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水失效內地PMI未止跌分析師:滯脹風險增

1 : GS(14)@2016-03-02 14:56:43

【本報訊】銀彈攻勢失效,反映工業活動的中國官方和財新製造業採購人經理指數(PMI),在1月新增貸款創歷史新高下,昨公佈的2月數據仍雙雙下滑,並且低於預期,意味內地經濟仍反覆尋底,未見曙光。有分析更認為,在經濟低迷但貨幣供應上升的情況下,中國今年出現滯脹機會增加。記者:黃尹華 何仲豪


國家統計局昨公佈,2月製造業降至49,較上月的49.4再下跌,低於市場預期的49.3,並創下2011年11月以來、逾四年最低水平,並連續第七個月處於製造業活動萎縮線50的下方。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釋,PMI欠理想有三大原因,包括春節部份工廠停產,生產指數為50.2,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近兩個月企業原材料採購量續降,採購量指數為47.9,較上月降1.1個百分點;以及工人集中返鄉,從業人員指數為47.6,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




資金未流入實體經濟

至於非官方的2月財新製造業PMI則為48,比上月的48.4亦再下跌,低過預期的48.4,為五個月來最低,並連續12個月低於50的盛衰分界線,顯示經營環境持續惡化。其中,就業指數跌至46,為2009年1月金融海嘯以來最低。要留意的是,內地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1萬億元人民幣,創下單月紀錄新高;同時人行並將每周最多2次的逆回購放水操作,改為每周最多5次;另外中央在2月陸續降低按揭首期比例等措施刺激樓市,以帶動上下游行業。但以2月PMI數據顯示上述措施仍未見效,資金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不過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姜超表示,今年首兩個月的工業經濟表現不佳,PMI分項中的生產和需求指數均回落,但同時中央又持續超額發行貨幣,令今年通脹回升機會大增,並有可能出現滯脹。



傳殭屍企業裁員600萬

內地工業產能嚴重過剩,是經濟持續下滑主因,中央近期多番表示將從供給改革着手,取代以往靠刺激需求救經濟做法。另外,路透社昨引述消息透露,中央計劃在未來兩、三年內從國企的殭屍企業中裁減500至600萬名員工。海通國際環球投資策略董事梁冠業則認為,儘管最新PMI數字增加救市的憧憬,他仍相信中央傾向穩定市場,特別是較敏感的兩會前夕,短期推出具體措施的機會很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02/1951240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41

本港大學生 買樓能力如「滯脹」

1 : GS(14)@2016-08-20 11:04:30

【明報專訊】昨天公布的中原樓價指數最新報133.41點,按周上升1.62%,升幅為71周最大,中原隨即預測樓市可在今年第四季重返去年9月高位。有趣的是,在近期樓巿回暖的勢頭之下,元朗一個大型新盤首推200多個單位,卻只敢以同區二手價開盤,未有乘勢高開。

說實在的,新樓的質素較二手樓好,且樓齡更新,按理可以以高於二手價開盤,當然發展商會說加推時有加價空間,但既然樓巿重新熾熱,發展商也無需低價開盤來引起巿場注意,難道賣樓是做善事?

其實,不同發展商自有不同取態,筆者上周六與湯文亮合作的樓巿講座,就說最近固然有發展商高價搶地,但公認的「樓神級」人物業李嘉誠,卻在公司的業績報告指「於目前物業市場周期性階段,物色具合理回報之地產投資項目殊不容易」,那香港現時樓巿是處於哪個周期性的階段?筆者展示了一幅自1972年起40多年來的樓價走勢圖,當中標示了香港樓價數個超大型的升跌浪(圖1),看過後大家心裏自有答案。

說加息多次落空 耶倫公信力破產

記得講座當天湯文亮主要分析樓巿為何近期會出現「小陽春」,其實所謂小陽春,按字面解釋便是冬天其實未過,只是天氣突然回暖,之後又會再見寒意,不過聽到台下觀眾的發問,卻多是問應投資哪些物業,哪區後巿的升值潛力最佳,似乎普遍認定往後樓巿只升不跌。

最近同事在新盤現場訪問準買家,又或代理分析後巿,都說由於預期美國難加息,所以香港也會繼續長期維持低息環境,於是買樓就算買貴,也不會買錯。固然,美國聯儲局自去年12月加了一次息後,雖曾表示今年有機會加息4次,但當到了議息時候,總找到理由暫停加息,但又會指對下次議息會否加息持開放態度,結果巿場不斷預期聯儲局可能加息,但每次都落空,令到聯儲局主席耶倫可說公信力已破產,久而久之,差不多全人類都變成認為美國確實難以加息。

不過,相對耶倫威望高得多、曾任聯儲局主席接近20年的格林斯潘近日接受《彭博》訪問時卻表示,他預期美國將會很快加息,利率甚至可能急速上揚。

格老料息口突急升 資產價格受壓

格老解釋,美國加息不是因經濟好,而是因為通脹,他一再重申,相信美國正朝向滯脹發展,即經濟停滯及通脹同時存在,並指目前已看到早期迹象,包括勞動力成本開始上升(圖2),以及貨幣供應增速開始加快(圖3)。格老預期,目前的利率水平難以再維持,聯儲局需開始加息,而且加息步伐會來得比市場預期快很多。

如果格老預測正確,美國會很快加息而加息會比巿場預期快得多,在聯繫匯率下,香港息口也必然跟隨,大家就要小心可能對資產價格構成重大壓力。

港經濟如美向滯脹發展

格老說美國正朝向滯脹發展,若以之來形容香港也頗貼切,尤其是年輕人收入不前,但樓價猛升,就如經濟停滯,卻受通脹之苦。新論壇和新青年論壇日前公布研究,指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比較1995至2015年間香港的大學學歷勞工的收入及增薪程度,以及與樓價指數和租金指數進行比較,發現大學學歷勞工收入增長遠遠追不上樓價上升。

大學生買樓能力遠追不上樓價

研究得出,過去20年香港樓價指數上升1.76倍, 租金指數亦上升43.2%,拋離同期通脹的37.2%升幅,而2000年畢業的大學生,其於25至34歲期間的收入增長追不上樓價,反出現8.6%負增長,且愈年輕情况愈嚴重,2005年畢業的大學生買樓能力,與20年前比較更出現12.2%負增長。

[陸振球 樓市解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73&issue=201608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564

財金冒險號:滯脹殺到買乜好?

1 : GS(14)@2016-10-20 08:04:03

聯儲局前主席格老斯潘擔心嘅滯脹,如今開始見到通脹苗頭。唔單止美國,英國、歐元區、中國通脹全線升溫。自從2008年雷曼冧檔,發達地區央行都係驚通縮,扭盡六壬都要推高通脹。印咗無數銀紙,通脹終於向目標邁進,本應鬆一口氣,奈何市場已被零息及QE搞到亂晒龍,如果通脹急升,隨時篤爆史上最大債券泡沫,爆發金融危機。有乜嘢會搞到通脹飆升?油價或者會。油價已經由今年低位反彈38%,但按年大概持平,仲未好反映通脹指標。萬一油組出奇地齊合協力減產,加埋特朗普當選,油價就好可能再挾高啲。睇番2012年美國通脹(核心PCE)曾升越2%目標,但之後油價見頂,而且失業率仍高達8%,人工無乜得加,通脹至回落。今日美國已接近全民就業,人工加多咗,通脹就會逐步升。耶倫當然都留意到通脹升溫,但佢冇有怕,忽然提出「高壓經濟」政策,即係為求刺激經濟持續復蘇,可容忍通脹暫時高於目標。耶倫明年仲有冇得撈都未知,視乎特朗普會否爆冷勝出炒佢魷,但聯儲局多年來都係製造泡沫,冇邊個好似伏爾克(Paul Volcker)咁果斷加息,邊個做都好,通脹都係易升難跌,有閒錢可買定啲通脹掛鈎債券,香港iBond或美國TIPS都得。笑笑生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20/198061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2

胡孟青:格老滯脹預言漸成真

1 : GS(14)@2016-11-28 08:04:06

【明報專訊】自從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連天氣也變了,66年未嘗11月底仍在颳颱風,惟美股自1996年2月以來的最長升市疊加非美元貨幣的插水式急跌,也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首見。我們還未認知得很透徹,市場卻愛將之作為政策擋箭牌的「全球暖化」問題,已悄悄演變成全球冷化也說不定。

到目前為止,特朗普根本未見具體政策部署。惟他的出現,最少可以為市場燃點起一絲希冀,真正有機會來個change,尤其是央行奉行的低息政策,藥效短暫,猶如走上一條不歸路、作繭自縛的困局。市場早已失去耐性,特朗普的破格思維與一反傳統的政策宣言才會大有市場。

美國市場刻下的樂觀憧憬與快樂,是否建基於其他市場之痛苦身上,似乎已經明顯不過。美匯指數反覆回升至13年多以來高位、10年美國國債孶息儘管只有2.3厘左右,與英國公投脫歐時比較,查實在4、5個月內已急升近1厘。韓國政局,及其被過分追捧的債券市場,更甚是馬來西亞已經因為要控制貨幣跌勢,而做了些頗具爭議的政策,與當年金融風暴如出一轍,似曾相識。話說馬來西亞央行要求境內外資銀行簽署承諾,表明不會在境外市場做馬來西亞貨幣有關的遠期合約交易買賣,拒絕簽署者,一律不能將馬來西亞的投資資金調出境外。據說,因應突如其來而又太激的政策指令,很多歐美機構都下達封口令,不能對外評論馬幣走勢及有關政策。

倘價格上升預期增 料為商品市場火上加油

再三重申,市場資金調配及市場價格走勢,隨時有機會發出錯誤信息及預期,到目前為止,一個入型入格的市場表現,是否肯定代表長達超過30年的債市牛市走到盡頭、貨幣政策終於正常化、債息及美元會進一步回升,仍然是不得而知。單是2008、2009年的量寬政策後,市場長期而又一面倒賭寬鬆、追逐息率回報,而且部分是涉及槓桿,現在極可能是一個近十年來一面倒單邊交易的拆倉,情况等同之前十年的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各大投資銀行對來年債息走勢預測都頗保守,平均預期是明年底前升至2.5厘至2.75厘左右,部分更相信,債息會先升後急回,原因在於經濟不復蘇、財政刺激仍然是要靠發債維持,貨幣政策只會走回寬鬆之路。可是,即使經濟增長流於空想,但資源價格為首的價格上升預期一旦已牢牢建立,在商品市場火上加油的情况下,一旦低增長但通脹比現在更高的滯脹形成,你叫央行怎麼辦?格老的滯脹之說,並非毫無根據。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979&issue=201611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280

高耀豪﹕美元太強 添滯脹風險

1 : GS(14)@2016-12-21 08:14:31

【明報專訊】聯儲局上周終於加息四分之一厘,整體上,市場已經反映了是次加息,主席耶倫表達了較早前稍為強硬的言辭,且委員的預期反映了2017年或將加息3次,所以仍為市場帶來了一點壓力。耶倫表達加息是代表委員會對美國經濟有信心,但她的信心卻使市場失去了信心,使股、匯、債都有一點調整。

外匯市場於年底一般流動性會較低,理論上流動性較低波幅應該較大,但今年其中一個影響市場的重要因素便是美國加息,連美國加息都已經在上星期完成了,估計今年市場在經歷了整年黑天鵝橫飛的日子後,餘下這個多星期應該開始淡靜下來。一個多星期後進入2017年,美國仍然是單一擁有加息條件的國家,所以美元於上半年應該仍有維持強勢的機會,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的起伏應主導了外幣的走勢。

財赤倘加劇 美元將轉弱

2017年雖然預期美元強勢,但亦有外幣大幅轉向的可能性,因為歷史上當美元強時,伴之而來的往往是更大的赤字。如果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惡化,經濟增長低於通脹,那最後將導致滯脹而使美元轉弱;若美國因特朗普政策能有效推動經濟時,美國消費力轉強便將帶來更大的貿易赤字,加上推行基建所提升的財政赤字,那將會削弱美元的價值而使美元轉弱。然而當這些情况發生時,仍需因應情况而判斷受惠者,若美元的轉弱由滯脹或其他經濟危機所引起,那黃金和日圓應該最為受惠;若美元轉弱時其他國家經濟有所增長甚至加息,那大部分外幣皆會受惠於美元的轉弱。

外幣未具備轉勢條件

這對有外幣需要的投資者十分重要,例如有需要幫子女買英鎊交學費的便需要注意英鎊的走勢。在英國留學的其他開支難以控制,但30年低位的英鎊便着實為這些父母節省了不少,所以萬一錯失了機會,當英鎊上揚時便需要買入較高的英鎊了。同樣,喜歡去日本旅遊消費的也需要多注意日圓的走勢,當日圓反彈時速度可以很急,那時日遊成本也將上漲了。

目前美元在加息背景下仍然強勢,外幣仍未具備轉勢的條件,進入2017年,外幣投資者需密切追蹤市場對美息的預期,和個別貨幣所面對的因素,從而判斷貨幣的走勢。

中銀香港投資產品顧問及投資策略主管

[高耀豪 環球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13&issue=201612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570

格林斯潘:特朗普或令滯脹重臨

1 : GS(14)@2017-02-18 09:50:10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警告,美國總統特朗普主張的經濟政策,有可能令美國陷入滯脹困局。於1987年至2006年出任儲局主席的格林斯潘,在世界黃金協會旗下出版刊物《Gold Investor》2月號撰文。他在文中指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主張,或令美重回70年代滯脹困局,主因美國債務龐大,難以支持大興土木及財政寬鬆政策。他更提到,儲局當年被逼加息至20厘才可解決問題,但大幅加息使美國經濟轉差和失業率急升。90歲的格林斯潘在文中表示,希望美國不會重蹈覆轍,但目前仍有許多未知之數。他又指,若按今年1月美國失業率為4.8%水平計,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越來越大。另外,格林斯潘又關注歐元區前景,認為歐洲央行面對的問題,較美國聯儲局還要大。歐洲經濟強國例如德國,無法持續為南歐國家財政赤字「埋單」,而且有可能使歐元區解體。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18/199321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8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