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用Line滾人脈圈、中南部隱形冠軍變教材 兩岸EMBA搶人戰 台校三招自救

2015-01-14  TCW

報名人數下滑,CEO們的老師出招,從精品教到熟齡照護,從企業第二代教到創業家,還要打「東協盃」,瞄準亞洲大老闆。

如果我們將「高階經理人班」(Executive MBA;簡稱EMBA)當成一個「產業」,當產業面臨需求減少、市場被中國搶去時,這群專教CEO的老師們,如何用策略,拯救他們的產業?

這是個內外交攻的戰局。在台灣,報名念EMBA的人數持續下滑,過去動輒上千人報名的時代已經消失,這讓各大學只能放寬錄取標準,以免招生不足,台灣大學與政治大學的EMBA錄取率已從初期的五%不到,提升到三○%上下。

曾經,EMBA的「E」被戲稱是「Expensive」,是一張高學費、人脈含金量十足的「黃金名片」;現在,「E」變成了「Easy」,產業光環不再。

這群專門教CEO們轉型策略的老師們,現在,是如何突圍?

策略一:強化招牌特色師大教時尚,成大拚在地化

你沒看錯!一向負責培育師資的台灣師範大學,今年竟然開了專門教時尚的專班,教大家Prada與LV等精品在想些什麼。

台師大在校長張國恩主導下,增設管理學院。其還綜合台大、台科大師資與包括Prada/Miu Miu Taiwan總經理施利廉、法藍瓷品牌總監陳玉瑛等業界顧問團,開設全台第一所「國際時尚高階管理碩士班(GF-EMBA)」 。

張國恩是這樣想的:台師大最強的是表演藝術、美術、音樂、體育等「樂活」專才,這也是未來台灣產業趨勢,「為什麼念設計的人一定要在國外取經,我們盤點各學院師資,讓人才留在國內就能跨界思考,走出差異化。」

台灣科技大學也看清自己的長處,推出首個「高階科技研發碩士班(E M R D)」,目標鎖定各業界科技長。台灣科技大學的校友散布於宏碁、華碩、緯創等科技業,如今都已是研發副總級的人脈,是它最強的資產。

在此班中,每週固定有一堂「技術長講座」,讓研發經理人有了跨界合作機會。如講座第一堂課請來紡研所長白志中開講,學員中有從事遊戲開發的鈊象電子研發高 階主管,就開始有了將嵌入式電子融入衣服的想法,彼此展開合作關係。「科技長進修高階班,系統化了解最新技術外,還提供十年科技策略思維建立,輔佐執行 長,才不會在轉型升級時被淘汰,」台科大工程學院院長鄭正元強調。

逢甲大學與成功大學也主打自己「夠在地」的特色,不跟台大、政大一樣,主打國際性的哈佛個案,而是主打在地案例,「南部地區以中小企業為主,且面臨企業傳承與轉型(含國際化)問題,」成功大學E M B A執行長蔡東峻觀察。

逢甲大學經營管理學院院長林豐智也常在授課時邀請業主現身說法。在採訪過程當中,他隨口就點出了紡織機業、工具機業等領域第一名的隱形冠軍,都藏在中部。這些,都成為他最好的個案資源。

策略二:入門濃縮班

先搶人再分組,衝高報名率政大還會這樣「養」生意。

政大EMBA代理執行長邱奕嘉表示,每年他們先透過EMBA約兩千名校友會成員宣傳,開設沒有學位、學分,以企業主為主的「創業主管理精修班」,入門門檻低,一天六小時的濃縮班,這讓他們至少招到上百位學生。這群人念出興趣後,有意願則再去念E M B A。

政大EMBA從產業轉型區分五組,以台商班為例,招生說明會上,直接言明要的是企業家二代,專教大家怎麼走出去做全球生意;獨創的文科資創組,搶的是「改 變遊戲規則的人」,主攻產業轉型需要數位知識的中高階經理人需求。甚至,兩年前因應全球生技趨勢,還首創生技醫療組,與陽明大學合作,連最夯的熟齡照護產 業都教。

「定位清楚,今年招生說明會上,來的人數比去年多出五〇%,」邱奕嘉分析。

台大EMBA則開出針對創業需求的新路線。明年二月將開「創業實踐」課,由學生組隊找六到八個創業案例,再輔以十位業師和十位商學院學者共同輔導,從一開始的討論到案例實踐,最後打分數的是創投業者,而非老師。

台大EMBA執行長謝明慧看得遠,她說,有新產業崛起,才有EMBA市場存在可能性。

策略三:校友社群網揪團運動聽音樂,黏著度深

過去,沒有臉書、Line等社群工具,同學人脈連動關係頂多上下屆,但隨著EMBA發展逾二十年,光是台大EMBA連動人脈就超過上千人,若將商學院中的MBA也加入,人脈圈則是上萬人起跳。

EMBA訴求,透過社群工具,你畢業後的人脈圈還會自己滾動變大,從原本念的一個組僅二、三十人,變成萬人,光是EMBA的社團就有二十二個。台大 EMBA在二〇一六年將滿二十週年,目前也已經成立籌備委員會,吃飯聚餐外,還將格局提升到論壇,以及認養偏鄉教育的實踐行動,籌備委員會成員就有二十多 人。

一位畢業十多年的校友點開他的Line,充斥著五花八門的社團群組。「從讀書會到音樂鑑賞,只要你願意參加,週一到週日都可以排滿活動。甚至,一Po賣房子,馬上就有回音。」

校友社群化,有軟性的太極拳等社團,「身心靈好,才能經營好公司,」謝明慧說。也不乏學習性交流,每月固定讀書會,談正在發生的「一帶一路,產業如何發展」,或「如何面對物聯網下的衝擊」等當紅議題。

社群訊息持續「洗腦」,讓校友黏著度更深,大家還會一起創業,發展大老闆們的「職涯第二春」。

從台大、政大、逢甲、成大到中山大學等,這些學校的校友都不乏一起創業的案例。大王中山大學校友創立資本額達新台幣五千萬元的「西灣天使投資公司」,或者聚集資本三千萬元的政大「台安傑」,小到一起合資開牛肉麵店的都有。

然而,這些策略足以讓台灣EMBA產業,具備足夠競爭力,以因應對岸的搶人戰?

跨出去是一致戰法。中山EMBA執行長林東清表示,已與上海同濟大學合作開班,「東協論壇」已辦四、五年,鋪建台灣和當地台商「橋樑」,現在要的是如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台商外的企業主加入,準備一起招生「華裔領袖班」。

林東清說:「對(台灣)企業主來說,同學是整個亞洲企業主彼此交流的學習力,國際人脈不再只是大陸,而是擴展到日韓、東協和香港、新加坡等亞洲走廊的台 商,對EMBA經營才是長久之路。」如此做法也能引進全球性師資,謝明慧表示,未來將引進動態競爭理論大師陳明哲等兩岸三地、甚至歐美國際師資一起上課。

如謝明慧所述:「沒有夕陽產業,只要產業太陽化。」雖然EMBA產業已逾二十年,但這群老師們確實都看到重點:走出去,才是真正脫離小市場宿命的關鍵。

撰文者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1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x0zc.html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原創     2018-01-23     姚斌
個人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7年12月16日   

許多著名的企業成功學暢銷書都有一個套路,那就是,選取一些經過了“幸存者偏差”而遺留下來的成功企業,歸納其成功之共性,然後號召所有的公司向它們學習,那麽最終就必然走向成功。實際上,就算學習了它們的成功之道,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為那些已經沈沒了的公司或許也是采用了這些成功之道,但是它們卻沒能生存下來,所以我將這樣的企業成功學都視為“大毒草”。

而《管理十誡:影響你一生的管理哲學》就不是這樣的。這是巴菲特推薦的一本讀物,其作者是他的老朋友唐納德·基奧。這本管理學讀物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頁,但言簡意賅,讀來興致盎然,發人深省。單單從書名就可知道,作者采取的是逆向思維的方式,也就是說,這是一本並非談成功而是談失敗的書,“如果你們都重蹈我的覆轍,那麽你們也一定會跌得很慘。”

巴菲特親自給這本讀物作序。基奧是巴菲特的老朋友,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巴菲特認為,基奧“總能迅速看穿事情的本質,說話做事能夠直切主題,把複雜的問題變簡單,是他的處事原則。”如果競選美國總統能成功當選的人,那麽基奧一定是其中的一位,因為他天生就有這種超凡的才幹。所以每次巴菲特見到他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基奧將這本書命名為管理“十誡”,實為管理“十一誡”,可能是因為讓書名更為簡潔,故依然命名為“管理十誡”。基奧在提出“十誡”的同時,引入許多典型案例,讀之令人振聾發聵。

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

第二誡:思想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

第四誡:犯了錯誤,拒不承認,目空一切

第五誡:只求發展,漠視商業道德

第六誡: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的事情一知半解

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第八誡:行政作風盛行,團隊臃腫

第九誡:信息錯位,溝通不暢

第十誡:對未來心里恐懼,悲觀主義色彩濃厚

第十一誡:喪失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在這“十一誡”中,無論發生了哪一誡,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傷害。

比如,“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歷史上數不勝數的成功公司在關鍵時刻沒有邁出堅決的一步,它們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有些公司跌倒後又振作起來,但更多的公司跌倒後就再也沒能站起來。在20世紀80年代的10年中,就有230家的公司從財富500強的榜單中消失了。經過大浪淘沙,在20世紀之初最大的100家公司中,目前存活下來的只有16家。典型的案例就是施樂公司。它最初因為敢冒險而贏得了市場,後來又因為害怕冒險而深陷泥沼。基奧由此得出的寶貴經驗教訓:管理層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是不能奏效的失敗冒險經歷。而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指出,管理層所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公司的現有資源進行謹慎的冒險,從而確保公司未來的永續經營。

再比如,“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人一旦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那麽就有可能同員工、客戶和投資者疏遠了。而很多傳奇的商業精英的一個共同特性,就是他們能和各個層級的員工打成一片。能夠催人奮進的公司文化和讓人感到恐懼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並非易事,但是這將讓公司受益匪淺。在《財富》雜誌的榜單上,多年進入100家美國最優雇主之列的公司往往給股東帶來的回報也最多,這不是簡單的巧合。與之相反,要營造一種恐怖的工作環境,那是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它很容易做到。在與基奧曾經認識和共事的精英中,他們都有功成不居的美德。他們把功勞歸於他人,而把失誤歸於自己。一把手的風格決定了整個公司的狀態,如果一把手有致命缺陷的話,那麽公司的厄運也就為期不遠了。對於眾星捧月的組織,必須提高警惕。

又比如,“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其掌門人約翰·梅利韋瑟曾經為所羅門兄弟公司創造利潤。1994年,他引入了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邁倫·斯科爾斯以及羅伯特·莫頓創立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實際上,該公司的投資組合風險極高,這就是所謂的對沖基金。它的客戶都非常富有。它提出的投資理論雖然外人很難完全參透,但卻贏得了很多擁躉,因為這種理論看來永遠不會失敗。在公司創立後的最初三年里,公司盈利之豐厚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截至1998年年底,公司一共投資了大約90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資金都是借來。公司破產後,這三位專家設計的“傑出”體系最終被證明為一場賭博遊戲,但是因為人們很願意相信專家,最後竟然騙過了華爾街一些最精明的投資者。

研究失敗顯然比研究成功更有價值,因為只有避免失敗,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管理十誡》融匯了基奧先生60多年的商業經營,所以他在書中列舉了包括他在內的各個公司高管所犯的種種錯誤,值得我們研究。很多錯誤的影響可能都是短暫的,但如果處置得當的話就能夠很快糾偏,之後公司不僅能夠存活下來,而且還會基業長青。

在基奧眼中,公司只不過是構建在人的基礎之上的組織而已。公司並不會做錯什麽,真正沒能把事做好的只不過是人罷了。如果我們審視一部商業史,就會發現,盡管失敗的表現形式各異,但種種失敗的誘因並非所謂的戰略失誤,而是造成各種失敗的人。公司只不過是領導者個性的外化體現,領導者有多高,其投射在公司的影子上就有多長。公司領導者就是商業舞臺上的主角。

基奧指出,如果公司領導者不小心犯錯的話,他們就會把公司帶入歧途。那麽公司這列火車也就註定要開往滑鐵盧了。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商業領袖的成就越大,那麽這個“十誡”對他的幫助也就越大。不管公司的規模有多大,如果他的銷售和盈利正迅猛增長,而他又是這家公司的掌舵人,那麽他就應該小心了:“十誡”中提出了某些陷阱,可能正埋伏在他的周圍。對於投資者,如果他能夠運用基奧的管理“十誡”來識別所投資的公司,那麽將有助於避開投資中的種種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99

EVI 教育洗腦式廣告入侵幼兒教材

1 : GS(14)@2012-11-15 00:26: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4/18066494
【本報訊】通識科越來越吃香,全港最大規模網上幼兒教材製作商EVI,其所製作的網上通識教材,全港有三分之一(逾300間)幼稚園採用。有家長發現教材悄悄滲入植入式廣告,為商品進行洗腦式軟性宣傳。有幼童被洗腦後不斷嚷着吃指定品牌牛奶,家長不滿貼錢逼睇廣告,且過早刺激兒童消費慾。EVI直認向商業機構收費製作教材,惟現時教育局無規定網上教材必須送審,課程質素參差兼冇王管。 記者:林賽香
「媽咪,我要飲獅子(惠氏奶粉吉祥物)奶奶!」黃女士在元朗一幼稚園就讀K1的3歲兒子,看完「EVI兒童教育資訊網」的網上教材「通識漫遊」後,指定要飲此牛奶。
通識漫遊播出關於揀選健康飲品的單元,由惠氏奶粉吉祥物小獅子,穿着寫有「惠氏金裝學兒樂」的T恤化身主持,在七分鐘片段不斷出現,其間畫面不斷穿插惠氏奶粉罐及商標。黃女士慨嘆兒子已被洗腦:「細路仔真係一張白紙,唔知個廣告幾時入咗腦,入得幾深。」黃女士曾向學校老師反映,但一直不獲回應。
...
承認向商業機構收費
EVI發言人承認,由今年6月起,製作教材時與不同機構協作,滲入生活化元素。發言人解釋,沒刻意刪去商標或品牌吉祥物,是要保存素材的真確性,接獲本報查詢後已即時成立關注小組檢討。EVI又透露,與榮華及惠氏共製作三套教材,每套教材均會向商業機構收取費用,「當作賣斷版權,佢哋可以攞條片喺其他場合公開播放」。
惠氏及榮華均表示,希望透過與EVI的合作,讓兒童理解健康飲食及中國文化,但拒絕透露向EVI支付的金額。黃女士向《蘋果》表示,發現EVI近日將上述兩條短片移除,並在網站發表通告解釋:「因內容受到個別家長關注,要作內部檢視及複審」。

2 : GS(14)@2012-11-15 00:27:3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4/18066496


教育局規定,書商必須將印刷課本送審,通過審批才列入「適用書目表」,惟電子教材現毋須經任何審批,便可進入學校。
不滿政府雙重標準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批評,電子教材日漸普及,政府監管明顯落後,對學生欠保障。他表示,政府為平息家長不滿教科書價格高昂,鼓勵生產商開發電子教材,卻遲遲未建立教材審批機制,令生產商借此漏洞,在教材滲入商業元素。
書商教育圖書市務總監鄺國俅直言不滿政府存有雙重標準。他表示,政府嚴格規定印刷版教材不得有商業宣傳,「落汽水嘅相,都要掩住個牌子」,但補充練習、網上教材的規管卻十分寬鬆,對教科書商不公平。
對於網上教材缺乏監管,政府將責任推給家長。教育局發言人解釋,不監管是因為網上學習資源變化大,傳統的質素保證機制未必能有效監管,呼籲用家小心挑選。該局計劃2014年推出「電子書適用書目表」。
《蘋果》記者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4/18066497


浸會大學傳播系系主任陳家華教授指出,研究發現觀眾在廣告時段轉台或離座,只有三分一人收看廣告。
家長應多加指導

故近年廣告商更多採用植入式廣告,令產品在節目時段出現,增加推銷效用,而廣播條例只限制在新聞及兒童節目,不得有植入式廣告。
陳表示,首次聽聞香港有教材引入植入式廣告,惟此方式在外國流行多時,「美國有啲數學教材,用M&M、聰明豆教小朋友數1、2、3,教材仲係免費」。她認為,香港作為商業城市,廣告屬生活一部份,「唔使刻意避開,相信教材廣告化可能係新趨勢」。
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主任兼副教授何彩華認為,幼兒分析力不足,對商業化教材灌輸的訊息會照單全收,兒童過早受消費主義洗禮,容易影響金錢觀,盲目追求名牌,家長應多加指導。
《蘋果》記者
3 : GS(14)@2012-11-15 00:28:5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14/18066498


EVI教育亞洲有限公司於99年由「創業板殼王」龐維新創立,01年在創業板上市。05年美聯集團入股成為大股東後,龐逐漸退出。07年美聯注入工商物業代理業務,EVI易名為美聯工商舖有限公司(Midland IC&I Limited),並將互聯網教育服務、電腦軟硬件銷售及安裝等業務分拆,交由EVI服務有限公司經營。
組星級顧問團隊

EVI網站聲稱,該公司是本港學前教育市場上最大型的資訊科技服務供應商。顧問團來自醫學界、教育界及藝術界,包括兒科醫生陳以誠、前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狄志遠等。
EVI拒絕透露「通識漫遊」確實年費,但根據家長提供資料,介乎300元至400元,以全港有15萬名幼稚園學生計算,三分一人訂購,估計EVI每年收入2,000萬元。
《蘋果》記者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403514_C.pdf
EVI教育亞洲有限公司
(附註)
英屬處女群島2,000股每股面值
1美元之股份
於香港從事投資控股100
專業網上培訓有限公司香港1股每股面值港幣1元
之股份
於香港提供網上
培訓課程
100
EVI Services Limited 香港21,053股每股面值
港幣1元之股份
於香港銷售及安裝電腦
軟硬件;提供電腦培
訓服務及互聯網教育
服務
100
曜暉有限公司香港2股每股面值港幣1元
之股份
於香港提供短訊服務以
及音樂板及出勤系統
培訓及租賃

2,000 萬營業額都有的,賺的就唔多
4 : GS(14)@2012-11-15 00:29:4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20010305123423P.htm
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050127005_C.pdf
認購新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07040202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070507004_C.pdf
工商鋪借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LN20061103005_C.pdf
賣野
5 : GS(14)@2012-11-15 00:54:14

http://webb-site.com/articles/evi1.asp
Webb 當年文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50

母豪花5萬為BB買教材有家長掃22本補充練習 兒子卻想看《傻貓神探》

1 : GS(14)@2015-07-16 08:24:12

■書展昨日開鑼,會展排滿等候入場的書迷。 何家達攝


【香港書展2015】【本報訊】書展開鑼撞正中學文憑試放榜,人流比往年少,有參展商稱生意額大跌兩成,期待未來數日追平。場內有家長豪花5萬元,為未滿周歲子女買英文教材;也有家長狂掃補充練習。孩子們真情流露,有的為求佳績樂於勤做練習,但更多滿足於只是數十元的故事書與漫畫,「有得自己揀就最開心」。記者:朱雋穎 佘錦洪 吳韻瑩 胡栢澔



昨10時開場前會展已排滿書迷,甫開場大批人飛奔入內,排頭位的杜先生昨日凌晨1時已到場排隊,終成功買下本地作家林詠琛簽名小說《20億次心跳》,不少人主攻訂閱雜誌攤位爭奪限定贈品。不過,隨後人流明顯少於去年,有出版社認為撞正文憑試放榜,明報出版社稱生意按年跌兩成,聯合出版亦指人流少了對整體生意有影響,Page One也稱生意比往年差。




「聽個名都知勁啦」


不過,家長們購書未見手軟,兩大英語教材出版社迪士尼美語世界(Disney's World of English,簡稱DWE)及牛津幼兒英語(Oxford Path)面對面設攤,皆生意滔滔。教材均索價不菲,DWE入門版約2萬元,全餐約4萬元,送一年會籍;Oxford Path分4個系列,每套價錢由2.38萬至4.8萬元不等,全餐約10萬,內容適合嬰兒至12歲小童,部份涵蓋中文。兩套教材都由多本書籍組成,標榜互動,有唱播機或聰明筆等器材,配合繽紛圖書及光碟,又有辦相關教學活動。銀行業的楊小姐剛為人母,為出生個多月的女兒豪擲5萬元買DWE及其他教材,笑言是未雨綢繆。她欣賞教材生動活潑及系統化,希望女兒透過學習增加自信心,「花幾萬蚊都值得」。附近上班的林小姐則為7個月大姪女訂購Oxford Path,花逾5萬元買下其中兩個系列,「值得嘅,培養佢對閱讀嘅興趣」,她指坊間教材不如牛津般有聰明筆及具互動性,直言「聽個名都知勁啦!」自己亦有上網了解其他用家評價。



不過,曾出書教英文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反對天價買教材,認為學英文應要提起興趣,令人咋舌價錢反而對小朋友構成壓力。她稱若家長能以日常生活為例子,花多心機,成效更好,「有啲教材嘅筆,發音教S for Squirrel(松鼠),你喺香港都見唔到一隻,下星期就唔記得」。兒童天地是家長搜購補充練習樂園。有展商推出內含6至8本的補充練習福袋,只售100元。這類攤位午後起尤其人頭湧湧,多數是家長用心選購,小朋友在旁看故事書。不願上鏡的司徒太太為讀名校的子女選購逾十本練習,坦言有些只為操卷,其升小六的長女笑言,她也樂於做練習爭取好成績。


■升小五的哥哥津津有味讀着新買故事書《傻貓神探》。

「鍾意有得自己揀」


不過,坐在地上等父母的陳氏兄妹則顯得無奈。升小五的哥哥(小圖)津津有味讀着新買故事書《傻貓神探》時,記者上前查問,他即開篋展示22本練習及課外書。面對如山高的練習,哥哥面有難色強調「唔係我買㗎」,苦笑「梗係唔想做啦」,妹妹也搖頭示意不願做練習。



「有得揀」的小朋友笑容則燦爛得多。6歲的劉希媛小妹妹與媽媽同行,喜孜孜展示剛買的中英文故事書,更附有小遊戲,「我鍾意有得自己揀,有啲媽咪會逼小朋友睇唔鍾意嘅書㗎!」



■市民在10時正衝入會場,直奔目標攤位。謝榮耀攝

■家長在兒童天地的攤位搶購補充練習,為暑假做準備。

■一家大細購得大量補充練習和書籍,即場席地整理戰利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716/192214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84

《太陽》助吸客宋仲基撩妹招變英文教材

1 : GS(14)@2016-03-19 22:16:33

■有內地大學英語教師以《太陽》作為教材,教學生媾女要多用肢體語言及眼神接觸。


【太陽狂熱】由宋仲基和宋慧喬主演的《太陽的後裔》大受歡迎,劇中宋仲基追女仔有一手,因此獲封「撩妹大尉」,想不到除吸引了內地英文老師將其冧女招數用作教材外,就連車太鉉的老婆崔錫恩亦中了「劉大尉毒」,因得知宋仲基到訪而要化妝。近日有網民在微博上載了多張上課相,原來有老師生動教學,採用了宋仲基在《太陽》中力媾喬妹的情況,配上英文,教學生怎樣用微笑、眼神接觸等肢體語言來冧女,該名網民留言:「集美大學英語老師強勢推出仲基版撩妹六級技能,英語不好都無法獲得獨特的撩妹技巧了。」



泰國總理都撐

《太陽》熱潮同樣在韓國勁吹,男星車太鉉前日擔任綜藝節目《Happy Together3》的嘉賓時,就踢爆老婆聽見「宋仲基」三個字即刻心心眼。跟宋仲基份屬事務所同門的車太鉉說:「早前我和老婆在家中喝酒,高昌錫大哥突然打電話給我,指和宋仲基拍完廣告要一起來,結果老婆瘋狂了。」車太鉉續說:「老婆問是否要化妝?更周圍向人晒命,但並非叫宋仲基,而是說『劉大尉來了』!」



■宋仲基在《太陽的後裔》中飾演型英帥的劉大尉,冧暈不少粉絲。

■雖然《太陽》或遭內地禁播,但泰國總理大讚劇集充份展現了國民的愛國心。



而《太陽》前晚播出第8集,講述喬妹對宋仲基的真正心意不小心在大氣電波中播出,刺激收視微升0.5%至28.8%,再次刷新紀錄,穩坐收視冠軍寶座。而第9集預告中喬妹與宋仲基出外時差點遇車禍,離開車廂時喬妹站不穩撲向宋仲基,兩人近距離相望,有可能再一次咀嘴。另外,雖然有傳內地要禁播《太陽》,但受到其他國家大力推舉,當中泰國總理巴育更大讚《太陽》劇本好,充份展現了國民的愛國心。撰文:江瑚



■《太陽》第9集預告中「雙宋」有可能再一次咀嘴,令劇迷十分期待。

■車太鉉在節目上踢爆老婆是迷妹,勁冧「劉大尉」宋仲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9/195356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509

為人權被捕40多次維權領袖漫畫納入教材

1 : GS(14)@2016-08-20 11:41:46

上世紀六十年代知名的美國公民維權領袖劉易斯(John Lewis),與漫畫家合作出版系列書《遊行》(March),將半世紀的人權抗爭歷程以另類形式呈現,欲啟發青年人。而適逄漫畫的第三部剛推出,三藩市聯合校區(SFUSD)宣佈將三本書全數納入學校教材,向學生宣揚「非暴力抗爭」的重要。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劉易斯本周於三藩市舉行幾場新書簽名會,與支持者交流。「德高望重」的他擔任喬治亞州(Georgia)眾議員已近30載,但出席周四簽書會的人士也不乏年輕一輩,有非裔學校老師更組團帶學生特地前來聽這堂「公民課」。劉易斯說,他的維權之路啟發自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早於現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出生的1961年已在開拓。他共領導過逾600場社會運動,從學生時代開始,一路走入議會,持續抗爭。1965年他於阿拉巴馬州(Alabama)遊行爭取投票權時,遭到政府派軍隊暴力鎮壓,是為「血腥星期日」(Bloody Sunday)。雖然曾受重傷,更被捕多達40多次,但他一直堅守「非暴力公民抗命」的路線,呼籲大眾勇敢為不公義發聲:「別怕令你自己置身「麻煩」之中,好的那種「麻煩」;必要的、會帶來改變的那種「麻煩」("Get in trouble, good trouble, neccessary trouble that change things")。」這種「非暴力」的主張,亦得到三藩市聯合校區認同,無懼或被家長指責「鼓吹學童投身社運」的風險,計劃將三部曲漫畫內容融入課堂。校區中負責教學、創新與社會公義的副學監格雷羅(Guadalupe Guerrero)對《蘋果》說:「希望老師能將這些歷史,配合今天正在美國發生的時事解讀,我相信會啟發很多重要的課堂對話。」不但對於這套漫畫會應用於哪些年級,當局就未有定案。而抗爭了半世紀的劉易斯,步伐仍未停下來。他於6月奧蘭多同志夜店恐襲事件後,帶領一眾民主黨人,歷史性靜坐佔領國會,要求共和黨表決槍械管制法案,惟「革命」尚未成功,槍管法至今仍未能有重大推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20/197438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611

教育部命修改教材日侵華內容中共改寫歷史 8年抗戰變14年

1 : GS(14)@2017-01-12 08:03:10

【九一八事變】■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日軍在當地巡行。



中共熱唱的經典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因當局決定改寫歷史,面臨難以續唱之虞。教育部近日發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對現教材進行排查修改,將「8年抗戰」改為「14年抗戰」,並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14年抗戰」概念在開春的教材中使用。「8年抗戰」是中共對抗日歷史的定論,也是上述紅歌歌詞之一。但不管如何,中共自我標榜是抗戰「中流砥柱」說法不變。由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下發2017年1號文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的函》要求,各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立即全面排查教材,凡有「8年抗戰」字樣,全部改為「14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14年抗戰概念;保證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實。


由東北九一八事變計起

教育部官員向《新京報》表示,落實「14年抗戰」這個概念,是貫徹中央相關精神。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就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14年抗戰概念」;教育部通力配合,兩個月前已要求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落實該概念,目前已全面完成修改,2017年春季全國中小學生地方課程教材將全面落實。中共建政後對抗日戰爭用「8年抗戰」表述,即1937年「七七事變」至1945年9月日本投降為止;這一概念不但用於官方文件,更印在各級教科書中,經幾十年「洗腦」早已「深入人心」,包括傳唱了幾十年的經典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詞「它(共產黨)堅持了抗戰8年多」,更已是琅琅上口,如今要改,讓許多網民批評:「歷史說改就改?太兒戲了吧!」而「14年抗戰」則由1931年東北發生「九一八事變」計起。



■教育部發文件下令改教材。


自我標榜是抗戰中流砥柱

當局要修改抗戰史觀消息傳出,一度引來中共要「改正前非」、承認國民黨抗戰歷史的揣測。不過教育部昨午透過《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指教材修改將8年抗戰一律改為14年抗戰,目的是要「全面反映日本侵華罪行」、「全面體現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強調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令外界見之譁然。現居美國的中共歷史學者辛灝年指,抗戰史在中共隨意編篡宰割下早已面目全非,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巨大成果不是打敗日本人,而是借抗戰自肥,最終打敗蔣介石、奪得江山;所以毛澤東多次接見日本訪華團時,說出「感謝日本皇軍侵略」、「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我們現在還在山裏,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的奇談怪論。辛認為,「中共這種彌天大謊不可能維持太久」。《新京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1/198931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144

基本法教材 「50萬人受誤解上街反23條」 教局資助教聯派發 律師斥偏頗

1 : GS(14)@2017-02-06 07:24:16

■2003年50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港府硬推廿三條。資料圖片



【本報訊】教育局強推初中教授15小時《基本法》,然而市面上相關教學資料質素參差。本報發現由教育局資助、左派團體教聯出版並免費派給教師的一國兩制資料冊,把備受非議的國務院一國兩制白皮書內容搬字過紙,灌輸「中央授予香港多少權力,香港就享有多少權力」、2003年50萬人因「誤解」才上街反廿三條等訊息。有人權律師質疑內容錯誤或偏頗;雖然左報形容此資料冊是「免費教材套」,教聯卻辯稱這是供教師參考的「資料」,並非教材。記者:葉偉東


上述資料冊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與2014年國務院《「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名稱相似。資料冊由教聯於2015年出版,獲教局旗下香港教師中心批約7萬元作印刷等費用。當時印1,000份,至今向全港中小學派約600份。去年《大公報》報道形容此為「免費教材套」,又引述資料冊主編胡少偉稱,中小學課程並無「說清」中央與地區關係,令青年《基本法》概念「模糊」。


內容照抄白皮書


該冊附上彩色《基本法》海報及90頁書刊,內容包括照抄白皮書的「中央授予香港多少自治權,特區就有多少自治權」、「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等。資料冊續指,廿三條立法「受到傳媒和公眾廣泛的批評和誤解」,觸發50萬人遊行,但未佐證闡釋。該冊也提及2012年立法會選舉,形容泛民敗在「各自為戰,甚至內訌」,又稱讚建制「躍進」,民建聯9張名單全部當選「是因民調精準和配票成功」。資料冊主編、教聯副主席胡少偉回應《蘋果》查詢時稱此非教材,「只係資料冊,係一份畀教師參考嘅資料」,如有人認為內容偏頗,「佢大可以剪剪貼貼,自己剪裁嚟用」。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批評,資料冊為內地觀點,照搬白皮書用字,「建制躍進」等為主觀詮釋,未有解釋下難引導學生思考,葉促教師中心審批時適度把關,「唔同立場作品都應該資助,畀學生睇唔同角度」。人權律師莊耀洸指資料冊「事實陳述都出錯」,如混淆人大與中央政府;特區應按《基本法》行使權力,而非書中所指由中央授權;用字亦含糊,「點解呢度寫100條條例,另一邊寫570件法律」。莊擔憂教師須滿足《基本法》課時但教材不足下「用呢份政府認可嘅去教」,卻未必經專業人士修訂,影響教學質素。教局未透露曾否審批內容,僅稱未有參與編寫,並已提醒相關團體確保內容正確中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6/19919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94

教材不足 老師須自行整理

1 : GS(14)@2017-02-06 07:24:17

【本報訊】教育局強制初中預留15小時教《基本法》,但教學資源寥寥可數。現時除了公民教育聯席2008年的教材、教聯推出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資料冊,就只有教育局早年推出的「明法達義」及「活學趣論」教材套,惟內容被指偏頗失實。


教局教材被指誤導


中學通識教師庫斯克指,一般而言教師會自行裁剪教材,惟教材不足下教師或需花更多時間整理,「因為對《基本法》嘅理解唔同,係每一條教定重點教,重點喺邊,呢啲都好在乎出版機構點睇」。他指有不同教材選擇才不致「一言堂」,引領學生多角度思考。教育局前年初推出《活學趣論.基本說法──基本法視像教材套2015》,被揭內容偏頗,論調跟隨國務院白皮書,如表明「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既互相制衡,也能互相配合」。教材曾被法政匯思批評忽略中國在國際法上履行《中英聯合聲明》的責任、誤導學生。教育局2011年推出、2015年修訂的「明法達義」基本法教材套,亦被指刪去原有版本的公民抗命內容,又以校長與老師的關係比喻為中央與特區關係,被教協指「將不民主制度合理化」。■記者葉偉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06/199193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96

譚新強:俄羅斯是很好的反面教材

1 : GS(14)@2017-08-29 01:33:05

【明報專訊】颱風天鴿正面襲港,5年來首次懸掛10號風球,停市一整天。我人在俄羅斯莫斯科,但看到很多朋友放上網的視頻,觸目驚心,祝願各位讀者闔府安康!

前幾天去了宏偉的聖彼德堡遊玩,隱士廬博物館(Hermitage Musem,又稱為冬宮)名不虛傳,地方之大和收藏之廣,幾可跟法國羅浮宮,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匹敵,但明顯Hermitage只是一座時間已停頓,缺乏活力的歷史博物館,沒有資源搞新的主要展覧,更遑論收購新的重要藝術品。彼得霍夫宮(Peterhof,為彼得大帝夏宮)美輪美奐,窮奢極侈的程度比凡賽爾宮有過之而無不及,見證從18世紀彼德沙皇開始的軍事輝煌時代。亦可看到一個倚賴農奴(serfdom)的落後農業社會,企圖追上德、法、英等西歐國家,但因過度擴張和揮霍,缺乏足夠人口去管治版圖如此大的帝國,終種下禍根,導致20世紀初的布爾什維克革命(Bolshevik Revolution)。

中國人均收入已超越俄羅斯

企圖追上西方,重組已破碎的帝國夢,但又缺乏足夠人口和能力,亦正是今天在「沙皇」普京統治下的俄國的寫照。跟一些俄國朋友聊天,普京的受歡迎程度仍然非常高,尤其是年輕人,支持他的比例可能高達八成以上。

他們都認為前蘇聯最後一位總書記戈爾巴喬夫(Gorbachev)過度天真(西方很喜歡他),甚至乎接近賣國,竟容許國家解體。突然多了15個新的獨立共和國,但仍擁有85個管治區,橫跨歐亞,面積仍比中國大七成有多,人口只有1.44億(曾一度下降),生活水平落後(中國人均收入已剛超越俄羅斯),但又包含一百多個有各種宗教和文化衝突的民族,如何管治好是個大難題。

葉利欽時代 國家財產轉移海外

後來接手俄羅斯的葉利欽(Yeltsin)更是一個缺乏能力的酗酒漢,整個國家變成一團糟,任由一小撮寡頭(oligarchs),巧取豪奪,瓜分了不少石油、礦產等國家資源,更把大部分財產轉移到海外,不少人搬到倫敦,有的更高調收購英超球隊。現今中國亦見到類似情况,所以需要馬上立法,企圖阻止。

跟歐盟關係差 圖干預美國大選

普京上台後採取強人政治,企圖阻止國家繼續分裂和被掠奪,亦是受到國民愛載的原因;但問題是普京亦同時打斷了俄羅斯邁向民主的發展。近年跟歐盟關係愈弄愈差,入侵烏克蘭,重奪克里米亞(Crimea),更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回到冷戰年代的對峙情况。利用網路襲擊,干預美國大選,更是一場新穎和大膽的另類高科技鬥爭,非常誇張。

但這些表面上的軍事和網路攻擊勝利,真的能帶來和平,和幫助國民生活得更好嗎?成功把特朗普推上台就真的能跟美國結盟嗎?結果是弄巧反拙,美國國會通過了嚴厲的經濟制裁,歐盟更當然早就減慢在俄羅斯的投資。

油價大跌 盧布4年挫逾半

油價大跌更令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金融和貨幣情况就更差,2014年入侵烏克蘭後,盧布狂跌過半,亦即國民生活水平暴跌。而股市亦一蹶不振,RTS指數P/E只有7.5倍,近全球最低,且徘徊在1000多點,比2007年高位低一半有多。

前蘇聯曾是中國的親密戰友,現在中俄關係亦不錯,上月國家主席習近平獲頒俄羅斯最高榮譽的聖安德魯勳章。中國經濟發展當然比俄羅斯好太多,根本不用比較,但在外交和社會發展上,仍有一些可借鏡的地方。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維護和平,跟鄰國發展友好關係。

內地經濟向好 恒指兩年或見40000

中國的經濟發展勢頭非常好,恒指在兩年後升至40,000點絕不過分。近日傳聞社保基金將大舉增加港股投資,當落實必對重估港股價值有幫助。

短期內全球股市徘徊,稍事休息,等待正進行的Jackson Hole央行峰會上耶倫和德拉吉等的一些重要啟示。即將公布的建行(0939)、工商等銀行業續亦非常重要,我保持樂觀。

過去近40年中國的和平崛起是一個世界奇迹,希望千萬不要打破這局面。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需要大智慧去處理,中印在洞朗高原的對峙希望能夠通過談判冷靜解決,南海及其他問題亦希望找到和平解決方案。

(中環資產持有建行及工行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92&issue=201708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