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預約我的美好告別 獨家民調》83.5%民眾支持病人自主選擇「善終」

2016-06-06  TWM

人生,終有一死,但我們一輩子在逃避這個結局。 在科技發達下,越來越多人在醫療現場被延命加工,一息尚存,卻毫無尊嚴。 年初,亞洲第一部善終法案《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通過,開啟「自己善終,自己來」的新紀元。 死亡,不再是禁忌與懼怕,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 清楚交代,告別摯愛。人生最後一哩,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

「七十六歲的老人獨自在森林散步,被響尾蛇毒蛇咬了。

臥倒的身旁,留著一塊磚與一條蛇。

女婿發現後,機警地將老人與蛇送往醫院。

『是劇毒的響尾蛇,得注射血清。』醫師告訴家屬,若沒有注射,老人可能四小時就會走了。

家人召開家庭會議後,『決定不注射了。』因為老人是罹患阿茲海默症患者,生前曾表達,他痛恨這個病,希望未來能有自然死亡的機會。

家人認為,這條蛇,是上帝派來給老人家的禮物……」陽明大學醫管所副教授楊秀儀,在台北市仁愛醫院演講時,分享了這個美國例子。

「如果你是這位醫師?會不會幫病患注射?」在場醫師舉起手。

「如果你是這位病患?會不會希望醫師幫你注射?」現場一片靜默。

「壽終正寢,是每個人的期待,如果不出意外,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活到『壽』的階段,問題是我們的『終』呢?」楊秀儀說,醫療科技介入老人的臨終,使得台灣面臨三種困境:「生命雖然延長了,健康卻惡化了;病痛延長了,死亡緩慢了;壽命延長了,癡呆嚴重了。」那條響尾蛇,猶如上帝派來的使者,提醒著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病人、家屬、醫師三方都得共同面對的生命課題。那就是,活著的時候,考慮怎麼面對死亡,邁向善終。

在醫療發達的前提下,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己將陷入一個「不得好死」的年代。本身是醫師的前立委沈富雄,日前在臉書上發表「準遺言」,第一條就是:「不插管、不氣切、不電擊、不可成為植物人」。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給兒子的遺囑更簡明:「如果我沒醒來,不要串通醫生來凌遲我。」同樣是拒絕無效醫療的執行。

為什麼這些最清楚醫療行為的專家,卻擔心自己在醫療現場被「凌遲」,無法善終?

還要一直救下去嗎?

見死不救迷思 醫糾死結難解「根據《醫療法》第六十條與《醫師法》第二十一條規定,『醫師對病人採取必要措施,不得無故拖延。』」前立委楊玉欣說,醫師在醫療現場若不作為,事後遭家屬控告,恐會觸犯《刑法》的殺人罪。導致許多醫師明知病患狀況已經不可逆,卻一直救、一直救,「壓斷肋骨、電擊插管……。」不敢放棄治療。

「我們必須透過立法,先幫醫師解開這個法律死結,破除見死不救的迷思。」楊玉欣說,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即將在三年後(二○一九年一月六日)實施,首度將「拒絕醫療權」還給病人本身,這也將是改變台灣生死觀念的關鍵法案。

未來民眾可以「預立醫療決定」,發生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五種狀況的患者,經醫療評估確認病情無法恢復,醫師可依病人預立意願,終止、撤除、不進行維持生命的治療或灌食。

《病人自主權利法》誕生!

亞洲第一部 保障每個人的「善終權」衛福部表示,這是亞洲第一部病人自主權利專法,也是台灣自一九九六年實施《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二十年後,再度強化民眾的安寧觀念。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黃勝堅說:「《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進階版,也就是說,只要你曾預立醫囑,當遇到突發狀況或疾病導致昏迷,無法表達清楚意願時,所有維生器材等重裝備,都不准掛上你的身體,進行加工延命。」「有一位九十歲的阿公,雖已經表態不插管急救,但因呼吸衰竭被送到新店某醫院時,醫師評估後仍決定插管,家屬後來將阿公遠送來宜蘭,要我拔管。」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醫師陳秀丹說,在醫師的倫理教育中,存活率仍是重要指標,在醫療現場,「拚拚看」、「救救看」就成為醫師與家屬普遍的對話,醫療介入造成死亡延後,「痛苦地活著」才是病人最大的悲哀。

「在集體社會氣氛中,我們同意讓一個人死去,好像是殺了他!」本身罹患罕見疾病的楊玉欣說,自己也是預見死亡的人,她認為《病人自主權利法》中,倡議「拒絕醫療」的精神,絕不等於「自殺」。「拒絕醫療」只是讓生命歷程回歸自然,排除過度維生治療的介入,保障每個人與生俱來的人格尊嚴。

這項攸關你我「善終權」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於一六年一月初公布,《今周刊》與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四月中旬進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大調查」的民調中,卻僅有四五%民眾知道法案,仍有五五%民眾不知道,顯示宣導與教育資訊嚴重不足。

雖然「知名度不高」,但經提醒後,有高達八三.五%的民眾認同,此法案是保障民眾的醫療自主權,維護善終權益和生命尊嚴。

「台灣民眾對善終權高達八成的自主意識,跟我的認知是一模一樣。」沈富雄說,他自己對人生最後一程的主張,已經很多年了,包括交代助理與友人成立四人「善後小組」,他不斷囑咐:「我走後,你們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但四月中旬,他突然覺得:「這些人可能聽聽就算了,萬一我兩腳一伸……,善後小組會當真嗎?」沈富雄花了幾分鐘,在臉書寫下包括「斷氣後,即移冷藏庫,不淨身、不換衣、不化妝,擦臉梳頭兩下即可」、「不發訃聞、沒有告別式;大哭而來,靜靜地走」等八項準遺言,引來十幾萬人按讚,近二千人分享。

「也有許多人問我,你寫遺書,是不是身體不行了?」「還是精神受到什麼刺激?」沈富雄說:「就是要身體好,精神爽的時候來立遺囑,才能清楚表達,」他認為,預立醫囑是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如果整個社會對死亡少點禁忌,多點討論,台灣必能成為一個體質健康的國家。」

白紙黑字寫清楚

預立醫療決定 交代人生最後一哩雖然《病人自主權利法》三年後才能實施,目前台北市聯合醫院已經開始實驗「預立醫療決定」的諮商會議,共有十餘位民眾,透過醫療人員的諮商照護會議,將自己「想要與不想要的各項醫療服務與臨終安排」一一列出,在醫師、社工師、護理師的見證下,白紙黑字完成了「預立醫療決定」。導演柯一正在四月下旬,參與這項「預立醫囑」計畫,他的感覺是:「清楚交代人生最後一哩路的心情,只有舒坦兩字。」「父親糖尿病多年,七十三歲中風,失明、插上鼻胃管……,有一天深夜,他憤怒地拔掉鼻胃管,大家趕緊找救護車送醫,在急診處,我用力按住父親的手,讓醫師把鼻胃管接回去……。」雖然父親過世多年,前台大農經系教授陸雲講到這段折騰,仍眼眶泛紅。「父親是注重榮耀的軍人,當下看到他憤怒的眼神,我就後悔了……。」「我們家住九樓,父母感情極好,有一天父親痛苦極至地對母親說:『要不,我們牽手一起跳下去……。』」陸雲退休後,擔任消基會董事長,致力推動《病人自主權利法》,他認為台灣社會最大的盲點,就是「臨終教育」不足,許多人的病榻時間超過十年,家屬要病人「積極治療」卻忽略了治療過程中,病人有多痛苦,送到醫院去「加工治療」,很多根本是「無效醫療」。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精神科專科醫師張尚文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臨終病人過世前一個月,在加護病房有五二.九%屬於無效治療,而無效治療的費用占加護病房總費用八○%。

中產階級的兩難

給父母住頂級安養院 還是給小孩念音樂學院?

「台灣的加護病房密度全球第一。」陳秀丹說,曾收過一位四十幾歲患腦瘤的女老師,開刀前寫信給先生:「若我沒醒來,請不要救我,我不想變植物人。」結果手術失敗,先生卻不願意醫師拔管,選擇將太太送進去呼吸照料中心。「因為太太的保險金,可以支付每個月二萬五千元的看護費」、「薪水持續支付小孩念私校。」家人繼續盤算,「再撐幾年,就屆滿領退休金。」陳秀丹說,「你想死,家屬不肯,醫師不准,說穿了,自己活得辛苦,難道只為了讓別人活得爽嗎?」「如果整個社會不能誠實面對死亡問題,不但是病人、家屬、家庭受苦,整個社會也會跟著被拖累。」健保署資料顯示,接受安寧照護與不接受安寧照護的病人,每人醫療費用相差十三.一萬元,一年國家可省下健保費用逾六十一億元。

在《今周刊》民調中,也有七五.七%的民眾,認為《病人自主權利法》過關後,可以讓醫療資源更有效地利用。

「死亡的議題,在高齡社會中,有公領域也有私領域,你不得不面對,沒有人可以逃脫。」楊秀儀說,有一回和哈佛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聊天時,對方提及自己的父母九十四歲,他和擔任鋼琴家的妹妹,供養父母住高級的老人中心,這對兄妹都是中產階級,但他們也得面對是否要繼續出錢讓父母住在老人中心?還是讓自己的孩子念茱莉亞音樂學院?因為兩者都很貴,所以兄妹兩人都不敢退休,因為所有的健康照護也會跟著結束。

「這件事震撼到我,中產階級得面對兩代扶養的愧疚,因為你越有錢,你父母活得越老。」楊秀儀說,台灣社會需要凝聚新的死亡觀,生命的初期,死亡和生命可能是對立的;到了生命晚期,好死就意味著好生,和平死亡就是好死。楊秀儀說,高齡社會的國民,一定要集體思考死亡問題,把問題交給子女或醫師等個體做決定,太難也太殘酷,所以法律一定要走在前面,幫忙做出決定。

醫病關係重組的時代

醫師主動告知病情 病人不會錯估形勢「老實說,立法過程中,反彈聲浪最大的是來自醫界。」楊玉欣說,傳統醫師的養成教育就是「一路救到底」,要把醫療權交還給病人自行決定,對醫師是很大的衝擊。「除了如柯文哲、黃勝堅等第一線加護病房、安寧醫師支持外,許多科別的醫師對這個法案心生質疑。」這也是該法案通過後,有長達三年的磨合、摸索期。

「這是一個醫病關係重組的時代。」黃勝堅說,台灣過去四十多年,一直都是「父權式的醫療」,一切的醫療行為,醫師說了算,相較美國在一九九○年通過《病人自決法》,確認了預立醫囑的法律地位,這次台版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是融入歐美個人主義的生命觀,病人的醫療主張與臨終交代,濃縮在白紙黑字的「預立醫囑」中,他人無法更改。

但台灣民情終究是重家庭的共融觀念,一下子走入要個人自主的時代,病人也許會徬徨地問:「我什麼都不知道,要怎麼自決?要怎麼問醫師?才能獲得應有的訊息?」「如果是判定生命週期僅剩半年的末期病人,醫師要做的,不再是積極的醫療,而是如何讓病人舒適有尊嚴的治療。」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期間,執行社區安寧照顧的黃勝堅說:「這時候,醫師的溝通訓練,就非常重要。」「醫師,請不要把癌症的壞消息告訴我媽媽,我怕老人家會受不了……。」馬偕醫院安寧中心醫師黃銘源說,台灣連續劇常常出現這種對白,在醫療現場也常發生。

在《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中,醫師對末期病人的病情告知,是病人「或」家屬即可。在黃銘源的臨床經驗中,有七成左右的家屬得知後,會希望醫師不要讓病患知情。「但隱瞞只會造成更大的遺憾。」黃銘源說,家屬承載壓力過大,病患也會錯估形勢,來不及執行臨終遺願。

但在《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後,規定醫師「應」主動告知病人病情。台北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方俊凱承認:「這對醫師的溝通能力,是一大挑戰,台灣的醫師對病患的癌症病情告知時間,通常只有一到三分鐘,和歐美國家的一個小時,相差太遠。」「短短的六十秒到一八○秒鐘,怎麼跟病患講得清楚,尤其是這輩子面臨的最糟狀況即將發生……。」方俊凱說,重視安寧照護的日本,也是到○七年才開始發展出一套妥當的病情告知系統,台灣是在一一年才引進,目前仍在邊修邊學的階段。

方俊凱指出,因為宣布的是壞消息,所以在病情告知前,醫師得先具備四大要素。

一、「支持性的環境」。若是門診期間,就選在單獨診間;若已住院,在隱私的考量下,不宜在病房內做病情告知(除非是單人房),否則應改到諮商室單獨告知。

二、「告知技巧、字眼明確、態度委婉」。方俊凱說,用詞一定要誠實,明確地說是「惡性腫瘤」,不可模糊地以「腫瘤」帶過,因為病人與家屬會疑惑或猜忌是良性還是惡性。

若病人當下沉默時,醫師也必須給予五到十秒時間,待病人整理情緒後,再繼續說明。

三、「足夠的附加資訊」。這個病會對你的人生、家裡與工作的影響?要用什麼樣的治療方式?有沒有副作用等等。

四、「情緒支持」。方俊凱說,這一點是最重要的,要讓病人知道,「醫師保證會好好陪在身邊治療你,而不是保證醫治好你。」黃勝堅說,未來三年的宣導期,就是很重要的關鍵,整個社會,從病人、家屬、到醫師,都得學習這堂死亡課題。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醫改會)也推出「怎麼問對問題,可以確保自己的善終權」的冊子,教導民眾與醫師對話。

安寧照護的挑戰

民眾的安寧觀念先進 政府配套卻牛步雖然台灣的安寧觀念起步較歐美晚,但民眾對安寧的需求與響應是越來越前進。《經濟學人》一五年調查,台灣的安寧療護品質整體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包括《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實施後,簽署「臨終不急救意願書」(DNR)的人數,每年也都以倍數增加。

然而,「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善終權,民眾的心理已經做好準備,但公部門卻顯得落後許多。」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說,很多縣市的安寧病床不足,是否能照顧到,越來越多民眾選擇安寧照護,這是法律啟動後,政府必須一起跟上的配套措施。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書中,罹患漸凍症的老教授莫瑞史瓦滋被學生問起:「你怎麼可能隨時做好死亡的準備?」莫瑞說:「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沒人當真……,所以,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但是,有個比較好的辦法。當你知道自己會死,並隨時做好準備,就可以真正地比較投入生活。」英國文豪莎士比亞曾說:「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經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類的貪生怕死是最奇怪的事情。」在萬物循環中,花開花謝,枯萎凋零,被視為自然,唯在人類社會中,死亡被視為恐懼與禁忌,不願被提及。如今,台灣在高齡化的社會中,大家得學習,凝視生命的終點往前看……,猶如莫瑞最後的授課內容:「唯有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撰文 / 陳玉華 研究員•楊明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26

民調:41%男性認為老婆應該辭職帶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170.html

生完孩子後女性是否應該辭職當全職媽媽?最新民調顯示,41%的男性認為女性生孩後應當辭職帶娃,而53%的女性不贊成做全職媽媽。

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相關民調顯示,男性贊成“全職媽媽”主要出於小孩成長的考慮,各項贊成原因中認為媽媽帶小孩最安心的比例最高,達64%。而女性不贊成所考慮的主要是再就業難與性別不平等,這些在男性看來則問題不大。擔心媽媽再找工作難的男性比例為26%,明顯低於女性11個百分點;而且女性中多至46%的人擔心當了“全職媽媽”後社會地位會下降,男性該比例則為23%,僅女性的一半。

雖然在誰照顧、如何帶小孩的問題上男女主張不同,但在生兒數量、育兒經濟負擔及成長環境方面,男女態度整體趨同。在大多數男性看來,現在家庭生兩個小孩最合適,比例達66%;認為生一個小孩合適的人也不少,為26%。

數據還顯示,不僅“主內”的女性深深體會到生兒育兒的經濟負擔重,“主外”的男性也深有同感。男性受訪者中,多至76%的人認為目前小孩生活和教育的花費貴,而且70%的人還憂慮多生多養小孩會降低家庭生活水平;即使是高收入與中高收入的男性感受也一樣,上述兩項比例高達71%與68%。

此外,無論女性還是男性,對小孩成長環境的評價都不太好。分析發現,最基本的兒童食品消費安全,超過四成男性認為“不好”或“不太好”,而認為“好”與“比較好”的人不足兩成;兒童服裝、玩具和文具等用品的消費安全,男性評價多為一般,比例為41%,認為“好”與“比較好”的人少於三成。

至於小孩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醫療與教育服務,供給不足是男性的主流感受,與女性看法一致。即使在公共服務資源最豐富的“北上廣”三大城市,多達半數男性認為兒科醫生與幼兒園學位不足,而在兩年前“單獨二孩”政策推出時,擔憂兒科醫生與幼兒園學位會更緊張的男性受訪者已多至52%。

國家衛計委的公開數據顯示,在中國,0-14歲的兒童約占總人口的20%,而目前兒童專科醫院僅有99家,占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0.01%。2014年,每1000人擁有執業醫師為2.12人,而每1000名兒童僅擁有0.53名兒科醫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57

退歐民調再“變臉” 投資策略何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717.html

距英國退歐僅有一日之遙,此前發生發轉的民調結果再次“變臉”。周二(6月21日)的一項民調顯示,退歐支持率迎頭直追,“緊咬”留歐派。但記者詢問的多名市場人士均認為退歐可能性不大。荷寶首席經濟學家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地下賭莊對於退歐的概率押註,由於涉及到籌碼和真金白銀,通常比民調更加可靠,目前地下賭莊顯示出留歐派有70%的勝算。”

然而,不論留歐或退歐,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都是市場面臨退歐的不二選擇。Ion Pacific董事總經理兼歐洲、中東及非洲主管Claire Hoey,就英國“退歐”公投對亞洲及中國投資者可能產生的影響發表了其見解。

民調再變臉,退歐概率不大?

周四英國退歐公投前夕,民調結果不斷上演“變臉”戲法。周一留歐支陣營扳回一城,支持率重新反超退歐。但緊接著,周二公布的Survation為IG進行的調查顯示,留歐陣營相對退歐陣營的領先優勢有所縮小,留歐支持率為45%,退歐陣營的支持率為44%。

英國將於6月23日開始公投,采用簡單多數原則,預計最終投票結果將於24日下午2點公布。雖然民調結果變幻莫測,但記者采訪的多名市場人士均認為退歐概率不大。

荷寶首席經濟學家Léon Cornelissen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恐懼因素”會在說服英國選民退歐會有潛在的(負面)後果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史為鑒,那些無法拿定主意者傾向於維持現狀。“博彩公司對於退歐的賠率,由於涉及到籌碼和真金白銀,通常比民調數據更加可靠,目前該賠率顯示留歐派有70%的勝算。”他透露。

某對沖基金交易員亦告訴記者,其所在的基金預計英國不會退歐。他稱,退歐支持率比例並不精確,支持退歐的主要是老人、窮人以及對目前現狀不滿的人。而支持留歐的主要是年輕人和有錢人,主要集中在倫敦。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莫尼塔宏觀研究主管鐘正生。在他看來,由於英國民意調查的調查樣本普遍較少,一般只有1000(電話)或2000(在線)人,誤差較大。此外,電話調查和在線調查差異很大。

“綜合民調歷史、5%-10%的期望偏差以及最近退歐概率的變化,我判斷留歐的可能性更大,留歐對退歐的比例大約為6:4。” 莫尼塔分析師夏天然稱,“此次槍擊事件更多的是間接影響,導致兩方同時停止宣傳。這對留歐派更有利,因為退歐宣傳較有煽動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更容易被煽動。在雙方都不能大肆宣傳的情況下,民調可能會往留歐傾斜。”

英鎊歐元首當其沖,投資策略何解?

但不論留歐抑或退歐,市場的關註點更多集中在如何制定投資策略。

如若退歐,何種資產將在短期內遭受最大打擊?Léon Cornelissen向記者表示,英鎊將會遭遇瘋狂拋售,貶值15%-20%。“英國十分脆弱,因為其擁有極高的經常性賬戶逆差。而由於退歐將對英國未來的貿易關系帶來不確定性,將會削減英國吸引對外直接投資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弱勢英鎊也無法刺激英國出口。”

此外,他認為,退歐對於英國和歐洲股市都是某種程度上的利空,但他不認為退歐會導致全球層面的負面影響。“退歐將如何影響全球資本流動,取決於歐洲如何應對退歐。如果歐洲不能加強其內部的凝聚力,那麽資本將流向避險港美國和日本。”

上述某對沖基金交易員則告訴記者,如果退歐成真,其機構會買入英鎊,做空歐元。“‘買傳言賣新聞’(Buy rumor sell the news),英鎊前期的下跌已經一定程度消化了退歐的影響,如若退歐,我們會擇機買入英鎊。”他稱,退歐最不利歐元,因為英國退歐對歐洲長期經濟不利。他同時表示,由於英國FT100指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英國之外,成本主要來自英國,退歐對於英國富時100指數影響很小。加之退歐後,英鎊短期內可能下跌,有利於上市公司盈利改善。

布蘭迪全球投資管理(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執行總監及基金經理Stephen S. Smith向記者表示,“英國退歐的負面影響在過去6個月不斷發酵,隨著公投臨近,已經到達轉折點。”他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開始進行反向交易了。

興業研究分析師郭嘉沂分析稱,如果英國退歐公投結果為留歐,將大幅利好英鎊。由於前期的退歐預期,英鎊跌幅較大,因此英鎊存在低估,可能會大幅上漲。跟隨英鎊的利好,歐元同樣有向上的動力。日元的避險功能消退,再考慮到日元相對於英鎊年內升值較大,日元存在下跌空間。英鎊和歐元的走強將帶動美元的走弱。如果英國留歐,有關退歐對經濟增長沖擊的疑慮將消退,對油價有一定利好,並且跟隨美元的走弱,石油上漲預期較高。

退歐對中國影響幾何?

中英經貿、金融合作去年突飛猛進,那麽,英國退歐將對中國產生什麽影響呢?

Claire Hoey表示,中國與英國過去在貿易領域取得了豐富成果,但如若退歐,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成為英國貿易夥伴最大的疑慮之一。將英國在法律層面從歐盟剝離出去將是非常複雜的,重新協商貿易關系的談判,可能持續遠不止兩年。因此,他認為,英國可能喪失中國歐洲首選貿易夥伴的地位,因為其扮演的渠道作用將會被大幅削弱。

就投資方面,其表示,由於退歐風險,英國的並購活動在過去數月一直低迷。如果退歐成真,英國的資產價格毫無疑問將出現崩盤,倫敦尤甚。但這也會給有長期投資計劃的中國投資者創造切實的價值投資機遇。

“此外,市場預計英鎊在公投後將貶值20%左右,歐元也可能出現短期至中期的貶值趨勢。”他表示,雖然對於已經在英國投資,尤其是投資房地產的中國投資者而言,英鎊貶值的影響是毀滅性的,但英國政府可能會采取措施激勵外資繼續投資英國。“而英鎊和歐元都出現貶值意味著那些潛在的,或是有意願進行長期投資的中國投資者,將會同時享有英國和歐洲的投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13

最新民調:近半數日本人反對在安倍執政期間修憲

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日本人反對在首相安倍晉三執政期間修改和平憲法。日本國會參議院選舉結果11日揭曉後,共同社於11日和12日實施全國緊急電話輿論調查。

結果顯示,反對在安倍執政期間修憲的受訪者比例達48.9%,支持者僅為35.8%。就自民黨等修憲勢力合計議席達到參議院三分之二以上的結果,28.4%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46%的人回答“不好說”,折射出不少選民對今後日本政局走向的困惑情緒。

此外,關於安倍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是否會讓今後經濟情況變好,56.4%的受訪者回答“不認為會變好”,僅有32.0%回答“認為會變好”。

民調還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從5月底的55.3%降至53%,不支持率則從33%增至34.7%。日本參議院選舉結果出爐後,安倍曾宣稱“希望在國會的憲法審查會就修憲事宜展開討論”,但他也承認,自民黨在此次選舉中並未呼籲修憲,這次的勝利並不意味著選民支持修憲。

(綜合自新華社、共同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80

美國大選最新民調:希拉里支持率大幅領先特朗普

據外媒報道,美國最新民調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差距擴大至12個百分點。

報道稱,共和黨將於本月18日至21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召開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特朗普為該黨的總統候選人。不過最新出爐的民調顯示,特朗普明顯處於劣勢。

路透社15日公布了在7月11日至15日進行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在可能投票的選民當中,45%支持前國務卿希拉里,33%支持房地產大亨特朗普,其余選民表示兩個都不支持。

該民調數據從周二以來顯示的態勢幾乎沒什麽改變,希拉里的支持率一直領先,領先優勢保持在13個百分點左右。

據悉,自今年1月初以來,希拉里在民調中的表現一直超越其他候選人。而特朗普在共和黨內最後兩名競爭對手卡西奇和克魯茲於5月宣布退選後,他的支持率才終於追上了希拉里。不過,特朗普成為共和黨的假定總統候選人後,他的支持率卻出現下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15

民調:近六成美國民眾對總統大選感到厭倦

據《華盛頓郵報》網站報道,距2016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還有100多天,但大多數美國群眾已經對大選心生厭倦。

皮尤研究中心對4602名美國成年人的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表示,對大選和候選人鋪天蓋地的報道已讓他們感到筋疲力盡。

也難怪美國民眾會有這樣的想法:2016年總統大選的相關活動似乎從2012年總統大選結果出爐之後就已經開始了。可以想見,當今年的選舉在11月8日塵埃落定之後,美國民眾就又會被2020年總統大選的相關報道包圍。

皮尤研究中心調查了多個目標群體,每個群體中的大多數人都表現出了對總統大選的厭倦:包括54%的老年人和67%的00後;62%的女性和56%的男性以及62%的白種人和54%的非白人。而在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中,對選舉有厭倦感的人的比例則幾乎相同,分別為54%和55%。

那些對大選未感到厭倦的美國民眾往往是因為其對選舉本身並不關心,或者根本不感興趣。而有些民眾感到厭倦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對大選過於關心。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0%的美國民眾認為他們對此次大選思考了“很多”,這項數據創造了歷史新高,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民眾表示他們對於選舉有很多思考。

與之相似,74%的美國民眾表示,誰贏得此次選舉對解決美國所面臨重大的問題將有很大影響。這一比例也創造了歷史新高,在2000年,只有50%的民眾有這樣的想法。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結果還顯示,77%的美國人認為此次選舉非常“有趣”,而在2012年,認為選舉活動有趣的民眾只占39%。人們關於此次選舉的興趣多半來自於唐納德 特朗普明顯標新立異的競選活動。特朗普打破了諸多政治規則,他愚弄精明的人,為被排除在主流政治話語之外幾十年的種族間不滿的聲音提供了發聲的平臺。

但2016年的總統大選體現了“有趣時刻”的魔咒。大家對於選舉的報道感到厭倦,卻無法轉移目光。在夜里11點,你本應該放下手機去睡覺,然而這時就會有新的頭條新聞在你的手機屏幕上閃爍,充斥著反常的的誇張言論、駭人聽聞的議案、驚人的推特熱點,然後你就會再一次被卷回政治的漩渦中。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初選過程拖延數月是導致民眾厭倦大選的一大原因。縮短每4年一輪的大選活動的一個辦法是,在兩黨代表大會之前舉行一次全國預選。但是,由於兩黨和國會對於修改預選規則都並不感興趣,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美國民眾可能都無法擺脫對大選的厭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79

民調稱63%老年人認為開豪車是炫富、炫地位 和年輕人不同

當汽車從奢侈品變成消費品,老百姓是會選擇購買國產車還是外國車?

最新一項調查顯示,86%的老年人認為民眾應該購買國產車來支持民族經濟發展,其中“只考慮本國品牌”的老年人多達56%;相比之下年輕人在這方面沒有特別偏好,69%的年輕人表示“本國、外國品牌都考慮”。

年輕人和老年人由於對汽車發展的親歷和見證不同,因而對車生活的一些看法和觀感明顯不同。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近年在北京、上海及廣州三大城市展開相關民調,對比分析19至30歲年輕人和60歲以上老年人後發現,除了在購車上看法不同,兩代人對豪車的看法也不一樣。

在汽車社會長大的年輕一輩,日常生活中見識了各式各樣的豪車,認為開豪華汽車和普通小車沒差別,有此看法的人為71%。除此之外,年輕人沒那麽看重豪車被賦予的身份和地位,60%的年輕人不認為擁有豪華汽車是社會地位的象征,47%的人不認為開豪華汽車是炫耀財富和地位。反之,63%的老年人認為開豪華汽車是炫富、炫地位的行為,認為豪車是地位象征的也有43%。

不過,對於跑車上路的危害,兩代人觀感趨向一致,都認為跑車比普通小車有更多超速、飆車、亂竄、闖紅燈等違規行為,造成更多交通事故,對市民人身安全威脅更大。

不同的是,在多數老年人眼里,有錢人和富二代開跑車是在炫富、耍威風,不僅如此,在城市里開跑車是危害公共利益來滿足個人欲望,持這種看法的人分別達72%和71%,較年輕人的51%和46%要多。

在出行方式選擇上,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均首選公共交通,其中老年人的選擇比例更高,達80%。年輕人除了選擇公共交通,不少人還選擇開車或打車出行,合計比例為29%,將近三人中就有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興起的滴滴、優步等專車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而較之老年人,敢於嘗試新事物的年輕人對專車的接受程度明顯要高。以廣州為例,民調中表示過去一年乘坐過專車的年輕人為58%;在老年人中,沒乘坐過的多達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106

CNN最新民調:特朗普支持率全面碾壓希拉里

44%:39% 特朗普支持率超過希拉里

美國CNN昨天(7月25日)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4%,超過民主黨的希拉里5個百分點。而美國“預言帝”Nate Silver更表示,如果現在就舉行最終投票,特朗普將以15個百分點的巨大優勢碾壓希拉里,登上美國總統寶座。

共和黨黨代會上特朗普的出場方式被網友戲稱為“神之降臨”

根據CNN周一(7月25日)公布的最新民調,有44%的被調查者支持特朗普擔任下屆美國總統,39%的人支持希拉里,加里·約翰遜(前墨西哥州州長、美國自由黨總統參選人)和吉爾·斯泰因(代表綠黨參加總統選舉)的支持率分別為9%和3%。而在另一項只有希拉里和特朗普兩個人的調查中,特朗普也以48%的支持率超過希拉里(支持率為45%)。

CNN報道截圖

據報道,此次民調是7月22日至24日間進行的,CNN通過電話隨機采訪了美國國內1001位成年人,在882名登記選民的樣本中,其正負誤差在3.5%之間。

據統計,這次的民調結果是自去年9月以來特朗普的最好成績,特朗普在共和黨黨代會上的表現得到了很多中間派的支持,43%的中間派說特朗普黨代會上的表現贏得了他們的心,41%的人表示無動於衷。而此前對中間派的調查顯示,只有31%的人支持特朗普。具體來看,在中間派中,黨代會之前有34%的人支持希拉里,31%支持特朗普,22%支持加里約翰遜,10%支持斯泰因,黨代會之後數據為46%支持特朗普,希拉里28%,約翰遜15%,斯泰因4%。

除了支持率外,在共和黨黨代會之後,民眾對特朗普的好感度也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此前的民調顯示,39%的受調查者表示喜歡特朗普,而現在,有46%的人表示,非常看好特朗普當總統。在辦大事的能力上,比如美國國內經濟問題、恐怖主義問題等,他的受信任程度更是超過了希拉里十幾個百分點。而就算在此前一直被詬病的外交政策方面,特朗普大幅度縮小了和希拉里的差距。

CNN民調結果截圖

而且,此次民調顯示,就算在個人形象上,特朗普也更加高大了。

有52%的人表示,他們相信特朗普競選總統是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不是出於私利,只有44%的人相信“狡猾的希拉里”是這樣的。認為特朗普“誠實”且“值得信賴”的人從此前的38%上升到43%,認為特朗普成為總統是“美國之光”的人從32%上升到39%,46%的人認為,他切實關心美國普通人日常的難題(黨代會之前數據為37%)。

雖然共和黨黨代會期間,民主黨人批判他們傳遞出來的分裂的信息,但數據顯示,42%的人認為在特朗普的帶領下,美國會走向團結而不是分裂,此前該數據為34%。

雖然在大多數項目中希拉里掉下來的分數要少於特朗普增長的,但在信任度上希拉里撞了冰山。其原因很可能與維基解密公布的最新報告有關。現在,68%的人認為希拉里不誠實、不值得信任。

CNN報道截圖

為特朗普高興吧?但美國媒體顯然不這麽覺得。

在昨天(7月25日)CNN的報道中,通報了支持率後,CNN表示,這個調查的樣本或許還不夠多,以及,共和黨黨代會剛剛結束,顯然這給特朗普幫了不少忙。

CNN還稱,雖然特朗普民調成績一片大好,但有58%的人認為,共和黨黨代會上用來抨擊民主黨的內容實在太多,18%的人覺得特朗普的演講“真可怕”,CNN表示,這是自1996年進行民調開始最差的成績。但是,認為演講非常精彩的有40%。45%的人認為特朗普的演講真實反映了美國的現狀,48%的人不同意特朗普的觀點。

嗯,一定是這屆美國人民不行……

對於此次民調,希拉里的競選經理羅比·穆克(Robby Mook)認為,其結果並沒有什麽說服力,“那就是一群憤怒的暴徒(angry mob)”,穆克認為,兩黨黨代會都結束之後的民調才是更好的衡量標準。

但美國民調分析網站538.com顯然不這麽認為。

該網站主編、美國“預言帝”Nate Silver表示,這次民調結果不完全是黨代會後的短期反彈,他認為,如果現在舉行大選的最終投票,特朗普妥妥會當選,而且得票率將領先希拉里15個百分點。在綜合了一系列因素後,包括美國社會近期發生的犯罪事件、移民問題、邊境問題等,Silver得出結論是支持特朗普的民眾為57.5%,而希拉里只有42.5%。

538網站的預測

而就算是長期預測,silver建模分析的結果也是特朗普以45.4%對45.1%的得票率贏得總統選舉。這是538網站第一次預測特朗普將會笑到最後。

哦順便提一句,這個美國“大數據超人”Silver,在2008年和2012年都成功預測了選舉結果,不僅是最終結果,在搖擺州也都對了。

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Silver成功預測了50個州的結果

Silver的分析顯示,事實上黨代會後的民調結果更準確(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另外,據CBS周一公布的民調,特朗普和希拉里在全國選民中的支持率持平,均為42%。在共和黨黨代會之前,二人的支持率也持平,均為40%。具體來說,74%的CBS調查受訪者表示他們收看了共和黨黨代會,大部分人表示通過黨代會他們對特朗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50%的人表示他們更喜歡特朗普了,36%的人感覺相反。

此前,昆尼皮亞克大學民意調查也說明,共和黨黨代會對特朗普支持率或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昆尼皮亞克大學7月13日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在搖擺州的支持率趕超希拉里。在佛羅里達州,特朗普的支持率上升到42%,希拉里降為39%,而就在一個月之前,希拉里還以47%的支持率壓制39%的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特朗普以43%的支持率超過希拉里兩個百分點,六月份希拉里為42%,特朗普41%。

(綜合自觀察者網、中國青年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022

特朗普宣稱將對中國征新關稅 外媒:借此擺脫民調下滑

外媒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計劃調整競選方向,聲稱他將對中國開征新關稅並重談全球貿易規則,以助美國經濟增速翻倍。

據英國《金融時報》8月8日報道,唐納德-特朗普本周將尋求調整競選方向,推出一份新的經濟計劃,其中聲稱他將對中國開征新關稅和重新談判全球貿易規則,使美國經濟增速翻倍。

報道援引特朗普的顧問稱,特朗普周一將在底特律闡述這一計劃,其主線仍是特朗普的貿易“學說”,以及通過征收防禦性關稅,迫使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重新談判它們與美國的經濟關系,推動美國企業把就業崗位和海外利潤遷回本土。

其中一名顧問Peter Navarro指出,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的15年里,美國經濟平均增速只有1.8%,低於1947年至2001年期間3.5%的平均增速。特朗普將力求恢複過去的經濟增速,具體政策包括扭轉凈出口當前對GDP的負貢獻、促進企業投資並采用對中國征收“防禦性”關稅的手段,包括要求重新談判WTO規則。

此舉是特朗普及其團隊工作人員把競選活動重新聚焦於經濟的一個嘗試。民調曾經顯示,經濟是這個房地產開發商相對於希拉里-克林頓的少數強項之一,但身為民主黨候選人的希拉里近來在該領域取得了進展。

7月16日特朗普在美國紐約參加競選活動(資料圖)

報道稱,近日特朗普不斷下落的民調數字令共和黨人震驚,5日,特朗普采取步驟彌補損害,表態支持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以及共和黨參議員約翰-麥凱恩和凱利-阿約特的競選連任努力,最初他曾模棱兩可地不願表態。

然而,自兩黨在7月舉行代表大會以來,他在與希拉里的較量中失去了至關重要的支持,美國“真清晰政治”網站(Real Clear Politics,也譯作“政治真相”網站——本網註)的平均民調結果顯示,希拉里在全國領先特朗普七個百分點。

特朗普的顧問們表示,這位紐約大亨可以通過談論就業和經濟來收複失地。上周進行的全國廣播公司新聞部-華爾街日報民調顯示,46%的登記選民認為特朗普在經濟上較強,相比之下42%的選民認為希拉里在這方面較強。7日發表的華盛頓郵報-美國廣播公司新聞部民調顯示,希拉里在經濟領域以微弱優勢領先。

特朗普的兩名經濟顧問告訴英國《金融時報》,他的提振美國經濟增長計劃的主線仍是他的貿易“學說”以及通過征收防禦性關稅,迫使中國和其他貿易夥伴重新談判它們與美國的經濟關系。

他們把他的姿態與羅納德-里根在上世紀80年代針對日本的強硬立場相提並論,當年里根的政策導致1985年簽訂《廣場協議》,以及日元升值。

報道稱,另一名顧問彼得-納瓦羅指出,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的15年里,美國經濟平均增速只有1.8%,低於1947年至2001年期間3.5%的平均增速。

他說,特朗普將力求恢複上述歷史性的增速,具體政策包括扭轉凈出口當前對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負貢獻,促進企業投資,並采用超越對中國征收“防禦性”關稅的手段,包括要求重新談判WTO規則。

希拉里競選團隊周末宣布,希拉里也將在密歇根州發表自己的經濟演講,駁斥特朗普的立場。

Real Clear Politics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希拉里在全國領先特朗普七個百分點。周日, CBS News民調也顯示,希拉里在搖擺州弗吉尼亞領先特朗普12個百分點。俄亥俄州的共和黨州長、曾參與黨內初選的卡西奇(John Kasich)周日稱,他相信特朗普將難以拿下俄亥俄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54

美國大選最新民調:希拉里領先特朗普8個百分點

據外媒報道,ABC新聞和美國華盛頓郵報日前聯合公布的一份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的支持率為50%,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支持率為42%,希拉里領先8個百分點。

而當地時間本月5日晚間公布的一項民調曾顯示,希拉里領先特朗普縮至不到3個百分點。

希拉里和她的競選搭檔蒂姆·卡因(Tim Kaine)領先了他們的競爭對手特朗普和其搭檔麥克·彭斯(Mike Pence) 8個百分點。

外媒指出,不過,在是否誠實的問題上,僅有38%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值得信任,相對的認為特朗普值得信任的只有36%。但受訪者們認為希拉里比特朗普在個人魅力上能夠更加勝任總統。

有38%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值得信任,36%的受訪者相對的認為特朗普值得信任

而且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有71%的受訪者認為希拉里能夠做的更好,有63%的人認為特朗普根本無法處理國際事務。此次民調是在周一至周四進行的,通過手機和固定電話隨機采訪了1002人。總體抽樣結果誤差幅度在±3.5%之間。

美國媒體最近幾天集中報道特朗普反複攻擊伊戰陣亡美軍士兵父母引發的爭議。在美國,攻擊陣亡士兵及家屬是一件非常容易激怒公眾的事情。因此,有74%的人表示不認可特朗普的這一做法。總體而言,56%的人表示,他們強烈反對特朗普處理爭議問題的方式。

特朗普此前表示支持國會眾議院議長瑞安、參議員麥凱恩和阿約特競選連任國會議員,與自己過去的黨內對手緩和關系,並重新調轉註意力,批評希拉里出任國務卿期間使用個人電郵服務器的問題。

據悉,美國總統選舉的正式投票將在11月8日舉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