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許榮茂賣樓全球搵買家 李華華

2008-09-05 AppleDaily

福布斯中國富豪許榮茂旗下嘅世茂房地產(813),早幾年推出上海濱江花園,搵影帝梁朝偉做代言人,哄動一時。噚日大陸《東方早報(上海)》報道,世房拎埋濱江花園最後一幢樓王「世茂5號」出嚟賣。唔知係咪大陸樓市麻麻哋,所以呢個盤將會嚟個全球路演搵買家。

新 盤喺浦東小陸家嘴,共有414個豪華公寓,建築面積由92至315平方米,網上列出咗參考價,每平方米7.5萬銀人仔,預售現場有記者見唔少客戶都係世茂 老業主,若然想參觀,先要預約同身份認證先得,唔係點顯得高貴!之不過就算全球搵買家,但美國次按問題拖累全球經濟,華華提議許榮茂,如果怕影響銷情,不 妨再搵梁朝偉出馬,加埋梁太劉嘉玲,夠晒號召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

汇源果汁被潜在买家估值30亿港元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02/01496054876.shtml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晨 龙丽

  在梦想和现实中游弋了半年之后,汇源掌门人朱新礼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精明的朱新礼早已意识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再也找不到可口可乐这么好的买家了。

  “如果(与可口可乐签约)再晚20天,汇源果汁(1886.HK)只能卖30亿港元。”3月底,一位与朱新礼私交甚密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在与可口可乐签完协议后,朱新礼2008年底与其私下聊天时,曾透露对汇源果汁的真实估价。

  在可口可乐退出之后,30亿港元,也是一家潜在买家对汇源给出的估值。此前,传闻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企业包括统一、达能,以及国资背景的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和国投集团。

  “但这个估值与朱新礼的心理价位相差甚远,即便目前汇源困境重重,朱新礼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以这个价格出售。”这位人士表示,通过近期与汇源的接触,他认为,朱新礼目前仍希望靠自己的力量继续做大。

   错过“好买家”

  “当初可口可乐之所以高溢价收购,是出于中国整体战略考虑:通过收购汇源,进一步拉开与直接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在非碳酸饮料领域的差距,这种绝对的领先可以保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形成压制局面。”一位汇源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称。

  当时,由达能和华平基金牵线,百事可乐、达能、可口可乐的出价分别为10元/股、11元/股和12.2元/股。

  除了“超高溢价”,可口可乐还答应了朱新礼一些近乎“苛刻”的条件。

  “在看到与可口可乐签署的部分条款后,我不得不佩服朱新礼的精明。可口可乐基本上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前述接近朱新礼的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即 便以这么高价收购,汇源的大部分土地和厂房,仍是以租借的形式供可口可乐使用。“也就是说,可口可乐一次性支付179亿港元后,每年仍要支付高达数亿元的 租借费用,这一招可谓是一劳永逸。”

  但也正因为汇源在条款上占尽上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可口可乐内部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今年2月份,我与朱新礼的家人有过接触,他们表示,当时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强烈了,收购流产的可能性极大。”

  该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无法判断,可口可乐是否在商务部否决的过程中“做了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商务部的裁决符合可口可乐内部的意志,“可口可乐集团内部早就觉得179亿元的收购代价过高”。

  这位人士看来,商务部否决该收购案后,可口可乐的表态也有些反常。“连一句遗憾都不表示,就直接发表声明尊重中国官方的裁决,不太符合可口可乐的做法,说明可口可乐早已‘无心收购’。”

   从179亿到30亿

  自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后,关于朱新礼仍将寻求出售汇源的消息,便在业界广泛流传。

  这并不难以理解。在2008年9月之后,汇源果汁更多的采取了防守策略,朱新礼也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到了原定规划“上游产业”,目前,汇源面临资金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汇源为并购做了很多准备,如果不卖,会带来很多损失。”一位前汇源核心高层对本报记者称,“最关键的是价格。”

  “朱新礼想卖汇源不假,但问题是,不是想卖就一定能卖出好价钱的。”上述接近朱新礼的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可口可乐出局后,台湾的食品巨头统一企业,曾被外界认为最有可能收购汇源果汁。2005年,统一曾是汇源的战略投资者之一,但受制于当时台湾企业大陆投资不得超过企业净值40%,后将股权转给达能。

  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否决后几天,统一企业的掌门人罗智先就透过媒体表达了对汇源的兴趣,“汇源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目标”。

  2007年底,统一的大陆资产在香港上市,基本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束缚。而面对可口可乐和康师傅在果汁领域的步步进逼,统一也急需“策略联盟”来实现在果汁饮料市场的突围。

  “但正因为统一以前是汇源的股东,所以,统一非常清楚汇源的价格。”这位接近朱新礼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统一对汇源果汁的整个估值,差不多也就30亿港元左右,即便有溢价,离朱新礼的预期也是相差甚远,所以,在短期内,统一和朱新礼很难达成协议”。

  达能作为汇源的第二大股东,也被认为是潜在的收购方。“达能是非常想整体拿下的,因为达能早已无法跟朱新礼很好地合作了,要么达能只有退出。”

  但达能同样清楚汇源的真实价值。“达能当初出高价竞购汇源,只为了抬价,如果真的要买,出的价格肯定达不到朱新礼的心理价位。”上述人士表示。

  至于传闻中的三大国资集团,国家投资开发公司旗下已拥有不少果汁资产——国投中鲁(11.66,0.32,2.82%)果汁股份有限(600962.HK),中粮集团和华润集团也分别拥有悦活果汁、华润雪花啤酒等饮料资产。

  对此,2009年3月31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我们和可口可乐有协议”,没有可口可乐的同意,中粮是不能收购汇源的。而国家投资开发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表示,不打算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发展饮料业务。华润集团对此则未予回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6

汇源果汁转让价未明 疑“神秘买家”暗中接盘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失败之后,斥资豪赌该股上涨的欧美投资机构纷纷抛弃汇源果汁,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华平和苏格兰皇家银行消失在汇源果汁的大股东名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大笔股权转让很可能并不是通过二级市场进行的,或许有“神秘买家”场外秘密协议接盘。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和德克萨斯太 平洋集团在内的多家全球私募基金,此前均表示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少数股权。统一、百事可乐等从事饮料行业的大头们也是市场猜测的对象,到底是谁暗中买走了 汇源?  

        当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01886,HK)宣告失败后,去年斥资豪赌该股上涨的投资者即狂抛汇源股份。而记者了解到,在汇源果汁上市之 前就已经入股的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华平也于近日退出了对汇源果汁的投资,成为汇源并购案后的第一个全盘退出汇源果汁的大股东。

华平基金正式退出

        据报道,华平已经放弃行使期权,不将其所持有的汇源果汁的可转换债券换成汇源果汁的7%股权。

        据了解,早在2007年2月汇源果汁正式登陆港交所上市之前,华平基金就与法国达能等机构对汇源果汁进行了基础投资。资料显示,在 2006年7月,华平基金、法国达能、荷兰银行及香港惠理基金共向汇源果汁投资2.225亿美元,买下汇源35%的股权。其中,华平的投资额为6500万 美元,约占汇源果汁7.25%的股权。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成功的话,那么,包括华平在内的基础投资者们无疑都将受益匪浅。

        报道称,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华平退出对汇源投资是由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安排的,2007年华平将其所持可转换债券贷给该银行。而这些债券转换为普通股的期权已经在今年5月到期,随后苏格兰皇家银行便将所持债券在市场上出售。

        事实上,从香港联交所的权益披露资料来看,上述知情人士的描述完全符合香港联交所对于汇源果汁近期的股权变动披露。

        联交所权益披露显示,2009年5月19日,华平创投大量减持了约9898万股的汇源果汁股份,其对于汇源果汁的持股比例一下子由 7.24%降至0.24%;而在当天,苏格兰皇家银行出现在汇源果汁的大名单中,资料显示,该行已经接下了华平创投减持的所有股份。

        而在联交所5月22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则将其所持有的全部汇源果汁股份全部抛售,而华平创投也消失在汇源果汁的大股东名单中。

        其实,从上周汇源果汁发布的一则人事变动中,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上述股权变动的一些端倪。6月3日汇源果汁宣布,孙强因其他工作而辞任该 公司非执行董事一职,同时将不再担任董事会财务管理及审核委员会与策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自2009年6月3日起生效。而这位孙强,正是华平创投香港办事 处的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华平在亚洲地区的投资业务。

汇源果汁股权去向成疑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交所的披露数据中,有关华平创投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几次股权出让,均并未显示出该部分股份的转让价格。按照香港市场规 律,该部分股权很有可能不是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是已经有人接盘。但令记者感到奇怪的是,在香港联交所对于汇源果汁的股权披露中,并没有显示出买入华平及 苏格兰皇家银行所减持这部分股份的股东。

        事实上,自从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并购事件因触及我国《反垄断法》而宣告失败后,有关汇源果汁股权出让的消息一直不绝于市场。汇源果汁的主席朱新礼在4月份出席该公司业绩发布会时也公开表示,汇源确实在与潜在收购方进行接触。

        上个月月底更有媒体报道指出,包括黑石集团、凯雷投资集团和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全球私募基金均表示有意收购汇源果汁的少数股 权,但却因为汇源要价较高,且这些私人资本运营公司缺乏果汁市场的操作经验,所以交易达成面临着诸多困难。另外,除了上述私募基金外,市场上对于汇源果汁 股权买家还有颇多的猜测,其中还包括统一、百事可乐等从事饮料行业的大头们。

汇源果汁对此不予置评

        现在,华平投资已经正式退出汇源果汁,那么是谁接受下他所减持的这部分汇源的股权呢?昨天本报记者联系汇源果汁总裁助理兼新闻发言人曲冰,曲冰在回复给记者的邮件中表示汇源果汁对此不予置评。

        受到上述大股东撤出汇源果汁的消息影响,昨天汇源果汁股价表现疲软,全天呈下探趋势,全天跌幅高达8.308%,报收5.96港元,远远跑输大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8

中粮的“买家逻辑”:弃三鹿,选蒙牛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0/HTML_FO16XX4EW8TP.html


“中粮要做全产业链的食品公司,在食用油、大米、面粉等领域广泛布局并且取得行业优势,但是乳业作为食品的重要一环却一直没有涉猎。”7月9日,中粮集团的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粮进入乳业势在必行,只是时间问题。

“中粮进军乳业并不突然。” 乳业专家陈渝也认为,早在2003年、2004年左右,中粮就已经非常关注乳业。“中粮是长期做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他们熟悉海外市场,了解在国外乳业是个很大的产业,在有的国家甚至超过汽车产业。”

上述中粮内部人士透露,集团对乳业规划的时间点始于2004年。正是在2004年,宁高宁从华润集团调至中粮出任董事长,从宁高宁在华润主导推进的一系列多元化的战略中,有理由相信正是宁高宁主导了此轮中粮的“多元化”变革。

2009年初,宁高宁将“多元化”战略提炼为“全产业链”的新战略。在宁高宁的设计中,未来的中粮业务板块包含了从田间到餐桌需要经过的种植采购、贸易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养殖屠宰、分销物流、食品销售等众多环节。

“中粮一旦确定了战略方向就一定会执着的走下去,在‘全产业链’的设计中自然少不了乳制品这一重要领域。”上述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中粮并没有针对乳业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肯定会根据自身的优势继续加强在乳制品行业的投入,继续增强乳制品行业的权重比例”。

事实上,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沦陷的三鹿曾是中粮集团进入乳制品业的最早目标;上述内部人士透露,20%的持股比例(与厚朴基金)则是中粮多年来入股商业事例中持股比例最低的一次。

立体式扩张

7月7日,宁高宁在入股蒙牛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入股蒙牛是中粮集团在产业发展上自然的延伸。“不选择其他公司有很多的原因,蒙牛是让我们最满意的公司。”宁高宁告诉本报记者,蒙牛目前业务的基础和管理的基础是目前最适合与中粮合作的公司。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粮“全产业价值链战略”的模式基本有三种:横向全产业链模式、纵向全产业链模式以及混合一体全产业链模式。

财经作家韦三水认为,中粮一直在走一种纵向全产业价值链的战略模式,即依托自身固有的流通和贸易优势,向中游的生产领域以及上游的原材料领域进行延伸,从而实现上、中、下游的全产业价值链模式。

“但是,在宁高宁入主后,这种单纯纵向的发展模式肯定无法满足中粮的野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资深研究员7月9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实际上这几年来中粮更倾向于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式的扩张。

目前中粮在食品及相关领域拥有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国食品、中国土畜、中粮屯河等板块。如果中粮是单纯的纵向发展模式,应该完全在现有的资源下进行延伸。

“从收购五谷道场,到最近上市的悦活果汁,都是中粮在利用现有的上游资源,如五谷道场是依托上游的小麦资源,而悦活果汁则是依托中粮屯河的果树种植。”上述研究员表示。

但是,乳制品行业,以及与此同时被列入中粮未来规划当中的白酒行业,则更多属于横向的延伸。

以中粮一直图谋的白酒为例,虽然白酒的原料为粮食,但粮食仅仅只占据了白酒生产成本中很小的一部分。白酒行业的核心,更多在于酿造工艺及品牌的价值;此外,在下游的渠道整合上,中粮的长城葡萄酒与白酒的整合同样有一定的差异化。所以,白酒行业更多属于横向延伸。

相比白酒,乳业更具有代表性。目前与乳业相关的中国土畜只是做饲料和羊绒产品,并没有养殖奶牛。

“所以,在中粮的规划当中,乳业应该是一个完全新的支点,透过这个支点,中粮可以实现向乳业的上游延伸,从而填补了目前中粮在奶牛养殖上的空白,这是一个立体式的扩张。”上述研究员分析。

虽然,宁高宁表示蒙牛将可以利用中粮上游的优势,加强牧场的建设。但是,记者采访的几位乳业高层均认为,奶牛的养殖与目前中粮上游产业相距甚远,中粮在这一领域的作为并不明显,只是停留在资金上的支持。

因此,一家知名乳品企业的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收购蒙牛,不但使宁高宁获得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引擎,同时对上游的畜牧产业得到了加强,并且在下游上也丰富了中粮产品线的销售渠道,是一个全新的战略领域。

中粮高要求

中粮迟迟没有进军乳业主要在于其没有遇到合适的投资对象。“小企业,中粮看不上。在国内知名的乳品企业中,伊利、光明、三元都是国有企业,入股并不容易。”陈渝说。

上述中粮内部人士则解释为:“中粮的要求较高,所以选择的余地并不多,很多时候介入一个行业需要等待合适的机遇。”

要求高体现在,“中粮在介入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时,一般都会要求控制权,所以控股是中粮的标准之一。”

“三鹿才是中粮进入乳制品行业的首个目标。”上述中粮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2005年,中粮开始接触当时在中国乳制品市场表现十分抢眼的三鹿,多轮谈判后最终因控股权谈不拢,三鹿选择了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

此后,中粮又与多家国内的乳业巨头有接触,特别在“三聚氰胺”发生后,中粮开始频繁接触国内外的乳制品企业,最终与蒙牛达成了合作。

“蒙牛虽然也出了三聚氰胺等事情,但它还是有增长的。中粮不介入是为了保住蒙牛现有团队。”陈渝认为,一旦蒙牛运营出现问题,中粮仍会行使大股东职权,介入经营。

在 未来蒙牛11个董事席位中,中粮拥有其中3个席位,但都是非执行董事。“中粮作为相对的大股东,不去参与蒙牛的日常经营管理,真正的影响力和对蒙牛的关注 会从董事会层面产生,这里面包括了发展方向、经营计划和业绩、每一个阶段业务的盈利表现问题。”宁高宁认为,中粮足以在这个层面上来达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结 果。

“虽然蒙牛的股权分散,但因为蒙牛的控制权基本集中在牛根生团队的手里,所以只要与牛根生成为一致行动人,基本上就获得了蒙牛的控制权。”上述行业资深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宁高宁和牛根生在经营理念上相互认同,所以双方能够达成默契。

另外,宁高宁强调,中粮目前没有其他的乳业战略,中粮集团乳业板块的发展将紧紧依靠蒙牛的发展。

据东方艾格高级分析师陈树韦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乳业已开始洗牌,小企业逐步被清洗出局。中粮收购蒙牛之后将加速行业洗牌、重组。

奶业专家王丁棉对本报记者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13部委曾下发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要求在2011年10月底前,100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达30%左右。

以蒙牛目前年生产能力500万吨计算,约需要100万头奶牛供奶,如果完全是自建牧场则需要资金超过150亿元,即便达到国家的底线30%比例,则总共需要投资50亿元。

2009年5月,老牛基金和KKR均向现代牧场投资,蒙牛现代牧业集团规划在1到2年内在全国各地兴建25到30个现代牧场,使公司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奶牛养殖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奶牛养殖企业。

“因为考虑到在三聚氰胺前蒙牛在上游的投入不过3亿元左右,所以对于蒙牛来说建设牧场将是一笔庞大的费用。”王丁棉表示。

宁高宁明确表态,如果蒙牛有什么动作,中粮会给予支持。

因此,虽然中粮方面表示可见的未来无增持蒙牛计划。但陈渝和中银国际分析师赵宗俊均认为,随着中粮与蒙牛在未来的联系将深化,3年后如果厚朴基金退出蒙牛,中粮为了整合乳业产业链增持的可能性很大,最终可能受让厚朴所持全部的蒙牛股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82

天匯買家開音響店氹富豪

2010-1-21  NM





豪擲12億,以天價買入豪宅「天匯」的新城DJ秦善文,早前因不滿發展商公開其買家身份而大鬧四叔李兆基,成為一時話題。

近日秦善文又以千萬投資,在中環開鋪賣音響,他更唔怕蝕底,送一班富豪好友價值數十萬喇叭線,實行拋磚引玉。率先幫襯的是富豪第二代曾智雄,到場試音半個鐘,即落單千萬買喇叭,秦善文正牌係錢搵錢。富豪幫襯

新城DJ秦善文是「天匯買家」的身份被踢爆後,即成為新城電台節目《雄才俊語》的生招牌。

買完天價樓,本身做資訊科技出身的他最近又有新動作,在中環干諾道投資千萬開鋪賣貴價音響。

上週一(十月十一日),記者在其店內見到金利來的太子爺曾智雄,兩人不時密密斟,其間,曾智雄對店內的隔音設備十分有興趣,不時指手畫腳查問,著住西裝的他更不理旁人目光,踎低研究一組音響組合;即使發現記者,亦無影響兩人試音響的興致,還大方叫埋記者一齊欣賞。

交學費

玩了十多年音響,加上取得荷蘭出品的KHARMA音響大中華區代理權,秦善文於是開鋪賣音響,做埋門市,「我初初學玩音響嗰陣,成日俾人搵笨,交過了唔少學費,搵笨搵得多都學精,發覺買賣音響有價有市。」他說。

現任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的秦善文,與一班富豪第二代相當稔熟,跟該會的前主席曾智雄更是砂煲兄弟,試聽半個鐘,曾智雄已睇中一對全球限量二十五對、價值四十萬歐羅(約四百五十萬港元)、有兩米高的喇叭,加埋其他音響配套,花費千萬港元。「十幾年前都有玩過吓,依家有時間就有興趣。」曾智雄說。

貴價音響,一對喇叭閒閒地要三、四百萬港元,秦善文說唔擔心客源,「我身邊好多朋友玩音響,之前我送過啲幾十萬嘅喇叭線俾佢哋,跟住就有六、七個都叫我幫手,搵啲高質素嘅喇叭,就係咁,我先發覺係一門生意。」

白手興家

現年四十二歲的秦善文(Samuel),雖是木屋長大的窮小子,但自小已立志創一番事業。畢業後,他投身地產界,適逢九十年代香港樓價起飛,他曾以小博大買賣物業,高峰期持有逾百個新界物業。

98年投身資訊界,任金谷科技集團CEO,業務包括電腦軟硬體、防盜及保護工具軟體設計等,他表示全球四成警報器、八成家庭無線電話均使用他們公司的電子零件,十年間已變身全球蜂鳴器的主要生產商之一。

對 傳媒工作甚感興趣的他,02年加入新城電台,任新香蕉俱樂部主持,月薪只有四千,純粹打風流工。其後新城改革,他離開並創辦網上電台UonLIVE,兼任 多個節目主持,直至近年再返新城主持節目《雄才俊語》。早年亦曾出過唱片,翻唱《老鼠愛大米》外,更與少女組合Cream合唱一曲《不可沒友》。

秦善文與一班富豪第二代甚老友,當中跟前全國人大常委曾憲梓的次子曾智雄特別投緣,他是婚宴司儀。近年秦善文加入香港青聯會,並任今屆副主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8

大买家刘益谦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1003/t2867622.htm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益谦2009年因高 调参与定向增发、艺术品拍卖引人关注。而在他本人看来,自己是个趋势投资者,而且无论早年炒卖国库券、认购证、法人股还是如今参与定向增发,基本上都是走 边缘化的路线。对于艺术品投资,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因为靠公开的证券投资起家,刘益谦对自己的财富积累过程颇感坦荡。凭借朴素的投资逻辑,新理益集团 在投资、保险等领域都风生水起,不过仍保持真实率性本色的刘益谦也有着平凡投资人的苦恼,一方面新理益地产至今是他的一块心病,而在地产股增发中遭遇政策 调控的系统风险,也令他懊恼不已。

  大手笔参与定向增发,屡创艺术品拍卖纪录,曾被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重点关注的富豪刘益谦,过去一年的表现颇引人瞩目。
自2009年6月以16.8亿元购得京东方A(000725.SZ)7亿股增发股开始,刘益谦在定向增发上就一发不可收。当年7-12月,他先后参与了 保利地产(600048.SH)、首开股份(600376.SH)、金地集团(600383.SH)、浦发银行(600000.SH)、中体产业 (600158.SH)、东方电气(600875.SH)、华电国际(600027.SH)和高鸿股份(000851.SZ)等公司的定向增发,共耗资约 60亿元,俨然由“法人股大王”变身为“增发股大王”。
刘益谦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手笔同样令人惊叹。2009年国内拍卖市场成交额居前的十大艺 术品中有4件被他收入囊中,其中,他以1.69亿元成交价买下的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更创下了全球中国绘画成交纪录,以至于他与妻子王薇击败比利 时的尤伦斯夫妇、香港的刘銮雄和台湾的林百里,当选中国艺术权力榜的“2009年度收藏家”。有媒体统计,过去一年,刘益谦砸向艺术品的资金达到12亿 元,这种行事风格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已经很难用“一掷千金”、“出手阔绰”来形容,甚至有媒体评论,刘益谦以一己之力拉升了中国艺 术品的估值体系,带动了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益谦在2009年的高调行为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 注。他如此大手笔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动机,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投资者,究竟有多少财富,他在创业征途中有着怎样的辛酸与遗憾,他的下一步动作又是什么?带 着种种疑惑,在2010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新理益集团,走进刘益谦的办公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位顶端 于右任手书的“坚忍耐烦”,这正是刘益谦所信奉的投资理念;而会客沙发上方悬挂的是清晚期海派大画家吴昌硕的篆书“谦受益”。眼前的刘益谦没有刻意修饰, 黑白相间的羊毛衫,普通牛仔裤,似乎很难与其如今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但他举手投足间表露出来的自信又分明告诉你,这正是那个在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市场挥金如 土的“大买家”。
刘益谦的好友董国强曾这样评价他:“真实,是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任何人面前都不做作。作为普通人这也 许并不稀奇,但以他这样身份能保持本色,十分难得。”我们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访问中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刘益谦身上明显保留着“下只角”长大的上海 人气质,讲话率性自然,并不掩饰情绪,而在他朴素的逻辑中却表现出对事物本质敏锐的洞察力。而采访也近乎成了拉家常,刘益谦似乎更愿意用闲聊的方式来表达 他的真实和他已经到达的“自由境界”。于是在一场漫无边际的“侃大山”中,我们的疑惑一一找到了答案。


  “宏观调控中期最大的影响在房地产股票上,而不在房地产行业上”
  新财富:在你参与的定向增发组 合中,地产股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最近的股市调整中,地产板块无疑受伤最重,你重金认购的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股价已相继跌破了增发价。现在,你如何看待 这次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及房地产股的影响?
刘益谦:这次政策出台主要是抑制房价的整体涨幅过快,而不是把房价打压下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 地产上是矛与盾的关系,很多城市把土地出让金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的调控可能对房地产行业会有影响,房价我认为就是涨得慢一点,房地产未来 5到10年的趋势不会变。
我感觉,调控中期最大的影响在房地产股票上,而不在房地产上。股票反映的是预期,现在的一个预期就是感觉房地产要调 控,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消息出来,所以市场的主流机构很难去拿房地产股,从基金角度来说,只能低配,不敢配到标准配置或者超配。如果感觉到政策出完了,我 觉得房地产股可能就见底了。
我们公司去年参与了很多房地产股的定向增发,当时我跟很多员工都说过“老板看好房地产行业”,我也说房地产最大的 不确定性在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因为看好是从市场的基本面去看好,但不知道宏观的变化这么快。
新财富:为什么没想到宏观政策会出现变化,你怎么 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向?
刘益谦:2007年政府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但谁也不知道有金融危机,于是政策马上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今天市场 上出现流动性过剩,人们又开始说这个话了,但我们不可能政策又来一个360度转弯。
你说经济学家也好,专家也好,他考虑问题要不就是滞后的, 要不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测到了金融危机。今天,也可能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过去了,流动性太多势必会造成新一轮的通胀。从我这么多年在宏观方 面的经验来看,假设全世界认为金融危机被救过去了,那么我们再怎么收缩流动性,通胀也是会出现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就是很大的一个通胀,这个通胀是 说,你的货币增加了,与资产不对应了,必然会造成资产的价格上涨,通胀的时候谁都避免不了。但是现在没有全世界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经济学家明确表态,说金 融危机过去了,甚至还有人担心会不会有二次探底,包括我们的高层也说了,货币政策会局部调整,说这个话其实就保留了一种意思:别再360度转弯了。
这反映到资本市场,就形成了一种预期。资本市场反映的都是一种预期嘛,这种预期往往是过激的,1000多点涨到6000千点,就是靠预期;6000多点 一下子掉到1000多点,它也是一种预期。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趋势投资者,在把握好趋势的前提下去发现价值”
  新财富:和你同时代起步 的投资者,大部分已经在近20年来的各种风浪中被市场淘汰了,你能够走到今天,有什么秘诀?你认为自己是何种类型的投资者?
刘益谦:大家这么多年 一直在跟股民灌输一种价值投资理念,事实上,我也希望价值投资,但选择价值的同时首先要选择趋势,如果这个趋势是从6000点掉到1000多点,价值是没 有用的。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趋势投资者,是在把握好趋势的前提下去发现价值,你不看趋势去发现价值是没有用的。你去讲价值,6000点不可能掉 到1600点,怎么可能?
我看见很多对股市评论比较多的经济学家,在那种趋势下看1000点的都有,还有看到500点的,他完全不顾市场规 律。价值我们可以去发现,可以高估,也可以低估,但是怎么样波动都是在一个范围里,不可能低估到送给你。在这个过程中间,你首先要有一个判断,认为差不多 了,你就交易,不要等,我从来不听他们的。
新财富:能不能将你多年的投资心得与我们的读者分享?
刘益谦:我们公司也好,我个人也好, 在资本市场上要看基本面,但同时我们主要还是看趋势,看完趋势以后选择个股。你不看趋势,肯定是错的,就像一个战略与战术的问题,战略上错了,再好的战术 有什么用?但趋势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也不能随波逐流,事实上,到6000点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看黄金十年、看10000点,讲故事,最后讲故事的 人自己相信故事。你看华尔街为什么这样?就是在讲故事嘛。这个债怎么样,那个债怎么样,最后大家都搞不清,自己也参与这个过程去运作了,泡沫就产生了。我 们也一样,1000多点涨到6000点的时候,政府出台很多政策,比如加印花税等,越出越上涨;但是一个东西在短时间里过快地涨,就会产生一种波动,例如 我们的宏观经济要增长,但如果每年增长30%,肯定要出很大问题的,政府肯定会出政策。
回过头来看,1000多点的时候,你也要看一个趋势, 趋势感觉到要差不多了,那就看在这个点位,你做投资是赢面大还是输面大。比如说澳门赌场,赢和输的概率是50%对50%,但是它为什么跟你赌?因为抽你 5%的佣金,也就相当于,它55%对你45%。在资本市场我们也要做一个判断,假设你现在的赢面是70%、输面30%,这个时候我感觉你就不用多说了,直 接押上去就完了,还想什么?想这么多也是没用的。
新财富:你曾经讲过“牛市是过程,熊市是结果”,为何这么说?
刘益谦:任何一个人, 只要参与资本市场,在牛市过程中多少都是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最后你想想,这个钱你赚谁的,其实是先来的赚后来人的。交易过程中间政府还要收你的 税,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赚钱。最后,如果来了一个市场调整,有可能在牛市中你10万块最高赚到过30万,但到熊市的时候你还剩20万,那么你赚了10万; 剩下5万块,说明你最终的结果还是输了5万。
这么多年了,我感觉我的钱都是从熊市里面来的。牛市都在抢,越抢你的风险就越大。熊市很简单,没 人要的东西多,就是说你选择的余地很大,这时系统风险也应该释放了,价格越便宜的时候,你的系统风险就越小。


  “基本上我们走的都是一种边缘化的路线,我们都不是跟市场正面进行交锋的”
  新财富:你去年花了 约60亿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让很多市场人士惊叹,作这么大手笔的投入是出于怎样的投资思路?
刘益谦:我们公司除了在大的市场结构性调整 过程中参与二级市场较多以外,基本上走的都是一种边缘化的路线。我们不跟市场正面进行交锋的,炒认购证也好,内部职工股也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股票也好, 转配股也好,任何一个东西,我们都是和市场存在差价的,买增发股也是我们这种价值体系的延伸。
这好比我2700点买一个股票,要花10块钱; 但我要买一个一年以后才能流通的股票,可能只要8块钱,便宜了百分之十几,相当于2500多点的概念。这时我就会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如果认为未来一年指数 涨幅大于2700点的概率在70%以上,那就可以买,多少总是赚钱的。你看我买的几个地产股,保利亏几块钱,金地差不多亏1块钱,但我首开赚了5块钱,整 个地产股也打平了。
参与定向增发,我主要是一个大势法则。比如说我从2000多点到3000多点一直做定向增发,在2000多点市场刚刚起步 时的东西,价格可能高吗?到3000多点,定向增发(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差价就缩小了,2000多点的时候,可能有30%以上的差价,10块钱的股票可以 6.5元买到,现在的差价在85折到87折之间,资本市场平稳一点,市场留给你的空间就小了,所以我们只能讲一个平均收益率。
我们今天不可能 还像2000年那样参与资本市场。市场整体格局是发生变化的,从资金安全角度也好,从后期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也好,肯定只要稳定的啦,不可能像十年前公司刚 刚成立的时候,或者十几年前还是个人投资者的状态,如今经过20年发展的资本市场,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健全了。
新财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即将 推出,大家都很关注其中的机会,你如何理解这两个产品,准备参与吗?
刘益谦:原来基于我这么多年的一个市场判断,我认为不会开。为什么?美国 刮起的金融风暴怎么形成的,就是金融衍生产品造成的,我个人当时感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不会推这些产品。但现在可能要从平衡市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这个单 边市场不稳定,如果2007年推出的话,股市不可能从6000点掉到1000多点,因为(股指期货)可以锁嘛,相对好点。融资融券也一样,现在买了股票, 要么就是卖掉,你不可能在没钱的时候补仓,原来券商可以融资,但后来都是违规的了,现在通过融资融券,就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了。比如说你30块钱买了 100万股股票,现在掉到10块钱了,但这个资金有一部分是借来的,那你只能平仓,一分钱没有了;如果有融资融券,就可以延缓市场波动给你造成的损失,你 融点资金,可能这个难关就渡过了。在这个时点开出这两个产品,可能还是从市场稳定的角度考虑,可能是反思了从2005年1000多点涨到6000多点又掉 到1000多点的教训。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我感觉没有什么人比我的财富积累过程更阳 光了”
  新财富:在2009年5月出版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我们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你的个人财富是30亿元,但是从去 年你的各种行为来看,这一数字无疑是低估的,你能否透露财富的大概数目,又如何看待社会对你的各种评价?
刘益谦(笑):我对这种东西看得很 淡。我初中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混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初中没毕业的估计没几个,所以我对好的评论也好,不好的评论也好,不会看得很重。可能有些富豪比较在乎 这几个排名,比较在乎一个江湖地位,但我从来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现在对财富的增长不会激动,也可能十几年前有更多的激动,现在不会了。也不是说富豪榜是杀 猪榜,这30年中倒下去的人很多,那不能说与你们有关,关键是那些倒下去的人他曾经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估、低估,这个可能也是你们媒体朋友的 一种评论,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有些富豪的公开资料不全,你很难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讲到我,肯定你是从新理益的公开资料来查询的,我 认为你没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的资产不等于新理益这个资产,看不到的隐性的东西肯定很多,我认为这不叫低估,因为我公开的信息你们能查到的就这么 多。比如在成立新理益公司之前,我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前十年,没人知道我赚了多少钱,你们媒体朋友哪一个都查不出来这个资料。
新财富:新理益 成立十周年了,当初成立时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从私人投资者转型为机构投资者?
刘益谦:成立这样一个公司并不是想到我十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一 个成就,如果想到的话,我感觉我就不是人了。当时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看到法人股和流通股之间有一种差价存在,想去买法人股。因为当时市场没有对法人股究 竟什么时候可以流通给出预期,所以市场给了一个差价的空间。买法人股要凭营业执照,所以成立了这家公司。
我们公司在2000年到2002年 里,通过市场行为搜集了一批法人股,最后这些法人股实现了流通。说我赚了多少钱,我感觉全是马后炮,我这个行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我感觉没有什么人比我 的财富积累过程更阳光了,机会都是平等的。包括今天的定向增发,京东方增发又不是对我一个人的,它也是到处找人,没人要,我为什么两块的股票都不买?现在 国家的产业思路变了,电子行业也要振兴,我感觉两块多,为什么不赌呢?市场不可能总是在1000多点。



  “对于艺术品,我宁愿去公开场合拍卖,虽然价格有可能比私底下买卖贵,但这种贵是在一种市场体系估值下产生的”
   采访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刘益谦完成一单价值过千万的艺术品交易。一位古董商带了3件古玩出售给刘益谦,除了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瓶因有破损的痕迹被他婉言拒 绝外,另外两件都悉数买下。于是,我们的话题转向了刘益谦另一个一掷千金的领域—艺术品市场。
新财富:有媒体统计,你2009年在艺术品拍卖 上投入了近13亿元,这一数据是否属实?你去年创下了中国绘画拍卖的新纪录,你为什么会选择在拍卖公司花大价钱买东西,而不是更便宜的私下交易?
刘益谦:13亿,差不多。我参与艺术品市场比股票市场稍微晚一点,是在1993年。私底下买卖一种东西,会让你很难用一种市场的眼光去看待它。因为艺术 品不等同于大宗商品,它本来就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很难定价,大家都不知道多少钱,卖你3000万,你会感觉到这个东西贵;但这个东西如果公开拍卖的话,也 许可以卖8000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都在拍,拍到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样就会形成对这个东西的估值,也就是一个价格体系。所以对于艺术品,我宁愿 去公开场合拍卖,虽然价格有可能比私底下买卖贵,但这种贵是在一种市场体系估值下产生的。
新财富:你不仅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买家,还参与拍 卖公司的经营,听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就属于你旗下,有没有将北京匡时打造上市的想法,比如创业板?
刘益谦:北京匡时从成立到今天只有4年多, 在整个市场上的认同度已经比较高了。  匡时的总经理董国强是我参与这个艺术品市场时就认识的朋友,我在艺术品市场朋友不多,我的个性很难和这些人去交朋 友。当时他想做拍卖业,要我支持他,从这么多年朋友的角度也好,创业的角度也好,我答应和他一起成立这个公司,但前年我就退出了。现在这个公司做得不错, 我也在匡时买东西,但已经不是匡时的股东了。
在匡时成立的4年中,你很难看得到最终会做成什么样,所以当时很难从公司设计的角度朝创业板去 做。另外,拍卖公司在创业板融资的话,可能还有一些具体的东西我不了解,所以还没有这样的考虑。但前段时间我跟他说,国家支持文化产业上市,我来帮你成立 一个匡时文化产业公司,还帮他设计了一个方案,从三个业务来细分,把匡时拍卖作为一块业务,另外画廊是一块业务,杂志、广告和网络是一块业务,去年底这个 公司在上海成立了,我让我们公司一个老总去帮他做这个事。


  “从入主天茂到现在差不多7年了,前两三年的确是很累,很多白头发都为它”
  新财富:你还是天茂 集团(000627.SZ)的董事长,你为什么要接手这家公司,是为了从投资向实业方向转型吗?
刘益谦:从武汉坐车到天茂都要4个小时,它是 一个生产企业,湖北又没有资源,原材料在外面,产品在外面,两头在外,怎么做都累死了。我刚开始就是买它的法人股,以后认识了它的董事长,也就是我的前 任,他就跟我说,把我们的国有控股也卖给你,我想去弄家上市公司搞搞也蛮好的,就这样买了。
我买的时候就知道有人在炒这个股票了,但当时我买 的是法人股,他炒得再高,我也不能流通,所以很难去关心。后来他在二级市场买得控股了,我就去看谁在炒,竟然是我很多年以前做股票的时候认识的人,他最后 做得爆仓了,判了17年。如果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接这一茬了。为什么?很简单,这公司做好了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了都是你的问题,股民哪知道里面有什么问 题。我入主天茂到现在差不多7年了,前两三年的确是很累,很多白头发都为它。


  “我今天来,就是要颠覆寿险业这种盈利模式。要把这个公司经营8年才盈利,我可能都要55岁了,这也不是我的个性”
从股权结构看, 新理益持有天茂集团23.78%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刘益谦持有新理益83.6%的股权,因此,刘益谦仅用19.88%的股权就将天茂集团控制在手 中。同时,由于天茂集团持有国华人寿19.99%的股权、天平车险20%的股权,都是第一大股东,因此看起来,刘益谦仅凭4%的股权就掌控了国华人寿、天 平车险两家保险公司。但刘益谦对此并不认同。
新财富:我们看到你后来把两家保险公司—天平车险、国华人寿的股权注入了天茂集团,这样做的动因 是什么?你现在给天茂集团怎样的定位呢?
刘益谦:天茂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立足中国资本市场,我感觉到大的原则不能变。我们的企业在湖北,有 2000来名员工,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利润空间一直在压缩,一直都有压力,因为没有资源,要靠天吃饭,市场价格稍微有点变化,对天茂来说就相当敏感,生存 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我一直想,给它注入点什么赚钱的资产。保险公司如果不赚钱你给它是个包袱,到了2006年还是2007年,从保险公司赚钱那一刻 开始,我就把新理益在天平车险的一部分股权按原值划给了天茂,希望这个股权能带给它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而国华人寿的股权可能更值钱一点,所以筹备发起的 时候,股权直接就给了天茂。也就是说,这两块赚钱的资产原来是新理益持有的,我把它给了上市公司,而不存在一些媒体说的我要用上市公司平台持有保险公司的 概念。
国华成立到今天有两年了,第一年是亏钱的,第二年就赚钱了,按新的会计准则,2009年赚了3000多万。按照寿险行业的传统模式,一 个公司一般连续亏损8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所以,从我接手国华人寿董事长的那天起就跟中层以上干部明确讲,我今天来,就是要颠覆寿 险业这种盈利模式。要把这个公司经营8年才盈利,我可能都要55岁了,这也不是我的个性。国华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们8年要上市的。我们今年是第二年,的确 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的。
国华也好,天平也好,每年都要给天茂贡献利润,2009年应该有3000万左右,今后可能更大。保险增长的基数快, 像天平2009年做了20几个亿,如果按同样的速度增长,今年要做40个亿,利润有可能更大。现在这块股权稳定了天茂的收益,今后保险公司有可能上市会给 天茂带来的权益性收入,这是另外一个概念。我从来没有要求我的团队因为有了这块稳定的收益而放弃生产经营,因为天茂本身就是一个生产经营性企业。
新财富:我们看到现在的刘益谦更像一位实业家,并且经营得还不错,你如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的?
刘益谦(激动):我记得接手天茂的时候,媒 体有这样的说法:你一个做资本的人做得了实业吗?对说这种话,我从骨子里不认同。包括国华人寿的总经理是原天茂的总经理,他不是保险人士,甚至没有到国华 之前不知道什么叫保险,但不懂保险不等于进不了保险行业。天平车险的老总也是这样,十几年前我还在资本市场的时候,他是一个证券公司的老总,和我可能是价 值取向比较一致,他到我这里来了。天平成立到现在5年了,去年进入上市辅导期。整个保险行业里,包括监管部门都拿天平作为一种典型,我感觉最起码,我们是 按市场的规则来经营的,不赚钱的东西我们肯定不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是相通的,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是进得了这个行业、进不了另一个行业,那不叫企业家。 我做得了资本,做不了企业,我对这种说法就不认同。我今天兼任国华的董事长,我在国华没有办公室,日常的东西我基本不用管,他们都能做好,天平成立5年 多,我都没去过几次。


  “风投不是叫你去买风险,虽然是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叫你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让你谨慎”
   新财富:你在一级市场投资滨江集团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你如何看待目前的风投热?有没有想过成立一家风投公司?
刘益谦:现在这种说法都是赶时 髦的,什么PE、风投,这种东西我十几年前就在做了。风投的意思实际上很简单,你看一家公司能不能上市。我们当时做内部职工股,做一级半,做历史遗留问 题,也是看企业上不上得了市,不然去拿它干什么?这个过程中间,我做过的这种东西有100多个。现在我们不需要成立一家风投公司,去赶个时髦。风投不是叫 你去买风险,实际上是叫你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让你谨慎,而不是投了不上市也无所谓。滨江也一样,我们当时入股的PE只有4到5倍,而且 和滨江签对赌协议的,两年它不上市,我们要按18%收取回报的。


  “地产可以说是我的一块心病”
  新财富:这两年房地产市场很火爆,很多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新理益 的地产业务做得如何,有没有上市的想法?
刘益谦(苦笑):地产可以说是我的一块心病。我2007年成立了地产公司,但一直没有做好,今天规模 也不大。有钱做不起来,说明什么问题?2008年地产不好的时候,我说了去拿地,可是买不到,人家是有地卖不掉,我们是有钱买不到地。为什么?因为我们不 知道哪里有地,这个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竟然就有这个问题。
这让我总结出一种东西来,比如说天平、国华和天茂,包括匡时,这四个职业经理人是 对公司认同的;地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我不满意,他想的是这个职业行为过程中他的价值,而不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和对股东价值的认同度,这是一个矛盾。我认 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对股东、对公司的认同度达不到一定标准,在任何一个公司,他的价值取向都会和公司、股东的取向完全不同。我想所有的企业家都会碰到这个 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地产公司要重新培养经理人,而前提首先是价值要取向一致。


  “京东方上6代线,就是一个国家战略”
  新财富:京东方你想长期持有,还是解禁后就卖掉?为什么 你要投这么一家亏损公司?
刘益谦:这个还是要看点位,很难用一句话来讲。说不卖,我也说不出来;说卖,要看市场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你 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就好像我如果知道今天会这样,搞这么多定向增发干吗,当时把京东方包了不就完了?就算按它最近的增发价卖4.64元,也翻一倍了,我 多买一点,买21亿股不就完了?
为什么要投它?很简单,我们公司搞调研的人只是从静态来看问题,他们认为京东方很难发展起来。我不是这样看 的,我看得很简单,京东方前几年搞B股我就参与了,对它多少有点了解。我认为所有的人都以为京东方还是一个股本金30亿的公司,但它当时增发120个亿的 时候,变成资本金180个亿了。而且,它这次增发的前提是什么呢?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电视大国梦想,但在战略上有一个偏差,我们只知道建电视机厂,没有把电 视机里最主要的东西抓在手上,所有的面板依赖于进口。京东方上6代线,就是一个国家战略,不然证监会凭什么一年给它一次增发?你看今年京东方经营利润亏损 10个亿,年报就不亏钱了,国家补贴给它了;它一旦投产,政府马上就可以调关税,进口就贵了,保护自己的企业嘛,叫电视机厂买自己的产品嘛,它能带动一个 很大的产业链。


  一个真实的刘益谦?
采访中,刘益谦抽掉了近半包中华烟,还不时起身去电脑边查看股市的涨跌,并且情绪总是随着股指涨跌而起伏,似乎 和普通投资者并无二致。我们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聊他最擅长的领域—证券投资,而无论对宏观经济的认识、行业的理解、投资的策略甚至对个股的价值判断,他都 有独特的理解,他用得最多的一句过渡语是“很简单的”,接下来便用最朴素的道理进行阐述,这些最简单的例证与论述中,体现着深刻的务实精神。
作为多次上榜“新财富500富人榜”的富人之一,刘益谦有着和大多数富人靠实业起家并不相同的创富经历,早年无论是炒卖国库券、认购证还是出入资本市场炒 股,他都是单枪匹马上阵,甚至成立新理益公司也只是为了收购法人股。正因为靠公开的证券投资起家,刘益谦对自己的财富积累过程也颇感坦荡。
新 理益成立初期,员工仅有3个,如今其员工规模已接近3万人,经营横跨投资、医药化工、保险及地产等领域。对于这样的成绩,刘益谦自己都感觉到匪夷所思。由 资本市场炒家转型成实业家的刘益谦,现在更愿意用“企业家”这一称谓,和我们交流时,他反复强调了自己在实业经营上的理念和业绩。
很多媒体认 为,刘益谦是国内复制巴菲特商业模式最成功的人,这不仅基于其投资上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新理益的架构与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十分相似。当年 “股神”收购伯克希尔后,即将其作为资本平台去收购保险公司,从而连续两次放大杠杆效应,利用上市公司、保险公司的渠道低成本筹措资金,并将资金用之于投 资上。然而,刘益谦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我说自己在投资领域里没有偶像,并不是说我不尊重这些投资大师。但是就像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一样,这些大师同 样不是完人。有人说我一谈到投资就很张狂,其实想想,巴菲特在我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成就不见得就比部分人大多少。如果没有自己的信念的话,就很难超越前 人,而不能超越前人,就意味着社会的倒退。”
不过,刘益谦也并非没有失手的时候。就在我们临出门之际,他还在为先前的地产股投资懊恼不已: “我也不知道会这样,不然就不要做这么多了,做京东方一个定向增发就完了。在这样一个投资过程中,就是再敢于冒险,你还是要考虑到系统风险,就像这一次, 地产的系统风险就来了。当时我特别看好地产股,包括我们公司的研究人员也一样,当时我说地产股的系统风险就是政策的不确定性,你看现在就来了,谁知道政策 的变化这么快。现在很难去看股价,虽然估值低,但很难说短时间里股价有个明显的回升。”他并且坦言,现在补仓都不敢补,看来他同样也有着平凡投资人的苦 恼。
对于本文内容你有任何评论或补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33

名家匯買家爆恒基「造價」蠱惑招


2010-05-13  NM





發展商恒基近排運滯,繼創出七萬 元一方呎的天匯被政府窮追猛打,銀行對此類豪宅的按揭都敬而遠之後;上月才發售、曾創出呎價萬九元的沙田名家匯,亦因樓盤未能批出滿意紙,四成買家要求取 消交易。萬多元一方呎的新界樓隨即成泡影,本刊將所有買家大起底,部分買家抖出,恒基的賣樓過程原來五花八門,始能吸引買家攜手造出高價。

原 來恒基為引買家落疊,不單買得愈多、訂金愈少,發展商甚至有原價回購保證,肆意讓炒家「篤手指」買貨,變相製造炒風,引人落疊,極之離譜。

名 家匯共賣出的二十八伙中,十一個單位已取消交易,佔賣出伙數近四成。其實名家匯上月中發售時,正值政府嚴打豪宅炒風,加上該盤就在仁安醫院旁,位置普通, 兼夾附近的長實新盤名城亦來勢洶洶,名家匯遂打造成頂級豪宅「救亡」。

物業催谷為有半複式的「主席公館」及全複式的「主席閣樓」,另每戶獨 立屋特設私人電梯;且戶戶皆有智能保安及名牌廚廁,會所則有露天風呂及滑雪練習場。恒基還提供半年成交期及為期半年「先住後付」等付款方法,但這樣仍未 夠,未揭出的優惠原來更筍!

引人落疊愈買愈多

本刊追查名家匯總共二十八個買家,發現大部分付首期都不多於一成,且獲贈送百分 之三點七五釐印費;其中以四千六百萬元,購入一座中層B、C單位的雜貨鋪老闆許金祥,抖出恒基引人落疊使出的離奇招數。

「當時我透過恒基內 部的地產代理入貨,只諗住買一個B單位。點知職員同我講,買一個單位要俾兩成首期,但買兩個單位,每個只須俾一成,仲有一年超長成交期,可以搏樓價喺呢一 年升放盤獲利。」許先生計過數,其B室單位成交價三千萬元,兩成首期要六百萬元,若然購入旁邊C單位,售價一千六百多萬元,則合共只須付四百六十多萬元首 期便可睇到尾。若然樓價有得升,其中一個自住一個「收割」,相當和味,結果許先生一口氣以逾四千六百萬元買入B、C單位。

付款後,再有其他 地產經紀向許先生落嘴頭,表示買多一個、「儲齊」一圈即全層共三個單位,發展商甚至會提供原價回購保證。「如果一年成交期內摸唔出唔想要,恒基承諾可以無 條件回購其中兩個,只保留樓價較平嗰一伙。」這樣變相「篤手指」炒樓。許先生其實亦心動,不過他認為風險過大,「A單位係最大最貴的,我又怕恒基講完唔算 數。」故此最後作罷。

三組買家購三圈

這個原價回購保證計劃,當時在市場已有所流傳,但恒基否認,其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 的確有地產代理向恒基建議此計劃,但已遭拒絕。不過區內經紀及部分曾參觀該盤的投資者,證實真有其事,並表示恒基曾推出此計劃招呼友好,並以此力谷二千多 呎、較難清貨的A單位。但當時政府嚴打炒風,恒基受壓推出數天便「腰斬」,受惠的只有少數人。記者翻查土地註冊處記錄,發現共有三組買家購入一圈共三個單 位。

當中包括恒基的捧場客、資深投資者黎汝遠,他以共六千二百多萬元購入三個分別A、B、C單位,但C單位並不是同層,且三間都以不同公司 名義購入。本刊向他查詢,他正外遊截稿前未回覆。另一組買家,是登峰製衣廠有關人士,共以八千多萬元購入一座二十七樓A至C全層一圈單位。而其A單位,亦 離奇地由另一間公司名義購入。登峰製衣廠董事李柏泉,證實已因樓盤未批滿意紙而取消所有單位的交易,但對於與恒基的關係及有否參與原價回購計劃,他都一概 微笑表示:「無可奉告。」

至於最後一組買家,是分別以三間公司名義,購入二座十六樓A至C單位的鴻裕行貿易公司負責人林秀錦,涉資共六千四 百多萬元。她向本刊表示不知道有原價回購計劃,並維持交易:「我係見同區好少大單位,而且買足一圈都唔使一億。原來有啲咁好嘅優惠(指回購保證)?點解無 人話我知,我要問番經紀至得!」

取消退訂買家甩難

部分買家表示,付多少首期及有多少現金回贈,全部是買家個別和發展商「埋枱 傾」,令過程混亂,亦容易不公。政府早已「盯上」恒基,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早前已「參觀」過名家匯示範單位。

本來名家匯須於今年三月三 十一日前批出滿意紙,怎料過此期限仍遲遲未獲批。據部分買家表示,經紀及律師向他們解釋,是屋苑範圍內斜坡上部分珍貴的樹木被斬伐,恒基要移植或承諾補種 樹木才會批出滿意紙。而根據合約,買家有權因延遲收樓而取消交易,恒基要發還訂金及賠償利息。結果在現時政府推出九招十二式、市況逆轉下,十一個單位被要 求取消。其中亦包括創下同區新高、呎價一萬九千元、由玩具廠商會副會長陸洪邦購入的單位,牽涉七千四百多萬元。

上週五,本刊向買入兩伙單位 的許金祥查詢,他表示仍在考慮取消單位:「嘻嘻,考慮多幾日先啦,而家睇番,當時呢個價係貴咗啲呀呵?」但同日恒基表示已獲批滿意紙,若買家想取消單位便 作撻訂計算。本刊本週一再問許金祥,他失望地說:「出咗喇…咁咪好囉,可能機遇嚟嘅!」但他仍抱一線希望:「我覺得無理由買三個有得回購,我哋買一至兩個 就無,對我哋好唔公平!我覺得買兩個都應該有權退番俾恒基囉,你哋(指記者)幫吓忙講吓啦!」

恒基一身蟻

賣樓賣出大頭佛,恒 基公關表示近月四叔李兆基都無任何公開活動,一反過往他愛出風頭、暢所欲言的風格。過往恒基賣樓,雖然由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及副總經理鄧鳳賢負責,但背後 發功者,仍為四叔頭馬林高演。而身為恒基顧問、林高演的弟弟林高禹亦有份部署策劃。售價及優惠經售樓部計算商議,會呈交李兆基拍板。

「今次 名家匯事件,同天匯賣七萬元一呎天價,令恒基被政府緊緊盯住,四叔都好唔高興。職員內部開會時,大家都埋怨個價唔使造咁高,打個七折四叔都會收貨。」一名 知情人士說。搞出大頭佛的名家匯只是前奏,重頭戲將是五度被政府去信查詢的天匯。天匯的交易日期是今年六月十六日,能否如期完成交易,屆時即可揭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6

中環在線惡打工仔阻中裕賣盤嫌着數少拒向買家交數簿 李華華

2010-5-25  AD







 

證監會近年雷厲 風行號稱專打大鱷,私有化、收購合併俾佢「將軍」搞煱時而有之,但世事真係何曾是絕對!中國燃氣(384)想縮沙唔用21.17億,買起中裕燃氣 (8070)單嘢,中燃因為縮沙理由唔夠充份,俾證監落order要佢「必須繼續進行」收購!呢單嘢搞成咁,竟然係由中裕幾個可能係全宇宙最強嘅打工仔引 發!

中燃收購中裕,好自然要中裕交晒啲數簿,俾中燃做盡職審查,但有三個中裕旗下中國附屬公司嘅高級管理層唔滿意呢單刁,向中裕大老闆王文 亮攞着數,王老闆得到中燃老總劉明輝嘅默許,派咗特別花紅同埋送咗新車俾佢哋。

證監迫中燃繼續收購

點知呢班職員仲未夠喉,想 再拎多啲,仲要求中裕現時嘅管理架構唔准郁,王老闆呢勻唔制,呢班管理層就嚟一招「收佢數簿」,唔幫核數師完成核數工作,核數師提出嘅問題,佢哋又唔肯 答,核數師又攞唔到燃氣錶讀數嘅資料,總之核數工作停晒,令到準新主人中燃知難而退。

點解證監仲要中燃去馬呢?簡單啲講,依家唔可以肯定中 裕因核數問題而出唔到業績,令中裕嘅上市地位受威脅,只係可能遲啲。證監又覺得中燃只假設中裕大老闆未能履行責任,所以要中燃繼續去馬,到 deadline中裕交唔到數出嚟先講喇。呢個故事教訓大家,「刁」唔好亂做。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80

冇成交期唔殺訂有價講七萬蚊呎天價穿煲做媒越南買家起底

2010-06-10  NM





恒基旗下的天匯,九個月前曾是香 港人的驕傲,六十八樓A的單位,成交呎價七萬一千二百八十元,打破倫敦One Hyde Park頂層呎價六萬三的紀錄,成為全球最貴分層住宅,單是每月管理費就要三萬元,單計冷氣機房就過千萬!

但成交死線前夕,上週二恒基主席李兆基一改口風,主動提出現時恒指下跌,樓價有調整,為天匯減價成交鋪路;然而本週二賣地創新 高,若然恒基減價更凸顯天匯早前成交價「水分」甚高。

而四叔最新版本指一口氣掃入廿個單位是單一買家,估計這人就是越南商人朱立基,而他與 早前「認頭」買入天匯的DJ秦善文關係又撲朔迷離,為天匯這廿七個交易再添詭異色彩。本刊到胡志明市,把這個天匯買家「越南朱」大起底,發現他的資金來源 亦十分神秘,在港狂掃豪宅與發展商大合奏,其實是想泊上大碼頭。

天匯六十八樓A單位以七萬元天價成交已有九個月,但這樁成交都給予人 「Too good to be True」的印象。天匯整項賣樓交易都非常詭異。當初天匯推出市場並沒有公開發售,有興趣的買家只能透過恒基售樓部預約參觀,恒基會審視其背景才決定是否 接受參觀,連售樓部職員亦無緣見到買賣文件。去年十月底,恒基只公布有一單位以呎價七萬成交,旨在引起市場起哄,但對其餘廿多個交易無再交代。今年二、三 月,天匯成交期將屆滿,恒基被踢爆已出售的廿八個單位中,只得一個完成交易。而賣出的廿七個單位都用離岸公 司登記,付款條文並不一樣。在買賣合約上,亦沒有訂明完成交易日期(Agreed Date),買家多次延期交易,恒基並不打算殺訂,只是一直無了期拖延,直至地政總署六度去信要求恒基解釋,在公眾「逼供」下,恒基才訂出本月的十六日, 作為成交的最後日期。

買賣雙方口徑不一

愈接近成交日期,恒基方面對買家身份的口風,又前後有矛盾,去年十月天價成交後,全城 關注買家的身份,當日恒基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隱隱晦晦地說:「佢講廣東話嘅,但有濃烈的 普通話口音,應該學緊普通話啩!」另一邊廂又對外放風,指買家是內地富豪。其後李兆基又親自出來解畫指:「香港鄰近有許多新富豪,就好像大陸,那些新發財 的,財富不遜於香港富豪……。」又話內地富豪買樓:「唔貴唔買,好似女人買手袋。」

一個月後,傳媒從臨時買賣合約的買家簽名中,發現天價單 位的買家是四十二歲的唱片騎師秦善文。雖然李兆基即時出來澄清,指秦善文只是買家授權的簽署代表,並非買家本人。但秦善文卻否認是「人頭」,而是與幾個人 組成團隊作投資,買賣雙方言論矛盾。

越南豪客現形

上週二,李兆基在恒基股東大會後承認,大部分天匯買家屬同一買家,「有個客 同我買了二十多幾個。」又說恒指跌了兩成,暗示樓價「有得傾」。根據種種蛛絲馬跡,這個客人的身份就是越南華僑朱立基。

未成交廿七個單位 中,秦善文簽名的公司共買入六個單位,葉德榮簽名的公司買入另外六個單位,劉玉菁簽名的公司買 入四個單位。這三個買家雖然以不同公司登記,但登記地址都是重疊的。另外,買入天匯其中 四個單位的張莘,及買入另外四個單位的律師李廣耀,他們的登記地址亦是中環中遠大廈十樓。張莘曾替朱立基買入中環盈置大廈,及掃入多個山頂倚巒單位。秦善 文於今年一月開設的Hi-Fi鋪,位置就在大業主朱立基於○九年以三十六億購入的盈置大廈商場內。以此推算,朱立基購入單位共有廿四個。

上 星期仍身在越南的朱立基,本週一已返到香港其盈置大廈的寫字樓,記者在大廈門外守候期間,數名辦公室職員亦走到大廈大堂,監視記者的一舉一動。另一邊廂, 卻吩咐大廈保安安排平日行人止步,要經過商場廁所的走火通道給予朱立基鬼祟逃離現場。無獨有偶,天匯「買家」秦善文開設的音響器材公司,就設在盈置大廈一樓商場,秦善文見有記者在大堂等朱立基,竟然主動上前邀請守候在大廈外的記 者,往其辦公室訪問,企圖調虎離山,令朱立基可逃離大廈,可見「護主情切」。他又主動向記者提及:「已簽好晒所有文件啦,總之十六號大家都開心。」

秦 善文亦向本刊記者坦承認識朱立基:「佢只係我一個Walk-in客,佢二月同我買咗套二百幾萬嘅音響,我亦都有上去佢倚巒屋企幫佢擺位,但我完全唔知佢係 天匯買家,我哋亦無討論過天匯。」他亦主動交代其盤算:「我哋係成個團隊咁買樓,目標係想令天匯附近,干德道嘅樓價上升。其實我哋喺附近有批單位已經賺咗 一筆啦,你哋無人知咋。」更有其欲蓋彌彰之感。

借買樓搭關係

據知,朱立基願意與恒基進行「天價」交易,目的是與大發展商發展 長遠關係。○七年任香港小輪發展部董事鍾麗幗曾到過越南覓商機,從中認識到在越南做酒店 及地產的朱立基,遂由她穿針引線安排予恒基營業部。有認識朱立基的越南商家指,自從○七年爆出朱氏夫婦掃入五幢新地豪宅倚巒後,一次朱立基出席活動時被問 及此事,「佢當時同人哋講,話係篤數啫!」因此這次再傳他買入全數廿四伙天匯單位,有當地商家認為此舉跟倚巒交易如出一轍,純為幫發展商「出頭」。

這 位越南豪客,其實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小時候父親朱鎮康在上環東邊街開設「銘昌號」賣乾貨,一家人住在東邊街唐樓,並在天台曬鹹魚,街坊都得悉,朱家的兒 子在越南發達,原來朱父早年自學英文,朱立基早年到過德國留學,並在香港一間代理德國啤酒的公司打 工。八十年代尾,朱立基被調到越南胡志明市拓展啤酒生意,當時在胡志明市經營銀庭酒樓的張美蘭因跟朱立基入貨而認識。

越南賣啤酒結緣

張 美蘭與越南官員稔熟,與五名政府官員和商人為結拜兄妹,她就排名第三。九十年代初她跟幾個朋友,與越南旅遊局旗下的物資公司合作入口燈飾、酒店設備,但當時越南仍受到美國禁運,張美蘭的生意蝕大本。約於九三年朱立基與張 美蘭成立萬盛發,眼見外資開始湧入胡志明市投資,於是陸續開設兩家餐廳,到九五年再投資開設一家只有六十四間房的小型酒店,名為溫莎西貢酒店,但生意經營 失敗,並且欠債纍纍,後來得一朋友借錢事業才起死回生。後來才升任為越南清查局(相等於香港廉政公署)副局長,與張美蘭屬結拜姊妹的阮氏玉蓮指:「令張美 蘭起死回生的是一名叫胡丹的香港籍越南華人,是由我介紹給張美蘭認識的,胡丹認識不少官員,並介紹熊德龍予他們認識,並借了六百萬美元給他們。」本週二, 記者找到胡丹,她說:「我係冤枉嘅,每次提起都好傷心。」

搭上中國間諜

熊德龍被稱為中國在美的間諜,小時在印尼由當地華僑收 養,八十年代初移民美國,成為親共僑領。他除了是雲南香煙紅塔山的代理,九十年代中還從台灣人手上收購了美國的華文報紙《國際日報》,更是《人民日報海外 版》及《文匯報》美洲版的發行代理。有指他九十年代因涉及軍火走私案及克林頓時期政治獻金案,遭美國司法部搜捕而返回中國大陸,至今不敢回美國。○二年張 美蘭為請得熊以六百萬美元入股其公司的五星級溫莎酒店連安東商場項目,以及服務式住宅 Sherwood。然而之後熊經多次交涉,張美蘭仍未將兩個項目的部分股份,經正式手續轉名予他。熊德龍最後在大怒之下決定抽資,要張美蘭還錢,案件最後 鬧上法庭。

當時張美蘭指該六百萬美金,已交予好友胡丹代為還給熊德龍,由於胡丹否認此事,張美蘭於是狀告胡丹私自挪用款項,令胡丹坐監八個 月,最後雙方庭外和解,事件不了了之。阮氏玉蓮稱:「張美蘭平步青雲完全靠借到六百萬美元,佢嘅事業係佢自己一手奮鬥出來,老公不是本地人,爭取不到 的!」

現時萬盛發在市中心Dong Khoi的地皮,位處市政廳附近及地標新華大廈對出,是市內絕無僅有的靚地。這個地盤過去數年因政府政策改變,令萬盛發多次更改土地用途,及後○八年越南 出現經濟危機,再令地皮一直丟空。 其實早在○七年時,朱立基曾一度將地皮項目以廿六億元賣予香港上市公司潤迅通訊,以換取三成潤迅控股權,惜後來合作計劃因潤迅管理層捲入廉署官非而告吹。

大 陸高官關係密切

朱立基之所以能成為胡志明市著名地產商人,有賴其越南籍妻子張美蘭協助。交際手腕了得的她,經常出席會晤越南國家領導人的活 動,又經常捐錢做善事,因此與政府關係友好。

雖然萬盛發在胡志明市甚為出名,但朱立基為人卻非常低調,雖然是越南香港商會成員,但卻甚少出 席商會活動應酬。「佢多數去番自己開嘅餐廳食飯,據聞佢仲住喺西餐廳AMIGO樓上。AMIGO條街全部物業都係政府嘅,唯獨佢間餐廳個幢樓係佢哋私人 嘅,由此可以睇出佢哋同政府關係幾好。」朱氏夫婦與中國領事館亦十分稔熟,中國領事館的活動,多在溫莎酒店舉行。而萬盛發在鄰近市中心的第三郡的服務式住 宅Sherwood Residence,便鄰近中國領事館,領事館職員更長期租住其中。前幾年,鄰近越南的廣西,中國政府投下二百億美元作為扶貧基金,據知張美蘭與廣西官員也稔熟,有生意「合作」。朱立基及張美蘭「財來自有方」,可見一斑。

老 臣子紛紛離任

恒基賣樓弄出這個大頭佛,無論交易價格、成交條款,買家都顯得十分詭異;不少老臣子都看在眼裡,這與恒基營業部的賣樓手法有直 接關係。現任恒地副主席林高演一直是四叔身邊的左右手,隨着老臣子逐漸淡出,他在集團內 的勢力愈加鞏固。○五年,他的弟弟林高禹就直接參與了恒地的營業部,擔任顧問,同年在恒地做了廿年的營業總經理張炳強就離職,投到英皇地產去。

自從林高禹插手恒基營業部,賣樓手法起了巨變,首 先他喜歡利用藝人來做宣傳,在他旗下就有一間名為誠粵娛樂製作公司,○六年開售翔龍灣 時,其胞兄林高演現身翔龍灣,就「巧遇」成龍並雙雙握手,林高演當場笑指「有情有義極具義氣的成龍購入六座八個單位,作為旗下員工宿舍之用,不過就無透露 涉及資金,但已收宣傳之效。林高禹又找來老牌歌星兼他的友好薰妮唱翔龍灣的廣告歌,又安排自己女兒做翔龍灣代言人,只是反應奇差,最後被抽起。

明 星攻勢催谷樓盤

後來又安排容祖兒為大埔比華利山別墅作宣傳;○七年十月就傳出藝人周星馳一口氣購入十一座比華利山別墅,但據本刊查冊,周星 馳簽下買賣合約只有七個單位,其中四個更在○八年底取消交易;這種賣樓手法,與早前大圍名家匯買家認購三個單位,可以退回兩個,如出一轍。曾在恒基營業部 打工的員工說:「林高禹好鍾意叫我哋報大數,明明賣咗二百個單位,就話要報四百個,張價單寫樓價比如係一百萬,就要我哋同個客講百二萬,搞到賣樓好烏煙瘴 氣。」據知因着賣樓的手法,營業部謝偉銓有不滿,欲離開營業部,最後調到陽光房託任主席, 但今年三月他宣布將到爪哇控股任職,正式離開恒基。

老臣子相繼離開營業部,總經理一 職遂由林達民接任,他事事聽命於林高演,據知林高禹雖然在恒基系內沒有職銜,對營業部仍有參與意見,去年的聖誕節聯歡仍然有份坐在主家席上。

除 了營業部,林高演對其他部門都有他的嫡系馬房,如建築部黃永灝、地產策劃部總經理郭文 祥,以及香港小輪發展部董事鍾麗幗,他們都是近幾年從外聘請過來的。天匯的廿七個未成交 單位如何埋尾,且看恒基副主席林高演如何替四叔收拾殘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72

恒基臨危卸膊天匯買家爆四叔大鑊

2010-6-17  NM





為着「天匯」七萬元呎價的成交, 恒基主席李兆基把自己的誠信也押上,一直拍心口說:「天價唔會假」、「交易千真萬確」;本週三,七萬元天價單位證實未能成交,天價成交隨即泡湯。而天匯的 廿七個單位,只有四個能成交。

當日以呎價七萬一千元購入的「買家」秦善文,就一肚氣,並向本刊爆「四叔」李兆基大鑊。原來恒基與這班天匯買 家當初本屬合作夥伴,買賣雙方各取所需,後來交易引起政府關注並向恒基施加壓力,恒基曾以各種各樣的方案利誘買家完成交易不果,最後將取消交易責任推向買 家身上,實行卸膊,本刊記者問四叔是否卸膊,他聽後十分不悅,以食指伸向記者嘴唇,示意要「封口」。

四叔於本月初恒基股東大會中,被問到 天滙單位會否減價成交,四叔說股票跌一、兩成,樓市有調整,暗示天匯成交價「有得傾」後,以四億四千萬購入天價單位的前新城電台DJ秦善文,上週一以「買 家」身份欣然向記者表示:「簽晒所有文件啦,總之我包保十六號大家都開心啦。」本週一,距離天匯成交的「死線」還有兩天,秦善文的態度卻來個一百八十度大 轉變。

本週一下午一時半,在中環盈置大廈一樓,由秦善文打骰的Kharma Acoustic Hi-Fi鋪內,他正與一眾職員開會,但見記者上門求見,立即取消會議,欣然邀請記者在鋪內詳談。

還未坐定,做DJ出身的秦善文已開始入 戲,滿腹牢騷指買天匯買得「好唔開心」,作為客仔,完全無「賓至如歸」的感覺。原來最初買入天匯時,他與恒基屬夥伴關係,大家坐着同一條船。

合 作夥伴各取所需

回想起去年十月,秦善文走到國金二期恒地的寫字樓,受到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欣然接待,他說:「佢哋好好o架,上到去飲杯茶, 又買蛋糕請我食,樓書同價單我仲keep住喺寫字樓。」簽約買樓後恒地就高調宣布天匯六十八樓A單位以七萬元呎價出售,創全球分層豪宅紀錄。

恒 地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還出來大肆宣傳,暗示買家為大陸富豪,但此舉令秦善文感到相當不滿:「佢(林達民)唔使隊埋個牌出嚟賣廣告吓,佢哋賣廣告又無話俾我 哋聽,初初諗住七萬蚊呎成交咗,等啲經紀以訛傳訛傳開去咪得囉!」

秦善文越講越勞氣,更大爆幫恒基買天匯是合作夥伴,大家各取所需:「我哋 個團隊買天匯之前已經掃咗附近嘅單位,之後睇啱天匯嘅proposal先買。同恒基作為合作夥伴,我哋諗住借天匯拉高附近嘅價,之後沽貨獲利。你估真係睇 啱天匯七萬蚊呎咩!佢哋四萬、五萬、六萬咁推上去都好吖,一下就推上七萬,邊有人一下子就推到咁高!」據知當時買賣雙方都知道銀行對此單位「估不到價」, 並無想過如何成交,難怪恒基給予秦善文買天匯的條款十分之筍,例如最初無成交期,又可以延期交易。秦善文亦說漏了嘴,指買樓訂金並非如合約中指定時間繳 付,指好多嘢都有得傾嘅。更顯得恒基當初給予買家的彈性極大。由去年十一月至今,買家原來只付了樓價百分之五的訂金,較真正的買家相差甚遠。秦善文遂說: 「初頭間屋只係清水樓,我哋久唔久賴皮,拗到送個過千萬嘅裝修。(有無鑲金雲石等?)同下面幾層嘅裝修一樣囉,拗到已經好勁啦!day 1就知佢有得拗啦,佢叫我去簽嘢,我唔想去咪扮吓病,『賴吓皮』咁囉。或者我唔想complete(完成交易)呢。」

大難臨頭各自飛

但 隨着天匯七萬元呎價登上全球最貴分層單位後,政府對交易的真偽仍十分關注,並六度去信恒基要求交代成交日期及買家身份。為洗脫造假罪名,四叔按捺不住,揭 開買家的身份,去年十一月底就說道:「秦善文只是買家授權作為簽署代表,並非買家本人!」同時公開成交期為六月十六日,秦善文說:「成交期個日子,恒基定 嘅啫,我哋無sayo架。」

身份「曝光」後,秦善文至今甚為不滿:「隊咗我出來後,個個訪問我,我嘅拍檔以為我想出風頭,搞到我第日做嘢好 煩,自此,政府就跟得好貼,我覺得唔好玩,甚至有啲辛苦。佢哋手法真係好有問題,同四叔買樓無私隱,又亂講嘢,俾人起晒底,律師都話,BVI公司邊有可能 查到吖,肯定恒基入面有人爆出嚟啦!」

由於外界一直質疑這宗天價交易條款背後有造假之嫌,四叔曾與記者開出盤口:「如果天匯屬假動作,我可 以同你賭,你出一萬,我就賠一百萬。」為了讓四叔好下台,原來恒基方面雖不減價,但卻暗中開出秘密條款,利誘買家去完成交易。

利誘買家完成 交易

恒基方面就多次邀他這位「大買家」「傾偈」:「四叔就無見過,Thomas Lam(即恒地營業部總經理林達民)有請我去國金軒食飯,其實我之前推咗兩次啦,餐飯幾貴o架,係幾正嘅。佢話恒基有啲業務要IT化,咁啱我旗下有公司做 IT嘢,話想傾合作,不過到依家都無下文。」在天匯成交死線的敏感時刻,秦善文淡淡然說出這宗「商機」,言下之意是指恒基方面想利誘他完成交易,從而用另 類方法「補償」樓價的損失。而愈接近成交期,秦善文與恒基的關係亦起了微妙的變化,在六月初時,四叔在股東會上曾說價錢「有得傾」,但臨近成交期,清楚表 明無價減。事件急轉直下,恒基把天匯未能成交推到買家身上。

恒基下令封口

李兆基於本週二回應天匯成交的提問時,轉了口風,他 說:「大致無咩問題,(係唔係全部成交晒?)唔係,唔得十足收成。」問有無價減,他說:「無減價,無減價。」

恒基不肯減價,但不向撻訂買家 追收差價,算是「掩口費」,但買家就要封口,他說:「佢哋要我簽Non-disclosure Agreement,貸款唔講得,成交唔講得。」記者聽了十分咋舌,作為「億億聲」天匯的買家,買樓竟然像做「賊」一樣,秦善文攤開雙手,表示無奈。

記 者續問有否其他「甜頭」回贈時,秦善文更激動說:「梗係無啦,一啲甜頭都無!佢哋所有嘢都揸得好緊,一毫子都無減。」對於恒基表示不會擔保買家能否取得按 揭,秦善文說:「咪由得佢卸膊囉,慣咗啦。」記者向四叔質問此舉是否卸膊,他把食指伸向記者嘴唇,示意要「封口」。

為解決天匯買家未能完成 交易這個爛攤子,恒基方面採取強硬態度,即是不減價、不延期及照殺訂的策略,至於由秦善文代表購入、七萬元一呎的六十八樓A單位,最終撻訂收場,秦善文得 戚地說:「乜撻四叔訂好大鑊咩?哈!到時(星期三)你哋一定來搵我。」

他又大彈恒基不懂賣樓:「我覺得佢哋公關做得唔好,賣樓手法亦都唔 好,搞到我好煩。香港買嘢最出名係有『賓至如歸』嘅感覺吖嘛,都無!我覺得俾人擺上枱囉。我第日仲要做買賣,你同人講我買七萬蚊一呎,我點賣呀?」

越 南富豪激動反目

天匯四個成交的單位,平均呎價三萬九千元,由滙豐承造按揭,皆屬越南富豪朱立基所有,本週二晚上七時許,恒基公布天匯成交資 料後,記者致電身處越南的朱立基,查詢為何只有四個單位成交,其餘廿個單位撻訂,他激動地「一輪嘴」發炮:「我唔知,我無資料,恒基講嘅你問番佢,我無睇 電視無睇報紙!唔緊要o架,佢(四叔)講嘅嘢佢負責,我一向唔講嘅,所以我唔負責。」

記者問他撻訂是否因為資金不足,他只推說:「你問四叔 啦,佢答嘅你問番佢!」從朱立基的語氣,他甚為不滿四叔的言論。

這位天匯幕後大買家越南富豪朱立基,與秦善文關係密切,秦的音響店便開在朱 立基買入的中環盈置大廈商場一樓,秦亦坦承朱立基曾向他購買一套二百萬元音響,並安裝在其倚巒豪宅內。秦善文代理的高檔音響牌子,是荷蘭名牌 Kharma,根據Kharma總公司網頁資料,秦善文的公司除了是該牌子中、港、澳的代理,還是其越南代理商,然而外資要在越南營商,一般要跟當地人聯 營才能成事,有越南籍妻子張美蘭作後盾的越南地膽朱立基,自然是理想人選。

跟朱立基一伙的秦善文說,在處理天匯交易時,必要時會使出「賴 皮」一着。其實朱氏夫婦早就出過這一招。

被揭錢債官司

朱氏夫婦○二年為籌錢興建胡志明市中心溫莎酒店和安東商場,由於整個項 目投資達八千萬美元,朱氏夫婦須四出籌集資金,張美蘭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曾捲入九十年代美國克林頓政治獻金案的印尼華僑熊德龍,從而在他身上取得六百萬美 金作投資。 然而後來張美蘭卻未有遵守承諾,轉讓項目股權給熊德龍,反而不斷游說他增加投資至一千萬美金。

跟中國關係密切的熊德龍,據知是 得到共產黨特務熊向飛家族成員的支持,向外國協助宣傳中國,熊德龍亦非省油的燈,他是美國及印尼華文報紙《國際日報》的老闆兼《人民日報》及《文匯報》的 海外版代理,儼如中國政府在海外的代理人。他其後入稟越南法院,向張美蘭追討六百萬美元欠款,○六年打官司期間,他又曾以《人民日報海外版》名義,致函駐 越南中國大使館「告狀」,指投資朱氏夫婦的安東商場時,有人不守信用,採取欺騙手段令他蒙受巨大損失,又指港台兩地亦有其他商家受騙,要求大使館關心此 事。事件糾纏至今年中,雙方才達成庭外和解。

賣樓手法惹爭議

更絕的賴皮事件還有一樁。○三年中,朱立基及張美蘭的公司萬盛 發,旗下位於胡志明市第三郡的豪宅 Pasteur Court開售,有買家以廿四萬美金買入一個一千四百呎單位,並交出約十二萬美元訂金,合約訂明單位可於○五年底交付。但萬盛發其後一直沒再要求買家交餘 款,直到○六年底,當地樓價已升值逾一倍,萬盛發卻通知買家要取消買賣合約, 結果被買家告上法庭,這輸打贏要的做法,開創當地發展商「失信」的先河,還惹來當地傳媒猛烈批評。項目其後改為服務式住宅出租,易名Sherwood Residence Pasteur,這裡的三千七百多呎頂層複式單位, 成為朱立基在當地其中一個住處。

現時朱氏夫婦以萬盛發名義,在胡 志明市擁有不少投資,當中包括五間餐廳、溫莎酒店及安東商場項目、兩幢寫字樓、兩個豪宅項目(Sherwood 和Thuan Kieu Plaza)及位於市中心Dong Khoi,現正日夜趕工的時代廣場綜合項目。 上月底,萬盛發更夥同當地旅遊局Saigontourist Holding Company,以四千二百多萬美金買入美國三藩市一間四星級酒店。

財政實力成疑

朱立基及張美蘭從一個籍籍 無名的小商人,在短短十年間晉身為越南大亨,與他們跟越南政府關係緊密有關。但亦令外間揣測他們的財政來源,「○二年起安東項目時,蘭姐(張美蘭)佢哋經 濟仲好困難,裝咗冷氣機都無錢找數。但短短幾年,就話佢哋突然暴發,喺香港買咁多樓,你問十個人,九個都唔會信佢哋真係有咁多錢!」一名認識張美蘭的當地 商家說。

張美蘭與當地的銀行關係密切,○五年時當地最大商業銀行越南農業暨農村發展銀行(Agribank)),要找人分銷其AAA金條, 便首選萬盛發為分銷商,並在其安東商場開設首家金條專賣店。而另一家與張美蘭有密切往來的西貢銀行(Saigon Bank),據聞近年因貸款予某人超過額度,導致有高層因此下台。然而最近為了撲水應付天匯成交,據知朱氏夫婦的資金開始緊絀,與朱氏有生意往來的商家更 指:「佢哋近年喺港資嘅美景國際手上,接手第五郡嘅順僑大廈(Thuan Kieu Plaza),但個商場到而家都無錢裝修。」

有知情人 士指,朱氏夫婦近年在越南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去香港大舉掃貨,其資金來源已經引起中國廣西及越南政府的關注,廣西跟越南接壤,由於朱氏夫婦與廣西南寧官員 亦有「生意合作」,廣西當局更曾派人到越南進行調查。難怪朱立基在香港掃豪宅甚或中環的盈置大廈都以海外公司註冊,部分物業又以瑞士的私人銀行承造按揭, 保密度甚高,然而今次因掃入天匯單位,連自己的底牌也被揭了出來;相信坐在同一條船的秦善文跟朱立基夫婦一樣感同身受。

天匯穿煲 四叔轉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