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台廠經緯航太,不只巡田、還能抓病蟲害 無人機農夫崛起 全球商機破千億

2016-08-01  TCW

台灣最大無人機廠經緯航太預計八月掛牌,要搶「智農財」,全球農業進入無人機時代,台灣能否占得先機,比精密、也比快。

過去,你餐桌上的米飯,產自嘉南平原的農夫;現在,它可能是無人機「種」出來的。餐桌上的紅酒,產自法國葡萄園,主人也不再是一般農夫,而由無人機操作員,使用空拍照片,把以往用於軍事航空的技術拿來種葡萄。

新世代的農夫,坐在家中盯著電腦儀表板,遙控無人機施肥、自動駕駛耕耘機,從插秧到收成,全都靠科技搞定。

這場景不是夢想。無人機颳起全球風潮,據Agriculture Drones Market報告預估,二○二二年,全球農業無人機銷售與服務市場商機將達四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全球五百家無人機業者,都想搶食這塊大餅。」工研院分析師侯鈞元說,台灣業者極欲搶進新藍海。

台灣最大的無人機服務業者經緯航太,預計八月初興櫃掛牌。這家資本額才四億五千萬元的公司,看中的正是農業無人機系統型服務商機。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估,全球農夫在二?五?年前,將必須用比目前還少的土地和水,多生產七?%的農作物,無人機將扮演重要角色。

可做噴射播種

一小時種咖株,抵一天人工

農業過去要靠天吃飯,現在變聰明了。逢甲大學航太系助理教授賴盈誌指出,過去只能仰賴人力巡田,耗時又費力,但有了無人機之後,只要搭載高解析的光學攝影機,利用紅外線或熱能感應拍攝農田影像,可按農作物的健康狀況顯示為紅色或綠色,「做到人肉眼看不出來的事。」

「從一整片農田到每一株作物,靠一台無人機,就能輕鬆掌握。」工研院資通所長闕志克說,歐美就有不少新創公司,因提出精準的農業服務方案而崛起,甚至被大廠購併。

例如,在美、加營運的新創公司DroneSeed的無人機,就在播種上扮演要角。透過壓縮空氣的裝置,以每秒三百五十呎的速度,將種子如子彈般、「噴射」進入深層泥土中。以植樹為例,過去以人工植樹,一天的工時只能播種八百棵,而改用無人機之後,只須短短一小時就能完成相同任務,大幅減低人力及時間成本。

台灣無人機的技術也不遑多讓。「經緯的定位系統,精準度等同於巡弋飛彈,」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說,其影像地面解析力高達兩公分以內,放大空拍照片,連街道上的排水孔蓋,靠人眼就能清楚分辨。

要達到「每發必中」的精準度,曾任漢翔總經理的羅正方更用航太科技規格開發無人機技術,帶領團隊研發飛控系統,這項攸關無人機穩定性的關鍵技術,不僅是軍事等級,更與全球大廠Aerovironment並列,成為全球唯二使用戰術級系統的無人機,成為其開拓東南亞市場的利器。

可建立植栽身分證

補種、移植、管理一鍵搞定

場景拉到馬來西亞吉蘭丹州的棕櫚園。這是經緯航太的試兵場,透過無人機搭載紅外線攝影機及光學雷達,空拍棕櫚園的丘陵地形時,將雷射光投射至地面上,再運用反射製作地形的3D模型圖,並以漸層顏色來區別種植密度,讓業者能一目瞭然,透過精算及補種來提高生產效率。

「定位出密度不足的區域後,業者不僅可安排補種路線,甚至能計算補種數量,」羅正方說,光一趟飛行,業主透過校正後的種植計畫,將可提升四成三的棕櫚油產量。

無人機能做的,不僅於此。「現在的技術,可以如身分證般,定義出每棵棕櫚。」羅正方說,運用人工智慧(AI)技術,可在影像地形圖上,將所有棕櫚進行分區編碼,標注每棵樹的所在坐標位置,讓每棵樹都有自己的辨識名稱,以建立生長履歷資料。

業主若要移除老化而產能不足的棕櫚,在移植新株之前,可設定種植年齡為搜尋條件,哪些樹、多大面積須更換,「一指就能搞定。」

另外,無人機可以每週、每天甚至每小時進行農作物勘測,除畫質高於Google Map,因有精確的坐標,將不同時期的影像結合時,可創造出時間序列的動畫,比對出農作物的變化,做為生產管理的參考。

商用無人機發展方興未艾,將改變農業遊戲規則。雷虎科技經理楊富森說,無人機業者發展出新興的租賃服務,幫農民更精準使用農藥、肥料,降低對環境的破壞,消費者也能吃得更安心,達到多贏局面。

在這場新興的戰局中,面對全球業者如大疆創新等,今年發售農業植保機,同時涵蓋銷售及服務,無人機競爭將更趨白熱化,台灣業者仍須與時間賽跑,才能掌握市場先機。

撰文者林淑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