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陽風電電話會議紀要:公司基本面正處拐點時期 作者:格隆匯 賴燊生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7&extra=page%3D1明陽風電(MY)2014年第二季度業績發佈會電話會議紀要,供大家參考。關注海上風電的進展,未來公司將以海上、西部、海外三大戰略並舉,並以產業基金作為平台,公司基本面正處拐點時期。
MY 2014Q2業績發佈會紀要 20140825 公司出席人員:董事長、財務總監、投資者關係專員
記錄人:賴燊生
第一方面:重點講講宏觀和行業政策方面的情況。中國政府 6月13號召開中央財經第六次會議,講了國家能源戰略問題,突出了清潔能源的戰略地位,把能源大基地,大通道,風火打捆,風水打捆,分佈式能源提高到國家能源戰略來抓。預期未來一年及」十三五「期間,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量佔比發電容量會有大幅提高,對新能源行業營造更加積極的從業環境,行業生態將會優化。
第二方面:國家能源局強力推動海上風電和電網消納問題,並醞釀清潔能源配額機制。六月份公佈了海上風電標竿電價,2017年前投運的風電項目,近海 0.85元/KWH,潮間帶0.75元/KWH。這次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出台,將成為刺激海上風電啟動發展的強心劑。近期,國家能源局還召開推進了海上風電的推進會,公佈了近海風電建設規劃,容量達到 10GW,國家規劃2020年將達到30GW。海上風電遠景市場目標4500-6000 億市場,整機及零部件製造市場將達到3500億市場,國家能源局落實清潔能源配額制,強制要求發電企業承擔清潔能源發電義務,電網企業消納清潔能源義務,用戶消費新能源電力義務,此舉將極大解決清潔能源發展問題。從機制上保障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今年行業市場情況持續改善,十二五第二、三、四批批准項目到了實施期,直接利好設備製造企業。今年 H1新真呢過風電招標11.5GW,同比增加40%(去年同期 8.0GW),估計今年總體招標量20-23GW,招標量提高將拉高後續建設量,整個行業回暖趨勢明顯。上半年新增並網容量6.32GW,累計87.2GW,YOY+23%,風電上網電量767億千瓦時,YOY+8.8%.
風電並網進一步改善。 剛才介紹行業宏觀層面,接下來重點介紹公司市場拓展和運營層面: 上半年公司市場拓展,營運能力明顯提高,產品線已經形成,產品競爭力凸顯。我們著力引導客戶需求,推動定製化產品和服務來拓展市場。2Q新增訂單617MW,已簽訂總訂單3.6GW,其中2Q確認收入 303.5MW,其中1.5MW確認了229.5MW,2.0MW 確認了74MW;
運營方面,我們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實施項目封閉管理,優化成本。保毛利,降成本,搶收款,擠佔壓,項目實施封閉式管理,自主開發投標運營系統,大部分新簽訂單毛利率都達到16%以上,淨利率3-5%。上半年期間費用率得到控制,資金清理專項行動,通過走訪客戶,與客戶深入溝通,從市場、技術、工程多個方面進行客戶需求的管控,解決客戶反應的問題,引導客戶真實需求,落實訂單,加快資金回籠並解決歷史資金積壓問題。上半年
回款完成預算的 103% ;
技術方面,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線建設,完善現有產品線,滿足低風速市場和三北戰略大市場需求。投入2.0MW118米葉輪產品,其中SCD-3.0MW3葉片預計春節前下線,同時投入明陽4.1MW大機組研發工作。我們致力於構建明陽適應性強、競爭力強的產品線體系,1.5MW-89米機組成功獲得全球首張GL-2010認證證書,技術各項指標獲得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GL-2010測試認可,標誌明陽風電1.5MW機組製造平台的建造,運行、測試
獲得國際認可,為明陽風電海外大批量製造,銷售及風電並網提供綠色通道,將加快明陽海外市場的拓展。
7月份,我們包括SCD-3.0MW海上風機在內,超過 200台抗颱風風機經受了」威馬遜「的檢驗,除了因為風場電網被損壞而停止運行外,明陽風機全部完好無損,充分證明了明陽風機的高穩定性和可靠性,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第三方面:推動重大戰略的轉型問題 MY 已經超前規劃了支撐未來 5-10年的發展的第二部戰略,海上風電,海外戰略,產品創新規劃戰略,新商業模式的拓展,這些措施的實施都將極大促進公司的收入轉型。
海上風電戰略,優勢凸顯。從現在-2020年,海上風電將作為中國風電開發主戰場,我們與南方電網合作的廣東首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珠海桂山風電進展順利,已經按照風基島的模式啟動生產,預計9月份導管架吊裝工作將開始。珠海市桂山風電是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商業化項目,具有里程碑效應。另外,採用明陽SCD-3.0MW粵電海上風電項目也將近期啟動,如東300MW合作協議正加速推進。跟中廣核,粵電, 華能新能源簽訂捆綁協議,啟動陽江120萬千瓦海上風電的建設,預計未來 3年內建成投產。
創新新年能源開發模式:正在規劃新能源投資基金,聯合各大合作體,以產業基金為平台,號召政府引導資金和社會資本,促進風電項目開發。同時使用金融租賃的創新模式,盤活金融資源,規劃開發平台,並規劃併購整合百金新能源公司,與其合作,控股風電建設項目。
今年預計開工500MW,同時有一大批項目進入國家風光核准計劃。 工程運維和EPC建設等服務業務,打開了新的盈利局面,形成新的盈利點。我們積極投入運維市場,工程服務部門簽訂2000萬的合同,估計未來時期,風電場運維和技術改造服務市場將達到4.0億多RMB,我們正在籌備工程運維服務公司,為公司轉型打下基礎。EPC建設逐步規範,已經開工的華能汕尾的工程項目,完善了明陽的 EPC開發模式,建立了工程建設--管理--回款的完整體系,為今後的建設積攢了經驗和立下了標準。
海外市場方面,我們突破了產品出口限制。MY1.5MW-89米機組獲得了GL認證,推動我們突破了印度市場。印度市場,將成為我們海外的巨大增長點。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西部戰略,推動西部優質資源的開發,佔領市場制高點。我們重點推進云南、青海、西藏,寧夏,內蒙,新疆等優質資源的開發,推動項目核准並落實新訂單。MY 將成為三大廠家中,唯一一家能同時在西南,西北,華北佈局的公司。
MY 將堅定實施第二步戰略,確保產品領導地位,海上領導地位,產品創新地位。我們也將實施創新的商業模式,確保產品戰略,確立明陽的領軍地位。
互動環節問答:
Q:1.5MW價格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價格,改變多少?行業今年新增裝機20-23GW,15年展望? A:1.5MW價格,整體來看,比2013年新中標價格高了5-8%,還是在上升,是大的趨勢。但客戶的要求,服務和配置也比往年有所改變。整體新接訂單毛利率可以達到 16%以上。毛利率上升一方麵價格上升,另一方也來自運營成本的降低。我們公司下半年生產經營和經營形勢比較繁忙,預計市佔率會在去年基礎上有一定提升。對 2015 年,已經接到的訂單3.6GW,同時西部戰略,海上風電,海外,新的能源開發公司,在未來四個月還有新的訂
單,我們對明年公司經營情況保持穩健發展有充分信心。
Q:管理層,剛剛提到新的訂單毛利率會上升。能否披露新訂單的價格,或者三季度風機價格?二季度銷售費用有所上升,全年G&A3-4Q費用率是什麼情況?新訂單啥時候執行? A:關於平均銷售價格,基本在4000元/KW 以下,包括了增值稅。預料到 2Q 費用會輕微上升,預計這個數字全年會佔到收入比重10%左右 。
銷售費用增長是財務整合的問題,今年的交付比去年增幅很大,尤其今年下半年交付量大以後,運輸成本會增加,現在確認的收入是去年交付的產品,兩者對比比例上升;另外一種情況,新簽訂單會在明年上半年交付,確認收入是明年下半年。當然,我們上半年新簽訂單和下半年交付訂單價格是相近的,是台階式上漲。
和最糟糕時期說再見 煤炭將顯黑金光芒?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45

隨著價格顯露持穩跡象,一些大型國際船運公司暗示,萎靡了兩年多的國際煤炭市場似乎已經度過了最為糟糕的時期。
《華爾街日報》援引礦業高管消息稱,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際大買家需求似乎正在改善,一系列的礦山關閉應該能夠通過抑制供應而最終令市場重啟動能。
澳大利亞Whitehaven Coal Ltd.首席執行長Paul Flynn說,最近幾個月,他越來越看好煤炭市場前景。盡管過去一段時間環境十分艱難,但現在他看到了供應過剩出現改善跡象,這是個好消息。他還表示,未來一年公司有望恢複盈利。Whitehaven Coal向日本、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出口煤炭。
這種樂觀看法與之前截然不同,就在幾個月前,煤礦企業還就市場供應持續過剩發出了警告。不過,他們沒有預計市場將大幅反彈,並預計複蘇過程將是漸進的。
兩年來,受需求疲軟、產能嚴重過剩拖累,國際煤炭業遭遇重創,價格徘徊在五年最低點,部分礦山被迫關閉。煉鋼原料之一煉焦煤的價格接近七年來的最低水平。

國際能源署表示,煤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品,也是電力供應的最大來源之一,約占全球的40%。
《華爾街日報》還援引分析師們預計稱,印度的電煤進口增加將推動煤炭價格走高,因為今年印度的季風雨不像往年那樣強烈,導致水力發電量減少。
煤礦企業減產可能推動冶金用煤反彈。Whitehaven估計,單單是過去幾個月里,煤炭產量就減少了約2000萬噸。
花旗(Citi)分析師Ivan Szpakowski預計,中國的工業活動將在年底前升溫,這將拉動煤炭需求。此外,為達到環保目標,中國和其他一些煤炭進口國也在尋求改用優質煤。分析師們稱,相比之下,擁有低質煤儲備或生產成本高的煤礦企業將繼續面臨挑戰,並且不得不進一步減產。
目前,季節性因素也將成為推動煤炭價格上漲的重要動力,因為冬季通常是煤炭需求增加的季節。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冬季利用煤炭取暖。
華爾街見聞網站曾提及,就中國國內來說,特大型煤炭供應企業中國神華、伊泰等企業相繼發布限產計劃。盡管最終效果難以預料,但該舉措將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嚴重過剩的情況。
《華爾街日報》還援引Paul Flynn消息稱,另一個震動市場的消息是,印度最高法院8月份裁定,1993年之後發放的煤礦執照均為非法,這增添了煤炭供應前景的不確定性,或成為煤炭價格上漲的催化劑。即便國內煤礦均處於運作狀態,印度仍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煤炭,因為國內的電力需求不斷上升。
然而,全球動力煤發貨量最大的生產商嘉能可預計,從2015年開始動力煤需求增速將再次超過供應增速,進而推高價格。嘉能可首席財務長Steven Kalmin今年8月曾表示,近期動力煤價格似乎已觸底、企穩、且略有回升。
黑石放棄投資俄羅斯:好時期找不到能做的 壞時期什麽都不能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15

英國《金融時報》稱,全球私募巨頭黑石集團決定“放棄俄羅斯”,這顯示出即使關系良好的西方投資者也在逃離這個國家,避免與該國有生意往來。
自從聯合創始人Stephen Schwarzman加盟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之一的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國際顧問董事會之後,黑石集團發現很難在俄羅斯找到好的投資生意。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三年前由俄羅斯政府出資設立,總規模達100億美元。
為開拓俄羅斯市場,黑石集團還曾聘請前ING荷蘭國際集團投資銀行負責人Dmitri Kushaev作為俄羅斯顧問,以及一位前私募高管,一位高級顧問。但黑石並未在俄羅斯設立辦公室。
一位知情人表示,黑石當前此舉將令該集團試圖闖入俄羅斯市場的野心扼殺在搖籃里。
當前,歐美對俄制裁禁止個人、有國資背景的企業或銀行集團與俄羅斯發生往來,這導致西方對俄投資凍結。不過,黑石放棄俄羅斯並不單單是歐美制裁禁令的原因,因為過去三年,該集團也沒有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上述知情人稱:
在風平浪靜的時期,黑石找不到什麽能做的;在局勢嚴峻的時候,黑石無法想象能做什麽。
不只是黑石,歐洲重建與發展銀行(The 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也停止了對俄羅斯的新投資。該行在過去30年對俄羅斯多數非常成功的私募集團進行資金支持。
國際收購集團甚至在烏克蘭危機發生之前就對俄羅斯表示出憂慮,他們害怕這個國家的貪腐、政治幹涉和複雜的法律系統。(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難道要下載七八個音樂軟件嗎?數字音樂版權的“戰國時期”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59

唱片時代,藝人大紅之後,下一張專輯會被各家唱片公司搶得頭破血流,以求獨家。如今的情況變為:各音樂數字平臺版權混戰,當紅歌手被瓜分得七零八落,對聽歌的人來說,這意味著,需要在手機上下載七八個App。圖為張靚穎專輯的QQ音樂首唱會。 (CFP/圖)
以前大家活在心照不宣的盜版中,誰也不比誰高尚多少。如今一部分音樂先正版了起來,版權卻並未因此更得到尊重。
封殺、版權、高價、“音樂來自第三方”……音樂App處於混戰、燒錢階段,音樂人真的成了強勢甲方?
“微信剛剛封殺我們的時候,我們的用戶活躍度和新增數都創了新高。”網易雲音樂總編輯丁博雲淡風輕地一笑,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當然,從長遠來講,沒有影響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封殺”事件發生在羊年春節前,2015年2月4日前後,蝦米音樂、天天動聽、網易雲音樂三款音樂軟件先後毫無征兆地被微信屏蔽。
最先跳腳的是一批骨灰級用戶,他們固執地用截圖的方式繼續分享來自網易和蝦米的音樂,如堂吉訶德鬥風車般對抗著騰訊。更多的人則默默給手機裝上了QQ音樂。
騰訊方面義正辭嚴,宣稱自己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是因為對方涉及“盜版”,盡管競爭對手和一些行業觀察者堅持認為,“搶占市場份額”才是他們的第一目的。
騰訊也的確有“捉賊”的底氣。這一兩年,騰訊大手筆地入手了一系列獨家版權,包括《我是歌手3》、《中國好歌曲2》、JVR、相信音樂等。並與華納音樂、索尼音樂——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二——達成獨家版權合作。這意味著,包括周傑倫、五月天、蕭敬騰、韓庚、林俊傑等人在內的一批歌手,都要從其他一切數字音樂平臺下架。
這恐怕是美國的音樂人無法想象的。他們的音樂可以同時擺在iTunes、Google play和Amazon上,IFPI(國際唱片協會)、RIAA(美國唱片業協會)會幫他們關註下載量,並收費。但在國內,誰都知道“音著協”作用微小,形同虛設。
2015年初周傑倫與昆淩大婚時,蝦米網就開始在手機App上“撒嬌”——“傑倫的版權我們暫時買不起,但我們依然祝福傑倫的婚禮。”專題中包括了八首來自蔡依林、徐若瑄、溫嵐、侯佩岑等周傑倫昔日緋聞女友們的歌。
蝦米買不起周傑倫,但有阿里巴巴撐腰,他們買了滾石,並在2014年花天價拿下了《中國好聲音3》,又在2015年初,從騰訊手中搶回了華研(旗下包括SHE、飛輪海、林宥嘉等歌手)。不過,這些在蝦米音樂CEO王皓看來,都只是“迫不得已的自衛”。
進入2015年4月,積累了多年版權的海洋音樂,據傳也即將與用戶量龐大的酷狗、酷我音樂合並。
對於還沒賺到過什麽錢的數字音樂平臺們而言,是繼續在這場版權大戰里砸錢,還是退出戰場另辟蹊徑,這是個問題。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版權獨家都是耍流氓?
王皓一直引以為豪:蝦米是最早開始探索收費模式的國內音樂網站。雖然往前追溯幾年,這件事顯得有些尷尬:那時蝦米的音樂大多由第三方上傳,用戶卻得付費下載。
獨立音樂人李誌和周雲蓬曾為此憤怒,2010年他們召集了一批音樂人抗議,並出走蝦米。此事給這個小眾且精英化的音樂網站帶來了十分不光彩的影響。
李誌再次回到蝦米已是2014年8月,回歸的前提是雙方重新達成了版權合作。蝦米為此制作專題“李誌來了”,懸掛首頁好幾天,似乎在宣告著自己的“洗白”。那時,有了阿里巴巴做靠山的蝦米,資金力量已不同往日;而來自QQ音樂的版權壓力,也讓蝦米不得不盡快解決掉這個問題。
出於“自衛”,蝦米往版權上扔了數以億計的人民幣,收入卻不足支出的五分之一。按照官方數字,蝦米現有的用戶量達5000萬,其中有多於2%的付費用戶,按照包季付費(40元/3個月)計算,收到的也只有4000萬人民幣而已。
花費最大的《中國好聲音3》,帶來的流量顯然很可觀,“但要說性價比,實在是不好說。”王皓顯然很心疼那筆錢,“真的很貴。”
錢花得很不舒服。蝦米擁有滾石唱片的獨家版權,為了讓其他音樂網站上的周華健(滾石旗下歌手)下架,王皓遍訪競爭對手,最後發現:這個江湖實在沒有什麽道理可講。走法律程序也不現實: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打下來,自己的獨家版權到期了,對方也就罰個十幾萬——按照已有的判例,平均每首歌處罰金額都不到200元。
更不舒服的是,在蝦米不得不用“前女友們”戰略為周傑倫慶婚時,網易雲音樂的用戶卻可以毫無壓力地試聽並下載周傑倫的全部30盤專輯。只不過在播放這些音樂時,會滾過一行字幕:“音樂來自第三方。”蝦米花重金買下了華研國際的版權,但QQ音樂上,林宥嘉的曲目仍被試聽和下載,同樣有一行小字:“音樂來自第三方。”
“第三方渠道到底是不是合法,一直沒有明確的說法。”網易雲音樂主編丁博對南方周末記者承認,這種處理方式有點兒“打擦邊球”。
版權司法管理混亂,激發了“第三方”這種中國式智慧。王皓認為“第三方”只是掩耳盜鈴的障眼法,他寧願下架一切被別人獨家了的音樂。但這並不意味著,蝦米的曲庫里就都是正版。
有人在“知乎”上質疑過蝦米的版權,王皓用自己的知名ID“南瓜”作答:“正版化的進度持續進行中。”言下之意,盜版依然在——這部分音樂處於真空中,還沒有來得及被正版,更別談獨家。但因為不被加以任何標識,也就沒有人知道它們是盜版。
江湖更亂了。以前大家活在心照不宣的盜版中,誰也不比誰高尚多少。如今一部分音樂先正版了起來,版權卻並未因此更得到尊重。“哪怕是再爛的遊戲規則,也好過沒有遊戲規則,但現在就是完全沒有遊戲規則。”王皓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道。
王皓最感憂慮的是,這一輪版權戰的發起者QQ音樂,恐怕並沒有打算靠著強勢的正版資源把行業引向正軌。
“如果把購買版權看成進貨,總得有一個賣貨的部分。”王皓說,“如果不做出任何收費的努力,說白了只是一個壟斷資源、占領市場份額、忽悠資本市場的動作,那麽未來三年之內,數字音樂創新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為錢都砸到版權上去了,還收不回來。”
丁博的看法相同:“究竟能不能在版權獨家後,建立起一個正常的營收體系,這是關鍵。”
究竟能不能?2015年3月24日,在深圳舉行的QQ音樂媒體分享會上,南方周末記者公開提出了這一問題。QQ音樂品牌負責人公開的解釋是:“現在談賺錢為時過早,這麽多年,從傳統到數字音樂,都沒有解決盜版問題。”
事實上,QQ音樂在收費模式上曾有過成功嘗試。2014年底,周傑倫新專輯《哎呦,不錯哦》發行。QQ音樂在網站上做了數字專輯預售,每張定價接近20元人民幣。盡管兩天後,這批音樂就可以免費試聽和下載,專輯還是賣出了15萬套。
因為與騰訊社交產品的掛鉤,“QQ音樂綠鉆”也成為同行業中的佼佼者。綠鉆服務最受人歡迎的一點是:可以為自己的QQ空間設置好聽的音樂背景。
騰訊並不著急談錢,他們寧願把正版免費,然後嘗試“商業化的創新”。但騰訊越不著急,競爭對手就越著急——如果只是互相消耗資本,最終只會擠死錢少的。
至少音樂人包小松對於與騰訊的版權合作十分滿意:“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獨家版權的形式是最好的,相當於給我們的音樂人都找到了一個幹爹幹媽。”
唱片公司還有什麽用?
音樂人姚謙把這一輪數字音樂獨家版權的爭奪,理解為“贖回”——“對我們曾經沒有得到的報酬的一部分贖回。”接著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嘿嘿一笑:“雖然這些錢也沒落到我口袋里。”
姚謙為蕭亞軒創作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為江美琪創作的《親愛的你怎麽不在我身邊》,以及大量握在索尼、華納手中的作品,都被QQ音樂買走了獨家版權,但姚謙本人並沒有拿到錢。
丁博問過許多詞曲作者,他們都和姚謙一樣,尚未從數字音樂平臺買走的獨家版權里分到一杯羹。在丁博看來,版權大戰最大的受益方,目前是一些老牌唱片公司,他們“靠著遺留的音樂版權換得巨大利益,來維持現狀”。
“當然了,唱片公司可以說,我們拿到了更多的錢,才能做歌手、做音樂,但誰看見了呢?以前我們老會提,XX公司的‘天王宮’、XX公司的‘天後宮’,但這些年來,一些國際唱片公司在中國市場上只是賣版權,並沒有什麽讓人尊敬的進步。”丁博說。
王皓更進一步,把這些大的唱片公司稱為“收割機”:“曲婉婷火了,就來跟曲婉婷簽一下,事實上,沒有互聯網營銷、沒有進一步把她捧紅,唱片公司在這方面是束手無策的。”
對唱片公司失望後,做出最快反應的是藝人自己。周傑倫、王力宏、陶喆、吳克群、孫楠……越來越多的藝人放棄與唱片公司簽約,選擇單幹。歌手胡彥斌甚至在一次演講中宣稱:“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唱片公司了。”
胡彥斌做出這個判斷,始於2006年。當時,他與唱片公司尚未合約期滿,可公司已當他是隱身:沒有新聞曝光,沒有預算開演唱會。一怒之下,胡彥斌自己找了贊助商,自己策劃、組建團隊,在全國做了八場演唱會。
王皓捕捉了這樣的市場變化。他找來時下最火的汪峰工作室、小範圍內十分受歡迎的“好妹妹樂隊”,以及長期在蝦米分享作品的一批獨立音樂人,寄望於用“蝦米音樂人”的整合模式,來對抗版權壟斷式的競爭。
這種模式的本質是:蝦米提供平臺,音樂人各顯神通,用戶可以免費試聽下載,但要聽高品質音樂,就要付費;音樂人也可以選擇開放免費,以博取更多的聽眾。蝦米音樂根據用戶喜好和點擊對音樂進行推廣,但不從中抽成,號稱“收入全歸音樂人”。
王皓曾豪情萬丈地為蝦米定下一個“百萬音樂人計劃”:一百個音樂人,每個人能通過蝦米賺一萬塊。百萬的總數很快實現了,可收入能到一萬元的人屈指可數。防止四海皆準的“二八”定律再次起效:排在最前面的幾個人,賺走了絕大多數的收益。
在蝦米上被試聽最多的音樂人,還是汪峰。緊隨其後的,既非上過《我是歌手》的李榮浩,也非人們熟悉的曲婉婷,而是作曲家石進。石進在蝦米上傳的純音樂作品《夜的鋼琴曲》累積有近8000萬點擊量,他因此收入頗豐;但在其他音樂網站,石進鮮人問津。
音樂人程璧在蝦米上獲得的點擊量是800多萬,這個數字不算少,足以長期占據“蝦米音樂人”首頁的重要推薦位。然而,巨大的點擊量為程璧換來的直接收入,卻很少。“現在還是得靠賣實體唱片和商演。”程璧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依照用戶投票,程璧的第二張專輯《我想和你虛度時光》入選了蝦米的“尋光計劃”。尋光計劃旨在幫助獨立音樂人進行專輯制作與宣發,蝦米會扮演半個唱片公司的角色,並占有專輯的部分版權。
“我們賭的就是未來產業方式的變化。只要有才華,通過互聯網你就可以成為明星,不必跟唱片公司簽約。如果這個模式成功,未來所謂獨家版權爭奪這件事,也就不存在了。”王皓對南方周末記者描繪著他眼中美好的未來。
但在音樂人姚謙看來,唱片工業瓦解之後,華語圈音樂人粗糙的成長方式,恰恰是最為讓他擔憂的。
前段時間,姚謙去參加IFPI(國際唱片協會)舉辦的一個國際歌手比賽。他清楚發現,韓國歌手的包裝系統很完整——從外觀、音樂定位,到表演形式都十分到位。相形之下,華人歌手揣著一首歌,上臺便唱唱唱。“用自以為很厲害的方式,使勁地賣力地表演。模仿自己心目中的巨星。”姚謙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其實很糟糕。”
“也有一些獨立音樂人會拒絕系統的經紀。事實上國外的獨立音樂人,都有完整的經紀,這也是為了聽眾更好地享受他們的音樂。”姚謙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顯然,經紀系統尚未進入任何一個試圖顛覆舊傳統的新型音樂平臺眼中,包括蝦米。

版權司法管理混亂,激發了“第三方”這種中國式智慧。有些音樂App沒有歌手的版權,但仍然提供曲目的試聽和下載,只是同時會打出一行小字說明:音樂來自第三方。 (何籽/圖)
每個App都有自己的習性
今日版權混戰的場景,在姚謙看來似曾相識:唱片時代,藝人大紅之後,下一張專輯總要被各家公司搶得頭破血流,以求獨家。
但數字平臺不太一樣:當紅歌手被各家瓜分得七零八落,聽歌的人就得在手機上下載七八個App。
“我們做音樂,還是希望容易被聆聽到。”姚謙語氣謙和。
盡管也為尚未落入他口袋的版權費“贖回”感到高興,但有些事情姚謙並不認同。“我反對數字音樂平臺找來以前唱片公司的老先生、老太太,給他們個‘官’,把舊的關系、曾經紅的音樂版權拿來,就結束了。”姚謙覺得,數字音樂平臺應該努力的方向是:花功夫了解聽眾,合理地分眾、恰當地推薦音樂。
在這方面,蝦米有開發、調試多年的“蝦米猜”:通過分析用戶行為,智能推送歌曲。喜歡聽張國榮的,下一首可能會聽到陳百強;喜歡李榮浩的,蝦米則會推薦獨立音樂人馬頔——不光是推送相似歌曲,還會有適當的引導,以便讓新歌和新人能進入聽眾視野。這也是石進在其他網站鮮人問津,卻在蝦米點擊超8000萬的原因。
姚謙則比較認可網易雲音樂的模式。作為行業的後來者,網易雲音樂2013年才正式上線。那時,包括QQ、蝦米、酷我、酷狗、多米、百度、天天動聽在內,已經有近十種音樂產品霸占著用戶的電腦和手機。網易要想出頭,只能做點“與眾不同的東西”。
歌單,成了網易雲音樂設計之初最重要的概念——這並不新鮮,在豆瓣上,網友早就習慣把自己喜歡的電影和書籍分門別類,做成“豆列”。但在數字音樂市場,沒人覺得歌單會成為一款音樂軟件的核心競爭力。
早期推廣時,網易請一批藝人、歌手、音樂人,制作自己的歌單,再向用戶推送。於是,剛到網易的用戶可以窺探丁磊的音樂喜好,喜歡樸樹的也能驚喜地發現,App首頁為他推送了“樸樹的個人推薦”。一些資深樂迷聽多了歌單推薦,便開始建立自己的歌單,點擊量高了,也就成了新的“大V”。
網友修治在網易雲音樂上有一千多粉絲,不算太多,但比丁磊多。他認為網易歌單十分適合他這樣的“強迫癥患者和整理癖人士”。修治受人關註,是因為曾在宋冬野的作品《關憶北》下發表了一條評論,追溯他被歌聲觸發的一段少年記憶,一個關於人字拖的荒誕故事。
沒有什麽模式不可複制。網易也有蝦米引以為豪的“音樂人”計劃,蝦米則借鑒了網易曾經視為核心的“歌單”模式。百度音樂更進一步,為歌單冠以“智能”之名,要結合用戶所處的情境——時間、地點、周圍環境,乃至家具布置、盤中食物來推薦歌曲,一腳跨進了音樂的“生活化”;QQ音樂又打算把生活化的音樂再硬件化,要推出智能音響、車載設備。而同樣的計劃,蝦米和網易也有。
在姚謙看來,最終,伴隨著各家網站日益穩定而明確的氣質,數字音樂平臺勢必會完成分流。只不過這樣的分流,不會,也不應當是以版權的割據來劃分。
(孟雨蒙對本文亦有貢獻)
HTC市值遇“腳踝斬” 僅為巔峰時期的6%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1/929300.html
兩地的股市兩重天,A股企穩大漲,臺灣股市則一片慘淡,而受此前業績低迷的影響,HTC的股價連日下跌,7月10日,HTC的市值縮水為18億美元。而在2011年,HTC的市值巔峰為300億美元。與巔峰時期相比,HTC的估值與市值並不是“腰斬”,而是遭遇“腳踝斬”。
兩地的股市兩重天,A股企穩大漲,臺灣股市則一片慘淡,而受此前業績低迷的影響,HTC的股價連日下跌,7月10日,HTC的市值縮水為18億美元。而在2011年,HTC的市值巔峰為300億美元。與巔峰時期相比,HTC的估值與市值並不是“腰斬”,而是遭遇“腳踝斬”。
對於HTC的巨虧,市場並不意外。對此,專家早有解讀和評判,一方面是行業增速放緩,一方面是產品自身與營銷定價問題。對於一個具體的市場主體,任何簡單的兩分法判斷都有失公平,最好的方式是追溯與反思。
時間回到2011年1月1日,北京午後虛幻的陽光沒有阻擋冬日的寒冷,東三環CBD在節假日顯得格外冷清。根據朋友短信提供的地址,我從地鐵站出來後,繞了幾個彎,終於找到了一家位於建外SOHO某間狹窄的辦公室的某科技公司。
進門之後,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不到30平米的屋子里,擠滿了各地趕來買手機的人,這其中,絕大多數又是因HTC慕名而來。就這樣,在現場氣氛的感染下,不到3分鐘的時間里,我決定購買一部歐版HTC手機——人生中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機。
擁有類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彼時,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可以選擇的範圍並不大,諾基亞守著塞班“一畝三分地”、摩托羅拉癡迷於自己的智能系統研發,卻又遲遲找不到突破口,三星則正在追趕的路上遙望。對於希望用上智能機,又買不起蘋果的人來說,HTC是再好不過的對象。
是年3月,HTC董事長王雪紅以2006億新臺幣的身價榮登福布斯雜誌富豪排行榜,並擠下郭臺銘成為臺灣首富。這源於王雪紅敏銳的市場嗅覺。2007年當蘋果在美國初顯鋒芒,王雪紅便意識到智能手機的未來,綁定安卓系統,從代工手機轉向HTC自主品牌手機生產,同時采取機海戰術,形成差異化戰略。HTC版圖迅速擴圍。不過,老牌廠商已經開始行動,三星也選擇安卓系統,並同時推出高中低端全線手機產品。HTC純硬件代工起家背景的局限性逐漸顯露。
此時,智能手機的技術門檻正在變得越來越低,大陸各路人馬磨刀霍霍,華為、中興、魅族、長虹、海信、方正、紫光、聯想、神州、長城等都在布局智能手機。盡管其中失敗者眾,但這些犧牲者為後來的手機廠商探明了道路,也為HTC帶來了更多實力強勁的競爭者。互聯網公司不再按傳統思路做手機,而是大炒粉絲經濟。
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但在諸多廠商的圍剿下,HTC城池連連失守,2012年第四季度,HTC實現營收600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41%,凈利潤同比下滑91%。
值得註意的是,這不是暫時性下滑,此後三年,HTC營收不斷下降。大陸小米、華為等廠商陸續興起,他們不僅在技術上日臻成熟,並且在營銷手段上更貼近消費者。在最新的手機銷量排行榜里,前十位已經找不到HTC的影子。
王雪紅並非沒有試圖改變這一現狀,重新出任CEO,推出高端旗艦機Aero系列。不過,這一切似乎無濟於事。3月份推出的高端機型“HTC One M9”銷量慘淡,甚至在美國遭遇半價甩貨。
另一組消息是,最新的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接近飽和。而中國本土的手機廠商卻仍然在蜂擁而上,爭奪這片幾無增量的市場。7月6日,HTC公布第二季度財報,稅後虧損80.3億元,每股稅後虧損9.7元。三星與HTC一樣,二季度財報不及預期。
所有信息顯示,智能手機在重蹈PC時代的覆轍。近日,王雪紅在內部的公開信中提出了四點轉型:1.強化智能手機發展;2.大幅降低營業成本及改善運營效率;3.內部流程合理化;4.積極發展新業務。
從以上四點來看,從保住利潤的角度出發,HTC更多的是縮減成本,未來HTC的利潤賬本會更加好看。但HTC繼續做手機,也許會讓自己深陷泥潭,據悉,HTC效仿惠普將諸多生產線外包,但惠普在外包之後質量出現的種種問題已經在警告HTC,這樣的方式並不可取。或許這也是HTC逐漸收縮手機戰線的策略之一,放棄手機,適時止損,是明智之舉。
HTC的新業務是虛擬現實與智能醫療,它們才是HTC救贖的重要倚靠。HTC ViVe虛擬現實頭盔與Grip智能手環已經問世,後者幾無新意。綜合看來,只剩下虛擬現實業務留有想象空間,但這樣的HTC你還看好嗎?
-
央廣網
-
李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霍亂時期的創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02/153582.shtml
導讀 : 本文系我司第一筆桿劉建強大師所撰寫的一篇關於創業觀察的雋永小文,文章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對創業熱潮進行了描寫。在珍藏數月後,文章首次對外發表。溫馨提示:本文為虛構作品,請勿對號入座。
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馬爾克斯說愛情的癥狀和霍亂相似。據我觀察,創業與霍亂的相似度更高。
致病因素及癥狀
霍亂大多因食物或水受霍亂弧菌汙染進入人體導致。創業之傳染性較霍亂遠勝,可通過談話、傾聽、對視迅速傳播,甚至可以不假傳染源,僅僅由於一次遐想而獲染。
感染了霍亂弧菌的病人大約有75%不出現任何癥狀,但是在感染後的7-14天內,這種細菌會出現在病人的糞便中,從而有可能感染他人。產生創業念頭的人大約有90%在隨後數日內恢複平靜,人畜無害,其中10%成為該念頭的終身攜帶者,並有半數左右在未來歲月里至少發作一次。
霍亂潛伏期較短,由兩小時至5天不等。出現癥狀的霍亂病人中,80%癥狀呈輕度或中度;20%癥狀嚴重,如未及時治療,可在數小時內死亡。創業念頭潛伏期短者僅為瞬間,長者可達數年,但與霍亂相仿,真正付諸行動者多數屬一過性激情速燃型,淺嘗即止。僅有不足20%的付諸行動者成為堅定的創業者,無論多麽及時的積極幹預都已無法挽回。
霍亂初期患者多頻繁上吐下瀉,體液與電解質因此大量失去,循環衰竭,表現為血壓下降、脈搏微弱、尿量減少甚至無尿。創業初期,創業者每每亢奮與焦慮交替,失眠與失眠連續,使用各種音量重複B2B、C2C、O2O等類似維生素名稱之詞語,體內循環紊亂,血壓上躥下跳,心律嚴重不齊。
大量吐瀉造成霍亂患者脫水嚴重,身體虛脫,口幹舌燥、皮膚皺縮無彈性,眼窩深陷、四肢冰涼,肌肉痙攣或抽搐。創業中途,資金支出失控,續航能力漸弱,創業者開始對所選方向產生自我懷疑,融資或出售根本無望,雪上加霜。比融資根本無望更為惡劣的是被投資即將談成又變故橫生,投資人蹤影再難尋覓,此時或遠或近又傳來某某融資多少億某某被多少億收購某某即將上市之真假喜報,創業者豈止四肢,心臟都涼了。
治療及預防
霍亂遠非不治之癥,及時且適當的治療可使其死亡率控制於1%以下。不幸的是,創業成功的概率大大低於霍亂的可治愈率,因其變量太多,靶向治療基本不可能。這使得創業看起來如同賭博,但它一旦成功帶來的成就感及創業過程的艱難繁雜又絕非賭博可以比擬。
迄今世界範圍內的霍亂流行共有7次,前6次主要發生於19世紀。1961年開始的第7次大流行延續至今。霍亂的傳播與不合格的環境衛生密切相關,城市周圍的貧民區是典型的高危地區。創業與衛生狀況的關系尚有待觀察,但其最初的確與貧困、生存環境惡劣直接相關。
就中國而言,目前正在經歷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第4次也是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創業大流行,擺脫貧困狀態或者追求更多的財富仍然是導致創業流行的主要因素,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以及由此帶來的生產、消費方式的巨大改變,輔以貨幣超發,使創業的機會空前增加、起始難度大為降低,以創業為一種生活方式包括盲目仿效者也隨之大量出現。
這種近乎群眾運動的狀態已經對社會心理、經濟秩序等方面構成威脅,表現為年輕人厭倦日常工作、偏好白日做夢,判斷力日趨遲鈍,行動能力弱化,交通事故頻發,公司員工流動率(項目小組整體出走的例子並不罕見)大幅度上升以致眾多公司千人一面乃至所取名字亦漸趨統一。通常有效的幹預來自於資本供應的緊縮、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政-府政策的左搖右擺,但與霍亂治療的較小副作用相比,前者更類似於針對癌癥的放療和化療,在遏制創業流行的同時也將給創業接近成功者帶來相當大的傷害。
人員流動
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將霍亂疫苗接種證明作為入境條件。同樣,也沒有一個國家因入境者有過創業經歷而拒絕其入境。但需要提醒的是,中國創業者如果決定移民創業,可能亞洲北部、中西部和非洲是較好的選擇,那里對各種產權的保護或許更為寬松。
古蘭名物考(一)先秦時期北方並無栽培國蘭的證據
古蘭名物考(一)先秦時期北方並無栽培國蘭的證據
狹義的蘭僅指國蘭 洋蘭屬於廣義的蘭花前言
「名者,實之賓也」,名實理應相符。但問題是名稱是死,人腦則靈巧多變。古今名實混淆,弄得繞纏不清的事例,可謂數不勝數。例如,香港的菠蘿包一般都沒有菠蘿,但鳳梨酥則一定有;假菠蘿(露兜勒)名稱十分老實,而「土製菠蘿」便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明白其所指。翻開古籍,我們經常會見到「蘭」字。直到今天,不少人仍喜歡拿來替子女取名。但「蘭」究竟是指甚麼植物,是否就是今天的蘭花?相信便不是一般人會想到的。
蘭科植物種類繁富,今天的統計已超過二萬種,數量僅次於菊科,是植物界的第二大家族。從中國園藝發展的角度看,「蘭」可有廣狹二義。廣義的蘭花是泛指所有蘭科(Orchidaceae)植物,包括香港花巿常見的蝴蝶蘭、加多利亞蘭、文心蘭等等。但傳統中國人喜歡栽種的蘭花,卻僅指狹義的「國蘭」,即蘭科蕙蘭屬(Cymbidium)的植物,例如春蘭、建蘭、墨蘭,並不包括洋蘭。情況一如「菊花」,廣義可泛指一切菊科(Asteraceae)植物,如萬壽菊、波斯菊、勳章菊之類,但國人一般是專指狹義的菊科菊屬(Chrysanthemum)花卉。
今天不少以「蘭」來命名的植物,諸如君子蘭、米仔蘭、蟹爪蘭、風雨蘭、吊蘭……,通通都是冒牌假貨,跟蘭花風馬牛不相及。而這種名實混淆的現象,由來已久。早在南宋時,學者陳傅良(1141~1203)便曾撰寫《盜蘭說》一文,譏諷這種胡亂以「蘭」來替植物取名的現象。但事實上,究竟是誰是真正的盜竊者,襲取了他人名號,細究起來也不好說。以下嘗試就古代文獻的記載,對此問題略作探析。
一、 先秦時期北方並無栽培國蘭的證據
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皆在北方黃河流域。南方後來居上,趨勢發端於六朝,奠定於南宋,完成於明清。因此,先秦時代的文獻,其中以五經為代表的儒家經典,大致上可視為黃河流域的文化結晶。
經籍中提及「蘭」字很多,其中有些只是隻言片語,例如《周易.繫辭上》所謂「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光憑此自然無法決定是甚麼植物。經過分析資料,我們首先看到一現象,古「蘭」深入日常生活,具有近同衣食的地位。例如《禮記.內則》有此記載:「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茞蘭,則受而獻諸舅姑。」意即媳婦若受到娘家餽贈東西,應先獻給家翁和家姑。衣服、布帛、佩巾之類都很易理解,但何解會向出嫁了的女兒送贈茞蘭(芷蘭),便有點奇怪了。我們只有瞭解古「蘭」具有近乎宗教的涵意,有別於一般園藝觀賞花卉,才可揭開謎團。而絕大部份有關古「蘭」的資料,皆可確定所指的,並非今人所栽植的「國蘭」類植物。
甲、吉蘭征夢
今天的河南省,古代稱為中原。春秋時代的鄭國,疆域就在河南省境內。鄭國有國君鄭穆公,姓姬名蘭,一些著名故事,例如弦高犒師、燭之武退秦師等,皆與他有關。至於他取名的由來,根據《左傳》宣公三年的記載: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征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相傳鄭穆公的母親燕姞(按:這是春秋時代位於河南省的南燕國,姞姓,不是位於河北省,日後戰國七雄之一的姬姓燕國),是位「賤妾」,某天做夢見到自己的祖先伯鯈,並送她「蘭」,說是賜她一個兒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意思就是說蘭有香氣,人人喜愛它。後來,鄭文公遇到燕姞,要求「寵御」她,燕姞卻推辭,說怕自己地位低微,並無名份,萬一有了身孕,如何能夠證明是鄭文公經手。她要求鄭文公把他帶來的「蘭」送給她作信物。後來,她果然誕下鄭穆公。《史記.鄭世家》的記載大致相同,「(燕姞)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蘭為符。遂生子,名曰蘭。」「符」就是信物、證據之意。
今天的男士,往往也會在求愛前送贈異姓玫瑰花。但細心分析這個故事,此「蘭」不會是國蘭的鮮花。因為作為證物,燕姞至少要確保,由她懷孕直到誕下麟兒,這東西不能萎謝或者變質;同時,這件東西必須具備一定的直觀性,大家一望便知道,就是鄭文公所有。隨隨便便找件東西,人將不相。顯然,縱使是盆栽的國蘭,也不具備如此條件。最合理的推斷,燕姞其實是要求鄭文公把他身上佩戴的「蘭草香囊」解下來,作為證物。諸侯王室御用的衣物,具有一定的形制式樣,普通人難以偽造。順此思路,伯鯈所謂「人服媚之」,「服」也絕對不是服食之意。「服媚」也不應是一個整詞。杜預注:「媚,愛也。」近人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服媚』之者,佩而愛之也。」楊注可謂確解,因為屈原《離騷》正正就有「紉秋蘭以為佩」的詩句,即把秋蘭縫紉為佩袋。「服媚」就是佩帶蘭草,香氣人人喜愛。
順帶一提,鄭穆公臨終的「刈蘭而卒」故事,如果順著《左傳》的文氣直解,便是鄭穆公生病後,他認為蘭是命根,蘭死他亦會死,於是便割取蘭草,然後身亡。如此,就是主動送自己登程上路,顯然是有點莫名其妙。首先,這裏的蘭不會是盆栽,更不會是當初鄭文公送給他母親的那盆蘭花。莫說鄭穆公活到四十多歲,盆栽國蘭若不分株繁殖,不能活得如此長久。何況,所謂「刈」,就是用鎌銍之類的刀具收割之意。盆栽的話,隨手便可拔掉,用不著刈。比較順適的理解,應該是「刈蘭」原屬平常的事情,蘭草長高了,便要收割取用。碰巧鄭穆公患病,偶然看到,覺得是不祥預兆,不久亦病逝。
乙、上巳秉蕑
鄭文公身上所以佩蘭,配合當時鄭國民間的風俗習慣看,主要目的應該是辟邪。《詩經.鄭風》有〈溱洧〉一詩,其首章曰: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药。
這是一首描述士女嬉戲遊春的民歌。一般皆同意,「蕑」字即「蘭」字。據唐代隋堅《初學記》所引《韓引章句》,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於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拂除不祥。」三月三日上巳節,行修禊事以祓除不祥,乃中國自古以來的民間風俗。暮春時節,氣溫漸暖,春意盎風,鄭國的青年男女,也相約於溱河與洧河上(今河南中部雙洎河及其支流),人各手執蘭草,又互贈芍藥(也是香草一種,不是今天的花相芍藥)。前者是取其芳香辟邪,後者則是求偶訂情。
同樣,這裏的蘭草,不管是鮮活植物,抑或乾燥香草,總之絕對不會是國蘭,因為黃河流域地處北溫帶,並無野生蘭花。有人或強辯,說先秦時代黃河流域氣溫較今天為高,氣候既有變遷,則野生蘭花也是有可能的。但問題是,縱使偶有野蘭,也不可能是漫山遍野,隨手拾取,人人秉執的。說這種話的人,首先得要承認,國蘭就是如此粗賤之物。真的想問問,他們能夠同意嗎?十分簡單的道理,要形成一種習俗,取材必須是方便易得的,否則便不會是集體行為。正如唐朝只有㶚陵折柳的風俗,但不會是㶚陵折梅或折菊,因為後者在數量上不能得到保證。
三國時,東吳人陸璣(261~303)撰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一書,他的解釋說:「蕑即蘭,香草也,主殺蟲毒,用於沐浴,祓除不祥。」毋庸置疑,若是配合以下一則故事看,陸璣之語,可謂是權威而又最符合實際的注釋。
丙、浴以蘭湯
先秦時代,蘭草主要的用途,是「祓除不祥」,韓非子提供了一個很有力旁證。我們知道,鄭國在戰國之初便為韓國所吞滅,韓國疆域大致上同於鄭國,首都是新鄭(即今鄭州),而韓非子也就是河南人士。《韓非子.內儲說下》記載一個燕國男人李季有趣的故事,謂: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內中,妻患之,其室婦曰:「令公子裸而解髮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於是公子從其計,疾走出門,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無有。」季曰:「吾見鬼乎?」婦人曰:「然。」「為之奈何?」曰:「取五姓之矢浴之。」季曰:「諾。」乃浴以矢。一曰浴以蘭湯。
簡單地說,李季常作出門遠遊,其妻與人私通。有次碰巧李季回家,撞個正著。於是妻子和侍婢急中生智,叫奸夫裸體而出。李季驚問是何人,眾人齊聲說沒有看見任何人,反指李季白晝見鬼。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假如國君不懂得運用權術來駕御臣下,那麼反過來,臣下便會串通一起去欺蒙他。就像那位戇男李季,不獨戴了綠頭巾,還被妻婢愚弄,安排「取五姓之矢浴之」。淋浴目的當然是想辟邪驅鬼。
根據韓非子自注,這個故事的另一版本是「浴以蘭湯」。顯然,前者所謂用人屎(矢)來淋浴驅邪,不會是現實行為(至少不會普遍),但卻較能增強喜劇的效果,而後者才是當日民間真正的風俗習慣。我們知道,澤蘭、佩蘭、藿香、薄荷一類的香草植物,氣味偏於重濁,跟蘭花的清幽之香,截然不同。前者對於鬼神,人們直覺上具有一種鎮攝作用,後者便不能了。(這點我們廣府人最能明白,每逢過年時節,又或遇到霉運阻厄,多喜以柚子葉煲水來淋浴,藉以祓除不祥,豈曾見過有人會用法國香水來辟邪)。更不要說,「湯」即熱水。乾燥中藥經過煮熱後,更能發揮精油的香味;相反,假如是蘭花,一經熱水燙熟,花香便會立即消失。因此,「浴以蘭湯」的蘭,絕對不會是國蘭,這點可無疑問。
丁、王者香草
今本《論語》並無任何孔子與蘭有關連的記載,但據東漢末年蔡邕所著的《猗蘭操》,說「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草,今之獨茂與眾草為伍。』」這段話歷來為藝蘭者所津津樂道,自此國蘭亦冠上「王者香」的美號(我每次見到這名字,便不期然會想到四大右派之一章乃器先生的最後一位夫人)。
首先,先從史源的角度說,孔子是公元前五百年的人,蔡邕(133~192)活於東漢末年,上下相差七百年,這近同我們今天談論宋明之間的事情,年代頗遙遠。何況這還是一條孤證,極可能只是一則民間傳說而已。
更重要者,即使撇開史料的真偽不談,問題一如〈溱洧〉之詩。所謂「今之獨茂」,茂就是繁茂、茂盛之意。而「猗蘭」之「猗」,也是此意。如《詩經.衞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毛傳》釋曰:「猗猗,美盛貌。」假如只是零星的三兩株,便不能說是猗茂了。而黃河下遊衛、魯之地,古代也不應該有一大片生長的野生國蘭。所以,蔡邕這條文獻資料,後人也不能拿來作為證明孔子曾經讚頌過國蘭的證據。
所謂「王者香草」,必須認清楚,原句之意是指「王者」所用的「香草」,並不是說擁它有「王者級數香氣」的花草。國蘭本來不屬於香草植物,它只有花香,植株本身並無香氣。孔子畢生的志願是尊王攘夷,恢復周禮。「王」必指周天子無疑。所謂「王者香草」,就是說它應該為王者所用,而今卻淪落荒野,與眾草為伍,這自然只是孔子自憐自傷的譬況。
戊、芝蘭之室
孔子另有一段廣為後人引用有關「蘭」的說話,是出自《孔子家語》。
孔子曰: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鱼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按:《孔子家語》一書屬於後人偽托的作品,編著者其實是漢魏之際的經學家王肅(195~256)。今天學術界對此一般無多大異議,可視作定論。芝蘭即茝蘭,或作芷蘭。〈岳陽樓記〉所謂「岸芷汀蘭」,其實皆應是香草。本來,單說「芝蘭之室」,對於確定「蘭」是何類植物,並無舉足輕重作用。但一般人容易在此產生疑問,故而值得稍作深入分析。
我們知道,香草性味重濁,一般除非數量極大,否則不容易透過空氣傳遠。通常是要人用手撥弄、搓揉,才能嗅到其中香氣。相反,國蘭花味清幽,一株吐芳,頓時滿室生香。如此,「芝蘭之室」的蘭,應該是指蘭花,而不是香草了。
分析這問題,首先,能否嗅到香氣,要視乎數量的多寡。正如放上少量的鮑魚,也不一定能讓人感覺得到。所以要說「鮑魚之肆」,是賣鮑魚的商店,那才一定不會嗅不到。同樣道理,假如房屋是用來貯存大捆大紮的蘭草,就像中藥店那樣,自然也能使人嗅到明顯的味道。
同時,中國古代還有使用火燒蘭艾之類作煙薰的用法,只是文獻直接的記載較少而已。《白虎通.考黜》引《王度記》曰:「天子鬯,諸侯薰,大夫杞蘭,庶人艾。」按:《白虎通》又謂:「鬯者,芬香之至也。.....陽達於牆屋,入於淵泉,所以灌地降神也。」鬯既可指用香草鬱金所釀製的酒(其香味能上達天庭,使神靈降臨),亦可指香草自身。例如《詩經.大雅.江漢》:「秬鬯一卣」,《毛傳》便釋曰:「鬯,香草也」。這裏既以鬯、薰、蘭、艾四者並列,而後三者皆植物,故鬯也當作解作香草。
至於薰,按照等差的遞減,是指比鬯稍差,而又比蘭、艾為高級的香草,一般皆視為蘭蕙的「蕙」本字。張揖《廣雅》:「薰草,蕙草也」;題為晉代嵇含所撰的《南方草本狀》亦謂:「蕙草,一名薰草,葉如麻,兩兩相對,氣如靡蕪,可以止癘,出南海」;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三.零陵香》:「古者燒香草以降神,故曰薰,曰蕙。蕙者薰也,惠者和也。《漢書》云:『薰以香自燒』,是矣。或云:古人祓除,以此草熏之,故謂之薰,亦通。」按《漢書.龔勝傳》謂:「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而《太平御覽》卷983〈香部三〉引《蘇子》則作「蘭以芳自燒,膏以肥自焫」。看來,古人將蘭蕙以火燒來取香,亦是文獻足徵的。
如是,所謂「芝蘭之室」,既可指房室貯放大量香草,亦可指用蘭芷香薰過。當然,也可指擺放蘭花。所以,這句話其實跟「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一樣,自身不能確定是何所指,自然也不能拿來論證中國人栽培國蘭已有三千年歷史了。相反,我們透過先秦其他文獻資料的對比,大部份所謂的「蘭」,都可確定不會是今天的國蘭。
古蘭名物探析(一)先秦時期北方並無栽培國蘭的證據
古蘭名物探析(一)先秦時期北方並無栽培國蘭的證據
狹義的蘭僅指國蘭 洋蘭屬於廣義的蘭花前言
「名者,實之賓也」,名實理應相符。但問題是名稱是死,人腦則靈巧多變。古今名實混淆,弄得繞纏不清的事例,可謂數不勝數。例如,香港的菠蘿包一般都沒有菠蘿,但鳳梨酥則一定有;假菠蘿(露兜勒)名稱十分老實,而「土製菠蘿」便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明白其所指。翻開古籍,我們經常會見到「蘭」字。直到今天,不少人仍喜歡拿來替子女取名。但「蘭」究竟是指甚麼植物,是否就是今天的蘭花?相信便不是一般人會想到的。
蘭科植物種類繁富,今天的統計已超過二萬種,數量僅次於菊科,是植物界的第二大家族。從中國園藝發展的角度看,「蘭」可有廣狹二義。廣義的蘭花是泛指所有蘭科(Orchidaceae)植物,包括香港花巿常見的蝴蝶蘭、加多利亞蘭、文心蘭等等。但傳統中國人喜歡栽種的蘭花,卻僅指狹義的「國蘭」,即蘭科蕙蘭屬(Cymbidium)的植物,例如春蘭、建蘭、墨蘭,並不包括洋蘭。情況一如「菊花」,廣義可泛指一切菊科(Asteraceae)植物,如萬壽菊、波斯菊、勳章菊之類,但國人一般是專指狹義的菊科菊屬(Chrysanthemum)花卉。
今天不少以「蘭」來命名的植物,諸如君子蘭、米仔蘭、蟹爪蘭、風雨蘭、吊蘭……,通通都是冒牌假貨,跟蘭花風馬牛不相及。而這種名實混淆的現象,由來已久。早在南宋時,學者陳傅良(1141~1203)便曾撰寫《盜蘭說》一文,譏諷這種胡亂以「蘭」來替植物取名的現象。但事實上,究竟是誰是真正的盜竊者,襲取了他人名號,細究起來也不好說。以下嘗試就古代文獻的記載,對此問題略作探析。
一、 先秦時期北方並無栽培國蘭的證據
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心,皆在北方黃河流域。南方後來居上,趨勢發端於六朝,奠定於南宋,完成於明清。因此,先秦時代的文獻,其中以五經為代表的儒家經典,大致上可視為黃河流域的文化結晶。
經籍中提及「蘭」字很多,其中有些只是隻言片語,例如《周易.繫辭上》所謂「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光憑此自然無法決定是甚麼植物。經過分析資料,我們首先看到一現象,古「蘭」深入日常生活,具有近同衣食的地位。例如《禮記.內則》有此記載:「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茞蘭,則受而獻諸舅姑。」意即媳婦若受到娘家餽贈東西,應該先獻給家翁和家姑。衣服、布帛、佩巾之類都很易理解,但何解會對出嫁了的女兒送贈茞蘭(芷蘭),便有點奇怪了。我們只有瞭解古「蘭」具有宗教上的功能(辟邪與通神),有別於一般園藝觀賞花卉,才可揭開謎團。而大部份有關古「蘭」的資料,皆可確定所指的,並非今人所栽植的「國蘭」植物。
甲、吉蘭征夢
今天的河南省,古代稱為中原。春秋時代的鄭國,疆域就在河南省境內。鄭國有國君鄭穆公,姓姬名蘭,一些著名故事,例如弦高犒師、燭之武退秦師等,皆與他有關。至於他取名的由來,根據《左傳》宣公三年的記載: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余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為而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征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相傳鄭穆公的母親燕姞(按:這是春秋時代位於河南省的南燕國,姞姓,不是位於河北省,日後戰國七雄之一的姬姓燕國),是位「賤妾」,某天做夢見到自己的祖先伯鯈,並送她「蘭」,說是賜她一個兒子。「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意思就是說蘭有香氣,人人喜愛它。後來,鄭文公遇到燕姞,要求「寵御」她,燕姞卻推辭,說怕自己地位低微,並無名份,萬一有了身孕,如何能夠證明鄭文公是經手人。她要求鄭文公把「蘭」送給她作為信物。後來,她果然誕下鄭穆公。《史記.鄭世家》的記載大致相同,「(燕姞)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而予之草蘭為符。遂生子,名曰蘭。」「符」就是信物、憑證之意(戰國時便有著名的信陵君虎符救趙的故事)。
今天的男士,往往也會在求愛前送贈異姓玫瑰花。不過,細心分析這個故事,此「蘭」不會是國蘭的鮮花,鄭穆公沒理由帶著蘭花四處走。更重要者,作為證物,燕姞至少要確保,由她懷孕直到誕下麟兒,這東西不能萎謝或者變質;同時,這件東西必須具備一定的直觀性,大家一望便知道,就是鄭文公所有。隨隨便便找件東西,人將不相。顯然,縱使是盆栽的國蘭,也不具備如此條件。最合理的推斷,燕姞其實是要求鄭文公把他身上佩戴的「蘭草香囊」解下來,作為證物。諸侯王室御用的衣物,具有一定的形制式樣,普通人難以偽造。順此思路,伯鯈所謂「人服媚之」,「服」也絕對不是服食之意。「服媚」應該也不是一個整詞。杜預注:「媚,愛也。」近人楊伯峻《春秋左傳注》:「『服媚』之者,佩而愛之也。」楊注可謂確解,因為屈原《離騷》正正就有「紉秋蘭以為佩」之句,即把秋蘭縫紉為佩袋。「服媚」就是佩帶蘭草,香氣人人喜愛。
順帶一提,鄭穆公臨終「刈蘭而卒」的浪漫故事,如果順著《左傳》的文氣直解,便是鄭穆公生病後,他認為蘭是命根,蘭死他亦會死,於是便割取蘭草,然後身亡。如此,就是主動地送自己登程上路,顯然是有點莫名其妙。首先,這裏的蘭不會是盆栽,更不會是有些人所理解,當初鄭文公送給他母親的那盆蘭花信物。莫說鄭穆公活到四十多歲,盆栽國蘭若不分株繁殖,不能活得如此長久。何況,所謂「刈」,就是用鎌銍之類的刀具收割之意。盆栽的話,隨手便可拔掉,用不著刈。比較順適的理解,應該是「刈蘭」原屬平常的事情,蘭草長高了,便要收割取用。碰巧鄭穆公患病,偶然看到,覺得是不祥預兆,不久亦病逝。
(按:《左傳》作者頗喜歡記述這類近於迷信的預兆故事,例如晉景公「病入膏肓」的故事,一位名叫有晨的小吏,夢到自己背負著晉景公升天,後來果然晉景公如廁時墮坑而卒,由小晨背出來,並以他來殉葬。故此范甯批評說:「左氏富而艷,其失也巫」。
乙、上巳秉蕑
鄭文公身上所以佩蘭,配合當時鄭國民間的風俗習慣看,主要目的應是辟邪。《詩經.鄭風》有〈溱洧〉一詩,其首章曰: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药。
這是一首描述士女嬉戲遊春的民歌。一般皆同意,「蕑」字即「蘭」字。據唐代隋堅《初學記》所引《韓引章句》,謂:「鄭國之俗,三月上巳,於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拂除不祥。」三月三日上巳節,行修禊事以祓除不祥,乃中國自古以來的民間風俗。暮春時節,氣溫漸暖,春意盎風,鄭國的青年男女,也相約於溱河與洧河上(今河南中部雙洎河及其支流),人各手執蘭草,又互贈芍藥(也是香草一種,不是今天的花相芍藥)。前者是取其芳香辟邪,後者則是求偶訂情。
同樣,這裏的蕑草,不管是鮮活植物,抑或乾燥香草,總之絕對不會是國蘭,因為黃河流域地處北溫帶,並無野生蘭花。有人或強辯,說先秦時代黃河流域氣溫較今天為高,氣候既有變遷,則野生蘭花也是有可能的。但問題是,縱使偶有野蘭,也不可能是漫山遍野,隨手拾取,人人秉執的。說這種話的人,首先得要承認,國蘭就是如此粗賤之物。真的想問問,他們能夠同意嗎?十分簡單的道理,要形成一種習俗,取材必須是方便易得的,否則便不會是集體行為。正如唐朝只有㶚陵折柳的風俗,但不會是㶚陵折梅或折菊,因為後者在數量上不能得到保證。
三國時,東吳人陸璣(261~303)撰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一書,他的解釋說:「蕑即蘭,香草也,主殺蟲毒,用於沐浴,祓除不祥。」毋庸置疑,若是配合以下一則故事看,陸璣之語,可謂是權威而又最符合實際的注釋。
丙、浴以蘭湯
先秦時代,蘭草主要的用途,是「祓除不祥」,韓非子提供了一個很有力旁證。我們知道,鄭國在戰國之初便為韓國所吞滅,韓國疆域大致上同於鄭國,首都是新鄭(即今鄭州),而韓非子也就是河南人士。《韓非子.內儲說下》記載一個燕國男人李季有趣的故事,謂:
燕人李季好遠出,其妻私有通於士,季突至,士在內中,妻患之,其室婦曰:「令公子裸而解髮直出門,吾屬佯不見也。」於是公子從其計,疾走出門,季曰:「是何人也?」家室皆曰:「無有。」季曰:「吾見鬼乎?」婦人曰:「然。」「為之奈何?」曰:「取五姓之矢浴之。」季曰:「諾。」乃浴以矢。一曰浴以蘭湯。
簡單地說,李季經常出門遠行,其妻與人私通。有次碰巧李季回家,撞個正著。於是妻子和侍婢急中生智,叫奸夫裸體而出。李季驚問是何人,眾人齊聲說沒有看見任何人,反指李季白晝見鬼。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假如國君不懂得運用權術來駕御臣下,那麼反過來,臣下便會串通一起去欺蒙他。就像那位戇男李季,不獨戴了綠頭巾,還被妻婢愚弄,安排「取五姓之矢浴之」。淋浴目的當然是想辟邪驅鬼。
根據韓非子自注,這個故事的另一版本是「浴以蘭湯」。顯然,前者所謂用人屎(矢)來淋浴驅邪,不會是現實行為(至少不會普遍),但卻較能增強喜劇的效果,而後者才是當日民間真正的風俗習慣。我們知道,澤蘭、佩蘭、藿香、薄荷之類的香草植物,氣味偏於重濁,跟蘭花的清幽之香,截然不同。前者對於鬼神,人們直覺上具有一種鎮攝作用,後者便不能了。(這點我們廣府人最能明白,每逢過年時節,又或遇到霉運阻厄,多喜以柚子葉煲水來淋浴,藉以祓除不祥,豈曾見過有人會用法國香水來辟邪)。更不要說,「湯」即熱水。乾燥中藥經過煮熱後,更能揮發出精油的香味;相反,假如是蘭花,一經熱水燙熟,花香便會立即消失。因此,「浴以蘭湯」的蘭,絕對不會是國蘭,這點可無疑問。
丁、王者香草
今本《論語》並無任何孔子與蘭有關連的記載,但據東漢末年蔡邕所著的《猗蘭操》,說「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香蘭獨茂,喟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草,今之獨茂與眾草為伍。』」這段話歷來為藝蘭者所津津樂道,自此國蘭亦冠上「王者香」的美號(我每次見到這名字,便不期然會想到四大右派之一章乃器先生的最後一位夫人)。
首先,先從史源的角度說,孔子是公元前五百年的人,蔡邕(133~192)活於東漢末年,上下相差七百年,這近同我們今天談論宋明之間的事情,年代頗遙遠。何況這還是一條孤證,極可能只是一則民間傳說而已。
更重要者,即使撇開史料的真偽不談,問題一如〈溱洧〉之詩。所謂「今之獨茂」,茂就是繁茂、茂盛之意。而「猗蘭」之「猗」,也是此意。如《詩經.衞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毛傳》釋曰:「猗猗,美盛貌。」假如只是零星的三兩株,便不能說是猗茂了。而黃河下遊衛、魯之地,古代也不應該有一大片生長的野生國蘭。所以,蔡邕這條文獻資料,後人也不能拿來作為證明孔子曾經讚頌過國蘭的證據。
所謂「王者香草」,必須認清楚,原句之意是指「王者」所用的「香草」,並不是說擁它有「王者級數香氣」的花草。國蘭本來不屬於香草植物,它只有花香,植株本身並無香氣。孔子畢生的志願是尊王攘夷,恢復周禮。「王」必指周天子無疑。所謂「王者香草」,就是說它應該為王者所用,而今卻淪落荒野,與眾草為伍,這自然只是孔子自憐自傷的譬況。
戊、芝蘭之室
孔子另有一段廣為後人引用有關「蘭」的說話,是出自《孔子家語》。
孔子曰: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鱼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按:《孔子家語》一書屬於後人偽托的作品,編著者其實是漢魏之際的經學家王肅(195~256)。今天學術界對此一般無多大異議,可視作定論。芝蘭即茝蘭,或作芷蘭。〈岳陽樓記〉所謂「岸芷汀蘭」,其實皆應是香草。本來,單說「芝蘭之室」,對於確定「蘭」是何類植物,並無舉足輕重作用。但一般人容易在此產生疑問,故而值得稍作深入分析。
我們知道,香草性味重濁,一般除非數量極大,否則不容易透過空氣傳遠。通常是要人用手撥弄、搓揉,才能嗅到其中香氣。相反,國蘭花味清幽,一株吐芳,頓時滿室生香。如此,「芝蘭之室」的蘭,應該是指蘭花,而不是香草了。
分析這問題,首先,能否嗅到香氣,要視乎數量的多寡。正如放上少量的鮑魚,也不一定能讓人感覺得到。所以要說「鮑魚之肆」,是賣鮑魚的商店,那才一定不會嗅不到。同樣道理,假如房屋是用來貯存大捆大紮的蘭草,就像中藥店那樣,自然也能使人嗅到明顯的味道。
同時,中國古代還有使用火燒蘭艾之類作煙薰的用法,只是文獻直接的記載較少而已。《白虎通.考黜》引《王度記》曰:「天子鬯,諸侯薰,大夫杞蘭,庶人艾。」按:《白虎通》又謂:「鬯者,芬香之至也。.....陽達於牆屋,入於淵泉,所以灌地降神也。」鬯既可指用香草鬱金所釀製的酒(其香味能使神靈降臨),亦可指香草自身。例如《詩經.大雅.江漢》:「秬鬯一卣」,《毛傳》便釋曰:「鬯,香草也」。這裏既以鬯、薰、蘭、艾四者並列,而後三者皆植物,故鬯也當作解作香草。
至於薰,按照等差的遞減,是指比鬯稍差,而又比蘭、艾為高級的香草,一般皆視為蘭蕙之「蕙」的本字。張揖《廣雅》:「薰草,蕙草也」;題為晉代嵇含所撰的《南方草本狀》亦謂:「蕙草,一名薰草,葉如麻,兩兩相對,氣如靡蕪,可以止癘,出南海」;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三.零陵香》:「古者燒香草以降神,故曰薰,曰蕙。蕙者薰也,惠者和也。《漢書》云:『薰以香自燒』,是矣。或云:古人祓除,以此草熏之,故謂之薰,亦通。」按《漢書.龔勝傳》謂:「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而《太平御覽》卷983〈香部三〉引《蘇子》則作「蘭以芳自燒,膏以肥自焫」。看來,古人將蘭蕙以火燒來取香,亦是文獻足徵的。
如是,所謂「芝蘭之室」,既可指房室貯放大量香草,亦可指用蘭芷香薰過。當然,也可指擺放蘭花。所以,這句話其實跟「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一樣,自身不能確定是何所指,自然也不能拿來論證中國人栽培國蘭已有三千年歷史了。相反,我們透過先秦其他文獻資料的對比,大部份所謂的「蘭」,都可確定不會是今天的國蘭。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