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債臺有多高,利息有多低!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5.html
有關影響利息的經濟理論如汗牛充棟,加上有各大經濟學家兼投資專家皆有其看法,委實難以有一公認之看法。對於筆者來說,利息若扣除信貸風險(Credit Risk)後,影響其因素基本上看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經濟體財金政策和貨幣供求因素。所謂利息,其實是資金或貨幣所成本或價錢。套用經濟學的供求定律,倘若因經濟旺盛對資金和貸款需求殷切,則利息看升;反之在經濟衰退時資金需求下降,則利息自然會下跌。這解釋了為什麼利息的大週期往往會與經濟週期一致。
雖然紙幣早已在千多年前於中國唐朝已經出現,但正如咱們看古龍武俠小說一樣古時陸小鳳是以銀両去飲花酒,以貴金屬作為通貨本來是幾千年來世界經濟主流。但紙幣作為環球通貨兼與貴金屬脫勾還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近50年不足的事。在以紙幣為基礎的經濟體系中,以美國為首的財金政策便成為除貨幣供求外另一非常重要的因素。
歐美諸國乃至近年崛起的中國均樂於以發債來應付天文數字的軍費開支和福利支出。自美國和歐洲分別爆發次按和歐債危機後,環球經濟體系GDP增長呆滯不前甚至倒退,同時公共開支亦急速膨脹以作逆週期的抗衰退財金政策,因此近數年歐美諸國Debt-to GDP比率急增。以美國為例,其比率由2008年首季66.12%上升至2012年第三季的101.61%!
為了進行逆週期的抗衰退措施,美國政府先減息,後以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不斷印銀紙救國,令全世界貨幣供應以天量增加。因此雖然近年美國經濟仍勉強維持增長,但由於貨幣供應增速遠大於經濟增長,令美國M1、M2和MZM貨幣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竟拾級而下。
M1、M2和MZM貨幣流通速度可謂量度貨幣供求的最佳指標,資金和貨幣需求殷切時貨幣流通速度亦會上升。由歷年美國利率和貨幣流通速度,彼此大方向走勢其實非常一致。1981年第3季美國聯邦基金利率(Effective Federal Funds Rate)和十年期債券息率(10-Year Treasury Constant Maturity Rate)季度平均值分別是17.58%和14.84%歷史高位,同時M1、M2和MZM貨幣流通速度分別亦處7.441、1.875和3.436歷史高位。之後美國利率進入長期下降軌,同時貨幣流通速度亦反覆尋底。期內美國經濟雖然經歷多次起跌,但由於貨幣供應持續大於GDP增幅,令利息和貨幣流通速度進入長期下跌的走勢。
除了私人領域的貸款外,政府或公營機構的發債亦是對資金需求的來源。但觀乎歐美政府竟出現「債臺有多高,利息有多低」怪現象!這個其實與政府狂開印鈔機買入自己國債或注入市場這隻「超級無敵手」有關。關於歐美政府以量化寬鬆政策印銀紙救國的理論甚多,但以「婆仔數」去推敲當中原因非人為地壓低發債利息以減少利息開支為主因。以美國為例,2008年首季Debt-to-GDP比率和十年期債券息率季度平均值分別是66.12%和3.67%,到了2012年第三季則是101.61%和1.64%。期內Debt-to-GDP比率上升53.68%而息率下跌55.31%,可想像美國新債之於經濟體系負擔非常有限!
由此推論,美國息率何時見底回升還要越過四大山頭。首先是美國聯邦儲備局停止執行量化寬鬆政策印銀紙買債券。其次是經濟復甦而稅收增加令Debt-to-GDP比率跌至70%以下。其三是各項經濟數據持續向好,特別是源自私人領域的貸款需求推高利息成本。最後當然是美國政府乃至國際政壇中互動的考慮。不過假設美債維持現水平而年均GDP有3.00%增長,美國Debt-to-GDP比率亦要超過16年才能再次跌穿70%水平。當然若果根據CNN的《Fiscal cliff deal adds $4 trillion to deficits》報導每年減債6,000億美元,配合3.00%GDP高增長也要6年時間才能令比率降至70%以下。環顧美國總統奧巴馬餘下四年任期而歐盟諸國亦債臺高築,美國息率見底回升可謂遙遙無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15

油價跌到多低,石油生產商才不賺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034

102236585-RTX19EES.530x298

如果油價繼續下跌,在某個價格點上,把石油從地下開采出來將不會再盈利。那麽油價跌到多少,石油公司才不賺錢?

盡管目前油價已跌至近六年新低,但離盈虧平衡點仍然有一段距離。事實上,據國際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即使布倫特原油價格在上周五收盤的水平上再降20%,至40美元/桶,也僅有1.6%的世界石油供應商不賺錢。

Wood Mackenzie通過分析全球2222個油田的生產數據,來判斷油價要進一步降低到什麽水平才會讓石油公司虧錢,即油價低於生產石油的成本。

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師Robert Plummer表示,這一價格等於是石油生產的“剎車”:“一旦油價跌至這一水平,生產商就會面臨一個複雜的決定,因為繼續生產就會虧錢,所以可能不得不停產,這將削減供給。”

最先停止生產的一批石油生產商將會是美國在岸生產的低產油井(stripper well)。他們一般都是小作坊式經營,從很久以前鉆探的油井中采出最後一批原油,這類油井每天只能生產幾桶油。

Wood Mackenzie估計,每天約有100萬桶油來自這些年代更久的油井。低產油井的運營成本通常在20美元至50美元一桶。所以,如果原油價格第跌至40美元以下,一些生產商就不得不停止生產。

如果油價跌至40美元/桶以下,下一個可能會減產的就是加拿大的油沙(tar sands,又稱瀝青沙)。Wood Mackenzie的分析認為,這類生產商將在布倫特原油價格跌至30美元左右時虧錢。但關閉生產線和重啟生產對這類生產商而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包括將蒸汽註入底下,使得重啟本身變得昂貴。另一方面,能源也是油沙生產的主要成本,所以低油價本身會幫助降低生產成本。

上述分析還顯示,在英國,北海油田將在油價降至每桶50美元後開始虧損。但其中許多都是年代較久、快要耗盡的油田,因此結束生產可能意味著永久性的減產。這個退役過程將是昂貴的,因此一些公司可能會決定寧願承受小規模損失,也要繼續運營,而不是花錢去結束運營。

生產成本還包括政府稅收和使用費。那麽如果政府想要繼續維持生產,就可能會降低或推遲上述費用。包括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等拉美國家的“重油”工程,將會是低油價的主要損失國。分析認為,這可能會令這些政府采取一定程度和形式的稅費減免。

總體來說,上述分析發現,原油價格降至40美元/桶對全球石油生產的影響非常小。

布倫特原油價格在50美元/桶的話,每天僅有19萬桶油是不賺錢的,僅占全球石油供給的0.2%。有17個產油國在50美元的價格上是虧錢的,主要為英國和美國。

油價跌至45美元/桶的話,每天將僅有40萬桶油(占全球供給的0.4%)不賺錢,其中一半來自美國的傳統在岸生產商。

當油價跌至40美元/桶,每天也僅有150萬桶油(占全球供給的1.6%)不賺錢,其中多數都來自於一些加拿大的油沙生產商。

Robert Plummer稱,即使當一個油田變得不賺錢,也不一定會促使生產商立刻停產。

“第一反應通常是儲存生產出來的石油,寄望於油價反彈時可以出售。”他表示:“生產商可能會傾向於繼續虧本生產而非停產,尤其是對大型工程來說,例如油沙和北海的一些成熟油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