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x0zc.html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大毒草”的反向教材:“管理十誡”
原創     2018-01-23     姚斌
個人公眾號: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2017年12月16日   

許多著名的企業成功學暢銷書都有一個套路,那就是,選取一些經過了“幸存者偏差”而遺留下來的成功企業,歸納其成功之共性,然後號召所有的公司向它們學習,那麽最終就必然走向成功。實際上,就算學習了它們的成功之道,也不一定就能成功,因為那些已經沈沒了的公司或許也是采用了這些成功之道,但是它們卻沒能生存下來,所以我將這樣的企業成功學都視為“大毒草”。

而《管理十誡:影響你一生的管理哲學》就不是這樣的。這是巴菲特推薦的一本讀物,其作者是他的老朋友唐納德·基奧。這本管理學讀物只有薄薄的一百多頁,但言簡意賅,讀來興致盎然,發人深省。單單從書名就可知道,作者采取的是逆向思維的方式,也就是說,這是一本並非談成功而是談失敗的書,“如果你們都重蹈我的覆轍,那麽你們也一定會跌得很慘。”

巴菲特親自給這本讀物作序。基奧是巴菲特的老朋友,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巴菲特認為,基奧“總能迅速看穿事情的本質,說話做事能夠直切主題,把複雜的問題變簡單,是他的處事原則。”如果競選美國總統能成功當選的人,那麽基奧一定是其中的一位,因為他天生就有這種超凡的才幹。所以每次巴菲特見到他的時候,都會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基奧將這本書命名為管理“十誡”,實為管理“十一誡”,可能是因為讓書名更為簡潔,故依然命名為“管理十誡”。基奧在提出“十誡”的同時,引入許多典型案例,讀之令人振聾發聵。

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

第二誡:思想僵化,我行我素

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

第四誡:犯了錯誤,拒不承認,目空一切

第五誡:只求發展,漠視商業道德

第六誡:不用心思考,對該做的的事情一知半解

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

第八誡:行政作風盛行,團隊臃腫

第九誡:信息錯位,溝通不暢

第十誡:對未來心里恐懼,悲觀主義色彩濃厚

第十一誡:喪失對工作和生活的激情

在這“十一誡”中,無論發生了哪一誡,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傷害。

比如,“第一誡:不願冒任何風險”。歷史上數不勝數的成功公司在關鍵時刻沒有邁出堅決的一步,它們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有些公司跌倒後又振作起來,但更多的公司跌倒後就再也沒能站起來。在20世紀80年代的10年中,就有230家的公司從財富500強的榜單中消失了。經過大浪淘沙,在20世紀之初最大的100家公司中,目前存活下來的只有16家。典型的案例就是施樂公司。它最初因為敢冒險而贏得了市場,後來又因為害怕冒險而深陷泥沼。基奧由此得出的寶貴經驗教訓:管理層所犯的錯誤往往都是不能奏效的失敗冒險經歷。而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早在半個世紀前就指出,管理層所肩負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利用公司的現有資源進行謹慎的冒險,從而確保公司未來的永續經營。

再比如,“第三誡: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閉起來”。人一旦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那麽就有可能同員工、客戶和投資者疏遠了。而很多傳奇的商業精英的一個共同特性,就是他們能和各個層級的員工打成一片。能夠催人奮進的公司文化和讓人感到恐懼的公司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要想打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並非易事,但是這將讓公司受益匪淺。在《財富》雜誌的榜單上,多年進入100家美國最優雇主之列的公司往往給股東帶來的回報也最多,這不是簡單的巧合。與之相反,要營造一種恐怖的工作環境,那是再簡單不過了,因為它很容易做到。在與基奧曾經認識和共事的精英中,他們都有功成不居的美德。他們把功勞歸於他人,而把失誤歸於自己。一把手的風格決定了整個公司的狀態,如果一把手有致命缺陷的話,那麽公司的厄運也就為期不遠了。對於眾星捧月的組織,必須提高警惕。

又比如,“第七誡:自己不去把握,完全信賴專家”。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其掌門人約翰·梅利韋瑟曾經為所羅門兄弟公司創造利潤。1994年,他引入了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邁倫·斯科爾斯以及羅伯特·莫頓創立了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實際上,該公司的投資組合風險極高,這就是所謂的對沖基金。它的客戶都非常富有。它提出的投資理論雖然外人很難完全參透,但卻贏得了很多擁躉,因為這種理論看來永遠不會失敗。在公司創立後的最初三年里,公司盈利之豐厚簡直讓人難以置信。截至1998年年底,公司一共投資了大約900億美元,其中大多數資金都是借來。公司破產後,這三位專家設計的“傑出”體系最終被證明為一場賭博遊戲,但是因為人們很願意相信專家,最後竟然騙過了華爾街一些最精明的投資者。

研究失敗顯然比研究成功更有價值,因為只有避免失敗,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管理十誡》融匯了基奧先生60多年的商業經營,所以他在書中列舉了包括他在內的各個公司高管所犯的種種錯誤,值得我們研究。很多錯誤的影響可能都是短暫的,但如果處置得當的話就能夠很快糾偏,之後公司不僅能夠存活下來,而且還會基業長青。

在基奧眼中,公司只不過是構建在人的基礎之上的組織而已。公司並不會做錯什麽,真正沒能把事做好的只不過是人罷了。如果我們審視一部商業史,就會發現,盡管失敗的表現形式各異,但種種失敗的誘因並非所謂的戰略失誤,而是造成各種失敗的人。公司只不過是領導者個性的外化體現,領導者有多高,其投射在公司的影子上就有多長。公司領導者就是商業舞臺上的主角。

基奧指出,如果公司領導者不小心犯錯的話,他們就會把公司帶入歧途。那麽公司這列火車也就註定要開往滑鐵盧了。作者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商業領袖的成就越大,那麽這個“十誡”對他的幫助也就越大。不管公司的規模有多大,如果他的銷售和盈利正迅猛增長,而他又是這家公司的掌舵人,那麽他就應該小心了:“十誡”中提出了某些陷阱,可能正埋伏在他的周圍。對於投資者,如果他能夠運用基奧的管理“十誡”來識別所投資的公司,那麽將有助於避開投資中的種種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