),先建底倉,隨著研究的深入,只要認為確定性增加,橫盤也慢慢加倉,當然也封死了後期跌補的空間。
三、如何持股
寫到這裡才發現,持股和賣出可以合併了。不達到賣的要求自然就持股。想好賣的模式,等於想好了持股。什麼持股中的動態平衡,太高深。
現階段就一點感悟,短炒可以玩,但不超過倉位的5%,絕大部分倉位需要有中長線持股的耐心和決心,不因短期波動和小道消息而買賣,大半年投資過程反覆印證這一點。選中的標的、自身個性、時間安排都不適合短炒,不可手癢,不必再試。
四、如何賣出
高手都講賣出是最有難度的,其實歸納起來好像也就三種,靠基本面變化,靠盤感,靠估值。第一種太晚,第二種太難,第三種太機械。我基本靠第四種方式,靠蒙。這方面看來還得好好研究,多看書多雪球。
早上看到一種說法,賣出和買入的匹配,用買入區間和賣出區間的方式,區間內分批操作。區間內越跌越買,應該對應賣出區間內越漲越賣。好吧,又和歐奈爾衝突了,賣出區間又怎麼確定。還得再研究研究,暫時沒有定論,先靠著蒙吧。
整理下來,或許對選股和買入有一些初步的經驗和教訓,不至於很慌亂,但持股和賣出離想明白還差很遠。慢慢來,學費還沒交夠。今年的投資目標仍然是0%-10%。
對雪球和雪球上的大俠都滿懷感激,有大俠們投資經驗和投資標的的無私分享,才讓很多新人小散有了學習機會,也是你們的成功讓小散們找到了奮鬥方向和動力。漫長的投資學習生涯,從雪球起步。謝謝雪球,謝謝各位大俠,祝生意興隆,收益滿滿!
感謝!
@小小辛巴 @DAVID自由之路 @聽風-春華秋實 @小鱷魚 @價值at風險 @大道至簡-榮令睿 @老刀101 @不明真相的群眾進入常規月報正題:
1-2月投資收益7.27%
3月投資收益-10.26%
4月投資收益-5.65%
5月投資收益1.73%
6月投資收益2.34%,14年累計收益-4.57%,目前倉位47.7%
持倉情況:
002275 桂林三金12.6%
601989 中國重工 6.2%
600137 浪莎股份6.2%
601933 永輝超市 5.8%
300020 銀江股份 5.3%
603766 隆鑫通用 4%
002318 久立特材 3.8%
002327 富安娜 3.6%
股票持倉合計47.7%
證券現金寶 52.3%
個股買賣邏輯:
1、分批清倉比亞迪。長遠來說看好比亞迪沒有發生改變,但7月大規模解禁和傳統車下滑對半年業績的影響,有些擔憂光靠故事市場買不買賬。而且港股落後A股太多,港股的理性程度還是要高於A股。原打算退出後買一點萬向錢潮,但在萬向大幅上漲中有些猶豫沒有買入,很可惜。比亞迪在45.4元47.15元和48.62元分三次暫時退出。清倉後才發現比亞迪港股也上來了。總的來說清比亞迪和持有比亞迪,我對前者更有信心一些,擇機低位撿回,希望給上車機會。
2、減倉永輝超市。持有永輝有段時間了,一直對生鮮模式很有信心。但是可能對永輝還不夠堅定,面對30左右的PE,和密集上漲的租金人力成本(沃爾瑪高管的一次訪談中提到這點),擔心永輝無法用業績兌現高PE,加上永輝增速確實呈現下降的趨勢,動搖了。所以選擇減倉一半永輝。從過程講,根據確定性調整倉位和不帶太多情感的看股票應該是沒有錯的,但從結果上,剛減倉,永輝就長陽了,只能呵呵。不過幸運的事減倉資金進了中國重工,也不錯,也算打平手吧。
3、加倉桂林三金。加倉前三金成本16塊多,買在了高位,但是對三金挺有信心,20倍左右的PE,分紅率還行,現金牛,低價藥漲價和中藥城的事件驅動,屬於安全邊際高,上漲有一定確定性的標的。跌到14.96元補了2%左右倉位,總倉位偏高沒敢補太多,如果短期漲幅過大考慮降回原來的倉位控制風險。當然,這只是如果,估計要4季度才有這樣的機會了。加倉反而倉位低過上月,是由於6月現金增資。
4、建倉中國重工。訂單飽滿,政策環境和外部環境都有支撐,辛巴老師鑑定過,確定性較高,前期處於下降通道沒有參與。近期企穩開始減倉。分兩次買入6.2%倉位。由於建倉後上漲迅速,今天已經4.9元,為避免前期出現的「漲-增-跌-虧」惡性循環,暫不打算增倉。
5、建倉浪莎股份。邏輯比較簡單,辛巴鑑定過,短期比較強勢,也抗跌,業績指望不上了,試試賭重組吧。不過倉位上有點問題,相比重工的確定性來說有點高。這是第二次買入浪莎了,上次買在高點,希望這次不是。既然賭重組就不打算賣了,先到年底。
6、建倉隆鑫股份、銀江股份。兩隻股票分別來源小鱷魚和春華秋實兩位老師,隆鑫沒有細緻研究,倉位略小些,銀江訂單確定性高一些,所以倉位高點。先買入慢慢研究。隆鑫最近走勢挺強,先開心下。
7、建倉久立特材。買久立是因為從比亞迪出來後,總覺得新能源板塊少了配置,所以想在核電非常高確定性的前提下,配一點核電概念股,很早之前有位雪球高手推薦過久立,忘了哪位,所以把這支翻出來看了看,原來這支還有LNG概念。粗看除了比較低的現金流,公司整體經營不錯。近期看來肯能買在高點了,先建一點,等研究透徹些,跌下來接著加倉。
8、建倉富安娜。PE15,三大家紡中電商渠道配置最堅決,走中高端路線,都是不錯的理由,但是對於家紡是否回暖,房地產連帶效應,還有些擔心,把握性低。先觀察吧。
6月投資檢視
1、爭取增加資金——資金加了一倍,不過答應投到無風險板塊,主要做後備和打新使用,有多餘資金,原有資金可以全部建倉了。
2、比亞迪不動——和原計劃差異很大,該還是不該?
3、桂林三金不動——和原計劃有差異,可以接受。
4、永輝超市視競購、合作信息釋放,考慮加倉——月初永輝處於上升階段,對股票很有信心,下降了就沒信心,這……
5、拓展1-2個新投資標的——嚴重超計劃,隆鑫、久立、銀江、
6、準備打新——資金少,持倉分散,不太好打,沒打中,7月繼續
7、讀書——買了david的低風險投資,很開闊眼界,看雪球最近的半年總結也很有感觸
7月安排
1、永輝、重工、浪莎、隆鑫、久立、三金不動,中線持有。
2、跟蹤比亞迪和中國平安,一個躲半年報,一個炒半年報,擇機建倉
3、再看看銀江和富安娜的投資,是否正確。
4、不增加上述標的以外的投資。
投資世界,其樂無窮,大有可為
僅此記錄,與各位球友共勉
2014年7月3日晚,深圳一「糾結中成長」的小散
阿里健康,又一個潛伏的“余則成”浮出水面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51&page=1&extra=#pid707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10-23 09:03 編輯
阿里健康,又一個潛伏的“余則成”浮出水面了! 作者:Dr.2
傳聞已久的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終於正式宣布了,醫療健康領域的大玩家悉數入場,一個都沒有少!
那麽Dr.2來複盤一下,2014年1月,阿里聯手雲鋒基金,1.7億美元,收購中信21世紀54.3%股份。這是阿里眾多投資並購中的一次,但卻是阿里健康全國大布局的關鍵一手,因為他們從此有了國內第一塊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第三方)的試點牌照,還掌握著目前中國僅有的藥品監管碼體系。阿里成為控股方後,意味藥品流通過程的全部數據都可能潛在地部分流向了阿里。因為阿里有強大的智囊團,數年前就已經提前揣摩國家醫改政策,所以很久之前就已開始了大健康布局。如果以為只有網售藥品牌照、藥品監管碼或者未來醫院,那你就錯了,這個冰山正慢慢浮出水面。
先說藥品監管碼吧:從監管上說,它可以覆蓋了從生產、出入庫到市場等全流通環節,具有很高的完整性和靈活性,強大的防偽防竄、全方位跟蹤追溯功能。但在實際使用中,後臺服務商可以知道藥品什麽時候生產的,流向哪里,用多長時間,最終客戶是誰等等,同時輔以移動互聯技術,在掃描監管碼後就可以即時獲取藥品信息。而這實際構成了一個醫藥生產流通的數據平臺。
數據驅動運營是大型藥企的基礎,是e-marketing的基礎。同樣與保險公司合作也是一個關鍵的橋梁。正如在阿里大數據會議上其負責人所說的,“企業在發展上對數據要求是全方面的,而不是某個節點,我們希望未來的服務會涵蓋到企業整個經營決策過程當中,數據為企業帶來價值點”。總體來說阿里健康通過這個“大殺器”和雲服務解決方案,希望為醫藥行業內的企業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務,建立“數據交易”的合作模式,形成雙贏。
據阿里的公開言論表示:目前國內醫藥行業數據版圖還十分碎片化,有很多空白,IMS藥品產品信息覆蓋,僅有全國估算和部分城市的數據,而不知道終端和渠道的具體情況。那麽未來阿里可以提供全國1萬3000家經銷商的評估體系,還能將患者在“診前、診中和診後”的整體行為數據化。從實戰中舉例,他們通過藥品監管碼體系幫助某企業找出>9000盒藥品的竄貨問題,一個批次藥品的60%到達終端所需的時間,這些對整個醫藥企業的意義有多大,不用Dr.2解釋,行業內人士無不震撼!
這些數據還可以與自家的天貓醫藥館結合,形成由藥品監管碼+未來醫院+網上問診+物流+支付的大健康“開環嵌套閉環”的布局。阿里有數據:藥品流通,藥品信息,藥品銷售,電子處方;有技術:大數據,服務;有平臺:天貓,淘寶,支付寶,還有菜鳥物流;還有強大的財力和人才團隊。阿里數年來悄無聲息地在水下整合自己的資源,即使通過關聯人參股或者收購,也很少公開信息,現在發聲音了,代表已經部分準備好了,開始發力。
這樣就結束了嗎?NO,阿里還可以與醫院合作,或控股收購重要公司,配合阿里金融的大布局,實現移動結算,或先墊付再與醫保結算,因為支付寶財大氣粗,有巨量的資金沈澱,這些優勢是其他業內公司無法比擬的。那麽阿里的“未來醫院”再整合行業內最為核心的醫生資源,在產業鏈上從前端到後端,一個醫療帝國就要形成了。
未來從戰略層面能抗衡的只有騰訊和百度了,百度主要通過產品研發、大數據分析和深度機器學習,希望以技術基因進行突破。現在看來,騰訊比較焦慮,一擲“億金”,采用收購優勢企業,重點突破的辦法進行自己的布局。
阿里雖然格局氣勢磅礴,但樹大招風,Dr.2並不認為他們一定能全部完成。因為整個醫療產業是全世界最大的產業,框架太大,有很多是國家層面的事情。如果阿里上收購藥廠,下收購醫院,那麽加上目前整個的布局,像不像一個衛計委,國家是否認可?是否順利過關?如何防止壟斷?如何確保充分競爭呢?這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宏觀問題,太多的行業內人士,都糾纏“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能自拔,也許我們需要站在10年後,經過逆向推演整體的場景,分析各種可能性,仔細考慮問題吧。 (文章源自珍立拍)
|
【軍營揭秘】“手機就是潛伏在身邊的間諜”? 軍營手機攻防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5223

現在,中央軍委新修訂的內務條令並未徹底將手機逐出軍營,而是針對時機、場合和註意事項做出頗為人性化的限定。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中國軍人使用手機情況日益普遍,成為部隊保密的隱患。有專家發出警告,智能時代的泄密會從手機開始。
解放軍總政治部多年前就嚴令加強對軍營資訊傳播管理。在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軍隊根本不可能完全將這一便捷的通訊工具拒之門外,如何防止手機泄漏軍事機密?
在愈發開放的世界中,封閉的軍旅生活要“接地氣”,軍方也在思考:手機能否轉化為作戰武器?
“一部處於關閉狀態的手機,沒有響鈴,屏幕上也沒有任何開機顯示,話筒竟然被悄悄啟動,潛伏在隔壁房間內聽得清清楚楚。”2014年9月底的一次安全教育會上,通訊專業技術人員的一番“竊聽”演示,讓講臺下副師級以上幹部們驚詫不已。
手機進入軍營,所觸發的爭議已持續近20年。2014年10月7日,中央軍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軍隊信息安全工作的意見》,再次要求“全面推開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風險評估”。
2014年8月1日,《解放軍報》的移動客戶端正式上線,可借助第三方賬號登錄,與QQ、微博、微信、人人等社交平臺合作,降低了用戶使用客戶端的門檻。其推廣詞寫道,“軍報有多種讀法,指尖輕劃屏幕是一種時尚,展卷細嗅墨香也是韻味綿長。”
這意味著,盡管手機等移動網絡存在安全隱患,軍方並沒有如以往那樣一味地禁止。當今,愈發開放性世界中,封閉的軍旅生活要“接地氣”,軍方也在思考:手機能否轉化為作戰武器?
“身邊的臥底”
新的“竊聽”樣式,以及信息化戰爭新模式的變遷,早已被解放軍高層意識到。
2012年4月10日上午,東海艦隊某支隊一體化岸基作戰指揮室,正進行一場數據鏈引導下的“紅藍”對抗演練。勝利在望,導演部卻突然宣布:“紅軍”戰敗。
《解放軍報》同年5月17日的報道披露了真相,原來,“紅軍”指揮所內,一名參謀將智能手機帶進指揮室。這一細節,早已被檢查組悄悄地盯上,悄悄下令“藍軍”鎖定這部手機。憑借技術手段,“藍軍”精確跟蹤定位到這部手機,準確鎖定“紅軍”指揮所,“發射導彈”徹底讓“紅軍”指揮所癱瘓。
進入智能時代,軍方手機泄密變得更加容易:待機狀態下,手機能與通信網絡保持不間斷的信號交接,產生電磁頻譜,很容易被識別、監視和跟蹤;即使處於關閉狀態的手機,持有特殊儀器的技術人員仍可遙控打開手機話筒;制造過程中,手機芯片中也可能被植入特殊功能,只要插入電池,手機就會悄悄地把講話接收下來,自動通過衛星發送給特定的接收站。
2013年8月初的一天,駐守華南地區的某高炮部隊政委張中華收到一條短信息,內容是當地一家基建公司發來的招商廣告。如此湊巧?正是在前一天晚上,部隊常委會上討論新建宿舍樓等項目,涉及資金八百多萬。
後經排查,確實無人有意泄露會議的內容。會議上,只有一名負責後勤基建的幹部使用智能手機錄音。正是在這部手機中,技術人員隨後發現已被悄然下載安裝有“臥底軟件”。
在百度搜索里輸入“手機臥底軟件”,不乏商家打著“官場、情場、商業競爭的最好幫手”的宣傳語,四處營銷所謂“臥底”軟件——只要被悄悄安裝在智能手機上,通過後臺管理平臺,就可以看到機主所有的短信內容、電子郵件、儲存照片以及通話記錄等信息,被監視者無所遁形。
2001年以來,《解放軍報》等軍隊媒體多次公開發表警示性文章,諸如《戒除新兵手機依賴癥防範泄密》等。軍營之內,《小心你的手機》、《無形的黑手》等內部宣傳警示教育片也輪番播出。
為手機所困擾的不只是中國軍隊。軍營生活相對封閉,各國軍隊都在經歷著來自現代通訊技術的沖擊。韓國國防部公布的數字顯示,2004年至2012年上半年期間,該國軍方共有3116人因為互聯網或手機泄密而受處分,智能手機是泄密的罪魁禍首。因此,一度嚴禁軍人使用手機。
不過,嚴厲的禁令正因外部壓力而放松。韓國kbs電視臺2014年9月1日報道說,為阻止軍營內虐待士兵等不人道行為,韓軍開始試運行軍中“公用手機”制度,這種手機是“一戶一網”、“機號一體”,也只有通話和短信功能。
“貓鼠遊戲”
“手機開始大規模進入軍營是在2000年左右,真正帶來沖擊的則是在2010年左右。”北京某軍事訓練大隊教導員張浦松記得,那時,智能機和3G等通訊技術紛紛投入市場,手機與互聯網並軌。現在,泄密與各種思想對軍營的沖擊接踵而至。
“手機是九零後新兵的命根子,他們不怕訓練吃苦,就怕收繳手機。”張浦松說,他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收繳、保管新兵的手機。
趁著就餐時間,張浦松帶領幾名班長跑進新兵宿舍,翻箱倒櫃,終於搜出四部手機,登記造冊。
“物證”面前,“犯了事”的新兵百般辯解,張浦松答應,待這批新兵兩年後退伍時,統一發還手機。
禁止使用手機到底有多難?每月數次的安全檢查中,違規使用手機都被列為重點檢查內容,一旦發現違規使用手機者,將在全大隊通報,連隊負責人也會被問責。各連隊輪番實施安全保密教育,輔以反複的大清查:手機如不按期主動上交,發現一部沒收一部。
幾場清查行動之後,仍有漏網之魚:窗外,放置空調壓縮機的鐵架子上,發現了兩部手機,誰也不敢認領;疏通下水道時,水電班的士兵發現,一部“三星”牌的手機裝在塑料袋內,用透明膠帶牢牢地粘在井蓋的背面;甚至,如電影中的情節,洗漱臺上一大塊肥皂被掏空,內部躺著一部小手機。
“堵是堵不住了。”張浦松說,三年的新兵調查問卷都顯示,入伍前上過網的戰士比例都在98%以上,其中還有近兩成的戰士是“網蟲”——每天上網時間超過6小時。參軍後,超過八成新兵的要求是,“訓練之余能夠上上網、聊聊天、打打遊戲”。
疏導之策也付諸實施。為解決打電話難的問題,部隊花費近20萬,建有“軍營話吧”,與地方通信公司合作建設十幾處IC卡電話亭。逢節假日,新兵允許對外打電話。他們依舊有怨言:“軍營話吧”、IC卡電話亭的話機數量有限,不僅要排長隊打電話,有“悄悄話”也不方便說。
初入兵營,來自浙江寧波的吳坤自稱“微信控”。每天,他會把趣事拍照實時上傳至“朋友圈”,尤其是喜歡穿著軍裝自拍照,其父母也據此確認兒子,“胖了?瘦了?”
手機被收繳、統一保管後,一連數天見不到兒子在微信上的消息,吳坤的父母很擔心,匆匆購買機票跑到部隊,確認其子“一切安好”後才肯離去。
疏,還是堵?當前,軍隊各單位的策略並不一致。南京軍區出臺《手機使用及保密安全管理協議》規定,只要由個人申請並經過團以上首長批準,所有官兵就可以使用手機,但需要填寫《手機使用審查登記表》和《手機使用保證書》。
這些政策落實到部隊也具有一定彈性。有的部隊執行嚴厲的手機禁令,規定戰士和士官一律不得使用手機;有的部隊則允許士官周末使用手機,其他時間“鎖櫃”,派專人統一收繳保管。
當然,多數部隊則對士官和幹部“網開一面”,允許使用手機,但對硬件做了較為嚴格的規定:可自購國產機型,不得使用智能機,所使用手機號碼必須實名登記,必須與“中國電信”等特定運營商合作,只開放通話、短信等基本功能。
這種管制式的“捆綁”政策,卻帶來新的安全隱患,由特定運營商提供的手機號碼特征明顯:一個單位幾乎都集中於某一號段,大多是“連號”,這很容易遭到識別、滲透。

專家建議,軍隊應禁用蘋果手機等智能手機,現在一些部隊要求軍兵使用國內生產的手機。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管好,也要用好它”?
“手機就是潛伏在我們身邊的間諜。”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韓旭東認為,手機具有強大的傳遞情報的功能,時刻都在尋找著有價值的情報。
“手機和互聯網並沒有那麽可怕,關鍵是怎樣用好它、管好它。”駐江南水鄉的某裝甲旅參謀長王越介紹說。
現在,新修訂的內務條令並未徹底將手機逐出軍營,而是針對時機、場合和註意事項做出頗為人性化的限定。軍營之內,徹底拒絕手機並不現實,不再一味的禁止,中國軍隊也開始思考如何將手機轉化為戰鬥力,兩種類型的軍用手機應運而生。
當前,少數一線部隊已配備“三防”軍用手機,防水/防塵、防摔、防壓,電池待機時間也更長久,當然最重要的功能是帶有加密技術,能夠防竊聽,軍內更多地稱之為“保密手機”。但其實使用功能卻很單一,大多只能打電話、收發短信息。
而具備傳感設備、全天候對接衛星、GPS跟蹤導航等實用功能的“作戰手機”,只有極少數特種部隊的特殊崗位才開始試用,畢竟,中國軍隊的通訊更多仰仗無線電、“北鬥”等通訊系統。
手機引發的全球性的信息變革洪流,讓各國軍隊都無法置身事外。2007年夏天,阿富汗塔利班死灰複燃,發動襲擊的同時,悄悄竊聽英國駐阿富汗士兵的電話。英國《太陽報》報道說,一天深夜,一名英國空軍軍官的妻子,在英國家中突然接到陌生電話,傳來惡狠狠的聲音:“你永遠也見不到你活的丈夫了,我們把他殺了。”這位婦女恐懼萬分地給英國空軍打電話,最後獲知丈夫很安全。
這一事件促使英軍下令:全面禁止駐外軍隊使用手機。直到現在,英國駐外軍人所有的電話都必須通過安全的軍方電話線路。
相比英軍,中國軍隊對於手機的反應似乎更敏銳。早在200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新修訂實施,對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明文規定,“嚴禁將移動電話帶入作戰室、情報室、機要室、通信樞紐、涉密會場、軍用飛機和艦船、重要倉庫、導彈發射陣地等場所……嚴禁使用移動電話、尋呼機談論、傳送涉密信息。”
已覺察到手機通訊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中國軍方一份內部視頻警示片反複提及,早在2000年夏天,歐盟內部就出具一份報告稱,美國國家安全局已建立代號為“梯隊”的全球電子監聽偵測網絡,該系統一直在竊取各國的情報。在加拿大、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等地,“梯隊”設置有數十個大型地面接收站,天上則動用120顆衛星,大量截獲電話、手機、傳真機和計算機等通信工具傳輸的信息。
大數據時代,一旦交談中出現預設好的關鍵詞,這些電子設備就會豎起“大耳朵”,自動將通話內容記錄,最後交給情報人員做出解析。
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斯諾登,更是將這種“竊聽”模式暴露無遺。英國《衛報》等媒體披露,借助電子偵察衛星、介入全球互聯網端口等手段,美國情報機構對互聯網、無線電以及移動電話通信進行監聽。
這些情報成果已付諸軍事行動之中。阿富汗戰場上,中情局特工對塔利班的手機實施定位,進而對通話內容進行甄別,捕捉有價值的情報,最終派出戰機或無人機實施精確打擊。
這種作戰模式也為中國軍隊註意,並應用到演習之中。
(文中張中華、王越系化名)
西點老A交易體系:震盪做潛伏,趨勢做突破 西點老A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808218
【 西點老A八年的血淚史鑄就本文種種教訓,今天奉獻給大家,接受大家的批評,拋磚引玉,希望願意分享的朋友們也聊聊自己是怎麼在股市賺錢的,靠什麼在股市打拚的,在這個殘忍的戰場上,你的盾和劍是什麼?來點實打實的,務實不務虛】
毛主席教導我們,「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既要做好基本的研究工作,更要做好實戰交易,在股市,檢驗成績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賺到錢,以及是否能夠持續賺錢,偏離這個標準的一切活動都是沒有意義的(當然「賣研究成果」和「諮詢指導」的行當除外),對於我來說,研究基本面也好,專注理念也罷,都是為「賺錢」這一終極目的服務的,也是我給自己的成績打分標準。我重視研究基本面,也很重視交易體系的打造,沒有合適的交易體系,研究成果和市場就難以無縫對接。對於基本面研究和交易理念體系,我的看法是「
交易體系決定是否能在市場活下來,基本面研究決定你能走多遠」,基本面選股,技術面看看買賣點。
至於是要做一個「價值投資者」還是「趨勢投資者「抑或其他類型,這個並不重要,因為
「價值」「趨勢」「投資」「投機」本來就是共存於這個市場的,不論什麼方法,都離不開企業價值的分析,離不開趨勢和震盪的識別,陳江挺在《炒股的智慧》裡面的一段話比較有意思:關於投資和投機,英國有位成功的炒家是這麼說的: 「
我年輕時人們稱我是投機客,賺了錢後人們稱我是投資家,再後敬我是銀行家,今天我被稱為慈善家。但這幾十年來,我從頭到尾做的是同樣的事……」時至今日,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地解釋「投資」與「投機」的語句了。
前幾天有一個談論很有意思《關於價值投資的幾個問題》( BY
@云蒙 )
http://xueqiu.com/3037882447/30662447 。
「專注投資」是我堅定執行的投資理念,「專注投資」包含兩個層面意思,即「
專注一個領域,專注一種模式」:
其一,從基本面研究的角度,專注自己喜歡和熟悉的行業領域;
其二,從交易實戰的角度,專注一種復合自己性格的操作模式;
我的體系裡研究和交易是分開進行的,平時專注一個行業做基本面的研究,等待市場形成合力在技術面上出現好的買賣點之時,進入實戰交易環節。我始終相信「覆巢之下無完卵」,
我的體系是建立在大勢研判基礎之上的,聽產業之風,識行業之鳥,抓龍頭股,即「看大勢聽風識鳥抓龍頭」。
我將大盤指數分成
「震盪行情」和「趨勢行情」兩種模式,在這兩種模式下,對研究的股票,應用五種技術分析工具,決定進出場時機。
part A : 圖形分析:構建基本面的「敵情預警系統」
對於圖形分析,我圈定的範圍是「
K線,均線,成交量、趨勢、支撐阻力」五種圖形圖表,技術指標參考MACD,結合基本面綜合使用,其他的指標和圖形基本不用。市場有效假說的主要說法是基本面的變化會提前反應在股價中,圖形會先於基本面見到頂底,圖形分析能輔助判斷企業基本面的變化,市場總是存在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是劣勢,依據公開信息投資,往往容易受到誤導。此時,結合圖形分析能大致上起到一個「預警」作用。
1、時間架構: 這是所有構件交易體系首先要定義的要素,不同時間週期,操作方法差異巨大,計劃持股三五年的、三五個月的和三五天的,必然存在很多差異。
我的體系是建立在中期時間架構之上,持股週期一般不超過一年,不低於一個月,看圖形圖像週期最低位日線級別,周線看大趨勢,月線用的很少。均線週期主要看MA(20,60)。
2、K線: 看轉折點,關鍵時間點市場情緒的體現,日線看買賣點,周線看中期趨勢,
「在臨界點附近抓轉折點」,這個臨界點主要指支撐阻力位、趨勢線下軌,「放量、反轉」是主要特點,關鍵是要靜心感受「
反攻的氣勢和訊號」。
3、均線: 多空分水嶺,
將市場劃分為「可操作」「不操作」兩個標準,特別是指數研判,MA20,MA60效果非常好,MA60 走平,股價圍繞做一個箱體震盪,那麼可以將之判定為「震盪行情」,以一定角度上或者下,那麼就是趨勢行情。
均線實證研究參考:《EXPMA均線在上證指數趨勢研判中的統計研究》
http://xueqiu.com/1512170192/288234914、趨勢線:主要用於中線買點,上升趨勢的
下軌為買點區域,
結合反轉K組合使用;
5、支撐阻力線: 研判買賣點,特別是「
過高不漲,破底不跌」的效果更佳,就是
《專業投機原理》裡面的「2B原則」,研判中期買賣點,「支撐阻力位 + 典型K組合 + 巨量」。
6、成交量:確認買賣點 成交量是十分重要的技術依據,上述的均線、K線、趨勢線和支撐阻力線的應用中必須結合成交量來研判,「天量天價,地量地價」是基本的指導原則。
7、實戰精髓:如何處理「騙線」? 圖形圖表分析最大的問題在於「騙線」——人為操作的空間太大,
你看到的都是有人想讓你看到的!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從兩個方面著手:
其一,深刻理解標的公司的內在價值和投資邏輯。 脫離基本面看圖形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基本面才是內在原因,圖形圖表這是表現方式而已,不論股價怎麼在技術層面表演,只要心中把握了股票的內在價值這個大方向,就不會被牽著鼻子走。
其二,換位思考,多琢磨圖形背後的對手的想法。 如果我來運作這個項目,我會怎麼做?為什麼會有「
利好兌現是利空,利空兌現是利好」的說法?反其道而行之,該漲不漲看跌,該跌不跌看漲,利好不漲,漲無可漲,看跌,利空不跌,跌無可跌,看漲。
參考文章:《斗膽談談K線,均線,趨勢和轉折的在交易中的應用》
http://xueqiu.com/1512170192/29691893參考書籍:《醞釀一個月,給新球友送的禮單:二十八部經典你讀了幾本?》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176996part B: 兩種行情的劃分 震盪市 AND趨勢行情
為什麼要對大勢指數做兩種行情的劃分?因為不做這樣的劃分就容易迷失大方向,容易在行情的波動中迷失自我,
震盪行情中,如果一心想著「讓利潤奔跑」,結果往往容易過山車,來回做電梯,趨勢行情中,如果不敢「讓利潤奔跑」,見到幾根大陽線就緊張,是怕回吐利潤,結果往往會錯失大段的肥美利潤,其實也是「如何持股」的問題,該持有的時候,沒有膽量,不該持有的時候,貪心了,這是我這幾年來在市場中遇到最大最多的麻煩,實戰中我也做錯過很多。
震盪市的特點是特別折磨人,讓人對行情一次次充滿期望,可又一次次讓人失望,更可恨的是,你被折磨夠了,不相信的那一次,往往這一次,你是對的。
趨勢行情特點是,需要政策面、基本面、資金面和大眾信心各方面的共振才能夠催生,問題是,不知道哪一次能夠形成趨勢,趨勢的力度有多大。
2012年以來,主板進入標準的震盪行情中,同期,創業板卻逐步進入到趨勢行情中,這兩個領域最大的區別是:
在主板用趨勢行情思想做,會很受傷,最高挨套的概率很高,在創業板用震盪行情思維做,也會很受傷,會錯失很多牛股。這種市況下,做主板,採用潛伏策略,人氣低迷之時,在支撐位附近佈局,一旦有20%~50%漲幅,放出巨量,基本可以逐步變現,否則就是坐電梯的概率很大。做創業板,用趨勢行情思維做,做突破,回調建倉,看對了,逐步加倉,要敢於持股,不要一漲起來就提心吊膽的,否則,賺個蠅頭小利就得不償失。
很多基金的做法更直接,牛熊市變換的時候,直接換基金經理,熊到牛的變換中,要啟用激進派,牛到熊啟用保守穩健派,對於單兵作戰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從思維方式上進行轉變,從潛意識裡面讓自己對當前的行情性質有個清醒的認識,這樣才不會犯方向性的錯誤。
利莫佛爾在自己的書《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中對於行情的分類做了重點論述,他建議
不提牛熊的說法,而是將行情分為「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以及「無趨勢」幾種,因為一提到牛熊市,人們立刻聯想到長達四五年或者更久的持續時間,如「漫漫熊市」的說法,可是實際情況更多的是,大勢震盪情況下的局部性趨勢行情,就像2012年來A股整體震盪行情下,創業板局部的上升趨勢行情。如果不對大勢進行這種劃分,就容易在思維上陷入混沌狀態,制定的策略就會脫離實際行情特點,這一點十分重要。
實戰應用:
《秋季攻略:堅定轉變「兩個思維」,戰略做多「三駕馬車」》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492115part C:震盪行情做潛伏,耐心守候打狙擊
震盪行情中應該怎麼做呢?我的看法是,弱勢中採用「潛伏策略,狙擊個股」,潛伏的目標股必須要從基本面上深入分析具備一定上升空間的、價值低估的、未來有預期的股票,狙擊點必須是「支撐阻力確定的臨界點」附近,成交量上要求成交低迷,人情冷淡,採取人棄我取之戰術。這套打法的好處是:
風險報酬比非常棒,有限的風險下,博取可觀的利潤空間。 震盪行情中最大的陷阱是「
強勢股的陷阱」,由此引發思考一個問題:
怎麼看待弱勢行情中的強勢股? 個股在空頭市場中呈現平台整理,往往給人不少想像空間,但是別忘了大盤的趨勢,一樣的整理,在多頭中可能是買點,但是在空頭中卻可能是賣點,這是有必要區別清楚的。
相對的強勢股,往往會引起大家的注意,感覺上別人跌他不跌是相對強勢,一但出現突破平台整理的長紅漲停,就表示要漲了。
我們想想為何有些主力要如此大費周章的作出強勢整理的模樣,然後又費心的拉出漲停板?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不逆勢上漲,如何吸引散戶上當,沒有散戶上當,主力要把貨出給誰?而吸引散戶上勾的最好方法,就是先做好強勢整理的模樣,先吸引大家的目光,然後來個突破性的長紅或漲停引起大家追漲。 在趨勢行情中這是沒有錯,但如果大盤處在空頭市場,這兩個原則就大錯特錯了,漲停板最大的陷阱就是,讓人套在高檔之上而且不容易解套。
現在,瞭解了主力的企圖既然如此,那麼該如何做呢?反過來想一下,長紅或者漲停的股票是不是告訴我們空方的明牌? 這一點也是我吃了很多虧之後才明白的,大勢空頭,行業指數空頭,卻往往有「獨立行情」的個股,這些股票的走勢和圖形在大勢好的時候沒有問題,可是在弱勢下跌或者震盪行情中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了。
下面從兩個實戰股票聊聊我對該法的應用。
實戰案例:燃控科技(5月底)《燃控科技,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http://xueqiu.com/1512170192/29492093
part D:趨勢行情做突破,聽風識鳥抓龍頭 什麼是風?什麼是鳥?風和鳥之外,還有豬,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諺語:「
颱風來了,豬都會飛。」意思是說,只要風足夠大,萬物皆可飛,無論是鳥還是豬,都可能飛上天。然而,當風停的時候,豬還是豬,會重新掉回地上,只有鳥才能繼續在天空翱翔。新興市場一直共存著「聽風」與「識鳥」兩種主流的投資模式,輕易否定任何一種投資方法都不足取。
最好的投資莫過於「在風中找到一隻鳥」,如果你在十幾年前的軟件時代早期投資了微軟、最近十年的互聯網大潮初期你投資了谷歌、騰訊等,那麼,恭喜你,你已幸運地與站在浪潮之巔的企業並肩。 「聽風」,並不是盲目追捧市場熱點的短期趨勢投資,而是跟隨技術革命與社會變革的大浪潮,敏銳地聽出「風」的方向,從中尋找在特定歷史階段增速顯著超越社會平均水平的朝陽產業。
18世紀末開始的工業革命、19世紀末的電氣化浪潮、20世紀末的互聯網時代,每一次經濟結構的巨大變革,都催生出新的偉大公司。 「識鳥」,是在大風起來之後識別出「鳥」,即尋找到行業內的佼佼者,它們即便在風停之後仍能夠展翅高飛,因為只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真正能夠穿越潮起潮落週期的好公司,應該是在公司治理(企業家精神)、產品力、渠道和財務狀況等四個方面具備綜合優勢的企業。
具體詳細的分析參見:
《聽風與識鳥》
http://xueqiu.com/9987866486/27349784 (BY
@雷公資本)
聽風識鳥VS養豬等風?聽風識鳥的關鍵在於提高準確性,抓住真正的龍頭,而不是跟風的泡沫,強者恆強,通過漲了還漲來化解高價買入的風險。養豬等風的關鍵在於縮短等待期,既要能預見風必然到來,還要儘量縮短等到風的時間,從而減少老是不賺錢的時間成本。
具體詳細的分析參見:《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圖43(京東方A)》
http://xueqiu.com/5964068708/30260142(BY
@小小辛巴)
一個成規模的行情,一定是多種力量共同的結果, 各種力量共振之後,形成趨勢行情,風颳起來了,鳥的樣子識別了,亦或者一頭頭豬也被風吹起來了,「
大風起兮豬飄揚,緊抱飛豬飄異鄉」,這時候就要相信「突破」的力量,相信多數時候「讓利潤奔跑」是對的。
歷史案例研究:《JesseLivermore:一顆子彈、一次機會,資本天堂 OR 破產地獄》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306748
潜伏重组股的8条军规(细化版) 公子豹-掘金重组
http://xueqiu.com/9210717241/41177657
不少投资者往往认为,潜伏重组股是拥有内幕消息的人的专利,比如重组双方、中介机构等等接近消息源的人。但有经验的老股民知道,鉴于A股市场特殊的博弈环境,一个股票会不会重组,实际上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循。只要通过潜心研究和分散投资,斩获重组黑马实际上是很有可能的。通过哪些指标可以准确潜伏重组股呢?我结合多年的投资经验,总结了潜伏重组股的8条军规。
无论在熊市和牛市,私人订制一套稳定而有效的获利法则是王道。潜伏重组股,无疑是制胜法宝之一。最近的重组股“双子星座”——
$龙生股份(SZ002625)$ 和
$江苏三友(SZ002044)$ 的十五连板就是最佳的注脚。普通投资者只要用心分析,照样能斩获这样的大黑马。
不少投资者往往认为,潜伏重组股是拥有内幕消息的人的专利,比如重组双方、中介机构等等接近消息源的人。但有经验的老股民知道,鉴于A股市场特殊的博弈环境,一个股票会不会重组,实际上有很多蛛丝马迹可循。只要通过潜心研究和分散投资,斩获重组黑马实际上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押宝重组股绝不能信马由缰。那么,通过哪些指标可以准确潜伏重组股呢?我结合多年的投资经验,总结了潜伏重组股的8条军规。
1、业绩曲线。如果公司业绩连续2年亏损,而且主业的成长性不佳,单纯依靠主业很难扭亏,那么老板希望重组的可能性就很大。这是因为,如果再不扭亏,公司可能面临暂停上 市甚至退市,老板持股的市值大幅缩水,当然不会甘心。而这些公司自身又没有靠主业扭亏的能力,只好寻求外部重组。
$*ST申科(SZ002633)$ 就是这样的例子,公司原本生产滑动轴承,近年受宏观环境影响业绩大幅下滑,2013年亏损2854万元,2014年年中被海润影视借壳,股价翻了3倍。
2、市值规模。市值=总股本×股价。在总股本恒定的情况下,市值大小与股价高低正相关,因此,目前A股所谓的市值管理,说到底就是股价的管理。一方面,上市公司老板会想尽办法做高市值,并购重组就是其中重要一招。另一方面,不少希望上市的公司,都在找寻小市值公司试图借壳上市,有了这层利益关联,一来二去,动心的老板们也不在少数。市值规模多少合适?从现有案例看,借壳的话,20亿—30亿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只是并购,表面上看跟公司市值规模关联不大,但对参与的资金而言,小市值更容易拉升股价。所以潜伏重组股,市值小的股票优先考虑。
3,减持动机。从并购重组的时间节点看,往往发生在限售股解禁的前后。为什么?很简单的逻辑,一家公司付出了大量的成本去上市,到了股份流通之时,谁都希望能套点现,而且股价越高越好。所以,大股东或者重要股东股份解禁,以及定向增发股份解禁前后,都是并购重组运作的高发期。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所以你会看到,在龙生股份和江苏三友复牌的前几天,就有解禁的老股东不断抛售股票套现。一句话,如果老板或重要股东要减持,那么这家公司的重组概率会高出很多。
4、离奇交易。比如大小非限售股开始解禁,可以抛售。他们一般需要披露未来半年的减持计划。如果真的披露了这个,不要一概认为减持就是利空,他们也希望卖高点价钱,因此很可能会有所谋划。另外,如果大股东离奇转让股票,比如大宗交易转让给亲属,或者是偏远地区从未露过脸的人,很可能是为了避税,那么接下来可能就是要拉升了。比如江苏某公司,老总在公司重组前,将大笔股票转让到了贵州一个营业部,后来很快重组,这笔股票也重新转了回来。
$赛象科技(SZ002337)$ 、
$报喜鸟(SZ002154)$ ,都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5、股东人数。现在每次季报、半年报、年报都会披露股东人数,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平台,还会披露最新的股东人数。如果股东人数持续减少,意味着筹码大幅集中,那么公司很可能会有重大动作,或者股价将会拉升,才会有先知先觉的人收集筹码。如一些大户、机构动用资金低调建仓、不断搜集某只个股筹码时,上市公司的股东数往往会出现环比减少之势;反之,当机构、大户因不看好个股后期走势,并将手中筹码通过减持倾泻至二级市场时,标的公司的股东总数便会相应增加。
6、企业性质。相对而言,民企决策链条短,一旦老板决定重组或者卖壳,短期内就能付诸行动。国企不是董事长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分析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如果国企连续亏损,重组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破产退市的话,当地的税收、就业、政府形象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各方都倾向于推动重组。第一,可以研究集团公司旗下有什么优质资产可能注入;第二,集团公司近期有什么战略决策方针(一般在官方网站可以看到),或者以前有过资产注入承诺;第三,近期公司有什么传言或者报道,重大事项之前,市场上往往会有风声,比如
$中国南车(SH601766)$ $中国北车(SH601299)$ 合并等。由于这类是国家战略,一旦决定了,确定性较大。
7、黑天鹅。有些突发事件,对公司主业或资金流出现致命性影响,也会催生突发性的重组机会。2013年,
$宏磊股份(SZ002647)$ 出现大股东占款事件。经查明,大股东宏磊控股违规占用公司的应收票据和铜材贸易款,2013年累计占用资金为8.33亿元。公司及相关当事人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经营也出现很大滑坡。去年6月,公司停牌重组,最终东珠景观作价21.5亿元 借壳,股价也翻了几番。
8、盘面异动。最典型案例是
$百圆裤业(SZ002640)$ 和
$泰亚股份(SZ002517)$ 。2013年12月2日,百圆裤业、泰亚股份在当日11时25分左右均被巨量卖单砸至跌停,此后几日又出现断崖式下跌。两家公司基本 面均未出现任何变化,唯一的共同点即是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三季报)均包含一款“中融国际信托-华鼎兴业结构化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的私募产品 。因此,外界普遍猜测是“华鼎系”私募强行斩仓所致。但经过调整之后,两家公司在去年先后启动重组,百圆裤业收购环球易购股价暴涨,泰亚股份重组方案被叫停之后又停牌 筹划重大事项,停牌至今。回过头看,虽然此类重组时点不明确,但机会显而易见。
当然,具体到某个存在重组预期的股票,在参考上述指标的前提下,还得对公司基本面、运作动力等细节进行考量与琢磨,搜集有关公司的一切信息加以综合研判。如条件允许, 可以通过参加股东大会、参与实地调研等方式与公司管理层进行互动沟通。
押宝重组股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一定要将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毕竟,标的股是不是真的会做重组,停牌之后是否能成功,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潜伏重组股,不是碰运气,而是需要周密的分析,以及长久的忍耐,才能收获最甜美的果实。
豐田在華召回30萬輛汽車 高田氣囊安全隱患“潛伏“逾十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098.html
豐田在華召回30萬輛汽車 高田氣囊安全隱患“潛伏“逾十年
一財網 李溯婉 2015-05-14 21:40:00
這次擴大召回,一方面是從安全的角度更換新的氣囊產品,另一方面是對這些批次的汽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高田氣囊產品回收進行詳細調查。至於更換的新氣囊產品是否是由高田提供,豐田中國新聞發言人牛煜稱不便透露。
高田問題氣囊給日系車企帶來的惡夢尚未結束。
繼豐田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周三表示分別在全球召回500萬輛和156萬輛汽車之後,豐田中國也立刻采取行動,5月14日發布消息稱,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要求,向國家質檢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15年6月12日起,召回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生產的威馳、花冠汽車,共計302705輛。
豐田中國新聞發言人牛煜5月14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擴大召回,一方面是從安全的角度更換新的氣囊產品,另一方面是對這些批次的汽車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高田氣囊產品回收進行詳細調查。至於更換的新氣囊產品是否是由高田提供,牛煜稱不便透露。
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由於供應商原因,部分車輛副駕駛空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容器可能發生損壞,導致碎片飛出,可能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這一召回理由已多次出現在豐田以及其他車企的召回公告中。自2008年至今,豐田、本田、日產、寶馬等十多家汽車制造商因使用高田安全隱患氣囊的已召回約2500萬輛汽車。因大規模召回,高田在2014財年(截至2015年3月)凈虧損269億日元,而該公司在2013財年實現了111億日元利潤。高田執行理事野村洋一郎表示,2014財年計入了與召回相關的費用約556億日元。
據媒體報道,此前,高田方面曾表示,氣囊推進劑的化合成分在暴露於潮濕環境或遭遇不當處理時,可能導致汽車發生器發生爆炸,並在車內引發金屬碎片的飛濺,但之後高田有高管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配方中含有的硝酸銨或者之前的推進劑成分存在缺陷,高田對召回車輛更換的新氣囊中,已對化學成分進行更改,這是為了提高氣囊質量。
高田氣囊穿越過多家汽車制造商安全監控體系,十多年來將安全隱患埋進逾2000萬輛車中,
即使是連質量監管號稱全球最為嚴苛的豐田汽車也不能幸免。為何會出現這一局面?牛煜以豐田調查結果尚未出爐為由拒絕對此評論。而汽車專家張誌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這或與企業零部件采購管理監控體系存在漏洞有關,或與零部件供應商的技術革新有關。汽車制造商對零部件質量檢測過程中,有些問題未必能監測到,而是隨著之後車主反複使用才暴露出問題,例如有些零部件產品設計存在缺陷,但一時未必能監測出來。
去年底,豐田汽車提議車企聯合車企對高田氣囊進行調查,已獲得本田、克萊斯勒等八大車企的支持。今年2月,美國政府宣布,由於日本高田公司未能全面配合美國監管部門對其生產的安全氣囊問題調查工作,對該公司處以每日1.4萬美元罰金。目前,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多個市場都依然在調查高田氣囊問題的根源,但暫時未有定論。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鹿港科技借《大聖歸來》股價翻番 熱映國產影片背後潛伏著哪些上市公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60919.html
鹿港科技借《大聖歸來》股價翻番 熱映國產影片背後潛伏著哪些上市公司?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7-27 19:42:00
從上半年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互聯網巨頭企業已全方位對影視產業上下遊進行布局,影視行業龍頭公司也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其預計,2015年全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有望突破380億元。
今年暑期檔最耀眼的光環非國產電影莫屬。
截至7月26日15點30分,上映11天的《捉妖記》累計票房收入為13.17億元,超越2012年《人在囧途之泰囧》12.68億元的票房紀錄,登頂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同期上映的《煎餅俠》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下稱“大聖歸來”)也分別在上映10天和16天後,累計票房突破8億元和6億元。
由於收購了《大聖歸來》聯合出品方“世紀長龍”100%股權,借此東風,本在A股市場“默默無聞”的鹿港科技(601599.SH)股價一路水漲船高。從7月13日開始,鹿港科技已迎來7個漲停板。
《捉妖記》、《煎餅俠》等熱門國產暑期檔影片也不乏A股上市公司身影。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北京文化、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均潛伏其中。
.jpg)
股價翻倍
7月10日上映的《大聖歸來》在7月25日下午,以累計6.2億元票房超過《功夫熊貓2》(6.17億元),成為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片。作為影片出品方之一世紀長龍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世紀長龍”)的控股公司,鹿港科技無疑是此次暑期檔的贏家。
受《大聖歸來》利好消息提振,自7月13日以來,鹿港科技股價在二級市場上出現7個漲停板,股價從10.05元/股上漲到27日的18.21元/股,上漲幅度高達80%。在7月21日公布的半年報中,鹿港科技也特別指出:“《大聖歸來》在7月電影票房上屢創記錄,不僅極大提升了公司形象,並為公司下半年業績帶來了較多的收益。”
本報記者也註意到,除了《大聖歸來》,世紀長龍投資的由陳意涵、竇驍等明星參演的《新步步驚心》也將於今年8月7日上映。
此前,鹿港科技主營業務為各類針織毛紡紗線以及高檔精紡呢絨面料生產與銷售,去年起開始布局影視業務。2014年5月份,鹿港科技宣布以4.7億元收購世紀長龍100%股權,並於同年11月份,完成對世紀長龍全部股權收購和工商變更手續。
另外,鹿港科技還於6月24日宣布,擬通過收購增資獲得浙江天意影視有限公司(簡稱"天意影視")和藝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各51%的股權。其中,天意影視制作過《士兵突擊》和《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熱門影視劇。
曾投資《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光線傳媒(300251.SZ)則與《大聖歸來》失之交臂。在2014年光線傳媒年報中,《大聖歸來》曾在其2015年上映電影列表中,但隨後光線傳媒悄然退出。
或為彌補遺憾,7月14日,光線傳媒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與《大聖歸來》的核心團隊成員田曉鵬、梁輝、林中倫、劉偉共同設立霍爾果斯十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公司持股占比20%。
“現在暑期檔國產電影表現搶眼,參與的上市公司股票受到熱炒是正常現象,之前光線傳媒、華誼兄弟也曾因為幾部熱門電影股價大漲。當上漲到一定階段,估值符合公司自身水平後,股價就會趨向平穩,長期來看還是由公司基本面決定。”易界網文化行業分析師李佳超對本報記者分析。
“暑期檔概念股”
如果說《大聖歸來》是“黑馬”,《捉妖記》則是今年暑期檔國產片的票房冠軍,其背後也潛伏著上市公司北京文化(000802.SZ)。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捉妖記》出品方之一為浙江星河文化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浙江星河”)。7月21日,北京文化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第二次修訂版),其中將收購浙江星河100%股權。
自7月20日複牌以來,北京文化連續迎來3個漲停板,股價從20日開盤的24.52元漲至27日收盤的33.0元。
《煎餅俠》的出品方則為萬達影視、新麗傳媒和搜狐影視。其中,新麗傳媒明星股東包括陳凱歌、胡軍等在內,目前仍在IPO排隊中;而萬達影視雖還未上市,但同屬於萬達集團的萬達院線(002739.SZ)因暑期檔票房提振,股價也由7月17日開盤價148.08元漲至27日收盤的211.60元。
除此之外,其他熱門暑期檔電影也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郭敬明導演的熱門電影《小時代4》制作方之一為華策影視(300133.SZ),宋城演藝(300144.SZ)則於2013年12月參股《小時代》制片方大盛國際;《橫沖直撞好萊塢》的出品方為光線傳媒......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國產影視動漫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唐德影視、新文化、華錄百納、萬達院線、奧飛動漫、長城影視等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預增最大幅度均超過50%。其中唐德影視業績增幅最大,同比預計增長115.26%~135.56%。
對此,上海證券分析師張濤認為,去年以來文化產業持續受到國家重視。從上半年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互聯網巨頭企業已全方位對影視產業上下遊進行布局,影視行業龍頭公司也比以往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其預計,2015年全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有望突破380億元。
李佳超也持有相同看法:“除了國家政策支持和受眾消費能力的提升外,像光線傳媒這些大的行業上市公司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引進新的技術,行業融合也在加速。影視類甚至整個文化傳媒行業發展前景還是很好的。”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揭秘潛伏影視業的上市公司們
來源: http://www.yicai.com/videos/2015/07/4663033.html
東田時尚沖擊新三板 紅杉、尚雯婕潛伏其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206.html
東田時尚沖擊新三板 紅杉、尚雯婕潛伏其中
一財網 陳姿羊 2015-09-09 17:40:00
作為國內知名時尚造型師李東田旗下以提供美發造型為主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東田時尚麾下擁有東田造型、D.T東田發型空間、D-Space冬天運動、DMD東田專業攝影等品牌。
曾為王菲、趙薇、章子怡和李冰冰等明星設計形象的東田時尚(北京)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田時尚”)正在叩響資本市場大門。
近日,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中,東田時尚公布了其公開轉讓說明書。作為國內知名時尚造型師李東田旗下以提供美發造型為主的綜合性集團公司,東田時尚麾下擁有東田造型、D.T東田發型空間、D-Space冬天運動、DMD東田專業攝影等品牌。如無意外,李東田和他的東田時尚將於近期正式在新三板市場掛牌。
湖南衛視曾為其第三大客戶
“東田造型”(TONYSTUDIO)為東田時尚旗下最知名的品牌,根據其官網數據顯示,東田造型目前已經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及美國紐約開設了55家店面。李東田本人則是章子怡、範冰冰、李冰冰、王菲、趙薇、周迅等人專輯或寫真作品的形象操刀者。
根據申報文件顯示,東田時尚營業收入維持在2~3億元左右,毛利潤則在90%以上。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7月,東田時尚分別實現營收2億元、2.4億元和1.5億元,錄得凈利潤分別為3114.6萬元、4513.02萬元和3588.84萬元。值得註意的是,報告期內,東田時尚資產負債率逐年提升,分別為31.98%,42.02%和43.93%。對此東田時尚解釋,主要是公司擴大業務規模,增加了經營性負債。
從營收構成來看,美發與化妝為東田時尚主要營收來源,比重超過85%,運動健身為其第二大營收來源,占比維持6.2%左右,造型師經濟管理和專業攝影則占比較小。東田時尚主要客戶群體為城鎮居民、團購客戶、平面媒體、秀場、綜藝節目和品牌廣告等。
其中北京騰勢企業策劃有限公司和武漢武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國際廣場購物中心在報告期內均為東田造型前五大客戶。2013年,湖南衛視和天娛旗下浙江東陽天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分別位列東田時尚第三和第四大客戶,占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為0.15%和0.14%。
不過,李東田旗下東田時尚(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東田文化傳播”)和東田私享(北京)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此次並未註入掛牌公司。其中,東田文化傳播與東田時尚存在同業競爭的情況。李東田表示,將在三年內把其控制的其他與東田時尚存在同業競爭的企業完成註銷,或者將股權全部轉讓給東田時尚。
PE突擊潛伏其中
身為東田時尚實際控制人,李東田持有東田時尚股份為29.65%,為第一大股東並擔任公司董事長。
除了李東田和東田時尚員工持股平臺東藝文化,東田時尚前十大股東中剩余均為PE/VC機構,包括中金旗下中金佳泰、紅杉資本、深創投和汪潮湧旗下的信中利等。
中金佳泰(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天津紅杉資本投資基金中心和北京信中利股權投資中心分別為第二、第三和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9.4%、6.96%和5.42%,認繳出資額分別為3879.9萬元、1393.8萬元和1084.3萬元。
而在員工持股平臺中,出現了歌手尚雯婕和模特呂燕的名字。尚雯婕和呂燕分別出資15.9萬元和3.97萬元,持有東藝文化股份比例為3.18%和0.79%。
對於整個美容服務行業,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高,其逐漸成為居民消費熱點。美容服務行業已經形成包括美容、美發、化妝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訓等領域的綜合服務產業。對於目前行業現狀,廣東省日化商會副秘書長谷俊認為,由於進入門檻不高,市場分散,我國美容服務行業集中度較低,中小企業眾多,行業呈現兩極分化走勢且競爭激烈。
談及自身在行業的優勢,東田時尚表示,目前東田造型系列品牌已經具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價值,並且還具有人才和管理方面的優勢。但同時,由於公司未來業務拓展的規劃,需要大量資金,資金瓶頸也將成為目前發展的劣勢。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蘭州黃河將易主:不賣酒改做房地產 未來實控人已潛伏7年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10/952164.html
一紙重組計劃的披露,宣告蘭州黃河(000929,SZ)未來或將不再是啤酒公司,改做房地產。
每經記者 謝振宇
一紙重組計劃的披露,宣告蘭州黃河(000929,SZ)未來或將不再是啤酒公司,改做房地產。
日前,蘭州黃河披露,公司控股股東蘭州黃河新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河新盛)之控股股東甘肅新盛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盛工貿)與湖南鑫遠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鑫遠)正在籌劃的重大事項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湖南鑫遠是黃河新盛第二大股東。
通過借殼,湖南鑫遠這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有望在蟄伏蘭州黃河7年後走上臺前。2008年,湖南鑫遠成為黃河新盛二股東,其關聯企業湖南昱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昱成)也是蘭州黃河目前的第二大股東。10多天前,湖南昱成還曾對蘭州黃河增持。
"具體情況各方還在談。"10月10日,蘭州黃河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湖南鑫遠與湖南昱是關聯企業,公司此前有過披露。而根據重組規劃,湖南鑫遠的資產將註入,蘭州黃河目前的啤酒等資產將置出。
賣殼因啤酒主業不振?
若重組成行,蘭州黃河將被"賣殼",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
蘭州黃河披露,正在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為:湖南鑫遠擬收購新盛工貿所持黃河新盛51%股份,收購完成後湖南鑫遠將持有黃河新盛100%股份,從而達到控制公司的目的;同時,湖南鑫遠將以其全部資產(包括:土地、房產、汙水處理、酒店、浙江湖州健康頤養醫療產業項目等)置換出公司現有全部資產;新盛工貿收購公司現有全部資產,完成資產置換。
蘭州黃河自10月9日開始停牌。
"有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前述蘭州黃河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關於重組的具體工作由於"還在談"。對於重組將讓公司主業發生變更,該工作人員表示,"應該是(啤酒等資產)置出。"
受困行業形勢,蘭州黃河的主業啤酒業務遭遇下滑,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利潤更多來自炒股的投資收益。
蘭州黃河2015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啤酒業務銷量同比下降16.46%,收入下降11.10%,利潤下降28.44%。
"啤酒銷售有一定下滑,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行業整體環境,二是天氣因素。"前述蘭州黃河董秘辦工作人員稱,剛剛過去的三季度是啤酒消費旺季,公司也做了相應的營銷工作調整。
值得註意的是,2014年啤酒業全行業產銷量出現24年來首次負增長,行業的整體下滑趨勢至今仍未止步。
接盤方關聯企業數天前曾增持
蘭州黃河第一大股東黃河新盛持有公司股份占比21.29%,近年來,其實際控制人一直是有著啤酒"西北王"之稱的楊世江。
按照重組規劃,湖南鑫遠有望全資持有黃河新盛,間接控制蘭州黃河。公開資料顯示,湖南鑫遠成立於2001年,實際控制人為譚嶽鑫。
據湖南鑫遠官網資料介紹,公司是一家以房地產投資開發、城市公用事業投資建設、商業資產運營管理為主業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
對蘭州黃河,湖南鑫遠早於2008年就開始介入。據悉,2008年,湖南鑫遠從黃河新盛原第二大股東黃河集團手中接棒,持有黃河新盛49%的股權、以及新盛工貿45.95%的股權。
2011年,湖南昱成獲得了蘭州黃河9.29%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蘭州黃河曾披露,湖南昱成為湖南鑫遠的關聯企業。
值得註意的是,10多天前,湖南昱成剛完成對蘭州黃河的增持。9月30日,蘭州黃河公告。湖南昱成截至2015年9月29日完成增持計劃,合計增持135000股,增持金額161.6萬元,增持後占公司總股本的8.88%。
據蘭州黃河披露,湖南昱成今年4月曾減持公司股份,7月中旬宣布增持計劃,增持原因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以及看好國內資本市場長期投資價值等因素"。
按照重組計劃,未來,湖南鑫遠相應資產有望註入蘭州黃河。借殼背後,湖南鑫遠有著怎樣的考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湖南鑫遠方面,其行政人事部一位工作人員稱,若有消息,公司會對外發布相應公告,不願透露更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